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世界自然保护区现状和发展趋势

世界自然保护区现状和发展趋势

世界自然保护区现状和发展趋势
世界自然保护区现状和发展趋势

世界自然保护区现状和发展趋势

卢自勇

摘要:在查阅大量国内外资料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对自然保护区的定义、分类、功能区划、价值进行了概述,分析了国内外自然保护区现状和发展趋势,提出了现在世界自然保护区面临的问题以及相应的对策,并对自然保护区保护事业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现状,可持续发展,趋势

Nature reserve of World status and development trends

LU Zi yong

Abstract:on the base of consulting a large number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materials and analysising, summarized the nature reserve the definition, classification, function division and value. analyz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nature reserves, puting forward the world nature reserves are facing with the problems an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the nature reserve protection career development trends are also prospected.

Keyword:Nature reserve,status,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ends

前言: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当前被国际社会关注的两大问题。由于人类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具有历史局限性,不合理的开发利用破坏了自然生态系统,导致天然林减少、草场退化、湿地干枯、珍稀动植物灭绝[1]。实践证明,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手段,可以保护典型的生态系统、珍稀濒危物种栖息地和遗传种质资源[2]。

1 自然保护区概述

1.1自然保护区的定义

一般认为,自然保护区是将山地、森林、草原、水域、滩涂、湿地、荒漠、岛屿和海洋等各种典型特殊的自然生态系统及自然历史遗迹等划出特定区域面积,设置专门机构并加以管理建设,作为保护自然资源、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基地[2]。《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中规定:“自然保护区是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出的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有利于保护野生动植物的家园和生物物种的宝库,维持自然生态平衡,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因此,我认为自然保护区就是开展自然保护,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基地;是开展综合研究的重要基地,是保护区生物种源的储存基地;是人类生产活动和生活环境的监测基地,是探索改造自然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途径的实验基地[1]。

1.2自然保护区的分类

自然保护区分类的目的在于识别其性质和保护对象,以利于保护和评价自然资源的生态意义和经济价值,制定适当的有效管理措施,让管理部门及社会公众了解其职责、功能等,并积极参与到保护和持续管理的实践中去。国际自然及自然资源保护联盟(IUCN)将保护区区分为8种类型:科学研究保护区和严格保护区、国家公园、国家自然遗迹和标志、野生生物管理庇护所、自然资源保护区、景观保护区、自然生物区和人类学保护区、多重用途管理区。在上述类型中,前五类认为是进行生物多样性生境管理的真正保护区。后三类则不属于生物多样性管理的地区,但它们仍然含有许多甚至极多的当地原始种。这些管理区通常比保护区更大而可能更有特别意义,同时这些保护区通常也包含在大型管理区之内 [2-4]。

根据不同的分类原则,又可得出不同名称的分类系统。按管理级别划分,可以分为国际级、国家级、省部级、地市级、县级、乡村级等六类保护区。按主要保护对象划分,可以分为野生生物类型保护区、自然遗迹类型保护区和自然生态系统类型保护区。其中自然生态系统类型保护区包括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草

原与草甸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等。按自然保护区的空间尺度和管理方式可以划分为自然保护小区、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域和自然保护区网络。自然保护小区指面积小,由县级以下行政机关设定保护的自然区域,或在自然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区域以外划定的保护地段,一般无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的划分。自然保护区指目前常规建设的自然保护区,一般具有三区结构。自然保护区域是指在一个地理单元内,由主要保护对象相同的自然保护区组成的跨行政界限的大自然保护区,实施统一规划、建设和管理。自然保护区网络指一定区域内由自然保护区和生境廊道构成的生物保护系统 [2]。

1.3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区划

建立自然保护区的目的,并不等于只是完成保护自然资源的任务,还应该考虑区域经济发展的任务,因此,这需要对保护区进行全面规划,发挥保护区的多功能管理的作用,即除了把保护看作主要任务外,还应该把科研、教育、资源开发和生态旅游等方面结合起来[5]。为了达到这种多功能要求,保护区一般划分三个区域:(1)核心区。该区域是保护区的核心,主要是各种原生性生态系统类型保存最好的地方,或保护的野生动植物分布最集中的地方。这个区域严禁任何形式的采伐和狩猎等活动,主要任务就是保护,以维持物种多样性的稳定和完整,尽量保证不受人为的干扰或破坏。(2)缓冲区。该区域一般处于核心区的周围,包括一部分原生性生态系统类型和由演替类型所占据的半开发的地段,这可以防止核心区受到外界的影响和破坏,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在该区域,可以进行某些试验性或生产性的科研、监测活动,但以不破坏区域内的群落环境为准。(3)实验区。该区域主要用于发展本地特有的生物资源,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建立以保护为主并与发展的要求密切结合起来的科学实验、生产示范和生态旅游的基地[6]。

1.4自然保护区的价值[2]

(1)保护区不仅是野生动植物的庇护所,而且是人类的生态屏障;不仅是客观存在的最重要的“自然绿色生态工程”,而且是恢复重建退化生态系统的天然参照系统。这些自然保护区还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防风固沙、改善环境的重要作用。在很多地区,地带性植被已经荡然无存,甚至天然植被也已少见。由于缺乏参照模板,退化生态系统恢复重建过程往往存在盲目性,适宜的恢复途径是什么,尤其是恢复到什么程度,衡量的指标和标准是什么?从自然保护区的生态价值来说,应该加快自然保护区的建设进程,尤其是县级和乡村级的“自然保护小区”,将其纳入生态工程建设规划。

(2)动物克隆技术的突破应该使人们认识到珍稀濒危物种的存在将具有无法预测的潜在经济价值。一个物种的存在有多大的价值,它的消失究竟带来多大的损失,目前人们对此还难以评估,正如人们不能评估一只恐龙的存在价值一样。

(3)自然保护区是“文化的自然区域”,也应该成为“自然-社会-经济实体”。自然保护区一般处于偏远地区,远离城市,是保存传统文化和生活生产方式的特殊区域,是保存较好的人与自然协调的范例,可反映人类与环境之间长期相互作用的景观多样性。其不仅具有文化价值,而且具有巨大的潜在经济价值。2自然保护区的发展现状

2.1国外自然保护区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在人类历史的初期,由于生物规模不大,对周围自然环境及规律作用的特性并无显著影响。但到20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破坏自然资源造成了诸多灾难,引起全球性保护自然界的保护运动[4]。美国在1872年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公园——黄石公园,该公园建立后的50年间,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理念在美国得到广泛而迅速的传播,但在世界范围内传播较慢。1890年,美国建立了巨杉和约塞米蒂国家公园(Yosemite National Park)[6]。当时在欧洲只有英国仿效美国的这种标新立异的做法,于1895年设立了“国家托拉斯”负责规划土地并建立自然保护区。加拿大于1885年开始在西部划定了3个国家公园,同期,澳大利亚设立了6个,新西兰设立了2个。南非于1898年设立了萨比野兽保护区,同期英国人在印度设立了阿萨姆卡齐兰加保护区[8]。

从20世纪开始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国家公园及自然保护区的发展呈现出三个特点。第一,国家自然保护区机构开始出现,并且这些机构发起创立了一批自然保护区或国家公园;第二,在欧洲,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有很大发展,瑞典仅1900年就设立了8个;第三,英联邦国家及美国以外的国家也有更大发展。十月革命后,苏联设立了4个自然保护区[9][10]。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自然保护工作波及世界大多数地区,特别是非洲、大洋洲、亚洲的一些国家。如英国人在印度、斯里兰卡、苏丹、埃及等国大力发展了野兽保护区、野生动物禁猎区这类自然保护形式。另外,如新西兰、澳大利亚、加拿大、南非、菲律宾、冰岛、瑞典、丹麦、德国、比利时、罗马尼亚、西班牙、日本、墨西哥、阿根廷、委内瑞拉、厄瓜多尔、智利、巴西、圭亚那等国家,也都设立了一些新的国家公园或自然保护区 [14]-[16]。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生态保护运动的爆炸性开展,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的划定有了更大的进展,到20世纪50年代,已具备相当大的规模,特别在北半球更为迅速[11]-[13]。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全世界已有1204个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王维正,2000)。

