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全程复习方略】(新课标浙江专用)高中语文教材复习册劝学(节选)新人教必修1

【全程复习方略】(新课标浙江专用)高中语文教材复习册劝学(节选)新人教必修1

【全程复习方略】(新课标浙江专用)高中语文教材复习册劝学(节选)新人教必修1

【全程复习方略】(新课标浙江专用)高中语文教材复习册劝学(节选)新人教必修1

一、通假字

1.木直中绳,以为轮〔“_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

2。虽有槁暴,不复挺者〔“_______〞同“_______〞;

“_______〞同“_______〞,_______〕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_______〞同“_______〞〕

4。君子生非异也〔“_______〞同“_______〞,_______〕

二、古今异义

1.木直中绳,以为

..轮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认为

2.君子博学

..而日参省乎己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学问广博精深

3.蚓无爪牙

..之利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比喻坏人的党羽〔贬义〕

4.用心

..一也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①集中注意力,多用心力;②怀着的某种念头

5。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

..者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①托付;②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

三、一词多义

四、词类活用

(一)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动词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2〕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

2.名词作状语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2〕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二〕动词的活用

动词的使动用法

木直中绳,以为轮〔〕

〔三〕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1〕其曲.中规〔〕

〔2〕登高.而招〔〕

〔3〕积善.成德〔〕

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四〕数词的活用

数词作形容词

用心一.也〔〕

五、判断下列文言句式的类型并翻译

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木直中绳,以为轮.〔〕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无以至千里。〔〕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语句翻译

1.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一、答案:1。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2。有又暴曝晒干

3。知智4.生性天赋,资质

二、答案:1.把……制成2。广博地学习3。〔鸟兽的〕爪子和牙齿

4.两个词,因为心思5。藏身

三、答案:1.动词,横渡/动词,穿越/动词,终止/形容词,与世隔绝的/动词,断绝/副词,到了极点/副词,非常

2。动词,凭借、利用/动词,假装/动词,借给/形容词,虚假的、假的

3.动词,向远处看/动词,盼望,期望/名词,希望、念头/名词,名望,声望/名词,农历每月的十五日/动词,观察

4.动词,听见/动词,听说/动词,懂得/动词,使……听到/动词,闻名、出名/名词,见闻、见识/名词,声望、声名/名词,传说、事迹

5.连词,表转折/连词,表并列/连词,表递进/连词,表修饰/连词,表假设/连词,表顺承

6。第一个“于〞,介词,从;第二个“于〞,介词,比/介词,在/介词,与,同/介词,对,对于/介词,表被动

四、答案:〔一〕1。〔1〕游泳〔2〕跨十步2.〔1〕每天

〔2〕向上;向下

〔二〕使……弯曲

〔三〕1.〔1〕弯曲的弧度〔2〕高处〔3〕善行2.使……快

〔四〕专一

五、答案:1。判断句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也不会再挺直,这是由于火烤使它变成这样的。

2。判断句君子的天赋并没有特异之处,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3.判断句没有蛇和黄鳝的洞穴就无处藏身,这是因为它心思浮躁。

4.状语后置句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

5。定语后置句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没有强健的筋骨.

6。省略句木材直得符合拉直的墨绳,用煣的工艺把〔它〕制成车轮。

7。固定句式就没有办法到达千里之外。

六、答案:1.冰,是水所凝冻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采分点:“为〞,状语后置句〕

2。所以木材用墨绳量过就直了,刀剑等金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过就锋利。〔采分点:“受绳〞“就〞“砺〞〕3。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聪慧明达而且行为没有过错了。〔采分点:“博〞“日〞“知〞〕

4.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道德,精神得到提升,圣人的心境由此具备。(采分点:“神明〞“圣心〞“备〞)5。所以不积累每一小步,就没有办法到达千里之外;不汇聚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形成江河大海。〔采分点:“跬步〞“无以〞〕

6。〔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朽的木头也刻不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采分点:“锲〞“舍〞“镂〞〕

必修02-2017年版新课标高中语文72篇必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之《劝学》(含答案)注音及释义版

