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作物育种学重点整理

作物育种学重点整理

作物育种学重点整理
作物育种学重点整理

水稻育种学:

名词解释:

1.水稻配子体雄性不育:水稻花粉的不育是受花粉本身的基因所控制的不育类型。F1植株上的花粉一半可育,一半不育,表现为穗上分离;F2没有不育株出现。

2.水稻孢子体雄性不育:花粉不育孢子体基因型控制的水稻雄性不育型。

3.矮源:含有矮化育种所需要的矮杆,半矮杆基因的品种资源。

4.垩白米率:带有垩白(心白、腹白、背白)的米粒占调查米粒的百分率。

5.粘稠度:4.4%冷米胶的长度,以mm表示。胶稠度大的品种,饭软,饭冷不回硬。

6.育性亲和源:与籼稻和粳稻分别杂交,杂种自交结实率都正常的水稻品种资源。

7.糊化温度:淀粉粒在热水中发生不可逆膨胀时的温度。糊化温度高,所需蒸煮时间长。

8.品种间杂交指籼稻或粳稻亚种内的品种之间的杂交,而籼稻品种和粳稻品种之间杂交,则称亚种间杂交。凡亲缘关系近的不同生态型品种间杂交,也属于品种间杂交

填空:

1.我国籼稻核质互作雄性不育系的培育成功关键在于野生稻资源的利用。

2.水稻花药培养诱导愈伤组织培养基和培养条件是N6培养基+黑暗。

3.20世纪70年代我国水稻育种最有影响的成绩是培育成功了杂交稻。

4.我国杂交籼稻三系配套成功,关键的突破是野生稻群体中找到了不育细胞质。

5.普通野生稻是我国分布最广的野生稻。

6.水稻转基因育种涉及:目的基因的克隆,载体的构建,转基因植株的获得极其在育种实践中的应用。

7.诱变处理水稻种子后,性状分离最大的世代是M2代。

7.我国大面积种植的两系杂交稻中,绝大多数组合的雄性不育系是温敏不育系。

8.杂种稻优势主要表现在:1.发芽快、分蘖强、生长势旺盛2.根系发达、吸肥能力强3.穗大粒多

简答:

1.简述水稻育种的5个发展时期及代表性成就。

1.起步时期(1920-1949):20世纪的20年代开始有计划的开展水稻育种。

2.品种整理和评选利用时期(1949-1959):收集水稻品种4万份。评选出很多优良地方品种和早期的改良品种,如早籼品种南特号,中籼品种胜利籼,晚籼品种浙场9号,中粳品种西南175和黄早壳20日,晚粳品种老来青等。

3.矮化育种时期(1960-1969):第一个系统选育而成的半矮杆品种是矮脚南特。第一批杂交选育的半矮杆品种是广场矮、珍珠矮和江南矮等。矮杆品种的优点是解决了由于密植、中肥和自然灾害引起的倒伏减产问题,大幅度提高了品种的增产能力。

4.杂种优势研究利用成功时期(1970-1979):1973年,籼型三系配套成功;1974年,选出优势组合;1975年,制种技术初步成功;1976年,杂交稻开始推广。目前,杂交稻年种植面积占水稻总面积的50%,产量约占稻谷总产量的57%。

5.高产、优质和多抗综合发展时期(1980-现在):80年代以来:新品种选育朝着高产、优质和多抗发展。两系法杂交种两优培九高产优质。多数品种能耐2-3种病虫害和逆境。丰优香占的米质能与泰国名牌大米相媲美,而产量超过泰国米一倍。

2.稻属有多少个种。

稻属植物在全世界有22个种,其中野生稻种20个,栽培稻种有2个,栽培面积占全世界90%以上的稻种的拉丁学名是Oryza sativa L. ,它的三个亚种的学名分别为indica,sinica或japonica,javanica。亚洲栽培稻的学名为Oryza sativa L.染色体组为AA,染色体数为2n=2x=24。非洲栽培稻的学名为Oryza glaberrima steud.染色体组为A g A g,染色体数为2n=2x=24

3.我国有哪三种野生稻。

1.普通野生稻

2.药用野生稻

3.疣粒野生稻。从普通野生稻(分布最广)中发现了导致雄性不育的野败细胞质。

4.简述我国六个稻区水稻育种目标的特异点。

1.东北稻区:抗冷害,抗稻瘟病。

2.华北稻区:耐旱,耐盐碱。

3.西北稻区:抗旱。

4.西南稻区:抗黄矮病、稻瘿蚊、冷害。5华南稻区:抗寒露风、台风、白叶枯病。6华中稻区:抗稻瘟病、白叶枯病、稻飞虱。

5.举例说明在水稻育种历史上起过重要作用的种质资源(稻种资源在育种上的应用)

1.矮源的利用:珍珠矮,矮脚南特,矮仔占。

2.抗源的利用:抗稻瘟病品种:中丹1号,朝阳旱18;抗白叶枯病品种:华竹矮

3.野生稻资源的利用:野败细胞质雄性不育系。

4.育性亲和源的利用:利用广亲和品种可克服籼梗杂种F1的不育性障碍。

6.水稻核质互作雄性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如何选育。

1.核质互作雄性不育系:回交核置换(远缘杂交),回交核置换中的轮回亲本就是保持系;已有不育系连续回交获得新不育系。

2.恢复系选育:测交筛选恢复系;杂交选育恢复系。恢复系X恢复系,保持系X恢复系,不育系X恢复系,多个亲本复合杂交。

3.保持系的选育:回交产生不育系的亲本就是保持系;寻找保持系时,与不育系测交后代的不育者。

7.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的主要特征。

不育系:1.雄性不育性稳定不因环境影响而自交结实;2.较易选得较多的优良恢复系;3.具有良好的花器结构和开花习性。恢复系:1.恢复力强且稳定,与不育系配置的F1结实率不低于80%。2.配合力高。3.较好的农艺、品质和抗性性状。4.植株略高于不育系,花药发达,花粉量大。保持系:1.花药发达,花粉量大。2.一定的产量、抗性和稻米品质。3.良好的配合力。

8我国籼稻核质互作雄性不育系的培育成功关键在于野生稻资源的利用。

9.花药培养在水稻品种改良上的应用以及存在的问题。

1.提高获得纯和材料的效率。

2.提高选择效率。

3.结合诱变处理提高诱变效果。

4.推广品种通过花药培养可起到提纯选优的作用。

5.尚存在技术难题。存在问题:1.还没有适合各种不同基因型的培养基2.绿苗分化率还不够高3.分化绿苗的时间拖延过长,延误种植季节4.产生花粉植株的程序较繁,需要较多的人物力消耗大规模产生花粉植株的技术尚待努力

10.水稻品种间杂交育种的3个主要特点。

1.杂交亲本一般不存在生殖隔离,杂种世代结实率与亲代相似。

2.亲本间性状配合较易,性状稳定较快,育成新品种周期较短。

3.利用回交或复交和选择鉴,较易累加多种优良基因,育成综合性状优良的品种。

11.水稻籼粳亚种间杂交育种存在的不利点及克服方法。

不利点:1.结实率低。2.生育期偏长。3.植株偏高。4.较易脱粒。5.性状不稳定。克服方法:1.回交2复交3.增加选择世代4.扩大杂种后代群体5.利用桥梁亲本6.籼粳育性亲和源

12.水稻辐射诱变育种的技术要点。

1.照射材料要选用优良性状较多的推广品种,只改良个别性状

2.M1代要密植控制分蘖,每株只收主穗种子

3.M2代种成穗行,穗行数目要足够大,选择目标单株

4.M3代及以后世代已很少分离。M3均种成株系。整齐一致时可混合收获5诱变可与杂交相结合,增加后代的变异类型6.要根据处理器官选择适宜的照射量。

13.诱变育种改良水稻哪些性状效果好。

1.生育期的改良

2.稻米品质的改良

3.植株高度的改良

4.抗病性的改良

5.突变体用于杂交育种

6.标记性状材料获得

7.分蘖的改良。诱变获得的突变体还应用于1杂交育种的亲本2杂交稻F1种子生产或F1中苗纯度鉴定标记材料

14. 与传统的表型选择相比,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有哪些优点?水稻育种在什么情况下可利用

分子标记,在什么情况下没必要利用分子标记。

优点:1、不受等位基因间显隐性关系、其他基因效应和环境因素的影响,选择结果可靠。

2、可在植株生长发育前期和育种早代时期进行选择,提高选择效率和缩短育种年限。

可利用:1.表现型测定在技术上难度较大或费用,如抗病虫病2.表现型值只有在个体发育后期才能测量3目标性状由隐性基因控制,在杂交世代不表现。4.回交转育过程中,还需同时对背景进行选择。在多数情况下,对质量性状的选择没必要利用分子标记进行辅助选择。15.稻种资源的性状鉴定包括哪5个方面。例举一些抗稻飞虱的稻种资源的名称。

1.形态农艺性状鉴定

2.抗病性鉴定

3.抗虫性鉴定

4.耐逆性鉴定

5.品种性状的测定

ARC10239、ARC52、N22(印度)、PodiwiA-B(斯里兰卡)、鬼衣谷、便谷、大齐谷、大花谷16.简述选育杂水稻的途径。

1.利用核质互作型雄性不育性选择杂交水稻(三系法)

2.利用光(温)敏核雄性不育性选育杂交水稻(两系法)

3.利用化学杀雄剂选育杂交水稻(化杀法)

17.水稻花药(花粉)培养的技术要点。

1.选取小孢子处于单核靠边期的幼穗(此时叶枕距4-10cm)

2.对幼穗表面灭菌后,在超净工作台上接种花药于含有脱分化培养基的试管内

3.在黑暗条件下进行脱分化培养

4.愈伤组织转移到再分化培养基上之后,在光照条件下培养。

18.杂交育种亲本选配的原则以及杂种后代的处理方法。

1.双亲具有较多的优点,较少的缺点,亲本间优缺点互补

2.亲本中有一个是适应当地条件的推广品种

3.亲本之一的目标性状应有足够的强度

4.选用生态类型或地理位置相差较大的品种组配亲本

5.亲本具有优异的一般配合力杂种后代的处理方法。1.系谱法2.混合系谱法19.品种间杂交育种的重要环节

1.杂交亲本的选配;2优良种质资源的利用;3早代群体优良性状的鉴定选择。

20.简述水稻杂交育种中,系谱法和混合系谱法的技术要点(举例说明水稻杂交育种的基本程序,分析讨论杂交育种的关键性技术)。

系谱法是第一次分离世代起开始选单株,下代种成株系,以后逐代进行株选建立株系,直至品系进入鉴定比较试验。每个品系都有系谱可查。混合系谱法是在分离早代进行混合选择,离代(F6-F8)进行单株选择建立株系,优良株系进入鉴定比较试验。

21.简述水稻杂交技术的主要步骤及每一步注意事项。

1.整穗,注意把已经开过花的颖花去除干净。

2.剪颖或温汤处理,注意不要剪破花药和不要折断幼嫩稻穗。

3.挑去每朵颖花中的6枚花药,注意不要漏挑颖花和每朵颖花中的花药。

4.套袋,注意纸袋下部扣牢,上部封口。

5.授粉挂牌,注意父本花粉量要足,及时写明组合和杂交日期。

22.分子标记育种应用前景

1.有用基因的聚合育种

2.回交育种

3.数量性状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23.转基因育种比常规育种的优点

1.可利用的基因资源范围广

2.具有定向变异和定向选择

3.可作为生物反应器生产药物等生物制品

24.水稻育种主要途径与方法,各有何显著特点

1.杂交育种:把分散在不同亲本中的有利基因集中在一个个体中

2.杂种优势利用:能利用双亲所有利基因的效应,包括显性效应与上位性效应

3.诱变育种:诱发自然界不存在的有利基因

25.4大品种类型1.纯系品种:群体同质,个体纯和2杂种品种:群体同质,个体杂合3.群体品种:OPP异交作物的自由授粉群体品种;综合品种;多系品种;合成群体。4.无性品种26.水稻杂种优势利用3个基本条件

1.强优势的杂种组合

2.繁殖制种技术简单易行

3.异交结实率高

27. 目前大多数学者认可的亚洲栽培稻起源于何处?

