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体液检查

体液检查

体液检查
体液检查

体液检查

尿液检查

尿液(urine)由肾脏生成,通过输尿管、膀胱及尿道排出外。肾脏通过泌尿活动排泄废物,调节体液以及酸碱平衡;此外肾脏还兼有内分泌功能。

肾单位是肾脏泌尿活动的基本功能单位。人的两肾约有200多万个肾单位,每个痛单位包括肾小体与肾小管两部分,肾单位与集合管共同完成泌尿功能。

尿液分析主要用于:①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与疗效观察:泌尿系统的炎症,结石、肿瘤、血管病变及肾移植术后发生排异反应时,各种病变产物直接进行尿中。引起尿液成分变化,因此尿液分析是泌尿系统疾病诊断与疗效观察的首先项目;②其它系统疾病的诊断:尿液来自血液,其成分又与机体代谢有密切关系,故任何系统疾病的病变影响血液成分改变时,均能引起尿液成分的变化。因此可通过尿液分析协助临床诊断如糖尿病时进行尿糖检查、急性胰腺炎时的尿淀粉酶检查、急性黄疸型病毒型性肝炎时作尿液胆色素检查等,均有助于上述疾病的诊断;③安全用药的监护:某些药物如庆大毒素、卡那毒素、多粘菌素B与磺胺类药等常可引起肾损害,故用药前及药过程中需观察尿液的变化,以确保药物安全;④职业病的辅助诊断铅、镉、铋、汞等均可引起肾损害,尿中此类重金属排出量增多,并出现有关的异常成分,故尿液检查对劳动保护与职业病的诊断及预防有一定价值;⑤对人体健康状态的评估:用于预防普查如对人群进行尿液分析,筛查有无肾、肝、胆疾病和糖尿病等以达到早期诊断及预防疾病的目的。

尿液标本收集

为保证快活液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必须正确留取标本。尿标本收集后应及时送检及检查,以免发生细菌敏殖、蛋白变性、细胞溶解等。尿标本也应避免强光照射,以免尿胆原等物质因光照分解或氧化而减少。

尿标本种类

按检查目的,常可采用下列标本:

1.晨尿即清晨起床后的第一次尿标本,为较浓缩和酸化的标本,血细胞、上皮细胞及管型等有形成分相对集中且保存得较好,也便于对比。适用于可疑或已知泌尿系疾病的动态观察及早期妊娠试验等。但由于晨尿在傍胱内停留时间过长易发生变化。因此有人推荐用清晨第二次尿标本检查来取代晨尿。

2.随机尿(随意一次尿)即留取任何时间的尿液,适用于门诊、急诊患者。本法留取尿液方便,但易受饮食、运动、用药等影响,可致使浓度或病理临界浓度的物质和有形成分漏检,也可能出现饮食性糖尿或药物如维生素C等的干扰。

3.餐后尿通常于午餐后2小时收集患者尿液,此标本对病理性糖尿和蛋白悄快活的检查出更为敏感,因餐后增加了负载,使已降低阈值的肾不能承受。此外由于餐后肝分泌旺盛,促进尿胆原的肠肝循环,而餐后机体出现的碱潮状态也有利于快活胆原的排出。因此,餐后快活适用于尿糖、尿蛋白、尿胆原等检查。

4.24h尿尿液中的一些溶质(肌酐、总蛋白质、糖、尿素、电解质及激素等)在一天的不同时间内其排泄浓度不同,为了准确定量,必须收集24小时尿液。于第一天晨8时排空膀胱,弃去此次尿液,再收集至次日晨8时全部尿液,用于化学分的定量。

一. 尿液理学(一般性状)检查

尿液一般性状包括气味、尿量、外观(颜色、清晰度)、比密等项目。

(一)气味

正常尿液的气味是由尿液中的酯类和挥发酸共同产生的。新鲜尿具有特殊微弱的芳香气味。尿液搁置过久,细菌污染繁殖,尿素分解,可出现氨臭味。尿液气味也可受到食物和某些药物的影响,如进食葱、蒜、韭菜、咖喱、过多饮酒,以及服用某些药物后尿液可出现各自相应的特殊气味。

(二)尿量

尿量(urine volume)主要取决于肾小球的滤过率,肾小管重吸收和浓缩与稀释功能。此外尿量变化还与外界因素如每日饮水量,食物种类、周围环境(气温、湿度)、排汗量、年龄、精神因素、活动量等相关。一般健康成人尿量为1-1.5L/24

小时。昼夜尿量之经为2-4:1,小儿的尿量个体差异较大,按体重计算较成人多3-4倍。

[临床意义]

1.多尿(polyuria)24小时尿量大于2.5L称为多尿。在正常情况下多尿可见于饮水过多或多饮浓茶、咖啡。精神紧张、失眠等情况;也可见于使用利尿剂或静脉输液过多时。病理性多尿常因肾小管重吸收障碍和浓缩功能减退,可见于:

(1)内分泌病:如尿崩症、糖尿病等。尿崩症时,由于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或肾小管上皮细胞对ADH的敏感度降低(肾源性尿崩症),从而使肾小管重吸收水分的能力降低,此种尿比密很低(常小于1.010)。而糖尿病尿量增多为溶质性利尿现象,即尿中含有大量葡萄糖和电解质、尿比密高,借此可与尿崩症区别。

(2)肾疾病:慢隆肾炎、肾功能不全、慢性肾盂肾炎、多囊肾、肾髓质纤维化或萎缩,肾小管破坏致使尿浓缩功能减退,均可导致多尿。其特点为昼夜尿量的比例失常,夜尿增多。

(3)精神因素:如癔病大量饮水后。

(4)药物:如噻嗪类、甘露醇、山梨醇等药物治疗后。

2.少尿(oliguria)24小时尿量少于0.4 L或每小时尿量持续少于17ml称为少尿。生量性少尿见于机体缺水或出汗过多时,在尚未出现脱水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之前可首先出现尿量的减少。病理性少尿可见于:

(1)肾前性少尿:①各种原因引起的脱水如严重腹泻、呕吐、大面积烧伤引起的血液浓缩。②大失血、休克、心功能不全等导致的血压下降、肾血流量减少或肾血管栓塞肾动脉狭窄引起的肾缺血。③重症肝病、低蛋白血症引起的全身水肿、有效血容量减低。④当严重创伤、感染等应激状态时,可因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皮质激素和抗利尿激素分泌协加,使肾小管再吸收增强而引起少尿。

