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完整版)人教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精品教案

(完整版)人教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精品教案

第一单元细胞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专题一细胞的物质基础

第1章走近细胞

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知识梳理:

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生存。

2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如:生物的生长、发育、繁殖、运动、应激性等生命活动都离不开细胞。)

3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4血液属于(组织)层次,皮肤属于(器官)层次。

5植物没有(系统)层次,单细胞生物既可化做(个体)层次,又可化做(细胞)层次。

6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

7种群:例: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鲤鱼。(一个池塘的全部鱼?)

8(不是所有的鱼,包含所有的植物、动物、微生物)

9

10以细胞代谢为基础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以细胞增殖、分化为基础的生长与发育;以细胞内基因的传递和变化为基础的遗传与变异。

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知识梳理:

一、高倍镜的使用步骤(尤其要注意第1和第4步)

1 在低倍镜下找到物象,将物象移至(视野中央),

2 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

3 调节(光圈)和(反光镜),使视野亮度适宜。

4 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

二、显微镜使用常识

1调亮视野的两种方法(放大光圈)、(使用凹面镜)。

2高倍镜:物象(大),视野(暗),看到细胞数目(少)。

低倍镜:物象(小),视野(亮),看到的细胞数目(多)。

3 物镜:(有)螺纹,镜筒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5一行细胞的数目变化可根据视野范围与放大倍数成反比

计算方法:个数×放大倍数的比例倒数=最后看到的细胞数

如:在目镜10×物镜10×的视野中有一行细胞,数目是20个,在目镜不换物镜换成40×,那么在视野中能看见多少个细胞? 20×1/4=5

6圆行视野范围细胞的数量的变化可根据视野范围与放大倍数的平方成反比计

如:在目镜为10×物镜为10×的视野中看见布满的细胞数为20个,在目镜不换物镜换成20×,那么在视野中我们还能看见多少个细胞? 20×(1/2)2=5

三、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主要类群:

原核生物:蓝藻:(蓝球藻念珠藻颤藻发菜)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可进行光合作用,属自养型生物。

细菌:(球菌,杆菌,螺旋菌,乳酸菌);放线菌:(链霉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

真核生物:动物、植物、真菌:(青霉菌,酵母菌,蘑菇)等

四、细胞学说

1创立者:(施莱登,施旺)

2细胞的发现者及命名者: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虎克

3内容要点: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新细胞通过细胞分裂产生。

4揭示问题:揭示了(细胞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第2章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

第一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知识梳理:

统一性元素种类大体相同

1.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差异性:元素含量有差异

2、组成细胞的元素

微量元素: Fe、Mn、B、Zn 、Mo、Cu(口诀:铁猛碰新木桶)

主要元素:C、H、O、N、P、S

含量最高的四种元素:C、H、O、N基本元素:C(干重下含量最高)

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O(鲜重下含量最高)

3组成细胞的化合物

水(含量最高的化合物)

无机化合物无机盐

脂质

有机化合物蛋白质(干重中含量最高的化合物)

核酸

糖类

4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1)还原糖的检测和观察

常用材料:苹果和梨试剂:斐林试剂(甲液:0.1g/ml的NaOH 乙液:0.05g/ml 的CuSO4等量混合)

注意事项:①还原糖有葡萄糖,果糖,麦芽糖②甲乙液必须等量混合均匀后再加入样液中,现配现用

③必须用水浴加热

颜色变化:浅蓝色棕色砖红色

(2)脂肪的鉴定

常用材料:花生子叶或向日葵种子

试剂:苏丹Ⅲ或苏丹Ⅳ染液

注意事项:

①切片要薄,如厚薄不均就会导致观察时有的地方清晰,有的地方模糊。

②酒精的作用是:洗去浮色

③需使用显微镜观察

④使用不同的染色剂染色时间不同

颜色变化:橘黄色或红色

(3)蛋白质的鉴定

常用材料:鸡蛋清,黄豆组织样液,牛奶

先A后B)试剂:双缩脲试剂(A液:0.1g/ml的NaOH B液: 0.01g/ml的CuSO

4

注意事项:

①先加A液1ml,再加B液4滴

②鉴定前,留出一部分组织样液,以便对比

颜色变化:变成紫色

(4)淀粉的检测和观察

常用材料:马铃薯

试剂:碘液颜色变化:变蓝

第二节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一氨基酸及其种类

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或单体)。

结构要点:每种氨基酸都至少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并且

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氨基酸的种类由R基(侧链基团)决定。

必需氨基酸:只能从外界环境中直接获取(赖色/苯丙亮/异亮苏/ 甲硫缬)

二蛋白质的结构

氨基酸三肽多肽多肽链一条或若干条多肽链盘曲折叠蛋白质

氨基酸分子相互结合的方式:脱水缩合: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相连接,同时失去一分子的水。

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叫做肽键

三蛋白质的功能

1. 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结构的重要物质(肌肉毛发)

2. 催化细胞内的生理生化反应(酶)

3. 运输载体(血红蛋白)

4. 传递信息,调节机体的生命活动(胰岛素)

5. 免疫功能(抗体)

四蛋白质分子多样性的原因

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以及空间结构不同导致蛋白质结构多样性。蛋白质结构多样性导致蛋白质的功能的多样性。

规律方法R

-C-COOH 1、构成生物体的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的结构通式为:NH

2

根据R基的不同分为不同的氨基酸。 H

位氨基酸分子中,至少含有一个-NH2和一个-COOH并且位于同一个C原子上,由此可以判断是否属于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

2、n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m条多肽链时,共脱去(n-m)个水分子,形成(n-m)个肽键,至少存在m个-NH2和m个-COOH,形成的蛋白质的分子量为n·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18(n-m)

3、氨基酸数=肽键数+肽链数

4、蛋白质总的分子量=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总分子量-脱水缩合反应脱去的水的

总分子量

第三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DNA(脱氧核糖核酸)

一核酸的分类

RNA(核糖核酸)

DNA与RNA组成成分比较(见附表)

基本组成单位—核苷酸核苷酸由一分子五碳糖、一分子磷酸、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

(1)DNA的基本单位脱氧核糖核苷酸

(2)RNA的基本单位核糖核苷酸

核酸中的相关计算:

(1)若是在含有DNA和RNA的生物体中,则碱基种类为5种;核苷酸种类为8种。

(2)DNA的碱基种类为4种;脱氧核糖核苷酸种类为4种。

(3)RNA的碱基种类为4种;核糖核苷酸种类为4种。

化学元素组成:C、H、O、N、P

三、核酸的功能

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四核酸在细胞内的分布

材料:人的口腔上皮细胞(0.9%的NaCl,维持细胞正常的形态)

试剂: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注意事项:

8%HCl的作用:•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体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

现象:

