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德育是教育的灵魂

德育是教育的灵魂

德育是教育的灵魂

作者:刘廷宽

来源:《青年与社会·教育版》2012年第03期

德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中。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的作用。学校教育不仅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因此,学校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并认真学习德育工作政策文件,提高认识,树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思想。

作为一名德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做好如下工作。

一、对学生进行品德测评

(一)学生品德的测评有利于学生思想上的自我教育和学校德育的工作顺利开展。

首先,品德测评也具体有测评中的导向功能和诊断工作。测评中的要求可以正确地引导学生向社会所期望的良好方面发展。如运用《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守则》等制度,体现社会要求的标准对学生进行测评,就可以对学生的品德发展进行明确的社会导向。

其次,德育的测评也使学校德育工作有明确实用的管理方向。学校可以根据德育测评的具体内容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并针对学生的品德状况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德育措施,把学校的德育工作推上一个新层次。

再次,德育的测评是教师检查过去阶段德育工作成效,为进一步教育学生提供了很好的依据。学生则可以通过德育测评,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促进自己的“长善救失”,进行自我教育。

虽然学校管理的规章制度严格,但也受外界社会不良风气影响,导致部分学生思想不正,对学习不思进取,其中个别同学成绩更是一落千丈。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与该班班主任对该班学生进行一次测评,根据测评的结果找出问题所在,并制订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

(二)正确对学生进行品德测评,有利于激励先进和鞭策后进。

适当开展学生品德测评活动,有利于地区之间、校际之间、班际之间、同学之间进行横向比较,在评比中树立典型,表彰先进,同时也找出学生之间的差距。这对进步的学生有激励作用,可促进他们更严格要求自己,争取更大进步。对一般的学生,也可以令他们在比、学、帮

的测评中,培养了他们上进心,向先进学习。可见,品德的测评对全班乃至整个学校可形成良好的班风、校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确保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的贯彻和实施。

二、外在规范管理与心灵塑造教育相结合

中学年龄段学生的道德行为主要是出于外部压力与自我意识交互作用的结果。那么对这一年龄段学生的教育就要将外在规范管理与心灵塑造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他们在外在规范管理上抓住两点:一是严格训练。每年重点在高一开展行为习惯的训练,由学生在形象直观的教育中,领悟和掌握正确的行为方式,通过反复训练准确而熟练地去执行行为规范。二是加强管理。在管理中突出“严”“新”“恒”。“严”体现在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及奖惩制度,使学生感到学校规章制度必须遵守,不得违反。“新”体现在管理过程中不断出新点子想新办法,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接受状态。“恒”体现在管理过程中,包括计划、实施、检查、总结一环紧扣一环,善始善终,一轮管理过程结束后,新的一轮管理紧跟上,使学生在这种常抓不懈、循环往复的管理中由不经常的道德行为转变为经常性的道德习惯。心灵塑造教育方面制定了一套从高一到高三的系列教育行动方案,这个方案有以下几个特点:(1)强调做人的最基本道德,例如,遵守纪律,团结同学,关心集体,热爱祖国,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等。(2)根据学生年龄的增长,心理和思想道德的发展,由浅人深、由低到高分层次地安排德育内容,这种安排不仅适应学生心理、思想道德不断发展的状况,同时也体现了教育的功能。(3)以活动为载体。

三、更新观念,不断提高德育工作者的自身素质

未来社会的发展对基础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面对新世纪的挑战,面对新世纪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我们认为应更新教育观念。更新观念重点体现在一个重视、两个克服上,即学校教育不仅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改进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克服形式主义倾向;更新人才观念,克服用一个模子培养人才的倾向。必须树立为受教育者今后的终生学习打好基础的观念,树立为受教育者成为一个合格公民的观念。同时还应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于人才素质的要求,确立人在经济社会生产中的主体地位,要求给人的个性和人格以充分的尊重,使人的个性和创造才能获得充分的发展。德育工作者的着眼点,应放在作为教育主体的学生身上,致力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和人格的健全,实现人格个性的社会化。为此,必须确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发展健康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为着眼点的现代德育观。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谨记:教育,只有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才会创造出生命的奇迹。因而我们要十分重视学生的德育教育,走进学生的心灵,让每一个学生心里洒满阳光,生活充满欢乐,让他们以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去挑战未来的社会,真正成为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 养成教育是德育的根基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切实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德是做人的根本,只有树立崇高理想和远大志向,从小打牢思想道德基础,学习才有动力,前进才有方向,成才才有保障。 让德育的力量直抵人的内心,唤起心灵觉醒,激扬精神潜能,打造引领学生走向成功的德育系统工程。 确定“以一为根”的核心理念来引领学校的德育走向;以“三个生态园”(“小马过河”生态园、“海阔凭鱼跃”生态园、“天高任鸟飞”生态园)来激发学校的德育活力;打造“四个主题长廊”(一楼为“德育”长廊、二楼为“读书立世、写字育人”长廊、三楼为“体育艺术”长廊、四楼为“科技”长廊)来丰富德育内容。 让老师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时刻进行德育教育;让学校的大大小小事情浸润德育,成为德育教育的契机。 做到“三个决裂”:一是与社会上一味追求的功利主义进行决裂,二是与社会普遍存在的浮夸风气决裂,三是与顽固不化的形式主义决裂,继续保持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纯洁性,做社会主义道德的自觉遵守者、示范引领者和坚定维护者。 做到“三个坚持”:一是坚持捕捉社会热点和难点问题,研究各种新现象,用大手牵小手和小手拉大手;二是坚持挖掘德育改革创新的新亮点,使理论研究、政策研究、实践研究融为一体,理论与实践相互呼应;三是解决师生中迷惑的新盲点。 德育教育的整个过程需要磨砺,需要鼓励,就如植物需要浇水,需要阳光一样;养成教育更需要日积月累,像滴水穿石,像愚公移山,要始终目标如一,坚持不懈。

