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黑龙江地域文化的收获和意义

黑龙江地域文化的收获和意义

黑龙江地域文化的收获和意义
黑龙江地域文化的收获和意义

地域文化课程

期末作业

姓名王万隆学号1323001256911

学校双鸭山电大成绩

黑龙江地域文化的收获和意义

黑龙江地域文化主要是指在黑龙江省境内的,由独特的历史、自然地理、人口和生产方式所产生的具有地域性的文化,是一个具有多元素综合体的地域性文化。所以,黑龙江地域文化从其文化构成的基础来讲,由鲜卑、肃慎、女真、契丹、蒙古、满等土著民族创造的文化、从中原流播到黑龙江地域的中原文化、近现代俄日等国侵入的外国文化组成。这些文化类型经过冲突、碰撞、选择,最后融合为一种具有相同文化风格与文化精神的黑龙江地域文化。本文从黑龙江地域文化的基本状况入手,结合学习的黑龙江地域文化的知识以及黑龙江地域文化的特性,从自然和人文角度总结了学习黑龙江地域文化所带来的收获;并总结了黑龙江地域文化对文化的发展和转型的意义。

一、黑龙江地域文化的特性

黑龙江地域文化基本构成作为一种典型的多元文化体,在它的深层结构上又表现出明显的不同于其他地域文化的拓展性与守旧性并存、吸纳性与被动性并存的特性。

(一)拓展性与守旧性并存

第一,生活在这样严酷的自然环境之中的黑龙江人,要发展和生存下去,必须以旺盛的精力和坚强的意志去征服自然,在不断开发中使自身获得完善。正是在这样一种特定的自然与人的关系中,形成了一种勇于拓展的文化价值取向。这种拓展的价值取向,创造了黑龙江的昨天,支撑了黑龙江的今天,也是黑龙江的明天发展所必须依靠的文化资源和精神支柱。

第二,在东北边疆文化中,与这种文化的拓展性并存的却是文化的守旧性。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占主导地位的是产品经济和自然经济,产品经济无非是放大的自然经济。它已成为一种因循守旧、教条主义、形式主义的社会惯性。这种惯性使黑龙江地域文化在发展了的时代和历史面前表现出明显的守旧性。

(二)吸纳性与被动性并存

第一,同很多其他的地域文化相比较,黑龙江地域文化发展表现出对外来文化的排斥性较少,而吸纳的包容性成为主要的文化特性。只要对黑龙江地域文化不同的呈现面稍加研究,就不难发现,在不同文化层面上都存在着文化融合的特性。正是这种对于外来文化的吸纳,使东北地区的文化呈现出不同于其他地域文化特点和特色。在当今知识经济和全球化趋势条件下,这种吸纳的包容精神,是我们不可多得的文化发展优势。

第二,黑龙江地域文化在任何一个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都是与侵入或融入的外来文化联系在一起。历史文化积淀较少,也使黑龙江地区的文化发展缺少内源性的发展优势,因而文化发展一般表现为外来文化的冲击下的被动整合。如果说开放性和兼容性是相联系的,那么守旧性则是同被动性相关的。在文化发展方面,文化自身的守旧性必然导致文化发展的被动性,而被动性又强化了文化的守旧性。

二、黑龙江地域文化的收获

(一)增强认同性和凝聚力

通过学习黑龙江地域文化,能增强对地域的归属感与寻根意识,增强爱国爱

乡的情感。通过挖掘古代黑龙江人重诚信的价值观念,可以使黑龙江地域民族工商业者,特别是那些经得住历史长河磨砺的老字号都把义与利结合起来,强调职业道德。这些丰富的经营理念与商业道德,作为宝贵的文化资源,为增强认同性和凝聚力带来了不少的收获。

(二)提高科学文化素质

通过学习黑龙江地域文化,特别是渤海时期、金国时期两个文化发展高峰时期,可以提高科学文化素质。渤海时期文化是对中原唐文化的大量吸收与发展,金国时期向辽与北宋大量吸收人才与文化、科技成果的政策。黑龙江地域古代有“重武轻文”的传统,近代乃至现代文明“重实轻文”的价值取向,改革开放以来,人文科学受到一定重视,也取得了较大成绩。“文风不盛”的现象有所改观。要通过学习黑龙江地域文化,为提高科学文化素质提供了条件和动力,也带来了巨大的收获。

(三)提升身体和心理健康素质

通过学习黑龙江地域文化,了解到黑龙江地域有丰富的渔猎、游牧、山林采集等文化资源。在古代,它们表现为一种生产方式;在现代,它们转化为一种休闲生活方式。由于地旷人稀,人们生产生活直接与大自然打交道,在大自然中敞开胸怀,形成直来直去豪爽性格。这有利于身体健康;又由于滑雪、冬泳等黑龙江特有的冰雪文化,更能造就黑龙江人勇敢、健美的体魄。通过对黑龙江这些地域文化的学习,对以后的身体健康和心理成长具有很重要的收获。

三、黑龙江地域文化的意义

通过对黑龙江地域文化的学习,使我们能够从文化发展的角度正确认识和把握黑龙江地域文化自身的优势和劣势,从而根据新的历史和时代发展要求,明确提出黑龙江地域文化整合的新走向。

(一)学习黑龙江地域文化对开创文化发展的新局面具有特殊意义

通过学习黑龙江地域文化,可以克服因循守旧的守旧性,就是要抛弃那些历史积淀下来的不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一系列陈旧的文化理念,就是要改变由于长期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熏陶而形成的因循守旧的思维定式,就是要打破常规,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丰富和发扬黑龙江地域文化特有的拓展性,就是要把那些历史上曾开创辉煌的大庆精神、北大荒精神等,同现代工业生产方

式和市场经济的条件相结合,并且加以升华和提纯,创造一系列适应现代化发展的新的文化理念;就是要把这种拓展进取的价值取向同历史和时代相结合,并且成为黑龙江人民建设美好家园的精神动力和精神依托;就是要培养和造就一批拓展性人才和创造性人才,在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上推出一批精品。这些人才和精品,不仅在全国具有文化上的先进性和代表性;而且在不同的边疆区域中具有文化的先进性和代表性。

(二)学习黑龙江地域文化对促进文化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学习黑龙江地域文化,可以摆脱无所作为的被动性,就是要求我们的文化应该以积极开放的心态对待国外的事物和外来文化,在继续保持对外来文化的开放和包容的基础上,主动地向外国先进文化学习,吸收国外的文明成果;要善于积极地对国内其他地域开放,主动地向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学习,吸收他们的文化长处和精华,并在这一过程中发展自己的文化;正确地对待自己地域的传统文化,主动地深入挖掘和开发自己文化传统中优秀的东西,通过创造性的转化,实现自身文化的创新和改革。进一步发展吸纳开放精神,就是要十分珍视黑龙江地域文化已经拥有的多元化文化基本构成,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是黑龙江地域文化丰厚的文化发展资源;同样,对于各种外来文化奉行“拿来主义”,凡是有利于黑龙江地域文化发展的,有利于促进黑龙江现代化建设的文化因素,都要吸纳地为我所用;对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中产生的新的文化理念和文化因素,要大力地热情地给予支持,促使其在实践中不断地完善,成为黑龙江地域文化新的发展点。

