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关系模型的三要素简述

关系模型的三要素简述

关系模型的三要素简述

关系模型是数据库中常用的一种数据模型,用于描述和组织数据之间

的关系。它是数据管理和数据库设计的重要概念之一。在关系模型中,数据被组织为一个或多个表格,每个表格包含多个字段。这些表格通

过关系(关联)来相互连接,从而形成一个更复杂、更有结构化的数

据集合。

关系模型的三要素包括实体、属性和关系。下面我将简要介绍每个要

素的含义和作用。

一、实体:

实体是指在数据库中可以单独识别和存储的一个具体事物,可以是一

个人、一个地方、一个物品或一个概念等。在关系模型中,每个实体

都被表示为一个表格,并且每个表格都有一个唯一的标识符(主键),用于区分不同的实体。实体的属性被表示为表格中的字段,用来描述

和定义实体的特征。

我们可以创建一个名为“学生”的实体,其中包含学生的信息,如学号、尊称、性别和芳龄等属性。每个属性都对应表格中的一个字段,

用于存储相应的数据。

二、属性:

属性是实体的特征或描述,用于定义实体的性质。在关系模型中,每个实体都有一组属性,用来描述该实体的特点和特征。属性可以包括数值型、字符型、日期型等不同类型。

在“学生”实体中,我们可以有属性“学号”、“尊称”、“性别”和“芳龄”。这些属性描述了一个学生的基本信息。

三、关系:

关系是指不同实体之间的联系和连接。在关系模型中,关系定义了不同实体之间的相关性和依赖关系。关系以表格的形式呈现,并使用键(主键和外键)来建立实体之间的联系。

我们可以创建一个名为“选课”的关系,用于描述学生和课程之间的关系。该关系可以包含学生的学号、课程的课程号等字段,并通过学生的学号和课程的课程号来连接不同的实体。

总结回顾:

关系模型是一种常用的数据库数据模型,用于描述和组织数据之间的关系。它的三要素包括实体、属性和关系。实体代表数据库中可以单独识别和存储的具体事物,属性描述了实体的特征和性质,关系定义了不同实体之间的联系和连接。通过关系模型,我们可以更好地组织和管理数据,实现数据的结构化和灵活查询。

对于关系模型的理解和应用,我认为它是数据库设计中必不可少的一环。通过合理定义实体、属性和关系,我们可以建立一个具有良好结构的数据库,使数据管理更加高效和方便。关系模型也支持复杂的查询操作和数据分析,为数据处理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的业务需求和数据特点,合理设计和应用关系模型。我们还需要考虑性能和数据一致性等方面的问题,确保数据库的可靠性和可维护性。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我们可以不断优化和改进关系模型的设计和使用,以适应不同场景和需求的数据管理和分析。1. 概述

关系模型是一种常用的数据库数据模型,用于描述和组织数据之间的关系。它的三要素包括实体、属性和关系。通过合理定义实体、属性和关系,我们可以建立一个具有良好结构的数据库,使数据管理更加高效和方便。

2. 实体、属性和关系

实体是指数据库中可以单独识别和存储的具体事物。它可以是一个具体的对象、一个概念或者一个事件。属性描述了实体的特征和性质,是实体的属性集合。关系定义了不同实体之间的联系和连接,是实体之间的关系集合。

3. 数据结构化和灵活查询

通过关系模型,我们可以更好地组织和管理数据,实现数据的结构化

和灵活查询。数据库的结构化使得数据可以按照一定的规则和约束进

行存储和访问,提高了数据的可管理性和可维护性。而灵活查询则通

过关系之间的连接和操作,实现了对数据的多样化查询和分析。

4. 关系模型的必要性

关系模型是数据库设计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它提供了一种规范和统一

的数据描述方式,使得数据库的设计更加标准化和易于理解。通过合

理定义实体、属性和关系,我们可以建立一个具有良好结构的数据库,提高数据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5. 复杂查询和数据分析

关系模型支持复杂的查询操作和数据分析,为数据处理提供了更大的

灵活性和可扩展性。通过关系模型的多表连接和关系操作,我们可以

实现对不同实体和属性的组合查询、排序、聚合计算等复杂操作,满

足不同场景下的数据分析需求。

6. 实际应用和优化改进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的业务需求和数据特点,合理设计

和应用关系模型。我们需要考虑性能和数据一致性等方面的问题,确

保数据库的可靠性和可维护性。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我们可以不断

优化和改进关系模型的设计和使用,以适应不同场景和需求的数据管

理和分析。

总结起来,关系模型在数据库设计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通过实体、属性和关系的定义,为数据库数据的组织和管理提供了规范和标准化的方式。关系模型也支持复杂的查询操作和数据分析,为数据处理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在实践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的业务需求和数据特点,合理设计和应用关系模型,并不断优化和改进,以满足不同场景和需求的数据管理和分析。

