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远离不良行为

远离不良行为

远离不良行为
远离不良行为

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学设计

《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

备课人:喻艳

备课时间: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1、不良行为的认识。

2、不良行为的表现。

3、不良行为的分类。

4、如何杜绝不良行为,怎样与法律渗透。

重点:哪些是属于不良行为?自己有没有不良行为?

难点:如何杜绝不良行为,怎样与法律渗透。

教学方法:讲解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提问学生早退,迟到是什么行为?出示图片,分析图片的类容

二|、授主题活动

1、出示主题: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

2、让学生了解现在中国违法犯罪的记载,据统计,在我国,25周岁以下的人犯罪犯罪总人数的70%以上,青少年犯罪日渐攀升,每年新产生的青少年犯罪人数高达15万人数。这些犯罪行为的形成,除了受某些外界因数的影响外,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自身原因很重要。

3、分析违法和犯罪的内涵,并加以区别。违法:是公民个人或者社会组织违反法律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它表现为行为人不履行守法义务,超越法定行使权利的界限,对其他主体的合法权益造成破坏和侵害。社会危害性是一切违法行为的根本特征。

犯罪:是指严重违反国家法律、给社会造成一定危害、并根据法律应当受到刑事处罚的行为

三|、师生互动交流

1、大家谈:问题1 哪些行为属于不良行为?自己有没有不良行为?

2、对不良行为进行分类,讲解。

严重不良行

严重不良行为是指严重危害社会,尚不够刑

事处罚的非法行为:

(一)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

(二)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

(三)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

(四)传播淫秽的读物或者音像制品等;

(五)进行淫乱或者色情、卖淫活动;

(六)多次偷窃;

(七)参与赌博,屡教不改;

(八)吸食、注射毒品;

(九)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3、中度不良行为:

?中度不良行为是指未成年人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和学校应当教育未成年人不得有以下不良行为:

?(1)旷课,夜不归宿;

?(2)携带管制刀具;

?(3)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4)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5)偷窃,故意损坏财物;

?(6)参与赌博或变相赌博;

?(7)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

?(8)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和诉营业歌舞等成所;

?(9)其他严重违背社会的行为;

?(10)吸烟、酗酒

4、轻度不良行为:

?轻度不良行为是泛指与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公众道德规范相背的一些行为以及心理障碍的总和。

?轻度不良行为的危害性主要体现在对其相关群体及其个人的危害上。

如:迟到、早退、讲粗话脏话、穿奇装异服、染发、戴首饰、男生留长发、光头、参加不良活动,不按时就寝、违反学校的规章制度等等。

5 、问题2: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自身原因还有什么?

答:第一、青少年由儿童向成年人过度时期,正是青春期发育的变化时期,心理学家称为“危险年龄”时期,他们在这一时期生理发育迅速,身体开始趋向成熟,个人意识和独立意识增强,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追求欲望,表现过分固执,缺乏自控能力。一旦感情冲动,便会不顾一切,铤而走险。第二、青少年犯罪与成年人的犯罪行为在动机的形成方面是有区别的。年轻人感到最重要的问题是他们的地位不稳定。因此,他们要全力争取得到承认,争取得到象征声望和地位的东西,在成人的浅意识中,不承认青少年是一种独立的群体,更不承认他们的文化观、价值观和行为模式有独立存在的价值。而青少年人却总希望与成年人不分高低,并驾齐驱。出于这个动机,他们的举止行为便带有骄傲自大,喜欢表现的倾向,目的无非是引起成人世界的注意。他们会以寻衅滋事、打架斗殴等引人注目的方式表现他们的集体,证明他们已经“成人”,为了吸引他人注意,或者为了表示自己的这一特殊动机,他们就可以对任何人干出违法犯罪的蠢事,或者说这也是对成人世界的报复。第三、青少年最苦恼的莫过于感到自己无所事事。因此,他们之间也互相制造矛盾、摩擦,以次消遣度日。他们入世不深,妄想在犯罪的实践中探求其行为所能达到的极限。

6 、自我预防: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加强法律法规方面知识的学习,增强守法意识,做事多动脑筋,多请教家长、老师。

四、列举案例,让学生更进一步的认识

五、未成年人对犯罪如何进行自我防范?

未成年人对犯罪的自我防范是指个人为减少被害可能性,进行自我保护而采取的各种措施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①未成年人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社会公共规范;②树立自尊、自律、自强的意识;③增强辨别和自我保护的能力;④加强未成年人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

六、法律知识连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七、用图片总结,放《少年犯》的主题曲《心声》给学生听,让学生更深的理解犯罪额可怕

八、让学生跟着自己一起宣誓: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彻底告别不良行为,提高法律意识,远离违法犯罪,做一个文明的中学生,做一个合格的公民,为社会和谐贡献力

量!

九、作业:让学生写一份学习心得体会。

让青春远离不良行为

第四课《自我保护,自我防范》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撑起自我保护伞》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撑起自我保护伞课时 2 课标 学习在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知道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树立自我保护意识,能够运用法律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 价值观培养和增强学生依法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 知识与能 力 了解获得法律帮助的方法和途径.;提高学生依法进行自我保护 的能力。 过程与方 法 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方法,使学生了解获得法律帮助的 方法和途径.;提高学生依法进行自我保护的能力;培养和增强 学生依法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 教学重点获得法律帮助的方法和途径。 教学难点获得法律帮助的方法和途径。 教学准备自学用题、多媒体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 情景导入 教师请学生阅读本课教材阅 览人生栏目中《一个勇敢而特殊 的目击者》.(或请一位同学来叙 述这个故事,注:叙述故事时不讲 对侯青青的评价,让学生来评 价.)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自主学习自学课本内容,独立完成自学题 的内容。 1、完成课本43的内容。 2、当你的合法权利受到侵害时, 你认为该怎么做() A、向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各种 组织投诉,要求调解 B、到法院打官司 C、打官司遇到经济困难,可以获 得国家的法律帮助 D、可以求助律师事务所、公证处 等机构给予帮助 学生仔细阅读教材内 容,完成自学习题。 各小组长汇总不会, 不理解的问题。

