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市政道路海绵城市生物滞留带施工浅析

市政道路海绵城市生物滞留带施工浅析

市政道路海绵城市生物滞留带施工浅析

摘要: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国际通用术语LID系统,即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造。海绵城市建设是构建健康的城市水生态系统,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生物滞留带作为海绵城市应用最广泛的低影响开发技术之一,在海绵城市市政道路建设中得到了极多的采用。如何坚持工程措施和生态措施并重,既不影响城镇化建设的快速推进,也能达到海绵城市的预期生态要求,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市政工程;海绵城市;生物滞留带;施工;

引言

市政道路里海绵城市生态滞留带一般由道路雨水源头系统、雨水管道系统和内涝防治系统三部分组成。

道路雨水源头控制系统:人非混合道雨水敷设透水铺装,控制人行道径流,经透水铺装净化后渗入软式透水管,最终汇入市政雨水井。

雨水管道系统:设置溢流雨水口,超渗雨水进入溢流检查井,通过雨水管道系统排入下游水体。

内涝防治系统:如果市政道路里内涝存在的雨水量较大,在该处设置多篦雨水口。

1生物滞留带施工工艺及操作要点

1.1操作工艺流程

施工准备软式透水管路缘石开口生物滞留沟(防渗处理)溢流雨水口绿化种植

整个市政道路海绵城市生物滞留带标准横断示意图如下:

图1-1 海绵城市道路平面横断面示意图

1.2操作要点

1.2.1软式透水管施工

生物滞留带软式透水管的施工一般是与雨水连接管的施工一起进行,在路基施工的精加工完成后即刻进行软式透水管的预埋,软式透水管位于雨水连接管的下端,纵向软式透水管沿着路基布置,施工完成后采用中粗砂回填夯实,施工示意图及流程图如下:图1.2.1-1 海绵城市道路平面横断面图图1.2.1-2 软式透水管流程图

软式透水管的施工必须把握好以下几个要点:

1、严格调整好与路基雨水连接管的位置和高程,如果位置有冲突,则应适度调整。

2、软式透水管设置水洗砾石层,砾石层保证软式透水管顺利串联。

3、软式透水管的回填施工应计算覆土厚度要求,保证覆土厚度大于70CM以上。

4、软式透水管的过流能力校核应有设计的计算确定,同时有现场的试验检测。

1.2.2路缘石开口施工

路缘石雨水开口为立式侧向进水,进水状况类似于侧堰,可按宽顶堰流公式计算。由于侧孔前的水深是沿着纵向变化的,其误差用系数K修正:

QMAX=K385B 2/3

式中,B-雨水豁口宽度;

K-修正系数,0.52;

h-雨水豁口高度。

一般每隔6m布置一个雨水豁口,以保证道路雨水汇集能及时排入生物滞留带。

每个路缘石开口,可用路牙开口现场施工,也可用预制路缘石豁口施工。当区域内综合

径流较大或者快速路排水要求高时,可适当增加路缘石开口数量。

图1.2.2-1 海绵城市路缘石雨水豁口图

开口路缘石顶面衔接要平顺。安装要注意控制好上面高程,在道路同一直线内要拉通线,以保证安装后上面平顺。切忌前倾后仰,线顺直圆滑平顺,无凹进凸出前后高低错牙现象,

顶面平整,符合标高要求。

铺砌完工后,安排勾缝,勾缝前必须再行挂线,调整至顺直、圆滑、平整,方可进行勾缝。先把缝内的土及杂物剔除干净,并用水湿润,然后用1:2.5(体积比)水泥砂浆灌缝填

实勾平,用弯面压子压成凹形。砂浆初凝后,用软扫帚、扫除多余灰浆。并适当泼水养护,

进行二次养生,最后达到整齐美观。铺设误差范围见表5.2.2-1。

表1.2.2-1 开口路缘石铺设实测项目

1.2.3生物滞留沟(防渗处理)施工

1.2.3.1 防渗处理采用土工复合材料,一般在生物滞留带采用“两布一膜”,防渗采用的土

工合成材料,其规格和强度应满足现行《公路工程土工合成材料防水材料》(JT/T664)的要求。

1、土工膜可采用型号M1.5,纵横向抗拉强度≥17KN/m2,握持强度≥1.1KN,撕裂强度

≥0.4KN,CBR顶破强度≥2.75KN,厚度不小于0.5mm。

2、土工织物连接可采用缝合法或搭接法。缝合宽度不应小于10cm,结合处抗拉强度应

达到土下织物极限抗拉强度的60%以上;搭接宽度不应小于30cm;土工膜连接宜采用热熔焊接法,局部修补也可采用胶黏法,连接宽度不宜小于10cm。正式拼接前应进行试拼接,采用的胶料应在遇水后不溶解。

1.2.3.2 生物滞留沟内部主要包括换填层、砾石层和透水管层。相关要求如下:

1、换填层

种植土应满足稳定渗透速度不少于75×10-6mm/h。当不能满足要求时,可采用当地材料

进行级配改良,但任何换填层级配土壤都需进行试验,试验数据符合相关指标后,方可换填

施工。换填推介土壤配比为40%砂+40%原土+20%椰康。

2、砾石层

底部砾石层的石材应进行冲洗以尽可能的减少细骨料的含量,粒径采用3~5cm。石材样

本和粒度分布结果应送检以验证其粒径分布(PSD)是否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3、透水管层

底部透水管整个联通,并且用两布一膜包裹,防治水渗透到路基里,并且能有效快速排

掉生物滞留带的多余积水。

1.2.4 溢流雨水口施工

溢流雨水口布置于生物滞留带内,雨水口篦子相对标高见大样图,就近接入雨水检查井内。

生态滞留带内的溢流雨水口采用方形溢流雨水口,部分溢流口形式参考建筑排水的通气

帽(De110)的形式。方形溢流雨水口标准尺寸图如下:

图1.2.4-1 方形溢流雨水口尺寸图

相关大样图根据相关行业公司产品绘制,施工中可根据所购产品修改。生态雨水口的位

置可根据现场低点调整。

溢流口周围应散铺卵石,起到沉淀杂质、缓冲径流的作用。

雨水口连接管采用d300钢筋混凝土承插管,橡胶圈接口,坡度0.01,坡向雨水检查井。如下图:

图1.2.4-2 生物滞留带溢流口大样图

1.2.5绿化种植施工

生物滞留带既是一种有效的雨水收集和净化系统,也是装点环境的景观系统,植物的

选择既要具有去污性,又要兼顾观赏性。

1、植物选择的原则:

优先选用本地植物,适当搭配外来物种;

选用根系发达、茎叶繁茂、净化能力强的植物;

选用既可以耐涝又可以抗旱的植物;选择可以互相搭配种植的植物,提高观赏性。

2、种植要求

种植选择以乔木和草本花卉为主,合理地季相性搭配保证生物滞留带内的景观效果。滞

留带内的植物要求耐淹,其根系能够凝聚土壤并抑制杂草生长。

图1.2.5-1 生物滞留带实物图

2.质量控制

2.1 工程质量控制标准及规范

海绵城市生物滞留带施工采用的规范与标准有:

住建部《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范》(GB50289-2016)

《城镇给水排水技术规范》(GB50788-2012)

《透水砖路面技术规范》(CJJ/T188-2012)

《城镇内涝防治技术规范》(GB51222-2017)

湖南省工程建设标准设计图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标准设计图集》

《软式透水管》(JC 937-2004)

2.1工程质量控制要求

1、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明确职责,落实到人。施工单位成立专门的生物滞留带质量