数据库原理习题(含答案)

第一章绪论 Ⅰ、学习要点 1、准确掌握数据、数据库、数据库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等基本术语、概念; 2、数据独立性的概念、分类及实现途径; 3、数据模型的概念、分类、要素及作用; 4、数据库三级模式体系结构的含义及作用; 5、关系数据模型的三要素内容。 Ⅱ、习题 一、选择题: 1、使用二维表格结构表达数据和数据间联系的数据模型是() A、层次模型 B、网状模型 C、关系模型 D、实体—联系模型 2、DB、DBS、DBMS间的关系是() A、DB包括DBMS和DBS B、DBMS包括DB和DBS C、DBS包括DB和DBMS D、DBS与DB和DBMS无关 3、在数据库中存储的是() A、数据 B、数据模型 C、数据及数据之间的联系 D、信息 4、数据库系统中,用()描述全部数据的整体逻辑结构。 A、外模式 B、模式 C、内模式 D、数据模式 5、数据库中,导致数据不一致的根本原因是() A、数据量太大 B、数据安全性不高 C、数据冗余 D、数据完整性约束不强 6、划分层次型、网状型和关系型数据库的原则是() A、记录的长度 B、文件的大小 C、联系的复杂程度 D、数据及联系的表示方式 7、数据库三级模式体系结构的划分,主要有利于保持数据库的() A、数据安全性 B、数据独立性 C、结构规范化 D、操作可行性 8、数据库系统中,用()描述用户局部数据的逻辑结构,它是用户和数据库系统间的接口。 A、外模式 B、模式 C、内模式 D、数据模式 9、数据库系统中,用()描述全部数据的物理存储视图。 A、外模式 B、模式 C、内模式 D、数据模式 10、数据库系统中用于定义和描述数据库逻辑结构的语言是() A、DML B、DDL C、DCL D、SQL 11、数据库系统支持的数据共享指的是()

数据库模型的概念、作用和三要素

数据库模型的概念、作用和三要素 模型是对现实世界的抽象。在数据库技术中,表示实体类型及实习类型间联系的模型成为“数据模型”。数据模型是数据库管理的教学形式框架,是用来描述一组数据的概念和定义的,包括三个方面: 1. 概念数据模型(Conceptual Model):这是面向数据库用户的实现世界的数据模型,主要用来描述世界的概念化结构,它使数据库的设计人员在设计的初始阶段,摆脱计算机系统及DBMS的具体技术问题,集中精力分析数据以及数据之间的联系等,与具体的DBMS无关。概念数据模型必须换成逻辑数据模型,才能在DBMS中实现。 2. 逻辑数据模型(Logical Data Model):这是用户从数据库看到的数据模型,是具体的DBMS 所支持的数据模型,如网状数据模型、层次数据模型等等。此模型既要面向用户,又要面向系统。 3. 物理数据模型(Physical Data Model):这是描述数据在存储介质上的组织结构的数据模型它不但与具体的DBMS有关,而且还和操作系统以及硬件有关。每一种逻辑数据模型在实现时都有其对应的物理数据模型。DBMS为了保证其独立性与可移植性,大部分物理数据模型的实现工作由系统自动完成,而设计者只设计索引、聚集等特殊结构。 数据模型的三要素: 一般而言,数据模型是一组严格定义的概念的集合。这些概念精确地描述了系统的静态特征(数据结构)、动态特征(数据操作)和完整性约束条件,这就是数据模型的三要素。 1. 数据结构 数据结构是所研究的对象类型的集合。这些对象是数据库的组成部分,数据结构指对象和对象间联系的表达和实现,是系统静态特征的描述,包括两个方面: (1)数据本身:类型、内容、性质。例如关系模型中的域、属性、关系等。 (2)数据之间的联系:数据之间是如何相互联系的,例如关系模型中的主码、外码等联系。 2. 数据操作 对数据库中对象的实例允许执行的操作集合,主要指检索和更新(插入、删除、修改)两类操作。数据模型必须定义这些操作的确切含义、操作符号、操作规则(如优先级)以及实现操作的语言。数据操作是对系统动态特征的描述。 3. 完整性约束条件 数据完整性约束是一组完整性规则的集合,规定数据库状态及状态变化所应满足的条件,以保证数据的正确性、有效性和相容性。

