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翻译中思维的转换_叶邵宁

翻译中思维的转换_叶邵宁

翻译中思维的转换_叶邵宁
翻译中思维的转换_叶邵宁

上海科技翻译

Shanghai Journal of T ranslators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3N o .3

翻译中思维的转换

叶邵宁 (华南农业大学人文学院外语系,广东广州510642)邓英华 (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外语系,湖南长沙

410004)

[摘要]语言与思维密切相关。汉英民族不同的思维模式导致两种语言在表达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翻译过程中,有时须通过思维方式的转换,使译文地道、自然,符合目的语的表达习惯。[关键词]思维方式;思维差异;语言;转换[中图分类号]H 315.9[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0-6141(2003)03-0043-03

[收稿日期]2003-03-04

[作者简介]叶邵宁(1962-),女,华南农业大学人文学院外语系副教授,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邓英华(1970-),女,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外文系讲师,研究方向:英汉语言与文化对比。

一、引语

翻译是一项复杂的双语转码的活动,它不仅是两种语言符号的转换,还涉及到两种语言中两种文化的沟通。语言文化差异所导致的表达法和习惯用法的差异,可以追溯到更深层次的思维方面的差异。刘宓庆认为:“思维支配语言。”语言是思维的主要载体,许多语言现象产生的原因必须从思维与语言的关系中去找,思维方式制约着表示概念的词或词组形式以及表达判断的句子和表达推理的句群的结构和排列顺序。中国人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感到最难掌握的亦是用英语进行思维,因而译语或多或少地带有中文腔。例如:

(1)O n M a y Day ,there ar e peo ple mountain peo ple sea in Tian A n M en Squa re.

(2)O n M ay Da y,there are a g rea t many peo ple in Tian A n M en Squa re .

(1)句充满了意象性的词汇,反映出汉语语言的思维模式,但不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2)句是正确的英语表达。

如何才能再现源语自然的、喜闻乐见的表达方式?语言的使用体现着思维的选择和创造。翻译的过程,既是语言形式的转换,也是思维的转换。东方的思维可概述为:直观的、具体的、综合的、整体的、主观的等等;与之相比,西方的思维是分析的、逻辑的、抽象的、个体化的、客观的等等。了解这些差异,在翻译过程中有目的地进行思维转换,对作出地道的译语十分重要。

二、翻译过程中思维的转换

1.具象思维与抽象思维

汉式思维是具体、直观的,在语言中尽可能地动用具体的形状、印象和声音来传递思想和信息。思维中的直观性,决定了汉语是一种表意性的语言,就是以“观物取象”,即取万物之象,加工成为象征意义的符号来反映、认识客观事物的规律。而英式思维则是抽象的,倾向于使用表达同类事物的整体词语来表达具体事物或现象。这种思维方式的差异反映

在语言表达方式上,表现为词语概念的虚实转化,即英语常用抽象概念的词语表达一些具体事物和现象,汉语则化抽象为具体。例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译为As y ou so w ,y ou will reap.英译时,无须绞尽脑汁地试图把“瓜”、“豆”搬进英语。类似的例子还有:看菜吃饭to fit the a ppetite to the dishes;十恶不赦g uilty beyo nd fo rgiv eness;九死一生a nar -row escape;不尝黄连苦,怎知蜂蜜甜Who has nev e r ta sted bitter kno ws no t what is sw eet ;活到老,学到老Liv e and lear n 等等。

由于思维差异,英汉语中动词、名词和介词的使用频率不同。英语大量使用抽象名词和介词,因而显得虚、静和抽象;汉语多用动词,所以显得实、动和具体。英译汉时,必须将原句适当实化,具体化,使其抽象性弱化,以适应汉语的表达方式。英语中的一些抽象名词或介词,可以通过词类转换、增加词汇说明或置换以实化虚,达到理想的表达效果。

例(1)The boo k is in the press . 该书即将出版。例(2)The introduction of the new equipment in the fac tor y has led to a steady increase in productio n. 该厂引进了新设备,生产稳步增长。

例(3)His mind sw ept easily ov er the w hole w o rld in-cluding many lands and epochs . 他纵览全球,古今中外,了如指掌。

这里“ma ny lands ”与“ma ny epochs ”表达了抽象的概念,译文通过置换(“many la nds ”译为“中外”,“many epochs ”译为“古今”),说明了词语所蕴涵的意义。

例(4)He wa nted to lea rn ,to know ,to teach .(fro m “De Ga ulle ”) 他想学习,增长知识,也愿意把知识教给别人。

“to know ,to teach ”表达了抽象的概念,译文通过增加补充词汇形象地表达了这些词语的意义。

反过来,汉译英的时候,应当将有些动词转化为名词或介词,使其抽象化。

·

43·

例(5)为了作出合理的推断,我们在阅读时不能局限于词的字面意义。

译文:In o rder to make r easo nable infer ences w e sho uld r ead and think beyond the printed w o rds.

例(6)一九六四年十月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使世界大为震惊。 China's first a tomic blast in Octo be r,1964 w as a g r eat shock to the rest of th e wo rld.

2.直接思维与理性逻辑思维

汉民族在哲学上注重心理时空,对外部事物的反映靠直觉感性的认识,思维上重觉悟而不重形式论证,轻逻辑;西方思维注重的是自然时空,思维上注重形式分析和逻辑推理。因而英语以形合见长,汉语以意合见长。汉语句子结构松散,在语法上,汉语更多的是利用“意义支点”和语义因素的链条作为语言组织的重要手段,即汉语不借助语言形式手段而借助词语或句子所含意义的逻辑联系实现它们之间的连接,其关联照应手段是隐式的。英语句子的表现却严密地受逻辑形式支配,借助语言形式手段实现词语或句子的连接,其关联照应手段是显式的,因而在进行汉译英的翻译实践时,有时很有必要增添译语的衔接连贯手段,变隐性连接为显性连接。

例(7)饮至半酣,瑜携干手,同步出帐外。 Whe n th e drinking wa s at its h eight,Zho u Yu to ok J ia ng Ga n's hand and led him out o f the tent.

译语采用增添“连接”(表时间的“whe n”和表添加的“a nd”)这一衔接手段,使得译文句子结构合理,条理清楚,从而增强了连贯性。

例(8)他们去用餐。美酒佳肴,使他们顿受感染,言谈间绝无恶意,甚至有友好之情。 They went to dinner.It w as ex cellent,and the wine was g oo d.Its influence pr esently had its effect o n them.Th ey talked no t o nly w itho ut ac ri-mony,but ev en with friendliness.

