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日本政党制度

日本政党制度

日本政党制度
日本政党制度

日本政党制度的发展及其影响因素

摘要:日本政党制度的发展是曲折的,渐进的。日本政党经历了五个时期的演变,其中自民党持续稳定的统治了38年之久。但最终因各方面因素下台,民主党获胜成为执政党。日本政党制度特殊性的形成的影响因素中,政治文化和大众媒体尤为重要。政治文化上,日本的集团主义精神不仅对其国民性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它作为民族性格还影响到思想领域和国家政治上。日本的大众传媒及其变化也影响着日本政党的组织结构与形态、改变了政党政治的民众基础的规模、结构以及社会公众政治参与的程度。并进一步改变了政党与公众的关系及政党政策的取向。

关键字:日本政党制度自民党民主党政治文化大众传媒

当代西方发达国家实行的最主要的政党制度就是两党制和多党制,政权在不同的政党或政党联盟之间轮替。日本是“一党优位制”政党制度的终结与两党制初具雏形的政党制度。日本的政党制度是西方民主与东方文化相结合的产物。西方的民主形式移植到了日本,日本实现政治民主化。但是,制度上的民主主义并不意味着在实践中可以贯彻民主的原则。西方文化没有深入渗透到日本政治思维中,旧的封建经济基础并没有彻底消除。同时,日本的现代化也是影响政党政治的重要因素。现代化在日本就是脱亚入欧,就是西化,它必然使自己的力量逐渐壮大到足以解构和重构日本社会并扬弃其传统的程度,从而促进民主政治形式与内容的最终统一。但是,它的影响机制是间接的和长期的,这就决定了现代日本政党政治从一开始就注定是曲折的和渐进的。

一、日本政党制度的演变的五个时期

(一)日本政党的萌芽时期

立宪政友会的成立在战前政党和政党政治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它标志着日本近代政党政治的正式确立。[1]

(二)1945--1955年

1945至1955的10年被称为战后初期.这一时期政党林立.保守政党和革新政党并存.保守政党在剧烈变动后走向统一。

(三)1956-1992年“五五体制”

日本自民党能在完全竞争的多党制条件下,以优势地位执政且能保持政权稳定长达38年之久,社会党长期在野的特殊局面,在自民党长期执政期间这一时期自民党的政策主张主导了日本政治发展。

(四)1993--2009年

后五五体制”时期。自民党发生分裂而失去了众议院多数党地位.从而丧失了长达38年单独执政地位.一直以来的自民党和社会党对峙的格局就此被打破.在此之后出现是革新势力衰落、保守势力再度整合的复杂过程。八党联合取代自民党执政,日本政坛开始了激烈的分化和重组。长期执政的自民党下野,而第一大在野党社会党也迅速衰落了,以保革对立为标志的“五五年体制"崩溃了。尤其是1996年民主党的成立,给纷乱的日本政坛掀起一阵波澜。

(五)2009年国会选举后民主党成为执政党

取代自民党登上日本执政舞台。这意味日本战后政治体系终结。

二、自民党能长期执政并建立“一党优位体制”的原因

纵观日本政党的演变过程,我们会马上对日本存在多个党,而自民党却持续稳定的统治38年产生兴趣,因为这是在中西方及其罕见的现象。这种现象为什么会在日本出现呢?自民党统治38年的原因是什么呢?其实,自民党“一党优位体制’’的建立是国内和国外各种政治、经济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一)这体制的建立直接得益于当时国际局势的变化,即美苏冷战的开始。

为了有效限制国内社会主义运动对日本的影响,并且使同本成为美国远东战略的重要力量,美国开始有意的扶植日本的保守力量,中止解散财阀,增加了对日本的援助。美国的政策也对同本自民党“一党优位体制”有极大的促进。

(二)“政、官、财’’一体化是自民党“一党优位体制"的重要原因。

由于在同本的政治体制下,执政党与官界以及财界的结合十分密切,使得其他在野党难以获得与执政党相当数量的巨额资金。众所周知,政治选举就是一场政治资金的较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选举的成败。由于在野党没有执政党那样雄厚的政治资金和广泛的政治人脉,所以无法在大选中与执政党相抗衡,这种状况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自民党的“一党优位体制”。

(三)战后同本经济的高速增长是自民党政权长期稳定的基础。

二战后,同本的国防完全置于美国的保护之下,同本无需投入巨大的国防经费,将主要的精力都放在了国内经济的发展上,并且采取了政府主导经济发展的模式,整合一切社会力量,创造了战后日本经济的奇迹。经济的高速增长不仅满足了工商业资产阶级的需要,创造除了巨大的社会财富也使得自民党政权能够实行一些社会政策和福利政策,实现了对农业的补贴和对中小企业帮助。这样做缓和了国内的矛盾,也带来了自民党政权的长期稳定。50年代至80年代是同本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这时期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政治的相对稳定,使普通民众对同本自民党的执政能力表示赞同,因此其他政党很难找到突破口,以挑战执政党,这也促使了自民党政权的稳固。(四)自民党能够长执政,除上述原因外还与在野党的抗衡中的“失败"有关。

主要表现在社会党的分裂和在野党的多党化,使得在野党缺少相互的合作、协调和联系,各自依据自己的力量和执政党向抗衡。在野党缺乏现实主义的精神,受意识形态和政治理念牵扯太重,因而在政策上缺乏灵活性和号召力。由于自民党在某些方面方面能够吸取在野党的一些主张,使得在野党在某种形式上成为自民党的一种“补充”,在这种情况下在野党很难得到选民的认可。

三、日本自民党下台与民主党崛起的原因

自民党最终还是走向下台,民主党乘机崛起。二战后日本政党体

制的形成和发展政治丑闻不断,才导致自民党下台和在野党取得政权。这种“以钱买权,以权换钱”的金钱政治,是日本政治丑闻接连不断的原因。这种政治上的交易最终导致民众对自民党的反感情绪激增,导致了自民党的下台。

(一)日本自民党下台的主要原因是:

(1)内阁的不确定性增加。尽管自民党与公明党联合执政的框架得以延续。

(2)朝野政党斗争将进一步加剧。

(3)联合政权的框架可能发生改变。执政党与在野党在参议院的地位完全颠倒过来。由于执政联盟失去了在参议院的多数地位,执政党提出的议案有可能在参议院难以通过。因此自民党可能再次探讨与国民新党等其他保守政党的合作问题,通过合作取得多数优势,以便最大限度地在参议院立法领域谋取相对有利的地位。民主党控制了参议院,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自己的实力,为自己的执政愿望铺平了道路。(二)日本民主党的崛起。其主要政治社会因素包括:

(1)各个政党的分裂与合并。日本民主党的崛起,和当时日本国内的政治环境是分不开的。首先就是自民一党执政的终结及其内部的分裂。[2] 其次,在野党之间的联合尤其是小泽一郎率领自民党加入民主党,极大的加强了民主党的实力。