合作探究材料:九年级小颖多次受到一伙 不法分子的勒索。 思考:(1)你认为小颖再三遭到 不法分子勒索的原因时什么? (2)小颖自身有什么原因? (3)如果你是小颖你会怎么 做? 学生小组合作,各小 组长小组长做好记 录,组织好本小组 的讨论,并发言。 交流展示老师总结,点拨。出现意外时, 用什么来保护自己”,用智慧保 护自己。 各小组长代表发 言,其他组员补充。 巩固练习1、在我国有两部专门保护成年 人健康成长的法律,这两部法律 是:,。 2、你对生活中可能面对的不法 侵害,在进行自我保护时应 ①只要有一口气在,就要和歹徒 顽强拼搏到底 ②提高警惕,用智慧保护自己 ③寻求法律或他人的帮助 ④拉帮结派,给不法分子以致命 打击 A 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随堂练习,交流己 选择答案的原因。 拓展提升 材料:王丽父母不让网络上学,回家 和他们一起买卖。王丽想读书,请你 帮帮她,他该怎么办? 小组合作探究,小 组长做好记录,组 织好本小组的讨 论,并发言。 板书设计 撑起自我保护伞 一.寻找勇气 二.出谋划策 1.依法进行自我保护 2.寻求法律帮助 3.向社会团体和各种组织求助 作业设计说一说:保护自己的口号 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教学上要实现两个目标:一是培养学生自我保护的意识,二是了解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要实现这两个目标,在教学设计上,通过“为什么要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怎样提高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这样一个线索来展开。当然,这两个问题从教材编排上来看,着力点在第二个问题上。但是,从教育对学生终身的影响来看,更重要的是要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的意识,有了这种意识,学生会在以后的生活中,通过各种渠道了解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当然,从本堂的设计上,重点还是检测并补充、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因此,本节课的核心问题就定为:学习和了解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通过教学观测,

防范非法集资心得体会

防范非法集资心得体会 打击非法集资学习心得 通过学习了法律合规部的《如何打击非法集资》宣传资料,使我对什么是非法集资、非法集资的主要表现形式、非法集资的社会危害以及在今后的工作当中如何防范非法集资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同时,通过自己深入学习研究,对于非法集资的金融治理对策,我也有一些自己的思考,分述如下: (一)完善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优化金融结构,提升金融机构的素质 要完善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和城乡、地区金融布局,要增加正规金融的供给,要提高正规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同时金融机构要着力加强公司治理,有效提升金融机构的素质,从而推动金融机构经营方式转型和业务结构的升级。只有这样正规金融体系才能吸纳更多的社会闲散资金,以减少非法集资的资金供应。 (二)合理调整民间融资政策 我国《银行业管理暂行条例》规定:“个人不得设立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不得经营金融业务,非金融机构也不得经营金融业务”。

而现实的情况是在现有金融体系下,仅仅依靠正规金融机构的资金融通满足不了企业尤其是中小民营企业的资金需求。所以放宽民间融资的管制程度,改革现有金融体制机制、赋予民间金融合法身份,构建包括农村在内的金融体系新模式成为民间集资的金融治理的必然。这也是温州金融改革的主要内容, 也是金融改革的难点所在。 从温州金改实施一年来的情况来看,对民间融资大家一致要求允许民间资本放贷,并给予其合法地位,尽快出台《放贷人条例》,但是实现起来并不容易,截止现在不管在国家层面还是地方层面都没有相应的条例措施出台。民间融资政策调整的另一方面是要允许设立以民间资本为主导的民营银行、社区银行等,将小贷公司纳入金融机构体系,真正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从温州金改的情况看原本小额贷款公司转为村镇银行被认为是温州金改的最大亮点之一。但是由于银监会规定村镇银行发起人须为商业银行,民资被严格限定参与额度,并久未出台针对性监管制度,因而诸如瑞安华峰小额贷款公司等符合村镇银行经营规模的小贷公司,纷纷另谋他路。所以放宽民间融资的管制程度,法律和政策还需更进一步。 (三)积极开展金融投资工具创新

《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法制教育课——教学设计 张金涨

《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法制教育课——教学设计 萩芦中心小学张金涨教学目标: 1、不良行为的认识。 2、不良行为的表现。 3、不良行为的分类。 4、如何杜绝不良行为,怎样与法律渗透。 重点:哪些是属于不良行为?自己有没有不良行为? 难点:如何杜绝不良行为,怎样与法律渗透。 教学方法:讲解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提问学生早退,迟到是什么行为?出示图片,分析图片的内容。 二、授主题活动 1、出示主题: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 2、让学生了解现在中国违法犯罪的记载,据统计,在我国,25周岁以下的人犯罪犯罪总人数的70%以上,青少年犯罪日渐攀升,每年新产生的青少年犯罪人数高达15万人数。这些犯罪行为的形成,除了受某些外界因数的影响外,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自身原因很重要。 3、分析违法和犯罪的内涵,并加以区别。违法:是公民个人或者社会组织违反法律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它表现为行为人不履行守法义务,超越法定行使权利的界限,对其他主体的合法权益造成破坏和侵害。社会危害性是一切违法行为的根本特征。 犯罪:是指严重违反国家法律、给社会造成一定危害、并根据法律应当受到刑事处罚的行为 三、师生互动交流

