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清教对美国的影响

清教对美国的影响

清教主义对美国的影响
一、清教主义和美国文化

美国文化源于清教文化,由清教徒移民时传入北美。美国主流价值观都可以追溯到殖民地时期一统天下的清教文化。
清教徒是16世纪中叶英国国教会内以加尔文学说为旗帜的改革派,他们因为不满教会改革,要求清除腐败而遭迫害,后逃到北美大陆,并将清教思想扎根于美洲。“他们提倡勤俭清洁的生活,希望在新大陆上建造自己的山巅之城”①。
清教徒构成了当时北美移民的主体,在新英格兰北部更是清一色的清教徒。“清教主义成为当时人们共同的价值观,他们提倡的思想主要有:虔敬,谦卑,严肃,诚实,勤勉和节俭”②。在这些价值观下,清教徒不畏陌生艰险的环境,克服种种困难,很快便在蛮荒的土地上收获了繁荣和富足。因此,他们更加坚信自己的清教主义,雄心勃勃地要扩张疆域,而美国历史也的确是一部不断向西的拓展史,清教主义的价值观念也随之拨洒到更广阔的土地上。“在两百多年的沧桑变化中,美国文化像一座大熔炉吸收了世界诸多文明的精华,成为具有鲜明特色的多元化的,开放性的文化体系。它包含了世界上几乎一切种族,民族,宗教,价值思想和学术,但又始终以WASP(White Anglo-Saxon Protestant 
1964年迪格比·波茨尔(E. Digby Baltzell)在其书《新教当权者:美国的贵族和社会等级》中使用后,这个词便逐渐在美国社会传播开来(注意此词是1962年另一位学者首创的)。WASP的原义是指美国的新教上流社会,即殖民时代来自英国(尤其是英格兰和苏格兰)的移民,这些人属于基督新教中的长老教会、公理会和美国圣公会等教派。现在这个词也岀现在其它一些有过相同殖民历史的英语国家中,如澳大利亚。 现在的WASP词义比当初创建时涵盖的内容要广泛得多。今日所有讲英语的欧裔新教徒都能称作WASP,即使不是盎格鲁人、撒克逊人和相近族群的后裔也可以。不过犹太人、天主教徒和东正教徒则不包括在内。这个用法其实陈腐且不严谨,因为美国国内的新教徒拥有错综复杂的血统,分散在很多教派中。祖先可以来自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康沃尔、爱尔兰、德国、荷兰、斯堪的纳维亚或法国的雨格诺派;可以属于美国圣公会、长老会、信义宗(路德宗)、卫理公会、公理会、荷兰改革派、贵格会、浸信会、福音派甚至摩门教等等。不光是精英阶层,各个社会阶层都有他们的身影,即使被讽刺为“白色垃圾”的下层贫困白人也可能是WASP。 美国东海岸WASP这个词可以经常听到,一般用来比较最初的殖民

者和后来的欧洲移民,如爱尔兰裔天主教徒、犹太人、意大利裔和其它“少数白人民族”等。 美国南方则不同,因为南北战争后迁至此地的移民相对很少,所以WASP这个词也就不常听到。路易斯安那州南方和佛罗里达州南部是例外,因为法国和拉丁美洲移民者占大多数。除这些地方外,美国南方的白人则大部分都是不列颠群岛人的后裔。不过由于历史矛盾等原因,居住在弗吉尼亚州、南、北卡罗莱那州海岸的英格兰人后裔和居住在高地的苏格兰-爱尔兰人后裔之间也在语言、文化上有很大不同。 美国西部则经常用“Anglo”(盎格鲁)这个词形容非拉美裔的欧裔英语使用者,所以这个词也就比WASP范围要更广一些。英裔美国人和其它族群之间的区别并没有像在东海岸那么明显。)文化为主流,其核心是崇尚勤奋劳动的清教道德传统”③。历史学家巴斯等说:“没有对美国清教思想的了解,就不可能理解美国社会。”④清教主义奠定了美国社会的基础,塑造了美国人的性格,从各个方面影响着美国社会。

二、清教主义奠定了美国民主

美国民主是世界民主的成功范例,1776年的《独立宣言》中阐明了民主的思想,美国民主制度的建立有赖于早期的清教主义。
美国清教始祖们大多是因为在国内遭受了迫害,为了追求自由和民主而移民到北美大陆的。“这些宗教叛逆者的思想要求奠定了美国民主的基础”⑤。
北美的第一批清教徒签署了《五月花号公约》,公约体现了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实行自治,每一个成员都享有平等自由的民主权利。“清教徒自选牧师,自行管理,反映了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的要求和要求民主共和的愿望,成为建立美国式民主的基础”⑥。
新英格兰各殖民地产生了具有广泛基础的民选政府,他们商讨公众事物,选举代表参加大议会,这种始于基层的民主政治为未来联邦的民主政治打下了坚实基础。由于殖民地远在大洋彼岸,加上国内政治斗争的牵制,英国政府对北美殖民地的统治比较松弛。移民先祖充分利用这种自由,努力实践民主自由的理想。“在经历了一个半世纪的殖民拓荒后,北美移民逐渐形成了独立的新民族概念。当时机成熟后,他们毫不犹豫的颁布了《独立宣言》,宣告现代共和制的诞生,形成了美国独特的民主制度。尊崇民主自由,人人平等的信条也成为美国人价值体系的一个重要方面”⑦。

