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方剂学祛湿剂清热祛湿剂的简单归纳(含方歌)

方剂学祛湿剂清热祛湿剂的简单归纳(含方歌)

方剂学祛湿剂清热祛湿剂的简单归纳(含方歌)

第二节清热祛湿剂

茵陈蒿汤《伤寒论》

茵陈蒿汤治疸黄,阴阳寒热细推详,

阳黄大黄栀子入,阴黄附子与干姜。

亦有不用茵陈者,加草柏皮栀子汤。

又:

茵陈蒿汤大黄栀,瘀热阳黄此方施;

便难尿赤腹胀满,清热利湿总相宜。

【组成】茵陈六两(18g)栀子十四枚(12g)大黄去皮,二两(6g)

【功用】清热利湿退黄。

【主治】黄疸阳黄。一身面目俱黄,黄色鲜明,发热,无汗或但头汗出,口渴欲饮,恶心呕吐,腹微满,小便短赤,大便不爽或秘结,舌红苔黄腻,脉沉数或滑数有力。

栀子柏皮汤(《伤寒论》)

栀子柏皮加甘草,热疸治疗要及时。

组成:栀子十五枚(10g)甘草炙,一两(3g)黄柏二两(6g)

功用:清热利湿。

主治:黄疸,热重于湿证。症见身热,发黄,心烦懊,口渴,苔黄。

茵陈四逆汤(《伤寒微旨论》)

四逆汤内茵陈入,黄疸阴证法在兹。

组成:甘草茵陈各二两(各6g)干姜一两半(4.5g)附子破八片,一个(6g)

功用:温里助阳,利湿退黄。

主治:阴黄。症见黄色晦暗,皮肤冷,背恶寒,手足不温,身体沉重,神倦食少,口不渴或渴喜热饮,大便稀溏,舌淡苔白,脉紧细

或沉细无力。

【鉴别】茵陈蒿汤、栀子柏皮汤均主治湿热内蕴所致之阳黄。其中茵陈蒿汤以茵陈配栀子、大黄,清热利湿并重,宜于湿热俱盛之黄疸;栀子柏皮汤以栀子配伍黄柏,以清热为主,宜于湿热黄疸属热重于湿者。茵陈四逆汤以茵陈与干姜、附子配伍,故有温阳利湿退黄之功,宜于寒湿内阻之阴黄。

八正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八正木通与车前,萹蓄大黄栀滑研;

草梢瞿麦灯心草,湿热诸淋宜汤煎。

【组成】车前子瞿麦萹蓄滑石山栀子仁甘草炙木通大黄面裹煨,去面,切,焙,各一斤(各9g)

【功用】清热泻火,利水通淋。

【主治】热淋。尿频尿急,溺时涩痛,淋沥不畅,尿色浑赤,甚则癃闭不通,小腹急满,口燥咽干,舌苔黄腻,脉滑数。

五淋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五淋散治血热淋,归草栀芍赤茯苓;

脐腹急痛小便涩,研末煎服水道清。

组成:赤茯苓六两(18g)当归去芦甘草生用,各五两(各15g)赤芍药去芦,锉山栀子仁各二十两(各15g)

功用:清热凉血,利水通淋。

主治:湿热血淋。症见尿如豆汁,溺时涩痛,或溲如砂石,脐腹急痛。

石韦散(《外台秘要》引《集验方》)

组成:石韦去毛,二两(6g)瞿麦一两(3g)滑石五两(15g)车前子三两(9g)葵子二两(6g)

功用:清热利湿,通淋排石。

主治:热淋、石淋。症见小便淋沥涩痛,少腹拘急,尿中或见砂石,或排尿突然中断。

【鉴别】八正散与导赤散均有清热利水通淋之功,用于治疗热淋。八正散集滑石、木通、萹蓄、瞿麦、车前子等大队清热利湿之品,利

尿通淋之效颇著,且配入大黄之降泄,令诸药直达下焦,故为临床治疗热淋之主方;导赤散仅以木通、竹叶清热通淋,药简力薄,但有清心之功,并伍以生地,故既可上清心火,又能下利小肠,且利水而不伤阴,适用于心经热盛或心火下移小肠之口糜口疮、小便赤涩热痛或热淋轻证,若兼阴津不足者尤宜。

八正散与小蓟饮子亦同具清热通淋之效,均可治疗淋证。八正散专于清热利尿通淋,主治热淋;小蓟饮子则以小蓟、生地、藕节、蒲黄等凉血止血药与利水通淋之品为伍,故宜于膀胱有热,灼伤血络之血淋。

五淋散、石韦散与八正散均有利水通淋之功,可治疗湿热蕴结膀胱之淋证。五淋散重用栀子、赤芍,故具清热凉血之功,尤宜于治疗血淋;石韦散重用石韦、滑石、葵子等,除清热利湿外,擅长排石,常用治石淋;八正散集大队利水通淋之品于一方,清热通淋之效著,故为治疗热淋主方。

三仁汤《温病条辨》

三仁杏蔻薏苡仁,夏朴通草竹叶存;

加入滑石渗湿热,身重胸闷属湿温。

【组成】杏仁五钱(15g)飞滑石六钱(18g)白通草二钱(6g)白蔻仁二钱(6g)竹叶二钱(6g)厚朴二钱(6g)生薏苡仁六钱(18g)半夏五钱(15g)

【功用】宣畅气机,清利湿热。

【主治】湿温初起或暑温夹湿之湿重于热证。头痛恶寒,身重疼痛,肢体倦怠,面色淡黄,胸闷不饥,午后身热,苔白不渴,脉弦细而濡。

藿朴夏苓汤(《感证辑要》引《医原》)

藿朴夏苓有三仁,泽猪豆豉亦与伦;

湿温身热肢体倦,胸闷舌腻宜煎烹。

组成:杏仁二钱至三钱(6~9g)蔻仁八分冲(2.5g)半夏二钱至三钱(6~9g)厚朴八分至一钱(2.5~3g)藿梗一钱半至二钱(4.5~6g)苡仁四钱至六钱(12~18g)通草三钱至五

钱(9~15g)茯苓三钱至四钱(9~12g)猪苓一钱半至两钱(4.5~6g)泽泻一钱半至两钱(4.5~6g)先用通草煎汤代水,煎上药服。

功用:化湿解表。

主治:湿温初起。症见身热恶寒,肢体倦怠,胸闷口腻,舌苔薄白,脉濡缓。

黄芩滑石汤(《温病条辨》)

黄芩滑石蔻通草,苓皮腹皮猪苓饶;

暑温湿温热势重,湿热肾炎亦可疗。

组成:黄芩三钱(9g)滑石三钱(9g)茯苓皮三钱(9g)大腹皮二钱(6g)白蔻仁一钱(3g)通草一钱(3g)猪苓三钱(9g)

功用:清热利湿。

主治:湿热蕴结中焦之湿温病。症见发热身痛,汗出热解,继而复热,渴不多饮,或竟不渴,舌苔淡黄而滑,脉缓。

【鉴别】藿朴夏苓汤与三仁汤组成中均有三仁、半夏、厚朴、通草,皆可宣上、畅中、渗下以除湿热,宜于湿温初起,邪遏卫气,表里合邪,湿重热轻之证。前者配入藿香、二苓、泽泻,故芳香宣散与渗利湿邪之功较著;后方伍以滑石、竹叶,清热之力胜之。

黄芩滑石汤与三仁汤组成中均有白蔻仁、通草、滑石等药,皆有清热祛湿之功。前方尚有黄芩、茯苓皮、猪苓、大腹皮,清热与祛湿之效略胜,宜于湿温病湿热并重证;后方用杏仁、厚朴、薏苡仁、竹叶、半夏,功擅畅达三焦气机,清热之功逊之,宜于湿温病湿重于热证。

