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要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这是新课程标准对我们的要求,同时也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新课标”同时还提出:养成谈书看报的习惯,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小学生六年课外阅读总量150万字左右。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实现课程标准的重要途径。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其阅读能力是形势所趋、势在必行的。

一、目前小学生的阅读现状及问题

作为农村一名教师,我不得不承认我们的阅读现状不容乐观。一张语文试卷上,总少不了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回答问题,更会令他们头痛;有些同学一提到写作文就头疼,写起来那些素材更是捉襟见肘。通过调查发现,有相当多的学生还没有培养起积极阅读的兴趣,不具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

(一)家庭教育的影响

在农村,由于观念较落后,有些家长严重地被应试教育束缚了思想。应试教育也使得有些家长过于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而一般不会积极地去为学生创造阅读的条件。甚至课外阅读也被认为是看“闲书”,是对学习无益的事情,不少学生因为课外阅读一些文学作品而受到家长的批评或指责,当然也不可否认农村落后经济的限制。

(二)适合学生阅读的优秀读物稀少

在西洞庭,学生获得图书的途径只有购买和学校图书馆借阅,受应试教育和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我们提供给学生的读物多以各种作文选及各种辅导书为主,盗版、垃圾书刊在市场上更是比比皆是,甚至四大名著新编、篡改让我们的孩子茫然。

(三)阅读习惯不完善

虽然有些教师和学校意识到阅读对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性,开始尝试在素质教育改革中摸索,但由于缺乏深入细致的研究,无论是对课外阅读的指导方法还是对课外阅读的评价手段,都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导致学生读书兴趣不浓、数量偏少、阅读习惯不佳、能力有待提高等现象,使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形成效率大打折扣。

(四)硬件设施简陋

由于农业经济发展缓慢,农村财政紧张,各种经费特别是义务教育经费严重不足,从而导致农村学校的持续发展难以实现。农村学校的环境相当艰难。从硬件来看,农村学校教学和办公环境、教学仪器、试验设备、图书资料和城市相比有天壤之别,甚至有些学校根本就没有看见过电脑,更没有图书室,有也只是聊胜于无。这样造成了农村学校阅读环境与城市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

以上种种原因造成了学生无书可读、无处可读、无时可读的现状和窘境,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是个艰巨而且势在必行的任务。因为教育的很多问题都是由不读书引起的。

二、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策略

阅读有益于育德、有益于励志、有益于启智、有益于明史。培养阅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对于正在成长的小学生非常重要。在此,我就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谈谈自己的看法。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应从激发兴趣开始。

(一)故事激趣法

小学生最爱听有趣的故事,由此,老师可选择益智、有趣、充满幻想等符合少儿年龄、心理等的故事作生动形象的讲述,例如白雪公主、灰姑娘等有趣的童话故事,在学生听得津津有味之时,引导他们自己去思索、去探索,从而能够沉浸其中。这样就能达到较好的阅读效果,事半功倍。

(二)创设读书氛围法

笔者不但带领学生们到校图书馆看书,班里图书角也要充分利用起来。学生们捐到班里来的图书都要夹进自制书卡,并且每人为自己设计一个精美的书证,由两位学生负责图书整理与借阅。一批图书看完了,再换一批新书。有效地利用学生家里的藏书资源,让图书角流动起来。便于学生课下有时间也看看书,整体上创设读书氛围。进入三年级以来笔者又利用活动课时间大力开展语文实践活动,例如:“课本剧表演”“朗诵大赛”等。

广泛开展以上活动,读书就必然成为学生一种需要。这种需要长期得到满足后,读书兴趣自然而生。学生在需要基

础上读书,并不感到是一种负担。相反,会变成一种自觉行动。他们在乐中读,在读中乐,在读中学,在讲中练,不知不觉加大了阅读量,增加了知识积累,智力得到开发,还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可谓一举三得。

(三)课文引趣法

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名作家及其代表作、有关的奇闻逸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他们去更多地了解有关知识。例如,在上《晏子使楚》课时,通过向学生介绍当时国情,人物特点等各方面的内容,让他们产生一种想要一探究竟的欲望,置身于书本当中,不可自拔。

(四)榜样激励法

榜样能使学生产生向上心理。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榜样的时候,就会自然而然地想要向他人去学习。平时,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讲述名人阅读成才的故事,进行对比、教育。如向学生介绍名人们热爱阅读的一些故事。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在习作训练中,及时表扬班里喜爱阅读、写作进步较大的同学,请他们谈谈阅读的收获,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五)及时奖励法

恰到好处的精神奖励以及小物质奖励是激励学生好好阅读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教师有意识地去观察发现学生中间有着良好阅读习惯的学生,并及时地在其他学生面前进行表扬,这样可以诱导其余学生喜欢阅读。小学生都有一种想要表现的心理,难得的一次小物质奖励,如本子、贴星星等会使得他们更加努力。

小学生的思维发展非常迅速,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低年级学生喜欢阅读一些带图画的形象生动的图画故事、寓言故事、成语故事。中年级比较喜欢读一些短小的科普类图书,如历史故事、科幻小说、人物传记及《十万个为什么》等。高年级学生则喜欢思辩性较强的文章,像名人成长录、名人名言等,因此,不同年级所选的书也应有所不同。教师应该根据具体实际采用各种可施行的方法。

(六)指导阅读方法

儿童是用形式、声音、色彩和感受来思维的,这一阶段他们有着黄金般的阅读心理和阅读年龄。但由于学生课外阅读要求面广量大,面对无限的知识海洋,他们不知道该如何涉取。有的学生急于写好作文而只看些作文书,有的据家长反映总是翻翻这本,看看那本,没有常心,甚至有的是为了老师要求完成的读书笔记而去胡乱抄一气。所以,老师要及时发现、及时指导。首先是书的选择,要让学生明白,不要单看一种书,酿得百花方成蜜,除了小孩子喜欢看的童话、寓言故事,还应多看些天文、地理、自然、科技等各方面的书。其次是看书

的习惯,一本书,不要只挑些彩页、小故事来看,应从头到尾,有时你不感兴趣的内容或许倒会有较新鲜的收获。也不要几本书放着一起看,这样反倒使自己集中不起来,心也不能投入到书中去。然后是教会学生写读书笔记。俗语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读读记记,越积越多。而发现有些学生的读书笔记成了机械地抄,这样是毫无用处的。我主要从以下三方面着手指导:针对性。为写好作文而记,就小学生而言,未学过的一些成语、歇后语、名人名言、优美词句均可摘录。兴趣性。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爱好,自己感兴趣的总会多记一些,让他们自由选择。运用性。选择了自己喜欢的文章来摘抄,那为什么喜欢呢,帮助学生找到切入点进行自批,可以从一句话、一个人、一件事,也可以从整篇文章。这样,让学生更深入到书的内容中去阅读。

