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双硫仑样反应的诊疗(实用总结)

双硫仑样反应的诊疗(实用总结)

双硫仑样反应的诊疗(实用总结)

一:酒精代谢过程:

乙醇在乙醇脱氢酶作用下代谢为乙醛,乙醛在乙醛脱氢酶作用下代谢为乙酸,乙酸最终代谢为CO2+H2O排出体外。

二:双硫仑戒酒机制:

双硫仑可抑肝内乙醛脱氢酶致饮酒者血乙醛代谢受阻浓度升高5~10倍,乙醛续积后产生强烈不适感,使嗜酒者对饮酒产生厌恶和恐惧心理达到戒酒目的。

二:双硫仑样反应病因:

致双硫仑样反应的头孢药物化学结构中有“甲硫四氮唑基团”,可降低乙醛脱氢酶活性阻止乙醛继续氧化导致乙醛蓄积引起双硫仑样反应。

头孢药物包括头孢唑林、头孢氨苄、头孢拉定;头孢克洛,头孢替安,头孢孟多,头孢西尼,头孢呋辛;头孢西丁,头孢美唑,头孢米诺,拉氧头孢;头孢曲松,头孢哌酮,头孢甲肟,头孢替坦等,其中以头孢哌酮报告最多最敏感,吃酒心巧克力、服藿香正气水、甚至酒精处理皮肤也会反应。(头孢噻肟、头孢唑肟、头孢克肟、头孢他定、头孢磺啶,因不含甲硫四氮唑基团故目前无双硫仑样反应报道)其它致双硫仑反应药物及机制见下表:

三:发病机制与临床表现:

乙醛蓄积体内,可使小动脉、小静脉、毛细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加,充血水肿,严重者血压下降休克死亡。一般0.5h内发病(早约5min/慢约1h),可见面部及全身皮肤潮红、球结膜充血水肿;头昏及波动性头痛;喉部充血水肿、咳嗽气促、呼吸困难;恶心、呕吐、腹痛;心悸、胸闷、胸痛,严重者血压下降甚至休克伴意识障碍惊厥危及生命,一般持续2~6h。

四:治疗:

轻症患者,一般可自行缓解给予对症支持治疗;重症者立即治疗。

①针对酒精中毒治疗:

立刻催吐或洗胃排除胃内乙醇减少乙醇吸收;给予补充葡萄糖液及B族维生素和C族维生素及美他多辛(拮抗急慢性酒精中毒引起的乙醇脱氢酶(ADH)活性下降并使乙醛脱氢酶活性明显增加,加速乙醇及其代谢产物乙醛和酮体经尿液排泄)促进酒精代谢。意识不清者应用纳洛酮拮抗中枢抑制促醒。

②针对乙醛毒性作用治疗:

激素具有抗休克/抗过敏的作用,为双硫仑反应中首选药,常用地塞米松注射。使用H2受体阻滞剂、抗组胺药物可改善症状。休克者快速补液,必要时多巴胺等药物升压。有胸闷、胸痛者应用硝酸酯类药物。

五:预防:

据代谢情况,饮酒后至少3天内不使用头孢类药物,使用头孢类药物后至少7天内不饮酒。

铁营医院急诊2021.12.16(个人总结,供参考,欢迎指正)

双硫仑样反应

双硫仑样反应双硫仑样反应 又称戒酒硫样反应,是由于应用药物(头孢类)后饮用含有酒精的饮品(或接触酒精)导致的体内“乙醛蓄积”的中毒反应。酒精进入体内后,首先在肝细胞内经过“乙醇脱氢酶”的作用氧化为“乙醛”,乙醛在肝细胞线粒体内经过“乙醛脱氢酶”的作用氧化为“乙酸和乙醛酶A”,乙酸进一步代谢为二氧化碳和水排出体外。由于某些化学结构中含有“甲硫四氮唑侧链”,抑制了肝细胞线粒体内乙醛脱氢酶的活性,使乙醛产生后不能进一步氧化代谢,从而导致体内乙醛聚集,出现双硫仑样反应。 临床表现用药期间饮酒(或接触酒精),表现为胸闷、气短、喉头水肿、口唇紫绀、呼吸困难、心率增快、血压下降、四肢乏力、面部潮红、多汗、失眠、头痛、恶心、呕吐、眼花、嗜睡、幻觉、恍惚、甚至发生过敏性休克,血压下降至60~70/30~40mmHg,并伴有意识丧失。容易误诊为急性冠脉综合征、心力衰竭等。另外双硫仑样反应严重程度与应用药物的剂量、饮酒量呈正比。饮用白酒较啤酒、含酒精饮料等反应重,用药期间饮酒较停药后饮酒反应重。 药物引起双硫仑样反应的药物有头孢类和咪唑衍生物,如头孢曲松钠、头孢哌酮、头孢噻肟等;另外甲硝唑、替硝唑、酮康唑、呋喃唑酮、氯霉素、甲苯磺丁脲、格列本脲、苯乙双胍等均可引起双硫仑样反应。 临床护理对双硫仑样反应及过敏性休克患者应采取以下护理措施:(1)卧床休息,休克者采取“V”型体位。(2)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氧气吸入4~6L/min,改善组织缺氧。(3)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给予地塞米松5~10mg加入葡萄糖液中静滴或静推,补液及利尿,并根据病情给予血管活性药物治疗。(4)对症处理。如恶心、呕吐者可给予胃复安10mg肌注;如嗜睡、意识不清可以给予纳洛酮对抗治疗。(5)床旁备齐急救器械及药品,如除颤仪、吸痰器、气管切开及静脉切开包、呼吸兴奋剂、利尿剂等其他抢救药品。(6)密切观察患者神志、体温、脉搏、呼吸、心率、心律、血压、尿量及其他临床变化,并做好病情动态的护理记录。 敬告:医护人员应提醒病人及其家属,应用头孢类和咪唑衍生物做治疗时、且停药7日内,禁止饮酒(以及含有酒精的饮品)。 又称为戒酒硫样反应,在用甲硝唑几天后有饮酒、时出现,除出现戒酒样的不舒服的症状外,还有严重的心悸症状。一般持续时间不长,约几十分钟自然缓解。 静滴头孢哌酮钠后饮酒引起双硫仑样反应及护理 关键词:头孢哌酮 头孢哌酮在临床上应用广泛,虽然副作用少见,但应用本品期间饮酒或接受含酒精药物或饮料者可出现双硫仑样反应。2002年9月~2003年6月我院共收治10例双硫仑样反应患者,其中2例发生过敏性休克,经及时抢救与护理,均康复出院,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10例,男9例,女1例;年龄40~72岁,平均62岁。其中冠心病合并肺部感染3例,呼吸道感染6例,泌尿系感染1例。 1.2 用药及饮酒情况本组10例患者均为院外静滴头孢哌酮钠后饮酒引起双硫仑样反应而急诊入院。2例静滴头孢哌酮钠3~4h后饮酒,7例6~8h后饮酒,1例14h后饮酒,均饮白酒,饮酒量100~300g。 1.3 双硫仑样反应表现为胸闷、气短、喉头水肿、口唇紫绀、呼吸困难、心率增快、血压下降、四肢乏力、面部潮红、多汗、失眠、头痛、恶心、呕吐、眼花、嗜睡、幻觉、恍惚。其中2例发生过敏性休克,血压下降至60~70/30~40mmHg,并伴有意识丧失。 2 护理 对双硫仑样反应及过敏性休克患者应采取以下护理措施:(1)卧床休息,休克者采取“V”型体位。(2)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氧气吸入4~6L/min,改善组织缺氧。(3)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给予地塞米松5~10mg加入葡萄糖液中静滴或静推,补液及利尿,并根据病情给予血管活性药物治疗。(4)对症处理。如恶心、呕吐者可给予胃复安10mg肌注;如嗜睡、意识不清可以给予纳洛酮对抗治疗。(5)床旁备齐急救器械及药品,如除颤仪、吸痰器、气管切开及静脉切开包、呼吸兴奋剂、利尿剂等其他抢救药品。(6)密切观察患者神志、体温、脉搏、呼吸、心率、心律、血压、尿量及其他临床变化,并做好病情动态的护理记录。 3 讨论 头孢哌酮钠为第三代头孢菌素,静脉滴注本品1g后,即刻血药峰浓度为106.0mg/L,12h后尚有1.5mg/L。本品化学结构中含有甲硫四氮唑侧链,故应用本品期间,饮酒或静脉注射含乙醇药物,将抑制乙醛去氢酶的活性,使血中乙醛积聚,而出现双硫仑样反应,严重者出现过敏性休克,直接威胁患者的生命。 对门诊或住院患者及家属认真做好健康教育。应用头孢哌酮钠期间或停药后5~7天应避免饮酒或含有乙醇的中西药、补品、饮料等。同时应加强医护人员对此反应的认识。 警惕“现代病”:双硫仑样反应