1、大家谈:问题 1 哪些行为属于不良行为?自己有没有不良行为? 2、对不良行为进行分类,讲解。 严重不良行:严重不良行为是指严重危害社会,尚不够刑事处罚的非法行为: (一)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 (二)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 (三)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 (四)传播淫秽的读物或者音像制品等; (五)进行淫乱或者色情、卖淫活动; (六)多次偷窃; (七)参与赌博,屡教不改; (八)吸食、注射毒品; (九)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3、中度不良行为: ?中度不良行为是指未成年人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和学校应当教未成年人不得有以下不良行为: ?(1)旷课,夜不归宿; ?(2)携带管制刀具; ?(3)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4)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5)偷窃,故意损坏财物; ?(6)参与赌博或变相赌博; ?(7)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 ?(8)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和诉营业歌舞等成所; ?(9)其他严重违背社会的行为;

心得体会 银行非法集资学习心得

银行非法集资学习心得 银行非法集资学习心得 银行员工对民间借贷的认识和体会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繁荣,我市民间借贷日益增多,高利借贷市场繁荣,从而带来了一些负面效应。民间借贷的盛行,不仅给贷款人和投资者造成经济风险,也扰乱了金融秩序,给社会带来极大的不稳定因素,应引起我们农商银行员工的高度重视。 民间借贷有借款金额大、期限短、利息高等特点。放高利贷者在借出资金时,一般都在十万元以上,甚至数十万元、近百万元,在借条上注明借款期限一般都为一个月、二个月或三个月,最长不超过六个月。借款利息都在1角左右,有的竟达3角甚至更高。对于借款利息结算方式,有的直接从本金中扣下利息;有的在本金上加利息增加借款金额;有的则要求债务人按月付息,并附有愈期罚款条款。此种行为往往引发群体性事件,处置不当,后果将不堪设想。民间借贷存在以下危害性:一是民间借贷易转化成非法融资和高利转贷。有人为了赚取差价,经常以私人名义,以1分、2分利从亲戚朋友处融资或从银行贷款,再以远远超过银行利息的1角甚至更高的利息,向一些急需用钱的人放高利贷,在社会上造就了食利阶层。二是民间借贷易转化成非法集资或诈骗犯罪。法律上的滞后使正常的民间借贷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很难界定。借款人编造倒账、周转资金等理由,以高息为诱饵,非法集得大 量资金后,或挥霍,或携款潜逃,在严重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的同时,

也给社会稳定带来极大的隐患。此类案件苗头在我市曾有出现,且当事人也逃得不见踪迹。三是易成为滋生各类违法犯罪的土壤。放高利贷者为了保证所放资金的收回,不受损失并获取自己所希望获得的利益。在催讨高利贷过程中极易发生打架斗殴、绑架、非法拘禁等恶性刑事犯罪案件,甚至为了收回所放高利贷,雇佣打手,极易逐步形成带有黑社会性质的犯罪组织,严重影响社会治安的稳定。四是民间借贷扰乱金融秩序。由于民间高利借贷行为隐蔽性强,资金来源又都集中在亲友之间,外界一般很难发现。而我国刑法条文中除高利转贷罪外尚无对民间违规发放高利贷行为的打击条文。如果任其发展下去,不仅严重扰乱金融借贷市场秩序,而且还扰乱金融部门储蓄市场秩序,破坏国家金融稳定。五是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由于高利贷的借款期限短、利息高,债务人受多种因素影响到期一般很难偿还,有的在多次延期的情况下仍无法偿还,或者因利滚利无法还清,很有可能因巨额债务造成企业破产,家庭破裂;同时又因连带责任使担保人凭空增添了大额债务,给担保人经济、工作和日常生活增加了沉重的负担,特别是一些企业破产引发群体性事件,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正是因为民间借贷及非法集资具有以上种种危害,为此,我们农商银行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切实防范员工参与 民间借贷和非法集资行为:一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非法集资和参与民间借贷的危害性。必须加强警示教育,让员工特别是信贷人员认识到,农商银行对参与非法集资和民间借贷的员工是“零容忍”的,总行党委态度坚决,不要存在侥幸心理。二要管住自己和亲属。每位员

2019-2020年七年级政治下册 预防违法犯罪 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教案 鲁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政治下册预防违法犯罪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教案 鲁教版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自觉抵制不良诱惑,杜绝不良行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道德修养,防微杜渐,自觉遵纪守法。 能力目标: 发展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能力,逐步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知识: 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和联系,明确二者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的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二、教学重点 一般违法和犯罪的区别和联系 三、教学难点 一般违法和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四、教学流程 课前准备: 1、搜集由不良行为走向犯罪的案例? 2、查阅《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对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的有关规定。

板书设计 预防违法犯罪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 一、一般违法和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二、遵纪守法防微杜渐 预防违法犯罪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 课堂达标 一、选择题 1.下列对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加强品德修养,防微杜渐 B.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C.大错不犯,小错尽量少犯没关系 D.树立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 2.“钱还没汇吗?”我那个帐号失磁不能用了,我重新给你发一个工商银行银行的帐号:622202170xx25****黄某某”就凭着这条短信,福建籍的许某在短短4个月中,竟跨省诈骗8.53万元。2009年12月29日,济南市历下区法院对此短信诈骗作出了一审判决,罪犯许某判刑4年。对这种诈骗行为及处罚方式的认识正确的是() A.一般违法行为批评教育B.不道德行为舆论谴责 C.犯罪行为刑罚 D.恶作剧行为不予追究 3.小错与大错、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行为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他们之间的距离只有“一步之遥”。下列说法能体现这个道理的有() ①千里之堤,溃于蚁穴②人非圣贤,孰能无过③守法朝朝了,违法日日愁④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①④ D.①②④ 4.为了赌博四处无果,23岁的李某上演了一出“逗你玩”,哄骗不满两岁的侄儿,将其戴在娃娃手上的金手镯拿走。xx年1月,犯罪嫌疑人李某因涉嫌盗窃罪被南京检方依法提起公诉。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容易发展为违法犯罪 B.李某拿自家侄儿的东西,是个人家私事C.李某的行为仅是不道德的行为D.李某的行为是一般违法行为 5.下列选项能直接体现法律特征的是() A.路人纷纷谴责李某乱闯红灯B.公司制定员工考勤制度 C.法院判处林某有期徒刑三年 D.学校处分违反校纪学生

