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作物育种学总论复习资料

作物育种学总论复习资料

作物育种学总论复习资料
作物育种学总论复习资料

作物育种学总论复习资料

绪论

1、作物育种学:是研究选育及繁殖作物优良品种的理论与方法的科学。

2、作物品种:是人类在一定的生态条件和经济条件下,根据人类的需要所选育的某种作

物的一定群体;这种群体具有相对稳定性的遗传特性,在生物学、形态学及

经济学性状上的相对一致性,与同一作物的其他群体在特征,特性上有所区

别;这种群体在相应的地区和耕作条件下种植,在产量、抗性、品质等方面

都有符合生产发展的需要。

3、简述作物育种学的特点和任务:

答:(1)特点:作物育种学是作物人工进化的科学,是一门以遗传学、进化论为主要基础的综合性应用科学,它涉及植物学、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生物统

计与实验设计、生物技术、农产品加工学等领域的只是与研究方法。作物育

种学与作物栽培学有着紧密的联系。

(2)任务:A、研究作物遗传性状的基本规律;

B、搜集创造和研究育种资源,培育优良新品种;

C、繁育良种,生产优良品种的种子。

3、自然进化:由自然变异和自然选择突变发展的进化过程。

4、人工进化:是指由于人类发展生产的需要,人工创造变异并能进行人工选择的进化,之

中包括有意的利用自然变异及自然选择的作用。

5、生物进化的三大要素及相互关系:

变异、遗传和选择遗传和变异是进化的内因和基础,选择决定进化的发展方向。6、品种:是指某种一栽培作物适应于一定的自然生态和生产经济条件具有相对的稳定的遗

传性和充分一直的生物学特性与形态学特征,并以此与同一作物的其他类似群体

相区别的生态类型。

第一章作物的繁育方式及品种类型

1、说明作物繁殖方式的种类和各类作物群体遗传特点及代表作物:

(1)作物繁殖的方式有: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2)有性繁殖植物主要有自花授粉作物、异花授粉作物和常异花授粉作物:

A、自花授粉是指痛一朵花的花粉传到同一花朵的雌蕊柱头上,代表的作物有水稻、

大麦、小麦、大豆、豌豆、花生、烟草、绿豆亚麻等,自花授粉作物的自然异

交率一般低于1%,不超过4%。

B、异花授粉是雌蕊柱头接受异株或异花花粉授粉的,代表作物有玉米、黑麦、向

日葵、白菜型油菜、甘蔗、甜菜、大麻、三叶草的呢过,异花授粉的自然异交

率至少在50%以上。

C、常异花授粉是指一种作物同时依靠自花授粉和异花授粉两种方式繁殖后代的,

代表作物有棉花、甘蓝型油菜、芥菜型油菜、高粱、蚕豆等,常异花授粉的天

然异交率在5%——50%之间。

(3)无性繁殖的营养繁殖,即是利用营养体繁殖后代的方式,代表作物有甘薯、马铃薯、木薯、甘蔗等。

2、论述作物品种的类型和各类作物的育种特点:

(1)类型:A、自交系品种;B、杂交系品种;C、群体品种;D、无性系品种。

(2)育种特点:

A、自交系品种:

a、自花授粉加单株选择的育种方法;

b、拓展遗传变异范围,在大群体中进行单株选择。

B、杂交系品种:

a、包括自交系育种和杂交组合育种两个育种程序,贯穿于两个程序之间的关键问题是自

交系间的配合力测定;b、对影响亲本繁殖和配制杂种产量的性状必须加强选择;c、需要建立相应的种子生产基地和供销体系。

C、群体品种:

a、使群体品种具有广泛的遗传基础和基因型的多样性;

b、使用群体品种能够保持广泛

的遗传基础和基因型的多样性

D、无性系品种:

a、利用无性系迅速固定优良性状和杂种优势;

b、选择优良芽变,培育新的优良品种。

3、如何确定作物的繁殖繁殖方式?

第二章种质资源

1、论述种质资源的概念和重要性:

概念

广义:种质资源是指一切具有一定种质或基因,可供育种及相关研究利用的各种生物类型,也称为遗传资源、基因资源。

狭义:种质资源是指用于选育新品种的原材料,也称育种的原始材料。

重要性

(1)是育种工作的物质基础;

(2)是突破性育种的关键;

(3)是不断发展新作物的主要来源;

(4)为避免品种的遗传基础贫乏,必须利用更多的基因资源,维持和提高作物品种的生产力;

(5)是有关键生物学基础理论研究的重要材料;

(6)是有生命的财富,有待保护。

2、按不同来源可将种质资源分为哪几个主要类型:

(1)自然种质资源,其中又可以分为本地种质资源、外地种质资源、野生种质资源;(2)人工创造的种质资源,是通过诱发而产生的突变体。

3、各种种质资源的特点和育种利用价值:

(1)本地种质资源:是原产本地的地方品种和推广的改良品种。

特点:品种类型多,变异大,对当地自然灾害、病虫害有较强的抗性和耐性,适应性强。

利用价值:a、通过筛选或简便的选育方法直接应用于生产;b、做杂交亲本,以增强新品种的适应性。

(2)外地种质资源:指有国外其他地区引入的类型和品种。

特点:具有不同的生物学和经济上的遗传基础,具有遗传的多样性,具有某些本地资源没有的优良性状,如抗病性。

利用价值:a、作为杂交亲本,将有利基因导入改良品种或创造遗传丰富的类型;b、经过试验鉴定,选出适应本地栽培的品种,直接在生产商的利用;c、能

选育在与本地资源杂交,运用杂交种优势。

(3)野生种质资源:包括各种作物的野生种和有利用价值的近缘野生植物。

特点:由于其在长期和自然选择条件下形成,所以其具有很强的抗逆性,有些具有优良的品种

利用价值:a、作物杂交亲本,将有益基因转育到作物品种中;b、利用野生种或近缘植物杂交,还可以合成医院的多倍体,创造新品种;c、通过栽培驯化,形

成新的栽培品种。

4、简述种质资源工作的二十字方针。

二十字方针是:“广泛收集、妥善保管、深入研究、积极创新、充分利用。”

第三章育种目标

1、育种目标:是指根据一定地区,在一定的自然、栽培和经济条件下,对计划选育的新品

种提出应具备的优良特征特性,也就是对育成品种在生物学和经济学性状上

的具体要求。

2、现代农业对农作物品种有何要求:

共同要求:高产、稳产、优质、生育期适宜、适应机械化。

3、制定育种目标的原则:

(1)立足当前,展望未来,富有预见性;

(2)突出重点,分清主次,抓主要矛盾;

(3)明确具体性状,指标落实;

(4)必须面向特定的生态地区和栽培条件。

4、各类作物的产量构成要素:

(1)谷类作物一般是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和粒重;

(2)棉花是单位面积株数、株铃数、玲重和衣分;

(3)大豆,油菜是单位面积株数、株荚数、荚粒和粒重;

(4)烟草是单位面积株数、每株叶面积、每片叶重。

第四章引种和选择育种

1、引种:广义上是指从外地、外国引进新植物,新作物的新品种有关理论研究所需的各种

种质资源;狭义上是指作物育种途径之一,指从外地或外国引进的品种(品系),

经过本地试种鉴定试验,从中选出适宜本地栽培的品种,直接应用于生产或利用

它们的某些优良性状作为育种的原始材料,间接地加以利用。

2、气候相似论:原产地与引进地区之间,影响作物生产的主要因素应尽可能相似,以保证

品种互相引种成功的可能性。

3、生态因素:对作物的生长发育有明显影响和直接为作物所同化的因素。

4、生态环境:生态因素有气候的、土壤的、生物的,这些起综合性作用的一些生态因素的

复合体。

5、生态类型:一种作物对一定地区的生态环境具有相应的遗传适应性,具有相似遗传适应

性的一个品种类群。

6、选择育种:根据育种目标,从现有品种群体中直接利用自然变异,选择出优良的变异单

株,进行性状鉴定,选择并通过一系列试验,培育作物新品种的育种途径。

7、生态区:对一种作物具有大体相似的生态环境的地区。

8、影响引种成功的因素是:

影响因素:(1)温度;(2)光度;(3)纬度;(4)海拔(主要影响日照长度和温度);(5)栽培水平、耕作制度、土壤情况。

9、高温短日照作物和低温长日照作物南种北引,生育期如何变化?引什么品种好?

(1)高温短日照作物南种北引时,若是春播品种,则生育期变晚,植株增高,营养器官变大,在适宜条件下,穗粒多,和可能增产;若是引夏、秋播品种,则生育期变晚,甚至抽穗结实,所以应引进早熟品种好。

(2)低温长日照作物南种北引时,若引的是春性、弱冬性品种,则可能发生冻害,不结实;若引冬性、强冬性品种,则会因温度降低,日照变长,因此变现为早熟,所以

应引进晚熟品种好。

10、高温短日照作物和低温长日照作物北种南引,生育期如何变化?引什么品种好?

(1)高温短日照作物北种南引时,生育期变短,植株变矮,抽穗早,穗粒小,粒重降低,经济性状不好,应引晚熟品种好。

(2)低温长日照作物北种南引时,生育期延迟,若是半冬性品种,即使通过春化,也会延迟拔节,甚至不能抽穗,应引进春性、弱冬性品种较好。

11、引种的工作环节(程序)

(1)根据生产需要确定引种目标;

(2)收集引种材料;

(3)加强检疫工作;

(4)引种必须经过试验。

12、选择育种的基本原理:

★选择育种的基本原理是利用作物品种群体的自然变异和纯系学说。

★纯系是自花授粉作物一个纯合体自交生产的后代,即同一基因型组成的群体。

★纯系学说是自花授粉作物纯系育种的理论基础之一,它把变异分为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在育种工作中,通过后代坚定选择可遗传的变异。

★作物群体自然变异的原因:(1)自然变异引起基因重组;(2)自然变异;(3)新育成

品种群体中的变异。

13、选择的基本方法及特点;单株选择与混合选择在方法和效果上有什么不同?