甲基绿将细胞核中的DNA染成绿色,

吡罗红将细胞质中的RNA染成红色。

DNA是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此外,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有少量的分布。RNA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少量存在于细胞核中。

第四节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细胞中的糖类——主要的能源物质

细胞中的脂质脂质的分类

脂肪:储能,保温,缓冲减压

磷脂:构成细胞膜和细胞器膜的主要成分

胆固醇

固醇性激素

维生素D

脂质的分类,分布及功能

1脂肪(C、H、O)存在人和动物体内的皮下,大网膜和肠系膜等部位。动物细胞中良好的储能物质与糖类相同质量的脂肪储存能量是糖类的2倍。

功能:①保温②减少内部器官之间摩擦③缓冲外界压力

2磷脂构成细胞膜以及各种细胞器膜重要成分。

分布:人和动物的脑、卵细胞、肝脏、大豆的种子中含量丰富。

3固醇

包括:①胆固醇------构成细胞膜重要成分;参与人体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②性激素------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以及生殖细胞的形成,激发并维持第二性征

③维生素D------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Ca和P的吸收。

单体和多聚体的概念: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是由许多氨基酸连接而成的。核酸是由许多核苷酸连接而成的。氨基酸、核苷酸、单糖分别是蛋白质、核酸和多糖

的单体,而这些大分子分别是单体的多聚体

生物大分子的形成:C 形成4个化学键 → 成千上万原子形成 → 碳链 → 单体 → 生物大分子

第五节细胞中的无机物

细胞中的水包括

结合水: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

自由水:细胞内良好溶剂

运输养料和废物 许多生化反应有水的参与

自由水与结合水的关系: 自由水和结合水可相互转化

细胞含水量与代谢的关系 代谢活动旺盛,细胞内自由水水含量高;代谢活动下降,细胞中结合水水含量高。 细胞中的无机盐

细胞中大多数无机盐以离子的形式存在 无机盐的作用:

1.细胞中许多有机物的重要组成成分

2.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3.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

4.维持细胞的渗透压 部分无机盐的作用 缺碘:地方性甲状腺肿大(大脖子病)、呆小症

缺钙:抽搐、软骨病,儿童缺钙会得佝偻病,老年人会骨质疏松 缺铁:缺铁性贫血

专题二细胞的结构基础

第3章细胞的基本结构

第一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知识网络:

1、研究细胞膜的常用材料:人或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

2、细胞膜主要成分:脂质和蛋白质,还有少量糖类

细胞膜成分特点:脂质中磷脂最丰富,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种类和数量越多

3、细胞膜功能:

①将细胞与环境分隔开,保证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 ②控制物质出入细胞 ③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

自由水

结合水

代谢活动旺盛

代谢活动下降 (冬眠、晒干、温度降低)

(发芽、温度升高)

一、制备细胞膜的方法(实验)

原理:渗透作用(将细胞放在清水中,水会进入细胞,细胞涨破,内容物流出,得到细胞膜)

选材:人或其它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

原因:因为材料中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细胞器

提纯方法:差速离心法

细节:取材用的是新鲜红细胞稀释液(血液加适量生理盐水)

二、与生活联系:

细胞癌变过程中,细胞膜成分改变,产生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三、细胞壁成分

植物:纤维素和果胶

原核生物:肽聚糖

作用:支持和保护

四、细胞膜特性:

结构特性:(1)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2)磷脂双分子层与大多数蛋白质分子都可以运动,具有流动性。

举例:(变形虫变形运动、白细胞吞噬细菌)

功能特性:选择透过性

举例:(腌制糖醋蒜,红墨水测定种子发芽率,判断种子胚、胚乳是否成活)

五、细胞膜其它功能:维持细胞内环境稳定、分泌、吸收、识别、免疫

1、19世纪末,欧文顿提出假设:膜由脂质组成;

2、20世纪初,化学分析得出:膜的主要成分是___脂质和蛋白质;

3、1925年,荷兰科学家得出:脂质分子是_双层

4、1959年,罗伯特森在电镜观察下得出:_蛋白质-脂质-蛋白质的三层结构;

5、1970年,用荧光标记技术证明:膜具有流动性;

6、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流动镶嵌模型。

第二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

一、细胞器之间分工

(1)双层膜

叶绿体:存在于绿色植物细胞,光合作用场所

线粒体:有氧呼吸主要场所

(2)单层膜粗面型内质网:膜上附着核糖体,参与蛋白质的合成与加工。内质网类型

滑面型内质网:脂类合成“车间”

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脂质合成的场所

高尔基体:动物细胞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包装

植物细胞与植物细胞壁的形成有关(纤维素、果胶的合成场所)

液泡:植物细胞特有,调节细胞内环境,维持细胞形态

溶酶体:分解衰老、损伤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

(3)无膜

核糖体:合成蛋白质的主要场所

中心体:与细胞有丝分裂有关

二、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

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

(合成肽链)(加工成蛋白质)(进一步加工)(囊泡与细胞膜融合,蛋白质释放)

三、生物膜系统

1、概念:细胞膜、核膜,各种细胞器的膜共同组成的生物膜系统

2、作用:见课本49页。

使细胞具有稳定内部环境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信息传递

为各种酶提供大量附着位点,是许多生化反应的场所

把各种细胞器分隔开,保证生命活动高效、有序进行

1、细胞膜的化学成分是什么?

2、为获得纯净的细胞膜,应选取什么材料做实验?理由是什么?

3、欲使细胞破裂,对所选材料进行的处理方法是什么?

4、细胞膜的功能是什么?

5、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其作用是什么?

6、细胞膜的两个特性?

7、细胞器中具有双层膜结构的是什么?不具膜结构的是什么?

8、被称为“消化车间”的是哪种细胞器?

9、植物叶肉细胞里,都具有色素的一组细胞器是什么?

10、蛔虫的细胞内肯定没有哪种细胞器?这种细胞器的功能是什么?

11、动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是什么?功能是什么?

12、线粒体与叶绿体如何将能量转换的?

13、在动物细胞内,DNA分布在细胞的什么结构中?

14、与分泌蛋白合成和运输有关的细胞器是什么?分别有什么功能?

15 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什么颜色

16、细胞核有什么功能?

17、核孔、核仁有什么功能?

18、染色质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19、染色质与染色体的关系是什么?

