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劝学复习课教案

劝学复习课教案

劝学复习课教案(总5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劝学》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作用和学习应持态度的论述。

2.学习本文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

3.背诵全文,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时数:

一课时

一、导入:

大家来比赛

(一)准备好了吗?开始!

1. 《劝学》作者是,也叫,后世尊称他为。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

3. 木直【中】绳()金就【砺】则利()

【须臾】之所学()而闻者【彰】()

4. 积土成山,;积水成渊,。

(二)别紧张,你一定会做!

1、本文作者是战国后期人,著名家,属于

学派。

2. 蚓无爪牙之利爪牙:古义今

义。

3.假舟【楫】者()君子【生】非异

也()

声非加【疾】也()故不积【跬】步()

4.故,金就砺则利,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三)好好想想,其实一点也不难!

1. 写出本文的两个成语:和

2.金就砺则利金:古义今义

3. 【骐骥】一跃()驽马十【驾】

()【锲】而舍之()功

在不【舍】()

4. 吾尝终日而思矣,

(四)相信自己是最棒的!

1.在《劝学》这篇文章里,作者紧扣

这一中心论点较系统地论述了关于学习的问题。

2.輮以为轮以为:古义今义

3.金石可【镂】()

虽有【槁】【暴】()()

【假】【舆】马者()()

用心【躁】也()

4.吾尝跂而望矣,

二、抢答请你说出每题的上、下句

1、青,;冰,。

2.登高而招,,顺风而呼,

3.故,无以至千里;,无以成江海。

4.骐骥一跃,;驽马十驾,

5.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6. ,其曲中规。

7.假舆马者,;假舟楫者,,,

,善假于物也。

8.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用心一也。

9. ,用心躁也。

三、析特点

(一)、论证方法:

1、比喻说理,形象透彻

2、正反对比论证,灵活而富于变化(二)、句式特点

气势充沛,说理流畅,多用排比、对偶句式

坚持

专心

四、练基础

而:1 表并列关系连词

2 表递进关系连词

3 表顺承关系连词

4 表转折关系连词

5 表修饰关系连词

(1)蟹六跪而二螯(连词,表并列)

(2)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连词,表承接)

(3)吾尝跂而望矣

(4)吾尝终日而思矣

(5) 顺风而呼

(6) 登高而招(连词,表修饰)

(7)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8)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连词,表递进)

(9)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10)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11)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而至千里

(12)假舟楫者, 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连词,表转折)(13)锲而舍之,朽木不折(连词,表假设)

五、联美文

劝学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

古乐府诗《长歌行》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陶渊明

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东坡

六、作业

读完这篇课文后,你有什么感想?请写出来(字数不限,能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即可)。

七、总结

人要活到老学到老,是谓“学不可以已也”。

勤学、思考、积累、专心是学有成效的法宝。

初三语文系统复习教案《孙权劝学》

初三语文系统复习教案【《孙权劝学》】 课型:课内文言文复习课 课时:一课时 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 理解浅易文言文中常见的文言词语的意思; 翻译浅易文言文中的句子; 理解浅易文言文的基本内容; 领会浅易文言文中作者的思想感情; 初步欣赏浅易文言文的语言和表达技巧。 教学目标: 1、识记、理解本课的生字词, 及重点语句。 2、揣摩体会人物对话时的神态、心理 . 3、理解吕蒙与鲁肃对话的含义,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教学重难点: 1、积累重点实词,翻译重点句子,理解基本内容。 2、领会作者情感,欣赏文言文的语言和表达技巧。 教学流程: 一、【读】 1、通读原文,1—8班要求能够背诵、默写文中的重点句子、段落(在原文中标识),9—16班要求能够背诵全篇。 2、看原文说翻译,解决重点实词(在文中加点)和重点句子(在原文中用横线标识)的翻译。文言文翻译尽量达到字字落实。 二、【讲】(要求详读教参) 1、讲清全文的基本内容,理清文章的层次脉络。 文章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层(第一句到“蒙乃始就学”)孙权劝学,吕蒙“乃始就学”。 第二层(最后几句)鲁肃“与蒙论议”,“结友而别”。 2、讲清作者的思想情感。 课文第一层着重写孙权的劝说之言,来表现他的善劝。孙权劝学,先指出学