一、必修(10篇) 02《劝学》(荀子)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y ǐ 。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zh ?n ɡ绳,輮以为轮,其曲q ū中zh ?n ɡ规。虽有y ?u 槁ɡǎo 暴p ù,不复挺者,輮r ?u 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c ān 省x ǐn ɡ乎己j ǐ,则知zh ì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x ū臾y ú之所学也;吾尝跂q ì 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y ú 马 者,非利足也,而致. 千里;假舟楫j í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x ìng 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ji āo 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 心备焉。故不积跬ku ǐ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q í骥j ì 一跃,不能十 步;驽n ú马十驾,功在不舍sh ě。锲qi a而舍之,朽xi ǔ木不折sh ?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l ?u 。蚓无爪 zh ǎo 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áo ,非蛇鳝sh àn 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 也。 【使用说明】 加点的是易错字,加波浪线 的是难写字词,加下划线 的是重点识记和理解的句子。 【易错字分析】 1.学不可以已. “已”很容易误写成“自己”的“己”。“已”是“停止”的意思,整句话可以翻译为“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要活到老、学到老),这是本文的中心论点。“已”的这个意思在现代汉语的某些词语或者词组里依然保留着,如“伤心不已”“激动不已”的“已”字就有“停止”“停下来”的意思。 2.金就砺. 则利 “砺”是磨刀石的意思,很多学生会把右边“厉害”的“厉”写成“历史”的“历”。

(新教材)2020新课程同步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10课课后分层训练(十七)劝学(Word版含解析)

课后分层训练(十七) 劝学 一、语用小题夯基练 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木直中绳,以为轮 B .君子生非异也 C .吾尝跂而望矣 D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解析:选C A 项,“”同“煣”;B 项,“生”同“性”;D 项,“有”同“又”。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其曲中. 规 中:合乎 B .声非加疾.也 疾:快 C .金石可镂. 镂:雕刻 D .风雨兴.焉 兴:起 解析:选B 疾:劲疾。 3.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苛政猛于. 虎也 B.????? 神明自得,圣心备焉.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C.?????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用心躁也 D.????? 吾尝终日而.思矣蟹六跪而.二螯 解析:选A A 项,均为介词,比。B 项,助词,表陈述语气/兼词,相当于“于此”,在这里。C 项,代词,……的人/助词,表停顿。D 项,连词,表修饰/连词,表并列。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C .用心一也 D .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解析:选D A 项,“日”,名词作状语。B 项,“上”“下”,名词作状语。C 项,“一”,数词用作形容词。 5.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A.微斯人,吾谁与归 B.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C.甚矣,汝之不惠 D.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解析:选D D项和例句均为定语后置。A项,宾语前置句,应为“吾与谁归”。B项,状语后置句,应为“于水寒”。C项,主谓倒装句,应为“汝之不惠,甚矣”。 6.名句默写(情境式默写) (1)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中的“学不可以已”这句话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2)在《荀子·劝学》中连用了“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等多个比喻,论证了学习的意义在于能够提高自己,改变自己,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来阐述“学不可以已”的观点。 (3)孔子曰:“学而时习之。”又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荀子在《劝学》中提出“学不可以已”的观点,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对学习的认识。 (4)(全国卷Ⅰ)《荀子·劝学》指出,蚯蚓虽然身体柔弱,却能“上食埃土,下饮黄泉”,是用心专一的缘故。 (5)在《荀子·劝学》中,强调君子与常人本性没有差别,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是“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6)在《荀子·劝学》中,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一句是“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7)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句子是“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8)古人云:“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但是一个人不坚持肯定是不会成功的。《荀子·劝学》中“锲而舍之,朽木不折”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9)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10)(全国卷Ⅲ)《荀子·劝学》中强调了积累的重要。以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可以兴风雨、生蛟龙设喻,引出“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的观点。 (11)韩愈《师说》中“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观点相同。 (12)《荀子·劝学》中强调学习应当专一,如果不专一,便会像螃蟹一样,一无所成的句子是“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7.文学文化常识 (1)补充填写横线处的内容。 《荀子》是战国末期(时期)思想家荀况及其门人弟子的著作。该书是中国古代儒、法、道、

《劝学》教学设计【高中语文部编人教版必修上册(统编)】

《劝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荀子其人及《荀子》;掌握重点文言知识,积累文言词汇。 2.掌握比喻论证的方法 3.培养学生学会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浅显的文言文,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以及初步的研究分析能力,做到古为今用,学以致用。 4. 通过荀子的劝学,了解学习的意义态度和方法,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和良好的品德。 教学重点 1.文言实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注重本文比喻代议,寓议于喻及从正反两方面反复论证的特点,注意提高学生围绕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能力。 教学难点 理解比喻的含义及其内在联系。 学情分析 基础版第五单元主要学习古代散文欣赏,学生通过初中对文言文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对这一类散文已并不陌生。本课运用了大量的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这些论证方法对学生学习写议论文有很大的帮助。 学法指导 学生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结合注解理解文意,把握全文的内容,并注意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着重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方法 诵读法、串讲法、点拨法与讨论法相结合。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作者、作品简介,释题。 2.正音,找出通假字。 3.结合议论文的三要素,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并让学生找出文中采用了论证方法。