(1)单株选择:即品种群体中选择优良的个体,分别脱粒保存,翌年分别种一小区(行),根据个小区植株的变现来鉴定上年当选的个体优劣,并根据此淘汰不良个

体的后代。

特点:选择效果好,得到纯和的系统,但工作量大,适合于自花授粉作物。

(2)混合选择:即从品种群体种选择目标性状基本相似的个体,混合加以繁殖,与愿品种进行比较,从而培育新的品种。

特点:选择特点不如单株选择,但可保持群体异质性和遗传多样性,避免繁殖引起生活力衰退,因此,混合育种选择更适合于常异花授粉作物和异花授粉作物

品种群体的改良,增加群体内优良基因或基因型的频率。

19、系统(纯系)育种和混合选择育种的程序:

系统育种程序:(1)优良变异个体的选择;(2)株行比较试验;(3)品系比较试验;

(4)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5)品种审定与推广。

混合选择育种的程序:(1)从原始品种群体中进行混合选择、混合脱粒、混合选择;

(2)比较试验;(3)繁殖和推广。

第五章杂交育种

1、杂交育种:利用不同基因型的品种或类型杂交,创造变异,并从中进行鉴定选择,培育

成符合生产的新品种。

2、组合育种:是将分属于不同品种的、控制不同性状的优良基因随时结合后形成各种不同

的基因组合,通过定向选择育成集双亲优点于一体的新品种,其遗传机理主

要是基因重组和互作。

3、超亲育种:是将双亲中控制同一性状的不同微效基因积累于一个杂种个体中,形成在该

性状上超过亲本的类型,其遗传机理主要在于基因累加和互作。

4、常用的杂交方式:

(1)单交:两亲本进行一次杂交,以A*B或A/B表示;

(2)复交:三个或三个以上的亲本,要进行两次或两次以上的杂交;

a、三交:三个品种间的杂交,以(A*B)*B表示;

b、双交:两个单交杂种再杂交

(三个品种双交用(A*C)*(B*C)表示,四种品种双交用(A*B)*(C*D)表示)。

c、四交:四个亲本先后杂交,用{(A*B*C)}*D表示。

(3)回交:双亲杂交F1与亲本之一再杂交的方式,(A*B)*A表示;

(4)多父本混合授粉:用几个父本品种的混合花粉,对一个母本品种的去雄花授粉,A*(B*C*D),常用在棉花育种上。

5、杂交育种的三大理论基础:

(1)利用基因重组,可综合双亲的优良性状,育成双亲有点于一体的新品种;

(2)利用基因互作,生产新的性状,互作的基因在二亲本上,则通过杂交可使互补基因相互结合而产生新性状;

(3)利用基因累加,产生超亲性状,尤其是数量性状。

6、亲本选配的原则及其原理:

(1)双亲都具有较多的优点,没有突出的缺点,在主要形状上优缺点尽可能互补。

其原理是: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

(2)亲本之一最好是能适应当地条件,综合性状较好的推广品种。

其原理是:品种对外界条件的适应性事影响丰产、稳产的重要因素,杂种后代能否适应当地条件和亲本的适应性关系很大。

(3)注意亲本间的遗传差异,选用生态类型差异较大,情缘关系较远的亲本材料相互杂交。

(4)杂交亲本应具有较好的配合力。

7、杂种后代处理的方法、程序及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杂种后代处理的方法有:(一)系谱法:从杂种的第一次分离时代(单交F2,复交F1)

开始,进而进行连续性的单株选择,直到选得优良而又整

齐一致的系统,进入产量比较试验。

程序:亲本选配,配置组合—→点播,组合编号,淘汰不好组合,去除假杂种、杂株、劣株;分组混合收获、脱粒—→按组合点播品,选优良单株,分株收获和脱粒→

F2中选择单株点播种或株行;选出优良系统再从中选择优良单株,分株收获和脱

粒—→按系统把中选单株播成系统,选优良单株,分株收获脱粒,少量稳定品系,

进行产量试验—→边实验边选择—→稳定品系、进行生产试验、繁殖种子、示范

推广。

优点:(1)能较早集中精力于优良株系,可及时组织试验、示范、繁殖;

(2)系统间的亲缘关系十分清楚,便于查源,便于研究。

缺点:(1)中选率低,多基因控制的性状易丢失;

(2)工作繁重。

(二)混合法:

程序:亲本选配、配置组合—→混合播种、混收、混脱粒—→F1—→F2—→F3—→混合播种、开始选株单收、脱粒—→F5入选单株、种成株行—→产量试验、

繁种。

优点:(1)早代不选,混收混种,工作简单;

(2)与系谱法比,多基因控制的优良性状不易丢失。

缺点:(1)可能丢失早熟、耐肥、矮杆等类型;

(2)单株难选,因对单株的上下代历史关系不清楚,不能进行比较,优良类型不易确定,评定取舍较难;

(3)选育年限较长。

第六章回交育种

1、回交育种:两种亲本杂交后,以F1回交亲本之一,根据育种目标从回交后代中选择特

定植株回交于该亲本,如此连续进行若干次,再经自交选择育成新品种的方

法,就称为回交育种。表达方式{(A*B)*A}*A···非轮回亲本只在第一

次杂交时用的亲本,是目标性状提供者,又称共体亲本。

2、轮回亲本:用于多次回交的亲本,是目标性状的接受者,有称受体亲本。

3、非轮回亲本:在导入杂交或级进杂交中作为基因供体,仅进行一次杂交,以后就不再用

来回交的亲本。

4、回交育种的作用和要求:

作用:(1)用于改良品种的个别缺点,而保持其优良性状,是抗病育种的有效手段;

(2)在杂种优势作用中,用来改良自交系,选育不育系和恢复系;

(3)用于远缘杂交,克服杂种不育和分离世代过长等问题;

(4)打破基因连锁;

(5)用于选育近等基因系和多系品种。

5、如何选育轮回亲本和非轮回亲本?

答:★轮回亲本必须是各方面农艺性状都很好,只有个别缺点,需要改造的品种。

★非轮回亲本必须具有改良轮回亲本缺点所必需的基因,要求有输出的性状,必须

经过回交数次后,仍能保持足够的强度,同时其他性状也不能有严重的缺钱。

★非轮回亲本被转移的性状最好是简单的显性基因控制的,这样便于选择识别。

★如果希望通过回交而转育的是一个质量性状,应该选择一个其他性状和轮回亲本

尽可能相类似的非轮回亲本,这样可以减少为了恢复轮回亲恩理想性状所需要的

回交次数。

第七章诱变育种

1、诱变育种:在人为地条件下,利用物理,化学等因素,诱发生物产生突变,从中选择,

培育成动植物和微生物地新品种

2、诱变剂:凡是能引起生物体遗传物质发生突然或根本的改变,使其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畸

变达到自然水平以上的物质。

3、外照射:外照射是核辐照射的一种方式。放射性核素在生物体外,使生物受到来自外部

的射线照射称为外照射。

4、内照射:放射性核素进入生物体,使生物受到来自内部的射线照射称为内照射。

5、半致死剂量:LD50,即照射处理后,植株能开花结实存活一半的剂量。

6、临界剂量:照射处理后植株成活率约40%的剂量。

7、诱变育种的程序及后代的处理方法:

程序:处理材料的选择—→诱变剂量的选择—→处理群体的大小—→后代种植和选择方法。

后代的处理方法:(1)系统法;(2)混合法。

8、诱变剂的种类:

物理诱变剂:紫外线、γ射线、粒子辐射、X射线、其他物理诱变剂如中子束、激光等化学诱变剂:烷化剂、重氮化钠、碱基类似物、其他化学诱变剂如抗菌素、亚硝酸等。

9、诱变育种程序及后代的处理方法

程序:(1)处理材料的选择;(2)诱变剂连的选择;(3)处理群体的大小;(4)后代种植和选择方法。

后代的处理方法:(1)M1不进行选择,往往采取密植等方法控制分蘖,只收获主穗上

的种子。(2)M2及其后代的处理方法:系谱法、混合法

第八章远缘杂交和倍性育种

1、远缘杂交:不同种、属或亲缘关系更远的物种间杂交,就称为远缘杂交。

2、歧化选择:是指在分离群体中选择那些极端类型自交后在选择,可增加双亲染色体发生

交换的机会,有利于打破有利与不利变异的连锁,使控制性状的基因发生充

分重组,这样按育种目标经过多代歧化杂交选择,有可能把双亲的有利性状

结合在一起。

3、简述远缘杂交育种的作用:

(1)将野生种和异属种的有利性状转移到栽培种种;(2)培育新品种,创造新品质,提高品质的品质;(3)利用远缘杂交产生的雄性不育系,扩大杂种优势的利用范围;(4)创造新的作物类型,如八倍体黑小麦;(5)诱导单倍体;(6)研究生物进化。

4、远缘杂交的四大困难及其克服方法:

(一)困难:(1)杂交不亲和,即交配不成功;(2)杂种生活力弱,容易夭亡;(3)杂种结实率低,甚至完全不予;(4)杂种后代强烈分离,分离范围广,时间长,

中间类型不易稳定。

(二)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方法有:

(1)注意亲本的选择与组配;注意:

a、以栽培种做母本;

b、以染色体数目多的做母本;

c、花粉渗透区小的做母本。(2)媒介法(桥梁法):当远缘亲本直接杂交不易成功时,可寻找能分别与双亲杂交的第三种作物作媒介,使杂交获得成功;

(3)采用特殊的授粉法,如混合花粉授粉、重复授粉、提前授粉或延时授粉;

(4)染色体预先加倍法;

(5)理化因素处理,如温度、紫外线、电离辐射等,提高杂交和性;

(6)利用柱头手术,子房受精与试管受精等。

(三)克服杂种夭亡及不育的方法有:(1)幼胚的分离培养;(2)杂种染色体加倍法;

(3)回交法;(4)延长杂种的生育期;(5)其他方法,如嫁接。(四)克服杂种后代分离的方法有:(1)F1染色体加倍;(2)回交法;(3)诱导单倍体;

(4)诱导染色体异位。

5、远缘杂交后代分离的特点及其方法:

特点:(1)分离规律强;(2)分离类型丰富,性状变异幅度大,有超亲类型;(3)分离世代长,稳定慢;(4)有向两亲分化的现象。

法有:(1)F1染色体加倍;(2)回交法;(3)诱导单倍体;(4)诱导染色体异位。

第九章倍性育种

1、染色体组:各种植物为了维持其生活机能的最低限度数目的一组染色体。

2、单倍体:含有配子体染色体的个体。

3、多倍体: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

4、同缘多倍体:指体细胞中染色体组相同的多倍体。

5、异缘多倍体:是指有不同种、属间个体杂交得到的F1经染色体加倍而成的多倍体。

6、倍性育种:是指以人工诱发植物染色体数目发生变异后所产生的遗传效应为基础的育种

技术。

7、多倍体育中的意义:

(1)同缘多倍体较二倍体具有某些器官增大或代谢产物含量提高的特点,对于以收获营养

器官为目的的作物以及无性繁殖作物有极好的育种利用价值;

(2)人工创造多倍体也可以将野生种与栽培种的遗传物质重组育成新型作物。

8、多倍体的诱导与鉴定方法:

诱导方法:

(1)物理因素诱导,包括利用温度激变、机械创伤、电离辐射、离心力等方法;

(2)化学因素诱导,包括利用秋水仙素、吲哚乙酸、氧化亚氮等;

(3)生物因素诱导,主要包括利用胚乳培养,体细胞杂交等技术产生多倍体。

鉴定方法:

(1)间接鉴定:根据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来鉴定;

(2)直接鉴定:进行细胞检查,观察染色体数目,一般将花粉母细胞或根尖细胞以醋酸洋红染色,计数其细胞核内染色体数目。

9、无籽西瓜是再怎样选育出来的?