(2)日本社会的变迁。[3] 社会的变迁首先的表现就在于社会的中间阶层化。另一表现是经济衰退。还表现在信息社会的发展。 [4] 民主党外交思想探析。民主党对外战略的实施就是充分利用经济大国优势,综合运用各种手段,以同美同盟为支点,以联合国等国际和地区组织为重要舞台,推动形成有利的地区架构,增进全球经济和安全权益,谋求政治大国地位。在当前和今后一时期,这一进程将围绕日本最关切的几个重点议题展丌,包括联合国外交、日美同盟、朝核、对华关系等。

四、影响日本政党制度特殊性形成的主要因素

日本的政党制度与西方两党制与联邦制不同,更与中方国家有差

异。日本政党制度由多党构成,但由自民党长期执政38年,并形成“一党优位体制”,可诸多因素最终还是导致自民党下台,民主党成为执政党。这一特殊体制的形成由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日本政党制度特殊性的形成的影响因素中,政治文化和大众媒体尤为重要。(一)日本政治文化因素对政党制度的影响

我们从另外的角度对日本政党制度的特殊性进行分析。可以从平时所观察的电视,电影中了解到日本人与其他国家所不同的那种对集体的“忠诚”,这是文化因素的影响结果。日本的政治文化现象时,有这样一个不可轻视的重要因素,即集团主义精神。这种精神不仅对其国民性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它作为民族性格还影响到思想领域和国家政治上。在日本传统政治文化中,集团主义的思想始终贯穿其中。在集团主义思想中,还有很明显的等级思想的表现。美国前驻日本大使赖肖尔曾讲道:“一般地说,日本人与美国人或者西方人的最大差别莫过于日本人那种以牺牲个人为代价强调集体的倾向。”[5]但是日本的集团主义不同于社会主义国家的集体主义,其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森严的等级划分,也就是所谓的“纵式结构”。“纵式结构”成为日本独特的文化形态,根深蒂固地深入日本社会的每个角落,影响着政治生活的方方面面。自民党作为日本政界的一个重要集团,自始至终不会被其他集团同化,而其他集团也不会在发展的进程中掺杂自民党特有的因素。日本的民族文化有一个特点,就是大家在同一条船上与其他船只竞赛,必须齐心协力;面对不同集团之间的关系的时候,首先将自己确定在某个集团上,然后以此为基础不能容忍其他集团。因此即使是自民党在地方上的基层组织,包括其成员个人,意识形态中只考虑自己是在自民党这只大船上,必对本党负责。所以在党务活动中会尽力排除其他党派的影响,并保证其上级自民党组织的利益。因此。自民党内部的派系之间不管彼此间如何争斗,当本党力量受到威胁,都会一致捍卫本党的利益。一个政党要持久保持持稳定的发展两不产生由内向外分裂,根本在于组织者和党派成员对本党有着一种忠诚组织的归附,而这种属性正与日本国民性格合拍。自民党经久不败的结

构形式,确保了自民党的一党集权即使是在嫁接了外来形式的政党样板,也能直接体现日本社会文化深层结构,稳定的执掌日本的政局。但是其传统的结构也潜伏一定的危机,如自民党的内部结构不容许个人的相对地位有丝毫改变,所以自民党内部便隐伏着发生裂变或崩溃的可能。

(二)日本大众传媒的变化对政党制度产生的影响。

日本的大众传媒及其变化影响着日本政党的组织结构与形态、改变了政党政治的民众基础的规模、结构以及社会公众政治参与的程度。并进一步改变了政党与公众的关系及政党政策的取向。日本的大众传媒在世界各国之中是非常特殊的:不仅种类繁多而且规模庞大。其特殊之处更在于日本媒体的独特的运转制度——“记者俱乐部”。大众传媒对其政党制度的影响:

(1)大众传媒与政党结构的转变。

政党内部结构的变化。各个政党主动通过“记者俱乐部”利用庞大而有效的社会传媒来达到政策宣传的目的。这样社会传媒的宣传取代了政党本身组织宣传的存在,也使得政党内部组织发生变化。2,为获取最多的选票。扩大政党成员的规模曾经是日本各政党的重要策略.自民党在总裁选举时,也曾制造过“数百万党员”的效果。 [6] (2)大众传媒的现代化转型,引起了日本政党选民基础在结构和规模上的改变。

日本的传统媒体业正在经历着以网络为代表的现代媒体的冲击。现代媒体正在几个方面改变着政党的选民们:其一,现代媒体的可视性与互动性,使得更多的公众能够在短时间内很好的了解各个政党的政策。其二.报纸在日本虽然很是发达。但青年群体在日本不是主要的读报群体。某种程度上改变了关注政党政策的社会群体的结构。[7]其三。网络的互动性,使网络成为了一个“公共空间”,成为人们讨论和应政党政策及现实政治、经济事件的领域。

(3)媒体社会基础的转变与公民与政党政治之间关系的调整。

媒体独立性的增强关系到“谁在用媒体?”这一关键问题。传统

媒体。实际上很大程度上为政府、各个政党所用,是政府控制社会的一种工具。,现代媒体不仅扩大了公众政治参与的机会.而且改变了政治参与的方式。所以。公民的广泛参与、社会舆论的独立,某种程度上正在改变日本传统的“密室政治”.增强政治的民主程度。[8] (4)现代传播媒介的加入与政党政策的调整媒体独立性的增强、网络公共空间的形成、大众传媒控制权的转向.都使的日本的社会公众有更多的机会能够表达自己的利益需求。

综上所述,日本的政党制度是西方民主与东方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它注定是曲折的和渐进的。日本政党制度经历了五个时期的历史演变过程。其特殊性是日本自民党统治了长达38年的时间。自民党“一党优位体制’’的建立是国内和国外各种政治、经济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二战后日本政党体制的形成和发展政治丑闻不断,才导致自民党下台和在野党取得政权。此时,民主党控制了参议院,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自己的实力,为自己的执政愿望铺平了道路。从影响因素上分析,日本的政治文化的作用是功不可没的。日本的集团主义精神不仅对其国民性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它作为民族性格还影响到思想领域和国家政治上。其次,日本的大众传媒及其变化也影响着日本政党的组织结构与形态、改变了政党政治的民众基础的规模、结构以及社会公众政治参与的程度。并进一步改变了政党与公众的关系及政党政策的取向。

参考文献

[1]王瑜.日本自民党“一党优位制”的终结[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5.

[2]高洪.日本政党体制转换的社会成冈.日本学刊,1999(02):37

[3]李素华.日本民主党兴起的政治社会基础.当代亚太,2007(10):47

[4]李素华.日本民主党兴起的政治社会基础.当代亚太,2007(10):54

[5] [8] j赖肖尔.当代日本人[M].北京:商务窜书馆,1992。

[6] 高洪.日本政党政治转换的社会成因[J].日本学刊.1999,(02).

[7]潘健.日本报业:颓势1999[N].环球时报,1999—01-29.