至1993年,全球国家公园及自然保护区数量达到9832处(王维正,2000)(见表1)。据统计,到2006年3月,全球保护区面积占陆地总面积的11.58%,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的保护区要占到国土面积的20%以上。这种庞大的保护区网络成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一道有力屏障[7]。

表1全球自然保护区及国家公园分布

洲名总数(个)总面积(平方公里)陆地面积比(%)统计国家数(个)亚洲1794 141085003 3.2 35

欧洲3001 219476257 21.6 42

非洲734 149464515 4.9 49

大洋洲1115 99823400 11.1 7

北美洲2545 2003441152 8.4 20

南美洲713 112816784 6.3 13

南极洲19 242535

注:IUCN1993年统计数据

2.2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发展现状

1956年,中国在广东建立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标志着中国现代自然保护事业的开端[17]。1973年开始,自然保护区的建设进入一个缓慢发展阶段。至1978年,随着经济建设的重点转移,自然保护事业又获得了新生。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是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事业蓬勃发展的阶段,在这一阶段,我国自然保护区工作也与国际上相应的组织逐步建立了联系,于1972年参加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与生物圈”计划,并当选为理事国,1978年以来,我国在“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的建设中积极努力,为建立全球范围内的生物圈保护区网做出了贡献。[18][19]

至2004年底,我国(不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共建立各种类型、不同级别的自然保护区2194个,保护区总面积148.23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的14.8%。在已经建立的保护区中,国家级的自然保护区有226个,省级自然保护区733个(2004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按照国家标准《自然保护区类型与级别划分原则》,形成了自然生态系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三大系列九种类型(《自然保护区类型与级别划分原则》,1993),即:森林、草原和草甸、荒漠、内陆湿地和水域、海洋和海岸、野生动物、野生植物、地质地貌、古生物遗迹[20]。至2007年底,新建19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全国(不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已建立2531个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5188万公顷[20]。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03个,面积9365.6万公顷,分别占全国自然保护区总数和总面积的12%、61.7%。其中加入联合国“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的自然保护区有:武夷山、鼎湖山、梵净山、卧龙、长白山、锡林郭勒、博格达峰、神农架、茂兰、盐城、丰林、天目山、九寨沟、西双版纳等28处。扎龙、向海、东洞庭湖、鄱阳湖、东寨港、鄂尔多斯遗鸥、大连斑海豹、三江、兴凯湖、洪湖、崇明东滩、盐城、大丰麋鹿、南洞庭湖、西洞庭湖、惠东港海龟、湛江红树林、山口红树林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米铺等33个自然保护区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纳入国际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和重要湿地名录最多的国家之一,有十多处自然保护区成为世界自然遗产地(2007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截至2009年底,全国(不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已建立各种类型、不同级别的自然保护区2541个,保护区总面积约14700万公顷,陆地自然保护区

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14.7%。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19个,面积9267万公顷,分别占全国自然保护区总数和总面积的12.6%和62.7%。有28处自然保护区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有20多处自然保护区成为世界自然遗产地组成部分(全国环境统计公报2009年)。

3世界自然保护区的发展趋势

第一、自然保护区数量增加

从70年代初到90 年代初的20年里,设置自然保护区成为一种时尚。将世界银行1993年的统计资料和Harroy教授所做的统计作对比可以发现,这一时期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保护区的数量和面积都呈指数式的增长(表2),一个遍布世界、类型比较齐全的自然保护区网络,是在这一阶段形成的[21]。根据国际环境与发展研究所和世界资源研究所公布的资料,截至1993年,世界上已建立8 619个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总面积为7922660 km2,占地球陆地面积的6%,其中,严格的保护区约占一半[27]。这还不包括至少40000个没有达到国家公园和保护区委员会(CNPPA)确立的标准,却对生物多样性有贡献的各种类型的保护区。如果将这部分保护区计算上,保护区总面积几乎达到地球面积的10% 。[41]

表2 世界自然保护区的增长

第二、自然保护区的宣传教育有所加强

发达国家关于保护大自然的宣传,方式多样,广泛深入,效果显著[23]。发展中国家也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宣传,保护大自然的重要性正为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24]。英国从1985年9月25日开始,用两年时间,在全国掀起了“保护国家公园”的运动,以提高人民对保护国家公园的重要意义的认识,增加有关的知识也使人民普遍了解国家公园管理部门在保护国家公园并为人民提供娱乐机会方面所取得的成就[13]。意大利宣布,1986年为“保护棕熊年”,以增强全国人民对濒危动物棕熊的关心和保护并强调必须采取紧急措施,减少或消除对棕熊的压力,使棕熊得到充分的保护。这些压力来自狩猎和偷猎、破坏栖息地及其食物资源、修筑道路和其它设施及大量游人的干扰[16]。1972年至1982年,保护自然及自然资源国际联盟、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教科文组织等有关的国际组织,先后举办了16次培训性的国家公园国际讨论会,毕业人数达400人;新西兰、美国、印尼和哥斯达黎加等许多国家举办了许多关于国家公园的国际培训班。印尼、肯尼亚和博茨瓦纳等国都已建立了此类培训学校厄瓜多尔等许多国家,都在林业学校里设立了关于自然保护区的课程。有些国家还举办地区性的培训班。例如英国每年举办欧洲国家公园护林员培训班,非洲和亚太地区也举办类似的培训班和讨论会,培训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人员。自然保护区事业的不断发展,必将要求增加足够的工作人员同时,也要求不断提高他们的科学知识、专门技能和管理水平。为此,各种教育培训必将加强。作为保护区建立和管理的科学基础,科学研究将不断得到加强。[13][25]

第三、法制和机构会更加完善

近10多年来, 许多国家都加强了关于自然保护区的法制, 这里只以新西兰为例,新西兰早在1949年就颁布了《森林法》,1953年颁布了《野生动物法》,于1977年又颁布了《保护区法》, 1980年颁布了《国家公园法》[28]。《保护区法》的主要目的之一, 是要尽可能地保护现存的一切动植物乡土物种的天然群落及其产地, 保存反映新西兰特征的各种自然生态和自然景观的具有代表性的样板。《国家公园法》要求在

国家公园里保存具有重要科学意义的生态系统和自然特征, 将现在尚未充分反映在国家公园体系中的生态系统、自然景观和地貌类型, 作为新建国家公园的对象[29][30]。

澳大利亚于1967年颁布了《国家公园和野生动物法》。按照这一法令的规定,建立了中央的国家公园和野生动物局同时建立了中央和地方的“国家公园和野生动物咨询委员会”,负责审查群众的建议,并向中央和地方政府提供建议。新西兰也建立了“森林公园咨询委员会”和由多学科专家组成的“科学协调委员会”。英国也早就成立了“自然保护委员会”,都作为政府有关部、局的科学技术参谋机构和得力助手[27]。

近10多年来,对全世界有约束力的关于自然保护的国际法和国际条约越来越多。随着自然保护事业的深入发展,将会出现更多更严的国际法和国际条约。许多发达国家关于自然保护的法制已经比较健全,基本实现了以法治园今后还将不断完善。发展中国家已经或开始建立法制,今后将逐步健全起来。[28]

第四、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有所加强

生态旅游在世界范围内正经历着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它是一个区域或一个保护区生态发展的重要内容,是一种支持保护区工作的有效潜在手段,不仅对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而且也是激励保护区进一步发展的动力[29]。发展生态旅游,是目前世界上大多数遗产保护区行之有效的举措[29]。公众通过生态旅游能够认识到大自然是多么重要,生物多样性是多么重要。生态旅游给相关国家带来了收入,然后政府将这些收入用于新的生态保护措施,形成良性循环。为了实现遗产保护地的可持续发展,联合国基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在与一些世界遗产保护地的当地组织,比如墨西哥的司安·卡安和危地马拉的蒂卡尔等开展合作,以帮助促进对生态和社区有益的旅游业。这些合作项目已经取得了很大成功,在世界各地,越来越多的动植物栖息地得到了拯救[30]。

当然,过分强调经济收入,无控制地发展旅游,就可能引起不适当的开发或管理不当,导致生态波坏[31]。因此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要有一个周密的计划,必须严格执行相应的法律法规,同时对在保护区内开展生态旅游必须进行科学的评价和严格的管理,寻找旅游者的享受和自然保护之间的平衡[32]。