双硫仑样反应的诊疗(实用总结)

双硫仑样反应的诊疗(实用总结) 一:酒精代谢过程: 乙醇在乙醇脱氢酶作用下代谢为乙醛,乙醛在乙醛脱氢酶作用下代谢为乙酸,乙酸最终代谢为CO2+H2O排出体外。 二:双硫仑戒酒机制: 双硫仑可抑肝内乙醛脱氢酶致饮酒者血乙醛代谢受阻浓度升高5~10倍,乙醛续积后产生强烈不适感,使嗜酒者对饮酒产生厌恶和恐惧心理达到戒酒目的。 二:双硫仑样反应病因: 致双硫仑样反应的头孢药物化学结构中有“甲硫四氮唑基团”,可降低乙醛脱氢酶活性阻止乙醛继续氧化导致乙醛蓄积引起双硫仑样反应。 头孢药物包括头孢唑林、头孢氨苄、头孢拉定;头孢克洛,头孢替安,头孢孟多,头孢西尼,头孢呋辛;头孢西丁,头孢美唑,头孢米诺,拉氧头孢;头孢曲松,头孢哌酮,头孢甲肟,头孢替坦等,其中以头孢哌酮报告最多最敏感,吃酒心巧克力、服藿香正气水、甚至酒精处理皮肤也会反应。(头孢噻肟、头孢唑肟、头孢克肟、头孢他定、头孢磺啶,因不含甲硫四氮唑基团故目前无双硫仑样反应报道)其它致双硫仑反应药物及机制见下表: 三:发病机制与临床表现: 乙醛蓄积体内,可使小动脉、小静脉、毛细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加,充血水肿,严重者血压下降休克死亡。一般0.5h内发病(早约5min/慢约1h),可见面部及全身皮肤潮红、球结膜充血水肿;头昏及波动性头痛;喉部充血水肿、咳嗽气促、呼吸困难;恶心、呕吐、腹痛;心悸、胸闷、胸痛,严重者血压下降甚至休克伴意识障碍惊厥危及生命,一般持续2~6h。 四:治疗: 轻症患者,一般可自行缓解给予对症支持治疗;重症者立即治疗。 ①针对酒精中毒治疗:

立刻催吐或洗胃排除胃内乙醇减少乙醇吸收;给予补充葡萄糖液及B族维生素和C族维生素及美他多辛(拮抗急慢性酒精中毒引起的乙醇脱氢酶(ADH)活性下降并使乙醛脱氢酶活性明显增加,加速乙醇及其代谢产物乙醛和酮体经尿液排泄)促进酒精代谢。意识不清者应用纳洛酮拮抗中枢抑制促醒。 ②针对乙醛毒性作用治疗: 激素具有抗休克/抗过敏的作用,为双硫仑反应中首选药,常用地塞米松注射。使用H2受体阻滞剂、抗组胺药物可改善症状。休克者快速补液,必要时多巴胺等药物升压。有胸闷、胸痛者应用硝酸酯类药物。 五:预防: 据代谢情况,饮酒后至少3天内不使用头孢类药物,使用头孢类药物后至少7天内不饮酒。 铁营医院急诊2021.12.16(个人总结,供参考,欢迎指正)

双硫仑样反应

药源性双硫仑样反应及其防治 我们在日常生活和临床实践工作中常常会遇见这样的问题,有些人在使用某些药物以后即使少量饮酒也会出现;面色潮红、结膜充血、头晕、恶心、呕吐、心跳加快、血压升高等反应。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这就是药物引起的戒酒硫样反应。选择有关药物引起的戒酒硫样反应的有代表性的文献进行归纳与分析,提出药源性双硫仑样反应的药物目录、诊断与鉴别诊断、致病机制、预防与治疗措施,为临床医务人员安全用药提供参考。 1双硫仑及其药理作用简介 双硫仑(disumam,又称双硫醒、戒酒硫,酒畏)是一种橡胶硫化催化剂,如果人体吸收微量后能引起面部潮红、心悸、呼吸困难等症状,尤其是饮酒后这些症状更是严重。利用这一特点,双硫仑可作为酒增敏药物用于戒酒治疗(即戒酒药)。口服正常剂量的双硫仑可出现困倦、口中大蒜味、呼吸困难、胃肠道反应、心动过速、精神紧张、视力模糊等,严重时出现心律不齐、昏迷、急性心肌梗死、惊厥甚至休克等不良反应。双硫仑作为戒酒药并不是它能治疗嗜酒症,而是指服用双硫仑后一定时间内饮酒(即使是少量的饮酒)会使饮酒者现面部潮红、发热、头痛、恶心、呕吐等不舒服的症状,以此期望建立饮酒者对酒产生厌恶的条件反射 2致药源性双硫仑样反应的药物 2.1抗菌药物 2.1.1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头孢哌酮、头孢哌酮一舒巴坦、头孢匹胺、头孢孟多、头孢美唑、头孢美诺、头孢甲肟、头孢尼西、头孢替胺、拉氧头孢、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头孢磺啶、头孢唑肟、头孢唑啉、头孢克肟、头孢克洛、头孢地嗪、头孢氨苄、头孢拉定、头孢西丁等。 2.1.2咪唑类抗菌药物甲硝唑、甲硝唑磷酸二钠、替硝唑、奥硝唑、塞克硝唑等。 2.1.3其他抗菌药物呋喃唑酮、呋喃妥因、氯霉素、酮康唑、灰黄霉素、琥乙红霉索、 复磺胺甲噁唑、异烟肼等。 2.2降血糖药物氯磺丙脲、甲磺丁脲、苯乙双胍、格列本脲、格列齐特、格列吡嗪、妥拉磺脲、醋酸己脲、胰岛素等。 2.3其他药物华法林、三氟拉嗪、妥拉苏林、水合氯醛等。 3致药源性双硫仑样反应的含酒精的饮料、药物与食物据报告,引起药源性双硫仑样反应的饮用酒类包括白酒、葡萄酒、红酒、啤酒、黄酒、香槟酒等,以乙醇为溶媒的药物制剂(如氢化可的松注射液、氯霉素注射液、药酒制剂、藿香正气口服液、酊剂如碘酒等),含酒精的食物如啤酒鸭、糖果(酒心巧克力),以及使用酒精消毒皮肤,使用洒精擦浴降温等。 4药源性双硫仑样反应的诊断与鉴别诊断4.1临床诊断只要符合以下5点就可做出正确的临床诊断: ①一周之内有致药源性双硫仑样反应药物的用药史;②出现双硫仑样反应之前的数分钟或数小时内饮过含酒精的饮料,或使用(口服或注射)过含酒精的药物制剂,或使用酒精擦浴,或使用酒精消毒皮肤; ③有双硫仑样反应的临床表现,如面部潮红、血管波动性头痛、头晕、眩晕、球结膜充血、视物模糊、