黑龙江地域文化作业一

填空题 1、黑龙江省事中国位置最北、纬度最高的省份。土地面积( 47 )万平方千米,居全国第( 6 )位。 2、黑龙江省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木材蓄积量)和(木材产量)均居中国之首。 3、黑龙江省现拥有国家自然生态保护区( 24 )处,其中(五大连池)自然保护区已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 4、黑龙江省矿产资源在全国名列前茅,已探明矿产资源131种,其中(石油)、(石墨)等资源位居中国第一。 5、在黑龙江斑斓多彩的历史中,(渤海文化)与(金源文化)是两座高峰。 6、2011年11月,赫哲族(依玛堪)被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正式批准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7、拓跋鲜卑所建立的(北魏王朝)连接着汉唐两座中国封建文明高峰,是北方少数民族在中原建立的第一个政权。 8、(洞穴)是鲜卑祖先所采取的住所形式。位属大兴安岭阿里河地区的(嘎仙洞)就是拓跋鲜卑祖先居住的“旧墟石室”。 9、鲜卑族人的“贵少贱老”的伦理习俗归向其(崇武)、(尚勇)的价值核心,这与其对祖先的崇拜情结并不矛盾。 10、鲜卑民族更是以法令的形式将族外婚固定下来,严格奉行(“十姓百世不通婚”)的原则。 11、作为渤海国的主体民族,(靺鞨族)是一个相当封建化的民族,这与其自建立至繁荣,始终与中原唐朝保持着良好的臣属关系息息相关。 12、目前已发现的渤海国墓葬中,较为典型的有三座,分别是(三陵坟二号墓)、(贞惠公主墓)、(贞孝公主墓)。 13、(佛教)堪称渤海国的国教,而道教在一定地区也有所流行,(萨满教)则是渤海国边远地区群众的民间信仰。 14、渤海国的文学形式主要有(散文)和(诗歌)。 15、目前,记录女真文字的资料主要有(金石)、(墨迹)、(文献)。 二、简答题 1、流人文化的影响。 答:遣戍到东北的"流人",其中不乏高官犬吏、才子名流等,他们滴居在黑龙江,留下了许多佳句名篇、趣闻逸事,对黑土文化的传承发展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成为中原文化的重要传播者。"流人"曾创造了黑龙江文化方面的多项第一:张结彦的《域外集》称得上黑龙江第一部散文集;吴兆毒的《归来草堂尺牍》是黑龙江第一部书信集;程燥的《龙沙剑传奇》是黑龙江第一部戏剧剧本;张绪彦还发起成立了黑龙江第一个诗社――"七子诗会"。此外,流人还广泛参与方志与笔记的撰述,如方拱乾所著《宁古塔志》、吴振臣所著《宁古塔纪略》、张结彦所著《宁古塔山水记》、杨宾所著《柳边纪略》、英和所著《龙沙物产咏》、《龙江

基于地域文化下的商业空间设计

基于地域文化下的商业空间设计 摘要:商业空间是一座城市进行商业和公共活动的重要场所,它的设计往往能够传达出一座城市最鲜明的形象特征,而地域文化作为每一座城市所具有的精神内涵,以其特殊性渗入到城市商业空间的设计中去则会使商业空间在成为盈利场所的同时为城市带来更多的文化展现和文化交流。地域文化对于商业空间设计的影响可以从文化特色、自然环境、当地材料、活动空间四方面加以考虑。商业空间与地域文化的相互融合既能够满足场所空间的功能需求,更能够提升空间中的场所精神。 关键词:商业空间,地域性,文化,渗透,场所精神 引言 商业空间作为一座城市进行商业活动和举办各种社会活动的地方,是城市生活的中心场所。它可以被作为一个城市社会文化的传达基质,有效地展现整个城市的文化特色和民俗风貌。商业空间中景观的设计已经成为完善城市职能、传达城市文化、塑造城市形象的重要手段。 地域文化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的人们在历史的不断行进过程中,通过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所创造的,并经过积累、延续和发扬所形成的物质与文化上的成果。地域文化具有特定的文化传统和一定的文化发展脉络,并主要依托自然环境与人文生活得以体现,地域文化的主要特征表现在文化基础上的稳固、文化形态上的延续以及文化认同上的一致。商业环境在布局、空间形态等方面的设计过程中,通过深层次地分析当地的自然环境、历史文脉和社会经济背景,将地域文化有效地渗入到商业空间的设计中去,展现城市所特有的形象特征,树立鲜明的景观形象。 对文化特色的地域性渗入 人们在进行商业消费的同时也越来越重视引人入胜的文化体验,文化是精神层面最丰富的内容,文化概念和文化因素的引入,能够使人们在进行购物时获得精神上的享受。 每一个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民俗文化和历史故事,地域文化的独特性能够给一个城市带来其独特的更个韵味,具有文化魅力的商业空间也是一样。商业空间的设计想要通过当地的地域文化来获得创作灵感,就要对当地文化的起源和发展有深入的理解,了解当地的人们的各种活动与自然的相互作用关系,才能在景观设计的过程中完全地展现当地的地域文化。而文化内容的渗入也使得商业空间不再是简单的盈利场所,更成为的一个城市文化交流的平台,提升了城市的整体文化涵养。福州“三坊七巷”就是一个地域文化渗入商业空间中的典型例子,它主要

第一次形成性作业:江苏地域文化总论(参考答案)

