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浅谈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发展

浅谈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发展

浅谈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发展
浅谈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发展

浅谈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发展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自然保护区建设已初具规模。到2002年底,我国已初步形成了类型较齐全、布局较合理、功能较健全的自然保护区网络。该文总结了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发展历程,分析了我国自然保护区的现状,以及建设方案。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发展现状建设方案

一.自然保护区的定义

自然保护区又称“自然禁伐禁猎区”,自然保护地等。是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生物种群的天然生境地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自然保护区往往是一些珍贵、稀有的动、植物种的集中分布区,候鸟繁殖、越冬或迁徙的停歇地,以及某些饲养动物和栽培植物野生近缘种的集中产地,具有典型性或特殊性的生态系统;也常是风光绮丽的天然风景区,具有特殊保护价值的地质剖面、化石产地或冰川遗迹、岩溶、瀑布、温泉、火山口以及陨石的所在地等。其意义在于:保留自然本底,它是今后在利用、改造自然中应循的途径,为人们提供评价标准以及预计人类活动将会引起的后果;贮备物种,它是拯救濒危生物物种的庇护所;科研、教育基地,它是研究各类生态系统的自然过程、各种生物的生态和生物学特性的重要基地,也是教育实验的场所;保留自然界的美学价值,它是人类健康、灵感和创作的源泉。自然保护区对促进国家的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和科技文化事业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发展历程

1创建阶段

在我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与会代表提出我国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继续保护,并建议建立自然保护区。1956年10月,在全国第七次林业会议上,根据人大提案提出了“狩猎管理办法(草案)”和“天然森林禁伐区(自然保护区)划定草案”并通过批准了在广东省肇庆市建立以保护南亚热带季雨林为主的我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由此开创了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的新纪元。

2停滞和缓慢发展阶段

始于1966年的十年动乱,使我国刚起步的自然保护区建设事业受到严重挫折。新建自然保护区被停止,一些已建的保护区也被破坏或撤销。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随着国际上对环境保护的问题日益重视,我国的自然保护区建设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

3快速发展阶段

1978年以后,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规模展开,我国的自然保护区事业获得了新的生命力,开始了蓬勃发展的新阶段。自然保护区建设在经历了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的快速发展阶段后,目前仍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和良好的发展趋势。已遍布全国各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仅生物多样性及自然资源比较丰富的西藏、新疆、甘肃、青海等省区已赶上或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而且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京、津、沪等大城市的郊区也相继建立了一批自然保护区,我国的自然保护区建设已经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

二.我国自然保护区的现状

自然保护区的建设、数量、管理水平等,反映一个国家的国力、科技水平、经济状况和文明程度。

至1993年,全世界已建立生物多样性自然保护区8619个,总面积为79226.6万公顷,占全球土地面积的6%。当时我国已建立与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关的生态系统和野生生物保护区717个,面积为6607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6.6%。其中自然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433个,

面积4703万公顷,野生生物自然保护区284个,面积1904.1万公顷。此外,还有少数遗传资源保护区,如保护栽培果树野生亲缘种的新疆巩留野核桃保护区,保护淡水鱼类种质资源的江西都阳湖鲤卿鱼产卵地保护区等。

国家生物圈保护网络是一个开放式系统,它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于1976年开始在世界各国建立的,它把自然资源的保护、研究(包括长期监测、环境教育、培训、示范等)与发展(包括合理利用资源的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显然有利于自然保护事业的发展。因此,它的数字在不断增加。据1994年统计,全世界已有324个生物圈保护区分布在82个国家。1980年我国首批被纳入川补生物圈保护区网的有吉林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和四川的卧龙自然保护区。到1996年我国已有12个自然保护区被批准加入国际生物圈网络。

由上可见, 不管是从数量还是所占国土面积,我国的自然保护区及加入国际生物圈网的自然保护区,都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近3年来,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又有新的发展,新的突破。据1997年11月9日中央电视台报道:到目前为止,我国自然保护区的数目已达到797个,总面积达7200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7.2%。1997年12月23日,中央电视台又报道我国已建立自然保护区799个,野生动物繁殖中心230个,野生动物保护中心14个。

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而且科研实力和管理水平都有很大的提高,不仅能够合理地处理好“保护”与“利用”的矛盾,而且在“保护”的基础上,还取得进一步的发展。

但是,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发展不平衡、分布不均匀、管理人员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遗传资源的保护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目前国际性关注的热点。所谓遗传资源是指驯化家畜动物、栽培作物的品种资源及其野生亲缘种。我国遗传资源极其丰富,据统计,在我国栽培的600多种作物中,有237种起源于中国。但随着自然生存环境的不断缩小,一批农作物野生亲缘种正遭受生存威胁,有的已经消失,而我国在遗传资源的就地保护方面比较落后,甚至尚未起步因此,加强遗传资源的就地保护,是涉及到国家利益的战略性间题应予以高度重视,努力多建一些保护区。

此外,我国自然保护区管理人员科学基础还比较薄弱。据1993年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对全国自然保护区职工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只有小学和初中文化程度的人数占58.3%,受过大专以上教育的仅占9.2%。因此,自然保护区管理人员文化科学技术素质急待提高。

三.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建设方案

1区域布局

我国现有的自然保护区,大多数分布于西南、华南和东北三个区域,华东、华中和华北三个区域相对较少。

西南、华南两区现有自然保护区约占全国总数的1/2左右,但区域内部分布不均衡,主要集中在海南、云南、广西三省、区,广东、西藏较少。由于西南、华南地区是我国生物多样性分布的主要中心地区,“八五”期间,除了增加自然历史遗迹(地质剖面、化石产地、火山、岩熔地貌等)和海洋类型(华南沿海岛屿和红树林等)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外,仍应继续加强以保护生物多样性为中心的森林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八五”期末,两区各省的自然保护区面积要占本省面积的5%以上。

东北地区现有自然保护区约占全国总数的15%,分布比较均衡,且该区主要生态系统—寒温带针叶林、温带针阔叶落叶混交林、暖温带落叶常绿混交林及温带和暖温带草原都建立了一定数量的代表性较好的自然保护区。“八五”期间,应重点建设地质和草地类型自然

保护区,“八五”期末,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各省面积的比例达5%以上。

华中地区现有自然保护区占全国总数的比例尚不到10%,该地区是我国生物多样性分布中心之一,“八五”期间,重点应加强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建设,“八五”期末,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各省面积的比例应达到全国同期4%的平均水平。