日本政治制度

日本政治制度概况 日本实行以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为基础的议会内阁制。天皇为国家象征,无权参与国政。国会是最高权力和唯一立法机关,分众、参两院。内阁为最高行政机关,对国会负责,首相(亦称内阁总理大臣)由国会选举产生,天皇任命。 【宪法】现行《日本国宪法》于1947年5月3日实施。宪法规定,国家实行以立法、司法和行政三权分立为基础的议会内阁制;天皇为日本国和日本国民总体的象征,无权参与国政;“永远放弃把利用国家权力发动战争、武力威胁或行使武力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为达此目的,日本不保持陆、海、空军及其他战争力量,不承认国家的交战权”(第9条)。 2005年11月22日,日本执政的自民党正式公布了该党提出的宪法修改草案,其核心内容是抛弃了现行宪法中日本不得拥有陆海空三军等武装力量的重要规定,要求将日本自卫队升格为自卫军,并规定自卫军可以为“确保国际和平而展开国际合作活动”。 【议会】议会泛称国会,由众、参两院组成,为最高权力机关和唯一立法机关。众议院定员480名,任期4年。国会可通过内阁不信任案,首相有权提前解散众议院重新选举。参议院定员242名,任期6年,每3年改选半数,不得中途解散。在权力上,众议院优于参议院。每年1月至6月召开通常国会,会期150天,其它时间可根据需要召开临时国会和特别国会。 【内阁】内阁为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对国会负责,由内阁总理大臣(首相)和分管各省厅(部委)的大臣组成。首相由国会提名,天皇任命,其他内阁成员由首相任免,天皇认证。 日本政府实施行政改革后政府机构为1府12省厅。 【司法】日本的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及下属各级法院。采用“四级三审制”。最高法院为终审法院,审理“违宪”和其他重大案件。高等法院负责二审,全国共设四所。各都、道、府、县均设地方法院一所(北海道设四所),负责一审。全国各地还设有家庭法院和简易法院,负责民事及不超过罚款刑罚的刑事讼诉。最高法院长官(院长)由内阁提名,天皇任命,14名判事(法官)由内阁任命,需接受国民投票审查。其他各级法院法官由最高法院提名,内阁任命,任期10年,可连任。各级法官非经正式弹劾,不得罢免。 检察机构与四级法院相对应,分为最高检察厅、高等检察厅、地方检察厅、区(镇)检察厅。检察官分为检事总长(总检察长)、次长检事、检事长(高等检察厅长)、检事(地方检察厅长称检事正)、副检事等。检事长以上官员由内阁任命。法务大臣对检事总长有指挥权。 【政党】战后日本实行“政党政治”,代表不同阶级、阶层的各种政党相继恢复或建立。目前参加国会活动的主要政党有自民党、民主党、公明党、日本共产党、社民党、保守新党等。

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

它的基本点是经过几年一度的竞选,由某个或某些资产阶级政党执掌或参与国家政权,其代表人物担任政府首脑,或者参加内阁,在议会中占取多数或一定席位。执政党按照竞选纲领治理国家与社会,旨在维护资本主义私有制度,巩固资产阶级专政。在野的资产阶级政党与执政的资产阶级政党虽然在权力斗争中互相对立,力图取而代之,但是它们的基本价值观和基本社会目标却是一致的,都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并巩固资产阶级专政。所以在换届改选、政局动荡和社会危机中,双方又会在激烈的争吵中出现有限的抵制、微妙的配合和改头换面的取代。在资产阶级政党占统治地位的政治体制中,只有处于非法、在野或参政的无产阶级政党能够为捍卫和争取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坚持斗争。 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按照不同标准可以划分为几种具体类型:①传统的分类是根据一国实际执掌政权的政党的数量,把政党制度分为两党制、多党制和一党制。两党制是由两个主要资产阶级政党轮流执政的体制,最先形成于英国,以后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和美国都实行两党制。但各国又有其不同模式。多党制是由两个以上资产阶级政党联合执政的体制。在法、意、德等大多数资本主义国家,政党林立,各党势均力敌,很难有某一党在议会竞选中独占绝对多数,这样就只能以一党为主,多党联合执政。一党制是由一个政党长期执掌国家政权的体制。其中又有几种不同的情况:一种是法西斯政党一党掌权,取缔其他政党活动,如历史上的意、德、日、西班牙、葡萄牙等国曾经出现过的一党专政;另一种是第三世界民族独立国家,本国历史上政党不发达,长期由一党掌权,或者取缔其他政党活动,如非洲的加蓬、扎伊尔等国;还有一种是名义上存在多党平等竞争,实为最强大的一个资产阶级政党长期独掌政权,如日本自由民主党从1956年以来一直在历届议会选举中独占多数,连续执政。 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政党制度在更多国家的建立,有些西方学者认为传统的三分法已无法全面概括当今世界的政党制度。A.S.班克斯和R.B.泰克斯特提出五分法,即一党制、主从党制、一个半党制、两党制和多党制。意大利的G.萨尔多里主张七分法,即一党制、霸党制、第一大党制、两党制、有限多党制、极端多党制和微型多党制。 ③萨尔多里等人还摆脱按政党数量的分类法把政党制度分为“无竞争性”和“竞争性”两类。他们把一党极权制、一党权威制和一党多元制的各种一党制列入无竞争性政党制度;而把两党制和多党制列入竞争性政党制度。 ④意大利的J.拉帕隆巴拉等人根据政党执政方式和政党特性相结合的原则,把执政方式分为独霸型和轮流型,把政党特性分为意识形态型和实用型,两者结合交叉,又分为独霸-意识形态型(如德国纳粹党)、独霸-实用型(如日本自民党)、轮流-意识形态型(如英国工党和保守党)、轮流-实用型(如美国共和党和民主党)。 ⑤按各国政党力量对比,英国的史密斯把政党制度分为平衡、分散和不平衡三种形态。平衡形态即两个大党或两个政党集团能获得90%以上选票,而且彼此相差不多,因此谁都无法长期执政,总是轮流执政,如奥地利和联邦德国。分散形态即主要政党数目多,票数分散,因此需要联合执政,如荷兰有7个主要政党,其中两大党分别只拥有1/3选票。不平衡型即某一大党长期独占多数,其他各党都竞争不过,如日本自民党。S.亨利格按政党不同政治倾向,把政党分为右翼、中右、中左、左翼,再依各党所得不同票数的百分比,把政党制度分为北欧型(指中右和中左政党占优势)、南欧型(指中右和左翼政党占优势)和日本型(中右政党占优势,中间派次之,左翼最小)。西方学者对政党制度的上述5种分类法,以第一种最为流行,为大多数人所采用。

中国政治制度的六个比较优势

中国政治制度的六个比较优势 宋鲁郑 作者简介 宋鲁郑,祖籍山东。1969年出生于河南郑州。2000年赴法,获里尔高商硕士学历。现任旅法山东同乡会副会长、法国《欧洲时报》时事撰稿人。主要方向为国际政治与两岸关系。 核心观点 中国政治制度的优势之一在于可以制定国家长远的发展规划和保持政策的稳定性,而不受立场不同、意识形态相异政党更替的影响。 中国政治制度的优势之二在于高效率,对出现的挑战和机遇能够做出及时有效的反应,特别是在应对突发灾难事件时。 中国政治制度的优势之三在于在社会转型这一特殊时期内可以有效遏制腐败的泛滥。 中国模式从被质疑到被全球广泛承认,得益于两点。一是它本身的巨大成功。在短短的30多年间,中国GDP全球第三,并有口望超过日本,排在全球第二,成为有世界的巨大存在。在这个过程中,4亿贫困人口脱贫,整个社会都享受到了经济增长的成果。甚至有不少主流经济学家认为,在未来的10—20年之间,中国有可能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这30多年真正的伟大变革是社会结构的变化,中国已不再是一个几千年以来的农业社会,而是一个开放的、纵向和横向流动的工业社会、商业社会,并几乎和世界同时进入信息社会。二是以美国为发源地、影响全球的金融危机,动摇了全球对资本主义体系的信心。BBC在27国2.9亿人所做的调查表明,仅有11%的人认为资本主义在正常运行,有23%的受访者认为资本主义存在着致命弱点,世界需要新的经济制度,另有51%的受访者

