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公允价值 顺周效应.pdf

公允价值 顺周效应.pdf

公允价值 顺周效应.pdf
公允价值 顺周效应.pdf

1) 企业主要对那些项目采用公允价值计价;

1、接受捐赠采用公允价值计量

《企业所得税法》第六条及《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十三条规定,接受捐赠收入为非货币性收入,应当按照公允价值确定收入。

2、接受投资采用公允价值计量

《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七十一条规定,通过支付现金以外的方式取得的投资资产,以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和支付的相关税费为成本。

《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十二条规定,《企业所得税法》第六条所称企业取得收入的非货币形式,包括固定资产、生物资产、无形资产、股权投资、存货、不准备持有至到期的债券投资、劳务以及有关权益等。股票股利属于规定中的股权投资,应为非货币性收入,依据第十三条规定,应当按照公允价值确定收入。

4、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采用公允价值计量

《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企业发生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应当视同销售货物,但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的除外。税法不需要区分货币性资产交换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即无论补价占整个资产交换的比例是多少,税法均应当分解为按公允价值销售和购进两笔业务进行处理。而会计首先要区分货币性资产交换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然后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再区分是采用账面价值计量还是公允价值计量。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如果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不具有商业实质,或者换入资产和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都不能可靠地计量,则应当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不确认损益。此时税法与会计存在差异。

2) 企业按公允价值计价的资产项目的总价值及其在总资产中的占比;哪些企业按公允价值计价的资产项目的总价值及其在总资产中的占比较大;它们分别隶属于哪些行业?

信息中介、市场调查、广告公司、传媒公司、食品和农产品精加工、印刷与包装、钻石珠宝、化妆品及洗涤用品、服装服饰等按公允价值计价的资产项目的总价值及其在总资产中的占比较大,分别隶属于服务业、广播、电视、电影和音像业、娱乐业、居民服务业等。

3) 哪些行业按公允价值计价的资产项目的总价值及其在总资产中的占比较大,这些行业是否有较为突出的业务特证?有何业务特征?按公允价值计价的资产项目的总价值及其在总资产中的占比较大与其业务特征是否有关?

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等按公允价值计价的资产项目的总价值及其在总资产中的占比较大,其业务特征表现为:总体看来,产业基础越做越大,但总体科技含量不高,机器的制造称为制造的制造,但比其品质,稳定性,扩展性上看和国外相比,还有差距。从业人员,奋斗在制造业第一线的人文化素质不高,缺少技术工人。自主产品有限,依赖性强。按公允价值计价的资产项目的总价值及其在总资产中的占比较大与其业务特征有关。

4) 哪些企业、哪些行业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及其对当期收益的影响较大?哪些企业、哪些行业收益水平受股市波动影响较大,收益水平与股市波动关联性较强?哪些企业和行业在股市波动承受着更大收益波动风险?哪些企业和行业在牛市中更受益,在熊市中受损?由此可以导出什么样的股票投资策略?

生物技术、制药、新材料、光电子、纳米、新能源、环保等企业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及其对当期收益的影响较大;食品零售、百货零售、汽配零售、家电零售、医药及医疗器械专门零售、连锁业、运输业、仓储业等行业收益水平受股市波动影响较大,收益水平与股市波动关联性较强;家具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等行业在牛市中更受益,在熊市中受损;受市场供求,政策倾向,利率变动,汇率变动,公司经营状况变动等多种因素影响,股票价格呈现波动性,风险性的特征。何时介入股票市场,购买何种股票对投资者的收益有直接影响。股票投资分析成为股票投资步骤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股票投资分析可以分为基本分析法和技术分析法,其目的在于预测价格趋势和价值发现,从而为投资者提供介入时机和介入品种决策的依据。确立投资组合在进行股票投资时,投资者一方面希望收益最大化,另一方面又要求风险最小,两者的平衡点,亦即在可接受的风险水平之内,实现收益量大化的投资方案,构成最佳的投资组合。根据个人财务状况,心理状况和承受能力,投资者分别具有低风险倾向或高风险倾向。低风险倾向者宜组建稳健型投资组合,投资于常年收益稳定,低市盈率,派息率较高的股票,如公用事业股。高风险倾向者可组建激进型投资组合,着眼于上市公司的成长性,多选择一些涉足高科技领域或有资产重组题材的“黑马”型上市公司。

5) 验证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金额、正负及其对当期收益的影响程度与经济周期和股市的牛熊转换周期的关系。验证

