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翻译中的思维转换

翻译中的思维转换

翻译中的思维转换
翻译中的思维转换

谈翻译中的思维转换

1. 德国哲学家弗·茅特纳(Friz Mauthner)曾经说过“If Aristotle had spoken Chinese or Dakota, his logic and his categories would have been diff erent”。2.There are a thousand Hamlets in a thousand people’s eyes.有1000个读者,就有1000个哈姆雷特。

wall clock —

stop watch —

horizontal bar —

parallel bars —

antiaircraft gun —

Wet paint.

It’s a long lane that has no turning.

It’s the wisest father that knows his son.

不同的民族,因其历史、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等诸多方面的不同,造成他们在认识同一事物时可能会选择不同的角度或切入点,因而形成不同的思维方式,而这种差异又必然会反应在语言层面上,从而造成语言表达方式的不同。

由此可知,在翻译时,当我们按照原文的字面意思或原文的句子结构进行表达时,如果无法使译文顺畅或被读者理解,我们就要考虑换个角度思维,即要转换思维方式,这是翻译的一项的基本功。

1. 肯定与否定的转换

从哲学角度讲,任何事物都有两个面:正面与反面。当我们肯定事物的正面时,同时也在否定事物的反面;当我们肯定事物的反面时,也就是在否定事物的正面。于是,我们在认识一个事物时就有正反两个角度供我们选择,从而产生出两种不同的表达式。如

他很浪费。——

这是假的。——

他同意了。——

他会对你非常感激的。——

Don’t touch me, or I’ll kill you. I’m serious.(别碰我,否则我会杀了你。)

Last night I lay in bed, awake. (昨天晚上我躺在床上一夜没睡着。)

You can freely express your opinions. I have a completely open mind. 你们可以自由发言,我不抱任何成见。

One had to have some sort of past to make that kind of beginning. 她要是没有点来头是不敢这么发话的。

When I was a child, the last thing I would like to do was reading.

I can’t feel better about the interview. 我对这次面试的感觉好极了。

The guerillas would fight to death before they surrendered. 游击队员们宁愿战死也决不投降。

2. 动态(或描写)与静态(或叙述)的转换

人们在认识某个事物或事件时,有个选择切入角度的问题,选择的角度不同必然会影响到语言的表达。如:“我非常喜欢这本书。”和“这本书非常有趣。”前者是从人的角度去认识表达的,说明人对书的态度;后者是从书的角度去认识表达的,说明书对人的影响。但它们所表达的客观事实则基本相同。在认知取向上,虽然英汉两种语言有相同的一面,即都可以从两个方面去认识表达,但有时候又存在一些差异。西方(包括英语)由于受古希腊哲学传统的影响,更倾向于把人与客观世界置于相互对等的位置,强调客观世界对人也可以发生作用和影响,因而在认知与表达时,常选择客观世界作为切入点,采用描写的方式(动态句)来说明客观世界对人的作用和影响。所以,英语中有大量表示无生命的事物的名词可以作为动作的施为者或发出者,从而成为句子的主语。而人则成为动作的对象或宾语。汉语的传统哲学强调天人合一,偏重于从人的角度去认知和表达,谈人的认识、人的看法、人的印象、人的作用等,因而更习惯于采用叙述的方式(静态句)来说明人对客观世界的作用、态度和看法;而且,由于人在认识过程中的存在及作用是一种不可置疑的事实,因此,汉语的句子中的动作发出者是否出现已无足轻重,句子有无主语也并不重要,因为在听者和读者看来人的作用是不言自明地道理。请对照下面的英语句子和汉语译文:

a. The mountain climbs a thousand feet to a blue, measureless sky. 这座山高一千英尺,耸入无边无际的蓝天。

b. Suddenly a queer little chill ran up his spine. 他突然感到有一股奇怪的寒冷透过脊梁。

c. The time difference was working for the police. 时区差别正对警察有利。

d. It seems to offer some invitation to the emigrants. 这似乎对有些移民很有些吸引力。

e. I have a bit of capital in the bank doing nothing. 我还有些钱在银行闲置不用。

f. The switch will tell us everythin

g. 看看开关就知道了。

g. The car simply refused to start. 汽车就是发动不了。

h. This is an article that carries conviction. 这篇文章很有说服力。

i. Some of this crept into what she wrote to her husband. 她在给丈夫的信中流露出了一些这样的想法。

j. The weather here leaves a lot to be desired. 这儿的气候还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

英语中不但句子是如此,有些短语也反映了这种情况,其真正的意思需要我们去推导。如:

eager ear(张大的耳朵)

expectant whispers(因焦急而窃窃私语)

superstitious horror(不祥的恐惧)

protesting chair()

hospitable board()

在认知和表达时,英语有时也会把人作为切入点,但依然是一种动态表达,汉语需改用静态或叙述句来传递其实际意思。如:

a. He has buried both his parents. 他父母双亡。

b. There are some writers who claim from the readers an effort to understand their meaning. 有的作家,读者得花很大力气才能读懂。

d. Patients with severe burns present fewer nursing problems while hypnotized. 有些严重烧伤的患者,在催眠状态下不会有什么护理上的困难。

e. On minor points he and I divided. 在有些小问题上我们存在分歧。

3. 时空位置的转换

世界中的某个实体在时间和空间这两个范畴中所处的位置并不是一个绝对的位置,从不同的角度看则可以有不同的结果。因此,当原文时空位置的表达不符合译文习惯时,也可进行适当的换位。如:

a. I was sitting behind a bottle of wine.

