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第11章 休克(MODS部分)

第11章 休克(MODS部分)

第十一章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一、多选题A型题

2.引起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感染性病因中,主要的感染部位是A.肺部 B.胸腔 C.腹腔D.肾脏E.心包腔

[答案] C

[题解] 腹腔内感染是引起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的主要原因。

3.老年人发生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以下列哪种感染作为最常见的原发病因?

A.腹腔内感染D.肺部感染

B.泌尿系感染 E.皮肤感染

C.脑膜炎

[答案] D

[题解] 老年人中,以肺部感染作为MODS的原发病因者最多。

4.下列哪种是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病因?

A.输液过多D.吸氧浓度过高

B.机体抵抗力明显低下 E.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明显低下C.大手术创伤

[答案] C

[题解] 大手术、严重创伤与休克是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非感染性病因,而输液过多、吸氧浓度过高、机体抵抗力明显低下,以及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明显低下是诱因。

5.下列哪项不是多系统器官衰竭时肺的大体急性病理变化?

A.肺水肿D.肺纤维化

B.肺出血E.肺透明膜形成

C.肺不张

[答案] D

[题解] MSOF时,肺的损伤为急性,其大体病理改变有肺水肿、肺出血、肺不张和肺透明膜形成,从而导致呼吸衰竭,而纤维化属慢性过程。

7.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或多系统器官衰竭时,肾功能障碍的最初表现为A.肾小球滤过率下降D.尿钠排出减少

B.蛋白尿E.肾小管细胞管型

C.尿量减少

[答案] A

[题解] 与MODS、MSOF相关的肾功能障碍最初表现为肾小球滤过率下降,随后出现蛋白尿和肾小管细胞管型尿及尿钠排泄可增多。

9.有关多系统器官衰竭时免疫系统的变化,下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血浆补体水平降低D.外周血淋巴细胞数减少

B.血浆纤维连接蛋白减少E.B细胞分泌抗体的能力减弱

C.中性粒细胞的吞噬和杀菌功能低下

[答案] A

[题解] MSOF的病人补体改变不是都降低的,C4a和C3a升高,而C5a降低,整个免疫系统处于全面抑制状态。

11.属内源性抗炎介质的是

A.IL-1 C.IFN

B.IL-4 D.IL-8

E.TNFα

[答案] B

[题解] CARS时,体内产生的内源性抗类介质有IL-4、IL-10等,而IL-1、IFN、IL-8及TNFα为促炎介质。

13.下列哪一项是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二次打击”的原因?

A.大手术D.感染

B.失血E.休克

C.创伤

[答案] D

[题例] MODS的双相迟发型常出现在创伤、失血、休克后1-2天内,经处理后发病过程中有一个稳定的缓解期,但很快被迅速发出的感染(败血症)所打断,即败血症发生后才相继发生MSOF。

14.MODS时体内新陈代谢改变的主要表现是

A.心输出量↑,外周阻力↑D.心输出量正常,外周阻力↑B.心输出量↑,外周阻力↓E.心输出量↓,外周阻力正常C.心输出量↓,外周阻力↓

[答案] B

[题解] MODS时体内新陈代谢的改变为高分解代谢和高动力循环,后者主要表现为高心输出量与低外周阻力。

15.符合MODS时体内分解代谢的表现是

A.糖分解减少 D.二氧化碳产生减少

B.蛋白质负氮平衡 E.尿素氮减少

C.乳酸减少

[答案] B

[题解] MODS时的高分解代谢主要表现为糖、脂肪与蛋白质的分解增加,尿素氮增高,蛋白质出现负氮平衡,二氮化碳产生增多,组织缺氧,乳酸堆积。

二、名词解释题

1.多系统器官衰竭(multiple organ failure,MOF)(0.44,0.611。03临床)[答案] 患者在严重创伤、感染、休克或复苏后,短期内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系统、器官衰竭。

3.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m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答案]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是指因感染或非感染病因作用于机体而引起的一种全身性炎症反应临床综合征。

4.代偿性抗炎反应综合征(compensatory anti-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CARS)