检测专班,负责对每道工序进行全过程检查、监督。

2、现场施工实行工序检验制度,严格实行“三检制”即:任一工序或分项工程完成后,都

必须经过工班自检、内部质检工程师检查、监理工程师检查三个阶段,任一阶段的检查不合

格均不得进行下道工序。

3、在工序检验过程中严格坚持“三不放过”原则:质量问题的原因不查清不放过、质量问

题及其原因没有得到纠正不放过、有关责任人没有得到处理不放过。

4、加强试验检测力度在施工中坚持以数据说话,如实作好各种检测和记录。

5、确保质量保证体系正常运作,从组织保证、思想保证、技术保证、施工控制保证等方

面入手,使质量工作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职、办事有标准、工作有检查,使每个人都担负

起质量责任,树立起全面的质量意识。

6、严格把好原材料进场关,不合格材料不准验收。配齐试验、检验设备,以满足施工试

验要求,认真做好原材料的检查、试验及对砼的质量检查工作,使其始终处于可控状态。

7、对进场原材料及时抽检,并保护好检验和试验状态的标识。负责材料的标识和可追溯性、最终检验的试验、检验状态、不合格产品的控制、质量记录的控制,确定质量检验评定

标准,对全部工程质量进行检查指导,杜绝不合格材料进入施工现场。

8、定期组织班组人员和管理人员学习,明确操作规程的质量要求,掌握操作工艺,提高

质量意识。

3.安全措施

安全措施必须严格执行,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1.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上岗,遵守操作安全规程。必须按规定配带好安全防护用品,

遵章守纪,听从指挥。

2.操作人员严禁酒后作业或不带安全防护用品进入现场。

3.施工机具必须保持正常作业,发现异常及时修理更换,防止发生机具伤人事故。

4.现场用电设施必须有专人负责,必须三级配电两极保护,一机一闸一漏开,确保安全,并且配电箱要在下班后上锁。

5.施工现场必须有醒目的安全警示标志和悬挂各种机械的操作规程。

6.现场照明设施及其它用电设备的电线必须埋地60cm以上,严禁现场乱拉乱扯。

7.施工现场的发电机、用电设备必须做好防雨设施,照明的碘钨灯必须有可靠的安全防

护装置。

8.在砂浆搅拌时,有专业电工现场值班,严禁班组人员乱拉乱接电线。

9.进入施工现场所有作业人员佩戴好安全帽,不得穿拖鞋、短裤进入施工现场,严禁酒

后作业。

10.所有作业人员上岗前接受安全技术,熟悉相关安全操作规程。

11.作业人员在搬运石头的时候应注意安全,防止搬运石头砸伤脚,并注意滚石危险。

12.遇雨天应做好防雨准备,设置安全警示标志,防止坍塌事故的发生。

13.每台用电设备接电按“一机、一闸、一漏、一箱”配置,野外作业照明应用防爆型灯具

和防水插座,另设开关箱。

14.搅拌机械要专人负责、专人操作,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作业。施工用电要有专人负责,严格按照用电规程办理。

15.夏季施工时,应选择早晚较凉爽时段进行,避开中午高温天气,避免人员中暑,发生

安全事故。

16.基坑较深或砌筑高度较高时,设置好砂浆和运料安全通道,在行人通道上应设置好安

全围护栏。

4.环保措施

4.1 环保要求

1.对施工现场生产的废弃物、建筑垃圾等及时清理,集中运至指定地点堆放。

2.施工废水、生活污水不得直接排入农田、耕地、灌溉渠和水库,不得排入饮用水源。

3.尽量保护公路用地范围之外的现有绿色植被,若因修建临时工程破坏了现有的绿色植被,拆除临时工程时予以恢复,尽量减少植被的人为破坏。

4.响应国家“蓝天保卫战”的要求,避免扬尘,裸露土采取覆绿措施。

4.2 文明施工

现场文明施工体现企业管理水平和企业形象,为保证工程施工文明有序,采取以下措施: 1.料场堆放整齐、施工场地干净无杂物、施工道路作到布置合理,场地平整,临时排水

畅通,场地无积水。

2.实行岗位责任制,上岗前,职工进行岗前培训,持证、挂牌上岗。

3.工地生活设施安排合理,清洁文明,环境卫生,施工区和生活区应有明确划分。工地

食堂、厕所和饮用水供应,制订相应的卫生制度。进入施工场地配戴安全帽,工作服、安全

帽统一协调。

4.尊重当地风俗,遵守社会公德,构筑和谐施工环境,不干扰或尽量减少对当地居民正

常生活的影响。

5.结束语

综上所述,生物滞留带作为海绵城市应用最广泛的低影响开发技术之一,在海绵城市市

政道路建设中得到了极多的采用。该工法施工步骤不繁杂,不需要过多的混凝土浇筑工作,

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土方外运和弃土工作。生态滞留带不遮挡周围建筑物,可以带来较广泛

的视野感觉,能与周围的植物植被融于一体,而且具备海绵城市的功能效果。同时,在施工

工期的安排上。优化于其他海绵城市的开发技术和设施结构,较大的缩减了建设工期。

参考文献:

[1]董淑秋,韩志刚.基于“生态海绵城市”构建的雨水控制利用规范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2,18(12):37-41.

[2]唐宁远,车伍.城市雨水处理设施规模确定方法分析[J].给水排水,2009,26(20):

28-33.

[3]新华网.明天,我们住什么样的城市-聚焦海绵城市建设[EB/OL].新网,2015-10-17.

[4]中国经济网.国外建设“海绵城市”面面观[EB/OL].中国经济网,2015-10-17.

海绵城市建设的难点与技术要点探析

海绵城市建设的难点与技术要点探析 摘要:随着国家的发展,城市建设的越来越好,城市的规模和面貌发生了比以往更大的变化。特别是在持续的人口增长推动城市经济发展的同时,它也增加了城市用水需求和废水排放,增加了给排水系统的运维管理难度。为有效平衡城市供水和供水需求,有效解决现有城市内涝问题,需要科学进行给排水设计,采用先进的设计理念,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城市给水的排水性能。 关键词:海绵城市建设;难点;技术要点 引言 海绵城市是指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优化地面及给排水管道设计与建设,目的是在夏季雨水较多的时候强化地面雨水的渗透与净化,优化城市给排水管道,实现对雨水的利用。因此,海绵城市绿色发展理念的落实能够推进城市可持续性发展。 1海绵城市建设重要性 1.1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海绵城市建设重点是借助一系列低影响开发设施来满足城市排水、蓄水等功能,并在此基础上,完善城市生态系统,保护城市景观环境。低影响开发设施有下沉式绿地、生物滞留带、雨水绿地、生态绿地等,其中生态绿地是最为核心的内容,是在城市原有绿地基础上予以改进,发挥绿地作用优势,构建良好的生态环境体系,优化城市蓄水功能。利用低影响开发设施,城市内绿色植物及绿地覆盖面积增加,土壤及生物净化功能提升,城市内部环境得到良好改善,资源利用率增加,最终为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营造良好的居住空间。 1.2改善水循环系统 以往城市规划建设常常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而在海绵城市中,城市绿地面积不降反增,且在不影响城市建设发展的前提下,对生态环境系统展开最大程