认为自由市场经济的资本主义系统需要规范和改革。最悲观的是法国人,有43%表示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完全失去信心,认为需要彻底抛弃。这个时候,中国的成功自然吸引了全球的目光。 中国模式的优异表现必然引发全球对其成功原因的研究。有的从国民性的角度分析,认为中国勤劳、节俭,储蓄率高,从而为投资积累和提供了巨大资本。有的从全球化的角度分析认为,中国具有庞大的廉价劳动力,是人口红利效应,因此出口导向的发展战略得以成功实施,并成为全球化最大的赢家。有的从投资的角度看,认为中国打开国门,吸引了大量的国外投资,抓住西方产业转移的机会,成为拉动中国经济成长的重在力量。有的从比效经济的角度讲,认为中国放弃计划经济实行市场经济,是中国成功的关键。有的研究者更细致到具体的经济、社会措施,如认为国有土地有偿出让是中国奇迹的根源,计划生育政策的成功等,不一而足。 应该说,这些研究都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中国成功的原因,但都有一个共同的不足:回避了政治制度因素。政治制度在中的发展中,起到了如果不是决定性的起码也是最重要的作用。 中国政治制度的优势之一在于可以制定国家长远的发展规划和保持政策的稳定性,而不受立场不同、意识形态相异政党更替的影响。在欧洲,当英国、法国的左派和右派政党上台之后,国家发展政策立即改变,要么实行大规模的国有化,要么实行大规模的私有化。在美国,偏左的民主党执政,一般就采取对富人增税、对财团开刀、对穷人补助的政策,像克林顿时代和奥巴马政府力推的“医疗保险改革”就是典型的一例。偏右的共和党执政,则采取对富人减税、扶持财团的立场。每一次的摇摆都会对国民经济产生不同程度的损害。毕竟政党执政只有4年或8年,都是在炒短线,谁还管得了4年或8年以后的事情?再有印度,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对农民的补贴上升了,但对农业的投资却下降了,农民可能在短期内受益,但长期而言却失去了生产能力,生活水平得不到提高。

资本主义国家政党制度

资本主义国家政党制度 它的基本点是经过几年一度的竞选,由某个或某些资产阶级政党执掌或参与国家政权,其代表人物担任政府首脑,或者参加内阁,在议会中占取多数或一定席位。执政党按照竞选纲领治理国家与社会,旨在维护资本主义私有制度,巩固资产阶级专政。在野的资产阶级政党与执政的资产阶级政党虽然在权力斗争中互相对立,力图取而代之,但是它们的基本价值观和基本社会目标却是一致的,都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并巩固资产阶级专政。所以在换届改选、政局动荡和社会危机中,双方又会在激烈的争吵中出现有限的抵制、微妙的配合和改头换面的取代。在资产阶级政党占统治地位的政治体制中,只有处于非法、在野或参政的无产阶级政党能够为捍卫和争取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坚持斗争。 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按照不同标准可以划分为几种具体类型:①传统的分类是根据 一国实际执掌政权的政党的数量,把政党制度分为两党制、多党制和一党制。两党制是由两个主要资产阶级政党轮流执政的体制,最先形成于英国,以后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和美国都实行两党制。但各国又有其不同模式。多党制是由两个以上资产阶级政党联合执政的体制。在法、意、德等大多数资本主义国家,政党林立,各党势均力敌,很难有某一党在议会竞选中独占绝对多数,这样就只能以一党为主,多党联合执政。一党制是由一个政党长期执掌国家政权的体制。其中又有几种不同的情况:一种是法西斯政党一党掌权,取缔其他政党活动,如历史上的意、德、日、西班牙、葡萄牙等国曾经出现过的一党专政;另一种是第三世界民族独立国家,本国历史上政党不发达,长期由一党掌权,或者取缔其他政党活动,如非洲的加蓬、扎伊尔等国;还有一种是名义上存在多党平等竞争,实为最强大的一个资产阶级政党长期独掌政权,如日本自由民主党从1956年以来一直在历届议会选举中独占多数,连续执政。 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政党制度在更多国家的建立,有些西方学者认为传统的三分法 已无法全面概括当今世界的政党制度。A.S.班克斯和R.B.泰克斯特提出五分法,即一党制、 主从党制、一个半党制、两党制和多党制。意大利的G.萨尔多里主张七分法,即一党制、霸党制、第一大党制、两党制、有限多党制、极端多党制和微型多党制。 ③萨尔多里等人还摆脱按政党数量的分类法把政党制度分为“无竞争性”和“竞争性”两 类。他们把一党极权制、一党权威制和一党多元制的各种一党制列入无竞争性政党制度;而把两党制和多党制列入竞争性政党制度。

日本政党制度

日本政党制度的发展及其影响因素 摘要:日本政党制度的发展是曲折的,渐进的。日本政党经历了五个时期的演变,其中自民党持续稳定的统治了38年之久。但最终因各方面因素下台,民主党获胜成为执政党。日本政党制度特殊性的形成的影响因素中,政治文化和大众媒体尤为重要。政治文化上,日本的集团主义精神不仅对其国民性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它作为民族性格还影响到思想领域和国家政治上。日本的大众传媒及其变化也影响着日本政党的组织结构与形态、改变了政党政治的民众基础的规模、结构以及社会公众政治参与的程度。并进一步改变了政党与公众的关系及政党政策的取向。 关键字:日本政党制度自民党民主党政治文化大众传媒 当代西方发达国家实行的最主要的政党制度就是两党制和多党制,政权在不同的政党或政党联盟之间轮替。日本是“一党优位制”政党制度的终结与两党制初具雏形的政党制度。日本的政党制度是西方民主与东方文化相结合的产物。西方的民主形式移植到了日本,日本实现政治民主化。但是,制度上的民主主义并不意味着在实践中可以贯彻民主的原则。西方文化没有深入渗透到日本政治思维中,旧的封建经济基础并没有彻底消除。同时,日本的现代化也是影响政党政治的重要因素。现代化在日本就是脱亚入欧,就是西化,它必然使自己的力量逐渐壮大到足以解构和重构日本社会并扬弃其传统的程度,从而促进民主政治形式与内容的最终统一。但是,它的影响机制是间接的和长期的,这就决定了现代日本政党政治从一开始就注定是曲折的和渐进的。 一、日本政党制度的演变的五个时期 (一)日本政党的萌芽时期 立宪政友会的成立在战前政党和政党政治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它标志着日本近代政党政治的正式确立。[1]