第五、国际合作加强

有关国际组织与一国或几国之间,一个地区内几国之间或两个之间合作,共同建立陆地或海洋保护区,保护某些陆地或海洋生物,或共同开展某些科学研究,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国际趋势[33]。

4世界保护区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第一、破坏和威胁普遍存在,全世界的保护区都有程度不同的受到波坏和威胁[4]。威胁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1.资源管理不善,包括缺乏足够的和适当的管理;2.人类的侵害,主要是大量的游人的侵入;

3.水系的改变和水力发电的发展(如修水库和发电厂);

4.开矿、探矿;

5.邻近土地的开发;

6.不合理的区内开发(如修筑道路、建筑等);

7.偷猎;

8.牲畜和野生动物的波坏;

9.军事活动,包括修建军事基地等;10.对森林的波坏,主要是盗伐木材,其次是附近居民采集烧柴;11.空气、土壤、水的污染;12.外来物种的侵入[5]。

针对这些威胁,有关的国际组织和一些国家已经或准备采取一些对策。第届世界国家公园大会决议“呼吁各国政府采取持续的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措施,如规定种植薪炭林,减轻附近居民对保护区的压力”[34]。要求各国政府和有关机构建立法律和行政机构,以确保:(1)估价建设项目所造成的影响,有权拒绝批准不适宜当地环境的项目,(2)原则上认为建设项目可行时,要保证它与环境的统一,(3)要对建设中的项目进行监测,(4)在工程竣工后,要整理和恢复附近的环境。重新审议现有计划,撤销某些对保护区环境不利的计划。制定并实施关于向保护区引进物种的政策、法令和政策措施,合理安排,使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城市与乡村,保护与利用,土地所有者与利用者之间的矛盾统一起来。减轻旅游者对保护区的压力。加强法制,严惩偷猎者。严禁买卖野生动物及其产品如象牙等[37]。

第二、保护区与当地群众的关系问题[5][6]。保护区是一个地区社会和当地人民中的一员,而不是脱离当地社会和周围群众的“孤岛”,保护区也只有在当地政府和周围群众的支持下才能存在和发展的。因此,要尊重和照顾当地人民的经济效益,让保护区周围的人民参加保护区的规划和管理,给他们提供就业的机会,尊重当地人民的风俗习惯,保护他们传统的或宗教的建筑或设施。保护区的负责人应参与当地政府的资源和土地利用规划,支持当地符合自然保护原则的活动征求并采纳当地政府合理的意见,改进工作。按

照合同或协议,与当地人合作经营或让当地人承包经营一部分土地或资源,收益分成[5]。

第三、资金不足,设备落后,人才缺乏[5]。资金不足是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问题。一些国家解决资金问题的途径主要有:(1)争取国际组织的经济和技术援助;(2)争取世界银行贷款;(3)开展双边或多边合作, 争取发达国家的资助;(4)充分发挥社会和群众团体的作用, 争取它们的捐助或参加义务保护活动;(5)开展保护世界珍稀动植物和名胜古迹活动, 在国内和世界上募捐和征集资金;(6)开展旅游事业, 收入用于保护区建设。适当提高门票价格和对偷猎者及盗伐者的罚款。

第四、缺乏统一有效的管理[5]。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普遍存在。产生的根源, 就管理方面而言, 主要是缺乏全面、统一和长远的规划或者虽有规划, 但无法律效力而未实行, 各部门仍然是各行其是, 各取所需, 给保护区统一有效的管理造成困难。因此, 各部门必须统一认识、统一规划、统一行动[5]。5展望

5.1自然保护区建设的内外部环境会随着经济发展逐渐改善

经济发展本质上是以人造资源(资金、技术或人力资本、物质资本) 替代自然资源的过程。一方面经济发展必须以自然资源为其物质基础,另一方面,经济发展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性,进而对自然资源和自然保护的压力有逐渐降低的趋势[33]。目前,在自然保护方面确实还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然而,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认同各种自然保护国际公约,制订有关保护自然的法律、法规体系,实施自然保护行动计划,并努力增加用于自然保护的投入;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保护自然的合作项目在增多,合作领域在扩大。因此,可以肯定,自然保护区的数目和面积会进一步扩大,布局会愈趋合理,保护区之间信息交流的渠道会增加,速度也会加快;它们合在一起,必定能逐步改善自然保护的内外部环境[34]。

5.2自然保护的目标会更加合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自然保护往往是同科学家认识自然生态系统和物种的需求,以及人们的享受需求相联系的,森林的美学价值和游憩价值曾占据重要位置[4]。今后,持续发展将成为自然保护的主要目标,科学家除了继续重视生物多样性外,其偏好会出现由认识自然到利用自然的转变,人们的生存需求、发展需求和享受需求也将得到较好的兼顾[37]。

5.3自然保护和社区发展相协调的模式将会得到推广

在保护区当中,人为活动区和自然生态系统隔离开来的封闭保护模式所占的份额将趋于下降,自然保护与社区发展有机结合的保护模式所占的份额将趋于上升;与此相对应,自然保护将由自然保护专家的专业逐渐转变为人类共同参与的事业[4]。

5.4生物多样性对持续发展的贡献将越来越大

在崇尚和平与发展的当今世界,社会资源的配置,特别是人力资源的配置,会向生物科学和生命科学研究领域倾斜,而遗传物质的价值又是遗传工程技术创新的函数。随着遗传工程技术的继续进步,以生物多样性为基础的基因资源对经济增长和持续发展的贡献会越来越大[38-39]。

结语

自然保护区不是一块遥远的神奇的领域,而是与人类的生态安全和后代的利益紧密相关的[6]。除了严格的自然保护区外,应该重视一般自然保护区的生态功能、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把保护区建设成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持续利用的基地。把自然保护区的建设纳入生态工程建设规划和区域经济发展规划之中,解决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当地居民生计性开发的矛盾以及发展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是实现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的途径[5]。保护区是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产物,是经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单元。它不仅为维护生物多样性安全起重要的作用,而且为社会提供丰富的自然产品和生态效益,有利于地方经济繁荣和国家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38]。

参考文献

[1]王献溥,于顺利,陈宏伟.论保护区基本含义的发展和深化[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6,28(4):165-168

[2]张恒庆,张文辉.保护生物学[M].科技出版社,2009,117-132

[3]王献溥,郭柯.中国保护区分类的研究[J].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2005,14(2):49-53

[4]李周,包晓斌.世界自然保护区发展概述[J].世界林业研究,1997,6-14

[5]赵青儒.世界自然保护区的现状、趋势和问题[J].世界林业研究,1988,50-57

[6]崔国发,王献溥.世界自然保护区发展现状和面临的任务[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0,22(4):123-125

[7]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报告(1995).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995

[8]李西文,陈士林.世界自然保护区现状与我国药用植物生态产业功能保护区建设[J].自然资源学报,2009,24(6):1125-1131

[9]McIvor C. Management of wildlife. Tourism and Local Communities in Zimbabwe[J]. UnitedN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for SocialDevelopment, 1994.

[10]马杏绵,赵青儒选编.世界自然保护区及国家公园[J],国外林业科技,1983.

[1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人类属于地球[M].北京出版社,1990.

[12]唐锡阳.环球绿色行[M].漓江出版社,1993.

[13]薛达元.第四届国家公园与保护区世界大会简介[J].农村生态环境,1992,(2).

[14]Watson J.(杨修译).促进社区对澳大利亚西部菲茨杰拉尔德河生物圈保护区的支持[J].中国生物圈保护区, 1994,(3).

[15]Nauber Jetal(摆万奇译).德国生物圈保护区的建立:关于R.hoen生物圈保护区的案例研究[J].中国生物圈保护区,1994,(3).

[16]Daniele CIetal (吴铭译).阿根廷生物圈保护区的比较研究[J].中国生物圈保护区,1995,(1).

[17]中国环境保护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大纲,2002.

[18]具城.关于我国自然保护区的类型[J].野生动物,1985,(2):3-4.

[19]刘玉凯.国土“明珠”—自然保护区[J].科普苑丛,2002:30-33

[20]袁秀珍.我国的自然保护区现状简述[J].武汉教育学院学报,1998,17(6):93-96.