印度东北部的阿萨姆、孟加拉国北部及由缅甸、泰国、老挝、越南、中国华南(云南)等地形成的三角地带。

28.丁颖对我国栽培稻的系统发展过程提出的五级分类法的内容是什么?

1.籼亚种和粳亚种

2.晚稻和早、中季稻群

3.水稻型和陆稻型

4.粘变种和糯变种

5.栽培品种29.品种间杂交育种的重要环节

1.杂交亲本的选配;2优良种质资源的利用;3早代群体优良性状的鉴定选择。

30.试述水稻雄性不育的主要类型,选育1个水稻杂种品种需要开展哪些方面的工作?讨论其关键性技术

水稻雄性不育的主要类型1.按不育花粉的形态分类:可分为典败型、圆败型和染败型;2.按遗传特点分类:可分为孢子体不育类型和配子体不育类型;3.按恢保关系分类:可分为野败型和红莲型。

31.试述(或图示)杂交稻的育种程序

品种资源,品种鉴定,具保持能力者,连续回交转育不育系;具恢复能力者,杂交转育恢复系。不育系×恢复系,配合力测定(优势、抗性等),新组合比较,区域试验、生产试验,繁殖制种推广

32. 如何筛选与水稻育种目标性状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

首先,通过基因定位或QTL分析,获得与目标性状基因或QTL连锁的分子标记,办法是:通过构建包含目标性状分离群体(F2群体、回交群体、DH群体或RIL群体)和连锁分析,获得与目标性状基因连锁的共显性分子标记。基于PCR 技术的分子标记,如SSR标记、SCAR 标记、CAPS标记、STS标记等,是较理想的适用于辅助选择的分子标记。

小麦育种学:

1.名词:

多系品种:由遗传背景基本相同而据哟多个(种)不同抗性基因的近等基因系组成。

越冬性:指小麦品种对一定地区越冬和返青期内,各种不利因素如冻、旱、风、雪、变温及土壤龟裂等的抵抗和适应的能力,是一个复杂的性状。

容重:每升容积内的干籽粒重量,是籽粒大小、形状、粒重、腹沟深浅和胚乳质地的综合反映,一般容重越高,出粉率愈高,遗传率高。

面筋:面筋是蛋白质的复合物,由醇溶蛋白和谷蛋白构成,每种Pr分别与面筋的延展性和弹性有关,只有二者比例适当,面筋才有理想的质量

沉降值:指定量的小麦面粉或全麦粉,放入盛有水的刻度量筒中,经混合后再加进乳酸与异丙醇或SDS混合液能形成的絮状沉淀物,经5分钟后的体积,用ml表示,是衡量面筋质量和数量的间接指标,它与HMW-Glu数量及面包体积均呈正相关,与Pr含量呈弱度负相关或无相关。我国小麦沉降值的变幅4.0-70.9 mL

收获指数(HI):作物经济产量占生物学产量的百分数。经济产量/生物学产量X100%

锈病:1.由真菌中锈菌寄生引起的,危害茎、叶、果实、局部感染,孢子积集不同颜色的小疱点,条锈病,杆锈病,叶锈病

条锈病:影响我国小麦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在华北,黄淮平原,西北,西南发生较多;目前优势小种:条中28,29,30,31号,水源86,并补短板产生新的优势小种侵染新的抗病基因;抗病基因主要是小种专化抗性基因,但应注意非专化性的应用,目前条锈基因已鉴定出30多个。

白粉病:由小麦白粉病菌引起的一种真菌病害,目前发现的抗性基因大都具有专化性,推广抗病品种是最有效的防治方法,目前我国的有效抗性基因包括Pm4a,Pm4b,Pm20,Pm21等。赤霉病:由谷镰刀菌所致,该病菌属兼性寄生,寄主范围广,小麦中没有免疫品种,但存在抗病性的差异,小麦对赤霉病的抗性属数量性状遗传,目前主要有抗侵入和抗扩展两种类型研究较多。

纹枯病:由立枯丝核菌侵染引起的一种真菌病害,黑麦抗性好,品种间存在差异,遗传机制尚不清楚,加强抗性育种。

全蚀病:又称黑脚病,是一种根部病害,只侵染麦根和茎基部1-2节,病株根部大部分变黑,在茎基部可见明显灰黑菌丝层。

黄矮病:由黄矮病毒引起的病毒病,叶片黄化,植株矮化。

冬春性:根据小麦品种在春化阶段对温度要求差异,将小麦分为春性,冬性,半冬性,其中春性对冬性为显性。

冬小麦和冬性:冬小麦指秋天播种的小麦;冬性是小麦对温度的一种反应,冬性小麦需要一定时间低温才能完成春化阶段。

光敏感与迟钝:根据小麦品种通过光照阶段对日照长度的敏感性的差异,可将小麦分为迟钝型,中间型和敏感型。

杀配子染色体:发现于山羊草属物种的某些染色体在小麦背景中具有诱发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效应。

Ph基因:在普通小麦中控制同源染色体配对的基因。

T型不育系:细胞质来自提莫菲维(AAGG),与小麦和互作产生不育,保持容易恢复难,在普遍小麦中很难找到优良而稳定的异质恢复系。

SSD法:单粒传法,在单交组合F2代杂种的每一株上各取一粒种子,供下一代繁殖用,3-8代杂种基本纯和时,下年种成株系,据农艺性状选株,株系混收,产量试验,保持后代全部遗传类型,对产量育种有利。

DH群体:双倍体通过杂交后代F1的配子进行组织培养获得单倍的材料,再通过加倍获得的一系列具有不同纯和基因型的群体。

近等基因系:除了一两个基因外,其他基因都相同的遗传材料通过多次回交形式形成除目标性状有差异,其他遗传背景完全相同的一个品系。

重组近交家系:杂种后代经多代连续近交或自交获得的基因型基本纯和的近交系或自交系。利用单粒传法构建的永久作图群体,一般用于小麦遗传研究。

诱变育种:用物理,化学因素诱导植物的遗传特性发生变异,再从变异群体中选择符合人民某种要求的单株,进而育成新的品种或种质的育种方法。

聚合杂交:把个亲本的有利基因积聚在杂种后代的一个个体中的复合杂交方式一般包括按超亲重组进行的聚合杂交,按超亲重组和不完全回交相结合进行的聚合杂交和按最大基因重组原则进行的聚合杂交等,聚合杂交培育的品种遗传基础广、抗性持久、适应性强。

填空:

1.普通小麦为六倍体染色体组为AABBDD,包括7个部分同源群,减I形成21个二价体.

2.金善宝划分,小麦种植区3个主区,10个亚区,29个副区,我国最重要的麦区黄淮冬麦区.

3.面筋由醇溶蛋白,谷蛋白构成,分别与面筋延展性,弹性有关

4.影响我国小麦生产的主要病害:锈病,白粉病,赤霉病,纹枯病,全蚀病,病毒病。

5.小麦对温度差异分为春性,冬性类型,春性对冬性为显性。

6.在小麦杂交育种过程中,早代选择的品质性状:容重,出粉率,硬度,沉降值,产量性状,千粒重,有效小穗,穗长,收获指数。

7.衡量面筋质量,数量间接指标沉降值,遗传率高,早代选择有效。

8.我国栽培小麦中利用较多的矮杆基因为Rht1,Rht2,Rht8,Rht9,Rht1S

9.根据小麦对光照反应的差异,可分为光敏感和不敏感类型,其中不敏感对敏感类型为显性。简答:

1.简述我国小麦育种发展的三个阶段,目前育种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1.抗病稳产阶段(1950-1960)

2.矮秆高产阶段(1970-1980)

3.高产优质阶段(1990-21世纪初)存在的问题:1.单产处于爬坡阶段2.遗传基础渐趋狭窄、缺乏持久抗性和广适性3.需要兼顾高产、优质和高效

4.育种效率较低

2.我国地方小麦品种的特性有哪些

优良特性:早熟性;多花多粒性;特殊的抗逆性(抗旱、盐、湿、雾等)不良特性:植株高;茎秆软弱易倒伏;口松易落粒;感病;不耐水肥。

2.根据金善宝(1996)的划分,我国小麦主要分为几个主区和几个亚区?各区的主要生态条件和育种目标是什么?

