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乳与乳制品病原微生物检验方法溶血性链球菌的检验

乳与乳制品病原微生物检验方法溶血性链球菌的检验

乳与乳制品病原微生物检验方法溶血性链球菌的检验

YLNB4.5

1.仪器及器材

1.1 恒温培养箱:36±1℃。

1.2 恒温水浴锅:36±1℃。

1.3 显微镜。

1.4 离心机:4000 r/min

1.5 均质器或灭菌乳钵。

1.6 灭菌平皿:直径90mm。

1.7 灭菌试管:10mm×100mm 、16mm×160mm

1.8 灭菌吸管:1mL、5mL 、10mL。

1.9 冰箱:0~4℃

1.10 灭菌锥形瓶:100mL。

1.11 架盘药物天平:0g~500g,精确至0.5g。

1.12 灭菌棉签、镊子等。

2. 培养基和试剂

2.1 葡萄糖肉浸液肉汤:按GB 4789.28中4.1规定,在肉浸液肉汤内加入1%葡萄糖。

2.2 肉浸液肉汤:按GB 4789.28中4.1规定。

2.3 匹克氏肉汤:按GB 4789.28中4.62规定。

2.4 血琼脂平板:按GB 4789.28中4.6规定。

2.5 人血浆。

2.6 0.25%氯化钙。

2.7 灭菌生理盐水。

2.8 杆菌肽药敏纸片(含0.04单位)。

3. 检验程序

36±1℃ 24h

3

6±1℃ 24h

3

6±1℃ 24h

检 样 25g(ml)+225ml 灭菌生理盐水 葡萄糖肉浸液肉汤

或匹克氏肉汤 血 平 板 血平板(分纯培养)

链激酶试验 杆菌肽敏感试验 观 察 溶 血 革兰氏染色

报告

4. 方法

4.1 样品处理

按无菌操作称取食品检样25g (mL),加入225mL灭菌生理盐水,研成匀浆制成混悬液。

4.2 培养

将上述混悬液吸取5mL,接种于50mL葡萄糖肉浸液肉汤;或直接划线接种于血平板,如检样污染严重,可同时按上述量接种匹克氏肉汤,经36±1℃培养24h,接种血平板,置36±1℃培养24h,挑起乙型溶血圆形突起的细小菌落,在血平板上分纯,然后观察溶血情况及革兰氏染色,并进行链激酶试验及杆菌肽敏感试验。

4.3 形态与染色

本菌呈球形或卵圆形,直径0.5~1μm,链状排列,链长短不一,短者4~8个细胞组成,长者20~30个,链的长短常与细菌的种类及生长环境有关;液体培养中易呈长链;在固体培养基中常呈短链,不形成芽孢,无鞭毛,不能运动。

4.4 培养特性

该菌营养要求较高,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不良,在加有血液、血清培养基中生长较好。溶血性链球菌在血清肉汤中

生长时管底呈絮状或颗粒状沉淀。血平板上菌落为灰白色,半透明或不透明,表面光滑,有乳光,直径约0.5~0.75mm,为圆形突起的细小菌落,乙型溶血链球菌周围有2~4mm界限分明、无色透明的溶血圈。

4.5 链激酶试验

致病性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能产生链激酶(即溶纤维蛋白酶),此酶能激活正常人体血液中的血浆蛋白酶原,使成血浆蛋白酶,而后溶解纤维蛋白。

吸取草酸钾血浆0.2mL,加0.8mL灭菌生理盐水,混匀,再加入18~24h36±1℃培养的链球菌培养物0.5mL及0.25%氯化钙0.25mL(如氯化钙已潮解,可适当加大至0.3%~0.35%),振荡摇匀,置于36±1℃水浴中10min,血浆混合物自行凝固(凝固程度至试管倒置,内容物不流动)。然后观察凝块重新完全溶解的时间,完全溶解为阳性,如24h后不溶解即为阴性。

草酸钾人血浆配制:草酸钾0.01g放入灭菌小试管中,再加入5mL人血,混匀,经离心沉淀,吸取上清液即为草酸钾人血浆。

4.6 杆菌肤敏感试验

挑取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液,涂布于血平板上,用灭菌镊子夹取每片含有0.04单位的杆菌肽纸片,放于上述平板上,于36±1℃培养18~24h,如有抑菌带出现即为阳性,同时

用已知阳性菌株作为对照。

链球菌属的特性及其检验

链球菌属的特性及其检验 目的:总结链球菌属的特性及其检验技术,结合临床经验,进一步提高细菌分离及鉴定水平。方法:采用显微镜检查、分离培养、细菌生化反应、血清学试验等进行分离和鉴定。结果:根据菌体形态、菌落形态、溶血特征将链球菌分为甲型溶血性链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丙型链球菌;按链球菌细胞壁中多糖抗原不同,可分成A、B、C、D等20个群。结论:链球菌是临床常见的致病菌,正确掌握检验方法,科学地分离和鉴定,有助于临床做出合理的诊治决策。 标签:链球菌属;特性;分离培养;生化反应;血清学试验 链球菌属细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人及动物肠道和鼻咽部,大多数不致病。其中A、B群及肺炎链球菌是本属的3种重要致病菌,可引起各种化脓性炎症、医源性伤口感染、新生儿败血症、细菌性心内膜炎以及风湿热、肾小球肾炎等超敏反应性疾病[1]。另外草绿色链球菌为条件致病菌。因此,本属细菌的鉴定、药敏试验是微生物检验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临床上常见的标本包括咽拭子、痰液、分泌物、穿刺液、尿液、脑脊液和血液。现将本属的特性及其检验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院微生物实验室2009年共接收咽拭子样本299例、痰液样本1 319例、分泌物817例、穿刺液239例、尿液704例、脑脊液54例和血液培养815例,合计4 247例。其中门诊患者样本239例,住院患者样本4 008例。细菌培养阳性结果1 475例,阳性率为34.73%。其中链球菌属阳性83例,占5.63%。 1.2 检验方法 根据不同疾病采集不同标本。 1.2.1 显微镜检查咽拭子、痰液、脓液、穿刺液、脑脊液等标本可直接涂片革兰染色,镜检见链状排列革兰阳性球菌可初步报告,及时供临床参考。 1.2.2 分离培养血液标本需要先增菌培养,脓液、咽拭可直接接种血琼脂平板。链球菌属初代分离需5%CO2,35℃24 h观察菌落性状。菌落太小可延长观察时间。 1.2.3 鉴定根据菌体形态、菌落形态、溶血特征以及下列鉴定试验进行。 1.2.3.1 杆菌肽敏感试验方法:用棉拭子将待检菌均匀涂布于血琼脂平板上,稍干后贴一张含0.04 U的杆菌肽纸片,置35℃孵育18~24 h,观察结果。A群链球菌为阳性,而其他链球菌对杆菌肽通常耐药,此法可作为筛选试验。