[答案] 代偿性抗炎反应征是指感染或创伤时机体产生可引起免疫功能降低和对感染易感性增加的内源性抗炎反应。

5.混合性拮抗反应综合征(mi×ed antagonist response syndrome,MARS)[答案] 混合性拮抗反应综合征是指当CARS与SIRS并存,循环血中出现大量失控的炎症介质,它们间构成了一个具有交叉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网络,彼此间的作用相互加强,最终形成对机体损伤更强的免疫失衡的变化。

6.细菌移位(bacterial translocation)

[答案] 细菌移位指的是肠道细菌透过肠粘膜屏障入血,经血液循环(门静脉循环或体循环)抵达远隔器官的过程。

三、简答题

2.1991年美国胸病医师学会和美国危重病医学会提出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答题要点] 具备以下各项中的二项或二项以上,SIRS即可成立:①体温>38℃或<36℃,②心率>90次/分,③呼吸>20次/分或PaCO2<32mmHg(4.3kPa), ④白细胞计数>12×109/L或<4.0×109/L>, 或幼稚粒细胞>10%。

3.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病人,为何要求尽可能尽早经口摄食?

[答题要点] 禁食或长期静脉高营养,没有食物经消化道入体内,易致胃肠粘膜萎缩,屏障功能减弱,细菌或内毒素易入血。故病人应及早经口摄食,以维持和保护胃肠粘膜的屏障功能。

4.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病因与诱因有哪些?

[答题要点] 病因:感染性(败血症和严重感染)和非感染性(大手术、严重创伤与休克)。诱因:治疗措施不当(输液过多、吸氧浓度过高)、机体抵抗力明显低下与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明显降低等。

四、论述题

3.何谓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代偿性抗炎反应综合征及混合性拮抗反应综合征?它们与多系统器官衰竭的关系如何?

[答题要点] 参见名词解释题第3、4、5题解。无论SIRS、CARS还是MARS 都反映体内炎症反应的失控,它们之间构成了一个交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复杂网络,均是引起MODS和MSOF的发病基础。

五、判断题:

1.导致MODS的败血症主要是由于革兰阳性球菌引起的。( )

2.MODS和MSOF时,机体最早受累的器官是肝脏。( )

3.MODS是指多发性创伤同时损伤了多个器官而引起的综合征。( )

4. MSOF患者免疫系统处于部分抑制状态。( )

5.MODS最常见的病因是严重创伤和感染。( )

6.MODS的血流动力学特点是低心排出量、高外周阻力。( )

7.MODS病人可无明显的感染病灶,但血培养中见到肠道细菌,称为继发性感染。( )

8.对MODS和MSOF的防治上应提倡长期静脉营养。( )

9.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是由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引起的一种难以控制的全身性瀑布式炎症反应综合征。( )

10.促炎介质/抗炎介质平衡失调不参与SIRS的发生。( ) (04护本、检验,易而无区别,0.024,0.019)

11.肠屏障功能受损及肠细菌移位是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始动环节之一。

( )

12.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常最先出现急性肾损伤。( )

答案:

1.(×) MODS的病因是复合性的,引起多器官功能障碍的病因一般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病因两大类。感染性病因如败血症和严重感染,败血症主

要的细菌是大肠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

2.(×) MODS和MSOF时机体最早受累的器官是肺,因为肺是全身静脉血液回流的主要过滤器,又是一个重要的代谢器官,全身组织引流出的许多代

谢产物在这里被吞噬、灭活和转换,因此,MODS和MSOF时,机体最早

受累的器官是肺。

3.(×) MODS主要是指在各种急性危重疾病时,某些器官不能维持其自身功能,从而出现器官功能障碍,此时机体的内环境稳定必须靠临床干预才能维

持。

4.(×) MSOF病人整个免疫系统处于全面抑制状态,炎症反应失控,无法局限化,因此感染容易扩散。

5.(√) 严重创伤和感染是引起MODS最常见的病因。

6.(×) MODS的血流动力学特点是高心排出量、低外周阻力。

7.(×) MODS病人无明显的感染病灶,但其血培养中见到肠道细菌,此称为肠源性感染。肠源性感染可能是MODS发生、发展的主要原因。8.(×) 对MODS和MSOF的防治,必须在去除病因的前提下,进行综合治疗。