b. We could see a nice green meadow behind a government sign that said: …我们能看见一块碧绿的草坪,草坪前面是一块政府竖起的牌子,上面写着:……

c. He was in his best form today, standing in a little clearing surrounded on all sides by heaps of crockery. 他今天打扮得很神气,站在一块小空地中间,周围是一堆堆的陶器。

d. He drove down the hill slowly, his elbows resting on the wheel, his chin cupped in his hands. 他开着车慢慢向山下走去,两肘支在方向盘上,。

e. Aunt Spiker smiled a sly, thin-lipped smile. 斯派克姨妈那两片薄嘴唇上露出了一丝狡黠的微笑。

f. When she became a widow, my grandmother devoted herself to women’s higher education. 祖父死后,祖母便开始全身心地投入妇女的高等教育事业。

g. He and his brother lit cigarettes before climbing into the passage. 他们兄弟俩先点了支烟,然后才爬进那个走道。

4. 主语与话题的转换

从英汉对比的角度看,英语句子以SV架构为核心,无论句子如何千变万化,究其基本架构不能没有SV,所以说,英语是一种语法呈显性的语言。汉语由于不具备发生形态变化的条件,词与词之间实行直接对接,因而语法呈隐性状态,主要靠意念和逻辑。在汉语中,主语并不是个重要概念,句子主要呈现一种陈述与被陈述的关系。所以有人认为汉语的句子主要是一种“话题+说明”的信息结构。换句话说,英语的主谓具有明确的形式结构特征,而汉语的主谓主要是一种语义上的结合。因此,翻译时,我们要注意英汉语在这方面的差别,英语句子的主语不是非要译成汉语句子的主语;反之,汉语句子中的话题也不能硬译为英语的主语。试比较下面各组的英语和汉语:

a. He got his haberdashery at Charvet’s, but his suits, his shoes and his hats in London. 普通的服饰买自夏威商店,可衣服鞋帽总要在伦敦买。

b. You don’t grow the grain you eat and you don’t make the clothes you wear.

你吃的粮食不是你自己种的,你穿的衣服也不是你自己做的。

c. We prattle about scientific discoveries, but we have made scant use of them for our benefit. 科学上的新发现我们谈了不少,怎样利用它们为我们服务却做得不够。

d. We used a plane of which almost every part carried some indication of national identity. 我们驾驶的飞机几乎每一个部件上都有国籍的某种标志。

e. But the evening practice sessions on the old green typewriter continued. 但到了晚上,她仍旧在那台绿色的旧打字机上练习打字。

f. More chance seemed to determine who lived and who died. 究竟谁死谁活,似乎更多是由于偶然而决定的。

g. 这药吃了准好。

h. 家里的事不用你管,有我呢。You don’t have to care about the housework. I’ll do it.

i. 我的法语看报很吃力。

j. 这茶才喝出点味儿来。Only until now I have begun to enjoy the taste of the tea.

汉英翻译中的词类转换

英语知识 在汉英翻译中可进行各种词类的转换,例如:汉语动词转换成英语名词、形容词、介词;汉语形容词或副词转换成英语名词;汉语名词转换成英语动词等等。其中,汉语动词转换成英语抽象名词尤为普遍。高校常用的翻译教材,如张培基、吕瑞昌、冯庆华等编撰的翻译教材均将这种转换列在第一位。请看以下各例: 例1.中国政府承诺不对无核国家使用核武器。 如不注意词性转换,译文可能是: The Chinese government undertakes not to use (that it will not use) nuclear weapons against non-nuclear countries. 这种译文显得有些口语化,不够庄重。不如改用抽象名词non-use: The Chinese government undertakes non-use of nuclear weapons against non-nuclear countries. 例2.禁止任何叛国、分裂国家、煽动叛乱及窃取国家机密的行为。 译文一:To prohibit any act of treason, acts to split the country, incite rebellion and steal secrets. 译文二:To prohibit any act of treason, secession, sedition and theft of state secrets. 以上译文一使用split , incite, steal 等动词虽然语义正确,但似乎不够庄重。译文二使用抽象名词,因而显得文字严谨,适合正式法律条文的风格。 例3.技术引进合同应当订明下列事项:引进技术的保密义务,改进技术的归属和分享。 译文一:Provisions on the obligation to keep confidential the

英语思维能力的培养

关于英语思维能力的培养

————————————————————————————————作者: ————————————————————————————————日期:

关于英语学习中思维能力的培养 Andrew 2012年12月15日 更多关于欧洲共同框架语言标准,请参看Wikipedia网站相关文章:错误!未定义书签。 用目标语言为核心技能来思维;以及研究方法 由于语言思维能力是对逻辑、价值和嵌入在目标语言中的沟通方法最直接的理解,所以语言思维能力是把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能力综合提升的关键。能够发展好这一能力的人可以学习得更快,把学会的内容保持得更久,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能把学到的内容立即和不断转化到学校、工作和日常生活的社会、学术成功应用环境中。因此,我们也讨论过,对这一能力的培养应试我们的今后学习中两个重点之一。 另一重点是进行一些美国标准初中和高中英语学科内容的学习,那是作为母语的北美和一些国际学校学生的学习课程。这包括一些书籍的阅读、课上对不同课题的讨论、完成测试、学习测试使用我们新学会的词汇、根据生活相关的题目或阅读的小说诗歌故事课上课程相关的文章等写出总结概括或个人观点。由于孩子们在中学中已有正规的英语课程,他们不需要,也不能另外来上一个完整的课外课程。因此,我建议:我们学习一组有限的课程,实现与他们目前学习的内容有效结合体现多元化的内容和学习方法。 教学法——我们学什么、怎么学