双硫仑反应的临床表现和处理

双硫仑反应的临床表现和处理 双硫仑样反应又称戒酒硫样反应,是因服用药物后,饮用含有酒精的饮品导致的体内“乙醛蓄积”的中毒反应。多发生在服药期间和服药后5~7天内,症状主要为面部潮红、眼结膜充血、头痛、眩晕、恶心、呕吐、低血压、心率加快,心律失常、轻度呼吸困难、四肢无力,多发生于乙醇暴露的0~4h,以 10~30min最多,严重程度与用药剂量和饮酒量呈正比。 应谨慎的药物 临床上引起双硫仑样反应的主要药物为头孢菌素类、硝基咪唑类、呋喃唑酮(痢特灵)等,如甲硝唑、呋喃唑酮、异烟肼、磺胺类、氯磺丙脲、甲苯磺丁脲、华法林、胰岛素、氯霉素、灰黄霉素、妥拉唑啉、硝酸甘油、消心痛、苯海拉明、巴比妥类、氯丙嗪、三氟拉嗪及头孢菌素类的头孢孟多、头孢哌酮、拉氧头孢等,其中以头孢菌素最常见。 用药后出现双硫仑样反应 双硫仑样反应多发生在服药期间和服药后5~7天内,因此在诊疗过程中,我们应注意叮嘱:服药期间至用药后1周内不能饮酒,也不可用含酒精的药品或用酒精进行皮肤消毒或擦洗降温。尤其是老年患者、心血管疾病患者我们更要注意。 近期有接触史的也可发生 双硫仑样反应也可发生于近期接触酒精的患者,诊疗过程中,我们需了解患者的酒精接触史,对于近期有酒精接触史的病人应稍加留意,尽量不使用引起双硫仑样反应的药物。 双硫仑样反应的处理: 对服用药物患者,如饮酒后出现上述症状和体征,应考虑双硫仑样反应的可能。对轻、中度患者给予5%~10%葡萄糖液500~1000ml,加维生素C、维生素B6、肌苷等。对有低血压、心率加快,S-T段下移伴心律失常、轻度呼吸困难等表现的重度患者,除上述措施外给予吸氧,静注纳洛酮0.4~0.8mg,症状均于3h内缓解。

双硫仑样反应的处理和预防

药源性双硫仑样反应的处理和预防 2012-09-14 13:24 来源: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作者:慈书平等 双硫仑(disulfiram)为戒酒硫类药物的通名,又称戒酒硫、双硫醒,是一种治疗慢性乙醇中毒和乙醇中毒性精神病的药物,作为一种戒酒药物已在很多国家使用。应用本药后饮酒会出现恶心、呕吐、恐惧等严重反应,而使酗酒者惧怕饮酒,从而起到戒酒作用。但目前临床上使用的某些药物,其化学结构或作用机理与双硫仑相似,可产生双硫仑样反应,又称安塔布司(antabuse)反应。 1双硫仑样反应特点 1.1硫仑样反应的临床特点 使用可引起双硫仑样反应的药物后一周内饮酒,可出现颜面部及全身皮肤潮红、结膜发红、发热感、口干、头晕、头痛、目眩、心慌、胸闷、气急、出汗、呼吸困难、恶心呕吐、言语混乱、话语多、视物模糊、步态不稳、狂燥、谵妄、意识障碍、晕厥,腹痛、腹泻、咽喉刺痛、震颤感、口中有大蒜气味,还可出现心动过速、血压下降、烦躁不安、惊慌恐惧、濒死感,有的可出现精神错乱、四肢麻木、大小便失禁,严重者可出现休克、惊厥、急性心衰、急性肝损害、心绞痛、心肌梗死甚至死亡。此表现与双硫仑抑制了体内乙醛脱氢酶和多巴胺β醛化酶等有关,这一组临床综合征的表现称为双硫仑样反应。 1.2双硫仑样反应的时间特点 使用有双硫仑样反应的药物后饮酒,可早在5min即出现症状,一般多在30min,少数在lh 内,很少在1h后才出现双硫仑样反应。小儿应用可引起双硫仑样反应药物后,应在停药后2周~3周,避免饮酒或进食含乙醇的食物,因为小儿肝脏代谢乙醇的功能轻差,即使较低的乙醇浓度即可出现此类反应。双硫仑样反应存在个体差异性。谢芳报道用药前3d有饮酒史亦可出现双硫仑样反应。陈苓报道2岁患儿服10mL藿香正气水后0.5h出现双硫仑样反应。 1.3双硫仑样反应与饮酒种类和量的特点 双硫仑样反应与使用药物的剂量、停药后的间隔时间和饮酒的量成正比,与饮酒种类关系不明确。有报道饮50mL啤酒出现双硫仑样反应。白酒、红酒、黄酒、啤酒和含有乙醇的饮料均可引起双硫仑样反应。当出现双硫仑样反应时,常持续2h左右可逐渐缓解,重者可持续24h或数天才能完全缓解。 2引起双硫仑样反应的常见药物 2.1头孢类抗生素 如头孢哌酮、头孢匹胺、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头孢盂多、拉氧头孢、头孢美唑、头孢米诺、头孢甲肟、头孢尼西、头孢替安、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头孢磺啶、头孢唑肟、头孢唑啉、头孢克肟等。 头孢哌酮分子结构中母核7氨基头孢烷酸(7A-CA)环的3位上存在与双硫仑分子结构类似的甲硫四氢唑(硫代甲基四唑)活性基,可引起双硫仑样反应。头孢曲松等不具有甲硫氢唑侧链,但有甲硫三嗪侧链也可引起此类反应。化学结构中没有甲硫四氢唑侧链的头孢菌素则无此作用。 2.2硝咪唑类 如甲硝唑、替硝唑,不论是口服或静脉给药,不论是何种酒,也不论是饮酒量多少,都会直接与吸收入血的乙醇发生反应,而出现双硫仑样症状。饮酒后要使用甲硝唑,必须禁酒5d,在使用甲硝唑时也应提醒患者应禁酒7d以上,以免引起双硫仑样反应。此类药物化学结构中含有甲硫四氮唑基团。 2.3其他药物和食物 呋喃类如呋喃唑酮(痢特灵)、氯霉素、酮康唑、灰黄霉素、磺脲类降糖药如氯磺丙脲、达

