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八种食用菌营养成分的测定与分析_图文(精)

八种食用菌营养成分的测定与分析_图文(精)

八种食用菌营养成分的测定与分析_图文(精)
八种食用菌营养成分的测定与分析_图文(精)

2003年9月甘肃农业大学学报第38卷篁!塑型=坐 !型型丛21竺型型垒鱼型!望坚望坠!型!!!型:!L一—二兰—旦八种食用菌营养成分的测定与分析

史琦云, 邵威平

(甘肃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二程系,兰州730070

摘要:采用氨基酸分析仪、荧光分光光度计等分析仪器,依据国标分析方法,测定并分析r 甘肃省主栽的香菇、平菇、金针菇、双孢菇、阿魏菇、杏鲍菇、茶树菇、黑木耳等8种食用菌的营养成分。结果表明.所测食用菌中含有丰富的多糖、粗纤维、多种矿物质、蛋白质以及18种游离氩基酸,其中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40%以上.是营养全面、配比合理、具有很大开发利用价值的资源。

关键词t食用菌;营养成分;测定

中图分类号:s 64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315(200303—0336.04

食用菌是营养丰富并兼有食疗价值的食品。近年来,食用菌作为一种绿色食品日益受到各国人民的重视,对食用菌的食用和药用价值研究愈来愈深人。

目前,国内外对食用菌的研究多在进行粘多糖、构菌素等生物活性物质的提取,利用其抗癌活性制备新药【l】,或利用其子实体的提取液制备保健食品、功能食品等方面12J,而对其成分的测定分析报道较少。据此,对我省主栽的8种食用菌的营养成分进行了较全面的测定和分析,旨在为更好地开发利用本地食用菌资源以及为进行深加工提供理论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检测样品

平菇、香菇、黑木耳、金针菇、双孢菇,其中木耳为干品,其它为鲜品。样品均购于甘肃省兰卅I市安宁区桃海市场。

茶树菇、杏鲍菇、阿魏菇,由甘肃定西金城食用菌中心提供。

1.2试剂与仪器

I.2.1试剂无水乙醇、无水乙醚、氢氧化钠、邻苯二甲酸氢钾、盐酸、浓硫酸、硼酸、硫酸铜、硫酸钾、高锰酸钾、草酸铵、氨水、无水葡萄糖、DNs试剂(3,5一二硝基水杨酸、甲基红一溴甲酚绿混合指示剂、酚酞指示剂、甲基红指示剂等,均为分析纯。

作者简介:史琦云(1952一,女,高级实验师,现从事食品检测与分析教学及研究工作。

收稿日期:2003一06一10

塑i塑塞堕至堇:丛堂童旦堕笪茎堕坌塑型塞兰坌堑———————————————竺三

122仪器o.0001g分析天平、751紫外分光光度计、766型远红外烘箱、调温式远红外消煮炉、灰化炉、电热鼓风干燥箱、电热恒温水浴锅、凯氏定氮仪.索氏脂肪抽提仪、AA一670邓J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立835—50刑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日立MPF-4型荧光分光光度计等。

1.3测定方法∽

测定水分含量时,采用鲜菇(术耳为干品;测定其它成分时,将食用菌在80~85℃下烘罕恒重后,粉碎,过80目筛备用。

水分:采用105℃常压干燥法+按GB5009-3测定。

灰分:采用550℃高温灼烧氧化法,按GB5009.4测定。

蛋白质:采用微量凯氏定氮法(N x 4.38,按GB5009s测定。

粗脂肪:采用索氏脂肪抽提法,按GB5009.6测定。

粗纤维:按GB5009.10法测定。

还原糖:采用DNs法测定。

总糖:用盐酸水解干菇粉末,用DNs法测定还原糖,然后换算为总糖。

矿质元素:用AA一670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铁、锌含量;用高锰酸钾滴定法测定钙含量。

游离氨基酸:用H立835—50型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17种氨基酸;用日立MPF一4犁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色氨酸。

2结果分析

2.1测定结果

表l食用菌营养成分弱定结果

}:水分为鲜菇中的含量(黑木耳除外.其余成分均为干亟含量。

!!! 笪壹查些叁兰兰L—立坠————————』!!!!—兰 8种食用菌样品中蛋白质、粗脂肪、总糖、粗纤维、矿质元素及游离氨基酸含量详见表 l和表2。

2.2分析与讨论

测定结果表明+各食用菌之间营养成分含量差别较大。同一种食用菌中,基本为蛋白质含最高者,脂肪含量即低;总糖含量与蛋白质含量之问也有类似负相关关系。

2.2.1水分水分直接影响食用菌的嫩度、鲜度和口感。从表l可见,鲜菇水分含量火约在88%~93%之间。

表2食用菌于实体游离氨基酸含量 g,kg

天冬氨酸Asp 15.68.719.1192106

苏氨酸Th一 4.03888366.2

丝氨酸ser 352.679623,8

色氨酸Trp牛 283.039273.0

谷氨酸Glu 1299.831.510611.1

甘氨酸Gly 6O 479l 5642

丙氨酸Ala 8.46211.97769

半胱氨酸cys 2.1l 823l 420

缬氨酸val‘ 8.0428l 6.87.8

蛋氨酸Met+29265.82249

异亮氨酸Jle+48102135137ll 4

亮氨酸Lcu+7.212312912.O 88

酪氨酸Ty’ 3.165732.82.9

苯丙氨酸Phe+1.82582193.7

赣氨酸Ly矿 5611.81751097O

组氨酸His 2627621.72.2

精氨酸Arg 2723145749.2

脯氨酸Pm 4.7541386981

AA总量 98.710ll 202312331138 EAA,从m 37594985408843634640

注:?所标为人体必需的氨墓酸(Esscnf】aI Am】no Ac珀。

2.2,2灰分灰分含量反映了食用菌中矿物质的含量。矿物质元素是很多酶的辅助因子, 还具有构成骨骼、血红蛋白、细胞色素、维持体内的渗透压和酸碱平衡的作用1“。在8个样品中,黑木耳的灰分高达68盘g瓜g,其所含ca、zn元素也非常高,而且脂肪含量低,因此黑木耳特别适用于老年人和正在成长发育的儿童食用【4】。此外,双孢菇中Fe元素含量很高, 适于贫血或低血糖人群食用‘”。

苎!塑窒!!兰量!丛壁垒望堕笪董些坌堕型壅兰坌堑

.———————————型 2.2_3蛋白质和氨基酸蛋白质和氨基酸是构成食物营养成分巾重要的部分一表l、表2显示,食用菌中氨基酸含量达18种之多,蛋白质因品种不同而小同,以茶树菇蛋白质含量最高,为2482g/kg;平菇、金钊菇、双孢

姑、附魏姑、杏鲍掂、茶树菇中,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足氨基酸总虽的40%以【:,其中金针菇游离氨基酸含鞋高达2023g/l(g,特别是赖氨酸、精氨酸等人体必需氨基酸的含量明显高于其它食用菌中的含量。因此,会针菇能促进儿童的身体健康和智/J发育,臼本人称金钊婧为“增智菇”。此外。从表2巾町见,金针船、茶树菇、杏鲍精.香蛞、双孢菇中的谷氨酸、天冬氨酸等呈鲜味氯基酸含量较高,因 I酊u味更加鲜美、爽口。

二2.4多糖食川菌中多糖体具有抗癌作用。chihara(1996首先发现香菇多糖不仅能抑制小 [|j【s 180肉痛生长,mH.还能预防化学性和病毒降瘤的致癌作用,同时叉能降低血浆胆【占|醇和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l。测定结果表明,食用菌巾含有较多的多糖物质,其含量均在 200g爪g以上,其小台鲍菇、阿魏菇、茶树菇含量达300眺g以上,是一类很有开发前景的珍稀食(药用菌…】。

225粗纤维表l显示,8种食用菌的粗纤维含量亦较多,其中尤以金针菇中含量为最高, 达137.2g/l(g。粗纤维是膳食纤维的一种重要形式,膳食纤维素有“肠道清道大”之称。因此.多摄人富含粗纤维的食用菌,符合当前国内外普遍提倡的改变膳食结构的要求”J。

3结论

1所测8种食用菌中营养成分全面而丰富,各营养素之间的配比合理,并FL含有多糖等生物活性物质,因此,具有深远的开发潜力。

2根据所测食用菌中氨基酸含量,通过依据wHO/FAO必需氨基酸评分模式及鸡蛋蛋白质模式的比较,可为评价食用菌的必需氢基酸指数(EAAI及营养指数(NI,提供科学依据n

参考文赫

1]王慧杰食用茼的药用保健价值【J]食用莆,2001,(3:41~42

2]章克吕食用真菌研究开发的现状搜发展【JJ食品与牛物技术,2002,(1:24~27

3】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标准处食品卫生国家标准f【.编(4【M1北京:巾同标准}f;版社,1997

4】魏华金针菇的营养保健作用…食用菌学报,1995,2(1-59~64

5l 刘志皋食品营养学[M J北京一轻L.业出版社.1991

6】李玉萍,赵路大型真茼冬菇工业发展产物及生物活性研究IJl真菌学

报,1994,13(4:273~28l 7】王凤芳杏鲍菇巾营养成分的分析测定【JJ食晶科

学,2002.23(4132~135

8】张雩岳食用菌学[MJ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98

剀佩利特P L蛋白质食物的营养评价fM]北京:人民卫生山版社,1984

(转345负

笙!塑』堕!量!堕堕塑堑堕鲞堕童:坠堡!!一————————————————!竺

ll T0pham J c. 6W11149 21wyrobckA J The detection Df carcinogen 1nduced

spem head abnormalitics jn mice【J】Mutat Res—1980 (1hemlcal induc“on of sperm

abnomalities ln mice【J】Proc Acad sci,1975,72(114425 Studies on the toxicity of sulfate colistin

WANG Li-ping, SHI Xiao-li, JIANG Shan-五ang

(Nanjing Ag—cuIIural unlversitM Nanjjng 210095,chma

Abstract:In order to evaJualing lhe sany of sulfate coIistjn,acute loxjcjty

lest(delermjnjng LD50by improved Karber mothod,bone marmw micronucleus test and sperm abnonnaljty test were carried out with mic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LD50of sulf乱e colis“n was 711.54mg爪g, and t11e resuIts of bone marrow micronucleus test and sperm abnormaljty test examined by t-test were negative,which jndicates sulfate coIistin is non-genotoxic.