在这一部分中,我想说的是关于思维差异对学习的基础上形成的不同的学习与教学方法,例如体验式教学,这与简单的知识点转移具有很大差别,这已经作为传统长期地应用于全世界学校学习中。 哲学家和学者约翰杜威早在19世纪20年代就提出了学生是根据经验在学习的理论,因为当我们进入教室时我们并不是头脑空白一片的,而是我们之前就已经有了一定数量的经验和教训,知道我们能做什么和应该怎么推进我们的学习进度。而不是假设老师知道的一切,学生什么都不知道,我们可以认识到更多的现实因素,老师也是学生,他们也还在学习,至少他们应该还在继续学习,而学生也不是完全无知,并已经知道很多有用的东西。甚至比这个更重要的是,我们可以问哪种方法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使之适应市场全球化和国际生活:假设有些人生活没有任何含义的利益或问题,直到有些老年人或更聪明的人教会他们一些东西让他们思考;或者一个学生可以根据在教室,学校,教师的帮助下,在大世界中随着知识的增长和学习机会,实现自己的激情、好奇、问题的有机结合。如果我们把学习作为一种通过时间逐步建构意义的过程,那么谁能够比学生自己更能够成为一个完成这个过程更好的主要代理人呢? 所以如果我们遵循建构方法原则,我们可以看到最好的学习将发生在一个半开放式的设置,学生自己的输入与教师输入一样重要,对一个单一的有意义的问题的研究,可以收获比学习数百页的普通课本更丰富的内容。不需要思维的家庭作业会使心灵变得迟钝阴暗,尽管它可能也含有一定的内容,这些内容可以被记住,但是积极的体验式学习不仅充实思想,它还使身体和心灵更好地完美结合。学生在接近一个挑战时,他们将要应用并有效结合所有五种语言技能,使之生产出能表现出更强烈动机的高质量的东西,生产出比那些只需要完成一千个简单的自我练习的人更高质量的东西。 所以按照这一办法,我的课程是基于学习经验设计的,在这一课程中学生首先会问问题,学生提问第一会触发自己的思维和关于科目的知识内容,然后可以试着根据核心技能参与执行必要的语言知识或实际任务。在这种尝试后,我们将返回的技能发展研讨会,学习课程的相关技能,反复练习,再把他们带回体验模式,

翻译中的思维转换

谈翻译中的思维转换 1. 德国哲学家弗·茅特纳(Friz Mauthner)曾经说过“If Aristotle had spoken Chinese or Dakota, his logic and his categories would have been diff erent”。2.There are a thousand Hamlets in a thousand people’s eyes.有1000个读者,就有1000个哈姆雷特。 wall clock — stop watch — horizontal bar — parallel bars — antiaircraft gun — Wet paint. It’s a long lane that has no turning. It’s the wisest father that knows his son. 不同的民族,因其历史、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等诸多方面的不同,造成他们在认识同一事物时可能会选择不同的角度或切入点,因而形成不同的思维方式,而这种差异又必然会反应在语言层面上,从而造成语言表达方式的不同。 由此可知,在翻译时,当我们按照原文的字面意思或原文的句子结构进行表达时,如果无法使译文顺畅或被读者理解,我们就要考虑换个角度思维,即要转换思维方式,这是翻译的一项的基本功。 1. 肯定与否定的转换 从哲学角度讲,任何事物都有两个面:正面与反面。当我们肯定事物的正面时,同时也在否定事物的反面;当我们肯定事物的反面时,也就是在否定事物的正面。于是,我们在认识一个事物时就有正反两个角度供我们选择,从而产生出两种不同的表达式。如 他很浪费。—— 这是假的。—— 他同意了。—— 他会对你非常感激的。—— Don’t touch me, or I’ll kill you. I’m serious.(别碰我,否则我会杀了你。) Last night I lay in bed, awake. (昨天晚上我躺在床上一夜没睡着。) You can freely express your opinions. I have a completely open mind. 你们可以自由发言,我不抱任何成见。 One had to have some sort of past to make that kind of beginning. 她要是没有点来头是不敢这么发话的。 When I was a child, the last thing I would like to do was reading.