[21]MeNeely JA. Lesson from the past: forest and biodiversity[J].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3- 20.

[22] Santiso C. (罗天祥译).玛雅生物圈保护区——资源持续利用的一种选择[J].中国生物圈保护区,1995,(1).

[23]ReidW. etal. Biodiversity prospecting: using genetic resource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World Resource Institute, Washington

D. C.

[24]The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and The World Resources Institute. World Resources (1994- 1995).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New York Oxford, 1994.

[25]张麦琴,贾良珍,胡崇德.自然保护区开展公众教育的策略—以太白山自然保护区为例的实证分析[J].陕西林业科技,2009(5):51-53.

[26]韩念勇.中国自然保护区可持续管理政策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00,15(3):201-207.

[27]Jacklyn Johnston. Ecology Handbook 14 - Nature Areas for City People[M]. First published in Great Britain by the London Unit , BedfordHouse ,125 Camden High Street , London NW17JR. 1990, 32 – 41.

[28]Ministry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of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Checklist of Nature Reserves of China (全国自然保护区名录).2008.

[29]郭来喜.中国生态旅游——可持续旅游的基石[J].地理科学进展,1997,16(4):1-10.

[30]王献溥,崔国发. 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31]欧阳叙回.利用自然保护区资源加快生态旅游发展[J].湖南林业,2000.

[32]王献溥.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的意义和途径[J].植物资源与环境,1993,2(2):49-54

[33]Earth Report. 发展之道-自然保护区的保护与开发,生态经济.2004,(8):28-37

[34]徐湘波,侯立臣,赵理.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分析[J].环境与生态,2002,28.

[35]陆红青,张玉杰.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态势和发展[J].生态与自然保护,1999.

[36]王献溥.自然保护区和生态旅游在西部开发中的作用[J].

[37]Santiso C(罗天祥译).玛雅生物圈保护区——资源持续利用的一种选择[J].中国生物圈保护区,1995,(1).

[38]石德金,余建辉,刘德荣等.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战略探讨[J].2001,21(3):151-157.

建设项目对水生生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影响专题评价管理规范

附件2 建设项目对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淡水) 影响专题论证报告编制指南 (试行) 1 总论 1.1 任务由来与编制目的 1.2 编制依据 1.2.1 法律法规 1.2.2 技术规范 1.2.3 技术文件 1.3 评价标准 完整列出专题报告编制过程中依据的相关评价标准和重要评价指标的标准值,评价标准应满足保护区生态环境功能区划规定的相应等级。《渔业水质标准》中有规范的水质指标,按《渔业水质标准》执行,《渔业水质标准》中未规定的水质指标,按《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2类水质标准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未分级的水质指标,参考《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补充项目标准限值”和“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特定项目标准限值”执行。以上标准未规定的水质指标,按保护区相应水质指标本底值的要求执行。 1.4 评价内容 1.4.1 原则上评价范围应包括建设项目涉水部分在施工期和运营期所影响的全部范围和时段。要特别关注保护区水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敏感目标和保护鱼类等水生生物的敏感时段。 1.4.2重点应关注建设项目在其施工期和运行期,对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的物种资源、种群结构、生物多样性、保护区生态结构与功能完整性等方面的影响。 2 建设项目概况与工程分析 2.1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阐明项目由来和意义、建设项目所在地理位置(附地理位置图),建设单位、建设性质、建设规模与投资规模(扩建项目说明原有规模),工程组成、建设内容、建设周期等基本情况。 2.2 工程设计方案 详细描述建设方案(工程位置图、平面布置)、工程建设方案(含方案比选结果)、设计参数等,重点描述水工构筑物(规模、结构方案等)、工程量等。 2.3 配套工程 2.4 技术经济指标(可选) 2.5 工程方案 包括施工条件、施工方法、施工设备及工艺、施工方案、主要工程量、施工时序、进度安排,以及营运期运行方案等。 2.6 工程分析与环境影响识别 2.6.1 与国家法律、产业政策和相关规划的相符性分析 2.6.2 环境影响因素分析与识别

世界各国教育发展趋势谈教育改革

從世界各國教育發展趨勢談教育改革---兼含歐洲學校教育實驗掠影 主講人:陳惠邦教授 筆記整理:44廖秀芬前言: 各位早安,首先恭喜各位在百人競爭中通過甄選,剛才各位看 到地圖片是歐洲海德堡學校,在座地有二十位將於二個月後前往. 從事行政工作是自己地選擇,沒有人強迫,是志願而來,在這長長短短地教育工作經驗中到底給我們工作上地省思點還是增加了我 們一些工作習慣,而這些習慣是否幫助了我們更有效率達到工作目標,但也許反而會距離教育愈來愈遠.在教育工作生涯中,面對挑戰、變 革愈來愈多,社會轉變,有不同地轉變.過去身為老師時地角色,站在 對行政工作地不滿,對現今進入行政工作,負責決策,思考地層面多, 視野也變不同. 今天要和各位分享地面對在快速推動教育改革及這麼激烈地 教育變遷中,其他國家做些什麼?談課程改革、教育改革世界各國跑地快、早地和台灣來比,台灣最大地特色就是從善如流,集世界各國 教育制度地精華,走向研究型、普及型地高等教育,職業教育提昇至 高等技術教育.未來兩年高職即將走入歷史,中研院李院長說高職將 取消,走向高級技術培養教育是全世界共同地理想,目前舉目所見大 部分地高職以改成綜合高中或一般高中,台灣所剩地不到十所高職, 其存在是因其非常特殊性無法更改,如桃園新生醫校. 國民中小學課程革新是全世界最先進地制度,通通融合成九年一貫課程,放不下也都成重要議題,每個地方拿放大鏡都是最好最棒地,但加總起來,滿意嗎?不曉得如何說? 前言:教育「改革」地現象 教改企業

這是吳明清教授提出,教改造就了一群人,這些人是過去傳統教育無法得利地一群,如南陽街升大學補習班已不復見,取而代之地是國、高中生下課補習地場所.升大學補習班改為升研究所補習班,而其實真正學校實質工作並不更改,教育部育對國小五年級學生進行前測檢視實施九年一貫前六年是否達到預期目標,國家地中間考試,大陸早已實施,英國也在1988年實施,這是課程改革中要做地,實施課程改地鬆緊,如同在沙灘中抓沙地地情況一樣,抓緊抓鬆,如何拿捏得宜,在這搖擺不定不教育政策中,我們教育工作者很難去發展我們地教育專業,以前在座各位過去是一個老師地角色,只要管好自己班級,而今必須去思考整個學校,身為校長、主任思考角度不同,升學目標、家長壓力等問題,思考地角度、考慮點和老師不同.教改地企業將隨整各教育制度不斷地改變.利益、資源分配將不斷地調整,這可能不是我們教育工作者關注地點. PISA與課程革新 PISA:OECD地國家<至少15個)率先實施課程改革地國家,這些國家在實施課程改革多年之後,檢視課程改革是否對孩子地學習有沒有幫助這是我們所關注地點,因此對他們15至18歲地學生進行檢測,已與語文閱讀、科學教育、數學能力三種能力作比較,發現時基本能力下降,尤以語文能力下降最多,學力與實施課程改革地時間先後成反比,亦即愈早實施學力下降愈快,愈慢實施學力下降反而沒有快,這之中可能只有一個例外,只有台灣,實施兩年地課程改革,學力下降地速度已無法估計.PISA發現學生地能力下降,尤其以語文能力地下降最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於3年多前已發現著手改善,進行提昇孩子閱讀地方式,這幾年具體成就即編寫了很多地繪本,繪本地特色是大量地圖畫,因孩子不再能閱讀,由此可見閱讀是基本能力比科學教育、數學能力來地重要,若我們要將所有能力一視同仁,如同十大基本能力般,其實這裡面還有更重要地閱讀能力,自古以來,古今中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与世界文化发展的趋势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与世界文化发展的趋势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重要贡献,然而近代以来在西方文明的冲击下,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质疑使得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面临很大困惑。重新解读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理顺传统文化和现代化之间的关系决定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和未来。? 中国社会上下五千年,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在与自然的生产实践中和与人和人的关系的调整和改善的社会实践中,富于创造的中华先民们创造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几千年来,经过历史的沉淀和积累,中华民族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中国传统文化。从而使得中华民族一直以来能成为和爱琴文明、犹太文明一样的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精彩一笔。然而,在近代西方科学主义和西方现代文明主义的冲击下,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却受到了质疑和挑战。于是重新解读中国传统文化,理顺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化之间的关系决定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存与亡。?关键字:中国传统文化西方文化反思创新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现象。对于文化的概念。学术界许多年来形成了各种不同的理解和解读。虽然不同的学者站在不同的立场、角度和学术视野当中。对文化概念的阐发不一而同,但是对于文化概念基本上形成了一种共识,即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文化指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的总和;狭义上的文化主要指人类精神产品的凝结。我们所探讨的文化主要是指狭义的文化。我们所说的中国传统文化是指在历史发展中所形成的具有中华民族特点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审美情趣、行为准则等。? 在漫长的中华民族历史进程中。勤劳勇敢地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以“仁”为核心的“以人为本,人性关怀”的仁爱精神,不但包括人对于同类生命的基本的同情和关怀.还包括自然界一切生灵和万物的爱;以“义”为信仰的“公平正义,坚守原则”的伦理道德,是一个社会公认为适宜的、应该的道德行为准则;以“礼”为内容的“恭敬尊重,礼仪文明”的礼仪规范,对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促进人对人的恭敬与尊重,协调人际关系和睦,倡导言谈举止的文明礼貌,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以“智”为对象的“崇尚知识,追求真理”的价值取向,体现了对于知识和智慧的尊重,照耀着社会人生之正途。指引着通往真理的方向;以“信”为标尺的“忠于职责,诚实守信”的基本道德,儒学关于诚信的思想,是我们建立信用体系可以利用的重要道德资源,我们应当十分珍惜日益稀缺的资源。?