用同源四倍体(正常的二倍体西瓜用秋水仙碱诱导处理)与正常的二倍体西瓜杂交。

10、单倍体的诱导与鉴定方法:

诱导方法

(1)细胞和组织离体培养,包括花药离体培养和未受精子房离体培养;(2)远缘杂交;(3)染色体消失;(4)异质体;(5)孪生体;(6)半配合生殖;(7)辐射诱导;(8)化学药物诱导。

鉴定方法:

(1)细胞学鉴定,即检查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及花粉母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及配对情况;

(2)根据形态特征进行鉴定,单倍体与相应的正常植株相比,有明显的“小型化”特征;

(3)鉴定花粉的育性(败育)。

11单倍体与中的有点:

(1)缩短育种年限;(2)克服远缘杂交的不亲和性;

(3)提高诱变育种的效率;(4)合成新的育种材料。

第十章杂种优势利用

1、杂种优势:指两个或几个遗传特征性不同的亲本杂种所产生的杂种一代在长势、生活力、

抗逆性、产量、品种等诸方面优于其亲本的现象。

2、自交系:指从基础群体(原始材料)中选择优良的单体,经过多年、多代连续的人工强

制性自交和选择,所形成的基因纯和的、性状整齐一致的自交后代株系。

3、一环系:从地方品种、推广品种、品种间杂交种种选择出的自交系,称为一环系。

4、二环系:从自交系间杂交种中选出的自交系,称为二环系。

5、姊妹系:指在自交系选育过程中,对来自同一个原始的基本株,按不同的农艺方向选择

所得到的遗传基础绝大部分相同,只有微小差异的同胞自交系。

6、一般配合力:指一个被测系(自交系、休系)在一系列的杂交组合中的平均产量或其他

经济性状的表现。

7、特殊配合力:指被测系与一特定的系(自交系或基因型组合的品种)杂交F1的平均产

量(或其他经济性状)的表现。

8、作物杂种优势表现的特点,在生产上利用杂种优势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特点:(1)杂种优势的普通性,主要表现为一下几个方面:a、生长势和营养体;b、抗逆性和适应性;c、生理功能方面;d、产量和产量因素方面;e、品质方面;f、

生化表现方面。

(2)杂种优势变现的复杂多样性:

因为杂种F2及后代杂种优势会逐渐衰退,所以在生产上需每年都重新育种,

否则F2代会发生性状分离,造成产量降低。

9、对自交系有什么要求?

要求是“三高”“两抗”和“一好”,即纯度高、配合力高、自生产量高;抗病、抗逆;

农艺性状良好。

10、如何选育和改良自交系?

★自交系的选育是一个连续多带套袋自交结合农艺性状选择及配合力测定的过程,即采用系谱法和配合力侧交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在选育过程中形成系谱,最终育成符合要求的自交系,常用的方法有:(1)人工套袋自交技术;(2)自交系农艺性状的选择。

★回交改良法是自交系改良的基础方法:(1)供体系(非轮回亲本)的选择:a、目标性状突出;b、综合性状良好,配合力高。(2)回交次数:视双亲性状的比例而定。

11、用于选育自交系的原始材料有哪些:

主要有三大类:(1)地方品种和推广品种;(2)各类杂种品种;

(3)综合品种或人工合成群体。

12、对杂交亲本的基本要求(“三高”“两抗”“一好”)。

13、杂种优势利用的基本条件:

基本条件:(1)要有强优势的杂交组合(品种);(2)异交结实率高;(3)繁殖和制种技术简单易行。

14、测定配合力的方法有几种?

测定方法有:预交法、双例杂交法和多系侧交法。其中在常用的是多系侧交法。

15、自交系间杂交种品种因亲本数目和组配方式不同,可分为哪几种?

(1)单交种,用两个自交系组配而成,如AXB。

(2)三交种,用三个自交系组配而成,组合方式为(AXB)XC。

(3)双交种,用4个自交系组配而成,先配成两个单交种,再配成双交种,组合方式为(AXB)X(CXD).

(4)综合杂交种,用多个自交系组配而成。

16、利用作物杂种优势的途径有哪几种?

(1)人工去雄生产杂种种子;(2)利用标志性状生产杂种种子;

(3)化学杀雄生产杂种种子;(4)利用自交不亲和性生产杂种种子;

(5)F2剩余杂种优势的利用;(6)雄性不育性利用。

第十一章雄性不育及其杂种品种的选育

1、雄性不育性:是指雄蕊发育不正常,不能产生有功能的花粉,失去生殖功能,而雌蕊发

育正常,可接受正常的花粉受精结实的特性。

2、三系:

(1)雄性不育系:具有雄性不育特性的品系或自交系,遗传组成S(rr),其雄花不育,但雌蕊发育正常,能接受外来花粉受精结实,在制种时用作母本。

(2)雄性不育恢复系:正常可育,用其花粉给不育系授粉,其后代恢复正常育性的品种或

品系,遗传组N(RR)或S(RR)。

(3)雄性不育保持系:正常可育,用其花粉给不育系授粉,后代仍能保持雄性不育特性的

品种或品系。

3、雄性不育的分类:

两类:质核互作不育、核不育

4、利用核质互作型雄性不育系配制杂交种的原理和方法:

原理: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三系的遗传特点及相互联系。

方法:三系法。包括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三系选育,也就是选育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用来作为配制杂交种的亲本。第二阶段是杂交种的的选配,也就是选用不育

系和恢复系作亲本配制成杂交种进行观察比较,根据生产需要确定最佳杂种品种

及其亲本组合。

5、优良“三系”的要求(技术指标):

不育系:(1)不育度高且稳定,不育度和不育率达到或接近100%;

(2)具有良好的开花习性,雌性器官发育正常,花期长,每朵花开放时间长,柱头外露等,有利于接受父本花粉,提高制种产量。

(3)综合性状良好,配合力高,品质好,抗性强,易配置出强优势组合。

保持系是不育系的同核异质体,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可以说有什么样的保持

系就有什么样的不育系,所以对优良不育系的要求也是对保持系的要求,

在选育工作中应该先按要求选育保持系然后再通过保持系传递给不育系。恢复系:(1)恢复系是一个群体整齐性状一致结实正常的纯系;

(2)它能使不育系的不育性完全恢复正常;

(3)它的恢复性不因世代的增加或环境的改变而变化;

(4)恢复力强,配合力好,具有高产潜力,优良性状多

(5)遗传基础丰富,能与不育系保持较大的遗传距离;

(6)株高稍高于不育系,花期较长,花粉量大,有利于异交结实

(7)品质好,抗性强。

6、利用光温敏核不育系的技术指标(选育标准)

(1)遗传性稳定,在大群体下,性状整齐一致;

(2)育性转换特性明显,不育期间群体不育株率100%。花粉不育率或小花不育率99.5% 以上,连续数天能满足制种要求,可育期间群体可育株率100%,自交结实率30%以上;(3)开花习性有利于异交。开花时间与正常品种基本同步,张颖角度大,柱头大,外露率高,生活力强;

(4)一般配合力高;(5)主要经济性状优良;(6)抗性好。

第十二章作物育种的试验技术

1、田间试验设计的三项基本原则

(1)设置重复;(2)小区的随机排列;(3)局部控制。

2、不同育种阶段的田间试验技术

(1)选种圃,种植选择育种中当选的单株后代,杂交育种中的F1、F2以及F2后代的分离世代。

(2)鉴定圃,种植由选种圃中入选的株系。

A、初级鉴定试验。进入初级鉴定试验的株系数目一般比较多,而每一株系的种子

量又较少,所以一般不设置重复,采用间比法,即每隔几个小区设一对照小区。

B、鉴定试验。对初级鉴定试验或选种圃中入选的稳定株系进行进一步的田间鉴定。

在鉴定试验中,要设置重复,采用顺序排列的间比法试验设计,每一重复中仍设

置对照小区。

(3)品系比较试验,也叫品种比较试验,是在育种单位的育种程序中进行的随后一项田间试验。采用设置重复的完全随机区组设计。

(4)生产试验、多点试验与品系繁殖。

3、进行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的目的

对新品种的产量性能、生育特性、抗性表现等进行评价,确定新品种的使用价值和适宜地区。

4、区域试验的方法和程序

(1)组织管理。由国家和省两级品种审定机构制定作物品种的区域试验办法。

(2)设立试点。选择有代表性的科研单位或良种场为试验点,试验点必须具有代表性且分布合理。

(3)试验设计。一般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重复不少于3次,参试品种一般在10~15 个左右,最好不超过20个。一般只设一个统一的对照,但也可增设一个当地主栽

品种作为第二对照。

(4)试验年限。一般应进行2~3年,至少需要连续进行2年。对表现突出的品种可在参加第二年区试时,同时参加生产试验。

(5)参试品种条件。申请参加区域试验的品种,必须有两年以上的品系比较试验结果,以及自己设置的品种多点试验结果。一般要求比对照增产10%以上,或产量不低

于对照,但具有其他突出的优良性状。

(6)总结评定。每年试验结束后,承试各点要按规定及时将试验资料上报给主持单位,由主持单位对参试品种的丰产性、适应性、抗逆性和品质等农艺性状做出全面分

析评价后,提出具体的处理意见和建议,报同级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作为品

种审定的依据。

第十三章抗逆性育种

1、抗逆性:作物对环境胁迫的抗耐性

2、环境胁迫:在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除了受到病虫等生物因素侵袭外,也常常受到不