乳制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检验细则

乳制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检验细则 时间:2007-08-31 前言 为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全面推进“无公害农产品行动计划”,保证乳制品质量安全,指导有关检验机构进行乳制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检验工作,特制定本检验细则,作为组织监督抽查的依据。 本标准所列的检验项目与法律、法规、规章有不一致时,应以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为准。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浙江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协调会议办公室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为:浙江方圆食品与农副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何乔桑陈自力赵淑娟陈小珍盛华栋 乳制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检验细则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乳制品的分类、检验项目、检验方法、抽样方法及判定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浙江省境内生产或销售的乳制品的质量监督抽查。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 4789.2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 GB 4789.3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测定 GB 4789.4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 GB 4789.5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志贺氏菌检验 GB 4789.10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 GB 4789.11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溶血性链球菌检验 GB 4789.18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乳与乳制品检验 GB/T 5009.11 食品中总砷的测定方法 GB/T 5009.12 食品中铅的测定方法 GB/T 5009.17 食品中总汞的测定方法 GB/T 5009.24 食品中黄曲霉素M1和B1的测定方法 GB/T 5009.29 食品中山梨酸、苯甲酸的测定方法 GB/T 5409 牛乳检验方法 GB/T 5413.32 乳粉硝酸盐、亚硝酸盐的测定 3产品分类 乳制品分以下三类:巴氏杀菌乳、灭菌乳、酸牛奶。 4 检验项目 检验项目见表1、表2、表3。 表1 巴氏杀菌乳检测项目

乳与乳制品微生物检验菌落总数的检测

乳与乳制品微生物检验菌落总数的检测 YLNB 3.1 方法一: 1. 引用依据:GB/T4789.2-2003 2. 术语和定义 菌落总数是指食品检样经处理后,在一定条件下培养后(如营养成分、培养温度和时间、pH、需氧性质等),所得1ml(g)检样中所生长的细菌菌落的总数。本方法规定的培养条件下所得结果,只包括一群在营养琼脂上生长发育的嗜中温性需氧的菌落总数。所以厌氧或微需氧菌、有特殊营养要求的以及非嗜中温的细菌,由于现有的生长条件不能满足其生理要求,故难以生长。因此菌落总数并不能区分其中细菌的种类,所以有时被称为杂菌数,需氧菌数。 菌落总数主要作为判定食品被污染程度的标志,也可以应用这一方法观察细菌在食品中的繁殖动态,以便对被检样品进行卫生学评价时提供依据。 3. 仪器及器材 3.1 恒温培养箱:36±1℃; 3.2 冰箱:0~4℃; 3.3 恒温水浴锅:46±1℃; 3.4 天平; 3.5 电炉;

3.6 灭菌吸管; 3.7 灭菌广口瓶或三角瓶:容量为500ml;3.8 玻璃珠:直径5mm; 3.9 灭菌平皿:直径约90mm; 3.10 灭菌试管; 3.11 放大镜; 3.12 菌落计数器; 3.13 酒精灯; 3.14 均质器或乳钵; 3.15 试管架; 3.16 灭菌刀或剪子; 3.17 灭菌镊子。 4. 培养基和试剂 4.1 营养琼脂培养基; 4.2 生理盐水; 4.3 75%乙醇溶液。 5. 检验程序 菌落总数的检验程序如下:检样 做成几个适当倍数的稀释液 选择2-3个适宜稀释度各以1ml分别加入灭菌平皿中 每个皿内加入适量营养琼脂 菌落计数

乳品微生物指标及检验标准介绍

乳品微生物指标及检验标准介绍 乳品微生物指标及检验标准介绍 乳品作为人们日常饮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与质量一直备受关注。为了确保乳品的食用安全,我们需要对乳品中的微生物指标进行检验。本文将介绍乳品中常见的微生物指标以及相关的检验标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乳品安全的相关知识。 关键词:乳品、微生物指标、检验标准、食品安全 一、引言 乳品是指以牛乳为主要原料,经过加工制成的各种食品。由于乳品富含营养,易被微生物污染,因此乳品安全问题一直受到广泛关注。为了确保乳品的质量和安全,各国都制定了一系列的微生物指标及检验标准。 二、乳品中常见的微生物指标 1、菌落总数:菌落总数是指乳品中细菌总数的数量,是评价乳品卫生质量的重要指标。 2、大肠菌群:大肠菌群是指肠道中的细菌,当数量过多时,可能意味着存在肠道传染病等安全隐患。 3、沙门氏菌:沙门氏菌是一种常见的食物中毒病原菌,可导致人体

出现发热、腹泻、呕吐等症状。 4、金黄色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同样是一种常见的食物中毒病原菌,可导致人体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 5、其他病原菌:除了上述几种常见的病原菌外,还有阪崎肠杆菌、李斯特菌等潜在的食品安全隐患。 三、乳品微生物指标的检验标准 1、国际标准: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ODEX)制定的《乳与乳制品通用标准》是全球范围内通用的乳品安全标准。 2、国内标准:我国制定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消毒乳》、《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发酵乳》等一系列乳品安全标准,以确保国内市场的乳品安全。 四、检验方法 1、菌落总数检验:通常采用培养基方法,将样品接种在培养基上,然后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培养,观察菌落的形成情况。 2、大肠菌群检验:同样采用培养基方法,将样品接种在大肠菌群专用培养基上,观察菌落的形成情况,并进行生化鉴定。 3、沙门氏菌检验:一般采用免疫学方法(ELISA)、分子生物学方法(PCR)等,以检测沙门氏菌的存在。