江苏地域文化△> 单元一:江苏地域文化总论 第一次形考作业(占课程总成绩20 %) 1.江苏历史悠久,得名于清康熙六年,即公元__B____年。 A368B1667 C 1949 D 1912 2.纵贯江苏八个省辖设区市的京杭___B___,把苏北、苏中、苏南文化紧紧地连为一体。 A黄河 B 大运河 C 淮河 D长江 3.流经江苏的长江与黄海交汇,给___C___、苏北文化注入了开放、包容的元素。 A苏北 B 苏南 C 苏中淮河两岸 4.得利于水的滋润,江苏农业大部分地区以种植__B____为主,副业以淡水养殖为胜。 A棉花 B 水稻 C 小麦D五谷杂粮 5.全国五大淡水湖,江苏得其二,其中___B___居第三位和第四位。 A 太湖、骆马湖 B 太湖、洪泽湖 C 太湖、高邮湖 D 洪泽湖、太湖 6.清代康熙至嘉庆年间, ___C___的丝织业全国首屈一指,被称为“云锦之乡”。 A 苏州B杭州 C南京 D 扬州 7.____B__是东汉五斗米道创始人,他是沛国丰(今徐州丰县)人。 A刘邦 B 张道陵C张果老 D 泰伯 8.隋唐时期,随着大运河的开凿,_B_____成为全国的水运和造船中心。 A淮安B扬州C镇江D无锡 9.苏南地区利用江南的气候条件,在____A__时就开始试种双季稻,一年三熟。 A清朝 B明朝 C宋朝 D 元朝 10.江苏跨江滨海,海岸线长__C____公里,管辖的海域面积约为 3.75 万平方公里。 A780 B 1235 C 954 D 1529 吴文化 11.以吴方言为语言文化特征,以目前太湖附近的苏州、无锡、常州等地区为中心地带的文化区,属于 类型。 龚贤 12.明末清初南京地区以、樊圻、高岑、邹喆、吴宏、叶欣、谢荪、胡慥为代表的八位画家合称为金 陵八大家。 维扬文化 13.以扬州、泰州为中心地带的文化区,属于类型。其得名于南北朝诗人庾信《哀江南赋》中名句“淮海维扬,三千余里”。 14.以今徐州、宿迁、淮安等地区为中心的文化圈,以项羽西楚王国和西汉王朝的巍巍雄风为文化的标志,属于楚汉文化, 徐淮文化 也称作。 江苏 15.银杏树坚韧不拔的品格,刚毅顽强的精神,象征着人坚毅、智慧、包容的优秀品格。 茉莉花 16.旋律优美的民歌《茉莉花》诞生于江苏,传唱世界,影响广泛,已成为江苏乃至中国魅力的一个 符号。 奇思 17.江苏的水文化具有勤思、善思、三个特征。 文化 18.老字号既是一种经济现象,也是一种现象。

地域文化综合练习参考答案

地域文化综合练习参考 答案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地域文化综合练习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人类在岭南生活远的最早遗迹是在韶关发现的( C )遗迹。 A 大汶口 B 河姆渡 C 马坝人 D 客家人 2、( A )是岭南文化中最有影响并最具典型性的文化。 A 广府文化 B 潮汕文化 C 客家文化 D 琼雷文化 3、岭南的“岭”指的是( B )。 A 秦岭 B 南岭 C 北岭 D 丹霞岭 4、潮汕人所讲的是潮汕方言。根据方言的划分,潮汕方言属于( C )方言。 A 吴 B 越 C 闽南 D 闽北 5、秦末汉初( C )建立()。 A 赵佗南海国 B 任嚣南越国 C 赵佗南越国 D 任嚣南海国 6、中国由北而南最大规模的“移民潮”发生在( D )代。 A 秦 B 汉 C 唐 D 宋 7、位于五岭之一的大庾岭道上的粤北南雄( A ),是移民入粤的重要中转站。 A 珠玑巷 B 崖门 C 桑梓乡 D 丹霞山 8、潮州、揭阳、潮阳、饶平、澄海、普宁、惠来和今天梅州市的丰顺,古称( A )。 A 潮州八邑 B 潮人古邑 C 潮州八府 D 潮人八邑 9、“客家人”这一称谓,获得官方定称是在( C )时期。那时在户藉立册中,凡是广府语系和潮洲语系的人都列入主册,而北方来的人,多被列为“客藉”。 A 两晋 B 两汉 C 两宋 D 明清

10、粤闽客三方言的声调中都保留着古代汉语的( C )声,而该声调在北方方言里则已完全消失,这是最具特色的。 A 平 B 上 C 入 D 去 11、广府人普遍认为他们的祖先是经( D )进入岭南的。 A 十三巷 B 华南巷 C 百越巷 D 珠玑巷 12、汉代所置的( C )郡,管辖番禺、博罗、中宿(今清远一带)、龙川、四会和揭阳六县。 A 象郡 B 桂林郡 C 南海郡 D 广府郡 13、秦始皇死后的公元前203年,时任南海郡尉的( A )以番禺(今广州)为都建立了南越国,自立为王。 A 赵佗 B 任嚣 C 冼夫人 D 赵眛 14、潮汕民系主要是宋以后中原汉人经( D )迁徙而来与原生居住民融合而形成的一个族群体。 A 湖南 B 江西 C 江苏 D 福建 15、陈元光被称为( B )。 A 潮人圣王 B 开漳圣王 C 潮州圣王 D 潮汕圣王 16、两晋,特别是东晋末年(约公元317年前后),是一次较大规模的中原汉民南下大迁移,也是客家民系形成过程中的第一波聚量,这被称为( B )。 A 青徐流人 B 衣冠南渡 C 司豫流人 D 乌衣南渡 17、香云纱是岭南特有的衣料。其原材料是( D )。 A 丝绸 B 丝麻 C 纱 D 薯莨 18、客家人居住的房屋,多冠以“XX堂”,此即所谓“堂号”。这个堂号其实就是( A )。

黑龙江地域文化论文

地域文化课程 期末作业 姓名:李德龙 学号:1523001200043 学校: 成绩:

黑龙江地域文化对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影响 一方水土养育了一方人,黑土地养育了龙江人。一方文化成就了一方人,龙江精神成就了一代代龙江人。如果有一种精神是龙江人不可或缺的精神,那便是龙江人的闯的精神。 随着文化大融合的到来,越来越多的文化从地球上消失或即将消失,它们被人们遗弃或被其他的文化所同化。然而没有自己文化的民族就会没有自己的精神,没有精神的民族不可能引领时代的潮流。龙江人的文化包含龙江的历史文化,自然环境作用下的文化,改变或脱离这些原有的文化,城市的历史文化将大大丧失,其特征也会逐渐被磨灭。黑龙江是个多种文化共存的地方,自然环境和特定历史在人文精神塑造过程中都曾起到过至关重要作用,如何处理好原有文化间的融合,并保留各自的特色是构建龙江发展的精神支持的关键。 一、黑龙江地域的特色 地域辽阔的黑龙江,四季交替分明,文化底蕴深厚,物产资源丰富,建筑风格别异,因此北国冰城,黑土地,北大仓,东方小巴黎等多种美誉。 黑龙江的黑土地域文化是区别于其他北部省份的特有的文化,其既包含于中华文明,又带有其鲜明的个性,其特征多受影响于萨满文化,中俄交流文化,以及文革时期的南北融合文化,以及龙江人特有的闯关东文化。 二、摈弃黑土文化中旧的落后的社会意识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并不总是同它所依赖的社会物质基础的化完全一致,而是或前或后,与社会存在的发展保持着动态的对应。作为黑土地上各种社会意志的总概括的黑土文化也不例外,也包含着进步和落后两种社会意识。黑土文化中所包含的进步社会意识,是黑土文化的主流、主导力量和本质表现,它适应、体现了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代表了黑土文化发展的基本趋势,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而黑土文化中旧的落后的社会意识,就是那些阻碍、制约经济文化发展的社会意识。它是黑土文化的非本质表现,次要部分,是在黑土文化发展过程中被否定的社会意识。这种旧的落后社会意识具体表现在以下三点: 1.满足现状,不思进取的农民惰性心理黑龙江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 为生活在这时的世世代代人民提供了优越的生存条件。但是,同时也带来了副作用那就是大自然过于丰厚的恩赐易使人们过分地依赖自然,缺乏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勇气和创造能力滋生满足现状,不思进取的惰性心理。正像马克思所说:“过于富饶的自然‘使人离不开自然的手,就像小孩离不开引带一样,它不能使人自身的发展成为一种自然必然性。长期以来,黑龙江的各民族虽然生活在

