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昌河实验小学江任清

谈到集体荣誉感,它是什么呢?依我个人所见,它是一种关心、一种热爱的体现,对集体的热爱,对身边的人关心,这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是激发人们奋发上进的精神力量!小学生年龄尚小,对集体荣誉感这个概念理解的并不是很深透,加上现在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在家有家人护着、宠着,因此他们有的逐渐养成了“自我为中心”的不良习惯,有的缺乏“集体”的概念,更谈不上集体荣誉,在班集体中,甚至出现为个人小事闹意见、打架、骂人等危害集体利益的行为,这些都是缺乏集体荣誉感的表现。相反,学生有了集体荣誉感,就会热爱自己的班集体,表现出一种主人翁的强烈的责任感,不断进取,产生积极向上的强烈愿望,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一股合力,从而使班集体更具凝聚力和竞争力。因此,在班集体建设中必须特别重视小学生的集体荣誉感的培养,这是事关工作成败的关键。班主任必须注重通过集体来影响每一个人的思想,用集体的舆论、集体的作用和集体意识形成强大的教育力量,促使班级进步、人人向上,使学生健康成长,为今后适应社会的发展奠定基础。

一、因势利导,激发学生情感,形成集体意识。

由于年龄的关系,小学生对集体的概念是比较模糊的,尤其是中低年级的学生对于班级、学校、国家等大集体的概念更加难以理解和体会。所以,班主任必须使学生从小形成集体意识。

1、循循善诱,渗透集体意识。小学生从入学第一天起,第一个接触的就是班主任。因此,开学的第一堂班会课对于放松了一个假期的学生来说,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班主任应事先作好充分的准备,运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通过声

情并茂的讲解与启发,激发学生对自己的班级、学校乃至国家产生喜爱之情,使他们认识到能成为这个学校、这个班级的一员而感到自豪。

2、言传身教,树立集体观念。“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班主任不仅是文化知识的传授者,而且是学生生活的指导者和道德规范的引导者,更是学生的模范。班主任既要因时制宜,通过讲故事、讲新闻、举实例等教育学生热爱集体、关心集体,更要做到以身作则,成为学生的榜样。在工作上,应该时刻以集体利益为重,发扬克己奉公的无私奉献精神;在学习上,要求自己终生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智能和技能;在为人处事方面,“言必行,行必果。”使每一个成员都具有强烈的责任感,树立起集体观念。

二、慧眼独具,展示学生才华,争创集体荣誉。

学生素质的培养、个性的发展、潜力的挖掘、才华的展示都离不开集体。班主任必须要做个有心人,善于用自己的慧眼发现每一位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一个班级四五十个学生具有不同的特点,在性格方面,有的活泼,有的文静;在做事方面,有的老练,有的胆小;在交际方面,有的大方,有的害羞;有的学生能歌善舞,有的学生能说会写,有的学习成绩非常好,有的体育方面特别行,有的动手能力相当强……班主任应该充分创设宽松、和谐的氛围,开展形式多样的集体活动,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校以及学校以上单位组织的各类竞赛活动,让每个学生在集体活动中充分展示自己,发挥自己的作用,力争获得各种荣誉。

1、全方位了解,掌握学生情况。班主任可以在平时通过与学生接触、交流,留心观察,正面了解每一位学生的才能、思想、情感、对事物的看法;可以通过家访侧面了解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等方面情况;也可以向各位任课老师了解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还可以通过他们的小伙伴了解学生学习、运动、交

友等各方面的动态。这样,便于班主任因人制宜地制订教育目标,有意识地培养多方面的人才。

2、创造机会,加强学生竞争意识。孩子好胜心强,班主任要利用他们的这一心理特点结合本班学生具体情况经常组织集体活动,例如:写字比赛、朗诵比赛、故事比赛、成语接龙、古诗大比拼、跳绳比赛、主题班会等。

3、精心策划,鼓励学生为集体争光。如:参加运动会期间,同学们个个生龙活虎,奋力拼搏,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一张张奖状,记录着学生们成长的足迹,荡漾着大家欢快的歌声!学生在公开课中表现活跃,为课堂增色等等。让学生感受到集体荣誉中有着自己的一份功劳,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学生有了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就会时时努力,为班集体争得荣誉。

三、积极参与,个个当家做主,为班级增光添彩。

1、学生不仅是教育的对象,也是教育的主体。让每个学生以主人翁的身份来参与班级工作,发挥其自我管理的作用,让他们在班级舞台上大显身手。每学期的第一次班队会上,我都组织学生进行班干部的竞选活动,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根据班级情况,把班级工作具体化,增设了多种为集体服务的岗位,如“常务班长”“语文课代表”“数学课代表”“英语课代表”“文体委员”“劳动委员”等职务,通过竞选让有能力、愿意为集体出力的优秀同学担任,激励全班学生积极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

2、班级的主人应担负责任。我常常教育学生“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让他们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班级值日分成四个大组,每组承担一周的劳动任务,一个月轮流一次。每组劳动组长要根据学生自愿报岗的原则,实行责任制。做到各负其职,人尽其责。这样,不仅使学生提高了责任意识,而且使自己管理能力在

实践中得到了锻炼。当流动红旗挂到教室里,同学们发自内心地快乐。因为大家知识这是靠集体成员共同努力得来的,来之不易,它体现了集体的智慧与力量,是大家的光荣。

四、明辨是非,严谨弄虚作假,自觉维护集体荣誉。

班主任合理的表扬和批评有助于学生明辨是非、了解道德责任和做人的尊严,最终有利于良好班级心理氛围的形成。一次班队会上,班长批评一位同学没有到操场做课间操,他还振振有词地说:“我又没让值周生发现,没扣班分。”这是个道德是非问题,我马上组织同学们进行讨论:他的行为到底是不是在维护班集体利益?在讨论中同学们一致认识到,做一名合格的小学生,就需要我们处处遵守学校纪律,特别以自律为主。没有去做操,已经是错误的,不能因侥幸没被值周生发现就认为自己的行为是正确的。能够想到集体的荣誉是好的,但更重要的是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维护集体荣誉。那位学生最终红着脸承认了自己的错误。这件事让大家懂得了,集体中每个成员的言行都与集体荣誉有着密切的关系。要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努力为集体争得荣誉,并珍惜、维护集体荣誉。

