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中医《方剂学》祛湿剂(温化水湿)——实脾散(《重订严氏济生方》)

中医《方剂学》祛湿剂(温化水湿)——实脾散(《重订严氏济生方》)

中医《方剂学》祛湿剂(温化水湿)——实脾散(《重订严氏济

生方》)

一、组成

厚朴去皮,姜制,炒、白术、木瓜去瓤、木香不见火、草果仁、大腹子、附子炮,去皮、白茯苓去皮、干姜炮,各一两(各6克)、甘草炙,半两(3克)。

二、用法

上㕮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生姜五片,枣子一枚,煎至七分,去温服,不拘时候(现代用法:加入生姜五片,大枣一枚,水煎服)

三、歌括

实脾苓术与木瓜,甘草木香大腹加;草果姜附兼厚朴,虚寒阴水效堪夸。

四、功用

温阳健脾,行气利水。

五、主治

阳虚水肿。身半以下肿甚,手足不温,口中不渴,胸腹胀满,大便溏薄,舌苔厚膩,脉沉迟者。

六、方解

本方所治之证,是谓阴水,缘于脾肾阳虚,阳不化水,水气内停所致。水为阴邪,其性下趋,故其水肿身半以下为甚;脾主四肢,阳气不能温煦,故手足不温;水湿内阻,气机不畅,故胸

腹胀满;口不渴,大便溏,苔厚腻,脉沉迟,皆为脾肾阳虚,水湿壅盛之象。治宜温阳健脾,行气利水。方中以附子、干姜为君,其中附子温脾肾,助气化,行阴水之停滞;干姜温脾阳,助运化,散寒水之沍凝;二者合用,温养脾肾,扶阳抑阴。茯苓、白术健脾燥湿,淡渗利水,使水湿从小便而利;木瓜芳香醒脾,化湿利水,以兴脾主运化之功;厚朴、木香、大腹子、草果下气导滞,化湿行水,使气行则湿邪得化。使以甘草、生姜、大枣调和诸药,益脾和中群药相伍,共奏温暖脾肾,行气利水之效。然本方温补脾土之功偏胜,确有脾实则水治之功,故以“实脾名之”。

本方与真武汤功效相近,其组成即真武汤去芍药,加姜、厚朴、木香、草果仁、大腹子、木瓜、甘草、大枣,加生姜之用量。二方均能温暖脾肾,助阳行水,真武汤偏于温肾,实脾散偏于暖脾。真武汤温阳利水,兼能敛阴缓急,故主治阳虚停水兼有腹痛或阴随阳伤之身动;本方助阳散寒之力略胜,且能行气化滞,故主治阳虚水肿,兼有胸腹胀满者。

七、文献摘录(方论)

张秉成:“阴水者,纯是阳虚土败,土不制水而然。《经》云,湿胜则地泥,故脾旺则运化行而清浊分,其清者,为气为血,为津为液;浊者,则为汗为溺,而分消矣,则知治水当以实脾为首务也。白术、甘草,补脾之正药,然非姜、附之大辛大热助火生土,何以建其温补健运之功?而后腹皮、茯苓之行水,厚朴、木香之快气各奏厥功,草豆蔻芳香而燥,治太阴独胜之寒,宣木瓜

酸涩而温,疏脾土不平之木,祛邪匡正,标本得宜耳。”(《成方便读》)

方剂学祛湿剂温化寒湿剂的简单归纳(含方歌)

方剂学祛湿剂温化寒湿剂的简单归纳(含方歌) 第四节温化寒湿剂 苓桂术甘汤《金匮要略》 苓桂术甘化饮剂,健脾又温膀胱气; 饮邪上逆气冲胸,水饮下行眩晕去。 【组成】茯苓四两(12g)桂枝三两(9g)白术三两(9g)甘草炙,二两(6g) 【功用】温阳化饮,健脾利水。 【主治】中阳不足之痰饮。胸胁支满,目眩心悸,或短气而咳,舌苔白滑,脉弦滑或沉紧。 【鉴别】苓桂术甘汤与五苓散中皆有茯苓、桂枝、白术三药,均有温阳化饮之功,用于治疗痰饮病。五苓散以泽泻为君,配伍茯苓、猪苓直达下焦,以利水渗湿为主,主治饮停下焦之脐下悸、头眩、吐涎沫等症;苓桂术甘汤以茯苓为君,配伍桂枝温阳化饮,四药皆入中焦脾胃,主治饮停中焦之胸胁支满、头眩、心下悸等症。 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又名肾著汤) 《金匮要略》 肾著汤内用干姜,茯苓甘草白术襄, 伤湿身重与腰冷,亦名甘姜苓术汤。 又: 甘姜苓术主肾著,身痛腰冷又何虑。 【组成】甘草二两(6g)干姜四两(12g)茯苓四两(12g)白术二两(6g) 【功用】祛寒除湿。 【主治】肾著病。身重,腰下冷痛,腰重如带五千钱,饮食如故,口不渴,小便自利,舌淡苔白,脉沉迟或沉缓。 【鉴别】苓桂术甘汤与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组成仅一药之差。但前者重用茯苓为君,配伍桂、术、草,重在利水渗湿,兼以温阳健脾,是治疗痰饮病之代表方;后者重用干姜为君,配伍苓、术、草,意在

