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神经系统解剖基本知识

神经系统解剖基本知识

神经系统解剖基本知识

1.神经系统的区分:

神经系统分为中枢部和周围部,中枢包括脑和脊髓,也称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周围部是指脑和脊髓以外的神经部分,包括脑神经、脊神经和内脏神经,又称周围神经系统(peripheral nervous system,PNS)。

2.神经系统的组成:

神经系统除了血管和结缔组织被膜外,主要由神经组织所组成。神经组织包括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神经元是一种高度分化的细胞,具有接受刺激和传导冲动等功能;而神经胶质主要起着支持、营养、保护、修复和形成髓鞘等作用。神经元由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组成,突起又分为树突和轴突。神经元按其功能分为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和联络神经元;根据突起数目又可分为假单极神经元、双极神经元和多极神经元。

3.神经系统的活动方式:

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是反射。所谓反射是神经系统在调节机体的活动中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适应性反应。反射活动的解剖基础是反射弧,包括感受器-感觉神经-中枢部-运动神经-效应器。

4..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

灰质: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元胞体及其树突地聚集地点,如脊髓灰质。

白质: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纤维的聚集地点,如脊髓白质。

皮质:构成大脑半球表面和小脑表面的灰质称为皮质。

髓质:大脑皮质和小脑皮质深部的白质称为髓质。

神经核:在中枢神经系统内,除皮质外,形态和功能相似的神经元胞体集聚成团称为神经核。神经节:在周围神经系统中,神经元胞体集聚的地方称为神经节。

纤维束:在白质中,起止行程和功能基本上相同的一束纤维。

脑位于颅腔内,分为大脑、间脑、小脑和脑干(中脑、脑桥和延髓)。

1.大脑

1)大脑的外形和分叶:

大脑(端脑)是脑的最大部分,被大脑纵裂分为两个大脑半球。大脑半球表面布满深浅不同的沟,沟于沟之间的隆起称回。每个大脑半球都以3条比较深而恒定的沟(外侧沟、中央沟、顶枕沟)分为5个叶(额叶、顶叶、颞叶、枕叶、岛叶)。

额叶:外侧沟上方和中央沟以前的部分,与躯体运动、发音、语言及高级思维活动有关。颞叶:外侧沟以下的部分,与听觉、语言和记忆功能有关。

顶叶:为外侧沟上方、中央沟后方、枕叶以前的部分,与躯体感觉、味觉、语言有关。

枕叶:位于半球后部,其前界在内侧面为顶枕沟,在上外侧面的界限是顶枕沟至枕前切迹的连线,与视觉信息的整合有关。

岛叶:位于外侧沟深面,被额、顶、颞叶所掩盖,与内脏感觉有关。

2)大脑内部结构:

侧脑室:位于大脑半球内,左右对称的裂隙,内含透明的脑脊液。

基底核:靠近大脑半球的底部,埋藏在白质之中的核团。包括尾状核、豆状核、屏状核和杏仁核。

脑皮质:为覆盖大脑表面的一层灰质。其功能定位见附表。

大脑半球髓质:由大量的神经纤维组成,充满于大脑皮质与基底核之间,这些纤维的长短和方向不一,可分为连合系、联络系和投射系。连合系是指连接左、右大脑半球皮质的纤维;联络系是联系同侧半球内部各部分皮质的纤维;投射系是指联系大脑皮质和皮质下结构(包括基底核、间脑、脑干、小脑和脊髓)的上、下行纤维,这些纤维大部分经过内囊。

3)边缘系统:

大脑半球内侧面皮质与脑干连接部和胼胝体旁的环周结构称为边缘叶,由边缘叶及与之联系密切的皮质和皮质下结构如杏仁核、隔区、下丘脑等共同构成边缘系统。

边缘系统主要功能有:影响情绪反应;影响摄食行为;影响记忆力。

2.间脑

1)间脑的组成:间脑分为上丘脑、背侧丘脑(或丘脑)、后丘脑、底丘脑和下丘脑。间脑的室腔为第三脑室,向下连接中脑水管,向上经室间孔连接大脑的侧脑室。

2)下丘脑的功能:自主神经的较高级中枢;体温中枢;摄食中枢;渴觉中枢;神经内分泌中枢;情绪反应中枢;控制生物节律。

3.小脑

1)小脑的组成:小脑位于颅后窝,藉其表面的沟和裂可分为绒球小结叶、小脑前叶和小脑后叶。

2)小脑的功能:古小脑(绒球小结叶):也称前庭小脑,主要功能是保持躯体平衡;旧小脑(前叶和后叶小脑蚓的大部分):也称为脊髓小脑,主要功能是调节肌紧张;新小脑(后叶):也称脑桥小脑,主要功能是协调随意运动。

4..脑干

1)脑干的组成:脑干自上而下由中脑、脑桥和延髓组成。脑桥和延髓背面与小脑相连,它们之间的室腔为第四脑室。

2)脑神经核在脑干内的排列:脑神经核除嗅神经、视神经外,其余皆位于脑干内。

3)脑干网状结构:

脑干网状结构的概念:在脑干中,脑神经核和其他一些边界明显的核团(如薄束核、楔束核、红核等)以及长的上、下行纤维束以外的区域,有许多胞体和纤维交错排列,称为网状结构。脑干网状结构的功能:调节肌紧张;维持大脑皮质的兴奋性水平;调节各种内脏活动和脊髓的其他运动。

脑干损伤的特点:

1)意识障碍:昏迷不醒,由于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受损或这是网状结构至丘脑与皮质之间的环形通路受损所致。

2)去皮质强直:在中脑上丘与下丘之间横断脑干,使动物出现伸肌紧张亢进的角弓反张状态。横断脑干后,网状结构易化区占优势,而网状结构抑制区处于弱势,致肌紧张亢进。3)交叉瘫痪:同侧脑神经麻痹及对侧偏瘫。

4)定位体征:如两侧瞳孔极度缩小,两眼球同侧偏斜提示脑桥损伤;循环呼吸功能严重障碍提示延髓损伤。

5.内囊

1)内囊的位置:内囊为一宽厚的白质层,位于尾状核、背侧丘脑与豆状核之间。其纤维呈扇形放射至大脑半球皮质,进入大脑脚的密集会聚。

2)内囊的分部:在大脑半球的水平切面上,内囊管呈尖端向内侧的“〉”形,可分为3部分:内囊前脚(额部)位于豆状核与尾状核头部之间,主要有额桥束通过。

内囊后脚(枕部)在豆状核与背侧丘脑之间,主要有皮质脊髓束、丘脑上辐射、视辐射和听辐射通过。

内囊膝位于前后脚连接处,主要有皮质核束通过。

3)内囊损伤的表现:内囊是大脑半球内部极其重要的结构,此区域损伤会产生较为广泛的影响。内囊后脚损伤可引起对侧偏身感觉丧失(丘脑上辐射受损)和对侧偏瘫(皮质脊髓束损),当损害范围较大时伤及视辐射,可有偏盲,“三偏综合症”。

脊髓

1..脊髓的外形

1)脊髓位于椎管内,脊髓上端与延髓在枕骨大孔处相连,下端形成脊髓圆锥至第1腰椎的下缘,占据椎管上2/3,全长42~45厘米。

2)脊髓表面由三层结缔组织的被膜包裹,由内向外依次为软脊膜、蛛网膜、硬脊膜。软脊膜与蛛网膜之间为蛛网膜下腔,与脑内蛛网膜下腔相通,其间充满脑脊液;蛛网膜与硬脊膜之间为硬膜下腔,其间无特殊结构。

3)脊髓自上而下共发出31对脊神经,包括颈段8对,胸段12对,腰段5对,骶段5对,尾段1对。脊髓有两个膨大,称颈膨大和腰膨大。颈膨大为颈5~胸2,发出支配上肢的神经根;腰膨大为腰1~骶2,发出支配下肢的神经根。脊髓各节段位置比相应的脊椎高,颈髓节段较颈椎高1节椎骨,上、中胸髓节段较相应胸椎高2节椎骨,下胸髓则高3节椎骨,腰髓相当于第10~第12胸椎水平,骶髓相当于第12胸椎和第1腰椎水平。

2.脊髓的内部结构

脊髓从横切面上观察,中央管的周围是H形或蝶形的灰质,主要为神经细胞的胞体和神经纤维。

1)灰质的外面是白质,主要是纵向排列的纤维束。

灰质:脊髓灰质内含有大量大小不等的多极神经元。

前角:前角中有成群排列的大型运动神经元。当前角运动细胞胞体或轴突受损或被阻断时,它所支配的肌肉出现软瘫。

侧角:侧角由中、小型细胞组成,胸1~腰3的侧角是交感低级中枢。

后角:细胞分群较多。包括肢状质、后角固有核和后角部等。

3)白质:脊髓的白质主要由前索、侧索、后索(许多上、下行纤维束)组成。

上行(感觉)纤维束:a.薄束和楔束:向脑部传导来自上肢和下肢的肌、腱、关节、皮肤的冲动,在脑内经过两次中继,最后传入大脑皮质,引起本体感觉以及精细或辨别性触觉。b.脊髓丘脑束:传导痛觉、温度觉和粗略触觉冲动,向颅侧经过脑干止于背侧丘脑。一侧脊髓丘脑束损伤时,对侧病变水平1~2节以下的区域表现为痛、温觉的减退或

