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高三一轮复习生物:人体内环境和稳态 教案

高三一轮复习生物:人体内环境和稳态 教案

人体内环境和稳态

高考要求:

1.稳态的生理意义Ⅱ

一、内环境的概念细胞内液(2/3)

1. 体液(体内的液体)

细胞外液(1/3)

2. 内环境是一个整体

特殊细胞的内环境:肝细胞(组织液)红细胞(血浆)

毛细血管壁细胞(组织液和血浆)

3. 内环境的化学组成

(1)血浆的成分:水无机盐(Na+ Cl+ HCO3-)蛋白质(血浆蛋白)糖类脂质气体激素维生素代谢废物(尿素)抗体酶

思考:血浆中不含有哪些成分?(血红蛋白胃蛋白酶细胞呼吸酶神经递质)

(2)组织液的成分:与血浆相比,蛋白质的种类和含量少。

(3)淋巴的成分:与血浆的成分很相近。

例:用某种药物饲喂动物,一段时间后测得实验组比对照组动物血浆中血红蛋白含量明显增高。该药物的作用可能是

A.增强血红蛋白的合成能力B.提高血浆蛋白的含量

C.增加红细胞的生成数量D.对红细胞有破坏作用

例:下列过程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

A 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

B 葡萄糖脱氢分解产生丙酮酸

C 食物中的蛋白质经消化分解成氨基酸

D 胰岛细胞合成胰岛素

二、内环境的功能:物质交换的媒介

辨析: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场所。(错)

消化液、泪液、汗液等不属于体

液。

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

思考:空气中的氧气进入肌肉细胞

被利用,至少需要穿过多少层生物

膜?

思考:口服、肌肉注射、静脉注射

三种途径,哪种途径见效最快?

三、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1. 温度:37℃左右。

2. 酸碱度:pH7.2—7.4。

3. 渗透压:主要与无机盐(NaCl)及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归纳:引起组织水肿的原因。

组织水肿

血浆渗透压降低组织液渗透压增高

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减少组织液中溶质微粒数目增多

毛细淋巴管壁堵塞局部组织代谢旺盛

过敏肾小球肾炎

四、内环境稳态

1. 稳态的概念: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2. 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3. 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教案: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2009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教案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知识要点】 1.描述内环境的概念、组成及其相互间的关系。 2.列举血浆的组成成分,明确细胞外液的本质。 3.分析细胞外液的理化特性及成因。 4.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5.举例说明内环境的稳态,理解内环境稳态的概念。 6.阐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 7.举例说明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关注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 8.尝试解释生物维持pH稳定的机制。 【典型例题】 1.下图是人体组织内的各种结构示意图,A、B、 C、D表示的是结构,①、②、③、④表示的是 液体,有关此图的叙述错误的是() A.②可以进入A、C、D B.CO2浓度最高的液体是③ C.血红蛋白属于①的成分 D.①②③④组成了体液 2.毛细血管壁和毛细淋巴管壁的内环境分别是() ①血液和组织液②血浆和组织液③淋巴和血浆④淋巴和组织液 A.①④B.②③C.②④D.①③ 3.下图是人体某局部组织的模式图,图中箭头表示物质的交换方向,A、B、C表示结构,a、b、c、d表示液体。据图分析回答: (1)图中a~d中,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是。 (2)图中a~d中,O2浓度最高、最低的分别是 。试写出人体内利用O2并产生CO2的 反应式。 (3)由于某种原因使得B内c循环受阻而出现,原因是。(4)试以简短语言概括a与外界环境之间是如何进行物质交换的。 。 【当堂反馈】 1.人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A.血浆B.组织液C.淋巴D.细胞内液 2.人体发生花粉等过敏反应时,由于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渗出,会造成局部()A.血浆量增加B.组织液减少C.组织液增加D.淋巴减少 3.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A.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相对稳定的 B.内环境稳态是由体内各种调节机制所维持的 C.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恒定不变的 D.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机体的生命活动就会受到威胁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教案:内环境与稳态

