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自制力(上交)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自制力(上交)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自制力(上交)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自制力(上交)

浅谈如何培养低年级小学生的自制力

摘要:自制力是创新人格的重要特征。发明大王爱迪生说:“伟大人物最明显的标志,就是他坚强的意志,不管环境换到何种地步,他的初衷与希望仍不会改变,而是终于克服障碍,以达到期望的目的。”事实如此,成功者总是凭借强大的自制力抵制了通往成功道路上的种种诱惑,克服了种种困难,越过了种种障碍,最终获得成功的。要主宰自己,必须对自己有所约束,有所克制。

关键词:低年级小学生;自制力;他律、自律、巩固;明确目标,循序渐进,坚持不懈。

正文:

发明大王爱迪生说:“伟大人物最明显的标志,就是他坚强的意志,不管环境换到何种地步,他的初衷与希望仍不会改变,而是终于克服障碍,以达到期望的目的。”歌德说:“谁若游戏人生,他就一事无成,不能主宰自己,永远是一个奴隶。”由此可见,要主宰自己,必须对自己有所约束,有所克制。

众所周知, 小学生都随意好动,自制力特别差,因此课堂纪律, 日常行为等方面就显得杂乱无章。但是自制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在生活和学习中逐渐培养和发展的。因此,从小学低年级起就应该着手进行自制力的引导和培养。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我认为培养小学生的自制力分为“教”、“扶”、“放”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教师的“教”为主;第二阶段重点在于促进学生由“他律”到“自律”的转变;第三个阶段放手让学生以自我管理为主。

第一个阶段——基础阶段(他律):

开学初,对于刚刚踏进学校大门的低年级孩子来说,一切都是新奇的、陌生的。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完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了解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小学生守则的内容,初步树立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意识。

1、学习规范,明确要求,培养自制力。

(1)、提高认识:低龄的孩子还不能判断和评价自己行为的适宜度,这时,应该为孩子制定一些必要的“班规”“校规”,以此作为孩子行为的准则,作为孩子判断和评价自己言语和行动的依据,约束孩子的行为。起初,孩子只是粗略地懂得“要这样做”、“不要那样做”,即使不一定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习惯成自然,孩子会做一定的自我约束。例如,规定孩子不准玩剪刀,孩子在看到剪刀时手就不会伸过去拿。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班规”也应赋予更多的道德意义,因为孩子对行为准则含义的理解已越来越具体化和复杂化了。例如,“尽管别的孩子不时地与你捣乱,你也不应该将绘画用的颜料泼在他的身上”。要求孩子这样做,更重要的是要让他懂得这样做的道理,那就是“尽管是别人的错,你还是应该耐心地劝告他,而不能采取不文明、不道德的方式进行报复”。另外对于中高段的学生,新接班班主任要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并熟记《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让学生不仅知道了该怎样做,而且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同时,加强检查、评比和监督,使学生的行为举止逐步符合规范要求。

(2)、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根据低年级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可以利用教室的板报园地,定期出板报,因势利导,采取童话的形式,将“学习”、“纪律”、“卫生”、“礼貌”作成很有吸引力的图片布置在教室里,让学生比一比,赛一赛的激励法。从而,很好地调动学生遵守纪律的积极性。

(3)、开好头,老师的要求没有商量:从你接班抓的第一件事起,就要给所有的学生深深地打下烙印,只要你要求学生做到的必须得按要求做到,而且一定得做好,做不到绝对不放过。针对做不到的学生可以采取有效的、并且学生和家长还挑不出毛病的方法。你开始抓的这件事对你下一步班级管理非常有利,而且是学生容易做到的。如:认真书写作业(校内的)、按时完成作业,上课认真听讲、认真做眼操等。一样一样地来,不要一下抓好几样。要抓就必须得抓到底,就是持之一恒。

2、家校合作,营造育人氛围。

孩子身上有着父母的影子。要想把自制力的教育渗透到学生日常生活的每一分钟,离不开学生家长的密切配合。作为班主任,要努力去充当连结学校与家庭教育力量的桥梁和纽带,运用多种形式,积极主动地与学生家长及时沟通,争取其积极配合、密切合作,共同培养孩子的自制力。

抓住每次家长会的机会,向各位家长讲解培养自制力的意义,介绍一些培养自制力或习惯的方法,号召家长配合学校共同教育学生。具体措施是:

(1)、改变溺爱、娇惯孩子的教养方法,有意识地创造机会让孩子吃苦耐劳、特别是培养各种良好习惯的机会,更应该严格要求,使之逐渐克服,切记简单粗暴,打骂体罚。

(2)、开展好实践活动,让他们帮助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儿,增加户外活动和独立活动的量,培养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如整理自己的房间等。

(3)、坚持正面教育,以表扬鼓励为主,尽量不用物质刺激或奖励。即使批评也要在先肯定孩子的点滴进步后进行,使孩子看到成绩,这样既纠正了错误或不良行为,又不伤害其自尊心和自信心。

3、实行“两卡”制度,随时检查学生行为。

为了和家长及时地、全面地建立起密切联系,还可以设计家庭、学校联系卡(也可以是学生素质评价手册或记事本)。《学生在家行为表现反馈表》由学生家长根据孩子在家的表现每周填写一次,由学生带到学校,使教师能够及时了解该生在家中的表现。《学生在校行为表现教师反馈表》,由班主任每周填写一次,学生周末带回家,以便于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每月末对照自己的言行,根据学校制订的《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校内、校外考评细则》先自评、班评,再家长评,最后以“得分”形式表现出来,这样很直观,当学生看到自己的得分后,就能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判断,既看到成绩,又找到不足,促使学生自制力不断提高。这样的做首先让家长和学生感觉到了老师很重视,他们也就重视了,效果就会好的。反之,他们觉得老师都在那儿应付,肯定不会有好效果的。

4、教师的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威信不容忽视。

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即使无意中做不到的事也要在学生面前认错,正所谓为人师表嘛。

第二阶段——养成阶段(自律):

经过第一阶段的训练,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明辨是非的能力,各方面的行为习惯已经基本符合规范要求,但仍然以教师的“他律”为主。本阶段的重点是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使之逐渐由“他律”向“自律”过渡。

1、制定班级公约,培养自我管理意识

在班级管理中,学生是被管理者,也是管理者,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可组织学生讨论,自行制订《晨读学习纪律》、《集体活动纪律》、《课间操、眼保健操要求》等,使学生在各种活动中都有所遵循,并建立了相应的检查监督组织。使得班级各项工作扎实、有序、规范地开展起来,班集体也就日趋成熟。

2、开展多种活动,进行自我教育。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丰富多彩的活动寓教于乐,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把自制力的培养融入到有趣的活动中,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过程中学会克制自己,提高自制能力。

在培养的过程中,通过观察会发现,老师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很崇高,孩子喜欢模仿老师的一举一动。根据这一特点,老师除了注意自己的一举一动,给学生做好榜样,还在班里开展如“我是老

