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成长中的心理抚养

成长中的心理抚养

成长中的心理抚养
成长中的心理抚养

成长中的心理抚养

尊重的各位家长,您好,周六有幸聆听了中国公安大学李玫瑾教授的讲座,很触动。李教授从犯罪心理学的角度,深刻的解析了家庭心理抚育的重要性及一些做法,与我在现实教育中遇到的一些孩子不快乐的内在心理机制十分暗合,我在家校沟通博客上转载了一些李教授的博文,请一定看看!

一、听李玫瑾教授讲课——成长中的心理抚养

2010年12月18日上午,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心理学教授李玫瑾教授在河北省艺术中心音乐厅作了一场题为《成长中的心理抚养——解析家庭教育中孩子心理问题的由来》的讲座。

李玖瑾教授是全国家庭教育专家团成员、中国心理学会法制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她长期从事青少年心理问题研究,经常作客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栏目,解析成长中的少年因心理问题而出现违法行为的原因。

讲座中,她引导家长如何正确看待孩子的心理问题,并将从心理健康角度解析为什么孩子初生时母亲要亲自抚养,六岁前要对孩子说“不”,十二岁前母亲不要离开孩子,青春期父亲不要离开孩子等的原因。

李玫瑾把0~18岁分成两个阶段,0~12岁是依恋期,12~18岁是青春期。而依恋期是人生的第一个台阶,也是人最弱小的时期,这是父母对孩子进行心理抚养的关键期。

“家庭教育不仅仅是物质的保障,更重要的是父母亲自陪伴的抚养。”她说,怀孩子十个月不如带孩子十个月。“只有在孩子依恋期亲自抚养,孩子才会依恋你。”她说,孩子小时不会讲道理,他们愿意受你控制只是因为爱你。“你只有让孩子依恋你,你才能实现对他的心理控制。”

“凡有爱的抚养,必须是有唠叨的。”李玫瑾说,妈妈换尿布是一对一的,有很多语言的唠叨和身体的接触,而幼儿园阿姨换尿布是机械式的。“所以,孩子初生时一定要由母亲亲自抚养,12岁前母亲不要离开孩子。”

“打开屋子的门和窗”

如果把一个人比作屋子,他的眼和嘴就像窗户和门口;如果一个孩子把眼和嘴绷得紧紧的,就像紧紧地关闭了门窗,阳光照不进屋子里。

为什么会这样?李玫瑾教授给出了答案: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孩子对周围环境的恐惧。正如很多凶手穷凶极恶,在生活中即非常懦弱,这要从他的童年找根源。

家长们发现孩子行为异常,往往在他12岁左右,却殊不知孩子的异常心理也许早在6岁左右就形成了。“孩子是喂出来的,脾气是带出来的”,孩子在幼小时,大人的陪伴和教育非常重要。正如,孩子成年后喜欢的食物,取决于小时候父母常给他吃的;孩子小时候脱离了熟悉的环境,会变成沉默内向;小时候没人管,

孤弱无助的感觉会伴随直至他长大。

“抚养者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大,末代皇帝溥仪就是个例子。”李玫瑾教授说,溥仪年幼调皮,着实把大臣和太监们折腾得够呛,老师拿古代圣贤为例子苦劝也无效,最后还是奶妈出面才“镇”住了他。“奶妈把小皇帝往怀里一搂,告诉他,大臣太监也是人,以后别折腾人家了好吗?小皇帝立马点头了”。听了李玫瑾说的故事,家长们都会心地笑了起来。

李玫瑾趁热打铁:“孩子12岁之前是心理抚养的关键期,3岁之前,父母一定要自己带孩子。当孩子眷恋你,离不开你时,你才对他有教育和控制的能力。所以家长们要多陪陪孩子。”“糖果训练”培养控制力

李玫瑾认为,现在不少孩子缺乏一个自我控制的教育过程,导致成年后控制力较差。大人可以这样训练孩子:给他一些糖果等喜欢的零食,分量比平时多一些,并与他约好,明天的这个时候,如果零食还能剩下来一些,他就能再得到双份零食。

第一次训练时,大多数孩子会忍不住吃掉所有的零食,家长看到了也别吭气。第二天再按约定,拿了糖果找孩子,哟,违约了?马上收起糖果走人。这时候孩子虽然很沮丧,但是明白了控制住“馋虫”的好处。如果之前家长们做过“说不”的训练,孩子也不敢跟你哭闹。隔一段时间再训练第二、第三次,孩子们自然会吸取教训,学会自我控制。

杀亲案:家庭教育的悲剧

“北京李磊杀亲案等这些杀亲案是有共同性的,主要就在于人格方面的缺陷。”李玫瑾认为,“心理发展是个连续的过程,早期如果没能抚养孩子而形成情感依恋关系,后期就很容易在管理过程中失去管理权,你管他,他就会恨你。”

据李玫瑾分析,李磊性格好斗,常与人打架。这些都体现出他不太成熟、不太懂事的性格特点。

始终令人惊诧的是,作案之后,李磊没有寻找藏身之处,而是选择去海南三亚旅行,被捕后还称“三亚真好,如果有来生,一定来三亚”。

“他杀了那么多人,还有心思去享受。那么对这种人而言,藏起来是很痛苦的,是需要忍的。他忍不了,就一定要挥霍。”据报道,李磊在逃亡期间疯狂挥霍,每天花钱过万元。李玫瑾分析认为,李磊存在着严重的心理缺陷。

接触了很多耸人听闻的杀人案件之后,李玫瑾发现,早期的教育和抚养,对一个人的心理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她利用自己的博客“农家小院”来发表“心理抚育”系列博文。

她写道:“只有建立了幼儿对抚养人的依恋,才能发生幼儿与抚养人的‘心理上的依赖关系’,这种含有感情成分的心理依赖关系,会使儿童自觉自愿地接受抚养人在管教和观念

方面的影响。如果人在生命的初期没有形成过这种心理依恋关系,那么,人的心理异常发展的可能性就会增大。这种人容易形成冷漠、拒绝他人、无情残酷等性格。”

李玫瑾认为,父母一定要亲自抚养孩子,“要建立孩子对父母的依恋情感,同时还要有性格方面的教育,要让他想到别人,不能以自我为中心,不能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她认为,没有接受过很好的性格教育的孩子,往往会出现弱能的情况,体现为自尊心特强、脾气大。“当其成年以后,只要遇到问题,遇到麻烦,就有可能出现危险的结果。他不会用复杂的方式处理,只会用最简单的方法解决。”

李磊就是其中的典型,情感教育的不连续和性格的缺陷,使他最终将屠刀伸向了自己的骨肉至亲。

“当你拥有一个孩子的时候,教育就已经开始了。”李玫瑾教授说,“可惜的是,在独生子女时代,父母没有试验期,当你终于明白抚育的道理时,可能已经错过了最佳教育期。”

学会对孩子说“不”

孩子没人照顾不行,但过分宠爱也不行。李玫瑾教授说,许多“逆子杀亲”案件的凶手,很多是小时候父母惯出来的。小时候惯得太厉害,长大后再管束,容易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逆子”倾向就是这么来的。因此,家长们要学会“恩威并施”。

在李玫瑾看来,孩子3~6岁期间一定要进行性格培养。在6岁之前对孩子说“不”,他可能会哭闹、打滚,最后仍会服从;

要是拖到12岁以后再说“不”,孩子可能会反抗,比如离家出走甚至采取自残自杀等极端方式。

如何对孩子说“不”?李玫瑾教了家长们一招,孩子哭闹、不听话的时候,要遵循“四不”原则:不打、不骂、不急于讲道理、不走开。家长只需做一件事——把孩子带回卧室或书房,关上门进行一对一的教育。首先告诉孩子,今天这件事是你不对,然后可以笑眯眯地坐下,看孩子哭闹。等孩子哭累了,再找条热毛巾帮孩子擦擦脸。年龄大一些的孩子要是不吃这一套,家长们也可以先问他“你这样做对吗”?在孩子争辩的时候,静静地盯着他看,等他安静下来。总之,家长需要表达一种态度:这件事是你不对,你再闹也没有用,我说不行就是不行。

孩子不吭气了,这时候家长可以给他一个商量的机会。家长可以告诉孩子,以后有什么想法就好好跟大人说,我们会好好考虑。比如,想吃第二根冰棍?现在不行,下午几点以后可以吃;想买玩具?现在不行,期末考试以后我们再买。

家长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

李玫瑾教授常常听到朋友的抱怨:我的孩子有这个那个毛病,怎么改啊?在她看来,问题的根源常常在父母身上。大人们学会从自身找原因,好好学习,孩子才能天天向上。

家长们于是开始了“现场学习”。有位母亲举手提问:9岁的女儿特别爱哭,被老师批评了哭,与同学有矛盾了也哭,怎么办?李玫瑾分析说,这跟孩子小时候被照顾得太周到有关。在孩子哭的时候,家长不要做任何事情,让她哭个够。如果孩子一哭,家长就有反应,反而不好。如果事发原因很重要,家长可以干预一下;如果不重要,可以暂时不理睬。