内环境与稳态 考钢要求: 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及生理意义 教学目的: 1.识记内环境的概念 2.理解内环境各组成成分的关系 3.理解稳态的概念及生理意义 重点、难点和疑点. 1.教学重点 . 内环境各组成成分的关系 2.教学难点 . 稳态的概念及生理意义 3.教学疑点 . 内环境各组成成分的关系 教材教法:先考后教以考定案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板书】 一. 内环境的概念和各组成成分的关系 1. 内环境的概念:人体内组织细胞生存的液体环境 2. 内环境各组成成分的关系: 二. 稳态的概念及生理意义 1. pH稳态 正常人血液的pH通常在7.35~7.45之间, 血浆中有缓冲物质,每一对缓冲物质都是由一种弱酸和相应的一种强碱盐组成的,如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等 2. 稳态的概念 稳态是指一个个体在神经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器官的协调和配合使机体的内环境维持一个相对的稳定状态。 3. 稳态的生理意义 内环境的稳定是细胞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注解】 1.区分外界环境、体液、内环境及内环境各液体间的关系 (1)关于外界环境——体液——内环境 人体总处于外界环境中,人体内含有大量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体液,体液可分两大部分:多数存在于细胞内的部分称细胞内液;存在于细胞外的部分称细胞外液,细胞外液主要包括组织液(细胞间隙液的简称)、血浆(血液的液体部分)和淋巴等,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这个液体环境便是人体内环境。内环境的“内”与“外”是相对龅,从细胞的角度看就是细胞外液,从人体的角度看相对人体的外界环境而言,细胞外液就是内环境。上述各环境间的联系表示如下:

高三一轮复习生物:人体内环境和稳态 教案

人体内环境和稳态 高考要求: 1.稳态的生理意义Ⅱ 一、内环境的概念细胞内液(2/3) 1. 体液(体内的液体) 细胞外液(1/3) 2. 内环境是一个整体 特殊细胞的内环境:肝细胞(组织液)红细胞(血浆) 毛细血管壁细胞(组织液和血浆) 3. 内环境的化学组成 (1)血浆的成分:水无机盐(Na+ Cl+ HCO3-)蛋白质(血浆蛋白)糖类脂质气体激素维生素代谢废物(尿素)抗体酶 思考:血浆中不含有哪些成分?(血红蛋白胃蛋白酶细胞呼吸酶神经递质) (2)组织液的成分:与血浆相比,蛋白质的种类和含量少。 (3)淋巴的成分:与血浆的成分很相近。 例:用某种药物饲喂动物,一段时间后测得实验组比对照组动物血浆中血红蛋白含量明显增高。该药物的作用可能是 A.增强血红蛋白的合成能力B.提高血浆蛋白的含量 C.增加红细胞的生成数量D.对红细胞有破坏作用 例:下列过程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 A 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 B 葡萄糖脱氢分解产生丙酮酸 C 食物中的蛋白质经消化分解成氨基酸 D 胰岛细胞合成胰岛素 二、内环境的功能:物质交换的媒介 辨析: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场所。(错) 消化液、泪液、汗液等不属于体 液。 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 思考:空气中的氧气进入肌肉细胞 被利用,至少需要穿过多少层生物 膜? 思考:口服、肌肉注射、静脉注射 三种途径,哪种途径见效最快?

三、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1. 温度:37℃左右。 2. 酸碱度:pH7.2—7.4。 3. 渗透压:主要与无机盐(NaCl)及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归纳:引起组织水肿的原因。 组织水肿 血浆渗透压降低组织液渗透压增高 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减少组织液中溶质微粒数目增多 毛细淋巴管壁堵塞局部组织代谢旺盛 过敏肾小球肾炎 四、内环境稳态 1. 稳态的概念: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2. 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3. 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高三生物核心素养教案)第八单元 第23讲 人体的内环境稳态及实例

第23讲人体的内环境稳态及实例 一、考纲要求: 1.稳态的生理意义(Ⅱ)。 2.体温调节、水盐调节(Ⅱ)。 二、教学目标: 1.能说出内环境的组成与稳态的意义 2.内环境的概念及其各组成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3.概述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4.举例说明内环境的作用 素养培养目标: 1.生命观念:通过掌握内环境的组成与稳态,从而理解生命的发展规律。 2.科学思维:通过掌握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对稳态的影响,提升分析生物生命特征的能力。3.科学探究:通过模拟对内环境中缓冲物质的实例分析,提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 4.社会责任:通过掌握内环境对健康影响的内容学习,形成关注社会、关注人体健康的理念。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内环境的组成与稳态 内环境的各个组成成分,以及理化性质 2.教学难点: 体温调节、水盐平衡调节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教学过程: 考点一内环境的组成与稳态 (一)知识梳理:(学生自主看书填空、课堂学生间交流反馈纠正) 1.体液的组成 小贴士与内环境有关的3组易混名词 (1)血液≠血浆。 ①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 ②血浆是血液中的液体部分,属于体液中的细胞外液。 (2)血红蛋白≠血浆蛋白。 ①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中,是红细胞内的重要成分。 ②血浆蛋白存在于血浆中,是血浆的成分。 (3)内环境≠体内液体。

