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工厂成本费用核算方法

工厂成本费用核算方法

1 成本项目的划分

企业计算产品生产成本,应当设置原材料、自制半成品、燃料和动力、直接工资、职工福利费、废品损失、制造费用七个成本项目;

1.1.1 原材料: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经加工改变其形态或性质并构成产品主要实体的各种原料及主要材料、辅助材料、外购半成品外购件、修理用备件备品备件、包装材料等; 自制半成品:指在本企业内已经过一定生产过程并已检验合格,但尚未制造成为商品,仍须继续加工的中间产品,包括交入半成品库或成本采用逐步结转方式直接转入下一个生产车间或特定生产工序的半成品;

燃料和动力:指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外购和自制的燃料和动力,如原煤、焦碳、原油、重油、汽油、柴油、煤油、压缩空气、蒸汽、氧气、水、电等;

1.1.4

4. 自制半成品的核算

对生产过程划分为若干步骤,各生产步骤按零部组件组织生产,可以单独计价,完工

后直接转入自制半成品仓库的中间产品,应进行自制半成品的核算;

各生产步骤的半成品成本,采用平行结转方式的企业,不单独核算自制半成品成本;

自制半成品生产过程的成本核算办法,应根据企业生产组织和管理的要求来确定;

单位价值较大的,可以采取分批法或品种法进行核算;大批量组织生产、品种规格多

的自制半成品,也可适当归类,采用分类法核算成本;

企业应对自制半成品,制定完善的厂内计划价格;自制半成品不通过半成品库,在生

产车间之间直接转移的,应办理交接手续,按实际转移数量和厂内计划价格进行转账;自制半成品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异,由厂部财会部门汇集分配;自制半成品

的转移通过半成品库进行的,其生产车间的中间半成品库和独立的半成品库;应当设

置半成品的实物卡片,记录半成品的收入、发出和结存数量,并用厂内计划价格核算

其收、发、存金额;自制半成品卡片在年度内要定期与实物数量进行核对盘点,以确

定半成品的实存数量;对半成品的盘盈、盘亏,应当按照规定报经批准后,计入“管理

费用”的有关项目;

自制半成品计算到生产成本;已转入半成品库,需要对外销售的自制半成品,应在销

售实现时,将其实际成本转入“主营业务成本”科目,比照产成品的销售处理;

自制半成品成本差异的分配办法,包括差异率的计算、差异的分摊方法和分摊范围,

比照原材料成本差异分配办法办理;但采用由厂部财会部门集中核算办法时,当月完

工入库的自制半成品,不在分配自制半成品差异;

为了在编制会计报表时,正确的计算自制半成品成本项目还原率,企业应建立“自

制半成品完工统计台账”,逐月按成本项目统计,季度汇总,求出自制半成品各成本

项目费用占其总成本的比率;如企业自制半成品生产经过多个连续式生产步骤,应采

取反顺序还原的方法,按主要生产步骤逐步分解还原;采用的还原统计资料,按储备

期间向前推算,如储备期为三个月,则按决算编报期间提前一个季度的累计资料进行

还原;

5 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

企业对于一次支付、分期摊销的费用,摊销期限在一年以内的,应当在费用支出时,列作待摊费用,并分别费用项目,按受益期确定分摊额,分月摊入产品成本,不得多摊、少摊或不摊;分摊期限在一年以上的长期待摊费用,应通过“长期待摊费用”科目核算;

企业对于应由本月成本负担而在以后月份支付的费用,应当在本月提取时,列作预提费用,并分别费用项目计入本月的产品成本,不得多提、少提或不提;预提费用的标准,由企业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并报上级主管部门备案;预提费用与实际发生额差异较大时,应及时调整提取额;多提数额一般应在年终冲减成本,不得保留余额;因特殊情况需要保留余额,应在会计报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中加以说明,并由上级财务机关审查批准;

6 生产损失的核算

生产损失是指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损失,包括废品损失、停工损失、“三包损失”等;