3个主区,10个亚区,29个副区

三个主区:冬麦区,春麦区和冬春麦兼种区。10个亚区:东北春麦区,北部春麦区,西北春麦区;北部冬麦区,黄淮冬麦区,长江中下游冬麦区,西南冬麦区,华南冬麦区;新疆冬、春麦兼播麦区,青藏春、冬麦兼播麦区。

育种目标:北方冬麦区:包括北部冬麦区和黄淮冬麦区,是全国最大的小麦产区。气候特点:冬、春雨雪稀少,干旱多风,相对温度低、蒸发量大,干热风危害;北部冬麦区和黄淮冬麦区北片,冬季寒冷,雨雪偏少,小麦易受冻害。主要病害:条锈病是本区主要病害,尤以关中地区发生较为普遍。白粉病、叶枯病、纹枯病、包囊线虫等危害渐趋严重。赤霉病北进,造成危害,应予以注意育种目标:选育抗旱、节水、丰产、稳产、优质的小麦品种,要求根系发达,耐旱、耐寒,越冬性好,且对早春温度反应迟钝、对光照反应较敏感的冬性或强冬性类型,同时要求起身拔节晚而且灌浆速度较快的类型。

南方冬麦区:分为长江中下游冬麦区、西南冬麦区和华南冬麦区3个麦区。气候特点:高温多雨、湿度大、日照少,赤霉病、白粉病为主要病害成熟期高温和梅雨育种目标:以选育抗、耐赤霉病和耐湿性强的品种为主,同时要兼抗白粉病四川是条锈病常发区,应将抗条锈病列为重要的育种目标长江中下游冬麦区要求早熟和抗穗发芽。

东北春麦区:是春麦主产区,约占全国春播小麦面积的一半,要求选育生长发育具有前慢后快,对光照反应敏感的类型。后期要求抗多种病害,如叶锈病、秆锈病、赤霉病,根腐病、叶枯病等。东部地区由于多雨、潮湿,常有内涝现象,要求品种抗赤霉病、白粉病以及抗倒伏、耐穗发芽。

西北春麦区:银、宁灌溉副区产量潜力大,由于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光合产物积累,在产量结构上,一般千粒重较高,但因生育期短,分蘖与每穗粒数均较少,一般要依靠增加播种量来获得较多穗数。青海东部和甘肃南部部分地区,小麦生育后期常有阴雨、秆锈病、条锈病和吸浆虫危害,要求选育耐寒、种子休眠期长而不易穗发芽、抗病虫的早熟品种。河西走廊地区,春季风沙大,大气干旱,要求品种抗大气干旱,抗风沙,耐肥,抗倒,中早熟

青藏高原春、冬麦区:全国海拔最高,日照时数最长,温差大,小麦生育期最长,千粒重高的麦区,气候干燥,病虫灾害少,并有灌溉条件,产量潜力可达15000-18000kg/hm2(亩产可达1000-1200kg)或以上育种目标:选育大穗大粒,株型紧凑,抗倒伏力强的高产类型,同时还要具备成熟较早,能避霜害的特性。

新疆冬、春麦区:北疆以春小麦为主,南疆以冬小麦为主。北疆育种目标:要求选育春性、早熟、耐旱、抗干热风、耐盐碱、抗倒伏的品种。南疆育种目标:要求选育耐寒、耐旱力强,耐盐碱,抗条锈病、叶锈病和雪腐病的强冬性品种;春小麦则要求选育早熟、耐旱、抗干热风、耐盐碱、抗倒伏的春性品种

3.针对常规育种效率低的问题,你认为如何提高小麦的育种效率?

1.扩大有用的遗传变异,掌握合理的选择强度

2.缩短育种周期(转基因,花药培养)

3.合理安排各个育种环节。亲本选配,分离世代选择,鉴定,繁殖,示范,推广,边选育,边鉴定,边繁殖,边示范,边推广

4.小麦属包括多少个种,写出它们的名称和染色体组成、染色体数及减数分

裂中期I配对构型?

5.写出普通小麦和茹可夫斯基小麦种的起源过程

1.普通小麦(AABBDD):拟斯卑尔脱山羊草类型(BB)X乌拉尔图小麦(AA)得到二粒小麦(AABB),二粒小麦(AABB)X粗山羊草(DD)得到普通小麦(AABBDD)

2. 茹可夫斯基小麦(AAAAGG):拟斯卑尔脱山羊草类型(BB)X野生一粒小麦(AA)得到提莫菲维小麦(AAGG), 提莫菲维小麦(AAGG)X栽培一粒小麦(AA)得到茹可夫斯基小麦(AAAAGG)

3. 小麦种质资源分几种类型,各有什么特点与应用价值?

1.国内资源:地方品种,育成品种。特点:早熟,多花多粒,高亲和性,特殊抗逆性,高,不耐水肥,易倒伏,产量低。

2.国外资源:主要用于拓宽遗传基础。特点:具有很好的农艺性状和抗性,许多国外品种成为我国小麦育种的骨干亲本,可以拓宽我国小麦的遗传基础,也可以通过系统育种加以利用。

3.小麦的近源物种:小麦改良的三级基因库有许多优良基因,包括近缘属和种,包含许多优良的基因等,可以通过远缘杂交进栽培小麦,是小麦改良的重要基因库(根据染色体的关系,有利基因的转移有两条途径来自近缘种的基因可以通过直接杂交进而通过染色体组重组实现,而近缘属的基因要通过染色体工程实现)包含合成二倍体,附加系,代换系,易位系。

4.人工合成资源:包括双二倍体,部分双二倍体,附加系,代换系,非整倍体。特点:中间亲本或桥梁亲本,用于转移和利用小麦近缘植物的有利基因。4.为什么说小麦育种的突破关键在于种质资源的突破?

1.种质资源是现代育种的物质基础

2.稀有特异种质对育种成效有决定性作用

3.新的育种目标能否实现决定于所拥有的种质

4.种质资源师生物学理论研究的重要基础材料

6.小麦基因组学的发展对小麦育种会产生什么影响?

基因组学的发展使小麦传统育种方法面临严峻考验,小麦分子育种技术的发展方向即是基于基因组学的发展,传统方法的欠缺得到弥补,育种效率大大提升。基因组学的研究可使小麦育种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突破:1.发掘新基因。2.小麦资源多样性和单倍性作图。3.小麦品种改良。4.比较基因组研究。5.小麦进化和多倍体研究

7.遗传育种基础狭窄是目前我国栽培小麦品种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请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并对如何拓宽栽培小麦品种的遗传基础提出自己的观点

原因:1.用于小麦杂交育种的骨干亲本过多局限于配合力较好的少数品种2.杂交方式局限于简单杂交或回交3.抗源缺少多样性4.品种审定过程缺乏遗传多样性检测。解决方案:1.亲本组配:选择遗传差异大,性状互补强,如南北,国内外2.种质创新:远缘杂交,创种质,利用小麦近缘物有利基因3.杂交方式选择:聚合杂交4.诱变变异:辐射,化学方法5.选用多系,混系品种,增加遗传多样性6.转基因,细胞工程,标记辅助,轮回选择7.品种审定注重遗传

多样性。

8.比较黄淮平原类型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类型小麦及其所属两区主要育种目标的异同

黄淮平原类型:类型:冬性-弱冬性,光照反应中等-敏感,植株分蘖力较强,茎秆较弱,穗小,种子灌溉期短,种子中等,多硬质,白皮,休眠期短,耐寒,耐旱。主要目标:早熟,抗倒伏,耐寒,耐旱,高抗干热风和高抗条锈,杆锈,叶枯,白粉,全蚀

长江中下游类型:类型:半春性-弱冬性,光照反应迟钝,植株分蘖力中等,茎秆较强,穗较大而密,种子灌溉期短,种子中等,软质或半硬质,红皮,休眠期长,耐湿,抗穗发芽。育种目标:特早熟,早熟,抗伏,耐湿性强,抗穗发芽力强,高抗赤霉,白粉,杆锈,叶锈,叶枯。

3.根据干筋含量,小麦面粉是怎么分类的

1.高筋粉(大于13%)

2.中筋面(10-13%)

3.低筋面(小于10%)

4. 影响面粉食品加工品质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哪些,加工饼干、面条、馒头、面包等食品对面粉质量分别有哪些要求?

取决于面粉中Pr和面筋的含量,与面粉中淀粉的糊化特性和α-淀粉酶的含量和活性也有关系。面筋,每种Pr分别与面筋的延展性和弹性有关

1.饼干:面粉蛋白质含量低,吸水力弱,面筋质差,强度小。

2.面条和馒头:介于饼干和面包两者之间,对面粉质量各项指标要求中等。

3.面包:面粉蛋白质含量高,吸水力强,面筋质量好,强度大。

1 简述聚合杂交的类型、特点及其各亲本在杂交组合中所占遗传成分的比例

a. 按超亲基因重组原则进行的聚合杂交

第一年,A1/R1,A2/R2,A3/R3,A4/R4

第二年,A1/R1//A2/R2,A3/R3//A4/R4

第三年,A1/R1//A2/R2/3/A3/R3//A4/R4

A1A2A3A4可以是相同的农艺亲本,R1~R4为抗不同病虫,或抗同一病害但各有不同抗病基因的抗源亲本

b. 按超亲重组和不完全回交相结合的原则进行聚合杂交

第一年,A1/R1,A2/R2,A3/R3,A4/R4

第二年,A1/R1//A1,A2/R2//A2,A3/R3//A3 A4/R4//A4

第三年,A1/R1//A1/3/A2 /R2//A2,A3/R3//A3/3/A4/R4//A4

第四年,A1/R1//A1/3/A2/R2//A2/4/A3/R3//A3/3/A4/R4//A4

A1-A4可为相同的农艺亲本,R1-R4为标准,可以选到接近A而抗病大大改良的个体c. 按最大基因重组原则进行的聚合杂交

遗传成分比例:IBO1828:25%;N.P.824:25%;中农483分枝麦:18.75%;成都光头分枝麦:6.25%;五一麦:12.5%;阿夫:12.5;

包括多个可作亲本的品种、品系或尚未定型的杂种选系,如果是杂种,必须按既定的育种目标选择,然后进行杂交

2.简述小麦杂种优势利用的主要途径

1.核质互作雄性不育和育性恢复(三系法)

2.化学杀雄

3.核基因雄性不育系(两系)

4.核质杂种

3 简述创造小麦与近缘物种染色体易位的途径

1.自发易位:所获易位大多具有良好的补偿性

2.利用杀配子体系:机率高但补偿性差

3.利用遗传配对体系:利用Ph1b突变体诱发部分同源重组产生的易位大多具有很好的补偿性

4.辐射:机率高,补偿性差

5.组织培养:随机性缺乏补偿性

4 如何创造近等基因系(NILs)、重组近交家系(RILs)和DH群体

1.近等基因系:具有相同的遗传背景只有个别性状上存在差异的一系列品种,通过回交将不同基因分别转育给同一轮回亲本培育成分别具有不同性状基因的后代。

2.重组近交家系:即RIL群体,由杂交产生,F1到F8利用SSD法处理产生,然后选单株或株系,利用类似系谱法处理成混合遗传群体

3.DH群体:花培育种通过花粉(药)培育单倍体加倍产生稳定群体。

6.简述向普通小麦中转移具有部分同源关系染色体的物种上的有利基因的途径

1.染色体的附加:在小麦原有染色提组的基础上增加一条或一对外来染色体。

2.外源染色体的代换:异种的一条或一对染色体取代小麦中相应的染色体所得。

3.外源染色体的易位:小

麦染色体中的任何片段与异种属的染色体发生易位所得。

1.小麦育种的主攻方向

1.提高产量

2.增强稳定

3.提高抗病虫能力

4.提高品质。

2.小麦育种途径

1.常规育种:引种,系统育种,品种间杂交育种。

2.远缘杂交育种

3.生物技术育种:细胞工程,基因工程

4.诱变育种

5.双单倍体育种和轮回选择

6.杂种小麦利用。

7.各种途径综合利用3.小麦抗病虫育种方法

1.广泛搜集抗源

2.杂交育种

3.系统育种

4.回交育种

5.远缘杂交

6.染色体工程

7.基因工程

8.MAS

4.小麦杂交后代选择方法

系谱法,混合法,衍生系统法,单粒传法

棉花育种:

1.填空:

1.棉花纤维品质的主要指标是细度,长度,强度,整齐度

2.棉花的主要产量指标是铃数,铃重,衣分

3.棉花从开花到吐絮大约需要50天

4.棉短绒是指21毫米以下的纤维

5.棉花的栽培种是陆地棉,海岛棉,亚洲棉,草棉

6.当前转基因抗虫基因主要是Bt,CPTI

7.棉花抗病育种所针对的主要病害是枯萎病,黄萎病

8.当前棉花肥质不育系的质不育基因来源于哈克尼丙棉。

9.陆地棉的染色体组是AADD

10.棉花的杂种优势主要表现在产量性状上

11.陆地棉现在的推广品种的衣分是40%左右

12.新疆棉区棉纤维含糖的主要原因是温度低,糖不能转为纤维

13.棉籽中蛋白不能被利用的主要原因是棉酚

14.当前转基因抗虫棉的产量性状较差,如何改良?