西北地区现有自然保护区约占全国总数的10%,但面积却占全国总数的1/3以上。该区主要为温带荒漠、荒漠草原和干草原,生态系统比较脆弱。“八五”期间,建设的重点为生态系统脆弱地区水源涵养林、荒漠草原和地质类型自然保护区。

华东、华北两区现有自然保护区约占全国总数的15%,两区是我国人口最密集、工业最发达的地区,由于人类活动的长期影响,原生自然生态系统仅在少数偏僻山区有所保存,绝大多数地区已成为人工生态系统。从抢救保存一批自然生态系统的角度看,两区是我国“八五”期间自然保护区建设的重点,规划建立的自然保护区主要是一些半自然状态的区域,包括已遭倒人为破坏,但经过保护后能逐步恢复原有自然面貌的区域,也包括一些以人工生态系统为主的自然区域,建立以保护和旅游相结合的森林公园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八五”期末,两区各省自然保护区面积占本省面积比例应达3%以上,部分省、市力争达到全国同期的平均水平4%

2类型与结构

“八五”期间应使非森林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所占比例上升到30%-35%。我国现有海洋类型自然保护区仅有大连蛇岛、山东长岛、浙江南鹿列岛、海南大洲岛、河北昌黎黄金海岸,广东福田红树林和海南东寨港红树林等十余个,约占全国保护区总数的4%,这与我国辽阔的海疆,众多的岛屿,丰富的海岸带和近海大陆架资源是不相称的。“八五”期间,应建立厦门文昌鱼分布区、浙江舟山群岛和江苏前三岛等以保护海洋生态系统为目的的自然保护区,使海洋类型自然保护区占自然保护区总数的7%左右。

湿地和湖泊在整个自然生态系统中具非常重要地位,在保护生物多样性,防止气候变暖,净化环境等方面具有特殊的作用。“八五”期间,应加快建设江苏洪泽湖和湖北洪湖等一批湿地和水域生态系统的自然保护区,使其所占比例达10%左右。

3国家级保护区建设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指其保护对象在国内具有典型意义,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有特殊的科研价值,并经国务院批准,由国务院主管部委直接管理的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生物多样性中心,原生生态系统保存较完好的地区,以及具有特殊保护价值的自然历史遗迹。目前,我国已建成的6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数量远不能满足保护多种典型生态系统和特殊自然资源的需要,区域分布上偏重于西南、华南、东北地区, 类型上偏重于森林生态系统。“八五”期间,设想新建和升级新疆博格达峰、内蒙锡林郭勒草地、云南腾冲火山一地热区等41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其中新建13个、升级28个,使总数达103个,总面积达14.4Mha。

目前,我国大多数地区的主要自然地带内,凡条件已具备且建区比较容易的,大多已建立了自然保护区。拟建的自然保护区,绝大部分分布于边远地区,或人口稠密、经济发达、但生态环境破坏较严重的地区,建设上存在很大难度,必须付出艰巨努力才能实现目标。

我国自然保护区的主要类型

我国自然保护区的主要类型 (1)反映大陆自然地带性规律类型的自然保护区 湿润寒温带自然保护区,(如大兴安岭的呼中自然保护区); 湿润中温带自然保护区,(如长白山自然保护区); 湿润暖温带自然保护区,(如太白山自然保护区); 湿润北亚热带自然保护区,(如神农架自然保护区); 湿润中亚热带自然保护区,(如五夷山自然保护区); 湿润南亚热带自然保护区,(如鼎湖山自然保护区); 湿润边缘热带自然保护区,(如小勐养自然保护区); 湿润中热带自然保护区,(如尖峰岭自然保护区); 干旱中温带自然保护区,(如贺兰山自然保护区); 干旱暖温带自然保护区,(如托木尔自然保护区); 青藏高原温带自然保护区,(如波密岗乡自然保护区)。 (2)特殊水域类自然保护区 滨海特殊水域类自然保护区,(如台湾花东沿海自然保护区); 大陆特殊水域自然保护区,(如贵州的草海自然保护区)。 (3)植物类自然保护区 珍稀濒危植物自然保护区,(如花坪银杉自然保护区); 典型植被自然保护区,(如塔里木胡杨林自然保护区); 重要次生植被自然保护区,(如六连岭热带次生林自然保护区); 水源涵养林自然保护区,(如十万大山水源涵养林自然保护区)。 (4)动物类自然保护区 珍稀濒危动物自然保护区,(如卧龙大熊猫自然保护区); 特殊动物群体自然保护区,(如老铁山蛇岛自然保护区); 珍禽与候鸟栖息地自然保护区,(如青海鸟岛自然保护区)。 (5)古生物遗迹自然保护区 重要生物化石集中地自然保护区,(如山旺万卷生物化石集中地自然保护区)。(6)地质作用遗迹类自然保护区 典型地区剖面自然保护区,(如蓟县中、上元古界地层剖面自然保护区); 火山遗迹自然保护区,(如五大莲池火山遗迹自然保护区); 特殊地貌自然保护区,(如天津贝壳堤古海岸遗迹自然保护区)。 (7)自然风景类自然保护区 自然风景自然保护区,(如九寨沟自然风景自然保护区)。 (8)植物种植类自然保护区 植物种子基地自然保护区,(如昌图县樟子松种子林自然保护区); 草原自然保护区,(如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自然保护区); 治沙植被自然保护区,(如沙坡头治沙植被自然保护区)。 (9)动养殖类自然保护区 特殊昆虫自然保护区,(如伊犁黑蜂自然保护区)。

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概况(精)