上述三方,从祛湿之效而言,以藿朴夏苓汤为优,黄芩滑石汤次之;以清热之力而论,黄芩滑石汤为佳,三仁汤次之;藿朴夏苓汤兼散表湿。

甘露消毒丹《医效秘传》

甘露消毒蔻藿香,茵陈滑石木通菖,

芩翘贝母射干薄,暑疫湿温为末尝。

【组成】飞滑石十五两(15g)淡黄芩十两(10g)绵茵陈十一两(11g)石菖蒲六两(6g)川贝母木通各五两(各5g)藿香连翘白蔻仁薄荷射干各四两(各4g)

【功用】利湿化浊,清热解毒。

【主治】湿温时疫之湿热并重证。发热口渴,胸闷腹胀,肢酸倦怠,颐咽肿痛,或身目发黄,小便短赤,或泄泻淋浊,舌苔白腻或黄腻或干黄,脉濡数或滑数。

【鉴别】甘露消毒丹与三仁汤均有清热利湿之功,治疗湿温邪留气分之证。三仁汤以滑石为君,配伍“三仁”、通草、竹叶清利湿热,故重在化湿理气,兼以清热,适用于湿多热少之湿温初起或暑温夹湿证;甘露消毒丹重用滑石、茵陈、黄芩为君,配伍连翘、射干、贝母散结消肿,故利湿化浊与清热解毒并重,适用于湿热疫毒充斥气分之证。

连朴饮《霍乱论》

连朴饮内用豆豉,菖蒲半夏芦根栀;

胸脘痞闷兼吐泻,湿热为病皆可医。

【组成】制厚朴二钱(6g)川连姜汁炒石菖蒲制半夏各一钱(各3g)香豉炒焦栀各三钱(各9g)芦根二两(60g)【功用】清热化湿,理气和中。

【主治】湿热霍乱。胸脘痞闷,恶心呕吐,口渴不欲多饮,心烦溺赤,泄泻,或霍乱吐泻,舌苔黄腻,脉濡数。

蚕矢汤(《霍乱论》)

蚕矢汤用苡木瓜,芩连栀通吴萸夏;

加入豆卷清湿热,霍乱转筋甚相恰。

组成:晚蚕砂五钱(15g)生苡仁大豆黄卷各四钱(12g)陈木瓜三钱(9g)川连姜汁炒,三钱(9g)制半夏黄芩酒炒通草各一钱(各3g)焦栀一钱五分(4.5g)陈吴萸泡淡,三分(1g)

功用:清热利湿,升清降浊。

主治:湿热霍乱。症见吐泻,腹痛转筋,口渴烦躁,舌苔黄厚而

干,脉濡数。

【鉴别】连朴饮与蚕矢汤皆有黄连、栀子、半夏,均有清热利湿,升清降浊之功,主治湿热霍乱吐泻。但连朴饮中伍以厚朴、芦根、菖蒲、豆豉,偏于行气和胃以止呕;蚕矢汤中配入苡仁、木瓜、大豆黄卷、通草等,偏于利湿舒筋而止泻。

当归拈痛汤(又名拈痛汤)

《医学启源》

当归拈痛羌防升,猪泽茵陈芩葛朋,

二术苦参知母草,疮疡湿热服皆应。

【组成】羌活半两(15g)防风三钱(9g)升麻一钱(3g)葛根二钱(6g)白术一钱(3g)苍术三钱(9g)当归身三钱(9g)人参二钱(6g)甘草五钱(15g)苦参酒浸,二钱(6g)黄芩炒,一钱(3g)知母酒洗,三钱(9g)茵陈酒炒,五钱(15g)猪苓三钱(9g)泽泻三钱(9g)

【功用】利湿清热,疏风止痛。

【主治】湿热相搏,外受风邪证。遍身肢节烦痛,或肩背沉重,或脚气肿痛,脚膝生疮,舌苔白腻或微黄,脉濡数。

宣痹汤(《温病条辨》)

组成:防己五钱(15g)杏仁五钱(15g)滑石五钱(15g)连翘三钱(9g)山栀三钱(9g)薏苡五钱(15g)半夏醋炒,三钱(9g)晚蚕沙三钱(9g)赤小豆皮三钱(9g),乃五谷中之赤小豆,味酸肉赤,凉水浸取皮用。痛甚者,加片子姜黄二钱(6g),海桐皮三钱(9g)。

功用:清热祛湿,通络止痛。

主治:风湿热痹证。症见寒战热炽,骨节烦疼,面目萎黄,舌色灰滞。

【鉴别】当归拈痛汤与宣痹汤均有清热利湿,通痹止痛之功,常用于治疗风湿热痹。当归拈痛汤在清热利湿药中伍以羌活、防风、升麻、葛根、苍术等大队辛散祛风胜湿之品,故适宜于痹证之风湿热邪俱甚者;宣痹汤中仅伍防己等少量祛风之药,故重在清利湿热,适用

于痹证之湿热偏甚者。

二妙散《丹溪心法》

二妙散中苍柏煎,若云三妙膝须添,

痿痹足疾堪多服,湿热全除病自痊;

再加苡仁名四妙,渗湿健脾功更全。

【组成】黄柏炒苍术米泔水浸,炒(各15g)(原著本方无用量)

【功用】清热燥湿。

【主治】湿热下注证。筋骨疼痛,或两足痿软,或足膝红肿疼痛,或湿热带下,或下部湿疮,小便短赤,舌苔黄腻。

三妙丸(《医学正传》)

组成:黄柏切片,酒拌,略炒,四两(12g)苍术米泔浸一二宿,细切,焙干,六两(18g)川牛膝去芦,二两(6g)功用:清热燥湿。

主治:湿热下注之痿痹。症见两脚麻木或肿痛,或如火烙之热,痿软无力。

四妙丸(《成方便读》)

组成:黄柏苍术牛膝薏苡仁各八两(各240g)

功用:清热利湿,舒筋壮骨。

主治:湿热痿证。症见两足麻木,痿软,肿痛。

【鉴别】三妙丸即二妙散加牛膝以补肝肾,强筋骨,引药下行,故专治下焦湿热之两脚麻木、痿软无力;四妙丸乃三妙丸再加薏苡仁以渗湿健脾,舒筋缓急,故适用于湿热下注之痿证。

第七版方剂学方歌

方剂学第七版方歌 解表剂 一、辛温解表 1.麻黄汤 麻黄汤中臣桂枝, 杏仁甘草四般施, 发汗解表宣肺气, 伤寒表实无汗宜。 2.桂枝汤 桂枝芍药等量伍, 姜枣甘草微火煮, 解肌发表调营卫, 中风表虚自汗出。 3.九味羌活汤 九味羌活防风苍, 辛芷芎草芩地黄, 发汗祛湿兼清热, 分经论治变通良。 4.小青龙汤 解表蠲饮小青龙, 麻桂姜辛夏草从, 芍药五味敛气阴, 表寒内饮最有功。 二、辛凉解表 6.银翘散 银翘散主上焦疴, 竹叶荆蒡豉薄荷, 柑桔芦根凉解法, 清疏风热煮无过。 7.桑菊饮 桑菊饮中桔杏翘, 芦根甘草薄荷饶,

清疏肺卫轻宣剂, 风温咳嗽服之消。 8.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仲景麻杏甘石汤, 辛凉宣肺清热良, 邪热壅肺咳喘急, 有汗无汗均可尝。 三、扶正解表 9.败毒散 人参败毒草苓芎, 羌独柴前枳桔共, 薄荷少许姜三片, 气虚感寒有奇功。 第二章泻下剂 一、寒下 10.大承气汤 大承气汤大黄硝,枳实厚朴先煮好,峻下热结急存阴,阳明腑实重症疗。去硝名为小承气,轻下热结用之效,调胃承气硝黄草, 缓下热结此方饶。 11.大黄牡丹汤 金匮大黄牡丹汤,桃仁芒硝瓜子襄,泻热破淤散结肿,肠痈初起腹痛康, 二、温下 12.温脾汤 温脾附子大黄硝,当归干姜人参草,攻下寒积温脾阳, 阳虚寒积腹痛疗。 三润下

