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企业裁员管理(1)

企业裁员管理(1)

企业裁员管理(1)
企业裁员管理(1)

企业裁员管理

随着企业战略的调整、组织结构的变化,必然会引起人力资源结构性的调整,从而导致裁员。

裁员是企业为强化竞争力而进行的有计划的大量人员裁减,是用人单位违背员工意愿单方面解除聘用合同,终止雇佣关系的行为。在几乎所有的行业中,裁员已变得越来越普遍,而且通常是由伴随着兼并或收购活动的组织重购引起的。对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而言,裁员不仅仅是管理流程的终点,同时也是新流程的起点。

裁员的动因

裁员的动因从企业的主观上看一般可分为经济性、结构性和优化性裁员。经济性裁员是由于市场因素或者企业经营不善,导致经营管理状况出现严重困难,盈利能力下降,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降低运营成本,企业被迫采取裁员行为来缓解经济压力。结构性裁员则是由于企业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发生变化而导致内部组织机构的重组、分立、撤消引起的集中性裁员。优化性裁员是为保持人力资源的质量,根据绩效考核结果解聘那些业绩不佳的、不能满足企业发展需要的员工。

我们还可根据企业的决策行为将裁员分为主动性裁员和被动性裁员。上述结构性裁员和优化性裁员属于主动性裁员,经济性裁员属于被动性裁员。人们习惯认为,裁员往往是在企业效益下降、面临危机时的被动应对方式,即经济性裁员。而实际上裁员及裁员管理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的一种正常人力资源管理行为。

组织缩小员工队伍规模有三个主要原因:无效率、缺乏市场适应性和在行业内的竞争地位变弱。在所有方面,效率都是一个主要的驱动因素:在许多组织中,劳动力成本或薪水是最大的开支之一。通过降低劳动力成本和重新设计工作流程,用更少的人完成

更多的工作可以提高效率。在一些上市公司宣布裁员时,企业的股价通常会飞涨,因为这些决定为追求短期经济绩效的投资者带来希望。

企业的变革是一种常态。企业要在不断变化的市场中获取持续竞争优势,谋求更大的市场发展,经营战略的调整、组织结构的变化和生产流程的重组,这些都会导致人力资源结构的变化,从而引起裁员。

有利于提高人均效率。我国企业的一个基本问题是人均效率低下,这是与企业的粗放式经营相一致的,也是与靠资源和人力的大量投入来获取成长的增长模式相适应的。因此,为提高人均效率,从资源消耗型转向资源集约型,理性裁员是一个必然途径。

人力资源的独特性。首先,人力资源有自我就业选择权,自我就业选择权会导致人才选择有利于个人发展的企业,如果企业的机制、行业等不利于己,人才就会流动。其次,人力资源会退化,如果企业员工过于稳定,员工创业激情就会衰减,员工能力在岗位上得不到提升,就会退化。其三,人力资源会沉淀,如果员工进入企业后缺乏压力和动力,不再努力工作和学习,没有创新,员工就会从人才变成庸才。因此,通过裁员,可以清除沉淀性人员,使组织的效率提高。

裁员是企业人力资源退出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竞争淘汰机制的内在要求。裁员可以使员工感受到市场竞争压力,激发员工内在的动力,使整个组织充满活力。

裁员的利弊

企业裁员的目标主要是降低成本、调整结构、增加效益。裁员的直接目的有的是减少工作时间的总量,有的是调整工作时间量在不同阶段的分布,也有的是为了实现人员的合理流动,还有的是为了实现工作岗位和员工技能的转换。

裁员对企业的有利方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降低企业的人工费用和经营成本;促使企业生产经营的结构调整;使人员和岗位达到更好的匹配;完成企业的流程再造规

划;为企业渡过难关、赢得重生提供机会;提高企业内部的竞争程度,促使员工的自我提高。

裁员的弊端主要有:要向被裁员工发放遣散费;支付帮助实施精简计划的咨询人员的费用;来自于受委屈员工的诉讼费;管理层的信任的损失;当经济反弹时,缺乏增长所需要的职工;在劳动市场失去声誉,从而使未来的雇佣更加困难;由于员工士气的低落而导致顾客满意度的下降。但其主要缺点如下:

人力成本不一定降低。企业因人员精简可以减少大量显性支出,包括工资、福利、社会保险、办公费用等。但同时企业也将会蒙受一定的裁员经济损失,其中包括已经发生的招聘成本、培训成本以及支付给裁减人员的经济补偿。因此企业实际降低的人力成本是减少的显性支出与经济损失之间的差值。

人力资源流失。裁员最大的损失在于优质人力资源,特别是技术精湛的员工以及有着良好训练的管理人员被裁后,直接削弱企业的运作效率,影响产出水平,最后波及企业核心竞争力。尤其是结构性裁员,整个部门、甚至整个事业部因战略调整而被砍掉,大量优秀员工被解雇,而当企业再次需要补充人员时,这些资源已经流失。

对留任员工的心理影响。主要有以下方面:一是安全感影响留任员工工作积极性。尤其是经济性裁员会让员工感到朝不保夕,危机和压力剧增,在这种氛围里留任员工更多的会采取观望、等待或寻找其他出路等消极措施。二是裁员名单的公正性影响留任员工对企业的信心。突出表现在优化性裁员行为,非公正性的裁员无法凝聚留任员工对企业的信心。三是裁员操作过程是否充满人性化影响留任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企业裁减员工时,需要与员工进行必要的沟通,按照法律程序办理相关手续,员工向企业做好工作移交,但有的企业采取一小时走人式的裁员方式,缺乏对员工应有的尊重,这必然会对留任员工产生不好的影响。

企业公众形象受到影响。知名企业的裁员行为往往是新闻媒体追逐的焦点,容易引导人们产生对该企业的不信任感,从而削弱其市场品牌价值和社会形象。对于上市公司来说,这种社会评价来得更直接一些。裁员还会对企业的产品销售造成不利的影响,消费者往往担心这些产品的质量和售后服务会出现问题而选择替代品牌产品。

因此,企业不裁员,损失的也许是有形的金钱,裁员损失的可能是无形资产。

避免大规模裁员

采取什么样的裁员措施,比是否裁员更为重要。对于裁员策略方式的不断研究和改进,主要是为裁员提供一个缓冲的时间和空间,将裁员对社会、企业、员工的影响和冲击降到最低限度。企业裁员的深层次目的不同,实施裁员的方式也不应该只是减少人员这一条路。

企业把员工视为企业的资产时,并以员工为本的管理方式来实现利润,就可以采取以下较为简单的措施:减少每星期工作的标准工作小时;降低全部员工的工资,可以采取加权的方法,使工资最高的削减最大,以减少工资开支的总额;当需求减少时,建立存货架;安排员工做一些别的事情,比如养护和维修设备、选修培训课程以及企业在繁忙的时候来不及做的一些工作;冻结招聘,以避免使多余的人员境况更差;员工需求高峰期应采取限制性招聘,以缓解工作任务减少时的人员压力;把以前外包给其它企业的工作(如设备维修或业务转包)收回来自己做;把生产和管理人员推向销售第一线,为企业创造新的需求;鼓励员工开发新产品、创造新服务、开辟新市场,使企业创造新的需求;与政府中介机构和专业协会合作来安排下岗人员;还有临时解聘、提前退休、缩短合同期限、转岗分流等方式。

采取这些共同分担痛苦的做法,表明了企业如何对待裁员问题和如何看待员工。资料表明,那些多少执行了以上建议的公司,能够使人员的裁减降低到最低。

在一些大公司经常出现一家分公司解聘的员工被另一家分公司聘用的现象。这既使员工感受到挫折,又从整个公司来讲增加了裁员的成本。在上世纪80年代初,明尼苏达矿冶制造公司裁员时,推出“裁员人员名单”政策就避免了大量解雇员工的问题。这项政策规定,将被裁减的人员可以在6个月内在公司内部寻找另一份工作,在此期间内员工可以像以前一样领工资和福利,甚至可以涨工资。该公司的这项计划在留住企业人才方面十分成功,也使被裁员工对公司心存感激。