第一章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概况 第一节自然环境与保护区历史 一、自然环境 天目山地处浙江省西北部临安市境内,由东西两峰组成,东峰大仙顶海拔 1480 米 , 称东天目山;西峰仙人顶海拔 1506米,曰西天目山,两峰遥相对峙。两峰之巅各天成一池 , 宛若双眸仰望苍穹 , 因而得名“ 天目” 。该名始于汉,显于梁,古称“ 浮玉” 。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西天目山,所辖地域总面积 4284 ha,地理位置为30°18′~30°25′ N , 119°23′~119°29′ E ,距杭州 94km 。 天目山山体古老,系下古生界地质构造活动为始,继奥陶纪末褶皱断裂隆起成陆,燕山期火山运动渐呈主体,为“ 江南古陆” 一部分。经第四纪冰川作用,地貌独特,峰奇石怪,天然自成, 素有“ 江南奇山” 之称。全山出露寒武系、奥陶系、侏罗系、第四系等地层。流纹岩、流纹斑岩、溶结凝灰岩、沉凝灰岩、脉岩兼而有之。天目山的地质构造特征形成了天目山独特的地貌,如四面峰、倒挂莲花、狮子口等地悬崖、陡壁、深涧,千亩田、东关、西关溪持坑坞等地的冰碛垅, 阮溪东坞、千亩田等地的冰窖,西关溪上游的冰川槽谷,开山老殿、东茅蓬的冰斗等。 天目山山势高峻,分长江、钱塘江而立。天目山南坡诸水汇于天目溪,注入钱塘江。北坡为太湖之源,汇聚长江入东海。天目之水清凉透彻,矿化成份丰富,水质优良。 天目气候属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型,受海洋暖湿气流影响,季风强盛,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 14.8~8.8℃ , 最冷月平均气温 3.4~2.6℃,极值最低气温 -13.1~-20.2℃, 最热月平均气温 28.1~19.9℃,极值最高气温 38.2~29.1℃。无霜期 235~209d 。雨水充沛,年雨日 159.2~183.1d ,年降水量达 1390~1870mm ,积雪期较长,比区外多 10~30d ,形成浙江西北部的多雨中心。年雾日 64.1~255.3d 。光照宜人, 年太阳辐射 4460~3270兆焦耳 /M2。春秋季较短, 冬夏季偏长。空气富含负离子,疗养保健之功效显著。是“ 天然氧吧” ,避暑休闲胜地。

城市湿地保护的合理化建议

城市湿地保护的合理化建议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湿地不仅具有保持水源、净化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和保护海岸等巨大的生态功能,湿地也是生物多样性的富集地区,是世界上最具活力的生态系统,保护了许多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人们把湿地称为“地球之肾”、天然水库和天然物种库。湿地所具有的景观和文化价值也为世界文明的延续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健康的湿地生态系统,是国家生态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实现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我国是世界上湿地类型齐全、数量丰富的国家之一,湿地面积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我国十分重视湿地保护,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湿地保护工作有了进一步加强。2000年,国家17个部门在总结多年来湿地保护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并发布了《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进一步确定了全社会共同加强湿地保护的行动纲领。2001年,国家启动了六大林业重点工程,将湿地保护作为主要内容之一,纳入国家重点工程建设。2002年,国家组织“中国可持续发展林业战略研究”,将湿地保护作为事关生态保护和生态安全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组织研究。2003年,完成了首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同年,国务院批准了由10个部门共同编制的《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在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湿地保护和恢复取得了显著成果。目前全国已有约1600万公顷,近40%的天然湿地纳入353处保护区的保护范围,一大批珍稀野生动植物和重要湿地生态系统在保护区内得到了较好保护。我国黑龙江省扎龙等21块总面积达303

万公顷湿地被列入了《湿地公约》的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我国湿地保护的成就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但是,也必须看到,一些地方仍在对湿地盲目围垦、改造,导致湿地数量减少、生态功能退化,有些重要湿地甚至丧失了湿地功能,湿地保护的任务还相当艰巨。 国务院于2003年批准的《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是我国湿地保护事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规划》进一步明确了湿地保护的指导思想、任务目标、建设重点和主要措施。总的要求是:要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及改善生态环境的要求,强化湿地保护。要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和改善湿地生态功能为核心,以依靠各级地方政府和全社会力量加强保护为基础,以湿地保护工程建设为重点,坚持积极保护、科学恢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努力从整体上维护湿地的生态系统功能。规划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和加强国际重要湿地保护管理等措施,强化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全面维护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特性和基本功能,使我国天然湿地的下降趋势得到遏制;通过加强对水资源的合理调配和管理,以及污染控制等措施,恢复和治理退化湿地,努力使丧失的湿地得到恢复,使湿地生态系统进入良性循环。到2030年,完成湿地生态治理恢复140万公顷,建成53个国家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示范区,全国湿地保护区达到713个,国际重要湿地达到80个,使90%以上天然湿地得到有效保护,使我国的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进入良性循环,充分发挥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和效益,实现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实施《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是国家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高黎贡山国家自然保护区二期建设工程总体规划

第一章总论 1.1 项目背景 1996年,怒江州人民政府提出“关于将怒江省级自然保护区纳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请示”。鉴于怒江自然保护区和高黎贡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同属高黎贡山山脉,地理、生物资源都连为一体,拟要求将怒江自然保护区纳入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6年经云南省人民政府通过,2000年4月报国务院批准同意后,将怒江自然保护区纳入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统称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分设怒江管理局和保山管理局,各管理其辖区。由于原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已按原林业部(1992)119号《关于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示》,于1994—2000年七年内完成了南段一期工程建设,现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国办函(2000)34号批示,将原怒江自然保护区纳入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二期工程建设总体规划。 1.2 规划依据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将怒江省级自然保护区纳入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关 问题的通知》(国办函[2000]34号)。 ●国家林业局计资司《关于规范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和建设程序有关问题的 通知》(林计财规字[2000]64文)。 ●《关于下达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任务的通知》(云林保护字 [2000]第27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1994)。 ●《云南省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1997)。 ●《云南省自然保护区发展规划》(1998—2010)。 ●《云南省自然保护区体系保护计划》(2001—2005,GEF)。 ●《云南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泸水管理所发展规划纲要》(1996—2010)。 ●《怒江省级自然保护区福贡部分发展规划》(1996—2010)。 ●《云南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原怒江自然保护区建设规划投资报告书》 (1999)。 ●《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山管理局“十五”发展规划》(2001—2005)。 ●《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技工作“九五”计划与2010年发展规划》 (1996—2010)。