源语中只有两个“他们”为照应衔接手段,译语除了把他们直译为照应“they,them”之外,还增添了4个照应衔接手段(1个it,2个its,1个they),使得译文语句十分连贯。

汉语中经常有“流水句”,英译时就要运用英语中的从属连词、不定式和分句等语言手段实现并句,使译语符合其自身的表达习惯。

例(9)必须采取措施,改善投资环境,切实制止对企业乱摊派、乱收费的错误做法。 M ea sur es to impr ov e inv est-ment env iro nme nt must be taken,and,abov e all,to check impr oper prac tices,such as sha ring ex t ra ex penses a mong fo reig n a nd joint enter prises and collec ting unr easonable fees amo ng them.

而一般情况下,英语句子(形合句)译成汉语意合句较符合汉语的说话习惯。

例(10)As the weather w as fine,w e decided to climb the mo untain. 天气较好,我们决定去爬山。

译文中删去了连词“由于(as)”,更符合汉语规范。

例(11)Can yo u answer me a question which I w ant to a sk a nd which is puzzling me? 我有一个问题弄不懂,想请教你,你能回答吗?

译文按照汉语的行文习惯将英语长句拆成几个单句,通顺易懂。

3.整体思维与分散性思维

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总是习惯于从整体把握对象,“天人合一”的有机整体论为其最基本的特点。汉民族的思维是整体综合的,概括的;而西方思维注重细节分析,在对自然社会的思考中往往把一个整体加以分解剖析,英美人的思维是个体的,分散的。这种思维差异表现在语言上,英汉语对事物的定义不同,从而用词出现不同的倾向。英语的语词具有明显的重建性,即不重复使用一个语词或一套语言来表达已变化了的事物。例如,“ca ttle”是“牛”的总称,但它不具备汉语“牛”的概括性和累积性,只有靠重建扩展出如“calf”,“cow”,“o x”,“buffa lo”等更具体的词。汉语则是靠累积而不是重建来扩展语词,因而汉语具有较高的概括性和较灵活的搭配性。例如,人们可以用“开”字组出一系列的词语耒:开会,开门,开车,开刀,开收音机,开机器等,但若译成英语,这个“开”字要根据搭配选用不同的词:to ho ld a mee ting,to o pen the doo r,to driv e a car,to hav e an o peration,to turn o n the radio,to oper ate a machine等等。英语趋向于特指,用词细腻,如“说”一词,就有“sa y,speak,bar k,ho wl,cla mo r, yell,murm ur,mutter,w hisper,blur t,sta mmer,draw l, g ush,brag,address”等词;汉语趋向于泛指,用词概括模糊,对中心词喜用各种修饰语,如在“说”前加各种修饰语:大声地说,低声地说,慢吞吞地说,结结巴巴地说,滔滔不绝地说……

例(12)他没有考虑后果就脱口说出了那消息。

译文1 H e said the news sudde nly and thoug htlessly befo re he co nsidered its effect.

译文2 He blur ted o ut the new s befor e he co nsider ed its effect.

上例中,译文1显然不如译文2简洁地道。

4.以主客体统一为基础的思维方式和以主客体相分离为基础的思维方式

汉语是以主客体统一为基础的,汉式思维往往以“人”为中心,认为只有人才能作出有意识的动作行为。汉语倾向从自我出发来叙述客观事物,因而汉语较常用人称主语表达。西方思维以主客体对立为出发点,强调物我分明,并追求超越于现实世界之上的最高存在。在语言组织上,英语常以物或抽象概念为主语,让事物以客观的口气呈现出来。中国学生在翻译这种非人称主语表达的英语句子时,往往机械地按英语句子的模式对译成汉语句子,这样的译文与汉语的表达习惯格格不入。

例(13)T he moment w e stepped into the countr y,ca re a nd kindness sur ro unded us o n ev ery side.

原译:一踏上国土,到处都是关怀与照顾包围着我们。

改译:一踏上国土,我们就随时随地感受到关怀与照顾。

例(14)The fo rty y ea rs bro ug ht a lmo st ten millio n mi-

·

44·

g rants to Ame rica.

原译:四十年带来近一千万移民移居美国。

改译:四十年来,近一千万移民移居美国。

例(15)The thick ca rpet killed the so und of his fo ot-steps.

原译:厚厚的地毯消灭了他的脚步声。

改译:他走在厚厚的地毯上,一点脚步声也没有。

奈达曾经说过,每种语言都有自己的特征,要进行有效的交流就必须遵循每种语言的特征。卓有成效的译者不会把一种语言的形态结构强加到另一种语言之上,而是随时作必要的调整,把源语的信息用译语独特的结构表达出来(Nida and Tibe r,1969,3-4)。翻译过程中,通过西式客体思维倾向和中式主体思维倾向的转换,译语更加自然、顺畅。

5.螺旋型思维与直线性思维

中国人的思维活动大多是螺旋式地绕圈向前发展,把作出的判断或推理的结果,以总结的方式安排在结尾。而英美人的思维方式是“直线性的”,在语言表达上,他们习惯于在语篇的开始就直接点题,然后再依次分析。重心在前,这通常是英语长句的一个特点;而重心在后,这通常是汉语在词语排列顺序上的一个特点。

例(16)Eng els spoke w ith th e a utho rity a nd confi-dence,bo rn o f fo rty yea rs clo sest friendship and intellectual intimacy,during w hich he had g r asped,as no o th er man had,the full sig nificance o f M a rx's teachings. 由于40年最亲密的友谊和思想契合,恩格斯对马克思学说的意义比任何人都了解得彻底。他就凭这40年所特有的威望和信心说了这些话。

例(17)Th e culprit in this tale is a naiv e belief tha t pure objectiv ity ca n be at tained by h uma n being s ro oted in cultur al traditions o f a shar ed belief and a co nsequent failur e o f self-exa minatio n,… 人植根于具有共同信仰的文化传统中,因而不能做到自省。认为这样的人能做到完全的客观公正是一种天真的想法。这则故事中的罪魁正是这种天真想法。

上述英文各句都有一个主干语言成分,居于句首,给整个句子先戴上帽子,然后条分缕析,依次阐发。翻译中,通过思维方式的转换,译文按汉语习惯将重心移到了句末,符合中文的表达习惯。将中文译成英文,句子重心自然调整到了句首。

例(18)英国人排队等公共汽车井然有序,不紧不急,这给初来乍到的人留下很深的印象。 Ev ery str ang er is struck by the pa tient and or de rly w ay in which Brito ns queue fo r a bus.