乳与乳制品检验方法汇编

乳与乳制品检验方法汇编(第三版) 汇编:蒋懿超

前言 本汇编内的原奶及奶粉掺假检验方法等同采用伊利集团内部检验方法,理化检验方法等效采用IDF相关标准、GB/T5413-1997,GB/T5009-2003,个别地方根据实验具体情况做了适当修改;微生物检验方法等同采用GB/T4789-2003,部分检验项目等效采用IDF标准。

目录 前言——————————————————————————————---1 目录——————————————————————————————---2 第一部分原料奶新鲜度和掺杂异物的检验方法 YLNB 1.1 酒精实验——————————————————————--5 YLNB 1.2 美兰实验——————————————————————--6 YLNB 1.3 碱性物质的检出———————————————————--8 YLNB 1.4 食盐的检出—————————————————————--10 YLNB 1.5 硝酸盐,亚硝酸盐的检出———————————————--12 YLNB1.6 糊精的检出—————————————————————--14 YLNB 1.7 淀粉的检出————————————————————----15 YLNB 1.8 硫酸盐的检出————————————————————--16 YLNB 1.9 蔗糖的检出—————————————————————--17 YLNB 1.10 尿素的检出—————————————————————--18 YLNB 1.11 饴糖(糖稀)及葡萄糖的检出—————————————--19 YLNB 1.12 甲醛的检出—————————————————————--20 YLNB1.13 硫代硫酸钠、焦亚硫酸钠的检出————————————--21 YLNB1.14 过氧化氢的检出——————————————————---23 YLNB1.15 乳中掺入水解蛋白的检测出———————————————25 YLNB 1.16 乳中不溶性物质的检出—————————————————27 第二部分乳与乳制品常规理化指标检验方法 YLNB 2.1滴定酸度的检测————————————————————28 YLNB 2.2 灰分的检测—————————————————————--34 YLNB 2.3 全脂乳固体的检测——————————————————--36 YLNB 2.4 总固形物的检测———————————————————--38 YLNB 2.5 水分的检测—————————————————————--42

乳与乳制品病原微生物检验方法溶血性链球菌的检验

乳与乳制品病原微生物检验方法溶血性链球菌的检验 YLNB4.5 1.仪器及器材 1.1 恒温培养箱:36±1℃。 1.2 恒温水浴锅:36±1℃。 1.3 显微镜。 1.4 离心机:4000 r/min 1.5 均质器或灭菌乳钵。 1.6 灭菌平皿:直径90mm。 1.7 灭菌试管:10mm×100mm 、16mm×160mm 1.8 灭菌吸管:1mL、5mL 、10mL。 1.9 冰箱:0~4℃ 1.10 灭菌锥形瓶:100mL。 1.11 架盘药物天平:0g~500g,精确至0.5g。 1.12 灭菌棉签、镊子等。 2. 培养基和试剂 2.1 葡萄糖肉浸液肉汤:按GB 4789.28中4.1规定,在肉浸液肉汤内加入1%葡萄糖。 2.2 肉浸液肉汤:按GB 4789.28中4.1规定。 2.3 匹克氏肉汤:按GB 4789.28中4.62规定。 2.4 血琼脂平板:按GB 4789.28中4.6规定。

2.5 人血浆。 2.6 0.25%氯化钙。 2.7 灭菌生理盐水。 2.8 杆菌肽药敏纸片(含0.04单位)。 3. 检验程序 36±1℃ 24h 3 6±1℃ 24h 3 6±1℃ 24h 检 样 25g(ml)+225ml 灭菌生理盐水 葡萄糖肉浸液肉汤 或匹克氏肉汤 血 平 板 血平板(分纯培养) 链激酶试验 杆菌肽敏感试验 观 察 溶 血 革兰氏染色

报告 4. 方法 4.1 样品处理 按无菌操作称取食品检样25g (mL),加入225mL灭菌生理盐水,研成匀浆制成混悬液。 4.2 培养 将上述混悬液吸取5mL,接种于50mL葡萄糖肉浸液肉汤;或直接划线接种于血平板,如检样污染严重,可同时按上述量接种匹克氏肉汤,经36±1℃培养24h,接种血平板,置36±1℃培养24h,挑起乙型溶血圆形突起的细小菌落,在血平板上分纯,然后观察溶血情况及革兰氏染色,并进行链激酶试验及杆菌肽敏感试验。 4.3 形态与染色 本菌呈球形或卵圆形,直径0.5~1μm,链状排列,链长短不一,短者4~8个细胞组成,长者20~30个,链的长短常与细菌的种类及生长环境有关;液体培养中易呈长链;在固体培养基中常呈短链,不形成芽孢,无鞭毛,不能运动。 4.4 培养特性 该菌营养要求较高,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不良,在加有血液、血清培养基中生长较好。溶血性链球菌在血清肉汤中

乳与乳制品检验方法

乳与乳制品检验方法 一、物理性状检验 物理性状检验是乳与乳制品检验的基础工作,可以通过观察、测量和 比较来评价其外观、形态、颜色、气味、储存稳定性等特点。以下是一些 常见的物理性状检验方法: 1.外观检验:观察乳与乳制品的外观是否正常,包括颜色、透明度、 嗅味等。 2.乳脂球径检验:通过显微镜观察乳脂球的大小和形态,判断其质量 是否符合标准。 3.色泽检验:使用色差仪测量样品的色泽数值,与标准色差进行比较,判断其色泽是否正常。 4.水分检验:通过烘干法、溶胀法等方法测定样品的水分含量,判断 其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二、营养成分检验 营养成分检验是评价乳与乳制品营养价值的重要方法,常见的检测项 目包括脂肪、蛋白质、糖类、维生素、矿物质等。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营养 成分检验方法: 1.脂肪含量检验:采用脂肪提取法和重量差法测定样品中脂肪的含量。 2.蛋白质含量检验:采用凝固法、比色法、电泳法等方法测定样品中 蛋白质的含量。