小学生有着模仿的共性。他们往往对课文中出现的文章类型或老师介绍过的文章表现出异常的热情,并且就老师曾经指导过的阅读方式实施于相似文章,会显得轻车熟路。为此,适当关注文体类型,以配合课内教学也显得非常重要。一本好书,会带领学生遨游瑰丽多姿的知识海洋;一本好书,会引导学生探索古今中外的无数奥秘;一本好书,会帮助学生明辨是非、分清美丑。给学生书本、给学生时间、给学生方法,让学生与好书交上朋友。

不仅如此,科学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技巧也是良好阅读习惯养成的重要部分。在小学阶段,主要采用以下方法进行训练:首先要革除唇读、喉诵和心诵等不良习惯。其次要精读、略读、快读相结合。精读、略读、快读三大技巧分别反映了阅读的深度、广度和速度,是现代阅读必须谙熟兼备的综合技巧。阅读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和速度,才能真正提高阅读的效率。

老师还要善于指导学生养成阅读后做小练笔,写读书笔记的习惯。学生练笔、写读后感的形式很多,可以摘抄文中的精彩语句或者阅读之后自己的感想以及简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还可以写出自己对文章的评价,能长则长,不长也没关系,只要学生有自己的思考就是进步。谨记: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在坚持不懈的反复练习中养成的,光说不练是假把式,没有耐心和恒心同样也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要教育学生,良好的习惯的培养要从一点一滴做起,知道一点做一点,知道多少做多少,不断积累,积少成多,良好的阅读习惯自然而然就形成了。教师还要以身作则,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会引导,比如学生想知道一些事情,你可以先不告诉他答案,然后引导着和他一起去到课书上找出答案,之后他就很自然地了解到阅读的好处了。可能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还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学生的心根本不在书本上。遇到这种问题只有一个办法:强按下头去看!开始可能会感到烦躁甚至痛苦。可坚持下去,由量变到质变,学生肯定会感到其中乐趣无穷。这时候,他们阅读的习惯有了、语感有了,从而他们阅读起来也就有兴趣多了。

三、培养学生选择优秀书籍

学生有兴趣读书当然是一件好事,可是,如果教师对他们的课外阅读放任自流,忽视和淡化了其具体的指导,学生凭兴趣遨游书海,久而久之,必然因每人的爱好不通形成课外阅读的误区。小学生的迁移能力、鉴赏能力、审美能力还很不成熟,看语文作品,难免“情人眼里出西施”。比如偏爱古典诗词的学生,就以为古诗词以外别无书读;热衷钻研文言散文作品的学生,对现代一类的东西往往觉得不屑一顾;喜欢现在比较流行的书籍的学生,对别的书籍就不瞧一眼。因此,从而使部分学生的语文能力的发展是不平衡不全面的。面对学生的阅读误区,我们教师应当加以正确的引导。可是当面对浩如烟海的课外书籍,教师应该如何指导学生选择了精品,又配合了语文学习的需要呢?我认为教师可指导学生从所学的课文出发选择课外读物:

(一)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

教师在教学某种文体的课文时,可以在教会学生独立阅读方法后,向学生推荐同类体裁的读物,指导学生运用课堂上学到的阅读方法进行课外阅读,以达到课内得法,课外受益的

效果。比如教师在教学《井底之蛙》这篇课文之后,可以让学生读一读别的成语故事或寓言,可以读读《寓言故事》等等。有些文章虽然体裁不同,但是它们写的却是同一题材。选择同一写作对象,可以使学生感受到不同作者看待同问题的不同角度,有助于发展学生多角度思维的能力。在学习了《小燕子》之后,可以让学生读一读高尔基的《海燕》。选择同一作者的文章让孩子们阅读,可以让学生领略作者不同的写作风格。学生在课内学习了位作者的文章后,教师可向学生介绍该作者在这一时期写的系列作品,让学生课外去阅读。如学习完许地山的《落花生》后,可以让学生读一读许地山的其他作品。这样既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加阅读量,又可加深学生对这位作者、作品内容的理解和对他写作风格的把握。

(二)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相关的文章。

语文课文中有些文章,如果光从课文中的语言文字去理解,

学生理解起来可能还有一些难度,特别有一些科普文章,或关于动物、植物,或关于自然的、人文的景观,虽然涉及内容广泛,但是都比较浅显,学生有时会觉得满足不了求知的欲望。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可鼓励学生在相关的书籍中深入探究。例如在教学完《月球之谜》之后,有些孩子对课内的知识还不够满足,我就推荐他们去阅读《神秘的宇宙》,了解更多宇宙知识。

(三)指导学生阅读课外读物。

小学语文课文中有很多课文是选自或节选自某作品集,教师在教学这些文章的时候,要注意引导学生阅读原著,有事还可以让学生读一读该作者的整个作品。比如,在教学《黄继光》之后,可以让孩子们读一读《邱少云》,又比如在《草船借箭》等文章教学之后,要把《三国演义》、《西游记》和《水浒转》推荐给学生。

在学生读书的过程中,教师还要纠正学生错误的读书姿势,这对保护学生的视力和身姿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要让学生有爱护图书的意识,碰书本前手要干净,不卷折书页,有包书皮的习惯。总之,有一个良好的读书习惯,会使人终生受益。

总而言之,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在坚持不懈地反复练习中养成的,光说不练是不行的,没有耐心和恒心也不会有好的效果。因此,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都应从一点一滴做起,不断积累。另外,良好的阅读习惯离不开老师的指导、训练,周密的考虑,科学的安排十分重要。当然,更有教师的身教作用,教师的一言一行都要成为学生的榜样,学生方能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如何培养小学生快速阅读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快速阅读能力 新大纲明确规定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这表明对语文教学规律的认识有了新的提高。以往语文教学质量不高,学生能力不强,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就学生阅读面窄,语言积累少,是一个十分欠缺、突出的问题。提出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业余生活,增加阅读量,对提高学生说、写、听方面的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营造一种良好的读书环境,教会学生自主读书,让其锁定自己想要读的书目。让学生在祖国语言文字的天地里自由的畅游,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熏陶,得到鼓舞。从而激发对祖国语言文字浓厚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去进行语文实践活动。 如何培养学生的这种学习能力呢?我想从如下几方面去做。 一、明确快速阅读的目标。 首先是阅读的主体目标。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快速阅读实施的主体。首先要求学生自己了解自己,“自己喜欢读哪一类的书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自己找到自己感兴趣、或需要读的书目后,读书的数量和速度才有了前提保障。譬如,有些学生爱读故事类书籍,因而在读这类书时得心应手、感兴趣;而对于自然科学性强的书籍却是阅读不多,一旦阅读便会花费许多时间。读一本不太了解的书时间一长,可能就有放弃的机会。结合这些特点,我们应该锻炼学生读感兴趣的书目阅读。培养学生一种良好的读书习惯和能力。其次是明确客体目标,这是针对阅读材料本身而言的。即明确自我阅读目标。这主要指学生课外阅读。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是有限的,要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取较多知识,必须有明确的快速阅读目标。简言之就是,指导学生首先速读一本书前的序言(或出版说明,或内容提要)、书的后记、或刊物的目录、或报纸的各版大标题等,了解其大致结构,熟悉其内容。然后筛选出自己要阅读的内容。 学生在阅读前若明确了这些目标,就能更好地减轻阅读负担,从而提高阅读的速度。 二、教快速阅读的读书方法 使学生明确了快速阅读的目标,这只具备速读的一个基本条件,其更重要的是掌握快速阅读的方法,并把这一方法较灵活地运用于阅读实践中。 方法是首先要使学生明确何谓快速阅读。所谓快速阅读,是指利用视觉运动的规律,通过一定方法的训练,达到变声读为视读,以记忆快、理解快、阅读快为标准进行阅读的科学阅读活动。根据人在阅读时的特点,可以知道人眼在眼停时具有摄取相当多的文字信