(2)肾性少尿:①急性肾小球肾炎时,滤过膜受损,肾内小动脉收缩,毛细血管腔变窄、阻塞、滤过率降低而引少尿,此种尿的特性是高渗量性尿②各种慢性肾功能衰竭时,由于肾小球滤过率析度减低也出现少尿,但其特征是低渗量性少尿;③肾移植术后急性排异反应,也可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引起少尿。

(3)肾后性少尿:单侧或双侧上尿路梗阻性疾病,尿液积聚在肾盂而不能排出,可见于尿路结石、损伤、肿瘤以及尿路先天畸形和机械性下尿路梗阻职膀胱功能障碍、前列腺肥大症等。

3.无尿(aburia)24小时尿量小于0.1L,或在24小时内完全无尿者称为无尿。进一步排不出尿液,称为尿闭,其发生原困与少尿相同。

(三)外观

外观包括颜色及透明度。尿的颜色可随机体生理和病理的代谢情况而变化。正常新鲜的尿液呈淡黄至深黄色透明,影响尿液颜色的主要物质为尿色素(urochrome),尿胆原(urobilinogen)、尿胆素(urobilin)、及卟啉(porphyrin)等。此外尿色还受酸碱度,摄入食物或药物的影响。

免疫功能检测及临床意义

目录 免疫功能检测指标及临床意义 生化指标 1、免疫球蛋白G(IgG) 单位:克/升(g/L)。 单相免疫扩散或免疫比浊法:脐带血~克/升,新生儿~克/升,1~6个月~克/升,6个月~岁~克/升,6~12岁~克/升,12~16岁~克/升,成人~克/升。

增高:常见于免疫球蛋白G型多发性骨髓瘤、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黑热病、慢性肝炎活动期及某些感染性疾病。 降低:常见于肾病综合征、自身免疫性疾病、原发性无丙种球蛋白血症、继发性免疫缺陷及某些肿瘤等。 2、免疫球蛋白A(IgA) 单位:毫克/升(mg/L)。 参考值:新生儿0~120毫克/升,1~6个月30~820毫克/升,6个月~2岁140~1 080毫克/2~6岁230~1900毫克/升,6~12岁290~2 700毫克/升,12~16岁500~3 000毫克/升,成人710~3 350毫克/升。 增高:常见于免疫球蛋白A(IgA)型多发性骨髓瘤、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肝硬化、湿疹、血小板减少及某些感染。 降低:常见于自身免疫性疾病、输血反应、原发性无丙种球蛋白血症、继发性免疫缺陷及吸收不良综合征。 3、免疫球蛋白M(IgM) 单位:毫克/升(mg/L)。 单相免疫扩散法或免疫比浊法:新生儿50~200毫克/升,1~6个月150~700毫克/升,6个月~2岁250~1 300毫克升,2~6岁350~1 500毫克/升,6~12岁400~1 800毫克/升,12~16岁500~1 800毫克/升,成人700~2 000毫克/升。 增高:常见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巨球蛋白血症、系统性红斑狼疮、黑热病、肝病及某些感染性疾病。 降低:常见于原发性无丙种球蛋白血症、继发性免疫缺陷等。 4、免疫球蛋白D(IgD) 单位:毫克/升(mg/L)。 参考值:成人血清免疫球蛋白D(IgD)为0~80毫克/升。 增高:见于免疫球蛋白D型骨髓瘤、慢性感染、结缔组织病、某些肝病和少数葡萄球菌感染者。 降低:见于各种遗传性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病。 5、免疫球蛋白E(IgE) 单位:毫克/升(mg/L)。 EIA法:成人为~毫克/升。

医学检验系人才培养方案资料

长沙医学院医学检验专业四年制本科 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坚实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知识与能力,具备医学检验、临床诊断等方面基础理论和技能,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终生学习能力,能够在各级医院、血站及预防等部门从事医学检验工作的应用型检验技师以及医学类实验室工作的医学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通过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学检验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接受医学检验操作技能系统专业训练,具有医学检验、实验室质量控制和医院感染监控的基本能力。 (一)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目标 1?遵纪守法,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热爱祖国,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热爱本职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愿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医学检验事业而献身。 2?珍视生命,诚信关爱,搞好健康教育,健康宣传,具有人道主义精神;将预防疾病、驱除病痛作为自己的终身责任;将维护民众的健康利益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 3?树立终身学习观念,追求卓越,具有在医学某一学科领域内进一步深造的基础。 4?在职业活动中重视医疗的伦理问题,尊重患者的隐私和人格。 5 ?坚持真理,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6.尊重同事和其他卫生保健专业人员,有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合作开展卫生服务工作的观念。 7?树立依法行医的法律观念,学会用法律保护病人和自身的权益。 8 ?具有创新意识、主动获取各专业信息能力、适应能力及分析批判的精神。 (二)专业知识要求 1?掌握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 2?掌握临床生物化学检验、临床免疫学检验、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临床血液学检验、分子诊断学、实验室质量管理、医院感染监控等专业的基本理论。 3.熟悉国家卫生工作及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 4.了解医学检验前沿学科的理论和技术的发展动态。 (三)专业技能要求 1 ?掌握临床生物化学检验、临床免疫学检验、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临床血液学检验、分子诊断