1“y words:suIfate colistin; LD50; micronucIeus; sperrn abnonnality; non-genoIoxic ………………………………… (接339页

Determination of nutritive components of eight edible fungi

SHI QI-yun, SHAO W薛ping

DepanmenI ofFood Sclence and En91neering,Gansu AgriculturaI UniversltH Lanzhou 730070,Chlna

Abstract:According t0t|le National Standard aIlal”ic methods,the nutritive components in 8species of edible fungi cultiVated mainly in Gansu provjnce of China were deteminated aIld analyzed with Amino acid auto—analy钉c apparatus,Fluorescent spectrophotometeL The results

showed thal these edible fugj contain a considerable amount of

polysaccharose,nbeL minerals, proteln,and free amino acids,of which eight kindsof essential amino acjds comprised over 40% of a1】the amino acids,and are a sor七of resources that have abundant nu埘tions and have much value in Llse.

Key words:ed{ble mngi; nutritive componenls; determinalion

八种食用菌营养成分的测定与分析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

年,卷(期:被引用次数:史琦云,邵威平甘肃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系,兰州,730070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JOURNAL OF GANSU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2003,38(3 96次参考文献(9条 1.王慧杰食用菌的药用保健价值[期刊论文]-食用菌 2001(3 2.章克昌食用真菌研究开发的现状及发展 2002(01 3.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标准处食品卫生国家标准汇编 1997 4.魏华,谢俊杰,吴凌伟,付金衡,范青生金针菇的营养保健作用[期刊论文]-食用菌学报 1995(1 5.刘志皋食品营养学 1991 6.李玉萍;赵路大型真菌冬菇工业发展产物及生物活性研究 1994(04 7.王凤芳杏鲍

菇中营养成分的分析测定[期刊论文]-食品科学 2002(4 8.张雪岳食用菌学 1998 9.佩利特P L 蛋白质食物的营养评价 1984 本文读者也读过(5条 1. 徐慧君.边才苗.王锦文 3种食用菌营养成分的测定[期刊论文]-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4 2. 李月梅.LI Yue-mei 食用菌的功能成分与保健功效[期刊论文]-食品科学2005,26(8 3. 邹盛勤.陈武食用菌的营养成分·药理作用及开发利用[期刊论文]-安徽农业科学2005,33(3 4. 阮海星.张卫国.付家华.马毛弟香菇多糖及营养成分分析[期刊论文]-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05,22(2 5. 姜萍萍.韩烨.顾赛红.张卫萍.刑增涛.JIANG Ping-ping.HAN Ye.GU Sai-hong.ZHANG Wei-ping.XING Zeng-tao 五种食用菌氨基酸含量的测定及营养评价[期刊论文]-氨基酸和生物资源2009,31(2 引证文献(96条 1.杨松杰,刘茜安康三种主栽食用菌营养成分的测定与分析[期刊论文]-陕西农业科学 2015(01 2.倪焱,马紫英,魏要武,聂建,杨永莲,莫美华双孢蘑菇贮藏期影响因素的研究[期刊论文]-安徽农业科学 2014(09 3.杨小红,陈慧君,李俊,邹亚杰,胡清秀不同品种平菇对4种重金属的吸收富集与安全限量值研究[期刊论文]-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4(05 4.王瑛,张海松五种鲜食用菌重金属检测及评价[期刊论文]-现代农业 2013(12 5.鲁进恒,李俊辉,贾延钊,

朱新红,张卉双孢蘑菇母种培养基筛选研究[期刊论文]-现代农业科技 2013(16 6.庄

远红,刘静娜,林娇芬,刘斯琪,陈晓红不同护色剂对冻藏双孢蘑菇片防褐效果的研究[期刊论文]-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2013(04 7.江瑞荣,陈秋颜,陈峰,曾霖霖,杨小兵食用

菌复合香鲜味面包馅料的试制[期刊论文]-食品工业科技 2012(12 8.周帅,薛俊杰,刘

艳芳,杨焱,张劲松,冯娜,罗玺,唐庆九高效阴离子色谱-脉冲安培检测法分析食用菌中海藻糖、甘露醇和阿糖醇[期刊论文]-食用菌学报 2011(01 9.朱华玲,班立桐,徐晓萍食用菌对重金属耐受和富集机理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安徽农业科学 2011(13 10.

况丹七种食用菌营养成分分析比较[期刊论文]-食用菌 2011(04

11.阎瑞香,李宁,朱志强,关文强不同保鲜膜包装对双孢蘑菇采后贮藏品质影响[期刊论文]-中国食用菌 2010(04 12.赵玉卉,王秉峰,路等学,高静梅,王龙,张铎,秦鹏几种市售鲜食用菌重金属含量及评价[期刊论文]-中国食用菌 2010(04 13.焦帅控制食用菌子实体中重金属富集的方法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10 14.施英,吴娱明,刘学铭,廖森泰,邹宇晓,陈智毅,叶运寿,黄清华金针菇红枣复合乳饮料加工工艺的研究[期刊论文 ]-现代食品科技 2008(09 15.卞生珍,谢俊彪,李学英,程伟双孢蘑菇采后贮运保鲜技术[期刊论文]-新疆农业科学 2007(z2 16.刘晓河,梁惠花平菇中性多糖和酸性多糖的分离、纯化与鉴定[期刊论文]-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03 17.温泉,王锡昌食用菌风味的研究进展及应用[期刊论文]-江苏调味副食品 2006(05 18.曲娟娟,黄芳,周隆双孢蘑菇母种培养基筛选研究[期刊论文]-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5(05 19.季旭颖,冮洁食用菌中Pb2+和Cd2+的含量测定及对其富集规律的研究[期刊论文]-食品工业科技 2013(18 20.刘鹏杏鲍菇采后生理生化及保鲜方法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11 21.苏戈黑龙江省食用菌种类的选择及发展趋势[期刊论文]-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0(10 22.樊建,赵天瑞,赵吉顺,许源双孢菇液态CO2速冻工艺研究[期刊论文]-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理工版) 2010(06 23.王宝刚,汪金萍高产优质食用菌的生产方法[期刊论文]-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01 24.李霞双孢蘑菇气调包装呼吸速率模型与品质变化试验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9 25.石启龙,王相友,王娟,朱继英,赵亚包装材料对双孢蘑菇贮藏保鲜效果的影响[期刊论文]-食品科学

2005(06 26.李月梅食用菌的功能成分与保健功效[期刊论文]-食品科学 2005(08 27.薛令坤,唐庆九,刘艳芳,杨焱,周帅,王金艳,于华峥,张劲松三种食用菌子实体与废弃物

主要活性成分分析[期刊论文]-食品工业科技 2015(12 28.于纯淼,于栋华,国立东,孟丹,赵力松,郭旭,刘晓艳食用菌多糖抗辐射损伤作用研究进展[期刊论文]-食用菌2015(03 29.孔芳,薛正莲,杨超英壳聚糖复合涂膜对杏鲍菇保鲜效果的研究[期刊论文]-中国农学通报 2013(18 30.李超金针菇工厂化生产培养基配方优化研究[期刊论文]-广东农业科学 2013(20 31.夏潇潇,葛春梅,盛蕾,张洁培养基和生长周期对平菇多糖含量的影响[期刊论文]-广东化工 2012(15 32.冯玉兰,陈佳慧,刘根娣香菇粗多糖的提取及抗氧化特性研究[期刊论文]-西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2 33.王淑芳,马桂珍,石桐磊,暴增海接种量和酸碱度对滑菇菌丝生长量的影响[期刊论文]-北方园艺 2011(21 34.章伯元,包立军蚕茧保鲜剂在双孢蘑菇保鲜中的应用研究[期刊论文]-中国食用菌 2007(05 35.黄德智,张玉苍,马英冲,赵吉祥松茸菇涂膜保鲜技术的研究[期刊论文]-长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03 36.章伯元,包立军蚕茧保鲜剂在蘑菇保鲜中的应用研究[期刊论文]-北方园艺 2007(09 37.王雅,赵萍,王玉丽,张轶野生沙枣果实营养成分研究[期刊论文]-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2006(06 38.许英超双孢蘑菇气调保鲜机理的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6 39.石启龙,王相友,王娟,赵亚,朱继英不同贮藏温度对双孢蘑菇生理特性的影响[期刊论文]-食品工业科技 2005(03 40.王相友,石启龙,王娟,朱继英,赵亚双孢蘑菇护色保鲜技术研究[期刊论文]-农业工程学报 2004(06