20、哪些细胞没有细胞核?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生物教案(新教材人教版鲁湘辽):激素与内分泌系统、激素调节的过程

第5课时激素与内分泌系统、激素调节的过程 课标要求 1.说出人体内分泌系统主要由内分泌腺组成,包括垂体、甲状腺、肾上腺、胰腺和性腺等多种腺体,它们分泌的各类激素参与生命活动的调节。2.举例说明激素通过分级调节、反馈调节等机制维持机体的稳态,如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和血糖平衡的调节等。 考点一激素与内分泌系统 1.促胰液素的发现 (1)沃泰默实验 ①沃泰默观点:胰腺分泌胰液只受神经调节的控制。 ②实验步骤 ③实验现象:胰腺能够分泌胰液的是A组、C组;不能分泌胰液的是B组。 ④实验结论:小肠上微小的神经难以剔除,胰液的分泌受神经调节。 (2)斯他林和贝利斯的实验 ①实验假设:在盐酸的作用下,小肠黏膜可能产生了一种化学物质,这种物质进入血液后,随血流到达胰腺,引起胰液的分泌。 ②实验验证过程 ③实验结论:胰液的分泌受化学物质的调节。 选择性必修1 P45“思考·讨论”:斯他林和贝利斯的实验过程中加入砂子的目的是使小肠黏膜研磨更充分。 2.激素调节的概念 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激素进行调节的方式,就是激素调节。

3.激素研究的实例 (1)胰岛素的发现 ①实验者:加拿大的班廷和贝斯特。 ②实验过程 ③进一步实验:抑制胰蛋白酶的活性,可直接提取正常胰腺中的胰岛素,治疗糖尿病。 ④实验结论:胰腺中的胰岛产生的胰岛素,可以降低血糖浓度。 (2)睾丸分泌雄激素的研究 ①实验过程 公鸡――――→摘除睾丸 雄性性征消失――――→移植睾丸 雄性性征恢复 ②实验结论:动物睾丸分泌睾酮,维持雄性性征。 选择性必修1 P 47“讨论4”:在研究激素的方法中,常用到“加法原理”或“减法原理”。 (1)“加法原理”:如用饲喂法研究甲状腺激素,用注射法研究动物胰岛素和生长激素,用移植法研究性激素等。 (2)“减法原理”:如用摘除法研究甲状腺激素和生长激素的功能,用阉割(摘除性腺)法研究性激素的功能等。 4.内分泌系统的组成 (1)内分泌腺:由内分泌细胞聚集在一起构成。 (2)分散的内分泌细胞:分散在一些器官、组织,如在小肠黏膜上有分泌促胰液素的细胞。 (3)下丘脑中的某些神经细胞,也具有内分泌功能。 5.人体内主要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 内分泌腺 激素名称 功能 下丘脑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 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等 作用于垂体,调控垂体分泌释放相应激素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生物教案(新教材人教版鲁湘辽):生物的进化

第3课时生物的进化 课标要求 1.说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2.概述生物多样性和适应性是进化的结果。 考点一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 1.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的主要组成 (1)共同由来学说:指出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是由原始的共同祖先进化来的。 (2)自然选择学说:揭示了生物进化的机制,解释了适应的形成和物种形成的原因。 2.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 (1)地层中陈列的证据——化石 (2)当今生物体上进化的印迹——其他方面的证据

3.适应的普遍性和相对性 (1)适应的概念 ①生物的形态结构适合于完成一定的功能。 ②生物的形态结构及其功能适合于该生物在一定的环境中生存和繁殖。 (2)适应的特性 ①普遍性:适应是普遍存在的,所有的生物都具有适应环境的特征。 ②相对性:适应是针对一定的环境条件而言的,是一种暂时的现象。 4.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1)拉马克进化学说 ①主要观点:彻底否定了物种不变论,提出当今所有的生物都是由更古老的生物进化来的,各种生物的适应性特征的形成都是由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②评价:拉马克的进化学说在当时是有进步意义的,但他对适应形成的解释是肤浅的,未被人们普遍接受。 (2)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

提醒 变异在前且是不定向的,环境变化在后且是定向的。环境只起选择作用。 (3)达尔文以后进化理论的发展 ①发展原因:关于遗传和变异的研究,已经从性状水平深入到基因水平,人们逐渐认识到了遗传和变异的本质;关于适应以及物种的形成等问题的研究,已经从以生物个体为单位,发展到以种群为基本单位。 ②发展的结果:形成了以自然选择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归纳总结 1.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分析 (1)过度繁殖⎩⎪⎨⎪ ⎧ 各种生物具有较强的繁殖能力,可产生大量后代,相对于环境的承载能力, 繁殖能力表现为“过度” (2)生存斗争⎩⎪⎨⎪⎧ 起因:过度繁殖与生存条件之间的矛盾 斗争的方式⎩⎪⎨ ⎪⎧ 种内斗争、种间斗争 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斗争 斗争的结果:优胜劣汰 (3)遗传变异⎩⎪⎨⎪⎧ 变异是不定向的⎩ ⎪⎨ ⎪⎧ 有利变异不利变异遗传的作用:有利于微小有利变异的积累 (4)适者生存⎩⎪⎨⎪⎧ 生物产生的不定向变异,由自然选择决定其保留或淘汰 与环境相适应的变异类型,通过多次的选择得以保留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教案(必修二全部)

第一节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孟德尔研究性状遗传的材料和方法(Ⅰ知道)。 (2)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基因型、表现型、纯合子、杂合子、等位基因的 概念(Ⅱ理解)。 (3)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及解释(Ⅱ理解)。 (4)测交法证明基因解释的正确性(Ⅱ理解)。 (5)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Ⅱ应用)。 2.能力目标 (1)通过从分离定律到实践的应用,从遗传现象上升为对分离定律的认识,训练学生演 绎、归纳的思维能力。 (2)通过遗传习题的训练,使学生掌握应用分离定律解答遗传问题的技能技巧。 二、重点·实施方案 1.重点 (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2)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3)基因分离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 2.实施方案 (1)采用举例、挂图、投影等进行教学。 (2)联系所学知识,演绎归纳本节知识,从而掌握重点内容。 三、难点·突破策略 1.难点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2.突破策略 (1)运用减数分裂图说明减数第一次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2)出示有染色体的遗传图解进行讲解。 (3)应用遗传定律解题---典型引路,讲清思维方法,从而突破难点。 四、教具准备: 1.人工异花传粉示意图;2.豌豆各种相对性状挂图; 3.对分离现象解释示意图; 4.投影仪; 5.多媒体课件。 五、课时安排 计划课时:4课时(知识复习一课时+习题讲解课三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回归教材,以问带查 1.教材2页[问题探讨]中融合遗传的实质:不会出现特定分离比。 2.教材2页图1-1豌豆花和教材3页图1-2人工异花传粉示意图。 3.教材6页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两小桶、两种彩球及随机抓取分别模拟的对象是什么?4.教材7页[技能训练]——获得纯种的两种方法——连续自交和分别留种分别种植方法。5.教材8页练习一中2、3题和二中1题,经典题目动笔做。 6.教材30页中基因分离定律的现代解释。 二.建立本节内容知识概念图 三.考点剖析,深化知识,训练能力 3.1 基础概念 性状类 (1)性状:生物体所表现出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的总称。 (2)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3)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在遗传学上叫做性 状分离。 基因类 (1)相同基因: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控制 同一性状的基因。如图中A和A就是相 同基因。 (2)等位基因:生物杂合子中在一对同源染 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如图中B和b、C和c、D和d 就是等位基因。 (3)非等位基因:非等位基因有两种,即一种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符合自由组 合定律,如图中的A和D;还有一种是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如图中的A和b。 个体类