2015秋地域文化(本)论文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 《地域文化(本)》课程论文写作规范 一、选题指南 1.结合自己学习体会和当前社会需求谈谈学习地域文化的收获和意义。 2.结合当地某一人文旅游资源,谈谈对地域文化的认识。 3.对家乡某一饮食文化,分析其文化内涵和地方特色。 4.介绍一位三秦教育家,分析其教育思想对当今教育的借鉴作用。 5.考察你所在的地区历史和现状,谈谈陕西文化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 二、具体要求: 1.从以上选题指南中任选一项进行写作;在选题指南基础上自定论题,不能偏离主题。 2. 论文应立论准确,文必对题,有自己的观点和体会,理论应联系实际,有所创新。 3.论文要求规范化,全文包括标题、内容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五部分。内容摘要字数为100—150字,关键词3—5个,参考文献至少在5篇以上,并在文尾列出。论文字数要求2500字以上。 4.不在选题指南范围内写作,以及复制、抄袭别人论文者,论文内容雷同者均以零分计。 三、论文评价标准 1. 选题正确15分 2. 论点、论据40分 3. 材料、数据20分 4. 写作规范性15分 5. 字数要求10分 附件:论文格式要求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 课程论文 课程名称:地域文化(本) 分校(工作站) 新城电大 专业会计(本) 学号 学生姓名 2016 年元月

陕西地域文化 摘要:陕西(Shaanxi),简称“陕”或“秦”,中华人民共和国省 大流域中部,连接中国东、中部地区和西北、西南的重要枢纽。陕西地势特点是南北高,中部低,而北山和秦岭把陕西分为三大自然区域:北部就是陕北高原,中部就是关中平原,南部就是秦巴山地。陕北地处我国西北部,位于黄河中游,靠近内蒙古、宁夏一带。关中,即四关之中,关中地腹地西安(长安),“沃野千里”、“四塞以为固”,天然地地理位置,成为兵家地必争之地和建都地理想之所。陕南地处我国南北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属南北交界地带。北有秦岭,南为巴山,中间就是汉江谷地,横贯东西地汉江及其支流串连起了大小不等地平坝盆地,有“小江南”之称。食文化源远流长,在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生产方式和文化传统下孕育,具有非常的内涵和外延。 关键词:历史地理交通饮食旅游

《地域文化》单项选择题参考答案

《地域文化》单项选择题参考答案 (1/20)、“候茶”是潮汕工夫茶“八步法”的()。(2分) A、第三步 B、第一步 C、第二步 D、第四步 (2/20)、潮州、揭阳、潮阳、饶平、澄海、普宁、惠来和今天梅州市的丰顺,古称()。(2分) A、潮州八府 B、潮州八邑 C、潮人古邑 ~ D、潮人八邑 (3/20)、梅州成为了客家人的聚居中心是在()。(2分) A、元人入主中原后 B、秦统一中国后 C、唐朝以后 D、宋朝以后 (4/20)、“筛茶”是潮汕工夫茶“八步法”的()。(2分) A、第六步 B、第三步 C、第四步 \

D、第八步 (5/20)、七夕节被称为“女儿节”的原因是()。(2分) A、未婚女性乞求得到织女一样的巧手 B、牛郎织女相会 C、织女下凡 D、未婚女性乞求象织女一样成为仙女 (6/20)、在()的婚礼仪式中,保留传统“六礼”的内容较多,保持传统习俗的程式比较多。(2分) A、客家民系 B、广府民系 C、潮汕民系 @ D、岭南少数民族 (7/20)、“宁可食无菜,不可食无汤”是()的俗语。(2分) A、潮州菜 B、广府菜 C、客家菜 D、海南菜 (8/20)、中国由北而南最大规模的“移民潮”发生在()代。(2分) A、唐 B、秦

C、汉 ; D、宋 (9/20)、“冲点”是潮汕工夫茶“八步法”的()。(2分) A、第三步 B、第一步 C、第二步 D、第四步 (10/20)、“摸龙床”是()的信俗活动之一。(2分) A、波罗诞 B、龙母诞 C、北帝诞 | D、妈祖诞 (11/20)、“护国菜”是()的名菜之一。(2分) A、潮州菜 B、广府菜 C、客家菜 D、海南菜 (12/20)、新郎和新娘进家门时,要一起跨过用茅草等烧起来的火堆,这是()的婚俗。(2分) A、客家民系

黑龙江地域文化对黑龙江人文化性格形成的意义

黑龙江地域文化对黑龙江人文化性格形成的意义 通过学习了黑龙江地域文化我们知道:中华民族发祥地黄河流域,其文化传统中重群体、重伦理的特点的形成与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有极大关系。黑格尔曾说过:“水性使人通、山性使人塞,水性使人合、山性使人离”。黑龙江地域作为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在具有北方文化属性的同时,也有自己的地域文化特点。 黑龙江人的文化性格是由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开埠时的移民成份,自身文化积淀及体制、制度的因素所决定的。 一、独特的自然环境孕育了黑龙江人复合型的文化性格。 从历史上看,黑龙江人生存的环境是东南北三面被大山、大江环绕,西面有茫茫草原横亘。可以说,内部回旋相当开阔而外部交通极不便利。正因为这种环境,使文化心理形成了封闭的向心结构。生产方式因缺少外部的信息刺激和形象示范而亘古不变,在心理上积淀为稳定和保守(如恋家守业的现象,一旦定居下来,就生于斯、长于斯、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封闭的环境、单一的生产方式和代代相因的生活,加上历史上黑龙江地域就是游牧民族的活动区域,使黑龙江人既具有农耕民族诚实厚重,又具有游牧民族粗犷豪放的性格和大度的胸怀,兼具农牧民族的特点。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乐观、爽直、大气、勇敢、侠义的性格,正因为这种性格,我们黑龙江人便是满清末年胡匪、强盗的生产者,同时也为解放战争及抗美援朝提供了充足的兵源。由于单纯依赖土地就可以生存,他们满足于“二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现状。同时,由于地广人稀,天赐丰富,生存环境相对宽松,自种自食的农产品行往往有剩余而剩余产品又无法作为商品出售,且人烟稀少,所以在接人待物上形成了大方好客的性格特点。但是,也逐渐养成了粗疏,没有商品观念的弱点,又因为物产丰饶,因此人生惰性、温饱即安,小钱不愿挣、大钱挣不来。与之相反,关内地少人多,谋生艰难,人更勤劳,关内比较复杂的生产方式,使关内的文化传统有两个特点:一是重视学习和富于创造,二是善于经商和弄巧。所以自古以来状元举子、重臣良医多为南士,能工巧匠、大商巨贾也多出自南方。所以由此可以推断,东北尤其是黑龙江即使开发早些,资本主义萌芽也会