41.胡继松,胡亚平,王克勤,吴莎莎金针菇苹果复合饮料的研制[期刊论文]-湖南农业科学 2014(05 42.柴向华,唐忠盛,王胜利,吴克刚,潘显宗胰蛋白酶提取香菇可溶性含氮化合物的研究[期刊论文]-安徽农业科学 2012(24 43.张莉,刘林德,丁涓,黄清荣平菇复合保鲜剂的筛选及保鲜效果[期刊论文]-食品科学 2011(02 44.陈海强,胡汝晓,彭运祥,谭周进,王春晖食用菌鲜味物质研究进展[期刊论文]-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1(19 45.崔茉丽茶树菇核苷酸提取工艺优化及氧化伤害防护效应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10 46.南海娟,高晗,郝亚勤,张磊,杨明明鸡腿菇苹果复合饮料的研制[期刊论文]-江苏农业科学 2009(06 47.南海娟,李波,郝亚勤,颜振敏,苏瑞丽鸡腿菇、草莓复合保健饮料的研制[期刊论文]-湖北农业科学 2009(03 48.朱元珍绒斗菇和皱皮光柄菇的毒性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9 49.廖丹葵,孙红娜,王宗君,黎美霞,杨克迪,童张法茶树菇多糖的提取研究[期刊论文]-食品研究与开发 2007(01 50.温泉,王锡昌食用菌风

味物质的研究及应用进展[期刊论文]-长江大学学报B(自然科学版) 2006(04 51.邵威平红枣酒的生产工艺[期刊论文]-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2004(06 52.李远江,郭耀辉,何斌,陈学强,清源,袁胜东利用猕猴桃枝条栽培毛木耳[期刊论文]-食用菌学报 2014(03 53.张江萍,范晓龙,吴锐山西野生大马勃营养成分分析[期刊论文]-山西农业科学2013(05 54.朱秀敏食用菌中的生物活性物质[期刊论文]-甘肃农业 2011(02 55.袁惠君,袁毅君,刘左军,巩慧玲,冯再平不同平菇菌种发酵对苹果渣营养成分的影响[期刊论文]-食品工业科技 2010(04 56.凌庆枝,魏兆军,安熙,张传锋新鲜和盐渍F21金针菇的主要成分测定[期刊论文]-安徽农业科学 2008(17 57.卞生珍,杨清香双孢菇采后的生理生化变化[期刊论文]-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02 58.杨联,吴建平,张利平,汪晓娟,汪德明两种测定苜蓿芽多糖方法的比较[期刊论文]-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2006(02 59.施渺筱,李祝,杨坤耀,龙菊黔产鸡枞菌子实体菌盖及菌柄中氨基酸

含量比较分析[期刊论文]-中国酿造 2012(01 60.张靠稳,杨振华,马爱瑛贺兰山紫蘑菇营养成分的测定[期刊论文]-北方园艺 2011(15 61.伍善广,孙红娜,孙建华,廖丹葵茶

树菇中降压活性蛋白提取工艺优化[期刊论文]-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10(06 62.王耀松,邢增涛,冯志勇,John BUSWELL,刘兴华真姬营养成分的测定与分析[期刊论文]-

菌物研究 2006(04 63.陈凤真香菇风味化合物研究进展[期刊论文]-生物学教学

2013(10 64.常鼎然,吴欣仪,程红艳五台山杯菌营养成分分析[期刊论文]-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3 65.杨东霞植物杀虫剂在食用菌上应用的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8 66.谢福泉,羿红,兰家细,林远崇,林杰金顶侧耳子实体营养成分分析[期刊论文]-食用菌学报 2007(02 67.贾玮玮,张云霞,刘敦华贺兰山紫蘑菇的营养成分分析及评价[期刊论文]-食品与机械 2009(06 68.孙立娟食用菌害虫种类调查及防治技术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8 69.杨丹,刘文利,陈艳秋桦褐孔菌人工培养菌丝体、菌核及野生菌核成分比较[期刊论文]-食用菌 2006(z1 70.张玉洁,胡国海,李洪超云南省部分地区食用菌重金属含量的分析及评价[期刊论文]-北方园艺 2011(20 71.王小红,钱骅,张卫明,赵伯涛食用菌呈味物质研究进展[期刊论文]-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9(01 72.宋俊英茶薪菇总糖、还原糖和多糖的测定[期刊论文]-中草药 2006(09 73.李晓静,黄丽萍,刘建忠,孙淑静,胡开辉真姬菇与凤尾菇融合菌株筛选鉴定及营养成

分分析[期刊论文]-中国农学通报 2011(22 74.刘达玉,王慧超,郑林用,谭永忠,李宗堂,陈今朝补肾益寿胶囊药渣栽培杏鲍菇和姬菇的研究[期刊论文]-北方园

艺 2014(13 75.顾敏,沈颖越,金群力,冯伟林,宋婷婷,田芳芳,蔡为明双孢蘑菇SSR 分子标记开发及其在遗传多样性分析中的应用[期刊论文]-浙江农业学报 2013(05 76.刘洋,王涛,左月明基于近红外化学成分特征吸收光谱的野生台蘑鉴别模型研究[期刊论文]-中国食品学报 2012(02 77.张士颖,段秀莲,李晓银白离褶伞子实体营养成分测定与评价[期刊论文]-吉林农业C版 2010(06 78.李晓,张士颖,李玉灰离褶伞子实体营养成分测定与评价[期刊论文]-北方园艺 2010(06 79.李正鹏可鲍菇工厂化栽培培养料理化性质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10 80.王瑞娟杏鲍菇工厂化栽培相关参数和生理特性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7 81.李娜,张静,徐仲伟,宁正祥姬松茸研究现状与展望[期刊论文]-食品研究与开发 2009(07 82.李红梅杏鲍菇遗传分化研究及工厂化栽培优良菌株筛选[学位论文]硕士 2008 83.刘鹏,邢增涛,赵明文杏鲍菇研究进展[期刊论文]-食用菌 2011(06 84.张笑妹沙葱种子发育及贮藏期生理特性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9 85.卢朝亮坝上白灵菇液体菌种应用及菌糠综合利用研究[学位论文]硕士2008 86.张世奇块菌香气及多糖的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11 87.谷镇,杨焱食用菌呈香呈味物质研究进展[期刊论文]-食品工业科技 2013(05 88.朱晓琴以核桃壳为原料栽培食用菌的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8 89.袁彪两种富集食用菌超微粉面包特性及风味物质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13 90.李牧灰树花采后生理生化及贮藏保鲜技术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8 91.禚同友桦褐孔菌的成分分析及降血糖活性的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7 92.陈学强厚朴木质部栽培食药用菌的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10 93.孙红娜茶树菇降血压活性肽的提取分离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8 94.董伟杏鲍菇菌株比较和主要栽培技术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10 95.王宗君茶树菇多糖提取与抗氧化性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7 96.林群英广东虫草的鉴定及生物学研究[学位论文]博士 2008 引用本文格式:史琦云.邵威平八种食用菌营养成分的测定与分析[期刊论文]-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2003(3

食用菌发展现状和前景

食用菌发展现状与前景 作者:刘力瑄 指导老师:方白玉 (韶关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广东韶关512005) 摘要:食用菌产业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农民实现了脱贫致富,成为农村经济的一项支柱产业.。本文阐述食用菌在我国的发展历史和发展现状,还有发展前景。 关键词:食用菌现状发展历史 前言:随着国内外市场对食用菌产品需求的增长,中国的食用菌产业以年均17%的速度增长。但长期以来,中国的食用菌生产模式仍停留在依靠自然条件,手工作 坊式生产的水平,虽然具有成本低廉,可因地制宜生产,但存在着产品只能季 节性生产,产量低,质量差,产品缺乏保鲜加工,产品货架期短,同时低产、低 效、资源浪费,与当今市场的要求及经济发展不相符。 我国资源丰富,气候适宜,各方面有着很好的栽培食用菌的基础,栽培历史十分悠久。我国拥有丰富的菌品种。食用菌是化腐朽为神奇的产业,其基底可为农业中、畜牧业中的剩余物及农产品加工中的下脚料,使其变废为宝的成为人类的健康绿色食品,而经过食用菌产生的下脚料又可作为种植业、畜牧业中优质的肥料和饲料。在现在的全球资源紧缺和全球环境恶化上起一定作用。 食用菌的发展历史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认识食用菌的国家之一。食用菌在东西国家的早期历史文献中,都有记述到关于其的栽培。如《吕氏春秋》:“味之美者,越骆之菌。”;《史记》中的“千岁之根,食之不死。”;在我国最早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中记载了灵芝的药用及如何判断其品质;还有《齐名要术》等等。 我国还是最早栽培食用菌国家之一。据记载,人类最早栽培的食用菌是木耳,大约公元600年起源于中国,金针菇栽培于公元800年起源于我国,香菇栽培起源于1150~1200年的浙江龙泉、庆元和景宁一带,草菇栽培于200多年前起源于广东南华寺。这些技术一直流传至今。蘑菇栽培起源于法国,有300年历史(1707年)。而其他食用菌如猴头、金针菇等都起源于中国。 我国虽然是人工栽培食用菌最早的国家,但是,应用科学方法栽培起步较