五、比学赶帮,集体荣誉感的作用在学习中闪光。

班主任要善于捕捉教育契机,使班级管理上台阶。我们班开展的一周一次的“先进小组”评选活动,对学生形成争先创优的竞争意识就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每周,组长从“作业、纪律、劳动、好事”四个方面对小组成员进行全面考核,评出本组的“红花少年”,请班委会核审,最后根据每组“红花少年”人数的多少评出本周的“先进小组”。

活动中,同学之间有了“比、学、赶、帮争上游,自强自立创先进”的决心和热情。小组成员之间的联系更紧密了,小组中先进的学生伸出热情的手,真诚

地帮助较差的学生;较差的学生也积极进取,向先进学习。这样,班级中逐步形成一种相互尊重、和谐一致、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氛围。总之,在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中注入“竞争”这股新鲜血液,可激发学生的热情,使其积极参与班级管理,形成人人争先的喜人局面。

六、知人善任,发挥干部作用,维护集体荣誉。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一支精练、有热情、有组织能力、有威信的班干部队伍对班级凝聚力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干部是班主任的左右手,对班集体有着以点带面和以面带面的作用。所以唯有慎重地选拔和培养干部队伍,班主任工作才能逐渐从繁重走向简单与轻松。

1、合理选举班干部。班主任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善于发现小干部的苗子,有意识地向全班宣传、表扬他们的优点,例如:经常展示他们的优秀作业、获得的奖状、奖品等,使其他学生产生羡慕之情,随后请他们当堂介绍学习方法,给同学以借鉴;班干部的选拔要做到民主、公平、合理,除开刚入学的儿童由班主任直接任命以外,二年级以上班级应该由班主任组织同学竞选,人人都有资格参加。当选的干部应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号召力和自我管理能力,能在班级同学中树立起威信,便于班级工作的顺利开展。

2、以班干部的力量带动全体学生。班主任必须在鼓励班干部大胆工作,指点他们工作方法的同时,要更严格要求班干部个人在知识、能力上取得更大进步,在纪律上以身作则,力求从各方面给全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班主任应该关注学困生,发动班干部与这些困难学生“结对子”,号召大家用爱心搭建友谊的桥梁,使他们感受到集体生活的温暖、和谐,从而转变思想,提高成绩,树立信心。这样,一方面后进生得到转化,缩短了与同学之间的差距,更有利于班级发展,另

一方面提高了班干部的亲和力、信誉度,增强集体的凝聚力,也就是以点带面。总之,培养集体荣誉感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是在班主任的煞费苦心的引导与教育下,通过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逐步培养起来的。只有教师和全体学生共同努力,才能形成一个“相互合作,相互适应,共进共退,共衰共荣”的优秀集体,才能够使全体学生产生强烈的集体荣誉感,自觉维护集体荣誉。

浅析小学生养成教育 (论文)

浅析小学生养成教育 摘要:小学生的养成教育直接影响着下一代做什么人、接什么班的问题,“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学生时期是人生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时期,这个阶段养成的良好习惯对人的一生有积极影响。 俊俊是我班一个活泼可爱的小男孩从一年级我接手我发现他上课不够专心,学习习惯非常差,动作也很慢,整天把自己搞得脏兮兮的,对他实行批评也没什么大的作用。但是我觉得这个小男孩是很有灵气的,我决定帮帮他有一次,我发现他喜欢在桌子上乱涂乱画,我就很严厉地批评了他,不过过几天又发现他这样做了,我想我前几天刚刚批评他,怎么又这样了?我找来了他的家长,他的家长反映,在家里他也是这样的,写字桌上第一天刚擦干净,第二天又被他画满了,他家长一直提醒她,可他还是改不了。还有就是个人卫生很差。我想,这是她长期以来养成的习惯不好,要慢慢协助他改掉。不要小看这仅仅行为习惯不好,这很大水准上会影响学习习惯。因为我发现过几次,上课的时候他有时候也会不知不觉地低下头去在桌上乱画。所以我就找一些习惯比较好的学生和他做同桌,以此来潜移默化他,我想通过学生影响和我的协助,一定要把他的习惯培养好。由此,我觉得一个学生的养成教育可比

他的书面成绩重要多了。 小学作为小学生第一个走进的集体,是第一个接受教育的地方,对小学生一生起着重要作用,小学教师在承担教学任务的同时,更应该做好育人的工作。苏霍姆林斯基以前告诉我们:“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来说,就在于让儿勤引导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罗林塔尔效应”也曾启发我们“:只要教师真心爱学生,并让他们感受到这种爱,他们就能以极大的努力向着教师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归根结底还是要求教师要做到宽容,宽容在现实工作中做到也并不难,宽容就是去拥抱学生,让他觉得你是人而不是神;宽容就是去包容学生,让他觉得你看到了他的不是却没有揪住不放;宽容就是允许学生反对,让他觉得你不是学习的权威而是学习的伙伴……习惯是一个人在长期的生活和工作学习中所形成的一种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和社会风尚。一种好的行为习惯让人受益终生,但一种坏的行为习惯会让人终生烦恼。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合作、操作和实践水平。在培养各种水平的同时作为教师更应注意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所以只有增强养成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习惯,才能培养学生具备良好道德本文从以下几方面谈养成教育问题,以期寻求一个最佳的解决方案。 一、小学生教育要低起点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年龄小,依赖性强,动手水平差,加上现在大多是独生子女,长辈宠爱有加,大多习惯不好,有的甚至刁钻任性。