温中祛寒,兼以渗湿健脾,是治疗寒湿肾著病之常用方。 真武汤《伤寒论》 真武汤壮肾中阳,苓芍朮附加生姜; 少阴腹痛寒水聚,悸眩瞤惕急煎尝。 【组成】茯苓三两(9g)芍药三两(9g)白术二两(6g)生姜切,三两(9g)附子炮,去皮,破八片,一枚(9g)【功用】温阳利水。 【主治】 1.阳虚水泛证。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浮肿,腰以下为甚,畏寒肢冷,腹痛,下利,或咳,或呕,舌淡胖,苔白滑,脉沉细。 2.太阳病发汗太过,阳虚水泛证。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动,振振欲擗地。 附子汤(《伤寒论》) 少阴阳虚附子汤,人参白术苓芍藏; 体痛背寒肢逆冷,温阳益气自复康。 组成:附子炮,去皮,破八片,二枚(15g)茯苓三两(9g)人参二两(6g)白术四两(12g)芍药三两(9g) 功用:温经助阳,祛寒化湿。 主治:寒湿内侵,身体骨节疼痛,恶寒肢冷,苔白滑,脉沉微。 【鉴别】附子汤与真武汤药物组成仅一味之差,均可治疗阳虚水湿泛溢之证。但前者重用附、术,并配伍人参,重在温补脾阳而祛寒湿,主治阳虚寒湿内盛所致之痹证;后者附、术量减半,并佐以生姜,重在温补肾阳而散水气,主治阳虚水湿泛溢之证。 实脾散《严氏济生方》 实脾苓术与木瓜,甘草木香大腹加, 草果姜附兼厚朴,虚寒阴水效堪夸。 【组成】厚朴去皮,姜制,炒白术木瓜去瓤木香不见火草果仁大腹子附子炮,去皮脐白茯苓去皮干姜炮,各一两(各30g)甘草炙,半两(15g) 【功用】温阳健脾,行气利水。

中医执业医师方剂学练习题及答案:祛湿剂

中医执业医师方剂学练习题及答案:祛湿剂 一、A1 1、实脾散的功用是 A、利水渗湿,清热养阴 B、益气祛风,健脾利水 C、利水渗湿,温阳化气 D、利湿消肿,理气健脾 E、温阳健脾,行气利水 2、真武汤中配伍芍药的用意,与下列哪项无关 A、利小便去水气 B、缓肝急止腹痛 C、滋阴养血平肝 D、缓解筋肉动 E、防止温燥伤阴 3、完带汤证兼有寒湿,小腹疼痛者,宜加 A、干姜、盐茴香 B、干姜、盐丁香 C、炮姜、煅龙骨 D、炮姜、盐茴香 E、干姜、杜仲 4、下列各项中,除哪项外均属八正散的组成药物

A、大黄、炙甘草 B、瞿麦、萹蓄 C、木通、栀子仁 D、茯苓、猪苓 E、滑石、车前子 5、当归拈痛汤的功用是 A、清热养阴,和血止痛 B、健脾利水,祛风止痛 C、散寒除湿,和血止痛 D、利湿清热,疏风止痛 E、温阳健脾,和血止痛 6、茵陈蒿汤的组成药物是 A、栀子、茵陈、黄柏 B、茵陈、炮姜、附子 C、茵陈、滑石、黄芩 D、茵陈、麦芽、川楝子 E、栀子、茵陈、大黄 7、由滑石、黄芩、茵陈、石菖蒲、川贝母、木通、藿香、连翘、白蔻仁、薄荷、射干组成的方剂是 A、平胃散 B、三仁汤 C、茵陈蒿汤

D、藿香正气散 E、甘露消毒丹 8、平胃散的功用是 A、燥湿运脾,和中益气 B、燥湿运脾,行气和胃 C、行气化湿,和胃止呕 D、化湿和胃,理气健脾 E、疏肝和胃,益气健脾 9、羌活胜湿汤的组成药物中不包括 A、川芎 B、防风 C、白芷 D、藁本 E、蔓荆子 10、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独活寄生汤组成药物的是 A、杜仲、牛膝、肉桂 B、白术、羌活、苍术 C、细辛、防风、秦艽 D、川芎、当归、生地 E、人参、芍药、甘草 11、猪苓汤主治证候的病机要点是 A、中阳不足,饮停心下

方剂学——祛湿剂(二)

方剂学——祛湿剂(二) 青医君整理知识点,必须学习 1、八正散的功用是 A、清胆利湿,化痰和胃 B、清热祛湿,利胆退黄 C、泻火凉肝,清热利湿 D、利湿化浊,清热解毒 E、清热泻火,利水通淋 2、头痛恶寒,身重疼痛,面色淡黄,胸闷不饥,午后身热,舌苔白,口不渴,脉弦细而濡,治宜选用A、再造散 B、败毒散C、三仁汤 D、羌活胜湿汤 E、九味羌活汤 3、甘露消毒丹的功用是A、清胆利湿,化痰和胃 B、清热祛湿,利胆退黄 C、泻火凉肝,清热利湿 D、利湿化浊,清热解毒 E、清热泻火,利水通淋 4、连朴饮的功用是A、解表化湿,理气和中 B、清热化湿,理气和中 C、宣畅气机,清热利湿 D、行气降浊,宣化寒湿 E、温中行气,燥湿除满 5、原方用法要求药后“多饮暖水”的是A、生脉散 B、五苓散 C、玉屏风散 D、桑螵蛸散E、天台乌药散 答案与解析 1、【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八正散以滑石、木通共为君药,清热,利湿,利水通淋;臣以萹蓄、瞿麦、车前子清热利水通淋;佐以山栀子清泄三焦,通利水道,大黄荡涤邪热,通利肠道。诸药共奏清热泻火、利水通淋之功(E对)。 2、【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头痛恶寒但未见浮脉,提示此为卫阳被遏所致;身重疼痛,面色淡黄,胸闷不饥,脉濡,提示有湿困;午后身热,舌苔白,口不渴,提示热为湿遏。再结合此证以头痛恶寒及湿困症状为主,可诊断为暑温夹湿,当解暑清热利湿并宣畅湿困之气机,宜选三仁汤(C 对)——以滑石为君,清热利湿而解暑;臣以“三仁”宣畅三焦气机