日本政治制度的特点

日本政治制度的特点 当今社会,东方国家多走社会主义道路,西方国家多走资本主义道路。然而,地处亚洲的日本,却是一个走资本主义道路的东方国家。日本,它的发展离不开政治制度的支持,日本的政治制度必然也有值得探讨与学习的地方。 日本现行政治制度是以1947年5月3日生效的《日本国宪法》为主要依据的。根据宪法,日本采用欧美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的“三权分立”原则,实行了同英国类似的议会内阁制。“国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是国家唯一的立法机关”,由众议院和参议院组成。国会对行政、财政、司法拥有监督权,可决定内阁首相从选,有权审议和通过政府预算和国家财政议案,可对玩忽职守和违反法律的法官进行调查和起诉甚至予以罢免。众议院有权通过内阁不信任案。 内阁是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在内阁总理大臣(首相)的领导下,总揽全国行政大权,领导和监督各级行政机关的工作。它除执行一般行政事务外,还有权解散众议院,宣布国会大选,召开国会或决定召开国会临时会议,有权提名最高法院院长人选,任命各级法官等。 司法权属各级法院。最高法院是国家最高司法机关,形式上同国会、内阁处于平行地位,有权决定一切法律、命令、规则以及处分是否符合宪法,有权提名下级法官。检察机关是各“检察厅”,统管检察官事务,但属于国家行政机关,归内阁法务省管辖。法务大臣有权统一指挥检察工作,但不能直接指挥每个检察官,而只能通过检察总长进行。

除三权分立外,日本实行中央与地方相对分权的地方自治管理形式。地方自治体行政首长、议会议员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官员由地方居民直接选举产生。地方自治体有管理财产、处理事务以及执行行政的权能,可以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制定条例。“仅适用于某一地方的特别法,非经该地居民投票半数以上同意,国支不得制定”。 而且,日本现在还存在天皇制。根据宪法,天皇是日本国的象征,其地位以主权所属的全体国民的意志为依据。天皇不再拥有政治上的一切权力,只是根据宪法的规定从事一些形式上和礼仪上的国事活动。 二战后日本政局动荡,各政党分化组合频繁,对整个亚太地区乃至世界产生重大影响。依新宪法建立的政治结构成为日本宪政民主的主要载体。在战后几十年的发展中,形成了一套日本特有的政治结构。 日本实行议会内阁制政体。其特点为议会中心、内阁集权、“议”“行”相容、议会内阁互相制约。 根据日本内阁制原则,哪个政党执政,取决于其在议会拥有多数议席或能结盟凑足多数。所以政党活动首先而且主要围绕争夺国会议席进行。只有在国会选举中获胜,政党才能组阁,否则就沦为在野党。政党发挥的影响力也取决于在议会中席位的多少。 议会是政治舞台的中心,但只议政表态,实际的问题,要政府解决,政府的权力又集中在内阁乃至首相手中。日本首相在多大程度上可以集中权力,取决于执政党能否在选举中获得稳定多数及其在党内的领导地位,相当微妙和复杂。如果首相是党内最大派系的领袖,便

谈谈战后日本地方自治制度的改革、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

二战后日本地方自治制度的改革、特点 及对我国的启示 刘兴云 【摘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的经济以年均10%左右的速度高速增长,科技水平是日新月异,到20世纪70年代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这一巨大成就的取得与日本的战后改革息息相关。战后初期日本在美国的主导下对本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和社会的各个方面实施了大规模的民主化改革,使得日本成为了一个民主国家。 【关键词】日本战后地方自治 一、二战后日本地方自治的改革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从一个军国主义国家向西方的民主主义国家过渡。在美国占领当局的推动下,通过了《日本国宪法》、《地方自治法》,确立了地方自治制度,实行中央集权与地方自治相结合的体制。“宪法”对地方自治专列一章,战前地方的一切行政事务和人事,均由中央决定和管理;新宪法第92、95条规定,都、道、府、县、市、町、村在宪法和法律所允许的范围内实行地方自治。地方领导人由当地居民直接选举产生。地方可设各级议会,编制预算、制订地方性条例和法令。虽然宪法和法律限制中央对地方的统制监督权,但中央可通过向地方分配国税、官僚组织间的上下关系等对地方施加影响、监督和指导。 二、二战后日本地方自治的特点

地方自治有各种不同的形态,有些是纯粹基于地方行政管理的,就如日本的地方政府;有些是针对特定的人类群体的,就是我们所说的民族区域自治。[1]而日本地方自治有如下特点: (一)日本地方政府具有双重性,既是地方行政机构,又是中央政府(内阁)的委派机关[2]。 (二)日本地方政府有以下职权。1、管理地方财产权。根据《日本国宪法》的规定,日本地方政府有维护、保存和使用属于自治体的财产权。2、处理地方事务权。主要指处理有关消防、清洁、美化及以防止公害污染等地方福利事务。3、执行行政权。指办理户口、登记造册、发放居民身份证、支配地方警察执行国家政策法令,制定地方预算和征收地方税、管理地方财政等。 (三)地方自治的范围和职权均有法律保障。日本地方自制度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地方自治是建立在国家法律的基础上,以宪法和自治特别法予以保障。 (四)地方政府具有适度的立法权。《日本国宪法》规定,为了执行地方政府的各项职权,地方政府可以通过地方议会制定某些法律所允许的“条例”[3]。 (五)在日本,法律规定地方自治体和国家之间在法律上是处于“平等、合作”关系。但日本的实际情况距此相差还很远,中央政府在地方政府的行政业务执行过程中进行着名目繁多的监督与控制。 三、日本地方自治对我国的启示 日本的地方分权及历次的行政改革取得了很大成功,促进了日本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并于1968年一跃而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创造了“日本奇迹”。由于日本与我国的国情、社会制度、

主要国家政体、国家结构形式及政党制度一览表

主要国家政体、国家结构形式及政党制度一览表国家政体国家结构形式政党制度备注中国社会主义民主共和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单一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 ... 主要国家政体、国家结构形式及政党制度一览表

说明:1.有“——”和“※”者为教材中未涉及到的内容,供参考。“——”者表示暂未查到相关资料。 2.除了熟记上述主要国家,还要注意掌握不同政体、国家结构形式及政党 制度的特点,并据此判断上述国家以外的其他国家的政体、国家结构形 式及政党制度。例:2007年1月5日,5名中国工程人员在尼日利亚被 不明身份的武装人员劫持。尼日利亚总统当即要求政府相关部门迅速行 动,解救中国人质,并直接对其负责,这说明尼日利亚实行的政体:A. 君主立宪制B.议会制共和制C.总统制共和制D.民主共和制。此题答案 为C。