例(19)物体的温度越高,放射的能量越多,这一理论非常重要。 The th eo r y is o f g r ea t impo r tance,th e ho tter the bo dy is,the mo r e ener gy it radiates.

三、结 语

语言与思维密切相关,语言是思维的主要表现形式,汉英民族不同的思维方式导致两种语言在表达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翻译过程中,在领会源语意图之后,译员不必拘泥于原文,而是要考虑目的语的思维习惯,通过思维方式的转换,运用适当的翻译手段,使译文地道、自然,符合目的语的表达习惯。

参考文献:

[1] 杨俊敏.中西方思维模式与英汉语语言特征[J].中南

工业大学学报,2001,(4).

[2] 刘宓庆.思维方式表现法与翻译问题[J].现代外语,

1993,(3).

[3] 王玉章.关于思维方式与翻译[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1,(3).

[4] 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

[5] Ellis R.The Study of Second L anguage Acquisition

[M].Ox fo rd:O xfo rd Univ ersity Press,1994.

[6] 吴潜龙.从语言与思维的关系看第二语言习得中的几

个问题[J].外语教学,2000,(1).

The Transfer of Thought Patterns in the C ourse of Translation

YE Shao-ning 

(Fo reign Languag e dept.,The Humanities Co llege,South China Arg ricultura l Univ er sity,Guang zhou510642,China)

DENG Ying-hua 

(For eig n Lang uag e dept.,Huna n Eco no my M a nag ement Colleg e,Chang sha,Hunan410004,China) [Abstract]Lang uag e and thinking a re closely inter rela ted.Chinese thinking modes differ fr om those o f Eng lish,ther efor e, ideas ar e a rr anged in different w ay s in the two lang uag es.In the co urse o f tra nslatio n,so metimes the tr ansfer is needed fro m the tho ug ht pa tter ns o f the so urce lang uag e to tho se o f the tar ge t lang uag e so as to tra nslate appro priately.

[Key words]tho ug ht patte rns;thinking diff erences;la ng uag e;tra nsfer

·

45

·

翻译中的思维转换

谈翻译中的思维转换 1. 德国哲学家弗·茅特纳(Friz Mauthner)曾经说过“If Aristotle had spoken Chinese or Dakota, his logic and his categories would have been diff erent”。2.There are a thousand Hamlets in a thousand people’s eyes.有1000个读者,就有1000个哈姆雷特。 wall clock — stop watch — horizontal bar — parallel bars — antiaircraft gun — Wet paint. It’s a long lane that has no turning. It’s the wisest father that knows his son. 不同的民族,因其历史、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等诸多方面的不同,造成他们在认识同一事物时可能会选择不同的角度或切入点,因而形成不同的思维方式,而这种差异又必然会反应在语言层面上,从而造成语言表达方式的不同。 由此可知,在翻译时,当我们按照原文的字面意思或原文的句子结构进行表达时,如果无法使译文顺畅或被读者理解,我们就要考虑换个角度思维,即要转换思维方式,这是翻译的一项的基本功。 1. 肯定与否定的转换 从哲学角度讲,任何事物都有两个面:正面与反面。当我们肯定事物的正面时,同时也在否定事物的反面;当我们肯定事物的反面时,也就是在否定事物的正面。于是,我们在认识一个事物时就有正反两个角度供我们选择,从而产生出两种不同的表达式。如 他很浪费。—— 这是假的。—— 他同意了。—— 他会对你非常感激的。—— Don’t touch me, or I’ll kill you. I’m serious.(别碰我,否则我会杀了你。) Last night I lay in bed, awake. (昨天晚上我躺在床上一夜没睡着。) You can freely express your opinions. I have a completely open mind. 你们可以自由发言,我不抱任何成见。 One had to have some sort of past to make that kind of beginning. 她要是没有点来头是不敢这么发话的。 When I was a child, the last thing I would like to do was reading.

浅析汉英翻译中中式英语的现象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从劳伦斯及其作品《儿子与情人》看恋母情结 《飘》与《倾城之恋》中的女性形象对比研究 Angel’s Face, Devil’s Heart—The Degeneration of Dorian Gray in 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 针对基础与学习自觉性较低班级的课堂管理 《贵妇画像》主题和写作艺术特征 运用超验主义解读《小妇人》中的女性形象 翻译中的文化差异 从餐桌礼仪看中美饮食文化差异 教师在农村初中英语游戏教学中的角色分析--以某中学为例 极权主义下人性的扭曲——用福柯的空间理论解读乔治·奥威尔的《》 从《时时刻刻》看三种不同身份的女性与现实的抗争 《黑暗之心》的人性探究 论《儿子与情人》中的恋母情结 情景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应用 情境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游戏教学法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An Analysis of Bernard Shaw’s Pygmal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personal Function 《弗朗西斯麦康伯短促的幸福生活》中麦康伯个性转变之分析 英汉视觉动词概念隐喻的对比研究 图式理论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广播英语的语言学分析 《最蓝的眼睛》中美国黑人小女孩所承受的三重歧视 浅析《爱玛》中女主人公的女性意识 浅谈当代大学生炫耀性消费文化 A Study of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American Business Etiquette 试论英语词汇教学中的词块教学 浪漫主义天性和实用主义个性之间的冲突——评《呼啸山庄》中凯瑟琳人性的矛盾 以目的论为指导的化妆品商标翻译 成都旅游定位和发展对策 浅析《最蓝的眼睛》中的创伤和治愈 对林语堂的《吾国与吾民》几种中译本比较研究 从《阿甘正传》看个人主义对美国文化的影响 简析狄更斯《远大前程》中的浪漫主义特征 理想之梦的破灭——探析《了不起的盖茨比》与美国梦 On the Translation of Psychological Description in Wuthering Heigh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unctional Equivalence 论小学英语教学中学习动机促进法 浅谈《鲁滨逊漂流记》中现实主义元素 从作品人物塑造看海明威生命意识的转变 基于情境性教学理论的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模式设计 从《道连葛雷的画像》角色看王尔德