习的必要性“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继而指出他学习的方法和目的是“涉猎,见往事。”然后用现身说法“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劝吕蒙。既可以看出他的善劝,又可以感到他对吕蒙的亲近,关心,期望,而又不失主人身份。 课文第二层,鲁肃“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这是鲁肃情不自禁的赞叹,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从吕蒙对鲁肃赞叹的大化中可见他颇为自得的神态,和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才略长进之快。 鲁肃为吕蒙的才学折服,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 中心思想归纳:本文通过记叙吕蒙在孙权的再三劝说下,开始读书学习,才略大增,告诉我们努力学习大有好处,告诉我们努力学习的重要性。 3、讲清重难点。 三个问题:一、孙权如何劝学的,注意详略。 二、鲁肃叹学属于侧面描写。 三、三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4、讲清表达技巧(包括表达方式、表现手法、语言特点) ①记事简练,详略得当。 ②通过对话描写表现人物性格。 ③侧面烘托。 三、【练】 1、课堂练习:《步步高》P42:模拟测试(一)(二) 四、【评】批改评讲,并及时反馈 作业批改情况记录: 五、作业布置 《学案》P89,过关训练1、2.; 如果课堂已全部完成则布置现代文阅读篇目进行保温训练。 六、教学反思

劝学复习教案

《劝学》复习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班级姓名使用日期 目标: 1.背诵、默写全文 2.累积文中已、直、彰、绝等重要词语 3 .正确翻译文章 重难点: 1.累积文中重要文言现象2.试试运用《劝学》中的比喻手法 一、实词 ( 1)解说词语 ①学不可以够已 ()②木直()中绳③金就砺()则利④锲()而舍之 ⑤而闻者彰()⑥假()舆马者⑦而绝()江河⑧非能水()也 ⑨无以致()千里⑩吾尝跂()而望矣 ( 2)找出通假字并解说 ①輮认为轮()②知明而行无过()③君子生非异也()④虽有槁暴()( 3)古今异义 ①博学古义()今义()②帮凶古义:()今义:()③专心古义:()今义:()④黄泉古义:()今义:()( 4)词类活用 ①輮认为轮()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③其曲中规()④上食埃土,下饮黄泉()⑤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⑥专心一也()⑦假舆马者,非利足也()⑧故木受绳则直()⑨积善成德()( 5)一词多义 利:①金就砺则利()②非利足也()③便利在此月,六合正相应() ④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⑤非兵不利()⑥因利乘便,宰割天下()二、虚词 而 (1) 吾尝整天而思矣()(2)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3)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4)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5)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三、特别句式 (1) 蚓无帮凶之利,筋骨之强。()(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3)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4) 輮认为轮() 四、把以下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3)故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五、作文链接 《劝学》中的比喻灵便多样,运用自如。论述看法、论证道理,有的从正面设喻,有的从 反面设喻;有的独自设喻,有的连续设喻;有的同类并列,有的正反比较;有的只设喻而 把道理隐含此中,有的先设喻再引出要说的道理。使文章显得有条有理,生机盎然。学生 在谈论文中可试试运用。

优品课件之高二语文下册《劝学》复习学案

高二语文下册《劝学》复习学案 高二语文下册《劝学》复习学案 【原文欣赏】《劝学》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诗曰:“嗟尔君子,无恒安息。靖共尔位,好是正直。神之听之,介尔景福。”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此段教材无)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唿,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肉腐出虫,鱼枯生蠹。怠慢忘身,祸灾乃作。强自取柱,柔自取束。邪秽在身,怨之所构。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平地若一,水就湿也。草木畴生,禽兽群焉,物各从其类也。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树成荫,而众鸟息焉。醯酸,而蚋聚焉。故言有招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此段教材无)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