良气候和土壤因素的影响,而使其产量和品质受到影响,这种不良影响称为

环境胁迫或逆境。

3、抗旱系数:干旱胁迫下的平均产量与非胁迫下的产量比值。

4、抗旱指数:抗旱系数X旱地产量/所有品种旱地产量的平均值。

5、作物逆境的种类

(1)温度胁迫:低温、高温

(2)水分胁迫:干旱和湿、渍害,干旱又分为大气干旱和土壤干旱

(3)矿物质胁迫:盐害和酸性土、铝害

6、作物所受的干旱类型

大气干旱、土壤干旱、混合干旱

第十四章种子生产与管理

1、品种审定:新品系或引进品种在完成品种试验(包括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程序后,省

级或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根据试验结果,审定其能否推广,能推广的

审定其推广范围,这一程序称为品种审定。

2、品种推广:是指在品种试验和品种审定的基础上,因地制宜为生产提供优良品种的优质

种子的过程。

3、育种家种子:是指育种家育成的遗传性状稳定的品种或亲本的最初一批种子,用于进一

步繁殖原种种子。

4、原种:是指用育种家种子繁殖的第一代至第三代,或按原种生产技术规程生产的达到原

种质量标准的种子。用于进一步繁殖良种种子。

5、良种:是指用常规原种繁殖的第一代至第三代种子,以及达到良种质量标准的一代杂种

种子。

6、品种混杂:是指品种里混有非本品种的个体。

7、品种退化:是指品种在产量和品质方面生产力降低或丧失的一种现象。

8、品种更换:就是用新选育出的优良品种,替换生产上表现不良的另一品种。

9、品种更新:

10、遗传漂移:在一个小群体内,每抽取一部分个体形成下一代群体时,就会产生较大误差,

由这种误差引起的基因频率的偶然变化称为遗传漂移。留种数量愈小,发生

遗传漂移的可能愈大。

11、申报审定的品种应具备的条件

(1)人工选育或发现并经过改良;

(2)与现有品种(本级品种审定委员会已受理或审定通过的品种)有明显区别;

(3)遗传性状相对稳定;

(4)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一致;

(5)具有适当的名称。

12、分析品种混杂退化的原因和克服的方法

品种混杂退化的原因:(1)机械混杂;(2)自然杂交;(3自然变异;

(4)微效基因分离重组;(5)自然选择;

(6)不正确的人工选择;(7)外界环境条件引起的表型变化。

克服方法:(1)严格执行防杂保纯措施;

(2)采取合适的隔离措施,不但不同品种的种子田要彼此隔离,就是与同一品种级别较低的种子田和可能发生天然杂交的异种植物也要隔离;

(3)采取合理的选择和留种方法;

(4)在尚未稳定的群体中选株自交,使之达到纯合,增加品种群体中个体的遗传稳定性,然后从自交系中选株混合,建立一个优良而整齐一致的基

础群体,同时从中选择多个自交株系,混合繁殖;

(5)尽量减少长期的自然选择,保持品种原有的遗传平衡状态,或者加强人工选择,保留有利于人类的经济性状;

(6)人工选择时注意原品种的典型性,不宜强调单一性状的选择,同时,要选留较多的个体,以免发生随机漂移,对产量性状的选择,应兼顾到几

个有关的产量因素,选择标准应接近于群体的平均值,或按众数选择。

13、论述在生产上利用的一代杂交种(F1)种子生产技术程序

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常规技术,包括播前精细整地,保证墒情,一播全苗,肥水管理,田间去杂,母本去雄,辅助授粉。另一部分是特殊技术,内容包括:(1)确定制种田和亲本繁殖田面积比例;(2)设置隔离区;(3)确定父母本间种行比;

(4)调节播期,确保花期相遇;(5)除去杂株;

(6)及时去雄和辅助授粉;(7)父母本分收分种;(8)质量检查。

14、在杂交种的种子生产中,如何调节播种期,确保花期相遇?

(1)对于异花授粉作物和常异花授粉作物,一是“宁可母本等父本,不可父本等母本”,二是将母本安排在最适宜的播期,然后调节父本的播期。

(2)对于自花授粉作物,一是“宁可父本等母本,不可母本等父本”,二是将开花期安排

在最适宜的季节。

(3)杂交制种田在气候比较异常的年份,如干旱或低温年份,因亲本生物学特性差异较大,对变化条件反应不一,仍可能出现父母本花期不遇。在这种情况下,就要进行花期预测,发现花期相遇有问题时,及早采取花期调节措施。花期预测一般采用观察幼穗法。

花期调节一般采用偏水偏肥、剪苞叶或剪花丝的方法。

植物育种学复习资料总结知识点

1、品种:经人类培育选择和创造的、经济性状及农业生物学特性符合生产和消费要求的遗传上相似而稳定的植物群体。 2、园艺植物育种学:是研究选育与繁殖园艺植物优良品种的原理和方法的科学。 3、种质;决定生物性状遗传,能把遗传信息从亲代传递给后代的遗传物质。 4、种质资源(遗传资源);具有种质并能繁殖的生物体的统称 5、无性繁殖:生物不是通过有性生殖,而是利用营养器官或体细胞等繁殖后代的繁殖方式。 6、有性繁殖;生物通过有性过程产生的雌雄胚子结合,形成合子发育成新个体繁殖后代,有完整的个体发育周期 7、无融合生殖:指一种近似有性繁殖由无融合生殖胚发育成植株的无性繁殖方式。 8、自花授粉;在自然条件下,雄蕊的花粉一般不借助外力即可直接授到本花雌蕊的柱头上,一般自然异交率在5%以内。 9、异花授粉;在天然授粉情况下,雌蕊主要依靠异株或同株异花的花粉完成授粉、受精。天 然异交率50%以上。 10、品质性状;需要改良的性状称为育种的主要目标性状,与品质有关的性状为品质性状。 11、目标性状;各类作物品种都具有一系列性状,其中特别需要改良的性状称为育种的主要目标性状,这些性状又各有其组成因素及生理生化基础。 12、育种目标:对所要育成品种的要求,所要育成的新品种在一定自然、生产及经济条件下 的地区栽培时,应具备的一系列优良性状的指标。 13、选择差;当对某一数量性状进行选择时,入选群体与原始群体平均值将有一定差距为选 择差 14、饰变;由环境条件(土壤、气候、栽培措施)变化引起的变异 15、芽变:指发生在芽内分生组织细胞中的突变,属于体细胞突变的一种。 16、选择育种;利用手段从植物群体中选取符合育种目标的类型,经过比较鉴定从而培育出新品种的方法 17、芽变选种;利用发生变异的枝、芽进行无性繁殖。使之性状固定,通过比较鉴定,选出 优系,培育成新品种的选择。 18、实生选种;针对实生繁殖的群体为改进其经济性状,提高品质而进行的选种育种 19、引种驯化;将一种植物从现有的分布区域或栽培区域人为的迁到其它地区种植的过程,也就是从外地引进本地尚未栽培的新的植物种类、类型与品种。 21、分子标记;基于DNA水平多态性的遗传标记,它通过检测基因组的一批识别位点来估测基因组的变异性或多样性。 22、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借助于目标基因紧密连锁的遗传标记基因分析鉴定分离群体中含有 目标基因的个体,以提高选择的效率,即采用标记辅助选择手段,减少育种 过程中的盲目性,从而加速育种的进程。 23、自交不亲和性;两性花植物雌雄性器官正常,在不同基因型的株间授粉能正常结籽,但花期自交不能结籽或结籽率极低的特性。 24、自交不亲和系;通过连续多代的自交选择,可育成自交不亲和性特点且能稳定遗传的自交系 25、杂交不亲和性;远缘杂交表现不能结籽或结籽不正常的现象 26、自交系;由一个单株经过连续数代自交和严格选择而产生的性状整齐一致,基因型纯合,遗传性稳定的自交后代系统 27、自交衰退;异化授粉植物在进行连续多代自交后会出现生理机能的衰退,表现为长势弱,抗性差,产量低。 28、体细胞杂交(原生质体融合);不同植物的原生质体相互融合形成杂种细胞,在经过人

(完整版)作物育种学总论复习题及答案

作物育种学总论复习题及答案 1、作物育种学、品种的概念 作物育种学:是研究选育及繁殖作物优良品种的理论与方法的科学 品种:是人类在一定的生态条件和经济条件下,根据人类的需要所选育的某种作物的一定群体;这种群体具有相对稳定的遗传特性,在生物学、形态学及经济性状上的相对一致性,与同一作物的其他群体在特征、特性上有所区别;这种群体在相应地区和耕作条件下种植,在产量、抗性、品质等方面都能符合生产发展的需要。 2、简述作物育种学的特点和任务 作物育种学的特点:作物育种学是作物人工进化的科学,是一门以遗传学、进化论为主要基础的综合性应用科学,它涉及植物学、植物生理学、植物生态学、生物化学、病理学、生物统计与实验设计、生物技术、农产品加工学等领域的知识与研究方法。作物育种学与作物栽培学有着密切的联系。 作物育种学的任务:(1)研究作物遗传性状的基本规律;(2)搜索、创造和研究育种资源,培育优良新品种;(3)繁育良种,生产优良品种的种子。 3、简述作物品种的概念和作用 4、基本概念:自然进化、人工进化 自然进化:由自然变异和自然选择演变发展的进化过程。 人工进化:是指由于人类发展生产的需要,人工创造变异并进行人工选择的进化,其中也包括有意识的利用自然变异和自然选择的作用。 5、生物进化的三大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三大要素:变异、遗传和选择 相互关系:遗传变异是进化的内因和基础,选择决定进化的基本方向。 第一章作物的繁殖方式及品种类型 1、说明作物繁殖方式的种类和各类作物群体遗传特点及代表作物 作物遗传方式的种类:一类是有性繁殖,凡是由雌配子(卵子)和雄配子(精子)相互结合,经过受精过程,最后形成种子繁衍后代的,称为有性繁殖。第二种是无性繁殖,凡不经过两性细胞受精过程的方式繁殖后代的统称为无性繁殖。 有性繁殖主植物主要有自花授粉作物、异花授粉作物、常异花授粉作物: (1)自花授粉是指同一朵花的花粉传到同一朵花的雌蕊柱头上,代表作物有水稻、大麦、小麦、大豆、豌豆、花生、烟草、绿豆、亚麻等。自花授粉作物的天然异交率一般低于1%,不超过4%。 (2)异花授粉是指雌蕊柱头接受异株或异花花粉,代表作物有玉米、黑麦、向日葵、白菜型油菜、甘蔗、甜菜、大麻、三叶草等。异花授粉的天然异交率至少在50%以上。 (3)常异花授粉是指一种作物同时依靠自花授粉和异花授粉两种方式繁殖后代的,代表作物是棉花、甘蓝型油菜、芥菜型油菜、高粱、蚕豆等,常异花授粉的天然异交率在5%-50%之间。 2、论述作物品种的类型和各类作物的育种特点 作物品种的类型: (1)自交系品种:又称纯系品种,是对突变或杂合基因型经过连续多代的自交加选择而得到的同质结合群体。