(完整版)中小学的德育教育读后感

中小学的德育教育读后感 中小学的德育教育读后感 德育是教育的灵魂,实效是德育的关键,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这就要求我们站在高处、看在远处、着手小处、干在实处。德育工作应该是学校的首要工作,以德育人是素质教育的根本,如今学校道德教育弱化,应该受到所有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学校应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研究和探索新形势下学校德育工作的新办法、新措施,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和思想品德意识,避免德育教育的虚无、浮夸、等形式主义,提高小学生的文明程度,为社会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现代化建设人才。当前小学德育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一、德育地位的弱化和德育目标的单一 面对升学竞争,不少学校重智育轻德育,教师管教不管导的现象相当普遍,一些学校团队、班级思想教育活动花架子多,内容空洞,学生消极应付,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德育处于“战略上重视,战术上忽视,说起来重要,做起来不要”的尴尬状态,德育地位得不到保障。如今,就存在一种教育现状;;“圈养”,用繁重的课业把孩子困在教室内的时候校园和教室就成了“饲养场”;在那里,教师并不顾及学生的饥饱与口味,而是实时定量地“喂食”。根据课程表规定的时间,

按照教学大纲的规定,依照教师的理解,向不同的学生教授同样的知识。 以往的学校德育目标往往缺少明显的层次和梯度,小学生时常进行“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教育,教育目标的单一导致思想品德教育的空洞说教和教育效果的苍白无力。 二、德育主体的缺失和德育内容的刻板 与学业教育强调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要求相反,思想品德教育恰恰喜欢把学生当作道德知识的接受器,学生没有情感诉求,也没有自主建构。德育内容应该回归凡人生活,贴近凡人现实,即充分重视多元共存的社会中普通人的思想状态,而以往的德育习惯于用一个时代的英雄人物来进行正面教育,或用典型的反面人物来进行反面教育,即习惯于用“超人”和“坏人”来教育学生。这样的德育内容往往远离学生的生活。学校德育应该拉近学生与凡人的距离,“培养他们对多样化的尊重和开放与宽容的心态,培养他们自主判断与自主选择的能力。” 三、德育评价的空泛和德育网络的松散 在实施新课程的背景下,对学校德育工作的评价和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仍缺少可操作性强的评价机制,从而导致对德育工作的评估流于形式或干脆以智育代德育,一俊遮百丑。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应共同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真正做到教书育人、家庭育人和社会环境育人的三维统一,努力增强教育的实效。而有的学校与家长相互埋怨,相互推诿,与社区不相往来,不通力协作,这也是德育低效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灵魂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灵魂,是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的保障。因此,我校始终把德育 工作摆在重要位置,时刻树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思想,确保学校德育 工作的顺利实施。在一学期里坚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为基础,进一步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小 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生守则》,认真学习领会中共中央 国务院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 干意见》的精神,把学生素质的可持续性发展作为学校德育的重要 目标。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工作水平,努力探索德育工作有效方法、途径,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以稳定为主旋律,创设和谐的教育环境,不断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把我校的德育工作又推上新的台阶。现将本学期的德育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德育教育队伍建设,营造了和谐的德育环境 1、加强学习,提高每个教师的德育素质。在本学期我们组织教师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学习《教育法》、《教师法》、《中小学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教育法规,增强遵纪守法、依法施教的自觉性,提高教师科 学育人的水平。 2、加强管理,充分发挥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作用,加强对德育工作的计划、督促及考评。

3、加强班主任队伍的建设,我们的班主任队伍是一支品行好,能力强,工作踏实、乐于奉献的队伍,有利于德育工作的顺利进行。 4、建制度,完善了各类班级考核评比规定,加强常规管理,促进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 (二)、抓常规德育教育,促进规范管理 1、抓好行为规范教育,重视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落实班主任工作目标责任制、值日制、卫生检查评比制等:各班利用班会 课组织学生认真学习贯彻《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校纪校规,并做到及时检测反馈,经常检查学生的行为 习惯,发现问题及时批评教育。 2、班主任老师按照学校安排注意到班会课的设计,及时传达上级和学校的要求,宣传有关的方针政策,布置好班级工作;加强学习,切实提高治班能力。 3、在本学期各班都加大了家访力度,沟通学生在校和家庭情况,对学生多鼓励,多指导,少批评,少指责,切实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 4、抓好升旗仪式。国旗下讲话做到有计划,弘扬爱国主义主旋律教育,发挥国旗下讲话的作用。 5、加强后进生的教育与转化。教师确实耐心细致地做好后进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做到不讲过头话,不扣大帽子,少批评、多鼓励,少指责,多帮助。 6、法制教育紧抓不放。充分利用法制教育报告会、班会课、校会、国旗下讲话等进行普法教育,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使学 生知法、懂法、守法,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三)、创建和谐优美的校园环境, 努力创设全员育人的整体育人环境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育人要育德才兼备者 “以德治国”需求“有德之才”,德育智育不可或缺 纵观当今学校、家庭、社会,“重才轻德”或“教子无方”屡见不鲜,加强德育已刻不容缓 德育即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德育对学校保证人才培养的正确方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着新情况、新挑战。为此,我们要对症下药,推动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 一、学校德育工作落后于时代发展的要求 近几年来,学校德育工作本着小一点、近一点、实一点的要求,把德育工作的内容、目标、要求等具体化,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具体行为来实施,促进了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同时也应该看到,学校德育工作还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传统的学校德育内容与社会发展新形势之间存在矛盾。在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学习国外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的条件下,如何教育青少年正确认识国情,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树立民族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精神;在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的情况下,如何培养学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坚强的意志;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的情况下,如何指导学生在观念、知识、能力、心理素质方面尽快适应新的要求等等,都要求学校德育工作的内容随之变化。而当前我们的德育习惯于把完美无缺的人物形象教给学生,而忽视了