论英汉翻译中的视角转换

论英汉翻译中的视角转换 1.引言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体现人类的思维活动。不同的文化对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使得语言中的视角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翻译时,译者要挣脱原语文化的传统思维模式,使原语所传达的信息,所体现的风格一并能被读者完全体会。这就要求译者在了解语言文化背景及视角差异的基础上,在翻译过程中进行视角转换。 2.文献回顾 在研究翻译的视角转换这个领域已有不少学者涉及,研究成果也颇丰富。如刘保华在“英汉翻译技巧:视角转换”中介绍了主要的视角转换法;邵卫平在他的“英汉视角对比及翻译中的视角转换”也对如何进行视角转换进行了相关阐述;张小珊在“中英文翻译视角转换浅议”中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当然还有很多专家学者对这一论题进行了探讨,在这暂不一一列举。本文准备从英汉翻译视角转换的重要性和视角转换的方法入手,就这个论题谈谈我的观点。 3.英汉翻译中的视角转换 翻译在很大程度上不仅是语言的交流,更是文化之间的交流。由于英、汉语在产生的背景、经历的历史上有很大的不同,许多文化的观察视角也就有了很大区别。请看如下一例: What we lose in hake we shall have in herring.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在此例中原句用了hake(鳕鱼)和herring(鲱鱼)两种鱼来表示,因为历史上西方人以航海捕鱼闻名,各种鱼类对他们而言是非常必需的,从中就可以看出西方人的生活习惯。但如果直译成“我们从鳕鱼中失去的将会从鲱鱼中得到”,中国读者就不明其意了。如果换成中国人熟悉的“东隅”“桑榆”两个词,就能达到意义上的对等,中国读者便能很清楚地了解这句话所传达的意思。 3.1翻译中视角转换的必要性 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自始至终都在考虑如何将原语传递到译语中,而在信息传递的过程中,转换是必不可少的。刘宓庆先生说:“转换是翻译中用得最广泛的变通手段。在一般情况下,转换是获得灵活对应的不可少的应变对策,而失去形式则常常是转换带来的必然结果。”但不同文化间的差异会导致人们按照自身文化思维习惯去解读另一种文化,因而在翻译中因为被传统思维方式所束缚,对原语逐词翻译而无法找到合适的译文。比如,许多人将英语习语“a heart as hard as flint”理解为“心如坚石”来表示意志坚定,而实际上此习语是“铁石心肠”的意思,形容冷酷无情,两者含义相差甚远。有不少人会把“望子成龙”译成“to expect one’s son to be a dragon”,这是不可取的,因为龙在西方文化中象征着凶残、暴力。正确的译文是“to expect one’s son to be somebody”。 由上可见若囿于原语的视角就难以找到合适的切入点,难以找到地道的表达方式。相反,若将视角适当转换,问题便迎刃而解。由此可见视角转换的必要性。 3.2英汉翻译中视角转换的方法 3.2.1词序的调整 英语表达式中一些修饰成分和词语有其一定的顺序,且不同于汉语表达式中的顺序。因此在翻译时要注意成分顺序的调整,以符合译入语的语序习惯。如: (1).an outstanding contemporary American writer (一位美国现代优秀作家) (2).Mary’s pretty new black leather bag (玛丽漂亮的黑色新皮包)

2018考研-英语翻译里的“转换”思维_毙考题

2018考研:英语翻译里的“转换”思维 在英译汉过程中,有些句子可以逐词对译,有些句子则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表达方式不同,就不能用一个萝卜一个坑的方法来逐词对译。原文中有些词在译文中需要词类转换和结构转换,才能使汉语译文通顺自然。 一、词类转换 ?转译成动词 1.名词转换成动词 经典例题: Interest in historical methods has arisen,less through external challenge to the validity of history as an intellectual discipline and more from internal quarrels among historians themselves. 分析:interest在原文中是名词,而在译文中为了符合中文的表达方式,在不改变意思的前提下,将它改成动词。 参考译文: 人们之所以关注历史研究的方法,主要是因为史学家们内部分歧过大,其次才是因为外界并不认为历史是一门学科。(1999年真题) 经典例题: With the click of a mouse,information from the other end of the globe will be transported to your computer screen at the dizzying speed of seven_and_a_half times around the earth per second. 参考译文: 只要一点鼠标,来自世界另一端的信息便会以每秒绕地球七周半的惊人速度传输到你的电脑屏幕上。 2.形容词转换成动词 经典例题: Additional social stresses may also occur because of the population explosion problems arising from mass migration movements-themselves made relatively easy nowadays by modern means of transport. 参考译文: 由于人口的猛增或大量人口流动(现代交通工具使大量人口流动变得相对容易)所造成的种种问题也会增加社会压力。(2000年真题) 经典例题: Doctors have said that they are not sure they can save his life. 参考译文: 医生们说他们不敢肯定能否救得了他的命。 Success is dependent on his effort. 参考译文成功与否取决于他的努力。 3.副词转换成动词 经典例题: She opened the window to let fresh air in. 参考译文: 她把窗子打开,让新鲜空气进来。 4.介词转换成动词 经典例题: Many laboratories are developing medicines against AIDS. 参考译文: 许多实验室正在研制治疗艾滋病的药物。 经典例题: Coming! Away she skimmed over the lawn,up the path,up the steps,across the veranda,and into the porch. 参考译文: 来了! 她转身蹦着跳着地跑了,越过草地,跑上小径,跨上台阶,穿过凉台,进了门廊。 ?转换成名词 1.动词转换成名词 经典例题: The university aims at the first rate of the world. 参考译文学校的目标是世界一流。 经典例题: The net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will foster a large number of free_fancers,and this