浅谈自然保护区如何实现保护与发展的双赢

浅谈自然保护区如何实现保护与发展的双赢 摘要:自然保护区对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特别是拯救和保护某些濒于灭绝的生物物种,监测人为活动对自然界的影响,扩大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而设立的永久性基地和自然资源体,对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促进科研、生产、文教、卫生、旅游等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保护区发展需要协调多方面发展因素,怎样才能保证保护区发展的同时不破坏自然生境,是当前保护区规划设计中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本文就铁岗-石岩自然保护区规划设计切入思考总结,以供参考。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保护与发展;生态 自然保护区是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生物种群的天然生境地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随着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自然保护区对于地区生态环境建设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保护深圳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契合广东省、深圳市关于自然保护区发展建设的政策、法规,同时鉴于铁岗-石岩水库地区的生物资源十分丰富,生物区系成分复杂、古老,植被类型多样,同时是深圳市重要的水源涵养区之一,在该地区设立自然保护区。然而在保护区规划设计中需要面对的重难点需要思考。 铁岗-石岩水库 1如何保证铁岗-石岩市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开展保护与恢复工程? 遵循先急后缓、突出重点,保护优先、积极治理,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的原则,结合已实施或规划实施的生态保护工程,加大区域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力度,恢复和维护区域生态功能。 (1)严格贯彻执行有关政策、法规 (2)制定保护区管理办法 按照有关自然保护区管理的规定,在充分调查、研究、咨询、论证的基础上,尽快制定出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做到依法保护、以法治区、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3)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目标责任制和承包制,对农民经营、养殖等活动严格管理,明确责任,奖优罚劣,禁止污染物进入保护区范围。 (4)加强联防联管 加强保护区管理队伍建设,强化保护区周边治安巡逻,建立健全强有力的组织管理体系,维护保护区及社区的治安秩序,制止乱捕滥猎等破坏资源的违法行为。 (5)在严格有效保护的基础上,通过各种科学手段恢复市级保护区生态系统,扩大珍稀物种种群数量。 (6)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7)加强保护区资源恢复工作 在严格有效保护的基础上,通过各种科学手段恢复市级保护区生态系统,扩大珍稀物种种群数量。 (8)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保护管理、巡逻检查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必要的办公设施,为保护管理创造强有力的物质条件。

中国自然保护区类型划分标准的研究

一. 保护区类型划分的背景 二. 我国自然保护区类型划分的原则 三. 中国自然保护区类型划分标准 四.讨论 五. 结束语 文摘在总结国内外有关自然保护区类型划分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根据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的实际状况,提出我国自然保护区类型划分的基本原则。并据此原则,研究制定了我国自然保护区类型划分的标准。该标准将中国自然保护区定义和划分为3个类别9个类型,即: 1.自然生态系统类自然保护区,包括森林、草原与草甸、荒漠、内陆湿地和水域、海洋与海岸等5个生态系统类型; 2.野生生物类自然保护区,包括野生动物和野生植物两个类型; 3.自然遗迹类自然保护区,包括地质遗迹和古生物遗迹两个类型。 同时,还对其分类体系结构,自然保护区范畴以及本标准的可行性等有关问题作了详细的阐述和讨论。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国家公园;类型;分类标准。 一. 保护区类型划分的背景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据统计,至1991年,全世界已建各类保护区8490个,面积达774万平方公里,占全球土地面积的5.2%[1]。我国的自然保护区建设在过去的十多年中得到长足的发展,至1991年底,全国自然保护区总数达708个,陆地面积达5318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5.5%[2]。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已成为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中的一项重要事业。然而,自然保护区不仅数量众多,而且类型复杂,必须按照一个统一标准,对保护区进行类型划分,以便管理。自1872年建立世界上第一个自然保护区——美国黄石国家公园以来,保护区的建设已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历程,但保护区的命名一直没有统一。直到1969中在新德里召开的iucn(世界自然保护同盟)第10届大会才接受了“国家公园”的定义。然而由于缺乏严格的使用标准和存在性质差异,该定义并不适用于其他类型的保护区。并且,使用“国家公园”这一术语以后,引起全世界范围内有关保护区概念的更加混乱,进而在1972年召开的第二届国家公园世界大会上采纳了一个建议,要求iucn定义保护区的建立目标,并制定适当的保护区分类标准。iucn的国家公园与保护区委员会为此成立了“标准与术语委员会”,该委员会于1978年完成一份报告,将保护区划分为10个类型。即: 1.科学保护区/严格的自然保护区; 2.国家公园; 3.自然纪念/自然景物地; 4.管理的自然保护区/野生生物禁猎区; 5.保护性陆地(或海洋)景观保护区; 6.资源保护区; 7.自然生物区/人类学保护区; 8.多用途管理区/管理的资源区; 9.生物圈保护区; 10.世界遗产迹地[3,4]。

中国个人与生物圈自然保护区名录

中国26个“人与生物圈”自然保护区名录 1.长白山自然保护区 位于吉林省安图、抚松、长白三县交界的白头山地区。1980年初被联合国纳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 该保护区面积达20多万公顷,是我国温带森林生态系统的综合性自然保护区。自下而上有4个垂直结构明显的自然景观带。依次是针阔混交林带、暗针叶林带、岳桦林带和高山冰原带。长白山的植物多达1400多种,有“温带生物资源基因库”之称,野生动物有400多种。主要珍稀动植物有东北虎、梅花鹿、紫貂、金钱豹、红松、长白落叶松等。 2.卧龙自然保护区 位于四川省西部汶川县境内。1980年初被联合国纳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 该保护区面积为20万公顷,主要保护西南高山林区自然生态系统和大熊猫等珍稀动物。这里是亚热带向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由于高山阻挡了太平洋东来的气流及西风环流,形成终年温凉湿润的亚热带山地气候。从山麓到山顶形成了完整的垂直分布带谱。主要珍稀动植物有大熊猫、金丝猴、羚羊、小熊猫、白唇鹿、四川红杉、岷江柏、独叶草、追龄草、香樟等。3.鼎湖山自然保护区 位于广东省肇庆市。1956年被列为我国的第一个自然保护区。1980年被纳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是全球17个热带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中最北的一个。 该保护区面积为1140公顷,主要保护亚热带常绿季雨林。鼎湖山地处北回归线南侧,热带边缘。北回归线附近由于受东北信风带控制,往往形成广阔的热带沙漠,而鼎湖山在海洋季风影响下,孕育了茂密的季雨林,因而被誉为北回归线上的“绿色宝库”。植物有2400多种,动物有250多种。珍稀动植物有木荷、乌榄、格木、子京、苏铁、桫锣、苏门羚、白鹇等。 4.梵净山自然保护区 位于贵州省江口、印江、松桃三县交界处。1986年纳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 该保护区是当今少有的亚热带完整生态系统,面积为4.1万公顷,主要保护黔金丝猴和珙桐等珍稀动植物。黔金丝猴与大熊描一样都是第四纪的伴生动物,是名符其实的“活化石”,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简介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八仙山 简介 八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距蓟县城东北30公里,地处京、津、唐、承四市之腹心,东临金碧辉煌的清东陵,西接巍峨壮观的黄崖关长城,南濒碧波荡漾的翠屏湖,北依雄奇险秀的雾灵山。这里是天津市地势最高、群峰汇集的地方,900米以上的山峰有19座,主峰“聚仙峰”海拔1052米,是天津市最高峰。其总面积达5360公顷,森林覆盖率达95%以上。 八仙山原名“八仙桌子”,相传铁拐李等八位散仙遨游东海经过此地,被这里云遮雾罩的奇峰、峡谷、幽林、秀水所吸引,便降下祥云,在一块两米见方的巨石旁野餐小憩,后来人们把这块巨石称为“八仙桌子”,这万亩山林因此得名“八仙山”。 八仙山在清朝时期被划定为清东陵的“风水禁地”,封闭达280多年,这里乔木伟岸,灌木丛生,芳草萋萋,藤萝蔓绕,人迹罕至,故“藏在深闺人未识”。八仙山动植物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95%以上,这里是天津市地势最高,山峰最多,降水最多,森林覆盖度最大,生态环境最优越,生态系统最完好,群峰奇秀,谷壑幽深,万木争荣,风光诱人的地方,独特的天然落叶阔叶林生态系统,不仅在华北地区,即使在世界同纬度地区都是罕见的,1995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9年被国家科协批准为全国首批科普教育基地,是国家地质公园——峰林峡谷景区最典型的代表,被专家誉为中国北方的“西双版纳”,而且享有“津门第一山”的美誉。 八仙山景区地质遗迹丰富多样,其中最具观赏价值和科研价值的品牌遗迹是石英岩峰林峡谷地貌,峰林上栩栩如生的动物奇石,刀劈斧剁般的天梯,峡谷中河流高阶地,万卷天书地层,美丽壮观的石瀑布,世界奇观