抓常规、抓基础、抓做人道理的教育,这样出现了诸如以下现象:有些学生可以为希望工程慷慨解囊,但对班级损坏公物少有人过问;对社会上的不良现象慷慨陈辞,而对同学的舞弊现象持宽容态度。 中、小学生心理素质较为脆弱。尤其在当前独生子女时代,孩子受到的注意和宠爱同以往相比不可同日而语。这种一直被关心和宠爱的环境,使他们形成了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世界观,让他们在考虑问题时,更多思考的是“别人该对我怎么样”,而不是“我该对别人怎么样”。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已经习惯于受到人们的注意,一旦这些注意减弱,他们马上就有被漠视的感觉,并进而影响他们的生活观。 学校德育工作方法贫乏成为制约学校德育发展的症结所在。许多学校采用强制性灌输、命令式谈话、指令性改正等方法。这些方法本身带有强制性,这种强制性“灌输”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产生抵触情绪。同时对于个别屡教不改的学生学校又缺乏强有力的教育管理措施,校规校纪等约束措施对这些人来说常常显得苍白无力。 学校教育要把“教书”和“育人”统一起来,全体教职工都应是德育工作者,都要在不同岗位上担负起育人职责,积极主动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而目前学校的德育工作主要由班主任负责,其他任课老师往往只注重教学质量,很少关心学生的思想品德。 二、学校必须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 良好思想品德是学生的首要素质,学校必须把德育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按照德育总体目标和学生成长规律,确定不同学龄阶段的德育内容和要求,在培养学生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方面形成一定的目标递进层次,

德育工作典型经验和优秀案例

德育工作典型经验和优秀案例德育是学校教育的灵魂,德育工作的研究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对学生不良行为的预防与矫治的研究工作的成功与否,不仅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教学质量,影响学校在家长心目中、社会上的地位。而且对某一个学生而言将是能否改变他一生命运的终生大事。 人人都做德育工作者、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灵魂,德育工作的研究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对学生不良行为的预防与矫治的研究工作的成功与否,不仅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教学质量,影响学校在家长心目中、社会上的地位。而且对某一个学生而言将是能否改变他一生命运的终生大事。因此,若能培养好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所发展与进步,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我校是地处县城边远的农村小学,近年来,我校留守儿童比较多,家长因打工疏于照顾,造成了极其不好的行为习惯极,为此,多年来我校把德育工作摆在重要位置来抓,并认真学习德育工作政策文件来提高认识,树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思想,并积极探索培养学生良好行为的方法,并用之于实践,取得较好的成效,学生的思想水平有了很大的改观,也总结了许多颇富现实指导意义的心得。 为了确保我校德育工作的顺利实施,健全学校德育管理系统。从校长到基层的班,做到了上下左右联系密切,指挥灵活,步调一致,信息畅通,充分发挥了德育管理的效能。

我校选用优秀教育工作者担任班主任。她们热情、开朗、朝气蓬勃。始终把孩子们的信任当作荣耀,把培育孩子的事业当作人生的光辉阵地,以爱心和恒心培育了一批批优秀的学生。在德育工作中以养成教育为核心,以扎实可行,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进行了德育教育,落实了“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德育理念,营造健康、和谐、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抓好少先队阵地建设,利用红领巾广播站、黑板报及各班“队角”、“荣誉角”、“读书角”等活动阵地,使队员在自我服务中发展能力。做德育工作是一件辛苦的事情,需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辛苦。德育工作也是单调的,但同志们对工作却充满了热情。她们想,既然学校领导信任我,就要有信心干好这份育苗树人的崇高事业,决不辜负领导的期望,首先她们注意努力在德育工作业务方面充实和提高自己,主动与学校少先队组织沟通联系,争取上级领导的支持和指导,为做好德育工作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我们所面对的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的启蒙教育期,这个阶段的教育尤为重要,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一、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是人类进步和发展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中国把知识分子称为文化人,固然文化对树人的重要性是不可替代的,学校是育人的场所,在校园内打造浓厚的文化氛围,是一所学校履行培养代代新人和国家栋梁之才的必要措施,校训:勤奋求实、多思。