消失。c.脊髓小脑前束:传导主要来自本体感觉和皮肤的触压觉。与传导肢体运动和姿势有关。d.脊髓小脑后束:接受主要来自下肢和躯干下部的本体感觉冲动,主要传导单个肌的牵张变化。

下行(运动)纤维束:下行纤维束包括皮质脊髓束、红核脊髓束和前庭脊髓束等。其中皮质脊髓束起源于大脑皮质中央前回,止于脊髓灰质前角运动细胞,其功能是控制骨骼肌的随意运动。

3..脊髓的血液供应

脊髓的血液供应主要有脊髓前动脉、脊髓后动脉及根动脉3个来源。脊髓的静脉回流至椎静脉丛。椎静脉丛内压力很低,没有静脉瓣膜,血流方向常随胸、腹腔压力变化(如举重、咳嗽、排便等)而改变,易使感染及恶性肿瘤由此转移入颅内。

4.脊髓的功能

1)传导功能:大脑皮质的运动兴奋性经脑干--脊髓--脊神经到达效应器官;肌肉、皮肤黏膜、关节的痛、温、位置等感觉经脊神经--脊髓--脑干到达大脑半球。

2)节段功能:脊髓除上下传递功能外,在一旦失去大脑半球控制后,脊髓能自主地完成一定的反射功能。

脑和脊髓的传导通路

1.感觉传导通路

由感觉器经周围神经传入中枢后,经过几次中继,最后到达大脑皮质或其他高位中枢称为感觉传导通路。感觉传导通路可分为本体感觉传导通路,痛觉、温度觉和触觉传导通路,视觉传导通路等。

1)本体感觉传导通路:本体感觉也称深部感觉。为节后肌、腱、关节等深部的位置觉、运动觉和震动觉。除此之外,还传导皮肤的精细或辨别性触觉。

痛觉、温度觉和粗略触觉传导通路:又称浅部感觉传导通路。传递皮肤、口、鼻腔

粘膜的痛觉、温度觉、触压觉。

视觉传导通路

视觉传导通路:光刺激视网膜内的视椎细胞、视杆细胞,使之产生神经冲动传至双

极细胞、节细胞—视神经—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视辐射—枕叶视区—产生

视觉。

视野:指眼球固定向前平视时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

视觉传导通路受损的表现:A.一侧视神经受损---该侧视野全盲。B.视交叉中交叉受

损---双眼视野颞侧偏盲。C.视交叉外侧部的不交叉纤维受损---患眼视野鼻侧偏盲。

D.一侧视束、视辐射或视区皮质受损—双眼视野对侧同向偏盲(如右侧受损则右眼

视野鼻侧半和左眼视野颞侧半偏盲)。

运动传导通路:大脑皮质对躯体运动的调节是通过椎体外系的神经冲动来实现的。

椎体系和椎体外系均起源于大脑皮质,最后均终止于脑干和脊髓的运动神经元。椎体系比较直接地影响动神经元,而椎体外系也通过反馈来影响和调节椎体系的活动,两者在功能上互相协调、互相依赖,共同完成人体各项复杂的随意运动。

2.锥体系

1)椎体系的组成:椎体系主要包括上、下两个运动神经元。

上运动神经元及中枢神经元,它起源于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前部的巨型椎体细胞,这些细胞的轴突组成下行纤维束,因大部分纤维通过延髓椎体,故称椎体束。其中下行至脊髓的纤维称皮质脊髓束;陆续离开椎体系,直接或间接止于脑神经运动核的纤维称皮

质核束。

下运动神经元及周围神经元,它的胞体位于脑神经运动核和脊髓前角运动细胞。

2)椎体系的功能:管理各种随意运动,特别是四肢远端肌肉如手肌的精细运动。

3)椎体系损伤的表现:椎体系的任何部位损伤都可引起其支配区域的随意运动障碍—瘫痪。

3.椎体外系

1)椎体外系的组成:椎体系以外的与躯体运动有关的传导通路统称为椎体外系。椎体外系包括大脑皮质、纹状体、背侧丘脑、底丘脑、中脑顶盖、红核、黑质、脑桥核、前庭核、小脑和脑干网状结构等以及它们的纤维联系。

2)椎体外系的功能:主要的椎体外系通路有3条,其中主要参与运动调节的有纹状体—黑质环路。黑质细胞的变性使纹状体内多巴胺水平下降,这是造成震颤麻痹(帕金森病)的主要原因。

3)椎体外系的功能:调节肌张力,协调各肌群的运动,以维持和调整体态姿势,保持身体平衡和进行习惯性动作,也可执行一些粗大的随意运动。

脑和脊髓的被膜和血管

1.脑和脊髓的被膜

脑和脊髓的表面都包有3层被膜,由内向外依次为硬膜、蛛网膜和软膜,它们具有保护、支持脑和脊髓的作用。

1)硬脊膜:呈囊状裹着脊髓的纤维膜。

2)硬脑膜脑是坚固并有光泽的纤维膜,与硬脊膜不同,兼具脑膜和颅骨骨膜的作用。

3)蛛网膜:位于硬膜与软膜之间,为被覆脑和脊髓的半透明薄膜,缺乏血管和神经。

4)软膜:很薄,紧贴脑和脊髓表面并深入其沟裂中,富含血管和神经。按位置分别称为软脑膜和软脊膜。

5)硬膜外腔:硬脊膜与椎管内面的骨膜之间的腔隙,其内有脊神经通行,临床上进行硬膜外麻醉就是将药物注入此腔以阻滞脊神经的传导作用。硬膜外腔不通

入颅腔。

6)蛛网膜下腔与蛛网膜下池

蛛网膜下腔:蛛网膜与软膜之间的较宽腔隙,其间充满脑脊液。

蛛网膜下池:蛛网膜下腔某些扩大的部位。较为重要的有小脑延髓池和终池。蛛网膜下池是腰椎穿刺的理想部位。

3.脑和脊髓的血液供应

脑的血液供给与颅骨和硬脑膜的血液供给彼此无关,而脊髓的血液供给给与硬脊膜和椎骨的血液供给来源相同。

1)脑的血液供应:脑部的血液供应来源于两侧颈内动脉和椎动脉,颈内动脉从颈总动脉发出,入颅后依次发出眼动脉、前交通动脉、脉络膜前动脉、大脑前动

脉和大脑中动脉。这些动脉供给眼部以及大脑半球前部3/5的血液。椎动脉从

锁骨下动脉发出,经颈椎横突孔、枕骨大孔入颅后汇合形成基底动脉,沿脑桥

基底动脉沟前行,至脑桥上缘分为左、右大脑后动脉,供应大脑半球后部2/5

的血液。椎—基底动脉在颅内依次发出小脑后下动脉、小脑前下动脉、脑桥支、内听动脉、小脑上动脉等,供应小脑和脑干。两侧大脑前动脉之间由前交通动

脉、两侧颈内动脉与大脑后动脉之间由后交通动脉连接起来,构成脑底动脉环

(Willis环)。当此环内某一处血管狭窄或闭塞时,可通过此环调节脑的血液供

应。

2)脊髓的血液供应:脊髓的动脉来自椎动脉分出的脊髓前、后动脉和另一些节段性动脉,如肋间后动脉、腰动脉等。其中脊髓前动脉分布于脊髓前角、侧角、

灰质连合、后角基部、前索和后索;脊髓后动脉的分布于脊髓后角的其余部分

和后索。

脑室系统和脑脊液循环

1.脑室系统:脑内各个相应室腔称为脑室。脑室系统包括侧脑室、室间孔、第三脑室、中

脑水管、第四脑室和脊髓中央管。脑室系统内充满脑脊液。

2.脑脊液循环:脑脊液由各脑室脉络丛分泌,为无色透明液体,总量达100~160ml。脑脊

液在中枢神经系统起淋巴作用,运送营养物质并带走代谢产物;还可缓冲压力,减少震荡,保护脑和脊髓。脑脊液循环对维持脑组织的渗透压和调节颅内压具有重要作用。脑脊液不断由脉络丛产生,又不断经蛛网膜回流到血液中,如此保持动态平衡。其产生、循环见图。