麻子仁丸 麻子仁丸脾约治,杏芍大黄枳朴蜜,润肠泄热又行气,胃热肠燥便秘施。 四、逐水 13.十枣汤 十枣非君非汤剂,芫花甘遂合大戟,攻逐水饮力峻猛,悬饮水肿实证宜。第三章和解剂 一、和解少阳 14.小柴胡汤 小柴胡汤和解功,半夏人参甘草从,更加黄芩生姜枣,少阳为病此方宗。 15.大柴胡汤 大柴胡汤用大黄,枳芩夏芍枣生姜,少阳阳明同合病。和解攻里效无双。 16.蒿芩清胆汤 蒿芩清胆夏竹茹,碧玉赤苓枳陈辅,清胆利湿又和胃,少阳湿热痰浊阻。 二、调节肝脾 17.四逆散 阳郁厥逆四逆散,等分柴芍枳实甘,透邪解郁理肝脾,肝郁脾滞力能堪。 18.逍遥散 逍遥散用当归芍,

方剂学祛湿剂清热祛湿剂的简单归纳(含方歌)

方剂学祛湿剂清热祛湿剂的简单归纳(含方歌) 第二节清热祛湿剂 茵陈蒿汤《伤寒论》 茵陈蒿汤治疸黄,阴阳寒热细推详, 阳黄大黄栀子入,阴黄附子与干姜。 亦有不用茵陈者,加草柏皮栀子汤。 又: 茵陈蒿汤大黄栀,瘀热阳黄此方施; 便难尿赤腹胀满,清热利湿总相宜。 【组成】茵陈六两(18g)栀子十四枚(12g)大黄去皮,二两(6g) 【功用】清热利湿退黄。 【主治】黄疸阳黄。一身面目俱黄,黄色鲜明,发热,无汗或但头汗出,口渴欲饮,恶心呕吐,腹微满,小便短赤,大便不爽或秘结,舌红苔黄腻,脉沉数或滑数有力。 栀子柏皮汤(《伤寒论》) 栀子柏皮加甘草,热疸治疗要及时。 组成:栀子十五枚(10g)甘草炙,一两(3g)黄柏二两(6g) 功用:清热利湿。 主治:黄疸,热重于湿证。症见身热,发黄,心烦懊,口渴,苔黄。 茵陈四逆汤(《伤寒微旨论》) 四逆汤内茵陈入,黄疸阴证法在兹。 组成:甘草茵陈各二两(各6g)干姜一两半(4.5g)附子破八片,一个(6g) 功用:温里助阳,利湿退黄。 主治:阴黄。症见黄色晦暗,皮肤冷,背恶寒,手足不温,身体沉重,神倦食少,口不渴或渴喜热饮,大便稀溏,舌淡苔白,脉紧细

或沉细无力。 【鉴别】茵陈蒿汤、栀子柏皮汤均主治湿热内蕴所致之阳黄。其中茵陈蒿汤以茵陈配栀子、大黄,清热利湿并重,宜于湿热俱盛之黄疸;栀子柏皮汤以栀子配伍黄柏,以清热为主,宜于湿热黄疸属热重于湿者。茵陈四逆汤以茵陈与干姜、附子配伍,故有温阳利湿退黄之功,宜于寒湿内阻之阴黄。 八正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八正木通与车前,萹蓄大黄栀滑研; 草梢瞿麦灯心草,湿热诸淋宜汤煎。 【组成】车前子瞿麦萹蓄滑石山栀子仁甘草炙木通大黄面裹煨,去面,切,焙,各一斤(各9g) 【功用】清热泻火,利水通淋。 【主治】热淋。尿频尿急,溺时涩痛,淋沥不畅,尿色浑赤,甚则癃闭不通,小腹急满,口燥咽干,舌苔黄腻,脉滑数。 五淋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五淋散治血热淋,归草栀芍赤茯苓; 脐腹急痛小便涩,研末煎服水道清。 组成:赤茯苓六两(18g)当归去芦甘草生用,各五两(各15g)赤芍药去芦,锉山栀子仁各二十两(各15g) 功用:清热凉血,利水通淋。 主治:湿热血淋。症见尿如豆汁,溺时涩痛,或溲如砂石,脐腹急痛。 石韦散(《外台秘要》引《集验方》) 组成:石韦去毛,二两(6g)瞿麦一两(3g)滑石五两(15g)车前子三两(9g)葵子二两(6g) 功用:清热利湿,通淋排石。 主治:热淋、石淋。症见小便淋沥涩痛,少腹拘急,尿中或见砂石,或排尿突然中断。 【鉴别】八正散与导赤散均有清热利水通淋之功,用于治疗热淋。八正散集滑石、木通、萹蓄、瞿麦、车前子等大队清热利湿之品,利

中医《方剂学》祛湿剂(清热祛湿)——甘露消毒丹(一名普济解毒丹,录自《温热经纬》)

中医《方剂学》祛湿剂(清热祛湿)——甘露消毒丹(一名普济 解毒丹,录自(《温热经纬》) 一、组成 飞滑石十五两(450克)、绵茵陈十一两(330克)、淡黄芩十两(300克)、石菖蒲六两(180克)、川贝母、木通各五两(各150克)、藿香、射干、连翘、薄荷、白豆蔻各四两(各120克)。 二、用法 各药晒燥,生研细末。每服三钱(9克),开水调服,日二次;或以神曲丸如弹子大(9克重),开水化服。 三、歌括 甘露消毒蔻藿香,茵陈滑石木通菖;芩翘贝母射干薄,湿热留连正治方。 四、功用 利湿化浊,清热解毒。 五、主治 湿温时疫,邪在气分。发热困倦,胸闷腹胀,肢酸咽肿,身黄,颐肿口渴,小便短赤,吐泻,淋浊,舌苔淡白或厚腻或干黄者。 六、方解 本方主治乃湿温、时疫之邪留恋气分,湿热并重之证。湿热交蒸,故身热倦息,肢体酸楚;湿蔽清阳,阻滞气机,故胸闷腹胀,甚或上吐下泻;热毒上壅,则咽颐肿痛;热为湿遏,郁阻于

内,不得发越,故郁而发黄;小便短赤、舌苔黄腻,皆为湿热内蕴之象。治宜利湿化浊,清热解毒。故方中重用滑石、茵陈蒿、黄芩三药,其中滑石清利湿热而解暑;茵陈清热利湿而退黄;黄芩清热解毒而燥湿;余以石菖蒲、白豆蔻、藿香、薄荷芳香化浊,行气悦脾;射干、贝母降肺气,利咽喉;木通助滑石、茵陈清利湿热;连翘协黄芩清热解毒。诸药相伍,重在清解渗利,兼事芳化行气,理肺利咽。如此则湿邪得利,毒热得清,悦脾泄肺,行气化浊,用治湿温时疫,湿热并重者,最为相宜。 本方在夏令暑湿季节最为常用,王士雄赞之曰:“此治湿温时疫之主方也。”临床运用以身热困倦,口渴尿赤,苔白厚腻或干黄为辨证要点。凡湿温、暑温挟湿、时疫及现代医学之肠伤寒、黄疸型传染性肝炎、胆囊炎、急性胃肠炎等证属湿热并重者,皆可以本方加减治之。

中医《方剂学》祛湿剂(利水渗湿)——猪苓汤(《伤寒论》)

中医《方剂学》祛湿剂(利水渗湿)——猪苓汤(《伤寒论》) 一、组成 猪苓去皮、茯苓、泽泻、阿胶碎、滑石碎,各一两(各9克)。 二、用法 以水四升,先煮四味,取二升,去滓,内阿胶烊消,温服七合,日三服(现代用法:水煎服,阿胶分二次烊化)。 三、歌括 猪苓汤内有茯苓,泽泻阿胶滑石并;小便不利兼烦渴,滋阴利水症自平。 四、功用 利水清热养阴。 五、主治 水热互结。小便不利,发热,口渴欲饮,或心烦不寐,或兼有咳嗽,呕恶,下利。又治血淋,小便涩痛,点滴难出,小腹满痛者 六、方解 本方原治伤寒之邪,传入阳明或少阴,化而为热,与水相搏,遂成水热互结,邪热伤阴,小便不利之证。水热相搏,不得气化,阴津不布,加之热邪伤阴,故口渴欲饮;水热互结,气化不行,则小便不利;水湿下渗于大肠,故而下利;水气上逆于肺,则为咳逆中攻于胃,则为呕逆;阴虚且邪热上扰,则心烦不寐。此时急当利其小便以渗水湿,兼事清热养阴之法治之。方以二苓、泽