顺周期效应是否存在?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是指一项资产在取得之后的计量,即后续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时,期末资产账面价值与其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是新会计准则下一个全新项目,其对上市公司的净利润与应交所得税的影响需要根据持有期间与处置期间分别确定。根据新会计准则的有关规定,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期末账面价值便是其在该时点上的公允价值,与前次账面价值之间的差异,即公允价值变动金额需要计入当期损益。现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在通知中明确规定在计税时,持有期间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不予考虑,只有在实际处置时,所取得的价款在扣除其历史成本后的差额才计入处置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可见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计税基础仍为其历史成本。因此,在上市公司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期间,当公允价值发生变动时,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便存在一种“暂时性差异”,只有在实际处置后,该差异才会转回。投资收益是企业在一定的会计期间对外投资所取得的回报。投资收益包括对外投资所分得的股利和收到的债券利息,以及投资到期收回在或到期前转让债权得款项高于账面价值的差额等。投资活动也可能遭受损失,如投资到期收回的或到期前转让所得款低于账面价值的差额,即为投资损失。投资收益减去投资损失则为投资净收益。随着企业握有的管理和运用资金权力的日益增大,资本市场的逐步完善,投资活动中获取收益或承担亏损,虽不是企业通过自身的生产或劳务供应活动所得。却是企业利润总额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其比重发展呈越来越大的趋势。从表面上看,尽管企业投资的目的有所不同,但从本质上说,企业考虑的是某项投资能给企业带来多少利润,投资收益是否超过资金成本,否则,这项投资就是无意义的、无价值的。风险和收益是一对相互联系的概念,一般来说,风险越大,收益越大,不存在收益很大而风险很小的投资对象。一个成功的投资者,需要在风险和收益之间相互平衡,以期在一定的风险下使收益达到较高的水平,或在收益一定的情况下,使风险维持在较低的水平上。

在经济周期的复苏和繁荣阶段,由于市场活动较为活跃,流动性趋好背景

下的金融产品市场价格持续上升,而企业通常以公允价值来计量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价值顺势趋好,预期产生的利益较为可观,而且企业效益提高导致可供分配利润上升。企业、投资者因预期收益率的攀升而追加投资,同时金融监管机构和金融服务机构通过疏通资金渠道来消除资金困境的影响。同时,投资活动最终引起管理者、工人及所有者乃至社会公众的收入水平迅速增长,从而向上修正预期收入,导致当前消费增加,高涨的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使得国民经济进一步扩张,在成熟效应和加速器作用下,下一轮的国民收入和生产规模将迅速增加,使复苏阶段的经济环境更加繁荣。反之,在经济周期的恶化阶段,国民收入和生产规模会迅速减少,使本已恶化的经济状况雪上加霜。在我看来,顺周期效应产生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点:1、公允价值本身存在着缺陷以公允价值为主要计量属性的条件下,持有资产的价值信息含量和质量会随着市场状况发生变化。交易活动的进行是在买卖双方完全自愿的情况下进行的,而交易需要足够的市场的信息量。因此,也能反映出的财务信息有一定的顺周期的特征。2、决策者的心理周期变动。从心理学和行为生命周期理论角度考虑,人们在进行决策时,总是面临当前决定还是推迟到将来某一个时间点进行决策行动的抉择。为确保能快速获得收益,投资决策者对于经济繁荣时期出现的收益机会进行抉择利用是其最佳选择。3、金融服务的监管环境也存在周期性。从金融服务与监管的角度来看.银行信贷存在周期性,而且在公允价值会计计量下,这种内在周期性进一步加剧,使经济周期更为明显。公允价值计量在经济衰退期可能会导致资本监管更为严格,对银行发放贷款的积极性产生不利影响,进而延缓了经济的复苏。