侧脑室→室间孔→三脑室→中脑水管→四脑室→正中孔外侧孔→蛛网膜

↑↑↑↓

脉络丛脉络丛脉络丛蛛网膜粒

↑↑↑↓

动脉动脉动脉静脉←静脉窦

脑神经

脑神经共12对,用罗马数字按次序命名,其中第Ⅰ,第Ⅱ对在脑内部分是其二级和三级神经元的神经纤维束,其他10对与脑干联系。脑干内有与其有关神经核,运动核的位置较靠近正中线,感觉核在其外侧,但第ⅩⅠ对脑神经核的一部分是从颈段脊髓的上几节前角发出的。脑神经有感觉和运动纤维,主要支配头面部的感觉和运动,其中第Ⅰ、第Ⅱ、第Ⅷ为感觉神经,第Ⅲ、第Ⅳ、第Ⅵ、第ⅩⅠ、第ⅩⅡ为运动神经,第Ⅴ、第Ⅶ、第Ⅸ、第Ⅹ为混合神经。除第ⅩⅡ以及第Ⅶ脑神经核的下部外,所有脑神经运动核都受双侧大脑半球支配。1.嗅神经(Ⅰ):周围支分布于鼻粘膜,中枢支穿过筛板和硬脑膜,终止于嗅球。主要功

能为传导嗅觉。

2.视神经(Ⅱ):视觉感受器为视网膜的圆柱细胞和圆锥细胞,视神经经视神经孔入颅,

终止于外侧膝状体。主要功能为传导视觉。

3.动眼神经(Ⅲ):发自中脑上丘平面的动眼神经核,从眶上裂进入眶内,分布于上睑提

肌、上直肌、下直肌、内直肌、下斜肌、瞳孔括约肌和睫状肌。动眼神经的主要功能为上提眼睑,使眼球向上、下、内运动,使瞳孔缩小和晶体变厚。

4.滑车神经(Ⅳ):起自中脑下丘平面的滑车神经核,经眶上裂进入眶内,分布于上斜肌。

主要功能是使眼球向下向外运动。

5.三叉神经(Ⅴ):三叉神经触觉、痛觉、温度觉纤维发源于三叉神经半月节,周围支随

眼支、上颌支、下颌支分布于头皮前部和面部皮肤以及眼、鼻、口腔内粘膜(包括角膜及舌);中枢支进入脑桥后,触觉纤维终止于感觉主核,痛觉、温度觉纤维循三叉神经脊束下降,终止于三叉神经脊束核,从脑桥三叉神经运动核发出的纤维,经卵圆孔

穿出颅腔,融合于下颌支内,支配咀嚼肌、鼓膜张肌等。

6.展神经(Ⅵ):发自脑桥中部的展神经核,经眶上裂进入眶内,分布于外直肌。主要功

能为使眼球外展。

7.面神经(Ⅶ):自脑桥被盖部的面神经核发出纤维,经内耳孔、面神经管、茎乳孔出颅

腔,支配除了咀嚼肌和上睑提肌以外的面肌以及耳部肌、枕肌、颈阔肌、镫骨肌等。,面神经核上部受双侧皮质延髓束控制,下部仅受对侧皮质延髓束控制。面神经的味觉纤维起于面神经管内膝状神经节,周围支形成鼓索神经,加入舌神经后终止于舌前2/3的味蕾,传导味觉;中枢支终止于延髓孤束核。

8.位听神经(Ⅷ):分为蜗神经和前庭神经。蜗神经起自内耳螺旋神经节,周围支分布于

螺旋器,中枢支止于脑桥蜗神经核。前庭神经起自内耳前庭神经节,周围支分布于半规管等平衡器,中枢支经内耳孔入颅腔,止于脑干前庭神经核。位听神经传导听觉和平衡觉。

9.舌咽神经(Ⅸ):感觉纤维发源于上神经节及岩(下)神经节,其周围支分布于舌后1/3

的味蕾,传导味觉;至咽部等接受粘膜感觉;至颈动脉窦和颈动脉球,与血压、呼吸、脉搏有关。中枢支均终止于延髓的孤束核。运动纤维起自疑核,分布于茎突咽肌,其功能是提高咽穹窿。副交感神经起自下涎核,经鼓室神经,岩浅小神经,终止于耳神经节,节后纤维支配腮腺分泌。

10.迷走神经(Ⅹ):体感觉纤维起源于颈静脉神经节,周围支分布于外耳道及耳廓凹面的

一部分皮肤,中枢支终止于三叉神经脊束核。内脏感觉纤维起源于结状神经节,分布于胸腹腔内各脏器,中枢支终止于孤束核;运动纤维起自疑核,分布于软腭、咽及喉部肌肉;起自迷走神经背运动核的纤维分布于胸腹腔脏器,支配其副交感功能。

11.副神经(ⅩⅠ):分延髓支及脊髓支,脊髓支起于第1~第5节颈髓前角细胞,支配胸锁

乳突肌及斜方肌上部;延髓支构成喉返神经,支配声带。

12.舌下神经(ⅩⅡ):起于延髓背侧的舌下神经核,经舌下神经管到颅外,支配舌肌。舌

下神经只接受对侧皮质延髓束支配。

脊神经

1.脊神经共31对,均与脊髓相应节段相连,其中颈段8对,胸段12对,腰段5对,骶段

5对,尾神经1对。

2.每对脊神经由感觉根(背根)和运动根(腹根)所组成。脊神经前根支配相应肌肉,其

中颈5~胸1的前支组成臂丛,主要支配上肢。腰1~骶2的前支组成腰丛,主要支配下肢。

神经系统解剖学基本概念

神经系统解剖学基本概念 神经系统解剖学是研究人体神经系统的组织结构和功能的科学。它 涵盖了神经系统的解剖学结构、神经元的组织和连接方式、神经系统 中的信号传导路径以及神经系统对身体各部分的调控等方面内容。本 文将介绍神经系统解剖学的基本概念,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 系统的组成部分、神经元的结构和类型、神经系统的分区和功能等。 一、中枢神经系统及其组成部分 中枢神经系统由大脑和脊髓组成,是人体神经活动的核心和调控中心。大脑位于头骨内,分为脑干、小脑、大脑半球等部分。脊髓则位 于脊柱内,与周围神经相连。中枢神经系统是人体感觉、运动和认知 等功能的执行场所,也是身体各系统之间信息传递和调控的中枢。 二、外周神经系统及其组成部分 外周神经系统由脑神经和脊神经组成,是连接中枢神经系统与身体 各部分的桥梁。脑神经从大脑和脑干发出,主要负责头部和颈部的感 觉和运动功能。脊神经从脊髓发出,分布于全身各部位,主要负责胸 腹部和四肢的感觉和运动功能。 三、神经元的结构和类型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具有接收、传导和发送信号的能力。它由细胞体、树突、轴突和突触等部分组成。细胞体是神经元的主体,包含细胞核和细胞质等结构。树突是神经元的输入部位,用于接收其

他神经元传来的信号。轴突是神经元的输出部位,用于向其他神经元传递信号。突触是神经元之间传递信号的连接点。 根据神经元的形态和功能不同,可以分为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等类型。感觉神经元主要负责接收和传递感觉信号,运动神经元主要负责控制肌肉的运动,中间神经元则连接感觉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参与信息传递和调控。 四、神经系统的分区和功能 神经系统可以根据功能和解剖结构来进行分区。按功能可分为感觉系统、运动系统、自主神经系统等;按结构可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这些系统和区域分布在人体的不同部位,协同工作以完成各种任务。 感觉系统负责接收外部刺激,并将其转化为神经信号传递给大脑进行处理。运动系统负责向各个肌肉发送指令,使身体产生各种运动。自主神经系统则参与内脏器官的调控,如心率、血压和消化等功能。 总结: 神经系统解剖学是研究人体神经系统的组织结构和功能的科学。它涵盖了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的组成部分、神经元的结构和类型以及神经系统的分区和功能。了解神经系统解剖学的基本概念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神经系统的复杂性和功能。通过进一步研究和深入探索,我们可以揭示出更多关于神经系统的奥秘,为人类健康和疾病治疗提供更好的参考和指导。