课时重难点 梳理文章结构思路,学习论证方法。 一、课文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的学习过程中,是否总有些困惑?整天冥思苦想,埋头看书,但是效果不佳;上课真的是认真听讲了,也觉得听懂了,但是一做题就不会了;认真努力地学习了,付出了,可考试总是成绩平平。也曾是雄心勃勃,但面对现实中的自己又总是有些无奈。 李斯在《谏逐客书》中说:“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说的是任何渊博的知识、精深的学问,无不是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这与荀子《劝学》中的一些观点不谋而合。今天,让我们走进荀子,走进他的《劝学》,希望这位睿智的思想家、教育家,能帮助我们走出困惑,给我们指明一条前行的路。 二、学生朗读课文,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 1.整体感知课文 (1)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 (2)学习的意义:提高和改变自己。 (3)学习的作用:弥补不足。 (4)学习的方法态度:积累、坚持、专一。 2.有关《荀子》 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时人尊称为“荀卿”,后为楚兰陵令。韩非和李斯均是他的学生。他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继承了孔子学说,又能扬弃其消极成分,并批判吸收各学派的思想学说,成为先秦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代表人物。其散文说理透彻,气势雄浑,语言质朴,句法简练缜密,多排比,善譬喻。《荀子》一书共32篇,其中26篇为荀子所著,末6篇或为其门人弟子所记。 3.题解 《劝学》是《荀子》第一篇,“劝”是“劝勉”的意思。《劝学》论述了学习的意义、作用、方法和态度,反映了先秦儒家在教育方面的某些正确观点,也体现了作为先秦诸子思想集大成者的荀子文章的艺术风格。 4.正音 (学生根据导学案中的字音,上讲台写出答案) 木直中(zhòng)绳輮(róu)以为轮虽有(yòu)槁(g?o)暴(pù) 金就砺(lì)则利参省(sān)(xǐng)知(zhì)明而行无过

【全程复习方略】(新课标浙江专用)高中语文教材复习册劝学(节选)新人教必修1

【全程复习方略】(新课标浙江专用)高中语文教材复习册劝学(节选)新人教必修1

【全程复习方略】(新课标浙江专用)高中语文教材复习册劝学(节选)新人教必修1 一、通假字 1.木直中绳,以为轮〔“_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 2。虽有槁暴,不复挺者〔“_______〞同“_______〞; “_______〞同“_______〞,_______〕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_______〞同“_______〞〕 4。君子生非异也〔“_______〞同“_______〞,_______〕 二、古今异义 1.木直中绳,以为 ..轮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认为 2.君子博学 ..而日参省乎己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学问广博精深 3.蚓无爪牙 ..之利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比喻坏人的党羽〔贬义〕 4.用心 ..一也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①集中注意力,多用心力;②怀着的某种念头 5。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 ..者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①托付;②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 三、一词多义 四、词类活用 (一)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动词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2〕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

2.名词作状语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2〕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二〕动词的活用 动词的使动用法 木直中绳,以为轮〔〕 〔三〕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1〕其曲.中规〔〕 〔2〕登高.而招〔〕 〔3〕积善.成德〔〕 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四〕数词的活用 数词作形容词 用心一.也〔〕 五、判断下列文言句式的类型并翻译 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木直中绳,以为轮.〔〕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语文学案(新高考人教版):《劝学》《师说》

学案22《劝学》《师说》 一、基础梳理 1.通假字 例句指出通假本字及意义 ① · 以为轮 ②虽有.槁暴. ③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④君子生.非异也 ⑤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⑥或师焉,或不.焉 答案①同“煣”,用火烘烤木材使之弯曲②“有”同“又”,再;“暴”同“曝”,晒③同“智”,见识④同“性”,天性⑤同“授”,传授⑥同“否”,不 2.古今异义词 词语例句解析(古今义) ①劝劝.学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拿道理说服人,使人听从 ②金金.就砺则利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黄金 ③跪蟹六跪.而二螯古义: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两膝弯曲,使一个或两个膝盖着地 ④博学君子博学 ..而日参 省乎己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学问广博精深 ⑤爪牙蚓无爪牙 ..之利古义:____________ 今义:比喻坏人的党羽