《劝学》复习(全文5篇)

《劝学》复习(全文5篇) 第一篇:《劝学》复习 《劝学》复习12·17 (一)通假字 1.輮以为轮,其曲中规知明而行无过 2.君子生非异也 3.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二)古今异义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3.蚓无爪牙之利。 4.用心一也 (三)活用现象 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輮: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弯曲)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作状,每天) 3.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名词用作动词,游水) 4.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下:名作状,向上、向下) 5.其曲中规(曲:形作名,曲度,弧度) 6.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高:形作名,高处) 7.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利: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走得快) (四)特殊句式与固定格式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用心一也用心躁也 无以至千里字义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五)重点实虚词 1、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2、青于蓝: 3、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4、虽有槁暴 5、金就砺则利 6、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7、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8、吾尝跂而望矣 9、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10、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11、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1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1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14、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15、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16、故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 17、驽马十驾: 18、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19、用心一也:20、用心躁也 (六)一词多义 1.绝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口技》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以为妙绝《口技》佛印绝类弥勒《核舟记》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 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于之地六百里《屈原列传》2.强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杜甫《前出塞》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木兰诗》乃自强步,日三四里《触龙说赵太后》 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赤壁之战》3.假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乃吾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假假有人焉,举我言复于我,亦必疑其诳4.望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鸿门宴》先达德隆望尊《送东阳马生序》

(完整word版)《劝学》复习学案打印版

文登新一中高三语文《劝学》复习学案 设计者:郐婷审订者:赵凝课型:复习课使用时间:2018、9月日 一、课前积累: 子曰:“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二、基础巩固: (一)通假字 1.輮以为轮“”同“”, 2.虽有槁暴,不复挺者“”同“”,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同“”, 4.君子生非异也“”同“”, (二)解释古今异义词在文中的意思 1.蚓无爪牙之利()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3.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4.用心一也() 5、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三)找出词类活用字并解释意义用法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2、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3、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4、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5、故木受绳则直 6、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四)积累实词一词多义 绝: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3.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4.佛印绝类弥勒() 5.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6.我命绝今日,魂去尸长留()强: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2.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3.乃自强步,日三四里() 4.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假: 1.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2.大臣犯法,无所宽假() 3.久假不归() 4.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五)积累虚词一词多义 焉:1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2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3惧有伏焉() 4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5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而: 1.某所,而母立于兹()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3.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4、吾尝终日而思矣() 5、吾尝跂而望矣() 6、蟹六跪而二螯() 7.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8.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9、锲而舍之……锲而不舍()10、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 (六)指出特殊句式类型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2.冰,水为之而寒于水()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4.輮以为轮() 5、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七)句子翻译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劝学》复习课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劝学》复习课教学设计 环节一、熟悉课文 1.背诵课文 2.消灭错别字 每个同学选5个你认为最容易写错的字,相互交流。 学生反馈:輮、砺(再接再厉)、舆、跬、锲、镂(缕/屡/褛)、驽(弩)、螯(蛰/蛩/鳌)、鳝(蟮/缮)。 老师追问:“而致千里”“无以至千里”的“致/至”,你是如何区分的? 3.检查名句默写 如果让你选两句来设置情境式名句默写,你会选哪两句?仿照下面示例,自定情境,出一道题。 【示例】荀子认为君子的本性与常人无二,他们比常人突出是因为善学会学,《劝学》中体现这一主张的两个句子是:“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环节二、依文设题 (一)命题指引 1.先在文本中各处做标记(拍一张图现场做示范),标注出相应的命题点,命题点的总数量应该不少于17个。 2.每道题要有答案和解析过程,有陷阱设置,有评分点,有赋分参考等。 3.题号、分值、题型、题干表述与新高考卷保持一致,出六道题——10、11、12、13、14、17题。 4.第10题句读判定题的文本素材不能太长,但语意要相对完整,停顿数量设置为三处,并附上译文。 5.第11题、12题四个选项考查内容与原文顺序一致,四个选项长短不能悬殊,追求信息量对等,各选项考查的内容不能与其它题目有交叉或重复。 (二)命题示例 10.下列语言片段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标示,对一处给1分,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