①内环境是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②与外界相通的液体(如尿液、泪液、汗液、消化液等),不属于内环境。 2.内环境的概念及各组成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1)概念: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2)内环境三种成分的转化 3.内环境的成分 (1)细胞外液本质上是一种盐溶液,类似于海水。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 (2)组织液、淋巴、血浆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很少。 4.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1)渗透压: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溶质微粒数目越多,渗透压越大。 (2)酸碱度: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 为7.35~7.45。血浆pH 之所以保持稳定,与它含有HCO - 3、HPO 2- 4等 离子有关。 (3)温度: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_℃左右。 5.内环境的作用 完善下图所示内容,概括内环境的作用 (1)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 (2)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6.内环境的稳态 (1)概念: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2)实质:内环境中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3)调节机制:需要各种器官、系统协调一致的运行,主要依靠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4)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稳态遭到破坏的原因? ???? 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 7.稳态的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1)渗透压是维持组织细胞结构与功能的重要因素。 (2)适宜的温度和pH 是酶正常发挥催化作用的基本条件。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第一章人体内环境与稳态复习教案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第一章人体内环境与稳态复习教案 一、考点突破 1. 细胞外液的组成和理化特征(Ⅱ) 2. 稳态的生理意义(Ⅱ) 3. 生物体渗透压、pH维持稳定的实验探究(Ⅱ) 二、重难点提示 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内环境的稳态等。 三、高考预测 本讲内容是正确认识生物体新陈代谢的前提,只有把本讲内容与生物体的各种代谢形式密切联系起来,才能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内环境与稳态的内容在高考中一般都是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为中等难度的题目。因此在复习过程中应当注意要求学生能够应用学过的生物学知识和观点,在新的情境中解释和解决一些与生物学有关的实际问题,能够对有关见解、实验方案和结果进行评价,重点在理解和应用方面。 专家点拨 一、本讲内容框架图 二、重点知识点拨 (一)内环境 1. 体液及内环境各种成分的关系

2. 内环境的成分 (1)内环境中存在的物质 ①营养物质:水、O2、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等。 ②代谢废物:CO2、尿素等。 ③其他物质:激素、维生素、抗体、组织胺、神经递质、纤维蛋白原等。 (2)内环境中不存在的物质 血红蛋白、载体蛋白、H2O2酶、呼吸氧化酶、转氨酶、转录翻译酶、解旋酶、DNA连接酶、聚合酶等,它们都存在于细胞内液中。 3. ※提醒 1. 内环境属于多细胞动物的一个相关概念,单细胞生物无所谓内环境。 2. 人的呼吸道、肺泡腔、消化道、泪腺等有孔道中与外界相通的液体所处的环境应算作外部环境,如体内的一些液体(尿液、原尿、脑脊液、消化液等)不是细胞外液。凡存在于细胞内的物质,均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3. 血液是结缔组织,其组织液是血浆,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外环境,是机体内环境的重要组成成分。 4. 病理原因可打破内环境的动态平衡,有可能引起组织水肿: a. 由于营养不良引起血浆蛋白合成量减少,血浆渗透压降低,使水分进入组织液,引起组织水肿; b. 肾小球肾炎引起的水肿; c. 过敏性物质引起的过敏性水肿; d. 毛细淋巴管阻塞引起的水肿; e. 组织细胞代谢旺盛引起的水肿。 5. 组织液、淋巴与血浆的比较 (1)相同点: ①它们都属于细胞外液;②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③基本化学组成相同。 (2)不同点: ①在人体内存在的部位不同:血浆位于血管内,组织液分布于组织细胞之间,淋巴分布于淋巴管中;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生物教案(新教材人教版鲁湘辽):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1课时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课标要求 1.概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3.概述内环境的稳态及重要意义。4.描述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 考点一细胞生活的环境 1.体液的组成 2.内环境 (1)定义: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作内环境。 (2)内环境三种组成成分的转化 (3)不同细胞所处的内环境 细胞名称所处内环境 组织细胞组织液 毛细血管壁细胞血浆、组织液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淋巴液、组织液 血细胞血浆 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淋巴液、血浆

3.细胞外液的成分 (1)血浆的成分 (2)①组织液、淋巴液、血浆成分的异同点:组织液、淋巴液的成分和各成分的含量与血浆的相近,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②本质:细胞外液是一种类似于海水的盐溶液。 4.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1)渗透压 ①溶液渗透压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②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 提醒渗透压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蛋白质含量虽高,但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较Na+与Cl-大得多,故细胞外液中蛋白质的数目远少于Na+与Cl-。 (2)酸碱度 ①大小: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 ②稳定原因:与HCO-3、H2CO3等物质有关。 (3)温度:一般维持在37 ℃左右。 5.内环境的作用: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参与的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 1.下面是体液各部分相互转化的模型图,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注:图中A、B、C为细胞或结构,a、b、c、d为液体。 (1)B、C分别为什么结构?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提示B是毛细血管,C是毛细淋巴管。毛细血管两端都是开放的,一端连着动脉,另一端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教案