翻译中思维的转换

上海科技翻译 Shanghai J our nal of T r anslator s f or S cience and T echnology 2003N o .3 翻译中思维的转换 叶邵宁 (华南农业大学人文学院外语系,广东广州510642)邓英华 (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外语系,湖南长沙410004) [摘要]语言与思维密切相关。汉英民族不同的思维模式导致两种语言在表达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翻译过程中,有时须通过思维方式的转换,使译文地道、自然,符合目的语的表达习惯。[关键词]思维方式;思维差异;语言;转换[中图分类号]H 315.9[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0-6141(2003)03-0043-03 [收稿日期]2003-03-04 [作者简介]叶邵宁(1962-),女,华南农业大学人文学院外语系副教授,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邓英华(1970-),女,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外文系讲师,研究方向:英汉语言与文化对比。 一、引语 翻译是一项复杂的双语转码的活动,它不仅是两种语言符号的转换,还涉及到两种语言中两种文化的沟通。语言文化差异所导致的表达法和习惯用法的差异,可以追溯到更深层次的思维方面的差异。刘宓庆认为:“思维支配语言。”语言是思维的主要载体,许多语言现象产生的原因必须从思维与语言的关系中去找,思维方式制约着表示概念的词或词组形式以及表达判断的句子和表达推理的句群的结构和排列顺序。中国人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感到最难掌握的亦是用英语进行思维,因而译语或多或少地带有中文腔。例如: (1)O n M a y Day ,there ar e people mo unt ain peo ple sea in T ian An M en Squar e. (2)O n M ay Day ,there are a g reat many peo ple in T ian A n M en Squar e . (1)句充满了意象性的词汇,反映出汉语语言的思维模式,但不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2)句是正确的英语表达。 如何才能再现源语自然的、喜闻乐见的表达方式?语言的使用体现着思维的选择和创造。翻译的过程,既是语言形式的转换,也是思维的转换。东方的思维可概述为:直观的、具体的、综合的、整体的、主观的等等;与之相比,西方的思维是分析的、逻辑的、抽象的、个体化的、客观的等等。了解这些差异,在翻译过程中有目的地进行思维转换,对作出地道的译语十分重要。 二、翻译过程中思维的转换 1.具象思维与抽象思维 汉式思维是具体、直观的,在语言中尽可能地动用具体的形状、印象和声音来传递思想和信息。思维中的直观性,决定了汉语是一种表意性的语言,就是以“观物取象”,即取万物之象,加工成为象征意义的符号来反映、认识客观事物的规律。而英式思维则是抽象的,倾向于使用表达同类事物的整体词语来表达具体事物或现象。这种思维方式的差异反映 在语言表达方式上,表现为词语概念的虚实转化,即英语常用抽象概念的词语表达一些具体事物和现象,汉语则化抽象为具体。例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译为A s y ou so w ,y ou w ill r eap.英译时,无须绞尽脑汁地试图把“瓜”、“豆”搬进英语。类似的例子还有:看菜吃饭to fit the a ppetit e t o the dishes;十恶不赦g uilty beyo nd fo rg iv eness;九死一生a nar -r ow escape ;不尝黄连苦,怎知蜂蜜甜Who has never tasted bitter kno ws not w hat is sw eet ;活到老,学到老L iv e and lear n 等等。 由于思维差异,英汉语中动词、名词和介词的使用频率不同。英语大量使用抽象名词和介词,因而显得虚、静和抽象;汉语多用动词,所以显得实、动和具体。英译汉时,必须将原句适当实化,具体化,使其抽象性弱化,以适应汉语的表达方式。英语中的一些抽象名词或介词,可以通过词类转换、增加词汇说明或置换以实化虚,达到理想的表达效果。 例(1)T he boo k is in the p r ess . 该书即将出版。例(2)T he introduction of the new equipment in the fa cto r y has led to a steady incr ease in pr oduct ion. 该厂引进了新设备,生产稳步增长。 例(3)His mind swept easily over the w hole w or ld in-cluding many land s and ep ochs . 他纵览全球,古今中外,了如指掌。 这里“many lands ”与“many epochs ”表达了抽象的概念,译文通过置换(“many lands ”译为“中外”,“many epochs ”译为“古今”),说明了词语所蕴涵的意义。 例(4)He w ant ed to lear n ,to know ,to teach .(fro m “De Gaulle ”) 他想学习,增长知识,也愿意把知识教给别人。 “to know ,to teach ” 表达了抽象的概念,译文通过增加补充词汇形象地表达了这些词语的意义。 反过来,汉译英的时候,应当将有些动词转化为名词或介词,使其抽象化。 ? 43?

翻译中视角的转换教学目的使学生很好地了解并掌握翻译

第五部分 翻译中视角的转换 教学目的:使学生很好地了解并掌握翻译中的转换技巧。 教学要点:各种转换技巧,包括词性转换、语态转换、肯定否定转换、虚实转换。 教学难点:中英文差异,转换技巧。 教学方法:任务型教学、合作学习教学。 教学设备:网络多媒体课室 教学情境:英语电影/电视字幕的翻译 时间分配: 第1-2节:翻译中词性的转换 第3-4节:翻译中的肯定否定转换 第5-6节:翻译中的主被动转换及虚实转换 翻译中词性的转换 什么是词性转换? 在翻译中,将原文中的某一词类转换为译文的另一词类,如在英译汉中,将英语的名词译成汉语的动词,英语的形容词译成汉语的副词等等,这就叫做词性转换。 为什么要采取词性转换? 采用词性转换方法的根源在于中英文语言的巨大差异。中英文在各种性质词汇的使用上差别很大,比方英语倾向名词化,而汉语倾向动词化。英语中对冠词的使用很严格,而中文则少用冠词。种种差异决定了,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要把握中英文的特点,恰当地进行词性转换。 如何进行词性转换? 1. 汉语动词转化为英语名词 英语中名词结构占绝对优势,因此常用名词来表示汉语中的动词。英语有词形变化,这大大丰富了英语的名词,有些动词只要在后面加上后缀就变成名词了。汉译英时如果能适当地把动词转换为名词,则能使译文更自然,更凝练。 医生建议我多锻炼一些。 译文:The doctor gave me some advice of doing more exercise. 操作机器需要懂得机器的一些性能。 译文:The operation of a machine needs some knowledge of its function. 一定要少说空话,多做工作。 译文:There must be less empty talk and more hard work.