体液检验

尿液化学检查标准操作程序 规范操作,保证尿液化学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适用范围】 尿液化学检查。 【该SOP变动程序】 本标准操作程序的改动,可由任一使用本SOP的工作人员提出,并报经下述人员批准签字:专业主管、科主任 【方法】:尿液试带法 【原理】: 优利特-100A尿液分析仪为一个反射光度计,分析从试剂区域反射光的密度和颜色,把反射光转换成电脉冲,通过微机处理,便转变为有意义的结果。 1.校正空白:尿在试剂块上分布的状态及尿本身颜色,一般都会给测定结果带来误差,设空白块就是为了排除这些产生误差的因素,各项目都不得使用同一空白块。 2.PH:通过PH指示剂测定4.5~9的范围内的PH值,正常人的新鲜尿液PH值在5~7之间。 3.亚硝酸盐:反应依赖于尿中格兰氏阳性细菌把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砷酸反应生成重氮化合物,重氮化合物再与萘基乙二胺二盐酸结合呈现出 桃红色。对于含有少量亚硝酸盐离子的尿样,当Vc浓度超过1.4mmol/L时会造成假 阴性的结果。 4.葡萄糖:根据葡萄糖氧化酶法反应原理,葡萄糖氧化酶特异性氧化β-D葡萄糖,生成葡萄糖醛酸和过氧化氢,过氧化氢在过氧化物酶的作用下,使指示剂氧化而呈现 出蓝色,如果采集尿液的容器残留氧化性的消毒剂可能出现假阳性结果。 5.蛋白质:根据染料结合的蛋白误差法原理,蛋白质与染料结合形成复合物产生色变,特别是对白蛋白的反应比对球蛋白、血红蛋白、本-周氏蛋白和粘蛋白更为灵敏。高 比重尿、高缓冲尿、碱性尿和清洗剂之类物质都有可能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6.根据血红蛋白接触活性原理,通过血红蛋白的类过氧化物酶样作用催化分解过氧化物,使邻联甲苯胺氧化呈色。强氧化剂可能造成假阳性,肌红蛋白也会呈阳性反应,Vc浓度超过1.4mmol/L时会造成假阴性的结果。 7.比重:利用多聚电解质方法,尿中电解质与聚电解质发生离子交换的原理。阳离子存在时,多聚物氢离子通过交换释出,使溴百里酚蓝指示剂发生颜色变化,颜色由 蓝经过蓝绿最后变成黄色。尿比重试纸检测结果不受尿中非离子物质的影响。高PH 和低PH值将影响测定结果,在高PH值的情况下,测定结果将偏低;在低PH值的情 况下,测定结果将偏高。 8.胆红素:根据偶氮偶合法的原理,2,4-二氯苯胺重氮盐与胆红素进行特异性反应,并与胆红素的浓度相对应产生不同的颜色。在低PH值的情况下,一些药物代谢物会 给出假阳性结果,当Vc达到250mg/L以上亦可能出现假阴性结果。 9.尿胆原:根据偶氮结合法的原理,尿胆素原在强酸条件下和重氮盐偶联形成胭脂红色素。某些药物可导致轻微阳性结果,例如非那吡啶等药物可导致在酸性介质中显 红色。

体液平衡紊乱和其检查

体液平衡紊乱及其检查 人体内存在的液体称为体液。 体液中含有多种无机物和有机物 无机物与部分以离子形式存在的有机物统称为电解质。 葡萄糖、尿素等不能解离的物质称为非电解质 体液以细胞膜为界分为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正常情况下,体液之间的水与电解质处于动态平衡,这种平衡状态易受体内外因素影响而被破坏,导致代谢紊乱,即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第一节机体水、电解质的平衡及紊乱 一、体液中水、电解质分布及平衡 (一)水的分布及平衡 人体内含水量与年龄、性别有关,还与组织结构有关。 1.水的来源和去路: 水的来源: 饮水约1200ml、食物中含水约1000ml、代谢内生水约300ml,共约2500ml。 水的去路: 肾脏排尿1500ml、自肺呼出400ml、皮肤蒸发500ml、粪便排出100ml,共约2500ml 正常情况摄入量与排出量持平。 2.影响体液动态平衡的因素 (1)影响水在血管内外转移的因素主要通过血管壁 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毛细血管通透性、毛细血管静水压 (2)影响水在细胞内外转移的因素主要通过细胞膜 晶体渗透压 水从低渗透压的一侧流向高渗透压一侧。 正常情况下,细胞内外渗透压相等 3.水代谢平衡的调节: 水的调节中枢在下丘脑,通过神经体液调节 (1)口渴思饮 产生口渴的原因: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血管紧张素Ⅱ增多、生活习惯等。 (2)抗利尿激素: 抗利尿激素的作用是作用于远端肾小管的,促进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 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血容量下降、剧烈运动和疼痛等可使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

(3)心房肽、肾素-醛固酮系统亦有调节水的功能。 (二)电解质分布及平衡 1.电解质的含量和分布: 有机电解质:蛋白质和有机酸 无机电解质:主要是无机盐, 无机盐中所含的金属元素是Na+、K+、Ca2+、Mg2+,以及微量的铁、铜、锌、锰、钼等。 (1)钠、氯 是细胞外液中主要阴阳离子,每公斤体重约含钠1克。 钠离子是细胞外液含量最高的阳离子,对保持细胞外液容量、调节酸碱平衡、维持正常渗透压和细胞生理功能有重要意义。 来源:机体通过膳食及食盐形式摄入氯和钠, 排泄:Na+、Cl-主要从肾排出,肾排钠量与食入量保持平衡。 肾对保持体内钠含量有很重要的作用,“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不排” 钠代谢的调节:钠代谢的调节主要通过肾脏,调控钠排出的因素有: ①球-管平衡:肾小管重吸收的钠与肾小球滤过的钠成比例。 ②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此系统是调控水盐代谢的重要因素 ③其他激素:抗利尿激素、糖皮质激素、甲状腺素、甲状旁腺素和心钠素等。 (2)钾 是细胞内液的主要阳离子之一,健康成年人,每公斤体重含钾量为2克 分布:98%分布在细胞内液,2%在细胞外液。 来源:钾,人体钾的来源全靠从食物中获得,在动植物食品中含量丰富。 排泄:主要通过肾脏排出,特点是“多入多出,少入少出,不入也出”,所以禁食的病人应注意补钾。 各部分体液中的电解质含量不尽相同(见表3-6-1)。

免疫功能检查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免疫功能检查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2010-09-24 15:32:56 作者:佚名来源:网络转载 1.免疫球蛋白G(IgG) 【单位】克/升(g/L)。 【正常值】单相免疫扩散或免疫比浊法:脐带血7.6~17.0克/升,新生儿7.0~14.8克/升,1~6个月3.0~10.O克/升,6个月~2岁5.0~12.O克/升,6~12岁7.0~15.0克/升,12 1.免疫球蛋白G(IgG) 【单位】克/升(g/L)。 【正常值】单相免疫扩散或免疫比浊法:脐带血7.6~17.0克/升,新生儿7.0~14.8克/升,1~6个月3.0~10.O克/升,6个月~2岁5.0~12.O克/升,6~12岁7.0~15.0克/升,12~16岁7.5~15.5克/升,成人7.6~16.6克/升。 【临床意义】 (1)增高:常见于免疫球蛋白G型多发性骨髓瘤、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黑热病、慢性肝炎活动期及某些感染性疾病。 (2)降低:常见于肾病综合征、自身免疫性疾病、原发性无丙种球蛋白血症、继发性免疫缺陷及某些肿瘤等。 2.免疫球蛋白A(IgA) 【单位】毫克/升(mg/L)。 【正常值】单相免疫扩散法或免疫比浊法:新生儿0~120毫克/升,1~6个月30~820毫克/升,6个月~2岁140~1 080毫克/升,2~6岁230~1 900毫克/升,6~12岁290~2 700毫克/升,12~16岁500~3 000毫克/升,成人710~3 350毫克/升。 【临床意义】 (1)增高:常见于免疫球蛋白A(IgA)型多发性骨髓瘤、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肝硬化、湿疹、血小板减少及某些感染性疾病。 (2)降低:常见于自身免疫性疾病、输血反应、原发性无丙种球蛋白血症、继发性免疫缺陷及吸收不良综合征。 3.免疫球蛋白M(IgM) 【单位】毫克/升(mg/L)。 【正常值】单相免疫扩散法或免疫比浊法:新生儿50~200毫克/升,1~6个月150~700毫克/升,6个月~2岁250~1 300毫克/升,2~6岁350~1 500毫克/升,6~12岁400~1 800毫克/升,12~16岁500~1 800毫克/升,成人700~2 000毫克/升。 【临床意义】