泻渗利小便;滑石清热通淋;阿胶甘咸,滋阴润燥。五药合方,渗利与清热养阴并进,利水不伤阴,滋阴不敛邪,使水气去,邪热清,阴液复,诸证自解。但总以渗利为主,清热养阴为辅。血淋而小便不利者,亦可用本方利水通淋,清热止血。 本方与五苓散同为利水之剂,用治水气停滞小便不利证。五苓散用泽泻,二苓配桂枝以通阳化气,伍白术以崇土制水,合成化气利水之剂,主治膀胱气化不利之蓄水证。猪苓汤以二苓、泽泻配滑石以清热通淋,益阿胶以滋阴润燥,合成清热滋阴利水之剂,主治水热互结之小便不利。 七、文献摘录(方论) 赵羽皇:“仲景制猪苓汤,以行阳明、少阴二经水热,然其旨全在益阴,不专利水。盖伤寒在表,最忌亡阳,而里虚又患亡阴。亡阴者,亡肾中之阴与胃家之津液也。故阴虚之人,不但大便不可轻动,即小便亦忌下通,倘阴虚过于渗利,津液不致耗竭乎?方中阿胶养阴,生新去瘀,于肾中利水,即于肾中养阴;滑石甘滑而寒,胃中去热,亦于胃中养阴;佐以二苓之淡渗者行之,既疏浊热而不留其瘀壅,亦润真阴而不苦其枯燥,源清而流有不清者乎?顾太阳利水用五苓者,以太阳职司寒水,故急加桂以温之,是暖肾以行水也;阳明、少阴之用猪苓,以二经两关津液,特用阿胶、滑石以润之,是滋养无形以行有形也。利水虽同,寒温迥别,惟明者知之。”(《古今名医方论》)

中医方剂学总结及速记歌诀

方剂总结及速记歌诀一、解表剂 xx表 表实: xx: 干妈姓xx 表虚: xx: 要支走xx 外寒里饮: xx: 小将为嘛甘心下跪 外寒里有蕴热: 九味羌活汤: xx尝百草,细心防枪剌穿胸。 外寒气xx: xx饮: xx炒苏xx。 2、xx表 温病初起平剂: xx:

猪吃金,牛喝银,草根更俏。温病初起轻剂: xx: 荷花根,xx杏果。 外感风热,邪热蕴肺:xxxx。 外感风寒,内有蕴热: xx肌汤: 钦差高举枪,白要姜枣草根。3xx解表: 气虚感风寒湿: 败毒散: 独身生活更幸福,何止xx少气虚感寒,内有痰湿: xx想xx,给钱xx割草。 xx感风寒,暴喑: xx附子细辛汤。 xx感风热: 加减葳蕤汤: 为何猪吃红草更白。 二、泻下剂

1、攻下剂 xx腑实,热结旁流,里热实厥之癫、狂:大xx: xx朴实。 肠痈初起,湿热壅滞: 大黄xxxx: 大硝xxxx。水热互结之结胸: 大陷胸汤: 芒硝随军。 2、温下 xx虚寒积: (脾虚)xxxx: 附大人炒肝。 寒积里实: (无虚)大黄附子汤 肠胃燥热,脾约便秘: 麻子xx: 麻子只要破xx。 肾阳虚弱津液不足: xx煎: 牛肉只归xx。

3、逐水悬饮实水: 十枣汤: 枣戟芫遂。 4、攻补兼施xx腑实,气血不足:xxxx: (大承气)人皆当炒姜枣。 三、清热剂 清暑热 暑湿: 六一散阴暑: 香薷散暑伤肺经气分热证: 清络饮。暑湿证: xx甘露饮。 暑温夹湿: xx香薷饮。 清气分热 气分热盛: xxxx: xx炒米。 气津两伤: 竹叶石膏汤:

xxxx族人卖金糕。 xx血: 热入营分: 清营汤: xx瞧黄花,卖xxxx。 热入血分: 犀角地xx: xx要母。 清热解毒 三焦火盛: xx解毒汤: 三皇子 xx二焦邪热: 凉膈散: xx只瞧干荷叶 大头瘟: 普济消毒饮: 马和牛愿吃草根皮,秦莲姐巧玩麻将。阳证痈毒初起:仙方活命饮: xx造房,没花金银,只要草皮xx。 风热壅盛,表里俱实:

方剂学之祛湿剂

方剂学之祛湿剂 祛湿剂 第一节燥湿化浊 1、藿香正气散 【组成】大腹皮(6g)白芷(6g)紫苏(6g)茯苓(6g)半夏(6g) 白术(6g)陈皮(6g)厚朴(6g)苦桔梗(6g)藿香(9g)甘草(6g) 【功效】解表化湿,理气和中。 【主治】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证。 【方歌】藿香正气大腹苏,甘桔陈苓术朴俱;夏曲白芷加姜枣,风寒暑湿岚瘴驱。 第二节利水渗湿 2、五苓散 【组成】猪苓(9g)泽泻(15g)白术(9g)茯苓(9g)桂枝(6g) 【功效】利水渗湿,温阳化气。 【主治】①蓄水证。②水湿内停证。③痰饮证。 【方歌】五苓散治太阳腑,白术泽泻猪茯苓;桂枝温通助气化, 利便解表烦渴清。 3、防己黄芪汤 【组成】防己(12g)黄芪(15g)甘草(6g)炒白术(9g)【功效】益气祛风,健脾利水。 【主治】气虚之风或风湿证。 【方歌】防己黄芪金匮方,术甘姜枣共煎尝;此治风水与诸湿,身重汗出服之良。 第三节清热祛湿 4、茵陈蒿汤 【组成】茵陈(18g)栀子(9g)大黄(6g)

【功效】清热,利湿,退黄。 【主治】湿热黄疸。 【方歌】茵陈蒿汤治阳黄,栀子大黄组成方;湿热蕴结在肝胆,清热利湿退黄良。 第四节温化水湿 5、苓桂术甘汤 【组成】茯苓(12g)桂枝(9g)白术(9g)甘草(6g) 【功效】温阳化饮,健脾利湿。 【主治】中阳不足之痰饮内停。 【方歌】苓桂术甘是经方,中阳不足痰饮猖;悸眩咳逆胸胁满,温阳化饮功效彰。 6、真武汤 【组成】茯苓(9g)芍药(9g)白术(6g)生姜(9g)附子(9g) 【功效】温阳利水。 【主治】脾肾阳虚,水气内停证。 【方歌】真武汤壮肾中阳,茯苓术芍附生姜;阳虚水饮停为患,悸眩瞤惕保安康。