(完整版)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3.2青春有格课时训练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3.2青春有格课时训练 一、选择题 1.孔子曰:“行己有耻”。在感到羞耻的时候,我们应该采取的正确方法是( C ) A.大哭一场 B.自暴自弃 C.由知耻而记耻,由记耻而奋发 D.找个地方躲起来 2.青春并不意味着肆意放纵,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下列做法符合“行己有耻”要求的是( D ) A.小明总是以各种借口为自己不完成作业开脱 B.小静总是爱对周围的同学指指点点、评头论足 C.小刚为了不受到老师批评,每天早上到学校补写作业 D.小强过马路遵循“红灯停,绿灯行”的规则 3.止于至善,要求我们做到( A ) ①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②检视自身不足 ③对自身不足,不盲目自责④要积极调整自己,端正自己的行为。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4.厦门大学自创办以来,始终秉承着“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校训。下列关于“止于至善”的认识,正确的有( A ) ①“止于至善”是人的一种精神境界②我们每个人都应做到而且能够做到“止于至善”③“止于至善”是一种向往美好、永不言弃的精神状态④“止于至善”只要求“独善其身”,不要求“兼济天下” A.①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5.关于“行己有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行己有耻”意味着我们能真诚面对自我,闻过而终礼,知耻而后勇

B.“行己有耻”要求我们树立底线意识,不违反道德和法律 C.知耻的人常常将名利作为支配自己行动的内在动力,很在乎他人对自己的评价 D.“行已有耻”更需要我们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 6.鲁迅先生曾说:“我的确时时刻刻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无情地解剖自己。”这表明为了使自己“止于至善”,他能够( A ) A.自我省察 B.科学鉴定 C.相互比较 D.咨询他人 7.今年3月,中宣部命名了第四批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和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他们或以无私的奉献,或以平凡的感动,或以正义的力量,续写雷锋故事。这告诉我们( A ) A.见贤思齐,向榜样学习 B.只有成功人士才能成为榜样 C.勿以善小而为之 D.自省就能成为学雷锋标兵 8.青春是一本无字的书,每个人都想让它灿烂、充实。对此,下列做法正确的有( C ) ①青春有格,行己有耻②及时行乐,肆意放纵③培养青春的自信与自强④止于至善,积善成德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9.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个人、一个故事、一段话语,看似平凡简单,却能点燃许多人心中的激情与梦想。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 ①榜样不仅是一面镜子,而且是一面旗帜②向榜样学习、汲取榜样的力量,明天更美好 ③好榜样昭示着做人、做事的基本态度④国家就靠榜样的力量,我们努不努力无所谓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让青春远离不良行为》

《让青春远离不良行为》教案 新乡市外国语学校刘金洲教材地位: 本节课是陕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第四课《自我保护、自我防护》箱三课时的内容,主要是通过对末成年人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以及不良行为与犯罪的联系的了解,从而能够自觉的抵制不良行为,防违法犯罪,提高表少年自我防犯的意识,和能力,以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说这一内容是第一单元《不断完善自我》的基本要求和社会要求。 教材内容: 《让青春远离不良行为》这一目,主要包括两个内容:一是,让学生知道《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的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的表现,以及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之间的联系,知道14岁以上未成年人实施严重不良行为的法律责任;二是,对未成年人存在的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个人要知道怎样树立防范意识,学会自我防范,同时要求社会也应该采取有效防范措施。 学生分析 现实生活中。中学生对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的危害缺乏认识,法律意识淡薄,辨别能力较弱,对自我防范的重要意义认识不够,存在麻痹大意的思想,导致一些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这些事实告诉我们,青少年增强自我防范意识对个人、家庭和社会极为重要;让学生了解我国法律对未成年人犯罪的规定,增强自我防范意识,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对杜绝未成年人不良行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保证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为此确立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树立自我防范意识、培养自己良好的品行,杜绝不良行为。 2、能力: 提高青少年自我防范能力、增强自制能力。 3、知识: 知道未成年人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的表现,以及不良行为与犯罪的联系;了解增强自我防范应注意的问题;了解预防不良行为,矫治严重不良行为,全社会应该创造的必要条件。 教学重难点: 重点:1、知道未成年人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的表现,以及它们与犯罪的联系。 2、增强自我防范意识和能力。

远离不良行为习惯、争做遵纪守法学生

法制教育课讲稿 主题:远离不良行为习惯争做遵纪守法学生 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今天能和同学们一起探讨有关法律的话题,我感到非常高兴。面对青少年犯罪不断上升,未成年人也时常受到无辜伤害的现象,我们作为法律工作者,感到肩上的责任很重。同学们每天生活在阳光下,你们的生活是幸福的,既拥有优越的学习环境,在家又倍受父母和亲人的宠爱,可是你们知道吗?在阳光照射不到的角落里,仍有一些与你们同龄的孩子不能像你们一样拥有自由和快乐,他们有的成为侵犯别人,给别人造成伤害的青少年罪犯,也有的成为被罪犯侵害的目标,成了无辜的受害者。那么,是什么原因使一些青少年走上犯罪的道路,又是什么原因使一些青少年受到无辜的伤害呢?经过深深的思考与工作的实践,我们发现,他们当中有的是因为对法律的无知,不懂得什么是犯罪,或是对法律轻视,故意以身试法而误入歧途,有的是因为缺乏自我保护意识而成为犯罪分子的猎物。今天,我将重点讲述如何预防犯罪以及同学们如何远离社会不良因素的伤害和保护自身安全等问题。 在工作实践中,我们发现,一个人走上犯罪的道路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其中很多犯罪分子与他从小养成的不良习惯有着必然的联系。小时候的不良习性如果不及时改正,对