体液平衡案例

四、案例分析 1.根据提供的病史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对患者的酸碱平衡紊乱做出诊断,并说明 判断依据。 【病史】患者张某,男,56岁,患慢性支气管哮喘18年。近日因呼吸困难入院。 【实验室检查结果】 酸碱平衡紊乱预计代偿公式 代酸:PaCO2=40-(24-HCO3-)×1.2±2 代碱:PaCO2=40+( HCO3--24)×0.9±5 呼酸:急性HCO3-=24+0.07×(PCO2-40)±1.5 慢性HCO3-=24+0.4×(PCO2-40)±3 呼碱:急性HCO3-=24-0.2×(40-PCO2)±2.5 慢性HCO3-=24-0.5×(40-PCO2)±2.5 2.根据提供的病史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对患者的酸碱平衡紊乱做出诊断,并说明判断依据。 【病史】患者李某,女,30岁,患慢性肾小球肾炎8年。近年来,尿量增多,夜间尤甚。本次因妊娠反应严重,呕吐频繁,进食困难而急诊入院。 【实验室检查结果】

3. 根据提供的病史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对患者的酸碱平衡紊乱做出诊断,并说明判断依据。 【病史】慢性肺心病患者,因呼吸困难伴双下肢浮肿住院,住院后经抗感染,强心,利尿3天后双下肢浮肿减轻,但出现恶性烦躁。 【实验室检查结果】 4.病人有那些生化异常?结合病史加以讨论。 【病史】女性,32岁,消瘦待诊。有15年神经性厌食病史,并有间断呕吐和自服泻药的情况。近来体重进一步下降而收治入院。 【体检】体重38.6Kg,血压10.6/6.7kpa,脉搏50次/min,肌强直体征。 【实验室检查】 答案 一、 1.A 2.D 3.A 4.D 5.C 6.A 7.E 8.D 9.D 10.B 11.D 12.C 13.D14.D 15.B 16.B 17.B 18. B 19.B 20B 21B 22 D 23C 24D 25D 26E 27A 28E 29B 30.D 31.C 32.A 33.E 34.C 35.B

(完整版)临床免疫学检验知识点

临床免疫学检验 1、免疫:是机体识别和排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生理功能 2、免疫防御(对外);免疫自稳(防自身免疫病);免疫监视(防肿瘤)。 3、中枢免疫器官:骨髓、胸腺;外周免疫器官:淋巴结、脾脏(最大)、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4、B细胞:通过识别膜免疫球蛋白来结合抗原,介导体液免疫;B细胞受体=BCR=mIg 表面标志:膜免疫球蛋白(SmIg)、Fc受体、补体受体、EB病毒受体和小鼠红细胞受体。 成熟B细胞:CD19、CD20、CD21、CD22 (成熟B细胞的mIg主要为mIgM和mIgD)同时检测CD5分子,可分为B1细胞和B2细胞。 B细胞功能检测方法:溶血空斑形成试验(体液免疫功能)。 5、T细胞:介导细胞免疫。共同表面标志是CD3(多链糖蛋白);辅助T细胞的标志是CD4;杀伤T细胞的标志是CD8;T细胞受体=TCR。 T细胞和NK细胞的共同表面标志是CD2(绵羊红细胞受体); CD3+CD4+CD8- = 辅助性T细胞(Th) CD3+CD4-CD8+ = 细胞毒性T细胞(Tc或CTL)(T细胞介导的细胞毒试验) CD4+CD25+ = 调节性T细胞(Tr或Treg) T细胞功能检测:植物血凝素(PHA)刀豆素(CONA)刺激T细胞增殖。增殖试验有:形态法、核素法。 T细胞亚群的分离:亲和板结合分离法,磁性微球分离法,荧光激活细胞分离仪分离法 *E花环试验是通过检测SRBC受体而对T细胞进行计数的一种试验; 6、NK细胞:具有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直接杀伤靶细胞(肿瘤细胞和病毒感染的细胞) 表面标志:CD16(ADCC)、CD56。 测定人NK细胞活性的靶细胞多用K562细胞株,而测定小鼠NK细胞活性则常采用YAC-1细胞株。 7、吞噬细胞包括:单核-吞噬细胞系统(MPS,表面标志CD14,包括骨髓内的前单核细胞、外周血中的单核细胞和组织内的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表达MHCⅡ类分子) 8、人成熟树突状细胞(DC)(专职抗原呈递功能):表面标志为CD1a、CD11c和CD83。 9、免疫球蛋白可分为分泌型(sIg,主要存在于体液中,具有抗体功能)及膜型(mIg,作为抗原受体表达于B细胞表面,称为膜表面免疫球蛋白) 10、免疫球蛋白按含量多少排序:IgG>IgA>IgM>IgD>IgE五类(按重链恒定区抗原性(CH)排序) 免疫球蛋白含量测定:单向环状免疫扩散法、免疫比浊法。 11、免疫球蛋白的同种型抗原决定簇位于恒定区(CH、CL) 12、抗体由浆细胞产生。抗体分子上VH和VL(高变区)是抗原结合部位。