度的保护,使原有被破坏的水循环系统实行完善和优化,排水和净水能力得到显著提升,有效维护城市的用水安全,避免出现环境污染。 2海绵城市建设中的问题 2.1现阶段我国市政给排水设计系统较为落后 传统的给排水系统无法达到现行排水需求,且无法按照城市发展状况,及时进行更新。较为突出的问题则表现在,排水管道施工质量差和容易出现管道坍塌,如出现较大降雨量,城市给排水系统可能会出现超载的状况,导致城市发生内涝。此外,大部分老城镇区域,市政工程所设计的给排水系统存在参数不合理、管道老化的问题,无法满足现代化排水需求,为城市给排水设计建设带来较大隐患性问题。 2.2管理难度大 首先,海绵城市建设中基础设施建设的数量较多,涉及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较为繁杂,为管理工作的开展带来了较大难度。其次,工程建设规模较大,施工周期长,存在的影响因素较多,管理效用发挥受到制约。再者,运营管理缺少充足资金扶持,海绵城市建设本身就需要较多的资金投入,由于分给运营管理的资金有限,难以支撑管理作业的开展。 2.3气候因素的影响 城市市政给排水设计方案易受城市实际环境的影响,特别是气候因素。受地理条件的影响,各城市气候因素均有所不同,其降雨量也存在较大差异,对市政给排水系统设计质量有直接性影响。设计人员需考虑气候因素带来的影响,最大限度地提升雨水资源和水资源的利用率,发挥城市给排水功能的效果。 3技术要点分析 3.1加强对城市海绵体的建设和管理 想要保证海绵体城市能够顺利进展下去,就需要当地政府加强对海绵体的建设力度,如果城市的海绵体有所欠缺,那么就需要城市政府加强对海绵体面积和

海绵城市设计施工规范要点

海绵城市设计施工规范要点 1.透水铺装 透水砖铺装、透水水泥混凝土铺装和透水沥青混凝土铺装,嵌草砖、园林铺装中的鹅卵石、碎石铺装等也属于渗透铺装。 (1)透水铺装对道路路基强度和稳定性的潜在风险较大时,可采用半透水。 (2)土地透水能力有限时,应在透水铺装的透水基层内设置排水管或排水板。 (3)当透水铺装设置在地下室顶板上时,顶板覆土厚度不应小于600 mm,并应设置排水层。 2.下沉式绿地

下沉深度指下沉式绿地低于周边铺砌地面或道路的平均深度,下沉深度小于100 mm的下沉式绿地面积不参与计算(受当地土壤渗透性能等条件制约,下沉深度有限的渗透设施除外),对于湿塘、雨水湿地等水面设施系指调蓄深度 透水铺装率=透水铺装面积/硬化地面总面积; 绿色屋顶率=绿色屋顶面积/建筑屋顶总面积。 (1)下沉式绿地的下凹深度应根据植物耐淹性能和土壤渗透性能确定,一般为100-200 mm。 (2)下沉式绿地内一般应设置溢流口(如雨水口),保证暴雨时径流的溢流排放,溢流口顶部标高一般应高于绿地50-100 mm。 3.生物滞留设施

(1)对于污染严重的汇水区应选用植草沟、植被缓冲带或沉淀池等对径流雨水进行预处理,去除大颗粒的污染物并减缓流速;应采取弃流、排盐等措施防止融雪剂或石油类等高浓度污染物侵害植物。(2)屋面径流雨水可由雨落管接入生物滞留设施,道路径流雨水可通过路缘石豁口进入,路缘石豁口尺寸和数量应根据道路纵坡等经计算确定。 (3)生物滞留设施应用于道路绿化带时,若道路纵坡大于1%,应设置挡水堰/台坎,以减缓流速并增加雨水渗透量;设施靠近路基部分应进行防渗处理,防止对道路路基稳定性造成影响。 (4)生物滞留设施内应设置溢流设施,可采用溢流竖管、盖篦溢流井或雨水口等,溢流设施顶一般应低于汇水面100 mm。 (5)生物滞留设施宜分散布置且规模不宜过大,生物滞留设施面积与汇水面面积之比一般为5%-10%。 (6)复杂型生物滞留设施结构层外侧及底部应设置透水土工布,防止周围原土侵入。如经评估认为下渗会对周围建(构)筑物造成塌陷风险,或者拟将底部出水进行集蓄回用时,可在生物滞留设施底部和周边设置防渗膜。 (7)生物滞留设施的蓄水层深度应根据植物耐淹性能和土壤渗透性能来确定,一般为200-300 mm,并应设100 mm的超高;换土层介

海绵城市施工要点解析

海绵城市施工要点解析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 测量放样 根据侧分带的中心桩里程及侧分带宽度等准确测设放样,为施工控制方便,在侧分带位置附近设置支导线点和水准点,各部位平面位置以设计坐标进行放样和校核。 挖基 1、临时排水 临时排水采用潜水泵抽水,排出施工区域池塘汇水,并在基础两边设置临时排水沟。 2、沟槽开挖 采用履带反铲式挖掘机,从原地面反开挖至距基底30cm处,由人工开挖至设计标高,做好坡度控制,在基础两边设置排水沟。 (1)压实度采用重型压实标准,填方深度大于80cm时为90%,填方深度小于80cm时或挖方在0~30cm时为93%,组织现场验收做好隐检资料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 (2)当槽底有地下水或含水量较大,不能用夯时,此时采用天然级配砂石回填。安全防护采用外径为48mm,壁厚3.5mm的钢管,搭接3道防护栏杆形成。水平杆对接头应交错布置,不应设在同跨内。防护栏杆内侧满挂密目安全网,防护外侧设置200mm高踢脚板,防护栏杆外侧设置排水沟。 透水盲管及土工织物

透水盲管的铺设坡度同路面坡度。盲管周围应包裹透水土工织物,规格200g/㎡。选用直径为DN200的塑料管,环刚度不应小于8kN/㎡。生物滞留设施或透水铺装与车行道路基之间、与污水检查井交界处均采用防渗措施,与车行道路基之间敷设的防渗膜不大于6m的填方段道路半包;大于6m的高填方道路全包;在挖填交界处防渗应与土工格栅相协调。防渗膜采用两布一膜防渗土工膜。 路缘石开口及溢流雨水口 路缘石雨水开口道路与道路路面齐平,每隔10m开一个孔。开孔大小为300mm×150mm预制。溢流雨水口根据常规雨水口改造而成,每隔40m左右建设溢流式雨水口,每连续生物滞留带最低点处需要设雨水口,根据设计需要溢流水位标高可调整,溢流雨水口低于道路50mm。 雨水回收系统 1、室外管道安装确定走向,须了解现场敷设条件。如须放线开挖、开挖深度根据小区地平而定,从地平面开挖深度不得低于0.5m,沟底须平整。经现场施工技术员检查合格后,再铺砂、接管、管底铺砂厚度为10mm,经冲洗试压验收后,再铺100mm砂,然后再回填土,填土应分层夯实。 2、当管道穿越楼板或建筑物及墙体时,应加保护套管,并做好防渗漏水处理,套管应采用钢性防水套管。 3、管道安装前,仔细阅读施工图纸,根据图纸设计要求确定材料型号。 4、管道敷设时应平排而行,禁止交错布设,两管间距不小于100mm,如遇管道与煤气管道同向而行时,供水管应与煤气管相隔水平净距不得小于400mm,与其交叉两管净距不得小于200mm,并加套管保护,且给水管在上。