双硫仑样反应的原因及临床表现诊断治疗

双硫仑样反应的原因及临床表现诊断治疗 摘要】目的探讨双硫仑样反应的发生机制、诊断和救治过程及其预防,以期引起 临床医师对双硫仑样反应的重视。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医院急 诊科收治的38例双硫仑样反应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救治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 果导致双硫仑样反应的患者以使用过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为主,以接触酒类为主要 原因,临床表现为颜面潮红、胸闷气短、恶心呕吐、低血压、呼吸困难。对症治疗 后恢复较好,38例患者全部治愈,无一例死亡,成功率为100%,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的患者应重视双硫仑样反应的发生,治疗前后应特别告知患者 避免饮酒和使用乙醇制剂。 【关键词】双硫仑样反应头孢菌素乙醇 双硫仑(disulfiram)是一种戒酒药物,服用该药后即使饮用少量的酒或服用 含酒精饮料,身体也会产生严重不适,而达到戒酒的目的。 1 双硫仑样反应及临床表现 双硫仑样反应:在使用与双硫仑具有相似作用的抗菌药(头孢菌素)期间或 之后不久,饮酒或服用含酒精饮料导致体内乙醛蓄积,所产生的一种中毒反应。 用药期间饮酒或接触酒精乙醇进入体内后,先在肝脏内经乙醇脱氢酶作用转化为 乙醛,乙醛再经醛糖氧化还原酶(也有文献称乙醛脱氢酶或乙醛去氢酶)作用转 化为乙酸,乙酸进入枸椽酸循环,最后转变为水和二氧化碳排出。而双硫仑可抑 制醛糖氧化还原酶,使乙醛不能氧化为乙酸,致使体内乙醛浓度升高,产生不适。出现双硫仑样反应临床表现会发生面部潮红、胸闷、气短、头痛、恶心、呕吐、 眼花、嗜睡、喉头水肿、口唇紫绀、呼吸困难、口中有大蒜样气味,多汗、失眠、幻觉、恍惚、心率增快、血压下降、四肢乏力、血压下降至60~70/30~40mmHg,严重者可致呼吸抑制、并伴有意识丧失,甚至发生过敏性休克。另外双硫仑样反 应严重程度与应用药物的剂量、饮酒量呈正比。饮用白酒较啤酒、含酒精饮料等 反应重,用药期间饮酒较停药后饮酒反应重。 2 双硫仑样反应的急救及护理 一旦出现双硫仑样反应,应及时停药和停用含乙醇制品,轻者可自行缓解, 较重者需吸氧及对症治疗。 治疗上可洗胃排除胃内乙醇,减少乙醇吸收,静注地塞米松或肌注纳洛酮等对症 处理,静脉输葡萄糖液、维生素C等进行护肝治疗,促进乙醇代谢和排泄。心绞 痛患者需改善冠脉循环,血压下降者可应用升压药,数小时内可缓解。 2.1患者就诊后边抢救边询问病史,立即使患者取平卧位、吸氧、测生命体征并记录。 2.2对休克的患者迅速建立静脉通路,快速补充晶体液,必要时给予多巴胺等升压药,积极治疗以缩短低血压期。于4h~8h内纠正休克。 2.3对原有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同时给予心电监护,严密观察心率、心律的变化。 2.4对确诊为双硫仑样反应的患者也应作心电图、血常规、电解质检查,以排除多种疾病共存而延误治疗。 2.5因起病突然,症状明显,患者及家属均有紧张、恐惧心理。护士应安慰患者,劝慰家属,向其说明病因,介绍成功的病例,做好心理疏导工作,使其能积 极配合治疗及护理。 2.6治疗起效快、疗程短,4h~12h症状逐渐缓解。 预防①随着医学日新月异的发展,要求临床医护人员应不断学习,更新知识,

双硫仑样反应的处理

5.3药物治疗 建立静脉通道,给予静脉滴注5%-10% 葡萄糖500mL-1000mL ,加入维生素C 2g-4g 、维生素B 60.2g-0.4g 、地塞米松5mg-10mg ,可加速乙醇氧化。静脉注射和滴注纳洛酮0.4mg-0.8mg 可拮抗乙醇作用。H 2受体阻滞剂、抗组胺药物可改善症状。 1. VC 促乙醇氧化 维生素C 具有较强的还原(抗氧化)性因为维生素有较强的还原作用,所以其在体内清除自由基 的作用,如可清除氧、臭氧、二氧化氮、酒精、四氯化碳及抗癌药中的阿拉霉素等的自由基防止它们对心脏 造成损伤。维生素C 作为体内水溶性的抗氧化剂,可与脂溶性抗氧化剂协同作用,能在防止脂类过氧化作用 上起一定的作用。 2. 纳洛酮缓解乙醇中毒本品为阿片受体拮抗药,其作机制是竞争性拮抗阿片受体,但不产生吗啡样激动作 用,但对丁丙诺啡只能部分拮抗。对巴比妥类药物引起的呼吸抑制无对抗作用。临床用于阿片类药物过量 中毒所引起的呼吸抑制和昏迷,可迅速改善呼吸,使意识清醒。有对抗阿片类的镇痛、心血管、胃肠道效 应、缩瞳及内分泌效应。本品还能解除麻醉前给药所引起的术后呼吸抑制、恶心、呕吐、心动过速和血压 升高。可用于乙醇急性中毒及中毒性休克。是一种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小的药物,可使血中酒精含量明显下 降,使病人快速清醒。 3. 抗组胺药物(扑尔敏或苯海拉明)缓解症状,镇静能对抗或减弱组胺对血管、胃肠道和支气管平滑肌的作用,降低毛细血管和微静脉的通透性,减轻局部水肿,解除平滑肌痉挛,从而消除过敏状态。此外还 有明显的中枢抑制作用和轻度阿托品样解痉作用。用于荨麻疹、血管性水肿、接触性皮炎等过敏性疾患, 此外亦用于晕车、晕船以及由此所引起的恶心、呕吐等症状。 4. 地塞米松抗炎,解除危重症状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其抗炎、抗过敏、抗休克作用比泼尼松更显著, 而水钠潴留和促进排钾作用很轻,对垂体一肾上腺皮质轴抑制作用较强。 抗炎机制: 减少致炎性细胞因子的生成和其作用。GC减少致炎性的ILs、TNF- a、GM-CSF、IFN- 丫等的基因转录,增加IL-1、IL-3及GM-CSF的mRNA降解,抑制IL-2受体的合成等各种机制减少致炎细胞因子的作用。 抑制致炎介质的释放和作用。GC 诱导生成脂皮素-1 ,它能抑制磷脂酶A2(PLA2), 减少花生四烯酸代谢生成的前列腺素、白三烯及血小板活化因子等致炎症因子。GC 也抑制 细胞粘附分子及趋化因子的基因表达,从而减轻炎症细胞的粘附和浸润。GC 还诱导生成血 管紧张素转化酶和中性内肽酶,降解缓激肽等炎症介质。诱导生成血管内皮素,抑制炎症介质所致的血管 通透性增高。GC 提高血管对儿茶酚胺等血管活性物质的敏感性,也有利于拮抗炎症介质的作用。 抑制可诱导一氧化氮合酶的基因转录,减少NO生成及其所致的炎症损伤 GC还能诱导有抗炎作用的细胞因子IL-10及IL-1受体拮抗物的生成。大剂量GC能 稳定溶酶体膜,与抗炎作用有关。 作用:用于严重感染性炎症,凡症状凶险,伴有毒血症、休克等危重病人可在抗感染治疗的同时短期加用GC 类药,目的在于迅速减轻炎症损害,保护心、脑、肺等重要器官,帮助病人度过危险期,也有助于减少要害部位炎症引起组织破坏和渗出粘连,减轻瘢痕形成和功能障碍等后遗症。