另一位母亲诉苦说,自己送孩子上了一些兴趣班,如围棋、钢琴、舞蹈等。刚开始孩子进步很快,现在却出现了逆反心理,对大人的督促非常抗拒。李玫瑾表示,家长的过度控制,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自由度少了,产生了排斥心理。每天给孩子安排1/3的时间学习就够了,其余时间让他自己玩耍。另外,家长送孩子参加兴趣班的目的性太强了,比如学钢琴不是为了欣赏音乐,而是为了考级。要是把它当成一件好玩的事情,孩子学会弹一首曲子,全家人一起唱,其乐融融,孩子也就有动力了。

一名家长紧接着问,孩子7岁多了,不愿意与别人分享自己的东西,但去别人家时不仅要吃东西,还要把东西带回来。这是不是自私?大家都笑了起来,李玫瑾也笑着建议说,父母要多给孩子创造机会,比如在大家庭的聚会中,交给他一个任务:把切好的西瓜等水果食物,给每一个人分发过去,形成与别人分享的习惯。

当孩子进入青春期后

李玫瑾教授提出,青春期(13-18岁)是成长转折的关键期。心理变化出现几种情况:独立意识增强,尊重意识增强,逆反心理突出,抽象能力+想象内容不平衡,同伴影响力上升,性意识觉醒。

面对这些变化,李教授认为要了解孩子发生心理问题的原因,有可能是学校学习的失败——学校教育的特征是比较和竞争,学校教育的模式是同一模式,容易忽略素质差异。因此,作为父母的我们要适时对教育方式进行调整:1、命令变商量2、以朋友般的态度尊重待之3、让孩子为家庭的重大问题分忧分责4、善于从孩子的角度发现自己教育方式中的问题5、要关注孩子最好的朋友及相关家庭背景6、关注孩子的兴趣取向,尽可能共同欣赏,引导良好的兴趣7、要给孩子以信任8、为他的善良、成长、负责的表现而骄傲!

李教授还指出了父母在进行青春期教育过程中,要注意的几点:

一、有些话要点到为止。父母要管住自己的嘴!

二、当发现孩子迷上网络时,1、对孩子的兴趣表示肯定;2、经常与他讨论他感兴趣的内容;3、鼓励并拓展他发展其他的有益的兴趣;4、不要太焦虑

三、当发现孩子初恋时,对策——给孩子写封家书,祝贺孩子长大了,有很好的社会性发展;告诉孩子你的恋爱开始于何时,有何感想;告诉孩子真正的爱是什么,其中的道理与责任;给孩子以充分的信任,让他把握分寸。(中学可以交朋友,但不要确定

男女朋友关系。)帮助孩子提高鉴赏异性的水平。

二、有一万个理由,都不可原谅

时代周报:近期发生了数起震惊全国的杀害儿童等无辜者的案件。目前社会上出现一种声音,存在“报复社会”一说,媒体报道也多有集中于凶手多元、矛盾的人性,困窘的生活,这样的视角存在什么盲点吗?

李玫瑾:这些行为伤害了人类最基本的情感,对于这类犯罪,我们全社会的态度应该很鲜明,不能把这种原因归为社会,也不能归类于弱者,这是不正确的,还有谁比孩子们更弱的?如果允许这种方式的话,那我们这个社会就会疯狂,所有人都会疯狂。我在第一起案件发生后,曾经说过这个话,这种案件就应该当场击毙犯罪分子,绝对不让它再拖延,只有这样才能震慑这些犯罪人,因为这些人在他发狂的时候跟他讲道理是没用的。在这类案件上,全社会的态度应该一致起来,不管你有一千个理由,一万个理由,杀害弱小的孩子都是不可原谅的,这是无耻的行径,不是有情可原的犯罪。如果我们在这问题上非常果断,非常坚决,社会态度非常一致的话,这类案件就会减少。

这是一种很特殊的犯罪类型,这些人的心理问题其实我们很清楚,他们往往是在能力上已经出问题了,但这并不是重点,我们知道社会有很多能力相对较弱的人,但他们也不会杀人,为什么呢?因为他的心理还是正常的。最严重的心理问题是什么?是能力很弱、却又特别“自尊”,低能配上强自尊,这种人就不仅自

己痛苦,他一定会不择手段地让别人痛苦。

至于讲这些凶手行凶前都有复杂的人性,甚至展现过善良的一面,这太正常不过了,我接触那么多罪犯,整个人从头到尾十恶不赦的没有,都有复杂性,媒体不能追求文学效应而剑走偏锋,用社会科学的分析来看,更重要的是看他们走偏的心理结构及其成因才有社会价值。

时代周报:那么,这些犯罪份子之所以会做出这种极端行为真正的原因你倾向于认为是什么?

李玫瑾:他们有些人不是生活不下去,你比如像南平的那个案件,郑民生并不是说单位不给他工作机会,是他自己辞掉的,他说领导对他不好,我们知道领导跟下属特别和谐的不多,如果连这点痛苦都不能忍受的话,一个人能干什么。另外我们知道,他说让他绝望的是失恋,我曾经在北京参与某社区矫正的志愿者活动,曾做过心理学顾问,社区领导和志愿者给我们提的一个问题是,某个在社区矫正的人员当他没有房子时,我们可以给他先找一间房子,没有工作,我们可以先给他找一份工作,让他一个月能有点收入养活自己,可当他跟我们提出:能否给我找一老婆?这时候我们就做不到了,怎么办?

也就是说,他的生活问题社会可以帮忙,但婚恋问题是人性格问题,哪个女人能跟一个无能且过于敏感、还把自己看得“很中心”

的男人在一起?如果一个男人没有担当,不愿付出,只考虑自己、自我中心……,哪个女人能和他在一起生活?所以,当他把这种愤怒迁怒于社会,社会不能认为有道理,这实际上是性格所致而不是社会的事情。

这个问题我们怎么办,有时我也觉得很无能,我们不能跟某女性说,你能否凑合着跟他过?为了社会安定,你也要跟他过,谁能解决这个问题?不能。那么你看这类案件很多犯罪人都有这个问题,都是女人无法跟他过下去,离他而去,结果伤了他严重的“自尊”,他觉得失意,被抛弃的感觉。邱兴华为什么杀道长,他当时已经有这个危机感,他妻子已经对他不满,他觉得妻子已经看不起他了(尽管事实不是这样,可是他从来不知道自己错在哪儿)。所以很多这类犯罪人出问题是他根本不知道自己错在哪儿,因此他不能调整自己而将愤怒迁移给别人,迁移给社会。

家庭教育失当造成自我认知障碍

时代周报:怎么去理解他们这种心理状况呢?能力弱,又自尊心强,特敏感,特容易受刺激。

李玫瑾:这是他早年的家庭抚养造就的,往往先是宠爱,宠爱到一定程度以后这个人就会自恋,自我中心,觉得别人都应该顺着他,宠着他,重视他……当这个孩子走向社会的时候,他会感觉到无法去面对这个社会,因为家里人可以让着他,迁就他,而社

会是没有宠爱的,这种人走入社会一定会深感痛苦。他们属于不务实的人,夸夸其谈,自我中心,他们的要求太高,而事实上又没有能力达到自己期待的要求,这也就是我们心理学上讲的自我认知存在障碍,不能明确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所以他不能自我调整适应现实。这种人大多会出现偏执人格的特征。我们可以观察,这几起案件的犯罪人有着一个共同特征,都有明显的偏执表现。其偏执的原因就是前而分析的这个原因。所以,为什么说“不好预防这种人”,因为预防需要提前几十年,在他幼年时告诉他们的父母如何进行正确的教育。而现在说这些话是“远水解不了近火”,我们只能尽量预防以后,但不能防止今天(这类发狂的人),这也是我说的“不是所有的犯罪人都能预防”的原因。

时代周报:如果早期家庭的支持系统、社会的支持系统比较健全健康的话,这类情况会不会能够减少?