海绵城市施工方案

第三节海绵城市工程施工方案 3.1、海绵城市设计情况 1、道路中央分隔带: 中央分隔带结合下沉式绿地理念,设置下凹式微地形,以自我消化的形式吸纳部分雨水,以充分发挥道路绿化对雨水吸纳、续渗和缓释的作用。 2、人行道地面: 采用透水铺装,承担自身面积汇水,不承担客水。 3、人行道下凹式绿带 承担自身面积汇水,同时承担人行道面积汇水,采用下凹式绿地,考虑到条石安装稳固,下凹深度采用0.15米。 4、侧分带下凹式绿地:承担自身面积汇水,同时承担道路面积汇水。采用下凹式绿地,考虑到条石安装稳固,下凹深度采用0.15米。 5、道路红线外南侧管廊下凹式绿地:承担自身面积汇水,不承担客水;由于只承担自身面积汇水,因此采用下凹式绿地,下凹深度0.15米。 3.2、碎石垫层及中粗砂垫层施工 1)材料要求 碎石应用质地紧韧、耐磨、具有一定级配的透水性良好的材料,如破碎花岗岩或石灰岩。软硬不同的材料不得掺合使用,不允许使用同粒径碎石、山皮石、风化石子及不稳定矿渣。碎石应为多棱角块体、清洁无土、不含石粉及风化杂质。中粗砂规格及质量需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含泥量不超过5%。 2)作业条件: (1)设置控制铺筑厚度的标志,如标高桩,在基坑的边坡上钉上水平标高木楔。 (2)采用有效降水措施,保持无水状态。 3)摊铺 土工布施工完成后及时摊铺碎石垫层及中粗砂垫层,运到工地的碎石排平后,大小颗粒应分布均匀,按设计厚度一次铺平。运料及摊铺应先远后近循序进行,所需材料按预先计算量分段分堆放置,应用人工配合机械进行摊铺,摊铺的碎石应级配分布均匀一致,无明显颗粒分离现象,严禁用四齿耙拉平料堆,造成粗细料局部集中。对摊铺时发生的粗细料集中情况应及时处理。

海绵城市施工方案

海绵城市施工方案 一、简易型生物滞留设施 (一)一般规定 1 简易型生物滞留设施除应满足设计要求,还应符合《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82)要求; 2 简易型生物滞留设施自上而下设置蓄水层、覆盖层及原土,各层设置要求满足下列条件: 1)蓄水层:蓄水深度根据植物耐淹性能、土壤渗透性能及年径流控制目标确定,一般为200~300mm,并应设100mm的超高; 2)覆盖层:常规采用干枯的树叶、树皮进行覆盖,最大深度为50~100mm厚; 3 简易型生物滞留设施内应设有溢流井和渗井等溢流设施,溢流高度宜设为100mm。 (二)施工要求 1 简易型生物滞留设施应按下列工序进行施工: 挖掘素土→回填至密实度→要求铺种植营养土及种植植物→铺设树皮覆盖层→残土处理→清扫整理 简易型生物滞留设施施工工序 2 简易型生物滞留设施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1)严格按照施工图设计进行放线,埋设控制点。

2)应根据设计图纸并结合现场实际地形地貌控制高程,同时要求坡度顺畅,避免阻水。 3)覆盖层应根据不同地区植物种植需求,同时结合景观效果,采用树皮作为覆盖层。树皮不应选用轻质树皮,防止遇水后流失。 (三)验收标准 主控项目 1 生物滞留构造应满足设计要求,不得导致周边次生灾害发生。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钢尺量测。 2 生物滞留溢流装置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未明确时,溢流口应高于设计液位100mm。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钢尺量测。 3 蓄水层深度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未明确时,一般为200~300mm,最高不超过400mm,并应设100mm 的超高。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钢尺量测。 一般项目 4 覆盖层采用树皮层的厚度允许偏-10mm。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钢尺量测。 5 穿孔PVC排水管钻孔率应不小于设计要求95%。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浅谈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 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海绵城市在工程实际中主要应用于建筑与小区、城市道路、城市绿地与广场、城市水系等。在海绵城市实际建设过程中,主要存 在城市系统化难度大、改造难度大、缺乏相关技术规范等问题。 关键词:海绵城市建设;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TU9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为了更好地总结海绵城市建设的经验,本文对海绵城市理念在工程实际应用中主 要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建设思路和解决对策。 1海绵城市理念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 海绵城市理念,是一种水的生态循环理念,主要是指在城市规划建设的过程中, 立足于城市区域内的生态环境、自然环境等,依托于绿色环保的技术手段来建立 起一套完整高效的水循环系统,既要为城市经济发展以及人们生产生活提供稳定 可靠的水源,也要保障城市具备良好的排水能力,避免在多雨天气状况下出现城 市内涝问题;同时还要保障城市水系统的高效循环,使得城市具备良好的储水能力,有效规避水资源的浪费与污染。 海绵城市在工程实际中主要应用于建筑与小区、城市道路、城市绿地与广场、城 市水系等,主要应用形式有:屋顶绿化、透水铺装、下沉式绿地、生物滞留区、 雨水湿地、湿塘、蓄水池、雨水罐、植草沟等。 2当前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2.1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系统化难度大 海绵城市理念是一种水的生态循环的理念,在这个水的生态循环系统中,需要形 成循环体系,循环体系越大,海绵城市的吸水、蓄水、渗水、净水等功能越强。 所以海绵城市的建设不是零星项目的建设,而是应该贯穿于城镇雨水工程规划到 小区建筑的设计建设当中,并且应该系统的规划出建设时序和建设指引,按照建 设规划指引及资金安排逐步建成海绵城市。由于海绵城市循环体系大,投资金额大,建设周期长,且涉及到城市的现状改造问题,所以海绵城市在建设过程中系 统化难度大,容易形成仅停留在零星的项目建设上,这也是制约我国海绵城市发 展的重要因素。 2.2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对现状改造的难度大 由于老城区一般绿地率比较低,缺少海绵城市建设所需的能够吸纳雨水的基础设施,且老城区的雨水管道管径较小,故老城区往往是一个城市内涝频发的地方。 要使海绵城市的建设系统化,必须涉及到城市老城区的改造建设问题,由于老城 区普遍空间小、现状管线繁多、人员密集等问题让改造在客观上的难度很大,而 开展老城区原有基础设施的改造、水涝点的整治、绿化带的调整等工作,会触及 一些居民的利益更是让改造工作困难重重。 新城区尽管具有相对高的绿化率,但是硬质化的建设使其普遍缺乏海绵体功能。 对于新城区的改造,造成资金上的浪费、对民众生活造成影响等也会导致改造存 在一定难度。 海绵城市改造中会涉及到各种各样的难题,如何因地制宜、合理改造等问题成为 城市海绵城市建设的难点。

市政道路海绵城市开发建设设计措施对比及效果评价

市政道路海绵城市开发建设设计措施对 比及效果评价 摘要:本文讨论了不同道路类型海绵技术措施的选取原则,明确了海绵城市 道路工程设计过程中,如何结合项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选用合理的手段实现 海绵设计目标,并结合已建成的海绵城市道路项目案例,从缓解城市内涝、提升 水质、补给地下水资源和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等方面综合分析,对海绵城市道路建 设项目的环境效益和耐久性等进行效果评价,总结海绵城市道路工程建设的现实 意义与作用。 1、海绵城市道路建设影响因素 海绵城市道路建设的过程中,应结合城市特性和项目所在地特点,有针对性 的制定海绵城市道路规划和设计路线,只有综合考虑各方面影响因素,才能合理 确定建设目标,保证海绵城市道路工程建设切实有效。 具体影响海绵城市道路建设的因素可分为直接影响因素和间接影响因素两大类。直接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城市区域气候、水文地质条件、降雨条件、城市发展 规模、现状路网密度及交通格局、待建道路等级及红线宽度、周边绿地退让条件、城市排水防涝现状及市政管网等配套设施服务水平等城市硬件条件。间接影响因 素主要包括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地方海绵城市建设监管和推行政策、各部门 协同联动工作水平、建设资金投入等城市软件条件。 2、海绵城市道路工程技术措施 2.1透水铺装 渗透铺装主要是利用各类颗粒或孔隙较大、透水性好的透水材料,包括透水砖、透水混凝土和透水沥青;结合透水基层设计,在保证一定路面强度和耐久性 的前提下,打造雨水可自然渗透的路面结构。