答案①鼓励②金属制的刀斧等③蟹腿④广泛地学习⑤爪子和牙齿⑥托身,藏身⑦求学的人⑧用以,用来⑨跟从并且⑩一般人⑪小的方面学习⑫不一定 3.多义实词

④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⑤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石钟山记》) ⑥而心目耳力俱穷,绝.无踪响(《促织》) ⑦绝.云气,负青天(《逍遥游》) 直上穿过 (3)师①古之学者必有师. ②吾师.道也 ③吾从而师.之 ④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⑤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⑥《烛之武退秦师.》 (4)传①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③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5)道①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③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登泰山记》) ④行军用兵之道.,非及乡时之士也(《过秦论》) ⑤于是废先王之道.(《过秦论》) ⑥道.不同,不相为谋(《论语》) ⑦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念奴娇·赤壁怀古》) ⑧臣之所好者道.也(《庖丁解牛》) ⑨来吾道.夫先路(《离骚》) 答案(1)①借助②假期③临时委任④假装 (2)①横渡②断绝③停止、中断④与世隔绝的⑤陡峭的⑥全然(3)①老师②学习 ③意动用法,以……为师④尊师学习⑤掌握一定技艺的人⑥军队(4)①传授②流传③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5)①道理②风尚③道路④方法、策略⑤思想、学说⑥志趣、意向⑦说、谈论⑧天道,自然的规律⑨同“导”,引导 4.词类活用 例句活用类型及释义 ①以为轮 ②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③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高中语文《劝学》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山东省宁阳实验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中语文《劝学》教案新 人教版必修1 第一部分: 学习建议 这是韩愈提倡从师学习的一篇重要论文,文章中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的用法比较重要,有些语句的含义也比较难以理解,建议学习本课时采用以下方法: 1.用一节课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章字词,初步了解文章的大意,并在此基础上,归纳重要实词和虚词的含义,掌握古汉语中特有的语言现象,如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 2.理清文章结构,逐句理解,熟读、逐段背诵,培养语感。 3.在理解课文基本内容的基础上,可以就一些难点问题进行再分析,做一些落实与巩固性的练习。 旧知识铺垫:于的用法 通常作介词: 1.在,从,到 ①乃设九宾礼于庭。(在)《廉颇蔺相如列传》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前一个“于”:从)(《劝学》)从径道亡,归璧 于赵。(到)《廉颇蔺相如列传》 2.“在……方面”“从……中” ①荆国有余地而不足于民。

②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悔。(《游褒禅山记》) 3.由于 ①业精于勤、荒于嬉(《进学解》) 4.向,对,对于。 ①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赤壁之战》)②鲁肃闻刘表卒,言于孙权曰……(《赤壁 之战》)③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说》) 5.被。①君幸于赵王。《廉颇蔺相如列传》②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屈原列传》) 6.与,跟,同。①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②燕王欲结于君。《廉颇蔺相如列传》③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以共济世业。《赤壁之战》 7.比。①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后一个“于”:比)(《劝学》) 第一课时 充分预习、熟读后完成下列内容 1.作者及其作品 荀子,名字,时期人,曾游学于齐,当过楚国兰陵令。后来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兰陵。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是先秦家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 《劝学》是荀子的代表作之一,是《荀子》的第一篇。内容分前后两部分。前部分着重阐明学习的重要性,后部分着重阐明学习方法。课文节选自前部分。作者从不同方面论述了学习的重要和必要,从而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品德。因此,“劝”在本文是“”的意思。所以题意是。 2.注音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虽有()槁()暴()金就砺()则利参省()()知()明而行无过 须臾()()跂()彰()舆()马生()非异跬()步骐骥()()驽马()锲()而不舍朽木不折()镂()螯()蛇鳝()

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劝学__师说(重点练)

第六单元 10 劝学/师说(重点练) 【重点知识·能力提升】 一、阅读与拓展 下面三段文字,均选自《荀子·劝学》,按要求完成文后各题。 甲: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着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蝡而动①,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②。 乙: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③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 丙: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注)①端而言,蝡而动:端,微言;蝡,微动。意思是极细微的言行。 ②禽犊:小的禽兽,古人相见常以小禽兽作为礼物。③兰槐:一种香料。 1.给甲文中画线的句子用“/”断开句读。 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 2.甲文中有两个词类活用的词是() A.学、动B.入、出C.布、美D.身、己 3.甲文中的“乎”、“曷”可分别用(__________)和(_________)代替。 4.“其质非不美”中的“其”指代() A.兰槐B.芷C.滫D.君子、庶人 5.对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喻人本性无善无恶,唯在教育与学习,论证教育与学习的重要性。