李玫瑾:当然会。因此家庭教育相当重要,但现在我们在这个环节存在的问题太多了,很多父母并不知道该怎么教育子女,好像以为任何人只要把孩子生出来,就天然是父母了。我们在家庭这块,观念上的误区太多,很多父母以为给予孩子最好的物质条件就是对孩子负责,于是拼命去赚钱,错过了孩子心灵养育的关键时期,如果等到青春期出了问题再来下功夫,那时候为时已晚,我们的父母应该在孩子还幼小的时候,看起来很乖的时候,就给

予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和性格培育。这需要陪伴孩子的成长,最重要的要是知道,对孩子的性格教育比智力方面的教育更重要。社会虽然可以进行家庭教育的宣传工作,但所有的社会努力还是要通过家庭、通过父母完成,如果父母不称职,社会该怎么办?社会能否替代父母?如何替代?这些问题都相当复杂。目前,我们社会在这方面做得太不够了。

三、父母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

那些做了孩子父母的人,你可曾反思过:自己称职吗?嘻!倒新鲜。谁不会做父母?一说:管吃管喝,供他长大。一说:省吃俭用,先为孩子。一说:有的是钱,任凭花销。一说:家教陪读,琴棋书画。孩子的妈妈说:我为孩子操碎了心,磨破了嘴。孩子爸爸说:我为了孩子辛勤工作,殚精竭虑。

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之爱,至善,至纯,至真,最为伟大。教育离不开爱,但是,有了爱并不等同于就有了教育。舔犊之情,爱子之态,动物亦然。从对孩子的教育层面上来说,很多父母还是“文盲”,不服也罢,叫屈也罢,事实就是如此。动辄以爱的名义,但是有的恰恰是“过度的爱”,是溺爱、错爱、误爱、乱爱、胡爱,好心人照样可能误做坏事,聪明人照样可能做糊涂事,在家庭教育上并不鲜见,不是主观所为,而是认识短浅所致。例如,孩子母亲的叨叨不休,孩子爸爸的棍棒相加,孩子父母的择校不止,给孩子安排的大大小小的无止境的兴趣班,等等,都是

因“爱”惹的祸。

孩子成长的道路主要有三条:学校、家庭、社会。很多家长却只只看到学校这一条,忽视了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教育的重大作用,此大谬也。在学校里,一个教师要走上讲台,必须要经过师范院校的几年苦读,经过教育学、心理学的考试,经过全国教师资格的考试,然后经过先周先学期的备课备学生,才能台上四十五分钟,谁知台下的十年功?做人父母者,未曾有一点准备,不曾看得一本家庭教育的书籍,忽然间就成了人父人母,又是“第一次”,孩子的人生又不容试验,谁敢轻言自己做家长称职?

父母对孩子的作用不容小觑。纵观孩子一生,在一定程度上说,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和影响更大。父母是相伴孩子一生的“终生教师”,而在学校里的每一个老师则只是伴随孩子一段时光的。为说明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作用之大,举几个大家熟悉的例子。先说“孟母断织”、“孟母三迁”。看到孩子不上进,拿起剪刀,“咔嚓”一声把早起晚眠唧唧复唧唧即将织成的布匹一剪两断,中途辍学即如此,此情此境足叫孩子终生不忘,触及灵魂。为了孩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多次搬家,最终挨着学堂而居,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社会环境这是孩子教育的重要因素。还有“岳母刺字”,一个“精忠报国”的刺字,成了岳飞戎马一生的行为准则。事实证明,很多“问题学生”的形成,家庭因素是关键。家庭中的不和谐、训斥棒打、吵吵闹闹、摔摔打打、嗜赌嗜酒等等因素,对孩子的反面教育作用更大。孩子在学校里得到了几年的正面教

育,不抵不和谐家庭中的一年的反面教育。

有人跳出来便说:我们那儿老王家两口子大字不识一个,打工为生,孩子照样考上了博士,这是不是说明孩子的进步与否与孩子父母的学习不学习没啥关系?错!你仔细调查这个现象,则发现这样的特例是这个家庭其实是暗合了教育规律。我国古代有一句话,叫“寒门出贵子”,或者“自古将相出寒门”。这样的家庭一般具备下列优势:一是情境的激励作用。家庭生活的多艰,父母维持生计的艰辛,天天早出晚归,一分钱掰成两半花,这些现象对孩子的激励作用是巨大的,困则思变,穷则思改,孩子学习的动力比富家子弟要大得多。孟子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有些富家子弟,往往条件优越,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不缺吃,不缺穿,不缺钱,坐吃山空,情志萎靡,学习缺乏动力。二是上述文盲家庭中往往更具备民主意识。父母没有文化的,往往更敬畏文化知识,看到孩子的一点进步就欣喜不已,看到孩子学到一点知识就高兴万分。他们往往用一种欣赏的、不干涉的、民主的姿态观照孩子的学习。当然那种不干涉的姿态是出于没有文化的无奈。但是有些“半瓶子”父母,自恃肚子里有些墨水,喜欢对孩子进行看上去“头头是道”的指导和批评,表现为絮絮叨叨、指指点点、喋喋不休、夸夸其谈、自以为是,用心良苦却成空,孩子不但不领情,而且生烦、生厌,进而逆反,该学的也不学了。父母对孩子的关心指导有个“度”的问题,尽量根据孩子的性格特点做到恰如其分,漠然置之不可,关心过度同样不可,正所谓

过犹不及。

要使孩子天天向上,父母就要好好学习。孩子的父母必要要好好学学教育孩子之道,补好课,跟好孩子成长的步伐,干预不干涉,指导不代劳,引导不越权,授之以渔而不是供一辈子鱼,扶上马送一程而不是牵一辈子马,让家庭教育真正成为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和拓展。父母如何好好学习?方法众多,可以读读书,可以取取经,可以上上网,可以培训班,可以交流会,可以写心得,可以走出去,可以引进来,等等。道路千条,读书为便。现在,很多地方已经认识到搞好家长培训的重要性,很多家长学校纷纷开设,供家长阅读的书籍已经是比比可见。例如,教育博士李镇西的《做最好的家长》就是其中的优秀书籍。又如山东省潍坊市搞的“亲子共成长”实验就是其中的优秀活动。让家长读书,并不是有意难为家长,不是让家长去做学问、成专家。而是以轻松的心态,反思自己的家庭教育做法,去看看“人家”是怎样做的,听听专家是怎样说的。就是要求那些家长们,在闲暇之余读书一点,得心得一点,改做法一点,让孩子进步一点,坚持不懈,循序渐进,收获由少变多,点点收获汇集成线,线可成面,面可成体,立体交叉,多面多元。那时的父母才是称职的家长,那时孩子的家庭收获就不是一点了,而是全面发展了。

有几个重要观念需要家长在学习中好好把握,那就是“民主与科学”意识。家庭中的民主氛围非常重要,专制氛围非常的糟糕。孩子是人,是独立的人,是个体的人,是完整的人,是发展的人,

更需要人格的受尊重,更需要心灵的被呵护和被赏识。一个现代化的家庭首先是一个民主氛围浓厚的家庭,在这种氛围中,再讲究科学的方法。对这些科学的方法举几个例子:对待孩子的错误,宽容的心态比呵责更重要。对待孩子考试的失败,呵护孩子的学习信心比批评更重要。关注孩子的分数,不若关注孩子的幸福指数更重要。面对学习的压力,让孩子感知求知的快乐更重要。面对物欲浮躁,培养孩子的书香气更重要。学而无疑,远不如在学习中问题越来越多更重要。面对孩子的缺点,需要故意视而不见或者轻描淡写。面对孩子的优点,需要用放大镜来观照或者大肆渲染。要鼓励孩子勇敢地抛头露面,让孩子在集体活动中学会合作。让孩子知道:帮助别人的人最快乐,善良的人最美丽。等等。“家长也是教育者!”为了孩子的健康全面成长,作为家长必须要树立这样的观念。在这种观念下,好好学习,会做家长,能做家长,做称职的家长,让孩子在家庭中有科学与民主的氛围,在家庭中感到快乐,得到赏识,获得进步,阳光发展,全面发展,和谐发展。

家庭中的心理抚养观后感

家庭中的心理抚养观后感 家庭中的心理抚养观后感范文 父母都想培育出优秀的孩子,这离不开优秀的家庭教育。家庭教育与孩子的成长息息相关,但是在教育孩子的同时,也要注意孩子 的心理成长是否健康喔。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很多老年人认为只要给孩子吃饱,穿暖,不磕着碰着就可以了,这样的家长只在乎宝宝的身体健康,从来没 有关注过孩子的心理健康,如今未成年犯罪的事件越来越多,各种 心理疾病频发,专家介绍,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做家长的一定 要做好对子女的“心理抚养”,这样才能保证孩子的身心健康。 一些人认为,子女最需要的是健全的家庭结构,家庭健全不等于健全的家庭教育。家庭抚养不仅体现在物质方面,更重要的是对子 女的心理抚养。人性教育比智力教育更重要。 从心理学角度讲,人的心理发展具有顺序性,行为问题表现有滞后性。大部分成年人的极端行为都可以追溯到其某种早期心理经历,人的心理问题则与其6岁前的'教育有很大关系。 对于家庭教育,建议父母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亲自抚养幼儿子女。 0-12岁的孩子处于“依恋期”,父母与孩子长期、持续的亲密接触,有利于培养孩子的“依恋”心理,给孩子带来生命初期的愉悦记忆,这是孩子形成心理自制力的基础和资本。父母亲自抚养,才有爱的 言语滋润,才有父母与孩子的目光对视,而缺乏目光对视的孩子, 往往伴有或轻或重的心理问题。 父母在孩子3岁前主要实施情感抚养,4-6岁实施性格抚养,要 学会在孩子6岁前对其说“不”。人的性格形成期是0-1岁,定型 期是12-17岁。在培养孩子性格的过程中,父母要克制其任性,防 止其压抑,抵制其冲动,避免其自私和娇气。

针对目前一些大学生因生活挫折而自杀的事件,专家认为,这是当前部分青年缺乏意志力的表现。在幼儿期,父母应在心理抚养中重视意志的培养,可通过长跑、游泳等体育训练磨炼儿童的意志。 很多的犯罪嫌疑人的作案动机与其幼年心理有密切关系,所以提醒家长朋友要注意培养孩子的健康心理。