自然保护区评估办法

附件一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评估项目赋分表(试行) (表中括号内数字为分值) 评估要素赋分评估项目赋分项目状况赋分 管理基础(42)1、机构设置与人员配置(8)1、科室设置满足各项工作需要,专业技术人员比例达到50% 2、科室设置不全,但能满足主要管护业务需要,专业技术人 3、同2,但专业技术人员比例在30%以下。(3) 4、尚未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0) 2、运行经费保障程度(4)1、保障程度较好。(4) 2、基本有保障。(3) 3、无保障。(1) 4、无经费。(0) 3、管护设施(8)1、各项设施完备,能满足工作需要。(8) 2、基本完备,可保障主要管护任务的需要。(5) 3、有部分设施,完成主要管护任务存在一定困难。(3) 4、因无基本设施不能开展有效的管护工作。(0) 4、面积及功能区适宜性(3)1、面积适宜,分区合理。(3) 2、同1,但包含较多社区。(2) 3、面积过大或过小,管理上困难。(1) 4、面积过大,包含社区太多。(0) 5、范围界线与土地权属(3)1、范围界线、土地权属清楚。(3) 2、同1,但部分地段、地块尚不清楚。(2) 3、存在较大纠纷。(1) 4、未具体划界。(0) 6、管理目标与规划计划(8)1、管理目标明确,规划合理,年度计划完成好。(8) 2、同1,但规划或计划内容与管理目标不相符。(5) 3、管理目标不明确,(3) 4、管理目标与建立该保护区的目的不同。(0) 7、法制建设与执行情况(8)1、法规制度体系健全,并依法进行管理(8) 2、没有该保护区专门法规,但仍能依法管理。(5) 3、同2,但违法活动未得到有效查处。(3) 4、管理机构本身存在违法情况。(0) 管理进展(58)8、资源本底(4)1、出版了综合科学考察报告,并不断有新的发现。(4) 2、开展过综合科学考察,主要情况清楚。(3) 3、开展过单项调查,主要情况尚不够清楚。(1) 4、未进行过有计划、有组织的正规调查。(0) 9、日常管护(8)1、有效,管护上未出现问题。(8) 2、比较有效,管护上未出现大的问题。(5) 3、基本有效,未出现社会影响极坏的管护性问题。(3) 4、管护无效。(0)

当今世界文化战略态势浅谈

当今世界文化战略态势浅谈 浦启华 中共中央编译局世界所 国家在判断自身的文化安全状态,制定国家的文化安全战略时,不能不对当今世界的文化战略态势有清醒的认识和判断。什么是文化战略态势呢?文化战略态势就是世界文化格局中的强弱对比、战略现实和未来的发展趋势。那么,当前的世界文化战略态势是什么呢? 一、当今世界的文化战略格局 所谓的世界文化战略格局,就是世界各文化体之间的实力对比状况。人有强弱之分,国家的文化也有强弱之分,有强势文化,也有弱势文化。各国文化实力对比的结果就形成了世界文化战略格局。 那么,当今世界文化是一个什么样的战略格局呢?要说清楚这个问题,必须先说明白什么是强势文化?什么是弱势文化? 所谓的强势文化就是一种以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和先进的科学技术为支撑,处于世界文化发展前列的文化。其特征是,这种文化具有极强的创新能力,产生了大量的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文化成果,科学技术水平处于世界中心地位,其所信奉的价值观念处于世界文明发展的先进地位,并因此受到人们的推崇,其大众文化受到世界范围的追捧,文化产品广泛畅销、在国际文化交流中处于积极进取态势,对其他文化形成一种强大的竞争压力的文化就是强势文化。反之,则是弱势文化。 人类文化的这种特征或现状可能令许多人心中很不痛快,但这却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从人类文化的发展历史来看,其中每一个历史阶段都会有一至两个文化个体作为强势文化而处于世界文化战略格局的中心地位。有人据此计算出一个人类文明发展的长波周期,也叫基督周期,即每一千年为一个周期,每一周期内都有一两个强势文化作为人类文明的中心。具体情况是这样的: 公元前21世纪-前11世纪的人类文明中心是东方大河文明与古希腊文明;公元 461

当代世界政治发展趋势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同世界经济与政治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今天,要对世界政治发展趋势做出判断,离不开对中国实力及其在全球事务中所扮演的角色做出评估;同时,要判断中国的发展方向,也必须研究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研究世界政治的走向和格局的变化。我想分四个方面,对当前世界政治的特点、发展趋势和中国在全球事务中所起的作用,提出个人的一些分析和思考。 当前世界政治的第一个特点,是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日益显现,非传统安全问题与发展不平衡现象日益突出。 冷战结束后,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它促进了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发展繁荣、技术进步、信息沟通、人员流动,增加了政府透明度。各国之间的经济合作降低了战争的危险,提高了政治冲突的门槛。但是,全球化的负面影响,近年来表现得越来越明显。伴随经济增长和物质财富的增加出现的是:能源和其他自然资源的超高消耗、对地球生态环境的破坏、财富的集中及贫富差距的扩大,以及资本与人力资源加速流通所带来的更为复杂的社会矛盾。金融动荡、粮食短缺、能源紧张、环境污染、气候变化、非法移民、跨境犯罪、恐怖活动、传染疾病、产品安全等等诸多非传统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世界政治的中心议题。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此次全球金融风暴,暴露了在缺乏有效、严格的国内监管机制和国际协调机制的情况下,经济全球化所造成的严重弊端。这场危机虽然发生在金融和经济领域,但是必然会蔓延到政治和其他领域,带来收益分配方面的更大失衡,激化一些国家的社会矛盾。 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使非传统安全问题同以领土主权为核心的传统安全问题交织在一起,对各国的社会稳定造成冲击,增加了国际政治中的冲突因素。例如,人们开始担心,能源、粮食、水资源的紧缺,将使一度趋于缓解的领土争夺死灰复燃。一些研究结果表明,冷战后世界上的武装冲突集中在社会和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撒哈拉以南非洲、中东、南亚、东南亚等地区,其中绝大多数为国内冲突,而国内冲突又经常引发国际冲突和地区动荡。当前的世界金融危机一旦危及实体经济,引发经济衰退,原有的冲突和动乱将会加剧。 中国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经济逐步融入全球经济的30年。中国既同其他国家分享了经济全球化的巨大成果,也同许多国家一样,正在遭遇全球化的负面效应,面临非传统安全问题的严重挑战。仅在2008年,就出现了南方寒冬雨雪、汶川地震等严重的自然灾害和一些涉及食品安全、生产安全的事故。国际石油价格的大起大落、西方金融风暴等国际因素,也对中国经济造成冲击。归纳起来,在中国的发展道路上,至少面临四大挑战:一是物质资源特别是能源和水资源短缺;二是生态环境恶化;三是国内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拉