15祛湿剂歌诀

祛湿剂 燥湿和胃 平胃散《和剂局方》 平胃散内君苍术,厚朴陈草姜枣煮。燥湿运脾又和胃,湿滞脾胃胀满除。 胃苓汤《丹溪心法》合五苓散柴平汤《景岳全书》合小柴胡汤 不换金正气散《和剂局方》加藿香半夏 藿香正气散《和剂局方》 藿香正气腹皮苏,甘桔陈苓朴白术。夏曲白芷加姜枣,风寒暑湿并能除。 六和汤《和剂局方》 六和藿朴杏砂呈,半夏木瓜赤茯苓。术参扁豆同甘草,姜枣煎之六气平。 或益香薷或苏叶,伤寒伤暑用需明。 清热祛湿 湿温初起方《中西温热串解》 湿温初起银翘豉,藿佩甘通竹叶使。滑石茯陈苍术皮,恶寒无汗杏薷备。 藿朴夏苓汤《感证辑要》 藿朴夏苓有三仁,通草猪苓泽泻存。淡豉解表化湿气,湿温初起效可成。 枳桔栀豉汤(新) 枳桔栀豉汤竹茵,贯众翘草薄黄芩,湿温在气热偏重,宣畅清利此法寻。 白虎加苍术汤《类证活人书》 热盛阳明湿阻脾,脉洪身热重难移。膏知甘米并苍术,寒润苦燥配伍宜。 三仁汤《温病条辨》 三仁杏蔻薏苡仁,朴夏通草滑竹存。宣畅气机清湿热,湿重热轻在气分。 雷氏芳香化浊法《时病论》 芳香化浊藿香先,荷叶夏陈与佩兰。厚朴腹皮共煎服,外宣内化湿邪蠲。 连朴饮《霍乱论》 孟英连朴饮菖蒲,栀豉芦根半夏齐。湿热内蕴成吐利,苦寒温燥和中奇。 甘露消毒丹《温热经纬》 甘露消毒蔻藿香,茵陈滑石木通菖。芩翘贝母射干薄,湿热时疫是主方。 一加减正气散《温病条辨》 一加正气霍苓陈,曲杏麦芽腹朴茵。升降失司便不爽,脘连腹胀服之泯。 二加减正气散《温病条辨》 二加正气霍防通,朴卷广皮茯薏功。脘闷便溏身体痛,化湿疏络妙无穷。 三加减正气散《温病条辨》 三加正气霍陈皮,杏朴茯苓滑石宜。湿阻气机渐化热,苔黄胸闷此方施。 四加减正气散《温病条辨》 四加正气霍山楂,朴曲茯陈草果加。秽湿偏寒脉右缓,舌苔白滑服之瘥。 瘥:chai拆,指病转好。 五加减正气散《温病条辨》 五加正气霍陈苍,苓腹谷芽厚朴尝。秽浊留滞脾运阻,运脾化湿中焦畅。 茵陈蒿汤《伤寒论》 茵陈蒿汤大黄栀,瘀热阳黄此方施。便难尿赤腹胀满,功在清热与利湿。 茵陈四逆汤《伤寒论》四逆散加茵陈栀子柏皮汤《伤寒论》栀子黄柏甘草 茵陈五苓散《金匮要略》五苓散加茵陈末栀子大黄汤《金匮要略》大黄栀子枳实豆豉

方剂方歌

一、解表剂 1、辛温解表 麻黄汤--干妈贵姓(炙甘草麻黄桂枝杏仁) 大青龙汤 --生大麻搞操贵姓(生姜大枣麻黄石膏炙甘草桂枝杏仁) 九味羌活汤--皇帝尝百草,细心防穿胸枪.(黄芩生地黄苍术白芷甘草细辛防风川芎羌活) 桂枝汤--大勺炒姜汁(大枣芍药甘草生姜桂枝) 小青龙汤--少将为嘛甘心下跪(芍药干姜五味子麻黄炙甘草细辛半夏桂枝) 止嗽散--陈庚借钱去百草园(陈皮桔梗荆芥白前 ** 百部甘草

紫箢) 2、辛凉解表 银翘散--金牛和银猪吃草根更俏.(荆芥子牛蒡子薄荷银花竹叶豆豉甘草芦根桔梗连翘)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组成与方名一样) 桑菊饮--荷叶杏花,草根更俏.(薄荷桑叶杏仁菊花甘草芦根桔梗连翘) 柴葛解肌汤--钦差抢劫时,只要姜枣草根.(黄芩柴胡羌活桔梗石膏白芷芍药生姜大枣甘草葛根) 3、扶正解表 败毒散--独身生活更幸福,何止钱财少(独活人参生姜羌

活桔梗川芎茯苓薄荷枳壳前胡柴胡甘草) 参苏饮--目前只办富姐申诉陈根打姜草(木香前胡枳壳半夏茯苓桔梗人参紫苏叶陈皮葛根大枣生姜甘草)加减崴蕤汤--玉竹姐为何早操吃葱(玉竹桔梗东白薇薄荷大枣炙甘草淡豆豉生葱白) 二、泻下剂 1、寒下 大承气汤--小黄识谱(芒硝大黄枳实厚朴) 大黄牡丹汤--大人忙担冬瓜(大黄桃仁芒硝牡丹皮冬瓜子) 大陷胸汤--大陷胸汤谁大笑(甘遂大黄芒硝)

2、温下 温脾汤--黄夫人当家炒姜忙(大黄附子人参当归 ** 甘草干姜芒硝) 3、润下 麻子仁丸--朴实妈要黄杏蜜(厚朴枳实麻子仁芍药大黄杏仁蜂蜜) 济川煎--智者骑马,从容西归(枳壳泽泻 ** 升麻肉苁蓉牛膝当归) 4、逐水 十枣汤--甘愿着急(甘遂芫花大枣大戟) 5、攻补兼施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全新方歌速记口诀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全新方歌速记口诀 一、解表剂 1、辛温解表 表实:麻黄汤:干妈姓桂 表虚:桂枝汤:要支走蒋干 外寒里饮:小青龙汤:小将为嘛甘心下跪 外寒里有蕴热:九味羌活汤:秦皇尝百草,细心防枪剌穿胸。外寒气郁:香苏饮:陈香炒苏叶。 2、辛凉解表 温病初起平剂:银翘散:猪吃金,牛喝银,草根更俏。 温病初起轻剂:桑菊饮:荷花根,巧接桑杏果。 外感风热,邪热蕴肺:麻杏石甘汤。 外感风寒,内有蕴热:柴葛解肌汤:钦差高举枪,白要姜枣草根。 3、扶正解表: 气虚感风寒湿:败毒散:独身生活更幸福,何止钱财少 气虚感寒,内有痰湿:申叔想陈杰,给钱夏苓割草。 阳虚感风寒,暴喑:麻黄附子细辛汤。 阴虚感风热:加减葳蕤汤:为何猪吃红草更白。 二、泻下剂 1、攻下剂

阳明腑实,热结旁流,里热实厥之癫、狂:大承气汤:黄硝朴实。 肠痈初起,湿热壅滞:大黄牡丹汤:大硝丹东桃。 水热互结之结胸:大陷胸汤:芒硝随军。 2、温下 阳虚寒积:(脾虚)温脾汤:附大人炒肝。 寒积里实:(无虚)大黄附子汤 肠胃燥热,脾约便秘:麻子仁丸:麻子只要破黄杏。 肾阳虚弱津液不足:济川煎:牛肉只归谢妈。 3、逐水悬饮实水:十枣汤:枣戟芫遂。 4、攻补兼施阳明腑实,气血不足:黄龙汤:(大承气)人皆当炒姜枣。 三、清热剂 清暑热 暑湿:六一散阴暑:香薷散暑伤肺经气分热证:清络饮。暑湿证:桂苓甘露饮。 暑温夹湿:新加香薷饮。 清气分热 气分热盛:白虎汤:石母炒米。 气津两伤:竹叶石膏汤:夏甘族人卖金糕。 清营凉血 热入营分:清营汤:西弟瞧黄花,卖丹参叶。

热入血分:犀角地黄汤:西弟要母。 清热解毒 三焦火盛:黄连解毒汤:三皇子 上中二焦邪热:凉膈散:黄小琴只瞧干荷叶 大头瘟:普济消毒饮:马和牛愿吃草根皮,秦莲姐巧玩麻将。阳证痈毒初起:仙方活命饮:贾母造房,没花金银,只要草皮归汝乡。 风热壅盛,表里俱实:防风通圣散:防穷,三皇子借书连根归,将要和滑石硝甘草。 温病,气血两燔:清瘟败毒饮:西弟要母,二皇子借竹皮连炒石参。 清脏腑热心经火:导赤散:通住草地。 肝经实火湿热:龙胆泻肝汤:黄龙子推木车,当地卸柴草。肝炎犯胃:左金丸:吾皇(黄连6:1) 肺痈,热壅痰淤互结:苇茎汤:苇冬已逃。 肺热喘咳:泻白散:白耕草地。 胃火牙痛:清胃散:连弟生母归 胃热阴虚:玉女煎:麦地拾母牛。 邪热下痢:葛根芩连汤: 温热痢疾:芍药汤:秦香连当官,大吵要郎。 热毒痢疾:白头翁汤:白头翁擒二黄。 6、清虚热温病后,邪伏阴分:青蒿鳖甲汤:贾母生丹青。肝肾阴虚,虚火上扰:清骨散:亲家母弟擒草狐、银狐。阴