201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教案 教学课题: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 高考考点:稳态的生理意义(II) 教学内容:1、内环境(概念、成分、理化性质) 2、内环境的稳态(概念、调节、意义) 教学重点:内环境稳态的意义 教学难点:内环境稳态的意义 教学性质:一轮复习教案 教学课时:4课时 教学过程: 一、知识目录: 1、内环境:(1)概念及理解(2)组成成分及理解 (3)理化性质(4)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关系 2、内环境的稳态:(1)概念及理解(2)调节机制和调节方式(3)内环境稳态的意义(▲) 二、知识点讲解: 知识点1:内环境 1、概念及理解: (1)概念:(必修3P3) 由细胞外液(体内)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内环境。 (1)理解: 体液是指人体(多细胞生物)内含有的大量液体。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内环境)是体内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内环境是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桥梁和媒介)人体的尿液、汗液、泪液、消化液、原尿等都不属于体液。 例1、下列属于哺乳动物和人体“内环境”的是(C ) A、肺泡腔内的气体 B、小肠腔内消化液 C、心室腔内的血液 D、膀胱腔内的尿液 2、组成成分及理解:(必修3P4) (1)内环境(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脑脊液、房水等。 (2)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的关系: 小分子物质(氧气、养分、二氧化碳、废物等) 血浆组织液 90℅的小分子物质回渗 ①10℅小分子物质渗入毛细淋巴管 ②非正常情况下渗入到组织液中的血浆蛋白 ③小肠绒毛内的毛细淋巴管还能吸收、运输脂质 淋巴小分子(如:甘油、脂肪酸) (3)血浆的化学成分: 血浆中90℅为水,10℅为无机盐、蛋白质和各种营养物质、各种代谢废物、激素、抗体、组织胺、递质、纤维蛋白原等。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例2、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A ) ①血浆、组织液和淋巴②血红蛋白、氧气和葡萄糖 ③葡萄糖、二氧化碳和胰岛素④激素、递质小泡和氨基酸

高中生物人体内环境的稳态教案

高中生物人体内环境的稳态教案[教案] 主题:高中生物人体内环境的稳态 教学目标: 1. 理解什么是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以及为什么维持稳态对人体的重 要性。 2. 了解人体内环境的主要指标及其正常范围。 3. 掌握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机制,包括负反馈调节和协同调节。 4. 掌握一些常见疾病与内环境稳态失调之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 1. 什么是人体内环境的稳态? - 稳态的定义:指在一定范围内,各种生理指标维持相对恒定的状态。 - 背景知识:生物体内发生的各种化学反应需要在特定条件下进行,这些条件通常由环境因素和生理过程共同决定,稳态的维持保证了这 些条件的稳定。 2. 人体内环境的主要指标: - pH值:血液和细胞液的酸碱平衡。

- 温度:体温的维持与调节。 - 水分平衡:血浆渗透压的调节。 - 氧气浓度:呼吸系统的功能与调节。 - 电解质平衡:钠、钾、钙等离子浓度的调节。 3. 人体维持稳态的机制: - 负反馈调节:包括传感器、控制中枢和效应器三个基本组成部分,通过自动调节从而维持内环境指标在一定范围内的稳定。 - 协同调节:不同系统之间的协同作用,通过多个反馈环路相互影响,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4. 常见疾病与内环境稳态失调: - 酸碱平衡失调:呼吸性酸中毒、代谢性酸中毒。 - 温度调节失常:发热、失温等。 - 水盐平衡失调:脱水、肾功能障碍等。 - 氧气浓度调节失调:呼吸系统疾病、高原反应等。 - 电解质平衡失调:低钠血症、高钾血症等。 教学重点: 1. 理解人体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机制。

3. 了解常见疾病与内环境稳态失调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 1. 课堂讲授:通过讲解、示意图等方式,向学生介绍人体内环境稳 态的概念、指标和机制。 2. 实验演示:选择一些与内环境稳态调节相关的实验进行演示,让 学生亲自参与实验操作,增强理解和记忆。 3. 讨论互动:引导学生分组或小组讨论,让其分享对于内环境稳态 的理解和思考,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 4. 视频资料:选用相关的生物教学视频来辅助教学,以图文并茂的 方式增加学生的兴趣和记忆效果。 教学过程: 1. 介绍人体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和重要性,引发学生对这一话题的思考。 2.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人体内环境的主要指标以及其正常范围,并汇报讨论结果。 3. 通过实例和实验演示,向学生介绍负反馈调节和协同调节的机制,并解释其在维持内环境稳态中的作用。 4. 以常见疾病为例,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内环境稳态失调与疾病的 关系。 5.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总结,加深对本课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高中生物教学备课教案人体的调节与保持稳态