《地域文化》参考答案

《地域文化》网上形考任务参考答案 单项选择: (1/20)、雷州人对石狗的崇拜是d)。(2分) A、自然崇拜 B、祖先崇拜 C、图腾崇拜 D、神灵崇拜 (2/20)、“淋罐”是潮汕工夫茶“八步法”的(c)。(2分) A、第五步 B、第八步 C、第七步 D、第六步 (3/20)、“自梳女”是(a)地区的一种奇特婚俗。(2分) A、珠三角 B、东江地区 C、海陆丰 D、韶关 (4/20)、广东(c)妈祖庙为省内最大的妈祖庙。(2分) : A、汕尾 B、珠海 C、南沙 D、澄海 (5/20)、客家人居住的房屋,多冠以“XX堂”,此即所谓“堂号”。这个堂号其实就是(a )。(2分) A、姓氏标志 B、家族标志 C、行业标志 D、籍贯标志 (6/20)、潮剧,又称潮州戏、潮音戏、潮州白字戏,是用潮州方言演唱,尤以(a)表现突出的地方戏曲。(2分) A、丑生 B、武生 C、花旦 D、小生 (7/20)、根据专家的观点,“客家人”这一称谓,获得官方定称是在(b)。(2分) A、两汉时期 B、明清时期 C、两宋时期 D、唐宋时期 (8/20)、中国由北而南最大规模的“移民潮”发生在(b )代。(2分) A、秦 B、宋 C、唐 D、汉

(9/20)、妈祖圣诞,也称“天后诞”,是在农历(a )举行。(2分) / A、三月二十三日 B、三月二十六日 C、三月二十五日 D、三月二十四日 (10/20)、2007年,首个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华侨文化项目是(c)。(2分) A、客家围龙屋 B、广州西关大屋 C、开平碉楼与古村落 D、潮汕百凤朝阳 (11/20)、“候茶”是潮汕工夫茶“八步法”的(b)。(2分) A、第一步 B、第四步 C、第三步 D、第二步 (12/20)、两晋,特别是东晋末年(约公元317年前后),是一次较大规模的中原汉民南下大迁移,也是客家民系形成过程中的第一波聚量,这被称为(d)。(2分) A、青徐流人 B、乌衣南渡 C、司豫流人 D、衣冠南渡 (13/20)、在(d)的婚礼仪式中,保留传统“六礼”的内容较多,保持传统习俗的程式比较多。(2分) A、广府民系 B、岭南少数民族 C、客家民系 D、潮汕民系 (14/20)、文白异读是(a)的特色。(2分) ( A、潮汕话 B、壮侗语系 C、广府话 D、客家话 (15/20)、岭南画派“岭南三杰”指的是(c)。(2分) A、高剑父、高奇峰和关山月 B、高剑父、高奇峰和林风眠 C、高剑父、高 奇峰和陈树人D、高剑父、高奇峰和黎雄才 (16/20)、珠江三角洲沿海居民所说的“黑胶绸”,实际是指()。(2分) A、夏布 B、竹布 C、薯莨布 D、蕉布