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浅谈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摘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些名言体现了阅读的重要性。阅读是小学生获取科学文化知识的主要途径,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有效的阅读手段和方法.将大大提高小学生的知识储存量和质量.目前许多小学生阅读兴趣不高,阅读能力差,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难题。那么如何提高和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呢? 【关键词】阅读的重要性阅读兴趣阅读方法阅读指导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些名言体现了阅读的重要性。阅读是小学生获取科学文化知识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因而,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素质和能力是语文课程改革的根本方向和关键之处。现在的孩子拥有了很优越的阅读条件:大街小巷随处都有书店;学校图书室的存书数量多,种类全;家庭条件好的孩子还有自己的电脑和电子书,想怎么阅读都可以,真是让人羡慕不已。然而优越条件下孩子们的阅读能力却很不理想,阅读兴趣不高,阅读习惯不好,阅读能力欠缺。小学语文教学是为学生的阅读和写作做准备的,没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就不可能有较高的写作能力,可见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至关重要的。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好的老师。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如果学生有了阅读兴趣,就能从内心深处产生阅读的主动性。因此,教师要设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学生多阅读,及时肯定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论文摘要】 本文结合近二年来我校开展小学科学教学及科学探究活动中的经验,从不同角度,不同方法去了解学生,协助学生,给学生选择适合的探究主题,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及其评价,提出了让学生走上一条正确科学探究性活动之路。【关键词】 选择探究主题小组合作学习探究能力评价 小学科学课程是将自然科学作为一个整体为中小学生设计的国家课程。为更好地了解小学科学课,走进小学科学教学课,区分好自然教学与小学科学教学,借此机会跟各位同行谈谈小学科学课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的一点看法,以此来给大家一点参考的信息,以便日后在小学科学课的教学过程中能注意到有关培养科学探究能力问题。 列夫托尔斯泰说过“如果学生在学校里的结果是使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他一生将永远是摹仿的抄袭”。面对二十一世纪的人才,我们必须培养创造型人才的基础教育,要从培养科学探究品质、科学探究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科学探究动机等基本素质开始的教育,也是培养未来发明者、科学家的启蒙教育。世界的发展与进步离不开科学探究和发明,我们不应该把人才视着为现代化技术的附属品,而应该看成为主宰。 作为一名小学科学教师在学校要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并非是轻而易举的事,当前最主要的是冲破“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专轨,培养学生创新的良好素质。以下从我们现有的科学教材来谈一点看法: 一、鼓励学生学生自主选择探究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当我们学完了教材的一些课之后,要做好学生新的科学探究工作,每一学期要给每一个学生至少一个探究主题,这个主题要适合及选择的范围。对小学生而言,题目若与日常生活有密切关系,必会提高其参与的兴趣,如洗头水的试验及调查、食物的脂肪含量、冷藏食物知多少、电蕊寿命、面粉的拉力、头发的盛重力、不同洗衣粉的清洁能力、厕纸的吸水能力。其实以上例子包括不少有趣的题目,大部分的内容既和日常生活有关,亦可进行科学探究,而过程和所需器材也不复杂。例如:电蕊寿命——学生可利用电动玩具来测试不同牌子电蕊的寿命;头发的盛重力——学生可向家人或朋友搜集数根头发,然后绑上砝码或适当又已知重量的对象如硬币,测试过程中,增加重量直至头发被扯断为止,若可行的话,可尝试找出年龄或性别与头发盛重力之间的关系。近两年来我校在申报“绿色学校”过程中,为了更好的让学生参与进来,我们从“绿色学校”中的有关环保问题出发,提出大量有关适合这方面的探究主题。例如:校园植物的调查、学校绿化率、学校周边环境、废旧电池的回收……,这一些都是很好的活动主题,而且也很适合小学生的思维。 二、引导学生去探索,鼓励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寻找答案。 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头脑去想、用自己的双手去做、用自己的嘴巴去说……十分珍惜孩子的好奇心,引导他们注意观察周围事物,鼓励孩子提出问题,。问题提出来后,教师不是直接给出答案,而是设计好实验和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操作和相互讨论。在教师引导和建议下,孩子们自己动手做实验、搜索证据、观察、提问、设想和验证。孩子们要用自己的语言记录下实验过程中的想法、活动情况,与正确答案相比较。 通过几年的小学科学教学,我们在教学中都能感受到儿童喜欢提问题的天性:“天为什么是蓝色的?”、“恐龙是怎么灭绝的?”……,除此,还能感受到儿童回答问题的逻辑:“打雷是因为云彩没长眼睛!”、“太阳把地上的水吸走了!”……。这些可贵的“天性”应变为更为成熟的科学思维习惯和能力,这不仅是科学家需要的,也是21世纪普通公民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假设是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对问题所做的可能性回答。例如,对“物体遇冷会收缩吗”这个问题,学生可根据自己生活经验提出各种假设:“物体遇冷会收缩—人冷了就会缩起来”,