紫花苜蓿的营养价值分析

紫花苜蓿的营养价值分析 摘要对紫花苜蓿的营养价值、应用效果、存在问题及前景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紫花苜蓿;营养价值;进展 苜蓿(Medicago Sativa)是世界上种植面积较大的一种多年生豆科牧草,其不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等重要的营养成分,并且含有动物所需的氨基酸、微量元素和未知生长因子。在相同的土地上,苜蓿比禾本科牧草所收获的可消化蛋白质高2.5倍左右,矿物质高6倍左右,可消化养分高2倍左右。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苜蓿在畜禽养殖以及动物生产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苜蓿的营养价值 苜蓿草质好,因具有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低、蛋白质含量和降解率高等特性而被重视。它不但单位粗蛋白含量比其他饲草高许多,而且是A、B、c、K 等10种维生素的重要来源,被认为是非常有营养价值的牧草之一。 苜蓿的营养价值很高,其营养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①粗蛋白质含量高,初花期刈割的苜蓿,粗蛋白含量为16%~22%,一般为18%左右。苜蓿蛋白质主要存在于叶片中,其中30%~50%的蛋白质存在于叶绿体中。②粗纤维含量一般为25.0%左右,故属优质纤维饲料。③所含蛋白质品质优良,赖氨酸含量高达1.06%~1.38%,较玉米高4~5倍,有利于平衡谷物饲料中赖氨酸的不足。④富含维生素,特别是叶酸、维生素K、维生素E和维生素B12⑤富含矿物质,如磷、钙、铜、铁、锰和锌等。⑥含异黄酮类物质及多种未知促生长因子。 1.1粗蛋白质苜蓿的品种不同,适宜生长的土壤和气候条件也不同,其蛋白质含量往往有一定的差异。粗蛋白质含量的高低是反映饲草料营养价值的重要指标之一。 研究表明,苜蓿蛋白质含有20多种氨基酸,包括人和动物全部必需氨基酸和一些稀有氨基酸,如瓜氨酸、刀豆氨酸等。各种氨基酸的含量均以苜蓿生长的幼嫩阶段(萌发期)为最高,而以成熟期(盛花期)为最低。在大多数情况下,生长于高温条件下的牧草,其各种氨基酸的含量都可达最高。研究发现,用钴、铜、锌、锰和硼等无机物处理土壤时,会改变苜蓿蛋白质中氨基酸的组成。 1.2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糖、淀粉、果胶、半纤维索和纤维索等)是一类重要的能量营养素,在动物日粮中占1/2以上。在可消化干物质水平基本相同时,家畜对禾本科牧草的采食量及其日增重都较苜蓿低,这是因为禾本科牧草的可消化养分多来自纤维的消化,其吸收过程比可溶性养分慢,而苜蓿的进食、消化和吸收过程较快。所以2种日粮相比,家畜每天从苜蓿中获得的可消化养分要更多。有证据表明,肥育家畜从高质量饲料中获得的消化能高于由高纤维饲料

食用菌含有人体必需的多种营养成分

食用菌有营养和保健双功效 北京大学医学部的有关专家提出,食用菌产品营养丰富,含有人体必需的多种营养成分,还具有一定的保健、防治功效,应增加食用菌的摄取量。 食用菌含有人体必需的多种营养成分: 首先是蛋白质与氨基酸,食用菌味道鲜美与其体内含大量游离氨基酸及核苷酸有关,香菇、平菇、金针菇、凤尾菇、银耳、黑木耳、猴头菇等常见食用菌的氨基酸总量平均为15.7%(干重)。 其次是核酸,核酸是遗传的物质基础,人类所需核酸是从食物中获得的,成人一日核酸需要量为4克,双孢菇、草菇、凤尾菇等食用菌核酸含量高达5.4%—8.8%(干重)。 三是脂类,食用菌平均含脂肪2%—8%,有些还含较多不饱和脂肪酸。 四是碳水化合物与纤维素,它们是人体的主要能量来源,食用菌前者的含量为30%—93%,后者的含量为2.5%—21.5%。 五是维生素,食用菌内多含有维生素B1、B2、B6、B12、维生素C、维生素D、烟酸、叶酸、胡萝卜素等。还有矿物质,人体必须从食物中补充一定量的矿物质,以保持体内矿物质元素的平衡,食用菌含有多种具生理活性的矿物质,其中铁、钾、钠、磷含量最高。 食用菌还有保健治疗作用: 一是抗肿瘤,食用菌普遍含多糖成分,具有抗肿瘤活性,如银耳、香菇、猴头菇、茯苓等; 二是增强免疫力,食用菌特别是其所含多糖类能增强免疫功能,包括增强非特异性功能; 三是调节血脂,血脂代谢障碍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银耳、香菇、猴头菇|\黑木耳等都有降低胆固醇、甘油三酯等以达到调节血脂的作用; 四是保肝解毒,肝脏是人体的“化工厂”,参与蛋白质合成、化学物质的代谢与解毒,香菇、猴头菇、银耳等对多种实验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五是降血糖,银耳、黑木耳、猴头菇等所含多糖能降低实验性糖尿病动物的血糖;还有一些其他作用,如银耳有抗放射作用和升高白细胞作用;银耳、茯苓、黑木耳有抗氧化作用、清除自由基作用和抗衰老作用;猴头菇有抗溃疡作用等等。

食用菌发展现状

食用菌发展现状 我国资源丰富,气候适宜,各方面有着很好的栽培食用菌的基础,栽培历史十分悠久。我 国拥有丰富的菌品种。食用菌是化腐朽为神奇的产业,其基底可为农业中、畜牧业中的剩 余物及农产品加工中的下脚料,使其变废为宝的成为人类的健康绿色食品,而经过食用菌产生的下脚料又可作为种植业、畜牧业中优质的肥料和饲料。在现在的全球资源紧缺和全球环境恶化上起一定作用。 食用菌的发展历史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认识食用菌的国家之一。食用菌在东西国家的早期历史文献中,都有记 述到关于其的栽培。如《吕氏春秋》:“味之美者,越骆之菌。”;《史记》中的“千岁之根,食之不死。”;在我国最早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中记载了灵芝的药用及如何判断 其品质;还有《齐名要术》等等。 我国还是最早栽培食用菌国家之一。据记载,人类最早栽培的食用菌是木耳,大约公元600年起源于中国,金针菇栽培于公元800年起源于我国,香菇栽培起源于1150~1200 年的浙江龙泉、庆元和景宁一带,草菇栽培于200多年前起源于广东南华寺。这些技术一直流传至今。蘑菇栽培起源于法国,有300年历史(1707年)。而其他食用菌如猴头、 金针菇等都起源于中国。 我国虽然是人工栽培食用菌最早的国家,但是,应用科学方法栽培起步较 晚。20世纪30年代才从法国引进菌砖,开始科学方法的食用菌栽培。 食用菌是新兴产业,近十几年来,人们慢慢对食用菌有了认识,了解了食用菌的生长规律,改进了古老的依靠孢子、菌丝自然传播的生产方式。人工培养栽培种的菌丝,加快了食用 菌的繁殖速度和获得高产的可能性。在许多国家人们开始打来那个的工厂化的栽培菌类。1950年,全世界较大面积的栽培食用菌约5类,产量约7万吨,西欧一些生产蘑菇的国家,每平方米栽培面积的平均产量约为2000克左右。到1980年,栽培种类已超过12类,产量约121万吨、有的国家每平方米的产量已提高到27千克。近几年来,还发展了观赏 菌类、可食用菌类,还有利用菌类生产食品添加剂等等。中国广泛栽培的食用菌有蘑菇、 香菇、草菇、木耳、银耳、平菇、滑菇等7类。食用菌的发展速度正迅速提高。 食用菌行业 中国国大地大,地形复杂,气候多样,是菌类的良好的滋生地,我国食用菌有900多个品种。当今世界上畅销的食用菌,绝大多数都起源于中国。由于食用菌产业在我国历史悠久,我国在研究其基础应用技术某些方面有许多重大突破。我国食用菌产业有着鲜明的特色。 在我国,食用菌产业属于低成本的产业,较看重于社会效益,为其他国家的食用菌产业做 出了有益贡献。