基于地域文化的餐具设计

基于地域文化的餐具设计 发表时间:2019-10-24T16:13:48.423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19年第11期作者:蔡育廷 [导读] 如何通过地域文化的融入,把设计元素“古为今用、借古开今”,展现不同的文化魅力和个性,是产品设计领域的核心命题之一。大连工业大学艺术与信息工程学院辽宁大连 116400 摘要:中国烹饪文化历来讲究“美食配美器”,中国人把饮食作为一种基本的生活艺术,而餐具是饮食艺术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从古至今,瓷器的高雅、金银器的华丽、玻璃水晶器的通透构成了中国饮食文化的一部分。随着现代饮食工业的发展,人们对产品的需求和审美已不再满足于产品的实用功能和单纯的形式美,餐具这一饮食文化的载体自然也赋予了更多的文化责任和内涵。中式餐具近年来有着鲜明的西化倾向,大部分产品千篇一律地模仿西方风格或单纯地应用中国传统图案,没有抓住餐具设计的文化精髓。该文从地域文化的角度切入,分析地域文化在餐具设计中的表现。 关键词:地域文化;餐具;设计;饮食 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餐具的生产工业化水平大幅提升,标准化、工业化的趋势下,餐具设计显得比较单一,不仅缺乏多样性特色,还缺少了地域性文化特色的内涵和现代感。“舌尖上的中国”为世人展现了灿烂辉煌的中国传统饮食文化,各地区的饮食文化各有特色,如何通过地域文化的融入,把设计元素“古为今用、借古开今”,展现不同的文化魅力和个性,是产品设计领域的核心命题之一。 1 地域文化在餐具设计中的表现 餐具的设计在我国仍是无法摆脱的实用功能的限制,没有丰富的语言设计和文化内涵的表现,“情感化”“个性化”不足,造成旧的、单一的、缺乏新的设计创意和创新。美食与美器的和谐关系,自古就形成了一些已成共识的见解,如图形的趣材需适应餐饮的氛围,色彩须与菜肴的颜色互为衬托,中国传统文化的功能主义、简约主义、情感主义的渗透,形、色、质的和谐统一。 1.1 中国餐具的演变 中国是陶器之国,陶器作为新石器时期的标志,历史意义极其重大。在新石器时代早期的磁山、裴李岗文化出土的陶器中就有碗、钵、盘、杯等餐具。青铜器的技术给当时的餐具带来了革新,青铜文化取代了石器文化,主要的青铜餐具有饮器、酒具以及食器3类。 秦汉时期银制餐具逐渐取代了青铜器,品种多,分工细,不同的餐具具有专门的用途。隋唐五代时期的餐具在强大的文化和经济实力下也彰显出特色,瓷器工艺大幅提升,青釉执壶和白釉壶等富有艺术内涵的餐具出现。并且丝绸之路的影响下,大量西域餐具也传入我国,并在文化上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餐具艺术。 宋代在材料上并未创新,但在工艺造型、装饰技法和装饰风格上达到了一种很高的境界,图案造型优雅秀美、轻松灵动、抒情而写意、富于韵律。 明代的“永乐盛世”、清代的“康乾盛世”极大地丰富了居民的物质生活,制造业发达,经濟、商业贸易繁荣,且宫廷和上层社会的宴席变得奢华.餐具生产工艺达到了历史最高峰,金银、漆、玉和玻璃餐具百花齐放,饮食器具形态、色彩也向多样化发展。 1.2 地域文化在餐具饮食文化中的体现 中国地域文化在餐具中的设计更是数不胜数,四川凉山州是彝族漆器的发源地,餐具酒具的图案纹饰多以天文地理、动物植物、神话传说、单独纹样见多。颜色搭配上黑、红、黄三色,在彝族文化中,黑色为天地之本色,红色热情豪放而勇敢,黄色象征着光明与未来,三色中融合民族哲学的思想,庄重与威严、热情与希望并存使其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和地域文化特征。 1.3 地域文化在餐具设计中的表现手法 首先是以文字表现。文字是图形的一种发展,餐具的文字设计通常少而精,主要为突出一种餐饮氛围或纪念意义。中国汉字博大精深,汉字本身就是一种艺术,有各种的书法字体,通过文字图案纹样,彰显出汉字的文化魅力。不同民族的文字形式、不同方言的表述方式都有着很大的区别,通过文字凸显的手法也形式各异。如手绘青花书法艺术的碟子、清光绪青花书法诗文盖碗。 其次是以人物形象表现。每个地方都有各自的名人,这些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人物,体现出了当地的人杰地灵,成为了当地文化的代表符号之一。除真实的历史名人外,各地域信奉的神话人物也可以作为地域文化的图形表现内容。代表性的设计餐具有山东菏泽生产的孔子游历图,山东是儒家思想发源地,孔子是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凸显出其当地产品的地域特色。 再次是以风景名胜表现。一个地方的特色建筑或是景区,都是当地历史沉淀和传承的载体,其表现形式也丰富多样,可以是绘画、摄影、剪影。如2016年杭州G20期间“西湖盛宴”所用的餐具就是将“杭州”著名风景“西湖”印在了餐具上,将西湖断桥、苏堤、雷峰塔等景观元素融入了餐具中,采用富有传统文化审美元素的“青绿山水”工笔带写意的笔触创造,体现出“西湖元素、杭州特色、江南韵味、中国气派”。 最后是以典型动植物表现。每个地方的景观具有特色,华南一带以热带植物居多,江南一带突出小桥流水人家,以常绿小乔木居多;北方常见耐寒植物,以大乔木居多。地区的气候也有不同,加上民族信仰和图腾等,餐具的动植物的元素十分丰富。如桂北侗族的鱼图腾崇拜、人民大会堂使用的龙图腾餐具、婺源特色油菜花形状的碗筷餐具。 2 基于地域文化的餐具设计 按照中国特色的饮食文化,中国的菜系分为九大菜系,其中川菜可谓遍布全国,其餐饮特点可以概括为“浓厚、麻辣”,以取材广泛、菜式多样、口味鲜浓、善用麻辣著称。下面以成都为例,提炼成都的地域文化特色,来展开餐具的设计。 2.1 成都地域文化餐具设计 2.1.1 特色提取 成都是四川省省会,简称蓉,别称蓉城、锦城,河网纵横、物产丰富、农业发达,孕育了都江堰、武侯祠、杜甫草堂、金沙遗址等众多名胜古迹,自古享有“天府之国”的美誉。成都地域文化鲜明,代表性植物有银杏、芙蓉花,代表性动物有熊猫,著名人物有杜甫、三国人物、王建、卓文君等,代表性景点有都江堰、青城山、宽窄巷子等。在文化特色上,有蜀绣文化、金沙遗址文化、川剧等。这些元素均可以作为餐具的地域文化元素,将其融入在餐具产品设计中。 2.1.2 基于成都地域文化的餐具 大熊猫是中国的国宝,成都的大熊猫基地是全球最大、最完整的大熊猫栖息地,每年吸引国内外众多的游客。目前市场中的餐具都是卡通熊猫的动画形象,只适用于青少年和儿童,对中青年群体并不适用。这里考虑熊猫和水墨画的结合有助于体现出成都“人文、自然、闲

地域文化论文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 课程论文 课程名称:地域文化(本) 分校(工作 站) 专业学号 学生姓名 年月 汉中饮食文化探究 摘要:饮食是中国人生活中的重要内容,它不仅能满足人们的生理需要,而且具有非常丰富的文化内涵,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人们精神层面的需求,三秦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在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生产方式和文化传统下孕育,具有非常的内涵和外延。本文将介绍陕南饮食文化的中的汉中饮食文化的发展概况,熟悉汉中的饮食文化特色,分析其文化内涵和地方特色,更深刻地认识和理解汉中饮食文化。 关键字:陕南汉中饮食文化地域特色 前言:汉中地处陕西南部,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早在商朝时期,这里就有了人类生息劳作的身影,在以后的历史中,汉中又一度成为兵家争战之地,如刘邦、诸葛亮等都以汉中作为军事基地。汉中资源丰富,物华天宝,被誉为“西北小江南”和“秦巴聚宝盆”。汉中的饮食文化,传承精辟的亨饪技艺,给中国的饮食文化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陕南饮食文化概述 1、概述:陕南是中化民族的文化摇篮之一,也是中国饮食文化的重要发源地,“民以食为天”,“衣食足而思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陕南饮食文化,也以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而载入史册。我国最早的地方志《华阳国志》载:陕南人“尚滋味”、“好辛香”。 2、陕南饮食文化的特点 陕南有悠久的历史、古老的文化,和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我国南北方动植资源在此交汇生长。陕南有众多的地方风味小吃和名菜佳肴,既有北方风味,也带南方特点,经数千年民俗风情的演变,而更具陕南地方特色。陕南的饮食饭菜虽未形成独立的体系,但也不乏自己的特色,风味小吃、名肴佳馔琳琅满目。如陕南浆水面,就是楚汉相争时,由汉王刘邦和谋臣萧何共同品尝后命名的;汉水蒸盆子、皮豇皮等,源自汉刘邦时期,可见历史的悠久;汉阴炕炕馍民间传说为牛郎追赶织女所带的干粮,颇具文化韵味。西乡李家村出土的史前陶灶,安康还出土有汉代陶灶。汉代陕南城固人张骞开通了丝绸之路后,饮食文化在东西方之间和各兄弟民族之间,时时不断地交流着,促进了陕南饮食文化的发展。 二、陕南饮食文化的发展 1、先秦时期饮食文化 先秦时期,三秦饮食文化发展到第一个高峰,早在三千多年前,周王朝宫廷中就已经出现“西周八珍”和各种名目繁多的筵席、宴会,如“游猎宴、庆功宴、朝会宴、大射礼宴、乡饮酒宴、宾之初宴等。其用料广泛,选料严格,讲究刀工,注重火候,使用多种调料和烹饪技法。形成了鲜、香、酸、辣、甜等多种单一、复合味型俱全的风味特色。周朝时“凡国野之道,十里有庐,路有饮食;三十里有宿,宿有路室,路室有委;五十里有市。市有候馆,侯官有积”(《周礼·地官·遗人》)。烹饪机构的严密组织和科学分工、食品营养与卫生、食医同源的药膳食疗、筵席的聚餐格式化、进食礼仪、歌舞伴食、营养饮食的研究与制作等,都对后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表明中国饮食文化已经形成完整的体系。根据周原遗址考古证明,“三千年前周人食肉多多”。