浅谈阅读能力的培养

浅谈阅读能力的培养 中国的传统教育,主要是背书教育,听话教育和应试教育三者的混合体,背书教育的功能是 把本来活泼聪慧的孩子们教呆、教笨、教傻,教成不会动脑、不拘言笑的小木偶;听话教育 的结果是,把原本禀赋各异渴望百花争艳的孩子们教成普遍缺乏独立意识、没有个性没有己见、遇事只会人云亦云从众随俗的庸碌之辈,至于应试教育,它的本质特征就是:只管考分,不管育人。对于培养现代有用人才而言,以考学生的背书功为主的考分,它的含金量实际上 是很低的,有些甚至低的可怜!对于学校教育的这种状态,我们老师是有可作为的,但对老 师的评价体制,使大多数老师急功近利,丢弃了完全可优化的教学教育。举个最浅显的例子:从小学五年级语文课本上开始,教材每单元就安排了“口语交际”和“回顾拓展”,初中课本上 每单元都设置了语文实践活动,这本身就是给了学生一个真正的舞台,在一个个中心的指引下,让他们主动获取外部的信息和知识,认识丰富多彩的世界,拓展学生的视野,展现个人 的品味和魅力,体验成就感,从而获得更为积极的动力。而这一切,需要教师这个总导演来 提纲输领。大多数教师认为这在考试中体现不出来,还不如多写写生字词,多背背优美段落 有效呢。殊不知这就是每个教师所标榜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啊。只读课内的书,不 涉及课外知识、课外读物的话,只会让学生走入死胡同。 阅读是一种重要的学习能力。学生的阅读能力存在着非常大的差别。学生阅读能力的差别是 其阅读技术的水平造成的。阅读是一种能力,这是大家所公认的。阅读是一种技术,有些人 可能不甚理解。要谈阅读,阅读的能力和阅读的技术,我们得首先让孩子喜欢阅读,才能求 其次。 怎样才能让孩子有阅读的兴趣呢? 读书是一种生活享受,就如同看电视、玩游戏、做运动一样。除了工具类书籍外,一般作家写书,就如同导演拍电影、画家画画一样,是一种艺术创作,是希望读者能从中得到美的享受,能从书中主人公跌宕起伏的命运中得到情绪上的宣泄。阅读是一种自我情感享受,是一 种个人的内在的需求。 在孩子起初接触书,有读书的倾向时,这是最好的引导时期,只要是符合孩子年龄的故事书 或者儿童文学,情节很跌宕起伏,孩子读的时候为了急于知道情节发展当然是会很快速地阅 读了。读这样的书也是有好处的,不爱阅读的孩子因此会爱上阅读。如果总是读这样的书, 就像总是吃快餐一样,肯定会出问题的,还需要读一些经典的适合年龄段的文学作品来放慢 阅读的速度,读完了想一想,甚至再读一遍。还是快餐的比喻,传统的美食是令人回味的, 而快餐不过是填饱肚子罢了。当他真正喜欢上阅读时,读两遍读三遍甚至更多都有可能,这 时已经属于他的需要了,他要品味揣摩了,从中会潜移默化许多东西。 对孩子阅读的要求切记不要功利的思想太严重,应该让他享受阅读的过程,总希望他阅读后 能得到些什么,思考些什么,希望对他的写作有帮助。但其实当你看到他阅读中得到那种快 乐时,也会非常开心的。从没有听到过哪位作家希望读者看书地时候重点关注他是如何进行 人物铺垫的,就像观众看电影,若只关注导演在哪里用了蒙太奇手法,达到了什么效果,不 知道这部电影是否还有票房收入。对大多数孩子而言,阅读一旦变成了被动去学习写作技法,这和上语文课又有何区别呢?兴趣是一切学习之动力源泉,只要他有兴趣阅读,那么他读书 的范围自然而然就会扩大,涉及的面也会越来越广,阅读的能力自然也会提升。当然,书海 茫茫,要有导航员。 说到阅读能力,有两个最高境界令人羡慕:“一目十行”和“过目不忘”。《三国演义》记载, 张松能过目不忘。 一个张松,几百年来,不知倾倒了多少人。当然,这种记载,只能半信半疑。严格说来,世 界上没有这样的天才的。这样的境界,只能这样理解:有的人阅读速度高,而且记忆效果也 非常好。当然,阅读经过有效的科学的训练,是可以提高的。多数不爱阅读的中小学生不知

阅读的四种能力及培养

阅读的四种能力及培养 阅读能力主要包括认读能力、理解能力、评价欣赏能力、迁移应用能力,它们呈现一种递进的阶段性,前后关联,互为补充,形成一个完整的阅读能力纵向系列。认识和筛选信息;对抽象的道理加以具体说明,或对具体的材料加以抽象和概括;把阅读所获信息加以组合、调整,纳入自己原有的知识系统;作出扩展,对作品是非得失、优劣加以判断。因此,中学生要想达到这样的阅读目标,应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阅读能力。 1.认读能力是对书面语言的感知能力 具体说,是指认知字形、认读字音、了解字义,初步获得课文表层意义的能力。这是阅读过程中最基本的能力,又是整个阅读过程的基础。顺利进行认读的心理特征,主要有两项,一是视读的广度,这指视知觉范围的大小,初中学生视视读广度是以词和短语为单位,高中学生则能以句子为单位。准确认读表现在对一些音形义混淆、容易读错、容易写错的字以及对同义词、反义词的辨析。准确认读还表现在,认读时不错字,不减字、不增字、不重字、不倒字。读得正确,不仅能锻炼语言的感知能力,而且能促进对语言的理解和记忆。它以敏锐的语感能力为核心,要求认读速度快、广度大,感知选择性强、准确性高。 一般地讲,不发声的默读由于省掉了发声器官的发音过程、听觉分析器的分析过程,直接经过视觉分析器将文字信息传给大脑,所以较之诵读速度快。更重要的是读者的知识水平越高,就越能快速有效的辨识字词篇章所表达的概念、意旨,认读速度也就越快。汉语表达的特征具有很强的“板块”性状,在中心意义——“神”的统摄下,流水一样发展,这就要求在快速阅读过程中加大视觉范围和认读广度,尽可能多地抓住词句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准确把握板块单元的意旨。 2.理解能力是阅读能力结构中最核心的因素。 阅读中的理解是对课文中词句、段落、篇章、写作方法以及所表达的思想内容的理解。整个理解过程是按照对语言形式到对内容的理解,对部分到对整体的理解;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加深对语言形式和部分内容的理解这样的规律来完成的,在这个循环往复的过程中,从写词句入手,经过判断和推理,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的思维活动,达到对课文中心思想的理解,这才算读懂了一篇课文。这是在认读感知基础上对词句所作的解释和对作品从内容到形式所作的分解和剖析。要能够理解词句的含义,尤其要善于抓住关键词句,前后关照,统摄整体,注重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分散而关联的思考途经;要分析作者的思路层次,分析材料和中心、材料和材料的关系,分析材料使用的详略、先后,分析表达方式和表现方法,从整体感知入手到局部咀嚼体会,进而归纳整合,形成新的整体感知,实现螺旋式上升的理解分析效果。但初高中学生的思维特点不同,他们理解的心理特征也就不同。初中学生的思维特点是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其中具体的形象成分仍然起着重要作用。这一特点使他们对课文的深层意义和隐含内容常常理解肤浅;对内容复杂的课文,往往以偏概全;对没有中心句的段或不是判断句的论点、缺乏概括能力。在归纳中心思想或段落大意时,有时夹杂次要因素,有时又遗漏某些重要成分,或不大善于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往往会生搬硬套原文中的某些句子,作机械拼凑。高中学生的思维具有抽象概括的特点,由经验型向理论型发展。因此,他们的理解能力较之初中学生有所提高。在阅读中,能基本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抽象出最基本的观点;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但他们在阅读中往往忽略某些深层意义或潜在内容。在揭示寓意较深的内涵或提炼某些复杂的议论文的主要观点时,仍然把握不准。另外,初中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不如高中学生,尤其在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方面。因此阅读时,初中学生只能就一个方面、一个层次或一般问题质疑,而高中学生则可能在更多的方面和更深的层次上进行质疑;初中学生主要在内容方面提出问题,高中学生则能在内容和形式,乃至语言风格方面提出问题。 3.评价欣赏能力 是指对课文的美的感知、体验和评价能力,包括从课文的思想内容到表现形式、语言文字,乃至风格特点和评价和欣赏。高中学生在生理、心理上都接近成熟,开始初步形成某些人生价值观念,抽象思维已占主导地位,特别明显的是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增强,阅读中选择性和稳定性有了明显发展。这些特点使他们已经具有相当的评价欣赏能力,有对阅读材料从思想内容到表现形式,乃至语言风格进行判断辨析和鉴赏。由于他们在知识和生活上的不足,致使他们在思维和理解上具有一定的片面性,这样在评价欣赏作品时也往往会反映出来。例如,当他们读到某些反映社会阴暗面的作品时,就以为整个社会是漆黑一团;当他们看到揭露某些干部腐化堕落的文章后,就认为“天下乌鸦一般黑”。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必须在培养学生评价欣赏能力方面采取多种方式加以指导。这是建立在对文本从形式到内容的全面、准确、深入理解分析基础之上的,它要求读者对作品所表达的知、情、义的丰富或单薄、正确或谬误、健康或消极,表达方式、方法的恰当或不足、高明或笨拙、有益或有害等方面作出判断,从而真正认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摘要】阅读能力是语文教育的重中之重,好的阅读习惯和能力会使人受益一生。处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小学生,对其进行正确、有效的阅读能力培养,关键在于培养阅读兴趣,扩大词汇量。培养自主阅读的好习惯,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这不仅能在现阶段大大提升其自身素质,更是为他进行后续中学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石。 【关键词】阅读能力;兴趣;词汇量;独立阅读 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发现,有的同学平时口头表达能力很好,可是作文却写得前言不搭后语;或者一篇短短的文章,却总结不出中心意思;还有的甚至对短短数语的数学应用题产生误解,导致丢失了原本该拿的分数。究其根源,这都是没有良好的阅读能力所致。所以,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必须重视。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一、培养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所有行为的原始动力。提高阅读能力,首先应该培养他对阅读的兴趣。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要从幼儿时期开始,要依靠父母的诱导。进入小学以后,兴趣的培养对语文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首先老师必须博学多才,在教学过程中能做到旁征博引。使课堂充满情趣,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另外,语文的教学要注重渲染文章的意境,魅力。使学生去体会作者的思想,品味语言独特的美。千万不可脱离文章整体,只是枯燥的讲解主、谓、宾、定、状、补。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家长之间的互动朗读,尤其是富有戏剧性的朗读,更能促进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定期举办各类主题竞赛,如故事大王赛、诗王竞赛、手抄报赛、成语接龙赛,以此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阅读兴趣的培养并不单单是语文老师的事,他要求各个学科的老师共同努力。例如,如果生物老师讲到蝴蝶时,告诉同学们《昆虫记》这本书中有详细的记载。我想这本书一定会成为学生争相传阅的新宠。巧借课文激趣,当讲到《草船借箭》时,老师不妨告诉学生,要想详细了解故事原委,可以读一下《三国演义》。 二、词汇量