方剂学趣味歌决归纳

第一章解表剂 一、辛温解表剂 1.麻黄汤—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无汗而喘服之宜。 附:大青龙汤—将麻黄汤早使生 三拗汤—干黄杏 2.桂枝汤—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有汗可建功。3.九味羌活汤—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芩生地同甘草,发汗祛湿可建功。4.小青龙汤—姜五妈细心拌草药汗。 附:射干麻黄汤—夏冬苑找黄蛇(治寒哮),(用)生姜(去)辛味。(半夏、款冬花、紫菀、大枣、麻黄、射干、(治寒哮)、(用)、生姜、(去)细辛、五味子) 5.香薷散—三物香薷豆朴先,口渴心烦加黄连,或加苓草与木瓜,参芪橘术脾能健。6.新加香薷饮— 第二节辛凉解表剂 1.桑菊饮—桑菊饮中桔梗翘,杏仁甘草薄荷饶,芦根为饮轻清剂,风温咳嗽服之消。2.银翘散—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牛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辛凉平剂用时多。3.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干妈姓石。 4.柴葛解肌汤—葛琴借财,只抢草药。 5.升麻葛根汤—草要生根。 第三节扶正解表剂 1.败毒散—人参败毒草苓芎,羌独柴前枳桔供,薄荷少许姜三片,益气解表有奇功。 附:参苏饮-- 2.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细辛。 3.加减崴蕤汤—为何猪吃红草更白。 第二章泻下剂 第一节泻下剂 1.大承气汤—大肖朴实 附:小承气汤—大黄朴实 调胃承气汤—大干忙 2.大陷胸汤—大陷胸汤谁大笑 第二节温下剂 1.大黄附子汤—细心大夫 2.温脾汤—傅大人炒姜 3.三物备急丸—三物备急黄豆浆 第三节润下剂 1.麻子仁丸—麻子仁丸治便难,枳朴大黄杏芍餐,肠胃津少兼燥热,服后便秘自能安。 附:润肠丸—大枪归陶妈 济川煎—智者骑马,从容西归(枳壳泽泻 ** 升麻肉苁蓉牛膝当归) 第四节逐水剂 1.十枣汤—甘愿着急 第五节攻补兼施剂 1.新加黄龙汤—人卖海归忙,将草地闲黄 2.增液承气汤—皇帝卖元宵 第三章和解剂 第一节和解少阳剂

方剂学祛湿剂化湿和胃剂的简单归纳(含方歌)

方剂学祛湿剂化湿和胃剂的简单归纳(含方歌) 第一节化湿和胃剂 平胃散《简要济众方》 平胃散是苍术朴,陈皮甘草四般药, 除湿散满祛瘴岚,调胃诸方从此扩。 若和小柴名柴平,煎加姜枣能除疟, 又不换金正气散,即是此方加夏藿。 又: 平胃散用朴陈皮,苍术甘草四味齐; 燥湿宽胸消胀满,调胃和中此方宜。 【组成】苍术去黑皮,捣为粗末,炒黄色,四两(12g)厚朴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三两(9g)陈橘皮洗令净,焙干,二两(6g)甘草炙黄,一两(3g) 【功用】燥湿运脾,行气和胃。 【主治】湿滞脾胃证。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口淡无味,恶心呕吐,嗳气吞酸,肢体沉重,怠惰嗜卧,常多自利,舌苔白腻而厚,脉缓。 不换金正气散(《易简方》,原名不换金散) 再加藿香与半夏,不换金来治时疫。 组成:藿香厚朴苍术陈皮半夏甘草各等分(各10g)功用:解表化湿,和胃止呕。 主治:湿浊内停兼表寒证。症见呕吐腹胀,恶寒发热,或霍乱吐泻,或不服水土,舌苔白腻等。 柴平汤(《景岳全书》) 小柴胡汤合平胃,寒多热少湿疟祛。 组成:柴胡人参半夏黄芩甘草陈皮厚朴苍术(原著本方无用量) 功用:和解少阳,祛湿和胃。 主治:湿疟。症见一身尽痛,手足沉重,寒多热少,脉濡。

【鉴别】不换金正气散较平胃散多藿香、半夏二味,其燥湿和胃、降逆止呕之力益佳,且兼具解表之功,用于湿邪中阻,兼有表寒之证。柴平汤即小柴胡汤与平胃散合方,功可和解少阳、燥湿化痰和胃,用于治疗素多痰湿,复感外邪,痰湿阻于少阳,寒多热少之湿疟。 藿香正气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藿香正气腹皮苏,甘桔陈苓术朴俱, 夏曲白芷加姜枣,风寒暑湿并能除。 【组成】大腹皮白芷紫苏茯苓去皮,各一两(各3g)半夏曲白术陈皮去白厚朴去粗皮,姜汁炙苦桔梗各二两(各6g)藿香去土,三两(9g)甘草炙,二两半(6g) 【功用】解表化湿,理气和中。 【主治】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证。霍乱吐泻,恶寒发热,头痛,胸膈满闷,脘腹疼痛,舌苔白腻,脉浮或濡缓。以及山岚瘴疟等。 一加减正气散(《温病条辨》) 组成:藿香梗二钱(6g)厚朴二钱(6g)杏仁二钱(6g)茯苓皮二钱(6g)广皮一钱(3g)神曲一钱五分(4.5g)麦芽一钱五分(4.5g)绵茵陈二钱(6g)大腹皮一钱(3g)功用:芳香化浊,行气导滞。 主治:三焦湿郁,升降失司,脘连腹胀,大便不爽。 二加减正气散(《温病条辨》) 组成:藿香梗三钱(6g)广皮二钱(6g)厚朴二钱(6g)茯苓皮三钱(9g)木防己三钱(9g)大豆黄卷二钱(6g)川通草一钱五分(4.5g)薏苡仁三钱(9g) 功用:化浊利湿,行气通络。 主治:湿郁三焦,脘闷,便溏,身痛,舌白,脉象模糊。 三加减正气散(《温病条辨》) 组成:藿香连梗叶,三钱(9g )茯苓皮三钱(9g)厚朴二钱(6g)广皮一钱五分(4.5g)杏仁三钱(9g)滑石五钱(15g) 功用:化湿理气,兼以清热。

中医《方剂学》祛湿剂(温化水湿)——草薢分清饮(《丹溪心法》)

中医《方剂学》祛湿剂(温化水湿)——草薢分清饮(《丹溪心 法》) 一、组成 益智、川萆薢、石菖蒲、乌药等分(各10克)。 二、用法 上剉,每服五钱,水煎,入盐一捻,食前服(现代用法:水煎服,入食盐少许)。 三、歌括 1.萆薢分清饮 萆薢分清石菖蒲,草梢乌药智仁具;或加茯苓共煎煮,淋浊留连自可除。 2.程氏萆薢分清饮 程氏萆薢分清饮,黄柏茯苓术菖蒲;莲子丹参及车前,湿热淋浊宜早图。 四、功用 温暖下元,利湿化浊。 五、主治 下焦虚寒。小便白浊,频数无度,白如米泔,凝如膏糊。 六、方解 本方所治之白浊,是由下焦虚寒,湿浊下注所致。肾受寒邪,封藏失职,故小便频数;肾阳不足,失于气化,清浊不分,故小便混浊,甚则凝如膏糊。治宜温肾利湿,分清化浊。方中川萆薢