公允价值与顺周期效应

公允价值与经济的顺周期效应 课堂案例 某公司资产为10000万,负债与所有者权益各位5000万,公司优化的的资产负债率为50%。根据会计恒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得出以下结论: 1、在经济形势好的时候: 资产的价值上升100%,资产负债率下降到25%,投资者的心理预期中看好整个市场,银行等金融机构会放宽信贷要求,为了达到优化的资产结构,而公司的决策者会进一步提高资产负债率提至50%,贷款一亿。公司的运营资本较多,有利于公司的发展,获得更多盈利。这使得在经济形势好的时候,公司越是能够融资与发展,获取更多收益。同时,可以反映出来的是公司实际上表面的风险比实际大,只是账面的资产上升了,而不能说明企业真正的谨慎。 2、在经济形势不好的时候: 假设资产的价值下降37.5%,同时负债不变,此时所有者权益变为1250万,资产负债率变为80%,金融机构由于如此高的资产负债率而提高带宽要求。一方面是再融资的困难,另一方面,原先的负债到期,企业需偿还负债,使得运营资本不足,公司很可能发生周转困难,使本已恶化的经济状况雪上加霜。 拓展 课堂上,老师提到了公允价值的顺周期效应这一问题,以下是我通过搜集、阅读、整合一些资料,形成的对这一问题的分析研究与自己的看法:美国次贷危机以来,理论界和实务界围绕公允价值会计计量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而公允价值会计顺周期效应则是引发这场争论的起源。 一、基本概念 1、顺周期效应: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经济周期性的扩张与收缩,必然伴随着金融周期性的扩张与收缩。在不同的波动阶段,经济总量与经济波动的互动效果就是所谓的周期效应。当经济总量与经济波动同方向变动时,说明存在顺周期效应;反之,则存在反周期效应。 2、公允价值:公允价值亦称公允市价、公允价格。熟悉市场情况的买卖双方在公平交易的条件下和自愿的情况下所确定的价格,或无关联的双方在公平交易的条件下一项资产可以被买卖或者一项负债可以被清偿的成交价格。 3、具体到公允价值会计所产生的顺周期效应,可分为两种不同情况。是指: (1)在经济萧条时期:公允价值会计的运用将迫使金融机构确认大量的投资损失和贷款减值损失,从而降低其资本充足率、信贷和投资能力,使本已恶化的经济状况雪上加霜。 (2)在经济繁荣时期:公允价值会计的运用将导致金融机构确认更多的投资收益和计提较少的贷款减值损失,从而提高其资本充足率、信贷和投资能力,使本已过热的经济环境火上浇油。

信贷投放顺周期性效应的分析

信贷投放顺周期性效应的分析 一、我国信贷投放的顺周期性效应 1.信贷投放的顺周期性首先表现在信贷增长与实际GDP增长表现正向 关系。经济增长速度的提升带动信贷增速的提升,经济增长速度下滑 则导致信贷增速的下降,两者趋势吻合,相互强化,放大经济波动幅 度并引发或加剧金融不稳定。从图1能够看出,信贷增长与实际GDP 增长存有这种正向变动关系,而且在1998年央行取消信贷“限额管理”之后表现更加明显:经济增长率较小的上升会带来信贷增长率较大的 上升,而经济增长率较小的下降则会导致信贷增长率较大的下降。如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政府多措并举保增长,维持了较高的增 长率,但金融系统恐慌性紧缩并没有消除,信贷在1998年、1999年连续出现大幅度下跌,导致中国经济增长在1999年跌入低谷。2.信贷投 放的顺周期性同样表现在信贷增长与产出缺口的变动关系上。使用消 除趋势法②计算出1979年至2012年中国的潜在产出,并由此得到产 出缺口(实际产出-潜在产出)/潜在产出)。产出缺口为负值,表示 存有生产水平不足,若信贷增速下降,则说明信贷投放存有顺周期效应;反之亦然。从图2能够看出在产出缺口为负阶段,如1980-1983、1985-1987、1994-2000、2003-2005、2007-2010,均存有不同水准的 生产水平不足,而与之相对应,则存有若干个明显的信贷收缩区间, 如1980-1982、1986-1987、1997-2000、2003-2005、2009-2011。产区缺口为正的阶段,如1983-1985、1991-1994、2005-2007存有明显的 生产水平过剩,而与之相对应的存有干信贷扩张区间:1983-1984、1991-1993、2005-2007。由此说明,信贷投放存有明显的顺周期效应。 3.信贷投放的顺周期性还表现在银行不良贷款率与经济增长的反向关 系上。动态地看,银行不良贷款是信贷周期形成过程中的产物。当经 济出现上行拐点时,借款需求增大,出现银行群体性多贷,造成信贷 扩张;而当经济出现下行拐点时,银行贷款意愿下降甚至拒贷,造成 信贷紧缩。这个松一紧,既形成了信贷周期,也使银行产生了大量的 不良贷款。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获得中央汇金注资前的不良贷款率

顺周期性

顺周期性 1 什么是顺周期性 2 四种顺周期性的行为[1] 3 不同机制下顺周期性的作用 4 无需避免顺周期性的 理由 5 抑制顺周期性的方法[2]什么是顺周期性 顺周期性是指在时间维度上,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形成的动态正反馈机制放大繁荣和萧条周期,加剧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并导致或增强金融体系的不稳定性。人们很早就认识到了金融体系的顺周期性。对顺周期来源的解释最早始于IrvingFisher,他认为由于借贷双方信息的不对称和与此相关的代理成本,金融体系影响经济周期最主要的渠道是所谓的“金融加速器”(financialaccelerator)。四种顺周期性的行为[1]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警示我们,经济系统的周期性波动并不单单源于外部冲击,市场的反馈机制对经济波动也会产生显著效应。如果存在大量的正向反馈,就会显著放大系统对外部冲击的反应,加剧系统的不稳定性。反馈机制是正向或是负向,取决于经济主体的行为特征。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我国居民消费行为、银行信贷行为、企业存货投资行为、国际资本流动都对经济系统有正向反馈,表现为与经济周期的同步性特征,即具有明显的顺周期性。从目前来看,市场的顺周期性正在加速经济繁荣,与此同时,一些系统性风险因素可能正在被掩盖,为风险积累埋下隐患。第一,