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从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中,我感觉到加强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提高语文水平的基础。阅读教学应从小学一年级抓起,目的是培养小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和认真阅读的习惯。在小学阶段,就要下气力培养学生认真预习的习惯;一边读,一边想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主动克服阅读困难的习惯;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及勤于阅读的习惯等等。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就能自主学习并有所获。为达到上述目的,教师要激励学生全身心地、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法很多,诸如创设情境、开展竞赛、巧设问题、电教手段的使用等等。如我在教学《倔强的小红军》一课前,翻阅了大量资料,写了一篇充分体现小红军倔强性格的短文。当我声情并茂地读完时,自己都感动得流泪了。学生也受到了感染,他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深刻地体会到小红军的可爱,他们体会词句的那种精细程度是以前没有过的。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习内驱力被极大地激发起来,产生极强的学习动机。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能够表现出超常的勇气、毅力和智慧。 但是,学生的兴趣往往是不持久的,还需要教师注意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一是当学生认为对课文内容理解得差不多,没有什么可想的时候,就追问一个可以加深理解的问题。二是当学生思考遇到困难时,就提出有点拨作用,能使学生豁然开朗的问题。三是当学生的思维处于抑制状态,不愿意思考问题时,就提出可能引起争论的问题,以激发他们探讨的兴趣。四是当学生满足于自己能从一个角度提出问题时,就从另一个角度提出他们没有想到的问题,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 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顺利地达到目的有着重要的作用。这种阅读,既在主动,愉悦的气氛中进行,又能在遇到问题时,排除困难,坚持达到阅读的目标。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旦养成,便会成为个人的宝贵财富,终生受用。 教师要十分重视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比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一是学生对周总理不太熟悉;二是人们自发地聚集到长安街送别总理的感人场面学生没有亲自经历,这对他们理解课文内容有一定难度。我在讲读课之前,让学生从报刊上收集有关的资料和图片,并在课堂上充分利用这些材料,课上得非常成功。学生有了这种习惯,对于学习其他课文,就会主动查找相关资料,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学好课文,也为将来收集,整理信息打下基础。 三、培养质疑解疑的能力 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教师可以清楚地知道学生有哪些地方不明白,难点在什么地方,便于有针对性地教学,减少无效劳动。对于学生来说,能够起到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促进学生主动探究。激活学生思维及养成求知兴趣的作用等等。 教师要教给学生在何处质疑。一般来说,应在难点处、困惑处、关键处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一位教师在讲《蝙蝠和雷达》一课时,学生提出了“为什么课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空间观念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空间观念 黔西县铁石小学:王霞 空间主要研究客观世界中的物体的几何属性与变换,而空间观念则是人们在空间知觉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大脑表象,它包括对物体的方向、距离、大小和形状的知觉等,空间观念是创新精神的基本要素,它对于人们进一步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呢?通过在教学实践中的摸索与探究,我认为注重以下几点,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和空间能力的培养。 一、重视基本图形的识别和再现,这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关键。 1、在识图中建立空间观念 学生只有掌握了图形的基本特征,才能正确分辨各种图形的本质区别,在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中,进行变式训练是深化学生表象的重要途径,同时也只有通过训练才能使学生更好地区分图形的各种因素,确定哪些是主要的,本质的,哪些是次要的,非本质的,从而使他们形成的表象更加清晰。如“在教学等腰三角形时”,当学生初步建立了等腰三角形的概念,了解等腰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后,我及时变换等腰三角形的形状、大小和位置,供学生观察判断,有效巩固了学生对等腰三角形的理解与掌握。 另外,在培养学生识图能力中,还可以改变其本质属性,使学生正确地区别图形,形成相应的知识体系。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时,平行四边形的本质属性是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如果把其中本质属性进行不同的变式,就会出现不同的几何图形。如果使其中一组对边不平行,就变成了“梯形”;如果使平行四边形的一个角的成直角就变成了长方形;如果使平行四边形的一个角变成直角,同时四条边相等,就变成了“正方形”。这样,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各图之间相互联系,就可使学生建立相应的知识结构体系,有助于学生对空间观念的丰富和逻辑综合。 2、在画图中形成空间表象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他们对几何图形的认识主要先依赖于观察、实验和必要的动手操作,再通过心理活动的内化去获得表象,然后掌握几何图形的特征,形成空间观念。因此,教学学生学习几