翻译中的思维自由转换

汉英对比,思维的自由转换才是最高境界! https://www.docsj.com/doc/cd4784668.html, 2016-12-22 在学英语时要时时把它与汉语进行比较,形成两个“语言频道”,思维的自由转换才是更高的境界,切不可失落汉语这个中国人的“魂”。 ——著名英语教育家、词典编纂家陆谷孙 本文摘自: 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汉英对比与英语》 作者:张培成 [师]咱们首先谈一谈英语词汇对比。 任何语言的学习中,词汇的学习都极为重要。有两句关于词汇重要性的名言,你们学英语词汇学的时候想必看到 “No matter how well the student learns grammar, no matter how 过。一句是英国著名语言学家Michael McCarthy说的: successfully he masters the sounds of a L2, without words to express a wide range of meanings, communication in that language cannot happen in any meaningful way.” 第二句是另一位英国著名语言学家D. Wilkins说的,这句话很多学英语的人都知道:“Without grammar, very little can be conveyed; without vocabulary, nothing can be conveyed.” [生]这些道理我们都明白,词汇量小的确是很严重的事情。我觉得,有时候记单词几乎都成了学英语的代名词了。有的同学单词量大一些,就会被认为英语学得好。 [师]单词量大还是小,不能光看能认得多少,关键要看能用多少。能用就是在说英语、写英语和汉译英时能想起来,并知道该不该用,怎样用。可是,现在很多同学以读单词、认单词为学习词汇的手段和目标,用的时候只是被动地在脑子里搜寻,想起什么来就说什么、写什么,而没有大量地、频繁地利用辞书等工具去主动学习如何使用词汇,只是被动反击,没有主动出击。 [生]我明白你的意思,要主动出击,就要学汉译英、做汉译英,不能只满足于看看英语、读读英语。 [师]做汉译英就要进行对比,只有经过对比,才能了解差别;只有了解差别,才能正确使用。比如在外教的口语课上,有同学介绍个人家庭情况说:“My parents are peasants. They do not have culture.”这话你一听准能懂,但老外听了大为吃惊,问她:“Do you mean they are rude Do you look down upon them” [生]我知道他为什么这么问,问题出在peasant这个词上,peasant有贬义。 [师]对,有很强的贬义。peasant有两个意思,一个指“农民”,没什么贬义。可第二个意思很不好。你看《朗文当代》的解释:“infmlderog a person without education or good manners【非正式,贬】乡下人;缺乏教养的人”。《牛津高阶》翻译成“老粗;土包子”。是这第二个意思把第一个意思给影响坏了,即使你用的是第一个意思,听的人也感觉不好。另外,那个同学接着又说do not have culture,这就更糟糕了。你知道为什么吗? [生]她就是想说爸爸、妈妈没文化吧?我不明白,这有什么问题吗? [师]来看一下《新英汉词典》:culture的第二个意义是“文化修养,教养;陶冶”。你知道a man of little culture 是什么意思吗?是“没教养的人”,这可就严重了,再和前面说的peasant联系在一起,外教当然会以为学生将父母看作没教养的人,从而鄙视他们。 [生]那汉语“没文化”英语该怎么说呢? [师]中国人说“没文化”通常指“不识字,不会读书写字”,或者“没受过多少教育”。所以,“他们没文化”可以说成They are illiterate.或者They cannot read and write.还可以说They are not well educated.或者They have not received much education. 再来看几个含有“文化”一词的句子,比如: 他正在学文化。 He’s le arning how to read and write. 我文化水平不高。 I have not been well educated.

Unit 12 翻译中视角的转移

Unit 12 翻译中视角的转移 课时: 2H 教学目的要求: 认识并初步理解汉英翻译技巧中的正说反说技巧,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 教学重点: 汉英翻译中的正说技巧,并能够根据提示灵活运用该技巧进行翻译,重点掌握表示正说常用的词汇。 教学难点: 如何使译文准确、地道。 教学内容: ◆Things could be expressed either in a positive way or in a negative way. ◆One of the biggest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Warm-up practice: 1.今天的中东还很不安宁。 The Middle East today is far from peace. (反说正译) 2.他的解释不能让人满意。 His explanation is far from satisfactory. (反说正译) 试比较:His explanation is really not satisfactory. 3.黄鼠狼给鸡拜年,不安好心。 The weasel pays a courtesy to the hen with evil intent. (反说正译) 试比较:The weasel goes to pay respects to the hen not with the best of intentions. 4.我认为他的回答不对。 I don’t think his answer is correct. (正说反译法)/(反说正译) (注意句子结构 前后的对比) 5.天都这么晚了,我看她不会来啦。 It is so late; I don’t think she will come. (正说反译法)/ (反说正译) (注意前 后结构的对比) ?正说法(用英语形式上肯定的词表示中文意义上否定的意思) 表否定语气的动词fail, miss, lack, ignore, refuse, withhold, refrain from, neglect, deny, overlook, exclude etc. 1.他不愿意接受那笔款子。 He refused to take the money. 2.他去机场接朋友,可是在人群中未见到他。 He went to the airport to pick his friend up, but he missed him in the crowd. 3.他看了看桌上的点心,摇了摇头,一点也不吃。 He ran his eyes over the refreshments on the table but shook his head and refused to touch anything. 表否定语气的名词:absence, failure, refusal, ignorance, neglect, exclusion etc. 1. 司机开车时,千万不能心不在焉。 A d river’s absence of mind is absolutely forbidden. 2. 我们完全不知道他的计划。

简析汉英翻译中译者思维切换模式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sj.com/doc/cd4784668.html, 简析汉英翻译中译者思维切换模式 作者:戴凤姣 来源:《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13年第07期 摘要:本文从语言、思维与翻译的关系入手,探讨汉英思维模式与汉英语言结构,试图 构建汉英翻译过程中译者思维切换模式,文章最后探讨了该模式在汉英翻译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语言思维思维切换模式汉英翻译 一、引言 由于所处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环境等不同,中西民族也形成了各自的思维模式。两者间的巨大差异也导致汉英两种语言的表达千差万别。翻译的过程,不仅是语言形式的转换,而且是思维模式的转换(连淑能,2002)。因此研究翻译过程就必须考查思维与语言的关系。本文从语言、思维与翻译的关系出发,通过对汉英思维模式和汉英语言结构的对比,尝试构建翻译过程中译者的思维切换模式,并以汉语资料英译为例阐释该模式。 二、语言、思维与翻译 “言为心声”,思维与语言关系密切。语言是人们用来表达对客观事物认识的工具,同时也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思维的内容和方式影响和决定语言。思维模式就是人们的思维习惯,也被叫作思维方式或思维定式,是沟通文化和语言的桥梁。翻译是思维活动的过程。司显柱(1999)认为:“翻译的内在规律仍在于人脑的思维。深入研究翻译中的思维活动将是译学研究的突破口”。翻译是两种语言之间的交际活动,语言受思维的支配,因此翻译过程中不应只停留在语言的表层形式,还要抓住语言的内在机制的形式结构并切换思维模式。 三、汉英思维模式及汉英语言结构 思维是人反映客观世界的过程,都是使用概念对世界进行分析、综合、推理、判断、比较和概括等等,这在全人类是统一的。因此,英汉思维在本质上具有统一性(詹朋朋,2000)。但每个民族生活在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之中,具有各自的哲学背景、文化传统,因此也形成了各自的思维模式。汉民族以散点透视统观整体,用辩证的方法在对立中寻求统一,讲究天人合一;喜欢将主观与客观交相融合,知、情、意融合在一起。由此,汉民族在思维上重感性、重综合、重意合。而英语民族在亚里斯多德的形式逻辑等哲学思想和近代科学的影响下,形成了分析型、抽象型和客观型思维模式。由此,英语民族在思维上重理性、重分析、重形式。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汉英思维模式的差异也会在汉英两种语言的词汇、句法和语篇上形成鲜明对比。 首先,在词汇上,汉民族在描述事物、说明问题时习惯用具体形象的词来表达笼统抽象的概念。以物表感,状物言志,语言直观性强。如“越窑茶碗类玉类冰”中的“玉”和“冰”,给人一