太古界与元古界地层之间8亿年跨越,太古界25亿年长寿石等。 一、珍奇丰富的植物种类 保护区内的森林,起源于距今七千万年前的新生代第三纪时期,到清朝中叶仍保持着原始森林的面貌。清朝末年以来,由于人为影响,使原始森林遭到破坏。后来在原始森林泯灭的地方,又萌生出次生林,历经沧桑演绎至今,形成了次生阔叶林区。 在保护区内,生长着热带、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寒带等区域多种植物,据初步考证,保护区内有高等植物1000余种,其中属国家重点保护的植物七种,区内主要森林植被类型有:油松林、落叶阔叶杂木林、蒙古栎林、栓皮栎林、辽东栎林、榆木林、山杨林、核桃楸林、栾树林、枫树林、白蜡林、丁香林、悬钩子林等。藤本植物种类多、数量大、穿插攀援林中,形成特殊的密林景观,著名的野生猕猴桃满山遍野,藤蔓上一簇簇的果实,碧绿翠滴,营养价值,药用价值被誉为“水果之王”。每年9月25日至10月5日,八仙山都要举办大型幽林采珍活动,届时有成千上万游客到这里可采摘到:猕猴桃、山核桃、野山楂、野葡萄、甜酸梨、木耳、蘑菇等上百种山珍野果。 八仙山是一座天然大花园。各种花卉争奇斗艳,从春到秋,花开花落接连不断。春季有迎春花、山杏花、山桃花、山梨花、迎红杜鹃等等,夏季有东陵八仙花、中华秋海棠、山梅花、丁香花、照山白等等,秋季有石竹花、旋复花、角蒿花、野菊花、百日红等等,其中被科学家称作“模式植物的花卉”有“东陵八仙花”、“迎红杜鹃花”,弥足珍贵。 这里也是天然中草药宝库,区内生长着各种名贵中草药200多种。主要有:丹参、桔梗、知母、柴胡、玉竹、沙参、百合、远志、黄岑、地黄、苦参、藿香等,品种极丰富,在林下和山阴沟谷潮湿之处可见到多种蕨类

湿地保护项目

普达措国家公园环境保护项目——湿地资源保护 项 目 建 议 书 编制单位:西南林学院国际生态旅游研究中心西南林学院国家公园发展研究所 日期:2008年7月19日

1 项目概况 湿地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类型之一,对地球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具有独特的生态功能,是关系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的战略资源。湿地生态系统强大的生态服务功能和多种效益,被称为“天然水库”、“地球之肾”、“生物超市”等。此外,湿地与文化、社会发展有着极大的关系,其生物多样性保存价值、美学及文化遗产价值都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具有重要影响。保护湿地、维护湿地生态功能的正常发挥,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湿地,对于改善我国生态现状、维护水资源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湿地是普达措国家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碧塔海自然保护区2005年成为国际重要湿地。 普达措区域生态旅游的开展及其这一区域内社区居民的生产活动成为这一地区主要潜在的环境压力和威胁。因此,对保护区内湿地的环境和生物多样性进行系统的监测,是探明生态旅游对该保护区的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影响的重要手段。通过对监测结果的分析,可以进一步指导国家公园内生态旅游经营管理、生物多样性保育管理以及社区的生产生活,从而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经济发展共赢的目的。(中国开展生态旅游的核心地区,中国重要湿地的密集分布区) 1.1项目名称 普达措国家公园环境保护项目——湿地资源保护。 1.2项目性质 新立项目 1.3项目类型

环境保护项目 1.4项目承担单位 迪庆旅游投资公司普达措分公司 1.5项目主管单位 普达措国家公园管理局 1.6项目科技支撑单位 西南林学院国际生态旅游研究中心 西南林学院国家公园发展研究所 西南林学院自然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心 1.7项目报告编制单位 西南林学院国际生态旅游研究中心 1.8 项目实施地点 香格里拉普达措国家公园 1.9项目实施目的 有效保护普达措国家公园内的湿地资源 1.10项目任务 (1)进行湿地资源调查 (2)进行旅游活动对湿地环境的影响监测与评估 (3)进行旅游活动对湿地植物生态系统的影响监测与评估(4)进行旅游活动对动物生态系统的影响监测与评估 (5)进行环境本低和生物多样性监测 (6)提出湿地生态保护战略 (7)完善湿地生态恢复工程 2 项目实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编制 咨询继续考试2020