作物栽培学总论复习题库完整

作物栽培学总论复习题 1.作物栽培学——是研究作物生长发育、产量与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并在此基 础上采取栽培技术措施以达到作物高产、稳产、优质、高效目的的一门应用科学。 2.持续农业——指既能保证食物安全,又能保持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环境效益协调发展,加速 走向市场化、科学化、现代化的农业。 3.引种——指从外地(包括国外)引入当地没有的作物,借以丰富当地的作物资源。 4.生长——是指作物个体、器官、组织和细胞在体积、重量和数量上的增加,是一个不可逆的量 变过程。 5.发育——是指作物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分化形成过程,也就是作物形态、结构和功能上的变化, 质的变化。 6.S形生长进程——指作物的器官、个体或群体的大小、数量和重量随时间延长而表现出的变化曲 线呈S形。S形生长进程即“慢-快-慢”的生长进程。 7.作物的物候期——即人为制定的用于判断作物达到某一生育时期的作物形态特征,或者说~就是 作物达到某一生育时期的一个人为标准。 8.种子寿命——指种子从生理成熟到生命力丧失的生活期限。 9.休眠——适宜萌发的条件下,作物种子停止萌发的现象。 10.叶面积指数——总绿叶面积/土地面积。 11.自花授粉作物——具有自交亲和性的作物(水稻、小麦、大麦、大豆、花生等)。 12.异花授粉作物——具有自交不亲和性的作物(白菜型油菜、向日葵)。 13.常异花授粉作物——具有自交亲和性,但异交率在5%以上(甘蓝型油菜、棉花、高粱、蚕豆等)。 14.作物的感光性——是指作物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光周期诱导后才能从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的 特性。 15.作物的感温性——是指一些二年生作物(冬小麦、冬油菜、冬黑麦等)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低 温诱导后才能从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的特性。 16.短日照作物——日照长度短于一定的临界日长时才能开花的作物,如大豆、烟草、晚稻等。 17.长日照作物——日照长度长于一定的临界日长时才能开花的作物,小麦、油菜等。 18.中性作物——对日照长度没有严格要求,四季开花的作物,如荞麦。 19.定日性作物——只在一定的日照长度下才能开花的作物,如甘蔗12.75h。 20.作物的基本营养生长期——这种在作物进入生殖生长之前,不受温度和光周期诱导影响而缩短 的营养生长期。 21.生物学起点温度——即作物生长发育所需的最低温度。 22.营养生长——作物营养器官(根、茎、叶)的生长称为营养生长。 23.生殖生长——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的生长称为生殖生长。 24.叶龄余数——即总叶数减去已抽出的叶数。 25.叶龄指数——即已抽出的叶片数占总叶数的百分比。 26.经济系数——即经济产量占生物产量的比例。 27.相对生长率——单位重量的植株在单位时间增加的重量。 28.净同化率——单位叶面积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干物质。 29.比叶面积——也叫比叶重,即叶面积与叶干重的比值,用于衡量叶片相对厚度。 30.作物生长率——即群体生长率,表示单位时间、单位土地面积上所增加的干物重。

作物育种学试题5_作物育种学

专业《作物育种学》课程试题5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 1.品种的主要类型包括自交系品种、、群体品种和。 2.选择育种的基本原理是作物品种的变异现象和学说。 3.作物授粉方式的分类是根据自然异交率高低而定的,一般自然异交率在4%以下的是典型的授粉作物;自然异交率在50%-100%的是典型的授粉作物;常异花授粉作物的自然异交率介于二者之间,一般为4%-50%。 4.引种的基本原理是指相似性原理,生态条件和相似性原理。 5.杂交育种按其指导思想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育种,另一种是育种。 6.在回交育种中用于多次回交的亲本称亲本,因为他是有利性状(目标性状)的接受者,又称为受体亲本;只有一次杂交时应用的亲本称为亲本,他是目标性状的提供者,故称供体亲本。 7.远缘杂种夭亡和不育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其遗传系统的破坏,包括核质互作不平衡; 不平衡; 不平衡和组织不协调。 8.按照雄性不育花粉败育发生的过程,雄性不育可分为 不育和不育两种类型 9.作物群体改良是通过鉴定选择、人工控制下的自由交配等一系列育种手段,改变基因、基因型频率,增加优良基因的重组,从而达到提高 和的频率。 10.普通小麦是倍体,有42条染色体;玉米是倍体,有20条染色体。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作物育种学的涵义是() A)研究遗传和变异的科学B) 一门人工进化的科学 C)研究选育和繁育优良品种的理论与方法的科学 D)一门综合性强的应用科学 2.选择育种中选择的基本方法有() A) 系谱法和混合法 B) 单株选择和混合选择 C) 一粒传和混合选择 D) 定向选择和分裂选择 3.稳定不分离的株系称为( ) A) 品种 B) 株行

作物育种学总论期末试卷及答案

作物育种学总论期末试 卷及答案 TPM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TPMK5AB- TPMK08- TPMK2C- TPMK18】

华南农业大学期末考试试卷(A卷)201*-201*学年第二学期考试科目:植物育种学 考试类型:(闭卷)考试考试时间:120 分钟 学号姓名年级专业 10级农生、农信、农贸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30空,每空0.5分,共15分) 1、自然异交率≤4%是典型的自花授粉作物,自然异交率在50%~100%之间的是典 型的作物,自然异交率介于两者之间的是作物。 2、现代化农业对作物品种的要求是、、、适应机械化。 3、下列作物的品种间杂交第一代是否分离?(在空白处注明是或否)小 麦;甘薯;玉米。 4、根据瓦维洛夫的学说,作物起源中心有两个主要特征,即基因的多样性和显性 基因的频率较高,所以又可名为基因中心和中心。 5、杂交育种中,单交组合代分离最大,复交组合代分离最大。 6、〔(甲×乙)×甲〕×甲的杂交式中,甲为亲本,乙为亲 本。 7、诱变育种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方面,育成大量和提供大 量。

8、诱变育种的M 代应采取方法控制分蘖,只收获上的种 1 子。 9、远缘杂交主要有两方面的障碍:和。 10、同源多倍体无论植株、器官还是细胞的最大特征是。 11、遗传的雄性不育分为:和两种类型。 12、环境胁迫可分为:、和三大类。 13、作(植)物抗病性机制有:、、 和等。 14、根据雄性不育的花粉败育特征,可以将花粉败育分为:无花粉 型、、圆败和染败等四种类型。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作物育种的基本目的是培育符合()的新品种。 A.自然条件 B.生产条件 C.经济条件 D.人类需要 2、种质资源就是指作物的()。 A.所有品种 B.地方品种 C.新品种 D.一切基因资源 3、水稻品种南种北引时,以()易于成功。

【免费下载】作物栽培学总论

作物栽培学总论 第一章作物和作物生产 1.简述野生植物、栽培植物及作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2.根据作物的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相结合可将作物分成几类?请举例说明。 3.哪些农作物起源于中国?哪些农作物在世界上分布较广? 4.谷类作物与禾谷类作物有何区别? 5.主要禾谷类作物包括哪几种? 6.主要豆类作物包括哪几种? 7.北方主要薯类作物包括哪几种? 8.我国主要纤维作物是哪几种? 9.我国主要油料作物是哪几种? 10.作物生产有哪些特点? 第二章作物栽培学的性质和任务 1.简述作物栽培学的性质和任务。 2.简述作物生产目标及其与作物栽培学的关系。 第四章作物的生长发育与环境 1.简述作物生长和发育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2.简述作物栽培中种子的概念及其所包含的器官种类。 3.什么叫作物的生物产量、经济产量和经济系数? 4.经济系数在作物生产中有何意义?各类作物的经济系数范围一般是多少?经济系数与作物产品器官的种类及其化学成分有何关系? 5.简述作物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间的关系。 6.作物生育与温度的关系表现在哪些方面? 7.作物在不同生育阶段的温度三基点有何变化? 8.积温在作物生产中的含义和意义各是什么? 9.作物的冷害和霜害有何区别? 10.何谓作物的需水临界期?各类作物的需水临界期一般都在什么阶段? 第五章作物的产量、品质和生产潜力 1.简述作物的产量潜力及增产途径。 2.简述提高作物品质和效益的途径。 作物栽培学各论(一) 第一章小麦 1.麦类作物一般包括那些作物? 2.简述我国小麦的种植区划。根据各区的生态特点应种植何种类型的专用小麦? 3.简述全国及河北省的小麦生产概况。

作物育种学试题库汇总

《作物育种学总论》试题库 二级学院:农业科学学院 出题负责人:夏明盅吴昊尹福强华劲松 适用专业:农学 章名:01|绪论 题型:04|名词解释题(每小题2分) 难度:1|易 1.品种 答:人类在一定的生态条件和经济条件下,根据人类的需要所选育的某种作物的某种群体;这种群体具有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2.作物育种 答:作物的人工进化,适当的利用自然进化的人工进化。 3.植物学上的种子 答:指种子植物由胚胎发育而成的繁殖器官。 4.农业生产上的种子 答:指凡在农业生产上可以直接被利用作为播种材料的植物器官都统称为种子,有真正的种子,类似种子的果实,营养器官三种类型。5.DUS 答:农作物的品种的三个基本特性,既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简称DUS。