应注意的问题

沟通是关键。企业在实行裁员前一定要制订周密配套的计划。一旦做出决策,应当及时公开地将实情告诉员工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使各方都能够充分了解企业所面临的处境。在裁员过程中要做到信息透明,公开、公正、公平,使被裁员工容易接受。对此,管理层要做到上下步调一致,原则鲜明。

对于人力资源管理者来说,最难的就是对员工说出“辞退”二字,很多人为了逃避这个责任,往往会说出诸如“辞退你并不是我的意愿,而是老板的意思”这样的话,将责任推给上司,这会给员工带来其他想法。辞退面谈地点还应选择轻松、明亮的环境,察言观色,专注倾听其所抱怨的人或事,多听少说。裁员过程中组织内外的沟通是关键。要做好与相关劳动部门、公司管理层、部门主管及全体员工——包括留用和被裁员工的沟通工作。通过沟通可以消除误会,避免谣言,缓解压力,增强彼此信任。

选择裁员最佳时候。在美国,企业宣布辞退某个员工的最佳时间一般是在星期五下午的五点。下班前宣布公司的裁员决定,被裁的员工可以在周末有个时间可以放松,调节低落的情绪。也可以避免被裁员工的消极情绪给公司带来一些不必要的损失。比如,可以避免这名被裁员工消极的工作态度影响到别的员工的工作效率。万一被裁员工报复公司,破坏了办公的电脑系统,公司也可以在周一上班前有时间把系统修复。

对我国企业的员工来说,最佳裁员的时间应该是在星期三。这可以让该员工有足够的时间与同事倾诉、道别,可以从同事那里获得心理上的安抚。这对于心理脆弱的员工尤为重要。在选择裁员时间时,关键是时间越短越好。如果裁员时间拖得过长,就有可能引起动荡。

按《劳动法》有关规定进行补偿。企业在裁员前应与政府劳动部门做好沟通,解释裁员原因,取得劳动部门的支持。按照劳动法规定,确定补偿金额,并且请劳动部门协助做好员工工作。最重要的还是在企业内部加强沟通工作,增强调解劳动纠纷的能力,把可能的劳动纠纷消除在企业内部或萌芽状态。在辞退员工前,必须仔细查看员工内部档案,熟悉该员工的情况。

关注“幸存者”。公司必须对留用人员给予清楚的说明,不避讳企业实际,给留岗员工描绘出他们清晰的职业生涯,将企业对留岗员工的信任和期待明确地告诉他们,争取其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恢复信心,重新焕发出高昂的组织士气。但是这部分人心中对公司的疑虑可能很久都挥之不去,公司高管必须对每一阶层的人员都予以明晰的说明,以消除他们的顾虑。此时,公司可以通过一些激励方案来鼓舞士气。

方式的选择

如果要大规模地裁员,要以声明告知,最好是通知媒体召开记者招待会,说明公司裁员的原因及措施;若是小范围的裁员,则要通知部门,这是必须遵循的程序。通告最好由认识被裁人员的行政主管或部门经理亲自做出,要讲清楚裁员将如何进行,包括对个人安排的通知(做出通告后要尽快通知个人)、补偿安排。要为那些找工作有困难的人,提供咨询或中介服务。

与被裁员工进行“离职会晤”。可以安排人力资源部的工作人员参加,最好由一线经理与被裁员工进行面谈。首先,要掌握被裁员工的情况,还要知道他们的特殊情况,预先应让他们知道如何被定位被裁员工,并需要了解他们有什么反应。

离职会晤应尽可能温和地解释他们被选中的原因及将会给他们带来的后果(如费用补偿,裁员开始的时间等)。并向他们讲公司将会帮助他们找到另一份工作,同时掌握被裁员员工的第一反应为公司下一步的工作提供指导。以下是两家公司做得比较好的裁员案例。

先赠书后裁人。北京一家系统集成公司给每个员工发了名叫《谁动了我的奶酪?》的书。故事告诉人们“一个在工作或生活中处理变化的绝妙方法”。得到此书的第二天,公司的400名员工就突然接到裁员的通知。《谁动了我的奶酪?》成为前年冬天北京IT 圈的精神教科书。

用电子邮件告知。英国一家高科技公司召集全体员工开会,宣布要裁减15名员工,让大家开完会后回到办公室,那些收到电子邮件的人就被解雇了。公司发言人称,他们考虑了好几个星期才想出这个办法,他说:“我们想出好几种通知被解雇人员的方法,但都无法恰当地安抚每一个人。我们认为最合适的方法就是使用电子邮件。”

后续管理

为被裁员工提供现实的帮助计划。对被裁员工进行培训,或为培训提供必要条件是较为有效的方法之一。培训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一、让员工明白公司的困境,裁员实属不得以而为之。每个人必须以自我负责的态度去开拓和创造自己的未来。二、为员工提供强化自信心的培训。坚强的自信是一个人超越逆境,走向顺境的重要法宝。三、为实现再次就业进行技能培训。除此以外,主要还有:积极向其他企业介绍、推荐,或与职业人才中介机构建立稳定联系,帮助员工及早实现再就业等;为被裁员工提供劳动力市场信息、心理咨询和资金支持。

设法消除裁员带给留任员工的负面影响。一方面,要立刻与留任的员工进行心理沟通,使他们真正意识到自己对于公司的价值,这也是他们能够留下的原因。另一方面,

对基层管理者即直线主管进行培训,学习如何消除员工的顾虑及裁员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以助于公司留住好的员工。

帮助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企业有责任帮助员工创造终生就业能力,这不仅关系到员工的未来发展,也关系到企业的永续经营。所以,企业应更加关注对员工的培养和职业发展的辅导,使员工清楚自己努力的方向,激发员工的学习能力和技能提升。

建立离职员工管理。约有7成左右的人力资源经理认为,自己在企业员工服务全周期管理上非常草率。尤其在百人以内的中小企业,基本无离职管理可言。目前大多数跨国公司都建立了一整套完善的离职员工管理方法,尤其对于掌握核心技术和营销管理的高级人员,更有严格的离职管理方法。除此之外,成熟企业也通过各种友好方式,将离职过程做得更具人性。

2020年 企业裁员三种方式的要点解析

XX有限公司 MS-CARE-01 社会责任及EHS手册 (1.0版) 制订: 审批: 2020-1-1发布 2020-1-1实施

企业裁员三种方式的要点解析 “纵观劳动相关法律的主旨和要义,其目的也是促使劳资双 方,要本着善意处理之间的劳动关系,以维护劳资关系的稳定。所以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之下进行裁员及减员,是相关企业为自身计的最优选择。” 最近“社保改税”政策颁布以后,未来确对保障员工的退休金有一定助益,但是就眼下而言,企业所需“多缴”的社保费用增大了企业的负担。在现实的经营困难之下,当企业所有人评估,企业再按原有方式继续经营已经利润有限之后,决定转型升级也好,或缩小经营规模也罢,裁员都是不可避免的选择。 ▌那么一般企业在什么情况下才能启动裁员呢? 首先,我们所说的裁员一般指狭义的裁员,即“经济性裁员”,《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一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需要裁 减人员二十人以上或者裁减不足二十人但占企业职工总数百分之十以上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后,裁减人员方案经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可以裁减人员: (一)依照企业破产法规定进行重整的;