师”的活动。具体做法如下:每天早晨进教室的第一项任务是:在大屏幕上大大地写上“今天我是老师”几个大字。上课前由班长带着大家大声地读一遍,告诫自己“今天我是老师,应该严格要求自己”。如个别人经常不完成家庭作业,每当问他时,他总是用“忘记带了”敷衍老师。自从他当上老师之后,他就会自觉完成家庭作业。看到他的进步,老师就要真诚地对他说:“你的进步真大。”听了老师的赞扬,他会不好意思地说:“今天我是…老师?,作业能不完成吗?”对于不听课学生也会如此。例子很多,这时老师一定要细心观察孩子的细微进步,及时表扬。

这样做过一些日子,你会明显地感觉到学生初步产生了自我控制和管理的愿望和内在动力,改变了过去师生之间“猫捉老鼠”的对立关系。老师在也好,老师不在也罢,他们能主动寻找一切时机锻炼自己、考验自己、表现自己,不自觉地实施着“自我教育”。老师还要为他们创造检验自我控制能力是否具备的机会,每次检验的时间逐渐延长。

3、从小事入手,进行随机教育。

在日常生活中出现问题时,及时进行随机教育。即:从孩子们看得见、摸得着的小事、小处入手,捕捉教育契机,随时进行教育。如离操场比较近的班级,就可以抓住机会。别的班上体育课的喧闹声总会钻进孩子们的小耳朵,总有学生向窗外张望。为此可以发动同学们一起动脑筋、想办法解决。有的说:“同桌之间互相提醒。”经过大家的讨论,采取“把要提醒的话贴在窗边来提醒向外看的同

学”,即“温馨小提示”。如“课上,你听讲专心吗?”“今天,你上课积极发言了吗?”“你写字做到…三个一?了吗?”等。这些善意的小提示就上墙了。偶尔,可能还会有向外望的小脑袋,看到它,会很快地认真听讲。一段时间后,学生们抗干扰的能力有了提高。

4、无声教育胜有声。

又如教室里吵闹声大的时候有的总是采取大声地喊:别讲了。我认为这样的做法不可取,其实有时候提醒不要讲话的声音比讲话的声音还大,你可以训练班干部和分四人小组,进行手势提醒。如果在你的课堂上出现说悄悄话或做小动作的现象,你的讲课可以稍停片刻、或用眼神看着他、或通过提问、或用手势提醒等形式。这是给学生一个反省的过程,他会感觉不好意思。

5、通过班会提高自律意识。

对一些现象或问题可以通过召开班会的形式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让学生之间互相教育、受启发的效果更好。如有一次我班学生在学校内违反了纪律,没有被值周发现没扣分,我班还得了流动红旗,我就组织学生展开讨论“是否应该留下流动红旗”,通过激烈的讨论,最后大家都觉得不该得流动红旗,并且由犯错误的学生亲自把流动红旗送还给值周老师,并说明原因。全体学生深受教育,该学生更受教育,大家都要自觉地遵守学校的一切规章制度,表现好不是装给值周老师看的,而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让学生都深刻地认识到为班级摸黑是一种可耻的行为,要受到同学们的谴责的。

第三阶段——巩固阶段:

在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自我管理”能力并且已经养成了一定的自律能力后,就可以将班级的管理任务交给他们自己去完成。让班级“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引导学生做学习、生活的小主人,培养自我管理意识。

为了让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参与班级管理,把班级管理看成是必须履行的义务和必须承担的责任。在班里可以开展“今天我是值日生”的活动。在班级管理中,打破过去让尖子生当班干部且“终年制”的做法,实行“同桌”值日制。可以实行“值日班长制”,本班的值周队,发现违纪现象要直接通知值周队扣分。具体做法如下:每天由两名同学负责一天的值日。每人分管几项具体的工作:记载考勤、负责晨读、安全、卫生、两操、放学等。以“得分”的形式记录下来。这样,使每个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在管理别人的同时,又提高了自我管理的能力。每个同学的基分为10分,表现好的酌情加分,表现欠佳的适当减分。利用每周的班会课公布一次分数,做得好的予以表扬。全班学生对值周成员进行评议,评选优秀值日生和优秀值周生,优秀值日生将光荣地出任下周值周队,优秀值周队可以当选值日班长,优秀值日班长可以竟选中队长。经过一段时间的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大部分学生的自制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当然一些自制力比较差的孩子,由于总是得分不高,就产生了“破罐子破摔”的心理。这种情况就可以又尝试着把给“个人评分”的形式,改为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比”。得分高的小组就可以得到一面红旗。把全班同学按照自制力的强弱程度分为五个小

组。并且让孩子们自己为小组起一个好听又有意义的名字。孩子们的兴趣会很高的。“前进组”、“先锋组”、“超级组”、“无敌组”、“必胜组”,从这些响亮的名字里,就可以看出同学们的信心有多大,劲头有多足。为了小组夺得红旗,每个学生不仅能有意识的管理好自己,还能做到互相监督。如果有哪位同学做得不好,立刻会有好几个小伙伴上前去提醒他。这样学生的自制力会越来越强。

要注意的是,培养学生的自制力其目的决不是培养一个唯唯喏喏、惟命是从的“好生”,我们也无意于打造一个城府深沉、喜怒不盈于色的现代大儒。我们只是希望,我们的学生能有良好的自我观念,独立而自信;有良好的群体意识,学会与人合作交往;对挫折有容忍力,具有及时调控情感的自制力。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们应该坚持目标,始终不渝地对学生进行能力的训练(实质上就是毅力的训练)。老师在设定了大目标,确定了要求之后,就不要轻易更改,可以让学生反复训练,而不是经常变化要求,使学生也不知道该做什么,导致训练效果不好。总之一句话,训练和培养要持之以恒,循序渐进。

浅析小学生养成教育 (论文)

浅析小学生养成教育 摘要:小学生的养成教育直接影响着下一代做什么人、接什么班的问题,“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学生时期是人生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时期,这个阶段养成的良好习惯对人的一生有积极影响。 俊俊是我班一个活泼可爱的小男孩从一年级我接手我发现他上课不够专心,学习习惯非常差,动作也很慢,整天把自己搞得脏兮兮的,对他实行批评也没什么大的作用。但是我觉得这个小男孩是很有灵气的,我决定帮帮他有一次,我发现他喜欢在桌子上乱涂乱画,我就很严厉地批评了他,不过过几天又发现他这样做了,我想我前几天刚刚批评他,怎么又这样了?我找来了他的家长,他的家长反映,在家里他也是这样的,写字桌上第一天刚擦干净,第二天又被他画满了,他家长一直提醒她,可他还是改不了。还有就是个人卫生很差。我想,这是她长期以来养成的习惯不好,要慢慢协助他改掉。不要小看这仅仅行为习惯不好,这很大水准上会影响学习习惯。因为我发现过几次,上课的时候他有时候也会不知不觉地低下头去在桌上乱画。所以我就找一些习惯比较好的学生和他做同桌,以此来潜移默化他,我想通过学生影响和我的协助,一定要把他的习惯培养好。由此,我觉得一个学生的养成教育可比