居民消费行为的顺周期性。“买涨不买跌”现象在消费市场比较显著,当经济处于上升期,即期收入和预期收入增加,会刺激居民消费扩张,推动经济持续增长;反之,在经济下行期,居民消费规模缩小,加剧经济衰退。但是,由于医疗、教育、养老等不确定性因素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始终为负,导致消费在经济下行期的回落幅度要大于经济上升期的增长 幅度,呈现非对称性。第二,银行信贷行为的顺周期性。受“时点”评级、“羊群效应”、理论模型、资本监管等因素影响,银行信贷行为始终与经济周期保持高度同步,呈现明显的顺周期性。银行信贷行为的顺周期性会加大实体经济的波动。在经济上升期,信贷扩张注入大量流动性,造成资产价格泡沫和经济过热;反之,在经济下行期,信贷回落又会加速经济萧条。前三季度,我国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呈现逐月增加态势,M2保持高速增长。第三,企业存货投资行为的顺周期性。企业存货投资与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之间存在显著的同步性,具有明显的顺周期特征。在经济上升期,市场需求增加,企业倾向于增加存货投资,存货投资上升会推动生产规模扩大和经济增长,从而又会进一步增加存货需求;反之,在经济下行期,企业的存货投资会减少。实证研究表明,存货投资对经济周期波动的贡献度均为正值,说明企业的存货投资加剧了经济波动,尤其是“去库存化”对经济下滑的放大效应尤为突出。第四,国际资本流动的顺

银行业顺周期性的形成机理、表现及逆周期监管

论文题目:我国银行业顺周期性的形成机理、表现及逆周期监管 1 / 16

目录 一.前言 (3) (一)内容摘要 (3) (二)选题背景 (3) (三)行文结构 (3) 二.文献回顾——金融系统顺周期性相关理论评述 (4) (一)金融系统的顺周期性 (4) (二)银行业的顺周期性 (4) 三.我国银行业的顺周期性的分析 (5) (一)理论分析——银行业的顺周期性形成机理 (5) 1. 内部因素 (5) 2. 外部因素 (6) (二)现状分析——我国银行业顺周期性的表现 (9) 1.银行放贷行为与经济周期平行 (9) 2.银行盈利能力与经济周期平行 (10) 3.银行资产质量与经济周期平行 (11) 四.逆周期监管政策及工具 (13) (一)逆周期资本监管的框架及工具 (13) (二)总结 (14) 【参考文献】 (15) 2 / 16

一.前言 (一)内容摘要 缓解银行业的顺周期性,建立逆周期的调整机制,是宏观审慎监管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首先对金融系统顺周期性和银行逆周期监管的相关理论作简单评述;接着,从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个角度分析银行顺周期的形成机理,并在此基础上重点讨论我国银行业顺周期性的表现;最后,对当前逆周期资本监管工具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银行业顺周期逆周期监管 (二)选题背景 在金融危机后,银行业的顺周期性成为各国及国际金融组织关注的重点,强化对其逆周期监管已成为共识。根据银监会计划,我国大银行将在2012年全部执行巴塞尔新协议,其中,如何利用逆周期监管工具规避银行业顺周期风险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对金融危机的反思和防范视角,以及我国要执行巴塞尔新协议的现实,对银行业的顺周期性及逆周期监管工具进行研究是完全必要的。 内容摘要 选题背景 金融系统的顺周期性 银行业的顺周期性 银行业顺周期形成机理 2.银行业顺周期的表现 逆周期监管政策及工具 结论 3 / 16