2018考研-英语翻译里的“转换”思维_毙考题

2018考研:英语翻译里的“转换”思维 在英译汉过程中,有些句子可以逐词对译,有些句子则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表达方式不同,就不能用一个萝卜一个坑的方法来逐词对译。原文中有些词在译文中需要词类转换和结构转换,才能使汉语译文通顺自然。 一、词类转换 ?转译成动词 1.名词转换成动词 经典例题: Interest in historical methods has arisen,less through external challenge to the validity of history as an intellectual discipline and more from internal quarrels among historians themselves. 分析:interest在原文中是名词,而在译文中为了符合中文的表达方式,在不改变意思的前提下,将它改成动词。 参考译文: 人们之所以关注历史研究的方法,主要是因为史学家们内部分歧过大,其次才是因为外界并不认为历史是一门学科。(1999年真题) 经典例题: With the click of a mouse,information from the other end of the globe will be transported to your computer screen at the dizzying speed of seven_and_a_half times around the earth per second. 参考译文: 只要一点鼠标,来自世界另一端的信息便会以每秒绕地球七周半的惊人速度传输到你的电脑屏幕上。 2.形容词转换成动词 经典例题: Additional social stresses may also occur because of the population explosion problems arising from mass migration movements-themselves made relatively easy nowadays by modern means of transport. 参考译文: 由于人口的猛增或大量人口流动(现代交通工具使大量人口流动变得相对容易)所造成的种种问题也会增加社会压力。(2000年真题) 经典例题: Doctors have said that they are not sure they can save his life. 参考译文: 医生们说他们不敢肯定能否救得了他的命。 Success is dependent on his effort. 参考译文成功与否取决于他的努力。 3.副词转换成动词 经典例题: She opened the window to let fresh air in. 参考译文: 她把窗子打开,让新鲜空气进来。 4.介词转换成动词 经典例题: Many laboratories are developing medicines against AIDS. 参考译文: 许多实验室正在研制治疗艾滋病的药物。 经典例题: Coming! Away she skimmed over the lawn,up the path,up the steps,across the veranda,and into the porch. 参考译文: 来了! 她转身蹦着跳着地跑了,越过草地,跑上小径,跨上台阶,穿过凉台,进了门廊。 ?转换成名词 1.动词转换成名词 经典例题: The university aims at the first rate of the world. 参考译文学校的目标是世界一流。 经典例题: The net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will foster a large number of free_fancers,and this

翻译中思维的转换

上海科技翻译 Shanghai J our nal of T r anslator s f or S cience and T echnology 2003N o .3 翻译中思维的转换 叶邵宁 (华南农业大学人文学院外语系,广东广州510642)邓英华 (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外语系,湖南长沙410004) [摘要]语言与思维密切相关。汉英民族不同的思维模式导致两种语言在表达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翻译过程中,有时须通过思维方式的转换,使译文地道、自然,符合目的语的表达习惯。[关键词]思维方式;思维差异;语言;转换[中图分类号]H 315.9[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0-6141(2003)03-0043-03 [收稿日期]2003-03-04 [作者简介]叶邵宁(1962-),女,华南农业大学人文学院外语系副教授,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邓英华(1970-),女,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外文系讲师,研究方向:英汉语言与文化对比。 一、引语 翻译是一项复杂的双语转码的活动,它不仅是两种语言符号的转换,还涉及到两种语言中两种文化的沟通。语言文化差异所导致的表达法和习惯用法的差异,可以追溯到更深层次的思维方面的差异。刘宓庆认为:“思维支配语言。”语言是思维的主要载体,许多语言现象产生的原因必须从思维与语言的关系中去找,思维方式制约着表示概念的词或词组形式以及表达判断的句子和表达推理的句群的结构和排列顺序。中国人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感到最难掌握的亦是用英语进行思维,因而译语或多或少地带有中文腔。例如: (1)O n M a y Day ,there ar e people mo unt ain peo ple sea in T ian An M en Squar e. (2)O n M ay Day ,there are a g reat many peo ple in T ian A n M en Squar e . (1)句充满了意象性的词汇,反映出汉语语言的思维模式,但不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2)句是正确的英语表达。 如何才能再现源语自然的、喜闻乐见的表达方式?语言的使用体现着思维的选择和创造。翻译的过程,既是语言形式的转换,也是思维的转换。东方的思维可概述为:直观的、具体的、综合的、整体的、主观的等等;与之相比,西方的思维是分析的、逻辑的、抽象的、个体化的、客观的等等。了解这些差异,在翻译过程中有目的地进行思维转换,对作出地道的译语十分重要。 二、翻译过程中思维的转换 1.具象思维与抽象思维 汉式思维是具体、直观的,在语言中尽可能地动用具体的形状、印象和声音来传递思想和信息。思维中的直观性,决定了汉语是一种表意性的语言,就是以“观物取象”,即取万物之象,加工成为象征意义的符号来反映、认识客观事物的规律。而英式思维则是抽象的,倾向于使用表达同类事物的整体词语来表达具体事物或现象。这种思维方式的差异反映 在语言表达方式上,表现为词语概念的虚实转化,即英语常用抽象概念的词语表达一些具体事物和现象,汉语则化抽象为具体。例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译为A s y ou so w ,y ou w ill r eap.英译时,无须绞尽脑汁地试图把“瓜”、“豆”搬进英语。类似的例子还有:看菜吃饭to fit the a ppetit e t o the dishes;十恶不赦g uilty beyo nd fo rg iv eness;九死一生a nar -r ow escape ;不尝黄连苦,怎知蜂蜜甜Who has never tasted bitter kno ws not w hat is sw eet ;活到老,学到老L iv e and lear n 等等。 由于思维差异,英汉语中动词、名词和介词的使用频率不同。英语大量使用抽象名词和介词,因而显得虚、静和抽象;汉语多用动词,所以显得实、动和具体。英译汉时,必须将原句适当实化,具体化,使其抽象性弱化,以适应汉语的表达方式。英语中的一些抽象名词或介词,可以通过词类转换、增加词汇说明或置换以实化虚,达到理想的表达效果。 例(1)T he boo k is in the p r ess . 该书即将出版。例(2)T he introduction of the new equipment in the fa cto r y has led to a steady incr ease in pr oduct ion. 该厂引进了新设备,生产稳步增长。 例(3)His mind swept easily over the w hole w or ld in-cluding many land s and ep ochs . 他纵览全球,古今中外,了如指掌。 这里“many lands ”与“many epochs ”表达了抽象的概念,译文通过置换(“many lands ”译为“中外”,“many epochs ”译为“古今”),说明了词语所蕴涵的意义。 例(4)He w ant ed to lear n ,to know ,to teach .(fro m “De Gaulle ”) 他想学习,增长知识,也愿意把知识教给别人。 “to know ,to teach ” 表达了抽象的概念,译文通过增加补充词汇形象地表达了这些词语的意义。 反过来,汉译英的时候,应当将有些动词转化为名词或介词,使其抽象化。 ? 43?