体液免疫

【案例信息】 案例名称:体液免疫 授课教师:赵朝阳(杏坛中学生物科组) 【教学设计】 一、教学分析 1. 教材分析 “免疫调节”是必修三教与学的重难点,而“体液免疫”又是“免疫调节”中的重难点。通过“体液免疫”的学习,使学生对稳态的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有更深刻的认识,并对稳态的调节与维持有更全面的了解。 2. 学情分析 通过第 1 课时的学习,学生知道了免疫的概念、免疫系统的组成及人体免疫的三道防线。特别是深入学习了抗原与抗体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为进一步学习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打下了较为坚实的基础。但对于体液免疫过程的学习,由于过程抽象、名词丰富、关系复杂,决定了它依旧是一个难点。不少已经学习了体液免疫的过程的学生,仍旧无法独立描述其过程。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能够独立描述体液免疫的过程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识图、析图及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理清体液免疫过程中各细胞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 “三读法”,自主合作学习 五、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课件,制作发放学案。 学生准备:完成作业,确保在上课之前理清抗原与抗体之间的密切关系。 六、教学过程 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 1. 引导学生复习上节课的学习重点: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免疫系统的三道防 线。 2. 比较与强化与本节课学习有关的 重要概念:抗原与抗体。 3. 呈现与健康相关的生活现象。1. 集体回答 2. 强化概念 3. 独立思考 通过强化抗原抗体的 概念为继续学习体液 免疫的过程做好铺垫; 通过对“表象”的直 观呈现,引向对“本 质”的理性思考。 一读 1. 展示课本 P39 页“体液免疫”相关内容。 2. 要求学生开展“一读课文”,划出1. 听讲 2. “一读课文”,同 时划出“关键的生物 使学生在明确学习内 容后带着任务展开一 读,从而使学生能关注 到学习的重点,掌握读

各种体液常规检查汇总

常见的体液常规检查简述 体液具体包括唾液,精液,阴道的液体,乳汁,血液,淋巴液,脑脊髓的液体,肺腔的液体,腹膜的液体,关节的液体,羊水,等等。 血液(血常规) 血常规包括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白细胞计数及白细胞分类计数的检验。 红细胞计数 1、显微镜法用等渗的稀释液将血液稀释一定倍数后, 滴入改良牛鲍计数板,在显微镜下计数一定范围红细胞,经换算即可求出每升血液中的红细胞数。具体操作如下:(1)加稀释液取中号管1支,加红细胞稀释液2.0ml。(2)加血用清洁干燥微量吸管去末梢血或抗凝血10l,擦去管外余血加至红细胞稀释液底部,再吸取上清液清洗吸管2-3次,然后立即混匀支持红细胞悬液。(3)充池混匀后用微量吸管或玻璃棒将红细胞悬液充入记数池,不得有空泡或外溢,充池后静置2-3min 后显微镜下计数。 (4)计数HP下依次计数中央大方格内四角及正中,共5个中方格内的红细胞。对压线(双线)的细胞按“数上不数下,数左不数右”的原则进行。

(5)计算 红细胞数/L=5个中方格内红细胞数*5*10*200*106 =5个中方格红细胞数*10 10 =5个中方格内红细胞数/100*10 12 式中:*5个5个中方格换算成1个大方格 *10 1个大方格容积0.1微升 *200 血液的实际稀释倍数应为201倍,按200倍是便于计算 * 10 6 由1微升换算成1升 2、血细胞分析仪法原理:电阻抗 血红蛋白测定(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法) 1、手工法(直接法): 原理:H b[0] →Hi Hi+CN- → HICN(540mm)比色 操作:(1)取HiCN转化液5.0ml,加全血20微升,混匀静置5分钟。 (2)比色:波长540纳米,光径1.0厘米,以转化液为空白液,测定吸光度值A. (3)计算:Hb/L=64458/44X100X251=AX367.7

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化学技术-体液平衡紊乱及其检查(精选试题)

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化学技术-体液平衡紊乱及其检查 1、动脉采血主要用于() A.电解质检查 B.血脂检查 C.血气分析 D.血氨检查 E.血糖监测 2、可自由通过细胞膜的是() A.K+ B.Na+ C.Ca2+ D.Mg2+ E.HCO3 3、关于钠泵,描述正确的是() A.从细胞内泵出1个钠离子,泵入1个钾离子 B.从细胞内泵出2个钠离子,泵入1个钾离子、泵入1个氢离子 C.从细胞内泵入2个钠离子,泵出1个钾离子、泵出1个氢离子 D.从细胞内泵出3个钠离子,泵入2个钾离子、泵入1个氢离子 E.从细胞内泵入3个钠离子,泵出2个钾离子、泵出1个氢离子

4、关于阴离子隙,描述错误的是() A.参考范围8~16mmol/L B.细胞外液阴阳离子总数之差 C.酮症酸中毒时,阴离子隙增加 D.判断代谢性碱中毒病因 E.判断代谢性酸中毒病因 5、阴离子隙不会升高的是() A.尿毒症 B.低氧所致乳酸堆积 C.呼吸性酸中毒 D.酮症酸中毒 E.肾功能不全所致氮质血症 6、进一步的检查结果显示:AG18mmol/L,HCO20mmol/L,提示患者() A.合并呼吸性酸中毒 B.合并代谢性酸中毒 C.合并呼吸性碱中毒 D.合并代谢性碱中毒 E.为单纯性酸碱平衡紊乱

7、持续呕吐或鼻胃吸引可引起() A.高阴离子间隙型代谢性酸中毒 B.正常阴离子间隙型代谢性酸中毒 C.Cl响应型代谢性碱中毒 D.Cl抵抗型代谢性碱中毒 E.外源性碱增多引起的代谢性碱中毒 8、对于等渗性脱水不正确的是() A.主要是细胞外液的丧失 B.常见于呕吐和腹泻等情况 C.血浆Na+、Cl-浓度正常 D.细胞内液量随着细胞外液减少而减少 E.细胞内液量正常 9、关于高渗性脱水,描述错误的是() A.细胞内液增加 B.细胞外液减少 C.细胞内液减少 D.血浆钠浓度增加 E.体重明显下降 10、机体调节酸碱平衡的机制不包括()

临床检验基础实验指导

临床检验基础学实验指导 血液常规检验 一、微量吸管得使用、毛细血管采血、计数板得鉴定与使用【实验目得】:掌握微量吸管得使用、毛细血管采血、计数板得鉴定、构造与使用、 【实验试剂】:红细胞稀释液、75%乙醇、消毒药棉。 【实验器材】: 一次性采血针、计数板、盖玻片、微量吸管、2ml吸管、中号试管、显微镜、小玻璃棒。 【实验原理】:一次性采血针刺破毛细血管后,用微量吸管吸取一定量得血液,稀释一定得倍数,冲入计数池计数一定体积内得细胞得数量。 【实验方法】:一、微量吸管得使用:用抗凝血训练微量吸管得使用、 二、毛细血管采血(以红细胞计数为例): 准备:取清洁干燥试管一支,加2ml红细胞稀释液。 采血部位选择、按摩→75%乙醇棉球进行刺针部位皮肤消毒→待酒精挥发干(否则血流不成滴)→自指尖腹内侧迅速刺针→擦去第一滴血→准确吸取10ul血液→用无菌干棉球压住伤口止血→用无菌干棉球擦去管尖外围余血后→将血液释放到稀释液底部→回吸上清液2-3次→轻轻混匀。 三、计数板构造与应用 1.计数板构造 外观构造:每块计数板由“H”型凹槽分上下两个计数室,在计数室两侧各有一条支柱,比计数室高出0、1mm,将一块平整光滑得血细胞计数专用盖玻片(24.0mm×20、0mm×0、6mm)覆盖其上时,盖玻片与计数室间形成0.1mm得缝隙、