他的书面成绩重要多了。 小学作为小学生第一个走进的集体,是第一个接受教育的地方,对小学生一生起着重要作用,小学教师在承担教学任务的同时,更应该做好育人的工作。苏霍姆林斯基以前告诉我们:“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来说,就在于让儿勤引导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罗林塔尔效应”也曾启发我们“:只要教师真心爱学生,并让他们感受到这种爱,他们就能以极大的努力向着教师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归根结底还是要求教师要做到宽容,宽容在现实工作中做到也并不难,宽容就是去拥抱学生,让他觉得你是人而不是神;宽容就是去包容学生,让他觉得你看到了他的不是却没有揪住不放;宽容就是允许学生反对,让他觉得你不是学习的权威而是学习的伙伴……习惯是一个人在长期的生活和工作学习中所形成的一种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和社会风尚。一种好的行为习惯让人受益终生,但一种坏的行为习惯会让人终生烦恼。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合作、操作和实践水平。在培养各种水平的同时作为教师更应注意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所以只有增强养成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习惯,才能培养学生具备良好道德本文从以下几方面谈养成教育问题,以期寻求一个最佳的解决方案。 一、小学生教育要低起点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年龄小,依赖性强,动手水平差,加上现在大多是独生子女,长辈宠爱有加,大多习惯不好,有的甚至刁钻任性。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论文摘要】 本文结合近二年来我校开展小学科学教学及科学探究活动中的经验,从不同角度,不同方法去了解学生,协助学生,给学生选择适合的探究主题,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及其评价,提出了让学生走上一条正确科学探究性活动之路。【关键词】 选择探究主题小组合作学习探究能力评价 小学科学课程是将自然科学作为一个整体为中小学生设计的国家课程。为更好地了解小学科学课,走进小学科学教学课,区分好自然教学与小学科学教学,借此机会跟各位同行谈谈小学科学课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的一点看法,以此来给大家一点参考的信息,以便日后在小学科学课的教学过程中能注意到有关培养科学探究能力问题。 列夫托尔斯泰说过“如果学生在学校里的结果是使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他一生将永远是摹仿的抄袭”。面对二十一世纪的人才,我们必须培养创造型人才的基础教育,要从培养科学探究品质、科学探究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科学探究动机等基本素质开始的教育,也是培养未来发明者、科学家的启蒙教育。世界的发展与进步离不开科学探究和发明,我们不应该把人才视着为现代化技术的附属品,而应该看成为主宰。 作为一名小学科学教师在学校要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并非是轻而易举的事,当前最主要的是冲破“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专轨,培养学生创新的良好素质。以下从我们现有的科学教材来谈一点看法: 一、鼓励学生学生自主选择探究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当我们学完了教材的一些课之后,要做好学生新的科学探究工作,每一学期要给每一个学生至少一个探究主题,这个主题要适合及选择的范围。对小学生而言,题目若与日常生活有密切关系,必会提高其参与的兴趣,如洗头水的试验及调查、食物的脂肪含量、冷藏食物知多少、电蕊寿命、面粉的拉力、头发的盛重力、不同洗衣粉的清洁能力、厕纸的吸水能力。其实以上例子包括不少有趣的题目,大部分的内容既和日常生活有关,亦可进行科学探究,而过程和所需器材也不复杂。例如:电蕊寿命——学生可利用电动玩具来测试不同牌子电蕊的寿命;头发的盛重力——学生可向家人或朋友搜集数根头发,然后绑上砝码或适当又已知重量的对象如硬币,测试过程中,增加重量直至头发被扯断为止,若可行的话,可尝试找出年龄或性别与头发盛重力之间的关系。近两年来我校在申报“绿色学校”过程中,为了更好的让学生参与进来,我们从“绿色学校”中的有关环保问题出发,提出大量有关适合这方面的探究主题。例如:校园植物的调查、学校绿化率、学校周边环境、废旧电池的回收……,这一些都是很好的活动主题,而且也很适合小学生的思维。 二、引导学生去探索,鼓励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寻找答案。 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头脑去想、用自己的双手去做、用自己的嘴巴去说……十分珍惜孩子的好奇心,引导他们注意观察周围事物,鼓励孩子提出问题,。问题提出来后,教师不是直接给出答案,而是设计好实验和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操作和相互讨论。在教师引导和建议下,孩子们自己动手做实验、搜索证据、观察、提问、设想和验证。孩子们要用自己的语言记录下实验过程中的想法、活动情况,与正确答案相比较。 通过几年的小学科学教学,我们在教学中都能感受到儿童喜欢提问题的天性:“天为什么是蓝色的?”、“恐龙是怎么灭绝的?”……,除此,还能感受到儿童回答问题的逻辑:“打雷是因为云彩没长眼睛!”、“太阳把地上的水吸走了!”……。这些可贵的“天性”应变为更为成熟的科学思维习惯和能力,这不仅是科学家需要的,也是21世纪普通公民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假设是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对问题所做的可能性回答。例如,对“物体遇冷会收缩吗”这个问题,学生可根据自己生活经验提出各种假设:“物体遇冷会收缩—人冷了就会缩起来”,