词类转换(英语翻译技巧).

词类转换 英汉两种语言属于不同的语系,英语属于印欧语系,汉语属于汉藏语系。不同语系的语言,无论在词汇方面或在语法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别。在科技英语翻译实践中,在很多情况下需要进行词类转换。所谓词类转换,是指把原文语言中的某一词类转移成汉语的另一词类而言。掌握翻译中的词类转换译法,就可使我们敢于脱离原文词类的限制,跳出原文词类的框框,用汉语的适当词类予以表达。 一,转换成汉语动词。 英语和汉语比较起来,汉语中动词用得比较多,这是一个特点,在英语句子中只用一个谓语动词,在汉语中却可以几个动词或动词性结构连用。在英语中不少词类在汉译时往往可以转译成动词。 1,名词转换成动词 英语中大量具有动作意义的名词和动词派生出来的名词往往可以译成动词。 With a click of a mouse, information from the other end of the globe will be transported to your computer screen at the dizzying speed of seven-and-a-half times around the earth per second. 只要一点鼠标,来自世界另一端的信息便会以每秒绕地球七周半的惊人速度传输到你的电脑屏幕上。 China’s first atomic blast in october 1964 was a great shock to the world. 1964年10月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全球为之震惊。 Can artificial fibers be used as substitutes for natural fibers? 人造纤维能代替天然纤维吗? We must place stress on the prevention of disease.

翻译技巧笔记:转换法

翻译技巧笔记:转换法 泛瑞翻译 于英汉两种语言在语法和表达方式等方面存在着许多差异,因此英译汉时常常有必要改变表达方式,使译文通顺流畅、地道可读。这种变通技巧就是转换法(shift of perspective)。转换的形式多种多样,大体可分为7种:①词类转换,②句子成分转换,③表达方式转换,④自然语序与倒装语序转换;⑤正面表达与反面表达转换,⑥主动式与被动式转换,⑦分句转换。 一、词类转换 词类转换是指英语中的某一词类译成汉语时转换成另一词类。 (一) 英语名词、介词、形容词或副词转换为汉语动词 (1) The cultivation of a hobby and new forms of interest is therefore a policy of first importance to a public man. 因此,对于一个从事社会活动的人来讲,培养一种爱好和新的情趣方式,乃是至关重要的对策。 (2) The Red Army Men marched on bravely against the piercing wind. 红军冒着刺骨的寒 风英勇前进。 (3) All were unconscious that this experience was a test of character; and, when the first excitement was over, felt that they had done well, and deserved praise. 大家都没有认识到这番 经验却是一次个性的考验,最初的兴奋过去以后,又觉得自己已经干得不错了,理应受到赞扬。 (4) He appeared at her side, breathing audibly, a moment after she reached the stop. She gazed ahead, rigid. 她到车站不一会儿,他便出现在她的身旁,听见他喘息的声音。她凝视着前方,表情严峻。 (5) Yet to both classes the need of an alternative outlook, of a change of atmosphere, of a diversion of effort, is essential. 然而,对所有这两种类型的人来说,变换一下看法、改变一下环境和转换一下注意力都是最基本的需要。 (6) …and it was on the first stage of this journey, in Kenya, that she received the news of her father's death and her own accession to the throne. ……就在此行的第一站肯尼亚,她接到了父 亲去世并由她本人继承王位的消息。 (二) 英语动词、副词转换为汉语名词、形容词 (1) The inflammation is characterized by red, swelling, fever, and pain. 炎症的特点是红、肿、热、痛。 (2) The visiting guests were escorted to the Yellow Crane Tower last Sunday. 上星期天,来