题型:02|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 难度:2|中 1.()和()是群体进化的主要动力。 A.遗传 B.变异 C.选择 D.重组 E.突变 答:CD 题型:03|填空题(每小题1分) 难度:1|易 1.生物的进化决定于三个基本因素、和。答:遗传变异选择 2.作物育种学的基本任务包括:研究育种规律、、繁育良种,实现种子标准化三个方面。 答:培育新品种,实现品种良种化 3.作物育种和良种繁育学研究的对象分别是和。答:作物品种种子。 4.作物育种学是研究及的理论与方法的科学。 答:选育繁殖作物优良品种

题型:05|判断题,正确的划“√”,错误的划“×”。(每小题1分) 难度:1|易 1.品种的植物分类地位低于种。() 答:× 2.作物育种实际上就是作物的人工进化,是适当利用自然进化的人工进化。() 答:√ 题型:06|简答题(每小题5分) 难度:2|中 1.作物优良品种在发展作物生产中的作用有哪些? 答:提高单位面积产量(1分),改进产品品质(1分),保持稳产性和产品品质(1分),扩大作物种植面积(1分),有利于耕作制度的改良、复种指数的提高、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及劳动生产率的提高(1分)。 2.作物育种学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答:研究作物的性状及其遗传规律(2分);2搜集和创造种质资源(1分);研究良种繁育的方法和技术(1分);培育农作物的新品种(1分)。 3.作物育种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哪几个方面? 答:育种目标的制定及实现目标的相应策略(1分);种质资源的搜

作物育种学各论复习题

作物育种学各论复习题 Revised by Jack on December 14,2020

1、按作物的繁殖方式,品种群体类型大致可分为、、异交群体和杂种品种群体四种。 2、作物分子育种的研究与应用目前集中在和两方面。 3、60多年来,我国的水稻育种经历了3个重要的发展时期:品种的整理与评选利用、、。 4、是籼粳杂交育种的最大障碍,克服其最好的途径是利用。 5、水稻花药培养中,通常取小孢子处于的花药进行培养最为适合。 6、玉米小斑病的生理小种目前已确定2个,即小种和小种。 7、依据玉米子粒形状、胚乳淀粉的含量与品质等性状,将栽培玉米亚种分为有稃型、爆裂型、粉质型、甜质型、甜粉型、糯质型、、和半马齿型9种类型。 8、在自交系间杂交种的选育中,世界各国玉米育种工作的重点是选育。 9、在油菜3个栽培种类型中,目前种植面积最大的类型是。 10、油菜的品种间杂交育种中,对自交不亲和性的白菜型油菜,和育种法最为常用。 11、我国3大主棉区是、和西北内陆棉区。 12、棉花单倍体育种中,最有前途的方法是的应用。 1、下列水稻雄性不育类型属于孢子体不育的是。 A 野败型和冈型 B 冈型和红莲型 C 冈型和BT型 D 红莲型和BT型 2、下列野生稻类型中,为普通栽培稻的祖先的是。 A 药用野生稻 B 普通野生稻 C 疣粒野生稻 D 颗粒野生稻 3、水稻花药培养中,诱导愈伤组织的培养基通常采用培养基。 A B5 B White C MS D N6 4、在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类型中,育性败育彻底且稳定的类型是。 A T群 B C群 C C群和T群 D T群和S群 5、在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类型中,其遗传属于配子体不育的是。 A C群 B S群 C T群 D T群和C群 6、玉米抽丝期是指小区至少以上的植株雌穗花丝抽出苞叶的日期。 A 5% B 10% C 50% D 80% 7、在油菜的栽培种中,一般来说,熟期最短的是。

(完整word版)作物育种学总论期末考试题

作物育种学总论期末考试参考答案 一、选择与填空(30分,每空1分) 1、根据种质资源的类型与性质,可以将种质资源分为地方品种、主栽品种、 原始类型、野生近缘种等。 2、常用的植物遗传转化方法有:农杆菌介导法、基因枪法、花粉管介导法。 3、选择的实质就是造成有差别的生殖率,从而能定向的改变群体的遗传组成。基因频率与 基因型频率是群体遗传组成的标志。 4、“先杂后纯”和“先纯后杂”分别是指组合育种、优势育种育种途径。 5、只改善某一品种的1~2个缺点,常采用回交或诱变育种途径。 6、亲本性状互补是杂交育种亲本选配的重要原则,它的含义是①不同性状互补,②同一性状不同单位 性状互补。 7、回交育种对非轮回亲本的要求是输出性状特别优良,并是质量性状。 8、多倍体育种时常用的诱变剂是秋水仙素,它的作用原理是作用于正在有丝分裂的细胞,能抑制纺 锤丝的形成,而不抑制染色体的复制,从而使细胞的染色体加倍;多倍体的鉴定方法有形态鉴定、染色体计数、流式细胞仪鉴定等。 9、根据遗传,作物雄性不育系可分为:核雄性不育系、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 基因工程雄性不育系等。 10、根据品质测定的方法,可将果树、蔬菜的品质分为感官品质和化学品质。其中化学品质又可分为 营养品质、卫生品质和药用品质。 11、对某一数量性状进行选择时,入选亲本的后代群体的平均值与最初原始群体平均值之差,称为 C 。 A、遗传力 B、选择差 C、遗传进度 D 、选择强度 12、母系选择法常用于 A 的选择。 A、异花授粉作物 B、常异花授粉 C、自花授粉作物 D无性繁殖园艺作物 13、在杂交育种中只对F1进行选择的园艺作物是 D 。 A、异花授粉作物 B、常异花授粉 C、自花授粉作物 D无性繁殖园艺作物 14、单子传代法最适用于 C 杂交后代的选择。 A、行株距大的自花授粉园艺作物 B、行株距小的自花授粉园艺作物 C、行株距大的异花授粉园艺作物 D、行株距小的异常花授粉园艺作物 二、名词解释:(2分×10=20分) 1、驯化引种:如果引入地区与原分布区自然条件差异较大,或引种植物适应范围较窄,只有改变其遗

园艺作物育种学总论期末考试参考答案-----

园艺作物育种学总论期末考试答案 一、选择与填空(30分,每空1分) 1、根据种质资源的类型与性质,可以将种质资源分为地方品种、主栽品种、 原始类型、野生近缘种等。 2、常用的植物遗传转化方法有:农杆菌介导法、基因枪法、花粉管介导法。 3、选择的实质就是造成有差别的生殖率,从而能定向的改变群体的遗传组成。基因频率与 基因型频率是群体遗传组成的标志。 4、“先杂后纯”和“先纯后杂”分别是指组合育种、优势育种育种途径。 5、只改善某一品种的1~2个缺点,常采用回交或诱变育种途径。 6、亲本性状互补是杂交育种亲本选配的重要原则,它的含义是①不同性状互补,②同一性状不同单位性状互补。 7、回交育种对非轮回亲本的要求是输出性状特别优良,并是质量性状。 8、多倍体育种时常用的诱变剂是秋水仙素,它的作用原理是作用于正在有丝分裂的细胞,能抑制纺锤丝的形成, 而不抑制染色体的复制,从而使细胞的染色体加倍;多倍体的鉴定方法有形态鉴定、染色体计数、流式细胞仪鉴定等。 9、根据遗传,园艺作物雄性不育系可分为:核雄性不育系、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基因 工程雄性不育系等。 10、根据品质测定的方法,可将果树、蔬菜的品质分为感官品质和化学品质。其中化学品质又可分为营养品质、 卫生品质和药用品质。 11、对某一数量性状进行选择时,入选亲本的后代群体的平均值与最初原始群体平均值之差,称为 C 。 A、遗传力 B、选择差 C、遗传进度 D 、选择强度 12、母系选择法常用于 A 的选择。 A、异花授粉作物 B、常异花授粉 C、自花授粉作物 D无性繁殖园艺作物 13、在杂交育种中只对F1进行选择的园艺作物是 D 。 A、异花授粉作物 B、常异花授粉 C、自花授粉作物 D无性繁殖园艺作物 14、单子传代法最适用于 C 杂交后代的选择。 A、行株距大的自花授粉园艺作物 B、行株距小的自花授粉园艺作物 C、行株距大的异花授粉园艺作物 D、行株距小的异常花授粉园艺作物 二、名词解释:(2分×10=20分) 1、驯化引种:如果引入地区与原分布区自然条件差异较大,或引种植物适应范围较窄,只有改变其遗传性才能适应新环境或必需采用相应的农业措施,使其产生新的生理适应性的称作驯化引种。 2、母系选择法:与系谱法的区别主要是在入选株不进行隔离,对花粉来源不加控制,选择只是根据母本的性状进行,所以称为母系选择法,又称为无隔离系谱选择法。 3、播种品质:与种子播种成苗相关的性状,包括发芽率、发芽势、千粒重等指标。 4、异源多倍体:来源于不同亲本的基因组进行融合获得的多倍体称异源多倍体。 5、新品种保护:植物新品种,是指经过人工培育的或者对发现的的野生植物加以开发,具备新颖性、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并有适当命名的植物品种。。 6、特殊配合力:也称组合配合力,是指某两个亲本所配特定的杂交组合与所涉及的一系列杂交组合平均值相比,其生产力高低的指标。即指某种特定组合的实际观察值(如产量或其它性状值)与根据双亲的普通配合力所预测的期望值的离差。 7、自交不亲和系:系统内植株雌蕊正常,授予外来的花粉能正常结籽,但系统内花期自交不结籽或结籽率很低的系统。 8、临界剂量:受辐射处理后材料的存活率或生长量是对照40%的剂量。 9、体细胞杂交:也称原生质体融合,是在离体条件下将同一物种或不同物种的原生质体进行融合培养并获得杂种

作物栽培学总论(农学112)

作物栽培学总论 一、名词解释 1、作物: 2、作物栽培学: 3、生长: 4、发育: 5、生育期: 6、作物的生育时期: 7、作物的物候期: 8、作物的温光反应特性: 9、生物产量: 10、经济产量: 11、经济系数(收获指数): 12、作物产量: 13、叶面积指数LAI: 14、源: 库: 15、作物营养临界期:。 16、温度临界期: 17、同伸关系,同伸器官: 18、生理需水: 19、生态需水: 20、生态适应性: 二、简答题 1、生长和发育的关系。 2、“S”形生长过程及其应用。 3、作物的生育期、生育时期和物候期的区别。 4、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及其调控。 5、产量构成因素间的关系、限制因子和调节措施。 6、作物的源、库、流理论及其应用。 7、提高作物产量潜力的途径有哪些? 8、作物的分类。