数感的培养

数感的奥妙 ----听徐斌老师解读课标有感 濮阳县第二实验小学李珂倩 2015年9月20日下午,听徐斌老师在《“数学课程标准”解读》,使我对“数感就是关于数的感觉和理解”有了新的认识。徐老师浅显、通俗的解释使我们教师对于数感的含义有了更清晰地认识。数感就是在对数理解的基础上产生的感觉,这种感觉可以帮助我们灵活的运用数和驾驭数。 我认为数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 1、在数数中建立数感 小学数学的教学是从数数开始的,在一个一个数的过程中,学生知道了一个数既可以是基数也可以是序数,如数到6的时候,6可以表示第六个,也可以表示我一共数了六个。基数与顺序无关,可以从左数,也可以从右数,它的数量是不变的;而序数与顺序有关,从左往右数是第六个,但从右往左数不一定是第六个。数到最后一个的时候,它既表示这个集合的最后一个数,也表示这个集合的总个数。在两个两个数的过程中,学生发现这些数的特点即个位上的数字依次不断重复着,如“2、4、6、8”为一个周期,不断的循环并且是数不完的。接着学习5个5个地数,再接着学到10个10个地数,100个100个地数,……,他们发现了这样数数的好处:快速、简单,且与数位顺序表是一致的,如6个10,即在十位上写6。随着数系的逐步扩大,学生的数感也随之得到了发展和丰富。 在数数的过程中,要使学生的数感最大限度地得到提升,需要教师精心地设计教案,把培养学生的数感纳入到教学目标中,发展学生灵活数数的能力。如在学习“百以内的数的认识”时,我首先出示国庆文艺演出的方正图,请学生数一数有多少人,学生一开始是一个一个数的,数完一排正好10个,然后再自发地10个10个的数,发现一个方阵正好是100个人,很快,100的感觉自然而然就出来了。接着我请学生说一说第20个人在哪里?这时出现了不同的答案,经过交流之后发现第20个人是一个序数词,它与数的顺序有关,不同的数的顺序,得到的答案是不同的。这时我就规定按从左往右,从上往下的顺序,说一说第20个人在哪里?学生通过刚才数的过程,知道1排是10个,2排就是20个,第20个应该是第二排的最后一个。接着我再提出问题:“还是同样的顺序,第96个人在哪里?”大家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说从前面开始数,10个10个的数,数到90再往后数6个;有的说可以倒着数,从100倒着数到96;而有的学生直接计算100-96=4,所以只要从后往前去掉4个,就是96。通过这次数数的活动,学生对百以内的数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数的感觉更敏锐了,数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2、在计算中发展数感 数的计算是重要的数学技能,它是进一步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础。在计算中让学生去感知数与数的关联、体验不同的计算方法、灵活的选择计算策略,是数感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小学阶段,学生需要学习口算、竖式计算、简便运算等,口算是计算的基础,竖式计算是以口算为基础的复合运算,简便运算是一种体现高级思维的特殊运算。这些知识是互相渗透,融会贯通的。因此在小学阶段学生对数的敏感是在计算中逐步积累并发展的,它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起来的。如429÷78的试商过程,就体现了数感的积累和发展。学生首先要灵活运用乘法口诀,考虑7乘几接近42,五七三十五,六七四十二,七七四十九,马上可以把商7排除,因为商7已经超过42了。接着考虑最接近的是商6。这时需要运用除数与被除数的关系,综合考虑除法中各部分的变化关系,78接近80,而426接近420,商6肯定会超过被除数,通过灵活的估计,得出先试5,这样试一次就成功了。因此,数感是靠前期不断的积累,及后期持续的思考发展起来的。

怎样提高孩子自制力

教会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提高自制力 【案例实录】 小宇是个7岁的小男孩,上学已经有近一个学期了,但是老师发现他上课时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老师多次提醒也没用;经常不交作业或不按时交作业,甚至不做作业;课堂作业也拖拉,十次有九次来不及完成;他的课桌和书包也常常是杂乱无章;有时书和作业本还会忘记带回家,成绩不理想。  小宇的妈妈说,小宇上幼儿园的时候就比别的孩子好动,只是那时幼儿园环境比较宽松,妈妈每次到幼儿园和老师沟通小宇的情况,老师只是表示他比别的孩子好动,学习上没有障碍。因此妈妈根本没太在意。  小宇上了小学以后,妈妈很关注孩子的学习,每天的家庭作业,妈妈都会坐在小宇身边陪着孩子一起完成,可是只要妈妈一转身,小宇的笔就会马上停下来,或者翻翻书本,或者削削铅笔。这样的事情经常发生,妈妈发现只要自己不盯着孩子写作业,小宇在书桌前坐半个小时都不会写一个字。对此,妈妈生气极了。小宇告诉妈妈自己也想快点写完作业,可是不知道为什么,自己就是管不住自己,他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了。  【案例分析】  以上案例中的小宇主要是注意力和自制力存在问题。其实,孩子之所以不能自制,首先是他不知道需要自制,换句话说,父母在他的

意识形成过程中,没有告诉他一定的规则,他不知道应该遵守规则,更不知道要遵守什么样的规则,于是总是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为所欲为。其次是家长没有适当的方式来培养孩子集中注意力和自制力。  自制力就是自我克制的能力。人的克制能力的优劣能够决定人的心理品位、健康状况、智能的发挥程度。人的自制力虽然带有先天性,但后天的影响、教育、自身修养更为重要。自制力的培养跟其他能力的培养一样,应该是越 早越好。案例中,幼儿 园时期的小宇就表现出 了自制力欠缺的现象, 但被妈妈忽略了。  现在社会像这样没 有自制力的孩子越来越 多,主要表现在,当孩 子放假之后,就会变得 非常散漫,不再学习, 也没有一个有规律的作 息时间。如果家长从意 识里也认为孩子应该放松一下了,那么孩子可能就此放松下去,严重的,在孩子开学的时候,还容易形成开学恐惧症,不想去上学。因此,父母从小就应该注意培养孩子的自制力,让孩子认识到学校和学习的规则,认识到自己不能为所欲为,认识到自己思维和行动的界限。