B.喻人善恶无常,唯在学习,论证教育的重要性。 C.喻人是可塑的,强调学习的重要性。 D.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同义,强调学习环境的重要性。 6.选出填空正确的一项() 甲文谈学习的①,乙文谈学习的②,丙文谈学习的 ③。 A.① 态度与目的,②环境与内容,③作用(或意义) B.① 环境与内容,②态度与目的,③意义(或作用) C.① 作用与意义,②环境与内容,③态度与目的 D.① 意义与作用,②态度与目的,③内容与环境 7.甲文运用①论证,乙文运用②论证,丙文运用③ 论证,选出填空正确的一项() A.① 对比②类比③ 比喻B.① 比喻②对比③ 类比 C.① 对比②比喻③ 类比D.① 类比②比喻③对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先王之教,莫荣于孝,莫显于忠。忠孝 ..,人君人亲之所甚欲也;显荣,人子人臣之所甚愿也。然而人君人亲不得其所欲,人子人臣不得其所愿,此生于不知理义。不知理义,生于不学。 学者 ..师达而有材,吾未知其不为圣人。圣人之所在,则天下理焉。在右则右重,在左则左重①,是故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师者也。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若此则名号显矣,德行彰矣。 故师之教也,不争轻重尊卑贫富,而争于道。其人荀可,其事无不可。所求 尽得,所欲尽成,此生于得圣人 ..。圣人生于疾②学。不疾学而能为魁士名人者,未之尝有也。 疾学在于尊师。师尊则言信矣,道论③矣。故往教者不化,召师者不化;自卑者不听,卑师者不听。师操不化不听之术,而以强教之,欲道之行、身之尊也,不亦远乎?学者处不化不听之势,而以自行,欲名之显、身之安也,是怀腐而欲香也,是入水而恶濡也。 凡说者,兑之也④,非说之也。今世之说者,多弗能兑,而反说之。夫弗能

高中统编教材文化常识汇编归类记忆(统编版五册)-文言文阅读-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

【2023高考一轮复习文言知识助记】 高中统编教材文化常识汇编归类记忆 (必修上下至选必上中下) 必修上册文言文文化常识归类整理 《劝学》 1.荀子:名况,字卿,赵国人,战国末期思想家。 2.君子: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3.跂:踮起脚后跟。 《﹡师说》 1.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位居“唐宋八大家”之首,他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说”是一种文体,属议论文范围,一般为陈述自己对某事物的见解。 2.句读:指断开句子的知识。一句话后面的停顿为句,一句话中间短暂的停顿为读。古书没有标点,所以要学习句读。 3.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部经书,又称作“六经”。另也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能。 4.传: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 《赤壁赋》 1.望:农历每月十五。既望:农历每月十六。 2.美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3.斗牛: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4.洞箫:管乐器的一种。 5.匏樽:用葫芦做成的酒器。 6.蜉蝣:一种小飞虫,夏秋之交生在水边,生存期很短,古人说它朝生暮死。

7.赋始于战国,盛行于汉。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是一种形式比较自由的文体。它主要有三个特点:(1)句式上以四、六字句为主,并追求骈偶;(2)语音上要求声律谐协;(3)文辞上讲究藻饰和用典。多采用问答形式和铺陈手法。赋,除了它的源头楚辞阶段外,经历了汉赋、骈赋、律赋、文赋几个阶段。 《﹡登泰山记》 1.姚鼐(nài):(1732—1815)清代散文家,与方苞、刘大櫆并称为“桐城派三祖”。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在今桐城中学内),世称惜抱先生,安徽桐城人。著有《惜抱轩诗文集》等。 2.泰山:在山东泰安北,古称岱宗,又称东岳,为五岳之长。泰山受到历代帝王的尊崇,把它当作江山永固的象征;泰山受到历代文人的礼赞,山上留有上千处题咏刻石,泰山是我国文化艺术的宝库。 3.“阳”和“阴”。这是一对相反的概念。古代很多事情都分阴阳,用阴阳来解释万物,如天地、日月、山水、昼夜、男女以至脏腑、气血等。古代文学作品中,用阴阳来说山水很常见。本课“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其中的阳、阴分别指泰山的南面和北面,是在说山。初中学过的《愚公移山》中有“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这个“阴”说的是水,指汉水的南面。 4.晦:农历每月最后一日(朔:农历每月初一。望:农历每月十五,既望:农历每月十六)。 必修下册文言文文化常识归类整理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1.千乘之国: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在春秋后期,千乘之国是中等国家。乘,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春秋时,一辆兵车,配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 2.宗庙:天子、诸侯供奉祖宗牌位的处所。 3.会同:诸侯会盟,朝见天子。会,诸侯在非规定时间朝见天子。同,诸侯一起朝见天子。