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集体荣誉感的教育是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部分,是班主任工作的重心。怎样才能在班集体中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呢? 首先,要使学生懂得集体的含义,集体对于个体的重要意义。集体就是许多个人组合在一起的一个整体。要使学生懂得,我是集体的一员,集体的荣誉就是我的荣誉,校荣我荣,班荣我荣;校耻我耻,班耻我耻,个人荣誉和班级的荣誉紧密联系在一起,不能以个人利益为重,要以集体利益为重,处处为集体着想,时时为集体着想。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长的宠爱呵护下,他们对于“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的观念是很淡薄的。个别学生对学习不重视,成绩不理想,学习态度不端正,这不仅是对个人利益的轻视,更是对集体荣誉的忽视,殊不知他们这种行为严重的拖了班级的后腿。有些学生虽然学习成绩非常优秀,但是他们只顾自己读书,对于班级的事情一概不关心,一心认为只要自己的学习成绩好就足够了。现在在班级中最常见的一种现象就是优等生往往是同学们倾注的焦点,大家都乐于亲近他;而对于差生同学们就会疏远他,甚至看不起他。以上这些行为反映出了现在的学生集体意识的缺乏,集体荣誉感的淡薄。所以应当把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集体荣誉感,作为班集体建设的头等大事。那么,作为人民教师,我们应该如何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呢?我个人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首先,通过各项活动来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每个人都生活在集体之中。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一定要重视各项活动并参与其中。集体活动是富于教育力和感染力的课堂,我们要利用活动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增强班级凝聚力。作为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切不可忽视每一次集体活动,要善于利用集体活动培养学生荣誉感。我们要通过开展文艺体育比赛、联欢会、各种参观活动等多样化的活动方式,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在活动中让学生学会团结协作,学会宽容,学会竞争,学会关心,学会负责。在活动中,使其感受到集体荣誉跟每个人的努力分不开,以增强学生的上进心和自我克制力。 其次,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必须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在班级管理中,教师应切实将制定规矩、解决问题、监督落实三个方面的主要工作,建立在学生广泛参与的基础上,让学生明确自己是班集体中的一员,树立“班荣我荣、班辱我耻”的思想,真心实意地投入到对班级荣誉维护的行动当中,进而实现班级管理的“全员参与”。有了全员的参与,构建民主和谐班集体也就具备了实现的人员基础,这也体现了“全员育人”的教育理念与目标。 一、定规矩,大家做主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论文摘要】 本文结合近二年来我校开展小学科学教学及科学探究活动中的经验,从不同角度,不同方法去了解学生,协助学生,给学生选择适合的探究主题,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及其评价,提出了让学生走上一条正确科学探究性活动之路。【关键词】 选择探究主题小组合作学习探究能力评价 小学科学课程是将自然科学作为一个整体为中小学生设计的国家课程。为更好地了解小学科学课,走进小学科学教学课,区分好自然教学与小学科学教学,借此机会跟各位同行谈谈小学科学课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的一点看法,以此来给大家一点参考的信息,以便日后在小学科学课的教学过程中能注意到有关培养科学探究能力问题。 列夫托尔斯泰说过“如果学生在学校里的结果是使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他一生将永远是摹仿的抄袭”。面对二十一世纪的人才,我们必须培养创造型人才的基础教育,要从培养科学探究品质、科学探究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科学探究动机等基本素质开始的教育,也是培养未来发明者、科学家的启蒙教育。世界的发展与进步离不开科学探究和发明,我们不应该把人才视着为现代化技术的附属品,而应该看成为主宰。 作为一名小学科学教师在学校要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并非是轻而易举的事,当前最主要的是冲破“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专轨,培养学生创新的良好素质。以下从我们现有的科学教材来谈一点看法: 一、鼓励学生学生自主选择探究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当我们学完了教材的一些课之后,要做好学生新的科学探究工作,每一学期要给每一个学生至少一个探究主题,这个主题要适合及选择的范围。对小学生而言,题目若与日常生活有密切关系,必会提高其参与的兴趣,如洗头水的试验及调查、食物的脂肪含量、冷藏食物知多少、电蕊寿命、面粉的拉力、头发的盛重力、不同洗衣粉的清洁能力、厕纸的吸水能力。其实以上例子包括不少有趣的题目,大部分的内容既和日常生活有关,亦可进行科学探究,而过程和所需器材也不复杂。例如:电蕊寿命——学生可利用电动玩具来测试不同牌子电蕊的寿命;头发的盛重力——学生可向家人或朋友搜集数根头发,然后绑上砝码或适当又已知重量的对象如硬币,测试过程中,增加重量直至头发被扯断为止,若可行的话,可尝试找出年龄或性别与头发盛重力之间的关系。近两年来我校在申报“绿色学校”过程中,为了更好的让学生参与进来,我们从“绿色学校”中的有关环保问题出发,提出大量有关适合这方面的探究主题。例如:校园植物的调查、学校绿化率、学校周边环境、废旧电池的回收……,这一些都是很好的活动主题,而且也很适合小学生的思维。 二、引导学生去探索,鼓励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寻找答案。 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头脑去想、用自己的双手去做、用自己的嘴巴去说……十分珍惜孩子的好奇心,引导他们注意观察周围事物,鼓励孩子提出问题,。问题提出来后,教师不是直接给出答案,而是设计好实验和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操作和相互讨论。在教师引导和建议下,孩子们自己动手做实验、搜索证据、观察、提问、设想和验证。孩子们要用自己的语言记录下实验过程中的想法、活动情况,与正确答案相比较。 通过几年的小学科学教学,我们在教学中都能感受到儿童喜欢提问题的天性:“天为什么是蓝色的?”、“恐龙是怎么灭绝的?”……,除此,还能感受到儿童回答问题的逻辑:“打雷是因为云彩没长眼睛!”、“太阳把地上的水吸走了!”……。这些可贵的“天性”应变为更为成熟的科学思维习惯和能力,这不仅是科学家需要的,也是21世纪普通公民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假设是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对问题所做的可能性回答。例如,对“物体遇冷会收缩吗”这个问题,学生可根据自己生活经验提出各种假设:“物体遇冷会收缩—人冷了就会缩起来”,