高三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教案

高三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教案 高三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教案【5篇】 时间真是转瞬即逝,老师们的教学工作又将有新的目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要根据学生实际,注重引导自学,注重启发思维,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案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高三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教案【篇1】 近些天来,赵春玉校长给高二年级做了专项的教学辅导工作,另外还就育英高中的现状写了文章。通过学习并反思以往教学,思考今后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尤显的紧迫而必要。以下是我教学工作中的部分不足之处和今后的对策,它能时刻提醒自己,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不再走同样的弯路,调整和改正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一、反思教学观念和方法 传统的教学在目标的确立和教学方法的处理上,主要是突出教师的主体能力,没有很好的把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考虑进去。我在教学过程中更多的采用教师教知识,一堂课下来,学生消化吸收的速度也慢。这样教学目标就很难在课堂中完成,重难点的`不明确使学生学习被动,知识框架混乱。 教学目标的确立,要围绕并使学生掌握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知识,通过学生的联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教学目标的实施,要正确处理师与生,教与学的关系,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给足学生思考的空间,突显在学生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切实达到教学活动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德育目标。 二、反思教学设计 新的教学理念要求赋予学生更多自主活动、实践活动、亲身体验的机会。课本内容逐渐的浓缩为主要的知识点,思考,活动环节的实践让学生更好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在这方面的处理上,为了完成任务,我没有很好的处理课本内容与活动环节的关系,生搬硬套的痕迹明显,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反而成为课

有关高三生物必修一第一轮复习教案5篇

有关高三生物必修一第一轮复习教案5篇 有关高三生物必修一第一轮复习教案5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前方等待着我们的是新的机遇和挑战,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对于重复部分进行认真的技术处理,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案范文。欢迎分享! 高三生物必修一第一轮复习教案(篇1)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营造一个温馨舒适的师生氛围。 2、通过师生交流和讨论,明确科学的重要性,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好数学要关注科学学习的方法,明确怎样做一个会学习的人。 3、通过讲故事,让孩子们明白每天的学习每天的作业都是在为自己打基础,学习不是为他人,而是为自己而学,每天做事做作业的态度都决定着自己未来的发展。 4、通过教材的梳理让学生对本学期所学知识有一个明确的认识,激发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过程: (一)说说自己暑假中的见闻。 师:大家在暑假里肯定过得非常愉快,非常充实吧。你能将自己记忆最深刻的一段与大家一起分享吗?可以说说自己游玩的事情,可以说自己在假期里的小插曲,也可以说说自己取得的收获。 同学们畅所欲言。借此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创设良好的师生氛围。 (二)讲故事,让学生知道态度决定自己的未来。 讲故事《木匠的房子》。“一个上了年纪的木匠准备退休了。他告诉雇主,他不想再盖房子了,想和他的老伴过一种更加悠闲的.生活。他虽然还留恋那份优厚的报酬,但他该退休了。雇主看到他的好工人要退休了,感到非常惋惜,就问他能不能再建一栋房子,就算是给他个人帮忙。木匠答应了。可是木匠的心

思已经不在干活上,他不仅手艺退步,而且还偷工减料。木匠完工了。雇主来了,拍拍木匠的肩膀,诚恳地对他说:房子送给你了,这是我送给你的礼物。木匠感到十分震惊,太丢人了,要是他知道他是在为自己盖房子,他干活的方式就完全不同了。”你就是那个木匠。你每天钉一枚钉子,放一块木板,垒一面墙,但往往没有竭尽全力。终于,你吃惊的发现,你将不得不住在自己建的房子里。如果可以重来,但你无法回头。人生就是一项自己做的工程,我们今天做事的态度,决定了明天住的房子。 听后,让学生说说想法,明白什么?老师为什么讲这样一个故事?我想让孩子们明白每天的学习每天的作业都是在为自己打基础,学习不是为他人,而是为自己而学,每天做事做作业的态度都决定着自己未来的发展。希望小故事比说教有力量有效果。 (三)回顾上学期的成绩。 1、了解上学期成绩。 2、让学生说一说取得好成绩的方法或者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3、明确取得好成绩的诀窍:平时踏实学习与作业,回家认真完成作业,多复习。脚踏实地地走好每一步,上课专心听讲,回家认真复习,不能搞小聪明,做自欺欺人的事情。 4、以不点名的形式向平时懒于学习的同学提个醒:不能将心思花在学习以外的地方。 (四)认识新朋友(新书) 1.梳理新教材内容,翻开书本目录自己看看有哪些内容? 2.老师带领学生熟悉教材。 (五)数学常规要求: 1、上课前:准备好学习用品(科学书、练习册、文具盒),候课铃声响马上进教室。 2、上课时:遵守纪律,不做小动作,要认真听,动脑筋,想办法。发言先举手,声音响亮,同桌交流时轻声细语。拿学具、文具速度快,轻拿轻放。 其中的课堂纪律:

高三一轮生物教案

高三一轮生物教案 高三一轮生物教案1 生态系统 教学目标: 1.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 2.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以及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等概念。 3.了解生态平衡的概念,懂得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生态平衡的概念和维持生态平衡的意义。 2.教学难点:生态平衡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回忆之前两节课学习了两个实验《光对鼠妇的影响》、《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都是说明了什么原理?(环境影响生物,生物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影响环境。)这就说明了我们的生物与环境之间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我们把这个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第二章第四节生态系统。 二、生态系统、食物链、食物网的概念。 先在书本上找出生态系统的概念,P22,画出概念。怎么样的环境才算是一个生态系统呢?那么我们的课室算不算一个生态系统?比较一个农田、一个森林与我们的课室的区别,从而更准确地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那生态系统是由什么组成的呢?生态系统里面有无数条食物链,食物链交错又成了食物网。我们小学的时候学习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看一下书本是怎么样对这两个概念下定义的?P24。让学生读出食物链、食物网的概念并举例。草兔狼。(强调箭头应指向捕食者)。那在森林中这几种生物还有跟其他生物有联系吗?(昆虫吃草,老鼠吃草,老虎吃兔,狼吃鹿)强调每条食物链的连接箭头都是指向捕食者。并简单介绍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 三、介绍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简单介绍各营养级。