3.糖类含量检验:采用酶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方法测定样品中糖类 的含量。 4.维生素含量检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滴定法等方法测定样品中 维生素的含量。 5.矿物质含量检验: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 谱法等方法测定样品中矿物质的含量。 三、微生物检验 微生物检验是评价乳与乳制品卫生指标的重要方法,常见的检测项目 包括总菌落数、大肠菌群、沙门氏菌等。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微生物检验方法: 1.总菌落数检验:采用平板计数法和膜过滤法测定样品中微生物总数。 2.大肠菌群检验:采用培养基培养法测定样品中大肠菌群的数量。 3.沙门氏菌检验:采用培养基培养法和PCR法测定样品中沙门氏菌的 存在与否。 四、化学成分检验 化学成分检验是评价乳与乳制品的质量指标的关键方法,常见的检测 项目包括酸度、pH值、残留农药、添加剂、重金属等。以下是一些常见 的化学成分检验方法: 1.酸度检验:采用酸碱滴定法和酸度计测定样品的酸度。 2.pH值检验:采用pH计测定样品的pH值。

第七章、乳与乳制品中的微生物及其检验

课程编号:教案、讲稿总学时:30学时食品卫生检验 第七章乳与乳制品中微生物及其检测 (2学时) 第一节鲜乳中的微生物及其检测 第二节消毒乳中的微生物及其检测 第三节乳制品中的微生物及其检测 适用专业:食品工程与科学 授课班级:食工2003(3) 授课教师:王长远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食品学院 2005年2月22日

教学基本信息

第七章乳与乳制品中微生物及其检测 1、乳及乳制品的感官鉴别要点? 感官鉴别乳及乳制品,主要指的是眼观其色泽和组织状态、嗅其气味和尝其滋味,应做到三者并重,缺一不可。 对于乳而言,应注意其色泽是否正常、质地是否均匀细腻、滋味是否纯正以及乳香味如何。同时应留意杂质、沉淀、异味等情况,以便作出综合性的评价。 对于乳制品而言,除注意上述鉴别内容而外,有针对性地观察了解诸如酸乳有无乳清分离、奶粉有无结块,奶酪切面有无水珠和霉斑等情况,对于感官鉴别也有重要意义。必要时可以将乳制品冲调后进行感官鉴别。 2、原料乳卫生状况对乳及乳制品质量的影响 原料乳卫生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乳及乳制品的质量。原料的卫生质量问题主要是病牛乳(结核病、乳房炎牛的乳)、高酸乳、胎乳、初乳,应用抗生素五天内的乳、掺伪乳以及变质乳等。患结核病牛的乳汁不得作消毒乳供人饮用,只能加工成乳制品。患乳房炎牛乳、产犊前十五天的胎乳、产犊后七天的初乳、应用抗生素五天内的乳及变质乳既不得作消毒乳也不得加工成乳制品。高酸乳不得作消毒乳和良质乳品原料。对掺伪的乳要分清情况处理,对加入了水、蔗糖、食盐、豆浆、淀粉等物的牛乳不得作消毒乳供人饮用,可用于加工乳制品。对掺入了非食用物质的乳,不得食用或加工乳制品。 3、微生物污染对乳及乳制品质量的影响 微生物的污染是引起乳及乳制品变质的重要原因。在乳及乳制品加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如灭菌、过滤、浓缩、发酵、干燥、包装等,都可能因为不按操作规程生产加工而造成微生物污染。所以在乳及乳制品的加工过程中,对所有接触到乳及乳制品的容器、设备、管道、工具、包装材料等都要进行彻底的灭菌,防止微生物的污染,以保证产品质量。另外在加工过程中还要防止机械杂质和挥发性物质(如汽油)等的混入和污染。 4、保存条件对乳及乳制品质量有何影响 (1)温度:乳及乳制品若在贮藏时温度过高既可加速一些成分的氧化变质,又可加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因此在乳及乳制品贮藏时要掌握好所需的温度。消毒牛乳和硬质干酪贮藏温度为2~10℃,酸牛乳贮藏温度为2~8℃,乳粉和炼乳的贮藏温度在20℃以下,奶油贮藏温度在-15℃以下。

微生物学检验标准-4789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标准-4789 名称 ∙12/08GB 4789.9-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空肠弯曲菌检验 ∙12/08GB 4789.11-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β型溶血性链球菌检验 ∙12/08GB 4789.14-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蜡样芽胞杆菌检验 ∙12/13GB 4789.7-201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副溶血性弧菌检验 ∙12/13GB 4789.26-201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商业无菌检验 ∙12/13GB 4789.28-201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培养基和试剂的质量要求 ∙12/13GB 4789.31-201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的肠杆菌科噬菌体诊断检验 ∙12/13GB 4789.39-201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粪大肠菌群计数 ∙06/12GB 4789.38-20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大肠埃希氏菌计数 ∙06/12GB 4789.34-20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双歧杆菌的鉴定 ∙06/12GB 4789.13-20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产气荚膜梭菌检验 ∙06/12GB 4789.5-20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志贺氏菌检验 ∙06/11现行有效的4789系列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标准汇编(2012年7月更新) ∙04/2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标准汇编 GB4789系列(2010版,已根据卫生部2010年5月26日的勘误公告进行更新) ∙04/22GB 4789.40-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阪崎肠杆菌检验 ∙04/22GB 4789.35-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乳酸菌检验 ∙04/22GB 4789.30-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验 ∙04/22GB 4789.18-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乳与乳制品检验 ∙04/22GB 4789.15-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霉菌和酵母计数 ∙04/22GB 4789.10-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 ∙04/22GB 4789.4-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 ∙04/22GB 4789.3-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计数 ∙04/22GB 4789.2-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 ∙04/22GB 4789.1-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总则 ∙03/19GB/T 4789.39-2008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粪大肠菌群计数 ∙03/19GB/T 4789.38-2008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大肠杆菌计数 ∙03/19GB/T 4789.34-2008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双歧杆菌检验 ∙03/19GB/T 4789.30-2008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验 ∙03/19GB/T 4789.27-2008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鲜乳中抗生素残留检验 ∙03/19GB/T 4789.10-2008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 ∙03/19GB/T 4789.9-2008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空肠弯曲菌检验 ∙03/19GB/T 4789.8-2008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检验 ∙03/19GB/T 4789.2-2008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 ∙03/19GB/T 4789.1-2008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总则 ∙09/28GB/T 4789.36-2008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大肠埃希氏菌O157:H7/NM检验 ∙09/28GB/T 4789.4-2008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