助祛湿(杏仁宣利上焦肺气;白豆蔻芳香化湿,畅中焦之脾气以助祛湿;薏苡仁淡渗利湿以健脾,使湿热从下焦而去)。再造散功用为助阳益气,解表散寒,主治阳气虚弱,外感风寒证(A错)。败毒散功用为散寒祛湿,益气解表,主治气虚,外感风寒湿表证(B错)。羌活胜湿汤功用为祛风,胜湿,止痛,主治风湿在表之痹证(D错)。九味羌活汤功用为发汗祛湿,兼清里热,主治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证(E错)。3、【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甘露消毒丹重用滑石、茵陈、黄芩为君,以清热,解毒,利湿化浊(D对),主治湿温时疫之湿热并重证。清胆利湿,化痰和胃,是蒿芩清胆汤的功用(A错)。清热祛湿,利胆退黄,是茵陈蒿汤的功用(B错)。清热泻火,利水通淋,是八正散的功用(E 错)。 4、【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连朴饮中芦根、栀子,清热,并导湿热从小便而出;黄连苦寒,清热燥湿;厚朴宣畅气机,化湿行滞;半夏降逆和胃止呕;石菖蒲芳香化湿醒脾,淡豆豉助栀子清宣郁热而除心烦。诸药共奏清热化湿,理气和中之功(B对)。解表化湿,理气和中,是藿香正气散的功用(A错)。宣畅气机,清热利湿,是三仁汤的功用(C错)。行气降浊,宣化寒湿,是鸡鸣散的功用(D错)。温中行气,燥湿除满,是厚朴温中汤的功用(E错)。 5、【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五苓散方含猪苓、茯苓、泽泻、白术、桂枝,以温阳化气,利水渗湿,原方还要求“多饮暖水”,旨在扶助胃阳,温行水气以助发汗,既可令表邪由汗而解,又可使水饮内外分消(B对)。生脉散原方特别要求“长流水煎,不拘时服”(A错)。玉屏风散原方要求“上叹咀,每服三钱,用水一盏半,加大枣一枚,煎至七分,去滓,食后热服”(C错)。桑螵蛸散原方特别要求“生为末,夜卧人参汤调下二钱”(D错)。天台乌药散原方特别要求“上八味,先将

中医方剂学祛湿剂用药规律

中医方剂学祛湿剂用药规律 燥湿和胃 ★平胃散(湿滞脾胃):苍术4,厚朴3,陈皮2;炙甘草1;生姜,大枣 PS:燥湿和胃;燥湿化痰。此处用半夏亦无妨。 不换金正气散(湿浊内停,兼有表寒):藿香(解表化湿),厚朴,苍术,陈皮,半夏;甘草,生姜 PS:功在一味藿香。 柴平汤(湿疟?):柴胡,黄芩;人参;半夏+平胃散 苍术、人参、甘草(仿四君子); 半夏、陈皮、甘草(仿二陈汤); 柴胡、半夏、人参、甘草、黄芩、生姜、大枣(小柴胡汤)。 厚朴增强行气宽中的作用。 ★藿香正气散(外感风寒,内伤湿滞) 藿香,白芷,紫苏(散邪解表)(霍乱吐泻要药) 桔梗(宣肺);大腹皮,厚朴(行气化湿,宽中除满)(气机升降) 陈皮,茯苓,炙甘草,半夏,白术(四君子;二陈汤) 生姜,大枣(内调脾胃,外和营卫) PS: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此处与不换金正气散湿浊内停,兼有表寒有个神马区别??从药物组成上看,不换金正气散加上茯苓,也将构成仿四君子+二陈汤的组合形式,白术换苍术,加强健脾化湿之功,加一味茯苓应该说是合适的,不过解表、理气药物少了一些,发表与降气当亦为气机升降配伍用药。 清热祛湿 ★茵陈蒿汤(湿热黄疸)《伤寒论》:茵陈六两,大黄二两,栀子十四枚 栀子柏皮汤(热重于湿黄疸)《伤寒论》:栀子十五枚,黄柏二两,炙甘草一两

茵陈四逆汤(阴黄):附子,干姜,茵陈,甘草 ★八正散(湿热淋证)各等量;热淋治标。 滑石,木通,车前子,瞿麦,萹蓄(清热利湿,利尿通淋) 山栀子,灯心草(清热利尿) 大黄(湿热从大便去) 炙甘草 PS:热迫血络,出现尿血,血淋,需要应用清热凉血止血活血药物,如赤芍、生地、丹皮等。 ★三仁汤(湿温初起,湿重于热) 杏仁10(宣肺),白蔻仁4(行气化湿),薏苡仁12(健脾渗湿); 厚朴4,半夏10(行气化湿除满) 滑石12,通草4,竹叶4(利尿渗湿) PS:从原方配伍上看,杏仁、半夏用量不小。注意组方配伍特点,对于湿热温邪,行气化湿畅中及利水渗湿是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有表则解表,有热则清热,后面两方的组方结构就是如此。 黄芩滑石汤(湿温邪在中焦) 黄芩(清热) 大腹皮,白蔻仁(行气燥湿) 滑石,茯苓皮,通草,猪苓(利尿渗湿); 藿朴夏苓汤(湿温初起) 藿香(散邪),杏仁(宣肺);淡豆豉(清热) 茯苓皮,薏苡仁,白蔻仁,厚朴,半夏(健脾,行气,燥湿,化痰) 通草,猪苓,泽泻(利水渗湿) ★甘露消毒丹(湿热并重) 藿香,薄荷,连翘(散邪) 黄芩,茵陈(清热);射干(清热解毒) 白蔻仁(行气燥湿) 滑石,木通(利水渗湿);