课件图示几种生物,让学生自行连接成食物链,看哪个小组连成的食物链最多,最准确。根据食物链的连接讲解处于食物链的不同位置的生物介绍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强调食物链的起点必须是生产者。那为什么植物叫生产者,动物是消费者让学生记忆更深。从树叶、蝉、黄雀、螳螂四种生物组成一句话,是什么话?(激发学生积极性)。以这四种生物为例介绍各营养结构和营养环节。巩固前面介绍的知识。以今天或昨天的午餐为例,说出一条以学生为终点的食物链。讨论书本P23练习。 四、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 列举一食物链,让学生讨论这里面的植物会不会逐渐减少,动物会不会无限量增加从而引出生态系统有自动调节能力,使生态系统处于平衡状态。再举一动画实例。强调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 五、如果人类加入到生态系统中,使生态系统失去平衡。看图片介绍例子,培养学生爱护环境,关注地球的意识。 1、我国有天然草原4亿公顷,占国土面积的41.7% 。天然草原面积每年减少约65?70万公顷,草原生产力下降。草原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导致植被覆盖度下降、草原鼠虫害加重,沙尘暴频繁发生。 2、人类大量饲养山羊,山羊吃草,斩草除根,对草场的破坏程度相当于绵羊的20倍。由于生态恶化无草可吃,导致骆驼严重营养不良,使得驼峰下垂,骆驼无法站立。 3、砍树容易种树难,生态危机一旦出现,短时间内根本无法得到恢复。 六、做练习 教学后记: 对于前面的食物链,食物网,因为学生小学时已有学过相关的知识,但没有学到概念,所以这节课的重点放在让学生理解生态系统、食物链、食物网的概念,学生对食物链的连接比较感兴趣,可以以食物链为每个知识点的连接点,让每个知识点通过食物链来相联系。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意义,很多学生不能理解什么叫生态平衡,可以通过一些动画来加深他们的印象。比如课件中可以设计某种捕食者增加后,被捕者会减少,但这种情况并不会持久发生,要让他们了解,有一个动态的动画。 教学反思: 对于知识点的衔接不够娴熟,知识点与知识点的过渡过硬。要懂得每个知识点之间的连接技巧,让课堂上得更系统。

生物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0讲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教案

第30讲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 考点一种群的特征及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1.种群的数量特征 (1)种群密度 ①概念: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 ②调查方法 a.样方法 Ⅰ。适用对象:植物或活动范围小的动物。 Ⅱ.调查程序 确定调查对象 选取样方 计数 计算种群密度: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 b.标志重捕法 Ⅰ.适用对象: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Ⅱ.调查程序

确定调查对象 ↓ 捕获并标记个体,计数为M ↓ 重捕,计数为n ,其中被标记个体数为m ↓ 种群密度估算公式如下: N(种群数量)=()M()() n m 重捕个体数标记数重捕中标记数 (2)年龄组成 ①概念: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 ②类型、特点及种群密度的变化(连线) 提示:A —c-Ⅰ B —b —Ⅲ C —a-Ⅱ (3)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及性别比例 项目 定义 特点或意义 出生率 (死亡 率) 单位时间内新产生(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决定种群 大小和种 群密度 迁入率 单位时间内迁入(迁出)的个体,占该

(迁出 率) 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性别比 例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 在一定程度上影 响种群密度 2.种群的空间特征 [纠误诊断] (1)每毫升河水中有9个大肠杆菌,属于种群的空间特征。(×) 提示:每毫升河水中有9个大肠杆菌,属于种群的数量特征。 (2)若某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生殖期个体的雌雄比越接近1∶1,则出生率越高.(√) (3)田鼠的种群密度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的。(√) (4)五点取样法适合调查灌木类行道树上蜘蛛的种群密度。(×) 提示:行道树灌木丛为长方形,调查其中蜘蛛的种群密度应采取等距取样法。 (5)某小组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时,应选择植物生长茂盛处取样。(×) 提示:调查该种群密度时,应做到随机取样。

有关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必修一教案5篇

有关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必修一教案5篇 有关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必修一教案5篇 作为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让听课的专家、领导和教师在课堂上能够“找到有悟性的您”。下面为大家分享了《生物优秀教案课件五篇》,感谢您的阅读和关注!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必修一教案【篇1】 一、指导思想 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以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为依据,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面向全体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渐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表达能力。让学生在合作和探究过程中真正体验学习的乐趣,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逐步养成学生热爱自然、关注生命、关注社会发展的责任感。在此基础上,发现并培养学生的个性和特长。 二、工作目标 1、教师水平目标:通过一些活动的开展和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努力提高初中生物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研水平。 2、教学质量目标:在全县期末考试中,优秀率高于30%,及格率高于70%,低分率低于5%。 3、教研活动目标:在全省举行的“课内比教学”、优秀论文评选、教学设计和 案例评选等活动中,教师获奖成绩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三、教学进度 1、七年级 期初——期中,教学内容为: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一章“人的由来”

至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期中——期末,教学内容为: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至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2、八年级 今年由于荆州市中考方案调整,八年级学生参加生物中考,并以40分计入中考总分。以后九年级不再开设生物课。具体通知待发。 期初——期中,教学内容为:第七单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的.第一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至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期中——期末,教学内容为:第七单元的第三章“生物的进化”和第八单元“健康的生活”。六月前结束新课进入复习备考阶段。 3、九年级 各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安排。暂按__年中考说明的考试内容范围(即20__年中考复习资料的专题内容)进行复习,复习完七年级和八年级的有关内容。 四、教学建议 1、认真制定教学计划。教学计划要具体、明确,教学内容要安排到每周,做到可操作性强。 2、生物教师要专职。通过专职来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使教师有责任感和事业心。学校不能把生物课作为搭头分给其他学科教师,如果这样既加重了教师的心理负担,又降低了教学质量。 3、要开足课时。根据部颁标准,七、八年级每周开三课时,九年级各校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开设课时。 4、认真学习《生物课程标准》。明确并理解“课程理念”、“课程具体目标”、“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 5、认真学习研究教材。生物教师绝大部分是非生物专业的教师,故生物教师要认真学习研究教材,要树立“用教材教”的理念,领会教材的基本思想,清楚每单元的知识内容,明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掌握每节课的教学内容。 6、教学中要做到如下几各方面: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生物教案(新教材人教版鲁湘辽):DNA的结构与复制

第2课时DNA的结构与复制 课标要求 1.概述DNA分子是由4种脱氧核苷酸构成的,通常由两条碱基互补配对的反向平行长链形成双螺旋结构,碱基的排列顺序编码了遗传信息。2.概述DNA分子通过半保留方式进行复制。 考点一DNA分子的结构 1.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 (1)构建者:沃森和克里克。 (2)构建过程 2.DNA的结构