【参考答案】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 【命题说明】由于课文中的句子编者已经通过标点符号标明了句读,所以选了《劝学》中课文内容之外的句子。因为是起始命题,所以选的文本短,句子结构简单,理解上没有什么难度。本题学生断错的情况可能集中在“名曰射”后。 【参考译文】西方有一种树,名字叫射干。树身长四寸,生长在高山之巅。 11.下列对文中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君子”一词广见于先秦典籍,如《论语》中就多次提及君子,君子是孔子的理想化的人格。文中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B.江、河,这里特指长江、黄河,“去来江口守空船”、“三万里河东入海”里的也是。这里“江河”是泛指比较大的河流。 C.跬步,古代称人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这里将跬步和千里相比较,形容跬步虽小,但积累起来作用却大。

《劝学》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劝学》教学设计 【所用教材】 《语文》必修上册,2019 年版。 【教材分析】 《劝学》为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课,该单元是“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学习单元之一。单元要求以“学习之道”为核心,通过梳理、探究和反思,形成正确的学习观,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劝学》是我国古代探讨学习问题的名篇,是一篇文言议论散文,主要探讨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态度和方法,与我们现在所说的“终身学习”“合作学习”“创造性学习”“学会学习”等有很多相通之处。因此,我们的教学应当引导学生结合当下的学习生活,思考古人的观点、态度在今天的现实意义,为我所用,助力自己的成长。 【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是高一年级上学期的学生,高一的学生在小学和初中阶段已经学过了不少文言文,对文言文知识有了一定积累,具备了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的自主学习能力,为此次教学的开展奠定了一定基础《劝学》是学生进入高中阶段后所学的第一篇古代议论性散文,高中阶段对文言句式的掌握及用法有较高要求,学生对部分虚词用法、文言句式的掌握不到位,因此,教师要注意从简到难来循序渐进地展开文言文阅读教学。 【教学目标】 1.掌握重点文言词句的意义和用法,梳理积累连词“而”的语义关系; 2.理清文章结构,把握作者的观点及其论证方法,学习有针对性地表达观点的方法; 3.结合学生自身独特的学习体验,形成具有个性化的“学习之道”。 【教学重点】 理清文章结构,把握论证思路。 【教学方法】 思维导图法,问题驱动法,小组讨论法。 【教学过程】

任务1:理解文本,积累文言 一、导入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锲而不舍”是同学们耳熟能详的词语,这两个成语给我们什么启示呢?今天我们走进《劝学》,看看这些词语的具体含义。 二、课前预习检查 1.教师在PPT出示去掉标点符号的课文原文,抽学生朗读,老师引导学生纠正读音,注重节奏、强弱和韵律。 2.教师范读课文。 三、读懂文意,理解文本 1.学生采用圈点批注法,结合注释与工具书解决疑难字词,梳理积累课文的文言知识,自主完成本课的文言词句数据库(表 1-1),老师适当补充。 2.请四位同学将自己预习时整理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采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写在黑板上,其他同学自行画在本子上。教师查看学生整理的文言文语言现象。学生采用思维导图梳理的文言知识点,如图1:

《劝学》复习学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劝学》复习学案(教师中心稿) 教 案教学设计共3篇 《劝学》复习学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1 《劝学》复习学案(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 《劝学》是中国古代著名哲学家陈寿所著的一篇文章,是一篇关于教育与修养的论述。通过对《劝学》的深入学习和理解,可以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有更深刻的认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力。本文旨在针对高中语文课程中《劝学》的教学与教案设计进行探讨,旨在通过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劝学》,并在学习中得到有效的提升。 一. 教学目标 本节课程将重点突出学生跟据文本内容对于《劝学》的解读,从而培养学生的文章解读能力和思维能力,启发学生从中领悟到对于学习的态度和方法。学生通过深入思考,学习陈寿对于学习和生活的看法,从而引领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追求卓越,并铭记着“怀道、塑性、求实、创新的人生价值观”。 二. 教学内容 1.《劝学》内容概述。

2.内容大意。了解陈寿的生平及其思想背景,进一步理解《劝学》的文化内涵。 3.文学鉴赏。学习《劝学》中的意象、情感、意义构成等,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4.修养教育。通过讲解陈寿的学习态度,引领学生培养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学习方法。 三. 教学设计 1. 准备工作 教学前,教师应提前阅读《劝学》全文,了解陈寿对学习和生活的态度,对于文章中的重点语句和思想进行梳理,挖掘出授课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应提前准备PPT、制定教案、准备习题,以此调动课堂教学的氛围,保证授课顺利进行。 2.课堂展开 第一节: 1.引入 用文学细节情节引导学生进入文章的场景: “日行访友,道路阻隔,要过荧荧灯影,有白发者,以手持灯,

劝学教案4篇

劝学教案4篇 劝学教案篇1 在教《劝学》一课时,我事先并没有告诉学生这一节课要学什么,而是让学生做下面的“造句”练习: 1、事物经过变化,可以得到发展、提高,就像()一样。 2、事物经过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就像()一样。 3、读书可以使人变得更聪明,就像()一样。 4、做事情时借助外物可以取得更好的成效,就像()一样。 5、在学习上,积累是很重要的,就像()一样。 6、做学问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才能取得理想的成就,就像()一样。 7、心不专是取得成就的最大障碍,就像()一样。 几分钟后,学生开始举手回答问题,这些答案中,有的很有创意,如: 1、答为“人类进化”, 2、答为“铁久炼而成钢”, 3、答为“牛顿说自己取得成就是站在巨人肩膀上”, 4、答为“利用计算器可以算得更快”, 5、答为“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6、答为“滴水穿石”,

7、答为“小猫钓鱼”等等。 当然,也有些答案值得纠正的,如有的同学把4答为“考试作弊”、“谈恋爱要有资本”,7答为“脚踏两只船”等等,对这些答案必须正确引导,使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教育功能。然后,我对答案加以引导,依次把它们答为:青出于蓝、把刀拿到磨刀石上去磨刀会变得更锋利、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借助车马可以走得更快更远、汇聚小河可以成为江海、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弱蚓心专能食土饮泉而强蟹心浮却只能寄居,我特别强调了第7句的答案,说是某班一个学生的答案,以引起学生的兴趣。讲到这里,学生已经隐隐约约地知道今天要学什么课文了,我便顺势问了一句:“同学们,你们知道今天要学哪一篇课文吗?” “《劝学》──”学生异口同声。 在这个基础上,我又布置了下面一道题: 请从《劝学》一文中找出一些比喻句填在1~7中,看看古人的答案好还是你自己的答案好。 就这样,在无形中就已经进入了《劝学》的学习。事实证明这几十分钟没有白费,在分析课文重点的时候,稍加点拨,学生就理解了。真可谓:暗渡陈仓,出奇制胜。 劝学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认识“孟、推、剪”等8个字,会写“母、泪、孩”等7个字及本课的词语。 2、能力目标: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能演一演。

《劝学》优秀教案(精选7篇)