浅谈小学生养成教育

浅谈小学生养成教育 发表时间:2009-06-29T15:52:47.310Z 来源:《教育前沿与探索》2009年6月第3期供稿作者:梁允霞[导读] “良好的习惯是人在某种神经系统中存在的道德资本,这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享受着它的利息。”浅谈小学生养成教育梁允霞 吉林省通化市东昌区民主小学(134000) “良好的习惯是人在某种神经系统中存在的道德资本,这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享受着它的利息。”这是乌申斯基的一句名言,此言道出了良好道德习惯的养成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极为重要。可见养成教育虽不是教育的全部,但在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教育中最“实”的基础部分,也是教育的“质”的指标。抓好养成教育才能使学生成为表里如一,言行一致的人,因此只有加强养成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习惯,才能达到培养学生良好道德素质,促进其终生发展。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我认为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养成教育要从点滴抓起古人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要求学生从点滴小事做起。为什么不少学生对《守则》、《规范》倒背如流,却随地吐痰、随手乱扔纸屑;为什么许多学生在校内及社区尾学雷锋做好事,回到家里却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因此,养成教育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地,需要从学生点滴的养成教育抓起。见到垃圾随手捡起来,在校园内轻声慢步的行走,见到老师主动行礼问好,上学衣帽整齐,佩戴好红领巾,放学站路队……这些看似平平常常的小事,其实“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百尺高台起于垒土”,良好的道德素质是建立在种种良好的道德习惯之上的。 2. 养成教育要从关键期抓起抓住关键期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错过了关键期,再施以养成教育将是事倍功半,甚至终身难补。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如同炼好的铁水,可以铸成各式各样的形状。但等铁水凉了变成了大铁锁,再想改变形状就难多了。如果小学生养成了不良习惯再来改造将付出太多的代价。因此养成教育要抓住关键期,注意研究他们的特点,严格要求,正确引导,强化训练。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要在关键期把养成教育抓小、抓早、抓细、抓紧、抓实。有的放矢的开展各种教育活动。让他们在生动形像的活动中去体验,逐步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3. 养成教育要抓好学生的行为训练养成教育要重视行为习惯的训练,没有训练就没有习惯,要抓好学生行为的训练,首先要强调持之以恒,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期抓,持之以恒,切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因为“习惯成自然”是需要时间的,要持之以恒,要有耐性。其次严而有爱,训练要强调一个“严”字,突出一个“爱”字,不见实效不收兵。有些教师对学生不良习惯矫正一次不成,二次仍收不佳,便灰心无辄了。岂不知矫正一个坏习惯,养成一个好习惯的过程是痉的过程。坚持才能胜利,持久才有收获。如原女排教练袁伟民平时给予队员慈母般的爱,但在训练时却突出了“严”,在“继续训练”、“还得练”、队员哭鼻子也绝不手软的训练中,使中国女排夺得世界杯“三年冠”。如此,广大教师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上也要严爱结合,通过“严”达到“爱”。最后,习惯养成固然要严,但也要注意激发学生接受训练的兴趣,在训练中注重“趣味”二字,增强其灵活性、游戏性,让训练成为一种愉快的活动过程。如低年级学生正确的坐姿,握笔的姿势等,可开展“请你像我这样做”,反反复复,学生们便在活动中得以训练,在训练中养成习惯。总之,重视对学生的养成教育,抓住关键时期从点滴做起,在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中重视对学生的行为训练,来促进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行为规范。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空间观念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空间观念 黔西县铁石小学:王霞 空间主要研究客观世界中的物体的几何属性与变换,而空间观念则是人们在空间知觉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大脑表象,它包括对物体的方向、距离、大小和形状的知觉等,空间观念是创新精神的基本要素,它对于人们进一步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呢?通过在教学实践中的摸索与探究,我认为注重以下几点,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和空间能力的培养。 一、重视基本图形的识别和再现,这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关键。 1、在识图中建立空间观念 学生只有掌握了图形的基本特征,才能正确分辨各种图形的本质区别,在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中,进行变式训练是深化学生表象的重要途径,同时也只有通过训练才能使学生更好地区分图形的各种因素,确定哪些是主要的,本质的,哪些是次要的,非本质的,从而使他们形成的表象更加清晰。如“在教学等腰三角形时”,当学生初步建立了等腰三角形的概念,了解等腰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后,我及时变换等腰三角形的形状、大小和位置,供学生观察判断,有效巩固了学生对等腰三角形的理解与掌握。 另外,在培养学生识图能力中,还可以改变其本质属性,使学生正确地区别图形,形成相应的知识体系。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时,平行四边形的本质属性是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如果把其中本质属性进行不同的变式,就会出现不同的几何图形。如果使其中一组对边不平行,就变成了“梯形”;如果使平行四边形的一个角的成直角就变成了长方形;如果使平行四边形的一个角变成直角,同时四条边相等,就变成了“正方形”。这样,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各图之间相互联系,就可使学生建立相应的知识结构体系,有助于学生对空间观念的丰富和逻辑综合。 2、在画图中形成空间表象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他们对几何图形的认识主要先依赖于观察、实验和必要的动手操作,再通过心理活动的内化去获得表象,然后掌握几何图形的特征,形成空间观念。因此,教学学生学习几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摘要]: 科技辅导员对青少年创新意识的提高、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怎样做一名优秀的科技辅导员呢?我们应该从四个方面发挥自己的作用:整合资源、配合教学;激发兴趣、科学探究;鼓励创新、活动开路;创设和谐,共同合作。 [正文]: 在素质教育深入发展的过程中,科技辅导员是一支至关重要的队伍。他们努力推进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促进青少年科技素质的提高。我们作为科技辅导员,要从以下方面努力: 一、整合资源、配合教学 首先,现代教育技术是以信息技术为主要容的,它还包括电视、电影、录音、幻灯等多媒体,还有实验教学。这些现代教育技术的资源建设、发展是不平衡的。有的学校信息技术设备比较完善,实验室建设也比较规;有的则缺这少那,特别是农村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建设大多不到位;有的资源建设比较好,但由于多种原因,设备长期闲置,造成了资源的浪费。科技辅导员要积极配合校领导,制订好资源建设的整体规划。 其次是抓好资源的管理,对现有资源进行鉴别、取舍、维修,对新添的资源建设要有系统的“管理使用制度”,构建现代教育技术资源体系。

第三,抓好资源使用率,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此,科技辅导员既要协助校领导抓好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应用能力和水平,还要努力协助学科教师制订好“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改革的计划”,为他们写好教案,提供方便,包括制作教学课件,选择音像教材资源等。 二、激发兴趣、科学探究 如何让学生热爱科学、提高科学素养,这需要科技辅导员付出更艰辛的劳动。 1、要激发学生兴趣。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往往是靠老师通过多种形式去激发的。如在数学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实出发,使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育生活化。如在教“周长和面积”的容时,我设计了一个课件,即教师买了一套住房(多媒体展示高楼大厦),要进行装修,有几个问题请你帮忙解决。问题一:计算出这套房子的总面积;问题二:用边长5分米的石铺地需要多少块?每块石售价8元,需要多少钱?学生听后跃跃欲试,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 2、引发科学探究。小学生对上科学课普遍很感兴趣,都能自发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而其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来源于对事物观察后所产生的科学问题。他们想了解这个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就引发对这一问题的探究活动。如《比较水的多少》一课,学生经过观察,发现要比较出水的多少,不能只从容器的大小,液面的高低来确定,而是要综合地考虑到多种因素,液面虽高,但由于容器的体积(底面积)小,所以所装的水不一定多。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用什么办法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判断出哪瓶水多,哪瓶水少呢?此时学生就迫不及待地想亲身探究一

小学生数感培养的实践研究

小学生数感培养的实践研究 方塔小学俆雪勤 数感并不是一个新的词语,早在1954年美国数学家Dantzing就提出了数感,而我国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对学生数感的培养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什么是数感,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对一线教师来说一直令人捉摸不透。本文就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对小学生数感培养的实践研究。 一、数感的内涵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数感的描述是:“数感主要是指有关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这段文字由两句话组成,第一句话是对数感的含义的解释,数感是一种感悟,是对数、数量关系以及运算的感悟;第二句话是对数感的作用的描述,数感是将抽象的数与具体的事物联系起来的桥梁,数感的建立是为了理解和应用数。 曹培英老师在《“数学课程标准”核心词的实践解读》一文中对数感的解释是“数感就是关于数的感觉和理解”,这一浅显、通俗的解释使我们教师对于数感的含义有了更清晰地认识。数感就是在对数理解的基础上产生的感觉,这种感觉可以帮助我们灵活的运用数和驾驭数。 二、小学生数感培养的主要策略 1、在数数中建立数感 小学数学的教学是从数数开始的,在一个一个数的过程中,学生知道了一个数既可以是基数也可以是序数,如数到4的时候,4可以表示第四个,也可以表示我一共数了四个。基数与顺序无关,可以从左数,也可以从右数,它的数量是不变的;而序数与顺序有关,从左往右数是第四个,但从右往左数不一定是第四个。数到最后一个的时候,它既表示这个集合的最后一个数,也表示这个集合的总个数。在两个两个数的过程中,学生发现这些数的特点即个位上的数字依次不断重复着,如“1、3、5、7、9”为一个周期,不断的循环并且是数不完的。再接着学到10个10个地数,100个100个地数,……,他们发现了这样数数的好处:快速、简单,且与数位顺序表是一致的,如3个10,即在十位上写3。随着数系的逐步扩大,学生的数感也随之得到了发展和丰富。