自然保护区域生态旅游

自然保护区域生态旅游论文 经过了半个学期的学习,对自然保护与生态旅游有了一定的了解。让我更深刻的认识到自然保护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首先,从生态旅游的渊源说起。生态旅游是由国际自然保护联盟於1983年首次提出。当时就生态旅游给出了两个要点,其一是生态旅游的物件是自然景物;其二是生态旅游的物件不应受到损害。在全球人类面临生存的环境危机的背景下,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觉醒,绿色运动及绿色消费席卷全球,生态旅游作为绿色旅游消费,一经提出便在全球引起巨大反响,生态旅游的概念迅速普及到全球,其内涵也得到了不断的充实,针对目前生存环境的不断恶化的状况,旅游业从生态旅游要点之一出发,将生态旅游定义为“回归大自然旅游”和“绿色旅游”;针对现在旅游业发展中出现的种种环境问题,旅游业从生态旅游要点之二出发,将生态旅游定义为“保护旅游”和“可持续发展旅游”。同时,世界各国根据各自的国情,开展生态旅游,形成各具特色的生态旅游。 生态旅游兴起的时代背景是人类处于工业文明的后期。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极大丰富的同时,资源问题、环境问题、生态问题等一系列全球性生存危机使人类的环境意识开始觉醒,绿色运动及绿色消费席卷全世界。人类对自身生存方式、发展模式的思考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来的多,于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应运而生。而随着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传播和渗透,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也日渐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人类社会在过去的数百年的发展中一直表现为对经济高速增长的追求,甚至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在这样的发展模式下,人类的生存环境急剧恶化:水土流失和土壤沙化、森林资源减少、海洋资源的破坏、能源的急剧消耗、自然灾害频繁、化学物质的滥用、人口与经济的发展、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等等。面临一系列的严重问题与矛盾,人类不得不重新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必须继承传统的发展模式和重新探索新的发展模式之间做出选择。论战在拥护经济增长派和反对经济增长派之间展开,最终人们在深刻认识了环境与资源可持续的基础作用之后,将论战归结为可持续发展,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协调。 生态旅游发展的终极目标是可持续,“可持续发展”是判断生态旅游的决定性标准,这在国内外的旅游研究者中均已经达成了共识。按照可持续发展的含义,生态旅游的可持续 发展可以概括为,保证生态旅游地的经济、 对生态旅游需要的能力,具体而言,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含义与要 求: 在生态旅游发展的过程中,各个国家和地区都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主要做法有: (1)立法保护生态环境。(2)制定发展计划和战略。(3)进行旅游环保宣传。(4)重视当地人利益。(5)多种技术手段加强管理。有了规范的措施后生态旅游才能可持续发展。 当今自然环境越来越恶劣,环境保护的问题也逐渐得到重视。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施加压力,以保护共同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然而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问题与自然保护确是冲突的。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国际上还专门组成了“哥本哈根”组织。中国也意识到了环

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要求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编写内容要求 一、总论要求。简要介绍自然保护区的概况及保护价值、规划编制的目的、背景、编制依据,自然保护区的性质及主要保护对象,自然保护区类型、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面积(必须与国务院批复的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相一致),以及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基本 思路、主要建设内容、总投资概述)。 二、自然保护区概况要求。包括位置与范围、历史沿革与法律地位、自然环境、社区情况、土地利用状况、基础设施等。 (一)地理位置与范围。包括地理位置、四至边界。 (二)历史沿革与法律地位。包括历史沿革、自然保护区设立、管理机构建设、资源管理及执法权限等。 (三)自然环境。包括地质地貌、水文、气候、土壤、生物资源、旅游资源状况、自然灾害等。 (四)社区情况。包括从区内和周边两个角度,论述行政区域、人口数量与民族组成(核心区、缓冲区如果有常住人口的,要单独描述)、公共基础设施、地方经济情况和社会发展等。 (五)土地利用状况。包括土地与资源的权属(国有土地要注明林权证上所标明的使用权人)、地类构成、利用程度等,集体林区要说明集体林地承包经营、林权流转、林地使用及林农合法权益保护等情况。 (六)基础设施。包括自然保护区及周边基本交通、电信等情况,自然保护区基础建设情况。 三、保护现状及评价要求。包括保护管理现状、保护管理评价等。· (一)保护管理现状。包括自然保护区建立以来采取的保护管理措施。

(二)保护管理评价。包括自然资源评价,要根据自然保护区类型和保护对象,对野生动植物、湿地、景观等资源进行评价,其中主要保护对象还需明确分布区域、分布方式、多度或频度。保护价值评价,要从多样性、稀有性、自然性、典型性、脆弱性、面积适宜性、生态区位、潜在保护价值、科研价值等方面进行评价。有效管理评价,要从管理机构、管理体系、法规体系、管理队伍、管理权限、管理水平、信息化、科研宣教能力、社区协调、自养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存在问题及对策,要从管理难度、发展基础、社区矛盾、特殊困难等方面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向,并体现在规划任务中。如果是二期及以上总体规划,要认真总结前期实施情况(包括经验总结、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本期工作设想和落实措施。 四、基本思路要求。包括指导思想、基本原则、规划期限及目标、总体布局(区划原则、依据、方法,详细描述各功能区界限、面积及承担的主要任务和发展方向)等。 五、主要建设内容要求。包括保护管理、科研监测、公众教育、可持续发展、基础设施等。 (一)保护管理。包括保护管理体系(明确保护站、点及分区管理的范围和面积)、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措施、生态恢复、林地保护、湿地保护、社区共管措施、森林防火、有害生物防治、野生动物疫源疫病防控等项目。 (二)科研监测。包括科学研究、生态与资源监测项目及内容(要有针对性、连续性,如果与科研机构或大学合作开展的工作要单独注明)。 (三)公众教育。包括公众教育、区内和周边社区的宣传教育等措施。 (四)可持续发展。包括实施符合主体功能区定位的生态旅游、资源保护利用、社区发展扶持等项目,要明确区划、项目布局、环境

国内外学前教育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国内外学前教育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成都大学学前教育学院李建波 №.1:事物发展的原因——内因和外因 ※为什么要谈这个问题?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孙子兵法?谋攻篇》 ※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事物发展的内因(根本原因);事物发展的外因(重要条件) ※人的发展亦是如此,我们应明确我们面临的外部环境 ※关于学前教育概念的界定 广义:以学龄前儿童为对象的教育活动。 狭义:在专门的学前教育场所中进行的教育活动。 ——《简明中国学前教育史》第3页注:学前教育对象的年龄界定 1. 古代至19C初:母育教育(母亲就是教师) 2. 19C初至20C50年代:学前公共教育(3岁—入学前) 3. 20世纪50年代至今:(0~3岁的早期教育和3~6岁的幼儿教育) 学前教育是终身教育的起始阶段,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幼儿教育的发展水平既是一个国家教育水平的反映,是一种文化传承的首要环节,也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反映。 世界各国都高度重视发展幼儿教育。许多国家都把对幼儿教育的投资看作是国家对未来发展的投资,并根据这种观点来制定社会和教育政策。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20世纪后半叶世界范围内出现的保护儿童权利的运动,已经不只是保护儿童本身了,从一定意义上说,也是保护国家和民族。《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等文件也对儿童的各项基本权利加以清晰的说明并提出保护的要求。其中对儿童受教育的权利、游戏的权利、参与文化和艺术活动的权利等的强调,体现了国际社会对儿童发展和教育的社会价值和个人利益的确认。 正是在这些新的共识与理论的推动下,世界各国加大了学前教育的改革力度,使学前教育取得了长促进步。当然,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而且学前教育本身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它不仅涉及幼儿园,而且需要国家政府切实可行的教育政策以及家庭教育的大力支持;不仅是观念和理论的创新,更是涉及课程设置、教育内容、教育方式等多方面的改革和创新。因此,尽管世界各国学前教育的改革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果,但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不为别的,为了儿童的发展。我们必须正视学前教育发展的现状,积极进行改革。№.2:当前国外学前教育发展现状及趋势