高中生物教学备课教案人体的调节与保持稳 态 高中生物教学备课教案人体的调节与保持稳态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人体内环境的变化及其对生命活动的影响;掌握人体调节机制和稳态维持的原理。 2. 能力目标:能够分析和解释人体内环境的变化及其调节机制;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释人体在不同环境下的生理反应。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人体调节能力的敬畏之情,增强对自身健康的重视。 二、教学内容 1. 人体内环境的变化 a. 温度的调节:皮肤、出汗和体温调节中枢的作用。 b. 血糖的调节:包括胰岛素和葡萄糖的相互作用。 c. 血压的调节:血管收缩和舒张、肾脏调节血液容量等。 d. pH 值的调节:呼吸和肾脏的作用。 e. 水分和电解质的调节:肾脏的浓缩和稀释机制。 2. 人体的调节机制

a. 神经调节:自主神经和中枢神经系统在人体内环境调节中的作用。 b. 激素调节:内分泌系统中常见激素的作用及其调节效应。 c. 负反馈调节:解释负反馈调节机制及其在人体内环境调节中的应用。 d. 正反馈调节:介绍正反馈调节机制及其在特定情况下的作用。 3. 人体的稳态维持 a. 恒定性的重要性:解释人体维持内环境稳定的意义。 b. 稳态破坏与疾病:阐述稳态破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c. 适应机制:介绍人体在适应不同环境下的调节机制。 三、教学方法 1. 导入:通过生活实例或图片让学生认识到人体内环境的变化对生命活动的重要性。 2. 探究:引导学生通过案例分析或实验设计,了解人体调节机制的作用和原理。 3. 理论讲解:结合教材内容,对人体调节与稳态维持进行系统的讲解。 4. 讨论互动:请学生参与讨论,分享他们对某些生理现象的理解和认识。

高中优秀教案高三生物教案:《人体内环境稳态》教学设计

高三生物教案:《人体内环境稳态》教学设计本文题目:高三生物教案:人体内环境稳态 【考纲要求】 1.稳态的生理意义II 2.体温调整、水盐调整和血糖调整II 【课前回顾区】 1.请用以下关键词构建本节学问框架:稳态、体液、内环境、渗透压、体温调整、血糖平衡、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等【课堂探究区】 探究一:稳态 1.体液是指什么?消化液是体液吗? 2.你能用文字和箭头表示出体液内部之间的关系吗? 3、内环境=细胞外液吗?细胞外液中有哪些成分? 4、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有哪些?酸碱度范围是多少?详细靠什么调整? 5、人体细胞外液正常的渗透压和温度分别是多少? 6.哪些是与内环境稳态挺直相关的系统?哪些是参加调整的系统? 7.什么是内环境的稳态? 【对位训练一】如图是人体局部组织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能挺直相互交换物质的体液是,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 (填标号)。 (2)若该图为肝脏的局部结构图,当患肝炎时,则B端与A端的液体相比,明显增加的物质有等 (3)假如该图为鼻黏膜的局部结构模式图,当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时,与吸附在 (填标号)表面的相应抗体结合,最终会使 (填标号)的通透性增加,引起鼻黏膜水肿。 (4)尝试构建人体肝脏内体液间O2、CO2集中的模型(如上图所示,说明:在图形框间用实线箭头表示O2,用虚线箭头表示CO2;不考虑 CO2进入成熟红细胞内液)。 探究二:水和无机盐的平衡与调整 1.人体内水的来源和去路有哪些? 2.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渗透压分别主要有什么维持? 3.你能用文字和箭头写出吃的食物过咸体内水分调整过程吗? 补充:肾上腺皮质分泌醛固酮保钠排钾 【对位训练二】 1.正常状况下,人体摄入和排出的无机盐是保持平衡的。若只饮水不进食,则( ) A.K+排出量大于正常状况下的排出量 B.K+排出量等于正常状况下的排出量 C.K+排出量小于正常状况下的排出量 D.K+排出量等于零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教案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教案 教案: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人体内环境的概念和组成。 2.理解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3.掌握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 二、教学内容: 1.什么是人体的内环境? 内环境是指存在于人体细胞外的液体环境,包括血液和组织液等。内环境与细胞的生存和正常功能发挥有着密切的关系。 2.人体内环境的组成 人体内环境由各种生理平衡参数构成,如酸碱平衡、水分平衡、温度平衡、电解质平衡等。 3.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是维持身体正常生理功能的基础,它保证了细胞内环境的相对恒定,有利于细胞正常生长和代谢。