溶血性链球菌检验操作规程

溶血性链球菌检验操作规程 溶血性链球菌(英文简称:S. pyogenes)是一种常见的革兰氏阳性球菌,通常引起咽峡炎、皮肤感染和淋巴结炎等疾病。准确的检测和鉴定溶血性链球菌对于诊断和治疗这些疾病至关重要。下面是关于溶血性链球菌检验的操作规程。 一、检验前准备 1. 检验人员需佩戴好防护用具,如实验手套、隔离眼镜和口罩。 2. 准备好所需的检验试剂和材料,包括培养基、琼脂培养基、草莓牛血琼脂、货架刀等。 3. 仔细核对标本的标签和信息,确保和病人信息一致。 二、标本采集和处理 1. 从患者口咽部或其他可疑感染部位采集标本,如咽拭子或分泌物样本。 2. 将标本稀释或切碎,使其与培养基充分混合。 3. 使用棉签或货架刀,将混合好的标本涂抹在琼脂培养基上。 三、培养和鉴定 1. 将含有标本的琼脂培养基置于37℃恒温箱中培养18-24小时。

2. 观察培养基上是否有溶血环形形成,表明有溶血性链球菌的存在。 3. 将溶血环形的菌落或单个菌落划取到草莓牛血琼脂上。 4. 再次置于37℃恒温箱中培养18-24小时。 5. 观察草莓牛血琼脂上生长的菌落形态和特征。 6. 进一步进行革兰染色,观察菌形和细胞特征。 四、药敏试验 对已鉴定的溶血性链球菌,可以进行药敏试验以确定对何种抗生素敏感。 1. 用细菌悬浮液调整到0.5~0.6麦克法尔兰(McFarland)标准。 2. 使用含有不同抗生素的纸片置于琼脂平板上。 3. 用择菌钳将纸片粘贴于琼脂平板上。 4. 将准备的溶血性链球菌悬液均匀涂抹在琼脂平板上。 5. 将琼脂平板置于37℃恒温箱中培养18-24小时。 6. 观察菌落的生长和抗生素纸片周围的抑制圈,根据直径大小判断菌株的抗药性。 五、结果判定和记录 根据溶血环形、菌落形态、革兰染色和药敏试验的结果,判定溶血性链球菌的存在和鉴定结果,并将结果准确记录在检验报告中。 操作规程中的注意事项: 1. 检验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避免交叉感染。

乳及乳品的理化检验

乳及乳品的理化检验 (一)目的要求鲜乳挤出后若不及时冷却,污染的微生物就会迅速繁殖,使乳中细菌数增多,酸度增高,风味恶化,新鲜度下降,影响乳的品质和加工利用。通过本次实验,要求掌握对原料乳进行新鲜度检验的方法。掺假有碍乳的卫生,降低乳的营养价值,有时还会影响乳的加工及乳制品的质量。所以,生产单位和卫生检验部门对原料乳的质量应严格把关。在收奶时或进行乳品加工前,对乳应酌情进行掺假检验。 (二)检验方法乳新鲜度检验的方法很多,目前在生产上应用较多的方法是在感官检验的基础上,再配合采用酒精试验、煮沸试验、刃天青试验和测定酸度等方法。 1.乳的感官检查正常牛乳应为乳白色或稍带黄色,有特殊的乳香味,无异味,组织状态均匀一致,无凝块和沉淀,不粘滑。评定方法如下: (1)色泽和组织状态检查将少许乳倒入培养皿中观察颜色。静置30min后将乳小心倒掉.观察有无沉淀和絮状物。用手指沾乳汁,检查有无粘稠感。 (2)气味的检查将少许乳倒入试管中加热后.嗅其气味。 (3)滋味的检查口尝加热后乳的滋味。 根据各项感官鉴定,判断乳祥是正常乳或异常乳。 2.酒精试验 (1)原理新鲜乳中的酪蛋白微粒,由于其表面带有相同的电荷(为负电荷)和具有水合作用,故以稳定的胶物悬浮状态分散于乳中。要想使其从乳中沉淀出来.需有两个条件:一是除去胶粒所带的电荷.二是破坏胶粒周围的结合水层。当乳的新鲜度下降、酸度增高时,酪蛋白所带的电荷就要发生变化。当pH值达4.6时(即酪蛋白的等电点),酪蛋白胶粒便形成数量相等的正负电荷.失去排斥力量,胶粒极易聚合成大胶粒而被沉淀出来。此外,加入强亲水物质如酒精、丙酮等,能夺取酪蛋白胶粒表面的结合水层,也使胶粒易被沉淀出来。酒精试验就是借助于不同酸度的乳加入酒精后,酪蛋白凝结的情况不同.从而判断乳的新鲜程度。在酒精试验时,乳的酸度越高,酒精浓度越大,乳的凝絮现象越易发生。 (2)仪器及试剂20m1试管2支,2ml刻度吸管3支,200ml烧杯2只,68°中性酒精溶液,不同新鲜度的牛乳乳祥2—3个。 (3)操作方法取乳祥2m1于清洁试管中,加入等量的68°酒精溶液,迅速轻轻摇动使其充分混合,观察有无白色絮片生成。如无絮片,则表明是新鲜乳,其酸度不高于20°T,称为酒精阴性乳。出现絮片的乳,为酸度较高的不新鲜乳,称为酒精阳性乳。根据产生絮片的特征,可大致判断乳的酸度。 (4)注意事项 ①非脂乳固体较高的水牛乳、牦牛乳和羊乳,酒精试验呈阳性反应,但热稳定性不一定差,乳不一定不新鲜。因此对这些乳进行酒精试验,应选用低于68°的酒精溶液。由于地区不同,尚无统一标推。 ②牛乳冰冻也会形成酒精阳性乳,但这种乳热稳定性较高,可作为乳制品原料。 ③酒精要纯,pH必须调到中性,使用时间超过5—10 d必须重新调节。