浅谈阅读能力的培养

浅谈阅读能力的培养 【摘要】伟大的目标可以产生伟大的动力,学生的语文水平是在语文活动中提高的,而语文学习受活动的目的任务所约。 【关键词】嗜好读书课外读物素质授之以渔 社会的发展,促进教育观念的变化,培养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成为时代的呼唤。而在语文学科众多能力的培养中,阅读能力不容忽视。 1.要改变讲读课上教师一讲到底,学生只能去听,去记的现象,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目前语文教科书的编排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对同一类型的课,导读课上应明确学生应学习什么东西,如何去学。当然,这类课也不能由老师“包办”,而是逐步引导学生去解决各种问题,重点是交给学生方法,即“授之以渔”。对于其他如自学课,欣赏课,评选课则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只适当点评即可。 重视学生的阅读实践,让他们在教师精心指导下,采取不同形式的阅读来解决相应的问题。比如,了解文章内容用默读;要求读出语感用诵读;还有速读、跳读等多种形式。总之根据不同的要求,有针对性反复阅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的多来,对文章的内涵就会有更深刻的了解和知识,并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只有课本上的几篇文章是远远不够的,这就要求有课外阅读,但有的学校及家长不允许学生读课本以外的所谓“闲书”,甚至有的学生也有类似观点。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被选在书本上的文章虽然有很大的典范性,但熔炼有限,而且较之瞬息万变的社会有很大的保守性。读课外书不仅让我门睁眼看世界,而且课外阅读有“嗜好读书”的特点。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必然会精心的阅读,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阅读能力。这是课内阅读所不能代替的。 要想使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延伸,就必须适时向学生推荐一些积极的、健康的课外读物,有意识的让学生读一些与课文相关的文章,或其他能增长他们见识的有益的读物。学生课外阅读的内容既广泛又庞杂。怎样才能广泛而不散,杂而不乱,从而提高语文能力?明确阅读目标,是重要的一环。 高尔基有句名言:“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能就会发展的越快,对社会就会越有益。”也就是说,伟大的目标可以产生伟大的动力,学生的语文水平是在语文活动中提高的,而语文学习受活动的目的任务所约。心里学认为:人的智力的各种要素发展的一个共同要求,就是加强相应活动的“有意识”,即有观察、注意、记忆、思维,想象活动中要有明确的目的任务有完成目的任务的愿望和要求人的思维的每一个步骤都受思考者的目标所制约,阅读目标的确定,不能超出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 3.能抓住要点和关键提问,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是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能力的表现 “学贵有疑”,而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必然前提,在阅读教学中,要处理好感悟和质疑的关系,阅读课应有自读——浅悟——质疑——深悟的过程。感悟和质疑谁先谁后,谁轻谁重,要因文而异,辨证处理。一般地,文学性较强的文章、古诗词、儿童诗歌,教学时可以感悟在前,质疑在后,并在感悟上多花时间;常识性文章、说理性较强的文章、寓言故事等,教学时可以质疑在前,感悟在后,

小学生快速阅读能力的培养

如何培养小学生快速阅读能力的浅见 《语文课标》在“总目标”中对课外阅读的总量有了具体而明确的量化规定:九年里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并明确规定:小学1——6年级阶段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如此庞大的阅读量对于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说,根本是无法完成的。为此,教给学生有效的读书方法,提高学生的快速阅读能力是十分必要的。怎样提高小学生的快速阅读能力呢? 一、明确快速阅读的目标。 快速阅读,是让学生从文字中迅速吸取有用信息,从而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改善记忆方法。阅读时首先明确阅读的主体目标。学生是快速阅读实施的主体,首先要求学生自己了解自己,“自己喜欢读哪一类的书目”。只有自己找到感兴趣、或需要读的书目后,读书的数量和速度才有了前提保障。其次是明确客体目标,这是针对阅读材料本身而言的。即明确自我阅读目标。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是有限的,要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取较多知识,必须有明确的快速阅读目标。简言之就是,指导学生首先速读一本书前的序言、书的后记、或刊物的目录、或报纸的各版大标题等,了解其大致结构,熟悉其内容,然后筛选出自己要阅读的内容。 学生在阅读前若明确了阅读目标,就能更好地减轻阅读负担,从而提高阅读的速度。 二、教给快速阅读的读书方法

所谓快速阅读,是指利用视觉运动的规律,通过一定方法的训练,达到变声读为视读,以记忆快、理解快、阅读快为标准进行阅读的科学阅读活动。其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浏览法。浏览法是指对一般不需要细致了解的书籍,只是从总体上粗略掌握书中大概内容的一种阅读方法。浏览阅读主要注意文中篇名,目录、序言、提要、索引、开头、结尾以及中间各段落起首的中心句。将这些关键部分浏览完毕后,会对文章或书籍形成总的印象 2、扫读法。扫读法不像传统阅读方法那样逐字逐句地来读,而是将眼停的视域尽可能扩大,将几行文字、一段文字甚至整页文字作为每次眼停的注视单位,在快速扫视中获得对文章或书籍的总体印象、整体理解。 3、跳读法。跳读法是指跳过一些无关紧要的部分而直取读物的关键性内容的一种快速阅读方法。跳读则是有所取舍地跳跃式前进,只停留在那些最有价值的内容上阅读,其他次要内容则大段大段甚至整页整页地略过。 4、寻读法。寻读法是指为得到急需的有关资料,在众多相关书籍资料中搜寻查找的一种快速阅读方法。寻读时,要在快速扫视书页的过程中,能够很快地对自己所要查找的某些问题的细节如人名、地名、事件、年代、概念术语等,作出识别判断。 三、快速阅读能力的训练 学生明确快速阅读的目标,掌握了快速阅读的方法外,还得进行必要的快速阅读能力训练。