二年级 “阳光成长,心理健康”主题班会

“阳光成长,心理健康”主题班会 大洞学校:何家团 一、目的: 1.二年级的学生网课学习激烈紧张,学生要有很好的心理素质才可以更好的学习。这次活动,就是让学生拥有积极健康的心态,适应疫情情况紧张而忙碌的学习,渡过人生一个艰难时刻。 2.通过主题活动,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培养同学们积极健康的心理,让学生管理自己的情绪,使其拥有积极稳定的情绪。 3.让学生更了解家长,理解家长的心理,能与父母真情沟通。 二、活动目标: 1、让同学们知道在学习和生活中常常会遇到挫折,人人都不可避免。 2.厌学心理。这是目前学习活动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不仅是学习不好的同学不愿学,甚至连成绩很好的同学也有这种倾向。 3、初步掌握战胜挫折的方法,培养学生战胜挫折的能力。

4、每个人都应该以积极、健康的心态正确对待挫折,用勇于挑战自我的勇气和毅力战胜挫折,取得成功。 5、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使命,学习是学生的责任。当一个人对一件事情保持百分百的热爱和沉浸,那就注定会拥有百分百完美的结局。孩子,别想着投机取巧。你偷过的每一个懒,都会在日后成为最深的遗憾。 三、教学过程: 1、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积极的自我观念,能接受自己的优缺点,同时也能被别人所愉快的接受; 情绪稳定,乐观豁达; 同情他人,善待他人,乐于与他人交往合作、友好相处,有朋友; 乐于学习,能从学习中获得乐趣; 智力正常,智商在80以上; 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2、你有以下行为吗? 3、帮助不快乐的同学出主意,让他们高兴起来。

4、用生活中的方法解决烦恼。 5、阳光防“疫”心理小游戏和你“宅”。 四、总结: 其实,人与人之间只有很小的差异,但这种很小的差异却往往造成了巨大的差异!很小的差异就是所具备的心态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巨大的差异就是成功与失败。而成长的路上有阳光,有风雨,就要看我们如何面对,要学会与命运抗争,笑着完成每一次作业,笑着面对每一次考试,笑着度过每一天,让挫折成为你成长的阶梯,挫折就会为你更为精彩的人生喝彩!勇敢面对生活,有你、有我、有他,让我们共同面对。不经历风雨哪里才能见到彩虹呢。 2020年4月8日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学生干部成长日记

为进一步提高我校学生干部的综合素质,树立远大的理想,增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意识,院团委召开的学生干部培训准时拉开帷幕。此次学生干部培训包括了各方面的培训,其涵盖内容之多,范围之广,使我感受颇深,对我们参训人员来说更是一次非比寻常的体验。 经过这次的学习培训,我更深刻的明确了学生干部的工作职责,作为学生干部所要具备的各方面的素质以及管理组织能力、人际交流和沟通的方法等。让我进一步认识到:作为学生干部,首先要有表率作用,只有自己身体力行,才能更好的带动身边的人,同时也要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谦虚的对待每一位同学,如实的反映同学们的要求,善于合理有效地表达和维护同学权益。另外还要有坚不可摧的心理素质,指点江山的能力潜质,高瞻远瞩的现代观念,懂得说话的基本艺术等,以求个人和集体的最大化地实现。 学习是学生的第一要务,作为学生干部要注意各方面的学习,这就要求我们的学习工作要有激情,有耐心,有责任感。在学好第一课堂知识的同时,还要注重平时的学习,占取信息制高点,拓展知识面,学会协调自身的时间和精力,调整状态,以促进自身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在这次培训中我还知道了学生干部应该掌握的工作方法:一、少说多做。恪守少说空话,多干实事的原则。学生会是一个“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约束”为议程的组织,这就要求我们学生干部在同学面前必须严格律己,说了就一定要做到,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一定要做到,用自己的行动去带领同学们,赢得同学们的信任。二、虚心向他人学习。“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学生干部一定要学会谦虚谨慎,虚心学习他人的长处,用别人的长处去弥补自己的不足,真诚的对待每一个人、每一件事。其次就是作为学生干部对自我角色的定位。学生干部的前提和基本是学生,“干部”对于我们来说只是一个机会:一个可以为同学服务的机会,一个可以锻炼自我能力的机会。所以,作为学生干部首先应该放正自己的位置,作为学生干部都应该有一个信念--事情要么不做,要么就认真去做。 作为学生干部首先要做的是尽心尽力做好本职工作,在平时的工作中需要“三心”,即耐心,细心和责任心。同时也应具备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团队精神是一个集体是否有吸引力的标志,在工作中,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将能充分发挥出全部人的潜在能力,更加高效的完成任务。 通过这次的学习培训,我也深刻的体会、反省,认识到了自己思想上的问题,我将不断反省自己,以十分的热情和饱满的情绪去对待工作,认真对待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提高效率,把工作尽快尽好的完成,并不断的追求完美。 最重要的还是把握自己的心态,我们要不断在风雨中成长,让暴风雨不断的洗礼自己,让自己在困难中成熟。我相信只要努力,我们一定能找到别人不曾走过的路,别人不曾到过的地方,看到别人曾看不到的风景。

亲子关系问题,亲子关系心理咨询机构

亲子关系问题,亲子关系心理咨询机构 亲子关系问题,亲子关系心理咨询机构,安徽森田心理咨询是一家心理咨询机构,森田有心理咨询师团队及省内外心理咨询顾问团,为各企事业单位及个人提供心理咨询与心育培训服务。 一个健康幸福的家庭更利于孩子成长,那么家庭中的亲子关系又对孩子有哪些影响呢?接下来安徽森田带你来看看亲子关系对孩子成长方面的影响: 1、夫妻关系很紧密,都给孩子比较均等的爱。 在一个健康的家庭关系中,夫妻之间的感情是重要的,夫妻关系比亲子关系更重要。在这种模式中,一方面,夫妻关系很和睦,能给孩子充分的家庭环境,由于父母关系很好,孩子也会对婚姻产生美好的感觉和向往,感受到婚姻就是像父母那样相处;另一方面,父母双方能给孩子比较均衡的爱,这样,孩子便能从父母那里同时学习到男性形象和女性形象,这对孩子的成长也是很有益的。 在生活中,常常会出现“异性相吸”的情形,家庭中也不例外。有时,男孩更倾向于母亲,女孩更倾向于父亲。在夫妻关系较近的家庭模式中,“异性相吸”也是家庭关系达到平衡的“功

臣”:男孩喜欢母亲,就会在潜意识中“嫉妒”父亲,“为什么母亲会喜欢父亲呢?”他就会在观察的过程中以父亲为榜样,学习父亲的优点,所以夫妻关系融洽,对孩子的性格形成是关键的。 2、夫妻关系较远离孩子更近:对孩子影响:可能会导致孩子以自我为中心,任性、自私 第二种模式与第一种模式比较,相对来说,父母关系较远,两个人离孩子更近,就是人们常说的“以孩子为中心”。 这种模式常发生在夫妻关系一般,虽然没有太大冲突,但时常处于“冷战”状态的家庭中。由于夫妻之间的关系比较淡薄,因此常常到孩子那里寻求补偿,因此孩子常常被溺爱、过度保护、过度干涉。这种模式会导致孩子以自我为中心,比较任性和自私等,不利于孩子各方面的发展。这样的家庭表面上看起来尚能平稳,但却潜藏着危机。 3、夫妻关系依靠孩子维系:对孩子影响:孩子更大可能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第三种模式是第二种模式的极端化,夫妻间距离更远,问题更突出,两人的关系完全依靠孩子来维系,孩子甚至成为了婚姻的阻隔、障碍,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婚内第三者”。在这种家庭中成长的孩子,常常被极端地溺爱。现在很多家庭都是这种模式。夫妻之间几乎没有感情,婚姻成了“将错就错”,他们宁肯和对方没感情,但为了孩子,他们还是忍着,维持家庭的完整。 亲子关系心理咨询机构,安徽森田心理咨询,公司配有心理咨询室、婚恋咨询室、心理宣泄室、沙盘游戏室、感统训练室、心理松弛疗养室、早期特教个训室、集体课活动教室等,安徽森田带你走近心理学,了解心理咨询,感受心理咨询的作用,让我们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

浅谈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中的家庭因素

浅谈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中的家庭因素 三十六小(三)七班王嘉穆家长

一位著名哲人说过:“一个人的命运就在他的性格中,一个人一生是否有所作为,是否幸福,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往往就是性格,而不是智力,但是一个人的习惯却塑造了命运。人们常说,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可见行为习惯与人的性格命运的密切联系。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学生来说终身受益,也是一个人事业成败、人际关系是否融洽、对社会影响好坏的重要因素。在家庭教育中,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具体的情况是怎样的呢家庭应该怎样做呢 一、家庭认识的不够 当前的家庭教育对养成教育缺乏足够的认识。如今家长在言教、身教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种种矛盾化的教育,极容易搅乱孩子们幼嫩的心智。一是在做人上,现在的孩子处在“言教”与“身教”的矛盾中。许多家长一边给孩子讲“粒粒皆辛苦”,一边却随手扔掉不合口味的食品;二是在生活上,今天的孩子处在“穷教”与“富教”的矛盾中。“家里水果、点心之类的东西,应有尽有,家长在千方百计地逼着儿女多吃各种营养品、补品的同时,又要求子女要生活节俭,不要光顾吃而不学习,埋怨子女好吃懒做;三是在思想上,今天的孩子处在“吃苦”与“享乐”的矛盾中。一方面家长怨孩子什么事只顾自己;另一方面,家长却又总把最好吃的让给孩子先吃。四是在教育内容上,现在的孩子处在“重智”与“轻德”的矛盾中。家长到学校来,首先看的是学生考试成绩,人们很少,甚至根本不涉及学生的思想品德问题。“唯上大学才是人才”的人才观,“重智轻德”的教育观,