乳与乳制品检验方法

乳与乳制品检验方法 乳与乳制品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品之一,其安全性与质量是备受关注的问题。为了确保乳制品的质量与安全,需要进行检验。本文将介绍乳与乳制品检验方法的原理、步骤与应用。 一、牛乳成分检验方法 1、脂肪检测 (1)巴氏脱脂法 巴氏脱脂法是常用的乳脂肪含量检验方法之一。其原理是通过巴氏杀菌,将原乳中脂肪以及非脂肪物质分离开来。检测时需要采用定量比色法,将样品与标准溶液进行比色,然后根据检测结果计算脂肪含量。 (2)熔融点法 熔融点法是利用脂肪的熔点差异进行检验。将不同脂肪含量的样品进行熔融,然后比较不同样品的熔融点,根据其熔融点来计算脂肪含量。 2、蛋白质检测 (1)总蛋白定量法

总蛋白定量法是采用双缩脲定量法或比色法来测定牛乳中总蛋白的含量。将不同浓度的样品与双缩脲溶液进行混合后加热,然后通过比色法或分光光度法来检测蛋白质含量。 (2)酪蛋白定量法 酪蛋白定量法是通过测定乳中酪蛋白的含量来进行蛋白检验的。该方法常用的有:酸碱滴定法、免疫电泳法和比色法等。 3、水分检测 (1)重量法 重量法是通过称重的方法检测牛乳中的水分含量。将样品放入烘箱中进行脱水,然后再称重,根据称重前后的变化量计算出水分含量。 (2)干燥法 干燥法是通过样品在加热条件下失去水分来计算水分含量的方法。将样品放入干燥器中干燥,然后再以称重法来计算水分含量。 4、盐分检测 (1)氯化钠标准溶液法 氯化钠标准溶液法是测定盐分含量的方法之一。将样品与氯化钠标准溶液混合,通过比色法检测,根据测定结果来计算盐分含量。 (2)电导法

电导法是通过检测样品电导率来测定盐分含量的方法。将样品与纯水混合后测定其电导率,根据电导率的变化来计算样品中的盐分含量。 二、乳制品检验方法 1、奶粉检验方法 (1)水分检测 用电子天平将样品加热至某温度,称称样品的质量,然后将样品放入烘箱中进行脱水处理,再次称重,根据称重的变化量算出样品中的水分含量。 (2)蛋白质检测 通过采用Kjeldahl法来测定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样品经过酸解后,加入双氧水和碱液,生成氨气,然后再采用浓硫酸滴定法来测定氨气的含量,从而计算出蛋白质含量。 2、酸奶检验方法 (1)pH值检测 pH值检测方法是通过测定酸奶样品中的pH值来进行检验的。将酸奶样品与pH值标准溶液混合后,使用酸度计来测定pH值,然后根据检测结果来判定其酸度是否符合标准。 (2)乳酸菌检测 通过采用接种的方法,将酸奶样品接种到含有乳酸菌培养基的培养皿中,在一定温度下进行培养。然后在培养皿上进行

链球菌属及其检验「微生物检验」

链球菌属及其检验「微生物检验」 链球菌属及其检验「微生物检验」 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细菌,呈链状排列的革兰阳性球菌,个别种成双排列。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人及动物肠道和健康人鼻咽部,大多数不致病,致病菌可引起各种化脓性炎症、猩红热、新生儿败血症、细菌性心内膜炎以及风湿热、肾小球肾炎等超敏反应性疾病。下面是yjbys店铺为大家带来的关于链球菌属细菌的知识,欢迎阅读。 ⒈分类 链球菌的分类方法尚未统一。常用下列两种方法。 ⑴根据溶血现象:分为3类。 ①甲型溶血性链球菌(α-hemolytic streptococcus):菌落周围有1~2mm宽的草绿色溶血环,称甲型溶血或α溶血,该类菌又称草绿色链球菌,为条件致病菌。 ②乙型溶血性链球菌(β-hemolytic streptococcus):菌落周围有2~4mm宽的透明溶血环,称乙型溶血或β溶血,该类菌又称溶血性链球菌,致病性强,常引起人和动物多种疾病。 ③丙型链球菌(γ-streptococcus):菌落周围无溶血环,因而又称不溶血性链球菌,一般不致病。 ⑵根据抗原结构:按链球菌细胞壁中多糖抗原不同,可分成A、B、 C、D …等20个群。同群链球菌间,因表面蛋白质抗原不同又分若干型。如A群根据其M抗原不同,可分成约100个型;B群分4个型。对人致病的链球菌菌株,主要是 A群,多数呈现乙型溶血。 ⒉细菌特性 ⑴链球菌 ① 形态染色球形或椭圆形,直径0.5~1.0μm,链状排列,链的长短与细菌的种类和生长环境有关,在液体培养基中形成的链较长。无芽胞,无鞭毛。多数菌株在培养早期(2~4h)形成透明质酸的荚膜。革兰染色阳性。 ②分离培养营养要求较高,培养基中需加入血液或血清、葡萄糖、

β-溶血性链球菌的测定方法验证报告

方法验证报告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附录F集中空调送风中β-溶血性链球菌 检验方法 WS 394-2012