杂交育种,与陆地棉优良品种回交,杂交种筛选

油菜育种:

1.双低油菜的菜籽油中主要脂肪酸为油酸、亚油酸、硬脂酸、棕榈酸。

2.油菜的主要病害是菌核病、病毒病。

3.油菜的育种目标是什么

1.高产:区域试验比对照增重显著

2.优质:低芥酸<1%低硫苷<30umol/g 含油量高脂肪酸构成各异

3.多抗抗菌核病,病毒病,低温,耐湿,抗倒伏。

4.熟期适中5广泛适应性

4.抗性育种的主要育种目标:抗病性(菌核病、病毒病:油菜主要病害、霜霉病)抗倒性抗寒性抗裂角性、抗热性,耐湿性,耐寒性,抗虫体、抗旱性、适度抗性

5.优质油菜的育种目标:

1.双低低芥酸<1%低硫苷<30umol/g

2.高含油量42%

3.脂肪酸构成特异

6.六个物种的染色体数目是多少

1.甘蓝型油菜2n=38条

2.荠菜型油菜2n=36条

3.白菜型油菜20条

4.埃塞俄比亚荠34条

5.甘蓝18条

6. 黑荠16条

7.油脂是以TAG的形式储存的

8.油菜脂肪酸的合成关键基因是FDA2 FDA3 DGAT

9.油菜抗寒性主要指抗冬寒型抗春寒型

10.你所知道的油菜育种特色:油菜杂种优势方式丰富

11.油菜杂种优势利用的方式:

1.利用细胞质雄性不育系,配置杂交种

2.利用核不育系,配制杂交种

3.利用自交不亲和系配制杂交种

4.利用化学杂雄技术配制杂交种

5.利用生态型不育系

6.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创建授粉控制系统

(7)利用F2代,利用杂种优势

12.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种优势中常见的问题

13.国内外油菜育种研究概况:

1.中国印度久,欧洲中世纪

2.油菜类型,白菜型荠菜型甘蓝型

3.主要分布地区:东亚:中国南亚:印度欧洲:加拿大澳大利亚

4.育种历史:蒙昧期科学育种

14.油菜育种中几次重要技术进步:

1.油菜的亲缘关系阐明与试验进化育种

2.优质油菜资源发现与利用:低芥酸低硫苷

3.雄性不育资源发现和育种优势利用

4.生物技术在油菜研究上的广泛应用抗除草剂细胞融合小孢子培养

15.去台属种间的亲缘关系:

白菜与甘蓝杂交加倍后得到甘蓝型油菜

白菜与黑荠杂交荠菜

甘蓝与黑荠埃塞俄比亚

16.菜籽主要脂肪酸合成途径示意图:

棕榈酸硬脂酸花生烯酸二十二烷酸

C16:0 c18:0 c20:0 c22:0

油酸二十碳烯酸荠酸

C18:1 c20:1 c22:1

亚油酸c18:2

亚麻酸c18:3

17.主要油料作物脂肪酸组成:油酸、亚油酸、亚麻酸、二十烷烯酸、荠酸、十四烷、棕榈酸、硬脂酸(微量)

18.不育细胞质的发现与创建:1从天然群体中发现2利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实现细胞质重组3 用EMS技术诱导得到不育胞质

19.双低菜籽油特征:1.油质提高到百分之五十以上2.荠质降低到百分之一以下3.亚油酸含量15以上4.增加有利于人体的油质亚油酸亚麻酸含量

20.油菜的类型:白菜型甘蓝型荠菜型我国主要是甘蓝型

21.双低菜籽油主要脂肪酸构成成分:油酸亚油酸硬脂酸棕榈酸

22.油菜POLIMA不育系一般存在育性不稳定性

23.为何双低油菜育种:荠酸易造成血硬化,提高心脑血管疾病的概率,低荠菜的不饱和脂

肪酸含量,18c脂肪酸含量提高,有益健康,低硫苷含量有利于提高油菜籽蛋白利用硫苷含量高易造成动物甲状腺肿大。

植物育种学复习资料总结知识点

1、品种:经人类培育选择和创造的、经济性状及农业生物学特性符合生产和消费要求的遗传上相似而稳定的植物群体。 2、园艺植物育种学:是研究选育与繁殖园艺植物优良品种的原理和方法的科学。 3、种质;决定生物性状遗传,能把遗传信息从亲代传递给后代的遗传物质。 4、种质资源(遗传资源);具有种质并能繁殖的生物体的统称 5、无性繁殖:生物不是通过有性生殖,而是利用营养器官或体细胞等繁殖后代的繁殖方式。 6、有性繁殖;生物通过有性过程产生的雌雄胚子结合,形成合子发育成新个体繁殖后代,有完整的个体发育周期 7、无融合生殖:指一种近似有性繁殖由无融合生殖胚发育成植株的无性繁殖方式。 8、自花授粉;在自然条件下,雄蕊的花粉一般不借助外力即可直接授到本花雌蕊的柱头上,一般自然异交率在5%以内。 9、异花授粉;在天然授粉情况下,雌蕊主要依靠异株或同株异花的花粉完成授粉、受精。天 然异交率50%以上。 10、品质性状;需要改良的性状称为育种的主要目标性状,与品质有关的性状为品质性状。 11、目标性状;各类作物品种都具有一系列性状,其中特别需要改良的性状称为育种的主要目标性状,这些性状又各有其组成因素及生理生化基础。 12、育种目标:对所要育成品种的要求,所要育成的新品种在一定自然、生产及经济条件下 的地区栽培时,应具备的一系列优良性状的指标。 13、选择差;当对某一数量性状进行选择时,入选群体与原始群体平均值将有一定差距为选 择差 14、饰变;由环境条件(土壤、气候、栽培措施)变化引起的变异 15、芽变:指发生在芽内分生组织细胞中的突变,属于体细胞突变的一种。 16、选择育种;利用手段从植物群体中选取符合育种目标的类型,经过比较鉴定从而培育出新品种的方法 17、芽变选种;利用发生变异的枝、芽进行无性繁殖。使之性状固定,通过比较鉴定,选出 优系,培育成新品种的选择。 18、实生选种;针对实生繁殖的群体为改进其经济性状,提高品质而进行的选种育种 19、引种驯化;将一种植物从现有的分布区域或栽培区域人为的迁到其它地区种植的过程,也就是从外地引进本地尚未栽培的新的植物种类、类型与品种。 21、分子标记;基于DNA水平多态性的遗传标记,它通过检测基因组的一批识别位点来估测基因组的变异性或多样性。 22、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借助于目标基因紧密连锁的遗传标记基因分析鉴定分离群体中含有 目标基因的个体,以提高选择的效率,即采用标记辅助选择手段,减少育种 过程中的盲目性,从而加速育种的进程。 23、自交不亲和性;两性花植物雌雄性器官正常,在不同基因型的株间授粉能正常结籽,但花期自交不能结籽或结籽率极低的特性。 24、自交不亲和系;通过连续多代的自交选择,可育成自交不亲和性特点且能稳定遗传的自交系 25、杂交不亲和性;远缘杂交表现不能结籽或结籽不正常的现象 26、自交系;由一个单株经过连续数代自交和严格选择而产生的性状整齐一致,基因型纯合,遗传性稳定的自交后代系统 27、自交衰退;异化授粉植物在进行连续多代自交后会出现生理机能的衰退,表现为长势弱,抗性差,产量低。 28、体细胞杂交(原生质体融合);不同植物的原生质体相互融合形成杂种细胞,在经过人

(完整版)作物育种学总论复习题及答案

作物育种学总论复习题及答案 1、作物育种学、品种的概念 作物育种学:是研究选育及繁殖作物优良品种的理论与方法的科学 品种:是人类在一定的生态条件和经济条件下,根据人类的需要所选育的某种作物的一定群体;这种群体具有相对稳定的遗传特性,在生物学、形态学及经济性状上的相对一致性,与同一作物的其他群体在特征、特性上有所区别;这种群体在相应地区和耕作条件下种植,在产量、抗性、品质等方面都能符合生产发展的需要。 2、简述作物育种学的特点和任务 作物育种学的特点:作物育种学是作物人工进化的科学,是一门以遗传学、进化论为主要基础的综合性应用科学,它涉及植物学、植物生理学、植物生态学、生物化学、病理学、生物统计与实验设计、生物技术、农产品加工学等领域的知识与研究方法。作物育种学与作物栽培学有着密切的联系。 作物育种学的任务:(1)研究作物遗传性状的基本规律;(2)搜索、创造和研究育种资源,培育优良新品种;(3)繁育良种,生产优良品种的种子。 3、简述作物品种的概念和作用 4、基本概念:自然进化、人工进化 自然进化:由自然变异和自然选择演变发展的进化过程。 人工进化:是指由于人类发展生产的需要,人工创造变异并进行人工选择的进化,其中也包括有意识的利用自然变异和自然选择的作用。 5、生物进化的三大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三大要素:变异、遗传和选择 相互关系:遗传变异是进化的内因和基础,选择决定进化的基本方向。 第一章作物的繁殖方式及品种类型 1、说明作物繁殖方式的种类和各类作物群体遗传特点及代表作物 作物遗传方式的种类:一类是有性繁殖,凡是由雌配子(卵子)和雄配子(精子)相互结合,经过受精过程,最后形成种子繁衍后代的,称为有性繁殖。第二种是无性繁殖,凡不经过两性细胞受精过程的方式繁殖后代的统称为无性繁殖。 有性繁殖主植物主要有自花授粉作物、异花授粉作物、常异花授粉作物: (1)自花授粉是指同一朵花的花粉传到同一朵花的雌蕊柱头上,代表作物有水稻、大麦、小麦、大豆、豌豆、花生、烟草、绿豆、亚麻等。自花授粉作物的天然异交率一般低于1%,不超过4%。 (2)异花授粉是指雌蕊柱头接受异株或异花花粉,代表作物有玉米、黑麦、向日葵、白菜型油菜、甘蔗、甜菜、大麻、三叶草等。异花授粉的天然异交率至少在50%以上。 (3)常异花授粉是指一种作物同时依靠自花授粉和异花授粉两种方式繁殖后代的,代表作物是棉花、甘蓝型油菜、芥菜型油菜、高粱、蚕豆等,常异花授粉的天然异交率在5%-50%之间。 2、论述作物品种的类型和各类作物的育种特点 作物品种的类型: (1)自交系品种:又称纯系品种,是对突变或杂合基因型经过连续多代的自交加选择而得到的同质结合群体。