3.DNA结构特点 多样性若DNA含有n个碱基对,则其可能有4n种碱基排列顺序 特异性每个DNA分子都有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 稳定性两条主链上磷酸与脱氧核糖交替排列的顺序不变,碱基配对方式不变等 源于必修2 P50图3-8:DNA的一条单链具有两个末端,一端有一个游离的磷酸基团,称作5′-端,另一端有一个羟基(—OH),称作3′-端,两条单链走向相反,一条单链是从5′-端到3′-端的,另一条单链是从3′-端到5′-端的。 归纳总结DNA双螺旋结构的热考点

4.DNA 中的碱基数量的计算规律 设DNA 一条链为1链,互补链为2链。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A 1=T 2,A 2=T 1,G 1=C 2,G 2=C 1。 (1)A 1+A 2=T 1+T 2;G 1+G 2=C 1+C 2。 即:双链中A =T ,G =C ,A +G =T +C =A +C =T +G =1 2 (A +G +T +C)。 规律一:双链DNA 中嘌呤碱基总数等于嘧啶碱基总数,任意两个不互补碱基之和为碱基总数的一半。 (2)A 1+T 1=A 2+T 2;G 1+C 1=G 2+C 2。 A 1+T 1N 1=A 2+T 2N 2=A +T N (N 为相应的碱基总数),C 1+G 1N 1=C 2+G 2N 2=C +G N 。 规律二:互补碱基之和所占比例在任意一条链及整个DNA 分子中都相等,简记为“补则等”。 (3)A 1+C 1T 1+G 1与A 2+C 2T 2+G 2 的关系是互为倒数。 规律三:非互补碱基之和的比值在两条互补链中互为倒数,简记为“不补则倒”。 (4)若A 1N 1=a ,A 2N 2=b ,则A N =1 2 (a +b )。 规律四:某种碱基在双链中所占的比例等于它在每一条单链中所占比例和的一半。 根据DNA 分子结构图像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生物教案(新教材人教版鲁湘辽):群落的主要类型及演替

第4课时群落的主要类型及演替 课标要求 1.阐明一个群落代替另一个群落的过程,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类型。 2.分析不同群落中的生物具有与该群落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分布特点。 考点一群落的主要类型 1.群落的主要类型及分类依据 2.陆地生物群落的比较 群落类型荒漠生物群落草原生物群落森林生物群落 生存环境极度干旱;降水稀少且 分布不均匀 半干旱;不同年份或季节 雨量不均匀 湿润或较湿润 群落结构物种少;结构非常简单物种较少;结构相对简单物种繁多;结构非常复杂且相对稳定 生存生物特点动植物具有耐旱特性 耐寒的旱生多年生草本植 物占优势,动物善于挖洞 或快速奔跑 阳生植物多居上层,阴生 植物利用光能较强,动物 善于树栖和攀缘 3.群落中生物的适应性 在不同的群落中,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不尽相同,每一种生物都有自己适宜的生存环境,所以说群落是一定时空条件下不同物种的天然群聚。 4.其他生物群落 (1)湿地生物群落:动植物物种十分丰富,既有水生生物也有陆生生物。 (2)海洋生物群落:生物类群主要有微小浮游植物和大型藻类(如海带、裙带菜等),以及种类

繁多的动物。 1.从水分、温度等非生物因素角度分析荒漠、草原与森林群落的分布。 提示荒漠分布在极度干旱地区;草原分布在半干旱地区、不同年份或季节雨量不均匀的地区;森林分布在湿润或较湿润的地区。 2.在荒漠群落中生活的生物,具有哪些适应群落环境的特征?在草原群落中生活的生物,具有哪些适应群落环境的特征? 提示荒漠群落中的植物叶片呈针状、气孔在夜间开放、根系强大等;许多动物表皮外有角质鳞片、以固态尿酸盐形式排泄含氮废物等。草原群落中的植物往往叶片狭窄,表面有茸毛或蜡质层,能抵抗干旱;动物大都有挖洞或快速奔跑的特点。 1.(2023·江苏盐城高三期末)陆地生物群落包括荒漠、草原、森林等类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不同的陆地生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存在差异,且保持稳定不变 B.不同群落中的生物具有与该群落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分布特点 C.荒漠生物群落物种少、结构简单,因此各物种之间没有生态位的重叠 D.森林多分布在湿润或较湿润的地区,森林中的生物完全不能适应半干旱地区的草原环境答案 B 解析不同的陆地生物群落的物种组成不完全相同,并且是可变的,A错误;荒漠生物群落物种少、结构简单,各物种之间生态位的重叠相对较少,C错误;森林分布在湿润或较湿润的地区,森林中的生物不能完全适应半干旱地区的草原环境,D错误。 2.(不定项)荒漠生态系统分布在极度干旱地区,荒漠里物种少,群落结构非常简单。荒漠中的仙人掌属植物有肉质茎,叶呈针状,气孔在夜晚才开放。荒漠中的某些爬行动物以固态尿酸盐的形式排泄含氮废物,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荒漠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较高,恢复力稳定性很低 B.荒漠里物种少主要是受缺水这一环境因素的影响 C.荒漠中的仙人掌属植物能够在夜晚进行光合作用 D.这些爬行动物排泄含氮废物的方式有利于适应干旱环境 答案AC

人教版高中生物三册全套第一轮复习必修第一册教案

绪论 教学目的 1.生物的基本特征(B:识记)。 2.生物科学的新进展(A:知道)。 3.高中生物课学习的要求和方法(A:知道)。 教学重点 1.生物的基本特征。 2.高中生物课学习的要求和方法。 教学过程 【板书】 绪论 【注解】 一、生物的基本特征(B) (一)共同的基础 1.物质(化学组成):蛋白质、核酸 2.结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除病毒外) (二)新陈代谢 1.概念:活细胞中全部有序化学反应的总称 2.实质:生物体自我更新的过程;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是生物与非生物最本质的区别;是生物的最基本特征。 (三)应激性 1.概念:对刺激发生反应,以适应环境 2.实例:根的向地性(重力),茎的向光性(单侧光) 3.与适应性的关系:应激性是生物产生适应性的生理基础。 应激性是指生物能对外界的刺激能够产生反应,它更多地强调刺激 反应的过程。在短 时间内完成,刺激消失后反应也在不久后消失。 适应性是指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与环境表现相适合的现象,它更多地强调结果。 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比较稳定。即使刺激消失,这种适应环境的结果也不会在短时间内 发生改变。 遗传性强调的是生物对刺激作出反应的的具体形式,不同生物对同一刺激作出反应的具 体形式是不同的,这是由不同生物的遗传性所决定的。生物体所表现的应激性、适应性最终