德育是教育的灵魂

德育是教育的灵魂 作者:刘廷宽 来源:《青年与社会·教育版》2012年第03期 德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中。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的作用。学校教育不仅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因此,学校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并认真学习德育工作政策文件,提高认识,树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思想。 作为一名德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做好如下工作。 一、对学生进行品德测评 (一)学生品德的测评有利于学生思想上的自我教育和学校德育的工作顺利开展。 首先,品德测评也具体有测评中的导向功能和诊断工作。测评中的要求可以正确地引导学生向社会所期望的良好方面发展。如运用《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守则》等制度,体现社会要求的标准对学生进行测评,就可以对学生的品德发展进行明确的社会导向。 其次,德育的测评也使学校德育工作有明确实用的管理方向。学校可以根据德育测评的具体内容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并针对学生的品德状况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德育措施,把学校的德育工作推上一个新层次。 再次,德育的测评是教师检查过去阶段德育工作成效,为进一步教育学生提供了很好的依据。学生则可以通过德育测评,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促进自己的“长善救失”,进行自我教育。 虽然学校管理的规章制度严格,但也受外界社会不良风气影响,导致部分学生思想不正,对学习不思进取,其中个别同学成绩更是一落千丈。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与该班班主任对该班学生进行一次测评,根据测评的结果找出问题所在,并制订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 (二)正确对学生进行品德测评,有利于激励先进和鞭策后进。 适当开展学生品德测评活动,有利于地区之间、校际之间、班际之间、同学之间进行横向比较,在评比中树立典型,表彰先进,同时也找出学生之间的差距。这对进步的学生有激励作用,可促进他们更严格要求自己,争取更大进步。对一般的学生,也可以令他们在比、学、帮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灵魂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灵魂 ,是学生康健成长和学校工作的保障。整合德育功能,规范学生行为,全方位、细密地落实好学生的常规管理,引导未成年人养成优良的文明生活习惯。因此,我们把德育工作摆在严重位置,牢靠树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思想,确保学校德育工作的顺利实施。坚持以德育创新为动力,以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核心,以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为重点,以强化班级管理为突破口,以丰盛多彩的活动为平台,建立健康德育评价机制,基本完成了学校德育的各项工作。 一、将德育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目的 开学初,我们组织班主任、教师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根据新纲要的要求,我们确立了“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的德育理念,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道德教育;培养学生团结互助、厚道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优良品质;创新德育形式,丰盛德育内容,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把培养学生的基本道德品质,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目的。 二、完善德育机制,从头定位全员德育 我校根据学校的实际要求,广博征求意见,修订并完善了《班主任管理制度》、《班主任工作一日常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规程》、《文明班级评比细则》等有关德育管理制度,进一步促进了我校德育工作的制度化、经常化,使学校德育工作有了强有力的制度保证。本学期,我们完善了全体教师全员管理制度。我们要求每一位科任教师都参与到班级的管理中,参与到学生的道德品行的教育中,参与到班级文化建设中。班级管理不仅仅是班主任的事,每一位科任教师都有责任和义务为其所在班级做出应有的贡献。教导处、团委分工不分家,齐抓共管,形成优良的德育管理网络。 我校在建立、健康规章制度的同时,狠抓制度的落实与执行,值日领导、值日教师、学生干部每天对学生的日常行为、班风、学风进行检查评比,做到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 引导语:素质教育是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提高国民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能水平和全面发展个体素质为宗旨的基础教育。下面是yjbys店铺为你带来的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思想道德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是素质教育的灵魂。目前,提升素质教育水平要加强德育工作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而且紧抓德育工作也成为学校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但实际的德育工作并未收到应有的效果。 当前中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主流是积极的、健康的。但是,在发生复杂而深刻变化的社会大背景下,受个人意识形态领域的矛盾和斗争影响,中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每况愈下。同时,伴随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建设而来的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消极思想,给青少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增添了困难和障碍。这就给当前学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艰巨任务。那么学校德育工作如何解决当前面临的种种困难和阻碍,走出德育教育的困境?我认为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构建德育目标体系,系统提升德育内涵 学校德育由目标、内容、途径、方法、管理、评价六个分系统构成,要提高这个系统的整体功能,就要将这六个分系统进行合理的配置,构建成在时间上具有全程性、空间上具有全面性,能够产生整体效应的现代德育有机体系。学校德育目标没有形成科学的体系,只注重考察学生德育知识掌握的程度,忽视学生行为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导致德育教育的实效性不强。例如,有的学校德育目标不分年级,不分年龄,搞一刀切。对学生搞政治说教,对中学生讲文明礼貌的倒错现象比较普遍。还有的学校采取简单的量化形式,规定建立几个课外活动小组,或一年组织几次活动;个别学校的德育工作根本就无计划无目标,盲目随意。有时上级要求什么,就开会布置什么,看起来是层层落实结果最后是都没落实。因此,在确定德育的内容时学校既要考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灵魂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灵魂 王哲义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灵魂,是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的保障。因此,学校把德育工作摆在重要位置,时刻树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思想,确保学校德育工作的顺利实施。九华小学坚持“以德育创新为动力,以行为养成教育为核心,以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为重点,以强化班级管理为突破口,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抓手”,建立健全德育评价机制,圆满地完。现将我校德育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抓管理,提高管理水平 进行学校德育管理,需要有一个健全的组织机构。我们建立了校、班管理模式,明确德育管理的职责。由校长牵头,大队辅导员、思品教师和班主任组成德育领导小组,从校长到最基层的班,可形成一种垂直的联系,并沟通教导处、总务处之间的横向联系,这就使学校的德育工作从组织系统方面做到了上下左右联系密切,指挥灵活,步调一致,信息畅通,充分发挥德育管理的效能,从组织上保证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施,从教学活动中渗透德育思想。 二、抓队伍,提高德育素质 正所谓:“治校之道,师德之本。”一个学校要培养出适应祖国需要的各项各类合格人才,就必须有一支德才兼备、勇于奉献的教师队伍。 1、学德育理论,提高思想素质。 首先,我们从学习抓起,多途径、多渠道提高全体教职工理论水平。