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研究课题

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研究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与现状 我们查阅的各项资料显示,国内外都很重视儿童阅读教育的研究。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1998年10月签署了阅读卓越案,美国的儿童每天有一个小时在阅读作业室工作。早在1995年4月,意大利教育部长就宣布了一个“促进学生阅读计划”。台湾从2000年8月到2003年8月在全岛实施儿童阅读计划。 从大陆的情况看,目前很多学校和老师在加大学生的阅读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等方面,进行很多有益的尝试,总结出了不少可贵的经验。浙江特级教师乐莲珠老师的《快速阅读教学》在指导阅读方法,提高阅读速度上有其独到之处。清华附小窦桂梅校长的《语文教学要关注人的发展》在推荐阅读书目,拓宽阅读范围,积累语言文字,民族文化熏陶等方面,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江苏扬州教育学院的徐冬梅老师以“亲近母语”为目标的课外阅读教材研究与实验在儿童阅读教育理论、小学阅读课程的构建方面都处于领先地位。 综观当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现状,形势不容乐观,突出表现为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阅读兴趣比较单一:休闲性阅读占据学生课外阅读的大部分时间。 (2)课外阅读的时间的比重减少:电视、电影、上网等多种活动方式使孩子们的课余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而课外阅读的时间变得越来越少。 (3)阅读消费较少:经调查,小学生的诸多消费中,用于娱乐的消费远远高于购买书刊的费用。 (4)学生独立思考能力、阅读能力正在退化。阅读的退化不仅会使人的思维迟钝,人文精神失落,更会危及民族基础素质,造成民族文化的退化。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语文课程标准》进一步明确强调了小学阶段应完成大约145万字的阅读量。众多数据说明,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借助阅读丰富学生的心灵,充实学生的头脑,无疑是使孩子终生受益的重要举措。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通过什么有效的途径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提高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2、概念界定与解读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黔江区水田乡中心小学校黄义文[摘要]《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学生“在阅读和鉴赏活动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因此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呢?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从选好读物,激发兴趣;明确目的,计划读书;学会方法,提高效率;内外结合,拓展空间四个方面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关键词]培养良好阅读习惯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学生“在阅读和鉴赏活动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因此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呢?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点建议: 一、选好读物,激发兴趣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的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

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才会将教师的“要我读”转化为“我要读”。 因此培养小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是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关键。要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和愿望,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认知水平,首先就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帮学生选好读物,引导学生读好优秀的课外作品。 一般地,低年级的学生的思维主要是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应选取图文并茂的课外读物;中部和高部的学生的思维已由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因此,可以适当地选择一些逻辑性、说理性较强的读物给学生阅读。我们在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时,选择的内容应较广泛,可涉及儿童生活、历史故事、科学常识等;体裁应多样,可以是诗歌、散文,也可以是小说、童话、寓言,不拘一格,只要是思想内容健康,有教育性,对儿童的思想、品德、智力、情感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影响的文学作品,都可以推荐给学生阅读,这样学生才能博览群书 二、明确目的,计划读书; 美国著名学者诺.波特指出:“谈到读书,首先应该明确目的。对读书的目的认识得越清楚,读书的信心就越坚定持久。”所以让孩子明确读书的目的实在是阅读的第一要事。许多孩子读书时根本就不清楚自己为什么要读这样的书?读了这本书对自己会有哪些帮助?这样无目的,漫无边际地胡乱阅读,终其一生也很难有建树。恩格斯曾一针见血地指出:“无计划地读书简直就是荒唐。”因此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要让孩子明白:我为什么要读这本书?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谭宝芳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谭宝芳 发表时间:2014-04-29T14:22:37.75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4年6月总第174期供稿作者:谭宝芳 [导读] 阅读带给人的力量是巨大的,能拓宽知识面,提高品德修养和思想情趣。 谭宝芳山东省青岛平度市郑州路小学266700 阅读带给人的力量是巨大的,能拓宽知识面,提高品德修养和思想情趣。而阅读能力对小学生来说,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同时也是小学生应该具备的一项重要素质。良好的阅读能力不但可以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形成良好的语感,而且能让小学生学会理解、鉴赏文学作品,从中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进而丰富其情感体验,发展他们健康的个性。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该如何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众所周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对某件事物感兴趣就会孜孜不倦地去追求,乃至形成爱好,养成习惯。的确,兴趣的魅力是神奇的,它能调动学生内在的潜力,促使他们积极思考。也可以说兴趣是阅读的内驱动力,有了这个动力,学生就会挤时间读,所以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阅读的效率,关键还在于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1.精心创设情境,培养阅读兴趣。教师可恰当地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从视、听等方面给学生感官以多重刺激,创设有趣的课堂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乐中学,趣中获”。学生在细细的听、看中不仅理解了课文内容,而且也会被老师美的情感、语调和生动的画面所陶醉了。孩子们其实是很善于模仿的,老师的范读无形中为孩子们树立了榜样。这时他们也显得跃跃欲试了,这时老师再因势利导,让学生试读。学生反复吟读最终领悟到课文的意境,感受到美的愉悦,自然也就培养了阅读的兴趣。 2.充分发挥想象,培养阅读兴趣。每一篇课文的内容都是有限的,而文章所反映的思想内涵却是无限的。只有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才能从“有尽”的“言” 中领悟到“无穷”之“意”。如教学《小木偶的故事》一课时,可以让学生想象现在小木偶会哭、会笑会生气、会着急,也会向别人表示同情和关心了,后来又会发生什么事呢?谁来接着编下去,让学生展开自己丰富的想象,发表自己的看法。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带有兴趣与思考余地,逐步提高阅读能力,自然也就“爱读” 了。 3.组织课堂游戏,培养阅读兴趣。小学生活泼好动、喜爱表演。在中年级教学童话一类性质的课文,可以让学生扮演成文中的角色进行分角色表演,或让学生排演课本剧等方式,在编一编、演一演的过程中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又能使学生有个性化地体验和表达,从而达到享受阅读的乐趣。 4.开展课间活动,培养阅读的兴趣。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质量。我们开展朗读比赛、办读书剪贴报、手抄报,开展读书会、讲故事比赛、读歌朗诵会,展示优秀读书笔记知识竞赛等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课间活动,能有效地检查阅读情况、巩固阅读成果,让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热情,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从而让学生自觉进行课内外阅读。 二、指导方法,提高阅读的有效性 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学会灵活多变的、科学合理的阅读方法。 1.略读法。这种方法就是根据学生学习或写作上的需要,有选择性地阅读相关篇章或相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 2.精读法。精读法就是对文章上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对语言隽永、情节生动的章节,教师可以以这些文章为依据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3.默读法。默读法就是对所读的文章不发音地快速地读。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默读法能用最少的时间获取较多的信息。 4.摘抄法。这种阅读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最优美的词、优美的句和段摘录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平时要求学生多写、多记录。 5.写读书笔记。教师要鼓励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后,经常写日记或读后感。用日记或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想法,并在平时多与同学进行交流。这样学生的读、写、听、说紧密结合,阅读能力就能很快地得到提高。 三、创设条件,提高学生的阅读技巧 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设课外阅读的条件,让学生在幽雅的环境中进行课外阅读。 1.利用好学校图书室。图书室是学生阅读的主要来源,我们要积极组织学生多借阅课外读物,这样让学生感受到图书室是一个学习的乐园,是遨游知识的好场所。 2.办好班级图书角。为了弥补学生书源的不足,教师可以动员学生把个人的图书暂时存放在班里,组织学生自己管理借阅。图书角设在教室一角,课间课余随时借还,十分方便。也可采用“流动图书箱”的办法,由各班干部轮流负责图书的保管、借阅工作。为了介绍图书,也可以组织学生举办图书展览,把被介绍的图书陈列出来,同时展出学生整理编写的宣传图书的资料。资料可包括图书内容提要、作者简介、时代背景等,这样就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阅读条件。 3.给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及时推荐合适的读物或文章,同时减少书面练习,增加阅读作业,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空间和时间。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一个艰难的活动过程。我们只有在日积月累中开阔学生的视野,扩大学生知识面,拓展学生学习语文的渠道,才能提高阅读能力,才能让学生真真切切地体会到语文就在我们的生活中,生活中处处有语文。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空间观念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空间观念 摘要:《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作为核心任务之一,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理念下探索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策略是十分有必要的。本文将结合实例从空间观念的培养前提、如何培养、怎样发展、如何积累、进而培养空间想象力等方面来进行论述,采用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借助实物,多媒体运用等手段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空间观念。 关键词:空间观念感知想象 前言: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一门科学。空间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是小学数学的重要教学内容,小学数学内容包括“数”和“形”两个部分,其中“形”就是指几何初步知识,它是小学数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的初步空间观念1作为教学的核心任务之一,然而这部分知识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最薄弱的环节,也成为老师教学中最头痛的问题。 小学生的空间意识往往是在他们学习几何初步知识的过程中形成的,因此只有把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落到实处,才能真正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下面依据小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结合“空间与图形”中的部分教学内容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想法。 1空间观念:是在空间知觉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物体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关系的表象,它是在对同一类事物的多次感知以后进行综合的基础上形成的。