关系模型的三要素简述

关系模型的三要素简述 关系模型是数据库中常用的一种数据模型,用于描述和组织数据之间 的关系。它是数据管理和数据库设计的重要概念之一。在关系模型中,数据被组织为一个或多个表格,每个表格包含多个字段。这些表格通 过关系(关联)来相互连接,从而形成一个更复杂、更有结构化的数 据集合。 关系模型的三要素包括实体、属性和关系。下面我将简要介绍每个要 素的含义和作用。 一、实体: 实体是指在数据库中可以单独识别和存储的一个具体事物,可以是一 个人、一个地方、一个物品或一个概念等。在关系模型中,每个实体 都被表示为一个表格,并且每个表格都有一个唯一的标识符(主键),用于区分不同的实体。实体的属性被表示为表格中的字段,用来描述 和定义实体的特征。 我们可以创建一个名为“学生”的实体,其中包含学生的信息,如学号、尊称、性别和芳龄等属性。每个属性都对应表格中的一个字段, 用于存储相应的数据。

二、属性: 属性是实体的特征或描述,用于定义实体的性质。在关系模型中,每个实体都有一组属性,用来描述该实体的特点和特征。属性可以包括数值型、字符型、日期型等不同类型。 在“学生”实体中,我们可以有属性“学号”、“尊称”、“性别”和“芳龄”。这些属性描述了一个学生的基本信息。 三、关系: 关系是指不同实体之间的联系和连接。在关系模型中,关系定义了不同实体之间的相关性和依赖关系。关系以表格的形式呈现,并使用键(主键和外键)来建立实体之间的联系。 我们可以创建一个名为“选课”的关系,用于描述学生和课程之间的关系。该关系可以包含学生的学号、课程的课程号等字段,并通过学生的学号和课程的课程号来连接不同的实体。 总结回顾: 关系模型是一种常用的数据库数据模型,用于描述和组织数据之间的关系。它的三要素包括实体、属性和关系。实体代表数据库中可以单独识别和存储的具体事物,属性描述了实体的特征和性质,关系定义了不同实体之间的联系和连接。通过关系模型,我们可以更好地组织和管理数据,实现数据的结构化和灵活查询。

数据库关系数据模型

第3章关系数据模型 3.1 关系数据模型和关系数据库 关系模型由三部分组成: ·数据结构 ·操作集合 ·完整性约束 这三部分也称为关系模型三要素。 3.1.1 数据结构 ·关系数据模型用二维表来组织数据。 ·这个二维表在关系数据库中就称为关系。 ·关系数据库就是表或者说是关系的集合。 ·表是逻辑结构而不是物理结构。 3.1.2 数据操作 关系数据模型中的操作包括: ·传统的关系运算:并、交、差、广义笛卡尔乘积; ·专门的关系运算:选择、投影、连接、除; ·有关的数据操作:查询、插入、删除、更改。 操作特点 ·关系模型中操作的数据以及查询的结果都是完整的集合(或表), ·这些集合可以只包含一行数据,也可以是不包含任何数据的空集合。 ·非关系模型数据库中典型的操作是一次一行或一次一个记录。 ·集合处理能力是关系系统区别于其他系统的重要特征。 关系模型与非关系模型区别 ·在非关系模型中,各个数据记录之间是通过指针等方式连接的,当要定位到某条记录时,需要用户自己按指针的链接方向逐层查找——导航。 ·在关系模型中,用户只需指定数据的定位条件,数据库管理系统就可以自动定位到该数据记录——非导航。 关系操作 关系模型的数据操作主要包括: 查询、插入、删除、更改 关系数据库中的信息表示方式:表中的行列位置有明确的值——逻辑层。 关系数据库的物理层 关系数据库在物理层也使用指针,但这些物理层的存储细节对用户来说都是不可见的,用户所看到的物理层实际上就是存放数据的数据库文件: ·文件名 ·存放位置 ·关系语言特点 关系操作是通过关系语言实现的,关系语言的特点是高度非过程化: 用户不必关心数据的存取路径和存取过程,只需要提出数据请求,DBMS会自动完成用户请求的操作;