让年幼无知的孩子失去了最佳的人格教育期。五是在教育方式上,现代的孩子处在“放纵”与“专横”的矛盾中。有的家长在孩子破坏公物、无故凌辱同学等不良行为发生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的甚至为孩子占了上风,抢了便宜而自鸣得意;有的家长为了弥补孩子的“胆小”个性,竟毫不掩饰地要求孩子对其他同学要“以牙还牙”,“该出手时就出手”;有的家长干脆以工作忙为理由,完全放弃对孩子的教育。 二、把责任推脱给学校 把孩子送到学校,只要好好学习,听老师的话就能成才;而家庭教育无关紧要,或者说关系不大,这种认识是片面的,也是不负责任的。学校教育确实非常重要,但家庭教育也不例外,有许多地方在许多时候对学校教育是一种促进和转化,甚至超过学校教育的效果。因为家庭是孩子的天然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庭教育对一个人来说,既是启蒙教育,也是终身教育。家庭教育往往渗透在家庭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家长的认识水平、道德素养、价值取向等都在其言行中影响塑造着孩子的品行。人们常说:孩子是家长的影子,家长是孩子的镜子,就是这个道理。可见,家庭教育对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来说非常重要。 三、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影响非常大,作为父母来说,应怎样教育孩子给孩子的成长应提供怎样的空间和条件呢 第一、应给孩子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理智的家庭氛围。

初中成长日记300字大全

初中成长日记300字大全 走在人生道路上,也许,我也应该回头看看了吧。人生若长,度日如年,若短,弹指一挥间。坐在礁石上,听水浪打在脚下的声音,有一种莫名的安心。三年前,我在这里,听海声,三年后,我依旧 在这里,不过,心态不再仅仅存在天真,我们再也不会问父母为什 么天空是蓝色的了,我们再也不会问父母在夏天的时候狗狗会不会热,我们再也回不去,不仅仅是面容,更是心理。有些人在埋怨, 为什么我这么累,因为你没有看到别人默默付出的,当你比从前更 累了才会懂,原来我荒废了那么多青春,当我们把原本看重的东西 看轻一点,看轻的东西看重一点这就是所谓的成长,但是好像---学 不会吧。 我们的青春便是在操场上若无旁人地笑着,不在乎他人的目光,那年的我们的,系着硕大的蝴蝶结,听着耳机里传来的歌曲,在清 晨的阳光下,我们的脸上有金色的阳光,睫毛下的一丝阴影在宣告 着张扬,又或——放肆,张开手,闭着眼睛,逆风而行,一样的纯 白的校服被我们穿出别样的风格,我们翘掉晚自习跑到舞蹈室,在 巨大的镜子前,舞动属于我们的旋律。 每个人成长中都会有很多事,今天我也讲一个事。 在我5岁的时候,我在楼下和朋友玩,我拿竹棍玩,不小心扎了一根刺我回家跟爸爸讲,爸爸说要拿针给我挑出来,我一听就跑, 可是爸爸、妈妈紧追不舍,最后我还是被爸爸、妈妈“逮”着了。 我看着爸爸手里拿着的针,我害怕得一点一点吧手指往回缩。我趁 爸爸放松了一下,我一线子钻到了桌子下面,这下爸爸费了九牛二 虎之力在吧我拉出来,这下爸爸使劲的拉着我的手不放。我刚要大 哭爸爸说:“好了”。爸爸语重心长说:“做什么事都不要害怕。” 记得有一次,我由于不注意保暖,因此发了烧。妈妈带我去医院看病。一路上,我一直祈求上天,不要打针。我怀着不安的心情, 心里七上八下的来到了医院。经过了医生的诊断,我还是听见了我

浅析家庭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

浅析家庭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 ——一例青少年心理咨询案例分析 心理健康对人一生的幸福和成就所产生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心理问题已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决定一个人事业的成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关系着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兴衰。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的因素有生理、家庭、学校、社会等多种因素,本文通过一例青少年心理咨询案例的分析,从家庭方面的因素来思考,希望青少年的家长能认识自己、认识自己的孩子、认识自己的家庭。 一、案例综述 家庭是青少年最重要的成长环境,一名学习成绩比较优异的中学生,初中三年,因为家庭环境不良,一年一个样,从优等生蜕变成了逃学、打架、不回家的问题学生。来咨询室咨询时,他的表现让我吃惊,沉稳的外表和思路清晰的表达给人很成熟的印象,但通过量表检测、摄入性会谈等资料收集,发现其心理成熟度与外在表现的差距很大,而对其家庭情况的了解更是让我吃惊,父母的争吵长年不断,冷战几乎没有停止过,青春期的孩子生活在这样压抑的家庭环境中,三年的时间里,没有变化是不可能的。通过咨询,孩子的心理问题得到了疏导、呵护,逐渐健康成长,亲子沟通让孩子与父母的关系得到改善,但父母未接受婚姻关系咨询,父母关系未能改善。这里想通过该案例的分析,让年轻的父母多注意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尽量创造更好的家庭环境,让孩子健康的成长。

二、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分析 家庭是孩子最早接触并与之发生互动的第一个环境,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最初的教育是由家庭提供的,孩子在怎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对他们的心理发展具有直接影响。 2-1、父母素质的影响 青少年的人生观、世界观、道德观、审美观、举止等都是在家庭中奠定基础的,家庭教育对子女的个性、心理品质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父母的文化程度高低对孩子有着一定的影响,尤其是父母的道德修养、心理素质及责任意识对孩子有着显著的影响,父母作为青少年的第一任老师负有更大的责任,作为父母要有较高的素质,他们的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到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 2-1-1、文化素质 父母的文化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到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状况,根据我国心理工作者钱曼君对心理健康有问题的学生家庭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其家长中,文化程度属于文盲、半文盲、小学水平的占66.7%,许多家长的业余时间大多是放在打牌、聊天、装扮等无关紧要的事上面,几乎没有时间读书、看报。在孩子的心目中,学习的位臵受到打压,而家长对孩子考试成绩的看重,又让孩子困惑、感受到巨大压力。案例中的孩子在即将中考前,则采取了弃学的方式来应对压力。 2-1-2、道德素质 家长的道德素质同样影响着青少年心理健康,主要表现在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对父母行为及价值观等的模仿及内化。由于青少年的价值判断还

成长日记的作文800字5篇

成长日记的作文800字5篇 酸是成长的本味,甜是短小的插曲,让成长不再乏味。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成 长日记的作文,欢迎大家阅读。 成长日记 “拖延症”,这是我一个很严重的病。可那次,您彻底地治好了我的 “拖延症”。 记得那天是周日,我比以前的周日起得早得多,吃过早饭,还有一段闲暇,于是,我便抱起蜷缩在沙发里玩了起来,玩着玩着,便粘在了手上,再不忍心撒手了。终于,该去上课的时间就要到了,我还是捧着它入迷地玩着,您不停地催着我,可我却充耳 不闻,仍然目不睛地玩着,您就先下楼了。 “滴答滴答……”时钟响个不停。突然,楼下响起了清脆的鸣笛声。我不由自主地 喊了出来:“糟了!上课!”我扔下手忙脚乱穿上外套,把书包甩到肩上,一步两阶地冲下 楼去。下楼的时间只有一两分钟,可在我看来那却有一个世纪那么漫长,我不禁开始 回忆,回忆我玩的游戏,回忆我吃的早饭,回忆我做的美梦,回忆那些模糊不清的往事,直到再回忆不起什么,我的脑袋“刷”地一片空白,脚下只是奔跑。 终于,跳上了车,我没敢说一句话,我知道您还有好几句话在等着我,因为您眉 头紧锁。“嘭”地一声,车门随着我的手臂关上了,您就像听到了发令枪一样,狠狠地 跺了一脚油门。 这天您开车的速度要比平常快上一倍,甚至和赛车比赛时没什么两样。道边的树 和人向后飞奔,连前方的车也向后开去。突然,一辆轿车凑了过来,您用力踩刹车, 几乎快站了起来,可还是擦到了前面的车。您打开车门,走了过去,和那人交谈。 风疯狂地把沙子扬起来,沙子肆无忌惮地割着人们的脸,钻进人们的咽喉和眼睛里,您也不例外,一边咳嗽一边揉着眼睛。隔着窗户,我听见那车上的人说:“五百。”五百?!不可能!只是轻轻的擦掉漆,一两百足矣。我内心咆哮着。您先是一怔,然后径 直走了回来,拿了五百元递给他。我很诧异,这就是讹钱啊,您怎么能直接就同意了 对方的狮子大开口呢?你到底被什么冲昏了头脑……忽然,我想起了我的过错,如果不是我那么墨迹,也不会导致这五百元钱的损失。我的鼻尖麻木起来,胸口闷闷的很是 愧疚。 从那以后,我再也没犯过“拖延症”,因为您用爱治愈了我。