4.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 (1)神经调节: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的调节机制。例如,大脑通过神经信号控制心脏收缩和舒张,使心脏维持正常节律。 (2)体液调节:体液调节又分为神经体液调节和体液体液调节。神经体液调节通过神经调节内分泌器官的分泌,以达到调节内环境稳态的目的。体液体液调节指的是通过体液中的溶质浓度、压力等变化,来调节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之间的平衡。 (3)内分泌调节:内分泌系统通过体液血流来调节内环境稳态,包括通过激素的分泌和传导来实现。 三、教学活动设计: 1.导入:通过举例引起学生对内环境的兴趣,如引导学生思考体力劳动后出汗是为什么,为什么在运动后会口渴等。 2.讲解人体内环境的概念和组成,并与学生一起讨论内环境与细胞生存的关系。 3.呈现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并让学生讨论一下如果内环境失去稳态会对人体产生哪些不良影响。 4.讲解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包括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内分泌调节三个方面,并结合具体的例子来让学生更加易于理解。

人体内环境与稳态教案

《人体内环境与稳态》教案设计 【扫描高考】 本节知识点主要有内环境的组成及各组分间的相互关系、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内环境的动态变化、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等。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来看,细胞内环境的局部模式图、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图是常用的命题素材,常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主要考查一些和内环境与稳态相关的基础知识。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内环境概念、作用及理化特性,理解稳态意义。 2、能力目标:训练图文转化能力、获取信息能力、识图析图能力、设计实验能力 3、a)以自己为例,认识生物体局部与整体的辩证统一关系。 b)通过对内环境与新陈代谢关系的分析,逐步树立科学保健的生活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稳态的概念及其生理意义 落实方案: 1、以人体为例,首先阐明内环境的概念、内环境的组成及其成分间的相互关系。 2、精讲典型实例——缓仲物质对pH的调节过程,说明pH对内环境稳态的影响。 3、结合新陈代谢的过程与实例归纳出内环境稳态的生理意义。 难点:内环境稳态的概念 突破策略: 1、理解内环境组成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2、通过人体内血液的PH调节过程,使学生掌握内环境稳态的基本原理。 3、配合典型题例加深理解。 三、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预习。列出预习提纲,寻找相关疑点。 2.指导学生思考。根据预习情况对提出的疑点寻找思考线索。 3.指导学生归纳。通过运用实例分析,图解说明、小组讨论等教学手段,最终引导学生 归纳出核心内容“内环境稳态“的概念。 教学方法:谈话法、讨论法、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本节学习内容。 2、学生预习并思考: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8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教学案新人教版

第1讲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稳态的生理意义(Ⅱ) 1.内环境的组成成分间通过物质交换实现稳态。(生命观念) 2.结合内环境的成分与理化性质稳定的实例得出结论。(科学思维) 3.通过总结内环境稳态失调引起的疾病,形成关注人体健康的态度。(社会责任) 内环境的组成及成分 1.体液及内环境的组成 (1)写出图中标号代表的内容 ①血浆,②组织液,③淋巴,④细胞外液,⑤23 。 (2)a 端若为动脉的上端,则a 处的氧分压要高于b 处的,a 处的营养物质含量高于b 处的,b 处的CO 2和代谢废物含量均高于a 处的。 (3)请用数字和箭头表示如图中①②③三种体液的关系: 。 (4)毛细淋巴管末端是闭合的;毛细血管末端是开放的。 2.内环境的成分 (1)主要成分:水、无机盐、蛋白质、经血液运输的营养物质、代谢废物、激素等。

(2)主要差别: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3.不同组织细胞所生活的内环境 细胞类型生活的内环境 绝大多数细胞组织液 红细胞血浆 毛细血管壁细胞血浆、组织液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淋巴、组织液 4.内环境的作用 (1) 。 (2) 。 提示:(1)是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 (2)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人教版必修3 P3“相关信息”)手和脚有时会磨出“水泡”,甚至“血泡”。“水泡”和“血泡”的主要成分相同吗?请说明理由。 提示:不相同。“水泡”的主要成分是组织液,“血泡”的主要成分是血浆。 1.血浆和组织液相比,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较多。(√) 2.食物中的淀粉被消化成葡萄糖发生于内环境中。(×) 提示:食物中的淀粉被消化成葡萄糖发生于消化道中,消化道不属于内环境。 3.淋巴液和血浆中都有淋巴细胞。(√) 4.呼吸酶存在于内环境中。(×) 提示:呼吸酶存在于细胞内。 5.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场所。(×) 提示: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 1.内环境及其组成 (1)必须认准三类内环境物质 ①小分子物质——CO2、O2、氨基酸、核苷酸、葡萄糖等。 ②大分子物质——血浆蛋白、抗体等。 ③信号分子——淋巴因子、激素、神经递质等。 (2)必须认准三类“非内环境物质” ①专存在于细胞内的物质,如血红蛋白、呼吸酶等。