为维持和保护肠黏膜的屏障功能,应及早尽可能鼓励经口进食。长期静

脉高营养,没有食物经消化道进入体内,引起胃肠黏膜萎缩,屏障功能

减弱,细菌或内毒素人血。因此,病人不宜长期静脉高营养。9.(√)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是由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引起的一种难以控制的全身性瀑布式炎症反应综合征。

10.(×)促炎介质/抗炎介质平衡失调是SIRS发生的机制之一。

11.(√)肠屏障功能受损及肠细菌移位是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始动环节之一。12.(×)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常最先出现急性肺损伤。

休克(2011护理)教材

休克 概念、病因与分类 休克的发病过程与发病机制 细胞损伤与代谢障碍、器官功能障碍 休克的防治原则 临床病例 患者,男,40岁,有多年胃溃疡病史。入院前一天解黑便2次。 入院查体:神志淡漠,血压60/40mmHg,脉搏130次/min,脉细而弱,面色苍白,皮肤冰冷。入院后病人又解黑便1次。以往血常规检查在正常范围。给予止血治疗,输液和输血共1000ml。病人24h尿量约50ml. 概念 休克 机体在各种强烈致病因子的作用下,发生的一种以有效循环血量急剧减少,组织脏器血液灌流量严重不足,以致各重要生命器官和细胞功能代谢障碍及结构损害的全身性危重病理过程。 病因与分类: (一)按病因分类: 1、失血性休克和失液性休克: 失血性休克:见于外伤,胃溃疡出血,肝硬化胃底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妇产科疾病如宫外孕破裂,产后大出血等。失血后是否引起休克,既取决于出血量,也取决于失血速度的快慢。 失液性休克:各种原因引起的剧烈呕吐(如幽门梗阻,肠梗阻),腹泻,大汗淋漓等均可引起体液快速大量丢失——有效循环血量锐减。 2、烧伤性休克:严重的大面积烧伤可引起大量体液(血浆)丢失,疼痛,随后还可发生感染,所以严重烧伤往往伴有休克。 3、创伤性休克:多见于战伤,车祸和大手术等创伤,其发生与创伤时的出血和疼痛有关。 4、感染性休克:严重感染特别是革兰氏阴性细菌感染,由于细菌所产生的内毒素的作用引起休克,往往又称之为内毒素性休克或中毒性休克。感染性休克常伴有败血症,又称“败血症性休克”。 5、过敏性休克:给过敏体质人注射某些药物(如青霉素),血清制剂或疫苗→过敏性休克。药物作为过敏原→Ⅰ型变态反应→组胺,缓激肽等炎症介质释放↑→微血管床扩张,外周血管内血液淤滞且毛细血管通透性↑→血浆外渗→血浆容量↓→有效循环血量↓→休克。 6、心源性休克:大面积急性心梗,急性心肌炎,心包填塞及严重的心律紊乱(房颤,室颤)→急性心力衰竭→心输出量明显↓→有效循环血量↓| →心源性休克。 7、神经源性休克:剧烈疼痛,高位脊髓麻醉或损伤均可引起——又称痛性休克。(二)按休克发生的始动环节分类: 正常的微循环的维持必须依靠组织的有效灌流:1)足够的血容量;2)正常血管舒缩功能;3)正常心泵功能。 这三个方面任何一项发生异常就会导致组织的灌流障碍,因此引起休克的三