英汉翻译技巧视角转换(Shift

E-C 英汉翻译技巧:视角转换(Shift of Perspective) The University of San Francisco is located near the Golden Gate Park. 旧金山大学座落在金门公园附近。(语态的转换) (王恩冕、李正中:《大学英汉翻译教程》,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Her parents are both in their seventies. 她父母都已年过古稀。(表达方式的转换) (陈刚) If children are so well able to learn their mother tongue, it is precisely because they plunge themselves into the sea of language instead of reading a few textbooks only. 孩子们之所以能把自己的母语学好,恰恰是因为他们投身于语言的海洋之中,而不单单是读几本教科书而已。(条件状语转换成结果状语) (丁树德:《英汉汉英翻译教学综合指导》,天津大学出版社) You can mass-produce … incredible quantities of facts and figure s. You cannot mass-produce knowledge, which is created by individual minds, drawing on individual experience, separating the significant from the irrelevant. 你可以大批制造……数量惊人的事实与数字,但不可能大批生产知识,因为知识是个人头脑用个人经验,经过去伪存真后创造出来的。(定语从句转换成原因状语从句)(王恩冕、李正中:《大学英汉翻译教程》,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C oming!” Away she skimmed over the lawn, up the path, up the steps, across the verandah, and into the porch. “来啦!”她转身蹦跳着跑了,越过草地,跑上小径,跨上台阶,穿过凉台,进了门廊。(介词转换成动词) (许建平:《英汉互译实践与技巧》,清华大学出版社) Highway and air traffic came to a standstill in most of Eastern Washington. 华盛顿州大部分地区的公路交通和空中航线都已陷入停顿。(名词转换成动词) (《新实用英译汉教程》) I believe equally that it is in the interests of the world as a whole that Europe should increasingly unite and speak with a common voice. 我同样认为,欧洲应该日益团结起来,并且用一个共同的声音说话,这是符合全世界的利益的。(词序调整) (许建平:《英汉互译实践与技巧》,清华大学出版社) Little did I then know the meaning of war and what it was in reality. 当时我确实不大懂得战争的意义以及战争实际上是怎么回事。(词序调整) (许建平:《英汉互译实践与技巧》,清华大学出版社)

翻译如何避免中式英语

翻译如何避免中式英语 一、避免过多重复信息 对于汉语中的重复信息,译者在汉译英时可尝试采用如下方式: 其一,对重复出现的信息加以省略,比如在结构相同的、平行的汉语简单句中,重复的谓语动词在汉译英时可以省略不译; 其二,用英语代词或其他词来替代汉语中重复出现的信息,比如可以用the former、the latter、one、it等词替代上文提过的信息; 其三,采取类似“合并同类项”的方法(即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将汉语中重复的词语或信息提取出来,合并为“一项”来翻译,这“一项”可加在全部有关词语或信息的前面或后面,统管兼顾。 例1 中国最重要的节日是新年,最热闹的节日也是新年。 参考译文:The most important festival in China is Spring Festival, which is also the most exciting. 注解:“新年”在原文中重复出现两次,汉译英时可以采取替代的方式,用关系代词which 替代第二个“新年”,同时引出一个定语从句。“节日”在原文中也重复出现,第二个“节日”可以省略不译。 例2 中国文化认为有些颜色吉利,有些颜色不吉利。 参考译文:In Chinese culture, some colors are considered lucky and some unlucky. 注解:“颜色”一词出现两次,汉译英时可省略第二个分句中的“颜色”。

例3 竹子象征清逸,松柏象征长寿,莲花象征纯洁,兰花象征归隐。 参考译文:Bamboo represents elegance, pine longevity, lotus purity and orchid reclusion. 注解:原文为四个平行分句,结构相同,谓语动词也相同,汉译英时可以省略后三个分句中重复使用的谓语动词“象征”。 例4 和尚的僧袍是黄色的,佛教寺院也是黄色的。 参考译文:Monks’garments are yellow and so are Buddhist temples. 注解:原文两个分句的重复信息为“黄色的”,汉译英时可以用so或as替代这一重复信息。需要注意的是,当so置于句首时,句子需引起部分倒装,因此参考译文中的系动词are 应提至主语Buddhist temples之前。 二、避免动词使用过多 汉语中往往分句密集,动词的出现频率较高。汉语中还有“连动式”和“兼语式”结构,句子中集结了大量的动词。英语往往只使用一个动词来表达最主要的动作含义,其他动作则通常借助动词不定式、分词、名词、介词、形容词等来表达。英语的这种借用方式削弱了动词所传递的意义,使其呈现出一种静态的特征。鉴于汉语和英语的这一表达差异,译者在汉译英时可多采用名词、介词、形容词等来翻译汉语中过多的动词,以使译文更地道。 例1 各地开办了很多老年大学,让老人学写书法,学画国画,学跳舞。 参考译文:Around the country, many colleges for the elderly have been set up for them to learn calligraphy, Chinese painting and dancing. 注解:原文分句较多,且每个分句中都有动词。参考译文保留了主要谓语动词“开办”(set up),并借用动词不定式to learn来对应原文后三个分句都重复使用的动词“学”,采用“合