数据库练习题

《数据库系统》练习题 一、选择题: 1.数据库中的数据具有最小的冗余度、较高的数据独立性和易扩展性、 ( )等特点。 A.程序模块化 B.数据标准化 C.数据结构化 D.程序结构化 2.数据库管理系统能实现对数据库中数据的查询、插入、修改和删除,该功能称为( )。 A.数据定义功能 B.数据管理功能 C.数据操纵功能 D.数据控制功能 3.下列条目中,()不属于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基本功能。 A.数据库定义 B.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 C.数据库存取 D.数据库和网络中其它软件系统的通信 4.要保证数据库的数据独立性,需要修改的是( ) A.三级模式之间的两种映射 B.模式与内模式 C.模式与外模式 D.三级模式 5.数据库的概念模型独立于( )。 A.具体的计算机和DBMS B.E-R图 C.信息世界 D.现实世界 6.在数据库的三级模式结构中,描述数据库中数据的全局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是( )。 A.外模式 B.内模式 C.存储模式 D.模式 7.银行吸纳众多用户存款,用户可存款于多家银行,银行和储户间的联系是() A.1:1 B.1:n C.m:1 D.m:n 8.E-R图是表示概念模型的有效工具之一,E-R图中使用矩形框表示()。 A.联系 B.实体 C.实体的属性 D.联系的属性 9.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中用来定义模式、内模式和外模式的语言称为()语言。 A. DML B. DCL C. DDL D. SQL 10.一个关系中的主属性( )。 A. 可多个 B.至多一个 C.必须多个 D.一个 11.设关系R和S的属性个数分别为r和s,则(R×S)操作结果的属性个数为()。 A.r+s B.r-s C.r×s D.max(r,s) 12.关系运算中有三种基本操作,从表中取出满足条件的元组的操作称为()。 A.选择 B.投影 C.连接 D.查询 13.如果数据库中出现类似“人的年龄有300岁”的数据,则说明系统没有保护数据的()。 A.安全性 B.完整性 C.一致性 D.独立性 14.在关系中能惟一标识元组的属性集合称为()。 A.外键 B.候选键 C.主键 D.超键 15.同一关系中的任两个元组值()。 A.不能全同 B.可全同 C.必须全同 D.以上都不是 16. 在学生表STUD中,查询年龄在18至20岁之间的学生的姓名(XM)、年龄(SA)和所在 系(SD),实现该功能的正确的SQL语句是( )。 A. SELECT XM,SA,SD FROM STUD WHERE 20>SA>18; B. SELECT XM,SA,SD FROM STUD WHERE SA BETWEEN 18 AND 20; C. SELECT * FROM STUD WHERE SA NOT BETWEEN 20 AND 18; D. SELECT * FROM STUD WHERE SA BETWEEN 18 AND 20; 17. 现要从学生选课表中查找缺少学习成绩(G)的学生学号、课程号,相应的SQL语句如 下,将其补充完整。 SELECT SNO,CNO FROM SC WHERE (); A. G=0 B. G IS 0 C. G=NULL D . G IS NULL

关系数据库系统习题及解答

关系数据库系统习题及解答 一、填空题 1.关系数据库是采用(关系模型)作为数据的组织方式 2.在关系数据模型中,二维表的行称为元组,二维表的列称为(属性)。 3.用值域的概念来定义关系,关系是属性值域笛卡儿积的一个(子集)。 4.设有关系模式R(A,B,C)和S(E,A,F),若R.A是R的主码,S.A是S的外码,则S.A的值或者等于R中某个元组的主码值,或者取空值(null)。这是(参照)完整性规则。 5.关系模型有三类完整性约束:实体实整性、参照完整性和用户定义的完整性。定义外键实现的完整性是(参照完整性)。 6.在关系模型中,若属性A是关系R的主码,则在R的任何元组中,属性A的取值都不允许为空,这种约束为(实体完整性)规则。 7.在关系代数中,从两个关系的笛卡儿积中选取它们的属性或属性组间满足一定条件的元组的操作称为(θ)连接。 8.关系代数是关系操作语言的一种传统表示方式,它以集合代数为基础,它的运算对象和运算结果均为(关系)。 二、选择题 1.关系数据模型的三要素是(D)。 A.关系数据结构、关系操作集合和关系规范化理论 B.关系数据结构、关系规范理论和关系完整性约束 C.关系规范理论、关系操作集合和关系完整性约束 D.关系数据结构、关系操作集合和关系完整性约束 2.关系语言的非过程化是指(C)。 A.用户必须请求DBA为他建立特殊的存取路径 B.用户自己定制而非DBMS来选择存取路径 C.用户不必请求DBA为他建立特殊的存取路径 D.用户要求助于循环、递归来完成数据的重复操作 3.下列叙述中,哪一条是不正确的(A)。