翻译中的思维自由转换

汉英对比,思维的自由转换才是最高境界! https://www.docsj.com/doc/1517663604.html, 2016-12-22 在学英语时要时时把它与汉语进行比较,形成两个“语言频道”,思维的自由转换才是更高的境界,切不可失落汉语这个中国人的“魂”。 ——著名英语教育家、词典编纂家陆谷孙 本文摘自: 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汉英对比与英语》 作者:张培成 [师]咱们首先谈一谈英语词汇对比。 任何语言的学习中,词汇的学习都极为重要。有两句关于词汇重要性的名言,你们学英语词汇学的时候想必看到 “No matter how well the student learns grammar, no matter how 过。一句是英国著名语言学家Michael McCarthy说的: successfully he masters the sounds of a L2, without words to express a wide range of meanings, communication in that language cannot happen in any meaningful way.” 第二句是另一位英国著名语言学家D. Wilkins说的,这句话很多学英语的人都知道:“Without grammar, very little can be conveyed; without vocabulary, nothing can be conveyed.” [生]这些道理我们都明白,词汇量小的确是很严重的事情。我觉得,有时候记单词几乎都成了学英语的代名词了。有的同学单词量大一些,就会被认为英语学得好。 [师]单词量大还是小,不能光看能认得多少,关键要看能用多少。能用就是在说英语、写英语和汉译英时能想起来,并知道该不该用,怎样用。可是,现在很多同学以读单词、认单词为学习词汇的手段和目标,用的时候只是被动地在脑子里搜寻,想起什么来就说什么、写什么,而没有大量地、频繁地利用辞书等工具去主动学习如何使用词汇,只是被动反击,没有主动出击。 [生]我明白你的意思,要主动出击,就要学汉译英、做汉译英,不能只满足于看看英语、读读英语。 [师]做汉译英就要进行对比,只有经过对比,才能了解差别;只有了解差别,才能正确使用。比如在外教的口语课上,有同学介绍个人家庭情况说:“My parents are peasants. They do not have culture.”这话你一听准能懂,但老外听了大为吃惊,问她:“Do you mean they are rude Do you look down upon them” [生]我知道他为什么这么问,问题出在peasant这个词上,peasant有贬义。 [师]对,有很强的贬义。peasant有两个意思,一个指“农民”,没什么贬义。可第二个意思很不好。你看《朗文当代》的解释:“infmlderog a person without education or good manners【非正式,贬】乡下人;缺乏教养的人”。《牛津高阶》翻译成“老粗;土包子”。是这第二个意思把第一个意思给影响坏了,即使你用的是第一个意思,听的人也感觉不好。另外,那个同学接着又说do not have culture,这就更糟糕了。你知道为什么吗? [生]她就是想说爸爸、妈妈没文化吧?我不明白,这有什么问题吗? [师]来看一下《新英汉词典》:culture的第二个意义是“文化修养,教养;陶冶”。你知道a man of little culture 是什么意思吗?是“没教养的人”,这可就严重了,再和前面说的peasant联系在一起,外教当然会以为学生将父母看作没教养的人,从而鄙视他们。 [生]那汉语“没文化”英语该怎么说呢? [师]中国人说“没文化”通常指“不识字,不会读书写字”,或者“没受过多少教育”。所以,“他们没文化”可以说成They are illiterate.或者They cannot read and write.还可以说They are not well educated.或者They have not received much education. 再来看几个含有“文化”一词的句子,比如: 他正在学文化。 He’s le arning how to read and write. 我文化水平不高。 I have not been well educated.

关于英语思维能力的培养

关于英语学习中思维能力的培养 Andrew 2012年12月15日更多关于欧洲共同框架语言标准,请参看Wikipedia网站相关文章: 用目标语言为核心技能来思维;以及研究方法 由于语言思维能力是对逻辑、价值和嵌入在目标语言中的沟通方法最直接的理解,所以语言思维能力是把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能力综合提升的关键。能够发展好这一能力的人可以学习得更快,把学会的内容保持得更久,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能把学到的内容立即和不断转化到学校、工作和日常生活的社会、学术成功应用环境中。因此,我们也讨论过,对这一能力的培养应试我们的今后学习中两个重点之一。 另一重点是进行一些美国标准初中和高中英语学科内容的学习,那是作为母语的北美和一些国际学校学生的学习课程。这包括一些书籍的阅读、课上对不同课题的讨论、完成测试、学习测试使用我们新学会的词汇、根据生活相关的题目或阅读的小说诗歌故事课上课程相关的文章等写出总结概括或个人观点。由于孩子们在中学中已有正规的英语课程,他们不需要,也不能另外来上一个完整的课外课程。因此,我建议:我们学习一组有限的课程,实现与他们目前学习的内容有效结合体现多元化的内容和学习方法。 教学法——我们学什么、怎么学

在这一部分中,我想说的是关于思维差异对学习的基础上形成的不同的学习与教学方法,例如体验式教学,这与简单的知识点转移具有很大差别,这已经作为传统长期地应用于全世界学校学习中。 哲学家和学者约翰杜威早在19世纪20年代就提出了学生是根据经验在学习的理论,因为当我们进入教室时我们并不是头脑空白一片的,而是我们之前就已经有了一定数量的经验和教训,知道我们能做什么和应该怎么推进我们的学习进度。而不是假设老师知道的一切,学生什么都不知道,我们可以认识到更多的现实因素,老师也是学生,他们也还在学习,至少他们应该还在继续学习,而学生也不是完全无知,并已经知道很多有用的东西。甚至比这个更重要的是,我们可以问哪种方法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使之适应市场全球化和国际生活:假设有些人生活没有任何含义的利益或问题,直到有些老年人或更聪明的人教会他们一些东西让他们思考;或者一个学生可以根据在教室,学校,教师的帮助下,在大世界中随着知识的增长和学习机会,实现自己的激情、好奇、问题的有机结合。如果我们把学习作为一种通过时间逐步建构意义的过程,那么谁能够比学生自己更能够成为一个完成这个过程更好的主要代理人呢? 所以如果我们遵循建构方法原则,我们可以看到最好的学习将发生在一个半开放式的设置,学生自己的输入与教师输入一样重要,对一个单一的有意义的问题的研究,可以收获比学习数百页的普通课本更丰富的内容。不需要思维的家庭作业会使心灵变得迟钝阴暗,尽管它可能也含有一定的内容,这些内容可以被记住,但是积极的体验式学习不仅充实思想,它还使身体和心灵更好地完美结合。学生在接近一个挑战时,他们将要应用并有效结合所有五种语言技能,使之生产出能表现出更强烈动机的高质量的东西,生产出比那些只需要完成一千个简单的自我练习的人更高质量的东西。 所以按照这一办法,我的课程是基于学习经验设计的,在这一课程中学生首先会问问题,学生提问第一会触发自己的思维和关于科目的知识内容,然后可以试着根据核心技能参与执行必要的语言知识或实际任务。在这种尝试后,我们将返回的技能发展研讨会,学习课程的相关技能,反复练习,再把他们带回体验模