双硫仑样反应

双硫仑样反应 双硫仑样反应又称戒酒硫样反应,是由于应用药物(头孢类)后饮用含有酒精的饮品(或接触酒精)导致的体内“乙醛蓄积”的中毒反应。酒精进入体内后,首先在肝细胞内经过“乙醇脱氢酶”的作用氧化为“乙醛”,乙醛在肝细胞线粒体内经过“乙醛脱氢酶”的作用氧化为“乙酸和乙醛酶A”,乙酸进一步代谢为二氧化碳和水排出体外。由于某些化学结构中含有“甲硫四氮唑侧链”,抑制了肝细胞线粒体内乙醛脱氢酶的活性,使乙醛产生后不能进一步氧化代谢,从而导致体内乙醛聚集,出现双硫仑样反应。 临床表现用药期间饮酒(或接触酒精),表现为胸闷、气短、喉头水肿、口唇紫绀、呼吸困难、心率增快、血压下降、四肢乏力、面部潮红、多汗、失眠、头痛、恶心、呕吐、眼花、嗜睡、幻觉、恍惚、甚至发生过敏性休克,血压下降至60~70/30~40mmHg,并伴有意识丧失。容易误诊为急性冠脉综合征、心力衰竭等。另外双硫仑样反应严重程度与应用药物的剂量、饮酒量呈正比。饮用白酒较啤酒、含酒精饮料等反应重,用药期间饮酒较停药后饮酒反应重。 药物引起双硫仑样反应的药物有头孢类和咪唑衍生物,如头孢曲松钠、头孢哌酮、头孢噻肟等;另外甲硝唑、替硝唑、酮康唑、呋喃唑酮、氯霉素、甲苯磺丁脲、格列本脲、苯乙双胍等均可引起双硫仑样反应。 临床护理对双硫仑样反应及过敏性休克患者应采取以下护理措施:(1)卧床休息,休克者采取“V”型体位。(2)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氧气吸入4~6L/min,改善组织缺氧。(3)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给予地塞米松5~10mg加入葡萄糖液中静滴或静推,补液及利尿,并根据病情给予血管活性药物治疗。(4)对症处理。如恶心、呕吐者可给予胃复安10mg肌注;如嗜睡、意识不清可以给予纳洛酮对抗治疗。(5)床旁备齐急救器械及药品,如除颤仪、吸痰器、气管切开及静脉切开包、呼吸兴奋剂、利尿剂等其他抢救药品。(6)密切观察患者神志、体温、脉搏、呼吸、心率、心律、血压、尿量及其他临床变化,并做好病情动态的护理记录。 敬告:医护人员应提醒病人及其家属,应用头孢类和咪唑衍生物做治疗时、且停药7日内,禁止饮酒(以及含有酒精的饮品)。

双硫仑样反应原因及处理

可引起双硫仑反应的药物 1.头孢菌素类药物中的头孢哌酮、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曲松、头孢唑林(先锋Ⅴ号)、头孢拉啶(先锋Ⅵ号)、头孢美唑、头孢美唑、头孢米诺、拉氧头孢、头孢甲肟、头孢孟多、头孢氨苄(先锋Ⅳ号)、头孢克洛等、其中以头孢哌酮致双硫仑样反应的报告最多、最敏感,如有患者在使用后吃酒心巧克力、服用藿香正气水,甚至仅用酒精处理皮肤也会发生双硫仑样反应。这些头孢菌素类药物在化学结构上共同的特点是在其母核7 - 氨基头孢烷酸(7-ACA)环的3位上有甲硫四氮唑(硫代甲基四唑)取代基,其与辅酶Ⅰ竞争乙醛脱氢酶的活性中心,可阻止乙醛继续氧化,导致乙醛蓄积,从而引起戒酒硫样反应。出现心前区疼痛伴心电图ST-T改变是由于甲硫四氮唑取代基引起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造成心率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使心肌舒张期缩短,冠状动脉灌注压降低,导致灌流量减少所致。(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头孢磺啶、头孢唑肟、头孢克肟,因不含甲硫四氮唑基团,在应用期间饮酒不会引起双硫仑样反应。) 2.硝咪唑类药物如甲硝唑(灭滴灵)、替硝唑、奥硝唑、塞克硝唑。 3.其他抗菌药如呋喃唑酮(痢特灵)、氯霉素、酮康唑、灰黄霉素等。 急救及护理 一旦出现双硫仑样反应,应及时停药和停用含乙醇制品,轻者可自行缓解,较重者需吸氧及对症治疗。治疗上可洗胃排除胃内乙醇,减少乙醇吸收,静注地塞米松或肌注纳洛酮等对症处理,静脉输葡萄糖液、维生素C等进行护肝治疗,促进乙醇代谢和排泄。心绞痛患者需改善冠脉循环,血压下降者可应用升压药,数小时内可缓解。①患者就诊后边抢救边询问病史,立即使患者取平卧位、吸氧、测生命体征并记录。②对休克的患者迅速建立静脉通路,快速补充晶体液,必要时给予多巴胺等升压药,积极治疗以缩短低血压期。③对原有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同时给予心电监护,严密观察心率、心律的变化。④对确诊为双硫仑样反应的患者也应作心电图、血常规、电解质检查,以排除多种疾病共存而延误治疗。⑤因起病突然,症状明显,患者及家属均有紧张、恐惧心理。护士应安慰患者,劝慰家属,向其说明病因,介绍成功的病例,做好心理疏导工作,使其能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⑥治疗起效快、疗程短,4h~12h症状逐渐缓解 个人认为这些药物不适合。 安眠药 酒精和安眠药都有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作用,大脑皮质细胞很快便会转入抑制状态,如果人们在饮酒前后服用了安眠药,可能会导致昏迷甚至死亡。