方剂学习题17祛湿剂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祛湿剂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复习思考题 【研究生考试样题】 一、A A B C D A B C E 1.具有利湿化浊、清热解毒功用的方剂是(2010 年) A.连朴饮 B.三仁汤 C.八正散 D.甘露消毒丹 2.三仁汤中配伍杏仁的用意是(2010 年) A.宣利上焦肺气 B.宣肺止咳平喘 C.化痰降气平喘 D. 降气润肠通便 3.原方用法注明服药后“多饮暖水,汗出愈”的方剂是(2014 年) A.止咳散 B.消风散 C.五苓散 D.牵正散 4.治疗胸胁胀满,目眩心悸,或短气而咳,舌苔白滑,脉弦滑的最佳选方是(2005 年) A.十枣汤 B. 防己黄芪汤 C.苓桂术甘汤 D.真武汤 E.五皮散 5.枳实薤白桂枝汤与苓桂术甘汤中配伍桂枝用意的共同点(2017 年) A.通阳散寒 B.温阳化气 C.温通经络 D.平冲降逆 6.真武汤的组成药物中除白术、茯苓、芍药外,其余是 (2006 年) A.炮附子、干姜 B.生附子、人参 C.炮附子、人参 D.生附子、干姜 E.炮附子、生姜 7.下列选项中属于实脾散组成的药物是(2007 年) A.生姜、芍药 B.猪苓、滑石 C.厚朴、木香 D.苍术、陈皮 8.治疗带下色白或淡黄,清稀无臭,面色㿠白,倦怠便溏,舌淡苔白,脉缓的最佳选方是 (2005 年) A.龙胆泻肝汤 B.完带汤 C.参苓白术散 D.清带汤 E. 四君子汤 9.独活寄生汤中用以祛风湿兼补肝肾的药物是(2008 年) A.杜仲、牛膝、桑寄生 B.杜仲、当归、桑寄生 C.桂心、牛膝、桑寄生 D.杜仲、桂心、牛膝 10.独活寄生汤的组成中不含有的药物是(2009 年) A.杜仲、牛膝、细辛 B.秦艽、防风、川芎 C.人参、甘草、茯苓 D. 白术、荆芥、桂枝 11.患者痹病病史10 余年,现关节酸沉麻木,腰背冷痛,伴心悸、乏力,舌

方剂学速记方歌 执医考试专用

方剂歌诀(十一五规划教材附) 1解表剂 1.1辛温解表 1.麻黄汤 麻黄汤中臣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汗解表宣肺气,伤寒表实无汗宜。2.桂枝汤 桂枝芍药等量伍,姜枣甘草微火煮,解肌发表调营卫,中风表虚自汗出。3.九味羌活汤-抢活汗湿里热 皇帝尝百草,细心防穿胸枪.(黄芩生地黄苍术白芷甘草细辛防风川芎羌活) 5.小青龙汤 解表蠲饮小青龙,麻桂姜辛夏草从,芍药五味敛气阴,表寒内饮最有功。大青龙汤-大清汉劫镖,预热烦6.止嗽散 止嗽散用百部菀,白前桔草荆陈研,宣肺疏风止咳痰,姜汤调服不必煎。1.2辛凉解表 1.银翘散-因俏娘偷表,奇热度 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2.桑菊饮 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3.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仲景麻杏甘石汤,辛凉宣肺清热良,邪热壅肺咳喘急,有汗无汗均可尝。4.柴葛解肌汤清热解肌 柴大哥拾姜草,秦姐抢白芍 柴胡葛根甘草黄芩羌活白芷芍药桔梗生姜大枣 1.3扶正解表 1.败毒散-百度表示 人参败毒草苓芎,羌独柴前枳桔共,薄荷少许姜三片,气虚感寒有奇功。2.参苏饮 神树表叹气,目前只吓服三个陈梗。 紫苏叶、葛根、人参、半夏前胡、茯苓、木香、枳壳、桔梗、炙甘草、生姜、大枣 4.加减葳蕤汤 玉竹姐为何早操吃葱葳蕤葱白淡豆豉薄荷白薇桔梗大枣甘草 2泻下剂 2.1寒下 1.大承气汤-痞满燥实 大承气汤大黄硝,枳实厚朴先煮好,峻下热结急存阴,阳明腑实重证疗。去硝名为小承气,轻下热结用之效。调胃承气硝黄草,缓下热结此方饶。2.大黄牡丹汤 黄牡丹芒销冬瓜桃,鞋热预散肿 3.大陷胸汤 陷胸谁大笑,谢祝谁 2.2温下 1.大黄附子汤。 2.温脾汤 闻皮痒,夏寒季, 为姜大人父子干杯 *姜大人附子甘* 2.3润下 1.麻子仁丸 二人要小承气,脾曰热气同眠 2.济川煎——济穿肠,问圣经 止泻当用生牛肉 枳泻当*升牛肉。 2.4逐水 十枣汤 十公主谁赢,甘愿着急。 2.5攻补兼施 黄龙汤 大承气+当草人,阳明腑实气血伤。 3和解剂 3.1和解少阳 1.小柴胡汤 小柴胡汤和解功,半夏人参甘草从,更加黄芩生姜枣,少阳为病此方宗。3.蒿芩清胆汤 清单是,任何未谈, 臣伴亲只带好花草祝福 青蒿、黄芩、淡竹茹、姜半夏、赤茯苓、生枳壳、广陈皮、碧玉散(滑石、甘草、青黛) 3.2调和肝脾 1.四逆散

【精品】考研中医综合方剂学(祛湿剂)-试卷1

考研中医综合方剂学(祛湿剂)-试卷1 (总分:64.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A】1型题(总题数:15,分数:30.00) 1.连朴饮的功用是下列哪项 【A】.行气化湿降逆和胃 【B】.清热化湿理气和中(此项为本题参考答案)【C】.理气燥湿,和胃止呕 【D】.清热化湿,渗湿止泄 本题思路:连朴饮的功用是清热化湿,理气和中,黄连清热燥湿,厚朴行气化湿,共为君药。石菖蒲芳香化湿而悦脾,半夏燥湿降逆而和胃,增强君药化湿和胃止呕之力,是为臣药。山栀、豆豉清宣胸脘之郁热;芦根性甘寒质轻,清热和胃,除烦止呕,生津行水,皆为佐药。诸药相合,清热祛湿,理气和中,清升浊降,则湿热去、脾胃和而吐泻止。

2.下列哪项是连朴饮的组成药物 【A】.陈皮半夏 【B】.黄连芦叶 【C】.菖蒲芦根(此项为本题参考答案) 【D】.芦根甘草 本题思路:连朴饮的组成是制厚朴川连姜石菖蒲制半夏香豉焦栀芦根。 3.八正散的君药是哪项 【A】.车前子瞿麦 【B】.车前子木通 【C】.滑石木通(此项为本题参考答案) 【D】.瞿麦篇蓄 本题思路:连朴饮中以滑石、木通为君药。滑石善能滑利窍道,清热渗湿,利水通淋,《药品化义》渭之:“