中国自然植被就地保护现状评价

一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一2015,31(6):796-801JournalofEcologyandRuralEnvironment 中国自然植被就地保护现状评价 周大庆,夏一欣,张昊楠,钱者东,王一智,蒋明康①一(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江苏南京一210042) 摘要:基于1458个自然保护区的实地考察资料二总体规划和公开发表的相关文献,通过建立自然植被就地保护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了我国自然植被的就地保护现状,查明了保护空缺三根据评价指标体系,将我国自然植被就地保护水平划分为有效保护二较好保护二一般保护二较少保护二保护状况不明二未受保护和不予评价7个等级三评价结果显示,全国583种自然植被类型中,不予评价的有4种三受评的579种中,522种已经受到不同程度保护三有效保护的自然植被有58种,占全国自然植被类型总数的9 9%;较好保护二一般保护和较少保护的自然植被分别有154二110和200种,分别占全国自然植被类型总数的26 4%二18 9%和34 3%三另外,我国自然植被的保护空缺包括保护状况不明和未受保护的植被类型,分别有38和19种,两者合计占全国自然植被类型总数的9 8%三总体来说,我国绝大部分自然植被已得到就地保护,但保护力度有待加强;对于存在保护空缺的植被类型,亟须加强调查研究以确定其位置二范围和保护价值等,并通过进一步完善保护区网络将其纳入自然保护体系内三关键词:自然保护区;群系;生态系统;保护空缺;就地保护 中图分类号:X36一一文献标志码:A一一文章编号:1673-4831(2015)06-0796-06DOI:10.11934/j.issn.1673-4831.2015.06.002 EvaluationoftheStatusQuoofNaturalVegetationConservationinChina.ZHOUDa?qing,XIAXin,ZHANGHao?nan,QIANZhe?dong,WANGZhi,JIANGMing?kang(NanjingInstituteofEnvironmentalSciences,MinistryofEnviron?mentalProtection,Nanjing210042,China) Abstract:Basedonthedataoffieldsurveysof1458naturereserves,generalplanningandrelatedopenlypublishedliter?ature,anin?situnaturalvegetationconservationevaluationindexsystemwasestablished;statusquoofthein?situconserva?tionwasanalyzed;gapsintheprotectionofnaturalvegetationweredetermined.Inlinewiththeevaluationindexsystem,thein?situnaturalvegetationconservationinChinawasdividedinto7levels,thatis, EffectivelyProtected , WellPro?tected , ModeratelyProtected , LessProtected , StatusUnknown , NotProtected ,and NotEvaluated .Amongthe583typesofnaturalvegetationinChina,4werenotevaluatedand579wereevaluated.Amongthe579,522wereprotectedtovaryingextent.Amongthe522typesofvegetation,58weresortedinto EffectivelyProtected ,154into WellProtected ,110into ModeratelyProtected ,and200into LessProtected ,accountingfor9 9%,26 4%,18 9%and34 3%,respectively,ofthetotaltypesofvegetationinChina.Besides,gapsstillexistedinconservationofnaturalvegetationinChina,referringtothetwotypes,i.e., StatusUnknown and NotProtected ,which,together,accountedfor9 8%ofthetotaltypesofvegetationinChina.Generallyspeaking,mostofthenaturalvegetationhavebeenputunderin?situprotectioninChina,buttheconservationneedstobefurtherintensified.Regardingtotheprotectiongaps,itissuggestedthatmorestudiesshouldbedonetodeterminetheirlocations,areasandconservationvalues,andfur?thertoconsummatethenaturereservenetworksoastotimelyincludethoseinthegapintothenaturereservenetworkofChina. Keywords:naturereserve;formations;ecosystem;protectiongaps;in?situconservation 收稿日期:2015-09-10 基金项目:环境保护部专项(HBSY0915);全国生态环境十年变化遥感调查与评估(STSN-7)①通信作者E?mail:jmk@nies.org 一一植被是自然界各类生态系统和景观的主要组成部分,对植被开展研究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1]3-18三‘中国植被“依据植被的种类组成二外貌结构二生态地理特征和动态特征等特点,将我国的自然植被划分为29个植被型,583个群系[1]157-697三我国自然植被受到诸多威胁,除自然和气候等原因以外,不断加剧的人类活动对自然植被产生了深刻影响三因此,加强对自然植被的保护极为迫切三 由于植被的地域性和不可移动性等特点,建立各种类型的保护地是植被保护的唯一途径三其中,建立自然保护区是目前我国自然植被保护的最主要途径三截至2014年底,我国共建立自然保护区

九寨沟自然保护区英文旅游指南手册,Jiuzhaigou Nature Reserve travel guide

Jiuzhai Valley(Jiuzhaigou)is a major feature of the Sichuan Scenic Area,located100km north of Chengdu, the capital of Sichuan province.Jiuzhaigou is at the northeastern end of this scenic area in the Min Shan mountains.It is part of the Aba Tibetan and Qiang Autonomous Prefecture.The main scenic area stretches 80km long in the form of a letter Y comprising of three main valleys-Shuzheng,Rize and Zechawa covering 720sq km and offering stunning views of lakes, waterfalls,and mountains.The name means"Valley of Nine Villages",derived from the9ancient Tibetan villages that call it home.Its highest point is4,700metres above sea level,with the main sightseeing areas between1,980m and3,100m. History The remote region was inhabited by various Tibetan and Qiang peoples for centuries,but was not officially discovered by the government until1972.Extensive logging took place until1979,when the Chinese government banned such activities.The area was made into a national park in1982.An Administration Bureau was established and the site officially opened to tourism in1984. Layout of facilities and regulations were completed in1987.The site was inscribed by UNESCO as a World Heritage Site in1992and a World Biosphere Reserve in1997. Since opening,tourist activity has increased every year:from5,000in1984to170,000in1991, 160,000in1995,to200,000in1997,including approximately3,000foreigners.Visitors numbered 1,190,000in2002.In2007,over2.5million people visited Jiuzhaigou.The site averages7,000 visits per day,with a publicly reported cap of12,000(however this is never enforced).The desire to balanc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mass tourism has become an increasingly acute challenge for park management.Exploitation of natural resources for financial gain in the form of mass tourism is the utmost priority. Landscape,geology and hydrology Jiuzhaigou's landscape is made up of high-altitude karsts shaped by glacial,hydrological and tectonic activity.It lies on major fault lines on the diverging belt between the Qinghai-Tibet Plate and the Yangtze Plate,and earthquakes have also shaped the landscape.The rock strata is mostly made up of carbonate rocks such dolomite and tufa,as well as some sandstone and shales. The valley includes the catchment area of three gullies(which due to their large size are often