推荐“记忆口诀”: 一、政权组织形式 君主立宪制主要是议会制君主立宪制,典型国家有:英国、日本、泰国、比利时、西班牙、瑞典、挪威……【口诀:女王与天皇在瑞典看人妖与斗牛比威。(英国女王、日本天皇、泰国人妖、西班牙斗牛巧妙联系起来,富有联想,记忆深刻)】 议会制共和制的典型国家:意大利、芬兰、奥地利、印度、新加坡……【口诀:北京申办新奥运,十分得意(新奥运分别是指新加坡、奥地利、印度;分得意分别指芬兰、德国、意大利)】 总统制共和制的典型国家:美国、墨西哥、巴西、阿根廷、埃及、印度尼西亚。【口诀:莫怕印尼,埃及美啊!(墨西哥、巴西、印度尼西亚、埃及、美国、阿根廷)】 二、国家结构形式 因为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是单一制国家,根据记少不记多的原则,只要记住实行联邦制的国家就可以了。当今世界实行联邦制的国家有:美国、德国、瑞士、俄罗斯、印度、缅甸、巴西等二十多个国家。【口诀:没得瑞士法郎又腼腆,饿肚吧!(美国、德国、瑞士、缅甸、俄罗斯、印度、巴西)】 三、政党制度类型 资本主义政党制度主要是两党制和多党制。目前大多数资本主义国家实行两党制,同样依据记少不记多的原则,记住两党制的典型国家就可以了。典型国家有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口诀:英美加薪噢!(英国、美国、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

政党与政党制度的基本理论

政党与政党制度的基本理论 1.(单选题)无产阶级的第一个政治纲领是:A A《共产党宣言》B《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C《资本论》D《国家与革命》 2.(单选题)美一位学者曾说:“事实上美国现在采取的是一党制即‘民共党’——但却伪装成两党制。不管你投哪家的票,你总归是投民共党’的票”。我们从上述的分析中可以看出( A ) A美国民主党和共和党阶级基础相同B美国的选举制度为一党服务 C美国的民主党和共和党没有任何区别D美国需要建立新政党---民共党 3.(单选题)当今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实行B A一党制B多党制C两党制D混合制 4.(单选题)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权,由资产阶级政党来领导,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权,由无产阶级政党来领导,这说明D A政党的性质决定国家政权的性质B国家政权的性质决定政党的性质 C任何国家政权都由统治阶级的政党来领导D国家政权的性质通常与执政党性质相一致 5.(单选题)政党的本质属性是C A政治性B社会性C阶级性D纪律性 6.(多选题)以下属于两党制的特点的是(ABC ) A两大党长期占据政坛B两大党始终处于对立状态 C两大党阶级基础和基本政策日益趋同D两大党阶级基础和基本政策日益趋异 回答正确 7.(多选题)美国的政党主要有BC A工党B民主党C共和党D托利党 8.(多选题)资本主义国家的多党制最为典型的是AD A法国B德国C日本D意大利 9.(多选题)无产阶级要建立自己的政党必须具备的条件是ABC A有一定数量的无产阶级 B工人运动的一定发展 C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传播和指导 D加强各国无产阶级之间的联合 10.(判断题)政党既是选举的组织者,又是议会的组成者。正确 11.(判断题)离开代表一定阶级、阶层的利益,纯粹的“代表全社会利益的政党”实际上是不存在的. 正确

日本政治结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日本政治结构与选举制度简述 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专业:审计 学生姓名:罗睿 16125300 任课教师:孙夕龙 北京交通大学 2017年4月

目录 目录 ................................................................................................................. III 引言 (1) 1政治结构主要特点 (2) 1.1战后日本新宪法 (2) 1.2日本特有政治结构 (2) 1.2.1议会内阁制 (3) 1.2.2一极多党的政党制度 (4) 1.2.3多级单轨的司法系统 (4) 2日本选举制度 (5) 2.1中选区制向小选区制的过渡 (5) 2.1.1中选区制 (5) 2.2选民结构和经济结构的变化 (6) 2.2.1小选区制的实施 (7)

引言 日本近代政治结构的形成与发展是资产阶级革命后,维护和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主要环节,是建立现代政治体制国家的探索过程。明治维新后日本废除了幕府制度,重新建立了以天皇为中心的统治,为了加强和确保天皇“万世一系”的统治,1889年制定了《大日本国宪法》,规定国家主权属于天皇,天皇神圣不可侵犯,天皇为国家元首,总揽统治权,直接统帅军队;由天皇任命总理大臣和国务大臣组成内阁,内阁在法律上对天皇负责;日本帝国议会由世袭的贵族院和选举产生的众议院组成,对天皇起咨议作用。“明治宪法”确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政体,立法权和行政权依然掌握在天皇手中。随着资本主义发展,国土狭窄、资源匮乏、市场狭小的矛盾日益突出,日本大步走上侵略扩张的道路。

日本的政党制度

日本的政党制度 (一)战前的日本政党制度 日本近代政党是在明治维新之后出现的。自由民权运动初期,以要求设立国会为主要政治纲领的、于1875 年在大阪成立的“爱国社”,可算是近代政党的雏形。 1881年明治政府迫于日益高涨的自由民权运动的压力颁发天皇诏书宣布1890年开设国会之后,相继成立的自由党和立宪改进党可算是日本最早影响最大的资产阶级政党。 随着帝国议会的建立,围绕争夺国会议席的斗争,以上述两个政党为轴心,几经演变,分别形成以三井财阀为台的政友会(1900年)和以三菱财阀为后台的民政党(1927年),可算是当时资产阶级政党的典型。 这些政党政治上在一段时期内曾产生过一定影响, 甚至还组织过几届政党内阁(当然不是名副其实的),但是确定专制主义天皇制的战前宪法, 既没给与议会以真正的立法权,更无政党组阁的明文规定。因此,当军部势力膨胀、军国主义发展时,这些政党便逐步变成赞助帝国主义战争的工具而名存实亡。在这种制度,被压迫群众组成的政党,更难逃脱悲剧的命运。 战前的日本,虽然有过政党和政党活动,但并未形成政党制度,更无“ 政党政治” 可言。政党制度是政党政治的前提,也就是政党政治的制度化和法制化,这在战前军事封建法西斯专制统治下的日本是不可能存在的。日本现代政党制度的形成是战后开始的。 (二)日本政党制度的形成 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败投降,被盟军(主要是美军)占领将近七年。美国出于称霸全球的战略需要和迫于国内外民主力量的压力,对日本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经济、社会改革,使日本到1955 年在经济上完成了恢复和调整,并从战争经济体制过渡到和平经济体制,在政治上结束了军事封建性天皇专制主义的法西斯统治,进入现代资产阶级国家的行列。这场改革为日本现代政党的产生和政党制度的

我国的政党和政党制度

第三课我国的政党和政党制度 1.(2004,北京)中共中央建议将“国家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和“公民的合法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等内容写入宪法。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 ①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目标②经济立法的职能③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2.(2004,广东)2003年,胡锦涛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群众利益无小事,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的事情,再小也要竭尽全力去办。”这表明 A、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B、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 C、人民群众的一切利益是天然合理的 D、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 3.(2004年,浙江文综卷)2004年2月17日,中共中央颁布《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这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以来第一部党内监督条例。该条例颁布的意义在于 A、加强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 B、明确界定党政关系 C、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D、健全国家权力的监督体系 5、美国学者罗伯特·J·格林说:“事实上美国现在采取的是一党制,即“民共党”——但却伪装成两党制(即民主党和共和党)。不管投哪家的票,你总归是投‘民共党’的票。”我们从格林的分析可以看出 A、美国的民主党和共和党阶级基础相同