双硫仑样反应的处理

药物治疗 建立静脉通道,给予静脉滴注5%-10%葡萄糖500mL-1000mL,加入维生素C2g-4g、维生素、地塞米松5mg-10mg,可加速乙醇氧化。静脉注射和滴注纳洛酮可拮抗乙醇作用。H2受体阻滞剂、抗组胺药物可改善症状。 促乙醇氧化 维生素C具有较强的还原(抗氧化)性因为维生素有较强的还原作用,所以其在体内清除自由基的作用,如可清除氧、臭氧、二氧化氮、酒精、四氯化碳及抗癌药中的阿拉霉素等的自由基防止它们对心脏造成损伤。维生素C作为体内水溶性的抗氧化剂,可与脂溶性抗氧化剂协同作用,能在防止脂类过氧化作用上起一定的作用。 2.纳洛酮缓解乙醇中毒 本品为阿片受体拮抗药,其作机制是竞争性拮抗阿片受体,但不产生吗啡样激动作用,但对丁丙诺啡只能部分拮抗。对巴比妥类药物引起的呼吸抑制无对抗作用。临床用于阿片类药物过量中毒所引起的呼吸抑制和昏迷,可迅速改善呼吸,使意识清醒。有对抗阿片类的镇痛、心血管、胃肠道效应、缩瞳及内分泌效应。本品还能解除麻醉前给药所引起的术后呼吸抑制、恶心、呕吐、心动过速和血压升高。可用于乙醇急性中毒及中毒性休克。是一种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小的药物,可使血中酒精含量明显下降,使病人快速清醒。 3. 抗组胺药物(扑尔敏或苯海拉明)缓解症状,镇静 能对抗或减弱组胺对血管、胃肠道和支气管平滑肌的作用,降低毛细血管和微静脉的通透性,减轻局部水肿,解除平滑肌痉挛,从而消除过敏状态。此外还有明显的中枢抑制作用和轻度阿托品样解痉作用。用于荨麻疹、血管性水肿、接触性皮炎等过敏性疾患,此外亦用于晕车、晕船以及由此所引起的恶心、呕吐等症状。 4.地塞米松抗炎,解除危重症状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其抗炎、抗过敏、抗休克作用比泼尼松更显着,而水钠潴留和促进排钾作用很轻,对垂体一肾上腺皮质轴抑制作用较强。 抗炎机制: ①减少致炎性细胞因子的生成和其作用。GC减少致炎性的ILs、TNF-α、GM-CSF、IFN-γ等的基因转录,增加IL-1、IL-3及GM-CSF的mRNA降解,抑制IL-2受体的合成等各种机制减少致炎细胞因子的作用。 ②抑制致炎介质的释放和作用。GC诱导生成脂皮素-1,它能抑制磷脂酶A2(PLA2),减少花生四烯酸代谢生成的前列腺素、白三烯及血小板活化因子等致炎症因子。GC也抑制细胞粘附分子及趋化因子的基因表达,从而减轻炎症细胞的粘附和浸润。GC还诱导生成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和中性内肽酶,降解缓激肽等炎症介质。诱导生成血管内皮素,抑制炎症介质所致的血管通透性增高。GC提高血管对儿茶酚胺等血管活性物质的敏感性,也有利于拮抗炎症介质的作用。 ③抑制可诱导一氧化氮合酶的基因转录,减少NO生成及其所致的炎症损伤 ④GC还能诱导有抗炎作用的细胞因子IL-10及IL-1受体拮抗物的生成。大剂量GC能稳定溶酶体膜,与抗炎作用有关。 作用:用于严重感染性炎症,凡症状凶险,伴有毒血症、休克等危重病人可在抗感染治疗的同时短期加用GC类药,目的在于迅速减轻炎症损害,保护心、脑、肺等重要器官,帮助病人度过危险期,也有助于减少要害部位炎症引起组织破坏和渗出粘连,减轻瘢痕形成和功能障碍等后遗症。

双硫仑样反应的处理

双硫仑样反应的处理 The document was finally revised on 2021

药物治疗 建立静脉通道,给予静脉滴注5%-10%葡萄糖500mL-1000mL,加入维生素C2g-4g、维生素、地塞米松5mg-10mg,可加速乙醇氧化。静脉注射和滴注纳洛酮可拮抗乙醇作用。H2受体阻滞剂、抗组胺药物可改善症状。 促乙醇氧化 维生素C具有较强的还原(抗氧化)性因为维生素有较强的还原作用,所以其在体内清除自由基的作用,如可清除氧、臭氧、二氧化氮、酒精、四氯化碳及抗癌药中的阿拉霉素等的自由基防止它们对心脏造成损伤。维生素C作为体内水溶性的抗氧化剂,可与脂溶性抗氧化剂协同作用,能在防止脂类过氧化作用上起一定的作用。 2.纳洛酮缓解乙醇中毒 本品为阿片受体拮抗药,其作机制是竞争性拮抗阿片受体,但不产生吗啡样激动作用,但对丁丙诺啡只能部分拮抗。对巴比妥类药物引起的呼吸抑制无对抗作用。临床用于阿片类药物过量中毒所引起的呼吸抑制和昏迷,可迅速改善呼吸,使意识清醒。有对抗阿片类的镇痛、心血管、胃肠道效应、缩瞳及内分泌效应。本品还能解除麻醉前给药所引起的术后呼吸抑制、恶心、呕吐、心动过速和血压升高。可用于乙醇急性中毒及中毒性休克。是一种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小的药物,可使血中酒精含量明显下降,使病人快速清醒。 3. 抗组胺药物(扑尔敏或苯海拉明)缓解症状,镇静 能对抗或减弱组胺对血管、胃肠道和支气管平滑肌的作用,降低毛细血管和微静脉的通透性,减轻局部水肿,解除平滑肌痉挛,从而消除过敏状态。此外还有明显的中枢抑制作用和轻度阿托品样解痉作用。用于荨麻疹、血管性水肿、接触性皮炎等过敏性疾患,此外亦用于晕车、晕船以及由此所引起的恶心、呕吐等症状。 4.地塞米松抗炎,解除危重症状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其抗炎、抗过敏、抗休克作用比泼尼松更显着,而水钠潴留和促进排钾作用很轻,对垂体一肾上腺皮质轴抑制作用较强。 抗炎机制: ①减少致炎性细胞因子的生成和其作用。GC减少致炎性的ILs、TNF-α、GM-CSF、IFN-γ等的基因转录,增加IL-1、IL-3及GM-CSF的mRNA降解,抑制IL-2受体的合成等各种机制减少致炎细胞因子的作用。 ②抑制致炎介质的释放和作用。GC诱导生成脂皮素-1,它能抑制磷脂酶A2(PLA2),减少花生四烯酸代谢生成的前列腺素、白三烯及血小板活化因子等致炎症因子。GC也抑制细胞粘附分子及趋化因子的基因表达,从而减轻炎症细胞的粘附和浸润。GC还诱导生成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和中性内肽酶,降解缓激肽等炎症介质。诱导生成血管内皮素,抑制炎症介质所致的血管通透性增高。GC提高血管对儿茶酚胺等血管活性物质的敏感性,也有利于拮抗炎症介质的作用。 ③抑制可诱导一氧化氮合酶的基因转录,减少NO生成及其所致的炎症损伤 ④GC还能诱导有抗炎作用的细胞因子IL-10及IL-1受体拮抗物的生成。大剂量GC能稳定溶酶体膜,与抗炎作用有关。 作用:用于严重感染性炎症,凡症状凶险,伴有毒血症、休克等危重病人可在抗感染治疗的同时短期加用GC类药,目的在于迅速减轻炎症损害,保护