我们学生来说危害是极大的,因为以后很有可能发展成犯罪。我曾看到过一个讲述有关习惯方面的资料,资料里说:一种行为重复了若干次就会形成习惯,而一个习惯重复了若干次就会形成一种观念,而一种观念在你脑海中出现若干次后就会成为一种信念。可想而知,习惯对于我们来说,是多么的重要。一个好习惯会让你终生受益,一个坏习惯却会让你终生遗憾。在工作中我们有很多与青少年接触的机会,我们了解到,有些学生在不自觉中养成了一些不良的习惯,这些不良习惯看似平常,但却蕴含着潜在的危机,它会潜移默化的将青少年引向犯罪的道路,也容易使青少年受到不法行为的危害。所以说,我们不能忽视这些不良习惯的存在。下面我将学生中常见的七种不良行为习惯介绍给大家,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引以为戒。 (一)、随意旷课和夜不归宿 为什么这样说呢?随意旷课和夜不归宿不仅仅会影响你们的学习,而且也不利于家长和老师对你们的监管。你们是不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在学校期间你们的学习和安全都是由老师负责管理的。放学回家后,则是由家长负责管理。这样,你的学习、生活情况都在家长和老师的掌握之中,而一旦旷课或是夜不归宿,不仅家长很难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学校也无法知晓学生的去向,这样学生就脱离了学校和家长的管束,非常容易成为犯罪分子侵害的对象。我们中学生社会经验少,平时又都是生活在温暖的花室里,所以很少看到社会上一些丑恶的、血腥的事件发生,所以想象不到各种危

远离非法集资心得

远离非法集资心得 学习打击非法集资心得 打击非法集资学习心得 通过讲座的学习,使我对什么是非法集资、非法集资的主要表现形式、非法集 资的社会危害以及在今 后的工作当中如何防范非法集资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下面就我这次的学习谈谈 几点体会和心得: 一、什么是非法集资,非法集资的特点及表现形式, 所谓非法集资,是未经有关部门依法批准,包括没有批准权限的部门批准的 集资,有审批权限的部门超越权限批准集资,即集资者不具备集资的主体资格,承 诺在一定期限内给出资人还本付息。还本付息的形式除以货币形式为主外,也有实 物形式和其他形式;向社会不特定的对象筹集资金。这里“不特定的对象”是指社 会公众,而不是指特定少数人;以合法形式掩盖其非法集资的实质。其特点主要有: 1、未经有关部门依法批准,包括没有批准权限的部门批准的集资;有审批权限 的部门超越权限批准集资,即集资者不具备集资的主体资格。 2、承诺在一定期限内给出资人还本付息。还本付息的形式除以货币形式为主 外,也有实物形式和其他形式。 3、向社会不特定的对象筹集资金。这里“不特定的对象”是指社会公众,而 不是指特定少数人。 4、以合法形式掩盖其非法集资的实质。为掩饰其非法目的,犯罪分子往往与 投资人(受害人)签订合同,伪装成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最大限度地实现其骗取资 金的最终目的。

非法集资主要表现形式:非法集资情况复杂,表现形式多样。有的打着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倡导绿色、健康消费等旗号,有的引用产权式返租、电子商务、电子黄金、投资基金等新概念,手段隐蔽,欺骗性很强。从目前案发情况看,非法集资大致可以划分为债权、股权、商品营销、生产经营等四大类 二、非法集资的社会危害性: 非法集资涉及面广,对构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危害极大,其主要表现在: 1(非法集资使参与者遭受经济损失。非法集资犯罪分子通过欺骗手段聚集资金后,任意挥霍、浪费、转移或者非法占有,参与者很难收回资金,严重者甚至倾家荡产、血本无归。 2(非法集资严重干扰正常的经济、金融秩序,极易引发社会风险。扰乱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非法集资活动以高额回报为诱饵,以骗取资金为目的,破坏了金融秩序,影响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极易引发社会风险。 3(非法集资容易引发社会不稳定,严重影响社会和谐。非法集资往往集资规模大、人员多,资金兑付比例低,处置难度大,容易引发大量社会治安问题,极易引发群体事件,严重影响社会稳定。 4(损害了政府的声誉和形象。非法集资活动往往以“响应国家林业政策”、“支持生态环境保护”等为名,行违法犯罪之实,既影响了国家政策的贯彻执行,又严重损害了政府的声誉和形象。 作为金融行业的工作人员,更应该知法、懂法、守法,对非法集资敬而远之,努力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标准,当发现有群众上当受骗时,应当做到及时提醒和告诫,以免遭到不必要的损失。 篇二:防范和打击非法集资 防范和打击非法集资

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教案

法制教育课教案 杜绝不良行为 远离违法犯罪 方城县独树镇第五初级中学马书明

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 方城县独树镇第五初级中学马书明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自觉抵制不良诱惑,杜绝不良行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道德修养,增强法制观念,防微杜渐,自觉遵纪守法。 2、能力目标 发展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能力,提高明辨是非和自我保护能力。逐步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3、知识目标 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和联系,明确二者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教学重点: 遵纪守法,防微杜渐。 教学难点: 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调查周围同学存在那些不良行为,搜集不良行为走向违法犯罪的案例。预习本课内容,了解相关链接等辅助教学内容提供的相关知识。 2、教师准备:了解学生日常生活中存在的不良行为及学生对违法犯罪的认识,做到教学中有的放矢;搜集有关案例。

教学方法: 讨论式、情境教学法、合作探究法。 辅助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据统计,在我国,25周岁以下的人犯罪占犯罪总数的70%以上,青少年犯罪日渐攀升,每年新产生的少年犯人数竟高达15万。这些犯罪行为的形成,除了受某些外界因素影响外, 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自身原因很重要。 二、授新课 名词解释: 违法—— 指违反法律规定,危害国家、社会和公民利益,依法应当承担法律责任的行为。通常表现为对正常社会秩序的破坏,对公民人身权利和公私财产等合法权益的侵犯。 犯罪—— 指严重危害社会,触犯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I:不良行为类型及形成原因 请同学们思考: 问题1. 哪些行为属于不良行为?自己有没有不良行为?