成长中的心理抚养

成长中的心理抚养 尊重的各位家长,您好,周六有幸聆听了中国公安大学李玫瑾教授的讲座,很触动。李教授从犯罪心理学的角度,深刻的解析了家庭心理抚育的重要性及一些做法,与我在现实教育中遇到的一些孩子不快乐的内在心理机制十分暗合,我在家校沟通博客上转载了一些李教授的博文,请一定看看! 一、听李玫瑾教授讲课——成长中的心理抚养 2010年12月18日上午,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心理学教授李玫瑾教授在河北省艺术中心音乐厅作了一场题为《成长中的心理抚养——解析家庭教育中孩子心理问题的由来》的讲座。 李玖瑾教授是全国家庭教育专家团成员、中国心理学会法制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她长期从事青少年心理问题研究,经常作客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栏目,解析成长中的少年因心理问题而出现违法行为的原因。 讲座中,她引导家长如何正确看待孩子的心理问题,并将从心理健康角度解析为什么孩子初生时母亲要亲自抚养,六岁前要对孩子说“不”,十二岁前母亲不要离开孩子,青春期父亲不要离开孩子等的原因。 李玫瑾把0~18岁分成两个阶段,0~12岁是依恋期,12~18岁是青春期。而依恋期是人生的第一个台阶,也是人最弱小的时期,这是父母对孩子进行心理抚养的关键期。

“家庭教育不仅仅是物质的保障,更重要的是父母亲自陪伴的抚养。”她说,怀孩子十个月不如带孩子十个月。“只有在孩子依恋期亲自抚养,孩子才会依恋你。”她说,孩子小时不会讲道理,他们愿意受你控制只是因为爱你。“你只有让孩子依恋你,你才能实现对他的心理控制。” “凡有爱的抚养,必须是有唠叨的。”李玫瑾说,妈妈换尿布是一对一的,有很多语言的唠叨和身体的接触,而幼儿园阿姨换尿布是机械式的。“所以,孩子初生时一定要由母亲亲自抚养,12岁前母亲不要离开孩子。” “打开屋子的门和窗” 如果把一个人比作屋子,他的眼和嘴就像窗户和门口;如果一个孩子把眼和嘴绷得紧紧的,就像紧紧地关闭了门窗,阳光照不进屋子里。 为什么会这样?李玫瑾教授给出了答案: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孩子对周围环境的恐惧。正如很多凶手穷凶极恶,在生活中即非常懦弱,这要从他的童年找根源。 家长们发现孩子行为异常,往往在他12岁左右,却殊不知孩子的异常心理也许早在6岁左右就形成了。“孩子是喂出来的,脾气是带出来的”,孩子在幼小时,大人的陪伴和教育非常重要。正如,孩子成年后喜欢的食物,取决于小时候父母常给他吃的;孩子小时候脱离了熟悉的环境,会变成沉默内向;小时候没人管,孤弱无助的感觉会伴随直至他长大。

走出心理舒适区-成长指导

走出心理舒适区-成长指导 走出心理舒适区-成长指导 舒适,这是我们每个人都愿意身处其中的美妙境地,没有压力,没有焦虑,随心所欲…… 比如,你做起事情来得心应手、毫不紧张——当然,这样的事情也不会让你激动,因为它们对你而言是再熟悉不过的。还有,你只关心自己喜欢的话题,只交往固定的朋友圈子,只听喜欢的歌曲。这样做时,你感到放松、舒适。 带给你这种感觉的状态和行为模式,就是你的心理舒适区。 在这个区域内,人们常常感觉放松,不愿被打扰,有自己的节奏,有自己的做事方式,有自己的为人处世模式。相反,超出了舒适区的范围,则感觉到紧张、不安、焦虑。因此,舒适区就像一个温暖的港湾,常常让人产生依赖和留恋…… 有心理学家将人类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形象地以海水为例分为三个区域:岸边、浅水区、深水区。而岸边这个区域, 对应的就是“舒适区”。 假如你是一个不会游泳的人,一定是感觉待在“岸边”的舒适区最安全、最舒适,而每往前一步,心里的恐慌和不安就会增加一分,因此,很多人宁可待在岸边的舒适区。 但是我们发现,这个舒适的岸边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海水有涨潮的时候,你的舒适区有可能会被淹没。如果不加以拓展,你的舒适区将越来越小,最终,原本是舒适区的地方会消失。站在原地的你,也会被恐慌和不安困扰。而以前的非舒适区,则会更令你感到不安和恐慌。

有的人处在舒适区中,会产生安全和自信,但他们不会长时间停留于此,而是能够很快地做出改变,跳出其中,进入更高层次的发展——比如结交新的朋友,拓展兴趣范围,接受新的挑战等。 但是,更多的人却不愿意冒险,不愿意给自己树立一个更高的目标,不愿意自找“苦”吃。他们就像企业里很多资历老的员工,长期满足于现状,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天天朝九晚五地混日子。 当我们试图原地踏步、躲避风险,但随着事态的发展,我们却无法保持原有的安宁与舒适,而是被卷入了其他的不适中。 因此,我们可以说,心理舒适区遵循着不进则退的原则, 只有不断地拓展,才能保留舒适区,感觉踏实和安定。 心理舒适区与人的压力有着直接的关系。 压力,必然会带来心理上的焦虑。心理学将这种变化称之为“压力曲线”,并将压力的的大小,按照不同的程度分成发展区、舒适区、潜能区三个区域。 为了寻求“自我需要”,或者逃离“不适应的痛苦”,我们都会在行动和态度上积极努力,争取尽快地适应环境—— 寻求或者逃离的阶段即是我们的发展区。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发展区是进步最明显的阶段。因为处于这一区域,你能够自然的感觉到希望和目标,就像树上的果实,你只需努力地跳一下,就能够轻松摘到。 当你的发展和进步达到了一定程度,即你的需求满足了,适应了环境后,你便自然而然地进入到了舒适区。 舒适区也有它的积极作用。首先,它帮助人们维护自我形象,建立心理防御屏障,能够起到一种避风港的作用。其次,舒适区是自我调节器,它能稳定人的情绪。舒适区的压力其实还是有的,只是我们似乎察觉不到,或者很轻松地就可以应

家庭教育的心理抚育

家庭教育的心理抚育 中国公安大学教授李玫瑾 心理抚育1:子不教,父母过 我遇到许多无助、甚至绝望的父母,他们面临自己养大的孩子却突然地发现孩子的陌生与可怕,曾经非常乖巧的孩子突然变得狰狞,让父母发现突然失控,爱已过,恨不行,说不听,骂无用……当他(她)们无奈地向我诉说孩子的问题时,当他们把孩子领到我面前时,我只有一个感受:“为时已晚”,他们错过了心理教育的最佳时间…… 我还经常从新闻渠道听到或看到种种令父母心碎、令父母痛苦的报道:仅因母亲对儿子上网的责骂,年仅12岁的儿子喝农药自杀;仅因为老师批评几句,学习出色的女孩居然跳楼自杀。为此痛不欲生的父母状告网络经营者、状告学校……每当此时,我都想对可怜的父母说:知道吗,这种结局是你们自己造成的,你们是主要的责任人……真相,多数时候很残忍。 如同医生看着痛苦的病人,许多病人并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生病,他们只能诉说生病的痛苦……。事实上,多数疾病都与病人自身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尽管有遗传问题,尽管有环境问题,但生活方式是最主动的因素。孩子的心理问题也同样。 一般而言,孩子出现行为问题或心理问题如:逃学、撒谎、网瘾、顶撞父母、离家出走、动辄自杀、还有打架伤害、参与抢劫等“发病期”多在12岁前后至18岁前后。但是,这一年龄段的行为问题和相关的心理问题都源于12岁之前。而且源于父母对孩子的抚养方式。 绝大多数的父母在孕期就开始了抚养的物质准备,如衣服、床和车等,但是,抚育的心理准备呢?该准备些什么?——有几位准父母能回答这一问题? 欲知结果,且听下回分解 心理抚育2:心理抚育非常麻烦 抚育的心理准备是:在做父母之前您是否想过下列问题: 1、你是否有足够的时间来陪伴孩子成长? ——如果你亟需挣钱,如果你事业太重要,如果你没有时间亲自哺育,那你一定不要生孩子,否则,极有可能钱挣来时孩子已成败家子;事业做大时孩子已经成陌路人……; 2、你是否有足够的耐心来陪伴孩子? ——如果你是一个只需要别人关心你、而不愿意关心一个吃喝拉撒都要你帮忙的主儿;如果你对生活琐事没有耐心也极不情愿做这类事时,你最好不要当父亲或母亲! 3、你是否知道孩子心理发展的几个基本的阶段,每阶段你需要做什么来完成对他的“心理抚育”?心理抚育的内容哪些在先,哪些随后?哪些是基础性的心理抚育,哪些是一生的心理抚育? ——如果你以为你的孩子生出来后会自然长大,自然懂事?那你一定失望。因为,现代社会你不教育、电视、网络会教育他(她),当你发现孩子身上出现种种“毛病”时,你再行动已晚——心理发展有关键期。尤其独生子女时代,父母没有实验期,当你终于明白抚育道理时可能已经错过了最佳教育期; 4、再具体些: 孩子独立行走之前:心理抚育的要点是什么? 孩子可以张嘴说话时:心理抚育的要点是什么? 孩子主观意向出现后:心理抚育的要点是什么? 孩子面临小朋友时:心理抚育的要点是什么? 孩子开始上桌吃饭时,心理抚育的要点是什么? 孩子走向学校时,心理抚育的要点是什么? 总之: 在人能出现的诸种心理现象中有:感知、情绪、情感、注意、观察、结伴、表达、操作、观念形成,这都需要抚育;还有兴趣、性格、意志,当然家长最关心的是智力,相关的还有记忆、概括、判断、推理、