[高考生物] 一轮复习人教版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教案.doc

高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教案15 第15单元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一【三维目标】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关注维持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 3、能力方面 1.进行实验,了解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2.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二【教学重点】 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简述人体稳态的调节机制 三【教学难点】 简述人体稳态的调节机制 尝试解释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四【教学方法】练习法和讲授法相结合 五【教学工具】学案、PPT 六【教学时数】1标准课时 七【教学过程】 1基础知识梳理 1.1细胞生活的环境 1.1.1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1.1.2细胞外液的成分 组织液、淋巴与血浆的区别: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的相近,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细胞外液在本质上是一种盐溶液,类似于海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 1.1.3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

渗透压:溶液浓度越高,溶液渗透压越高。 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酸碱度: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 为7.35~7.45。 温度:人的体温维持在37 ℃左右。 1.2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1. 2.1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1)原因: ⎭ ⎪⎬⎪ ⎫外界环境因素变化体内细胞代谢活动导致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不断变化。 (2)具体表现: 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之中。 1.2.2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 (1)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2)经典解释: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共同调节下,通过机体各种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 (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4)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5)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6)生物体维持pH 稳定的机制:与体内HCO -3,HPO 2 -4等离子有关,通过缓冲物质的调节实现。 本单元应重点关注: ①内环境的组成及各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②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及维持稳态的重要意义。侧重概念考查、结合图表命题是学业水平考试常见的形式。 2水考真题体验 2.1(2015·湖南省学业水平考试真题)下面概念图中a 、b 分别代表的是( ) A .细胞外液、内环境 B .血浆、细胞内液 C .血浆、内环境 D .内环境、血浆 【解析】 内环境就是细胞外液,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组成,是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所以,a 代表血浆,b 代表内环境。 【答案】 C 2.2(2016·湖南省学业水平考试真题)下列物质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 ) A .淀粉 B .呼吸氧化酶 C .血浆蛋白 D .纤维素 【解析】 淀粉、纤维素是植物体的成分,不是内环境的成分;呼吸氧化酶存在于细胞内,不是内环境的成分;血浆蛋白质存在于血浆中,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答案】 C 2.3(2015·湖南省学业水平考试真题)下列有关稳态及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稳态只需要神经系统的调节 B .目前普遍认为,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调节 C .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恒定不变

2022届 新高考 一轮复习 人教版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教案

第23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目标要求] 1.概述内环境的组成与理化性质。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3.概述内环境的稳态及重要意义。4.描述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 考点一细胞生活的环境 1.内环境的组成 (1)体液与内环境 (2)内环境的概念: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本质上是一种盐溶液,类似于海水。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 (3)体液的四种成分之间的相互转化 (4)各类细胞生活的内环境

教材中的隐性知识源于选择性必修1 P6“练习与应用·概念检测”: (1)人在进行一定强度的体力劳动后,手掌或脚掌上可能会磨出水疱。水疱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一段时间后水疱可自行消失。 (2)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是②。 ①膀胱内的尿液②大脑间隙的液体③肺泡腔内的气体④小肠腔中的消化液 2.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 (1)内环境的成分 ①血浆主要成分示意图 ②组织液、淋巴液、血浆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液中蛋白质含量很少。 (2)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①渗透压: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是由Na+和Cl-决定的。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溶质微粒越多,渗透压越高。 ②酸碱度: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血浆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HCO-3、H2CO3等物质有关。 ③温度: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_℃左右。 3.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1)细胞可以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2)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过程,需要体内各个系统的参与。 教材中的隐性知识源于选择性必修1 P9“图1-4” 完善下图所示内容: (3)细胞不仅依赖于内环境,也参与了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

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学案:8-1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学案 8.1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考点一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及各组分的关系 任务1内环境各组分的判断 图示为A、B、C、D四种液体之间的关系,请分析推断: (1)判断B为组织液,依据为__________,则A为________,C为________。 (2)判断D为________,依据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图中a为A与B之间间隔的屏障,则a为________。 (4)若D液体需经d过程汇入C液体,则d为________。 任务2血浆、组织液与淋巴液的比较 成分 项目 血浆组织液淋巴液存在部位血管组织细胞间隙淋巴管 来源 ①消化道吸收 ②______回渗 ③淋巴液经过淋巴结等淋巴器官,最终汇 入血浆 ①透出毛细血管的血 浆 ②________外渗 进入毛细淋巴管的部 分________ 生活在其 中的细胞 各种______细胞 绝大多数________细 胞 大量______细胞和吞 噬细胞所含化 学成分 都含有水、无机盐、蛋白质等,但是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较高,而组织 液和淋巴液中蛋白质含量很低 任务3组织水肿及其产生的原因分析 引起组织水肿的原因可从两方面分析,凡是导致________渗透压下降或________渗透压升高的因素,都会使水分从血浆进入________,从而引起组织水肿,总结如下: 任务4填出下表中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 细胞名称生活的内环境 组织细胞____________ 毛细血管壁细胞____________