1.目的 验证血琼脂培养基计数法测定公共场所空气中的β-溶血性链球菌指标,来判断在本实验室此方法的适用性。 2.撞击法 2.1仪器和设备 2.1.1六级筛孔撞击式微生物采样器。 2.1.2高压蒸汽灭菌器。 2.1.3恒温培养箱。 2.1.4平皿:φ90 mm。 2.2培养基 2.2.1血琼脂平板成分: 蛋白胨10g 氯化钠5g 琼脂20g 脱纤维羊血5mL~10 mL 2.2.2制法:将蛋白胨、氯化钠、肉膏加热溶化于蒸馏水中,校正pH为7.4~7.6,加入琼脂,121 ℃20min灭菌。待冷却至50C左右,以无菌操作加人脱纤维羊血,摇匀倾皿。 2.3采样 2.3.1采样点:每套空调系统选择3 个~5个送风口进行检测,每个风口设置1个测点,一般设在送风口下方15 cm~20 cm、水平方向向外50 cm~ 100 cm处。2.3.2采样环境条件:采样时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应在正常运转条件下,并关闭门窗15 min~ 30 min以上.尽量减少人员活动幅度与频率,记录室内人员数量、温湿度与天气状况等。 2.3.3采样方法:以无菌操作,使用撞击式微生物采样器以28.3 L/min流量采集5 min~15 min。 2.3检验步骤 2.3.1培养方法:采样后的血琼脂平板在35℃~37℃下培养24 h~48 h。 2.3.2结果观察:培养后,在血琼脂平板上形成呈灰白色、表而突起、直径0.5

mm~0.7 mm的细小菌落,菌落透明或半透明,表面光滑有乳光;镜检为革兰氏阳性无芽孢球菌,圆形或卵圆形,呈链状排列,受培养与操作条件影响链的长度在4个~8个细胞至几十个细胞之间;菌落周围有明显的2 mm~4 mm界限分明、完全透明的无色溶血环。符合上述特征的菌落为β溶血性链球菌。 2.4结果报告 2.4.1送风口β溶血性链球菌测定结果:菌落计数,记录结果并按稀释比与采气体积换算成CFU/m3(每立方米空气中菌落形成单位)。 2.4.2空调系统送风中β溶血性链球菌测定结果:一个空调系统送风中β溶血性链球菌的测定结果按该系统全部检测的送风口β-溶血性链球菌测定值中的最大值给出。 3.方法验证结果 3.1空白实验 对灭菌蒸馏水1次做β-溶血性链球菌的测定,所得结果如下表: 表1 空白试验结果 序号样品分析编号平皿菌落数结果(CFU/m3) 1 灭菌蒸馏水-1 0 未检出 2 灭菌蒸馏水-2 0 未检出 3 灭菌蒸馏水-3 0 未检出 4 灭菌蒸馏水-4 0 未检出 5 灭菌蒸馏水-5 0 未检出 6 灭菌蒸馏水-6 0 未检出 7 灭菌蒸馏水-7 0 未检出

链球菌检验作业指导书(副本)

链球菌检验作业指导书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规定了链球菌的检验方法。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患者的生物样品(如:尿液、脓液、脑脊液、痰等)及医院物体表面涂抹样本及使用中消毒剂链球菌的检验。 2引用标准 GB/T 4789.28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染色法、培养基和试剂 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三版) 临床微生物学诊断与图解(第二版)周庭银编著 3 设备和材料 3.1 无菌棉拭子。 3.2 无菌5cm×5cm规格板。 3.3 温箱:36±1℃,42℃。 3.4 显微镜。 3.5 灭菌广口瓶:500mL。 3.6 灭菌三角烧瓶:500mL,250mL。 3.7 灭菌吸管:10mL、1mL。 3.8 天菌平皿:90mm×15mm。 3.9 灭菌小试管:内径3mm,长5cm。 3.10 灭菌毛细管。 3.11 无菌注射器:5mL、10mL 3.12 橡皮乳头。 3.13 载玻片。 3.14 酒精灯。 3.15 灭菌金属匙或玻璃棒。 3.16 接种棒、镍铬丝。 3.17 试管架、试管篓。 4 培养基和试剂 4.1 1%葡萄糖肉汤:按GB/T 4789.28中4.1规定。 4.2 血琼脂平板:按GB 4789.28中4.6规定。 4.3 SCDLP液体培养基:按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附录A.23中规定。 4.4 麦康凯琼脂:按GB 4789.24中4.4规定。 4,5 6.5%氯化钠肉汤:见附录A1。 4.6 马尿酸钠培养基:按GB/T 4789.28中3.9规定。 4.7 过氧化氢酶试验:按GB 4789.28中3.21规定。 4.8 蛋白胨水、靛基质试剂:按GB 4789.28中3.13规定。 4.9 氨基酸脱羧酶试验培养基:按GB 4789.28中3.12规定。 4.10 糖发酵管:按GB 4789.28中3.2规定。 4.11 溶血性检查:见附录A1。 4.12 杆菌肽敏感试验:见附录A4。 4.13 CAMP 试验:见附录A5。 4.14 胆汁-七叶苷试验:见附录A6 4.15 6.5%NaCl生长试验:见附录A7。 4.16 Optochin 敏感试验:见附录A3 4.17 吡咯烷酮芳氨酶( PYRase) 试验:见附录A9。