双硫仑样反应紧急处置、主要表现、诊断标准及分度

双硫仑样反应紧急处置、主要表现、诊断标准及分度 一、双硫仑及双硫仑样反应 1、双硫仑:是一种戒酒药物,化学名为二硫化四乙基秋兰姆。服用该药后即使饮用少量的酒,身体也会产生严重不适,而达到戒酒的目的。 2、双硫仑样反应:又称戒酒硫样反应,指双硫仑或含有甲硫四氮唑基团的药物抑制肝脏乙醛脱氢酶,阻碍酒精代谢,导致即使少量饮酒也可引起乙醛中毒的反应,轻者出现软弱、眩晕、嗜睡、幻觉、全身潮红、头痛、恶心、呕吐、血压下降,重者可有呼吸抑制、虚脱、惊厥、心功能失常等剧等烈反应,甚至出现过敏性休克危及生命。 二、关于酒精的体内的代谢过程 酒精学名叫做乙醇,喝酒以后5到10分钟,血液中就可以检测到乙醇成分。乙醇在人体内主要经肝脏进行代谢,经过乙醇脱氢酶的作用,生成乙醛。乙醛对人体是有害的,会刺激神经,是导致醉酒感觉的主要物质。 乙醛通过乙醛脱氢酶的作用,转换成乙酸,乙酸再次分解成水合二氧化碳,排除体外。这个过程顺利完成,酒精在人体内就完全代谢、排除体外了。 在这个过程中,乙醇脱氢酶、乙醛脱氢酶起着主要作用。乙醇脱氢酶在人体的含量每个人差不多都是持平的,但是乙醛脱氢酶的含量差别就比较大了。 一些人之所以喝一点酒就出现脸红,就是因为体内的乙醛脱氢酶不足,不能迅速的将乙醇脱氢酶分解的乙醛分解掉,从而会导致头晕、呕吐的现象。 而有一些人之所以喝酒很厉害,也是因为体内的这两种酶较多,能够很快分解代谢酒精。一旦喝酒过多,导致这两种酶不能及时分解,那么也会发生醉酒的情况。 三、双硫仑样反应发生机制 由于某些化学结构中含有“甲硫四氮唑侧链”,抑制了肝细胞线粒体内乙醛脱氢酶的活性,使乙醛产生后不能进一步氧化代谢,从而导致体内乙醛聚集,出现双硫仑样反应。 四、哪些药物容易引起双硫仑样反应? 现实生活中,有不少药和酒“相克”。浙大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药剂科副主任、主任药师周权博士将这些药归为7类:

双硫仑样反应

双硫仑样反应 规避双硫仑样反应 请临床医生、护理人员及药剂人员加强患者的既往用药史和饮酒情况的询问和记录,以防止双硫仑样反应的发生。 可引起双硫仑样反应的药物有:硝基咪唑类、硝基呋喃类、妥拉唑啉、磺酰脲类、双胍类降糖药、部分头孢类。 一,抗菌药物与双硫仑样反应 (1)头孢哌酮与双硫仑样反应患者在应用头孢哌酮期间饮酒或停药后1周内饮酒( 包括白酒、啤酒、含酒精的饮料及糖果),口服、静脉应用含乙醇的药品或用乙醇进行皮肤消毒或擦洗降温,均可产生双硫仑样反应,症状在接触酒精后5—40 分钟出现。患者可出现面部潮红、头痛、眩晕、心慌、气促、呼吸困难、烦躁不安、恶心、呕吐、心前区疼痛(心绞痛)等症状。或发生急性肝损伤,查体时可有血压下降,心率加快,(可达120次/分),心电图正常或部分改变(如ST—T改变)。轻者可自行缓解,较重者须吸氧及对症治疗。心绞痛患者需改善冠脉循环,血压下降者可用升压药,数小时后可缓解。因此,应用头孢哌酮,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患者在用药期间及停药后1周(也有人提议10天)内不应饮酒、应用含乙醇的药品(包括当患者需要鼻饲或输注营养液时,流质或营养液中应避免含酒精成分),或用乙醇进行皮肤消毒或擦洗降温,尤其是老年人和心血管病患者更应注意。 (2)其他头孢类抗菌药物与双硫仑样反应 据文献报道,有患者在应用头孢唑啉期间用酒精棉球消毒换药后也发生了双硫仑样反应。还有资料记载头孢孟多、头孢美唑、头孢甲肟、头孢尼西、 头孢西丁、头孢呋辛、头孢他定、头孢曲松、头孢匹胺、头孢米诺、拉氧头孢等应用期间患者饮酒也可引起双硫仑样反应,这些抗菌素在化学结构上共同的特点是在其母核7—氨基头孢烷酸(7—ACA)3位上有甲硫四氮唑取代基,可与辅酶I竞争乙醛脱氢酶活性中心,可

双硫仑样反应抢救流程

双硫仑样反应抢救流程 双硫仑(glutathione)是一种抗氧化剂,被广泛用于医学、预 防和治疗药物中。在抢救中,双硫仑样反应被用于治疗某些药物或化学物质中毒引起的严重症状。在此文中,我们将讨论双硫仑样反应在抢救流程中的应用。 1. 了解中毒药物或物质 在使用双硫仑样反应之前,必须首先确定中毒者所接触的物质或药物,才能了解其剂量、效果和可能的副作用。药物或物质中毒的症状可能包括思维减退、癫痫发作、昏迷、呼吸衰竭、心脏衰竭等。了解中毒药物或物质的作用机制、毒性等性质,有助于抢救人员确定使用哪种药物疗法和剂量。 2. 确定治疗方案 基于中毒药物或物质的剂量、毒性和症状,医生将确定使用双硫仑样反应的治疗方案。双硫仑样反应通常用于治疗麻醉药物、心血管药物和农药等的中毒。治疗方案包括静脉注射双硫仑(通常为1-2克/小时)和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例如心率、 呼吸和血压)。为了确保安全,患者应该密切监测和监控。 3. 确定适当的剂量 患者的体重、年龄、性别和中毒情况等因素将决定双硫仑的最佳剂量。在治疗期间,医生将根据患者的响应和副作用来调整剂量。

4. 监测治疗效果 使用双硫仑样反应治疗后,医生将持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血液气体分析和体液平衡等方面,以评估治疗效果。医生将会评估患者的症状、意识状态、呼吸、心率以及血压等指标来判断双硫仑的治疗效果。 5. 控制副作用 在使用双硫仑样反应治疗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一些副作用,例如头痛、恶心、呕吐和过敏反应等。为了减轻患者的不适,抢救人员应密切监测患者的反应和副作用,并适当调整剂量。 6. 提供支持性护理 治疗结束后,医生可以采取一些支持性护理来帮助患者稳定治疗后状态。这可能包括给予镇痛剂、改善营养和液体管理、心理治疗等。 总结 双硫仑样反应是一种用于治疗中毒的有效方法。在抢救治疗中,医生必须了解中毒药物或物质、制定治疗方案、确定适当的剂量、监测治疗效果、控制副作用,并提供支持性护理。7. 配合其他治疗方法 在使用双硫仑样反应治疗中毒时,还可能需要配合其他治疗方