神经系统解剖基本知识

神经系统解剖基本知识 1.神经系统的区分: 神经系统分为中枢部和周围部,中枢包括脑和脊髓,也称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周围部是指脑和脊髓以外的神经部分,包括脑神经、脊神经和内脏神经,又称周围神经系统(peripheral nervous system,PNS)。 2.神经系统的组成: 神经系统除了血管和结缔组织被膜外,主要由神经组织所组成。神经组织包括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神经元是一种高度分化的细胞,具有接受刺激和传导冲动等功能;而神经胶质主要起着支持、营养、保护、修复和形成髓鞘等作用。神经元由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组成,突起又分为树突和轴突。神经元按其功能分为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和联络神经元;根据突起数目又可分为假单极神经元、双极神经元和多极神经元。 3.神经系统的活动方式: 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是反射。所谓反射是神经系统在调节机体的活动中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适应性反应。反射活动的解剖基础是反射弧,包括感受器-感觉神经-中枢部-运动神经-效应器。 4..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 灰质: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元胞体及其树突地聚集地点,如脊髓灰质。 白质: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纤维的聚集地点,如脊髓白质。 皮质:构成大脑半球表面和小脑表面的灰质称为皮质。 髓质:大脑皮质和小脑皮质深部的白质称为髓质。 神经核:在中枢神经系统内,除皮质外,形态和功能相似的神经元胞体集聚成团称为神经核。神经节:在周围神经系统中,神经元胞体集聚的地方称为神经节。 纤维束:在白质中,起止行程和功能基本上相同的一束纤维。 脑 脑位于颅腔内,分为大脑、间脑、小脑和脑干(中脑、脑桥和延髓)。 1.大脑 1)大脑的外形和分叶: 大脑(端脑)是脑的最大部分,被大脑纵裂分为两个大脑半球。大脑半球表面布满深浅不同的沟,沟于沟之间的隆起称回。每个大脑半球都以3条比较深而恒定的沟(外侧沟、中央沟、顶枕沟)分为5个叶(额叶、顶叶、颞叶、枕叶、岛叶)。 额叶:外侧沟上方和中央沟以前的部分,与躯体运动、发音、语言及高级思维活动有关。颞叶:外侧沟以下的部分,与听觉、语言和记忆功能有关。 顶叶:为外侧沟上方、中央沟后方、枕叶以前的部分,与躯体感觉、味觉、语言有关。 枕叶:位于半球后部,其前界在内侧面为顶枕沟,在上外侧面的界限是顶枕沟至枕前切迹的连线,与视觉信息的整合有关。 岛叶:位于外侧沟深面,被额、顶、颞叶所掩盖,与内脏感觉有关。 2)大脑内部结构: 侧脑室:位于大脑半球内,左右对称的裂隙,内含透明的脑脊液。 基底核:靠近大脑半球的底部,埋藏在白质之中的核团。包括尾状核、豆状核、屏状核和杏仁核。 脑皮质:为覆盖大脑表面的一层灰质。其功能定位见附表。

系统解剖学最全的神经系统重点

系统解剖学最全的神经系统重点 神经系统是人体最为复杂的系统之一,由大脑、脊髓和周围神经组成,它掌控着人体 的感觉、运动、思考、记忆等方面。在系统解剖学中,神经系统被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 围神经系统。下面是神经系统最全的重点: 一、中枢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由大脑和脊髓组成,其作用是控制机体感官、自主、神经内分泌等各种 活动,是人体神经信息处理和控制的中心。中枢神经系统有以下几个部分: 1.大脑 大脑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核心部分,由前脑、中脑和后脑组成。前脑包括额叶、颞叶、 顶叶和枕叶;中脑包括中脑腹侧部和中脑背侧部;后脑包括小脑、脑干和延髓。 2.脊髓 3.脑脊液 脑脊液是一种清澈无色和透明的液体,由脑部和脊髓包膜分泌的。它的主要作用是维 护中枢神经系统的正常结构和功能。 4.脊神经 脊神经是由两个主要部分组成的:神经根和神经干。神经根将脑脊液从脊髓传达到身 体各部分的神经,神经干则将身体的信息传达回脊髓。 5.自主神经系统 自主神经系统被分为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交感神经系统是人体应激反应 的主要神经,其作用是激活机体的“应激”反应,产生“战斗或逃跑”的效果;而副交感 神经系统则负责进行机体的“休息”反应,主要作用是控制心率降低,肌肉得到放松等。 周围神经系统包括上皮神经、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三个部分。作为中枢神经系统的周 边部分,控制人体四肢和其他器官的活动、传递信息等方面。 1.上皮神经 上皮神经主要负责机体内脏的活动,如心脏、肺、肝、胃、肠、膀胱等。上皮神经分 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种类型,在上皮神经的控制下,内脏器官可以获得合适的功能。 2.感觉神经

感觉神经为人体提供持续、精确的感知和感觉信息,主要有视神经、听神经、嗅神经、味神经、皮肤感觉神经等。 3.运动神经 运动神经是中枢神经系统과周围神经系統连接的桥梁。它负责控制身体的动作和肌肉 的收缩、放松等功能,由神经纤维、运动神经元和神经肌接头三个部分组成。

人体神经系统解剖学知识点

人体神经系统解剖学知识点人体神经系统是人体最复杂的系统之一,它负责传递和处理信息,控制身体各部分的活动。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介绍人体神经系统的解剖学知识点,包括神经元、神经组织、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等。 一、神经元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功能单位,它负责传递神经信号。一个神经元包括细胞体、树突、轴突和突触等结构。细胞体是神经元的主体部分,它包含细胞核和细胞质。树突是神经元的分支,负责接收来自其他神经元的信号。轴突是神经元的主要传导部分,它将信号传递给其他神经元或细胞。突触是神经元之间传递信号的连接点,分为化学突触和电突触两种类型。 二、神经组织 神经组织是由大量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的组织。它可以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两部分。 1. 中枢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由大脑和脊髓组成。大脑位于头骨内,分为脑干、小脑、大脑半球和间脑等部分。脊髓位于脊柱内,负责传递神经信号以及控制肌肉的运动。 2. 周围神经系统

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脑神经是直接与大脑相连的神经,共有12对。每对脑神经都有特定的功能,如嗅觉、视觉、听觉和 平衡等。脊神经是与脊髓相连的神经,共有31对。每对脊神经都和身 体的特定部分相连,负责传递感觉和控制肌肉运动。 三、脑部结构 1. 脑干 脑干是连接大脑和脊髓的部分,包括延髓、中脑和桥脑。脑干负责 控制基本的生命功能,如呼吸、心率和消化。 2. 小脑 小脑位于脑干后方,控制身体的协调和平衡。它接收来自感觉器官 和其他部分的信息,并调节肌肉的运动。 3. 大脑半球 大脑半球是大脑的主要部分,负责认知功能和智力活动。大脑半球 分为左右两个半球,通过胼胝体相互连接。左侧大脑半球控制右侧身 体部分的运动和感觉,右侧大脑半球控制左侧身体部分的运动和感觉。 4. 间脑 间脑位于大脑半球的底部,它包含丘脑和下丘脑。间脑负责调节内 分泌系统、体温和食欲等生理功能。 四、脊髓结构

系统解剖学神经系统总结(知识点)

系统解剖学神经系统总结 学科经验总结 ——系统解剖学 SUm UPfOr SySt e m a tic A n atom y 目录 总论 (22) 神经系统概述 (22) 中枢神经系统 (44) 一、中枢神经系统的形态 (44) 二、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 IOlO 周围神经系统 (1717) 一、脊神经 (1818) 二、脑神经核心知识点 (2424) 三、内脏神经系统 (3232) 传导通路 (3535) 一、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传导路 (3636) 二、痛、温觉和粗略触、压觉传导通路 (3636) 三、视觉传导通路和瞄孔对光反射通路 (3838) 四、听觉传导通路 (4040)

脑脊液被膜及血管 (4343) 一、脊髓的被膜 (4343) 二、脑的被膜 (4444) 三、脑脊液及其循环 (4545) 四、脑屏障 (4646) 五、脑和脊髓的血管 (4646) 总论 说在前面的话:神经解剖学内容很多,因此条理二字格外重要,我们的建议是在学习各个部分之前先要有一个初步的对总体联系的认识;在学习各个部分时弄懂各部分功能;学习后归纳总结各部分之间的从结构和功能上的联系。废话到此为止。 神经系统概述 眼醴 ½Uf i 观觉组织 侧脑屯 脉络丛 大脑导水符 第四脑宅 脉络从 r脑桥,小脑 (后 脑)

由一条管道将中枢神经系统的器官联系在一起•在脊髓里称为中央管, 上到位于脑桥和延髓后面的第四脑室,经中脑水管,至第三脑室,通过室

间孔,与侧脑室相通。 是不是感觉很有规律性,下面就是我们对中枢神经系统 的学习顺序, 由低级到高级. 背侧丘脑 J f[ 上丘脑 M f r- 后丘脑-冋脑 下丘脑 11 底丘脑√ 小脑U 脳王 ⅜⅛ 然后我们将从中枢讲到外周。之后我们通过传导通路将各个部分整合 起来,完成相应生理功能。最后我们学习他们的营养和保护设施,脑室, 脑脊液和血液循环. 我们先以缩手反射为例,简单形象的了解一下神经系统作用的方式。 手被刺到后,神经先传导到中枢神经,中枢神经先做不反应,把信息反 馈到手上,然后做出迅速反应;传输到神经中枢的同时,接着又把信息 传输到大脑,大脑作出反映:疼痛。比方大脑是处理器,人手是光电鼠标, 正常的鼠标只要有移动,就会有指令通过线路传给处理器,处理器接到 指令就会作出相应的反应。大脑皮层能感知疼痛来自手上,因为它知道 是通过哪条神经传来,就像处理器知道移动的指令来自于鼠标的线路通 道而不是来自于键盘或其他的线路。中枢神经系统.・・感谢聆听…. 咼脑 顶叶二 枕叶一- 岛叶 厂中脑 脑桥 -延爺