一、单选题【本题型共5道题】 1.下列哪项可不作为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的主要任务? A.功能区划 B.确定保护对象 C.基础设施建设 D.管理政策设计 用户答案:[D] 得分:6.00 2.下列情形可以不区划缓冲区: A.与另一个保护区相连 B.主要保护对象单一 C.外围与另一个保护区核心区相连 D.外围是森林公园 用户答案:[A] 得分:0.00 3.自然保护区局址建设内容不应包括: A.场院工程 B.业务用房 C.辅助用房 D.住宅 用户答案:[D] 得分:6.00 4.自然保护区旅游规划不应包括:

A.环境容量测算 B.旅游资源评价 C.旅游区划 D.经济效益分析 用户答案:[D] 得分:6.00 5.我国主要依据下列哪个因素进行自然保护区分类的? A.管理目标 B.主要保护对象 C.主管部门 D.政府层级 用户答案:[B] 得分:6.00 二、多选题【本题型共5道题】 1.确定自然保护区边界主要有以下几个途径: A.主要保护对象习性 B.自然分界 C.经济发展条件 D.社会发展水平 E.以上都不是 用户答案:[ABCD] 得分:8.00 2.自然保护区监测一般包括几下几方面: A.生物多样性监测

B.关键物种监测 C.环境监测 D.自然资源监测 E.社区监测 F.旅游监测 用户答案:[ABCD] 得分:0.00 3.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的主要作用为: A.缓解保护利用矛盾 B.社区发展 C.提高保护效率 D.增强保护区功能 E.兼顾开发活动 用户答案:[ABCD] 得分:8.00 4.总体规划最主要的三个特性是什么? A.自然性 B.协调性 C.综合性 D.长期性 用户答案:[ABD] 得分:0.00 5.自然保护区功能区一般划为: A.核心区

我国自然保护区级别划分标准的研究

内容提要l.引言2.自然保护区级别划分的背景3.我国自然保护区级别划分的原则4. 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分级5. 讨论提要本文在总结国内外自然保护区级别划分背景的基础上,根据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的现状,提出保护区级别划分应遵循的原则,如以定性方法为主,与现行行政体制相一致等。根据这些原则,研究制定了我国自然保护区级别划分的标准。该标准将自然保护区划分为国家级、省级、市级和县级。并对其标准进行了详细描述和定义。此外,本文还对保护区级别划分的依据和确定保护区重要性的评价指标进行了阐述和讨论。此标准的研究对于当前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规范化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关键词自然保护区保护区级别分级标准评价标准l.引言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对于保护典型的自然生态系统、保存有特殊价值的地质地貌景观和自然遗迹、拯救珍稀濒危生物种、探索自然环境的发生演变规律和自然资源的持续利用方式、促进经济建设和科学、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及旅游等事业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的自然保护区建设虽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发展迅速。至1991年底,全国已建有各类各级自然保护区708个,总面积达56.80mha,其中陆地面积53.18mha,约占国土面积的5.5%,达世界平均水平(薛达元,1992)。自然保护区虽然数量很多,但并不处于同等的重要地位。根据自然保护区保护对象的价值和重要程度,可将其划分为不同的级别,以便区别管理,将有限的财力和人力用于特别优先保护的区域。然而,自然保护区级别的划分,要求一个科学的、客观的标准。本文试图在研究我国自然保护区发展状的基础上,探讨我国自然保护区级别划分的标准。 2.自然保护区级别划分的背景对于自然保护区分级标准的研究,国外很少报道。一些国家常常通过对保护区重要性的评价,并依据行政区划而确定保护区的级别和隶属关系,如国家公园、州立(省立)公园、市立公园等。一些保护区具有国际性的重要意义,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领导的“人与生物圈计划”将全世界300多个保护区列人生物圈保护区网,使这些保护区具有国际性的科学研究价值。我国自1956年批准建立第一个自然保护区开始,就采用了保护区级别的概念。但是,如何客观和科学地确定自然保护区的级别的问题却一直未能解决。目前,我国自然保护区级别划分比较混乱。一方面,自然保护区的级别数不统一,有些部门和地方为方便,将保护区简划为国家级和地方级;而对于地方级的进一步细划,有的分省、市、县三级,有的仅分省、县两级;另一方面,因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审批机构是国务院和县以上各级地方人民政府,而不同地方或同一地方不同时期对保护区级别审批的标准也不一样,甚至有些地方连保护区审批程序也不明确,从而使级别的确定无章可依。尽管如此,国现有已建的700多个自然保护区都已有相应的级别,这主要是根据批准建立自然保护区的人民政府行政级别而人为地确定,如国务院批准的一般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省(市、自治区)批准的一般称省级自然保护区。但这种划分过于主观,缺乏对自然保护区自然质量和价值的客观评价,实质上缺少一个客观评价和级别划分的标准。而且,各地审定自然保护区级别的标准也不一致,申报、审批的程度也不尽相同,从而使各地区自然保护区级别之间没有可比性,这样必然会造成保护区级别的混乱。因此,十分需要研究制定一套全国统一使用的自然保护区级别划分标准,供有关机构在审批自然保护区时使用,以促进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系统化。