(二)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的; (三)企业转产、重大技术革新或者经营方式调整,经变更劳动合同后,仍需裁减人员的; (四)其他因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经济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的。 正如条款中所说的,企业启动“经济性裁员”是需要达到上述条件的。如果企业目前无法达到这些条件,但仍有裁员的迫切需求,或者有其他更好途径进行裁员,除依据上述条款裁员外,也还有其他的实操方式,即广义的裁员。下面就对企业最常见、最可行的裁员方式分别做一个介绍。 ▌裁员路径的选择 广义的说,目前裁员主要有三种方式:单方解除(经济性裁员)、其他理由单方解除(严重违纪、客观发生重大变化)以及双方协商解除。企业到底采用哪种解除方式,能最大可能降低法律风险,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但是就实际诉讼、仲裁风险而言,最后一种协商解除,无疑是最安全,需要最先争取的,也是对劳资双方权益最有保障。 一、单方解除(经济性裁员)

企业裁员管理(1)

精心整理 企业裁员管理 随着企业战略的调整、组织结构的变化,必然会引起人力资源结构性的调整,从而导致裁员。 裁员是企业为强化竞争力而进行的有计划的大量人员裁减,是用人单位违背员 根据绩效考核结果解聘那些业绩不佳的、不能满足企业发展需要的员工。 我们还可根据企业的决策行为将裁员分为主动性裁员和被动性裁员。上述结构性裁员和优化性裁员属于主动性裁员,经济性裁员属于被动性裁员。人们习惯认为,裁员往往是在企业效益下降、面临危机时的被动应对方式,即经济性裁员。而实际

上裁员及裁员管理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的一种正常人力资源管理行为。 组织缩小员工队伍规模有三个主要原因:无效率、缺乏市场适应性和在行业内的竞争地位变弱。在所有方面,效率都是一个主要的驱动因素:在许多组织中,劳动力成本或薪水是最大的开支之一。通过降低劳动力成本和重新设计工作流程,用 人力资源的独特性。首先,人力资源有自我就业选择权,自我就业选择权会导致人才选择有利于个人发展的企业,如果企业的机制、行业等不利于己,人才就会流动。其次,人力资源会退化,如果企业员工过于稳定,员工创业激情就会衰减,员工能力在岗位上得不到提升,就会退化。其三,人力资源会沉淀,如果员工进入

企业后缺乏压力和动力,不再努力工作和学习,没有创新,员工就会从人才变成庸才。因此,通过裁员,可以清除沉淀性人员,使组织的效率提高。 裁员是企业人力资源退出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竞争淘汰机制的内在要求。裁员可以使员工感受到市场竞争压力,激发员工内在的动力,使整个组织充满活力。 人员的费用;来自于受委屈员工的诉讼费;管理层的信任的损失;当经济反弹时,缺乏增长所需要的职工;在劳动市场失去声誉,从而使未来的雇佣更加困难;由于员工士气的低落而导致顾客满意度的下降。但其主要缺点如下:

公司经济性裁员的6个棘手问题

公司经济性裁员的6个棘手问题 (一) 20个人以下不能适用“经济性裁员”吗? 经济性裁员,是用人单位濒临破产进行法定整顿期间或者用人单位生产经营状况发生严重困难,为改善生产经营状况而辞退成批人员。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41条规定,适当放宽经济性裁员的条件。 用人单位需要裁减的人员二十人以上或裁减人员不足二十人但占企业职工总数百分之十以上的,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1、是必须发生了法定情形,确实需要裁减人员。即发生下列情形之一的: (一)依照企业破产法规定进行重整的; (二)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的; (三)企业转产、重大技术革新或者经营方式调整,经变更劳动合同后,仍需裁减人员的; (四)其它因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经济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的。 2、必须履行法定程序:用人单位应提前30日向工会或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

会或职工的意见后,裁减人员方案经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方可以裁减人员。 3、裁减人员时应优先留用下列劳动者: (一)与本单位订立较长期限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 (二)与本单位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 (三)家庭无其它就业人员,有需要抚养的老人或者未成年人的。 4、用人单位在裁员后六个月内重新招用人员的,应当通知被裁减人员,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招用被裁减的人员。 (二)协商解除导致裁员人数不足20人怎么办? 裁减人数有两个相对的标准:二十人以上或者不足二十人但占企业职工总数百分之十以上。 同时,经济性裁员的时间标准就是一次性裁员。用人单位如果裁减人员人数不足法定标准,就不能以经济性裁员的实体条件为由成批解除劳动合同,只能按照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六条、第三十九条、第四十条的规定单个解除劳动合同,其中的权衡,决定了用人单位不会一味地规避经济性裁员。 (三)经济性裁员方案必须职代会通过吗? 什么是经济性裁员?经济性裁员,是指用人单位一次性辞退部分劳动者,以此作为改善生产经营状况的一种手段,其目的是保护自己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和生存能力,度过暂时的难关。 企业经济性裁员法律规定 (1)企业依据《劳动法》第二十七条,以及苏政发[2001]157号文规定,经职代会

企业裁员降薪的差异性策略

企业裁员降薪的差异性策略 因美国金融危机引起的全球经济衰退,使中国企业不同程度地出现了收入减少、利润下降现象,许多企业不得已采取了裁员、降薪措施。那么,裁员、降薪会给企业带来怎样的影响?企业该以什么样的方式来进行裁员、降薪呢? 受美国金融危机影响,全球经济衰退,近来,多家知名企业纷纷采取了裁员和降薪措施以缓解压力。网络上有关富士康裁员的传闻称,据一份截止日期为2008年7月25日的富士康内部文件显示,富士康10大事业群在中国大陆的员工为65万人,与2007年相比整整减少了10万人;中信证券的部分员工薪酬最高降幅达到20%……诸如索尼、百事、联想、惠普等国际巨头也纷纷宣布裁员计划和降薪措施,一时风声鹤唳,人人自危。 “狼”来了,我们该怎么办? 客观认识危机 本次金融危机源自美国,继而引发了全球经济动荡,它是资本主义经济循环链条中资本链这一环节矛盾发展到尖锐程度导致的危机爆发。“危机”是危险和机遇的组合词,它意味着在威胁来临的同时可能会孕育着新的机遇。危机是经济周期的决定性阶段,是上一个经济周期的终点,也是下一个经济周期的起点。企业应该冷静判断目前的形势和自己所处的位置。 从宏观上看,本次金融危机对中国企业的影响相对较弱。其直接影响仅存在于那些过度依赖出口的企业,而对立足于内需的企业,其影响是间接、缓慢的。 近期,新浪面对全国企业白领进行的一次有关金融危机的网络调查显示:36%的被调查者认为金融危机对其企业基本没有影响,4.6%的被调查者认为没有任何影响,47.9%的被调查者认为有一定影响,只有11.5%的被调查者认为金融危机对其企业影响较大。该调查在一定意义上表明,不必高估金融危机在微观上的影响作用。 理性看待裁员与降薪 面对金融危机,企业通常会有两种不同类型的表现:一种是企业的收入减少、利润降低,支付能力明显不足;另一种是企业的营业收入和利润没有明显变化。对后者而言,企业尚未遇到生存危机,更重要的是做好预防措施,提高防范意识。对前者来说,企业已经遇到了生存危机,应采取果断措施来降低成本开支,裁员或降薪就是能够快速见效的人力资源手段之一。 因此,企业应该客观评估自己,不应该盲目跟风。当然,也不排除存在个别企业以