体滑主利窍,味淡主渗热”;木通上清心火,下利湿热,使湿热之邪从小便而去。 4.八正散中佐以山栀子仁的作用是什么 【A】.清热泻火 【B】.泻火除烦 【C】.泄上焦郁热 【D】.清泄三焦(此项为本题参考答案) 本题思路:八正散中佐以山栀子仁清泄三焦,通利水道,以增强君、臣药清热利水通淋之功。 5.治疗膀胱气化不利之蓄水证应首选 【A】.五苓散(此项为本题参考答案) 【B】.猪苓汤 【C】.四苓散 【D】.茵陈五苓散

祛湿剂

方剂学——第十六单元祛湿剂 细目一概述 要点一祛湿剂的适用范围 祛湿剂适用于湿邪所致的多种病证。 要点二祛湿剂的应用注意事项 湿邪重浊腻滞,易阻气机,须酌情配伍宣降肺气、健脾助运、温肾化气之药。祛湿剂多芳香温燥或甘淡渗利,易伤阴津,有碍胎元,素体阴虚津亏、病后体弱以及孕妇等慎用。 细目二燥湿和胃 要点一平胃散《简要济众方》 【组成】苍术四两厚朴三两陈橘皮二两甘草(炙)一两 【功用】燥湿运脾,行气和胃。 【主治】湿滞脾胃证。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口淡无味,恶心呕吐,嗳气吞酸,肢体沉重,怠惰嗜卧,常多自利,舌苔白腻而厚,脉缓。 【组方原理】 君:苍术—燥湿运脾。 臣:厚朴—燥湿行气。 佐使:陈皮—理气和胃,燥湿醒脾。 甘草、生姜、大枣—补中调药。 方歌:平胃散内君苍术,厚朴陈草姜枣煮, 燥湿运脾又和胃,湿滞脾胃胀满除。

趣记:三猪皮厚 三术皮厚。 【附方】 不换金正气散较平胃散多藿香、半夏二味,故燥湿和胃、降逆止呕之力益著,兼可解表,用于湿邪中阻,兼有表寒之证。 柴平汤即小柴胡与平胃散合方,功在和解少阳,燥湿化痰,用于治疗素多痰湿,复感外邪,寒多热少之湿疟。 要点二藿香正气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大腹皮白芷紫苏茯苓各一两半夏曲白术陈皮厚朴(姜汁炙)苦桔梗各二两藿香三两甘草(炙)二两半 【功用】解表化湿,理气和中。 【主治】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证。霍乱吐泻,恶寒发热,头痛,胸膈满闷,脘腹疼痛,舌苔白腻,脉浮或濡缓。以及山岚瘴疟等。 【组方原理】 君:藿香—外散风寒,内化湿滞,辟秽止呕。 臣:白术、茯苓、半夏曲、陈皮—健脾理气燥湿。 佐:紫苏、白芷—外散风寒;行气止呕,燥湿化浊; 大腹皮、厚朴—行气化湿;桔梗—宣肺利膈。 使:甘草、姜、枣—内调脾胃,调和药性。 方歌:藿香正气腹皮苏,甘桔陈苓朴白术, 夏曲白芷加姜枣,风寒暑湿并能除 趣记:霍(元甲)半夜三更指令陈(真)捕大腹猪。

中医方剂学(珍藏版)

中医方剂学(珍藏版) 伤寒杂病论中的经方多是寥寥几味,《扶阳讲记》中提到的名医田八味先生用药最多不超过八味,观今之中医一般开药都是十多味,多者竟有二三十味,每付药一大包。联想到最近看到的一篇博文,说用药治病如打猎,枪法准的猎人如同狙击手,只需一发子弹即可中的,枪法次的用散弹,一轰一大片,还得是方向正确,如果方向不对,南辕北辙,再多子弹也是枉费。至于个别方剂,用药更是多达七八十味,那就等同投了集束炸弹...!须知,用药非比用兵多多益善!自古医不精辨无异于杀人! 1. 解表剂 1.1.辛温解表:麻黄汤,麻黄加术汤,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三拗汤,大青龙汤,华盖散,桂枝汤,桂枝加桂汤,桂枝加葛根汤,桂枝加芍药汤,桂枝加大黄汤,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九味羌活汤,大羌活汤,羌活胜湿汤,葱豉汤,葱豉桔梗汤,香苏散,加味香苏散,香苏葱豉汤,小青龙汤,射干麻黄汤,小青龙加石膏汤 1.2.辛凉解表:银翘散,银翘汤,桑菊饮,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越婢汤,柴葛解肌汤,葛根汤,升麻汤葛根汤,竹叶柳蒡汤 1.3.扶正解表:败毒散,荆防败毒散,仓廪散,参苏饮,再造散,麻黄细辛附子汤,麻黄附子甘草汤,加减葳蕤汤,葱白七味饮 2. 泻下剂 2.1.寒下: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三化汤,宣白承气汤,导赤承气汤,复方大承气汤,厚朴三物汤,大陷胸汤,大陷胸丸,大黄牡丹汤,阑尾化瘀汤,阑尾清化汤,阑尾清解汤,薏苡附子败酱散 2.2.温下:大黄附子汤,温脾汤,三物备急丸,半硫丸 2.3.润下:滋肠五仁丸,润肠丸,更衣丸,济川煎,麻子仁丸 2.4.攻补兼施:黄龙汤,新加黄龙汤,增液承气汤,承气养荣汤 2.5.逐水:十枣汤,控涎丹,舟车丸,禹功散,导水丸,防己椒目葶苈大黄丸,疏凿饮子