数感的培养

数感的奥妙 ----听徐斌老师解读课标有感 濮阳县第二实验小学李珂倩 2015年9月20日下午,听徐斌老师在《“数学课程标准”解读》,使我对“数感就是关于数的感觉和理解”有了新的认识。徐老师浅显、通俗的解释使我们教师对于数感的含义有了更清晰地认识。数感就是在对数理解的基础上产生的感觉,这种感觉可以帮助我们灵活的运用数和驾驭数。 我认为数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 1、在数数中建立数感 小学数学的教学是从数数开始的,在一个一个数的过程中,学生知道了一个数既可以是基数也可以是序数,如数到6的时候,6可以表示第六个,也可以表示我一共数了六个。基数与顺序无关,可以从左数,也可以从右数,它的数量是不变的;而序数与顺序有关,从左往右数是第六个,但从右往左数不一定是第六个。数到最后一个的时候,它既表示这个集合的最后一个数,也表示这个集合的总个数。在两个两个数的过程中,学生发现这些数的特点即个位上的数字依次不断重复着,如“2、4、6、8”为一个周期,不断的循环并且是数不完的。接着学习5个5个地数,再接着学到10个10个地数,100个100个地数,……,他们发现了这样数数的好处:快速、简单,且与数位顺序表是一致的,如6个10,即在十位上写6。随着数系的逐步扩大,学生的数感也随之得到了发展和丰富。 在数数的过程中,要使学生的数感最大限度地得到提升,需要教师精心地设计教案,把培养学生的数感纳入到教学目标中,发展学生灵活数数的能力。如在学习“百以内的数的认识”时,我首先出示国庆文艺演出的方正图,请学生数一数有多少人,学生一开始是一个一个数的,数完一排正好10个,然后再自发地10个10个的数,发现一个方阵正好是100个人,很快,100的感觉自然而然就出来了。接着我请学生说一说第20个人在哪里?这时出现了不同的答案,经过交流之后发现第20个人是一个序数词,它与数的顺序有关,不同的数的顺序,得到的答案是不同的。这时我就规定按从左往右,从上往下的顺序,说一说第20个人在哪里?学生通过刚才数的过程,知道1排是10个,2排就是20个,第20个应该是第二排的最后一个。接着我再提出问题:“还是同样的顺序,第96个人在哪里?”大家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说从前面开始数,10个10个的数,数到90再往后数6个;有的说可以倒着数,从100倒着数到96;而有的学生直接计算100-96=4,所以只要从后往前去掉4个,就是96。通过这次数数的活动,学生对百以内的数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数的感觉更敏锐了,数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2、在计算中发展数感 数的计算是重要的数学技能,它是进一步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础。在计算中让学生去感知数与数的关联、体验不同的计算方法、灵活的选择计算策略,是数感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小学阶段,学生需要学习口算、竖式计算、简便运算等,口算是计算的基础,竖式计算是以口算为基础的复合运算,简便运算是一种体现高级思维的特殊运算。这些知识是互相渗透,融会贯通的。因此在小学阶段学生对数的敏感是在计算中逐步积累并发展的,它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起来的。如429÷78的试商过程,就体现了数感的积累和发展。学生首先要灵活运用乘法口诀,考虑7乘几接近42,五七三十五,六七四十二,七七四十九,马上可以把商7排除,因为商7已经超过42了。接着考虑最接近的是商6。这时需要运用除数与被除数的关系,综合考虑除法中各部分的变化关系,78接近80,而426接近420,商6肯定会超过被除数,通过灵活的估计,得出先试5,这样试一次就成功了。因此,数感是靠前期不断的积累,及后期持续的思考发展起来的。

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的几点体会

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的几点体会 集体荣誉感,在教育学中指人意识到作为一个集体成员的尊严和荣耀的体验。集体荣誉感能促使人们珍惜集体的劳动成果激发为班级体争光的意识,是集体成员团结向上的“凝固剂”。同时集体荣誉感也是一种约束力量,它能使学生感到做了有损于集体荣誉的事是一种耻辱,而产生一种自责的内疚感,从而使每个学生为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而服从集体的决定,克服自身的缺点。 当我走上工作岗位,迎接我的却是一个有着鲜明个性,非常自我的一班学生。开学第一天的劳动就让我领教了他们的松散、小聪明和派别林立的局面,同时也看到了一部分学生想把事情做好却又被搅和的无能为力的无奈。我深刻认识到这个班缺乏凝聚力,缺乏集体荣誉感。 那么,如何才能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使他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让班集体具有凝聚力和竞争力呢? 首先,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要与培养建设良好的集体同步进行。这是集体凝聚力作用产生的基础。因此,开好第一节班会课,班主任要精心的准备,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我让学生自我介绍(每位同学都有机会),谈谈自己的情况,尽量谈自己的优点,尽可能的展示一下。静静的聆听后,我发现原来这个集体里有很多有各方面特长优秀的学生,另外也让学生们感觉到我们这个班级真的是人才济济,接下来我就顺势利导,问同学们我们这个人才济济的班级想不想以后在年级里、学校里出类拔萃,我想学生的回答是响亮的,然后乘机应该怎样做,经过讨论制定具体要求。对于这些要求与措施,在以后的管理过程中严格执行是必然的,只有这样才能树立你在

班级中的威信。通过集体教育让学生对老师有信心,对这个集体有信心。有信心就有了动力,接下来确定一套强有力的班干部队伍,也是非常关键的,让有不同的特长的学生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 二、让学生体验成功。要想使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表露出来,必须让学生体验这个集体有成功、突出的感觉。只有当集体各项成绩显著时,学生才感到集体是有力量的,并为生活在这样的集体里而感到自豪。 当学校进行检查评比(如行为规范检查)时,我要求班干部要加大力度,督促教育学生把重点放在行为方面、卫生检查方面,作为班级的头等大事。功夫不负有心人,当取得优异成绩(如在年级评比中获第一)时,我专门抽时间去向同学们祝贺,你们是优秀的,我们班是出色的,你看,开始我们这个集体就走在别人的前面;当学校要举行运动会时,我充分抓住运动会这个机会,充分地重视起来。开好动员会,并预定在运动会上目标,然后精心的准备。一是运动员的准备,提前一段时间进行锻炼;二是做好宣传工作,让学生多宣传本班的运动健将情况,另外积极组建啦啦队,让他们为本班呐喊、助威。把班上同学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营造一种团结的氛为。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在运动会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就这样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感觉,集体的力量,使他们热爱这个集体。这时你会发现这个集体正慢慢的脱颖而出,学生们的自信心也正一点一点强起来。 三、努力营造团结友爱、和谐上进的集体氛围;要善于发现和捕捉班上关心集体、帮助他人的好人好事,培养“我为人人,人人为集体”的高尚情操;要适时适当地引入竞争机制,将学生的好胜心统一到班集体建设上来。并为班级创建自己的个性,一个班级就是一个集体,也是一个学生社会,有着自己的