利湿化浊,为治白浊之主药。益智温肾阳,缩小便,止遗浊尿频。乌药温肾寒,暖膀胱,治小便频数。石菖蒲化浊除湿,去膀胱虚寒,《名医别录》谓“温肠胃,止小便利”,黄宫绣言“肠胃既温,则膀胱之虚寒小便不禁自止”。盖菖蒲得萆薢,庶可除湿而分清化浊;与益智、乌药配伍则能温里止小便频数。原书方后云:“一方加茯苓、甘草,其利湿化浊之力更佳。以食盐为使,取其咸以入肾,引药直达下焦。诸药合用,共奏温暖下元,分清化浊之效。 七、附方及方论 .萆薢分清饮(《医学心悟》):川.萆薢二钱(10克)、黄柏炒褐色、石菖蒲各五分(各3克)、茯苓、白术各一钱(各5克)、莲子心七分(4克)、丹参、车前子各一钱五分(各7克)、水煎服。功用:清热利湿,分清化浊。主治:湿热渗入膀胱。白浊,膏淋,尿有余沥,小便混浊,舌苔黄腻者。 以上二方均用萆薢、菖蒲,取其利湿化浊。前者配入乌药、益智,则药性偏温,而有温暖下元作用,故用治白浊属下焦虚寒之证;后者配以黄柏、车前子等,则药性偏凉,而有清热泻火作用,故用治白浊属于下焦湿热之证。 八、文献摘录(方论) 汪昂:“此手足少阴足厥阴阳明药也。.萆薢能泄阳明阴湿热,去浊而分清。乌药能疏邪逆诸气逐寒而温肾。益智脾药,兼入心肾,固肾气而散结。石菖蒲开九窍而通心。甘草梢达茎中而止痛。使湿热去而心肾通,则气化行而淋浊止矣。”(《医方集解》)

中医执业医师方剂学总结及速记歌诀

方剂总结及速记歌诀 一、解表剂 辛温解表 表实:麻黄汤:干妈姓桂 表虚:桂枝汤:要支走蒋干 外寒里饮:小青龙汤:小将为嘛甘心下跪 外寒里有蕴热:九味羌活汤:秦皇尝百草,细心防枪剌穿胸。 外寒气郁:香苏饮:陈香炒苏叶。 2、辛凉解表 温病初起平剂:银翘散:猪吃金,牛喝银,草根更俏。 温病初起轻剂:桑菊饮:荷花根,巧接桑杏果。 外感风热,邪热蕴肺:麻杏石甘汤。 外感风寒,内有蕴热:柴葛解肌汤:钦差高举枪,白要姜枣草根。 3扶正解表: 气虚感风寒湿:败毒散:独身生活更幸福,何止钱财少 气虚感寒,内有痰湿:申叔想陈杰,给钱夏苓割草。 阳虚感风寒,暴喑:麻黄附子细辛汤。 阴虚感风热:加减葳蕤汤:为何猪吃红草更白。 二、泻下剂 1、攻下剂 阳明腑实,热结旁流,里热实厥之癫、狂:大承气汤:黄硝朴实。 肠痈初起,湿热壅滞:大黄牡丹汤:大硝丹东桃。 水热互结之结胸:大陷胸汤:芒硝随军。 2、温下 阳虚寒积:(脾虚)温脾汤:附大人炒肝。寒积里实:(无虚)大黄附子汤 肠胃燥热,脾约便秘:麻子仁丸:麻子只要破黄杏。 肾阳虚弱津液不足:济川煎:牛肉只归谢妈。 3、逐水悬饮实水:十枣汤:枣戟芫遂。 4、攻补兼施阳明腑实,气血不足:黄龙汤:(大承气)人皆当炒姜枣。三、清热剂 清暑热 暑湿:六一散阴暑:香薷散暑伤肺经气分热证:清络饮。暑湿证:桂苓甘露饮。暑温夹湿:新加香薷饮。 清气分热 气分热盛:白虎汤:石母炒米。 气津两伤:竹叶石膏汤:夏甘族人卖金糕。清营凉血: 热入营分:清营汤:西弟瞧黄花,卖丹参叶。热入血分:犀角地黄汤:西弟要母。 清热解毒 三焦火盛:黄连解毒汤:三皇子 上中二焦邪热:凉膈散:黄小琴只瞧干荷叶大头瘟:普济消毒饮:马和牛愿吃草根皮,秦莲姐巧玩麻将。 阳证痈毒初起:仙方活命饮:贾母造房,没花金银,只要草皮归汝乡。 风热壅盛,表里俱实:防风通圣散:防穷,三皇子借书连根归,将要和滑石硝甘草。 温病,气血两燔:清瘟败毒饮:西弟要母,二皇子借竹皮连炒石参。 清脏腑热心经火:导赤散:通住草地。 肝经实火湿热:龙胆泻肝汤:黄龙子推木车,当地卸柴草。 肝炎犯胃:左金丸:吾皇(黄连6:1) 肺痈,热壅痰淤互结:苇茎汤:苇冬已逃。肺热喘咳:泻白散:白耕草地。 胃火牙痛:清胃散:连弟生母归 胃热阴虚:玉女煎:麦地拾母牛。 邪热下痢:葛根芩连汤: 温热痢疾:芍药汤:秦香连当官,大吵要郎。热毒痢疾:白头翁汤:白头翁擒二黄。 6、清虚热温病后,邪伏阴分:青蒿鳖甲汤:贾母生丹青。 肝肾阴虚,虚火上扰:清骨散:亲家母弟擒草狐、银狐。阴虚火旺、盗汗:当归六黄汤四、和解剂 和解少阳 伤寒少阳,热入血室:小柴胡汤:蒋干找人伴胡琴。 少阳阳明合病:大柴胡汤:大琴只要半升枣胡。 少阳湿热:蒿芩清胆汤:青竹碧玉凉,皮肤

方剂学歌诀

一解表剂 1 辛温解表剂(辛温小青九麻嗽桂香) 麻黄桂杏甘表实无汗桂枝芍臣姜枣草麦虚汗出 九味羌君防苍臣,细芎芷芩地甘湿热蕴香苏苏君香附臣,陈甘疏寒理中行 小青麻桂君姜细,半味芍佐甘寒表水倚止嗽菀部君陈卫,白前桔荆臣甘风犯肺2辛凉解表剂(辛凉桑麻银升柴) 银翘蒡薄荆豉(chi)臣,桔甘竹叶芦佐行桑菊三臣薄杏桔,翘芦佐甘温初咳 麻石君杏臣甘外风热雍肺升麻葛芍甘透疹 柴葛解肌风寒化热芩羌芷,芍桔生姜甘枣石 3 扶正解表剂(扶正败毒葳造麻细附参苏) 败毒羌独君柴气虚寒湿和,枳壳桔茯前胡芎人甘姜薄 参苏葛橘前胡半气寒,枳壳桔茯木香痰湿甘麻黄细辛附子阳虚寒暴哑 加减葳蕤薄君葱豉臣,白薇桔枣佐甘阴虚风热乘 再造人芪阳虚感外寒,桂甘附细羌防芎煨姜 二泻下剂 1 寒下剂 大承阳明腑实热结旁流厥痉狂大陷水热结胸遂大芒 大黄牡君芒桃臣瓜子,肠痈初起湿热滞 2 温下剂(温下大附温脾三物备) 大黄附子细辛阳虚里实寒胁厥三物备急寒积腹痛大黄干姜巴 温脾阳虚寒积附大集,干姜芒臣人甘归阳虚寒脐 3润下剂 麻仁脾约结芍杏厚枳实大济川精少便秘肾阳虚,归芸泻升枳壳膝 4 逐水剂 十枣悬饮实水戟遂芫 5 攻补兼施剂 黄龙攻补阳明腑实气血虚,大承人参甘归姜枣桔 三和解剂 1和解少阳剂 小柴芩人做半姜枣甘大柴小去人甘芩大实臣芍,少阳阳明腑实苦呕痞弦数蒿芩清胆少阳湿热吐酸黄,竹茹半茯枳壳陈皮碧玉散 达原瘟疟邪伏膜原壮热槟,厚知草果芍甘芩 2 调和肝脾剂(调和肝脾逆散遥痛泻) 四逆散主阳郁厥逆肝脾郁,柴君芍臣枳甘痛泄利 逍遥肝郁雪絮脾弱柴,归芍臣茯白术甘薄烧姜来 痛泻脾虚肝旺泻必痛,白术白芍臣防风 3调和肠胃剂 半夏泻心寒热心下痞呕利,干姜芩连臣人甘枣气 四清热剂 1 清气分热剂 白虎膏君知臣甘粳将热化,气分热盛大热汗渴脉洪大 竹叶石膏伤寒温暑气津伤,麦冬人臣半粳甘 2 清热凉血剂 清营夜热犀君生地玄麦臣,银翘黄连竹丹参