是非题: 1 作物的营养临界期就是作物吸收养分最多的时期。() 2 大多数双子叶作物的根系是须根系。() 3 长日照作物南种北引,生育期会延长,甚至不能正常开花结实。( ) 4 禾谷类作物的产量构成因素是:穗数、每穗实粒数、粒重。() 5 作物按产品用途和植物系统相结合的方法分类,可将作物分为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和绿肥作物三大类。其中粮食作物分为谷类作物、豆类作物、薯芋类作物三小类。() 6 农业生态系统受自然生态规律和社会经济规律的双重支配。() 7 我国的种植业结构以经济作物为主,粮食作物为辅,饲料作物很少。() 8 作物影响土壤具有双重性,即一方面消耗土壤养分,另一方面破坏土壤结构。() 9 作物器官的源库划分标准不是绝对的。() 10 收获指数较高的作物产量必然高。()

作物育种学

作物育种学总论复习资料 绪论 1、作物育种学:是研究选育及繁殖作物优良品种的理论与方法的科学。 2、作物品种:是人类在一定的生态条件和经济条件下,根据人类的需要所选育的某种作物的一定群体;这种群体具有相对稳定性的遗传特性,在生物学、形态学及经济学性状上的相对一致性,与同一作物的其他群体在特征,特性上有所区别;这种群体在相应的地区和耕作条件下种植,在产量、抗性、品质等方面都有符合生产发展的需要。 3、简述作物育种学的特点和任务:答:(1)特点:作物育种学是作物人工进化的科学,是一门以遗传学、进化论为主要基础的综合性应用科学,它涉及植物学、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生物统计与实验设计、生物技术、农产品加工学等领域的只是与研究方法。作物育种学与作物栽培学有着紧密的联系。(2)任务:A、研究作物遗传性状的基本规律;B、搜集创造和研究育种资源,培育优良新品种; C、繁育良种,生产优良品种的种子。 3、自然进化:由自然变异和自然选择突变发展的进化过程。 4、人工进化:是指由于人类发展生产的需要,人工创造变异并能进行人工选择的进化,之中包括有意的利用自然变异及自然选择的作用。 5、生物进化的三大要素及相互关系:变异、遗传和选择遗传和变异是进化的内因和基础,选择决定进化的发展方向。 6、品种:是指某种一栽培作物适应于一定的自然生态和生产经济条件具有相对的稳定的遗传性和充分一直的生物学特性与形态学特征,并以此与同一作物的其他类似群体相区别的生态类型。 第一章作物的繁育方式及品种类型 1、说明作物繁殖方式的种类和各类作物群体遗传特点及代表作物:(1)作物繁殖的方式有: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2)有性繁殖植物主要有自花授粉作物、异花授粉作物和常异花授粉作物: A、自花授粉是指痛一朵花的花粉传到同一花朵的雌蕊柱头上,代表的作物有水稻、大麦、小麦、大豆、豌豆、花生、烟草、绿豆亚麻等,自花授粉作物的自然异交率一般低于1%,不超过4%。 B、异花授粉是雌蕊柱头接受异株或异花花粉授粉的,代表作物有玉米、黑麦、向日葵、白菜型油菜、甘蔗、甜菜、大麻、三叶草的呢过,异花授粉的自然异交率至少在50%以上。 C、常异花授粉是指一种作物同时依靠自花授粉和异花授粉两种

(完整版)作物育种学总论整理

作物育种学总论整理 绪论 1.作物品种的概念:是人类在一定的生态条件和经济条件下,根据人类的需要所选育的某种作物的一定群体。具有三性(DUS):特异性(Distinctness) 、一致性(Uniformity)、稳定性(Stability)。 2.作物品种类型:纯系品种、杂种品种、综合品种、无性系品种。 3.优良品种:指在一定地区和耕作条件下能符合生产发展要求,并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品种。生产上所谓的良种,包括具有优良品种品质和优良播种品质的双重含义。 第一章作物的繁殖方式与品种类型 1.不同作物的授粉方式: 自花授粉作物(<4%): 水稻、小麦、大麦、大豆等 异花授粉作物(>50%): 玉米、黑麦、甘薯、白菜型油菜 常异花授粉作物(5-50%): 棉花、甘蓝型油菜、高粱、蚕豆等 2.自交不亲和性:具有完全化并可形成正常雌雄配子,但却上自花授粉结实能力的一种自交不育性。 3.雄性不育性:植物的雌蕊正常而花粉败育,不产生有功能的雄配子的特性。 4.无性系:由营养体繁殖的后代。 5.无融合生殖:植物的雌雄性细胞不经过正常受精和两性配子的融合过程而直接形成种子以繁衍后代的方式,包括无孢子生殖、二倍体孢子生殖、不定胚生殖、孤雌生殖、孤雄生殖。 6.自交的遗传效应 ①保持纯合基因型 ②使杂合后代基因型趋于纯合、并发生性状分离Xmn=(1-1/2n)m ③自交引起杂合基因型的后代生活力衰退 7.异交的遗传效应 ①异交形成杂合基因型(杂交) ②异交增强后代的生活力 8.自交系品种(纯系品种):突变或杂合基因型连续自交和选择育成的基因型同质纯合群体。 9.杂交种品种:在严格选择亲本(自交系)和控制授粉的条件下生产的杂交组合的F1植株群体。 10.群体品种:遗传基础复杂、群体内植株基因型有一定程度的杂合或异质性的一群植株群体。 11.无性系品种:由一个或几个近似的无性系经过营养器官的繁殖而成的一个群体。

作物育种学复习重点

◆品种:人类在一定的生态条件和经济条件下,根据人类的需要所选育的某种作物具有相对稳定的遗传特性的某种群体。 ◆良种:指在一定地区和耕作条件下能符合生产发展要求,并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品种。 ◆作物育种学:研究选育和繁殖作物优良品种的理论和方法的科学。 ◆有性繁殖:凡由雌雄配子结合,经过受精过程,最后形成种子繁衍后代的,统称为有性繁殖。 ◆无性繁殖:凡不经过两性细胞受精过程的方式繁殖后代的统称为无性繁殖。 ◆天然异交:区别于人工杂交,是指同作物不同品种间的自然杂交。 ◆自交不亲和性:指具有完全花并可形成正常雌雄配子,但缺乏自花授粉结实能力的一种自交不育性。 ◆雄性不育性:植物的雌蕊正常而花粉败育,不产生有功能的雄配子的特性。 ◆Hardy-Weinberg法则:在一个封闭体系内,即没有选择、突变、遗传漂移等影响的体系中,经过若干代群体内个体间的随机交配,群体内各种基因的频率和基因型频率不再发生改变,即保持遗传平衡状态。 ◆杂种优势:指杂种在生长势、生活力、抗逆性、适应性、产量、品质等方面优于其亲本的现象。 ◆种质:亲代遗传给子代的遗传物质,是控制生物本身遗传和变异的内在因子。 ◆种质资源:凡是能够用于作物育种的生物体,包括地方品种、改良品种、新选育的品种、引进品种突变体、野生种、近缘种、人工创造的各种生物类型,无性生殖器官、单个细胞、单个染色体、单个基因等,也称为育种的原始材料、品种资源、基因资源。 ◆原生境保存:在原来的生态环境中,就地进行繁殖保存种质。 ◆非原生境保存:指种质保存于该植物原生态生长地以外的地方。 ◆育种目标:在一定的自然、栽培和经济条件下,所要育成的新品种应具备的优良性状的指标。或者说对育成品种在性状上的具体要求。也可以说对选育品种进行生物好俄经济目标的设计。 ◆引种:泛指从外地或外国引进新植物、新作物、新品种、品系以及供研究用的各种遗传资源材料。从生产角度来讲,引种系指从外地引进作物新品种,通过适应性试验,直接在本地推广种植。 ◆驯化:指人类对植物适应新的地理环境能力的利用和改造。 ◆杂交育种:不同品种间杂交获得杂种,继而在杂种后代进行选择以育成符合生产要求的新品种。 ◆回交育种:把供体的目标性状通过回交导入受体的育种方法。【(a*b)*a】 ◆轮回亲本:用于多次回交的亲本:也是有利性状的接受者,又称受体亲本。 ◆非轮回亲本:只有第一次杂交时应用的亲本;也是目标性状的提供者,又称供体亲本。 ◆逐步回交法:在同一回交方案中同时转移几个目标性状基因(独立遗传的)。 ◆聚合回交法:在几个不同的回交方案中分别转移不同的基因,最后将它们组合于同一个体。 ◆诱变育种:利用理化因素诱发变异,再通过选择而培育新品种的育种方法。成就:育成大量植物新品种;提供大量优异的种质资源。 ◆远缘杂交:通常将植物分类学上属于不同种、属或亲缘关系更远的植物类型间所进行的杂交,称为远缘杂交 倍性育种: ◆高光效育种:通过提高作物本身的光合能力和降低呼吸消耗来提高作物产量的育种方法。 ◆杂交种品种:在严格选择亲本和控制授粉的条件下生产的各类杂交的F1植株群体。 ◆孢子体不育:指花粉育性的表现由孢子体(母体植株)的基因型控制,与花粉(配子体)本身的基因无关。特点:不育系与恢复系杂交所获得的杂种一代,花粉全部正常,结实亦正常,但杂种二代不育基因分离重组,将有不育株产生。 ◆配子体不育:指不育系的花粉败育发生在雄配子体阶段,花粉的育性受配子体本身基因型控制。特点:不育系与恢复系杂交所获得的杂种一代,花粉有不育和可育两类,且各占一半。 ◆主基因不育:指一对或两对核基因与对应的不育胞质基因决定的不育性 ◆多基因不育性:指由两对以上的胞质基因与对应的核基因共同决定的。 ◆生态型:同一物种变种范围内,在生物学特性、形态特征等方面均与当地的主要生态条件相适应,遗传结构也基本相似的作物类型。 ◆选择:对育种材料选优去劣,对人工和自然产生的变异群体,根据育种目标要求和表现型,选择优良的基因型,固定优良性状 ◆配合力:指一个亲本与另外的亲本杂交后杂种一代的生产力或其他形状指标的大小。 ◆一般配合力:指一个纯系亲本与其他若干个品种杂交后,其杂种一代在某个数量性状上的平均表现。(有基因的加性效应决定的)。 ◆特殊配合力:指两个特定亲本系所组配的杂交种的产量水平,又称为某一特定组合F1的实测值与其双亲一般配合力得到的预测值之差。 ◆测交:测验自交系配合力所进行的杂交。 ◆测验种:指测交所用的共同亲本。 ◆测交种:测交所得的后代。 ◆核质杂种:具有来源于不同种或不同系统的核与细胞质所形成的杂种。 ◆雄性不育:雄性器官发育不良,失去生殖功能,导致不育的特性。有质核互作不育和核雄性不育两类型。 ◆质核互作不育(胞质不育):受细胞质不育基因和对应的细胞核不育基因共同控制的不育类型。 ◆剂量强度:指受照射的物质每单位质量所吸收的能量,即物质所吸收的能量/物质的质量。