【方剂:祛湿剂】

【方剂:祛湿剂】 祛湿剂 第一节化湿和胃 1、平胃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苍术15g、厚朴9g、陈皮9g、甘草6g。 【功用】燥湿运脾,行气和胃。 【主治】湿滞脾胃证。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呕吐恶心,嗳气吞酸,肢体沉重,怠惰嗜卧,常多自利,舌苔白腻而厚,脉缓。 【歌诀】平胃散用朴陈皮,苍术甘草姜枣齐,燥湿运脾除胀满,调胃和中此方宜。 2、藿香正气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大腹皮5g、白芷5g、紫苏5g、茯苓5g、半夏曲10g、白术10g、陈皮10g、厚朴10g、姜汁10g、桔梗10g、藿香15g、炙甘草12g。 【功用】解表化湿,理气和中。 【主治】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证。霍乱吐泻,恶寒发热,头痛,脘腹疼痛,舌苔白腻,以及山岚瘴疟等。 【歌诀】藿香正气大腹苏,甘桔陈苓术朴俱,夏曲白芷加姜枣,感伤岚瘴并能驱。 第二节清热祛湿 1、茵陈蒿汤《伤寒论》 【组成】茵陈18g、栀子9g、大黄6g。 【功用】清热利湿退黄。 【主治】湿热黄疸。一身面目俱黄,黄色鲜明,腹微满,口中渴,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沉数等。 【歌诀】茵陈蒿汤治阳黄,栀子大黄组成方,栀子柏皮加甘草,茵陈四逆治阴黄。 2、八正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车前子9g、瞿麦9g、萹蓄9g、滑石9g、山栀子仁9g、

甘草9g、木通9g、大黄9g。 【功用】清热泻火,利水通淋。 【主治】湿热淋证。尿频尿急,溺时涩痛,淋沥不畅,尿色浑赤,甚则癃闭不通,小腹急满,口燥咽干,舌苔黄腻,脉滑数。 【歌诀】八正木通与车前,萹蓄大黄滑石研,草梢瞿麦兼栀子,煎加灯草痛淋蠲。 3、三仁汤《温病条辨》 【组成】杏仁12g、飞滑石18g、白通草6g、白蔻仁6g、竹叶6g、厚朴6g、生薏苡仁18g、半夏10g。 【功用】宣畅气机,清利湿热。 【主治】湿温初起及暑温夹湿。头痛恶寒,身重疼痛,面色淡黄,胸闷不饥,午后身热,苔白不渴,脉弦细而濡。【歌诀】三仁汤蔻薏苡仁,朴夏白通滑竹伦,水用甘澜扬百遍,湿温初起法堪尊。 4、甘露消毒丹(一名普济解毒丹)《续名医类案》 【组成】滑石15g、淡黄芩10g、绵茵陈11g、石菖蒲6g、川贝母5g、木通5g、藿香4g、连翘4g、白蔻仁4g、薄荷4g、射干4g。 【功用】利湿化浊,清热解毒。 【主治】湿温时疫。发热倦怠,胸闷腹胀,肢痠咽肿,身目发黄,颐肿口渴,小便短赤,泄泻淋浊等,舌苔淡白或厚腻或干黄。并主水土不服。 【歌诀】甘露消毒蔻藿香,茵陈滑石木通菖,芩翘贝母射干薄,湿温时疫是主方。 5、连朴饮《霍乱论》 【组成】制厚朴6g、川连姜汁炒,3g、石菖蒲3g、制半夏3g、香豉9g、焦栀9g、芦根60g。 【功用】清热化湿,理气和中。 【主治】湿热霍乱。上吐下泻,胸脘痞闷,心烦躁扰,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滑等。 【歌诀】连朴饮用香豆豉,菖蒲半夏焦山栀,芦根厚朴黄连入,

祛湿剂之温化寒湿篇

祛湿剂之温化寒湿篇 苓桂术甘汤《金匮要略》 方歌:苓桂术甘化饮剂,温阳化饮又健脾,饮邪上逆胸胁满,水饮下行悸眩去。 组成:茯苓四两,桂枝三两,白术二两,甘草炙,二两。 功效:温化痰饮,健脾利湿。 主治:中阳不足痰饮病。 治则:“夫短气而有微饮者,当从小便去之。” “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配伍特点:温而不热,利而不峻,标本兼顾。 配伍结构:茯苓、桂枝相合,为温阳化气,利水平冲之常用配伍组合。茯苓、白术相须,为健脾祛湿的常用配伍组合。 辩证要点:胸胁支满,目眩心悸,舌苔白滑、脉弦滑。 加减变化:咳嗽痰多半夏、陈皮;心下痞或腹中有水声加枳实、生姜。 使用注意:饮邪化热,咳痰粘稠者,非本方所宜。 现代医学: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心源性水肿、肾性水肿、慢性肠炎、耳源性眩晕等属于脾阳虚弱,痰饮内停者。 治咳喘之法:先胀后喘治在脾用苓桂术甘汤,先喘后胀治在肺用苓甘五味姜辛汤。 桂枝在诸方中的作用比较: 麻黄汤---------配麻黄------发汗解表 桂枝汤---------配白芍------调和营卫 小建中---------配饴糖------散中寒辛甘化阳 当归四逆------配当归------温经散寒养血 炙甘草汤------配姜酒------温通心阳 肾气丸---------配附子------温肾助阳 桃核承气------配桃仁------活血祛瘀 五苓散---------配泽泻------温化膀胱解表

苓桂术甘------配茯苓------温中化饮

真武汤《伤寒论》 方歌:真武汤壮肾中阳,茯苓术芍附生姜,少阴腹痛有水气,悸眩瞤惕保安康。 组成:茯苓三两,芍药三两,白术二两,生姜三两,附子炮,去皮,一枚,破八片 功效:温阳健脾利水(脾肾双温) 主治:脾肾阳虚,水湿内停证;太阳病发汗太过,阳虚水泛证。 立法:温阳利水,兼以缓急舒筋。 配伍特点:温中有散,利中兼化;脾肾双补,补肾为主;助阳益阴,温阳为先。 辩证要点:小便不利,肢体沉重或浮肿,舌质淡胖,苔白脉沉。 加减变化: ⑴水寒射肺而咳加干姜、细辛、五味子; ⑵阴盛阳衰而下利甚去芍药,加干姜; ⑶水寒犯胃而呕重用生姜,加吴茱萸、半夏。 现代应用:慢性肾小球肾炎、心源性水肿、甲状腺功能低下、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肠炎、肠结核、美尼尔综合征等属于脾肾阳虚者。 82条;“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