《劝学》优秀教案 《劝学》优秀教案(精选7篇) 在《劝学》中,荀子认为,学习首先需要修养品德气质,保持专一的品质,专门学习一门技术才能速成(学一速成),然后保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是正确的学习方向; 要善始善终,切忌半途而废,以期达到完全而纯粹的精神境界。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劝学》优秀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劝学》优秀教案篇1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 1.掌握、积累“劝、学、青、中、疾、致、假、绝、兴、功、强、用”12 个文言常用实词;学习“于、者、而”3个文言常用虚词;学习、复习课文中其他文言虚实词。 2.掌握课文出现的“有(又)、暴(曝)、生(性)、輮(煣)、知(智)”等通假字、词类活用和文言特殊句式。 3.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比喻论证、正反对比论证。 二、能力训练目标: 1.在理解基础上熟读成诵的能力,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语感。 2.理解文言词语和句式的能力。 3.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中心的能力。 三、德育教育目标: 借鉴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和学习态度的论述。 教学设想 一、抓住文眼,定好教眼。中心论点是本文的文眼,它分三个分论点从三个角度论述、体现本文的思想性和逻辑性,这是本文的教学难点;比喻的含义和内在联系以及比喻论证,这是本文的教学重点。抓住提示论点的关键语句和用以论证的比喻,不仅可以明确本文论点和论证方法,揭示作品的思想性和写作特点,而且一些文言词句的重要问题也可迎刃而解。

二、本文的教学难点和教学重点,与分析段落层次相结合,以利于学生理解论述的角度和设喻的几种形式。 三、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的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先指导学生借助注释、工具书,结合课文语境,理解其意义和用法,然后通过课堂点拨、课后“练习”、补充练习以及熟读、背诵等反复训练,才能切实掌握。 四、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注意文言实词的古字通假、古今异义、单音词和双音词等现象。 教学时数 二课时 第一教时 教学过程 一、提示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本文教学目的。 二、预习检查。 三、导入新课。 从初一学过的课文《为学》导入,指出它与本文都用设喻方法,讲有关学习的道理。 四、作者介绍(结合注释①): 荀子(约公元前 313—前 238),名况,当时人们尊重他,称他荀卿。汉代著作因避汉宣帝刘洵讳,写作孙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曾游学于齐,当过楚国兰陵令。后来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兰陵。 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他反对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他强调教育和礼法的作用,主张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视教化兼用“礼”治,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 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该书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他的