神经系统解剖学知识点

神经系统解剖学知识点 神经系统解剖学涉及人体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大脑和脊髓)和周围神经系统(神经与感觉器官之间的联系)。本文将介绍一些神经系统解剖学的关键知识点。 一、中枢神经系统 1. 大脑:大脑是人体神经系统的控制中心,分为左右两个半球。主要包括大脑皮质、白质、基底核和内脏器官控制中枢。大脑的不同区域负责感知、思考、情感和运动等功能。 2. 小脑:小脑位于脑干后面,主要控制身体的协调运动和平衡。 3. 脑干:脑干连接大脑和脊髓,包括中脑、脑桥和延髓。脑干调节许多基本生理功能,如呼吸、循环和消化。 4. 脊髓: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主要路径,负责传递大脑和身体其他部分之间的信息。脊髓上有一系列的神经节,通过这些神经节,信息可以进入或离开脊髓。 二、周围神经系统 1. 神经: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由许多神经元组成。它们负责传递电信号,使得神经系统能够与身体其他部分进行通信。 2. 神经节:神经节是由神经元组织形成的结构,它们常位于脊髓旁边或在感觉器官附近。神经节起到过滤和整合信号的作用。

3. 脑神经:脑神经是与大脑和脑干相连的神经。人体共有12对脑 神经,分布在头部和颈部,控制着视觉、听觉、嗅觉和面部肌肉的运动。 4. 自主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是一种调节体内自主功能的系统, 主要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交感神经负责应激反应和体力活动,而副交感神经则控制休息和消化状态。 三、神经解剖学应用 1. 神经科学研究:神经解剖学是神经科学的基础,研究人们对大脑 和神经系统的认识。它对于了解神经退行性疾病、神经损伤修复和认 知功能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2. 临床应用:神经解剖学知识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比如 在神经外科手术中,医生需要准确地定位和了解神经结构,以便进行 手术操作。 3. 教育教学:神经解剖学是医学、生物学和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的基 础课程之一,对于医学生和研究人员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掌握神经 解剖学知识有助于理解神经系统及其相关疾病。 结语 神经系统解剖学是人们了解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重要学科。中枢 神经系统包括大脑、小脑、脑干和脊髓,周围神经系统包括神经、神 经节、脑神经和自主神经系统。掌握神经系统解剖学的知识有助于人

神经系统解剖学和生理学的基础知识

神经系统解剖学和生理学的基础知识 一. 神经系统解剖学基础知识 神经系统解剖学是研究人体神经系统结构和组织的学科。神经系统是控制和协调人体各种生理功能的关键系统,它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在深入了解神经系统的功能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掌握一些基础的解剖学知识。 1. 中枢神经系统 (1) 大脑:大脑是人体最复杂、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它被分为左右两半球,每个半球又分为额叶、顶叶、颞叶和枕叶等区域。大脑负责感觉、思考、判断和意识等高级活动。 (2) 小脑:小脑位于颅后窝内,主要控制肌肉协调和平衡。 (3) 脑干:脑干连接大脑和脊髓,包括中脑、桥脑和延髓。它承载着重要的生命活动如呼吸、循环等功能,并具有处理感觉信息和运动调节的作用。 (4) 脊髓:脊髓是延伸于脑干的结构,由神经纤维组成,是传递神经信号的主要通道。它起到连接大脑和周围神经系统的作用。 2. 周围神经系统 (1) 自主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分为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交感神经系统负责应对紧急情况下的“战斗或逃跑”反应,而副交感神经系统参与体内恢复平衡和正常功能。 (2) 脑脊液:脑脊液是一种透明液体,充当了大脑和脊髓的缓冲媒介以及营养物质的传递渠道。它包裹在中枢神经系统结构周围,并通过蛛网膜下隙流动。 3. 神经元

神经元是构成神经系统基本单位的细胞类型。它具有接受、传递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一个完整的神经元通常由细胞体、树突、轴突和突触等部分组成。树突接收来自其他神经元的信号,而轴突将信号传递给其他神经元。 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形成了复杂的神经网络,这些网络负责调节和控制各种生理功能,包括感觉、运动和认知等。 二. 神经系统生理学基础知识 神经系统生理学研究神经系统如何运作以执行特定功能。它涉及到多个概念和过程,包括神经信号传递、神经递质、突触传递和感觉处理等。 1. 神经信号传递 当神经元受到刺激时,会产生和传递电化学信号。这些信号沿着神经细胞的轴突传导,并通过突触将信息传递给其他神经元或目标组织。这种电化学信号在体内的速度非常快,可以达到每秒几十米甚至更高。 2. 突触传递与神经递质 这一过程发生在邻近两个神经元之间的连接点(突触)上。当电化学信号到达释放区域时,会导致突触前膜释放化学物质(即神经递质)。这些神经递质会扩散到突触间隙,并联系到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这种化学信息转换为电信号,继续在新的神经元中传导。 3. 感觉处理 神经系统具有感知外界环境和内部生理变化的能力。当外界刺激作用于感觉细胞时,它们将刺激转化为神经信号,并通过感觉通路传递给大脑进行处理。在大脑中,不同的区域专门负责特定类型的感觉加工与解释,从而产生我们对世界的认识。

系统解剖学-神经系统重点

一、神经系统如何区分?答:神经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周围神经系统指脑和脊髓以外的神经组织,根据与中枢联系部位的不同可分为脑神经核脊神经,根据分布对象的不同可分为躯体神经核内脏神经. 二、臂肌、前臂肌各有哪些神经支配? 臂肌:肱二头肌、肱肌、喙肱肌有肌皮神经支配,肱三头肌有桡神经支配.前臂肌:尺侧腕屈肌、指深屈肌尺侧半由尺神经支配,肱桡肌有桡神经支配,其余前臂前群肌有正中神经支配.前臂后群肌有桡神经支配. 三、股神经行程、分布及损伤后的表现个怎样? 股神经是腰丛最大的分支,在腰大肌外侧缘与髂肌之间穿出,经腹股沟韧带深面进入股三角.肌支分布于耻骨肌、股四头肌和缝匠肌,皮支分布于大腿前面皮肤,最长皮支为隐神经,分布于小腿内侧和足内侧缘皮肤.股神经损伤后表现为大腿前面、小腿内侧及足内侧缘皮肤感觉障碍,股四头肌瘫痪萎缩,屈髋无力,不能伸膝,膝反射消失. 四、坐骨神经行程、分支、分布个怎样?坐骨神经是全身最粗大的神经,经梨状肌下孔出盆腔,在臀大肌深面向下行于大转子与坐骨结节之间,在股后部下行于股二头肌深面,在此发肌支分布于大腿肌后群,主干行于腘窝上角分出胫神经和腓总神经两终支 五、脑神经按所含神经纤维怎样分类?脑神经按所含神经纤维种类不同,可分为三类:第Ⅰ、Ⅱ、Ⅷ对脑神经为感觉神经,第Ⅲ、Ⅳ、Ⅵ、Ⅹ︳、Ⅹ︳︳对脑神经为运动神经,第Ⅴ、Ⅶ、Ⅸ、Ⅹ对脑神经为混合神经 六、面神经管内外损伤各有哪些临床表现? 面神经管外损伤:伤侧面肌瘫痪,额纹消失,角膜反射消失,鼻唇沟变浅,不能皱眉,闭眼、鼓腮、露齿、吹口哨等,口角歪向健侧,说话时唾液常从口角露出.面神经管内损伤:除有上述表现外还可出现侧舌体味觉障碍,同侧泪腺、舌下腺及下颌下腺分泌障碍,听觉过敏. 七、交感神经的节前纤维有哪些去向? 去向:1.终止于相应的椎旁节,并交换神经元。2.在交感干内上升或下降,终止于上方或下方的椎旁节并交换神经元.3.穿过椎旁节至椎前节内交换神经元 八、骶丛的组成和位置? 骶丛由第4腰神经前支的小部分与第5腰神经前支组成的腰骶干以及全部骶神经和尾神经的前支组成,位于盆腔内梨状肌的前面. 九、简述迷走神经在喉部的分支分布? 迷走神经在喉部的分支有喉上神经和喉返神经.喉上神经分内外两支,内支穿甲状舌骨膜入喉,分布于声门裂以上的喉粘膜,外支支配环甲肌,损伤后可导致声音嘶哑.喉返神经分布于声门裂以下的喉粘膜,并支配除环甲肌以外的喉肌,损伤后可致喉肌瘫痪声音嘶哑,甚至呼吸困难. 十、内脏运动和躯体运动神经的主要区别? 1.支配对象:骨骼肌/心肌、平滑肌和腺体 2.行程过程:只有一个神经元/两个神经元(节前神经元和节后神经元) 3.形态特点:以条索状神经的形式分布/节后纤维常攀附于脏器或血管形成神经丛 4.结构特点:较粗的有髓纤维/细纤维(节前纤维是薄髓纤维,节后纤维是无髓纤维) 5.功能特点:只有一种功能成分/交感和副交感两种 6.意志控制:受/不受. 11.第六胸椎骨骨折引起脊髓左侧半横断伤,试问患者会出现哪些症状?为什么? 答:可引起左侧第八胸髓节平面一下出现布朗色夸综合征,即左侧肋弓平面以下位置觉、震动觉和精细触觉丧失(薄束损伤),左侧下肢瘫痪(皮质脊髓束损伤),右侧脐平面以下的痛、温觉丧失(脊髓丘脑束损伤)。 12.试述小脑的分部、功能及其损伤后的表现。 答:小脑从发生和进化上分为古小脑、旧小脑和新小脑三部分。古小脑(原小脑、前庭小脑):