一、利用生活经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一)突破单纯认识建立初步空间意识 小学生从幼儿开始就处于对外界事物充满好奇的欲望中,从小就通过接触各种图形来认识事物,从而逐步对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有了初步的感知,并在他们的头脑中形成这些图形粗浅的表象2,这些表象的形成就是空间观念的萌芽。 生活中的任何一件事物都是进行小学教育的宝贵资源,从最初的看图识物到接触实物都是进行几何知识学习的基础。如水杯、电视、门窗、书本、纸盒、房屋、街道等让他们认识了线、面、体、角等相关的初步知识;“太阳从东方升起”认识方向;汽车的行驶,升降旗等现象认识平移;从风车、摩天轮、螺旋桨的转动等观察到旋转现象等等。教师应该针对这时期学生的思维特点进行教学,将教学与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利用丰富的现实原型形成他们最初的空间知识。从简单有趣的开始,抓住特点,让小学生形成一个由浅到深的认识过程。 空间意识的初步形成,有助于他们对事物的理解,通过引导,突破单纯的认识,能够具有粗浅的抽象理解能力,还培养了他们对生活的感知能力,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二)将实物抽象成平面图形,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教学研究表明: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是处在直观形象思维阶段,思维特点主要是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和表象进行思维活动的。” [1]通过知识经验的积累,小学生的思维慢慢地由直观形象向抽象逻辑2表象:当事物不在面前时,在个体头脑中出现的关于该事物的形象。

浅谈阅读能力的培养 宁维广

浅谈阅读能力的培养宁维广 摘要:读书是一种生活享受,就如同看电视、玩游戏、做运动一样。除了工具 类书籍外,一般作家写书,就如同导演拍电影、画家画画一样,是一种艺术创作,是希望读者能从中得到美的享受,能从书中主人公跌宕起伏的命运中得到情绪上 的宣泄。 关键词:阅读的兴趣阅读的能力和技术阅读速度阅读准确性阅读方 法 在教学工作中,我们常常会感觉到学生读书有快慢之分、理解能力有深浅之分、推理判断水平有高低之分。为什么会造成上述差别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的阅读兴趣,能引起他们的注意力的提高。只有对文章感兴趣才能对文章的 理解达到一种深的层次。 一、怎样才能让孩子有阅读的兴趣呢? 1.阅读是一种自我情感享受,是一种个人的内在的需求。在孩子起初接触书、有读书的倾向时,这是最好的引导时期,只要是符合孩子年龄的故事书或者儿童 文学,情节很跌宕起伏,孩子读的时候为了急于知道情节发展当然是会很快速地 阅读了。读这样的书也是有好处的,不爱阅读的孩子因此会爱上阅读。对孩子阅 读的要求切记不要功利的思想太严重,应该让他享受阅读的过程,总希望他阅读 后能得到些什么、思考些什么,希望对他的写作有帮助。但其实当你看到他阅读 中得到那种快乐时,也会非常开心的。兴趣是一切学习之动力源泉,只要他有兴 趣阅读,那么他读书的范围自然而然就会扩大,涉及的面也会越来越广,阅读的 能力自然也会提升。当然,书海茫茫,要有导航员。 2.通过多读来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语言文字 首先,读的形式要多种多样。要根据内容的需要,选择不同的阅读方式。课 文中任务对话较多的,可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有的课文内容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读;还有对比性地读;学生开火车似地读。教师应抓住时机,训练学生读,让学生在 读中体味、在读中加深理解。指名读和齐声读时,要指导学生读出感情,这种方 法适合在理解课文内容后使用。在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扫除障碍、读准字音,把 句子读通顺的情况下采用轻声读;在理解句、段含义时最好用默读,边读边思考。有些句段充满感情,又比较长,老师可以先示范再让学生模仿,从而更好地以读 来体会出句段中所表达的感情。 再者读时要有技艺。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怎样用有声有色的语言表达 出来呢?老师根据内容的需要指出带着某种感情去读。只强调带着某种感情去读 还不够,还要适时引导学生知道段中哪些话应读重音,句中那几个字应读轻音, 哪些快些,哪儿慢些、哪儿高些,哪儿低些,更好地体味文中之意,来提高朗读 的表现力。 二、阅读是一种重要的学习能力 1.学生的阅读能力存在着非常大的差别。学生阅读能力的差别是其阅读技术 的水平造成的。阅读是一种能力,这是大家所公认的。阅读是一种技术,有些人 可能不甚理解。要谈阅读,阅读的能力和阅读的技术,我们得首先让孩子喜欢阅读,才能求其次。阅读经过有效的科学的训练,是可以提高的。进行课外阅读的 主要目的是扩展知识面,这时宜用快速阅读,用心过滤所读内容,即记忆其中的 有用信息、重要信息,这样就会提高记忆的效果了。如果是一些特殊的阅读,如 修改作文、审阅试题,这时的阅读不能强求阅读的速度,最好是字斟句酌。如果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