《劝学》复习课

《劝学》复习课 【2篇通用版】【教学反思】《劝学》复习课1 教罢《孙权劝学》一课,心中因教学产生的些许愉悦久久散不去。不禁自问文言文真的如大多数老师认为的那样:很难教吗?我看不尽然。 《孙权劝学》是一篇自读课。全文只有119个字,但人物形象生动传神;在叙事方面,全文只写了孙权劝学和鲁肃“与蒙论议”两个片段,故事性很强;文词句方面的障碍少,适合学生自主学习。因此本节课教学重点放在了朗读上,整合学生与文本的情感结合处,以读为主线,运用不同形式的读—自由读、齐读、小组读、分角色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充分参与其中,在读中思,理解课文;在读中悟,体会人物说话的语气,把握人物形象。其次,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提问问题,教师引导探究文本,师生展开与文本的对话,提升了感悟与理解能力,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表达、等方面的能力。此外多媒体协助教学,积累了重要的文言词句,使学生学会了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 由于学生在译读环节所花时间稍多,导致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讨论不详细。而且对学生的观点做的评价不够全面。同时借__对学生进行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不够深入,应用方仲永和吕蒙进行对比,使学生在对比中,联系自身学习,进行反思,今后该怎么学?效果较好? 【2篇通用版】【教学反思】《劝学》复习课2 文言文复习一向不受学生青睐,除了枯燥,最让他们头疼的是课文背诵,而复习课的目标是要夯实基础,古诗文的背诵就是最重要的基础,当然复习课也要提升能力,更要关注学科核心素养在课堂中的实施。回头反思自己刚讲过的这堂复习课,确实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课前我展示了几则劝勉学习的名言,之后明确了学习任务:储备文言知识、翻译重点句子、背诵,探究文本、理清论证结构,积累作文素材并学以致用。然后就进行知识点的检查提问,包括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和翻译句子,并进行“高考链接”,结合今年高考题中的“为”字进行知识迁移的练习。我觉得文言文的一轮复习,就应该紧扣教材,重点掌握文言知识,并能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所以设计了这个环节。高考文言文的考查,无论是断句还是翻译,核心都是对文意的理解,文意理解的基础就是掌握文言知识,这也是文言阅读能力的基石,失去这个基石,阅读能力的养成就成了空中楼阁。 在完成探究文本层次这一目标时,我是课前布置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画了__结构思维导图,课上将思路清晰的导图投屏展示给大家,其实目的主要是想让同学们结合导图进行背诵并学习__的论证思路,我带领全班根据导图提示,齐声诵读了相关段落,又给了一些时间背诵,接着以情景式默写的方式进行了检查,本来是想收上来批改,但又想到趁热打铁或许效果更好,于是让学生马上互批,我用屏幕展示了答案,并强调了易错字。 其实这里如能像以前一样推送白板,让学生拍照上传,当堂展示出错之处会更有成效,可惜这个班级没有平板。但对于学习态度认真的同学而言是没有差别的,他们总能牢固掌握、准确默写。其实,默写在高考时也是很能拉开差距的,有可能是6分之差,所以在以后的背诵任务中我应该想出更让学生感兴趣的方法,不但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背得快,更要让他们背准写对。 接下来的环节是引领学生进行写作素材积累,让学生对课文中的名句进行了角度分析,以此加深对文意的理解,也要求学生在写作中可以灵活运用课内素材。针对这点我设计了一个小论文写作的环节,要求学生以“劝学”为话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小论文,也可以文中的一个分论点为话题,比如谈积累或谈坚持,但不论写什么都必须观点明确、事议结合,运用上比喻或对比论证,当然,可以化用文中的语句。时间有限,课堂上没有太多的时间让学生来交流展示,这是一

孙权劝学复习课

《孙权劝学》导学案 【学习目标】1、检查学生对本课重点词语及语句掌握情况。2、进一步理解及深化孙权劝学的意义。 【重点难点】学会调动知识积累,完成划分节奏、字词解释、翻译等基础题。 【学法指导】合作探究自主学习 【知识链接】 [学习过程]: 【复习方法与步骤】: 一、自主先学【独立完成,发现疑难处记得用红笔做上标注】 1、读一读: ①利用早读课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下来。 ②借助笔记,练习册复习知识点。 二、知识点梳理 (一)文学常识:本文选自,此书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出自本课的两个成语:、。 (二)、重点字词解释 1、卿今当涂掌事() 2、蒙辞以军中多务() 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4、但当涉猎() 5、见往事耳() 6、蒙乃始就学() 7、及鲁肃过寻阳()() 8、卿今者才略()9、即更刮目相待()()10、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三)、通假字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四)、古今异义词 辞古:及古: 今:今: 过古:孤古: 今:今: 更古:但古: 今:今: 博士古: 今: (五)、一词多义 就: 蒙乃始就学指物作诗立就 当: 但当涉猎当窗理云鬓 可: 不可不学皆有可观者

以: 辞以军中多务以钱币乞之 以养父母、收族为意自以为大有所益 (六)、重点句子翻译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蒙辞以军中多务 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4、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5、蒙乃始就学 6、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7、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七)成语积累 (八)、内容及写法理解 1、本文主要写孙权的善于劝学和吕蒙的惊人长进。采用的方式来刻画人物形象的。 2、通过鲁肃对吕蒙的“议论”来表现吕蒙的惊人长进。采用了描写的手法来证明。 3、人物形象: 孙权— 吕蒙—鲁肃—— 4、启示 三、合作,理解探究 1、比较《孙权劝学》与《伤仲永》两篇文章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提示:可以从内容、写法、说明的道理三方面进行比较。】 同: 异: 【归纳小结】1、整理学案:修正自己导学案上不准确的答案(红笔记下要点) 2、回顾小结: 本文通过写在孙权的劝说下开始学习,才略很快就有惊人进步的故事,强调了的重要作用。出自本课的2个成语是,。 【当堂测评】 翻译句子: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蒙辞以军中多务 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4、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5、蒙乃始就学 6、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学习反思】多联系多巩固