《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初中法制教育主题班会

《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 法制教育主题班会 A、班会时间:2012年12月3日(星期一)下午第7、8节课,全校同时进行,教师不得利用 当天7、8节课上课,学校对班会情况进行检查,对组织得好的班级进行拍照,并通报表扬。 B、组织人:各班班主任。 C、班会形式:班主任讲解;学生发言;学生分组讨论;班主任总结;学生宣誓。 D、要求:1、各班在11月30日之前布置班会任务,要求学生做好发言准备;2、在开班会时 做到人人要发言,班班有掌声。 E、班会目的:1、加强法制教育宣传,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2、让学生养成学法、懂法、依法办事的好习惯,有效地树立和维护学校良好的学风以及社 会的稳定发展。3、树立建设和谐社会、和谐校园的观念。 F、参考资料 一、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重要原因是法制观念淡薄 据统计,在我国,25周岁以下的人犯罪占犯罪总数的70%以上,青少年犯罪日渐攀升,每年新产生的少年犯人数竟高达15万。青少年犯罪比例之大、增长速度之快可谓触目惊心。据专家预测, 11岁至13岁将是违法行为高发年龄段。14岁至16岁将是第一个犯罪高发年龄段。17岁至18岁将是另一个犯罪高发年龄段。这些犯罪行为的形成,除了受某些外界因素影响外, 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重要原因是法制观念淡薄,根本不知道其行为是犯罪行为。 二、什么是违法?什么是犯罪? 违法——指违反法律规定,危害国家、社会和公民利益,依法应当承担法律责任的行为。通常表现为对正常社会秩序的破坏,对公民人身权利和公私财产等合法权益的侵犯,我们通常所讲的未成年人的违法行为,主要指《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三十四条中所规定的严重危害社会、尚不够刑事处罚的下列违法行为: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传播淫秽的读物或者音像制品等;进行淫乱或者色情、卖淫活动;多次偷窃;参与赌博,屡教不改;吸食、注射毒品;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如果未成年人具有上述违法行为,且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予以治安处罚,处罚的种类有警告、罚款、行政拘留。严重不良行为的发展延伸就是犯罪。 犯罪——指严重危害社会,触犯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犯罪是指具有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并依法应受刑法处罚的行为。犯罪具有三个方面的基本特征:第一,犯罪是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也是最本质的特征;第二,犯罪是违反刑法的行为;第三,犯罪是依照法律应受刑法处罚的行为。 未成年人犯罪,是未成年人危害社会、触犯刑律、应受刑法处罚的行为。我国刑法第17条规定:“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因不满16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劳教)。 三、要预防违法犯罪,必须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十四条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和学校应当教育未成年人不得有下列不良行为:旷课、夜不归宿;携带管制刀具;打架斗殴、辱骂他人;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偷窃、故意毁坏财物;参与赌博或变相赌博;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其他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轻度不良行为是泛指与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公众道德规范相背的一些行为以及心理障碍的总和。如:迟到、早退、讲粗话脏话、穿奇装异服、染发、戴首饰、男生留长发等各种违反学校规章制度的行为。 大量事实证明,不良行为习惯正是走向违法犯罪的开始。青少年要从小事和日常生活做起,堂堂正正走好人生每一步,坚决摒弃不良行为。 四、违法必将受到法律的严惩 (一)携带管制刀具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条规定:非法制造、贩卖、携带匕首、三棱刀、强簧刀或其他管制刀具的,处十五日以下拘留,二百元以下罚款或警告。这些刀具之所以禁止携带,因其威胁着人的生命安全。携带管制刀具容易发生人身伤亡事件,特别是青少年正是身体发育阶段,精力旺盛,但由于法制观念和是非观念淡薄,争强好胜,行动盲目而不计后果,携带管制刀具,极易一时冲动,酿成不该发生的悲剧。 (二)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二条第(一)款:殴打他人,造成轻微伤害的,处十五日以下拘留、二百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三条第(三)款:敲诈勒索公私财物的,处十五日以下拘留或者警告,可以单处或者并处二百元以下罚款。《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规定,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务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三)传播淫秽的读物或者音像制品等。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三十二条第(二)款:制作、复制、出售、出租或者传播淫书、淫画、淫秽录像或者其他淫秽物品的,处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单处或者并处三百元以下罚款;或者依照规定实行劳动教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四)多次偷窃。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三条第(五)款:偷窃、骗取、抢夺少量公私财物的,处十五日以下拘留或者警告,可以单处或者并处二百元以下罚款。 (五)参与赌博,屡教不改。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三十二条第(一)款:赌博或者为赌博提供条件的,处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单处或者并处三干元以下罚款;或者依照规定实行劳动教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六)吸食、注射毒品。