神经系统解剖学要点

神经系统解剖学要点 神经系统的功能: 控制和协调机体内部各系统的活动,使机体成为一个完整的统一体,是机体内起主导作用的系统。 可感受外界各种刺激,引起各种反应,使机体与外界环境保持统一。 与内分泌腺共同完成机体的神经体液调节。 N系统的活动方式:反射 反射弧:五个环节 感受器感觉N 中枢运动N 效应器 神经系统的区分 中枢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 周围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的组成 神经系统的基本组织是神经组织。 神经组织 神经元

神经元的构造: 神经元:是神经组织中具有传导神经冲动功能的基本单位。 神经元 神经纤维:神经元较长的突起被髓鞘和神经膜所包裹称为神经纤维。 神经纤维 神经元的分类: 根据神经元突起的数目分类 根据神经元的功能分类 根据神经元合成、分泌化学递质的不同分类 三、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 灰质和皮质:中枢神经内神经元的胞体和树突聚集的部位,在新鲜标本上呈灰色,称灰质。在大脑半球和小脑由于大量神经元胞替和树突形成的灰质集中于表层,特称为皮质。

白质和髓质:中枢神经内神经纤维聚集的部位,因多数纤维具有髓鞘而成白色,称白质。大脑半球和小脑部位的白质因被皮质所包绕而位于深方,特称为髓质。 神经核和神经节: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其它的地方,形态与功能相似的神经元,其胞体常聚集在一起形成一定形状的灰质团块,称为神经核。在周围部神经元胞体聚集于神经节。 纤维束和神经:在中枢神经内行程与功能相同的纤维走在一起,称为纤维束。 周围神经中神经纤维形成粗细不等的神经纤维束,称为神经。 网状结构:在中枢神经内,神经纤维交织成网状,网眼内含有分散的神经元或较小的核团,这些区域称为网状结构。 第十七章中枢神经系统 第一节脊髓(低级中枢) Spinal cord 脊髓的外形: 位置:位于椎管内,呈扁圆柱状,粗细不等。 上端:枕骨大孔与延髓相接,下端:成人平L1、儿童平L3高度变细,称为脊髓圆锥,向下延为无神经组织的终丝,止于尾骨背面。 全长两个膨大:颈膨大(C4~T1)、腰骶膨大(L2~S3) 2、形态: 表面:前正中裂,后正中沟,前外侧沟(前根)、后外侧沟(后根)脊N节、

系统解剖学最全的神经系统重点

神经系统 传入(感觉)神经元传出(运动)神经元中间(联络)神经元 神经纤维nerve fiber:轴突+神经胶质 灰质gray matter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元胞体与树突集聚之处 在大、小脑表面者称为皮质cortex 白质white matter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纤维集聚之处(髓鞘) 在大、小脑深部者称为髓质medulla 神经核nucleus中枢神经系统内(除皮质外) 形态与功能相似得神经元胞体集聚之处 神经节ganglion周围神经系统内 形态与功能相似得神经元胞体集聚之处 纤维束fasciculus中枢神经系统内 起止、行程与功能相同得纤维聚集体 神经nerve周围神经系统内神经纤维集聚体 脊髓spinal cord *椎管内45cm 枕骨大孔—L1下缘末端变细-脊髓圆锥 *颈膨大(C5-T1) 腰骶膨大(L2-S3) *CTLSCo 4848440 -1-2-3 脊髓得内部结构:灰质:*前角内躯外肢阿尔法—随意肌伽马—梭内肌 *后角边缘固有胶胸核 *后角固有核其轴突至对侧形成脊髓丘脑束到背侧丘脑腹后外侧,另可上升或下降联 络不同节段。 *侧角T1-L3交感神经S2-4副交感神经。 白质:*前后侧三索 *联络脑与脊髓长纤维 联络各节段得固有束 连接两侧前索得白质前联合 S1*后索薄束T5下楔束T4上脊神经节--延髓内薄束核、楔束核 *传导同侧躯干、四肢得本体感觉与皮肤得精细触觉 *内→外侧骶→腰→胸→颈。 S2*侧索得前部与前索内脊髓丘脑束对侧后角固有核上升交叉—脊髓丘系 *侧束传导痛觉与温度觉 前束传导粗略触觉 *均就是传导对侧内→外侧与上相反 S3脊髓小脑后束同侧胸核→小脑下脚→小脑皮质 S4脊髓小脑前束对侧后角基部→小脑上脚→小脑皮质 S3 S4传导躯干下部与下肢得非意识性本体感觉 X1*侧索、前索皮质脊髓束大脑皮质运动区—延髓锥体—前角运动神经元 *侧束交叉管理同侧四肢肌 前束不交叉管理双侧躯干肌 *内→外侧与S2同 X2红核脊髓束兴奋屈肌运动神经元 X3前庭脊髓束兴奋伸肌运动神经元 脊髓功能:传导反射

系统解剖学最全的神经系统重点

神经系统 传入(感觉)神经元传出(运动)神经元中间(联络)神经元 神经纤维nerve fiber:轴突+神经胶质 灰质gray matter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元胞体和树突集聚之处 在大、小脑表面者称为皮质cortex 白质white matter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纤维集聚之处(髓鞘) 在大、小脑深部者称为髓质medulla 神经核nucleus中枢神经系统内(除皮质外) 形态与功能相似的神经元胞体集聚之处 神经节ganglion周围神经系统内 形态与功能相似的神经元胞体集聚之处 纤维束fasciculus中枢神经系统内 起止、行程与功能相同的纤维聚集体 神经nerve周围神经系统内神经纤维集聚体 脊髓spinal cord *椎管内45cm 枕骨大孔—L1下缘末端变细-脊髓圆锥 *颈膨大(C5-T1) 腰骶膨大(L2-S3) *CTLSCo 4848440 -1-2-3 脊髓的内部结构:灰质:*前角内躯外肢阿尔法—随意肌伽马—梭内肌 *后角边缘固有胶胸核 *后角固有核其轴突至对侧形成脊髓丘脑束到背侧丘脑腹后外侧,另可上升或下降联 络不同节段。 *侧角T1-L3交感神经S2-4副交感神经。 白质:*前后侧三索 *联络脑和脊髓长纤维 联络各节段的固有束 连接两侧前索的白质前联合 S1*后索薄束T5下楔束T4上脊神经节--延髓内薄束核、楔束核 *传导同侧躯干、四肢的本体感觉和皮肤的精细触觉 *内→外侧骶→腰→胸→颈。 S2*侧索的前部和前索内脊髓丘脑束对侧后角固有核上升交叉—脊髓丘系 *侧束传导痛觉和温度觉 前束传导粗略触觉 *均是传导对侧内→外侧与上相反 S3脊髓小脑后束同侧胸核→小脑下脚→小脑皮质 S4脊髓小脑前束对侧后角基部→小脑上脚→小脑皮质 S3 S4传导躯干下部和下肢的非意识性本体感觉 X1*侧索、前索皮质脊髓束大脑皮质运动区—延髓锥体—前角运动神经元 *侧束交叉管理同侧四肢肌 前束不交叉管理双侧躯干肌 *内→外侧与S2同