简析汉英翻译中译者思维切换模式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sj.com/doc/1517663604.html, 简析汉英翻译中译者思维切换模式 作者:戴凤姣 来源:《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13年第07期 摘要:本文从语言、思维与翻译的关系入手,探讨汉英思维模式与汉英语言结构,试图 构建汉英翻译过程中译者思维切换模式,文章最后探讨了该模式在汉英翻译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语言思维思维切换模式汉英翻译 一、引言 由于所处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环境等不同,中西民族也形成了各自的思维模式。两者间的巨大差异也导致汉英两种语言的表达千差万别。翻译的过程,不仅是语言形式的转换,而且是思维模式的转换(连淑能,2002)。因此研究翻译过程就必须考查思维与语言的关系。本文从语言、思维与翻译的关系出发,通过对汉英思维模式和汉英语言结构的对比,尝试构建翻译过程中译者的思维切换模式,并以汉语资料英译为例阐释该模式。 二、语言、思维与翻译 “言为心声”,思维与语言关系密切。语言是人们用来表达对客观事物认识的工具,同时也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思维的内容和方式影响和决定语言。思维模式就是人们的思维习惯,也被叫作思维方式或思维定式,是沟通文化和语言的桥梁。翻译是思维活动的过程。司显柱(1999)认为:“翻译的内在规律仍在于人脑的思维。深入研究翻译中的思维活动将是译学研究的突破口”。翻译是两种语言之间的交际活动,语言受思维的支配,因此翻译过程中不应只停留在语言的表层形式,还要抓住语言的内在机制的形式结构并切换思维模式。 三、汉英思维模式及汉英语言结构 思维是人反映客观世界的过程,都是使用概念对世界进行分析、综合、推理、判断、比较和概括等等,这在全人类是统一的。因此,英汉思维在本质上具有统一性(詹朋朋,2000)。但每个民族生活在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之中,具有各自的哲学背景、文化传统,因此也形成了各自的思维模式。汉民族以散点透视统观整体,用辩证的方法在对立中寻求统一,讲究天人合一;喜欢将主观与客观交相融合,知、情、意融合在一起。由此,汉民族在思维上重感性、重综合、重意合。而英语民族在亚里斯多德的形式逻辑等哲学思想和近代科学的影响下,形成了分析型、抽象型和客观型思维模式。由此,英语民族在思维上重理性、重分析、重形式。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汉英思维模式的差异也会在汉英两种语言的词汇、句法和语篇上形成鲜明对比。 首先,在词汇上,汉民族在描述事物、说明问题时习惯用具体形象的词来表达笼统抽象的概念。以物表感,状物言志,语言直观性强。如“越窑茶碗类玉类冰”中的“玉”和“冰”,给人一

词类转换翻译法参考资料

词类转换翻译法 在英译汉的过程中,有些句子可以逐词对译,有些句子则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表达式不同,就不能逐词对译。原文中有些词在译文中需要转换词类,才能使汉语译文通顺自然。 一、名词的转译 1.英语名词转译成动词 由动词派生的名词,具有动词意思的名词,以结尾表示身份或职业的名词等,这些名词都可以转译成动词。 【例1】The remembrance of these will add zest to his life. ×对于这些事情的回想将会增添他生活的乐趣。 【译文】回想起这些事情,会给他的生活增添乐趣。 【例2】He looked on the Convention as a fair and faithful representation of the people. ×他认为这次大会是人民的公正忠实的代表。 【译文】他认为这次大会公正忠实地代表了人民。 【例3】Other governmental activities are the responsibilities of the individual states, which have their own constitutions and laws. ×其他政府活动则是各个州的责任,各州都有自己的宪法和法律。 【译文】其他政府职能则由各个州来承担,各州都有自己的宪法和法律。 【例4】The sight and sound of our jet planes filled me with special longing. 【译文】看到我们的喷气式飞机,听到隆隆的机声,我感到特别神往。 【例5】To my knowledge, some computers have gone missing. 【译文】据我所知,有几台计算机失踪了。 【例6】He was a good listener and they would like to talk with him. ×他是个好听众,所以他们喜欢同他谈话。 【译文】他善于听取别人意见,所以他们喜欢同他谈心。 1)由动词派生的名词转译成动词,在政论文体中出现比较多。 ·The government called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more technical schools. 政府号召建立更多的技术学校。 ·Until 1972, all efforts by the two nations to curb the nuclear arms race had founded on one point: U.S. insistence on the right to make on-site inspections of the Soviet strategic arsenal and Russia’s refusal. 到一九七二年为止,美苏之间关于限制核军备竞赛的一切努力都在这一点上失败了:美国坚持有权视察苏方战略武器现场,而苏联则拒绝这样做。 ·Rockets have found application for the exploration of the universe. 火箭已经被用来探索宇宙。 2) 含有动作意味的名词(在记叙、描写文体中出现较多)往往可以转译成动词。 ·Vietnamese War is a drain on American resources. 越南战争不断消耗着美国的资源。 ·A glance through his office window offers a panoramic view of the Washington Monument