农村小学生论文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论文:浅谈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也就是说,从小培养怎样的习惯,成人后就会形成怎样的品性。近代教育家叶圣陶也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因此,人自幼就应该通过养成性教育,去形成一种好的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人一生具有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将伴随人的一生,无论学习还是生活,做人或处世,它都以一种无比顽强的姿态干预着你生活中的细枝末节,从而主宰人生。毫不夸张地说,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终身享用不尽的财富。 经调查,居住在我地的家长整体素质不高,一部分不识字,小学或初中文化的占多数,他们大多忙于生计,即使闲暇时也愿聚在一起打麻将、玩扑克等。家长们“重智轻育”,认为只要孩子学习好其他无所谓,更谈不上对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性教育,至此,孩子们的一些不良行为习惯就突显出来。孩子的习惯决定着孩子的明天,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呢?下面就谈谈自 己担任班主任期间的一些粗浅实践。 一规范训练,加强养成教育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生的各种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关键在于明确要求 和规范训练。学生生活在班级中,各种行为习惯都需要老师特别是班主任来督促引导,也需要同 学间的相互影响、提醒。因此,作为班主任,我在开学前一周就制定了班级行 为规范,并征求了全班同学的意见,利用班会课在全班通过,在老师的指导、督促下按要求实施。

例如,我班根据上学年龄及农村孩子家庭的实际生活,具体落实的良好行为习 惯有:(1)刷牙、洗净脸、勤洗澡、勤剪指甲,出门照镜子,整理头发、服装、红领巾、校签、鞋子等,保持个人卫生。(2)整理好书包、带足学习用品。 (3)尊敬师长、孝敬父母,礼貌待人,与同学和睦相处。(4)爱护校园环境。(5)学会感恩,每月至少为父母、他人、集体、社会做一件好事。(6)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做个身心健康的小学生。(7)每周向家长讲解几个学校里发生的趣事,多和家长交流沟通。(8)具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做事不拖拉。 (9)每学期至少参加一次社会实践活动。如去敬老院打扫卫生、社会调查等。 (10)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做一名优秀的少先队员等,同时还要注重训练。如平常学生课间行为规范的训练:上下楼梯,不要拥挤,注意谦让,行走靠右,保障畅通;课间注意奔跑追逐的安全,玩有意义的游戏;教学楼内不大声喧哗,轻声漫步过走廊;佩戴红领巾比赛……教师并讲明为什么提出这样的规则,以及怎样遵守这些规则,还要注重亲自检查与督促,以便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二加强监督,强化行为习惯 小学生在习惯养成的过程中有“反复”的特点,可以采用“反复抓”、“抓反复”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它又是一个艰巨的、长期的、细致的过程,不能期望一朝一夕就可一蹴而就,必须持之以恒,不断强化,反复抓,抓反复。通过长期的反复宣传、实践,学生能逐渐了解、熟悉校纪班规,继而才能够在教师的提醒、引导下,逐渐地由被迫遵守形成一种习惯遵守,再而经过继续的深化实践,最终变成自觉遵守。 例如,在监督、强化学生课前学习用品准备的行为习惯形成过程中,我先是每 次下课提醒学生收好、准备好学习用品(要求摆在书桌的左上角),一段时间后,再下课,我便有意地站着不动,用眼睛不作声地看,直到学生明白我的用意,迅速地按要求准备学习用品,我才允许自由活动。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一种自然习惯。同时,我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黔江区水田乡中心小学校黄义文[摘要]《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学生“在阅读和鉴赏活动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因此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呢?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从选好读物,激发兴趣;明确目的,计划读书;学会方法,提高效率;内外结合,拓展空间四个方面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关键词]培养良好阅读习惯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学生“在阅读和鉴赏活动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因此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呢?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点建议: 一、选好读物,激发兴趣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的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

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才会将教师的“要我读”转化为“我要读”。 因此培养小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是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关键。要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和愿望,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认知水平,首先就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帮学生选好读物,引导学生读好优秀的课外作品。 一般地,低年级的学生的思维主要是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应选取图文并茂的课外读物;中部和高部的学生的思维已由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因此,可以适当地选择一些逻辑性、说理性较强的读物给学生阅读。我们在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时,选择的内容应较广泛,可涉及儿童生活、历史故事、科学常识等;体裁应多样,可以是诗歌、散文,也可以是小说、童话、寓言,不拘一格,只要是思想内容健康,有教育性,对儿童的思想、品德、智力、情感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影响的文学作品,都可以推荐给学生阅读,这样学生才能博览群书 二、明确目的,计划读书; 美国著名学者诺.波特指出:“谈到读书,首先应该明确目的。对读书的目的认识得越清楚,读书的信心就越坚定持久。”所以让孩子明确读书的目的实在是阅读的第一要事。许多孩子读书时根本就不清楚自己为什么要读这样的书?读了这本书对自己会有哪些帮助?这样无目的,漫无边际地胡乱阅读,终其一生也很难有建树。恩格斯曾一针见血地指出:“无计划地读书简直就是荒唐。”因此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要让孩子明白:我为什么要读这本书?

浅谈学生自主展示能力的培养

浅谈学生自主展示能力的培养 一节精彩的课堂,离不开学生精彩的展示。对小学生而言,怎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自主展示能力的培养呢?小学生由于入学时间不长、学科知识经验薄弱、数学语言缺乏等原因,往往会被教师剥夺展示的机会。到了展示环节,总是几个学优生唱主角,之后教师总结,久而久之,许多学生失去了展示的热情,养成了思维的惰性,特别是数学的思辩能力严重受挫,不利于后续学习的展开。我觉得学生数学课堂展示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从小学低年级开始,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激情点燃课堂,让学生想展示 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导入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想展示。对于小学生而言,听故事和做游戏都是他们喜欢的。我在教学“统计与可能性”时,准备了3个不透明的布袋,里面各装了4个乒乓球,球的颜色不同,第一个袋子装了黄色的,第二个袋子放进了3个黄色的和1个白色的,第三个袋子装了白色的。上课伊始,我就宣布:“今天咱们来做个游戏,老师这里有3个袋子,里面各有4个乒乓球,有黄色的也有白色的。请三个小组的小朋友到讲台上来,每组各挑一个袋子,不许看袋子,第一个小朋友从袋子里摸一