祛湿剂之温化寒湿苓桂术甘汤真武汤实脾散

祛湿剂之温化寒湿苓桂术甘汤真武汤实脾散 温化寒湿 适用病证 湿从寒化,阳虚不能化水所引成痰瘀水肿等证。 温化就是针对了这种湿的产生,是阳气不足为主要原因。阳虚不化,阳虚为寒,这时产生寒湿证候为主。主要用于这一类,痰瘀水肿为主要。这种寒湿引起的范围还可以很广。这里举了主要的病证。 配伍用药 温阳药和利湿药为主,常配健脾补肾药,理气药为辅助。如桂枝、附子、茯苓、白术等组成方剂。 湿喜归脾,水湿的产生往往都和脾的运化功能障碍或减弱有关。同时,肾主水,特别是阳要化气的,阳气要温化水液的,肾阳是非常重要的。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化,所以它叫元阳。阳虚到一定程度,往往影响到脾肾阳虚,特别是肾阳虚,这种对于寒湿证,根据它阳气虚弱程度,我们选择药物,往往健脾补肾,温阳药结合健脾补肾。有的时候水湿组滞气机严重,往往要结合理气药。总体上,这类方剂,多用温阳药和利湿药相配。这是主要的。这是温化寒湿药物配伍的一些共性。 ▲▲▲苓桂术甘汤 〖方源〗《金匮·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芩桂术甘汤主之。” 〖组成〗茯苓四两[12g] 桂枝三两[9g] 白术三两[9g] 甘草二两[6g] 〖用法〗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方歌〗苓桂术甘化饮剂,温阳化饮又健脾,

饮邪上逆胸胁满,水饮下行悸眩去。 〖主治〗痰饮。头目眩晕,短气而咳,心悸,胸胁胀满,舌苔白滑且较厚,脉沉弦,或沉滑,沉紧。 〖功用〗温阳化饮,健脾利湿。 〖病机〗痰饮之为病,其因多与肺脾肾三脏有关,尤以脾阳失于健运,三焦运化障碍为水饮留积的主要因素。 主证证候——中阳不足的痰饮病。 中阳不足 脾失健运→水湿不化,寒饮内停→ 胸胁支满,短气而咳,目眩心悸 苔白滑,脉弦滑或沉紧 中阳(脾胃阳气)不足,实际上它是中焦虚寒的一种基础。阳气不足,不能温化水液,水液停留在局部为痰饮,这个痰饮是饮停中焦,病位明确是饮停中焦。中阳不足,导致水湿不化,痰饮内停,水饮停蓄中焦,从表现来说,水饮停蓄,饮邪为阴邪,停蓄就会阻滞气机。气机不利,就饮邪随气上逆。饮邪上逆可以水饮犯肺,短气、咳嗽、胸邪支满。这是常见的。饮邪上逆,上干头目,上干清阳,可以头晕目眩。心悸,也是水饮内停,水气凌心经常出现的现像。这是中焦阳气不足,造成寒饮内停,饮邪阻滞气机,寒饮之气上逆,上逆于心,水气凌心或饮邪迫肺,或饮邪上干清阳所造成。苔白滑,苔白偏寒,白滑说明痰饮较重。脉弦滑或沉紧,有是寒饮内停,偏于阳虚有寒这种脉像。 君茯苓──淡渗利水除湿。 ┌通阳输水走皮毛,从汗而解。 臣桂枝┤ └平冲逆。 佐白术──健脾土以制痰湿。 ┌甘能补中。 │

中医药大学《祛湿剂》教案

第十九章祛湿剂 【教学目的】 1.掌握本类方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 2.掌握平胃散、藿香正气散、茵陈蒿汤、五苓汤、防已黄芪汤、苓桂术甘汤、真武汤、实脾散(8首)。 3.熟悉八正散、猪苓汤(2首)。 4.了解三仁汤、甘露消毒丹、二妙散、五皮散、萆〓分清饮(5首)。 【教学内容】 【定义】 凡以祛湿药物为主组成,具有化湿行水,通淋泄浊作用,治疗水湿为病的一类方剂统称为祛湿剂。属于“八法”中“消法”范畴。 【适应证】 祛湿剂用于治疗湿病,凡因正气不足,又居处卑湿、阴雨湿蒸,冒雾涉水,汗出沾衣,或经常在水中作业,人久处之,正不胜邪,感受外湿;或恣啖生冷,过饮酒酪,肥甘失节,则脾阳失运而湿从中生者,均可运用本类方剂治疗。 【分类】 湿邪伤人,常与风寒暑热相间,人体又有虚实强弱之分,所犯部位又有表里上下之别,病情亦有寒化、热化之异。因此,湿邪为病较为复杂,祛湿之法亦种类繁多。大抵湿邪在外在上者,可表散微汗以解之;在内在下者,可芳香苦燥以化之,或甘淡渗利以除之;水湿壅盛,形气俱实者,又可攻下以逐之;从寒化者,宜温阳化湿;从热化者,宜清热祛湿;体虚湿盛者,又当祛湿与扶正兼顾。故本章方剂分为化湿和胃、清热祛湿、利水渗湿,温化水湿、祛风胜湿五类。