人力资源管理:现在企业应该如何裁员

;在这段试用期内,员工的工作状况被详细如实地记录,经理保持记录,以一种人性的方法给予员工提高自身的压力。经理人员还要定期与处于试用期的员工会面,交流工作状况。这种方法的好处是员工有明确的努力目标,而且也表明公司并不是想将他们简单地扫地出门,而是大家共同来帮助他提高技能。在员工获得足够的进步之后,他们便能够获得新的工作岗位;相反,如果在期限之内仍不能令人满意,那么,他们将面临被裁的命运。接下来,经理人员所应认真准备的就是针对该名员工的解雇谈话了。为了使被裁员工带着自尊离开公司,经理人员在谈话中应该把握好以下几个原则。选择正确的时间:向员工宣布裁员决定的时间要选择在一天和一周的开始,最糟糕的时间是在周末和假期开始之前。准备好文件:要在宣布对某员工的解雇决定之前就准备好所有的文件。工资,包括其他方面的收入以及员工还没享受过的假期,这些都应该及时处理好。这不仅仅体现了良好的公司制度,而且也涉及到法律问题。第三者在场:应该有一位人力资源部的代表在场,这样会增强裁员谈话的严肃性和确定性。人力资源代表也可帮你解答一些人事方面的专业问题。另外第三者在场也可在必要时作为此次裁员事件的见证人。保证隐私:只能是经理和人力资源代表参加谈话。要向员工保证不会有其他任何人知情。忽略了这一点会让员工变得敏感。简明扼要:只能说你必须说的话,要表达清楚,言简意赅。拖长谈话时间会让员工以为这是在进行一次讨价还价的谈判。注意你的语气:谨慎地使用你的措辞,但是要保持一种诚恳和同情的语气。要有同情心,但是也要坚定;要诚恳,但也要有所警戒。寻求反馈:虽然要力求谈话简短,但还是要在宣布对其解雇后鼓励员工谈谈他们的感想。如果员工不立即回答,你可数数到20以等待他的反馈。千万不要惹上一个冷酷无情的名声。创造友好的气氛:要对员工的未来职业发展给予鼓励,帮助他树立信心。在适当的时候站起来并伸出手暗示谈话到此为止。对员工过去的工作表示谢意。当然如果员工因为被裁而拒绝向你表示感谢时你不要感到吃惊和受到了伤害。由于宏观经济环境和微观市场竞争环境的影响,裁员之风现在全球范围内波及甚广,这不得不使一些企业去摸索更好的裁员之道。美国SUN公司就准备在2001年7月开始的下一财年施行一种新的裁员策略——员工进步方案(EmployeeImprovementProgram),该方案与以上一揽子方案有相似之处。SUN公司将员工按能力排序,处于最后10%的员工将不得不面临两种选择:要么在90天之内提高自身技能以适应公司内另一新的岗位,要么就得离开SUN公司。对于国内的企业而言,它们同样会面临越来越多的裁员事件。所以多多吸收一些有关裁员的良好建议会带来很大的帮助。有统计表明,企业得罪了一位顾客就会失去十五位潜在客户。同样的道理,如果企业有了一次不适当的裁员,也可能会间接失去若干名合适的员工。裁员之道,不可不慎——现在是国内企业的经理人员们学习如何裁员的时候了。

企业经济性裁员的操作要点与风险控制

企业经济性裁员的操作要点与风险控制 裁员,这个无论企业还是员工都惟恐避之不及的话题,尤其是面临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性经济窘境,企业一直把裁员的问题藏在口袋里,员工则更是把裁员的话题埋在心底。不论在什么时间、什么场合,提到裁员的问题,总会让企业领导感到烦恼,让员工感到忧虑。然而,裁员又是企业和员工都必须正视的一个重要问题。那么,用人单位什么时候可以裁员?或者说,在发生什么情况下,企业才可以理直气壮地裁员呢? 就像一个人员工主动提出解除劳动合同,我们称之为“辞职”,如果多名员工同时提出解除合同,我们就要称其为“集体辞职”或者“集体跳槽”;反过来,对于企业来说,也存在这种因人数及特定原因不同而有不同的称谓:企业对一个员工主动提出解除合同,我们通常称之为“解约”、“解聘”、“解雇”,当企业要对多名员工同时提出解除合同时,我们则会习惯上把这种情况下的解除合同称之为“裁员”。 因此,企业裁员,从实质上来讲就是企业因自身原因主动提出与员工解除劳动合同。因此,就法律后果来言,在裁员与解除合同中,企业担负的法律责任近乎是一样的。只不过,对于因裁员而解除劳动合同的理由以及操作程序,前者比后者更为严格。 案例 某印刷公司,成立于2005年,现有员工300人左右,主要业务范围为商务印刷及包装。近年来,由于公司主要客户在中国的业务持续下滑并逐步转移部分产能到东南亚国家,加上日益增加的人工成本,公司订单急剧减少,近四年来持续出现经营性亏损。公司目前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 此外,随着北京市基于疏解非首都功能定位要求,对于生产性企业的日益限制以及对企业环保的要求逐年提高,印刷行业在北京已经被视为限制投资的行业之一。随着今年《北京市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污收费实施办法收费政策》的施行,包装印刷行业将作为试点收费的两大高污染行业之一进行收费,这使得公司的经营愈加困难。 在此情况下,为改善企业经营状况,同时为配合国家的环保政策,并结合公司的经营现状,公司决定实施转型升级战略,为尽快改变公司目前经营

企业裁员方案

企业裁员方案 篇一:公司裁员方案 (918字) 1、目的: 因公司战略调整及企业发展侧重不同,及工作分析,结合现在有些岗位工作不饱和,特对公司人员架构调整和员计划。裁员一定会有风险,对员工会有影响,但我们唯一要做的就是风险和影响降到最低。 2、裁员名单: 3、裁员整体原则: 1)稳定员工心态第一; 2)然给员工认同裁员的原因; 3)从感情上让裁员从和平的心态接受。 4)为员工做好后路铺垫。(提供所有他担心的问题和可能遇到的困难) 5)低调处理,不影响其它同事。 6)快速解决,我建议当即谈判离职当即办理手续当即结算工资。 4、前期准备: 1)充分了解员工的工作情况、特点、性格、心态、家庭背景等;了解越多的基本信息对谈判越有帮助。 2)员工对裁员事件的心理承受因素。 3)让上司与其沟通; 4)裁员员工的家庭情况,有没有困难家庭的,有没有会因为离职而影响家庭生活的。 5)制定出裁员通知书、补偿协议(让其签名,以防劳动纠纷)

6)充分了解人员的几本情况,他们可能会提出的疑问,(请列出所有详单)及应对措施。 7)相关表格准备: a)《离职通知书》 b)《离职工资结算单》 c)《离职证明书》 d)《离职交接表》 5、谈判策略 1)了解他在公司所作出的业绩,给予认可;引导出但是由于公司目前的困境和发展战略调整,及工作不饱合的等原因。(视当时情况而沟通) 2)说出是他主动离职,但是公司给补偿;(这条根据实际当时谈判情况进行) 3)公司裁员会给予相应的补偿; a)提供补偿通知书,让他签名确认; b)提供补偿工资条,当日结算,让他签名确认; 4)提供离职证明书,是优秀评价; 5)提供职位推荐。(这里需要先了解一下他们的特长,看是否有合适的职位推荐) 6)告之,如果公司有合适的职位,首先考虑的也是他本人。 按照正常原则裁员要当即立断,不能拖拉,最好安排在周五,上午谈完下午办完手续,这样不会影响其他人。 6、谈判流程:见附表。 7、注意事项: a)做好访谈记录。 b)做好交接准备。(交接数据备份,以防数据遗失)