格子构造:计数池长、宽各3mm,平均分成9个大格,每个大方格得容积就是0。1 mm3四角得四个大方格分别用单线划分成16个中方格,就是白细胞计数区域;中央得大方格用双线条划分成25个中方格,每个中方格又用单线划分成16个小方格,其中四角与正中得5个中方格就是红细胞计数区域。 2、计数板得使用: 用清洁干燥柔软得纱布擦拭计数板及盖玻片→用推盖法从计数板下缘向前平推盖玻片将其盖在计数室上→充分混匀细胞悬液→充池→静置→观察细胞分布情况(若严重不匀,应重新充池、) 【注意事项】: 1.采血部位应选择皮肤完整,不能有烧伤、冻疮、发绀、水肿或炎症。 2.针刺应迅速,深度适宜(约2—3mm)、待血液自行流出,擦去第一滴血。 3。微量吸管取血时应将微量吸管管尖侧着插入血滴中央。若血流不暢,可以左手自采血部位远端向指尖稍压力至血液流出为止。切忌用力挤压,造成组织液混入,影响结果准确性。 4.计数板在使用中勿让手指接触计数池及盖玻片表面,以访油腻污染,致使充液时起泡。 二、血涂片得制作,瑞氏染色 【实验目得】:掌握血片制作方法,瑞氏染色原理及方法。 【实验试剂】:瑞-吉氏复合染液 (Ⅰ液、Ⅱ液) 【实验器材】:显微镜、载玻片、推玻片、一次性针头、消毒棉球、洗耳球【实验原理】:细胞得着色既有化学得亲与作用,又有物理得吸附作用,不同得细胞由于其所含化学成分不一样,化学性质各不相同,所以对染料得亲与力也不一样,因此将细胞染成不同得颜色、 【实验方法】:一、瑞一吉氏复合染液配制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第四章 人体免疫系统与稳态 第二节 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 课时目标: 1、简述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的过程 2、理解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异同和相互关系 3、结合所学知识,关注自身健康,确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学习方法:归纳法、比较法 情景导入: 当人体的第一、第二道防线被突破,抗原进入内环境中,人体的第三道防线便开始启动。那么,第三道防线是如何启动的呢? 学导结合: 一、体液免疫 ◆体液免疫的关键是产生了两细胞:寿命长的记忆细胞,监察到同样抗原再次侵入,发生第二次免疫,立即消灭;寿命短的效应B 细胞,分泌抗体清除抗原(一种效B 只产生一种抗体,扫清已有抗原)。 ◆二次免疫:相同抗原刺激时,记忆细胞对 抗原更敏感,比B 细胞更快做出反应,增殖分化出效应B ,又产生大量抗体,免疫反应更强、更快。 二、细胞免疫 探究深化: 1、总结出吞噬细胞、T 细胞、B 细胞在免疫中的作用 2、能识别抗原的结构和物质有哪些?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由哪些? 3、下图表示人体的特异性免疫过程,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 A .图中④为细胞免疫:⑤为体液免疫, B 物质为抗体 B .与B 物质加工、分泌有关的膜性细胞器有: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C .图中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b 、c 、d 、e 、f 、g D.病毒入侵人体时往往先通过⑤免疫,再通过④免疫,才能消灭抗原 总结反思: 1、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区别和联系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源头 B 淋巴细胞 T 淋巴细胞 杀菌物质 特异性抗体 可溶性免疫活性物质----淋巴因子(注意) 作用对象 侵入内环境的抗原 被抗原侵入的靶细胞 作用方式 效B 产生抗体;抗原-抗体反应 效T 与靶细胞结合;效T 使靶细胞裂解 相同 感应阶段:抗原处理、呈递、识别;反应阶段:B 、T 细胞分化增殖;记忆细胞形成 效应阶段:效T 、抗体、淋巴因子发挥免疫效应 释放 与靶细胞结合 分泌 抗原 (处理) 感应阶段 增殖分化阶段 效应阶段 增殖分化 T 细胞 发挥免疫效应 二次应答 抗原 (处理) (识别) 感应阶段 增殖分化阶段 效应阶段 增殖分化 (呈递) 直接刺激 分泌 发挥免疫效应 二次应答

医学检验专业十三五发展建设规划

医学检验专业十三五发 展建设规划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齐鲁理工学院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十三五”规划 一、编制“十三五”规划的基础和条件 护理学院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创建于2015年,我院建立并健全了专业课教研室。开设了生物化学检验、寄生虫检验、临床检验仪器学、免疫学及检验、临床检验基础、血液学检验、输血技术等多门专业课程。在学院领导的正确领导和全体教师的积极努力,初步形成了一支具有高学历高职称的师资队伍,能完成本专业全部理论课及实验课教学工作。在未来发展及建设中,依据本专业现有基础并结合国内外同类专业的发展现状及市场对人才需求情况,提出本专业十三五发展目标规划。 二、“十三五”期间发展的指导思想与奋斗目标 (一)指导思想 医学检验是现代科学实验技术与生物医学渗透结合,在近20年内形成和发展迅速的一门多学科交叉的医学应用技术学科。随着应用物理和化学、分子生物学、免疫技术、微电子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及仪器分析等学科的发展,分析系统的微量化、自动化、多项目的有机组合,使医学检验技术进入了全新的时代,医学检验已由单纯的技术性工作发展成为一门具有完整体系的、独立的临床医学的分支学科。使医学检验实验中心的建设目标和基本职责出现新的飞跃,也对现有检验学科建设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及规格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二)建设目标 为了培养出基础理论扎实,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科研能力强和综合素质高的现代医学检验专业人才,我们将按照检验医学学科建设标准来建设医学检验专业教研室,医学检验实验中心,计划在2016-2020年内新建临床检验自动化实验室、临床检验网络教学实验室,改变专业教学与检验临床脱节的现状,充分利用各教学医院先进的仪器设备资源及充足的临床标本,通过宽带互联网络,将实验室中基本技能的训练与临床实践凝聚为一体,使各个学科有机结合,资源共享,为临床检验专业提供一个现代化的实验教学的综合分析实验技术操作平台,建立适应21世纪发展需要的先进的医学检验教学基地。 (三)基本任务 医学检验专业确定培养具有坚定的医学理论和生物医学基础,熟悉有关临床知识,具有较强的外语、计算机、实验室组织与管理等知识技能的检验医师的培养目标,毕业生可在各级医院、血站、防疫等部门从事医学检验及医学类实验室工作。培养出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根据检验医学发展速度快,教材知识点老化过快的特点,以多媒体教学手段来弥补现有教材及教学方法的不足。包括新知识点的补充、仪器的介绍、新实验方法的展示及操作过程的规范化等等。并且在检验专业中尝试双语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外语能力。根据专业特点,注重实验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并在实验教学中摸索出一套独立的完整的实验考核方法。