地域文化综合练习题及答案

综合练习题 一、填空题 1. 巴文化是巴渝文化的源头,随着历史的演进,文明的发展,在秦汉时期,巴渝文化逐渐形成,呈现出范围更广泛、内涵更丰富的特征。 2.巴渝的称呼不同于巴蜀的是,最初它不是指两个国家,仅仅是巴渝舞的代称,后来泛指以重庆为中心的巴国广大地区。 4.根据考古学的成果可知,早在200多万年前,三峡地区的巫山一带,便有了人类活动的踪迹。 5.上世纪80年代中期,巫山县龙骨坡就发掘出距今200万年的被称为巫山猿人的古人类化石“直立人巫山亚种”。 6.上世纪中后期考古工作者曾在丰都发掘出距今万年的旧石器时代遗址,还在铜梁、江津、合川、大渡口等区县境内发现了2万年以前的旧石器。7.源于巴县(今重庆九龙坡区铜罐驿)冬笋坝文化,其中最具特征的是船棺葬具。 8.上世纪70年代发掘出的涪陵小田溪上古巴王陵墓,有14件一套的错金编钟、虎纽錞于、铜钲等乐器 9.《山海经》称巴人是伏羲氏的后裔,从它记述的“巴人请讼于孟涂之所”,可以推知早期巴人栖息、生活在巫山山脉一带,后来曾向东发展,形成了较大的部落群,再后又向西迁徙,进入四川盆地东部。 10. 后世多以的槃瓠、板楯、廪君后裔为巴人先民的三支主源。 11.今日之重庆,是中国四大直辖市之一,地域广阔,人口众多。其东西长约470公里,南北长约450公里,总面积达8.2 万平方公里, 14.元末明玉珍攻占重庆,建立大夏国。 15. 巴渝文化特色鲜明,其实质之一是大熔炉性与多元性。 16.山,成为巴渝地貌的主体,约占总面积的3/4 。 17.重庆域内江河众多,长江干流自西向东贯穿全境,在重庆境内流程665公里。 18、长江山峡是指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19、重庆溶洞、天坑和石林表明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 20.黄水森林公园位于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东北部,濒临长江,为三峡库区腹心。21.乌江的山美水美,沿江景致美如画卷,从酉阳县龚滩镇到万木乡一段,长60多公里,是乌江山水风光的精华所在,所以乌江沿岸有“千里画廊”之称。22.大宁河小三峡,是宁河下游龙门峡、巴雾峡、滴翠峡的总称。23.巴曼子墓俗称将军坟,坐落在渝中区七星岗附近莲花池旁。 24. 宝顶石刻从淳熙六年(1179)起到淳祐九年(1249)止,历时70载,赵智凤以一僧人之躯,精心设计,巧妙安排,呕心沥血,终于在宝顶山上凿诸佛像

浅谈黑龙江地域文化

地域文化作业 姓名:郭聪 学号:1423001400633

浅谈黑龙江地域文化对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影响 人文素质是一种生活、思考与行为的方式,他允许每个人都实现自己最热切的愿望,并成功地获取幸福,使生命完美。一般说来,人文素质主要由人文知识与技能、人文能力与方法、人文精神与品质等三个方面构成。这三个方面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在这三大要素中,人文知识起着基础性作用,是其他两个方面赖以形成的基础;人文能力与方法是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指分析和解决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问题的能力与方法;人文精神与品质主要指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理解和应用人文的意识和态度以及对人文的情感、兴趣和动机等等,这些精神和品质在人文素质各要素中占据核心地位,直接决定着人文素质的方向。 在人文素质中,人文精神是核心。当前大家对人文精神的认识不一,有的从民族文化的差异性角度来思考,往往得出各个国家的人文精神都有所不同的结论;有的认为每个时代人文精神内容不一样,中国古代与中国当下的人文精神不同。在笔者看来,人类的人文精神在某些具体内容上可能有时代与国家之别,但在根本特征或本质上则无根本性差别。人的欲望和本性等是相通的,这决定了人文精神也就不存在根本性的差异。人文精神尽管有各种各样的表达方式,但在总体上不外乎是对作为个体的人的生命、权利、利益与价值的尊重和保障,对实现个人利益基础之上的社会整体利益的维护,对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地球、宇宙及其他动植物的关切,它是人类文化中占据核心地位的精神因子。 一个民族、一个社会其人文素质的高低,既是其文明程度和生存状态的重要标志,也必然是其发展支撑的底蕴。而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的人文环境的改善和提升,要关注青年学生,因为他们此时的人文启蒙,此时确立的终极关怀,只要是真正的纯粹和彻底,就可以树立人性和理性的素质! 一方水土养育了一方人,黑龙江位于中国东北边缘,与俄罗斯接壤,中国最北端的漠河和最东端抚远三角洲都在黑龙江省境内。冬季由于蒙古高压的原因,气候寒冷;夏季由于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温度较高,是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黑龙江地广人稀、土地肥沃、资源丰富,大小兴安岭森林丰茂、东部煤炭储备巨大、大庆油田是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中国最大的油区、农业上有“北大仓”的称号……恶劣的气候条件和丰富的物产使得黑土区域文化具有了强烈的粗犷豪放、不拘小节的气质。 大学教育除了给人以专业知识外,还应该让学生养成一个清楚的头脑,一颗热烈的心,只有这样,他才可以对社会有所了解,对是非有所判断,对有价值的东西有所欣赏,他才不至于接受现成的结论,不至于人云亦云,使培养出来的学生才有独立的个性,与同不的观点,超常的想象和创造力。 一方文化成就了一方人,龙江精神成就了一代代龙江人。如果有一种精神是龙江人不可或缺的精神,那便是龙江人的闯的精神。随着文化大融合的到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来黑龙江学习,这里有全国著名的学府——哈尔滨工业大学,哈

地域文化(本)参考答案.doc

形成性测评1 一、单项选择题(共20道试题,共60分。) 1.百越中的被称为()的於越发展较好,文明程度较高。 E A. “内越”、“大越” C B. “物越”、“闽越” 口C. “南越”、“东越” 口D. “骆越”、“瓯越” 2.商周时期蚕神崇拜中有“蚕示三牢”的说法,其中“示三牢”是指用()三牲来祭祀。 口A.牛、猪、犬 E B.牛、猪、羊 C C.猪、犬、羊 □ D.牛、马、羊 3.明代()创立心学,鼓励人们摆脱理学的束缚利教条的蒙味性,主张知行合一。 口A.马一浮 口 B.陆游 旧C.王阳明 口D.王充 4.古人喜欢用来作画的“宓家绢”产于()。 口A.杭州 B B.嘉兴 口C.绍兴 J D.湖州 5.“双鸟朝阳”图腾表明了双鸟育阳创世、白年和合昌盛的主题,刻有这幅图画的艺术品出土于 ()。 B A.河姆渡文化遗址 B.跨湖桥文化遗址 D c.良渚文化遗址