【注意事项】 临床运用祛湿剂应注意点:祛湿多由芳香湿燥或甘淡渗利之药组成,易于耗伤阴津,故对素体阴虚津亏,病后体弱,以及孕等,均应慎用。 19.1燥湿和胃 化湿和胃剂,适用于湿浊内阻,脾胃失和的病证。湿邪中阻,脾胃之气不和,则升降运化功能失调。临床常见脘腹痞满,嗳气吞酸,呕吐泄泻,食少体倦,舌苔白腻,脉濡等症。所以本类方剂主要由苦温燥湿与芳香化湿药组成,以燥湿健脾,化浊和胃,使中焦气机调畅,脾胃运化功能恢复。常药物如苍术、厚朴、陈皮、藿香、佩兰、白豆蔻等。若小便不利,须配伍利水湿之品,如茯苓、薏苡仁、车前子之类,以使湿从下行;若气滞较甚,当配伍行气健脾之品,如枳壳木香、大腹皮、半夏、生姜之类,以除满和胃;若兼外感风寒而见恶寒发热,头痛头重时,宜配伍辛温解表之品,如苏叶、荆芥、白芷、羌活之类,也可酌加宣肺之品,如桔醒、杏仁等,以解表化湿。此外,若兼食滞,可配伍消食导滞之品,如神曲、麦芽、谷芽等;若兼里寒,可配伍温中散寒之品,如干姜、官桂等;式有哪兼郁热,可酌配清热燥湿之品,如黄芩、黄连、栀子等。代表方剂如平胃散、藿香正气散等。 平胃散 【来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命名】本方能平胃土之不平,故称平胃散。 【组成与方解】

15祛湿剂歌诀

祛湿剂 燥湿和胃 平胃散《和剂局方》 平胃散内君苍术,厚朴陈草姜枣煮。燥湿运脾又和胃,湿滞脾胃胀满除。胃苓汤《丹溪心法》合五苓散柴平汤《景岳全书》合小柴胡汤 不换金正气散《和剂局方》加藿香半夏 藿香正气散《和剂局方》 藿香正气腹皮苏,甘桔陈苓朴白术。夏曲白芷加姜枣,风寒暑湿并能除。六和汤《和剂局方》 六和藿朴杏砂呈,半夏木瓜赤茯苓。术参扁豆同甘草,姜枣煎之六气平。或益香薷或苏叶,伤寒伤暑用需明。 清热祛湿 湿温初起方《中西温热串解》 湿温初起银翘豉,藿佩甘通竹叶使。滑石茯陈苍术皮,恶寒无汗杏薷备。藿朴夏苓汤《感证辑要》 藿朴夏苓有三仁,通草猪苓泽泻存。淡豉解表化湿气,湿温初起效可成。枳桔栀豉汤(新)

枳桔栀豉汤竹茵,贯众翘草薄黄芩,湿温在气热偏重,宣畅清利此法寻。白虎加苍术汤《类证活人书》 热盛阳明湿阻脾,脉洪身热重难移。膏知甘米并苍术,寒润苦燥配伍宜。三仁汤《温病条辨》 三仁杏蔻薏苡仁,朴夏通草滑竹存。宣畅气机清湿热,湿重热轻在气分。雷氏芳香化浊法《时病论》 芳香化浊藿香先,荷叶夏陈与佩兰。厚朴腹皮共煎服,外宣内化湿邪蠲。连朴饮《霍乱论》 孟英连朴饮菖蒲,栀豉芦根半夏齐。湿热内蕴成吐利,苦寒温燥和中奇。甘露消毒丹《温热经纬》 甘露消毒蔻藿香,茵陈滑石木通菖。芩翘贝母射干薄,湿热时疫是主方。一加减正气散《温病条辨》 一加正气霍苓陈,曲杏麦芽腹朴茵。升降失司便不爽,脘连腹胀服之泯。二加减正气散《温病条辨》 二加正气霍防通,朴卷广皮茯薏功。脘闷便溏身体痛,化湿疏络妙无穷。三加减正气散《温病条辨》 三加正气霍陈皮,杏朴茯苓滑石宜。湿阻气机渐化热,苔黄胸闷此方施。

第六章-祛湿剂

第六章祛湿剂 学习要点 ①掌握羌活胜湿汤、平胃散、藿香正气散、茵陈蒿汤、五苓散、真武汤的组成、功效、主治和配伍意义。 ②熟悉祛湿剂的概念、分类、使用注意事项;熟悉独活寄生汤、八正散、防己黄芪汤的组成、功效、主治和主要配伍意义。 ③了解小活络丸、二妙散、五皮散的功效和主治。 一、定义 祛湿法化湿利水和通淋泄浊水湿病 二、适应证治法配伍代表方剂 1.湿阻脾胃(湿邪内阻,脾胃失和) 化湿和胃+理气和中药 平胃散藿香正气散 2.湿热证(外感湿热湿热内盛湿热下注) 清热祛湿+清热泻火药

三仁汤茵陈蒿汤甘露消毒丹 连朴饮二妙散八正散牛角散 当归拈痛汤 3.水湿壅盛(癃闭淋浊水肿泄泻) 利水渗湿法+理气健脾药 五苓散猪苓汤防己黄芪汤五皮散4.湿从寒化(阳气不化,水湿内停) 温化水湿(温阳药+利湿药) 苓桂术甘汤真武汤实脾散鸡鸣散萆薢分清饮 5.风湿痹证 祛风胜湿+解表止痛补肝肾益气血 羌活胜湿汤独活寄生汤 三使用注意

1.易耗气伤津,素体阴虚津亏,病后体弱,孕妇水肿慎用. 2.配伍理气药? 3.调整肺脾肾三脏的功能. 第一节祛风湿剂 羌活胜湿汤《内外伤辨惑论》 证:风湿在表(一身重痛) 法:祛风胜湿 方:二活-祛一身之风湿(君) 防风藁本-发散风湿止头痛 川芎蔓荆子-散风活血止头痛 甘草-调和 特点:风湿初起最适宜 应用:感冒头痛风湿性关节炎

独活寄生汤《备急千金要方》 证:痹证日久,肝肾阴亏,气血不足 法: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 方:独活寄生-祛风湿,补肝肾(君) 细辛防风秦艽-祛风湿止疼痛 桂心 -散寒止痛温通经络 杜仲牛膝-补肝肾强腰膝兼祛风湿 参苓草-补气 四物汤-补血 特点:1)扶正药与祛邪药相须配,相得益彰; 2)配伍理血药,取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 慢性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腰腿疼,坐骨神经痛,骨质增生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