紫花苜蓿与土壤之间的关系

紫花苜蓿与土壤的相互影响 摘要:土壤是岩石圈表面的疏松表层,是陆生紫花苜蓿生活的基质。它提供了 紫花苜蓿生活必需的营养和水分,是生态系统中物质与能量交换的重要场所。由于紫花苜蓿根系与土壤之间具有极大的接触面,在土壤和紫花苜蓿之间进行频繁的物质交换,彼此强烈影响。紫花苜蓿为豆科类苜蓿属多年生草本紫花苜蓿根系发达,能极大疏松土壤底部土层,改善土壤结构。根系生有大量根瘤菌,并有大量的分泌物,可使土壤有机质含量有较大提高。 关键字:土壤紫花苜蓿土壤养分影响 1.土壤的物理性质及其对紫花苜蓿的影响 (1)土壤质地和结构土壤是由固体、液体和气体组成的三相系统,其中固体颗粒是组成土壤的物质基础,约占土壤总重量的85%以上。根据固体颗粒的大小,可以把土粒分为以下几级:粗砂(直径2.0~0.2mm)、细砂(0.2~0.02mm)、粉砂(0.02~0.002mm)和粘粒(0.002mm以下)。这些大小不同的固体颗粒的组合百分比称为土壤质地。土壤质地可分为砂土、壤土和粘土三大类。砂土类土壤以粗砂和细砂为主、粉砂和粘粒比重小,土壤粘性小、孔隙多,通气透水性强,蓄水和保肥性能差,易干旱。粘土类土壤以粉砂和粘粒为主,质地粘重,结构致密,保水保肥能力强,但孔隙小,通气透水性能差,湿时粘、干时硬。壤土类土壤质地比较均匀,其中砂粒、粉砂和粘粒所占比重大致相等,既不松又不粘,通气透水性能好,并具一定的保水保肥能力,是比较理想的农作土壤。 (2)土壤水分土壤水分能直接被紫花苜蓿根系所吸收。土壤水分的适量增加有利于各种营养物质溶解和移动,有利于磷酸盐的水解和有机态磷的矿化,这些都能改善紫花苜蓿的营养状况。土壤水分还能调节土壤温度,但水分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紫花苜蓿的生长。水分过少时,紫花苜蓿会受干旱的威胁及缺养;水分过多会使土壤中空气流通不畅并使营养物质流失,从而降低土壤肥力,或使有机质分解不完全而产生一些对紫花苜蓿有害的还原物质。 (3)土壤空气土壤中空气成分与大气是不同的,且不如大气中稳定。土壤空气中的含氧量一般只有10~12%,在土壤板结或积水、透气性不良的情况下,可降到10%以下,此时会抑制紫花苜蓿根系的呼吸,从而影响紫花苜蓿的生理功能。土壤空气中CO2含量比大气高几十至几百倍,排水良好的土壤中在0.1%左右,其中一部分可扩散到近地面的大气中被紫花苜蓿叶子光合作用时吸收,一部分可直接被根系吸收。但在通气不良的土壤中,CO2的浓度常可达10~15%,这不利于紫花苜蓿根系的发育和种子萌发,CO2的进一步增加会对紫花苜蓿产生毒害作用,破坏根系的呼吸功能,甚至导致紫花苜蓿窒息死亡。土壤通气不良会抑制好气性微生物,减缓有机物的分解活动,使紫花苜蓿可利用的营养物质减少;但若过分通气又会使有机物的分解速率太快,使土壤中腐殖质数量减少,不利于养分的长期供应。 (4)土壤温度土壤温度具有季节变化、日变化和垂直变化的特点。一般夏季、白天的温度随深度的增加而下降,冬季、夜间相反。但土壤温度在35~100cm 以下无昼夜变化,30m以下无季节变化。土壤温度能直接影响紫花苜蓿种子的萌发和实生苗的生长,还影响紫花苜蓿根系的生长、呼吸和吸收能力。大多数作

食用蘑菇的种类及图文介绍(附几种常见的食用菌的主要营养成分)

食用蘑菇的种类及介绍(图文) 一、食用蘑菇 食用蘑菇是理想的天然食品或多功能食品。目前在全世界食用最多的通称为蘑菇,学名为双孢蘑菇。从野生种类中进一步筛选驯化优质生产菌种大有潜力。中国曾在世界上首次驯化并人工栽培成功了香菇、木耳、金耳、银耳、草菇、金针菇、猴头菌、竹荪等,现已驯化了蒙古口蘑,而野生食用菌美味牛肝菌、羊肚菌、香杏丽蘑、铆钉菇、粘盖牛肝菌、正红菇等也可以大量采集,供销于国外市场。 1、白黄侧耳 又称美味侧耳、紫孢侧耳。 子实体中等大至较大。菌盖直径5-13cm,初期扁半球形,伸展后基部下凹,光滑,幼时铅灰色,后渐呈灰白至近白色,有时稍带浅褐色,边缘薄,平滑,幼时卷,后期常呈波状。菌肉白色,稍厚。菌褶宽,稍密,延生而在柄上交织,白色至近白色。柄短,扁生或侧生,实,光滑,长2-5cm,粗0.6-2.5cm,往往基部相连。 春秋季节生于阔叶树干上,近覆瓦状丛生。 分布在、、、、、、、、、广西、新疆、等地区。 白黄侧耳是一种人工大量栽培的食用菌。在市场上花几元钱就可以买到一斤,味道鲜美,炒菜做汤都可,而且可治有抑制肿痛的作用,有试验表明对小白鼠肉瘤的抑制率为60-80%,对艾氏癌的抑制率为60-70%。 2、深凹杯伞

子实体较小。菌盖直径5-8cm,扁半球形至扁平,后中部下凹呈漏斗状,表面干,光亮,浅土红至浅粉褐色。菌褶延生,密,污白色,不等长;菌柄细长,圆柱形,长4-8cm,粗0.4-1cm;菌盖色浅,部松软。 夏秋季在阔叶林中地上生长。 分布在我国、等地区。 可食用。 3、玉米黑粉菌

又称玉蜀黍黑粉菌、玉米黑霉。 孢子堆的小大、形状不定,多呈瘤状,长或直径3-15cm,初期外面有一层白色膜,往往由寄生组织形成,有时还带黄绿色或紫红色彩,后渐变灰白至灰色,破裂后散出大量黑色粉末,即冬孢子。 寄生在玉米抽穗和形成玉米棒期间,玉米各部位均可生长。冬孢子在土壤、粪肥、病株残体等处越冬,次年经空气传播到玉米株上发生黑粉病。此菌分布很广泛,是玉米的主要的病害之一。 分布于我国、、、、、、、、、、、、、等地区。 幼嫩时,可以食用,也可生食,有甜味,炒食别有风味。经常食用可预防和治疗肝脏系统和胃肠道溃疡,并能助消化和通便。玉米黑粉菌的培养液中含有谷氨酸、赖氨酸、丙氨酸、精氨酸、蛋氨酸、氨酸、组氨酸等16种氨基酸。将新鲜的孢子堆摘下或将老熟后的孢子粉收集后炼成蜜丸做药用,其药性特寒、味甘,有益肝胃和解毒作用。用孢子粉拌红糖可治神经衰弱和小儿疳积。 该菌还产生黑粉菌酸,可用作香料工业中的原料;有抗菌作用,其菌液对小白鼠肉瘤有抑制作用。另外,此菌还可用于生产能刺激高等植物生长的生长激素吲哚乙酸。 4、羊肚菌 又称羊肚菜、美味羊肚菌。 子实体较小或中等,6-14.5cm,菌盖不规则圆形,长圆形,长4-6cm,宽4-6cm。表面形成许多凹坑,似羊肚状,淡黄褐色,柄白色,长5-7cm,宽粗2-2.5cm,有浅纵沟,基部稍膨大,生长于阔叶林地上及路旁,单生或群生。 分布于我国、、、、新疆、、、、、、、等地区。 可食用,味道鲜美,是一种优良食用菌。可药用,益肠胃,化痰理气。含有异亮氨酸、

营养标签规范(食品营养成分标示准则)

附件:1.食品营养成分标示准则 2.中国食品标签营养素参考值 3.食品营养声称和营养成分功能声称准则 附件1 食品营养成分标示准则 依据《食品营养标签管理规范》中所涉及的内容要求,制定本准则。 本准则规定了能量和营养成分的定义、折算系数、营养成分分析和标示方法、数值表达、允许误差和推荐的营养标签格式等内容。 一、术语和定义 1.预包装食品(prepackaged foods)经预先定量包装,或装入(灌入)容器中,向消费者直接提供的食品。 2.营养成分(nutritional components)指食品中具有的营养素和有益成分。包括营养素、水分、膳食纤维等。 3. 营养素(nutrients) 指食品中具有特定生理作用,能维持机体生长、发育、活动、繁殖以及正常代谢所需的物质,缺少这些物质,将导致机体发生相应的生化或生理学的不良变化。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五大类。

4. 能量(energy)指食品中的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等营养素在人体代谢中产生的能量。推荐以千焦(kJ)或焦耳(J)标示,当以千卡(kcal)标示能量值时,应同时标示千焦(kJ)。 食品中产能营养素的能量折算系数如表1所示: 表1 食物中产能营养素的能量折算系数 * 1千卡(kcal)的能量相当于4.184千焦(kJ)。 5. 蛋白质(protein) 蛋白质是含氮的有机化合物,以氨基酸为基本单位组成。 食品中蛋白质含量可通过“总氮量”乘以“氮折算系数”,或食品中各氨基酸含量的总和来确定。在测定出“总氮量”后,食品中蛋白质含量的计算公式如下:蛋白质(g/100g)=总氮量(g/100g)×氮折算系数

食用菌发展状况与趋势

食用菌发展现状与趋势概述 姓名 学号 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班级11 级生物科学班 题目食用菌发展现状与趋势概述 成绩 日期 2013年12月5日

食用菌发展现状与趋势概述 摘要:通过本学期食用菌栽培课程的学习,我对食用菌这一行业有了初步认识和了解,为了更好的了解食用菌产业在我国的发展状况和前景,本文回顾了人们对食用菌认识和利用的历史,从我国食用菌产业基本情况、食用菌的重要作用、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优势等方面分析得出中国食用菌产业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食用菌历史现状优势发展趋势 前言:我国作为食用菌栽培历史最悠久、栽培种类最多、栽培技术最全面、产量和消费最多、从业人员最多的产业大国,已经成为全球食用菌产业转移的主战场,在未来10-20年内将不仅仅是个食用菌产业大国,而必将成为食用菌强国。 正文: 1、食用菌认识和利用历史 中国是世界认识和利用食用菌最早的国家,最早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数千年来,我国人民在和大自然相处过程中对大型真菌的形态、生境、习性进行了仔细的观察,创造了丰富的词汇,并作过许多描述,记载于历史、小说、农书、本草等各类书籍文献中,还以这些野生食用菌为题材,创作了许多优美的诗、词、歌、赋等。公元前239年的《吕氏春秋》中记载了香菇的美味“味之美者,越骆之菌”,越骆即当今的浙江省香菇主产区,菌即香菇。晋朝王嘉《拾遗记》有“种耨芝草”。古农书中关于种菌法的最早记载可以追溯到唐代韩鄂所著的《四时纂要》中“种菌子”的一段:“取烂构木及叶,