临床检验基础 体液检验重点整理(理论考试版)【江大京江版For医学检验】

脑脊液部分 脑脊液(CSF):是存在于脑室、蛛网膜下腔和脊髓中央管中的无色透明液体。主要由脑室脉络丛主动分泌。 作用:①缓冲、减轻或消除外力对脑组织和脊髓的损伤;②调节颅内压;③供给中枢神经系统营养物质,并运走代谢产物;④调节神经系统碱储量,维持脑脊液pH在7.31~7.34;⑤转运生物胺类物质,参与神经内分泌调节。 【参考值】 健康人脑脊液总量约120ml~180ml,约占体液总量的1.5% 颜色 正常无色透明。新生儿由于胆红素移行,可呈黄色。当中枢系统有炎症、损伤、肿瘤或梗阻时,破坏了血脑屏障,使成分发生改变,而导致其颜色发生变化。 (1)红色:常见于各种原因的出血,特别是穿刺损伤的出血、蛛网膜下隙或脑室出血。 除此以外,脑脊液中黄色素、胡萝卜素、黑色素、脂色素增高时,也可使脑脊液呈黄色。 (2)黄色:脑脊液黄色称为黄变症,可由出血、黄疸、淤滞、梗阻等引起。 ①出血性黄变症:见于陈旧性蛛网膜下隙出血或脑出血,由于红细胞释放出血红蛋白,胆红素增加。出血4~8h后脑脊液即可呈黄色,48h颜色最深,并可持续21d左右。 ②黄疸性黄变症:见于重症黄疸性肝炎、肝硬化、钩端螺旋体病、胆管梗阻、新生儿溶血症等,由于脑脊液中胆红素增高,而使其呈黄色。 ③淤滞性黄变症:由于颅内静脉、脑脊液循环淤滞时,红细胞从毛细血管内渗出,导致脑脊液中胆红素增高,从而使脑脊液呈黄色。 ④梗阻性黄变症:见于髓外肿瘤等所致的椎管梗阻,导致脑脊液中蛋白质含量显著增高。当蛋白质超过1.5g/L时,可使脑脊液呈黄色。黄色的程度与脑脊液蛋白质含量呈正比,且梗阻部位越低,黄色越明显。 (3)白色:多因脑脊液中白细胞增多所致,常见于脑膜炎奈瑟氏菌、肺炎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 (4)绿色:多见于铜绿假单胞菌性、急性肺炎双球菌性脑膜炎。

临床化学讲义体液平衡紊乱及其检查重点总结

体液平衡紊乱及其检查 体液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体液的组成: ①水 ②溶解于水中的物质——电解质、小分子有机物和蛋白质等。 电解质:指无机物与部分以离子形式存在的有机物。具有维持体液渗透压、保持体内液体正常分布的作用,参与机体重要的生理和生化过程。 非电解质:葡萄糖、尿素等不能解离的物质。 一、机体水及电解质平衡理论、重要电解质的检查方法、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一)体液中水、电解质分布及平衡: 1.水的分布及平衡 人体内含水量与年龄、性别有关,还与组织结构有关。 (1)成人每日水的出入量 最低尿量:500ml/日 生理需水量:1500ml/日 (2)影响体液动态平衡的因素: ①血浆与细胞间液:主要通过血管壁 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毛细血管通透性、毛细血管静水压。 ②细胞间液与细胞内液:主要通过细胞膜 晶体渗透压:水从低渗透压一侧流向高渗透压一侧。 当细胞外液渗透压↑,细胞内水→细胞外。 当细胞外液渗透压↓,细胞外水→细胞内。 (3)水代谢平衡的调节:调节中枢在下丘脑。 ①口渴: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血管紧张素Ⅱ增多、生活习惯等。 ②抗利尿激素(ADH): ADH→增强远端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 →血容量上升,血渗透压下降,血压升高

③心房肽、肾素-醛固酮系统 2.电解质分布及平衡 (1)电解质含量和分布: 血浆、细胞间液和细胞内液中电解质的分布 1)各体液中主要的正、负离子不同 细胞内外液中钠和钾浓度差别:Na K ATP酶(钠泵)的主动转动功能。 电解质作用:维持细胞内外渗透压、体液的分布和转移、参与酸碱平衡调节及维持神经肌肉兴奋性。