D D.上山文化遗址 6.我国古代治水英雄大禹的葬地大禹陵在今天的()。 B A.绍兴 D B.萧山 口C.上虞 口D.余姚 7.传说大禹巡视江南死在会稽,会稽就是今天的()。 D A.上虞 口 B.余姚 B C.绍兴 D D.诸暨 8.大约在()万年前,古老的浙江大地上就出现了“建德人”的足迹。 口A. 5 旧 B. 10 口C. 15 口D. 20 9.在良渚文化墓葬中随葬有大量各类玉器,其中以()最为重要。 口A.玉镯、玉玦、玉璧 口 B.玉钺、玉玦、玉璜 口C.玉琮、玉玦、玉璧 B D.玉琮、玉钺、玉璧 10.在明代,沿太湖一带,乡民兼营纺织,产棉、绸、绢、幺幺,这些幺幺织品统称为()。 B A.湖约 B.湖绸 C.湖绢 口D.湖丝 11.东汉()对当时散布虚妄迷信的谶纬之学、虚论惑众的经学之风,给予了严厉的批判。

黑龙江地域文化

地域文化课程 期末作业 姓名杨文杰学号1223001457039 学校松林电大成绩

黑龙江地域文化 黑龙江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有连绵起伏的大、小兴安岭;有沃野千里的松嫩平原;有气势磅礴的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嫩江水域;有风景秀丽的镜泊湖、五大连池;还有绿草如茵的天然牧场,这些无不勾勒出一幅幅绚丽的画卷。黑龙江省是中国位置最北、纬度最高的省份。土地面积45.46万平方千米,居全国第六位。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因此,在振兴黑龙江的发展建设过程中,应该分析黑土文化,发扬其积极方面、规避消极方面,使黑龙江在本次文化建设高潮中不落伍,且得到新的突破和跨越,服务于社会、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 黑龙江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生态环境交互影响的地域文化历史造就了黑龙江人独特的文化性格,即"粗犷豪放的气质,质朴率真的品性,热情大方的特质,包容海涵的气度,幽默机敏的智慧"。但同时,黑龙江人也存在着知足常乐、小富即安、拒斥理性等经验式、人情式的文化特质和文化模式,是与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不相适应的。这就要求我们站在以人自身的现代化为核心的总体性文化转型的高度来认识问题,努力建构新世纪黑龙江人新的形象工程,为龙江大地和黑土文化增添新的内涵。 黑土地域文化,我们特指黑龙江地域文化,因为黑龙江省以丰腴的黑土地而著称。黑土地域是东北地域文化----关东文化的组成部分,是具有独特文化精神与鲜明文化风格的地域亚文化。 黑龙江位于中国东北边陲,与俄罗斯接壤,历史上古肃慎人后裔粟末靺鞨建立的渤海国曾非常繁荣,有“海东盛国”、“小中华”之称。黑龙江地广人稀、土地肥沃、资源丰富,大小兴安岭森林丰茂、东部煤炭储备巨大、大庆油田是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中国最大的油区、农业上有“北大仓”的称号……恶劣的气候条件和丰富的物产使得黑土地域文化具有了强烈的粗犷豪放、不拘小节的气质将黑土地域文化中的彪悍和开拓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开始全面建设东北,东北地区工业化加速发展,仅“一五”期间,156个重点建设的大项目有56个在东北,其中22个在黑龙江,另外,国家基本建设投资黑龙江占了十分之一。上世纪5黑土地域文化发展历史及特征黑龙江位于中国东北边陲,与俄罗斯0年代末,10万官兵和5万山东支边青年挺近三江平原,加入到开发北大荒的队伍中来,后来的知青下乡、知识分子下放又使黑龙江产生了一次人口迁移的高潮。这些来到黑龙江的人不但为黑龙江的建设贡献了力量,同时也给黑土地域文化增添了新的内涵。通过共和国的建设者们的不懈奋斗,“四大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突破高寒禁区精神)以“闯关东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北大荒精神”等为代表的“爱国奋斗、艰苦创业,求实务实、开拓进取,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黑龙江精神,集中体现了黑土文化的精神内涵。1、英勇不屈的抗争精神。一是为拯救中华民族愤然而起抗击日本侵略者的高度自觉性;二是众志成城、一致抗敌的空前广泛性;三是为了民族尊严而绝不苟且偷生的民族气节。2、顽强拼搏的创业精神。一是一往无前,百折不挠。二是自强不息,艰苦奋斗。3、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一是胸怀全局,为国分忧。二是淡泊名利,忘我工作。三是不计得失,勇于牺牲。4、

东北地域文化与节庆习俗

东北地域文化与节庆习俗 丛坤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文学所,黑龙江哈尔滨 150018) 摘要:东北节庆习俗主要由东北世居民族节庆习俗与中原汉民族传入节庆习俗两部分构成。东北世居民族节日习俗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地域性,中原汉民族节庆习俗传入东北后,因社会自然环境的变化发生了变异,形成雅、俗之分,进而塑造了东北人慷慨、豁达、热情、爽朗的性格特征。 关键词:地域文化;民族文化;民族性格;节庆习俗 中国东北地区现今主要指黑龙江、吉林、辽宁和内蒙古东部的三市两盟(即呼伦贝尔市、赤峰市、通辽市,兴安盟、锡林郭勒盟),也可称其为黑龙江流域的右岸。从文化区域划分的角度,有关这一区域的名称近年学界多有争议,黑水说、长白说、辽河说、关东说等等,莫衷一是,几成热点。这一争论既反映出区域文化研究的方兴未艾,同时也反映出部分研究者自身的地方本位主义。但同时也说明东北这一区域的文化形成与发展是具有鲜明的整体性特征的,这是广大研究者的共识。所以在谁也说服不了谁,尚未形成定论之前,我们不妨还是以“东北文化”作为这一文化区的名称为妥,这是本文首先要阐明的观点。 然而,“东北文化”是区域文化概念还是地域文化概念呢?很多人在使用这一概念时恐怕并未认真思考这一问题。由于在中国国家现代化的艰难进程中,伴随着殖民\反殖民、革命\反革命、民族自治\民族融合、中央\地方的对立统一,在地理区域上,呈现出政治、民族、行政维度并存的局面。还有历史形成的齐鲁、中原、巴蜀、岭南。吴越、荆楚、燕赵等传统地域文化维度,东北地区因历史原因则更为复杂。从地域文化研究的层面来说,不同的维度定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相关研究的内容、结构和分期。 区域文化与地域文化是两个既相互区别又不可分割的命题,也可把其看作两个不同的视角,其预设也有所不同。地域文化研究突出自然环境和历史传统,其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