废品损失

6.1.1

三种成本核算方法

三种成本核算方法 工业企业与商业企业最大的区别就是工业企业会有一个成本核算的过程。如果你想做好工业企业的会计,那么成本核算这一部分必不可少。 成本核算的意义:正确计算产品成本,及时提供成本信息;优化成本决策,确立目标成本;加强成本控制,促进成本责任制的巩固和发展,增强企业活力。 成本核算的8种方法(最常用的成本核算方法) 01移动加权平均法 货的计价方法之一,是平均法下的另一种存货计价方法。即企业存货入库每次均要根据库存存货数量和总成本计算新的平均单位成本, 并以新的平均单位成本确定领用或者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移动加权平均法是永续制下加权平均法的称法。 移动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下库存商品的成本价格根据每次收入类单据自动加权平均;其计算方法是以各次收入数量和金额与各次收入前的数量和金额为基础,计算出移动加权平均单价。 其计算公式如下:移动加权平均单价= (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数量+本次收入商品数量 ) 举例:在第一次发出时,期初是300,2万。8日风入200,2.2万,到10日发出时,共计500,4.2万。则加权平均单价为4.2万除以500件等于 84元。 所以10日发出的成本为400*84=33600元。

10日余额为100件,8400元。从10日到28日第二次发出做为一个“月”来计算。 期初就是10日的余额 100件,8400元,入库为20日购入300件,2.3万,合计为400件,3.14万。则加权平均单价为3.14/400=78.5元。 所以,28日发出成本为200*78.5=15700元。 28日余额为200件,15700元,28日到31日为一个“月”计算,没有发出。所以,31日余额为400件,金额为 15700+25000=40700元 总计,全月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的发出存货成本为:33600+15700=49300元 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出来的商品成本比较均衡和准确,但计算起来的工作量大,一般适用于经营品种不多、或者前后购进商品的单价相差幅度较大的商品流通类企业。 02全月平均法 全月平均法(Weighted-average System)是以本月的期初数量和本月全部进货数量作为权数,取出本月全部进货成本加上期初的进货成本,计算出本月存货平均单位成本,以此作为基础算出本月的发出存货的成本以及月末的库存实际成本。主要适用于生产企业的产成品、半成品的成本核算;原材料的成本核算。 加权单价=(月初结存货成本+本月购入存货成本)/(月初结存存货数量+本月购入存货数量)

工厂成本费用核算方法

1 成本项目的划分 企业计算产品生产成本,应当设置原材料、自制半成品、燃料和动力、直接工资、职工福利费、废品损失、制造费用七个成本项目; 1.1.1 原材料: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经加工改变其形态或性质并构成产品主要实体的各种原料及主要材料、辅助材料、外购半成品外购件、修理用备件备品备件、包装材料等; 自制半成品:指在本企业内已经过一定生产过程并已检验合格,但尚未制造成为商品,仍须继续加工的中间产品,包括交入半成品库或成本采用逐步结转方式直接转入下一个生产车间或特定生产工序的半成品; 燃料和动力:指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外购和自制的燃料和动力,如原煤、焦碳、原油、重油、汽油、柴油、煤油、压缩空气、蒸汽、氧气、水、电等; 1.1.4 4. 自制半成品的核算 对生产过程划分为若干步骤,各生产步骤按零部组件组织生产,可以单独计价,完工 后直接转入自制半成品仓库的中间产品,应进行自制半成品的核算; 各生产步骤的半成品成本,采用平行结转方式的企业,不单独核算自制半成品成本; 自制半成品生产过程的成本核算办法,应根据企业生产组织和管理的要求来确定; 单位价值较大的,可以采取分批法或品种法进行核算;大批量组织生产、品种规格多 的自制半成品,也可适当归类,采用分类法核算成本; 企业应对自制半成品,制定完善的厂内计划价格;自制半成品不通过半成品库,在生 产车间之间直接转移的,应办理交接手续,按实际转移数量和厂内计划价格进行转账;自制半成品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异,由厂部财会部门汇集分配;自制半成品 的转移通过半成品库进行的,其生产车间的中间半成品库和独立的半成品库;应当设 置半成品的实物卡片,记录半成品的收入、发出和结存数量,并用厂内计划价格核算 其收、发、存金额;自制半成品卡片在年度内要定期与实物数量进行核对盘点,以确 定半成品的实存数量;对半成品的盘盈、盘亏,应当按照规定报经批准后,计入“管理 费用”的有关项目; 自制半成品计算到生产成本;已转入半成品库,需要对外销售的自制半成品,应在销 售实现时,将其实际成本转入“主营业务成本”科目,比照产成品的销售处理; 自制半成品成本差异的分配办法,包括差异率的计算、差异的分摊方法和分摊范围, 比照原材料成本差异分配办法办理;但采用由厂部财会部门集中核算办法时,当月完 工入库的自制半成品,不在分配自制半成品差异; 为了在编制会计报表时,正确的计算自制半成品成本项目还原率,企业应建立“自 制半成品完工统计台账”,逐月按成本项目统计,季度汇总,求出自制半成品各成本 项目费用占其总成本的比率;如企业自制半成品生产经过多个连续式生产步骤,应采 取反顺序还原的方法,按主要生产步骤逐步分解还原;采用的还原统计资料,按储备 期间向前推算,如储备期为三个月,则按决算编报期间提前一个季度的累计资料进行 还原; 5 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