浅谈小学生养成教育

浅谈小学生养成教育 发表时间:2009-06-29T15:52:47.310Z 来源:《教育前沿与探索》2009年6月第3期供稿作者:梁允霞[导读] “良好的习惯是人在某种神经系统中存在的道德资本,这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享受着它的利息。”浅谈小学生养成教育梁允霞 吉林省通化市东昌区民主小学(134000) “良好的习惯是人在某种神经系统中存在的道德资本,这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享受着它的利息。”这是乌申斯基的一句名言,此言道出了良好道德习惯的养成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极为重要。可见养成教育虽不是教育的全部,但在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教育中最“实”的基础部分,也是教育的“质”的指标。抓好养成教育才能使学生成为表里如一,言行一致的人,因此只有加强养成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习惯,才能达到培养学生良好道德素质,促进其终生发展。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我认为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养成教育要从点滴抓起古人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要求学生从点滴小事做起。为什么不少学生对《守则》、《规范》倒背如流,却随地吐痰、随手乱扔纸屑;为什么许多学生在校内及社区尾学雷锋做好事,回到家里却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因此,养成教育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地,需要从学生点滴的养成教育抓起。见到垃圾随手捡起来,在校园内轻声慢步的行走,见到老师主动行礼问好,上学衣帽整齐,佩戴好红领巾,放学站路队……这些看似平平常常的小事,其实“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百尺高台起于垒土”,良好的道德素质是建立在种种良好的道德习惯之上的。 2. 养成教育要从关键期抓起抓住关键期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错过了关键期,再施以养成教育将是事倍功半,甚至终身难补。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如同炼好的铁水,可以铸成各式各样的形状。但等铁水凉了变成了大铁锁,再想改变形状就难多了。如果小学生养成了不良习惯再来改造将付出太多的代价。因此养成教育要抓住关键期,注意研究他们的特点,严格要求,正确引导,强化训练。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要在关键期把养成教育抓小、抓早、抓细、抓紧、抓实。有的放矢的开展各种教育活动。让他们在生动形像的活动中去体验,逐步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3. 养成教育要抓好学生的行为训练养成教育要重视行为习惯的训练,没有训练就没有习惯,要抓好学生行为的训练,首先要强调持之以恒,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期抓,持之以恒,切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因为“习惯成自然”是需要时间的,要持之以恒,要有耐性。其次严而有爱,训练要强调一个“严”字,突出一个“爱”字,不见实效不收兵。有些教师对学生不良习惯矫正一次不成,二次仍收不佳,便灰心无辄了。岂不知矫正一个坏习惯,养成一个好习惯的过程是痉的过程。坚持才能胜利,持久才有收获。如原女排教练袁伟民平时给予队员慈母般的爱,但在训练时却突出了“严”,在“继续训练”、“还得练”、队员哭鼻子也绝不手软的训练中,使中国女排夺得世界杯“三年冠”。如此,广大教师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上也要严爱结合,通过“严”达到“爱”。最后,习惯养成固然要严,但也要注意激发学生接受训练的兴趣,在训练中注重“趣味”二字,增强其灵活性、游戏性,让训练成为一种愉快的活动过程。如低年级学生正确的坐姿,握笔的姿势等,可开展“请你像我这样做”,反反复复,学生们便在活动中得以训练,在训练中养成习惯。总之,重视对学生的养成教育,抓住关键时期从点滴做起,在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中重视对学生的行为训练,来促进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行为规范。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空间观念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空间观念 黔西县铁石小学:王霞 空间主要研究客观世界中的物体的几何属性与变换,而空间观念则是人们在空间知觉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大脑表象,它包括对物体的方向、距离、大小和形状的知觉等,空间观念是创新精神的基本要素,它对于人们进一步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呢?通过在教学实践中的摸索与探究,我认为注重以下几点,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和空间能力的培养。 一、重视基本图形的识别和再现,这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关键。 1、在识图中建立空间观念 学生只有掌握了图形的基本特征,才能正确分辨各种图形的本质区别,在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中,进行变式训练是深化学生表象的重要途径,同时也只有通过训练才能使学生更好地区分图形的各种因素,确定哪些是主要的,本质的,哪些是次要的,非本质的,从而使他们形成的表象更加清晰。如“在教学等腰三角形时”,当学生初步建立了等腰三角形的概念,了解等腰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后,我及时变换等腰三角形的形状、大小和位置,供学生观察判断,有效巩固了学生对等腰三角形的理解与掌握。 另外,在培养学生识图能力中,还可以改变其本质属性,使学生正确地区别图形,形成相应的知识体系。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时,平行四边形的本质属性是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如果把其中本质属性进行不同的变式,就会出现不同的几何图形。如果使其中一组对边不平行,就变成了“梯形”;如果使平行四边形的一个角的成直角就变成了长方形;如果使平行四边形的一个角变成直角,同时四条边相等,就变成了“正方形”。这样,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各图之间相互联系,就可使学生建立相应的知识结构体系,有助于学生对空间观念的丰富和逻辑综合。 2、在画图中形成空间表象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他们对几何图形的认识主要先依赖于观察、实验和必要的动手操作,再通过心理活动的内化去获得表象,然后掌握几何图形的特征,形成空间观念。因此,教学学生学习几

小学生数感培养的实践研究

小学生数感培养的实践研究 方塔小学俆雪勤 数感并不是一个新的词语,早在1954年美国数学家Dantzing就提出了数感,而我国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对学生数感的培养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什么是数感,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对一线教师来说一直令人捉摸不透。本文就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对小学生数感培养的实践研究。 一、数感的内涵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数感的描述是:“数感主要是指有关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这段文字由两句话组成,第一句话是对数感的含义的解释,数感是一种感悟,是对数、数量关系以及运算的感悟;第二句话是对数感的作用的描述,数感是将抽象的数与具体的事物联系起来的桥梁,数感的建立是为了理解和应用数。 曹培英老师在《“数学课程标准”核心词的实践解读》一文中对数感的解释是“数感就是关于数的感觉和理解”,这一浅显、通俗的解释使我们教师对于数感的含义有了更清晰地认识。数感就是在对数理解的基础上产生的感觉,这种感觉可以帮助我们灵活的运用数和驾驭数。 二、小学生数感培养的主要策略 1、在数数中建立数感 小学数学的教学是从数数开始的,在一个一个数的过程中,学生知道了一个数既可以是基数也可以是序数,如数到4的时候,4可以表示第四个,也可以表示我一共数了四个。基数与顺序无关,可以从左数,也可以从右数,它的数量是不变的;而序数与顺序有关,从左往右数是第四个,但从右往左数不一定是第四个。数到最后一个的时候,它既表示这个集合的最后一个数,也表示这个集合的总个数。在两个两个数的过程中,学生发现这些数的特点即个位上的数字依次不断重复着,如“1、3、5、7、9”为一个周期,不断的循环并且是数不完的。再接着学到10个10个地数,100个100个地数,……,他们发现了这样数数的好处:快速、简单,且与数位顺序表是一致的,如3个10,即在十位上写3。随着数系的逐步扩大,学生的数感也随之得到了发展和丰富。