A.一个二维表就是一个关系,二维表的名就是关系的名 B.关系中的列称为属性,属性的个数称为关系的元或度 C.关系中的行称为元组,对关系的描述称为关系模式 D.属性的聚会范围称为值域,元组中的一个属性值称为分量 4.下列关于数据模型的术语中,哪一个术语所表述的概念与二维表中的“行”的概念最接近(D) A.属性B.关系C.域D.元组 5.下列关于关系模式的码的叙述中,哪一项是不正确的(C)。 A.当候选码多于一个时,选定其中一个作为主码 B.主码可以是单个属性,也可以是属性组 C.不包含在主码中的属性称为非主属性 D.若一个关系模式中的所有属性构成码,则称为全码 6.数据的完整性是指(C)。 A.数据的存储和使用数据的程序无关B.防止数据被非法使用 C.数据的正确性、一致性D.减少重复数据 7.如果在一个关系中,存在某个属性(或属性组),虽然不是该关系的主码或只是主码的一部分,但却是一个关系的主码时,称该属性(或属性组)为这个关系的(C)。 A.候选码B.主码C.外码D.连接码 8.在数据库设计中用关系模型表示实体和实体之间的联系。关系模型的结构是(B)。A.层次结构B.二维表结构C.网状结构D.封装结构 9.关系数据模型(D)。 A.只能表示实体间的1:1联系B.只能表示实体间的1:n联系 C.只能表示实体间的m:n联系D.可以表示实体间的上述三种联系10.如果把学生看成实体,某个学生的姓名叫“张三”,则张三应看成是(D)。 A.记录型B.记录值C.属性型D.属性值 11.在概念模型中,一个实体相对于关系数据库中一个关系中的一个(B)。 A.属性B.元组C.列D.字段 12.设有关系SC(SNO,CNO,GRADE),主码是(SNO,CNO),遵照实体完整性规则(D)。 A.只有SNO不能取空值B.只有CNO不能取空值

简述关系模式

简述关系模式 关系模式是一种用来描述和组织数据库中数据元素之间的逻辑 结构和关系的数据模型。它把数据库中的数据元素组织成一组数据库表,表中的每一行描绘了这些数据元素关系。关系模型将数据在表中以行的形式表达出来,使得数据可以抽象描述和表示。 关系模型由三要素组成:实体、属性和关系。“实体”是关系模型中的数据元素,它可以是某一真实的物体,如学生,也可以是抽象的概念,如形状。“属性”是描述实体的特征,如学生的姓名、性别、年龄等。“关系”是实体之间的一种关系,如学生与学科之间的考试关系,学生和课程之间的选课关系等。 关系模型把关系用表来表示,通过表中的列来表示实体和属性,通过表中的行来表示实体和关系。表中的每一列代表一个属性,每一行代表一个实体;因此表中的每一行只能表示一种关系,而且每一行的内容必须是实体的属性。这样的关系模型被称为关系模式,也可以称为数据库模式。 关系模式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关系模式可以对数据进行概括和抽象,使得数据可以得到有效的表示和描述;其次,关系模式可以在表示上更加接近于数据的本质,使得数据更加容易理解和使用;最后,关系模式可以使用表的方式把关系和实体表示出来,使得数据的存储和管理更加方便。 关系模式在数据库的开发和运行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帮助开发者更好地理解和组织数据库,帮助使用者更加便捷地检索和操作

数据库中的数据。因此,关系模式在许多数据库系统中都有其应用,如MySQL、Oracle等,在开发数据库系统时也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参考。 关系模式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数据模型,它可以帮助我们在开发数据库系统时更加有效地组织和管理数据库中的数据,使得我们可以更加容易地从数据库中获取所需要的数据。它的出现,使得数据库可以更加快速高效地运行,为我们提供了多种灵活的功能。