是由遗传性决定的。 【例析】 .触碰豆科植物含羞草,其小叶、叶片乃至整个植株都会发生反应,要很长时间才能恢复原状,这一现象被称为? .触碰豆科植物含羞草,其小叶、叶片乃至整个植株都会发生反应,要很长时间才能恢复原状,决定含羞草具有这一现象是因为? (四)生长、发育和生殖 1.生长:生物体由小→大 结构:细胞的分裂和生长 代谢:同化作用>异化作用 2.发育: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系列变化→成熟个体 3.生殖:成熟个体→产生后代 使种族得以延续。该特征对种族有重要意义,而对生物个体而言 是最不重要的一个特征。 (五)遗传和变异 1.遗传:保持物种的稳定性(相对) 2.变异:使物种不断进化(绝对) (六)适应环境和影响环境 1.形态结构、习性适应环境 2.生物影响环境 二、生物科学的发展(A) 细胞学说 描述性生物学物种起源 (用实验手段和理化 遗传定律知识分析生命活动过实验性生物学 程和生命活动规律) 集中研究蛋白质和核酸 (发现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分子生物学 三、当代生物科学的新进展(A) 1.微观方面:细胞水平→分子水平 举例:生物工程成果 (1)医药方面:乙肝疫苗、干扰素、人类基因组计划(2.5-3万) (2)农业生产:转基因生物、两系法杂交水稻 (3)能源开发:石油草 (4)环境保护:超级菌(有益菌) 【例析】 .试举例说明转基因技术对人类的影响?(正负两方面,超级菌是正面例子,另外注意范围,不要把“克隆”也引入。) 2.宏观方面:生态学 举例:生态学方面的成果 生态农业:原理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目的是实现可持续发展。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教案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教案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教案【6篇】 时间真是转瞬即逝,老师们的教学工作又将有新的目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每个人的思维能力不同,对问题的理解程度不同,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案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教案篇1 本学期教学工作任务高三年级两个班生物教学,新学期开始,我对本学期的工作计划如下: 一、知识目标: 让学生了解生物的各个章节的基础知识。 二、能力目标: 通过科学方法练习,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练习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自然观、科学的世界观,树立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让他们有社会决策意识,有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热情,有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四、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基础较差,需要加强基础的学习。针对以上的情况,在教学中,我要做到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五、教学方法和措施 1、认真学习教学大纲,挖掘教材,认真分析学生情况,制定出切合教学实际的教学计划,做到心中有数。 2、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使学生有一个健全的心理和一个稳定的思想状态,为搞好学习提供保障。 3、认真分析每个学生的详细情况,详细情况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使每

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与提高。 4、认真备课与制作课件,真正做到备好每一课,上好每一堂。 5、认真设置作业,及时批改与反馈。 6、强化基础知识教学,基本技能的把握程度和运用基础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7、认真研究考纲和考题,认真指导学生做好各种测试,及时做好反馈。 8、认真指导学生进行高考模仿训练,为学生提高高考成绩打下良好基础。 9、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要使学生懂得如何才能学好生物,要引导学生掌握生命科学的本质规律,促使学生形成适合自身发展的学习习惯。 10、积极参加教研活动。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集体备课活动,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教案篇2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全面优化课堂教学,努力提高优秀学生比例,借__届高考大捷这股东风,努力工作,奋发求为,誓夺__年高考全面胜利。 二、工作目标 1、认真落实“三精心”教学。做到精心备好每节课,精心上好每节课,精心辅导好每个学生。反复研究高考考纲,经常分析高考信息,紧扣考纲和学情,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澄清疑点,上好新课,抓好复习。 2、做好章节过关、小页训练和阶段考试工作。根据高考“理科综合”生物试题的特点,在章节过关练习题和精编阶段考试题时,注重学科内综合,注意选取联系生产生活实际的题材,在注重基础的前提下,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训练和考查,以适应高考的需要。 三、具体措施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生物教案(新教材人教版鲁湘辽):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综合分析

第7课时 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综合分析 课标要求 1.熟练掌握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关系。2.通过阐述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相互关系,形成归纳与概括、模型与建模的科学思维方法。 考点一 光合作用与有氧呼吸的关系 1.光合作用与有氧呼吸的关系 (1)图解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过程中的物质转化关系 (2)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比较 比较项目 光合作用 细胞呼吸 代谢类型 合成作用(或同化作用) 分解作用(或异化作用) 发生范围 含叶绿体的植物细胞;蓝细菌、光合细菌等 所有活细胞 发生场所 叶绿体(真核生物);细胞质(原核生物) 有氧呼吸:细胞质基质、线粒体 (真核生物);细胞质(原核生物) 无氧呼吸:细胞质基质 发生条件 只在光下进行 有光、无光都能进行 物质变化 无机物――→合成 有机物 有机物――→分解 无机物 能量变化 光能→化学能 化学能→热能、ATP 中活跃的化学能 实质 无机物――→合成 有机物;储存能量 有机物――→分解 无机物(或简单有机物);释放能量 能量转化的联系

元素转移的联系C:CO2――→ 暗反应 (CH2O)→丙酮酸→CO2 O:H2O――→ 光反应 O2→H2O H:H2O――→ 光反应 H+→NADPH――→ 暗反应 (CH2O)→[H]→H2O 过程联系 2.真正(总)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 (1)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的常用表示方法 项目含义 表示方法(单位面积的叶片在单位时间内变化量) O2CO2有机物 真正光合速率植物在光下实际合 成有机物的速率 O2产生(生成) 速率或叶绿体 释放O2量 CO2固定速率或叶绿 体吸收CO2量 有机物产生 (制造、生成) 速率 净光合速率植物有机物的积累 速率 植物或叶片或 叶肉细胞O2释 放速率 植物或叶片或叶肉细 胞CO2吸收速率 有机物积累 速率 呼吸速率单位面积的叶片在 单位时间内分解有 机物的速率 黑暗中O2吸收 速率 黑暗中CO2释放速率 有机物消耗 速率 (2)曲线模型及分析 ①植物绿色组织在黑暗条件下或非绿色组织测得的数值为呼吸速率(A点)。 ②植物绿色组织在有光条件下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同时进行,测得的数据为净光合速率。 ③真正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净光合速率。 3.测定植物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的常用方法 方法1测定装置中气体体积变化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生物学案(人教版)第四单元细胞的生命历程第3课时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第3课时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课标要求 1.阐明减数分裂产生染色体数量减半的精细胞或卵细胞。2.说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体,其遗传信息通过配子传递给子代。 考点一减数分裂及其相关概念 1.减数分裂概念剖析 2.减数分裂过程中相关概念 (1)同源染色体:大小和形状一般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一对染色体。 (2)联会: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联会发生在减数分裂Ⅰ前期(时期)。 (3)四分体: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叫作四分体。四分体的个数等于减数分裂中配对的同源染色体对数。 (4)互换 ①时期:减数分裂Ⅰ前期(四分体时期)。 ②范围:同源染色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换片段。 ③图示 ④交换对象:等位基因(B-b)交换。 ⑤结果及意义:导致基因重组,产生多种配子,若不交换只产生AB、ab两种配子,若交换则可产生AB、ab(染色单体未交换)和Ab、aB(染色单体交换的结果)四种配子,产生可遗传变异。 1.有同源染色体是否就能形成四分体? 提示并非所有的细胞分裂都存在四分体,联会形成四分体是减数分裂Ⅰ特有的现象,有丝