农村小学生论文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论文:浅谈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也就是说,从小培养怎样的习惯,成人后就会形成怎样的品性。近代教育家叶圣陶也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因此,人自幼就应该通过养成性教育,去形成一种好的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人一生具有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将伴随人的一生,无论学习还是生活,做人或处世,它都以一种无比顽强的姿态干预着你生活中的细枝末节,从而主宰人生。毫不夸张地说,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终身享用不尽的财富。 经调查,居住在我地的家长整体素质不高,一部分不识字,小学或初中文化的占多数,他们大多忙于生计,即使闲暇时也愿聚在一起打麻将、玩扑克等。家长们“重智轻育”,认为只要孩子学习好其他无所谓,更谈不上对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性教育,至此,孩子们的一些不良行为习惯就突显出来。孩子的习惯决定着孩子的明天,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呢?下面就谈谈自 己担任班主任期间的一些粗浅实践。 一规范训练,加强养成教育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生的各种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关键在于明确要求 和规范训练。学生生活在班级中,各种行为习惯都需要老师特别是班主任来督促引导,也需要同 学间的相互影响、提醒。因此,作为班主任,我在开学前一周就制定了班级行 为规范,并征求了全班同学的意见,利用班会课在全班通过,在老师的指导、督促下按要求实施。

例如,我班根据上学年龄及农村孩子家庭的实际生活,具体落实的良好行为习 惯有:(1)刷牙、洗净脸、勤洗澡、勤剪指甲,出门照镜子,整理头发、服装、红领巾、校签、鞋子等,保持个人卫生。(2)整理好书包、带足学习用品。 (3)尊敬师长、孝敬父母,礼貌待人,与同学和睦相处。(4)爱护校园环境。(5)学会感恩,每月至少为父母、他人、集体、社会做一件好事。(6)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做个身心健康的小学生。(7)每周向家长讲解几个学校里发生的趣事,多和家长交流沟通。(8)具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做事不拖拉。 (9)每学期至少参加一次社会实践活动。如去敬老院打扫卫生、社会调查等。 (10)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做一名优秀的少先队员等,同时还要注重训练。如平常学生课间行为规范的训练:上下楼梯,不要拥挤,注意谦让,行走靠右,保障畅通;课间注意奔跑追逐的安全,玩有意义的游戏;教学楼内不大声喧哗,轻声漫步过走廊;佩戴红领巾比赛……教师并讲明为什么提出这样的规则,以及怎样遵守这些规则,还要注重亲自检查与督促,以便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二加强监督,强化行为习惯 小学生在习惯养成的过程中有“反复”的特点,可以采用“反复抓”、“抓反复”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它又是一个艰巨的、长期的、细致的过程,不能期望一朝一夕就可一蹴而就,必须持之以恒,不断强化,反复抓,抓反复。通过长期的反复宣传、实践,学生能逐渐了解、熟悉校纪班规,继而才能够在教师的提醒、引导下,逐渐地由被迫遵守形成一种习惯遵守,再而经过继续的深化实践,最终变成自觉遵守。 例如,在监督、强化学生课前学习用品准备的行为习惯形成过程中,我先是每 次下课提醒学生收好、准备好学习用品(要求摆在书桌的左上角),一段时间后,再下课,我便有意地站着不动,用眼睛不作声地看,直到学生明白我的用意,迅速地按要求准备学习用品,我才允许自由活动。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一种自然习惯。同时,我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黔江区水田乡中心小学校黄义文[摘要]《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学生“在阅读和鉴赏活动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因此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呢?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从选好读物,激发兴趣;明确目的,计划读书;学会方法,提高效率;内外结合,拓展空间四个方面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关键词]培养良好阅读习惯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学生“在阅读和鉴赏活动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因此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呢?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点建议: 一、选好读物,激发兴趣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的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

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才会将教师的“要我读”转化为“我要读”。 因此培养小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是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关键。要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和愿望,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认知水平,首先就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帮学生选好读物,引导学生读好优秀的课外作品。 一般地,低年级的学生的思维主要是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应选取图文并茂的课外读物;中部和高部的学生的思维已由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因此,可以适当地选择一些逻辑性、说理性较强的读物给学生阅读。我们在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时,选择的内容应较广泛,可涉及儿童生活、历史故事、科学常识等;体裁应多样,可以是诗歌、散文,也可以是小说、童话、寓言,不拘一格,只要是思想内容健康,有教育性,对儿童的思想、品德、智力、情感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影响的文学作品,都可以推荐给学生阅读,这样学生才能博览群书 二、明确目的,计划读书; 美国著名学者诺.波特指出:“谈到读书,首先应该明确目的。对读书的目的认识得越清楚,读书的信心就越坚定持久。”所以让孩子明确读书的目的实在是阅读的第一要事。许多孩子读书时根本就不清楚自己为什么要读这样的书?读了这本书对自己会有哪些帮助?这样无目的,漫无边际地胡乱阅读,终其一生也很难有建树。恩格斯曾一针见血地指出:“无计划地读书简直就是荒唐。”因此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要让孩子明白:我为什么要读这本书?