关系模型的三个要素

关系模型的三个要素 关系模型是数据库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由三个要素组成:关系、属性和实体。首先,关系是一种二元关系,它由两个实体之间的关联组成。这种关联可以以实实在在的方式表现出来,比如同一个学生可以选择多个课程,每个课程可以有多名学生,它们之间存在一种“选课-学生”关系。其次,属性是实体所具有的特征,它用来定义实体的独特性。例如一个学生有一些属性,像学号、姓名、性别、出生日期等,每个属性都特定于某个实体。最后,实体是关系模型中基本的术语,它们表示关系模型中要处理的基本对象。实体一般包括一方或两方,如学生和课程。一方实体是指不需要两项名称才能确定的实体,如学生实体;另一方实体是指需要两项名称才能确定的实体,如“学生-课程”实体。 关系模型可以将所有信息整合起来,构建数据库系统,为信息处理提供有效的 模型。它同时还具备多种功能,能够描述完整的信息结构;同时,它还可以建立实体的有效关系;而且,用户可以按实体之间的关系检索、更新以及删除相关信息。因此,关系模型具有极强的工程实用性,广泛应用于任何需要进行数据库构建的技术领域。 在关系模型中有许多复杂的设计准则可供参考,例如实体使用首字母大写或小写;属性名称可以短小精炼,但建议要有意义;两个实体之间不能存在多对多的关系;实体应尽可能地保留全部信息;属性值应不能缺少,并且各个属性值之间也不能存在重复等等。只有遵守这些准则,才能让关系模型能够良好地工作。 从上述介绍可看出,关系模型是实现数据库技术的重要理论工具,它的三要素 分别是关系、属性和实体,它能够安全、有效地组织和管理数据,尤其是用于构建大型复杂数据库。它可以根据设计准则构建有效的关系模型,提高数据库运行的性能。因此,关系模型是要提升数据库性能的有效手段,而且无论是在解决复杂的数据库设计任务,还是解决实体与关系之间的类比,都有重要的作用。

亲密关系三要素模型

亲密关系三要素模型 想要获得健康美好的亲密关系,这篇文章你必须看一看,源自著名心理学家罗兰·米勒教授《亲密关系》第一章。影响婚姻亲密关系的3大要素:成人间的依恋类型、人格特质和自尊水平 01 小时候的依恋类型影响,但不能决定成年后的依恋类型 巴塞洛缪提出了成人间4种依恋类型: -安全型的人:在感情上很容易接近他人,不管是依赖他人还是被他人依赖,他们都感觉很心安,不会担忧独处和不为他人接纳 -焦虑型的人:希望在亲密关系当中投入全部的感情,但是经常发现,对方并不乐意把关系发展到如自己期望的那样亲密,没有亲密关系会让焦虑型的人不安,有时还会担心伴侣不会像自己那样看重自己 -恐惧型的人:和他人发生亲密接触会让自己感到不安,感情上渴望亲密关系,但很难完全信任他人或者依赖他人,他们担心自己和他人变得太亲密,反而自己会离不开对方,因此会受到伤害

-疏离型的人:即使没有亲密关系他也能很安心,他们非常独立和自给自足,而且比亲密关系更重要,他们不喜欢依赖别人或者让别人依赖 认知的误区 儿童期,个体与抚养者的依恋类型,不会完全决定成年后亲密关系当中的依恋类型,因为依恋类型还受到我们成年后经历的影响。 如,本来与父母依恋类型是安全型的人,如果成年后经过了一次非常悲痛欲绝的分手,她的依恋类型可能会不再是安全型 再如,一段如胶似漆的恋情,也能够慢慢让原来回避亲密的人不再怀疑、戒备亲密感情,所以说婚姻是第2次让自己有机会修复原有依恋类型的重要机会 备注:只有大起大落的经历才有可能让人类的依恋类型有所改变,大部分的概率会保持十多年以上。比如恐惧型的人,如果坚持孤僻,回避相互依赖,他们就可能永远不会发现,有些人是可以信任的,不会发现亲密也可以让人心安,如此,反过来也会加重他们的恐惧型依恋

关系模型三要素

关系模型三要素 一、主体 1.主体的种类 (1)自然人 构成:公民+外国人+无国籍人 (2)国家 任何一个法律关系至少要有两个主体。 2.主体资格 区分“权利”能力与“行为”能力: “权利”能力:法律关系主体能出席某种法律关系,“依法”拥有一定的权利和分担一定的义务的法律资格。 “行为”能力:法律关系主体能够“通过自己的行为”实际取得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能力。 (1)自然人的权利能力与行为能力 无行为能力人:是指完全不能以自己的行为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的公民。不满8周岁的未成年人,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管制行为能力人:就是指行为能力受一定的管制,只有部分行为能力的自然人。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无法全然辨识自己犯罪行为的成年人为管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完全行为能力人:是指达到法定年龄、智力健全、能够对自己行为负完全责任的自然人。18周岁以上的自然人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16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人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2)法人以及其他非政府的权利能力与行为能力 权利能力:始于产生、终于消灭。 行为能力:同权利能力。 二、内容