沱湖省级自然保护区情况简介

安徽省五河县沱湖省级自然保护区 沱湖省级自然保护区于2000年12月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建立该保护区旨在保护典型的北亚热带和南暖带过渡气候区河迹洼地型湖泊湿地,保护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特殊水产资源和野生动植物资源,同时建立该保护区对于积极探索在沿淮湖泊湿地地区自然资源保护与地区经济协调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沱湖省级自然保护区区位优越,环境优美。保护区紧靠五河县县城,东临104国道,南接304省道,驱车半小时就可到达宿淮宁高速、蚌宁高速入口处,拟建中的徐宁高速更是从保护区擦境而过。保护区距离合肥、南京、徐州等大中城市仅有两小时车程。保护区春天湖岸垂柳依依、夏天湖内荷花绚烂、秋天湖滩芦苇片片、冬天湖面冰雪相接,一年四季,各具特色,多元文化品味俱备、水乡特色鲜明。在沱湖您既可体验到浓浓的渔家风情,又可领略到无限的自然风光。 沱湖省级自然保护区水资源丰富,物种广博。保护区是典型的河迹洼地型湖泊湿地,水资源丰富,常年保持8万亩水面,是皖北地区最大的无污染淡水湖泊。保护区是许多珍稀鸟类重要的越冬或迁徙地,主要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鹤、白忱鹤、白鹳、黑鹳、大鸨及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灰鹤、鸳鸯和白尾鹞等。沱湖还是重要的水产品养殖基地,沱湖螃蟹荣获“安徽省名牌农产品”、“全国十大名蟹”和“绿色食品”等称号。沱湖年产河蟹15万公斤,大青虾10万公斤,鳜鱼、黑鱼、千头鱼、泥鳅等水产品5 万公斤,其他水产品40万公斤,鸭鹅40万羽,其中野鸭10万羽。在沱湖您既可观赏到珍稀的鸟类,又可品尝到新鲜的水产品。 沱湖省级自然保护区文化底蕴深厚。历史悠久的沱湖有多处历史人文古迹,如:捻军渡口、朱元璋品蟹亭、霸王井、大岗古墓群、泗河村遗址等;沿湖周边滩涂如,封候咀、陈南咀、晒银滩、靴筒地等有许多神奇的传说。沱湖西有台子山石器遗迹,东有古虹县遗址,西南有汉五台、霸王城等遗迹遗址正在发掘研究。在沱湖您既可游览人文古迹,又可回味悠久的历史。

自然保护区的概念和意义

建立自然保护区的意义自然保护区是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自然保护区建设对于保护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平衡和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均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1、展示生态系统的原貌建立自然保护区能显示和反映出自然生态系统的真实面目。自然界中,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复杂生态关系,这是生物进化发展的动力,人类在自然界所从事的各项社会生产活动中,必须充分认识到保护好各类典型而有代表性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必须认识和遵循这些规律,才能维持自身的生存和创建适宜的条件。 2、物种基因库自然界的野生物种是宝贵的种质资源。人类在发展、改造和利用自然财富的实践中,要不断地提高生物品种的产量和质量,选育优良品种,就必须从自然界中找到它们野外的原生种或近亲种,然而自然保护区能为保存野生物种和它们的遗传基因提供有效的保证。 3、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自然保护区是进行科学研究理想的天然实验室。人类发展的历史就是了解自然、认识自然、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漫长历史过程。在科学技术发达

的当代,人类要持续地利用资源,必须尊重自然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自然保护区为进行各种生物学、生态学、地质学、古生物学及其他学科的研究提供有利条件,为种群和物种的演变与发展,为环境的监测和定位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地。 4、进行公众教育的博物馆自然保护区是为广大公众普及自然科学知识的重要场所。有计划地安排教学实习、参观考察及组织青少年夏令营活动,利用自然保护区宣传教育中心内设置的标本、模型、图片和录相等,向人们普及生物学、自然地理等自然知识。 5、旅游活动自然保护区丰富的物种资源,优美的自然景观,还可满足人类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有条件的自然保护区可划出特定旅游区域,供人们参观游览。同时对从事音乐、美术等文学工作者来说,自然保护区常常是进行艺术创作的重要场地和艺术灵感的触发源泉。 6、维持生态系统平衡自然保护区对本地和周围地区自然环境的改善,维持自然生态系统的正常循环和提高当地群众的生存环境质量,促进当地农业生态环境逐步向良性循环转化,提高农作物量,减免自然灾害等方面都在不断发挥着人们一般不易注意到的重要作用。

我国自然保护区管理现状及对策

我国自然保护区管理现状与对策 1、我国自然保护区管理现状 1.1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初具规模 今年来,我国自然保护区事业得到迅速的发展,在数量上已具有相当的规模。根据国家环保局2010年环境年报初步统计,截至目前,我国自然保护区达到2531个,其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15.2%。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已达到323个,并有26个自然保护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 入“国际生物圈自然保护网”,30个自然保护区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虽然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已初具规模,但不管是数量上,质量上,还是在面积上,都与发达国家仍有一定的差距。特别是用人均自然保护区的面积计算,水平是很低的。所以,在保护区的建设上面,仍然要继续努力。 1.2我国自然保护区类型丰富 虽然我国早期的自然保护区大多是以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为主。但是近年来,发展了一批草原生态系统、沙漠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高山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地质地貌等类型的保护区,让我国90%的陆地生态系统,45%的天然湿地,85%以上的珍稀野生动植物物种,特别是65%的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的野外种群,都依靠自然保护区得到有效保护。并且目前我国自然环境最纯净、自然遗产最珍贵、自然景观最优美、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生态功能最重要的区域,都存在于自然保护区中,保护区类型完善。 1.3我国自然保护区分布遍于全国 我国已建立的自然保护区按其保护价值和重要程度分为国家级和地方级,地方级又分为省(市、自治区)级、地(市)级和县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需要国务院批准,地方级自然保护区由同级人民政府批准。目前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都程度不同、数量不等的建立了自然保护区。有些省份保护区数已超过50个,如海南,云南,广西等省(区):在面积上,好几个省份的都超过了1万平方公里,如广西、云南、新疆等省(区),其中新疆自治区的保护区面积更是超过了10万平方公里。现在无论是在沿海和热带、亚热带的森林植被区域,还是在高原、荒漠和草原区域都建立起了若干自然保护区。全国自然保护区网已初步形成。 3.保护对策 保护生物样多性不仅需要加快治理环境污染,把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更重要的是在生态系统水平上采取保护措施,传统的做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规划调查报告。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调查 一、基本情况 (一)保护区规模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坐落于某地区著名河流——河流的上游地区,集中分布在西部,总面积76万亩,森林覆盖率76.1%,是目前该地区境内唯一的一处大型森林生态类型自然保护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管理体制上,与该地区这里国有林场管理局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下设7个职能科室和8个基层管理站。保护区机构健全,人员齐备,为保护区的保护、管理工作奠定了基础。 (二)自然环境 河流上游自然保护区的水资源丰富,主要河流有:小河流,平均流量3.859立方米/秒;伊玛图河,平均流量2.68立方米/秒;伊逊河,平均流量4.578立方米/秒。保护区内没有人为污染,故而空气质量较高,蓝天白云,绿草如茵,层峦叠嶂,目穷千里,勾勒出保护区如诗如画的壮美画卷。 (三)社会状况 自古以来,这里就是一个多民族共同生活、和睦相处的地区,清代以前,曾有山戎、匈奴、契丹、女真、蒙古等民族居住。清光绪三十三年(1906年)尽放围荒以后,满、蒙、回、汉等各民族人口迁来此地,现在的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50.6%,组成了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河流上游自然保护区与此地的10个乡镇30多个自然村为邻,多年来,在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中,保护区周边的各族人民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和帮助,为保护区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二、主要保护对象 这里自然保护拥有四大保护对象: (一)河流上游地区自然生态环境 河流上游地区为荒原,自然环境保持了原始状态。现在保护区范围内仍然保持着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好河流上游地区尚存的这一部分自然的、以森林植被为主体的生态环境势在必行。 (二)森林生态系统及其生物多样性 河流上游自然保护区完好的植被自然状态、多样的生态系统、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构成了生物的多样性,作为全球生物多样性的组成部分,是人类最宝贵的自然资源,是人类未来的遗产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应该加以保护。 (三)珍稀濒危物种 河流上游自然保护区列入一级保护植物4种,为国家级重点保护植物:胡桃楸、蒙古黄芪、野大豆、刺五加;二级保护植物6种:臭冷杉、草麻黄、软枣猕猴桃、白藓、迎红杜鹃、穿山薯蓣;三级保护植物12种:大叶藓、河北乌头、鹿蹄草、无梗五加、河北岩风、长柄车前、锦带花、华北蓝盆花、党参、桔梗、紫苞风毛菊、大花芍兰。 保护区有国家Ⅰ级保护动物5种,包括黑鹳、金鵰、白头鹤、大鸨、豹;国家Ⅱ级保护动物39种,包括细鳞鲑、大天鹅、鸳鸯、苍鹰、雀鹰、毛脚鵟、秃鹫、白腹鹞、燕隼、黑琴鸡、灰鹤、雕鴞、马鹿、猞猁、兔狲等。 (四)地域文化 在河流上游自然保护区内还保存有大量地域文化遗址,这是一笔重要的、无可复制的历史文化和自然遗产,应该特别加以保护。 三、保护区的显著特征