浅谈小学生数感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数感的培养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使学生“经历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 那么,什么是数感呢?数感是人对于数及其运算的一般理解和感受,这种理解和感受可以帮助人们用灵活的方法为解决复杂的问题提出有用的策略。它包括对数的认识与理解、体验与应用。在《数学课程标准》中是这样阐述的:“数感主要表现在:理解数的意义;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数感使人眼中看到的世界有了量化的意味,当我们遇到可能与数学有关的具体问题时,就能自然地、有意识地与数字联系起来,或者试图进一步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来处理和解释,如:走进一个会场,我们总会自觉地估计一下会场的座位和将要出席的人,以判断是否坐得下。可见,培养学生数感是当前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 数感就象美术的美感,语文、英语的语感一样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所以容易被广大的教师所忽视,而它又是人最基本一种数学素养,因此我们要通过多种途径来培养学生的数感。在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 一、体验,让学生建立数感 布鲁纳强调:数学知识不是一个简单的结果,而是一个过程。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也决定了在他们认识活动中的思维正经历着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小学生这种思维特点进行教学,以生活实际和学生的经历、体验帮助理解抽象的概念,建立数感。 在小学阶段,学生要学习的整数、小数、分数等数的概念,本身是抽象的,如果像传统的教法那样,把概念灌输给学生,就割裂了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那么,在学生的头脑中,这些概念只是一种符号,使知识失去了其真实的生活意义。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把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学生在生活中充分感知、体验,再加以适当的抽象概括,避免产生死记硬背、生搬硬套的现象。比如:在学习“百分数的意义”之前,布置学生预习并收集生活中的百分数。同学们收集了各种素材——啤酒酒精度是10%,武义大曲酒精度为38%;我国耕地面积约占世界的7%;某衣物含棉20%,锦纶25%,涤纶55%等。在收集过程中,有的同学还产生了疑问:为什么10%、7%要这样书写?这样的分数为什么不化成最简分数?用百分数有什么好处? 再如:在“认识9”之前,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在哪儿见过或用过这个数?”学生找的有:挂历上的9月、9日;妈妈给了9元钱;钟面上的9时;王阿姨住在9楼,哥哥9岁,爸爸买了9个苹果等等,体会9的大小,培养计数能力。在学习“千米的认识”之前,让学生感知从“家中”出发,走到学校的路长,体会这段路的长度。 二、比较,发展数感的有效途径 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不仅是理解数的需要,同时也会加深学生对数的实际意义的理解,使学生在比较中有了多、少、多一些、少一些、相当于等这些词语,使数感得到发展。 例如,比较爸爸与爷爷的年龄,比较小朋友的铅笔数或对于50、98、34、5、42这些数,能用大一些、小一些、大得多、小得多等词语描述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并用“>、<”来表示。在教学活动中组织猜数游戏,能很好地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如一个同学说:“我想了一个几千几百的数,你们能猜中吗?” 学生甲逐一猜数:3500、3600、4100……显然,无章可循,很费周折。学生乙则提供几个问题,比较迅速地找到答案。

浅谈小学生的核心素养

浅谈“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我个人认为学校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应涉及“道德”“情感”“能力”三个领域。 (一)学会做人 作为一名小学生,学校要教导学生要在继承和发扬民族优良传统美德的基础上,从小确立远大理想,立志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学生应常用《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来鞭策和约束自己。按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要求,从小养成良好的品德,学好科学文化知识,锻炼强健的体魄,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在学校做个好学生,在家里做个好孩子,在社会做个好少年。正如教育家陶行知所说:“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学会做人,对于学校来说,非一时一事之功,而是教学中时时刻刻,事事处处都要面对的课题和考验。活到老,学到老,是学生一辈子的事情。学校是教导学生做人的“小型社会”,从现在做起,从小做起,从一点一滴、一言一行做起,逐步陪养学生养成文明礼貌,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勤俭节约,热爱劳动的好品德,让学生努力去成为一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有道德的人,脱离低级趣味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

(二)学会感恩 让学生学会感恩对于社会来说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学会感恩是指不要认为所有的事情都是理所当然的。从身边的小事,从教师的教导,从切身的体会,都是学会感恩的教学内容。一个缺乏爱心,不懂得感恩惜福的人,长大后不可能懂得体谅、关心他人,不懂得孝敬父母、尊敬师长,也难以与人交往、融入社会,更谈不上爱同学、爱母校、爱国家、爱民族了。学会感恩,它是一种礼仪,是一种健康的心态,是一种做人的境界。学校也应注重培养学生学会感恩的情怀。 (三)学会学习 学校是学生在校学习的场所,是为社会培养、输送人才的重要领域。学会学习,是指学生永远葆有积极的学习状态,敏而好学,学而不厌。老师应勤于教学,学生应孜孜求学,让学生拥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广泛的兴趣爱好,进而形成个人的志趣,学校起了一个至关重要的作用。学会学习,不仅要增强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让学生乐于学习、敏于求知,既能自主自觉学习,又能与他人合作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会思考,敢于质疑,勇于探究,并能够把学习所得运用于社会生活中,做到知行合一。

从我做起增强集体荣誉感班会

从我做起,增强集体荣誉感 主持人:相传,中国古代有一个国王,临死前把他的几个儿子叫到一起,先分别给他们一人一根筷子让他们折,几个人一折筷子就断了。然后,国王又给他们一人一把筷子,同样让他们折,这下,他们谁也没有折断。于是,国王叮咛他们,要他们弟兄以后一定要团结一心,只有这样,才会集中各自的力量,永远立于不败之地。这个故事说明什么道理呢?“团结的力量大。” 相传,佛祖释迦牟尼考问他的弟子:“一滴水怎样才能不干涸?”弟子回答不上来,释迦牟尼说:“把它放到大海里去。”是的。一滴水可闪闪发光,晶莹如珠,可是一经风吹日晒,马上会干涸,会消失得无影无踪。在集体的江河湖海中,个人就成为它们中间的一滴水珠。滴滴水珠汇成江河,不仅能永远存在,而且体现出自己的价值,所以——个人的归宿是集体!这个故事说明什么道理?还是团结力量大。 俗话说:“人心齐,泰山移。”一个良好的集体,靠每一个成员的共同努力,集体的荣辱与个人命运息息相关,所以集体荣誉高于一切!! 团结对于一个人,一个家,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至整个世界,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能化消极为积极,化弱小为强大,化不利为有利,从而产生出强大的力量,取得成功。 不知道大家心目中对集体荣誉感是怎么看的有了集体荣誉感,学生就会热爱集体,并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表现出主人翁的责任感。为了集体,每个学生都会不断进取,产生积极向上的强烈愿望,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一种合力,从而使班集体更加具有凝聚力和竞争力。相反,如果学生对自己的班级缺乏荣誉感,班集体就会失去像一盘散沙。所以,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又是班级建设中事关工作成败的重要环节,那么今天的班会我们就一起来讨论一下增强集体荣誉感,下面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空间观念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空间观念 摘要:《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作为核心任务之一,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理念下探索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策略是十分有必要的。本文将结合实例从空间观念的培养前提、如何培养、怎样发展、如何积累、进而培养空间想象力等方面来进行论述,采用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借助实物,多媒体运用等手段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空间观念。 关键词:空间观念感知想象 前言: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一门科学。空间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是小学数学的重要教学内容,小学数学内容包括“数”和“形”两个部分,其中“形”就是指几何初步知识,它是小学数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的初步空间观念1作为教学的核心任务之一,然而这部分知识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最薄弱的环节,也成为老师教学中最头痛的问题。 小学生的空间意识往往是在他们学习几何初步知识的过程中形成的,因此只有把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落到实处,才能真正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下面依据小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结合“空间与图形”中的部分教学内容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想法。 1空间观念:是在空间知觉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物体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关系的表象,它是在对同一类事物的多次感知以后进行综合的基础上形成的。