打击非法集资学习心得

非法集资学习心得 中国银行太平支行在周会中学习了非法集资的种种案例及带来的不良影响及后果,深刻认识到了非法集资的危害性,打击非法集资紧迫性。非法集资有着很深刻的经济、社会根源,手段隐蔽,形式复杂,后果严重。因此,对非法集资我行银行业更应高度警惕,不能有丝毫防松。防范非法集资,任重而道远。 非法集资的常见特点:承诺高额回报,不法分子为吸引群众上当受骗,往往编造“天上掉馅饼” 、“一夜成富翁”的神话,通过暴利引诱许诺投资者高额回报。为了骗取更多的人参与集资,非法集资者在集资初期,往往按时足额兑现承诺本息,待集资达到一定规模后,便秘密转移资金或携款潜逃,使集资参与者遭受经济损失。编造虚假项目,不法分子大多通过注册合法的公司或企业,打着响应国家产业政策、支持新农村建设、等旗号,迷惑社会公众,承诺稳定高额回报,欺骗社会公众投资。以虚假宣传造势,不法分子为了骗取社会公众信任,在宣传上往往一掷千金,加大宣传力度,制造虚假声势,骗取社会公众投资。利用亲情诱骗,不法分子往往利用亲戚、朋友、同乡等关系,用高额回报诱惑社会公众参与投资。有些参与者为了收回投资或增加自己的业绩,不惜利用亲情、地缘关系拉拢亲朋、同学或邻居加入,使参与人员迅速蔓延,集资规模不断扩大。 非法集资的危害:严重干扰了正常的经济、金融秩序,引发风

险,危害金融安全,是典型的涉众型违法犯罪活动,直接损害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此类案件涉案金额大,涉及人员众多,受害者面广量大、易引发出大规模群体性事件,严重危害社会的稳定。参与非法集资的当事人会遭受经济损失,甚至血本无归。而非法集资人对这些资金则是任意挥霍、浪费、转移或者非法占有,参与人很难收回资金。 为了遏制非法集资,充分保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作为银行业应该承担起所背负的责任及义务,加强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非法集资的识别能力。 非法集资危害大,隐蔽性大,要打击非法集资非一朝一夕能完成的,我们要长期坚持该项工作不放松,将打击非法集资宣传活动常态化,一起打击非法集资。

让青春远离不良行为

学生自主学习方案八年级班姓名 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自我防范意识、培养自己良好的品行,杜绝不良行为。 水平:提升青少年自我防范水平、增强自制水平。 知识:知道未成年人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的表现,以及不良行为与犯罪的联系;了解增强自我防范应注意的问题;了解预防不良行为,矫治严重不良行为,全社会应该创造的必要条件。 学习重难点:不良行为的危害性;自觉抵制不良行为,预防违法犯罪;增强自我防范意识。自主学习: 1.区分不良行为与严重不良行为 2.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联系:(警惕不良行为) 3.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的危害: 4.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产生的原因:①个人: ②家庭: ③社会: 5.如何远离不良行为:①个人: ②家庭: ③社会: 自我检测: 1.《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把未成年人的以下行为列入严重不良行为的有 ①吸烟②参与赌博,屡教不改③在公共建筑上随手乱写乱画④吸食、注射毒品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 2.“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这句话告诉我们 A既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又要提升自我的保护水平 B任何时候都不能完全相信一个人 C我们要随时提升警惕,以防别人伤害自己 D社会是复杂的,可能到处都是陷阱 【德州】3、中学生小林从不浏览网络上的“三俗”(低俗、庸俗、媚俗)内容,还主动向学

校举报违纪同学。可见,小林 ①缺乏同学情谊②能抵制不良诱惑③懂得自尊自爱④能够明辨是非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2011江苏南通)5.无数事实说明,违法和犯罪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所以,我们要注意防微杜渐。以下说法体现这个道理的是 A.千里之行,始于足下B.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C.守法朝朝乐,违法日日愁D.小洞不补,大洞吃苦 (2011年湛江市中考)5 . 2011年 5 月28 日,我市某中学初一级展开“思灾难学应对之道重细节立安全之校”的主题活动,活动首先是安全知识讲解和安全疏散演练。这警示我们() ①青少年学生要提升防范和自救意识②这活动能杜绝一切对未成年人的伤害 ③社会、家庭和学校要对学生实行安全教育④学生要掌握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巧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2011年重庆市)8.新修订的《重庆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确定了“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理应得到特殊、优先保护”的原则。确定这个原则是基于未成年人() A.身心尚未成熟,社会生活经验不足B.不能辨别是非,缺乏自我保护智惫 C.了解法律知识不多,缺乏自我保护水平D.所处社会环境复杂.没有得到社会保护(2011山东滨州)12.新修订的《山东省未成年人保护条例》从2010年10月1日开始实施。条例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理应预防和制止未成年人吸烟、酗酒、旷课、离家出走、夜不归宿、沉迷网络和电子游戏等行为。上述规定强调的是 A.对未成年人的家庭保护 B.对未成年人的学校保护 C.对未成年人的社会保护 D.对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 (2011年重庆市潼南县中考真题)11.2010年3月23日至5月12日,我国一些地方在50 天内相继发生了6 起校园袭击事件.造成多名师生伤亡。这些事件引起了中央和各地政府的高度重视。我县各中小学、幼儿园也采取了相对应措施保障校园安全。 (1)中央和各地政府为什么要高度重视校园安全?(2分) (2)我们青少年面对自然灾害和社会突发事件,应该怎样实行自我保护?(2分) 拓展题: 某中学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展开了“远离不良行为,让青春更亮丽”的系列活动。其中有一场辩论会。辩题是: 正方:杜绝不良行为主要靠自己 反方:杜绝不良行为主要靠社会 请你选择正方或者反方参加辩论会,为自己的观点陈述理由。

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教案

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 主题班会课教案 南丹中学兰启伟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自觉抵制不良诱惑,杜绝不良行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道德修养,增强法制观念,防微杜渐,自觉遵纪守法。 2、能力目标 发展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能力,提高明辨是非和自我保护能力。逐步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3、知识目标 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和联系,明确二者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教学重点: 遵纪守法,防微杜渐。 教学难点: 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调查周围同学存在那些不良行为,搜集不良行为走向违法犯罪的案例。预习本课内容,了解相关链