老外眼里的中式英语

老外眼里的中式英语,你说过哪一句? 2013-09-23实用小贴士 在各个英语学习论坛上,经常可以看到有关Chinglish(中式英语)的文章,但一般都是中国人写的。不过我看到过一篇长文,也是有关Chinglish的,但却是美国人写的,很有意思。这篇长文的标题是Chinglish 2 English(从中式英语到标准英语),作者是浙江大学的美国外教Chuck Allanson,内容则是Chuck在中国五年任教期间所听到、所看到的各种Chinglish 说法。 比如Chuck第一次来中国,下飞机后,负责接待他的东北某大学英语系陈老师说:您刚到,我们吃点饭吧。我们要点Chinese dumpling(饺子)和Chinese beancurd(豆腐),您看可以吗?Chuck以前从未听说过这两种东西,但出于好奇,就说可以,结果饭菜端上来一看,原来就是ravioli(饺子,来自意大利语)和tofu(豆腐,来自日语)。Chuck当时心里暗想,这两种东西,国际上早已经有通用的说法(ravioli和tofu),他们中国人为什么还要用那种生僻的说法呢?以后Chuck跟陈先生混熟了,就问他,当初你为什么不说ravioli和tofu呢?陈先生听了大吃一惊,连忙解释说,我真的不知道这两个词,而且我们的《英汉词典》上也没有这两个词。于是Chuck开始意识到,中国的英语教师、英语课本、甚至英语词典肯定存在问题,否则不可能发生这种事情。在中国五年的任教期间,Chuck收集了大量的Chinglish 说法,从中挑选出一组最常见的,编写了上面提到的那篇长文。下面就是这些Chinglish说法,其中每行第一部分是汉语说法,第二部分是Chinglish说法,第三部分则是英语的标准说法。

翻译中思维的转换_叶邵宁

上海科技翻译 Shanghai Journal of T ranslators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3N o .3 翻译中思维的转换 叶邵宁 (华南农业大学人文学院外语系,广东广州510642)邓英华 (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外语系,湖南长沙 410004) [摘要]语言与思维密切相关。汉英民族不同的思维模式导致两种语言在表达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翻译过程中,有时须通过思维方式的转换,使译文地道、自然,符合目的语的表达习惯。[关键词]思维方式;思维差异;语言;转换[中图分类号]H 315.9[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0-6141(2003)03-0043-03 [收稿日期]2003-03-04 [作者简介]叶邵宁(1962-),女,华南农业大学人文学院外语系副教授,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邓英华(1970-),女,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外文系讲师,研究方向:英汉语言与文化对比。 一、引语 翻译是一项复杂的双语转码的活动,它不仅是两种语言符号的转换,还涉及到两种语言中两种文化的沟通。语言文化差异所导致的表达法和习惯用法的差异,可以追溯到更深层次的思维方面的差异。刘宓庆认为:“思维支配语言。”语言是思维的主要载体,许多语言现象产生的原因必须从思维与语言的关系中去找,思维方式制约着表示概念的词或词组形式以及表达判断的句子和表达推理的句群的结构和排列顺序。中国人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感到最难掌握的亦是用英语进行思维,因而译语或多或少地带有中文腔。例如: (1)O n M a y Day ,there ar e peo ple mountain peo ple sea in Tian A n M en Squa re. (2)O n M ay Da y,there are a g rea t many peo ple in Tian A n M en Squa re . (1)句充满了意象性的词汇,反映出汉语语言的思维模式,但不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2)句是正确的英语表达。 如何才能再现源语自然的、喜闻乐见的表达方式?语言的使用体现着思维的选择和创造。翻译的过程,既是语言形式的转换,也是思维的转换。东方的思维可概述为:直观的、具体的、综合的、整体的、主观的等等;与之相比,西方的思维是分析的、逻辑的、抽象的、个体化的、客观的等等。了解这些差异,在翻译过程中有目的地进行思维转换,对作出地道的译语十分重要。 二、翻译过程中思维的转换 1.具象思维与抽象思维 汉式思维是具体、直观的,在语言中尽可能地动用具体的形状、印象和声音来传递思想和信息。思维中的直观性,决定了汉语是一种表意性的语言,就是以“观物取象”,即取万物之象,加工成为象征意义的符号来反映、认识客观事物的规律。而英式思维则是抽象的,倾向于使用表达同类事物的整体词语来表达具体事物或现象。这种思维方式的差异反映 在语言表达方式上,表现为词语概念的虚实转化,即英语常用抽象概念的词语表达一些具体事物和现象,汉语则化抽象为具体。例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译为As y ou so w ,y ou will reap.英译时,无须绞尽脑汁地试图把“瓜”、“豆”搬进英语。类似的例子还有:看菜吃饭to fit the a ppetite to the dishes;十恶不赦g uilty beyo nd fo rgiv eness;九死一生a nar -row escape;不尝黄连苦,怎知蜂蜜甜Who has nev e r ta sted bitter kno ws no t what is sw eet ;活到老,学到老Liv e and lear n 等等。 由于思维差异,英汉语中动词、名词和介词的使用频率不同。英语大量使用抽象名词和介词,因而显得虚、静和抽象;汉语多用动词,所以显得实、动和具体。英译汉时,必须将原句适当实化,具体化,使其抽象性弱化,以适应汉语的表达方式。英语中的一些抽象名词或介词,可以通过词类转换、增加词汇说明或置换以实化虚,达到理想的表达效果。 例(1)The boo k is in the press . 该书即将出版。例(2)The introduction of the new equipment in the fac tor y has led to a steady increase in productio n. 该厂引进了新设备,生产稳步增长。 例(3)His mind sw ept easily ov er the w hole w o rld in-cluding many lands and epochs . 他纵览全球,古今中外,了如指掌。 这里“ma ny lands ”与“ma ny epochs ”表达了抽象的概念,译文通过置换(“many la nds ”译为“中外”,“many epochs ”译为“古今”),说明了词语所蕴涵的意义。 例(4)He wa nted to lea rn ,to know ,to teach .(fro m “De Ga ulle ”) 他想学习,增长知识,也愿意把知识教给别人。 “to know ,to teach ”表达了抽象的概念,译文通过增加补充词汇形象地表达了这些词语的意义。 反过来,汉译英的时候,应当将有些动词转化为名词或介词,使其抽象化。 · 43·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