病理生理学题库 第11章休克

第八章休克 一、多选题A型题 1.休克的发生主要由于 A.中枢神经系统在剧烈震荡与打击下由兴奋转入超限抑制 B.血管运动中枢麻痹,小动脉扩张,血压下降 C.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衰竭与麻痹 D.血量减少,回心血量不足,心输出量减少 E.重要生命器官低灌流和细胞功能代谢严重障碍 [答案] E [题解] 休克的本质不是交感衰竭导致血管麻痹而是各种强烈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引起的急性循环衰竭,其特点是微循环障碍、重要器官的灌流不足和细胞功能代谢障碍,由此引起的全身性危重的病理过程。 2.过敏性休克属 A.Ⅰ型变态反应D.Ⅳ型变态反应 B.Ⅱ型变态反应E.混合型变态反应 C.Ⅲ型变态反应 [答案] A [题解] 给过敏体质的人注射某些药物(如青霉素)、血清制剂或疫苗可引起过敏性休克,这种休克属于Ⅰ型变态反应。发病机制与IgE及抗原在肥大细胞表面结合,引起组胺和缓激肽大量入血,造成血管床容积扩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有关。 3.以下哪种情况不引起心源性休克 A.大面积心肌梗死 D.严重心律紊乱 B.急性心肌炎E.充血性心力衰竭 C.心脏压塞 [答案] E [题解] 大面积心肌梗死、急性心肌炎、心脏压塞、严重心律紊乱都可引起急性心力衰竭,引起心输出量明显减少,有效循环血量和灌流量下降,引起心源性休克;充血性心力衰竭呈慢性心衰改变,早期心输出量下降不明显,一般不引起心源性休克。 4.成年人急性失血,至少一次失血量超过总血量多少才能引起休克? A.15% D.40% B.20% E.50% C.30% [答案] B. [题解] 休克的发生取决于血量丢失的速度和丢失量,一般15分钟内失血少于全血量10%时,机体可以通过代偿使血压和组织灌流量保持稳定。若快速失血量超过总血量20%以上,即可引起休克,超过总血量的50%则往往导致迅速死亡。 5.失血性休克血压下降早期主要与 A.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系统衰竭有关 B.低血容量引起回心血量不足、心输出量降低有关 C.血管紧张度下降、外周阻力降低有关 D.血液灌流不足、微循环血管大量扩张有关 E.细胞严重缺氧能量代谢障碍有关 [答案] B

休克

第七章休克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休克、休克肺的概念;掌握休克早、中、晚期微循 环变化的特点及其机制、微循环变化的代偿意义或后果、主要 的临床表现。 2.熟悉休克时细胞损伤与代谢障碍;熟悉休克时主要器官 的功能变化。 3.了解休克的病因与分类;了解休克时体液因子的变化和 全身反应;了解休克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二、作业与练习 【名词解释】 1.休克 2.休克肾 3.休克肺 4.MODS 5.暖休克 6.冷休克 7.毛细血管无复流现象 【填空】 1.休克发生的起始环节是____ ___、___ __ 和 ____ ____。 2.心源性休克按血流动力学特点可分为___ ___型和 ____ ___型。 3.典型的失血性休克,按微循环的改变大致可分为___ ___、___ ____、__ ____三期。 4.缺血性缺氧期微循环灌流的特点可归纳为_____ ___; 淤血性缺氧期微循环灌流的特点可归纳为_______ _。 5.创伤性休克时__ _ 入血,可直接启动___ _, 引起DIC。 6.休克时导致细胞内水肿和高钾血症主要是由于________ 不足和_________运转失灵。 7.休克时细胞代谢障碍表为___ 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

8.休克时最常见的酸碱平衡紊乱是___ _ 型__ ,其发生机制是组织______ _____,导致__ _____生成增多。9.休克持续时间较长可引起肾小管________,发生__________肾功能衰竭。 10.休克缺血性缺氧期发生的急性肾衰属_____________;休克难治期发生的急性肾衰属____________。 11.低血容量性休克在临床上出现“三低一高”的典型表现,即降低、降低、降低;而升高。 【是非题】 1.休克的关键不在血压,而在血流。 2.在革兰阴性细菌引起的感染性休克中,细菌内毒素起重要作用。 3.青霉素过敏引起休克的主要机制是外周血管痉挛。 4.休克早期微循环痉挛的始动因素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兴奋。 5.休克缺血性缺氧期微循环灌流的特点是少灌少流,灌少于流。 6.休克缺血性缺氧期的微循环改变主要与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持续强烈兴奋有关。 7.休克缺血性缺氧期毛细血管前阻力增加、动-静脉吻合支开放均与儿茶酚胺大量释放入血有关。 8.休克缺血性缺氧期动脉血压可降低,也可正常,但脉压增大。 9.休克缺血性缺氧期“自身输液”作用主要是指容量血管收缩,回心血量增加。 10.血压降低是判断早期休克的重要临床指标。 11.休克淤血性缺氧期微动脉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舒张,血液大量进入真毛细血管网。 12.休克淤血性缺氧期真毛细血管网开放,微循环灌流量增加。 13.休克淤血性缺氧期白细胞贴壁、粘附于血管内皮细胞,是毛细血管后阻力增加的重要因素。 14.各种休克都存在有效循环血量的绝对或相对不足。 15.休克时因ATP不足,细胞膜钠泵运转失灵,可导致细胞水肿