浅析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功能检测在重症结核病患者检测中的临床价值

浅析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功能检测在重症结核病患者检测中的临床价值 发表时间:2016-07-14T13:29:05.837Z 来源:《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6年2月第4期作者:包小玲1 刘振专1 陈述文1 李昆2 [导读] 结核病是一类传染性疾病,结核病感染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1]、多系统功能衰竭、呼吸功能衰竭等原因会使其发展为重症结核病。 包小玲1 刘振专1 陈述文1 李昆2 【摘要】目的分析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功能检测在重症结核病患者检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结核病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有38例为重症结核病(观察组),42例为非重症结核病(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外周血CD3+T细胞、CD8+T细胞、CD4+T细胞、B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M、免疫球蛋白G、补体C4以及补体C3的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CD4+T细胞、CD3+T细胞、B细胞、自然杀伤细胞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无明显下降(P<0.05),比较两组患者的CD8+T细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外周血补体C4、补体C3、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M、免疫球蛋白G与对照组相比,均有下降趋势(P<0.05)。结论患有重症结核病患者的体液免疫、细胞免疫与非重症结核病患者相比,损害程度更大。 【关键词】重症结核病;体液免疫;细胞免疫;临床价值 结核病是一类传染性疾病,结核病感染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1]、多系统功能衰竭、呼吸功能衰竭等原因会使其发展为重症结核病,因此,需要将患者送入ICU病房进行隔离治疗。结核病患者的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均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研究选取的对象是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结核病患者70例,年龄39~56岁,其中有38例为重症结核病(观察组),男21例,女17例;年龄17-86岁,平均(41.5±12.2)岁;42例为非重症结核病(对照组),男26例,女16例;年龄19-89岁,平均(43.5±12.9)岁;经检查,所有患者均符合结核病的临床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基本资料(年龄、性别、症状等)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2.仪器 仪器主要选用美国进口(Beckman Coulter公司)的流式细胞仪、五分类血球计数仪也购自美国(Beckman公司)。 3.方法 在患者入院后,于第二天早上采集患者外周静脉血液标本(在空腹条件下进行),再对所采用标本进行检测[2]。将2ml血液标本置于抗凝管中,将其作为流式细胞分析,同份血液标本用于白细胞计数,在计算出各淋巴细胞巴亚群的计数值,再对同份血样用免疫法测定其免疫球蛋白。 4.统计学方法 统计患者治疗前后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处理数据。P>0.05表示对比结果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示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其外周血液内的总T淋巴细胞比率有所下降(P<0.05),而CD4+T是其降低的主要T淋巴细胞亚群组[3]。除此之外,观察组患者的自然杀伤细胞比率较对照组患者下降(P<0.05),观察组患者外周血B淋巴细胞比率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显著下降(P=0.01)。详情请见表1 讨论 结核病属于世界范围普遍传染性疾病的一种[4]。结核病患者感染后会由多系统功能衰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呼吸功能衰竭等原因转为重症,必须转ICU治疗。大部分结核病患者经正规治疗后,均可痊愈,但ICU重症结核病患者依旧存在较高的死亡率[5]。有相关研究表明,结核病预后与患者体液免疫、细胞免疫情况关联紧密[6],随着近几年对结核病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情况的研究,开辟了结核病防治的新方向。就目前来讲,研究重症结核患者与普通结核患者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功能差别的还较少。当患者机体感染结核杆菌后,会产生特异性的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细胞免疫在结核免疫中有着关键作用。重症结核病在临床上有着较高的病死率。 本研究中,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其外周血液内的总T淋巴细胞比率有所下降(P<0.05),而CD4+T是其降低的主要T淋巴细胞亚群组。除此之外,观察组患者的自然杀伤细胞比率较对照组患者下降(P<0.05),观察组患者外周血B淋巴细胞比率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显著下降(P=0.01)。对比两组患者的外周血液内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M、免疫球蛋白G、补体C4以及补体C3的水平,观察组患者均较对照组患者下降(P<0.05)。 综上所述,重症结核患者体液免疫、细胞免疫与非重症结核患者相比,更易受到损害,对患者生存率有一定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段静,侯超,毛源.老年与青年肺结核患者免疫功能差异的探讨[J].实用老年医学2014,17(11):937-940. [2] 毛敏杰,汪彩红,潘蕾.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检测对重症结核病患者的临床意义[J].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2015,15(02):109-111.

医学检验综合实验课程的设计与实践

医学检验综合实验课程的设计与实践 ? 一一 ?一基金项目:一蚌埠医学院教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jyxm1321,jyxm1315);安徽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团队基金资助项目 武文娟1,梅传忠1,李玉云2,石玉荣1,宋传旺3,刘一勇4,王一伟5一(1蚌埠医学院生化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一蚌埠 233030;一 2 蚌埠医学院临床检验基础教研室;一 3 蚌埠医学院免疫学教研室;一 4 蚌埠医学院病原微生物学教研室;一 5 蚌埠 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检验科) 摘要:一提出了一种基于病案分析为基础的医学检验综合实验教学方法二实验教学目标二实验项目设置以及实验考核评价体系,深入分析了实验教学对人才培养的巨大促进作用,同时综合实验的开设提高了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创新了实验指导模式三教学实践证明,综合实验课程内容得到了学生广泛的欢迎,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二主动性二综合判断能力二团结协作能力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有明显的促进和提高三关键词:一医学检验;一综合实验;一病案分析 中图分类号:一G642.0一文献标志码:一A一文章编号:一2095-1450(2015)04-0328-04一DOI :10.13754/j.issn 2095-1450.2015.04.21 Design and practice on comprehensive experimental courses of laboratory medicine WU Wenjuan,MEI Chuanzhong,LI Yuyun,SHI Yurong,SONG Chuanwang,LIU Yong,WANG Wei (Dept of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 ,Bengbu Medical College ,Bengbu 233030,China ) Abstract :一This paper proposes a comprehensive experiment system based on the medical case analysis for laboratory medicine,inclu-ding teaching method,teaching objectives,project design,and its evaluation system.It also analyzes its contribution to the cultivation of medical professionals as well as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teachers by innovating experiment instruction mode.Teaching practice has proved that this course,which is popular with students,has greatly promoted and improved the student's learning enthusiasm,initi-ative,comprehensive judgment ability,team cooperation ability,and problem solving ability.Key words :一laboratory medicine;一comprehensive experiment;一medical case analysis 一一医学检验综合实验课程是在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已经具备医学检验六门专业课的基本理论知识二基本实验知识二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和临床医学知识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门综合性实验课程三它以临床典型病案为基础,除培养学生熟练掌握实验技能外,还让学生综合应用医学检验专业知识和临床医学知识,使医学相关的知识之间融会贯通,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二分析问题二解决问题二团结协作的能力三从培养人才的角度看,开设医学检验综合实验课程的目的在于缩短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与科研二临床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之间的差距,是本科生人才培养过程中最接近临床实际的综合性实验课程,对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具有重要作用三1一实验内容设计与实施 医学检验综合性实验是医学检验专业唯一单独设课的实验课程,在实习前一学期开设,目的是缩短学生的临床实践适应时间,解决医学检验学生在开始临床实习时存在的进入角色慢二理论与实践脱节二沟通能力差二工作中缺乏主动性等问题三 实验内容以不同的病案为基础,采取分工协作二文献检索二问题分析二实验操作二结果汇报二评委评定的方式,从整体上综合运用所学过的专业理论课程,增强学生对医学检验领域的研究兴趣,培养学生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精神三1.1一实验预备阶段一按照课程要求开设的综合性实验有:肺部感染的实验诊断二肝脏疾病的实验诊断二肾脏疾病的实验诊断二代谢综合征的实验诊断二血液病的实验诊断二新生儿溶血病的实验室诊断等共6个,每个实验安排8学时三病案的准备是由教师结合医院检验科工作的特点,与临床相关科室联系,每个病案从医院收集6-8个有代表性二实用性二可学性的病例,根据病案结合大纲要求共同协商二反复讨论,有目的地设计一些问题,然后结合实验室现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