学期初,我们开展了“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让上学期的优秀班主任走上台前,交流自己工作中的优秀经验。 三、抓常规,提高工作实效 1、注重学生的养成教育。 学校的常规管理工作的好与坏能直接体现出一个学校的管理水平,所以这项工作学校领导非常重视,更是把此项工作当作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制定了年级、班级常规管理考核细则。对班级的管理实行周评比、月公示、学、期总评的办法。考评项目包括:学生精神风貌、班级纪律、班级卫生、班级物品管理等内容。 如何落实好制度和细则才是加强常规管理的重要环节,在这方面我校下了很大的工夫,我们每天做到:1、“四查”,即早晨、间操、中午、离校。2、“不定期、不定时的检查”,即随时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联合检查;3、“学生跟踪检查”,即每个课间、两操都有值日学生进行常规检查。由于实行层层管理使学校的常规管理工作落到了实处,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2、开展多样的德育活动,拓宽教育的主渠道 (1)严格执行《国旗法》。把升旗仪式,唱国歌和国旗下讲话作为 一项常规来抓,切实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在重大节日里,认真组织全校性的主题教育活动。如国庆节学生我们开展“迎国庆,颂祖国,共筑中国梦”书写竞赛,学生歌咏比赛,跳绳比赛及绘画比赛等等这些活动的开展,极大的丰富了全校师生的课余生活,陶冶全体师生的爱国主义情操,使爱国主义教育的形式具

德育与班级管理

《德育》 1、德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三大板块。所谓道德教育,是形成人们一定道德意识与道德行为的教育;所谓思想教育,是形成人们一定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所谓政治教育,是形成人们一定政治观点、信念和政治信仰的教育。 2.间接道德教育:主要指有意识地在学科教学和学校集体生活的各个层面进行道德渗透,影响学生的品德发展。无论间接道德教育还是直接道德教学,都包含影响学生品德发展的意图和努力。 思考题: 1、德育的根本任务 德育是教育的灵魂,德育的根本任务是影响人格,形成德性。所谓大德育的概念,是既包含政治教育、公民教育、思想教育和心理教育,当然很重要的也包含道德教育。那么大德育的内核是影响人格,形成德性。 (1)德育应该成为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即教会学生做人、教会学生生活、教会学生思考、教会学生实践。 (2)德育教育应该是真实的教育。教给学生一个真实的世界。 (3)德育教育要有时代性。总之,德育是一个过程,而不仅仅是一项工作;是一个领域而不仅仅是一种形式;是教育的最终目的,而不仅仅是教育的内容。它需要人性化的理解,需要用心灵去体验、用智慧去开拓、用热情去点燃、用行动去实践,每个德育工作者都应该用心做好。 2、结合实际分析直接道德教学的利与弊。 (1)积极作用:就方式和方法而言,直接的道德教学几乎完全模仿学科教学。所不同的是,直接的道德教学涉及的德目相当广泛,内容也比较系统这是其它学科教学所不能及的。设立单独的道德课,进行直接的道德教学,在实施德育上存在若干优点。见《当代教育学》P225-226。

(2)不足之处:直接的道德教学方法都是非常专业化的教学方法,有赖于教师对人类道德事务的深刻理解,有赖于教学方法上的专业培训。传统的道德课的教师确实未必比品德高尚的普通劳动者更有资格教道德,品德高尚者也未必有能力培养人的道德思维能力、道德敏感性和道德行动能力。因此,直接道德教学的问题不在于它的可能性,关键在于形成一套专门方法,并使道德课教师掌握它们。 3、说服、示范、道德讨论、角色扮演的教育功能。 (1)说服法运用的手段主要是语言,在教育过程中言语的运用重在说服力。 (2)示范法运用的手段主要是榜样,榜样的示范重在感染力。 (3)道德讨论的教育意义首先在于,经学生集体共同讨论决定的公约、规则,有助于学生个体态度的改变。它们使集体中的每个成员承担了执行规定的责任,因而对学生个体会产生约束力。这种约束力,随学生觉察到的集体意见一致程度的提高而增强。 (4)角色扮演就是一种引导学生担当别人角色的教育方法。它向学生提供各种以经验为基础的学习情境,通过人际或社会互动情境,再现现实生活中可能发生的人际或社会难题。它使学生以参与者或观察者的身份,卷入这种真实的问题情境中,作出相应的反应。而由扮演所引起的一系列言语或行动、理智或情感反应,又成了学生道德探索的直接经验。 4、试论学科教学的德育机制。 1)渗透在教材中的道德影响:教材中的思想内容、教材暗含的价值取向、课程价值观; 2)渗透在教法中的道德影响;3)教师的道德表率作用;4)课堂生活气氛的道德感染力。 5、德育实效的内涵 1)实效是指一个阶段内德育工作的成功率,或者说是预期目标任务的到达度与完成率。凡符合德育目标任务的有价值的、有效度的信息和事实依据,都可视为“德育实效”。

德育教育中的“多”与“少”