一、利用生活经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一)突破单纯认识建立初步空间意识 小学生从幼儿开始就处于对外界事物充满好奇的欲望中,从小就通过接触各种图形来认识事物,从而逐步对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有了初步的感知,并在他们的头脑中形成这些图形粗浅的表象2,这些表象的形成就是空间观念的萌芽。 生活中的任何一件事物都是进行小学教育的宝贵资源,从最初的看图识物到接触实物都是进行几何知识学习的基础。如水杯、电视、门窗、书本、纸盒、房屋、街道等让他们认识了线、面、体、角等相关的初步知识;“太阳从东方升起”认识方向;汽车的行驶,升降旗等现象认识平移;从风车、摩天轮、螺旋桨的转动等观察到旋转现象等等。教师应该针对这时期学生的思维特点进行教学,将教学与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利用丰富的现实原型形成他们最初的空间知识。从简单有趣的开始,抓住特点,让小学生形成一个由浅到深的认识过程。 空间意识的初步形成,有助于他们对事物的理解,通过引导,突破单纯的认识,能够具有粗浅的抽象理解能力,还培养了他们对生活的感知能力,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二)将实物抽象成平面图形,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教学研究表明: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是处在直观形象思维阶段,思维特点主要是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和表象进行思维活动的。” [1]通过知识经验的积累,小学生的思维慢慢地由直观形象向抽象逻辑2表象:当事物不在面前时,在个体头脑中出现的关于该事物的形象。

浅谈小学生数感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数感的培养 什么是数感?《课程标准》的提法是: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做法: 一、在探索问题中体验数感 数学家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为了培养学生的数感,教材在编写过程中,设计了许多有趣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用自己喜爱方式去探索问题的答案。如教学“1亿有多大”时,我设计这样几个步骤让学生去探索:1.自学课本33页内容,回答:书中小朋友是如何探索出1亿张纸摞起来有多高的?学完你有什么感想?2.估一估:1亿本数学

书摞起来大约多高?1亿个小朋友站一起占地大约多大?1亿粒黄豆大约多重?3.各小组选择一个问题去探究,设计探究方案,填在书上的表格里。4.各小组交流汇报。在这个环节:探索1亿个小朋友站一起占地大约多大的小组汇报说:我们小组刚好10个人,站一起约占地1平方米,100人占地就是10 平方米,1000人占地就是100 平方米,……1亿个小朋友站一起占地大约10平方千米。而探索1亿粒黄豆大约多重的小组汇报说:我们称出100粒黄豆约 20克重后,直接推算1亿粒黄豆的重量,因为100000000有8个零,只要在100粒黄豆重量20克后面添上6个零,即 20000000 克= 20000千克=20吨。又快又正确。 通过这样的探索活动,学生不仅学会了这种探究的数学思想方法,而且使学生对十进制计数法更加进一步理解,更主要的是让学生体验到了数感:“1亿好大啊!”1亿本数学书摞起来大约有80万米高,1亿个小朋友站一起大约占地10平方千米,1亿粒黄豆大约重20吨。 二、在运用知识中强化数感 “数学源于生活,又寓于生活”现实生活中许多问题与数学符号、数学知识、数量关系密不可分,因此,培养学生的数感还

英语(心得)之浅谈小学生养成教育

英语论文之浅谈小学生养成教育 “良好的习惯是人在某种神经系统中存在的道德资本,这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享受着它的利息。”这是乌申斯基的一句名言,此言道出了良好道德习惯的养成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极为重要。可见养成教育虽不是教育的全部,但在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教育中最“实”的基础部分,也是教育的“质”的指标。抓好养成教育才能使学生成为表里如一,言行一致的人,因此只有加强养成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习惯,才能达到培养学生良好道德素质,促进其终生发展。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我认为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养成教育要从点滴抓起古人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要求学生从点滴小事做起。为什么不少学生对《守则》、《规范》倒背如流,却随地吐痰、随手乱扔纸屑;为什么许多学生在校内及社区尾学雷锋做好事,回到家里却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因此,养成教育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地,需要从学生点滴的养成教育抓起。见到垃圾随手捡起来,在校园内轻声慢步的行走,见到老师主动行礼问好,上学衣帽整齐,佩戴好红领巾,放学站路队……这些看似平平常常的小事,其实“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百尺高台起于垒土”,良好的道德素质是建立在种种良好的道德习惯之上的。二、养成教育要从关键期抓起抓住关键期对学生进行

养成教育,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错过了关键期,再施以养成教育将是事倍功半,甚至终身难补。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如同炼好的铁水,可以铸成各式各样的形状。但等铁水凉了变成了大铁锁,再想改变形状就难多了。如果小学生养成了不良习惯再来改造将付出太多的代价。因此养成教育要抓住关键期,注意研究他们的特点,严格要求,正确引导,强化训练。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要在关键期把养成教育抓小、抓早、抓细、抓紧、抓实。有的放矢的开展各种教育活动。让他们在生动形像的活动中去体验,逐步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三、养成教育要抓好学生的行为训练养成教育要重视行为习惯的训练,没有训练就没有习惯,要抓好学生行为的训练,首先要强调持之以恒,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期抓,持之以恒,切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因为“习惯成自然”是需要时间的,要持之以恒,要有耐性。其次严而有爱,训练要强调一个“严”字,突出一个“爱”字,不见实效不收兵。有些教师对学生不良习惯矫正一次不成,二次仍收不佳,便灰心无辄了。岂不知矫正一个坏习惯,养成一个好习惯的过程是痉的过程。坚持才能胜利,持久才有收获。如原女排教练袁伟民平时给予队员慈母般的爱,但在训练时却突出了“严”,在“继续训练”、“还得练”、队员哭鼻子也绝不手软的训练中,使中国女排夺得世界杯“三年冠”。如此,广大教师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上也要严爱结合,通过“严”达到“爱”。最后,习惯养成固然要严,但也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