人教版初一语文下册孙权劝学复习课教学设计

劝权劝学复习课后作业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权谓吕蒙曰 【谓】 2. 卿今当涂掌事 【今】 【当涂】 【掌事】 3. 蒙辞以军中多务 【以】 【辞】 【务】 4.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治经】 【邪】 5.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但】 【涉猎】 【见】 【往事】 。 6. 卿言多务,孰若孤? 【孰】 【若】 。 7. 蒙乃始就学。 【乃】 【就学】 。 & 及鲁肃过寻阳 【及】 【过】 9. 大惊曰:卿今者才略, 非复吴下阿蒙! ”【大】 【才略】 。【非复】 。 10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更】 。 11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何】 【见事】 。 2、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3、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4、 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 5、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C.即书诗四句/未尝识书具 D .或以钱币乞之/或凭或立,不一状 3. 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描写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 “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的故事, 学习的重要性。 B. 文章以“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结尾,进一步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C. 本文运用对话来刻画人物,用不多的几句话,使人感受到三位人物说话时的口吻、神态 和心理。 D. 全文写了吕蒙学习和鲁肃“与蒙论议”两个片段,先交代事情的起因,紧接着就写出结 果。 二、翻译句子 1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 三•选择题。 1. 选出加点词语含义不同的一组是( A. 稍稍宾客其父/稍稍正坐 C.卿今当涂掌事/但当涉猎 2•选出加点词语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A. 蒙乃始就学/指物作诗立就 B ) B •但闻屏障中/但当涉猎 D .结友而别/拔山倒树而来 ) .蒙辞以军中多务/何以战 说明了

劝学诗颜真卿教案2篇

劝学诗颜真卿教案2篇Yan Zhenqing's teaching plan

劝学诗颜真卿教案2篇 前言:本文档根据题材书写内容要求展开,具有实践指导意义,适用于组织或个人。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劝学诗颜真卿教案 2、篇章2:劝学诗颜真卿教案 篇章1:劝学诗颜真卿教案 一、教学要求 1.认识学习的重要性和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坚持不懈的 道理。 2.了解本文比喻论证的写法。 3.掌握、积累劝、学、青、中、疾、致、假、绝、兴、功、强、用12个文言常用实词;学习于、者、而3个文言常 用虚词;学习、复习课文中其他文言虚实词;熟记有(又)、暴(曝)、生(性)、輮(煣)、知(智)、乎(于)等古今字和通假字。

4.学习荀子用辨证的方法使文章的道理说得透彻浅显却又有气势充沛有说服力。 二、教学重点探究词义,学习比喻等论证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第1段。这一段是全文的总纲,其起句学不可以已似易而难,因为全篇论述皆发源于此;其结句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明确地表示了作者反对儒家生而知之这一先验论的立场,要联系荀子的基本哲学思想才能获得比较透彻的理解。本段中的设喻有的是并列关系,有的是层递关系,也要善于区分。 四、课型新授课 五、教学方法诵读教法 六、教学设想 第一教时 教学要点 提示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本文教学目的;介绍作者、解题;正字正音;理解本文的重点文言虚实词的意义和用法;试译难句。 教学过程

一、提示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本文教学目的。 二、预习检查。 三、导入新课。 从初一学过的课文《为学》导入,指出它与本文都用设 喻方法,讲有关学习的道理。 四、作者介绍(结合注释①)。 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曾游学于齐,当过楚国兰陵令。后来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兰陵。 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 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他反对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他强调教育和礼法的作用,主张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视教化兼用礼治,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 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该书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