于地埋之。常以泔浇令湿,两三日即生。” 我国食用菌的栽培种类有70~80种,形成商品的有50种,具一定规模生产的有20种以上,年产20万吨以上的有13种。根据中国食用菌协会统计,2007年产量居前9位的种类依次是:平菇、香菇、双孢蘑菇、毛木耳、黑木耳、金针菇、鸡腿菇、草菇、滑菇。随着我国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栽培种类不断增多,如白灵菇、杏鲍菇、茶树菇、真姬菇、鸡腿菇、灰树花、灵芝等都受到了市场的青睐,成为我国食用菌产业新的增长点,为我国食用菌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2、我国食用菌发展现状 食用菌是我国传统产业,是集保健、营养为一身的特色蔬菜,随着人们对其健康价值的深入认识,已日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食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消费者日益增多,已成为继粮、棉、油、果、菜之后的第六大农产品。2007年食用菌销量达到1682万吨,销售收入近800亿元,增长率超过30%,从业人员达到近4000万人;2007年出口量突破70万吨,创汇14.25亿美元,已经创造出了惊人的经济、社会价值,显示出了极大的发展潜力。由于历史原因,我国食用菌产业的界限比较模糊,界定不一,但通过近十年的发展,我国食用菌产业已初步形成干果品、深加工食品、药物保健品等多个消费产业,设计农业、林业、畜牧业、生物产业、食品工业、制药等多个领域。整体讲,我国食用菌产业市场正逐步趋向完善发展。 然而,随着人们对生活需求的逐步提高和对食品安全

紫花苜蓿主要病虫害汇总

紫花苜蓿主要病虫害 苜蓿有些病害会造成幼苗死亡、产量降低或利用年限缩短,苜蓿是否会发生病害及病害的严重程度主要受气候条件、土壤类型及生产管理水平的影响。其中,土壤排水不良是导致苜蓿发生病害最主要的原因。苜蓿一旦发生病害,很难找到有效的措施挽回损失,所以日常管理在于防止病害的发生,而不是发生后治愈病害。选择抗性品种是防止病害发生最经济有效的方法,因而了解苜蓿常出现的病虫害种类,对于种植苜蓿时选择针对性的抗病品种非常有益。 炭疽病 炭疽病容易在湿热条件下发生,可导致苜蓿减产25%甚至以上。感病的枝条会出现较大的卵圆形或棱形病斑,面积较大的病斑呈稻草黄色,边缘褐色(图1)。病斑面积可能逐步扩大,最后相连环茎一周,导致植株的1个或多个枝条枯死。感病的枝条可能迅速枯萎,看起来就像老年人的拐杖。死亡的枯枝散落在地里,颜色呈稻草黄至珍珠白。受感染的苜蓿根颈会变成蓝绿色,生成的新枝条很少,植株最终会死亡。许多苜蓿品种对炭疽病都有很好或至少中等抗性。 图1 感病植株的茎上有稻黄色的病斑图2感病植株(右)根颈呈蓝绿色 丝囊霉根腐病 丝囊霉根腐病是潮湿土壤中最主要的一种病害,幼苗感染这种病害生长缓 慢甚至死亡,成株感染后会造成根部缓慢发生病害。受感染的幼苗子叶首先变成黄色,之后其它叶片逐渐枯黄,根部和茎部最初呈水泽状灰色,然后变成浅棕或深棕色。幼苗停止生长,但仍然直立。成株苜蓿感染丝囊霉根腐病后根量会减少,没有根瘤或者只有少量根瘤(图4)。 受感染植株与缺氮症状相似,越冬或刈割后再生缓慢。最好的办法就是选择既抗丝囊霉又抗疫霉根腐病的品种。

图3感病幼苗,子叶发黄图4感染根系缺少侧根(从左侧数第2对和第4对为感病植株) 丝囊霉根腐病分为1代和2代,大部分苜蓿品种对1代有抗性,但是2代会在一些地区发生,并且比1代更具破坏性。如果种了抗性品种,但仍感染了这种病害,那就选择抗2代丝囊霉根腐病的品种。 细菌性枯萎病 细菌性枯萎病在苜蓿种植后第二年、三年才开始表现,可能使种植了3到5年的苜蓿地密度严重降低。感染前期,植株变成黄绿色并零散分布在地里。感染严重的植株停止生长,同时茎秆纤弱、叶片小且扭曲变形。病株刈割后很容易发现。病株主根横切面呈现出一个黄褐色圆圈(图5),但目前大多数苜蓿品种都对这种病害具有抗性。 图5 主根横切面呈现不同程度的黄褐色圆晕 褐斑病和叶斑病 褐斑病主要发生在第1、2茬刈割和秋季再生的时候。苜蓿的生长状况和品种的抗病性决定了该病害对苜蓿的影响程度。感病叶片出现黑褐色圆形病斑,边缘光滑或呈细齿状,直径0.5-2毫米,相互独立(图6)。感病叶片很快变黄、脱落,苜蓿减产,品质下降。严重感染的地块应提前刈割。大多数苜蓿品种对这种病有一定的抗性。

食用菌营养成分

香菇:又名香蕈、冬菇,是一种生长在木材上的真菌类,在我国已有4000多年的食用历史。香菇味道鲜美,香气沁人,营养丰富,素有“植物皇后”美誉。在日本,认为香菇和银耳同是防老长寿的“妙药”。 香菇不但具有清香的独特风味,而且含有丰富的对人体有益的成分。据分析,每百克鲜香菇中含蛋白质12~14克,碳水化合物59.3克,钙124毫克,磷415毫克,铁25.3毫克,还含有多糖类、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等。干香菇的水浸液中含有多种氨基酸、乙酰胺、胆碱、腺嘌呤等成分。香菇中还含有丰富的食物纤维,经常食用能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对防治脑溢血、心脏病、肥胖症和糖尿病都有效。近年来,美国科学家发现香菇中含有一种“β-葡萄糖苷酶”,试验证明,这种物质有明显的加强机体抗癌的作用,因此,人们把香菇称为“抗癌新兵”。香菇还能抗感冒病毒,因香菇中含有一种干扰素的诱导剂,能诱导体内干扰素的产生,干扰病毒蛋白质的合成,使其不能繁殖,从而使人体产生免疫作用。 滑子菇:滑子菇学名光帽鳞伞(Pholiota nameko)原产日本,由于其菌盖、菌饼表面有一层粘液,所以得名滑子菇。滑子菇1976年由日本引入我国辽宁省南部地区,现主产于河北北部、辽宁、黑龙江等地。滑子菇是世界五大人工栽培的食用菌之一,也是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向发展中国家推荐栽培的主要食用菌。

滑子菇不仅味道鲜美,而且营养极其丰富,富含有益于人体健康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纤维、钙、磷、铁、维生素B、维生素C、烟酸和人体所必须的氨基酸等营养成分,特别是附着在滑菇菌伞表面的粘性物质,主要成分为菌多糖,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 对于真菌多糖的研究,始于上个世纪70年代,日本学者最先发现担子菌纲和子囊菌纲中的菌多糖有抗肿瘤的作用,并提出香菇多糖有效成份的分子结构为β-(1→3)β-(1→6)结构的直链高分子葡聚糖,这一研究成果推动了药用真菌科学的进展,受到国际上的广泛关注。随后日本学者又研制成功云芝多糖(PSK)和香菇多糖(LNf)产品,用于肿瘤临床治疗,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对于滑子菇多糖(PNP)国内外也有一些研究报道,日本学者松本保久曾研究了滑子菇多糖对小白鼠S-180的抑制率可达86.5%,对艾氏腹水癌抑制率达70%。我国学者宋玉光、崔英俊和袁广峰等也分别研究了滑子菇多糖对荷瘤小鼠、正常小鼠和衰老模型鼠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提高胸腺指数、脾指数和脾淋巴细胞转化率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了抗衰老能力。 在滑子菇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含有滑子菇多糖废水量较大,直接排放不仅会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而且大量有价值的菌多糖白白流失,所以对滑 牛肝菌: 营养价值: 牛肝菌特点是香味特浓,口感舒宜,富含人体所需氨基酸,.经常