德育教育中的“多”与“少” 德育是教育的灵魂,它体现着教育的基本目的与发展归属,事关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改革开放以来,处在社会转型期的德育,在多元文化和价值的猛烈冲击下,面临许多新的严峻挑战。一是教师的德育观念陈旧,对新形势下的德育缺少方法上的调整和适应。二是德育的价值取向过多地强调传递既定的道德规范知识,忽视学生的基础德性和基本品格的养成。三是把德育过程简单地等同于教学过程,重德育条文的识记,轻德育情感的体验,形成有表无里的空壳德育。 实践告诉我们,灌输式、控制式德育最容易导致学生的厌恶与反感。青少年们最不愿意感到有人在教训他们,最不愿意接受“该怎样,不该怎样”的生硬说教。因此,笔者以为——德育:最好少说教多影响。 一、于无声处影响。 还记得我们在养成学生文明礼仪习惯时,要求学生“见了老师要主动问好”,就这点小小的要求,具体实施起来效果却一直不够理想。学生见了老师不是扭扭捏捏,就是远远地躲开,很不自然……其实,孩子们并不是不尊重老师,也不能说他们没有礼貌,而是没有养成习惯。针对这种情况,学校不再硬性要求学生先向老师问好,而是反过来提倡教师见了学生先主动问好。要求一变,结果截然不同——师生亲切自然地互致问候,文明礼仪习惯迅速养成。 实践证明:让学生感觉到的教育意图越少,其教育效果就越好。 二、在无形间唤醒。 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主张:“教育的艺术不在于空洞的说教,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 陈老师的儿子迷恋网络游戏,六年级时,已到了“茶不思饭不想”的地步,没日没夜地沉溺于网络游戏里,学习成绩迅速下降……一月以后,儿子收到父亲的来信,说是妈妈也迷恋上了网络,不分昼夜坐在电脑面前,不做家务,也不上班工作……父亲在信中请求儿子“帮帮妈妈”。后来,陈老师不断收到儿子寄回的有关网络危害的资料……期末,儿子回到家中,身体明显好了,也不像以前一回家就坐在电脑前,反倒是向妈妈滔滔不绝地讲着沉迷网络的危害…… 像这样的“问题孩子”,一般性的说教对他们是不会产生太大的作用的。陈老师在控制式、惩戒式教育失败后,另辟蹊径,让孩子换一个角度来审视自己、思考问题,结果“问题”迎刃而解。 三、亲历亲为中体验。 社会学大师费孝通告诫我们:“孩子懂道理,经常不是听会的,而是看会的,做会的。”也就是说,学生没有亲历亲为的德育体验,就难以内化成道德的行为。 一个星期天,她领着5岁的儿子去公园游玩,儿子用一架纸飞机换回了德国

论德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教育文档

论德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我国学校教育提倡素质教育。素质教育这一概念最早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由教育在一线的中小学校长、教师针对我国基础教育中“应试教育”的弊端提出的。到20世纪90年代初中期,我国高校接受了素质教育。我国的学校作为先进文化创建与传播的载体和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基地,更加需要以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四有”人才为目标,积极探索适应素质教育的学校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坚持德育为首,育人为本;人的素质具有可塑性,素质的完善,教育在其全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当前,我国处于巨大的历史转折期,教育的改革已成历史的必然。在这场改革中,德育在学校教育中会处于怎样的地位?发挥怎样的作用?是每一位德育工作者应思考的问题。 一、德育在学校教育中的概念 什么是德育?德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青少年 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影响,从而把一定社会的思想观点、政治准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品德的活动。我国的学校德育大致包括三个组成部分:道德品质教育、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其中,道德品质教育包括有诸如不怕吃苦、勇敢坚强、遵守纪律、热爱集体等等品质。

二、德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灵魂和方向 德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灵魂和方向,只有进一步加强和重视道德品质教育、政治教育、思想教育,素质教育才能落到实处, 收到实效.在教育改革的今天,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已成为教育的重心。 1、从素质教育的要求看,我们现在的素质教育包含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素质教育、身体素质教育、审美素质教育、心理素质教育、技能素质教育、社会交往素质教育等七个方面的内容,它们构成一个有机整体,相互促进,相互协调。每一方面的提高都对其他方面起到促进作用,而所有方面的全面提高,则是学生整体素质水平的提高。德育包含着政治、思想、道德与个性心理教育,德育在素质教育中发挥着导向作用,以及促进其他各项教育的动力作用,因此,德育在学校素质教育中将处于核心地位并发挥着启动素质教育的动力作用。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千教万教,教人学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是德育、智育、体育等方面的统一,它们统一在一个培养目标上,互相渗透、互相依存、互相制约、互为条件,其中的德育占有主导地位,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这是由德育的本质决定的。 2、从未来社会的要求看,二十一世纪的人才要求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在“德、智、体、美、劳”五育中,德育处于领先地位,是“智、体、美、劳”的动力和支撑点,这是大家所公认了的。而良好心理素质、劳动技能和习惯的培养,

育人先育心 树人先树德

育人先育心树人先树德 育人先育心,树人先树德,这是一句警示和鞭策我们当今教育工作的名言。在这个信 息发达,竞争激烈的社会中,人们的生活和价值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更加关注经 济利益和物质满足,而忽视了心灵的培养和道德的修养。我们必须要重视育心和树德的教 育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育人先育心,意味着教育要从心灵层面出发,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情感需求和人格 塑造。心灵是人的精神核心,涵盖了人的思想、感情、意志等方面。只有培养学生真善美 的综合素养,让他们具备良好的品德和情感,才能真正做到心灵健康和快乐成长。教育要 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认同、审美修养和人际交往能力,提高他们的主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引导他们正确价值观念,培养健康积极的心态。 树人先树德,强调了德育在人的成长中的重要性。德育是教育的灵魂,是培养学生品 德和道德修养的核心任务。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引导他们形成 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只有建立起良好的道德风尚和道德规范,才能培养学生的良 好品行和品质,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教育要注重学生的道德教育,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友爱精神和公民意识,引导他们学会正确认识自己,正确处理与他人、社会和自然环境的 关系。 在实施育人先育心,树人先树德的教育工作中,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注重德育与 智育的结合,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是教育的最终目标。德育和智育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教育要突破知识灌输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要注重示 范和引导,教育工作者要以身作则,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只有教育者具备高尚的品德和价 值观念,才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引导和影响。要注重动态德育,培养学生面对挫折时的坚 强意志和积极心态。教育工作者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潜力和优点,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 价值观,培养他们的追求真理、关心他人和勇于担当的精神。要注重关爱与尊重,为学生 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成长空间。教育工作者要关心学生的情感需求,了解学生的兴趣和 特长,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和成长。 育人先育心,树人先树德,是当前教育工作的迫切需要。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心灵 健康和道德修养,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品德品质,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 任感,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我们要牢记教育的初心和使命,为每一个学生的成 长和发展负责,努力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五育并举德育为首