(1)透水砖 透水砖根据透水原理的不同,可分为结构性透水砖和材料性透水砖。结构性 透水砖,是指利用砖的表面造型镂空,或者摊铺拼接时砖与砖之间的结构拼缝, 实现透水功能。透水砖常用于交通量较小、荷载较轻的人行道及停车位铺装。 (2)透水混凝土 透水混凝土又称多孔混凝土,是由骨料、水泥、增强剂和水拌制而成的多孔 轻质混凝土,不含细骨料,可结合项目周边环境和设计风格要求,采用不同创意 造型和色彩搭配。透水混凝土拥有15%-25%的孔隙率,承载力能够达到C20-C25 混凝土的承载标准。 (3)透水沥青 透水沥青是单一粒径碎石按照嵌挤机理形成骨架-空隙结构的开级配沥青混 合料,可在结构内部形成连通的透水通道,压实后空隙率可达到20%左右,透水 沥青在工程实践中因雨水快速入渗,路面积水少,抗滑性能高较高,还可以有效 抑制水雾和降低噪声,同时还有防止水漂、减轻眩光保障行车安全等优势。 综上所述不同的产品类型在透水性、耐久性、工程造价和施工工艺方面均有 差异。首先,从透水性来看,透水混凝土透水性最好,透水沥青次之,透水砖最次。其次,从工程造价来看,透水混凝土单方造价最高,透水沥青单方造价稍低,透水砖造价最低。最后,从施工工艺来看,透水混凝土的现场铺装采用整体浇筑,浇筑工期短,可一次成型,但需要较长的养护周期,待路面强度达到车辆通行的 强度要求后才可投入使用;透水砖的施工工艺和材料准备较透水混凝土更为复杂,面砖的强度、找平层的材料配比、垫层和基层的集料集配,均有详细的要求;透 水沥青路面施工周期最短,施工完成数小时后即可通车,摊铺施工的整体工序也 最为简单。 2.2生物滞留设施 生物滞留设施指结合周边地形条件,在地势相对较低的区域,通过植物、土 壤和微生物的互相作用,实现对雨水径流的蓄渗、净化的设施[43,44]。生物滞

海绵城市道路绿化带施工工法(2)

海绵城市道路绿化带施工工法 海绵城市道路绿化带施工工法 一、前言海绵城市是指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通过自然生态系统的模仿和修复来实现城市排水、保护水资源、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等功能的一种生态化城市发展模式。海绵城市道路绿化带施工工法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本文将对该工法进行详细介绍。 二、工法特点海绵城市道路绿化带施工工法是在城市道路中建设绿化带,利用植物的吸收和蒸腾作用,通过土壤和植物的生物滞留和生物降解作用有效减缓和处理道路降雨水。其特点包括:1. 绿化带具有较大的地表面积,可有效增加城市的 绿化覆盖率和生物多样性。2. 通过植物的根系吸收和土壤的 滞留作用,可减缓降雨流量的冲击和速度, 避免洪涝灾害的发生。3. 绿化带具有较好的透水性,可促进降雨水的自然渗透,实现地下水的补给与保护。4. 绿化带还能吸收和净化道路降 雨水中的悬浮物、重金属等污染物,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三、适应范围海绵城市道路绿化带施工工法适用于城市道路绿化、水资源保护及洪涝控制等方面,特别适用于污水排放管网不完善或不充分的城市地区。 四、工艺原理海绵城市道路绿化带施工工法的工艺原理是通过绿化带的设计和构造,使道路降雨水能够得到有效的吸收、

滞留和净化,从而达到保护水资源、减缓洪涝以及改善城市环境的效果。 五、施工工艺1. 施工前期准备:确定绿化带的位置、规 模和设计方案,对现场进行勘测和测量,制定施工计划。2. 土地准备:清理和平整道路两旁的土地,清除障碍物;挖掘、搬运和加工土壤材料。3. 绿化带建设:根据设计方案,铺设 防膜和渗水管,植树和种植草坪;灌溉和养护绿化带。4. 建 设雨水收集和净化设施:建设雨水收集池、过滤池和生物滞留池等设施。5. 建设雨水排放管网:施工雨水排放管网,将收 集后的雨水排放到合适的地点。 六、劳动组织施工人员包括项目经理、施工队长、技术人员和普通施工人员,根据施工需要,进行相应的协调与分工。 七、机具设备施工过程中需要的机具设备有挖掘机、推土机、复合土壤处理机、振动压实机、喷雾机、播种机、灌溉设备等。 八、质量控制质量控制的方法和措施包括制定工艺流程和施工标准、加强现场监控、进行质量检测和评估,确保绿化带的施工质量达到设计要求。 九、安全措施施工中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项包括防止人员伤害和设备事故、合理配置劳动保护措施、加强现场管理,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顺利进行。 十、经济技术分析施工工法的经济技术分析包括施工周期、施工成本和使用寿命等方面。通过对这些指标的分析,可以评估和比较不同工法的经济效益和技术优势。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下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分析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下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分析 我国城市人口正在逐年增加,这给建筑行业也带来了很大的建设压力,资源利用的划分也需进行资源的重新整合。城市人口的逐渐增加,使得城市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加之,社会经济与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日益严峻的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海绵城市理论更应该在我国建筑给排水设计中加以研究和应。本文主要针对海绵城市理念下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进行简要分析。 标签:海绵城市;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 1海绵城市概述 海绵城市是当前我国很多城市发展的着眼点,其最为主要的目的和要求就是促使相应城市能够具备较强的海绵属性,可以在水资源的吸收以及释放方面具备更强功能,以实现城市水资源调控效果的优化。从海绵城市的具体运行来看,往往可以促使城市在雨水比较多的时期进行大量存储,以求在解决城市内涝问题的基础上,保障给排水系统的运行更为顺畅;在城市相对缺水时,则可以将原有储存的水资源进行释放,以满足城市用水需求。 2海绵城市理念运用的重要性 所谓海绵城市,指的是城市能够在不同的情况和变化之下,在蓄水和排水等方面实现弹性工作的模式。具体来讲,在降水天气,市政给排水工程能够对自然降水进行蓄水、净水、渗透,使工程具有极强的吸水性。在需要之时,市政给排水系统能够将先前所储存的水进行释放。党中央曾经号召,针对城市地上和地下建设进行有效的统筹和规划,从而使得海绵城市建设得到深刻的贯彻和落实。 3海绵城市理念下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的特点分析 第一,具有渗透排水特点。在城市传统给排水系统设计中,雨水在市政道路积留后都是通过排水渠、等进行排除,然后汇流入到江河水道。这种传统式给排水系统存在着严重的排水效率问题,一旦雨水过大,就会导致雨水在城市市政道路的积蓄,造成严重的不利影响。而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市政道路设计中,则是采用了渗透排水的方法,对市政道路的结构进行了调整,使用具有细小渗水孔的施工建设材料,在雨水天气时,雨水能够市政道路进行蓄水,不仅能够提升排水效率,能够实现对于水资源的积蓄。 第二,排除滞留水体特点。在雨水天气,市政道路会受城市地形影响,在低洼区域出现雨水滞留的情况,形成滞留水体,长时间的滞留水体不仅会破坏市政道路的结构稳定性,降低市政道路的使用寿命,也会由于雨水积留,影响行人视野,埋下安全隐患。而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市政道路建设则改善了这一情况,避免了传统给排水系统无法有效进行滞留水体排除的难题,通过道路坡度设计,实现