个球出来,摸完后还放回去,摇一摇袋子,再给第二个小朋友摸,也摸一个球。依次进行,做好记录,比一比哪个组谁摸到的黄球多。”学生一听,热情高涨,纷纷想到前面来展示。 2.辅以“拐杖”,让学生能展示 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很多想法都是“言不达意”,展示时经常出现想法不能用语言正确完整表达的现象。教师不能简单地抱怨学生“思维混乱,语言表达能力差”,而后亲自上阵。应更多地去思考如何辅以“拐杖”让学生接着展示下去。 一年级上册《数学》“比一比”教学后,我设计了一道比长短的练习题,如图1所示,其目的是引领学生探寻不同的比较方法来训练学生的思维。在教学时,发现大部分学生能够找到一些比长短的方法,也能说出正确比的答案,而当问他“你是怎样想的”时,就很难有学生能说清楚。经过一番思索,我在活动单上对这题稍作改动,如图2所示,让学生再次尝试,课堂气氛立即活跃起来,纷纷举手,要求展示自己的想法。于是就出现了下面这些方法:第一个学生说:“第一支铅笔的长度是8格,第二支铅笔的长度是9格,因此第二支铅笔长。”第二个学生说:“下面的铅笔前头长的地方多,后头短的地方少,所以下面的长。”第三个学生说:“下面的铅笔前头长出了3格,而后头只比上面那支短了2格,

浅谈小学生数感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数感的培养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使学生“经历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 那么,什么是数感呢?数感是人对于数及其运算的一般理解和感受,这种理解和感受可以帮助人们用灵活的方法为解决复杂的问题提出有用的策略。它包括对数的认识与理解、体验与应用。在《数学课程标准》中是这样阐述的:“数感主要表现在:理解数的意义;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数感使人眼中看到的世界有了量化的意味,当我们遇到可能与数学有关的具体问题时,就能自然地、有意识地与数字联系起来,或者试图进一步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来处理和解释,如:走进一个会场,我们总会自觉地估计一下会场的座位和将要出席的人,以判断是否坐得下。可见,培养学生数感是当前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 数感就象美术的美感,语文、英语的语感一样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所以容易被广大的教师所忽视,而它又是人最基本一种数学素养,因此我们要通过多种途径来培养学生的数感。在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 一、体验,让学生建立数感 布鲁纳强调:数学知识不是一个简单的结果,而是一个过程。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也决定了在他们认识活动中的思维正经历着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小学生这种思维特点进行教学,以生活实际和学生的经历、体验帮助理解抽象的概念,建立数感。 在小学阶段,学生要学习的整数、小数、分数等数的概念,本身是抽象的,如果像传统的教法那样,把概念灌输给学生,就割裂了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那么,在学生的头脑中,这些概念只是一种符号,使知识失去了其真实的生活意义。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把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学生在生活中充分感知、体验,再加以适当的抽象概括,避免产生死记硬背、生搬硬套的现象。比如:在学习“百分数的意义”之前,布置学生预习并收集生活中的百分数。同学们收集了各种素材——啤酒酒精度是10%,武义大曲酒精度为38%;我国耕地面积约占世界的7%;某衣物含棉20%,锦纶25%,涤纶55%等。在收集过程中,有的同学还产生了疑问:为什么10%、7%要这样书写?这样的分数为什么不化成最简分数?用百分数有什么好处? 再如:在“认识9”之前,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在哪儿见过或用过这个数?”学生找的有:挂历上的9月、9日;妈妈给了9元钱;钟面上的9时;王阿姨住在9楼,哥哥9岁,爸爸买了9个苹果等等,体会9的大小,培养计数能力。在学习“千米的认识”之前,让学生感知从“家中”出发,走到学校的路长,体会这段路的长度。 二、比较,发展数感的有效途径 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不仅是理解数的需要,同时也会加深学生对数的实际意义的理解,使学生在比较中有了多、少、多一些、少一些、相当于等这些词语,使数感得到发展。 例如,比较爸爸与爷爷的年龄,比较小朋友的铅笔数或对于50、98、34、5、42这些数,能用大一些、小一些、大得多、小得多等词语描述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并用“>、<”来表示。在教学活动中组织猜数游戏,能很好地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如一个同学说:“我想了一个几千几百的数,你们能猜中吗?” 学生甲逐一猜数:3500、3600、4100……显然,无章可循,很费周折。学生乙则提供几个问题,比较迅速地找到答案。

自制力训练方法

[转帖]自制力训练方法 [转帖]自制力训练方法 自制力训练方法 问:我的意志力差,干事总坚持不下去,请问怎样训练自己? 答:在各项心理训练中,自制力(意志力)的训练应放在首位。 自制力是指能够完全自觉、灵活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约束自己言行的意志品质。坚持的意志——这不仅是想干什么就获得什么的那种本事,也是迫使自己在必要时放弃什么的那种本事。一个人如果不善于自制,不善于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行为,不能抑制个冲动和激情,就不能有效地控制和把握自己。一个开始就决心不求上进的青年是没有的。可以说,绝大多数人都曾有过强烈的上进心和进取欲望。问题在于,相当一部经不住各种诱惑,在进取中纷纷落伍了:有的是不能抵御不良诱惑而误入歧途;有的是不能抑制低级欲望的冲动而渐趋堕落;有的是在狂怒中失去理智,不能有效地控制自己的行为同心协力致过火的行为从而犯罪。确实,生活中不少错事、蠢事,部分是在感情冲动、失去自制力的情况下产生的。如果我们能够加强自我修养,培养自己具备顽强的自制能力,使人们的言谈举止都能处理智的有效控制和支配下,我们就可以少犯许多错误,从而也就可以更好地积极进取。 那么,究竟应该怎样培养自制能力呢? (1)明确人生目标 明确了一生朝哪个方向走,决心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就能够控制自己,使言行服从和服务于自己的人生目标,而排斥同目标相对立的各种诱惑;反之,连人生目标是什么都不知道,那么,在诱惑面前,就不会有坚强的自制力。自制力的动力源泉之一,就是从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上去考虑问题。。有些诱或之所以有诱惑力,就是因为它能充分展示表面的、暂时的利益。一个意志顽强的人,应当不为这种表面的、暂时的利益所诱惑,而应该经常牢记自己的根本利益和长远目标,这样,就会获得一种控制自己的动力——自制力。 (2)坚持执行计划 培养自制力,还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完成既定的计划安排当然,为保证计划的可行性,在作出决定时要三思而后行。但一旦在深思熟虑的基础上作出计划,就要坚定不移地付诸实施,为能轻易改变和放弃。如果半途而疲,就会严重地削弱自制力。 【自我心理训练语】 我的计划已制订, 执行计划靠行动, 决不动摇, 一步一步向前走, 我定能成功! …… (3)决不迁就自己 一旦意识到某件事或行为是不对的,不管它是多么强烈地诱惑我们,对我们有多大的吸引力,都要坚决克制,决不作半点让步和迁就。培养自制力,要有毫不含糊的坚定信念和顽强的意志。 (4)从小事做起 人的自制力是在学习、工作、生活中的千千万万件小事中培养和锻炼起来的。对做任