五育并举德育为首 在教育中,我们常常提到“五育并举”,即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五育并重的理念。而在五育中,德育被视为首要的一环。德育作为人的基本素养和道德修养的培养,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教育的灵魂和核心。在当今社会,道德风尚的建设和德育工作的重要性更是突显出来。五育并举中的德育工作必须得到更为重视和深入推进。 德育的重要性在于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作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一项基本工作,学校的德育工作不仅是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和创造力的重要环节,更是国家未来的建设和发展潜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德育工作,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还可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学生成为有社会责任感、爱国心和民族自尊心的公民,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贡献。德育工作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德育的重要性还在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德育工作是教育的“灵魂”,是引导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在过去,教育主要以学术成绩为导向,而忽视了学生品德的培养和道德修养的提高。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们认识到,教育的目的并不是仅仅培养学生的知识和智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人格,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道德水平。德育工作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德育的重要性还在于塑造良好的社会风气。学校作为学生成长成才的地方,不仅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更是培育社会风气的重要力量。学生的道德行为不仅关系到学校的声誉,更与社会的风气息息相关。做好德育工作,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行为规范,不仅可以为社会塑造良好的风气,还可以改善社会的整体道德水平,推动社会的和谐进步。 德育的重要性还在于引领学生健康成长。在当今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社会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人们的道德观念和行为方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学生处于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正是德育工作的重要时机。做好德育工作,不仅可以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德行,还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避免学生误入歧途,使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德育作为教育的灵魂和核心,必须得到更加深入的推进。在当今社会,德育工作的重要性越来越突显出来,特别是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德育的重要性更是不容忽视。只有充分重视和尊重学校德育工作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增强教育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强德育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才能更好地推动学校的德育工作向前发展。 要做好德育工作,就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除了学校和教育部门的努力外,家庭、社会、媒体等各方面也都需要积极参与德育工作。家庭是孩子道德情操的最初的涵养者,要做好家庭教育,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社会是孩子成长的大舞台,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共同为孩子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媒体是社会的晴雨表,需要积极传播正能量,引导青

育德是教育的灵魂

育德是教育的灵魂 作者:李鑫 来源:《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2018年第11期 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学四年级学生,前几天因偶尔迟到,其班级被校德育处扣了2分,受到了其班主任的严厉批评,并要求他尽快做一件“好事”,把损失补回来。有一天,孩子居然从家里偷了100元钱,交到德育处谎说是在学校厕所门口捡的。家长发现丢失了钱,审问孩子才得知实情,一时却不知如何处理,于是讨教于我。 实际上,单纯以数字、分数或排名来评价、考核班级或个人的教育,看似“短平快”,看似易操作,而其不良后果显而易见。学生在学校得到的知识技能可能会很快淡忘,而习惯养成、优秀品质以及服务于公共社会的品质和才能,却不会随时间流逝。 有灵魂的教育就要强化这种精神熏陶和道德引导,将学生引向开阔的芳草地。当教学日益窄化为冷冰冰的分数,变得急功近利之时;当被冠以“为首”的德育沦陷为令人尴尬的边缘化的境地之时,我们的教育便彻底走进了死胡同。 一是德育地位日趋走低。“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情形,正成为中小学德育教育的常态。很多学校,尽管也设置了专门的学生教育机构——德育处,但其职责早已从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立德树人,引领青少年健康成长,演变成了单调的维持校园秩序和环境狭隘功能。再说德育处的工作机械教条,管理班级和学生的依据只是“班级量化管理条例”,而班级量化考核方案细化到近百条,条条都与扣分挂钩;日常工作就是一个字“查”,即组织一班教师带着学生,佩戴着醒目的执勤牌,手里拿着表格与笔,奔波于校园各个角落。查卫生、查校服、查纪律、查发型、查两操一课……不一而足,整个校园里“警察”密布。查完的结果,当天就在校园网站和公告栏里公示,刺目的数字往往令学生和班主任不寒而栗。还有许多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教育孩子要当科学家、艺术家或企业家,带着孩子辗转于数不尽的辅导班,追求的是分数,却忽略了培养他们做人的基本准则和技能。 其实,德育处的职能,不能只限于单一的检查扣分,不能只忙于哪里出现了问题到哪里去“救火”,而应当把思想引领摆在首位。我们不能让分数至上的残酷竞争继续剥夺青少年的道德感;我们不能让教师只信奉分数,不能让孩子们完全陷入“分数统领一切”的泥潭。教书育人,育人为先。德育,“课堂是主阵地,教学是主渠道”,除此之外,“学校无小事,处处皆教育”,可见,德育的时空之大,地位之高。德育是动态的,是发展变化的;德育评定难以量化,不好用数字的几斤几两来操控。简单、机械的数字德育,容易使学生变成“咬钩的功利鱼”。 二是德育队伍日渐缩小。不少学校都喊着“全员德育、全程德育和全方位德育”的大口号,而实际上德育工作似乎成为班主任和德育处等少数人的任务。即使在校园里看到违纪的学生,一些教师也会避而远之,不制止不教育,“又不是我的学生,我才懒得管呢”;即使在课堂上闪现出某个德育教育契机,一些教师也不会使它生成教化资源,“我得赶紧‘教分’,哪有闲空管德