三、清教主义与使命意识

美国是一个以信仰基督新教为主的国家。移民始祖在移居北美大陆的过程中,在英国新教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美国自己的民族特色,“这种民族

特色最突出的体现之一就是在盎格鲁—萨克逊民族中所逐渐形成的宗教使命感”⑧。17世纪初,大批英国清教徒为摆脱宗教压迫,漂洋过海,来到北美大陆。“他们把北美大陆视为复兴基督教的理想之国,是建立未来基督教世界的楷模,在这些清教徒看来,他们肩负着拯救世界的使命”⑨。随着北美殖民地的发展,美利坚合众国的建立,“这些盎格鲁—萨克逊清教徒自认为是上帝的优秀选民”⑩。美国人坚信,他们的使命是以身作则地向全世界传播自由和社会正义,“把人类从罪恶之路引导到人间新的耶路撒冷”{11}。这种把世界从苦海中拯救出来的使命神话根深蒂固于美国文化中,影响着美国人对外部世界的看法与态度。清教徒认为他们有救赎世界的使命,决心“在一个荒无人烟的地方按自己的意愿自由的生活,并把基督带到这个遥远的世界”{12}。
他们把美洲想象成一个“没有郁金之树和引诱之蛇的伊甸园。美洲人是特殊的上帝的选民……我们是这个世界的先锋……政治上的救世主已经来临,我们为美国做件好事的同时也就是施惠于世界”{13}。梅尔维尔的这段话把美国人张狂的使命感体现的淋漓尽致。
为了重新安排世界,施惠于世界,美国不断地在外交和国际事务中推广他们的美国精神。从立国迄今,美国人一直把自己的国家视为“自由的灯塔,民主的堡垒,把光明带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他们对贫穷落后的小国进行援助扶持,但同时又千方百计进行控制,像一位大族长,利用其霸主地位,通过政治干预,经济援助,军事压力等手段对世界上的绝大多数国家进行文化输出和价值观的渗透”{14}。这种“使命感”正是源于古老的清教主义。

四、清教主义塑造了美国人的民族性格

加尔文主张:“上帝对人的获救有绝对自由权,但人可以通过在尘世职业上的成就以获得受到上帝恩宠的确证。”{15}清教徒普遍接受了这种以职业劳动为唯一内容的天职观,相信努力工作便能取悦上帝,勤劳致富是获得再生的唯一手段。清教徒们都自觉的努力工作,把工作视为快乐,这种观念促使他们不断开拓边疆,征服自然,养成了敢于冒险,不断进取的精神。这种性格使美国人获得了物质上的成功。在很短时间内把一个荒野的不毛之地发展成为强大的工业国家,客观上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勤俭致富的价值观还表现在美国人敬仰推崇那些白手起家的英雄(a self-made man),在美国这样一个尊重个体的社会,人人信奉“自助者天助之”,相信每个人的机会都是均等的,都可以凭借勤奋获得成功。许多美国人正是在这种“美国梦”

的激励下,自力更生,摆脱贫困,走上了富裕的道路,实现了梦想。

五、重视教育

最初来到美国的清教徒大多受过古典人文教育,他们相信学校将为人指明方向。因此,他们有一种新的教育思想:要有受过教育的神职人员和识字的公民。新英格兰殖民地为了强调教育的重要性,在1674年颁布了《老魔鬼撒旦法》,规定凡满50户人家的城镇必须任命一位老师教孩子阅读和写字。凡满100户人家的城镇必须建立一所拉丁文法学校,不执行这一法令的人,将受罚款处罚。清教徒们教育子孙“不学ABC,愚蠢至终生”{16}。
今天的美国人无疑秉承了清教先祖重教的传统,并将之发扬光大。在今天的美国社会,每个公民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各州都有义务教育的法规,全国的文盲比例极低,约为1%。现在,全美大约有6000万人在不同层次的学校上学,另有900万人上职业学校,还有1300万人通过各种形式接受教育,全美有3500多所大学,已经从大众高等发展为普及高等教育。

六、清教主义与开拓精神

“探索新的领域是美国人性格中的基本特点”{17}。美国人的开拓精神也来源于履行上帝赋予的世俗责任即“神召”的自觉。“既是上帝安排的任务就应终生去做,全力去做,就产生了持续不断的动力,即开拓精神”{18}。清教徒的移民史就是一部悲壮而艰苦卓越的创业史,清教思想认为致富是上帝对其选民的要求,贫穷是对上帝赐予荣耀的贬损。在这样的观念下,人人都追求财富和成功,这种追求激发人们勤劳、开拓、创新。“在北美荒芜的土地上,他们披荆斩棘,勇往直前,开拓进取,将一个蛮荒之地建立成了一个生机勃勃的殖民区”{19}。这种顽强和不屈不挠、自助、独立的精神充满了整个新英格兰殖民区及后来其他殖民区,这种积极进取的观念对美国人产生了重要影响。在美国人看来,“生存充满了风险,进取意味着生存。任何因循守旧,苟且偷生者,迟早会被生活的激流所吞没,成功和希望只属于那些奋发向上,百折不挠的人们”{20}。这种影响传给一代又一代美国人,让他们永不停歇地追逐绚丽的美国梦。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