食品营养成分分析

《食品营养成分分析》 香菇营养成分的分析 近些年来,由于有些国家相继发生了疯牛病、污染病及其相关食品的污染事件,食品的安全性已为人们所重视。一些具有多种营养保健功能的天然食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特别是“山珍”之一的香菇。 香菇属担子菌纲伞菌目口蘑科香菇属,又名香蕈、香菌、花菇,俗称中国菇,是一种重要的食药用栽培真菌。香菇在我国已有4000多年的食用历史,味道鲜美,香气沁人,营养丰富,素有“植物皇后”之称。在日本,认为香菇和银耳同是防老长寿的“妙药”。 下面将对香菇的营养成分进行分析,并与其它常见食物进行比较,从食用、营养和保健等方面,对其各种价值加以概括。 香菇的营养成分的测定方法为:蛋白质测定——凯氏定氮法;氨基酸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脂肪测定——索氏提取法;碳水化合物测定——苯酚-硫酸法;粗纤维测定、灰分测定——重量法;维生素B1、B2测定——荧光法;尼克酸、磷测定——分光光度法;钙、铁测定——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表1是三种典型香菇和其它常见食物的营养成分作比较的相关数据。由这张表格可以知道,香菇不仅高蛋白、低脂肪,碳水化合物含量较高,而且粗纤维和矿物质含量也相对较高,是一种不可多得的营养保健食品。香菇中较高的碳水化合物含量,能提供给人体好较高的热源,同时还具有辅助脂肪氧化,有利于氨基酸活化及合成蛋白质,帮助肝脏解毒等生理功能。据报道,香菇中的脂肪主要由不饱和脂肪酸组成,它对防止动脉硬化、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均有一定的作用。香菇中较高含量的纤维素,具有增加食物在肠内的容积,降低肠内致癌物的浓度,刺激肠道的蠕动,使毒物及时排出体外等诸多功效。矿物质是人体必需的营养之一,它能调节人体液的PH值及渗透压,往肌肉、神经传达刺激性息,,与各种有机化合物结合成活体的构体成分,以发挥各自的特殊功能。

紫花苜蓿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与开发利用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N at Prod Res D ev 2009,21:3462353,238 文章编号:100126880(2009)022*******      收稿日期:2007212225 接受日期:2008201228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6BAD16B08);农业公益性 行业科研专项(nyhyzx072022);农业部948计划项目(20062G38) 3通讯作者Tel:86210262731199;E 2mail:lgzhou@cau .edu .cn 紫花苜蓿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与开发利用 王蓟花1,周立刚 13 ,韩建国2,玉 柱 2 1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北京100193;2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北京100193 摘 要:紫花苜蓿(M edicago sativa L inn .)为广泛分布在我国的一种牧草植物,含有黄酮、三萜、生物碱、香豆素、蛋白质和多糖等化学成分,具有抗菌、抗氧化、免疫调节、降低胆固醇等多方面的生物活性,部分活性成分已开发成产品。本文对该植物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与开发利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关键词:紫花苜蓿;黄酮;三萜;香豆素;抗菌;抗氧化中图分类号:Q946.8;R285;S541 文献标识码:A B i oacti v ity and Utili za ti on of A lfa lfa Chem i ca l Con stituen ts WANG J i 2hua 1,ZHOU L i 2gang 13,HAN J ian 2guo 2,Y U Zhu 2 1College of A grono m y and B iotechnology,China A gricultural U niversity,B eijing 100193,China; 2 College of A ni m 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China A gricultural U niversity,B eijing 100193,China Abstract:A lfalfa (M edicago sativa L inn .)is a f orage cr op widely distributed in China .The maj or che m ical constituents are flavonoids,triter penoid saponins,alkal oids,cou marins,p r oteins and polysaccharides,which showed a variety of bi o 2l ogical activities such as anti m icr obial,anti oxidant,i m muno 2modulat ory,cholester ol 2l owering effects .Some bi oactive con 2stituents have been devel oped as commercial p r oducts .Advances on che m istry,bi oactivity as well as devel opment and u 2tilizati on of alfalfa constituents were briefly revie wed . Key words:M edicago sativa L.;flavonoid;triter penoid;cou marin;anti m icr obial;anti oxidant 紫花苜蓿(M ed icago sativa L inn .)为豆科(Legu 2 m inosae )蝶形花亚科(Faboideae )苜蓿属植物[1] ,因其产草量高、富含蛋白质、适口性好、适应性强等特 点而被称为“牧草之王”[2] 。紫花苜蓿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西北地区,具有广泛的生态适应性和稳定的生产力,同时在抗旱、抗风沙、改良土壤、防止水土流失、保护生态 环境等方面也起到积极的作用[2] 。紫花苜蓿含有黄酮、三萜皂苷、生物碱、香豆素等多种次生代谢产物[3,4],在抗血栓、镇痛、消炎、抗氧化、抗菌、抗虫、化感等方面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5,6] 。苜蓿在民间用于治疗消化不良、肺热咳嗽、黄疸、膀胱结石等症[7] 。本文对紫花苜蓿的黄酮、萜类、生物碱、苜蓿蛋白和多糖等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与开发利用的进展进行简要综述,旨在了解紫花苜蓿活性成分,高效利用苜蓿资源,开发新产品。 1 化学成分 紫花苜蓿次生代谢成分主要有:黄酮、三萜、生 物碱和香豆素。大分子化合物主要为苜蓿蛋白和多糖。1.1 黄酮(1~28) 已报道的苜蓿黄酮类化合物主要有黄酮类(1~21,图1)、异黄烷类(22~24,图2)、medicar p in 类化合物(25~28,图3)。化合物1~11的黄酮苷元为4′,5,72三羟基黄酮(或芹菜配基)(ap igenin ),化合物12的苷元为3′,4′,5,72四羟基黄酮(luteolin ),化合物13~18的苷元为4′,5,72三羟基23′,5′2二甲氧基黄酮(或麦黄酮)(tricin ),化合物19~21的苷元为4′,5,72三羟基23′2甲氧基黄酮(chrys oeri ol )。1.2 三萜(29~59)紫花苜蓿中三萜成分主要为齐墩果烷型(oleanane )五环三萜及其配糖体。3位为β构型的羟基或苷化,28位多连羧基并苷化,23、24位常羟基化或羧基化,其中包含的糖有葡萄糖、葡萄糖醛酸、阿拉伯糖、鼠李糖、木糖、芹菜糖、半乳糖等。根据苷元类型又可将苜蓿三萜化合物细分为苜蓿酸型

食用菌食用价值与药用价值

食用菌食用价值 食用菌不仅质地柔嫩、味道鲜美、食味独特,而且还含有十分丰富的营养物质。它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的特点,还富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质元素等成分。 食用菌中蛋白质的含量较高,子实体的蛋白质含量约为鲜重的3%~4%,是大白菜、番茄、白萝卜等常见蔬菜的3~6倍。其蛋白质中氨基酸种类齐全、含量丰富,含有大量的人体生长发育所需的必需氨基酸;食用菌含有较低的脂肪,平均为干重的2%~8%。其脂肪的性质类似于植物的脂肪,主要由不饱和脂肪酸所构成,如亚油酸、软脂酸和油酸等。而不饱和脂肪酸对人体的生长发育是十分有益的;食用菌还含有极为丰富的矿质元素,如钾、钠、钙、铁、锌、镁、磷等。食用菌含灰分平均为7%左右。有些食用菌中还含有大量的锗和硒,如灵芝、能提高人体免疫机能和推迟细胞衰老等作用;食用菌还含有多种维生素,为一般蔬菜所不及。尤其是维生素B类和维生素D。 食用菌药用价值 1.食用菌的药用价值很高,在食用菌的组织中含有大量的医药成分。这些物质能促进、调控人体的新陈代谢。如在食用菌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多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而且这些氨基酸从种类、数量比例上非常接近人体的需要,食用菌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这些物质在人体中各有各

的职能,都是人体代谢不可缺少的。除此之外,食用菌中还含有多种酶和核苷酸类物质,它们是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者,对人体的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现代科学证明:食用菌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其医疗作用是多方面的。尤其是对癌症、高血压、消化系统的疾病具有独特的疗效。 食用菌的抗癌作用显著。食用功中抗肿瘤的活性物质主要是细胞壁中的多糖体,如:香菇多糖、云芝多糖、茯苓多糖、草菇多糖、猴头多糖等。这类物质对肿瘤细胞并无直接杀伤能力,而是通过刺激人体抗体的形成,从而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目前临床上,使用的抗癌药物大多是阻止癌细胞的增生。这些药物不仅副作用大,而且也损伤了正常细胞。 2.食用菌能降低胆固醇。血液中胆固醇升高,会引起动脉硬化、高血压、心脏病、脑充血和脑软化等疾病。血液中胆固醇升高是由食用动、植物食物中所含有的胆固醇引起的。目前根治此病尚无灵丹妙药。根据日本有关学者研究证实,食用菌能显著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含量。尤其是香菇腺嘌呤(香菇素)降低胆固醇的作用是显著的。 3.食用菌可防治糖尿病。糖尿病实质上是机体糖代谢失调引起的疾病。由于糖代谢失调,往往会引起其它生物大分子的代谢紊乱,继而引起一些并发症,如高血压、动脉硬化、肾炎、白内障、坐骨神经痛等症状。糖尿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对这种疾病目前尚缺乏根治的药物。经试验研究,

营养成分综合分析报告

营养成分综合分析报告 ——马铃薯及其加工产品的营养分析 学生姓名班级2007级学号 学院军需科技学院 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卫生检验) 指导教师王二雷