中国金融体系运行的“顺周期性”问题与“逆周期监管”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sj.com/doc/9513258782.html, 中国金融体系运行的“顺周期性”问题与“逆周期监管”研究 作者:陈放 来源:《重庆行政》2018年第03期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指出:“金融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1]。党的十九大报告把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之首。而解决金融安全的一个重要措施,就是要防范金融运行的顺周期性风险问题。金融市场的顺周期性是指在经济周期中金融变量围绕着实体经济某一趋势值波动的倾向或效应,而顺周期性增强就意味着金融运行的风险增大。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之下,我国金融市场的运行,必然受到国内外宏观经济运行的影响,常常表现出顺周期性,影响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鉴于资本主义周期性金融危机的教训,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防范和化解我国可能存在的金融风险问题。”[2]因此,怎么应对我国金融的顺周期性风险并进行逆周期调节,以减少经济发展中的震荡和危机,是金融工作者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我国金融体系中“顺周期性”现象带来的各种风险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健康平稳。但是,在当前调结构与转型发展过程中也呈现很多的顺周期性效应,需要从国家层面的高度进行逆周期监管。在2017全国金融工作会的通稿中,“金融風险”成为频率最高的关键词,在报告中出现31次,而“金融监管”排列第二, 出现28次。 [3] 国务院副总理、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刘鹤2018年在达沃斯论坛上表示:“在中国面临的各类风险中,金融风险尤为突出。”[4]特别是在美国301条款的影响下,中国金融运行将面临更多的风险问题。 第一,金融市场在顺周期性效应下面临监管失控的风险。中国金融市场总体是健康发展的,但在新经济时代,互联网等新兴产业不断创新,我国也将对产业进行结构调整和换挡升级,传统的产业将逐渐被新兴产业所取代,经济运行必然带来很多的顺周期性效应。特别是在美国301条款的影响下,中国以高科技为代表的新兴经济必然受到很大影响。一些以高科技为支撑的新兴企业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企业的经营面临很大困难,这都会让中国金融的运行面临很多的顺周期性风险问题。表现在:一是金融公司受到企业运行的顺周期性效应的影响,借贷业务监管难。这些新兴企业在经济上的顺周期性必然造成一些企业的经营出现困难甚至亏损,金融公司怎样对企业的经营情况实施监管从而进行借贷,给金融业带来新的问题;二是金融交易业务在顺周期性效应下跨国监管难。在现代经济运行中,存在着大量金融借债的跨国交易行为,一些金融企业在顺周期性效应下怎样监管跨国企业的借贷交易,在信息上、法律上存在很多漏洞与盲区;三是金融监管机构本身不完善。我国的金融业正处在转型期,随着新兴科

浅谈公允价值与相关性

浅谈公允价值与相关性 浅谈公允价值与相关性摘要:公允价值问题一直是一个国际会计界关注的话题。公允价值基于现行的市场价格进行公平交易,综合考虑通货膨胀、市场供求等因素,打破了历史成本对这些因素的不敏感性所导致的未来价值的不确定性,同时又兼顾过去、现在、未来三方面的价值信息,有利于正确评估当前财务状况以及正确预测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从而引导会计信息使用者做出正确的决策。关键词:公允价值历史成本相关性引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竞争和发展,多元筹资企业不断涌现,尤其是大型上市公司的出现和资本市场的发展,使得会计的目标主要为国际宏观经济调控提供可靠信息转向为投资者、债权人、供应商等主要信息使用者的决策提供相关信息。正文:当今理论

界对会计目标的确立主要存在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这两个有代表性的流派。受托责任观是在公司制和现代产权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而形成的。会计发展初期,会计信息的提供主要是基于一种契约约束。于生产力的发展,所有权和经营权逐渐分离,企业资源的提供方与作为经营方的管理当局形成了委托与受托关系。受托者接受委托,管理所交付的资源,承担合理,有效管理与应用受托资源,使其尽可能地履行保值,增值的责任;并如实地向委托者报告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显示其受托责任履行情况,委托方据此做出有关的投资与借贷决策以及是否更换受托方.因此,受托责任学派认为会计的目标就是以会计报表的形式提供会计信息,反映受托责任履行情况。而20世纪30年代以后,西方市场经济日益完善,资本市场得到空前的发展,企业经济规模不断发展壮大,股份制已成为现代企业主要组织形式,资源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的普遍分离成为市场经济的主要特