企业成本的计算及方法

一)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 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有直接成本计算法、间接成本计算法、完工成本及未完工成本计算法。 1、直接成本计算法: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的计算。 2、间接成本计算法:解决间接费用如何计算成本的方法。制造费用分配的计算一般以生产工时、机动工时、产值、直接成本为标准。 某种产品应负担的间接费用额= 该种产品分配标准数×间接费用分配率 3、完工成本及未完工成本计算法: (1)约当产量法。约当产量即月末在产品的实际数量按其完工程度折算为相当于完工产品的数量。 (2)定额耗用量比例法。即将各种产品成本按完工产品定额耗用量和在产品定额耗用量的比例分别成本项目计算划分完工产品和在产品成本的方法。 (3)在产品定额成本扣除法。定额成本是根据消耗定额资料对各加工步骤的在产品和完工产品确定的单位定额成本。 (二)成本计算的具体方法 1、品种法。按产品品种组织成本计算,适用于大量大批单步骤生产。 2、分批法。按批别产品组织成本计算,适用于单件小批生产的企业及企业新产品试制、大型设备修造等。 3、分步法。按产品在加工过程中的步骤组织成本计算,适用于大量大批连续式多步骤生产企业。又分为逐步结转分步法和平行结转分步法。逐步结转分步法是指按照产品生产加工的先后顺序,逐步结转产品生产成本,直至最后一个步骤算出产成品成本。平行结转分步法是指按照各步骤归集所发生的成本费用,最后从各步骤一起将应计入产成品成本的份额结转出来,再汇总计算产成品成本。 4、分类法。按照类别产品汇集生产费用,计算出各类产品的总成本,然后将总成本按一定标准在该类产品的各种产品间进行分配,计算出各种产品成本。适用于产品品种、规格繁多,并且可以按一定标准将产品划分为若干类别的制造企业。 (三)产品制造成本的计算 1、制造成本的成本项目: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 2、成本核算的基本账户: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制造费用。 3、基本账务处理程序 (1)直接材料的账务处理。 (2)直接人工及福利费的账务处理。 (3)辅助生产成本的账务处理。 A 直接分配法,不考虑辅助生产车间相互提供商品和劳务,将辅助生产成本直接分配给辅助生产车间以外的各受益对象。 B 交互分配法,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分两步进行,第一步只在相互提供商品和劳务的

工厂成本费用核算方法

工业企业成本费用的核算方法(转载) 2011-05-24 16:32:31| 财务管理知识|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 《工业企业成本费用的核算方法》 1 成本项目的划分 1.1 企业计算产品生产成本,应当设置原材料、自制半成品、燃料和动力、直接工资、职工福利费、废品损失、制造费用七个成本项目。 1.1.1 原材料: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经加工改变其形态或性质并构成产品主要实体的各种原料及主要材料、辅助材料、外购半成品(外购件)、修理用备件(备品备件)、包装材料等。 1.1.2 自制半成品:指在本企业内已经过一定生产过程并已检验合格,但尚未制造成为商品,仍须继续加工的中间产品,包括交入半成品库或成本采用逐步结转方式直接转入下一个生产车间(或特定生产工序)的半成品。 1.1.3 燃料和动力:指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外购和自制的燃料和动力,如原煤、焦碳、原油、重油、汽油、柴油、煤油、压缩空气、蒸汽、氧气、水、电等。 1.1.4 直接工资:指直接参加产品生产(改变原材料性能、形态)的工人工资。 1.1.5 职工福利费:指直接参加产品生产的工人按其工资总额和规定比例提取的职工福利费。 1.1.6 废品损失:指在生产过程中发现的,或入库后发现由于生产过程造成的各种废品的报废损失和修复费用。 1.1.7 制造费用:指生产单位(分厂、车间)为组织和管理生产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厂部发生的属于制造费用的各项支出)。