阳光成长心理健康活动总结

阳光成长心理健康活动总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贯彻落实《2019年关于开展西青区中小学“阳光成长”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活动的通知》,迎接525大学生心理健康宣传日,扩大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宣传,在校园中形成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我校开展了以“心灵沐浴阳光健康快乐成长”为主题的心理健康月系列活动。 | 本次健康月活动涉及趣味游戏拓展、团体心理辅导、主题班会、手抄报制作、主题心理观影、写倾诉信、设计愿望墙等一系列内容,涵盖了素质拓展、娱乐竞技、学习减压、手工制作等主题。活动开展的具体情况如下: 1.知识宣传,提升心理健康意识水平 在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动初期,学校以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教育为主,利用国旗下讲话及校园广播对全体师生进行了充分的宣传,这不仅有效提升了师生的心理健康意识水平,也起到了很好的发动作用。 ' 2.游戏拓展,提升学生集体凝聚力

在体育教师和心理教师的合作下,共同组织学生完成了多项拓展游戏比赛,比如:蜈蚣竞走、车轮大战、二人三足、呼啦圈穿行等。趣味游戏的开展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文化生活,使学生放松了身心,还增强了班级学生的凝聚力。 】 3.团体辅导,发掘学生内在的潜能 五月份,我校共开展了两期主题团辅活动,第一期活动主题是“告白气球”,目的在于塑造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创新学习方法。第二期活动的主题是“团队的力量”,目的在于加强学生之间默契和协作能力,让学生发现团队合作的力量。两期团辅参与学生约有上百人,参加的学生表现出对未来活动的高度兴趣和关注,我校今后将设计更多丰富多彩并具有意义的活动,尽量满足学生的需求。 4.主题班会,营造阳光的班级氛围 ~ 在525大学生心理健康宣传日到来之际,各班召开“心灵沐浴阳光健康快乐成长”的主题班会,各班根据自己班级的特点,进行阳光班级文化建设,让学生更有班级归属感,也充分体现了班会课的价值。

心理健康辅导-阳光心态,快乐成长

阳光心态,快乐成长 生命需要阳光,其实心态更需要阳光。阳光心态是一种积极、宽容、感恩、乐观和自信的心智模式,在压力越来越大的社会,有着阳光般的心态显得尤其重要,这里就跟大家共享下塑造阳光心态的几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改变态度。改变不了事情,就改变对事情的态度。一个人因为发生的事情所受到的伤害,不如他对事情的看法更严重。事情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人对事情的看法。 有一个成语叫“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在古老的东方,有一个智者,他的一匹马丢了,邻居说:“你真倒霉。”智者回答:“是好是坏还不知道呢。”不久,丢失的马带着一匹野马回来了,邻居说:“你太幸运了,多了一匹马。”智者回答:“是好是坏还不知道呢。”不久,智者的儿子骑野马,从马上摔下来,腿摔断了,邻居说:“你真倒霉,就这么一个儿子,腿还断了。”智者回答:“是好是坏还不知道呢。”过了一段时间,皇帝征兵,许多年轻人都在战场上被打死了,智者的儿子由于腿断了不能打仗,未被征兵侥幸存活。所以从长时间来看,任何事情是好是坏还不知道呢。事情就是个硬币,有时可能是正面,过两天就可能是反面,再过段时间还可能翻过来。任何事情都一分为二地看待,人就会变得理智、洒脱一些。 第二种方法:享受过程。享受过程,精彩每一天。生命是一个过程,不是一个结果,如果你不会享受过程,结果到了是什么大家都知

道。生命是一个括号,左边括号是出生,右边括号是死亡,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填括号,要争取用精彩的生活、良好的心情把括号填满。 第三种方法:活在当下。活在当下的真正涵义来自禅。有人问一个禅师,什么是活在当下?禅师回答,吃饭就是吃饭,睡觉就是睡觉,这就叫活在当下。活在当下,就要学会发现每一件发生在你身上的好事情,要相信自己的生命正以最好的方式展开。如果你不会活在当下,就会失去当下。 第四种方法:学会感恩。 西方有感恩节,大家在那天都会感谢别人对自己的帮助。许多人会给所有曾经帮助、支持、爱护过自己的人发一条短信,感谢他们对自己的关照。你发一条短信,别人就会回复,并给自己需要感恩的人发短信,这样就会产生连锁反应,感恩节大家就会过得相当愉快,人际关系就会变得更加和谐。感恩能够使人获得好心情。西方有一条格言是:怀着爱心吃菜,比怀着恨意吃牛肉要香。 心态决定人生高度,快乐取决于看问题的角度。一个人的内心是一团火,就能释放出光和热;一个人的内心是一团冰,就是融化了也离零度不远。阳光心态是一个人健康的标准,有了阳光心态,就能建立乐观、积极的价值观,释放积极健康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奏响生命的强音。 我把生活比做一道生活自助大餐,你吃什么是你自己的选择,你选择什么就得到什么。所以祝大家都带着阳光的心态,缔造阳光生活,走向阳光未来。

心理健康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的渗透

心理健康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的渗透 南厂街小学三年级二班牛阿楠摘要心理健康教育在家庭教育中非常重要。心理健康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的途径有很多:首先要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其次,家长要保持愉快的心境。第三,根据家庭生活内容挖掘可渗透的教育因素。第四,尊重孩子,关爱孩子。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含义 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明确指出:“健康不但是没有身体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也就是说,人的健康不仅包括生理健康,同时包括心理健康。著名健康学者马斯乐指出,“心理健康比生理健康更重要”。 2006年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的定义了心理健康教育——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我们每次谈到心理健康教育总是首先想到其在教学中的渗透,亦或更深层次地探讨心理健康教育在各学科教学中的渗透,教育似乎仅仅局限在学校以内。然而,家庭是孩子来到社会上接触的第一个集体,给孩子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前提和基础。作为一线教师,结合我对学生和家长的了解,我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在家庭教育中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二、心理健康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的意义 家庭教育为孩子接受学校教育提供了前提和基础,亦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科学地研究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家庭教育中渗透的重要性及实施策略,无论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建设,还是实践指导都具有重大意义。 在家庭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全员性策略,有利于在家庭中营造学生心理健康的环境氛围。根据马卡连柯的平行原理,这种个人的健康的心理会带来集体的积极向上,同时又会反作用于个体,使个体生活在更加宽松健康的环境中。 家庭教育要通过家长来实现,从这个意义上讲,家长不应只是衣食住行的提供者,成绩好坏的评委,或者以暴制暴的后援团,更应成为心理辅导者,帮助孩子身心两方面健康成长。 心理健康在家庭中的渗透是指家庭成员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地、有意识地遵循学生的学习心理规律,在授予孩子一定的生活常识、技能、发展他们智力能力的同时,维护和增进孩子的心理健康,并巧妙结合生活实践,针对孩子生活中的问题或者可能出现的问题行为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 目前,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但是心理健康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却往往被学习成绩、办事能力、表达能力、身体健康等的提升需求所忽略。教育实践中,我遇到过孩子在学校骂人的情况,除了批评教育孩子以外,及时告知了家长,家长对我的反

阳光成长心理健康活动”方案

阳光成长心理健康活 动”方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13、“阳光成长心理健康活动”方案 “阳光成长心理健康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了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拥有健康快乐的心态,我校以心理健康月教育为契机,以“心理健康,快乐成长”为主题,加强师生心理素质教育,促使师生科学地认识心理健康、了解心理健康知识,学会心理调适的基本技巧,努力营造“人人关注心理健康,人人参与心理健康”的良好氛围,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进一步广泛深入的开展。 二、活动主题:“阳光心灵,快乐成长”三、活动口号:“我阳光我快乐”四、活动目的: 1.面向全体学生,开展预防性和发展性为主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关注心理健康,培养积极心理,促进心智成熟。 2.面向家长,开展家校联动,引导家长科学认识中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树立科学家教理念,营造和谐亲子关系。 五、活动内容:活动内容 1.启动仪式:3月2日全校师生举行“阳光心灵,快乐成长”启动仪式,宣布活动内容,鼓励大家积极参与。