世界自然保护区现状和发展趋势

世界自然保护区现状和发展趋势 卢自勇 摘要:在查阅大量国内外资料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对自然保护区的定义、分类、功能区划、价值进行了概述,分析了国内外自然保护区现状和发展趋势,提出了现在世界自然保护区面临的问题以及相应的对策,并对自然保护区保护事业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现状,可持续发展,趋势 Nature reserve of World status and development trends LU Zi yong Abstract:on the base of consulting a large number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materials and analysising, summarized the nature reserve the definition, classification, function division and value. analyz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nature reserves, puting forward the world nature reserves are facing with the problems an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the nature reserve protection career development trends are also prospected. Keyword:Nature reserve,status,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ends 前言: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当前被国际社会关注的两大问题。由于人类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具有历史局限性,不合理的开发利用破坏了自然生态系统,导致天然林减少、草场退化、湿地干枯、珍稀动植物灭绝[1]。实践证明,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手段,可以保护典型的生态系统、珍稀濒危物种栖息地和遗传种质资源[2]。 1 自然保护区概述 1.1自然保护区的定义 一般认为,自然保护区是将山地、森林、草原、水域、滩涂、湿地、荒漠、岛屿和海洋等各种典型特殊的自然生态系统及自然历史遗迹等划出特定区域面积,设置专门机构并加以管理建设,作为保护自然资源、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基地[2]。《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中规定:“自然保护区是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出的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有利于保护野生动植物的家园和生物物种的宝库,维持自然生态平衡,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因此,我认为自然保护区就是开展自然保护,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基地;是开展综合研究的重要基地,是保护区生物种源的储存基地;是人类生产活动和生活环境的监测基地,是探索改造自然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途径的实验基地[1]。 1.2自然保护区的分类 自然保护区分类的目的在于识别其性质和保护对象,以利于保护和评价自然资源的生态意义和经济价值,制定适当的有效管理措施,让管理部门及社会公众了解其职责、功能等,并积极参与到保护和持续管理的实践中去。国际自然及自然资源保护联盟(IUCN)将保护区区分为8种类型:科学研究保护区和严格保护区、国家公园、国家自然遗迹和标志、野生生物管理庇护所、自然资源保护区、景观保护区、自然生物区和人类学保护区、多重用途管理区。在上述类型中,前五类认为是进行生物多样性生境管理的真正保护区。后三类则不属于生物多样性管理的地区,但它们仍然含有许多甚至极多的当地原始种。这些管理区通常比保护区更大而可能更有特别意义,同时这些保护区通常也包含在大型管理区之内 [2-4]。 根据不同的分类原则,又可得出不同名称的分类系统。按管理级别划分,可以分为国际级、国家级、省部级、地市级、县级、乡村级等六类保护区。按主要保护对象划分,可以分为野生生物类型保护区、自然遗迹类型保护区和自然生态系统类型保护区。其中自然生态系统类型保护区包括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草

我国自然保护区的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

我国自然保护区的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 [摘要] 本文结合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发展现状,分析了旅游开发对自然保护区的影响,并针对目前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自然保护区开展旅游的对策,对自然保护区的合理开发及环境保护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 前言 自然保护区不仅对于保护自然资源,维护生态平衡,改善人类生存环境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在国民经济建设和未来社会发展中具有战略地位。因此,加强和发展自然保护区事业是当前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把自然保护区建成具有保护、科研、教育、生产和旅游等多功能的“自然—社会—经济”实体,是实现自然保护区有效管理的途径。 正文 1、我国自然保护区现状 1.1 自然保护区的建设 我国自然保护区类型丰富,形成了自然生态系统、生物物种、自然遗迹三大系列九种类型(《自然保护区类型与级别划分原则》,1993),即:森林、草原和草甸、荒漠、内陆湿地和水域、海洋和海岸、野生动物、野生植物、地质地貌、古生物遗迹。 我国从1956年开始建立第一批自然保护区以来,截止2007年底共建立自然保护区2531处(不含港澳台地区),总面积为15188万公顷,占陆地国土面积的15.2%,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03个。面积约9365.6万公顷。 现今己有长白山、卧龙、九寨沟等14个自然保护区加入世界人与生物圈网络;洞庭湖、青海湖鸟岛等6个自然保护区被列入国家重要地理名录。有70%的陆地生态系统种类,80%的野生动物和60%的高等植物,特别是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的植物绝大多数在自然保护区内得到很好的保护。 1.2 自然保护区面临的形势与存在的问题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