海绵城市在道路建设工程的应用

海绵城市在道路建设工程的应用 导读:近年来,城市暴雨带来的自然灾害问题日益显著。海绵城市是新一代的城市雨洪管理概念,通过吸、蓄、渗、净的方式,使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应对雨水灾害等方面具有更好的弹性。文章以珠海某市政道路改造工程为例,结合当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提出有效可行的海绵城市建设方案,对减少地表径流、缓解城市内涝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海绵城市;市政道路;低影响开发;植草沟 1工程概况 本项目位于广东省珠海保税区,属于市政道路改造工程。道路断面为“3m人行道+16m车行道+3m人行道”,道路两侧有绿化退缩带,总长度为860m。珠海属于南方滨海城市,河网分布密集、规划绿地面积比例大,其自然条件适合建设海绵城市。珠海气候具有降水丰富、暴雨强度大的特点,其海绵城市建设的其中一个主要目的是防治内涝。 2设计依据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6年版);《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设计规范》(DB11/658);《珠海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15-2020);《珠海市海绵城市规划设计标准与导则》;《海绵城市建设绩效评价与考核办法(试行)》;

《关于进一步加强“一书两证”、施工图审查阶段海绵城市管控的通知》。 3海绵设计目标 根据珠海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一书两证”、施工图审查阶段海绵城市管控的通知》,结合《珠海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海绵城市建设绩效评价与考核办法(试行)》、排水系统方案及相关规范,由于本项目属于改建、扩建项目,研究范围的规划用地性质为工业用地、物流仓储用地,本项目设计目标如下: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设计目标:60%;年径流污染去除率(以TSS计)设计目标:50%;管网设计重现期为5年一遇。 4海绵计算方法 4.1排水标准。(1)雨水量计算公式。根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设计雨水量按目前我国普遍采用的公式计算,即:Q=qψF。式中,雨水设计流量Q(L/s)、设计暴雨强度q (L/shm2)、径流系数ψ、汇水面积F(hm2)。其中,设计暴雨强度根据设计重现期P和设计降雨历时t确定。(2)设计重现期及设计暴雨强度。本项目属于新建项目、新建区域和成片重建改造的区域,按重现期5年标准建设。根据《珠海市暴雨强度公式及计算图表(2015年)》,重现期为5年的暴雨强度计算公式为:q=1750.494/(t+8.978)0.477。(3)降雨历时。降雨历时t按以下公式计算:t=t1+t2。式中,t

浅谈我国“海绵城市”建设及LID设施的应用

浅谈我国“海绵城市”建设及LID设施的应用 随着我国中心城区建设范围的扩大和城市化程度的加深,城市地表径流量大幅增加,引发了水系生态恶化、水污染加重、内涝严重等问题。因此,“海绵城市”的推广势在必行。与此同时,LID设施中的下凹绿地以及生物滞留等设施也被广泛应用。 标签:海绵城市;LID设施;下凹绿地;生物滞留设施 1、引言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人口不断膨胀、城市用地迅速扩张[1],城市不透水硬化下垫面的扩张改变了自然状态下的水文机制。每逢降雨,洪峰流量来势汹汹、洪峰时间骤然提前,洪涝灾害影响扩大。并且,由于我国传统的城市开发模式中,排水系统主要采取粗放式建设的模式,从而造成城市管网越来越发达,雨水径流的汇集和排放越来越快。基于以上原因,城市原有的区域水文生态结构遭到破坏,水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也被打乱。因此,大暴雨引起的城市内涝问题愈发严重,“城市看海”的新闻比比皆是[2],可见各地排涝系统的建设和管理仍然滞后。与此同时,降雨携带着大量污染物,均会排入江河或直接下渗。而这部分的雨水正是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这不仅污染了江河、湖泊,而且影响了地下水的水质。面对传统城市化带来的内涝、水环境污染和地下水缺乏补给等严峻问题,“海绵城市”的应运而生成为一种必然。 2、国外“海綿城市”的建设经验 不少发达国家都大力实施了“海绵城市”建设工作,在雨水的资源利用上取得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如英国的可持续城市排水系统(SUDS)为一种新型的雨水管理途径,使用草地过滤袋和植草沟、过滤排水系统、下渗装置和回水池、滞留池塘或湿地等措施将雨水进行收集和净化;美国的最佳雨洪管理措施(BMPS)-作为一个综合的雨水控制措施,通过对末端的综合治理,从而控制雨水径流量及控制水质污染[3];澳大利亚的水敏感城市设计(WSUD)是通过将雨水收集处理的方式结合到城市景观设计中来,利用自然生态系统来解决雨水的排放,在保护环境的同时也能降低建设投资和提高经济效益[4]。 3、国内对“海绵城市”的推广 中国的“海绵城市”(sponge city)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5]。 在2013年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建设的要求。2014年10月,依据《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等国家法规政策,结合我国相关的设计规范及标准,国家住房

市政道路生物滞留带施工方法探讨

市政道路生物滞留带施工方法探讨 摘要:市政道路是城市发展中最为重要的部分,根据目前情况来看,市政道 路会受到雨水等各种因的影响,出现严重的污染问题,为此可以通过开展生物滞 留带施工工作来解决上述问题。本篇文章主要对生物直流带在市政道路中发挥的 作用进行阐述,并对生物滞留带实际施工以及景观营造的方法进行研究与分析, 提出了竖向施工、合理选择植物等多种方法,以此来促进生物滞留带更加广泛的 推广并应用于市政道路中。 关键词:生物滞留带;市政道路 1引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快了城市化发展进程,根据实际情况来看,城市道 路中硬化路面的比率是非常高的,而植被覆盖率却相对来说比较低,在雨天天气下,雨水无法被地表植被吸收,从而形成了道路径流。在以往道路雨水处理过程中,一般都会采用快速处理以及末端集中处理的方法,在遇到雨天天气时,利用 渠道、泵站等各种实施来实现排水,使得在雨天天气影响下,城市经常会出现涝 灾的问题,对人们的正常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为此必须要采用有相应的措施实 现对雨水的控制,避免城市出现道路径流等各种问题。 在目前我国道路排水施工工作开展的过程中,采用了雨水管网工程技术与城 市道路绿化相互结合的方法,同时在低影响开发观念的影响下,建立了新的道路 雨水管控的模式,有效的的实现道路排水,避免城市道路出现雨水径流造成的影响。 生物滞留带是目前市政道路建设过程中最常用的方法,能够有效的对道路雨 水径流等问题进行控制,避免城市内部出现内涝灾害,同时还能够使得雨水的水 质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与此同时,在植物、土壤等作用下实现雨水径流源头上 以及末端的控制与处理,避免造成严重的污染,这种方法成本较低、且非常高效,已经被广泛的应用起来。

渗井式全过程海绵雨水生物滞留池施工工法(2)