翻译学的思维模式

第12卷2期1999年5月 中国科技翻译CH I N ESE SC IEN CE &T ECHNOLO GY TRAN SLA TOR S JOU RNAL V o l .12.N o.2 M ay 1999 ?科技翻译理论探索? 翻译学的思维模式 侯向群 (南京气象学院基础科学系 南京市 210044) 摘 要 本文根据思维科学的发展和翻译学的研究现状提出翻译学建立过程中应遵循的五种思维模 式:11系统分析与系统综合相结合;21纵向与横向相结合;31精确与模糊相结合;41辐射与辐集相结合;51反思与超前相结合,以促进这一学科的建立。关键词 翻译学 研究 思维模式 Abstract T he paper puts fo rth five th ink ing models in the establishm ent of translato logy ,a new branch of science .T hey are :1.the com binati on of system analysis and system synthesis ,2.the com bi 2nati on of synch ronic study and diach ronic study ,3.the com binati on of accuracy and fuzziness ,4.the com binati on of divergence and centrality and 5.back seeing and fo reseeing .Key words translato logy research th ink ing models 科学发展史也是一部思维发展史。在整个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每一次科学上大的进步和突破都是伴随着思维科学的发展和突破而发生的。思维科学向人们提供认识客观世界及其运动规律的方法和范式,从而促进科学的发展,而科学的进步又向思维学提出了新的任务,反过来促进思维学的发展,这种良性循环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目前,人类各学科知识的发展已进入一个系统综合时期。各个学科的知识相互渗透、融汇、交叉、综合,形成大批的新学科,这是与思维学的发展分不开的。正是这种新的思维模式使得科学展现出如此生机勃勃的局面。收稿日期:1998—01—19—11 系统分析与系统综合相结合 传统的分析方法与综合方法是人们认识中经验论与唯理论长期争论而形成的带有形而上学特征的方法论。它们也恰恰代表了东西文化模式的特点,季羡林曾在《神州文化集成序》中指出:“东西方两大(文化)体系有相同之处,也有相异之处,相异者更为突出。据我个人的看法,关键在于思维方式:东方综合,西方分析。所谓‘分析’,比较科学一点的说法是把事物的整体分解为许多部分,越分越细。这有其优点:比较深入地观察了事物的本质。但也有缺点:往往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所谓‘综合’,就是把事物的各部分联成一气,使之成为一个统一的整 体,强调事物的普遍联系,既见树木,又见森林。” 分析方法和综合方法虽然在具体运用中是不同的,但作为思想方法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当我们使用系统综合时一定要依靠系统分析作为依据,而使用系统分析时又必须考虑到系统综合对它的宏观指导与制约。回顾以往的翻译研究,我们会发现,人们头脑中尚未形成系统分析与系统综合相结合的思维方式,即辩证的思维方式,往往偏持一方,甚至走向极端。例如,重定性分析的人排斥定量分析,斥之为“雕虫小技”,或“对翻译研究造成误导,只能生产语言上对等而毫无文学价值的译品”,反之搞定量分析的人会认为搞定性分析的人只能提供系统的看法,缺乏科学性,缺乏具体指导意义和可操作性,不足以服人,其译品也是自由主义的,等等。因此,艺术派与语言派长期争论不休,论战不止。如果回顾建国以来翻译界的情况,大体上可以说在文革前,甚至到本世纪上半叶,以中国传统文论为指导的翻译思想占据主导位置。这段时期的论述多以定性为主,即综合方法为主。而改革开放以来,由于西方语言学各种新学科的引进又使翻译研究的重点转入定量分析阶段,人们热衷于搞语言分析,如语言成分分析、语篇分析、话语分析、就是等值论也把语言分为十几个平面,进行层层对比分析,以求等值,显然变成了分析方法的天下。这段时间,有关整体思想,系统观念受到冲击,尤其是传统的中国译论不得

论转换法在英汉翻译中的应用

题目:论转换法在英汉翻译中的应用 On Application of Conversion in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 by Liu Xiao Under the Supervision of Li Wentao Submitted 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Degree of Bachelor of Arts

School of Foreign Studies Shando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May 2012

Acknowledgements Upon the completion of the thesis, first of all, I would like to express my heartfelt gratitude to my supervisor Prof. Li Wentao, for his enlightening guidance, incessant encouragement and careful modification throughout the process of writing this thesis. Without his patience and prudence, I could not have brought my thesis to its present form. Besides, I am also greatly indebted to other beloved teachers in the School of Foreign Studies of Shando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for their valuable and informative courses which have benefited me a lot during my college years. Last but not the least, I am also much obliged to all my friends who have helped me with my thesis. L. X. (名字的第一个字母)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