如何进行裁员面谈

如何进行裁员面谈 作为一名专业实施EAP(员工帮助计划)的心理咨询师,易普斯公司首席顾问张西超博士亲自参与咨询了最近引人注目的联想裁员。那么,老板或HR经理该如何有效地实施裁员?该以什么心态和方式与被裁人员进行面谈,以尽可能降低对被裁员工造成的心理伤害呢? 裁员震荡 人的一生会丧失很多东西,比如:青春会丧失,健康会丧失,亲人会离我们而去……对于在职场中的人来说,他们眼中的丧失是什么?就是失业。这种丧失会使人产生强烈的挫折感,甚至是一种跌入谷底的感觉。而且在这个过程中,被裁员工最大的丧失就是丧失了自己,自我迷失。他可能会想:我没有用了?因为我老了,跟不上时代了?或者是人家比我强,我太可怜了……就像谈恋爱也是一样,最痛苦的不是失去了爱人,而是让人觉得失去的是自我价值,甚至会过低估计自己,导致一蹶不振。 因此,当一个企业要裁员的时候,一定要想到被裁员工的心理反应和心理需要,一定要去研究。此时,裁员者需要用真诚、真实去对待你即将“曾经”的员工,并且要从关注生命的角度去关注他们。 在这场裁员战役里面,对于一个裁员者来说,你必须要界定你到底是什么角色?在发生过的裁员“事故”里面,我们不难分析出一个共同特点:震荡,往往是由于没有沟通好而引发的。 裁员者的素质 因此,裁员者首先要做好的事,就是做好离职谈话。裁员者在与被裁员工沟通时,要表现出这是公司的决定:你不可以在这里逗留了。而作为一个合格的裁员者,必须要完成这个过程,而且还要表现出你对生命的关怀和保护。但是无论你多么同情他,多么心软,也绝对不可以妥协。这时候他也就不会再勉强你了。 另外,在进行离职谈话时,每位裁员者之间要有比较统一的口径,并且你对这次谈话要有一个比较客观的预期,要有心理准备。在整个谈话中,要围绕两个字:真诚。 裁员通常都是在较长时间里酝酿好,然后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实施完毕的,这个过程通常都是保密的。这样做的好处很多,比如:可以尽可能保护企业资源不流失,使裁员带来的影响周期缩短等等。 因此,当你把一位正在工作的员工叫到你办公室的时候,他一定不会想到是这件事。当你说要辞退他时,他在没有心理准备的情况下,一定会有许多情绪反应,这也是人之常情。有的员工可能表现得很气愤:“这怎么可能?我工作中没有出现任何问题?这是谁的决定?……”有的员工可能会一边默默流泪,一边不相信这个事实。 此时,就是考验裁员者基本素质的时候了。作为裁员者,你必须从态度和言语中表现出对他的深切同情,比如:“我知道你很不容易,你的爱人也下岗了,孩子又要上学,我真的很同情你”;同时还要表现出对他的充分尊重和接纳他的情绪,你应该尽可能地让他发泄、哭泣、牢骚,而不能加以阻拦,诸如:“一个大男人,有什么值得哭的,难不难看呀……”这种话一定不能说。你能做的只是让他正常地发泄,适当时给他递上一张纸巾,当他发泄累了的时候,一切也就归于平静了。但如果你要是与他争辩,事情就会很麻烦了,甚至会出现“我要报复!”等破坏性行为。因此,在整个离职谈话中,裁员者一直要抱以真诚的态度,用简洁的语言和职业化的商业角色形象来面对员工,让他感到你是在行使公司的决议,而非自己的意图。 人在做任何事情时,贵在自信。作为裁员者,一定要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可以通过自己本身所具备的职业素质,使被裁员工的痛苦降至最低。在谈话中,有时被裁员工常常会陷入这个怪

公司裁员方案

公司裁员方案 导读:本文公司裁员方案,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公司裁员方案(一) 一、裁员基本原则——支付经济补偿方式与员工协商解除合同 1、裁员原因:因生产经营困难,难以维联系公司运营,需大幅度裁员 2. 裁员对象:除经评估认为优秀的,可以暂时保留外,第一批裁员83人,暂保留员工60人 二、裁员工作主要流程: 1、召开会议,由公司领导宣布裁员决定及裁员原因 2、公布被裁人员名单及补偿方案 3、下发解除劳动合同通知单,并请接到通知单的员工签字确认,由人事部负责收回回执,如员工拒收通知单,则由该部门主管会同一名在职员工在通知单上签名,视为送达。 4、被裁减员工应该在接到通知后根据公司后面规定的办理时间,办理相关工作交接手续并填写《员工离职单》; 2. 工作交接手续办理完成后,将《员工离职单》并人事行政部,人事行政部当场核算其当月工资和有关补偿金; 3. 人事行政部与财务部对接,对履行完工作交接手续,工作无误的员工,在规定的时间内由财务部发放工资及相关补偿后,员工需

签字确认。 三、经济补偿方案为:N+1 1、N=经济补偿金:根据劳动合同法相关规定:企业要求与员工解除劳动合同,按在公司工作的年限,每满1年支付1个月工资的标准支付,6个月以上不满1年的,按1年计算;不满6个月的,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2、1=提前通知金。 根据劳动法规定,企业要求解除劳动关系,一是提前30天通知被裁员工二是不提前通知,但需支付员工一个月的工资,公司要求被裁减立即办理手续,需予以支付其一个月工资;月工资高于XX 市上一年度社会平均工资3倍的,按照3倍标准计算,按XX地区标准一年最高上限为6600元 四、本次裁员劝退工作涉及各部门职责: 1、公司总经理会同班子成员主持裁员工作,做好离职人员谈话及思想工作; 2、人事行政部负责通知书的发放和回执的回收工作,负责核算人员工资和经济补偿,如有被裁员工要求补缴社保的,负责在本年度社保基数公布之日后,为离职员工办理社保补缴手续等劳资后续工作;负责与财务部清点公司固定资产清况; 3、被裁员工部门负责人协助做好离职人员的谈话思想工作,做好组织带领办理手续工作、其原来的工作交接、包括材料物资、设施设备的交接,每个部门应指定人员负责此项工作,确保交接工作准确、

人力资源管理现代企业裁员的技巧

(人力资源管理)现代企业 裁员的技巧

辞退员工时应该注意哪些细节? 转职辅导专家刘卓权先生针对记者所提出的“怎样避免告知时的尴尬场面”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壹、最好不提员工的表现 特别那些和员工表现无关的裁员,只需强调基于经济不景(或公司且购,或结构调整)的客观原因才裁员,请员工不要怀疑自己的能力和表现,帮助他们正面面对;即使是因表现不好,也不要于这时候打击他,尽量宽容地说,不是你不行,而是这岗位不适合你而已。 二、不要承诺做不到的事 比如我帮你找壹份新工作啦,争取额外赔偿啦等等,如果到时兑现不了则引起更大的矛盾。 三、不要过分安慰 比如,你仍年轻,出去很容易找到工作等等,当事人听来会觉得是风凉话。 四、不要过分辩护 不要壹味强调这个裁员决定的正确性,这很容易引起争论。 五、不要说自己的个人见法

比如说“其实我也觉得这个决定不妥的”、“我也不想你走的”之类的话,记住你是代表公司宣布这决定的。说这话出来既帮不了他,反而让他心存让企业收回成命的幻想,这不利于他坦然接受被裁员的现实。 六、不要谈及其它员工 比如说这次裁员谁谁其实也受影响等等,这容易流言散播,动摇军心。 七、宣布和面谈时间不要过长 控制于15-20分钟之内,把辞退的原因解释清楚,时间拖得过长、话多必失,反而容易情绪失控。 让员工心平气和地离开 对话动机 年终岁末,许多企业均暗暗酝酿着裁员的计划。年终辞退员工究竟利弊如何?如果年终或平常的裁员是不可避免,又如何于管理上让离职员工心平气和地离开、让留下的员工怎样不受消极影响?记者分别采访了几位知名中外企业的资深人力资源管理者,愿这样的对话能对正于为裁员工作为难的HR经理人有所启发。 嘉宾:饶俊安利(中国)人力资源部总监 徐佩欣名盛集团董事副总裁 张广忠奥园集团副总裁