【全程复习方略】(新课标 浙江专用)2013版高中语文 教材复习册 秋水(节选)非攻(节选)新人教版必修3

秋水(节选) 非攻(节选) 一、通假字 其不仁兹甚 (“______”同“______”,______) 二、古今异义 1.于是.. 焉河伯欣然自喜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后一事往往是由前一事引起的 2.至于.. 北海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①表示达到某种程度;②表示另提一事 3.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①面貌;②面子,脸面 4.吾长见笑于大方.. 之家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①对于财物不计较,不吝啬;②(言谈、举止)自然,不拘束;③(样式、颜色等)不俗气 三、一词多义 1. 不见水端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廉颇蔺相如列传》) ()见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鸿门宴》) () 生 ⎧⎪⎪⎪⎪⎨⎪⎪⎪⎪⎩孩六月,慈父见背(《陈情表》)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2. 望洋向若而叹曰 ()以为莫己若者 ()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师说》) ()若若入前为寿(《鸿门宴》) ()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 ⎧⎪⎪⎪⎪⎨⎪⎪⎪⎪⎩其咎(《出师表》) ()

3. 今我睹子之难穷也()谗人间之,可谓穷矣(《屈原列传》)()穷饿无聊,追购又急(《指南录后序》)() 穷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滕王阁序并诗》)()特以为智穷罪极,不能自免(《报任安书》) ⎧ ⎪ ⎪ ⎪⎪ ⎨ ⎪ ⎪ ⎪ ⎪⎩ ()穷山恶水() 4.⎧ ⎪ ⎪ ⎨ ⎪ ⎪⎩ 望洋向若而叹曰()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鸿门宴》)() 向 秋天漠漠向昏黑(《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兰亭集序》)() 5.⎧ ⎪ ⎪ ⎨ ⎪ ⎪⎩ 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项脊轩志》)() 殆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六国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6.⎧ ⎪ ⎪ ⎨ ⎪ ⎪⎩ 众闻则非之()仆非敢如此也(《报任安书》)() 非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劝学》)()四、词类活用 (一)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动词 从而誉.之() 2.名词作状语 (1)秋水时.至() (2)顺流而东.行() (二)动词的活用 动词的使动用法 以亏.人自利也() (三)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第六单元劝学同步练习(带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第六单元劝学同步练习(带答案)-高一 平时学习要注意多巩固知识点, 一、基础知识 1.下边加点的字的字形、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A.輮ru以为轮金就砺l则利智h明而行无过矣 B.虽有槁暴bo须臾y驽n马 C.善假ji于物跬uǐ步金石可镂1u D.跂q而望骐骥j爪hǎo牙 2下边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B.君子生非异也。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D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3为下列各句加点词选出一个恰当的义项。 1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A.借助,利用D假的 2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A.代词“之” 3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A欺凌,暴躁 4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A.量词;功劳,功勋 B.驾驶;工作,事情

C.马拉车一天所走的路程;成功,功效 D.量词;功能 5假舟揖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A.断,断绝B超越,横渡,横穿 4“而”字主要有下列用法,后边句中的“而”属哪种用法,请把相应的用法的序号填在句后的括号里。 a.连词,表并列关系。b连词,表递进关系。c连词, 表转折关系。d连词,表因果关系。e连词,表顺承关系。 f连词,表修饰关系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③吾尝终日而思矣 ④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⑤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⑥蟹六跪而二螯 5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句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 C.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D.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二、课文阅读训练 “积土成山,用心躁也。” 6下面句中的“焉”字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

A.积土成山,风雨兴焉B子亦有不利焉 将焉取之 7指出下列加点字的古今不同的意思 A.蟹六跪而二螯 古义指: 今义指: B.用心一也 古义指: 今义指: 8按照“之”字的意义的用法,选出全是代词的一项 ①青,取之于蓝②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③不如须臾之所学也④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⑤冰,水为之⑥君将哀而生之乎⑦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⑧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A.②③⑤B①⑤⑥C③⑦⑧D④⑤⑧ 9从文言句式特点看,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句是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何陋之有 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0准确翻译下边文句。 1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译:2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劝学》对点训练(学生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劝学》对点训练(教师版) 一、选择题 1.(2022·云南省楚雄天人中学高一开学考试)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君子博学 ..而日参省乎己B.故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 C.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 ..之利,筋骨之强 ..者,用心躁也D.蚓无爪牙 2.(2022·新疆·伊宁县第一中学高一期末)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木直中.绳中:符合 B.虽有槁暴 ..,不复挺者槁暴:用火烤 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 ..乎己参省:检验,省察 D.吾尝跂.而望矣跂:踮起脚后根 3.(2022·黑龙江·牡丹江市第三高级中学高一开学考试)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B.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D.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二、文言文阅读 (2022·江西九江·高一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君子 ..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 ..,无以 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 ....,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 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 ..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金就砺.则利砺:磨砺。 B.吾尝跂.而望矣跂:提起脚后跟。C.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彰:清楚。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文本对应练17 劝学(含解析)部编版必修上册