B、美国的选举制度是为一党服务的 C、美国的民主党和共和党没有任何区别 D、美国需要成立新政党——民共党 6、2004年2月18日,中共中央颁布了《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这是一部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的党内法规。颁布这一《条例》是因为 ①党的纪律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决定性条件 ②党的纪律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的有力武器 ③要保持党的执政地位,就必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 ④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必须全面推进党的建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7、关注农民工,维护农民工的权益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焦点。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为解决农民工工资问题采取了多种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这表明 ①党和国家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 ②党和国家履行维护社会稳定的职能 ③党和国家都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④依法治国能彻底解决侵害农民工权益问题

政党制度的比较分析

政党制度的比较分析 李国栋[1] (西藏民族大学管理学院,陕西咸阳 712082) 摘要:政党制度是我们学习政治学必须掌握的概念也是我们学习理解政治学的基础,本文通过对一党制,两党制,多党制以及我国的一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简单介绍和各政党制度的利弊的分析比较,让同学们对于不同政治制度有一个基本认识。 关键词:政党制度;一党制;两党制;多党制;一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 当今世界二百多个国家中,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基本上都有政党的组织存在。17世纪以后,欧洲国家产生了政党之后,政党就在不同范围的政治舞台上纵横捭阖,以不同的方式和在不同程度上参与国家或国际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特别是围绕国家政权这个中心展开的政治活动,对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是最活跃最有影响的政治行为主体,构成了近现代政治史上一道纷繁灿烂的政治景观。1844年,马克思在《关于现在国家的著作计划草稿》中首次提出了政治文明这个概念,把政党作为政治文明的基本要素之一,说明政党在政治的发展和进步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美国著名学者谢次施耐德也在其代表作《政党政府》中指出:“政党创造了民主:倘若没有政党,现代民主是不可想象的。”[2]在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不同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条件和背景下产生了不同的政党制度,不同的政党制度对不同国家的发展也产生了各不相同的影响。1 1[1]作者简介:李国栋(1991—),男,汉族,安徽淮北人,西藏民族大学管理学院民族学专业2015级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民族地区公共管理方向。

一、政党制度的分类 政治制度是指一个国家的各个政党在政治生活中所处的法律地位,政党同国家政权的关系,政党对政治生活的影响,是指政党自身的运转方式和模式,政党在行使国家政权或干预政治的活动方式,方法,规则和程序,是各个政党在争夺对国家政治权力的掌控时逐渐形成的一种权力,地位划分的类型和模式。[3]一个国家的政党制度是由该国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和现实条件决定的。首先,它取决于国内各阶级、阶层和集团之间力量的对比,以及各政党的状况。其次,它同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直接相关。再次,各国的选举制度对政党制度起着促成和巩固作用。由于国家的性质不同,政党制度也有不同的类型,主要有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两大基本类型。 传统的政党分类是根据一国实际执掌政权的政党的数量,把政党制度分为一党制,两党制和多党制。其中两党制和多党制属于竞争性政党制度,“竞争性政党制度源于英国与美国的议会政治的发展,她强调各合法党派之间的相互竞争” [4]一党制,是指只有一个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占统治地位,或指一个国家中执政党是唯一合法的政党,其他政党基本没有存在的机会,或即使有存在的机会也只是作为陪衬,点缀的功能和作用,没有机会获得实权。一党制是指国家政权长期由一个政党独占的政党体制,“无论在法律上还是在事实上,只存在一个政党,而且只允许存在一个政党”[5]。其中一党制又分为“绝对一党制”,即只有一个政党,不允许其他政党合法存在;“相对一党制”,即除了执政党外还有其他政党,但不得与执政党分享和争夺政权。法西斯、纳粹一党制是典型的“绝对一党制”,以二战前和二战中的德国、意大利为典型,他们完全抛弃了资产阶级民主的形式,公然实行恐怖和暴力统治。其基本特点:一是从法律上取缔并禁止其他政党的活动,确认法西斯或纳粹一党的垄断地位;二是废除宪法,取消国会,实行党国合一,以党治国,以党代政,实行政党、国家与军队的高度一体化;三是抛弃资产阶级的一切民主形式,对内实行欺骗和公开的警察恐怖统治,对外推行强权政治、领土扩张和军事侵略。另一种是第三世界的民族独立国家,本国历史上正当不发达,长期由一党掌权,或者取缔其他政党活动。民族主义国家的一党政治不同于法西斯的一党政治,其主要特点是:不排斥资产阶级民主制度,不同

德日政治制度比较

本科生学年论文论文题目:德日政治制度比较 学院:政府管理学院 年级:2011级 专业:行政管理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2013年 6月 4日

摘要 德国与日本两国同属世界经济强国,两国的政治制度也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各国的政治制度建设颇具影响。通过从宪政体制、行政制度、选举制度、政党制度等方面,比较两国政治制度的差异,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世界政治文明汲取世界政治文明要素,加快中国政治文明建设,使中国政治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 关键词 德国;日本;政治制度;比较

目录 摘要................................................................ I 前言 (1) 一、德日政治制度基本概述 (2) (一)基本概念 (2) 1. 政治制度 (2) 2.国家政治制度 (2) (二)德日宪政史 (2) 1.德国宪政史 (2) 2.日本宪政史 (3) 二、德日政治制度比较分析 (3) (一)宪政体制 (3) 1.德国宪政体制 (3) 2.日本的政体制 (3) (二)行政制度 (4) 1.德国行政制度 (4) 2.日本行政制度 (4) (三)选举制度 (5) 1.德国选举制度 (5) 2.日本选举制度 (5) (四)政党制度 (6) 1.德国政党制度 (6) 2.日本的政党制度 (6) 三、德日政治制度比较对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借鉴意义 (7) (一)引入竞争机制,完善国家机构权利制衡体系 (7) (二)转换政府职能,创建节约有效性政府 (7) (三)完善我国法律制度,建设社会主义法制社会 (8)