马铃薯的营养成分综合分析 1实验目的 1、掌握测定马铃薯中水分、灰分、脂肪、蛋白质、粗纤维、还原糖六大类营养成分的原理和方法。 2、了解并熟悉相关仪器的使用方法。 3、通过对被测试样中六大成分的测定,评定被检试样的品质。 4、通过对马铃薯,水煮马铃薯,油炸马铃薯中蛋白质、脂肪、还原糖、水分、灰分、粗纤维)的测定分析,比较三种加工工艺营养素的损失情况。 2实验原理 食品样品营养分成的综合分析,主要是针对食品中的水分、灰分、脂肪、蛋白质、糖类、粗纤维素的成分分析,采用的实验方法为国标(GB)中的标准方法。 (1)食品中的水分的含量测定是采用的常压干燥法,是指在100℃左右直接干燥的情况下,所失去物质的总量; (2)食品中的灰分的测定采用的是恒重法,是指食品经高温灼烧后遗留下来的无机物,主要是无机氧化物或盐类,称取其重量即可求得灰分含量; (3)食品中的脂肪的测定采用的是索氏萃取法,是指食品中的样品经无水乙醚或石油醚等有机溶剂提取后,蒸后溶剂所得到的物质; (4)食品中的蛋白质的测定采用的是经典的凯氏定氮法,是根据食品与硫酸和催化剂一同加热消化,使蛋白质分解,分解的氮与硫酸结合生成硫酸铵,然后碱化蒸馏使氨游离,用硼酸吸收后再以硫酸或盐酸标准溶液滴定,根据酸的消耗量计算总氮含量,再换算为蛋白质含量; (5)食品中粗纤维的测定,是指样品在硫酸作用下,样品中的糖、淀粉、果胶质和半纤维素经水解除去后,再用碱处理,除去蛋白质及脂肪酸,遗留的残渣为粗纤维,如其中含有不溶于酸碱的杂质,可灰化后除去; (6)食品中还原糖的测定采用的是斐林显色法,原理为,样品经除去蛋自质后,在加热的条件下,直接滴定已标定过的碱性酒石酸铜液(费林试剂),以次甲基蓝为指示剂,根据样品消耗的体积,计算还原糖量; 3实验设计方案 3.1 样品制备工艺流程

国内外食用菌的发展现状

国内外食用菌产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核心提示:我国作为食用菌栽培历史最悠久、栽培种类最多、栽培技术最全面、产量和消费最多、从业人员最多的产业大国,已经成为全球食用菌产业转移的主战场,在未来10~20年内将不仅仅是个食用菌产业大国,而必将成为食用菌强国。 1食用菌认识和利用的历史 中国是世界认识和利用食用菌最早的国家,最早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数千年来,我国人民在和大自然相处过程中对大型真菌的形态、生境、习性进行了仔细的观察,创造了丰富的词汇,并作过许多描述,记载于历史、小说、农书、本草等各类书籍文献中,还以这些野生食用菌为题材,创作了许多优美的诗、词、歌、赋等。公元前239年的《吕氏春秋》中记载了香菇的美味“味之美者,越骆之菌”,越骆即当今的浙江省香菇主产区,菌即香菇。从理论上阐明了菌类入馔的特点。晋朝王嘉(?~390年)《拾遗记》有“种耨芝草”。古农书中关于种菌法的最早记载可以追溯到唐代韩鄂所着的《四时纂要》中“种菌子”的一段:“取烂构木及叶,于地埋之。常以泔浇令湿,两三日即生。” 黑木耳、香菇、草菇等多种食用菌栽培都是起源于我国。据考证,东南亚的草菇和日本的香菇栽培技术都是经由我国华侨和僧人传入。 多少年来,直至20世纪70年代,我国主要栽培的基本都是木腐菌—香菇、黑木耳、银耳。但多为砍树砍花自然接种的半人工栽培。70年代中后期才开始人工接种栽培。1978年统计全国食用菌产量仅6万吨(数据来自中国食用菌协会统计)。 欧洲、美洲、非洲等地也都有采集野生菌的习惯,如欧洲人对块菌、美味牛肝菌和鸡油菌情有独钟。英语的菌物学(mycology)一词则来源于蘑菇;古希腊将食用菌作为崇拜非洲人喜食野生的毛木耳、乳菇。 2近年世界食用菌产业发展及现状 全球食用菌产业基本情况 二战以来的70年间,全球食用菌一直持续增长,从未出现过减产。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增长主要来自我国。1978年我国的产量仅占全球总产的%,1983年占12%,1990年展%,1994年占%,1997年占%,2002年占%,以后则更高。 近年间,全球食用菌产量基本稳定,我国之外的全球食用菌总产量约400万吨,栽培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超过10万吨的国家全球仅有8个,按产量依次是美国41万吨,日本38万吨,荷兰23万吨,韩国万吨,越南17万吨,法国万吨,泰国万吨,英国10万吨。全球栽培食用菌市值约300~340亿美元,药用菌产品100~120亿美元,野生菌5亿美元,总计405~460亿美元。其中大部分作为蔬菜和食品食用。 主要出口国有中国、荷兰、波兰、英国、法国,其次还有越南、印度、日本和韩国。 欧美的双孢蘑菇 欧美栽培食用菌的发展几乎就是双孢蘑菇一种的发展史。应用近代科学方法栽培食用菌起源于法国的1707年双孢蘑菇,从矿洞巷道栽培直至1910年美国双孢蘑菇标准化菇房的发明,推动了欧美工业化国家菇业生产的工业化、集约化和产业化进程,20世纪30年代末欧美的双孢蘑菇实现了标准化栽培,此后产量逐年增长。双孢蘑菇迅速实现了工厂化栽培。日本的段木栽培香菇,由于人工纯菌种技术、人工接种技术和栽培管理的科学化,使其主宰香菇世界市场达半个世纪之久。 1938~1939年度的双孢蘑菇全球产量仅4000~5000吨,标准化菇房的推广和纯菌种的应用使1950年达到万吨,1960年达到万吨,1970年达到36万吨,1980年达到万吨。1990~2000年间欧美的双孢蘑菇产量处于基本稳定状态,一直在85万吨左右徘徊。2000年以后多数主

苜蓿的营养及其饲用与特种用途产品开发

苜蓿的营养及其饲用与特种用途产品开发 孟林张国芳岳俊芳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北京草业与环境研究发展中心 100089 1苜蓿的营养价值 苜蓿含有大量的粗蛋白质、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和多种矿物元素及维生素,有“牧草之王”之美誉。在相同土地面积上,种植苜蓿比种植各种禾本科牧草收获可消化总养分高2倍,可消化粗蛋白质高倍,矿物质高6倍;苜蓿蛋白质产量比大豆和谷子籽实蛋白质分别多倍和倍,苜蓿总养分产量比大豆和谷子多倍和倍。 蛋白质营养 粗蛋白质包括蛋白质和非蛋白质(NPN)两种形态。苜蓿蛋白质主要存在于叶片中,其中30—50%的蛋白质存在于叶绿体中。非蛋白质包括游离氨基酸、肽、酰胺、嘌呤、嘧啶和生物碱等,约占苜蓿总氮量的1/3。粗蛋白质含量的高低是反映苜蓿营养价值的重要指标之一。国内外大量研究结果表明,苜蓿初花期至开花期的粗蛋白质含量一般在17—20%,高蛋白苜蓿品种开花初期的粗蛋白质含量高达22%以上,有的达到28%以上,因此苜蓿具有蛋白质含量高的优点。一般而言,苜蓿不同生长时期或不同植株体部位,粗蛋白质含量不同。随着苜蓿生育时期的推移,其粗蛋白质含量呈现下降趋势,如营养期粗蛋白质含量占干物质的%,现蕾期 %,初花期%,盛花期%,花后期%。通常苜蓿叶中粗蛋白质含量是其茎中2—3倍(Albrecht,1983)。 苜蓿含有动物需要的各种必需氨基酸,而且含量丰富,品质好,如动物不可缺少的赖氨酸,苜蓿干草中含量比玉米籽实高倍。各种苜蓿中赖氨酸、天门冬氨基酸、苏氨酸、丝氨酸、谷氨酸、甘氨酸、丙氨酸等含量都较多,蛋氨酸、酪氨酸、组氨酸的含量较少。但由于苜蓿品种很多,各地栽培条件和气候环境不同,苜蓿中各种氨基酸含量也存在一定差异。 碳水化合物营养 碳水化合物(糖、淀粉、果胶、半纤维素和纤维素等)是一类重要的能量营养素。不同生育期苜蓿草的总糖含量差异不显着,变幅在%—%。苜蓿茎和叶中细胞壁分别由700g/kg 和600g/kg以上的纤维素组成(Albrecht,. 1983; Luckett, . et al 1967)。苜蓿中的粗纤维主要存在于细胞壁上,属结构性糖类,无氮浸出物主要存在于细胞内,属非结构性糖类。细胞壁随苜蓿生育期延迟而不断增厚,粗纤维含量增加,特别是中性洗涤纤维(NDF),开花前苜蓿干物质中含量为30%左右,开花期即达55%以上。粗纤维含量高,适口性变差,营养价值降低,消化率降低。苜蓿草中半纤维素与纤维素之比较禾本科牧草中的要低,苜蓿草中半纤维素的含量大约占细胞壁的150g/kg—300g/kg(Albrecht,. 1983; Luckett, . et al 1967)。葡萄糖是在植物细胞壁中发现的最普遍的糖单元,在苜蓿中占全部中糖的60—70%(Albrecht,. 1983),木糖是细胞壁中第二大中糖。Albrecht(1983)研究发现在苜蓿成熟期葡萄糖和木糖含量增加,而阿拉伯糖和半乳糖却减少;在苜蓿叶细胞壁中葡萄糖、阿拉伯糖、半乳糖、甘露糖和鼠李糖的含量较苜蓿茎细胞壁中要高,木糖却相反。木糖与阿拉伯糖之比在苜蓿茎中随着成熟度增加呈现增加趋势,一般从增加到,而在叶中没有变化。Brice 和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