文本对应练(十七) [基础运用层] 1.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B .君子生非异也 C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D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C [A 项,“知”同“智”。B 项,“生”同“性”。 D 项,“有”同“又”。]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C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D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D [A 项,“日”,名词作状语。B 项,“上”“下”,名词作状语。C 项,“水”,名词作动词。]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全都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①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③不如须臾.. 之所学也 ④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⑤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 者 A .②③⑤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③④⑤ C [①古今义都指“上到高处”。②古义:广博地学习。今义:学问广博精深。③古今义都指“极短的时间,片刻”。④古今义都指“风和雨”。⑤古义:寄居,存身。今义: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青,取之于.蓝 B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不复挺者.,使之然也

C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蟹六跪而.二螯 D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C [A 项,介词,表示比较,比/介词,从。B 项,用在动词、形容词等词语后面,指人或事物/语气词,引出原因、解释等。C 项,均为连词,表并列。 D 项,兼词,相当于“于此”/语气词,相当于“啊”。] 5.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A .微斯人,吾谁与归 B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 .甚矣,汝之不惠 D .马之千里者 D [D 项和例句均为定语后置句。A 项,宾语前置句。B 项,状语后置句。C 项,主谓倒装句。] 6.下列对课文中相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舆,原指造车的工匠,后多指车厢,并泛指车,又引申为“众人之论”。 B .“君子”一语,广见于先秦典籍,是古代统治者和一般贵族男子的通称,强调政治地位的崇高。后孔子为“君子”一词赋予了道德的含义,如本课“君子曰:学不可以已”中的“君子”即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C .“骐骥”是千里马的别称。千里马的别称还有“赤兔”“的卢”等。 D .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引申为举步、迈步,也被用于形容极近的距离、数量极少等。 C [C 项,“千里马的别称还有‘赤兔’‘的卢’等”错。“赤兔”“的卢”都只是古代名马的名字,并非千里马的别称。]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举例论证借助外物的重要性时说,终日殚精竭虑思考,却“____________________”,踮起脚极目远望,也“____________________”。

【新教材】2020年秋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统编教材高一上册第六单元《劝学》教案

统编教材高一上册第六单元 《劝学》(设计课时:2课时) 【教材分析】 《劝学》是人教新教材高中语文必修上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该文集中反映了著名思想家荀子在学习问题上的观点。(教材地位)《劝学》是一篇论述学习的重要意义,劝导人们以正确的目的、态度和方法去学习的散文,如果学生们能很好的掌握课文的深层含义,对他们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和提高学习文言文的信心有很大帮助。 【学习目标】 1、掌握文言现象,如多义实词、虚词、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 2、理解比喻的含义和内在联系。 【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掌握重点文言知识,积累文言词汇,实词如:劝、中、就、假、绝等等,虚词如:而、焉、以、其、之; 掌握背诵的技巧。 思维发展与提升:培养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浅显文言文,理解重点词句含义,以及初步的,研究分析能力。掌握比喻论证的方法。 审美鉴赏与创造:对荀子“思想”的具体内容进行探讨。 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学习的意义、态度和方法,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 【学法指导】 1、巧用工具书,准确理解文言实、虚词。 2、熟读、勤记、多写 第一课时 【知识链接】 1、关于荀子这个人和《荀子》这本书。 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曾游学于齐,当过楚国兰陵令。后来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山东兰陵。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他反对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他强调教育和礼法的作用,主张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视教化兼用“礼”治,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该书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说理透彻、语言质朴、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本文是原文前几段的节录。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课时跟踪检测(十五) 劝学