1.2 成本项目中直接工资、职工福利费、制造费用等的计算口径,应与其有关科目的费用发生额一致,企业不得未通过费用发生额而将上述费用直接并入成本项目内。 1.3 企业进行成本核算时,应执行本制度统一规定的成本项目,不得任意变动。 各事业部和企业根据具体情况需要增减成本项目时,应由主管事业部报集团财务中心批准后方能执行。 2 成本核算对象和计算方法 2.1 企业要根据生产组织类型、生产过程特点、产品繁简程度和成本管理的要求,充分考虑企业内部贯彻分级管理的目标成本费用责任制的需要,合理的确定成本核算对象、选择相应的成本计算方法,汇集成本费用,计算产品的生产成本和归属单位的责任成本。 2.2 核算对象的确定 2.2.1 按定单或批量组织生产的企业应以每批或每件产品作为成本核算对象。 2.2.2 生产工艺过程相对比较简单。产品按大批大量组织生产的企业应以产品品种为成本核算对象。 2.2.3 生产过程分为若干步骤的连续式生产和装配式生产的企业,需要单独核算各步骤成本的,以每种产品和各生产步骤为成本核算对象。 2.2.4 产品品种规格繁多,生产过程简单,且产品结构、耗用原材料和工艺过程基本相同的企业,如混凝土制品和小型配件等,可将产品品种规格适当分类,以产品类别为成本核算对象。 2.2.5 企业在合理确定产品成本核算对象的基础上,应结合贯彻目标成本费用责

成本核算的8种方法

成本核算的8种方法 成本核算的意义在于:正确计算产品成本,及时提供成本信息;优化成本决策,确立目标成本;加强成本控制,促进成本责任制的巩固和发展,增强企业活力。 以下介绍8种成本核算方法: 存货的计价方法之一,是平均法下的另一种存货计价方法。即企业存货入库每次均要根据库存存货数量和总成本计算新的平均单位成本, 并以新的平均单位成本确定领用或者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移动加权平均法是永续制下加权平均法的称法。 移动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下库存商品的成本价格根据每次收入类单据自动加权平均;其计算方法是以各次收入数量和金额与各次收入前的数量和金额为基础,计算出移动加权平均单价。 其计算公式如下:移动加权平均单价= (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数量+本次收入商品数量 ) 举例:在第一次发出时,期初是300件,2万元;8日购入200件,2.2万元;10日发出存货400件。则加权平均单价为:4.2万/500=84元。 所以10日发出存货成本为400*84=33600元。 10日余额为100件,8400元。从10日到28日第二次发出做为一个“月”来计算。 期初就是10日的余额100件,8400元,入库为20日购入300件,2.3万,合计为400件,3.14万。28日发出存货200件。则加权平均单价为: 3.14/400=78.5元。 所以,28日发出成本为200*78.5=15700元。 28日余额为200件,1.57元;30日购进200件,2.5万。28日到31日为一个“月”计算,没有发出。所以,31日余额为400件,金额为15700+25000=40700元。 总计,全月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的发出存货成本为:33600+15700=49300元。 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出来的商品成本比较均衡和准确,但计算起来的工作量大,一般适用于经营品种不多或者前后购进商品的单价相差幅度较大的商品流通类企业。 全月平均法是以本月的期初数量和本月全部进货数量作为权数,取出本月全

成本核算的8种方法!