作物育种学课后思考题题目及部分答案

绪论 1.作物品种的概念是什么?它在农业生产中有什么作用? 作物品种(Variety)概念:指某一栽培作物适应于一定的自然生态和生产经济条件,具有相对稳定的遗传性和相对一致的生物学特性和形态特征,并与同一作物的其它类似群体相区别的生态类型。(品种属性:生产资料属性;经济类型属性;地区性时间性。作物品种的类型:纯系品种、杂种品种、综合品种、无性系品种等。) 优良品种的作用: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改进产品品质;保持稳产性和产品品质;扩大作物种植面积。 2.作物育种学的任务和主要内容是什么?它与哪些学科关系密切?你打算如何学好作物育种学这门课程? 作物育种学(crop breeding)研究选育和繁育作物优良品种的原理与方法的科学。 主要任务:研究育种规律;培育新品种,实现品种良种化;繁育良种,实现种子标准化。 作物育种学的主要内容 ?育种目标的制订及实现目标的相应策略; ?种质资源的搜集、保存、研究、创新与利用; ?选择的理论与方法; ?人工创新变异的途径、方法及技术; ?杂种优势利用的途径与方法 ?目标性状的遗传、鉴定及选育方法 ?作物育种各阶段的田间试验技术; ?新品种的审定、推广及种子生产 3.常规育种技术的主要任务和特点是什么? 主要任务:提高产量、改进品质和增强抵抗不良环境的能力(抗病、虫、草害和抗旱、寒、碱等)。 特点: 综合多个优良基因; 同步改良作物的产量、品质、抗性水平; 盲目性大; 育种是科学艺术。4.现代作物育种发展动向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1.进一步加强种质资源研究 2.深入开展育种理论与方法的研究 3.加强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和育种单位间的协作 4.种子产业化 5.调查了解农作物优良品种在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等方面的具体表现。 第1章作物繁殖方式与品种类型 名词解释:

作物育种学试题5_作物育种学

专业《作物育种学》课程试题5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 1.品种的主要类型包括自交系品种、、群体品种和。 2.选择育种的基本原理是作物品种的变异现象和学说。 3.作物授粉方式的分类是根据自然异交率高低而定的,一般自然异交率在4%以下的是典型的授粉作物;自然异交率在50%-100%的是典型的授粉作物;常异花授粉作物的自然异交率介于二者之间,一般为4%-50%。 4.引种的基本原理是指相似性原理,生态条件和相似性原理。 5.杂交育种按其指导思想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育种,另一种是育种。 6.在回交育种中用于多次回交的亲本称亲本,因为他是有利性状(目标性状)的接受者,又称为受体亲本;只有一次杂交时应用的亲本称为亲本,他是目标性状的提供者,故称供体亲本。 7.远缘杂种夭亡和不育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其遗传系统的破坏,包括核质互作不平衡; 不平衡; 不平衡和组织不协调。 8.按照雄性不育花粉败育发生的过程,雄性不育可分为 不育和不育两种类型 9.作物群体改良是通过鉴定选择、人工控制下的自由交配等一系列育种手段,改变基因、基因型频率,增加优良基因的重组,从而达到提高 和的频率。 10.普通小麦是倍体,有42条染色体;玉米是倍体,有20条染色体。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作物育种学的涵义是() A)研究遗传和变异的科学B) 一门人工进化的科学 C)研究选育和繁育优良品种的理论与方法的科学 D)一门综合性强的应用科学 2.选择育种中选择的基本方法有() A) 系谱法和混合法 B) 单株选择和混合选择 C) 一粒传和混合选择 D) 定向选择和分裂选择 3.稳定不分离的株系称为( ) A) 品种 B) 株行

作物育种学总论期末试卷及答案

作物育种学总论期末试 卷及答案 TPM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TPMK5AB- TPMK08- TPMK2C- TPMK18】

华南农业大学期末考试试卷(A卷)201*-201*学年第二学期考试科目:植物育种学 考试类型:(闭卷)考试考试时间:120 分钟 学号姓名年级专业 10级农生、农信、农贸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30空,每空0.5分,共15分) 1、自然异交率≤4%是典型的自花授粉作物,自然异交率在50%~100%之间的是典 型的作物,自然异交率介于两者之间的是作物。 2、现代化农业对作物品种的要求是、、、适应机械化。 3、下列作物的品种间杂交第一代是否分离?(在空白处注明是或否)小 麦;甘薯;玉米。 4、根据瓦维洛夫的学说,作物起源中心有两个主要特征,即基因的多样性和显性 基因的频率较高,所以又可名为基因中心和中心。 5、杂交育种中,单交组合代分离最大,复交组合代分离最大。 6、〔(甲×乙)×甲〕×甲的杂交式中,甲为亲本,乙为亲 本。 7、诱变育种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方面,育成大量和提供大 量。

8、诱变育种的M 代应采取方法控制分蘖,只收获上的种 1 子。 9、远缘杂交主要有两方面的障碍:和。 10、同源多倍体无论植株、器官还是细胞的最大特征是。 11、遗传的雄性不育分为:和两种类型。 12、环境胁迫可分为:、和三大类。 13、作(植)物抗病性机制有:、、 和等。 14、根据雄性不育的花粉败育特征,可以将花粉败育分为:无花粉 型、、圆败和染败等四种类型。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作物育种的基本目的是培育符合()的新品种。 A.自然条件 B.生产条件 C.经济条件 D.人类需要 2、种质资源就是指作物的()。 A.所有品种 B.地方品种 C.新品种 D.一切基因资源 3、水稻品种南种北引时,以()易于成功。

作物育种学(要点)

作物育种学:研究选育和繁育作物优良品种的理论与方法的科学。是研究改良现有品种和创造新品种的学科,即改良植物的遗传性,使之更符合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从而可将之为人工进化的学科。 一般配合力:一个被测系与一个遗传基础复杂的群体品种杂交后的产量表现,或被测系与许多其他系杂交后F1的平均值。 特殊配合力:一个被测系与另一个特定的系杂交后的产量表现。 测交种:在测定配合力的工作中,用来与被测系杂交的品种、杂交种、自交系、不育系、恢复系等统称为测验种。这种杂交称侧交,所产生的种子叫测交种。 雄性不育系:具有雄性不育特性的品种或自交系。 雄性不育保持系:保持雄性不育系的不育特性的品种或自交系。 雄性不育恢复性:指某一品系与不育系杂交后可使子代恢复雄性可育特征的品种或自交系。 三系配套:用恢复系的种子在田间大面积播种所得的植株既可以通过传粉结实,又可以在各方面表现出较强的优势。在杂交育种中,雄性不育系、雄性不育保持系和雄性不育恢复性必须配套使用。称为三系配套。系谱法:在选择的过程中,个世代都予以编号以便查找株系的历史亲缘关系,故称为系谱法。 顶交种:一个品种和自交系杂交产生的杂交后代。 单交种:两个自交系间杂交所产生的杂交种。 三交种:一个单交种和自交系杂交产生的杂交种。 双交种:两个单交种杂交产生的杂交种。 综合种:10个以上自交系杂交,或几个单交种、双交种杂交后通过混合选育的杂交种。 回交育种的意义和特点:一、意义:1、当一个优良品种由于感染某种病害而失去其利用价值时,用回交育种能有效改良其性状。2、雄性不育特性的转育。3、给父本品种导入标准性状。4、回交在解决远缘杂交中存在的杂种不育和分离世代过长方面,已被证明是有效的。5、回交可以打破连锁,创造出综合双亲优良性状的后代。二、特点:1、育种过程中可以对目标性状进行有目的的选择,使育种工作有更大的准确性。2、目标明确,可以利用温室、异地或者异季培养以加速育种进程。3、回交育种所得到的新品种丰产性和优良性状与原有优良品种相似,能够迅速推广应用。4、只能改良少数的性状。5、被改良性状属于多基因控制,效果差。6、工作量大。 不同繁殖方式作物的遗传育种特点 一、自花授粉作物遗传特点1)基因型与表现型的相对一致性。2)遗传行为的相对稳定性。3)没有自交衰退现象。4)通过人工选择可迅速分离出许多纯系。育种特点:纯系内选择是无效的,纯系间选择是有效的。二、异花授粉作物遗传特点1)个体的异质性,个体的表现型和基因型的不一致性。2)遗传行为的不稳定性,为了获得稳定的春和后代强制自交。3)异花授粉作物自交衰退严重。育种特点1)简单的单株选择效果不好。2)良种繁育必须严格隔离。3)可利用杂种优势。三、常异花授粉作物遗传特点遗传基础基本是纯合状态,只是异质花程度没有异花授粉的显著。育种特点采用系统育种和杂交育种是有效的。四、无性繁殖作物遗传特点1)基因型的杂合性。2)无性繁殖后代,个体间基因型的一致性。育种特点1)可以采取选择(系统)育种的方法,选择优良的单株。2)杂种优势利用不需保持系。 三种选择育种的方法: 一、单株选择,适用于自花授粉和常异花授粉作物,是将当选的优良个体分别脱粒保存,翌年分别各种一区行,根据小区植株的表现鉴定上年当选个体的优劣。有一次和多次的,直至达到选择目的。其缺点是1、异花授粉作物为利用杂种优势而培育自交系要采用单株选择,但不适宜单株选择选育品种。2、同一优良品种内进行选择,因为单株间或系统间差异小,难以选到优良个体且花费人力物力。 二、混合选择,从品种混杂群体中,把成熟期、株高、茎叶性状和颜色一致的相似优良个体(单株)选出,混合脱粒脱铃,第二年与原品种比较,优异的就可作为新品种推广。这种方法工作简易,收效迅速,不需要较多劳动力。其缺点是不能了解各个个体后代性状的表现,有的个体具有不良的地产效能,会影响整个品种群体的优良程度,降低选择效果。 三、集团选择,当品种的群体复杂而表现若干类型,每一类型又有一定数量植株时,可把每一类型相同的个体选出,集中混合脱粒播种,翌年各类型进行产量比较,选出新品种。