系统解剖学 神经系统 重点

一、名词解释 1. 灰质:在中枢部,神经元胞体及其树突的聚集部位,在新鲜标本中色泽灰暗称灰质。 2.反射弧:反射的结构基础,由感受器、传入神经元、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构成。 3.神经核:在中枢部,形态和功能相近的神经元胞体聚集成团或柱。 4.锥体交叉:在延髓腹侧面的锥体下端,皮质脊髓束的大部分纤维左右侧交叉,形成发辫状的锥体交叉,部分填堵了前正中裂。 5.四叠体:由中脑背侧面的上、下两对圆形隆起构成,是视觉和听觉反射中枢。 6.面神经丘:菱形窝内侧隆起的在髓纹的上方有一较明显的圆形隆凸为面神经丘,内隐展神经核及面神经膝。 7.边缘叶:在半球的内侧面可见环绕胼胝体周围和侧脑室下角底壁的结构,包括隔区、扣带回、海马旁回、海马和齿状回。 8.边缘系统:包括皮质部、皮质下部的诸多结构,以边缘叶为主,纤维联系广泛,主要调节内脏活动、精神、情绪和记忆等。 9.海马结构:在齿状回的外侧,侧脑室下角底壁上有一弓形隆起,称海马,海马与齿状回构成海马结构。 10.联络纤维:是联系同侧半球内各部分皮质的纤维。 11.连合纤维:是连合左、右半球皮质的纤维,包括胼胝体、前连合和穹窿连合。 12.网状结构:指脑干内边界明显的灰质和白质以外的细胞体和纤维互相混杂分布的部分。 13.大脑动脉环:由两侧大脑前动脉起始段、两侧颈内动脉末段、两侧大脑后动脉借前、后交通动脉共同构成。 14.颈襻:由第1颈神经前支形成的舌下神经降支与第2、3颈神经前支合成的颈神经降支吻合形成,发出分支支配舌骨下肌群。 15.锥体外系:指锥体系以外影响和控制躯体运动的所有传导途径,其结构十分复杂,包括大脑皮质、纹状体、背侧丘脑、底丘脑、中脑顶盖、红核、黑质、脑桥核、前庭核、小脑和脑干网状结构等以及它们的纤维联系。 16.硬膜下隙:在硬脑膜与脊髓蛛网膜之间有潜在的硬膜下系。 17.蛛网膜下隙:脊髓蛛网膜与软脊膜之间的间隙,充满脑脊液。

人体解剖学 神经系统

第九章神经系统 学习要点 1.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常用术语。 2.脊髓、脑干、小脑的位置、内部结构;间脑的分部和内部结构;大脑半球的外形和内部结构。 3.脊神经、脑神经的数目、纤维成分、分支、分布概况;内脏运动神经的组成及分布范围。 4.脑和脊髓的主要传导通路。 第一节概述 一、神经系统的组成 神经系统(nervous system)在形态和功能上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和周围神经系统(peripheral nervous system)两部分组成(图1-9-1)。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周围神经系统按其与中枢神经系统的连接关系分为脑神经(cranial nerves)和脊神经(spinal nerves)。周围神经系统按其分布范围不同,分为躯体神经(somatic nerves)和内脏神经(visceral nerves)。躯体神经分布于皮肤、骨、关节和骨骼肌;内脏神经分布于内脏、心血管和腺体。躯体神经和内脏神经所含纤维成分包括感觉纤维和运动纤维。内脏运动神经依其功能不同,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 神经系统

图1-9-1 神经系统的构成 二、神经系统的活动方式 神经系统活动表现极为复杂,但其基本活动方式是反射。反射是指机体在受到内、外环境的刺激所做出的反应。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感觉(传入)神经、中枢、运动(传出)神经和效应器5个部分组成。 三、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 在神经系统中,神经元胞体和突起所在部位的不同,常有不同的名称。 1.灰质与白质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元胞体和树突集聚的地方,色泽灰暗,称为灰质;神经元轴突聚集的部位,色泽亮白,称为白质。位于大脑和小脑表层的灰质,称为皮质;位于大脑和小脑深部的白质,称为髓质。 2.神经核与神经节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由功能相同的神经元胞体聚集而成的结构,称为神经核;在周围神经系统内,功能相同的神经元胞体聚集形成的结构,称为神经节。 3.纤维束与神经在中枢神经系统内,起止和功能基本相同的神经纤维集聚成束,称纤维束;在周围神经系统中,神经纤维集聚而成的条索状结构,称为神经。 4.网状结构在于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纤维交织成网状,灰质团块散在其中的部位,称为网状结构。 第二节中枢神经系统 一、脊髓 (一)脊髓的位置和外形 脊髓(spinal cord)位于椎管内,上端在枕骨大孔处与延髓相接,下端在成人平第1腰椎体下缘,新生儿平第3腰椎。 脊髓为前后略扁的圆柱状,长约45cm。全长有两处膨大,位于上部的膨,大称为颈膨大,发出支配上肢的神经;位于下部的膨大,称为腰骶膨大,发出支配

[人体解剖学]《第八章:神经系统》知识点整理

第八章神经系统 1、按其位置和功能分为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两部分。 第一节中枢神经系统 1、脊髓:位于椎管内,上端的平枕骨大孔处接延髓,在下端成人平第一腰椎下缘。 2、脊神经31对,因此脊髓也可分成31个节段。即颈髓8个节段,胸髓12个节段,腰髓5个节段,骶髓5个节段,尾髓1个节段。 3、脊髓的灰质包括前角、侧角和后角三部分。 4、侧角:位于脊髓胸段和上腰段的前角和后角之间,在脊髓的第2~4骶节,相当于侧角的位置有骶副交感核。 5、后角:内含联络神经元,有的在脊髓节段中起联络作用。 6、薄束:起自第四胸节以下的脊神经节细胞,传导下半身和下肢的感觉。 7、楔束:起自第四胸节以上的脊神经节细胞,传导上半身和上肢的感觉。 8、脊髓丘脑束:传导来自躯干和四肢的痛觉、温度觉、触觉和压觉等神经冲动。 9、皮质脊髓束:支配骨骼肌的随意运动。 10、脑干:自上而下分为中脑、脑桥和延髓。 11、小脑:位于颅后窝。 12、间脑:位于中脑前上方,大部分被大脑遮盖。 13、下丘脑:包括视交叉、漏斗、垂体、乳头体。 14、基底核:位于大脑半球基底部的四对灰质团块的总称,它们分别叫尾状核、豆状核、屏状核和杏仁体。

15、内囊:属投射纤维,位于豆状核,尾状核和背侧丘脑之间,由上行的感觉纤维束和下行的运动纤维束构成。 16、内囊分内囊前肢、内囊后肢和内囊膝3部分。 17、内囊一侧损伤:三偏症:偏身感觉障碍、偏身运动障碍、偏盲;两侧损伤:死亡。 18、躯体感觉区:位于中央后回和中央旁小叶的后部,它接受对侧半身的痛、温、触、压觉等。 19、躯体运动区:位于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的前部,管理对侧半身的骨骼肌。 20、视区:位于距状沟两侧的大脑皮质。 21、听区:位于颞横回。 22、语言区:是人类大脑皮质特有的区域,优势半球,多数为左半球。 23、脑和脊髓的被膜由外向内有三层,依次为硬脊膜、蛛网膜和软脊膜。 24、硬脊膜与椎管内面骨膜之间的腔隙称硬膜外隙,隙内除静脉丛及大量脂肪外,还有神经根通过,临床上麻醉就是将麻醉药物注入其内。 25、位于蛛网膜与软脊膜之间的腔隙,称蛛网膜下隙,腔内充满脑脊液。 26、脉络丛的作用是产生脑脊液。 27、脑的动脉:来源于颈内动脉和椎动脉。 28、脑脊液主要由两侧脑室和第三、四脑室的脉络丛产生。 29、脑脊液循环途径:左、右侧脑室→第三脑室→第四脑室→蛛网膜下隙→蛛网膜粒→上矢状窦→颈内静脉。 30、抽取脑脊液位置:第三、四、五腰椎棘突之间。

神经系统解剖

神经系统解剖 神经系统概述 神经系统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传递和处理信息。 它由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大脑和脊髓)和外周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组成。中枢神经系统负责接收和整合来自外部环境的感觉信息,并发出指令来控制身体的运动和行为。外周神经系统则将信息传递到全身各个部位,并将感觉反馈传递回中枢神经系统。 大脑 大脑是神经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控制着人体的各种生理 和认知功能。它由两个半球组成,分别控制着身体的对侧。大脑表面有许多脑回和脑沟,增加了大脑皮层的表面积,从而提供更多的神经元连接。大脑内部包含许多脑核和白质纤维束,负责传递信息和调控身体的功能。 大脑半球 大脑半球是大脑的两个主要部分,分别控制着人体的对侧。左侧大脑半球负责语言、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而右侧大脑半