成本核算的8种方法! 成本核算的意义:正确计算产品成本,及时提供成本信息;优化成本决策,确立目标成本;加强成本控制,促进成本责任制的巩固和发展,增强企业活力。 一、移动加权平均法 货的计价方法之一,是平均法下的另一种存货计价方法。即企业存货入库每次均要根据库存存货数量和总成本计算新的平均单位成本, 并以新的平均单位成本确定领用或者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移动加权平均法是永续制下加权平均法的称法。 移动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下库存商品的成本价格根据每次收入类单据自动加权平均;其计算方法是以各次收入数量和金额与各次收入前的数量和金额为基础,计算出移动加权平均单价。 其计算公式如下:移动加权平均单价= (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数量+本次收入商品数量) 举例: 在第一次发出时,期初是300,2万。8日风入200,2.2万,到10日发出时,共计500,4.2万。则加权平均单价为4.2万除以500件等于84元。 所以10日发出的成本为400*84=33600元。 10日余额为100件,8400元。从10日到28日第二次发出做为一个“月”来计算。 期初就是10日的余额100件,8400元,入库为20日购入300件,2.3万,合计为400件,3.14万。则加权平均单价为3.14/400=78.5元。 所以,28日发出成本为200*78.5=15700元。

28日余额为200件,15700元,28日到31日为一个“月”计算,没有发出。所以,31日余额为400件,金额为15700+25000=40700元 总计,全月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的发出存货成本为:33600+15700=49300元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出来的商品成本比较均衡和准确,但计算起来的工作量大,一般适用于经营品种不多、或者前后购进商品的单价相差幅度较大的商品流通类企业。 二、全月平均法 全月平均法(Weighted-average System)是以本月的期初数量和本月全部进货数量作为权数,取出本月全部进货成本加上期初的进货成本,计算出本月存货平均单位成本,以此作为基础算出本月的发出存货的成本以及月末的库存实际成本。主要适用于生产企业的产成品、半成品的成本核算;原材料的成本核算。 加权单价=(月初结存货成本+本月购入存货成本)/(月初结存存货数量+本月购入存货数量) 举例:如果原有材料单价5元,数量5个,一次购入原材料实际单价6元,数量6元,那么当发出原材料时,我们算发出成本的单价则为:(5*6+5*6)/(5+6)=5.45元/个在全月平均法下,采用全月平均法使得本期销货成本介于早期购货成本与当期购货成本之间。这种方法计算得到的销售成本不易被操纵,因而被广泛采用。 全月平均法作为一种平均价格法,在一定程度上修正了价格波动趋势的影响;存货计价工作可以分散在月内进行。缺点:不利于核算的及时性;与现行成本相比毕竟物价是随行就市的,有比较大的差异。

成本核算的8种方法

成本核算的8种方法 工业企业与商业企业最大的区别就是工业企业会有一个成本核算的过程。如果你想做好工业企业的会计,那么成本核算这一部分必不可少。 成本核算的意义:正确计算产品成本,及时提供成本信息;优化成本决策,确立目标成本;加强成本控制,促进成本责任制的巩固和发展,增强企业活力。 一、移动加权平均法 货的计价方法之一,是平均法下的另一种存货计价方法。即企业存货入库每次均要根据库存存货数量和总成本计算新的平均单位成本,并以新的平均单位成本确定领用或者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移动加权平均法是永续制下加权平均法的称法。 移动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下库存商品的成本价格根据每次收入类单据自动加权平均;其计算方法是以各次收入数量和金额与各次收入前的数量和金额为基础,计算出移动加权平均单价。 其计算公式如下:移动加权平均单价=(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数量+本次收入商品数量) 举例:在第一次发出时,期初是300,2万。8日风入200,2.2万,到10日发出时,共计500,4.2万。则加权平均单价为4.2万除以500件等于84元。 所以10日发出的成本为400*84=33600元。 10日余额为100件,8400元。从10日到28日第二次发出做为