作物育种学试题库汇总

《作物育种学总论》试题库 二级学院:农业科学学院 出题负责人:夏明盅吴昊尹福强华劲松 适用专业:农学 章名:01|绪论 题型:04|名词解释题(每小题2分) 难度:1|易 1.品种 答:人类在一定的生态条件和经济条件下,根据人类的需要所选育的某种作物的某种群体;这种群体具有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2.作物育种 答:作物的人工进化,适当的利用自然进化的人工进化。 3.植物学上的种子 答:指种子植物由胚胎发育而成的繁殖器官。 4.农业生产上的种子 答:指凡在农业生产上可以直接被利用作为播种材料的植物器官都统称为种子,有真正的种子,类似种子的果实,营养器官三种类型。5.DUS 答:农作物的品种的三个基本特性,既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简称DUS。

题型:02|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 难度:2|中 1.()和()是群体进化的主要动力。 A.遗传 B.变异 C.选择 D.重组 E.突变 答:CD 题型:03|填空题(每小题1分) 难度:1|易 1.生物的进化决定于三个基本因素、和。答:遗传变异选择 2.作物育种学的基本任务包括:研究育种规律、、繁育良种,实现种子标准化三个方面。 答:培育新品种,实现品种良种化 3.作物育种和良种繁育学研究的对象分别是和。答:作物品种种子。 4.作物育种学是研究及的理论与方法的科学。 答:选育繁殖作物优良品种

题型:05|判断题,正确的划“√”,错误的划“×”。(每小题1分) 难度:1|易 1.品种的植物分类地位低于种。() 答:× 2.作物育种实际上就是作物的人工进化,是适当利用自然进化的人工进化。() 答:√ 题型:06|简答题(每小题5分) 难度:2|中 1.作物优良品种在发展作物生产中的作用有哪些? 答:提高单位面积产量(1分),改进产品品质(1分),保持稳产性和产品品质(1分),扩大作物种植面积(1分),有利于耕作制度的改良、复种指数的提高、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及劳动生产率的提高(1分)。 2.作物育种学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答:研究作物的性状及其遗传规律(2分);2搜集和创造种质资源(1分);研究良种繁育的方法和技术(1分);培育农作物的新品种(1分)。 3.作物育种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哪几个方面? 答:育种目标的制定及实现目标的相应策略(1分);种质资源的搜

作物育种学复习重点

1、抗性育种的复杂性体现在哪? (1)抗病性是寄主、病原两个生物体系在一定环境下综合作用的结果,涉及寄主、病原、环境三者一体的生态系统;(2)病原具有易变性;(3)病害类型多,其发生、发展与栽培条件有关;(4)抗病性往往与一些不良性状连锁遗传。 2、基因对基因学说的内容。 基因对基因学说是指针对寄主方面每一个抗病基因,在病原菌方面迟早也会出现一个相应的毒性基因;毒性基因只能克服相应的抗病基因,而产生毒性(致病)效应;在寄主~寄生物体系中,任何一方的每个基因都只有在相对相应基因的作用下才能被鉴定出来。该学说假定作物的抗病基因是显性,寄生物的无毒性基因也是显性,只有抗病基因与相应的无毒性基因匹配时,寄主才表现出抗病反应,其他均表现为感病。基因对基因学说是寄主和寄生物之间相互关系的基本模式。 3、品种抗性丧失的原因及防治。 抗病性丧失原因:1寄主发生变异2病原发生变异3环境发生变异所以三位一体的病三角,三者任一改变都可导致抗性丧失。抗病性人为流失:1非育种目标的抗性流失2目标抗性中垂直抗性的流失(基因对基因学说)2垂直抗性育种中水平抗性的丧失。 防治措施:1抗病品种的大区域布局,品种轮换搭配,会使生理小种定向选择丧失2品种的轮换3选用聚合品种4,选所系品种5水平抗性的利用6复合抗病性的利用垂直农艺性状优良的水平抗性品种基础上采用回交,转育垂直抗性基因育成复合抗性品种,在垂直抗性中选育水平抗性有同样的效果。 4、杂优利用的条件、途径。 条件:1选配强优势组合。亲本满足DUS三性(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强优势即配合力高、亲本性状突出。2亲本的纯度要高,异交结实率高。3杂交制种技术简单易行可靠。亲本繁殖简单易行,便于保持亲本的纯度,提高亲本种子的产量,杂交制种简单易行,制种产量高,有健全的种子生产和管理体系。途径:人工去雄生产杂种种子;利用标记性状生产杂种种子;化学杀雄生产杂种种子;利用自交不亲和性生产杂种种子;F2 剩余杂种优势的利用;雄性不育性利用。 5、显性、超显性假说的分歧、共同点 共同点:杂种优势来源于F1等位基因和非等位基因间的互作;互作效应的大小和方向不同,表现出正向或反向的中亲或超亲优势。 不同点:显性假说认为杂合的等位基因间是显隐性关系,一对杂合等位基因不能表现超亲优势;非等位基因间是显性基因的互作或累加关系,超亲优势由双亲显性基因间的累加效应而产生。超显性假说认为杂合等位基因间的异质互作,一对杂合等位基因也可能产生超亲优势;非等位基因间的互作即上位性效应更可能出现超亲优势。 两种假说不是对立的,而是相互补充,但是他们忽视了细胞质基因和核质互作对杂种优势的作用;只考虑核基因水平上的杂种优势;忽略了染色体间的互作;忽略了胞质基因组的互作。 6、配合力概念,一般配合力、特殊配合力的特点。 配合力指一个亲本与另外的亲本杂交后杂种一代的生产力的大小。配合力是自交系的一种内在的属性,是受多种基因支配的。 一般配合力(GCA):指一个自交系亲本与其它若干个自交系杂交的F1在某个数量性状上的平均表现。它是由基因的加性效应决定的,是可遗传的部分。 特殊配合力(SCA):指两个特定亲本所组配F1在某种数量性状上的表现。特殊配合力是由基因的非加性效应决定的即受基因间的显性和超显性以及上位性等效应所控制的,只能在特定的组合中由双亲的等位基因和非等位基因间的互作而反映出来,是不能遗传的部分。 7、遗传脆弱性:遗传脆弱性是由于生物本身的遗传构成在生物胁迫和非生物胁迫下,由于选择、突变、遗传漂变而引起的群体内基因平衡被打破的现象。比如:遗传多样性的大幅度减少和品种的单一化,增加了对对严重病虫害抵抗能力的遗传脆弱性,即一旦发生新的病害或寄生物,会产生新的适应性而使作物失去抵抗力。 作物起源中心学说的主要内容。作物起源中心有两个主要特征:基因的多样性和显性基因频率高;最初始的起源地为原生起源中心;在一定的生态环境中,一年生草本作物间在性状的遗传变异上存在一种相似的平行现象;根据驯化的来源,将作物分为两类,原生作物和次生作物。

作物育种学各论复习题

作物育种学各论复习题 Revised by Jack on December 14,2020

1、按作物的繁殖方式,品种群体类型大致可分为、、异交群体和杂种品种群体四种。 2、作物分子育种的研究与应用目前集中在和两方面。 3、60多年来,我国的水稻育种经历了3个重要的发展时期:品种的整理与评选利用、、。 4、是籼粳杂交育种的最大障碍,克服其最好的途径是利用。 5、水稻花药培养中,通常取小孢子处于的花药进行培养最为适合。 6、玉米小斑病的生理小种目前已确定2个,即小种和小种。 7、依据玉米子粒形状、胚乳淀粉的含量与品质等性状,将栽培玉米亚种分为有稃型、爆裂型、粉质型、甜质型、甜粉型、糯质型、、和半马齿型9种类型。 8、在自交系间杂交种的选育中,世界各国玉米育种工作的重点是选育。 9、在油菜3个栽培种类型中,目前种植面积最大的类型是。 10、油菜的品种间杂交育种中,对自交不亲和性的白菜型油菜,和育种法最为常用。 11、我国3大主棉区是、和西北内陆棉区。 12、棉花单倍体育种中,最有前途的方法是的应用。 1、下列水稻雄性不育类型属于孢子体不育的是。 A 野败型和冈型 B 冈型和红莲型 C 冈型和BT型 D 红莲型和BT型 2、下列野生稻类型中,为普通栽培稻的祖先的是。 A 药用野生稻 B 普通野生稻 C 疣粒野生稻 D 颗粒野生稻 3、水稻花药培养中,诱导愈伤组织的培养基通常采用培养基。 A B5 B White C MS D N6 4、在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类型中,育性败育彻底且稳定的类型是。 A T群 B C群 C C群和T群 D T群和S群 5、在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类型中,其遗传属于配子体不育的是。 A C群 B S群 C T群 D T群和C群 6、玉米抽丝期是指小区至少以上的植株雌穗花丝抽出苞叶的日期。 A 5% B 10% C 50% D 80% 7、在油菜的栽培种中,一般来说,熟期最短的是。

(完整word版)作物育种学总论期末考试题

作物育种学总论期末考试参考答案 一、选择与填空(30分,每空1分) 1、根据种质资源的类型与性质,可以将种质资源分为地方品种、主栽品种、 原始类型、野生近缘种等。 2、常用的植物遗传转化方法有:农杆菌介导法、基因枪法、花粉管介导法。 3、选择的实质就是造成有差别的生殖率,从而能定向的改变群体的遗传组成。基因频率与 基因型频率是群体遗传组成的标志。 4、“先杂后纯”和“先纯后杂”分别是指组合育种、优势育种育种途径。 5、只改善某一品种的1~2个缺点,常采用回交或诱变育种途径。 6、亲本性状互补是杂交育种亲本选配的重要原则,它的含义是①不同性状互补,②同一性状不同单位 性状互补。 7、回交育种对非轮回亲本的要求是输出性状特别优良,并是质量性状。 8、多倍体育种时常用的诱变剂是秋水仙素,它的作用原理是作用于正在有丝分裂的细胞,能抑制纺 锤丝的形成,而不抑制染色体的复制,从而使细胞的染色体加倍;多倍体的鉴定方法有形态鉴定、染色体计数、流式细胞仪鉴定等。 9、根据遗传,作物雄性不育系可分为:核雄性不育系、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 基因工程雄性不育系等。 10、根据品质测定的方法,可将果树、蔬菜的品质分为感官品质和化学品质。其中化学品质又可分为 营养品质、卫生品质和药用品质。 11、对某一数量性状进行选择时,入选亲本的后代群体的平均值与最初原始群体平均值之差,称为 C 。 A、遗传力 B、选择差 C、遗传进度 D 、选择强度 12、母系选择法常用于 A 的选择。 A、异花授粉作物 B、常异花授粉 C、自花授粉作物 D无性繁殖园艺作物 13、在杂交育种中只对F1进行选择的园艺作物是 D 。 A、异花授粉作物 B、常异花授粉 C、自花授粉作物 D无性繁殖园艺作物 14、单子传代法最适用于 C 杂交后代的选择。 A、行株距大的自花授粉园艺作物 B、行株距小的自花授粉园艺作物 C、行株距大的异花授粉园艺作物 D、行株距小的异常花授粉园艺作物 二、名词解释:(2分×10=20分) 1、驯化引种:如果引入地区与原分布区自然条件差异较大,或引种植物适应范围较窄,只有改变其遗