金融危机与银行顺周期发展模式研究

摘 要:由美国次贷危机演变而成的全球金融危机对各国的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根据国 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本次金融危机所造成损失可能达40540亿美元,其中,美国金融资产缩水27120亿美元,美国银行业遭受了惨重的损失,但也有一些银行业绩相对稳定甚至是盈利的。USBacorp (USB )银行就是很好的例子,这与他们在经济周期中采取了逆向周期发展模式有着相当大的关系。而与之形成对比的美国银行业大多数都采取了顺周期发展模式,而他们都是在此次金融危机中遭受惨重损失的银行。此次危机过后,对现有金融监管体系进行改革和加强监管是必然的。其中,金融监管改革一个重要的原则和方向就是抑制金融体系尤其是银行行为的顺周期性。以银行房贷资产为对象来分析美国银行在此次金融危机中采取不同的周期发展模式给银行业绩所带来的不同的影响,指出不同发展模式的利弊。并以USB 银行作为案例来分析逆向周期发展模式的优势。 关键词:金融危机;房贷;顺周期;逆向周期;模式中图分类号:F831.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 (2009)29-0126-03 收稿日期:2009-09-05 作者简介:谭伟(1985-),男,黑龙江哈尔滨人,硕士,从事商业银行管理研究。 金融危机与银行顺周期发展模式研究 谭伟 (哈尔滨商业大学金融学院,哈尔滨150000) 在股市中有一句话叫“追涨杀跌”,就是说在股市上涨周期或某只股票持续上涨的情况下,股民持续增仓的行为,而在股市下跌周期或某只股票持续下跌时,股民持续减仓的行为。这种行为使股市暴涨暴跌, 股票所反映的股价与上市公司的实际财务情况不符,甚至偏离很大,风险随之而来,在股民 “追涨杀跌”的情况下,大多数股民被套牢或失去投资的机会。而与股市这种“追涨杀跌”相对应的是,在经济周期中银行采取的顺周期的发展模式。即在经济扩张周期里银行采取增加业务品种和数量,增加市场份额来获取更大的利润;在经济衰退周期里银行缩减业务来避免损失。这种顺周期发展模式扭曲了银行资产周期和经济周期的关系,增加了银行系统风险的脆弱性,一旦经济周期逆转形式,银行将面临巨大的风险。 (一)顺周期发展模式 1.顺周期发展模式是指在经济或房地产市场上升周期时降低贷款利率和贷款标准来扩大信贷数量,扩大风险敞口,减少损失准备金和资本金;在经济衰退或房价持续下降时则反向操作。在这里要说明的是,银行并不是简单的追随周期,而是主动促进周期,其意图是在上升周期通过进一步促进市场扩张获得更多的利润收入;在经济衰退周期通过缩减业务避免损失。 2.顺周期发展模式具有以下几点特征:信贷增长率超过或低于GDP ;主要由供给而非需求驱动;信贷供给大于或小 于信贷实际需求;通过降低信贷标准和贷款利率以增加或减少信贷量。 OECD 十国20世纪八九十年代统计数据也反映了银行信贷的顺周期特性:银行信贷增量和经济增长、房价、股价正相关,而信贷损失准备、放贷标准、贷款利率和经济增长、房价、股价负相关。当经济扩张和房价持续上升时信贷增量大幅超过GDP ,贷款标准和利率降低;经济衰退和房价下降时则相反。 (二)顺周期模式的作用机制、现实及弊端分析 1.在以供给推动而不是以真实需求推动信贷增长的顺周期模式,通常和银行未来的损失正相关,因为这种信贷增长通常是在放松信贷条件和利率下降以及低估风险的情况下实现的,银行将面临巨大的风险,但风险的潜伏期比较长。银行的顺周期模式会造成银行信贷和房地产市场相互攀升的恶性循环,作用过程和结果如下页图1。 2.从1953年到2008年的美国银行业贷款和经济周期的关系就可以看出美国银行的信贷标准和信贷数量都具有明显的顺周期特性,如下页图2。而最近爆发的金融危机也证明了这一点美联储在2001年美国网络经济泡沫破灭和“9·11”事件后,采取低利率政策以刺激经济。从2001年1月到2003年6月,美联储25次降息,长时期低利率政策推动了房地产市场的繁荣和房价的一路攀升。2000-2007年的房价涨幅超过了过去30多年来的增长趋势。房地产业GDP 占GDP 由2001年的15.9%上升为2006年的19.7%,而房价在2007年二季度到达了顶峰,HPI (房价指数)指数比2000年上涨了69%。 而随着房地产市场的繁荣银行开始放松信贷条件、放贷 一、银行房贷资产顺周期发展模式分析 经济研究导刊 ECONOMIC RESEARCH GUIDE 总第70期2009年第32期Serial No.70 No.32,2009126——

公允价值 顺周效应.pdf

1) 企业主要对那些项目采用公允价值计价; 1、接受捐赠采用公允价值计量 《企业所得税法》第六条及《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十三条规定,接受捐赠收入为非货币性收入,应当按照公允价值确定收入。 2、接受投资采用公允价值计量 《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七十一条规定,通过支付现金以外的方式取得的投资资产,以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和支付的相关税费为成本。 《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十二条规定,《企业所得税法》第六条所称企业取得收入的非货币形式,包括固定资产、生物资产、无形资产、股权投资、存货、不准备持有至到期的债券投资、劳务以及有关权益等。股票股利属于规定中的股权投资,应为非货币性收入,依据第十三条规定,应当按照公允价值确定收入。 4、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采用公允价值计量 《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企业发生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应当视同销售货物,但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的除外。税法不需要区分货币性资产交换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即无论补价占整个资产交换的比例是多少,税法均应当分解为按公允价值销售和购进两笔业务进行处理。而会计首先要区分货币性资产交换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然后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再区分是采用账面价值计量还是公允价值计量。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如果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不具有商业实质,或者换入资产和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都不能可靠地计量,则应当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不确认损益。此时税法与会计存在差异。