企业裁员管理的动因及利弊

企业裁员管理 随着企业战略的调整、组织结构的变化,必然会引起人力资源结构性的调整,从而导致裁员。 裁员是企业为强化竞争力而进行的有计划的大量人员裁减,是用人单位违背员工意愿单方面解除聘用合同,终止雇佣关系的行为。在几乎所有的行业中,裁员已变得越来越普遍,而且通常是由伴随着兼并或收购活动的组织重购引起的。对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而言,裁员不仅仅是管理流程的终点,同时也是新流程的起点。 裁员的动因 裁员的动因从企业的主观上看一般可分为经济性、结构性和优化性裁员。经济性裁员是由于市场因素或者企业经营不善,导致经营管理状况出现严重困难,盈利能力下降,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降低运营成本,企业被迫采取裁员行为来缓解经济压力。结构性裁员则是由于企业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发生变化而导致内部组织机构的重组、分立、撤消引起的集中性裁员。优化性裁员是为保持人力资源的质量,根据绩效考核结果解聘那些业绩不佳的、不能满足企业发展需要的员工。 我们还可根据企业的决策行为将裁员分为主动性裁员和被动性裁员。上述结构性裁员和优化性裁员属于主动性裁员,经济性裁员属于被动性裁员。人们习惯认为,裁员往往是在企业效益下降、面临危机时的被动应对方式,即经济性裁员。而实际上裁员及裁员管理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的一种正常人力资源管理行为。 组织缩小员工队伍规模有三个主要原因:无效率、缺乏市场适应性和在行业内的竞争地位变弱。在所有方面,效率都是一个主要的驱动因素:在许多组织中,劳动力成本或薪水是最大的开支之一。通过降低劳动力成本和重新设计工作流程,用更少的人完成

更多的工作可以提高效率。在一些上市公司宣布裁员时,企业的股价通常会飞涨,因为这些决定为追求短期经济绩效的投资者带来希望。 企业的变革是一种常态。企业要在不断变化的市场中获取持续竞争优势,谋求更大的市场发展,经营战略的调整、组织结构的变化和生产流程的重组,这些都会导致人力资源结构的变化,从而引起裁员。 有利于提高人均效率。我国企业的一个基本问题是人均效率低下,这是与企业的粗放式经营相一致的,也是与靠资源和人力的大量投入来获取成长的增长模式相适应的。因此,为提高人均效率,从资源消耗型转向资源集约型,理性裁员是一个必然途径。 人力资源的独特性。首先,人力资源有自我就业选择权,自我就业选择权会导致人才选择有利于个人发展的企业,如果企业的机制、行业等不利于己,人才就会流动。其次,人力资源会退化,如果企业员工过于稳定,员工创业激情就会衰减,员工能力在岗位上得不到提升,就会退化。其三,人力资源会沉淀,如果员工进入企业后缺乏压力和动力,不再努力工作和学习,没有创新,员工就会从人才变成庸才。因此,通过裁员,可以清除沉淀性人员,使组织的效率提高。 裁员是企业人力资源退出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竞争淘汰机制的内在要求。裁员可以使员工感受到市场竞争压力,激发员工内在的动力,使整个组织充满活力。 裁员的利弊 企业裁员的目标主要是降低成本、调整结构、增加效益。裁员的直接目的有的是减少工作时间的总量,有的是调整工作时间量在不同阶段的分布,也有的是为了实现人员的合理流动,还有的是为了实现工作岗位和员工技能的转换。 裁员对企业的有利方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降低企业的人工费用和经营成本;促使企业生产经营的结构调整;使人员和岗位达到更好的匹配;完成企业的流程再造规

企业裁员的四个步骤

企业裁员的四个步骤 步骤之一:制定计划 任何工作最重要的一项永远是准备,准备工作不足,意味着结果很可能失败。对于裁员问题,许多企业领导经常是到了最后关头才决定裁员计划,匆匆忙忙,又不敢向员工透露。现代企业的发展要求企业转变心态,把裁员作为正常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战略层面、管理层面看待裁员问题,科学、理性地进行规划管理。胡燕来律师认为裁员计划制定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 1.设计流程 企业裁员种类和时机较多,针对不同的情况,企业应设计相宜的裁员流程。裁员流程应融入企业管理制度而不应在开始裁员时方予涉及。流程设计首先考虑的不是某一个具体的人,而是先分析、梳理企业的业务流程,与企业部门职能的重组、岗位架构的重新设计互相配合,这样的流程设计才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对于经济性裁员等法律已作具体规定的,企业应遵循法律规定设计裁员流程。 法律法规没有固定程序的,裁员程序可稍灵活。大规模裁员的流程设计中,用人单位应全面考虑到行政主管部门、工会和媒体等部门的作用并制定出相应方案。 2.确定对象 无论何种裁员,企业确定裁员对象必须契合自身经营发展的实际需求,针对需要裁减的岗位及承担此岗位的员工进行全面分析,看其是否要伴随着岗位被裁掉。 一般有两种可能:一是该员工随岗位一起被裁掉;二是岗位被裁掉而该员工留下。 在第二种情况下,就需要对其他不被裁掉的岗位上的员工进行分析,看其是否需要被裁掉,有些岗位需要保留但不一定需要保留该岗位的人,让第二种情况下的员工补充这些岗位。第二种处理方式要看企业岗位转换的可行性有多大,以及这些员工的适应能力有多大。3.征询意见 正式确定裁员对象前,应征询其部门主管等相关业务部门的意见。企业应首先向本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及工会说明情况,听取对裁员预案的意见,并进行修改完善,制定裁员方案(征

公司裁员步骤之一:制定计划

公司裁员步骤之一:制定计划 来源:胡律师网作者:上海律师胡燕来所属栏目:企业裁员安置 公司裁员步骤之一:制定计划。现代企业的发展要求企业转变心态,把裁员作为正常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战略层面、管理层面看待裁员问题,科学、理性地进行规划管理。 任何工作最重要的一项永远是“准备”,准备工作不足,意味着结果很可能失败。对于裁员问题,许多企业领导经常是到了最后关头才决定裁员计划,匆匆忙忙,又不敢向员工透露。现代企业的发展要求企业转变心态,把裁员作为正常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战略层面、管理层面看待裁员问题,科学、理性地进行规划管理。胡燕来律师认为裁员计划制定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 1.设计流程 企业裁员种类和时机较多,针对不同的情况,企业应设计相宜的裁员流程。裁员流程应融入企业管理制度而不应在开始裁员时方予涉及。流程设计首先考虑的不是某一个具体的人,而是先分析、梳理企业的业务流程,与企业部门职能的重组、岗位架构的重新设计互相配合,这样的流程设计才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对于经济性裁员等法律已作具体规定的,企业应遵循法律规定设计裁员流程。 法律法规没有固定程序的,裁员程序可稍灵活。大规模裁员的流程设计中,用人单位应全面考虑到行政主管部门、工会和媒体等部门的作用并制定出相应方案。 2.确定对象 无论何种裁员,企业确定裁员对象必须契合自身经营发展的实际需求,针对需要裁减的岗位及承担此岗位的员工进行全面分析,看其是否要伴随着岗位被裁掉。 一般有两种可能:一是该员工随岗位一起被裁掉;二是岗位被裁掉而该员工留下。 在第二种情况下,就需要对其他不被裁掉的岗位上的员工进行分析,看其是否需要被裁掉,有些岗位需要保留但不一定需要保留该岗位的人,让第二种情况下的员工补充这些岗位。第二种处理方式要看企业岗位转换的可行性有多大,以及这些员工的适应能力有多大。 3.征询意见 正式确定裁员对象前,应征询其部门主管等相关业务部门的意见。企业应首先向本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及工会说明情况,听取对裁员预案的意见,并进行修改完善,制定裁员方案(征求意见稿)。如属经济性裁员或过失性裁员需要听取本企业工会意见时,应当制作正式的会议记录,由与会人员签名确认并存档各查。 4.确定裁员方案