分裂过程中虽有同源染色体但不进行联会,故不存在四分体。 2.同源染色体大小一定相同吗?大小形态相同的染色体一定是同源染色体吗?举例说明。提示同源染色体也有大小不同的,如人类男性体细胞中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大小相同的染色体不一定是同源染色体,如着丝粒分裂后形成的两条染色体。 1.(2023·江苏涟水县高三期中)下图是初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示意图,其中1~8表示基因。不考虑突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与2是等位基因 B.1与5是非等位基因 C.4与7可以一起进入配子 D.5与6的分离发生在减数分裂Ⅰ 答案B 解析由题图可知,1与2位于同一条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上,为相同的基因,A错误;1与5位于同一条染色单体的不同位置,为非等位基因,B正确;当着丝粒分裂时,4与7各自随所在的染色体进入不同的配子中,C错误;5与6是位于姐妹染色单体上的相同基因,5与6的分离发生在减数分裂Ⅱ,D错误。 2.下列关于减数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只有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才进行减数分裂,减数分裂是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同样具有周期性 B.高等动物的减数分裂发生在睾丸(精巢)或卵巢中 C.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分裂一次,形成两个子细胞 D.玉米体细胞中有10对同源染色体,经减数分裂后,卵细胞中有5对同源染色体 答案B 解析减数分裂不具有周期性,A错误;高等雄性动物的减数分裂发生在睾丸(精巢)中,高等雌性动物的减数分裂发生在卵巢中,B正确;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分裂两次,形成四个子细胞,C错误;玉米体细胞中有10对同源染色体,经减数分裂后,同源染色体分离,染色体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生物教案(新教材人教版鲁湘辽):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

第1课时 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 课标要求 1.概述碱基的替换、增添或缺失会引发基因中碱基序列的改变。2.阐明基因中碱基序列的改变有可能导致它所编码的蛋白质及相应的细胞功能发生变化,甚至带来致命的后果。3.描述细胞在某些化学物质、射线以及病毒的作用下,基因突变概率可能提高,而某些基因突变能导致细胞分裂失控,甚至发生癌变。 考点一 基因突变 1.变异类型的概述 2.基因突变 (1)实例分析:镰状细胞贫血 ①患者贫血的直接原因是血红蛋白异常,根本原因是发生了基因突变,碱基对由T A 替换成A T 。

②用光学显微镜能否观察到红细胞形状的变化?能(填“能”或“不能”)。理由是可借助显微镜观察红细胞的形态是圆饼状还是镰刀状。 (2)概念:DNA分子中发生碱基的替换、增添或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碱基序列的改变,叫作基因突变。 (3)时间:可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但主要发生在DNA分子复制过程中,如:真核生物——主要发生在细胞分裂前的间期。 (4)诱发基因突变的外来因素(连线) (5)突变特点 ①普遍性:在生物界是普遍存在的。 ②随机性:时间上——可以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部位上——可以发生在细胞内不同的DNA分子上,以及同一个DNA分子的不同部位。 ③低频性:自然状态下,突变频率很低。 ④不定向性:一个基因可以发生不同的突变,产生一个以上的等位基因。 ⑤遗传性:若发生在配子中,将遵循遗传规律传递给后代。若发生在体细胞中,一般不能遗传,但有些植物可通过无性生殖遗传。 (6)意义:①产生新基因的途径;②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③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 (7)应用:诱变育种 ①定义:利用物理因素(如紫外线、X射线等)或化学因素(如亚硝酸盐等)处理生物,使生物发生基因突变,可以提高突变率,创造人类需要的生物新品种。 ②实例:用辐射方法处理大豆,选育出含油量高的大豆品种。 ③过程 ④优点:可以提高突变率,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优良变异类型;大幅度地改良某些性状。 ⑤缺点:有利变异个体往往不多,需要处理大量材料。 3.基因突变与生物性状的关系 (1)基因突变对氨基酸序列的影响 碱基对影响范围对氨基酸序列的影响 替换小只改变1个氨基酸的种类 或不改变 替换的结果也可能使肽链合成 终止

(完整版)人教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精品教案

第一单元细胞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专题一细胞的物质基础 第1章走近细胞 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知识梳理: 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生存。 2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如:生物的生长、发育、繁殖、运动、应激性等生命活动都离不开细胞。) 3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4血液属于(组织)层次,皮肤属于(器官)层次。 5植物没有(系统)层次,单细胞生物既可化做(个体)层次,又可化做(细胞)层次。 6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 7种群:例: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鲤鱼。(一个池塘的全部鱼?) 8(不是所有的鱼,包含所有的植物、动物、微生物) 9 10以细胞代谢为基础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以细胞增殖、分化为基础的生长与发育;以细胞内基因的传递和变化为基础的遗传与变异。 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知识梳理: 一、高倍镜的使用步骤(尤其要注意第1和第4步) 1 在低倍镜下找到物象,将物象移至(视野中央), 2 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 3 调节(光圈)和(反光镜),使视野亮度适宜。 4 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 二、显微镜使用常识 1调亮视野的两种方法(放大光圈)、(使用凹面镜)。 2高倍镜:物象(大),视野(暗),看到细胞数目(少)。 低倍镜:物象(小),视野(亮),看到的细胞数目(多)。 3 物镜:(有)螺纹,镜筒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5一行细胞的数目变化可根据视野范围与放大倍数成反比 计算方法:个数×放大倍数的比例倒数=最后看到的细胞数 如:在目镜10×物镜10×的视野中有一行细胞,数目是20个,在目镜不换物镜换成40×,那么在视野中能看见多少个细胞? 20×1/4=5 6圆行视野范围细胞的数量的变化可根据视野范围与放大倍数的平方成反比计 算 如:在目镜为10×物镜为10×的视野中看见布满的细胞数为20个,在目镜不换物镜换成20×,那么在视野中我们还能看见多少个细胞? 20×(1/2)2=5 三、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主要类群: 原核生物:蓝藻:(蓝球藻念珠藻颤藻发菜)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可进行光合作用,属自养型生物。 细菌:(球菌,杆菌,螺旋菌,乳酸菌);放线菌:(链霉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 真核生物:动物、植物、真菌:(青霉菌,酵母菌,蘑菇)等 四、细胞学说 1创立者:(施莱登,施旺) 2细胞的发现者及命名者: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虎克 3内容要点: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新细胞通过细胞分裂产生。 4揭示问题:揭示了(细胞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