2) 企业按公允价值计价的资产项目的总价值及其在总资产中的占比;哪些企业按公允价值计价的资产项目的总价值及其在总资产中的占比较大;它们分别隶属于哪些行业? 信息中介、市场调查、广告公司、传媒公司、食品和农产品精加工、印刷与包装、钻石珠宝、化妆品及洗涤用品、服装服饰等按公允价值计价的资产项目的总价值及其在总资产中的占比较大,分别隶属于服务业、广播、电视、电影和音像业、娱乐业、居民服务业等。 3) 哪些行业按公允价值计价的资产项目的总价值及其在总资产中的占比较大,这些行业是否有较为突出的业务特证?有何业务特征?按公允价值计价的资产项目的总价值及其在总资产中的占比较大与其业务特征是否有关? 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等按公允价值计价的资产项目的总价值及其在总资产中的占比较大,其业务特征表现为:总体看来,产业基础越做越大,但总体科技含量不高,机器的制造称为制造的制造,但比其品质,稳定性,扩展性上看和国外相比,还有差距。从业人员,奋斗在制造业第一线的人文化素质不高,缺少技术工人。自主产品有限,依赖性强。按公允价值计价的资产项目的总价值及其在总资产中的占比较大与其业务特征有关。

从《巴塞尔协议Ⅲ》看商业银行顺周期及与逆周期监管

从《巴塞尔协议Ⅲ》看商业银行顺周期及与 逆周期监管 李果 【摘要】金融体系的顺周期性是加剧金融失衡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银行的顺周期性也成为了关注重点,2010年通过的《巴塞尔协议Ⅲ》更注重宏观审慎监管。本文主要研究了商业银行顺周期的形成,然后从顺周期形成原因以及巴塞尔协议Ⅲ的新内容出发提出对商业银行逆周期监管的建议。 【关键词】顺周期;逆周期监管;巴塞尔协议Ⅲ 一、引言 在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后,各国金融系统均受到了冲击,由此暴露出部分金融体系的脆弱性以及微观审慎金融监管的缺陷。在对危机的反思中,巴塞尔委员会2010年通过了《巴塞尔协议Ⅲ》,要建立一个全球更稳健的银行与银行体系监管框架以及流动性风险计量标准及监管的国际框架,加强金融风险抵御能力。银行业监管由注重单个机构的微观审慎监管开始向更注重整个银行业体系稳定的宏观审慎管转变。银行业监管的手段也将随之发生变化,资本充足监管、逆周期监管、流动性风险监管、杠杆比率监管是宏观审慎监管体系的基本内容。本文主要基于这一认识,总结了商业银行的顺周期形成机制,以及对逆周期宏观审慎银行监管的主要文献进行梳理和总结,试图将微观逆周期监管与宏观逆周期监管融合,为我国当前的金融监管改革提供有益的理论借鉴,这是本文的主要目的和贡献。 本文接下来的内容为: 第二部分介绍银行的顺周期性和研究意义; 第三部分总结银行顺周期的形成原因; 第四部分提出对银行逆周期监管的完善;第五部分结语。 二、商业银行的顺周期性和研究意义 (一)什么是银行的顺周期性 根据国际金融稳定理事会(FSB)的定义,金融系统的顺周期性是指一种相互加强的正向反馈机理在这种机理作用下金融系统可以放大经济周期的波动性同时反过来可能导致或加速金融体系的不稳定状况。银行作为最主要的金融中介,也具备显著的顺周期性,关于银行的顺周期问题国内外均有实证研究。

金融危机中羊群效应的表现

金融危机中羊群效应的表现 在现代经济社会中,货币银行金融是最重要的社会构建,金融作为最基本的战略资源广泛深刻地渗透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市场资源配置中起到了核心作用。与之相随的是金融不断超越实物经济发展过度膨胀,危机频发,甚至引发、演变为经济危机。据不完全统计,1980年以来,世界上已先后有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生过严重的金融风险和危机,这些国家和地区为解决金融问题所直接耗费的资金高达30000多亿美元。 羊群效应一直以来都被研究者认为是引起金融市场动荡不安的祸源,金融市场中的羊群行为是一种特殊的非理性行为,它是指投资者在信息环境不确定的情况下,行为受到其他投资者的影响,模仿他人决策,或者过度依赖于舆论(即市场中压倒多数的观念),而不考虑自己的信息的行为。当羊群行为产生时,个体趋向于一致行动,对于社会整体的一个较小冲击可以导致人们行为的巨大偏移。羊群行为对于市场的稳定性、效率有很大影响,这种行为被投机冲击者利用时,它将在国际货币危机的发生和传染中发生乘数性的夸张作用。国内外不少研究证明羊群效应会引起信息追涨,内幕消息得不到有效指示;会引起价格泡沫和股价的异常波动;会引起传染效应及危害金融系统安全;东南亚金融危机中,外国投资者的羊群行为对金融危机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金融交易的杠杆化使得融资越来越便利,融资额越来越大.金融