一个“月”来计算。 期初就是10日的余额100件,8400元,入库为20日购入300件,2.3万,合计为400件,3.14万。则加权平均单价为3.14/400=78.5元。 所以,28日发出成本为200*78.5=15700元。 28日余额为200件,15700元,28日到31日为一个“月”计算,没有发出。所以,31日余额为400件,金额为15700+25000=40700元总计,全月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的发出存货成本为:33600+15700=49300元 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出来的商品成本比较均衡和准确,但计算起来的工作量大,一般适用于经营品种不多、或者前后购进商品的单价相差幅度较大的商品流通类企业。 二、全月平均法 全月平均法(Weighted-averageSystem)是以本月的期初数量和本月全部进货数量作为权数,取出本月全部进货成本加上期初的进货成本,计算出本月存货平均单位成本,以此作为基础算出本月的发出存货的成本以及月末的库存实际成本。主要适用于生产企业的产成品、半成品的成本核算;原材料的成本核算。 加权单价=(月初结存货成本+本月购入存货成本)/(月初结存存货数量+本月购入存货数量) 举例:如果原有材料单价5元,数量5个,一次购入原材料实际单价6元,数量6元,那么当发出原材料时,我们算发出成本的单价

总结全了!工业企业5大类成本核算方法,不懂的会计收藏学习!

总结全了!工业企业5大类成本核算方法,不懂的会计收藏学 习! 今天小编主要为大家讲解工业会计核算中常用的成本核算方法。工业会计是工业部门专业会计。其反映和控制的主要内容: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固定资产、材料、生产费用、产品成本、在产品、自制半成品、产成品、货币资金、销售收入,会计报表的编制等。成本核算就在工业企业会计中尤为重要。 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的方法(五大类成本核算方法) 文末可免费领取成本核算全套教程哦 核算方法详解: 1.品种法 品种法也称简单法,是以产品品种为产品成本计算对象,归集和分配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它主要适用于大量大批的

单步骤生产企业,深受它们的青睐。 核算程序: 文末可免费领取成本核算全套教程哦 2.分批法 分批法是按照产品批别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在小批单件生产的企业中,企业的生产活动基本是根据订货单位的订单签发工作号来组织生产的,按产品批别计算产品成本,往往与按订单计算产品成本相一致,因而分批法也叫订单法。 特点:

文末可免费领取成本核算全套教程哦 3.分步法: 文末可免费领取成本核算全套教程哦 (1)逐步结转分步法 产品成本计算分步法中结转成本的一种方法,亦称“计划半成品成本法”。 按产品的生产步骤先计算半成品成本,再随实物依次逐步结转,最终计算出产成品成本。即从第一步骤开始,先计算该步骤完工半成品成本,并转入第二步骤,加上第二步骤的加工费用,算出第二步骤半成品成本,再转入第三步骤,依此类推,到最后步骤算出完工产品

成本。逐步结转法下如果半成品完工后,不是立即转入下一步骤,而是通过中间成品库周转时,应设立“自制半成品”明细账。当完工半成品入库时,借记“自制半成品”科目,贷记“基本生产”科目。 (2)平行结转分步法 平行结转分步法指半成品成本并不随半成品实物的转移而结转,而是在哪一步骤发生就留在该步骤的成本,明细内,直到最后加工成产成品,才将其成本从各步骤的成本明细帐转出的方法。

工业企业成本核算方法和流程

工业企业成本核算方法和流程 企业成本核算方法和流程 一、普通成本法 1、定义:普通成本法是指在确定制造货物或服务所需要的实物工具、劳动力、材料等成本项目,通过不同方法和工具(如发票、申请等)记录和总结具体成本,来确定总成本的一种财务分析方法。 2、工作原理:普通成本法的工作原理是:先确定产品的实物工具、劳动力、材料等成本项,然后用不同的方式记录和总结每个成本项的具体成本,最后经过统计和汇总,确定总成本。 3、应用:普通成本法适用于计算工厂、部门或单店铺的总成本,也适用于产品成本核算,当分析不同产品的完全成本或部分成本时,可以使用普通成本法。 二、特殊成本法 1、定义:特殊成本法是指在记录和统计每类成本项,特别是与其他成本混合和难以记录的成本,具有较强的特殊性的成本项时,就采用特殊成本法来进行统计和分析,以确定总成本的一种财务分析方法。 2、工作原理:特殊成本法工作原理是:首先根据指定的成本项记录和统计每类成本项,然后特殊成本法根据每类成本项的不同性质,找出和其他成本混合的特殊成本,采用特殊的统计方法,用与总成本相同的单位来记录每类成本项的明细。 3、应用:特殊成本法适用于企业部门的成本核算,尤其适用于企业的生产计划调整、机器折旧及直接成本结算等情况。 三、非正常成本法 1、定义:非正常成本法是指在应用普通成本法和特殊成本法时,由于生产活动中出现某些意外因素,或因计算、发票、存货等原因,而出现不正常支出或收入,就需要使用非正常成本法来记录和统计。 2、工作原理:非正常成本法工作原理是:首先辨别不正常支出或收入,然后单独记录和统计,并用较详细的方式记录,统计完后,再与其他成本项相结合,最终确定总成本。 3、应用:非正常成本法适用于灾害性意外项目的成本核算,例如:购买的新型设备、发生的质量问题产生的支出等等。