浅谈小学生的核心素养

浅谈“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我个人认为学校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应涉及“道德”“情感”“能力”三个领域。 (一)学会做人 作为一名小学生,学校要教导学生要在继承和发扬民族优良传统美德的基础上,从小确立远大理想,立志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学生应常用《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来鞭策和约束自己。按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要求,从小养成良好的品德,学好科学文化知识,锻炼强健的体魄,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在学校做个好学生,在家里做个好孩子,在社会做个好少年。正如教育家陶行知所说:“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学会做人,对于学校来说,非一时一事之功,而是教学中时时刻刻,事事处处都要面对的课题和考验。活到老,学到老,是学生一辈子的事情。学校是教导学生做人的“小型社会”,从现在做起,从小做起,从一点一滴、一言一行做起,逐步陪养学生养成文明礼貌,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勤俭节约,热爱劳动的好品德,让学生努力去成为一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有道德的人,脱离低级趣味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

(二)学会感恩 让学生学会感恩对于社会来说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学会感恩是指不要认为所有的事情都是理所当然的。从身边的小事,从教师的教导,从切身的体会,都是学会感恩的教学内容。一个缺乏爱心,不懂得感恩惜福的人,长大后不可能懂得体谅、关心他人,不懂得孝敬父母、尊敬师长,也难以与人交往、融入社会,更谈不上爱同学、爱母校、爱国家、爱民族了。学会感恩,它是一种礼仪,是一种健康的心态,是一种做人的境界。学校也应注重培养学生学会感恩的情怀。 (三)学会学习 学校是学生在校学习的场所,是为社会培养、输送人才的重要领域。学会学习,是指学生永远葆有积极的学习状态,敏而好学,学而不厌。老师应勤于教学,学生应孜孜求学,让学生拥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广泛的兴趣爱好,进而形成个人的志趣,学校起了一个至关重要的作用。学会学习,不仅要增强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让学生乐于学习、敏于求知,既能自主自觉学习,又能与他人合作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会思考,敢于质疑,勇于探究,并能够把学习所得运用于社会生活中,做到知行合一。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空间观念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空间观念 摘要:《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作为核心任务之一,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理念下探索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策略是十分有必要的。本文将结合实例从空间观念的培养前提、如何培养、怎样发展、如何积累、进而培养空间想象力等方面来进行论述,采用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借助实物,多媒体运用等手段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空间观念。 关键词:空间观念感知想象 前言: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一门科学。空间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是小学数学的重要教学内容,小学数学内容包括“数”和“形”两个部分,其中“形”就是指几何初步知识,它是小学数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的初步空间观念1作为教学的核心任务之一,然而这部分知识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最薄弱的环节,也成为老师教学中最头痛的问题。 小学生的空间意识往往是在他们学习几何初步知识的过程中形成的,因此只有把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落到实处,才能真正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下面依据小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结合“空间与图形”中的部分教学内容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想法。 1空间观念:是在空间知觉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物体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关系的表象,它是在对同一类事物的多次感知以后进行综合的基础上形成的。

一、利用生活经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一)突破单纯认识建立初步空间意识 小学生从幼儿开始就处于对外界事物充满好奇的欲望中,从小就通过接触各种图形来认识事物,从而逐步对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有了初步的感知,并在他们的头脑中形成这些图形粗浅的表象2,这些表象的形成就是空间观念的萌芽。 生活中的任何一件事物都是进行小学教育的宝贵资源,从最初的看图识物到接触实物都是进行几何知识学习的基础。如水杯、电视、门窗、书本、纸盒、房屋、街道等让他们认识了线、面、体、角等相关的初步知识;“太阳从东方升起”认识方向;汽车的行驶,升降旗等现象认识平移;从风车、摩天轮、螺旋桨的转动等观察到旋转现象等等。教师应该针对这时期学生的思维特点进行教学,将教学与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利用丰富的现实原型形成他们最初的空间知识。从简单有趣的开始,抓住特点,让小学生形成一个由浅到深的认识过程。 空间意识的初步形成,有助于他们对事物的理解,通过引导,突破单纯的认识,能够具有粗浅的抽象理解能力,还培养了他们对生活的感知能力,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二)将实物抽象成平面图形,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教学研究表明: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是处在直观形象思维阶段,思维特点主要是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和表象进行思维活动的。” [1]通过知识经验的积累,小学生的思维慢慢地由直观形象向抽象逻辑2表象:当事物不在面前时,在个体头脑中出现的关于该事物的形象。

浅析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

浅析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 摘要:学习阶段是一个人在道德、智力和社会方面肯定自己的时期,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既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也是社会对他们的客观要求。 关键词:管理能力指导引导管理方法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在进入更多依靠自我管理的技工学校后,学生如果不增强自我管理的意识与能力,将大大影响在厂内实习的效果。崇尚自我和追求个性解放是当今学生的共同特征,过多的外部约束,容易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进入职业学校这一相对宽松的环境,他们有较多的机会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教师要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转变观念,在自我管理意识、自我管理方法等方面寻找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途径。 一、指导学生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做好这项工作的前提是要研究学生,全面了解学生,直面学生的现实状态。一方面,从小在父母呵护下长大的孩子,缺乏独立生活的经验和能力。现有的家庭教育与基础教育模式限制了学生提高自我管理能力的空间,社会结构与社会节奏的变化使家长与孩子、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机会减少,造成他们不同程度地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甚至孤独感、失落感、压抑感常常伴随其左右。另一方面,随着知识程度的加深、社会视野的扩大,学生在思想上和行动上都比较明显地表现出一种强烈的“参与”意识。他们已经不满足于直面灌输,而越来越热衷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主张,尤其对于自己的事更是追求自作主张、自我管理。为提高学生在厂内自我管理的能力,用事实案例对学生进行讲解教育,如:2008年某工段技校实习学生王某操作数控机床,加工套形工件时,右手扶着工件,踩脚踏板启动顶尖装置,在顶尖伸出顶住工件端面时,右手未及时抽出,不慎将右手食指挤在工件和顶尖之间,造成食指挤伤,立即送往医院,诊断为右手食指指尖骨折。 总结原因,是学生安全意识不强,装套形工件时应用手托住套中间位置,而不应拿着套形工件的端面。教师用经验和教训引导学生提高自我管理能力。通过提高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把学校的管理要求和规章制度落到实处,保证学生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健康成长。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需要一个过程,强烈的自我管理意识,是保证实习安全的重要条件之一。 二、引导学生形成自我管理意识 教师一方面不能压抑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一方面要正确引导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老师要充分发扬民主,对学生要改“管”字当头为“理”字当头。学生由于阅历较浅、缺乏自我管理能力,其自我管理意识难免偏激、难免盲目,这就要求老师进行科学引导,而科学引导的前提是尊重学生,勇于、善于走进学生的心灵,与学生同欢乐、共悲伤。在平等信任的师生关系中,引导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走向理性、走向强大。第一,首先针对不同工种的要求开设安全教育课程,鼓励同学对身边的不安全因素进行研究,参与学生的探讨等,逐步形成自我管理意识。第二,组织学生进行非专业素质基础教育与素质拓展,加强对学生的学业指导和就业指导,引导学生形成自我管理意识。最后再不断分析总结,用经验和教训引导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 三、指导学生掌握自我管理方法 自我管理需要一定的方法,如果没有自我管理方法做后盾,学生自我管理能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