法律关系的内容包含权利与义务 1.权利即权利享有者自己或要求他人作出或者不作出某种行为,及一旦被侵犯有权请求国家予以法律保护。 2.权利就是可以退出的。 3.法律义务包括积极义务(如:缴纳税款、履行兵役)和消极义务(如:不得毁坏公共财物、不得侵害他人生命健康权)。 三、客体 客体的特征:能为人类所控制并对人类有价值。 1.物 (1)自然物:土地、矿藏等。 (2)人造物:建筑、机器等。 (3)一般等价物:货币和有价证券。 物可以存有形态也可以没形态。 2.人身、人格 人的整体就可以就是法律关系的主体,无法做为法律关系的客体。 人的部分可以作为客体的“物”。 3.非物质财富 (1)知识产品(智力成果):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商标等。 (2)荣誉产品:荣誉称号、奖章、奖品等。 4.行为——行为的结果 (1)生产经营犯罪行为; (2)经济管理行为; (3)提供更多一定劳务的犯罪行为; (4)完成一定工作的行为。

数据库原理习题(含答案)

数据库原理习题(含答 案)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第一章绪论 Ⅰ、学习要点 1、准确掌握数据、数据库、数据库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等基本术语、概念; 2、数据独立性的概念、分类及实现途径; 3、数据模型的概念、分类、要素及作用; 4、数据库三级模式体系结构的含义及作用; 5、关系数据模型的三要素内容。 Ⅱ、习题 一、选择题: 1、使用二维表格结构表达数据和数据间联系的数据模型是() A、层次模型 B、网状模型 C、关系模型 D、实体—联系模型 2、DB、DBS、DBMS间的关系是() A、DB包括DBMS和DBS B、DBMS包括DB和DBS C、DBS包括DB和DBMS D、DBS与DB和DBMS无关 3、在数据库中存储的是() A、数据 B、数据模型 C、数据及数据之间的联系 D、信息 4、数据库系统中,用()描述全部数据的整体逻辑结构。 A、外模式 B、模式 C、内模式 D、数据模式 5、数据库中,导致数据不一致的根本原因是() A、数据量太大 B、数据安全性不高 C、数据冗余 D、数据完整性约束不强 6、划分层次型、网状型和关系型数据库的原则是() A、记录的长度 B、文件的大小 C、联系的复杂程度 D、数据及联系的表示方式 7、数据库三级模式体系结构的划分,主要有利于保持数据库的() A、数据安全性 B、数据独立性 C、结构规范化 D、操作可行性 8、数据库系统中,用()描述用户局部数据的逻辑结构,它是用户和数据库系统间的接口。 A、外模式 B、模式 C、内模式 D、数据模式 9、数据库系统中,用()描述全部数据的物理存储视图。 A、外模式 B、模式 C、内模式 D、数据模式 10、数据库系统中用于定义和描述数据库逻辑结构的语言是() A、DML B、DDL C、DCL D、SQL 2

简述关系模型的三要素

简述关系模型的三要素 关系模型是数据库设计中最为重要的概念之一,它是建立在数学理论基础上的一种数据模型。关系模型主要由三个要素组成,分别是关系、属性和域。 一、关系 关系是关系模型中最基本的概念,它用来描述现实世界中的一个实体集合。关系可以看作是一个二维表格,由若干行和若干列组成。每一行代表一个实体,每一列代表一个属性。关系中的每个元素都是一个单一的、不可再分的数据项,被称为一个关系实例或元组。关系的表头是属性名,表体是实际数据。 关系具有以下特点: 1.关系中的元组是无序的,即关系中的元组是没有先后顺序的。 2.关系中的属性是有序的,属性的顺序是固定的。 3.关系中的元组是唯一的,不存在重复的元组。每个元组都有一个唯一标识符,被称为主键。 二、属性 属性是关系模型中关系表格中的列,用来描述关系中的某个特征。一个关系可以包含多个属性,每个属性具有一个唯一的名称,并且具有一个确定的数据类型。属性可以分为主属性和外属性,主属性是关系中唯一标识一个元组的属性,外属性是关系中非主属性。