祛湿剂知识点归纳

一、概述 祛湿剂的适用范围 祛湿剂适用于湿邪所致的多种病证。湿分内外两类,外湿,症见恶寒发热,头痛身重,肢节酸痛,或面目浮肿等;内湿,症见胸脘痞满,呕恶泄泻,水肿黄疸,癃闭淋浊等。 祛湿剂的应用注意事项: 湿邪重浊腻滞,易阻气机,须酌情配伍宣降肺气、健脾助运、温肾化气之药。祛湿剂多芳香温燥或甘淡渗利,易伤阴津,有碍胎元,素体阴虚津亏、病后体弱以及孕妇等慎用。 二、燥湿和胃 平胃散 【组成药物】苍术四两、厚朴三两、陈橘皮二两、炙甘草一两、生姜二片、大枣二枚 【功用】燥湿运脾,行气和胃。 【主治】湿滞脾胃证。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口淡无味,恶心呕吐,嗳气吞酸,肢体沉重,怠惰嗜卧,常多自利,舌苔白腻而厚,脉缓。 【配伍意义】本方为治疗湿滞脾胃的主方。 藿香正气散 【组成药物】大腹皮、白芷、紫苏、茯苓各一两、半夏曲、白术、陈皮、厚朴、桔梗各二两、藿香三两、炙甘草二两半、姜三片枣一枚 【方歌】藿香正气大腹苏,甘桔陈苓术朴俱 夏曲白芷加姜枣,风寒暑湿并能驱 【趣味记忆】陈姐服下腹皮草后想找江苏白蜘蛛 【功用】解表化湿,理气和中。 【主治证候】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证。霍乱吐泻,恶寒发热,头痛,胸膈满闷,脘腹疼痛,舌苔白腻,脉浮或濡缓。以及山岚瘴疟等。 【配伍意义】本方是治疗外感风寒,内伤湿浊所致霍乱吐泻的常用方。方中藿香外散风寒,内化湿滞,辟秽止呕,为治霍乱吐泻之要药,故重用为君。白术、茯苓健脾运湿以止泻;半夏曲、陈皮理气燥湿,和胃降逆以止呕,同为臣药。紫苏、白芷辛温发散,助藿香外散风寒;紫苏尚可醒脾宽中,行气止呕,白芷兼能燥湿化浊;大腹皮、厚朴行气化湿,寓气行湿化之义;桔梗宣肺利膈,既益解表,又助化湿,俱为佐药。甘草调和药性,用为使药。煎加姜枣,内调脾胃,外和营卫。感受山岚瘴气以及水土不服,症见呕吐腹泻,舌苔白腻者,亦可以本方散寒祛湿,辟秽化浊,和中悦脾而治之。 【鉴别】 香薷散与藿香正气散均可治夏月感寒伤湿,脾胃失和之证。香薷散药简力薄,宜于外感于寒,内伤暑湿之证;藿香正气散解表散寒与化湿和中之力皆胜于香薷散,宜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之重证。此外,香薷散多治夏季之阴暑;藿香正气散则四时感冒皆宜。 三、清热祛湿 茵陈蒿汤 【组成】茵陈六两、栀子十四枚、大黄二两 【功用】清热利湿退黄。 【主治】湿热黄疸。一身面目倶黄,黄色鲜明,身热,无汗或但头汗出,口渴欲饮,恶心呕吐,腹微满,小便短赤,大便不爽或秘结,舌红苔黄腻,脉沉数或滑数有力。 【配伍意义】全方配伍特点: 利湿与泻热并进,通利二便,前后分消。 三仁汤 【组成药物】杏仁五钱、飞滑石六钱、白通草二钱、白蔻仁二钱、竹叶二钱、厚朴二钱、生薏苡仁六钱、半夏五钱

第十版方剂学方歌(重要方剂)

第一章解表剂 第一节辛温解表剂 麻黄汤 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伤寒服此汗淋漓。桂枝汤 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汗出恶风此方功。九味羌活汤 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芩生地同甘草,三阳解表益姜葱。小青龙汤 小青龙汤治水气,喘咳呕哕渴利慰。姜桂麻黄芍药甘,细辛半夏兼五味。止嗽散 止嗽散中用白前,陈皮桔梗草荆添,紫菀百部同蒸用,感冒咳嗽此方先。第二节辛凉解表剂 银翘散 银翘散主上焦医,竹叶荆牛薄荷豉。甘桔芦根凉解法,风温初感此方宜。桑菊饮 桑菊饮中桔梗翘,杏仁甘草薄荷饶。芦根为引轻清剂,热盛阳明入母膏。麻杏甘石汤 仲景麻杏甘石汤,辛凉宣肺清热良。邪热壅肺咳喘急,有汗无汗均可尝。第三节扶正解表剂 败毒散 人参败毒茯苓草,枳桔柴前羌独芎。薄荷少许姜三片,四时感冒有奇功。第二章泻下剂 第一节寒下剂 大承气汤 大承气汤用芒硝,枳实厚朴大黄饶。救阴泻热功偏擅,急下阳明有数条。第二节温下剂 大黄附子汤 大黄附子细辛汤,散寒通便止痛良。寒积里实服此方,邪去正安腹通畅。温脾汤 温脾参附与干姜,甘草当归硝大黄,寒热并行治寒积,脐腹绞结痛非常。第三节润下剂

麻子仁丸 麻子仁丸小承气,杏芍麻仁治便秘,胃热津亏解便难,润肠通便脾约济。济川煎 济川归膝肉苁蓉,泽泻升麻枳壳从,肾虚精亏肠中燥,寓通于补法堪宗。第四节逐水剂 十枣汤 十枣逐水效堪夸,大戟甘遂与芫花,悬饮内停胸胁痛,大腹肿满用无差。第三章和解剂 第一节和解少阳剂 小柴胡汤 小柴胡汤和解供,半夏人参甘草从,更用黄芩加姜枣,少阳百病此为宗。蒿芩清胆汤 俞氏蒿芩清胆汤,陈皮半夏竹茹襄,赤苓枳壳兼碧玉,湿热轻宣此法良。第二节调和肝脾剂 四逆散 四逆散里用柴胡,芍药枳实甘草须,此是阳邪成郁逆,敛阴泄热平剂扶。逍遥散 逍遥散用当归芍,柴苓术草加姜薄,散郁除蒸功最奇,调经八味丹栀着。第三节调和寒热剂 半夏泻心汤 半夏泻心黄连芩,干姜甘草与人参,大枣和之治虚痞,法在降阳而和阴。第四章清热剂 第一节清气分热剂 白虎汤 白虎汤用石膏偎,知母甘草粳米陪,亦有加入人参者,躁烦热渴舌生苔。竹叶石膏汤 竹叶石膏汤人参,麦冬半夏竹叶灵,甘草生姜兼粳米,暑烦热渴脉虚寻。第二节清营凉血剂 清营汤 清营汤治热传营,脉数舌绛辨分明,犀地银翘玄连竹,丹麦清热更护阴。犀角地黄汤 犀角地黄芍药丹,血升胃热火邪干,斑黄阳毒皆堪治,或益柴芩总伐肝。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