《医学微生物学》临床常见病原菌的培养与鉴定

《医学微生物学》临床常见病原菌的培养与鉴定 病原菌的鉴定是将一个未知菌株按其生物学特征,经过与所有已知菌种进行比较后到一个已知菌种的分析过程。根据感染特性选择合适的培养基,首先要明确被鉴定菌种已获得纯培养。然后确定革兰氏染色性、形态,再按科、属、种逐步鉴定下来。应该利用已具备的条件,尽可能地缩小鉴定范围,这是在作实验设计时必须想到的,要用最小数量的试验方法作出鉴定。基于鉴定菌的特点,选用合适的鉴定体系,力求方法学简单,反应判断明确,价廉的方法。血清学鉴定由于操作简便、快速、特异性高,给细菌学鉴定提供了快速诊断方法。对培养困难的病原菌,可考虑应用基因水平的鉴定技术。最后还要提示,对检测人员应把知识和经验运用到每一鉴定步骤。 【球菌】 球菌主要引起化脓性炎症,故又称化脓性球菌。包括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奈瑟菌及淋病奈瑟菌等,根据革兰氏染色可将其分为两类,均无鞭毛和芽孢,少数可形成荚膜。本实验要求了解化脓性球菌的形态特征及染色性、链球菌溶血素“O”试验;葡萄球菌、链球菌及奈瑟球菌的检验程序和主要的鉴定方法;肺炎链球菌Op—tochin敏感试验。 一、葡萄球菌属 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的细菌常堆聚成葡萄串状。能引起皮肤粘膜、多种组织器官的化脓性炎症,是最常见的化脓性球菌。有的菌株还可引起食物中毒、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毒性休克综合征等,又是医院内交叉感染的重要传染源。近年来,耐药性菌株逐年增多。临床上首先要与其他革兰氏阳性球菌鉴别,然后再作属内种的鉴定及致病性的检测。 [材料] 1.菌种:葡萄球菌培养物。

2.培养基:血琼脂平板,普通琼脂平板,甘露醇发酵管,氧化、发酵(OF)管,甲苯胺蓝核酸琼脂。 3.试剂:兔血浆、3%H2O2、致敏胶乳/红细胞制剂。 4.其他:革兰氏染液、玻片、一次性卡片。 [方法] 1.形态学观察: 取普通琼脂平板上葡萄球菌培养物少许,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可见到葡萄状排列的革兰氏阳性球菌。 2.菌落观察: 分别将金黄色葡萄球菌(下简称A)、表皮葡萄球菌(下简称E)、腐生葡萄球菌(下简称S)划线接种于血平板和普通平板上,37℃孵育18~24h,观察结果。 葡萄球菌在血平板上可见中等大小、圆形不透明,边缘整齐,表面光滑,产生脂溶性色素。A菌落呈金黄色,E菌落大都呈白色,S菌落大都呈柠檬色。在血平板上A菌落周围有明显的溶血环;而E菌落无溶血环或在少数新分离的E菌落周围出现微溶血环;S菌也无溶血环。在普通琼脂平板上的菌落,除无法观察溶血现象外,其他特点与血琼脂平板上的菌落相同,唯色素较血平板上更明显。 3.生化反应: (1)触酶试验(过氧化氢酶试验): 用接种环挑取固体培养基上的菌落,置于洁净的试管内或玻片上,然后滴加3%过氧化氢溶液数滴,观察结果。 结果判定:于半分钟有大量气泡产生者为阳性,不产生气泡者为阴性。 绝大多数细菌均产生过氧化氢酶,但链球菌属的触酶试验为阴性。故常用此试验来鉴别葡萄球菌和链球菌。此试验不宜用血平板上的菌落,因红细胞内含有此酶、会出现假阳性。此外,陈旧培养物可丢失触酶活性。

临床检验技师-微生物检验(2019)讲义第十三章-病原性球菌及检验

第十三章病原性球菌及检验 葡萄球菌——分类 按色素及生化反应 金黄色葡萄球菌:金黄色。 表皮葡萄球菌:白色。 腐生葡萄球菌:柠檬色。 按血浆凝固酶 凝固酶阳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腐生葡萄球菌。 葡萄球菌——生物学特性 形态与结构 形态:球形。 大小:0.5~1.5μm(中等)。 排列:葡萄状。 染色:G+。 特殊结构:无鞭毛和芽胞,个别有荚膜。 培养特性 营养要求:一般。 气体环境:需氧或兼性厌氧。 温度环境:35~37℃;pH7.4。 菌落特征:普通琼脂平板24~48小时培养,形成直径2~3mm、圆形、凸起、表面光滑湿润、边缘整齐不透明、色素、溶血环。

抗原 蛋白抗原:完全抗原,有种属特异性。结合在细胞壁的肽聚糖部分,具有抗吞噬作用,称葡萄球菌A 蛋白。 多糖抗原:半抗原,具有型特异性,有三种:①A 型多糖抗原;②B 型多糖抗原;③C 型多糖抗原。 抵抗力:耐热,耐干燥,耐高盐,是抵抗力最强的无芽胞细菌。 葡萄球菌——微生物检验及鉴定 标本采集:脓汁、渗出液、血液、尿液、粪便、痰液等。 形态学检查:革兰阳性球菌呈葡萄串状排列。 分离培养: 血标本肉汤增菌35℃ 24h 后或脓汁、尿道分泌物、脑脊液离心沉淀物接种血琼脂平板。35℃18~24h ,可见典型产生不同色素的菌落。金黄色葡萄球菌在菌落周围有透明溶血环。 粪便、呕吐物接种高盐卵黄或高盐甘露醇琼脂平板,经35℃ 18~24h 培养,可形成细小菌落,48h 后形成典型菌落。 生化试验(鉴定) 触酶试验 血浆凝固酶试验 甘露醇发酵试验 新生霉素敏感试验 金黄色葡萄球菌 + + + + 表皮葡萄球菌 + - + 腐生葡萄球菌 + - - 耐药性检测: 苯唑西林耐药的葡萄球菌(MRS ),耐甲氧西林的金葡菌(MRSA ),耐甲氧西林的表葡菌(MRSE ),耐万古的金黄色葡萄球菌(VRSA ),耐万古的表皮葡萄球菌(VRSE )。 葡萄球菌——致病性及临床意义 感染类型 疾病 致病因素 侵袭性疾病(化脓性感染) 皮肤软组织感染:如毛囊炎、疖、痈等 血浆凝固酶、葡萄球菌溶血素、杀白细胞素 全身性感染:如败血症、脓毒血症、骨髓 炎、心内膜炎、脑膜炎等 医院内感染 毒素性疾病 食物中毒,急性胃肠炎 肠毒素、表皮溶解毒素、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 烫伤样皮肤综合征 中毒性休克综合征 葡萄球菌性肠炎(假膜性肠炎)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