工厂产品成本核算方法

工厂产品成本核算方法 工厂产品成本核算是指企业对生产产品所发生的各项费用进行核算、计量和分配的过程。正确的成本核算方法可以帮助企业合理控制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增强竞争力。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工厂产品成本核算方法。 首先,作业成本法是一种常见的工厂产品成本核算方法。这种方法适用于生产过程相对简单的企业,通过将生产过程划分为若干个作业,对每个作业的成本进行核算。作业成本法能够清晰地了解每个作业的成本情况,有利于企业对成本进行控制和管理。 其次,批量成本法是另一种常用的工厂产品成本核算方法。这种方法适用于生产过程中存在多个中间产品的企业,通过将生产过程划分为若干个批量,对每个批量的成本进行核算。批量成本法能够帮助企业了解每个批量的成本情况,有利于企业对生产过程进行优化和调整。 另外,作业成本法和批量成本法都是基于实际成本的核算方法,而标准成本法是一种基于预算成本的核算方法。标准成本法通过设定标准成本,对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进行比较,分析差异原因,找出问题所在,进而采取措施进行成本控制。标准成本法能够帮助企业及时发现成本偏差,有利于企业进行成本控制和成本管理。 除了以上介绍的几种常见的工厂产品成本核算方法外,还有各种其他的成本核算方法,如活动成本法、直接成本法等。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生产特点和成本管理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成本核算方法。 综上所述,工厂产品成本核算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环节,选择合适的成本核算方法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成本核算方法,并不断优化和改进成本管理,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希望本文介绍的工厂产品成本核算方法能够对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有所帮助。

成本与费用的区别与核算方法

成本与费用的区别与核算方法 一、成本与费用的区别 成本与费用是会计核算中两个重要的概念,它们在定义、计量和核 算方法上有着一定的区别。 1. 定义上的区别: 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或提供产品或服务而发生的支出或权益的减少,它与企业直接相关,并用于计量和分配企业资源。成本通常分为直接 成本和间接成本。 费用是指企业为生产或提供产品或服务以及管理日常经营活动而发 生的支出或权益的减少。费用通常分为可变费用和固定费用。 2. 计量上的区别: 成本是在生产过程中与产品直接相关的支出,是在成本计算中进行 核算的。例如:原材料的采购成本、直接人工的工资、生产设备的折 旧等。 费用是在产品销售或管理活动中发生的支出,是在费用核算中进行 核算的。例如: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等。 3. 分配上的区别: 成本是以产品为基础进行分配的,通过成本核算将成本分配到产品中,用于计算产品的成本,并最终计算出企业的盈亏。

费用是以会计期间为基础进行分配的,通过费用核算将费用分配到会计期间,用于计算企业的经营费用,并最终计算出企业的盈亏。 二、成本与费用的核算方法 在企业的会计核算中,成本和费用的核算方法是不同的,下面分别介绍它们的核算方法。 1. 成本的核算方法 成本核算是为了计算产品或服务的成本,常见的成本核算方法有以下几种: (1)作业成本法:根据每个作业活动的特点,将成本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并通过成本驱动量来分配间接成本,最终计算出每个作业活动的成本。 (2)过程成本法:将生产过程划分为几个连续的阶段,并将成本按照这些阶段进行分配,计算出每个阶段的成本,最后累计得到产品的总成本。 (3)标准成本法:根据产品的标准工艺和标准消耗量,预先确定产品的标准成本,并与实际发生的成本进行比较,分析差异原因,以便控制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 (4)直接成本法:将成本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直接成本是可以直接与产品相关联的成本,如原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等;间接成本是无法直接与产品相关联的成本,如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等。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