球则负责空间认知、艺术创作和情感体验。大脑半球之间通过胼胝体相互连接,实现信息的传递和协调。 大脑皮层 大脑皮层是大脑的外层,含有大约200亿个神经元。大脑皮层的不同区域负责不同的功能,如运动控制、感觉处理、语言和记忆等。大脑皮层的表面积通过脑回和脑沟的结构变化而增加,形成了复杂的神经网络。 大脑核 大脑核是大脑内部的一些聚集神经元的区域,包括丘脑、基底核和杏仁核等。这些核心结构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参与控制身体的运动、情绪和认知等功能。 脊髓 脊髓是连接大脑和身体其他部分的重要通道,它位于脊柱内。脊髓负责传递感觉信息到大脑,并通过脊神经传递指令到身体各个部分。脊髓的结构由灰质和白质组成,灰质内含有神经元细胞体和突触,白质则主要是由神经纤维组成。

脑神经 脑神经是与大脑直接相连的神经,共有12对。每对脑神经负责不同的功能和感觉,如视觉、听觉、嗅觉和运动控制等。脑神经通过头部和颈部的出口,将信息传递到身体其他部分。 脊神经 脊神经是连接脊髓和身体其他部分的神经,共有31对。脊神经通过脊柱的孔洞,从脊髓出来并分布到全身各个部位。脊神经负责传递指令到肌肉和感觉反馈到脊髓。 神经系统的其他组成部分 除了上述的主要组成部分外,还有一些其他重要的结构和组织与神经系统密切相关。例如,脑脊液(CSF)是一种在脑和脊髓周围的腔隙中循环的液体,起到保护和支持神经组织的作用。胶质细胞是神经系统中的非神经元细胞,主要负责提供支持和调节神经元功能。 结论 神经系统是一个复杂而精密的系统,它负责控制和协调人体的各种功能。了解神经系统的结构和组成对于认识人体机能

解剖神经系统知识点

组成结构 脊髓是中枢神经的一部分,位于脊椎骨组成的椎管内,呈长圆柱状,人的脊髓全长41-45厘米。上端与颅内的延髓相连,下端呈圆锥形随个体发育而有所不同,成人终于第一腰椎下缘 或第二腰椎上部(初生儿则平第三腰椎) 腰椎麻醉时,多在第3-4或第4-5腰椎之间进行,因为在此处穿刺不会损伤脊髓。 折叠神经 脊髓两旁发出许多成对的神经(称为脊神经)分布到全身皮肤、肌肉和内脏器官。脊髓是周围神经与脑之间的通路。也是许多简单反射活动的低级中枢。脊柱外伤时,常全并脊髓损伤。严重者脊髓损伤可引起下肢瘫痪、大小便失禁等。 脊髓位于椎管内,呈圆柱形,前后稍偏,外包被膜,它与脊柱的弯曲一致。脊髓的上端在平齐枕骨大孔处与延髓相连,下端平齐第一腰椎下缘,长约40~45cm。脊髓的末端变细,称为脊髓圆柱。自脊髓圆柱向下延为细长的终丝,它已是无神经组织的细丛,在第二骶椎水平为硬脊膜包裹,向下止于尾骨的背面。 脊髓的全长粗细不等,有两个膨大部,自颈椎第四节到胸椎第一节称颈膨大;自胸椎第九节至第十二节称腰膨大。

前根自前外侧沟走出,由运动神经纤维组成;后根经后外侧沟进入脊髓,由脊神节感觉神经元的中枢突所组成。每条后根在与前根会合前,有膨大的脊神经节。腰、骶、尾部的前后根在通过相应的椎间孔之前,围绕终丝在椎管内向下行走一段较长距离,它们共同形成马尾。在成人(男性)一般第一腰椎以下已无脊髓,只有马尾。 脊髓的横切面,显有位于中央部的灰质和位于周围部的白质;颈部的脊髓,灰质和白质都很发达。 折叠灰质 灰质,呈蝴蝶形或"H"状,其中心有中央管,中央管前后的横条灰质称灰连合,将左右两半灰质联在一起。灰质的每一半由前角和后角组成。前角内含有大型运动细胞,其轴突贯穿白质,经前外侧沟走出脊髓,组成前根。颈部脊髓的前角特别发达,这里的前角细胞发出纤维支配上肢肌肉。后角内的感觉细胞,有痛觉和温度觉的第二级神经元细胞,并在后角底部有小脑本体感觉径路的第二级神经元细胞体(背核)。 折叠白质 脊髓的白质主要由上行(感觉)和下行(运动)有髓鞘神经纤维组成(纵行排列),分为前索、侧索和后索三部分。 折叠前索

神经系统的基本解剖和功能

神经系统的基本解剖和功能 一、神经系统的基本解剖和功能概述 神经系统是人体最复杂且关键的一个系统,负责控制和调节身体的各种生理和 心理功能。它由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大脑和脊髓)以及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和脊髓神经)组成。本文将深入探讨神经系统的基本解剖和功能。 二、中枢神经系统:大脑和脊髓 1. 大脑结构 大脑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核心部分,被认为是人类智能的总部。它主要由左右两 个半球组成,每个半球再划分为额叶、顶叶、颞叶和枕叶四个区域。此外,大脑还包括辅助结构如下丘脑、杏仁核等。 2. 脊髓结构 脊髓是一个细长的管状器官,位于背部,并延伸到头颈部以下。它由灰质和白 质组成。灰质主要包含细胞体,而白质则主要由并行于管状空间周围的纤维束组成。 三、周围神经系统:脑神经和脊髓神经 1. 脑神经 脑神经是直接从大脑和脊髓分布到全身各部位的神经。共有12对脑神经,每 对都与不同的功能有关。例如,第一对嗅神经负责嗅觉,第二对视神经负责视觉等。 2. 脊髓神经 脊髓神经是从脊髓发出的一组神经,主要传递来自全身各个部位的感官信息和 运动指令。人体共有31对脊髓神经。其中8对颈椎节段、12对胸椎节段、5对腰 椎节段、5对骶椎节段和1对尾椎节段。

四、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 1. 大脑功能 - 感知与知觉:大脑通过处理来自感觉器官的信号,使我们能够感知和认识外界。 - 记忆与学习:大脑存储并检索信息,并通过学习不断改善自身功能。 - 运动控制:大脑协调肌肉和神经,使我们能够进行精细的运动。 - 情绪和行为调节:大脑控制我们的情绪和行为反应,保持我们在不同情况下的适应性。 2. 脊髓功能 - 传递感觉信号:脊髓接受来自身体各部位的感觉信息,并将其传递给大脑进行处理。 - 运动控制:脊髓通过与大脑的连接,协调肌肉运动,从而实现身体各部位的运动。 五、周围神经系统的功能 1. 脑神经功能 - 感知和呼吸:部分脑神经负责嗅觉、视觉、听觉和味觉等感官功能。 - 控制面部表情:面部表情是由七对颜面神经控制的。 - 协调眼球运动:多个脑神经共同参与协调眼球运动,以保证我们具有正常的视力。 2. 脊髓神经功能

大一护理人体解剖学神经系统重点知识

大一护理人体解剖学神经系统重点知识 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 1.神经核和神经节形态和功能相似的神经元胞体聚集成团,位于中枢部的称为神经核;位于周围部的称为神经节。 2.神经纤维、纤维束和神经神经元的轴突或长树突的外面包有神经外膜或髓鞘称为神经纤维;起止、行程和功能基本相同的神经纤维集合于中枢部称为纤维束;神经纤维聚合在一起被结缔组织包裹位于周围部称为神经。 3.灰质和白质在中枢部,神经元胞体和树突集聚的部位,在新鲜标本上呈灰色称为灰质,神经纤维集聚的部位,因髓鞘色泽白亮称为白质。 4、皮质和髓质在中枢部,位于大脑和小脑表层的灰质又称皮质;位于大脑和小脑深部的神经纤维又称为髓质。 5、网状结构中枢部的白质和灰质相间处,纤维纵横交织,其间散在神经胞体称为网状结构。(一)脑干的外形 1、腹侧面 延髓的腹侧面有锥体、锥体交叉、橄榄等结构;并有舌下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连于延髓。在延髓和脑桥之间有延髓脑桥沟。脑桥的腹侧面称基底部,有一纵行的脑桥基底沟;并有三叉神经、展神经、面神经、前庭蜗神经连于脑桥。中脑的腹侧面以视束与间脑分界,有大脑脚、脚间窝;并有动眼神经连于中脑。 2、背侧面 有第四脑室底(菱形窝)、菱脑峡、左右小脑上脚、前后髓帆,滑车神经连于中脑。菱形窝的下界是薄束结节、楔束结节和小脑下脚。上界是小脑上脚。两侧角是第四脑室外侧隐窝。菱形窝有髓纹、界沟、内侧隆起、面神经丘、蓝斑、外侧区、前庭区、听结节、舌下神经三角、迷走神经三角等结构。在中脑的背侧面有顶盖、上丘、下丘、上下丘臂。 ①一般躯体运动核 动眼神经核支配上睑提肌、上直肌、内直肌、下斜肌、下直肌。 滑车神经核交叉出脑,支配上斜肌。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