德育教育的灵魂

德育教育的灵魂 有人说人类最大的残疾是心灵的残疾,由此引伸,人类最大的危险也不在核云盖顶,而在于人类心灵的残缺,在于道德的堕落。这里讲的道德,不仅仅限于培养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规范,诸如礼貌待人,尊老爱幼,诚实守信,讲卫生等养成教育,也不限于思想政治教育,还包括真、善、美的追求与人生观、价值观,爱国主义与献身精神的培养,更包括心理素质的教育,把德育工作放在全人类面临的挑战这一背景下来思考。就是说,要站在更高的高度来审视德育工作。 人类必须学会共处,国家必须学会共处,民族必须学会共处,宗教也必须学会共处,人与自然更需要学会共处,世界只能在共处中走向统一。要学会共处,根本一条就是学会关心。关心的出发点是爱,要从小培养人们的爱心。培养有爱心的青少年最重要的是以赋予他们无条件的爱为开端。在孩子们开始懂事时展现给他们赞同与爱是形成所有道德行为的基础。监狱里的犯人大部分都是在孩提时就被其父母拒绝、讨厌和不断责骂的。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是青少年德育教育的排头兵。使每一个学生学会关心,我们责无旁贷。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我探索出一些粗浅的做法和经验。现提供给大家参考。

首先,给你的学生们无条件的爱和祝福。 我们必须认识到了每个人心中对人与人之间相互关心的渴望,爱与被爱是自我评价的感情基础。“无条件的爱”的真正考验在于“无条件”这个词,它意味着我们对学生的爱是无时无刻的,不管学生是否遵从我们的要求按时完成作业,清理教室,倒垃圾,或与同学打架,我们都应该给予爱和关怀。“无条件的爱”意味着没有条件,它意味着我们爱的是孩子本身,而不是他们的所作所为。事实上他们值得我们去爱的最简单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们是我们的学生,而不仅仅因为他们是“好孩子”、“听话的孩子”或是“安静的孩子”。把无条件的爱展示给我们的学生并不总是那么容易。生活中我们经常因为学生而发怒和烦躁不安。毕竟单纯对孩子们的行为就事论事是很困难的,对于我们来说,以我们的眼光判断孩子们的行为是相当容易的,在孩子们表现出顽劣、愚蠢、堕落、缺德、不听话、不受尊重、粗心、无法依靠和不可信赖的不安时刻,攻击或大吼他们似乎更为容易。我们应该懂得,当青少年做了令我们不安或不赞同的事时,同样也需要我们付出无条件的爱,因为令我们不安或不赞同的只是青少年的行为而不是他们本身。给你的学生们无条件的爱和祝福,毫无疑问,这将是你所能给予他们的最重要的礼物。无条件的爱对于每一个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都是至关重要的,当时机来临时,他们就会以同样的爱延伸到其

让德育成为教育的灵魂-最新年文档

让德育成为教育的灵魂 1 率先垂范、在潜移默化中扬建道德框架 其实,身为教师,我们每天的言行举止中都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因为教师的身教就是一种最现实、最生动、最鲜明、最有力的教育手段,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它时刻构建着不易察觉的、隐性的道德情景和行为规范,对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品德及个性形成有着意义深远的陶冶、暗示和引导的作用,对学生的心灵会有更长远而深刻的影响。 教师的言行举止,比如一个友善亲切的目光,摸摸孩子的头或弯腰捡起地面上的一个垃圾等等都会使他们无比欣慰。那么,我们在教育中都做了些什么?我们不是一味地要求孩子们去做什么,而没有更多的反思我们为孩子们做了什么?试想一下:如果教师自身的修养不能达到一定的境界,又怎能托起德育这面大旗呢? 2真情交流、让悲观渐行渐远 贫瘠的土壤,需要春雨的灌溉;封闭的心灵,祈求爱的滋润。只有心贴心的交流,才能使教师走入学生心灵的最深处,真正了解孩子们七彩的童年。我个人认为,与学生谈心及与家长的一封信交流都是很好的沟通办法。家访更是最好也是最直接关爱学生的渠道。我们班的鹿元,一个漂亮的小女孩,上课发呆,做题不思考,胡乱写得数,一副不求上进的样子,很是让人心疼。通过对她

的家访,才了解到父母吵架,妈妈已经走了十几天不回家了,因此她悲观厌世、不爱学习。于是我又仅给她妈妈打电话,又亲自登门拜访,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为了孩子,为了这个家,终于使她回心转意,笑容再次出现在鹿元的脸上,学习成绩也逐渐回升。正如陶行知所言,真情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内心发出来,才能打到心灵深处。 3学科渗透、让德育无处不在 学生每天在校6个小时接受教育,可以说课堂是学生德育的主阵地,高效的德育渗透也是在不知不觉中完成的。德育工作要因势利导,淡化德育痕迹,要让德育在教育教学中自然地进行,增强其“渗透性”效果,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3.1 找准“渗透点” 每个学科的教材中,都蕴含着极其丰富的育人因素,如语文 教材中展示北京申奥成功的一刻表现出人性的伟大;数学教材中也倾向于智慧及科学的素材,而这些育人因素又往往寓于知识中,只有充分驾驭教材,才能悟出育人的真谛,探寻到知识教学与思 想教育的最佳融合点,也唯有这样,思想教育才能浸透心田。 3.2 掌握“渗透度” 教师在教学中,无论是隐性的“暗示”,还是直抒胸意的 “告白”,教师都要努力掌握好德育渗透的度,既不能隔靴骚痒,也不能填鸭式的硬灌,以免引起学生们的反感。这就要求我们抑扬有节,调度有方,做到既不越位又能到位。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