浅谈企业裁员影响及应对措施

浅谈企业裁员影响及应对措施 1 研究背景 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企业普遍陷入了经济发展迟缓的怪圈,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绩效,美国企业开始大规模裁员。如今,裁员早已不再是那些业绩差的公司的代名词了,许多业绩好的公司已经把裁员作为一种战略手段,从企业长远发展的角度进行着裁员。裁员近年来已经成为一种现代组织的标准做法,一种规范和一种惯例,而不是一种例外现象了。无论是在赢利组织中,还是在非赢利组织中,裁员都像烈性传染病一样势不可挡。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下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使几乎每一个公司都被迫降低成本,增加效率。最近在加拿大、法国、英国、德国、日本和美国进行的一项针对2000名公司高级管理者的调查显示,在1993年到1995年之间,94%的被调查公司都实行过人员精简。在美国,从1979年至今,美国企业共裁减人员达4300万人,大约有50%多的人成为过裁员的受害者。不仅在发达的工业化国家如此,在发展中国家也如此;不管是在开放的西方社会还是相对传统的东方国家,都开始接受裁员了;我国的企业无论是国有企业,民营企业还是外商投资企业,也都不同程度的进行过裁员[1、13]。与此同时,企业裁员又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如如何安置被裁员工、如何安抚“幸存者”等。因此,本文通过对企业裁员进行研究,主要以人力资源管理学中的相关理论为指导,同时借鉴经济学、心理学等相关理论,并通过研究,达到认清我国企业裁员到底存在哪些问题,针对问题,提出合理改进建议。 2 国内外研究状况 2.1 企业裁员概述 2.1.1企业裁员的含义 早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学者Coleman (1958)和Katz (1961)就考察了人员配置变革对组织变革的影响,并开展了有关裁员的研究。Art Budros(1999)提出了最有影响的裁员定义:为了提高组织运行的效率和效能而有意识地减少组织的长期从业人员。他们还进一步指出了裁员的三个特点:以提高组织效率和效能为核心;减少长期从业人员;对员工造成严重的伤害[2]。Burke和Nelson(1999)对裁员所下

经济性裁员法律实操指南

经济性裁员法律实操指南 当前经济形势下滑,企业生产经营出现困难,部分企业纷纷祭出“裁员”利器,导致整个市场“裁声不断”。但是我们不难看到,在裁员的过程中,企业多采用一刀切的方式,各种情形一律界定为经济性裁员,一方面造成了员工的动荡,企业本身也面临违法解除的风险。因此有必要对经济性裁员流程作出梳理,指导企业如何正确适用经济性裁员。 经济性裁员与其他裁员方式的不同点之一在于涉及人数众多,《劳动合同法》第40条规定,经济性裁员的人数为“二十人以上或者不足二十人但占职工总数百分之十以上的”。从经济性裁员立法沿革来看,应该说人数限定是《劳动合同法》新的规定,劳动部《企业经济性裁减人员规定》、《劳动法》中对此均未做规定。人数限定导致的一个结果就是裁减人员不足不能适用经济性裁员,从其立法目的来说之所以限定人数,显然是考虑到经济性裁员情形涉及面广,不能针对个别职工或者少数职工实行经济性裁员。 二、经济性裁员情形解读 1、依照企业破产法规定进行重整的。 破产重整是企业存在的一种特殊状态,是企业进入破产程序后依债权人的申请而由法院公告作出的一种调整事务、改善经营管理、恢复偿债能力的活动。《企业破产法》第72条规定了破产重整的期限为“自人民法院裁定债务人重整之日起至重整程序终止为重整期间”,而重整开始的标志按照《企业破产法》第71条,以法院公告为准。即只有在这个期间内才属于企业重整期间,也才符合经济性裁员的条件。 同时劳动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劳动法〉若干条文的说明》的通知(劳办发〔1994〕289号)第27条也明确规定了“本条中的“法定整顿期间”指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破产法》和《民事诉讼法》的破产程序进入的整顿期间”,对重整期间进一步做了明示。 2、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 对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的界定需要结合两个法律条文来确认,一是劳动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劳动法〉若干条文的说明》的通知(劳办发〔1994〕289号)第27条“生产经营状况发生严重困难可以根据地方政府规定的困难企业标准来界定”,二是劳动部发布的《企

企业裁员中存在的沟通问题

企业裁员存在的沟通问题 一名员工利用自己博客等“小媒体”就可以随意攻击自己的企业。所以,对于企业而言,裁员过程如何进行有效的沟通、舆论管理、情绪疏导,是防范危机发生的关键所在。 近日,一份“大裁员第一波”企业名单,通过各大公司的企业邮箱在京沪等地的白领中传播,内包括22家跨国企业、40家国企等。流传的还有20个金融海啸期间“不景气行业”名单,排列出各大行业景气指数,人人自危。 对于中国的白领阶层来说,全球金融危机已经不只是一则爆炸性新闻,而演变成了关乎自己生计的切身“威胁”。而对于企业而言,裁员已经成为应对经济危机的普遍之举。 裁员是企业为了减轻成本应对收入减少的无奈之举,但在另一方面,有一些企业由于裁员过程处理不当,相关利益群体沟通不到位,造成了舆论失控,最终演变成为一次意想不到的危机事件。 如何使裁员既能够顺利进行,又不至于变成一种危机的导火线,这正是考验企业管理者的智慧之处。 前车之鉴:别让裁员成为企业危机导火线 2007年7月,受到持续亏损的影响,韩国某电子(中国)在进入中国的第14年,展开了一场公司史上规模最大的人事调整。这一调整在人事方面包括“提前解约”和“不再续约”两个方面,被“调整”的员工包括了中、韩双方职员,据悉这场调整涉及的范围相当庞大,仅成都分公司规模就超过了20%。 由于裁员忽然且沟通不当,该裁员计划执行过程就引起了一些被裁员工的强烈不满,不断有离职员工在网上发布帖子攻击该企业。 由于网上舆论对该公司裁员事件反应强烈,平面媒体也关注到此事,《南方都市报》、《北京晚报》、《南方周末》等主流媒体都以负面报道的角度对此事进行报道,使得裁员事件成为该公司进入中国后一次不小危机。 而在更早之前,百度对公司的企业软件事业部进行裁员,员工被要求在当天下午6点之前离开公司,邮箱关闭,交回笔记本等办公用具。在7月17日左右,百度员工的博客为裁员事件升温。名为“公司凶猛”的博客,7月17日晚上传了百度内部的“告全体员工书”,这名博客自称是百度ES部门被裁的员工。很快,许多媒体通过百度的员工博客知道了此事,并开始密切关注。 另一名叫做“给最佳雇主上上课”的员工博客,还意外披露了百度此前一次不为外界所知的裁员,就是百度公司5月份进行的PMD部门的裁员。这个博客上传了多篇文章,详细记录了自己和公司之间发生的不愉快经历。有上万名网友点击,数百人留言。