资产的证券化使流动性大大增强。这样,资本市场的一点异动便往往会带来可怕的“羊群效应”,使资本市场瞬间处于过强的买压卖压之中。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规模的资本流动突然逆转引起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极大动荡,从而成为金融危机的源头。早在1996年美联储主席艾伦·格林斯潘在华盛顿发表的讲话中运用“非理性繁荣”一词来形容股票投资者行为,表示了他对美国股市的担忧。索罗斯批判中也有“一边倒的随大流行为,是引发一场剧烈的市场紊乱的必要条件”的评述。索罗斯认为,当羊群效应出现时,追随趋势行为加剧,市场的偏差会自我强化,从过度泡沫发展到过度超跌,最终形成市场的大起大落。 羊群效应主要有以下几个表现: 一、非理性的投资热潮 在散户所具有的流动性积累到一个不可遏制的规模时,股市的巨大财富效应和随之对房市的推动在短时期内便演化为不可逆转的非理性投资热潮。在这种状况下,证券市场价格的高低不取决于所谓价值投资,而是取决于交易双方对未来价格的预期,最终形成了泡沫经济。轻微的泡沫经济会使资金不断地从实体经济流向虚拟经济,使实体经济因资金匮乏而逐渐衰退;严重的泡沫经济会造成经济结构的失衡以及实体经济的衰败,而虚拟经济却表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当价格高到离谱的高度而回落时,泡沫就会彻底被戳破。在股市下跌过程中,投资者的投资心理遭到重创,对股市和房地产等市场失去信心,而金融机构在股市和房地产市场投入的资金同样会遭受巨大损失。此

什么是羊群效应,羊群效应的表现

三一文库(https://www.docsj.com/doc/9513258782.html,) 〔什么是羊群效应,羊群效应的表现〕 *篇一:金融危机中羊群效应的表现 金融危机中羊群效应的表现 在现代经济社会中,货币银行金融是最重要的社会构建,金融作为最基本的战略资源广泛深刻地渗透到社会经济生 活的各个方面,在市场资源配置中起到了核心作用。与之相随的是金融不断超越实物经济发展过度膨胀,危机频发,甚至引发、演变为经济危机。据不完全统计,1980年以来,世界上已先后有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生过严重的金融风险和危机,这些国家和地区为解决金融问题所直接耗费的资金高达30000多亿美元。 羊群效应一直以来都被研究者认为是引起金融市场动 荡不安的祸源,金融市场中的羊群行为是一种特殊的非理性行为,它是指投资者在信息环境不确定的情况下,行为受到其他投资者的影响,模仿他人决策,或者过度依赖于舆论(即市场中压倒多数的观念),而不考虑自己的信息的行为。当 羊群行为产生时,个体趋向于一致行动,对于社会整体的一个较小冲击可以导致人们行为的巨大偏移。羊群行为对于市场的稳定性、效率有很大影响,这种行为被投机冲击者利用

时,它将在国际货币危机的发生和传染中发生乘数性的夸张作用。国内外不少研究证明羊群效应会引起信息追涨,内幕消息得不到有效指示;会引起价格泡沫和股价的异常波动;会引起传染效应及危害金融系统安全;东南亚金融危机中,外国投资者的羊群行为对金融危机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金融交易的杠杆化使得融资越来越便利,融资额越来越大.金融 资产的证券化使流动性大大增强。这样,资本市场的一点异动便往往会带来可怕的“羊群效应”,使资本市场瞬间处于过强的买压卖压之中。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规模的资本流动突然逆转引起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极大动荡,从而成为金融危机的源头。早在1996年美联储主席艾伦·格林斯潘在华盛顿发表的讲话中运用“非理性繁荣”一词来形容股票投资者行为,表示了他对美国股市的担忧。索罗斯批判中也有“一边倒的随大流行为,是引发一场剧烈的市场紊乱的必要条件”的评述。索罗斯认为,当羊群效应出现时,追随趋势行为加剧,市场的偏差会自我强化,从过度泡沫发展到过度超跌,最终形成市场的大起大落。 羊群效应主要有以下几个表现: 一、非理性的投资热潮 在散户所具有的流动性积累到一个不可遏制的规模时,股市的巨大财富效应和随之对房市的推动在短时期内便演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