休克理论知识汇总

休克理论知识汇总 ●休克:是指机体有效循环血量减少、组织灌注不足,细胞代谢紊乱和功能受损的病理过 程,是一个由多种病因引起的综合征。分为低血容量性、感染性、心源性、神经性、过敏性休克五类。(本质是氧供给不足和需求增加;特征是产生炎症介质;治疗的关键环节是恢复对组织细胞的供氧、促进其有效的利用、重新建立氧的供需平衡和保持正常的细胞功能。) ●低血容量性休克:因大量出血或体液丢失,或液体积存于第三间隙,导致循环血量降低 而引起的休克。 ●感染性休克:亦称脓毒性休克。是指由微生物及其产物所引起的脓毒病综合征伴休克, 常继发于以释放内毒素的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的感染。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是指急性疾病过程中短时间内同时或相继发生两个或 两个以上的器官功能障碍。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全身性感染如得不到控制,由病原菌及其产物内毒素、外 毒素和它们介导的各种炎症介质可互相介导,发生级联或网络反应,引起脏器受损和功能障碍,严重者可致感染性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等。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一种由于急性肺损伤引起的急性呼吸衰竭,以严重低氧 血症、弥漫性肺部浸润和肺顺应性下降为特征。 ●急性肾功能衰竭ARF:各种病因导致的在短时间(几小时至几天)内发生的肾脏功能 减退,即溶质清除能力及肾小球滤过率GFR下降,从而导致以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氮质血症为主要特征的一组临床病症。 ●应激性溃疡SU:是机体受到诸如创伤(包括手术)、烧伤、休克等打击时,由于交感- 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胃肠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胃肠黏膜缺血造成胃肠黏膜的损害。 临床表现为以胃为主的上消化道粘膜发生急性炎症、糜烂或溃疡,严重时可发生大出血或穿孔。 ●肠源性感染:因胃肠道缺血缺氧,正常粘膜上皮屏障功能受损,导致肠道内的细菌或其 毒素经淋巴或门静脉途径侵害机体,称为细菌移位和内毒素移位,形成~。 ●休克指数:常用脉率/收缩压(mmHg)计算休克指数,帮助判定休克的有无和轻重。 指数为0.5多提示无休克,>1.0-1.5提示有休克,>2.0为严重休克。 ●心脏指数:单位体表面积上的心排出量即心脏指数,正常值为2.5-3.5L/(min·m2) ●中心静脉压CVP:代表右心房或胸腔段静脉内压力的变化,可反映全身血容量与右心 功能之间的关系。正常值为5-10cmH2O。 ●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反映肺静脉、左心房和左心室的功能状态,正常值为6- 15mmHg。 ●暖休克:较少见,仅是一部分革兰阳性菌感染引起的早期休克。是感染性休克中的高排 低阻型。表现为外周血管扩张、阻力减低,CO正常或增高,但因有血流分布异常和动静脉短路开放增加,导致毛细血管灌注不足、细胞代谢障碍和能量生成不足。病人皮肤温暖干燥。 ●冷休克:较多见,可由革兰阴性菌感染引起或革兰阳性菌感染加重。属于感染性休克中

病理生理第11章休克(MODS部分)