课时跟踪检测(十五) 劝学 一、语言基础专练 1.下列对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以⎩⎪⎨⎪⎧①学不可以.已②无以.成江海 而⎩⎪⎨⎪⎧③锲而.舍之④蟹六跪而. 二螯 A .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B .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C .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D .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解析:C 以:①与“可”组合为能愿动词;②用来。而:③连词,表假设,如果;④连词,表并列,和。 2.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木直中绳,以为轮 B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C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D .君子生非异也 解析:C A 项,“”同“煣”;B 项,“有”同“又”;D 项,“生”同“性”。 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 .君子博学而日. 参省乎己 B .假舟楫者,非能水. 也,而绝江河 C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 食埃土 D .箕畚.. 运于渤海之尾 解析:B A 、C 、D 三项均为名词作状语,意思分别为每天、向上、用箕畚。B 项为名词作动词,游泳。 4.下列各句与“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的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 A .微斯人,吾谁与归 B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D.以为轮 解析:C C项与例句的句式均为定语后置句;A项,宾语前置句;B项,状语后置句;D项,省略句。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中以雕刻为喻,强调学习应当坚持,说明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的句子是:“,。” (2)《论语》中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荀子在《劝学》中也有一句直接提到学与思的关系的句子,这个句子是:“,。” (3)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借助描写“风雨”来抒发情感的名句,而《劝学》中则用“风雨”来形象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这个句子是:“,。” (4)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中的“”印证了这句话。 (5)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 答案:(1)锲而不舍金石可镂(2)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3)积土成山风雨兴焉(4)学不可以已(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 《荀子》大量运用许多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为譬喻,深入浅出,__①__,使深奥的理论浅显易懂。如《劝学》篇,几乎都是引类譬喻重叠构成,__②__,或正反为喻,或并列为喻,辞采缤纷。《荀子》还喜欢用大量排比句法,或以韵语描写、抒情,增强了气势,调谐了音节,__③__。 答: 参考答案:①生动巧妙地把抽象的道理具体化、形象化②并且譬喻的运用变化多端③更富于说服力和感染力 7.把下面的几句话整合成一个长单句,可适当增删词语,也可根据需要变换叙述角度,但不得改变原意,也不能遗漏内容要点。

高中语文 第8课 劝学(节选)同步训练 苏教版必修1

【创新设计】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第8课劝学(节选)同步 训练苏教版必修1 (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 积累与运用 1.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5分) A.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B.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C.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D.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 解析B项“有”通“又”;C项“生”通“性”;D项“”通“煣”。 答案 A 2.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5分) A.君子博学 ..而日参省乎己 B.故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 C.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 ..者,用心躁也 D.蚯无爪牙 ..之利,筋骨之强 解析A项“博学”,古义是广泛地学习;今义是学识的渊博。C项“寄托”,古义是藏身的意思;今义是托付。D项“爪牙”,古义是爪子和牙齿;今义是坏人的帮凶。 答案 B 3.下列句中“焉”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5分) A.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B.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C.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D.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解析A、B、C三项均为兼词“于此”的意思。D项为语气词。 答案 D 4.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加点的词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5分)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 D.箕畚 ..运于渤海之尾 解析A、C、D三项均是名词作状语,B项为名词用作动词。 答案 B

5.找出与“蚯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5分) A.微斯人,吾谁与归 B.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D.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解析C项与例句同为定语后置句。A项为宾语前置,B项为状语后置,D项为判断句。 答案 C 阅读与鉴赏 一、课内精读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6~9题。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6.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利:对……有利 B.不积小流,无以 ..成江海。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 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游水,游泳 D.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一:专一 解析A项“利”应该解释为“使……快”。 答案Am] 7.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 C.知明而.行无过矣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D.用心一也. 用心躁也.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一语文上学期同步练习26 劝学(原卷版)

第26课劝学 一、语言文字运用与识记 【中等】(江西临川一中、一中实验中学高三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3题。 中医药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实践经验,是中华文明的瑰宝,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近百年来,随着西风东渐,西医成为主流医学,中医药呈边缘化趋势。事实证明,中医药一旦背离了自身发展规律,中医西化,特色弱化,必将丧失自我。因此不但是看待中医、推广中医,还是运用中医、研究中医,都必须遵守中医药自身发展规律。中医药发展需要,借鉴吸收现代科技成果。当前,中医药发展面临着传承不足、创新不够的局面。();创新是为了提升,没有创新就不能与时俱进。中医药需要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进而获得高质量的发展。中医药于中华大地,根植于中华文化。让中医药根深叶茂,让岐黄之术,让中医药永远姓“中”,这是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凝结兼收并蓄发祥孜孜不息 B.凝结博采众长发源生生不息 C.凝聚博采众长发源孜孜不息 D.凝聚兼收并蓄发祥生生不息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无论是看待中医、推广中医,还是运用中医、研究中医,都必须遵循中医药自身发展规律。 B.不但是看待中医、研究中医,还是运用中医、推广中医,都必须遵循中医药自身发展规律。 C.无论是看待中医、研究中医,还是运用中医、推广中医,都必须遵循中医药自身发展规律。 D.不管是看待中医、推广中医,还是运用中医、研究中医,都必须遵守中医药自身发展规律。 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创新是最好的传承,传承才能保根和正本清源。 B.传承是为了保根,没有传承就不能正本清源。 C.传承能保根和正本清源,没有传承就没有创新。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