双硫仑样反应

双硫仑样反响 一.何谓双硫仑和双硫仑样反响? 双硫仑〔disulfiram〕是一种戒酒药物,服用该药后即使饮用少量的酒,身体也会产生严重不适,而到达戒酒的目的。 1948年哥本哈根的Jacobsen等人发现,作为橡胶的硫化催化剂双硫仑被人体微量吸收后,能引起面部潮红、头痛、腹痛、出汗、心悸、呼吸困难等病症,尤其是在饮酒后病症会更加明显。人们把种在接触双硫仑后饮酒出现的病症称为双硫仑样反响。 双硫仑的作用机制在于——双硫仑在与乙醇联用时可抑制肝脏中的乙醛脱氢酶,使乙醇在体内氧化为乙醛后,不能再继续分解氧化,导致体内乙醛蓄积而产生一系列反响。〔乙醇进入体内后,先在肝脏内经乙醇脱氢酶作用转化为乙醛,乙醛再经乙醛脱氢酶作用转化为乙酸,乙酸进入枸椽酸循环,最后转变为水和二氧化碳排出。而双硫仑可抑制乙醛脱氢酶,使乙醛不能氧化为乙酸,致使乙醛在体内蓄积,乙醛是毒性物质,当体内乙醛浓度升高时,可与体内一些蛋白质、磷脂、核酸等呈共价键结合,破坏这些物质失活,从而引起机体的多种不适,表现出双硫仑样反响的病症。〕

许多抗菌药具有与双硫仑相似的作用,用药后假设饮酒,会发生面部潮红、眼结膜充血、视觉模糊、头颈部血管剧烈搏动或搏动性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出汗、口干、胸痛、心肌堵塞、急性心衰、呼吸困难、急性肝损伤,惊厥及死亡等,查体时可有血压下降、心率加速〔可达120次/min〕及心电图正常或局部改变〔如ST—T改变〕。其严重程度与用药剂量和饮酒量成正比关系,老年人、儿童、心脑血管病及对乙醇敏感者更为严重,这种反响一般在用药与饮酒后15-30分钟或静脉输入含乙醇的注射剂时发生。 二.哪些药物可导致双硫仑样反响?

头孢菌素致双硫仑样反应60例临床分析

头孢菌素致双硫仑样反应60例临床分析 头孢菌素致双硫仑样反应(Ceftaroline-induced DRESS)是一种罕见但严重的药物过敏反应,其特征为发热、皮疹、内脏器官受累和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尽管头孢菌素致双硫 仑样反应在临床上较为罕见,但一旦发生则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健康威胁。本文通过对60例头孢菌素致双硫仑样反应的临床分析,旨在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和诊疗水平,为临床医 生提供参考。 1.临床特征 头孢菌素致双硫仑样反应的临床特征多种多样,主要包括发热、皮疹、内脏器官受累 和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等表现。在60例头孢菌素致双硫仑样反应患者中,发热为最常见症状,达100%;其次是皮疹,为97%;患者还出现了肝脏功能异常、淋巴结肿大、心脏损害等内 脏器官受累的症状;49%的患者出现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头孢菌素致双硫仑样反应的临床 特征多种多样,且常常表现为多器官受累的临床症状。 2.诊断方法 头孢菌素致双硫仑样反应的诊断主要依靠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对于临床上 存在怀疑的患者,应当密切关注其症状的演变,并进行详细的实验室检查。在60例头孢菌素致双硫仑样反应患者中,所有患者均出现了白细胞增高及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血清肝功 能检测也表现为肝脏功能异常。还需排除其他引起相似症状的疾病,如传染病、肿瘤等。 3.治疗方法 头孢菌素致双硫仑样反应的治疗主要是停用头孢菌素类药物,并及时给予激素治疗。 在60例头孢菌素致双硫仑样反应患者中,停用头孢菌素类药物后,症状逐渐缓解。对于严重的症状,如呼吸困难、高热等,需要给予激素治疗。对于内脏器官受累的患者,需要给 予相应的支持治疗,如肝脏功能支持、心脏支持等。头孢菌素致双硫仑样反应的治疗应当 及早进行干预,停用致病药物,并根据患者的症状给予相应的治疗。 4.预后 头孢菌素致双硫仑样反应的预后与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及治疗及时性有关。在60例患者中,通过及时停用头孢菌素类药物,并给予激素治疗,患者的症状得到了明显缓解。但 同时也有部分患者由于病情过于严重,致使预后较差,甚至出现了多器官功能衰竭。对于 头孢菌素致双硫仑样反应患者应当密切关注其病情变化,并及时进行治疗干预。 5.预防 在临床上,对于存在药物过敏史的患者,应当谨慎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并且在使用 前进行相应的皮肤试验。对于头孢菌素致双硫仑样反应患者,一旦确诊,应当对患者进行

双硫仑样反应

双硫仑样反应 LT

双硫仑样反应 一.何谓双硫仑和双硫仑样反应? 双硫仑(disulfiram)是一种戒酒药物,服用该药后即使饮用少量的酒,身体也会产生严重不适,而达到戒酒的目的。 1948年哥本哈根的Jacobsen等人发现,作为橡胶的硫化催化剂双硫仑被人体微量吸收后,能引起面部潮红、头痛、腹痛、出汗、心悸、呼吸困难等症状,尤其是在饮酒后症状会更加明显。人们把种在接触双硫仑后饮酒出现的症状称为双硫仑样反应。 双硫仑的作用机制在于——双硫仑在与乙醇联用时可抑制肝脏中的乙醛脱氢酶,使乙醇在体内氧化为乙醛后,不能再继续分解氧化,导致体内乙醛蓄积而产生一系列反应。(乙醇进入体内后,先在肝脏内经乙醇脱氢酶作用转化为乙醛,乙醛再经乙醛脱氢酶作用转化为乙酸,乙酸进入枸椽酸循环,最后转变为水和二氧化碳排出。而双硫仑可抑制乙醛脱氢酶,使乙醛不能氧化为乙酸,致使乙醛在体内蓄积,乙醛是毒性物质,当体内乙醛浓度升高时,可与体内一些蛋白质、磷脂、核酸等呈共价键结合,破坏这些物质失活,从而引起机体的多种不适,表现出双硫仑样反应的症状。)

许多抗菌药具有与双硫仑相似的作用,用药后若饮酒,会发生面部潮红、眼结膜充血、视觉模糊、头颈部血管剧烈搏动或搏动性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出汗、口干、胸痛、心肌梗塞、急性心衰、呼吸困难、急性肝损伤,惊厥及死亡等,查体时可有血压下降、心率加速(可达120次/min)及心电图正常或部分改变(如ST—T改变)。其严重程度与用药剂量和饮酒量成正比关系,老年人、儿童、心脑血管病及对乙醇敏感者更为严重,这种反应一般在用药与饮酒后15-30分钟或静脉输入含乙醇的注射剂时发生。 二.哪些药物可导致双硫仑样反应? ①头孢菌素类药物中的头孢哌酮、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曲松、头孢唑林(先锋Ⅴ号)、头孢拉啶(先锋Ⅵ号)、头孢美唑、头孢美唑、头孢米诺、拉氧头孢、头孢甲肟、头孢孟多、头孢氨苄(先锋Ⅳ号)、头孢克洛等、其中以头孢哌酮致双硫仑样反应的报告最多、最敏感,如有患者在使用后吃酒心巧克力、服用藿香正气水,甚至仅用酒精处理皮肤也会发生双硫仑样反应。 这些头孢菌素类药物在化学结构上共同的特点是在其母核7 - 氨基头孢烷酸(7-ACA)环的3位上有甲硫四氮唑(硫代甲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