任务5内环境中化学成分 将下列物质的序号归类填在表格中的横线上: ①无机盐②细胞因子③氨基酸④血浆蛋白⑤呼吸酶⑥维生素⑦葡萄糖⑧神经递质⑨激素⑩抗体⑪二氧化碳⑫血红蛋白⑬尿素⑭甘油⑮DNA聚合酶⑯脂肪酸⑰消化酶⑱麦芽糖⑲糖原⑳纤维素㉑受体㉒载体蛋白 任务6内环境中的化学反应 将下列生理过程的序号归类填在表格中的横线上:①细胞呼吸②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③细胞内蛋白质、神经递质、激素等物质的合成④消化道中物质的消化⑤神经递质与受体的结合 ⑥激素与靶细胞膜表面受体的结合⑦抗体与抗原的结合

近年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8单元生物个体的稳态第1讲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学案苏教版(2021学年)

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8单元生物个体的稳态第1讲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学案苏教版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8单元生物个体的稳态第1讲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学案苏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8单元生物个体的稳态第1讲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学案苏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1讲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 考纲要求全国卷五年考情 稳态的生理意义(Ⅱ) 2017·卷ⅠT31,2017·卷ⅢT4,2015·卷ⅠT3,2014·卷ⅠT3、T31,2014·卷ⅡT3 考点一| 内环境的组成及功能 (对应学生用书第154页) [识记-基础梳理] 1.体液及内环境的组成 (1)组成 (2)相互转化关系 2.细胞外液的成分及理化特性 (1)血浆的成分 (2)血浆与其他内环境组成成分的主要区别是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3)理化特性

[教材边角知识]据教材必修3 P8图2-1“草履虫生活在水中”分析单细胞动物和多细胞动物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区别。 【提示】单细胞动物通过细胞膜直接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而多细胞动物的绝大多数细胞无法直接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错误! 1.判断正误 (1)人体血浆中含有浆细胞分泌的蛋白质。(√) 【提示】人体浆细胞分泌抗体,抗体可存在于血浆中。 (2)与组织液和淋巴相比较,血浆中含有更多的蛋白质,其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 (3)血浆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若淋巴管阻塞会引起下肢水肿。(√)(4)细胞外液本质上是一种盐溶液,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 (5)血浆中含有水、无机盐、血红蛋白、代谢废物、气体、激素及各类营养物质.(×)【提示】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中,不存在于血浆。 (6)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中溶质微粒的质量。(×) 【提示】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中溶质微粒的数目。 2.据图思考 (1)图中序号属于内环境的是②③④。 Ⅰ.上述图中②的主要成分有水(约占90%)、蛋白质(占7%~9%)、无机盐(约1%)、血液

高三生物复习教案:专题5 个体的稳态与调节3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小专题三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核心考点整合 考点整合一: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1.内环境组成与功能 <1)内环境是人体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三者的关系如下: <2)具体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归纳如下: <3)内环境的理化特性主要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等。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自Na+和Cl-。血液中的缓冲物质<如H2CO3/NaHCO3)有利于pH的相对稳定。b5E2RGbCAP 2.内环境稳态维持的基本途径

<1)机体各种器官、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和泌尿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p1EanqFDPw <2)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例1】<2018·上海卷,8)某种寄生虫寄生在人体淋巴管内,会造成下肢肿胀,这是由于肿胀处 A.细胞间隙积聚液体 B.细胞不能接受氨基酸 C.细胞不能对脂肪进行分解 D.细胞外液Na+浓度是内液的12倍 [解读] 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生命现象的分析能力。人体内淋巴的形成是组织液渗入淋巴管形成的,当淋巴管内有寄生虫时,引起组织液渗入淋巴管受阻,导致组织液增多,引起水肿。DXDiTa9E3d [答案] A 【互动探究1】<2018·佛山质检)下列过程中,哪些是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生化反应 ①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合成②抗体和抗原的特异性结合③葡萄糖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④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⑤血红蛋白和氧气分子的结合RTCrpUDGiT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⑤ [解读] ①神经递质和激素是在细胞内合成的,合成后才可分泌到内环境中; ②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中,属于内环境中的成分,故抗体与抗原的特异性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③为细胞的有氧呼吸过程,发生在细胞内;④过程发生在血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