园艺作物育种学总论期末考试参考答案-----

园艺作物育种学总论期末考试答案 一、选择与填空(30分,每空1分) 1、根据种质资源的类型与性质,可以将种质资源分为地方品种、主栽品种、 原始类型、野生近缘种等。 2、常用的植物遗传转化方法有:农杆菌介导法、基因枪法、花粉管介导法。 3、选择的实质就是造成有差别的生殖率,从而能定向的改变群体的遗传组成。基因频率与 基因型频率是群体遗传组成的标志。 4、“先杂后纯”和“先纯后杂”分别是指组合育种、优势育种育种途径。 5、只改善某一品种的1~2个缺点,常采用回交或诱变育种途径。 6、亲本性状互补是杂交育种亲本选配的重要原则,它的含义是①不同性状互补,②同一性状不同单位性状互补。 7、回交育种对非轮回亲本的要求是输出性状特别优良,并是质量性状。 8、多倍体育种时常用的诱变剂是秋水仙素,它的作用原理是作用于正在有丝分裂的细胞,能抑制纺锤丝的形成, 而不抑制染色体的复制,从而使细胞的染色体加倍;多倍体的鉴定方法有形态鉴定、染色体计数、流式细胞仪鉴定等。 9、根据遗传,园艺作物雄性不育系可分为:核雄性不育系、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基因 工程雄性不育系等。 10、根据品质测定的方法,可将果树、蔬菜的品质分为感官品质和化学品质。其中化学品质又可分为营养品质、 卫生品质和药用品质。 11、对某一数量性状进行选择时,入选亲本的后代群体的平均值与最初原始群体平均值之差,称为 C 。 A、遗传力 B、选择差 C、遗传进度 D 、选择强度 12、母系选择法常用于 A 的选择。 A、异花授粉作物 B、常异花授粉 C、自花授粉作物 D无性繁殖园艺作物 13、在杂交育种中只对F1进行选择的园艺作物是 D 。 A、异花授粉作物 B、常异花授粉 C、自花授粉作物 D无性繁殖园艺作物 14、单子传代法最适用于 C 杂交后代的选择。 A、行株距大的自花授粉园艺作物 B、行株距小的自花授粉园艺作物 C、行株距大的异花授粉园艺作物 D、行株距小的异常花授粉园艺作物 二、名词解释:(2分×10=20分) 1、驯化引种:如果引入地区与原分布区自然条件差异较大,或引种植物适应范围较窄,只有改变其遗传性才能适应新环境或必需采用相应的农业措施,使其产生新的生理适应性的称作驯化引种。 2、母系选择法:与系谱法的区别主要是在入选株不进行隔离,对花粉来源不加控制,选择只是根据母本的性状进行,所以称为母系选择法,又称为无隔离系谱选择法。 3、播种品质:与种子播种成苗相关的性状,包括发芽率、发芽势、千粒重等指标。 4、异源多倍体:来源于不同亲本的基因组进行融合获得的多倍体称异源多倍体。 5、新品种保护:植物新品种,是指经过人工培育的或者对发现的的野生植物加以开发,具备新颖性、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并有适当命名的植物品种。。 6、特殊配合力:也称组合配合力,是指某两个亲本所配特定的杂交组合与所涉及的一系列杂交组合平均值相比,其生产力高低的指标。即指某种特定组合的实际观察值(如产量或其它性状值)与根据双亲的普通配合力所预测的期望值的离差。 7、自交不亲和系:系统内植株雌蕊正常,授予外来的花粉能正常结籽,但系统内花期自交不结籽或结籽率很低的系统。 8、临界剂量:受辐射处理后材料的存活率或生长量是对照40%的剂量。 9、体细胞杂交:也称原生质体融合,是在离体条件下将同一物种或不同物种的原生质体进行融合培养并获得杂种

作物育种学

作物育种学总论复习资料 绪论 1、作物育种学:是研究选育及繁殖作物优良品种的理论与方法的科学。 2、作物品种:是人类在一定的生态条件和经济条件下,根据人类的需要所选育的某种作物的一定群体;这种群体具有相对稳定性的遗传特性,在生物学、形态学及经济学性状上的相对一致性,与同一作物的其他群体在特征,特性上有所区别;这种群体在相应的地区和耕作条件下种植,在产量、抗性、品质等方面都有符合生产发展的需要。 3、简述作物育种学的特点和任务:答:(1)特点:作物育种学是作物人工进化的科学,是一门以遗传学、进化论为主要基础的综合性应用科学,它涉及植物学、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生物统计与实验设计、生物技术、农产品加工学等领域的只是与研究方法。作物育种学与作物栽培学有着紧密的联系。(2)任务:A、研究作物遗传性状的基本规律;B、搜集创造和研究育种资源,培育优良新品种; C、繁育良种,生产优良品种的种子。 3、自然进化:由自然变异和自然选择突变发展的进化过程。 4、人工进化:是指由于人类发展生产的需要,人工创造变异并能进行人工选择的进化,之中包括有意的利用自然变异及自然选择的作用。 5、生物进化的三大要素及相互关系:变异、遗传和选择遗传和变异是进化的内因和基础,选择决定进化的发展方向。 6、品种:是指某种一栽培作物适应于一定的自然生态和生产经济条件具有相对的稳定的遗传性和充分一直的生物学特性与形态学特征,并以此与同一作物的其他类似群体相区别的生态类型。 第一章作物的繁育方式及品种类型 1、说明作物繁殖方式的种类和各类作物群体遗传特点及代表作物:(1)作物繁殖的方式有: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2)有性繁殖植物主要有自花授粉作物、异花授粉作物和常异花授粉作物: A、自花授粉是指痛一朵花的花粉传到同一花朵的雌蕊柱头上,代表的作物有水稻、大麦、小麦、大豆、豌豆、花生、烟草、绿豆亚麻等,自花授粉作物的自然异交率一般低于1%,不超过4%。 B、异花授粉是雌蕊柱头接受异株或异花花粉授粉的,代表作物有玉米、黑麦、向日葵、白菜型油菜、甘蔗、甜菜、大麻、三叶草的呢过,异花授粉的自然异交率至少在50%以上。 C、常异花授粉是指一种作物同时依靠自花授粉和异花授粉两种

(完整版)作物育种学总论整理

作物育种学总论整理 绪论 1.作物品种的概念:是人类在一定的生态条件和经济条件下,根据人类的需要所选育的某种作物的一定群体。具有三性(DUS):特异性(Distinctness) 、一致性(Uniformity)、稳定性(Stability)。 2.作物品种类型:纯系品种、杂种品种、综合品种、无性系品种。 3.优良品种:指在一定地区和耕作条件下能符合生产发展要求,并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品种。生产上所谓的良种,包括具有优良品种品质和优良播种品质的双重含义。 第一章作物的繁殖方式与品种类型 1.不同作物的授粉方式: 自花授粉作物(<4%): 水稻、小麦、大麦、大豆等 异花授粉作物(>50%): 玉米、黑麦、甘薯、白菜型油菜 常异花授粉作物(5-50%): 棉花、甘蓝型油菜、高粱、蚕豆等 2.自交不亲和性:具有完全化并可形成正常雌雄配子,但却上自花授粉结实能力的一种自交不育性。 3.雄性不育性:植物的雌蕊正常而花粉败育,不产生有功能的雄配子的特性。 4.无性系:由营养体繁殖的后代。 5.无融合生殖:植物的雌雄性细胞不经过正常受精和两性配子的融合过程而直接形成种子以繁衍后代的方式,包括无孢子生殖、二倍体孢子生殖、不定胚生殖、孤雌生殖、孤雄生殖。 6.自交的遗传效应 ①保持纯合基因型 ②使杂合后代基因型趋于纯合、并发生性状分离Xmn=(1-1/2n)m ③自交引起杂合基因型的后代生活力衰退 7.异交的遗传效应 ①异交形成杂合基因型(杂交) ②异交增强后代的生活力 8.自交系品种(纯系品种):突变或杂合基因型连续自交和选择育成的基因型同质纯合群体。 9.杂交种品种:在严格选择亲本(自交系)和控制授粉的条件下生产的杂交组合的F1植株群体。 10.群体品种:遗传基础复杂、群体内植株基因型有一定程度的杂合或异质性的一群植株群体。 11.无性系品种:由一个或几个近似的无性系经过营养器官的繁殖而成的一个群体。

作物育种学重点名词解释

1作物品种:某一栽培作物适应于一定的自然生态和生产经济条件,具有相对稳定的遗传性和相对一致性,生物特性和形态特征与同一作物的其他类似群体相区别的生态类型。 2自交系品种:是对突变或杂合基因型经过连续多代的自交加选择而得到的同质纯合群体。 3杂种品种:是在严格选择亲本和控制授粉的条件下生产的各类杂交组合的F1植株群体。 4无性系品种:是由一个无性系或几个遗传上近似的无性系经过营养器官繁殖而成的。 5地方品种:一般是指在局部地区内栽培的品种,多未经过现代育种技术的遗传修饰,所以又成农家品种。 ?野生近缘种:指现代作物的野生近缘种及与作物近缘的杂草,包括介于栽培类型和野生类型之间的过度类型。 ?体细胞杂交:诱导两个不同亲本的原生质体互相融合形成异核体,异核体再生出细胞壁进而在有丝分裂的过程中发生核融合。这一过程称为 ̄ ̄ 6作物的育种目标:是指在一定的自然、栽培和经济条件下,计划选育的新品种应具备的优良特征特性,也就是对育成品种在生物学和经济学性状上的具体要求。 7高光效育种:是指通过提高作物本身光合能力和降低呼吸消耗的生理指标而提高作物产量的育种方法。 8选择育种:是指对现有品种群体中出现的自然变异进行形状鉴定、选择并通过品系比较试验、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培育农作物新品种的育种途径。 9混合选择育种:是从原始品种群体中,按育种目标的统一要求,选择一批个体,混合脱粒,所得的种子下季与原始品种的种子成对种植,从而进行比较鉴定,如经混合选择的群体确比原品种优越,就可以取代原品种,作为改良品种加以繁殖和推广。 10杂交育种:不同品种间杂交获得杂种,继而在杂种货代进行选择以育成符合生产要求的新品种。 11远缘杂交:通常将植物分类学上不同种、属或亲缘关系更远的植物类型间所进行的杂交称为远缘杂交。 12异附加系:是在某物种染色体组的基础上,增加1个、1对或2对其他物种的染色体,从而形成1个具有另一物种特性的新类型个体。 13异置换系:是指某物种的一对或几对染色体被另一物种的一对或几对染色体所取代而成的新类型个体。