渗井式全过程海绵雨水生物滞留池 施工工法 渗井式全过程海绵雨水生物滞留池施工工法 一、前言海绵城市建设是解决城市雨洪问题、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而渗井式全过程海绵雨水生物滞留池施工工法是实现海绵城市建设的一种重要方法。本文将介绍该工法的特点、适应范围、工艺原理、施工工艺、劳动组织、机具设备、质量控制、安全措施、经济技术分析以及工程实例。 二、工法特点渗井式全过程海绵雨水生物滞留池施工工法具有以下特点:将渗滞井与生物滞留池相结合,实现雨水的预处理和净化功能;采用全过程设计,包括雨水收集、进入渗滞井、渗滞井集流、生物滞留池净化等多个阶段,达到多层级净化效果;结构简单,施工方便,能够适应各种地形和场地条件。 三、适应范围渗井式全过程海绵雨水生物滞留池施工工法适用于城市道路、广场、小区等场地,能够有效处理来自降雨的雨水,并减少雨洪对城市排水系统的冲击。 四、工艺原理施工工法的核心工艺原理是渗滞井与生物滞留池的结合应用。渗滞井通过孔径和孔距的设计,使雨水能够有效渗入土壤,通过土壤层的过滤和生物化学反应去除悬浮物、沉积物和污染物。生物滞留池则利用植物根系和微生物的作用,

对雨水进行吸附和分解,进一步净化水质。整个过程实现了雨水从收集到净化的全程处理。 五、施工工艺施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确定施工场地和工程设计方案;进行场地的准备工作,包括土地平整和地面砌体的施工;进行渗滞井和生物滞留池的施工,包括井筒的安装、滞留层的建设等;进行雨水收集管道的安装和调试;进行系统的调试和验收工作。 六、劳动组织施工过程中需要合理组织施工人员,包括技术人员、工人等。需要注意协调各个工种之间的工作关系,确保施工进度和质量。 七、机具设备施工工法所需的机具设备包括挖掘机、混凝土搅拌机、起重机、管道铺设设备等。这些机具设备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使用方法,需要根据具体的施工需求进行选择和配置。 八、质量控制质量控制是保证施工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需要制定施工质量控制计划,包括每个施工阶段的质量要求和控制方法。同时,要加强现场监督和检验,及时解决施工中出现的质量问题。 九、安全措施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安全事项,特别是对施工工法的安全要求。要建立健全的施工安全管理制度,加强现场安全教育和培训,提供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和器材,防范施工中的危险因素。 十、经济技术分析施工工法的施工周期较短,能够快速完成工程建设。施工成本相对较低,能够满足城市建设的经济要

海绵城市生物滞留池施工方案

生物滞留池施工方案 1、生物滞留带概念 生物滞留设施是指在地势较低的区域,通过植物、土壤和微生物系统蓄渗、净化径流雨水的设施;生物滞留带是生物滞留设施的一种形式;道路和广场内径流雨水可通过路缘石豁口进入,路缘石豁口尺寸和数量需根据道路纵坡等计算确定;设施结构层外侧及底部应设置透水土工布,防止周围原土侵入;生物滞留设施的蓄水层深度应根据植物耐淹性能和土壤渗透性能来确定,一般为200~300mm,换土层介质类型及深度应满足出水水质要求,还应符合植物种植及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技术要求;为防止换土层介质流失,换土层底部一般设置透水土工布隔离层,也可采用厚度不小于100mm的砂层细砂和粗砂代替;砾石层起排水作用,厚度为300mm,在其底部埋置管径为150mm的穿孔排水管,砾石应洗净且粒径不小于穿孔管的开孔孔径; 2、施工工艺流程 ①放线 按照施工图纸进行测量放线; ②挖掘

在灰线、标高、轴线复核检查无误后方可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挖土施工,人工休整边坡;开挖时严格按照指定的地点将符合种植的种植土装车,装车时不得将车装的过满,以免行车时将土散落在道路上;不得将垃圾及建筑垃圾装车;机械开挖时严禁闲杂人等进入施工现场; ③材料运输 将材料运至施工现场,在运输过程中司机必须将篷布盖好,以免将土洒落在路上;运输至现场时必须按照现场指挥将土倒在指定地点,不得随意乱倒影响施工;运输车辆必须遵守交通规则; ④检验瓜子片、碎石质量 对瓜子片、级配砂石进行技术鉴定,其质量均应达到设计要求或规范的规定; ⑤透水土工布的铺设 土工布铺设时,沿着碎石表面进行铺设,铺设方向与滞留带推进方向一致;相邻土工布的搭接长度不小于1m;铺设过程中如出现破损或孔洞时及时进行修补,修补采用与土工布相同的材料,用工业缝纫机和强度≥150N的尼龙线缝合,且缝接宽度不小于设计搭接宽度;土工布铺设完后,尽快进行上部铺填施工; ⑥分层铺筑碎石 铺筑碎石的每层厚度,一般为15~20cm,本工程为30cm,分层厚度可用样桩控制,必须按预先设计好的标高由人工用铁锹整理;

市政道路海绵城市生物滞留带施工浅析

市政道路海绵城市生物滞留带施工浅析 摘要: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国际通用术语LID系统,即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造。海绵城市建设是构建健康的城市水生态系统,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生物滞留带作为海绵城市应用最广泛的低影响开发技术之一,在海绵城市市政道路建设中得到了极多的采用。如何坚持工程措施和生态措施并重,既不影响城镇化建设的快速推进,也能达到海绵城市的预期生态要求,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市政工程;海绵城市;生物滞留带;施工; 引言 市政道路里海绵城市生态滞留带一般由道路雨水源头系统、雨水管道系统和内涝防治系统三部分组成。 道路雨水源头控制系统:人非混合道雨水敷设透水铺装,控制人行道径流,经透水铺装净化后渗入软式透水管,最终汇入市政雨水井。 雨水管道系统:设置溢流雨水口,超渗雨水进入溢流检查井,通过雨水管道系统排入下游水体。 内涝防治系统:如果市政道路里内涝存在的雨水量较大,在该处设置多篦雨水口。 1生物滞留带施工工艺及操作要点 1.1操作工艺流程 施工准备软式透水管路缘石开口生物滞留沟(防渗处理)溢流雨水口绿化种植 整个市政道路海绵城市生物滞留带标准横断示意图如下: 图1-1 海绵城市道路平面横断面示意图 1.2操作要点 1.2.1软式透水管施工 生物滞留带软式透水管的施工一般是与雨水连接管的施工一起进行,在路基施工的精加工完成后即刻进行软式透水管的预埋,软式透水管位于雨水连接管的下端,纵向软式透水管沿着路基布置,施工完成后采用中粗砂回填夯实,施工示意图及流程图如下:图1.2.1-1 海绵城市道路平面横断面图图1.2.1-2 软式透水管流程图 软式透水管的施工必须把握好以下几个要点: 1、严格调整好与路基雨水连接管的位置和高程,如果位置有冲突,则应适度调整。 2、软式透水管设置水洗砾石层,砾石层保证软式透水管顺利串联。 3、软式透水管的回填施工应计算覆土厚度要求,保证覆土厚度大于70CM以上。 4、软式透水管的过流能力校核应有设计的计算确定,同时有现场的试验检测。 1.2.2路缘石开口施工 路缘石雨水开口为立式侧向进水,进水状况类似于侧堰,可按宽顶堰流公式计算。由于侧孔前的水深是沿着纵向变化的,其误差用系数K修正: QMAX=K385B 2/3 式中,B-雨水豁口宽度; K-修正系数,0.52; h-雨水豁口高度。 一般每隔6m布置一个雨水豁口,以保证道路雨水汇集能及时排入生物滞留带。