世界史通论--浅谈日本近代化之路及其特征

浅谈日本近代化之路及其特征 摘要:日本,从偏居太平洋西北角的一个弹丸小国,在很短的时间内 一跃而跻身于世界大国之列。回首其漫漫变革之路,犹如漫溯在一条屈辱与光荣并存、成功与曲折同在的历史长河中。从幕府统治到“倒幕开国”,我们看到一个饱受束缚的大和民族正在摆脱封建的桎梏;从明治维新到称霸东亚,我们看到一个开明上进的政府废旧立新,一个积贫积弱的小国的崛起之路。让我们超越沧桑的历史,穿梭时空的隧道,汲取大国崛起之经验,肩负复兴中华之使命! 关键词:幕府明治维新近代化殖产兴业 一、从幕府统治到“黑船”叩关 日本在经历了从公元9世纪起一直到12世纪初的200多年的藤原氏外戚专政后,公元1190年,关东武士集团首领源赖朝终于结束了纷争,统一了日本,并取得了天皇授予的“征夷大将军”称号,并在镰仓设立幕府,掌握了国家政权。历史上通常把源赖朝在镰仓设立幕府作为日本进入幕府统治的标志。从此,日本开始了武士政权与天皇政权并存的统治时代,但是实权却掌握在幕府手中。直到1868年的明治维新,日本共经历了镰仓、室町和德川三个长达700多年的幕府统治。 镰仓幕府以武士作为统治的阶级基础,而经济基础则是庄园。将军与武士之间以恩赐的土地作为媒介结成了主从关系,这多少与中国历史上周天子分封诸侯有几分相似之处。幕府的这种统治模式保持了一定时期的国内稳定。但是到了12—13世纪,日本再次内乱四起,纷争频繁。直到一位伟大的历史人物丰臣秀吉的出现,日本才再次归于统一。丰臣秀吉对巩固统治和发展日本国内社会做出了巨大贡献,并在这个时期,日本开始露出侵略的面目。1592年和1597年成两度侵略朝鲜,觊觎中国,但均以失败告终。 1603年,德川家康在江户建立幕府。日本又进入了德川幕府统治时期。在此期间,幕府建立起了“幕藩体制”,即幕府把持中央大权,地方各藩由“大名”来管理。同时,幕府还实行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将军之下为大名,武士再次之。他们构成了统治阶级,而“士农工商”成了被统治阶级。 面对16世纪以来世界范围内航海贸易的兴起,幕府却推行闭关锁国政策,并从最开始的单纯以禁教为目的发展到全面的闭关锁国。但幕府却允许荷兰和中国的船只与日本来往。此后,“兰学”在日本兴起,并成了日本了解西方的唯一窗口。闭关锁国确实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国家的安全,但显而易见,这样的做法是逆历史发展之潮流而为之,必然会落后于西方。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以中国的完败而收场。而几千年了,日本一直以中国为师,而此次目睹如此庞大的中华帝国在英国的铁舰火炮下不堪一击,这着实让日本人目瞪口呆。可以说,鸦片战争给日本国的震动甚至比中国本身还大。因此日本国内开始出此很多有识之士的

《比较政治制度》教学大纲

<<比较政治制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比较政治制度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课程性质:必修课 总学时:32理论学时:32实验(上机)学时:0 学分:2 适用专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四年制本科 先修课程:西方政治思想史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比较政治制度是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研究政制思想的发展流变、近代政制的基本原则、基本制度,在此基础上对议会制政府制度和总统制政府制度进行综合比较,并对其中的代表性国家的政治制度进行特别研究。通过本门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政治制度形成的思想和原则、当今世界政治制度的类别和主要国家的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培养学生运用政治制度比较的方法,分析政治问题和政治现象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和要求 教学内容 (一)政制观念的流变与政制发展的规律 1.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政制思想及其历史意义 2.自然法理论与西方的政制发展 教学要求 了解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政制思想;理解自然法理论的发展流变;掌握自然法理论对 近代西方政制的影响。 重点:亚里士多德的政制思想,自然法思想对近代西方政制的影响。 难点:自然法思想的发展流变 (二)近现代政制的基本原则 1.人民主权与人权保障原则 2.私有制与财产权保护原则 3.共和、民主与法治相统一原则 4.分权制衡与有限政府原则 教学要求

掌握近现代政制的基本原则的内容;理解近现代政制的基本原则的历史意义以及在近现代政制中的体现。 重点:人民主权的法律、政治和对外意义;人权概念以及人权保障原则的政制体现;财产权保护原则的内容及其政制体现;民主、共和、法治的概念以及三者在政制中相统一的重大历史世界意义;西方分权理论的发展及其政治实践。 难点:人民主权的含义;民主、共和与法治的统一。 (三)近现代政制的基本制度 1.代表制政府制度 2.普遍自由的选举制度 3.竞争性政党制度 4.政客与官僚有别的人事制度 5.政府体制内外普遍的监督制度 教学要求 了解代表制政府制度的设置、组织机构及其职能;掌握普选制发展的历史过程、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方式的特点、多数当选制与比例代表制的特点以及选举的保障制度;掌握政党的政治功能、西方国家主要政党体制形式、政党关系以及政党发展趋势;掌握政务官与事务官区别、现代文官制度的基本原则和主要机制;掌握政府体制内外的监督形式、监督机制及其特点。 重点:议会的组织机构及其职能;多数代表制和比例代表制的特点;政党的政治功能和西方主要政党体制形式;现代文官制度的主要机制;利益集团的监督以及新闻媒体的监督。 难点:多数代表制;政党的政治功能;利益集团的监督。 (四)英国式内阁议会制政府制度 1.英国的内阁议会制政府制度 2.加拿大的内阁议会制政府制度 教学要求 了解;掌握英国宪法产生的历程;了解英国的王权制度的基本特征;掌握英国议会的组成和运行机制;英国责任内阁制的组阁程序和运行机制;理解英国小选区选举制的特点;了解加拿大内阁议会制的特点以及和英国的区别。 重点:英国议会运行机制;英国责任内阁制的组成和运行机制 难点:责任内阁制的运行机制

中西政党制度的差异性比较

中西政党制度的差异性比较 政党制度属于国家的政治制度内容之一。政党制度涉及的是政党如何实现自身运转,关系行使国家政权或干预政治活动规则,是政党在对国家政权支配时形成的一种权力和地位划分的模式。政党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受到历史发展、选举制度、生产关系、政治力量、国家政体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作用。下面仅就中西政党制度在四个方面存在的差异性作一分析。 一、前提不同 西方政党制度体现的是竞争,是以获得国家政权而展开的,是由西方社会特定历史环境和条件形成的。中国政党制度体现的是合作。这种合作的前提,是由中国近代社会政治发展决定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政党理论指导和行为表现确定的。 西方政党有执政党和在野党(反对党)之别,形成一个竞争的格局。“竞争”是西方政党政治活动的起点和生命,也是其活力所在。在西方社会中,到底谁能掌权,最终由选民的选票决定。所以,争取选民支持是西方政党的主要特点,最大限度获得更多的选票是政党开展竞选的中心任务和主要目标。 在西方社会中,政党代表不同群体、集团、阶层、派别的利益,因此,政党之间的竞争,本质层面是利益的竞争。政党为获取更多的利益,经常不择手段。在一些西方国家里,利益集团影响、控制、操纵选举的现象经常发生。如在美国,利益集团与政党的关系有着悠久的历史。早期的利益集团从属于强有力的政党,但随着政府行为的逐步扩大,大大小小的利益集团开始关注政治过程。从19世纪后半期始,在华盛顿以及各个州府,都成了利益集团游说的重要场所。有时,利益集团的影响甚至超过政党。在西方,政党政治造就了利益集团政治,利益集团政治的发展也影响西方政党政治的发展。 西方政党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作用,主要是: (1)在特定的生产关系基础上形成的社会利益结构。战后日本自民党长期一党独大,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影响力,与其构成有关。自民党的构成主要是大资本家、上层官僚、地方势力的上层人士等,他们在日本经济、政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决定了自民党对日本社会的巨大影响。 (2)不同阶级力量和政治力量的发展成熟程度。在特定的社会政治结构中,政治力量和政治势力决定着社会的政治格局、政党制度存在的形式。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产业工人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与之相关联的工会力量日益增长,英国工党由工会、社会主义团体和选区党组织构成,成了英国左派力量的重要代表之一。 (3)不同的国家政体。国家政体不仅是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形式,而且也深刻影响国家政治的发展。不同的政体,往往决定了该国政党活动方式和程序。如议会制的政体中,执政与否关键是看获得议会席位的多少,政党的活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