作物育种学复习重点

◆品种:人类在一定的生态条件和经济条件下,根据人类的需要所选育的某种作物具有相对稳定的遗传特性的某种群体。 ◆良种:指在一定地区和耕作条件下能符合生产发展要求,并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品种。 ◆作物育种学:研究选育和繁殖作物优良品种的理论和方法的科学。 ◆有性繁殖:凡由雌雄配子结合,经过受精过程,最后形成种子繁衍后代的,统称为有性繁殖。 ◆无性繁殖:凡不经过两性细胞受精过程的方式繁殖后代的统称为无性繁殖。 ◆天然异交:区别于人工杂交,是指同作物不同品种间的自然杂交。 ◆自交不亲和性:指具有完全花并可形成正常雌雄配子,但缺乏自花授粉结实能力的一种自交不育性。 ◆雄性不育性:植物的雌蕊正常而花粉败育,不产生有功能的雄配子的特性。 ◆Hardy-Weinberg法则:在一个封闭体系内,即没有选择、突变、遗传漂移等影响的体系中,经过若干代群体内个体间的随机交配,群体内各种基因的频率和基因型频率不再发生改变,即保持遗传平衡状态。 ◆杂种优势:指杂种在生长势、生活力、抗逆性、适应性、产量、品质等方面优于其亲本的现象。 ◆种质:亲代遗传给子代的遗传物质,是控制生物本身遗传和变异的内在因子。 ◆种质资源:凡是能够用于作物育种的生物体,包括地方品种、改良品种、新选育的品种、引进品种突变体、野生种、近缘种、人工创造的各种生物类型,无性生殖器官、单个细胞、单个染色体、单个基因等,也称为育种的原始材料、品种资源、基因资源。 ◆原生境保存:在原来的生态环境中,就地进行繁殖保存种质。 ◆非原生境保存:指种质保存于该植物原生态生长地以外的地方。 ◆育种目标:在一定的自然、栽培和经济条件下,所要育成的新品种应具备的优良性状的指标。或者说对育成品种在性状上的具体要求。也可以说对选育品种进行生物好俄经济目标的设计。 ◆引种:泛指从外地或外国引进新植物、新作物、新品种、品系以及供研究用的各种遗传资源材料。从生产角度来讲,引种系指从外地引进作物新品种,通过适应性试验,直接在本地推广种植。 ◆驯化:指人类对植物适应新的地理环境能力的利用和改造。 ◆杂交育种:不同品种间杂交获得杂种,继而在杂种后代进行选择以育成符合生产要求的新品种。 ◆回交育种:把供体的目标性状通过回交导入受体的育种方法。【(a*b)*a】 ◆轮回亲本:用于多次回交的亲本:也是有利性状的接受者,又称受体亲本。 ◆非轮回亲本:只有第一次杂交时应用的亲本;也是目标性状的提供者,又称供体亲本。 ◆逐步回交法:在同一回交方案中同时转移几个目标性状基因(独立遗传的)。 ◆聚合回交法:在几个不同的回交方案中分别转移不同的基因,最后将它们组合于同一个体。 ◆诱变育种:利用理化因素诱发变异,再通过选择而培育新品种的育种方法。成就:育成大量植物新品种;提供大量优异的种质资源。 ◆远缘杂交:通常将植物分类学上属于不同种、属或亲缘关系更远的植物类型间所进行的杂交,称为远缘杂交 倍性育种: ◆高光效育种:通过提高作物本身的光合能力和降低呼吸消耗来提高作物产量的育种方法。 ◆杂交种品种:在严格选择亲本和控制授粉的条件下生产的各类杂交的F1植株群体。 ◆孢子体不育:指花粉育性的表现由孢子体(母体植株)的基因型控制,与花粉(配子体)本身的基因无关。特点:不育系与恢复系杂交所获得的杂种一代,花粉全部正常,结实亦正常,但杂种二代不育基因分离重组,将有不育株产生。 ◆配子体不育:指不育系的花粉败育发生在雄配子体阶段,花粉的育性受配子体本身基因型控制。特点:不育系与恢复系杂交所获得的杂种一代,花粉有不育和可育两类,且各占一半。 ◆主基因不育:指一对或两对核基因与对应的不育胞质基因决定的不育性 ◆多基因不育性:指由两对以上的胞质基因与对应的核基因共同决定的。 ◆生态型:同一物种变种范围内,在生物学特性、形态特征等方面均与当地的主要生态条件相适应,遗传结构也基本相似的作物类型。 ◆选择:对育种材料选优去劣,对人工和自然产生的变异群体,根据育种目标要求和表现型,选择优良的基因型,固定优良性状 ◆配合力:指一个亲本与另外的亲本杂交后杂种一代的生产力或其他形状指标的大小。 ◆一般配合力:指一个纯系亲本与其他若干个品种杂交后,其杂种一代在某个数量性状上的平均表现。(有基因的加性效应决定的)。 ◆特殊配合力:指两个特定亲本系所组配的杂交种的产量水平,又称为某一特定组合F1的实测值与其双亲一般配合力得到的预测值之差。 ◆测交:测验自交系配合力所进行的杂交。 ◆测验种:指测交所用的共同亲本。 ◆测交种:测交所得的后代。 ◆核质杂种:具有来源于不同种或不同系统的核与细胞质所形成的杂种。 ◆雄性不育:雄性器官发育不良,失去生殖功能,导致不育的特性。有质核互作不育和核雄性不育两类型。 ◆质核互作不育(胞质不育):受细胞质不育基因和对应的细胞核不育基因共同控制的不育类型。 ◆剂量强度:指受照射的物质每单位质量所吸收的能量,即物质所吸收的能量/物质的质量。

植物育种学复习资料

1.人类面临的三大威胁: ⑴粮食安全问题⑵能源危机⑶环境恶化 2.粮食产量降低的原因: ①耕地面积减少;东中部,西北部②农民种粮意向减弱;③气候因素; ④水资源短缺 3.生物进化的三要素: 遗传、变异和选择。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内因和动力,选择是生物进化的外因,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因此植物育种就是适当利用自然进化的人工进化 4.遗传改良: 指植物品种改良 5.品种: 植物品种是人类在一定的生态条件和经济条件下,根据人类的需要经过人工选育或发现并经过改良,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一致,遗传性状相对稳定的某种植物的某种群体 6.品种的特性: 品种的三性(DUS): 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 7.植物育种学: ⑴性质: 植物育种学是研究选育及繁殖植物优良品种理论与方法的科学。⑵特点: 综合性;实践应用性⑶任务:

①选育优良品种;②繁育优良品种的优质种子 8.现代植物育种学的特点: ①育种目标提高;②育种基础理论研究加强;③种质资源工作得到重视与加强;④性状鉴定手段现代化,选育效率高;⑤开拓许多育种的新方法与新技术。 第1xx育种目标 1.作物的育种目标(breeding objective): 在一定自然、栽培和经济条件下,对选育新品种提出应具备的优良特征特性,也就是对育成品种在生物学和经济学性状上的具体要求。 2.植物育种的主要目标: 高产、稳产、优质、适应机械化。 3.高产 (一): 产量的形成: ⑴生物产量(biomass): 作物整个生育期间,通过光合作用和生产积累有机物的总量(有机物质90%~95%,矿物质占5%~10%。经济产量(economicyield)栽培目的所需要的经济价值的那部分产量(子粒、块根、块茎等)。经济系数(coefficient of economics)或收获指数(harvest index): 生物产量转化为经济产量的效率,即经济产量与生物产量的比值。⑵高产品种的重要特征特性: “源、流、库”学说:

作物育种学总论复习资料.doc

3、简述作物育种学的特点和任务: 答:(1)特点:作物育种学是作物人工进化的科学,是一门以遗传学、进化论为主要基础的综合性应用科学,它涉及植物学、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生物统计与实验设计、生物技术、农产品加工学等领域的只是与研究方法。作物育种学与作物栽培学有着紧密的联系O (2)任务:A、发掘、研究和利用各有关作物种质资源 B、选育适于该地区生产发展需要优息品种、杂交种以及新作物 C、提供数量多、质量好、成本低的生产用种;实现生产用种良种化、种子质量标准化、实现农业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 5、生物进化的三大要素及相互关系: 变异、遗传和选择遗传和变异是进化的内因和基础,选择决定进化的发展方向。 1、说明作物繁殖方式的种类和各类作物群体遗传特点及代表作物: (1)作物繁殖的方式有: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2)有性繁殖植物主要有:自花授粉作物、异花授粉作物和常异花授粉作物: A、自花授粉是指痛-?朵花的花粉传到同一花朵的雌蕊柱头上,代表的作物有水稻、大麦、小麦、大豆、豌豆、花生、烟草、绿豆亚麻等,自花授粉作物的自然异交率一般低于1%, 不超过4%o B、异花授粉是雌蕊柱头接受异株或异花花粉授粉的,代表作物有玉米、黑麦、向日葵、白菜型油菜、甘蔗、甜菜、大麻、三叶草等,异花授粉的自然异交率至少在50%以上。 C、常异花授粉是指一种作物同时依靠自花授粉和异花授粉两种方式繁殖后代的,代表作物有棉花、廿蓝型油菜、芥菜型油菜、高粱、蚕豆等,常异花授粉的夭然异交率在5%——50% 之间。 (3)无性繁殖的营养繁殖,即是利用营养体繁殖后代的方式,代表作物有甘薯、马铃薯、木薯、甘蔗等。 2、论述作物品种的类型和各类作物的育种特点: (1)类型:A、自交系品种;B、杂交系品种;C、群体品种;D、无性系品种。 (2)育种特点: A、自交系品种: a、自花授粉加单株选择的育种方法; b、拓展遗传变异范围,在大群体中进行单株选择。 B 杂交系品种: a>包括白交系育种和杂交组合育种两个育种程序,贯穿于两个程序之间的关键问题是自交系间的配合力测定;b、对影响亲本繁殖和配制杂种产量的性状必须加强选择;c、需要建立相应的种子生产基地和供销体系。 C、群体品种:a、使群体品种具有广泛的遗传基础和基因型的多样性;b、使用群体品种能够保持广泛的遗传基础和基因型的多样性。 D、无性系品种:a、利用无性系迅速固定优良性状和杂种优势;b、选择优良芽变,培育新的优良品种。 3、制定育种目标的原则: (1)立足当前,展望未来,富有预见性; (2)突出重点,分清主次,抓主要矛盾; (3)明确具体性状,指标落实; (4)必须面向特定的生态地区和栽培条件。 4、各类作物的产量构成要素: (1)谷类作物-?般是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和粒重; (2)棉花是单位面积株数、株铃数、玲重和衣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