海绵城市建设中生物滞留设施设计探讨

海绵城市建设中生物滞留设施设计探讨 摘要:生物滞留设施在我国海绵城市建设中被广泛使用,但在具体应用过程中也存在许多问题。在工程设计中对生物滞留设施概念、设计主要参数,设施运行维护等方面考虑不全面。在分析介绍生物滞留技术、设计方法、植被选择和运行维护的基础上,给出常见生物滞留设施设计主要过程和需关注的环节,为生物滞留设施的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海绵城市、生物滞留设施 生物滞留设施是目前流行的径流管理设施,可通过植被及土壤微生物等的共同作用去除雨水径流中的污染物,实现径流水质及水量的控制。但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存在部分设计问题,如由于对“生物滞留”的认知不足而导致的设计形式、设施结构及应用场所不合理;调蓄容积设计未充分考虑设施的渗透能力、蓄水层植物的影响、排空时间等因素影响;以及缺乏长期运行维护的考虑等问题。不同地区由于在水文气象、土壤地下水物质及面源污染特性方面存在差异,生物滞留设施的植物选择、蓄水深度、填料组成构造和深度等设计也存在不同,本文在介绍常见生物滞留设施的过程中,分析探讨设计中需主要关注的环节。 一、常见生物滞留设施的设计 1、填料 常见生物滞留设施结构层从上到下依次为滞留层、覆盖层、过滤层、过渡层和排水层,其中,滞水层厚度一般为200mm,且滞水层距离周边汇水面保证100mm的超高;覆盖层厚度一般为50mm,敷设材料选用鹅卵石,并在雨水入口处增加消能石,防止冲刷;过滤层厚600mm,;砾石排水层为厚度200mm的 5mm~10mm瓜子片,详见图1。 生物滞留系统中填料的组成及配比对系统功能的发挥尤为重要,每个地区土壤类型不同,所选的填料组成及配比也有差异,常见设计中较为推荐使用渗透性能良好、以土壤为基底、含一定有机质的填料混合物。若对去除特定污染物有相关设计要求可在滤料中添加相关处理填料,如添加碳源有助于提高硝氮去除,添加5%粉煤灰可提高除磷效果等。此外,填料的组成对渗透速率有直接的影响,美国环保局要求设施渗透速率至少12.7mm/h,必须严格规范填料,确保其满足设计要求。 2、穿孔管 常见穿孔收集管、溢流管可采用UPVC,PPR,双螺纹渗管或双壁波纹管等材料,沿宽度方向每1.5m设置一根穿孔管,穿孔收集管管径宜为DN100mm,开孔率应控制在1.5%(1%~3%),开孔孔径8mm,坡度大于0.5%,穿孔管大样如图2所示。穿孔排水管接入生物滞留池溢流井,排入周边雨水管网。 图2穿孔管大样 二、调蓄容积计算 生物滞留带有效蓄水深度一般为0.2m,覆盖层孔隙率50%,过滤层厚0.6m,孔隙率为15%,其单位面积调蓄量包括表层蓄水,土壤、砾石空隙蓄水能力及生物滞留设施渗透量。 VS=V-WP。 其中,VS为渗透设施的有效调蓄容积,包括设施顶部和结构内部蓄水空间的

海绵城市建设LID设施工程

海绵城市建设LID设施工程 城市公园、绿地及周边区域径流雨水应通过有组织的汇流与转输,经截污等预处理后引入城市绿地内的以雨水渗透、储存、调节等为主要功能的低影响开发设施,消纳自身及周边区域径流雨水,并衔接区域内的雨水管渠系统和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提高区域内涝防治能力。 雨水花园施工 1、雨水花园技术 雨水花园是在下沉绿地的形式的基础上结合额外的生物滞留功能以及景观休闲观赏功能而产生的。生物滞留功能是指通过植被、种植基质以及基层中微生物实现调蓄、下渗以及净化。它可以对雨水提供有效的净化处理,并依靠下凹地表和地下砾石层空隙提供的空间,对雨水进行调蓄。地面径流首先上层植被过滤,去除粗糙的沉积物。

随后通过种植过滤基质进行下一步过滤,过滤后的水通过底部砾石排水层以小流量输送到下游。超标准雨水将通过溢流口进入市政雨水管道。对设计暴雨条件下雨洪蓄渗及减洪效果的模拟计算结果表明:生态滞留洼地的净化效果和削峰效果都很好。 雨水花园可与停车场、道路等相结合,其径流管理效果与面积呈一定的正相关关系,更适用于低密度居住区、公园等用地空间较大的地区。是一种生态可持续的雨洪控制与雨水利用设施。 2、施工工艺流程 放线→沟槽开挖→铺设土工布→各构造层回填及渗透设施安装→种植土回填及种植植物。 3、主要施工方法 1)沟槽开挖、降水 ①在施工前,应对现状地下管线及隐蔽物作进一步探查,由项目公司代表组织各种管线相关管理部门,明确管线具体位置,确保安全后方可开挖施工。 ②在地面上划出开挖轮廓线,并对已有地下水管线或构筑物的位置做出标记,开挖时应请有关管理单位现场监督。 ③降低地下水位的方法,应根据该地区土层的渗透能力、降水深度、施工设备条件等选定。地下水位应降至槽底最低点以下0.3~ 0.5m,沟槽内不得积水,严禁在水中施工。 ④施工时做好周围城市排水管道来水的排水工作,确保施工的正常进行。

道路工程课题研究论文(五篇):城市道路工程中海绵城市的应用、谈市政道路工程施工方法质量控制…

道路工程课题研究论文(五篇) 内容提要: 1、城市道路工程中海绵城市的应用 2、谈市政道路工程施工方法质量控制 3、谈道路工程软土结构施工技术 4、市政道路工程绿色施工环境保护方案 5、道路工程后穿越配套工程设计方案 全文总字数:18632 字 篇一:城市道路工程中海绵城市的应用 城市道路工程中海绵城市的应用 摘要:作为有效调节城市整体环境的重要途径,海绵城市逐渐成为城市发展中一个重要的理念及趋势。它不仅能有效解决我国常见的城市内涝问题,而且能为提高城市规划建设质量提供有效的基础保障。基于此,本文针对海绵理念在城市道路工程中的应用进行讨论,希望能为相关从业者提供一点参考建议。 关键词:海绵城市;道路工程;材料;铺装 我国许多城市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遭遇暴雨天气时,往往会使城市产生内涝问题。因此,需要结合城市自身的实际情况,通过科学的规划及合理的设计,对传统较为单一及具有较高局限性的排水体系进行优化改进,提高对于城市环境问题的治理效果。而在城

市规划设计工作中,有效地结合海绵城市理念,不仅是现代城市发展规划的需求,也是我国民众健康生活的保障。 一、海绵城市理念 2012年4月,在《2012低碳城市与区域发展科技论坛》中,“海绵城市”概念首次提出;2013年12月12日,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讲话中强调:“提升城市排水系统时要优先考虑把有限的雨水留下来,优先考虑更多利用自然力量排水,建设自然存积、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海绵城市这一理念强调在城市设计过程中,从源头入手,有效减少甚至消灭城市表面雨水径流,再通过传导调蓄等手段,将至少70%的自然降雨水量就地进行消纳利用。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建设,与传统自然排放模式下超过80%的自然降雨通过径流自然排出的要求不同,自然雨水降雨量的径流要控制在40%以内[1]。通过控制这一指标,能有效地减轻雨水径流对城市地表的冲刷作用,并且能将收集的雨水进行净化及重复利用,不仅能有效保护城市的自然生态环境,而且能极大地降低城市出现内涝的可能性。此外,通过对收集的雨水进行重复利用,能从侧面缓解当前城市居民较高的水资源使用压力。 二、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道路工程中的应用 1、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道路绿化带建设中的应用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