植物育种学复习资料

1.人类面临的三大威胁: ⑴粮食安全问题⑵能源危机⑶环境恶化 2.粮食产量降低的原因: ①耕地面积减少;东中部,西北部②农民种粮意向减弱;③气候因素; ④水资源短缺 3.生物进化的三要素: 遗传、变异和选择。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内因和动力,选择是生物进化的外因,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因此植物育种就是适当利用自然进化的人工进化 4.遗传改良: 指植物品种改良 5.品种: 植物品种是人类在一定的生态条件和经济条件下,根据人类的需要经过人工选育或发现并经过改良,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一致,遗传性状相对稳定的某种植物的某种群体 6.品种的特性: 品种的三性(DUS): 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 7.植物育种学: ⑴性质: 植物育种学是研究选育及繁殖植物优良品种理论与方法的科学。⑵特点: 综合性;实践应用性⑶任务:

①选育优良品种;②繁育优良品种的优质种子 8.现代植物育种学的特点: ①育种目标提高;②育种基础理论研究加强;③种质资源工作得到重视与加强;④性状鉴定手段现代化,选育效率高;⑤开拓许多育种的新方法与新技术。 第1xx育种目标 1.作物的育种目标(breeding objective): 在一定自然、栽培和经济条件下,对选育新品种提出应具备的优良特征特性,也就是对育成品种在生物学和经济学性状上的具体要求。 2.植物育种的主要目标: 高产、稳产、优质、适应机械化。 3.高产 (一): 产量的形成: ⑴生物产量(biomass): 作物整个生育期间,通过光合作用和生产积累有机物的总量(有机物质90%~95%,矿物质占5%~10%。经济产量(economicyield)栽培目的所需要的经济价值的那部分产量(子粒、块根、块茎等)。经济系数(coefficient of economics)或收获指数(harvest index): 生物产量转化为经济产量的效率,即经济产量与生物产量的比值。⑵高产品种的重要特征特性: “源、流、库”学说:

作物栽培学总论复习题要点总结考试包过

第一章绪论 本章重点:作物生产和作物学的地位,作物的起源、分类与分布,作物栽培学性质。 难点:作物生产的本质与地位,作物栽培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作物与作物学 作物: 广义的作物是指由野生植物经过人类不断的选择、驯化、利用,演化而来的具有经济价值的被人们所栽培的一切植物。农作物作物林木作物 狭义的作物:田间大面积栽培的农艺作物,即粮、棉、油、麻、丝、茶、糖、烟和饲料等物。又称大田作物。 对广义的作物进行栽培与管理的行业就是种植业。 对狭义的作物进行栽培与管理就是作物栽培。 作物学:一般指大田作物生产管理和遗传改良的科学理论与技术体系。 作物学范畴: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作物遗传育种学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主要研究作物生长发育、产品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 探索通过生长调控、管理优化决策实现作物高产、优质、高效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方法与技术。 作物遗传育种学——主要研究作物种质资源利用与品种选育、遗传改良以及种子生产等理论、方法和技术 作物学性质应用学科:自然学科: 主要应用于——对农业资源和社会经济资源的利用;——获取产品高产、优质、高效; ——产品生产过程保护生态环境。 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学科:人类所需的农产品数量、质量的安全平衡人类所从事的作物生产利用的资源的平衡生产系统可持续发展 作物生产的特点:作物种植的地域性作物生产的持续性 作物种植的季节性作物生产的综合性作物生长的周期性 作物生产的重要性:人民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工业生产的重要原料出口创汇的重要物资重要的生物质能源 作物栽培学研究作物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探索通过栽培管理、生长调控和优化决策等途径,实现作物高产、优质、高效及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方法与技术的科学。 作物栽培学的研究对象:2个规律:作物生长发育规律、产量及品质形成规律。 1个关系:作物生长发育规律、产量及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1个探讨:作物高产、优质、高效及可持续发展的栽培理论和技术措施。 研究对象:以农田作物栽培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环境、作物及措施三者关系的一门科学。

作物育种学总论复习资料.doc

3、简述作物育种学的特点和任务: 答:(1)特点:作物育种学是作物人工进化的科学,是一门以遗传学、进化论为主要基础的综合性应用科学,它涉及植物学、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生物统计与实验设计、生物技术、农产品加工学等领域的只是与研究方法。作物育种学与作物栽培学有着紧密的联系O (2)任务:A、发掘、研究和利用各有关作物种质资源 B、选育适于该地区生产发展需要优息品种、杂交种以及新作物 C、提供数量多、质量好、成本低的生产用种;实现生产用种良种化、种子质量标准化、实现农业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 5、生物进化的三大要素及相互关系: 变异、遗传和选择遗传和变异是进化的内因和基础,选择决定进化的发展方向。 1、说明作物繁殖方式的种类和各类作物群体遗传特点及代表作物: (1)作物繁殖的方式有: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2)有性繁殖植物主要有:自花授粉作物、异花授粉作物和常异花授粉作物: A、自花授粉是指痛-?朵花的花粉传到同一花朵的雌蕊柱头上,代表的作物有水稻、大麦、小麦、大豆、豌豆、花生、烟草、绿豆亚麻等,自花授粉作物的自然异交率一般低于1%, 不超过4%o B、异花授粉是雌蕊柱头接受异株或异花花粉授粉的,代表作物有玉米、黑麦、向日葵、白菜型油菜、甘蔗、甜菜、大麻、三叶草等,异花授粉的自然异交率至少在50%以上。 C、常异花授粉是指一种作物同时依靠自花授粉和异花授粉两种方式繁殖后代的,代表作物有棉花、廿蓝型油菜、芥菜型油菜、高粱、蚕豆等,常异花授粉的夭然异交率在5%——50% 之间。 (3)无性繁殖的营养繁殖,即是利用营养体繁殖后代的方式,代表作物有甘薯、马铃薯、木薯、甘蔗等。 2、论述作物品种的类型和各类作物的育种特点: (1)类型:A、自交系品种;B、杂交系品种;C、群体品种;D、无性系品种。 (2)育种特点: A、自交系品种: a、自花授粉加单株选择的育种方法; b、拓展遗传变异范围,在大群体中进行单株选择。 B 杂交系品种: a>包括白交系育种和杂交组合育种两个育种程序,贯穿于两个程序之间的关键问题是自交系间的配合力测定;b、对影响亲本繁殖和配制杂种产量的性状必须加强选择;c、需要建立相应的种子生产基地和供销体系。 C、群体品种:a、使群体品种具有广泛的遗传基础和基因型的多样性;b、使用群体品种能够保持广泛的遗传基础和基因型的多样性。 D、无性系品种:a、利用无性系迅速固定优良性状和杂种优势;b、选择优良芽变,培育新的优良品种。 3、制定育种目标的原则: (1)立足当前,展望未来,富有预见性; (2)突出重点,分清主次,抓主要矛盾; (3)明确具体性状,指标落实; (4)必须面向特定的生态地区和栽培条件。 4、各类作物的产量构成要素: (1)谷类作物-?般是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和粒重; (2)棉花是单位面积株数、株铃数、玲重和衣分;

园艺作物育种学总论期末考试参考答案

园艺作物育种学总论期末考试参考答案 一、选择与填空(30分,每空1分) 1、根据种质资源的类型与性质,可以将种质资源分为地方品种、主栽品种、 原始类型、野生近缘种等。 2、常用的植物遗传转化方法有:农杆菌介导法、基因枪法、花粉管介导法。 3、选择的实质就是造成有差别的生殖率,从而能定向的改变群体的遗传组成。基因频率与 基因型频率是群体遗传组成的标志。 4、“先杂后纯”和“先纯后杂”分别是指组合育种、优势育种育种途径。 5、只改善某一品种的1~2个缺点,常采用回交或诱变育种途径。 6、亲本性状互补是杂交育种亲本选配的重要原则,它的含义是①不同性状互补,②同一性状不同单位 性状互补。 7、回交育种对非轮回亲本的要求是输出性状特别优良,并是质量性状。 8、多倍体育种时常用的诱变剂是秋水仙素,它的作用原理是作用于正在有丝分裂的细胞,能抑制纺 锤丝的形成,而不抑制染色体的复制,从而使细胞的染色体加倍;多倍体的鉴定方法有形态鉴定、染色体计数、流式细胞仪鉴定等。 9、根据遗传,园艺作物雄性不育系可分为:核雄性不育系、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细胞质雄性不育 系、基因工程雄性不育系等。 10、根据品质测定的方法,可将果树、蔬菜的品质分为感官品质和化学品质。其中化学品质又可分为 营养品质、卫生品质和药用品质。 11、对某一数量性状进行选择时,入选亲本的后代群体的平均值与最初原始群体平均值之差,称为 C 。 A、遗传力 B、选择差 C、遗传进度 D 、选择强度 12、母系选择法常用于 A 的选择。 A、异花授粉作物 B、常异花授粉 C、自花授粉作物 D无性繁殖园艺作物 进行选择的园艺作物是 D 。 13、在杂交育种中只对F 1 A、异花授粉作物 B、常异花授粉 C、自花授粉作物 D无性繁殖园艺作物 14、单子传代法最适用于 C 杂交后代的选择。 A、行株距大的自花授粉园艺作物 B、行株距小的自花授粉园艺作物 C、行株距大的异花授粉园艺作物 D、行株距小的异常花授粉园艺作物 二、名词解释:(2分×10=20分) 1、驯化引种:如果引入地区与原分布区自然条件差异较大,或引种植物适应范围较窄,只有改变其遗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