接等辅助教学内容提供的相关知识。 2、教师准备:了解学生日常生活中存在的不良行为及学生对违法犯罪的认识,做到教学中有的放矢;搜集有关案例。 教学方法: 讨论式、情境教学法、合作探究法。 辅助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据统计,在我国,25周岁以下的人犯罪占犯罪总数的70%以上,青少年犯罪日渐攀升,每年新产生的少年犯人数竟高达15万。这些犯罪行为的形成,除了受某些外界因素影响外, 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自身原因很重要。 二、授新课 名词解释: 违法——指违反法律规定,危害国家、社会和公民利益,依法应当承担法律责任的行为。通常表现为对正常社会秩序的破坏,对公民人身权利和公私财产等合法权益的侵犯。 犯罪——指严重危害社会,触犯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一)不良行为类型及形成原因 请同学们思考: 问题1.

哪些行为属于不良行为?自己有没有不良行为? 严重不良行为是指严重危害社会,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违法行为: (1)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 (2)携带自制刀具,屡教不改; (3)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 (4)传播淫秽读物或音像制品等; (5)进行淫乱或者色情、卖淫活动; (6)多次偷窃; (7)参与赌博,屡教不改; (8)吸毒、注射毒品; (9)其它危害社会行为。严重不良行为的发展延伸就是犯罪。 中度不良行为是指未成年人父母或其监护人和学校应当教育未成年人不得有下列不良行为: (1)旷课、夜不归宿; (2)携带管制刀具; (3)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4)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5)偷窃、故意损坏财物; (6)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 (7)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 (8)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和诉营业歌舞等场所;

(2020整理)学习打击非法集资心得体会

编号: (2020整理)学习打击非法集资心 得体会 甲方: 乙方: 签订日期:年月日

X X公司 打击非法集资学习心得通过学习了法律合规部的《如何打击非法集资》宣传资料,使我对什么是非法集资、非法集资的主要表现形式、非法集资的社会危害以及在今后的工作当中如何防范非法集资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同时,通过自己深入学习研究,对于非法集资的金融治理对策,我也有一些自己的思考,分述如下: (一)完善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优化金融结构,提升金融机构的素质要完善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和城乡、地区金融布局,要增加正规金融的供给,要提高正规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同时金融机构要着力加强公司治理,有效提升金融机构的素质,从而推动金融机构经营方式转型和业务结构的升级。只有这样正规金融体系才能吸纳更多的社会闲散资金,以减少非法集资的资金供应。 (二)合理调整民间融资政策我国《银行业管理暂行条例》规定:“个人不得设立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不得经营金融业务,非金融机构也不得经营金融业务”。而现实的情况是在现有金融体系

下,仅仅依靠正规金融机构的资金融通满足不了企业尤其是中小民营企业的资金需求。所以放宽民间融资的管制程度,改革现有金融体制机制、赋予民间金融合法身份,构建包括农村在内的金融体系新模式成为民间集资的金融治理的必然。这也是温州金融改革的主要内容, 也是金融改革的难点所在。 从温州金改实施一年来的情况来看,对民间融资大家一致要求允许民间资本放贷,并给予其合法地位,尽快出台《放贷人条例》,但是实现起来并不容易,截止现在不管在国家层面还是地方层面都没有相应的条例措施出台。民间融资政策调整的另一方面是要允许设立以民间资本为主导的民营银行、社区银行等,将小贷公司纳入金融机构体系,真正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从温州金改的情况看原本小额贷款公司转为村镇银行被认为是温州金改的最大亮点之一。但是由于银监会规定村镇银行发起人须为商业银行,民资被严格限定参与额度,并久未出台针对性监管制度,因而诸如瑞安华峰小额贷款公司等符合村镇银行经营规模的小贷公司,纷纷另谋他路。所以放宽民间融资的管制程度,法律和政策还需更进一步。 (三)积极开展金融投资工具创新投资渠道不畅通、金融工具创新不足是导致民间资本聚集,非法集资行为多发的原因之一。金融业需拓展投资渠道,要通过金融创新,为民间资本和众多投资者

遵纪守法,杜绝不良行为教案

法制教育课教案 遵纪守法远离不良行为 红旗中心校陈东华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自觉抵制不良诱惑,杜绝不良行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道德修养,增强法制观念,防微杜渐,自觉遵纪守法。 2、能力目标 发展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能力,提高明辨是非和自我保护能力。逐步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3、知识目标 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和联系,明确二者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教学重点: 遵纪守法,防微杜渐。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调查周围同学存在那些不良行为,搜集不良行为走向违法犯罪的案例。预习本课内容,了解相关链接等辅助教学内容提供的相关知识。 2、教师准备:了解学生日常生活中存在的不良行为及学生对违法犯罪的认识,做到教学中有的放矢;搜集有关案例。 教学方法:

讨论式、情境教学法、合作探究法。 辅助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授新课 常言说得好,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用这句话比喻一个人养成坏习惯或者走上犯罪道路的过程是非常合适的。就像厚厚的冰层不是一天冻成的一样,坏习惯也不是一天养成的,而是从小的不良行为开始,任其发展,以致越来越严重,最后才走上法嘴的道路。今天的法制课,我们就来讲讲不良行为。 1.请同学们看一组数据。出示灯片2、3 2.学生说说为什么有这么多的青少年走上犯罪的道路? 3.我们看两个案例灯片4、5 这些同学身上都有不良行为,如果任其发展就会走上犯罪的道路 4.你了解什么是不良行为吗?灯片6 不良行为有轻度、中度、重度之分,刚才我们看到的都是中度的不良行为,现在我们看看轻度不良行为的表现,再看看中度不良行为的表现。 5.自己有没有不良行为? 6.怎样纠正这些不良行为?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