企业如何裁员

企业如何裁员 进入21世纪,“裁员”几乎成了世界各大公司迎接新时代的见面礼。通常认为裁员是企业面临经济不景气时,最有效的降低营运成本、挽救败局的方法,而如今一些发展前景好的企业也裁员。俗语说:“请…神?容易,送…神?难”,裁员对企业主管来说,委实是件极头痛的事情。 一、裁员替代方案的考虑 企业最大的资产是人,裁员固然可以达到降低成本,增加效益的目的,但没了人,企业就难以发展。从增加效益出发,裁员不是惟一的手段。 因经济不景气,而被动裁员毕竟对企业的伤害甚大,不仅是企业主管棘手,往往也是劳动纠纷的引爆点。虽然劳动法及施行细则均有规定,但实际执行时,仍然有许多争议的地方,如果处理不当,加上媒体的负面报导,常使问题变得十分复杂且不可控制。 此外,裁员对职工本人及其家庭的影响颇大,本着对职工,对社会负责的态度,企业管理者应慎用裁员手段。 在裁员之前,应首先考虑有否其他替代裁员的方案,应在各种所能考虑方式都用尽,仍无法达到预期目标时,才实施裁员。 一般替代裁员措施有: ,、鼓励年长员工提早退休。给予较优厚的退休条件,鼓励员工提早退休。 ,、人员出缺不补。人力流失一律不予替补,尽量减少闲人。 ,、裁退临时人员,精减工作内容或合并职责,作内部人员调整。把人员从市场不好的部门调到较有潜力的部门。 ,、强迫休假,停薪留职,减少工时。

如果企业是为了经济不景气,降低营运成本,除上述措施外,尚可采取下列替代方式 ,、减薪:先从高层主管开始带头减薪,公司经营不善,职位越高的主管责任越是重大,减薪幅度也应愈大。作法上,应先与职工沟通,亦可“先扣后补”,即将来公司经营情况好转后,发回先前扣除工资部分,并加计利息。 ,、降低各项费用:努力降低原料与成品的库存,节约各项制造费用,诸如水费、电费、电话费、招待费、交通费等等,都是节流的事项。虽然节流能省下来的费用有限,但是这却是全员培养共识,共渡难关,激发人员士气的最佳方法。 如果企业采用上述措施,仍无法达到企业目标时,最后只有采取裁员措施。二、裁员的规划与准备工作 裁员的对象,由于牵涉到人力资源的问题,须慎重考虑,冗员固然应该裁减,但裁员的公司有时往往裁过了头,将生意盎然的枝叶也当残叶赘枝一并去除,形成了一种欲振而乏人的恶性循环便得不偿失了。 裁员的事前规划和准备工作包括: ,、首先开诚布公,向员工说明公司营运困境、广纳建言,让每个员工亲自参与了解,共同寻找扭转被动的方案。 ,、成立决策小组,积极展开裁员的规划与准备。由公司主要部门和人事等主管组成决策小组,参与协商决定。而且工作应秘密进行,以降低紧张的气氛。 ,、裁员名单的决定。裁员的对象若以自愿员工优先考虑,或以资历长短“后进先出”的原则办理,会使矛盾比较少些。但是从公司管理立场来看,希望藉这次机会去芜存菁,以 改变公司体质,当然希望以工作表现绩效好坏作为去留的依据,对表现不好或顽劣的员工应优先考虑,对於不胜任或工作负担较少的人亦应作为裁员考虑对象。

企业裁员影响及应对措施

浅析企业裁员影响及应对措施 摘要:裁员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部分,是企业优胜劣汰、推陈出新机制的内在要求。但目前很多国内企业仅仅为应对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减少支出而裁员,并没有考虑长期效应,也未注重方式方法。以牺牲员工利益来换取企业短期利润的行为往往会适得其反,引起企业、经济市场、甚至社会的负面效应。本文通过对企业裁员案例的分析,阐述裁员给企业、社会带来的诸多负面影响,强调企业对于裁员方案应慎重抉择,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及对策。关键词:裁员;金融危机;人力资源 一、企业缘何裁员 2012年伊始,随着欧洲债务危机的日益演变,不少企业陷入了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的又一轮裁员中。这一轮裁员于上一年已率先在金融行业开始,截至目前已波及到多个行业、多个国家。有关调查显示,目前大型公司在欧洲裁员的速度比2011年快3倍,欧元区的失业率已经触及13年以来的最高水平!那么为什么企业要一再采取裁员的措施?一味的人力紧缩是否又真的能帮助企业度过 冬天? 分析近几十年企业的裁员案例,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状况:结构性裁员、经济性裁员和优化性裁员。所谓结构性裁员主要是指由于企业的经营方向发生变化而导致的与调整后产品线不符的研发、支持服务人员面临被裁减;经济性裁员主要是由于市场环境或者企业经

营状况不佳、盈利能力下降从而采取裁减人员的方式降低运营成本,减少企业开支;优化性裁员则是指企业为保证高质量的人力资源,通过绩效考评淘汰绩效不佳的员工的方式。一般情况下,企业出现裁员往往不只包括单纯的一种状况,只是看哪种方式是导致其裁员的最为主要的方式。 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末,中国就曾经历过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裁员潮——2000多万人在国企改制大潮中被辞退,“下岗”由此而生,并成为那个时代最为特色的词汇深入人心。这一政策是当时国家的行政指令,属于典型的结构性裁员。 2008年金融危机,企业为应对恶劣的宏观经济环境、平衡锐减的经营收入,则大部分采取缩减产品线、裁减人员来降低运营成本,缓解经济压力,这属于典型的经济性裁员。 而目前,像思科这样的高科技行业企业,在经历了2008金融危机,元气恢复逐步进入营收增长后,则采取优化性裁员的策略,为保持人力资源的质量,通过绩效考核来淘汰绩效较差的人员,由新进人员补充。这类企业的战略更新较快,当企业进行战略调整或转换产业布局时,有些部门可能会被整体裁掉。所以,优化性或结构性裁员经常出现企业一面裁员,一面在新战略部门招人的现象。 二、裁员对企业及社会的影响 企业裁员是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特别是知名度较高的企业裁员行为。最近,酷6网不到200人规模的裁员,一度引发劳资纠纷,

企业裁员流程

企业裁员流程 如下 步骤之一:制定计划 任何工作最重要的一项永远是“准备”,准备工作不足,意味着结果很可能失败。对于裁员问题,许多企业领导经常是到了最后关头才决定裁员计划,匆匆忙忙,又不敢向员工透露。现代企业的发展要求企业转变心态,把裁员作为正常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战略层面、管理层面看待裁员问题,科学、理性地进行规划管理。胡燕来律师认为裁员计划制定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 1.设计流程 企业裁员种类和时机较多,针对不同的情况,企业应设计相宜的裁员流程。裁员流程应融入企业管理制度而不应在开始裁员时方予涉及。流程设计首先考虑的不是某一个具体的人,而是先分析、梳理企业的业务流程,与企业部门职能的重组、岗位架构的重新设计互相配合,这样的流程设计才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对于经济性裁员等法律已作具体规定的,企业应遵循法律规定设计裁员流程。 法律法规没有固定程序的,裁员程序可稍灵活。大规模裁员的流程设计中,用人单位应全面考虑到行政主管部门、工会和媒体等部门的作用并制定出相应方案。 2.确定对象 无论何种裁员,企业确定裁员对象必须契合自身经营发展的实际需求,针对需要裁减的岗位及承担此岗位的员工进行全面分析,看其是否要伴随着岗位被裁掉。 一般有两种可能:一是该员工随岗位一起被裁掉;二是岗位被裁掉而该员工留下。 在第二种情况下,就需要对其他不被裁掉的岗位上的员工进行分析,看其是否需要被裁掉,有些岗位需要保留但不一定需要保留该岗位的人,让第二种情况下的员工补充这些岗位。第二种处理方式要看企业岗位转换的可行性有多大,以及这些员工的适应能力有多大。 3.征询意见 正式确定裁员对象前,应征询其部门主管等相关业务部门的意见。企业应首先向本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及工会说明情况,听取对裁员预案的意见,并进行修改完善,制定裁员方案征求意见稿。如属经济性裁员或过失性裁员需要听取本企业工会意见时,应当制作正式的会议记录,由与会人员签名确认并存档各查。 4.确定裁员方案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