学生代表在国旗下讲话“阳光心灵,快乐成长”演讲,拉开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动序幕。 2.开展心理健康主题活动 各班主任分别针对班级学生的心理需求,分别上一节别开生面的心理辅导课或主题班会。教案及相关资料及时上交。 3.学习心理健康小知识 充分利用《健康成长》教材,在学生中开展情感教育,引导学生感悟并珍惜人间的真爱,在关爱他人的同时学会爱自己。多推荐学生阅读有关阳光心态、感恩他人、和谐相处、感悟幸福,分享快乐的小故事、小案例,参与心理健康辅导活动、小游戏,并让学生结合读书、活动写心得体会。 4.心理健康黑板报、手抄报评比 各班以“阳光心态,快乐成长”为主题出一期黑板报,低年段以学生的学习为内容,比如:如何养成良好的行为、学习习惯,怎样让孩子们快乐学习;中年段以如何调节情绪,快乐每一天,或认识自我,增强自信心为内容;高年段以沟通、互动、和谐以及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内容。;五、六年级学生手抄报制作、评比,优秀作品校内展出。 家校活动内容

重视小学生心理健康让每个孩子快乐成长

重视小学生心理健康让每个孩子快乐成长 收藏顶(1) 据了解,忽视儿童心理健康是当前家长普遍存在的一个误区。他们错误的以为,小学生不懂事就不会有心理问题,事实上心理疾病近年来有明显低龄化的趋向。根据数据显示,我国有20%的儿童有抑郁症状,其中4%的儿童被诊断为临床重症抑郁。重症抑郁最大的潜在危险是自杀行为,这便是现在青少年自杀事件不断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些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将会对这些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影响,严重的会使这些学生出现行为障碍或人格缺陷。 剖析当今小学生生活的社会现状,就不难发现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小学生会产生心理问题。他们大都是独身子女,父母的溺爱,加上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过分宠爱,使他们养成了娇生惯养、自私任性的性格,且依赖思想特别严重。同时他们又正处在身心发育时期,对任何新事物感到新奇,电视游戏的惊险刺激,他们都想去尝试模仿,但他们又缺乏理性的判断能力,脑海里还没有形成正确的表象,只是随着自己的意愿行事,遇到顺心的事就开怀大笑、遭受一丁点的挫折就萎靡不振,甚至还与家长闹矛盾。而家长在此时若缺乏正确的引导,

缺乏与孩子的沟通、交流,那他们在心理上往往容易产生盲目的自满、自卑、厌烦等反常现象;在行为举止上出现暴躁、偏激、易怒等情绪的变化;在知识学习上往往出现时好时坏的现象;与同学的交往上也存在着难以相处的局面。其实,学生碰到问题而产生的忧愁苦闷,都是心理问题的表现。因此,我们作为基层的教育工作者更应该有责任、有义务做好正确的引导工作,增强他们心理健康的意识,促使他们正确对待自我、学习与生活,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更好地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快乐成长。针对这些现状下面我谈几点我粗浅的看法: 一、给学生一个自信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经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心灵的交会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斗志。青春期的教育本是心灵对心灵的启迪、精神对精神的感化。而爱是开启孩子心灵之门的钥匙,爱又是相互的,老师只有爱学生,才能得到学生的尊敬和爱戴。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丰富多采的精神食粮,爱需要沟通,老师的赞美和鼓励则是沟通的桥梁。给予学生肯定和赏识,不仅让学生得到心理上的满足,而且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融洽的师生关系可以使学生感到老师可亲、可信、可倾诉。这样学生就会

宝宝成长日记范文

宝宝成长日记范文 导读:本文是关于宝宝成长日记范文的文章,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宝宝成长日记范文】 未曾想没有小宝的生活会是怎样的平淡无奇,不敢想没有小宝的日子该会是怎样的枯燥乏味,因为有了小宝,使我的生活如此多姿多彩,每天像生活在桃源仙境般,每天像做着那奇妙甜美的梦一样……拥有之,便不愿不想醒来! 小宝变魔术。为逗小宝玩,我故意给宝宝开玩笑,说要给他变魔术。于是,我双手挥舞着,边挥舞边口中默念“变变变…”,然后指着小宝身旁的玩具,说出玩具的名字。不一会儿,我就把小宝身旁的物件都给变出来了!可小宝还不满足这样的游戏,于是我继续为他表演着。这次来了点高难度的,我竟然变出了小宝的小手和小脚丫子。小宝也被逗得哈哈大笑。没想到,小宝学得倒还挺快! 孩子姑姑给他拿了个煮鸡蛋,他倒在那里把玩了起来。我饶有兴趣地凑过去,才知晓小宝竟然在练习“变魔术”的绝技——只听小宝口中也念念有词,只是听不清楚。不一会儿,小宝就把拿有鸡蛋的那只手伸到我的面前,颇为得意地告诉我:“妈妈,变出鸡蛋了吧!”我给他增加了难度——给我变两只手都有鸡蛋看看。小宝的小脑瓜子转得还挺快,立马两只手合抱着鸡蛋让我看,还洋洋得意地对我说:“看吧!”看来,小宝的实战功夫也不弱,真是强将手下无弱兵啊!

路遇“中国”走不动。自小宝上了幼儿园后,尽管还只是小小班,尽管才只有两个多月,可小宝却常常给我不小的惊喜!这不,我领着小宝在街上玩,突然小宝站住不走了!我以为小宝想出什么鬼点子,又想看玩具,或是看到什么好吃的了。谁知,小宝竟盯着墙上的一张宣传化肥的广告贴不放。突然高兴得手舞足蹈地告诉我:“妈妈,快看,中国!”我一时竟没回过神来。我仔细看了看那张广告贴,才发现——原来是因为那上面有“中国”两个字。回家后,我找了几本书,让小宝看,没曾想小宝竟能认识“中国,大,小,人,口,伞”这几个字,着实让我意外不小。 搞笑版打电话。小宝有模有样地拿起他的手机(我们淘汰下的旧手机,就归他了),按了几下键,尽管手机都开不了机了,尽管手机旧得不行,可丝毫不影响小宝打电话的兴致。 打电话给爷爷: “喂,爷爷,你在哪里呢?”(停顿) “啊,不在家。”(又停顿片刻) “哦,我挂了啊!” 打电话给奶奶: “喂,奶奶,你在医院呢?打针了没有?(停顿) “打了啊?疼不疼啊?”(停顿片刻) “可疼(方言),不害怕啊!”(又停顿片刻) “就这样吧,我挂了啊!” 打电话给爸爸:

各种家庭模式下孩子的性格特点

各种家庭模式下孩子的性格特点 一、原配型 原配家庭在心理学中,我们将原配的夫妻和孩子称为原生家庭。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成长是在原生家庭中完成的。对于孩子来说,其脾气秉性,思维方式,行为方式都是从原生家庭中习得的。孩子长大成人后,会始终带着原生家庭的特点,并将它带入自己新组建的家庭。可见,原生家庭对人一生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 在原生家庭中,在父母与孩子的互动中,孩子基本处于被动的地位,更多的信息由是父母传递给孩子的。我们说,教育孩子不仅仅是对孩子说,更重要的是以身作则。孩子会从父母的行为中学到很多的东西,并逐渐被同化。在孩子还不具备判断力的时候,被同化的行为和思维方式是不分好坏的,父母如果不能严格要求自己,在孩子面前表现的恶习同样会被孩子学到。因为在孩子眼里,父母的行为都是对的,他会很自然地去模仿。在外人看来很不好的习惯,在自家孩子看来那是很正常的。因此有的时候人们会说,“你跟你爸爸一样”,“你真是遗传了你妈妈的性格了”等等,其实这不一定是基因的遗传,而是孩子模仿出来的。 原生家庭指个人出生、成长的家庭,一般由父母、兄弟姐妹等家庭成员组成,通常父母(尤其是父母关系)对个人的影响最大、最长久。根据调查研究的结果显示:父母经常吵架对孩子造成的不良影响大于父母离婚对孩子的影响,比例分别是33%、31%。原因是父母是孩子最亲近的人,孩子长期目睹父母争吵,父母间相互敌意、贬低对方,都会使孩子产生不安全感、不信任感、怀疑、困惑等消极情绪,也容易让孩子有归己心理,感到自责疚,这会使孩子迁就、讨好、懦弱、缺乏主见甚至自卑,以后很可能造成孩子人际关系障碍,难以与别人建立信任关系。 二、单亲家庭 单亲家庭是指失去一方父母的家庭。它会给孩子造成心理畸形,这些孩子往往少言寡语、性格孤僻、向、懦弱、不合群、上课不专心听讲、厌学、逃学、做事不负责任、反抗、易恼怒、破坏公共财物、依赖大人、做事畏首畏尾、十分拘束,生活上挑剔、哭闹、要挟大人等。通过对单亲家庭的调查,发现单亲家庭孩子的性格主要有以下七种: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