属性具有以下特点: 1.属性是原子的,即属性的值不可再分。 2.属性具有确定的数据类型,如整数、字符、日期等。 3.属性的取值范围是有限的,每个属性都有一个域,域是属性的所有可能取值的集合。 三、域 域是属性的取值范围,它是属性的所有可能取值的集合。域可以是有限的,也可以是无限的。一个属性的域可以根据需要定义,域可以是数字、字符、日期等。 总结: 关系模型的三要素——关系、属性和域——是数据库设计中最为重要的概念。关系用来描述现实世界中的实体集合,属性用来描述关系中的特征,域是属性的取值范围。通过合理地使用这三个要素,可以构建出高效、可靠的数据库系统,实现对数据的有效管理和利用。

数据库原理知识点总结

2数据库系统管理数据的特点如下 1数据共享性高、冗余少;3数据独立性高; 2数据结构化; 4由DBMS进行统一的数据控制功能数据库系统阶段 数据库系统概述 一、有关概念 四个基本概念 1•数据(Data):数据库中存储的基本对象 2•数据库的定义:数据库(Database,简称DB)是长期储存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可共享的大量数据集合 3•数据库管理系统(简称DBMS):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系统软件)。 用途:科学地组织和存储数据;高效地获取和维护数据 主要功能:1.数据定义功能2•数据操作功能3•数据库的事务管理和运行管理功能 4. 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功能5•数据的组织, 存储和管理功能6•其他功能 4•数据库系统(Database System,简称DBS):指在计算机系统中引入数据库后的系统桌面DBMS Access ,VFP 客户机/服务器型DBMS SQL Server , Oracle, MySQL , DB2 5 •数据库系统(DBS)的构成 广数据库 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其开发工具) 应用系统 L数据库管理员(DBA)和用户 、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 1 •数据管理的三个阶段 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 3•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 1数据定义功能2数据操作功能3数据库的事务管理和运行管理功能 4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功能5数据的组织,存储和管理功能6其他功能4.DBMS可以对数据提供哪些控制功能? 数据的安全性(Security)保护:保护数据,以防止不合法的使用造成的数据的泄密和破坏。 数据的完整性(Integrity )检查:将数据控制在有效的范围内,或保证数据之间满足一定的关系。 并发(Concurrency)控制:对多用户的并发操作加以控制和协调,防止相互干扰而得到错误的结果。 数据库恢复(Recovery):将数据库从错误状态恢复到某一已知的正确状态。 数据模型用来抽象、表示和处理现实世界中的数据和信息的工具。通俗地讲数据模型就是

数据库原理习题(含答案)

数据库原理习题(含答案)

第一章绪论 Ⅰ、学习要点 1、准确掌握数据、数据库、数据库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等基本术语、概念; 2、数据独立性的概念、分类及实现途径; 3、数据模型的概念、分类、要素及作用; 4、数据库三级模式体系结构的含义及作用; 5、关系数据模型的三要素内容。 Ⅱ、习题 一、选择题: 1、使用二维表格结构表达数据和数据间联系的数据模型是() A、层次模型 B、网状模型 C、关系模型 D、实体—联系模型 2、DB、DBS、DBMS间的关系是() A、DB包括DBMS和DBS B、DBMS包括DB和DBS C、DBS包括DB和DBMS D、DBS与

DB和DBMS无关 3、在数据库中存储的是() A、数据 B、数据模型 C、数据及数据之间的联系 D、信息 4、数据库系统中,用()描述全部数据的整体逻辑结构。 A、外模式 B、模式 C、内模式 D、数据模式 5、数据库中,导致数据不一致的根本原因是() A、数据量太大 B、数据安全性不高 C、数据冗余 D、数据完整性约束不强 6、划分层次型、网状型和关系型数据库的原则是() A、记录的长度 B、文件的大小 C、联系的复杂程度 D、数据及联系的表示方式 7、数据库三级模式体系结构的划分,主要有利于保持数据库的()

5、数据库和文件系统的根本区别是()。 6、DBMS提供的数据控制功能包括:(1)、(2)、(3)、(4)。 7、数据库中,数据模型用于(1),数据模型应当满足(2)、(3)、(3)三方面要求。 8、数据模型的三要素包括()、()、()。 9、概念模型,也称为(),是(),主要用于(),与具体的DBMS和机器()。 10、基本数据模型,是(1),主要用于(2)。 11、数据独立性是指(1),可以分为()和()。 12、(数据结构)用于对系统静态特性的描述,()用于对系统动态特性的描述 13、数据库系统中人员主要包括(1)、(2)、(3)和用户,其中用户可分为(4)、(5)、(6)三类。 14、数据库系统的软件包括(1)、(2)、(3)、(4)、(5)五部分。 三、简答题 1、什么是数据、数据处理、数据管理、数据管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