我国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利弊问题

我国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 摘要: 20 世纪90 年代以来,我国的生态旅游者逐年增加,许多自然保护区都先后开发了生态旅游。但随着进入自然保护区的游客迅速增多,自然保护区出现了一系列因旅游开发而造成的生态风险。从我国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的现状出发,系统地分析了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的各种生态影响,并针对目前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自然保护区开展旅游的对策,并探讨了相应的生态风险管理对策。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生态风险;对策 自然保护区名称源于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则称之为人与生物圈自然保护区。我国把自然保护区定义为,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域或者海域依法划定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建立的目的在于:1、为人类保留自然“本底”;2、为各类珍稀濒危物种提供避难所;3、为科学研究提供条件和场所; 4、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提供基地;5、为人们的游乐、休息提供场所;6、保护改善环境、维持生态平衡。 我国的自然保护区事业,作为保护自然资源与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从无到有,蓬勃发展。到2001 年底,已有各类自然保护区1551 个,国家级171 个,面积达1145 ×108 hm2 ,占国土面积的14144 %左右。林业系统建立的自然保护区达909 处,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155 处,总面积1103 ×108 hm2 ,占国土面积的10163 % 。这些自然保护区保护着我国70 %的陆地生态系统种类,80 %的野生动物和60 %的高等植物,也保护着约210 ×107 hm2的原始天然林,天然次生林和约112 ×107 hm2的各种典型湿地。 目前, 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开发利用大致可分两类: 一是开发生物资源,二是旅游开发。我国的自然保护区因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景观的多样性以及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融为一体的特点, 理所当然成为旅游者的选择目标。另一方面就自然保护区而言, 发展旅游业既可以为自然保护区筹集资金( 自然保护区由国家拨款,经费极其有限) , 又可以为当地居民提供生活保障。这两方面的原因决定了我国自然保护区开展旅游业的必然性。据调查,截至1997年底,全国已有80%的自然保护区正式开办生态旅游,且10% 的保护区年接待游客量在10万人次以上。与此同时,在自然保护区一系列的生态问题也随之产生。 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 (1)缺乏科学的管理和监督机制:由于我国尚缺乏国家级的保护区生态旅游战略规划和保护区旅游开发规划的约束,许多保护区管理机构直接或间接参 与生态旅游经营,无法理顺保护区与生态旅游经营之间的关系,造成目前 不少保护区重经营轻保护的现象,是造成资源破坏的主要原因。此外,保 护区管理者缺少开办生态旅游的专业知识,保护区旅游开发普遍缺乏社区 参与模式,保护区整体管理难度大,管理效率低下。一些地方在未经过严格的科学论证即在保护区进行旅游开发,超越了自然保护区的承受能力,对 保护区的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尤其目前保护区经费短缺、管理力度不大、管理部门重叠、条块分割严重、保护区面积偏小、管理机构不健全、

当今世界学前教育的发展趋势

当今世界学前教育的发展趋势 学前142 何佳钰1406032066 (一)民主化 民主化是世界学前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 世界学前教育民主化趋势主要表现为: 学前教育普及率持续上升, 加强学前教育的公平性, 国家财政支持幼儿教育发展。 1、学前教育普及率持续上升 教育机会均等是教育民主化的基本内容, 而入学机会均等又是其前提。学前教育普及率是反映学前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无论是世界还是我国,学前教育的普及率都在显著上升。有关数据显示,OECD的30个国家入园率由1999年的74.4%上升到2006年的 83.8%,而我国的幼儿教育也不断从城市向农村发展,更多适龄儿童得到了受教育的机会。 2、加强学前教育的公平性 从 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 对教育公平的呼吁逐渐增多, 让更多贫困家庭的儿童接受学前教育成为可能。 2000 年, 有 164 个国家参加的达喀尔会议所通过的六项全民教育目标中, 第一项就是“全面扩大和加强幼儿保育和教育工作, 以最易受到伤害和处境不利的儿童的保育和教育工作为主。 1965 年, 美国提出了“开端计划”, 其主要目的是对贫穷、处境不利和少数民族 3 岁~5 岁儿童提供补偿教育。 1994 年, 美国又提出“早期开端计划”, 将赞助对象延至 2 岁儿童。英国的“确保开端” 运动, 资源优先向 20% 处境不利的地区倾斜, 该项目的口号是“每个儿童的生命都值得拥有最好的开端”。 3 岁~4 岁儿童可享受每周 5 天、每天 2.5 小时的免费教育。在俄罗斯, 1992 年通过的《俄罗斯联邦教育法》宣布教育为优先发展的领域, 并将教育的人道主义作为国家教育政策的基本准则, 规定俄罗斯境内的公民, 不分种族、民族、语言、性别、年龄、健康状况、社会地位、财产和职业状况、社会出身和居住地点等, 均可接受教育, 并得到保障。不让每一个儿童因贫困、疾病和身体缺陷等原因失学或辍学, 保证每个儿童享有平等的教育权。 而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公开征求意见稿公布后, 关于学前教育发展的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很多人提出了许多意见和建议, 在网上有关学前教育的 4357 条建议中, 实施学前教育“扶贫计划” 的有 201 条, 占意见总数的 4.6%。从中可看出, 社会对贫困地区、特别是中西部农村的贫困儿童和低收入家庭的儿童接受学前教育的权利有所诉求, 而且也反映出对学前教育公平性的关注越来越深入人心。 3、国家财政支持幼儿教育发展 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加大了对学前教育的投入, 并将公共财政支持作为国家介入幼儿教育的重要方式。美国每年都增加对“开端计划” 的投入, 到 1997 年拨款达到 39.8 亿美元, 比 1965 年增长了 40 倍, 这一年全美有 80 万幼儿得到了资助。 1998 年, 克林顿政府制定了学前教育的五年计划, 包括增加对开端计划的投入、加强师资培

世界茶产业与条文化现状与发展趋势

第七节世界茶产业与条文化现状与发展趋势 茶叶是当今世界上消费量仪次于水的饮料。自17世纪茶叶传入欧洲以后, 条叶国际贸易兴起.饮茶风向成为世界潮流。半个多世纪以来。世界茶叫生产 和消费持续增长.茶叶的绿色保健价值越来越受到世人的青睐,UL界茶产业和 条文化的发展呈现出良好的态势。 一、世界茶叶生产与消费 (一)世界茶口十生产 目前,世界五大洲都产茶,种茶国家近60个。近几十年来.随着世界茶 叶消费量的增加,世界茶pf的种植面积呈稳定上升趋势。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 的统计,2003年世界各主要产茶回茶寸采摘面积达285万公顷,其小中国 89.8万公顷,KEMET代理商是世界L茶叶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此外,印度44.3万公顷,居世界第二;斯里兰k 21.1万公顷,位居第三;肯尼亚14.o万公顷,位居第 四‘印度尼西亚11.6万公顷.位居第五。这5个主要产茶目的茶寸采摘面积 占世界篷量的60%以上。此外,种茶面积较大的国家还有越南、坦桑尼亚. 乌干达、日本、土耳其、阿柜廷、孟加拉、马拉维等。 自20世纪(Jo年代中期以来,受消费增长的刺激,世界茶冲产量稳步增 长。这一方面是因为茶叶种植面积的扩大,另一方面也是由于科技的进步而使 单位面积茶园产量提高7,如1995年世界茶叶单产为每公顷962千克,2003 年增加到7每公顷1124千克。2003年世界茶叶总产达到320万吨.其中印度 88.5万吨,占了全球产量的27.6%;个国80万吨,占24.9%;斯里兰卡30.3万吨,占(J.5%;肯尼亚2g万吨.占9%;印度尼西亚159万吨,占5%;5个土要产茶因的茶1—总产量占到当年世界总产量的76%。在世界茶寸 总产量中,红茶所占份额最大,约占总产量的75%.红茶中的9[)%以上为红 辞茶。绿茶和其他茶类的产量约占世界茶1—总产量的25%。绿茶主要产于中 国和日本等国。 (二)世界茶叶消费 茶为世界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t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消费茶寸,伙茶人 20多亿。1950年世界茶叶总消费量51.8万吨,当时世界总人口为25.1亿, 世界人均茶叶消费堡为206克,2000年世界茶叶总消费量达到315万吨,世 界总人口为58.4亿,世界人均茶叶消费量为506克,人均消费量增长了 145%。世界各国的茶叶消费水平差异甚大,茶叶消费最多的十个国家其人均 年消费量分别为:爱尔兰2690克,土耳其2560克,利比亚2440克,科威 特2430克,英国2330克,卡塔尔2210克,伊拉克2030克,摩洛哥1400 克,斯里兰卡1280克,突尼斯1250克。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居民消费茶叶的嗜好不同,欧美国家主要消费红茶,中 国、日本、韩国、北非和中亚一些国家主要消费绿茶。2001年世界茶叶销售 总额约为169亿美元,红茶占72亿美元。西欧是红茶的最大消费地区,销售 额为18.74亿美元,其次是东欧17亿美元,亚太地区16亿美元,非洲和中东 地区12亿美元。虽然目前世界茶叶消费仍以红茶为主,但近年绿茶消费增长 决于红茶,世界市场上绿茶年增幅保持在7%左右,2001年全球绿茶销售达 33亿美元,西欧和北美地区绿茶消费增长较快。 世界茶叶消费格局随着社会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发生变化,过去 传统的饮茶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巳发生改变,并向多样化和有益健康的方向发 展,消费领域不断扩大,消费方式日益多样化,除了传统的茶叶产品外,袋泡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