第十一章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一、多选题A型题 2?引起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感染性病因中,主要的感染部位是 A ?肺部 D ?肾脏 B.胸腔E.心包腔 C ?腹腔 [答案]C [题解]腹腔内感染是引起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 MODS)的主要原因。 3. 老年人发生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以下列哪种感染作为最常见的原发病因? A .腹腔内感染D.肺部感染 B. 泌尿系感染E.皮肤感染 C. 脑膜炎 [答案]D [题解]老年人中,以肺部感染作为MODS的原发病因者最多。 4. 下列哪种是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病因? A .输液过多 D .吸氧浓度过高 B. 机体抵抗力明显低下E.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明显低下 C. 大手术创伤 [答案]C [题解]大手术、严重创伤与休克是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非感染性病因,而输液过多、吸氧浓度过高、机体抵抗力明显低下,以及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明显低下是诱因。 5. 下列哪项不是多系统器官衰竭时肺的大体急性病理变化? A .肺水肿 D .肺纤维化 B. 肺出血E.肺透明膜形成 C. 肺不张 [答案]D [题解]MSOF时,肺的损伤为急性,其大体病理改变有肺水肿、肺出血、肺不张和肺透明膜形成,从而导致呼吸衰竭,而纤维化属慢性过程。 7.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或多系统器官衰竭时,肾功能障碍的最初表现为A .肾小球 滤过率下降 D .尿钠排出减少 B. 蛋白尿E.肾小管细胞管型 C. 尿量减少 [答案]A [题解]与MODS、MSOF相关的肾功能障碍最初表现为肾小球滤过率下降,随后出现蛋白尿和肾小管细胞管型尿及尿钠排泄可增多。 9.有关多系统器官衰竭时免疫系统的变化,下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 .血浆补体水平降低D.外周血淋巴细胞数减少

休克笔记

外科休克 平均动脉压=CO×SVR+CVP 总论 一、休克的原因 低血容量性、心源性、过敏性、感染性、神经性 二、休克的病理生理变化 1、原发改变:神经系统:交感兴奋(神智+皮肤) 心血管系统:心率块,血管收缩:皮肤变化+尿量+血压变化 2、继发改变:(1)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 (2)组织器官功能障碍及坏死,MODS (3)DIC 分析:早期休克,外周血管阻力增加,机体保水机制(尿少+组织液入血)兴奋,可维持血压及重要器官供血,称为代偿期。若血容量得不到充分,局部毛细血管内代谢产物增加,周围血管对血管活性药物敏感性降低,血管床开放,局部淤血,血压下降,脑供血不足,称休克期。若继续发展可发生DIC。 三、观察 一般项目:神智+脉搏+皮肤+尿量+血压 其它项目:CVP、PCWP、SVR、DO2、血气分析、DIC(血小板<80 ,纤维蛋白原<1.4,凝血酶原时间>3秒,3P+,破碎红细胞>2%) 四、处理 (一)体位:头20°~30°,脚15°~20° (二)扩容: 1、代偿期:估计失液量在1000ml,由于组织间液补充,故主要因补偿晶体液,毛细血管床的开放,需要增加补液量,可用1000~2000ml平衡盐溶液补充。复查血常规,若Hb 小于80g/L,输红细胞。 2、急性失血应输入胶体,复查血常规,若Hb小于80g/L,输红细胞。 3、急性失血量大应快速输入全血,在监测血压、血常规等。 4、可采用高渗盐行休克复苏治疗。 (三)处理原发病 (四)纠正酸碱平衡失调 (五)血管活性药物应用 扩血管药物:多巴胺 缩血管药物:去甲肾上腺素 联合使用 (六)预防DIC:低分子肝素钠 (七)糖皮质激素:允许作用,保护作用,抗炎作用。

第11章休克

1、休克:指在各种强烈致病因素作用下,机体有效循环血量急剧减少、组织脏器微循环血液灌流严重不足,以致在细胞和分子水平发生异常改变、重要生命器官出现严重功能障碍的全身性病理过程。 2、休克的始动环节:血容量不足;心输出量减少;血管容量增加 3、休克按始动环节分类:1、低血容量性休克(“三低一高”:中心静脉压、心排出量、动脉血压降低,外周阻力增高);2、心源性休克(“死亡率极高”);3. 血管源性休克(“分布异常性休克”) 4、七大结构:1)微动脉;2)后微动脉;3)毛细血管前括约肌;4)直捷通路;5)毛细血管;6)动-静脉吻合支;7)微静脉; 三个闸门:总闸门――微动脉,调节微循环的总血流量;分闸门――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对毛细血管网的血流进行选择性分配;后闸门――微静脉,兼有交换与容量血管双重性质,可调整回心血量 两种调节:神经调节----受交感-肾上腺素能缩血管神经支配,交感缩血管神经兴奋时,微血管收缩。体液调节----血液重新分布

5、微循环障碍:指在微血管与微血流水平发生的功能或器质性紊乱,造成微循环血液灌流的障碍。常见类型有低灌流状态、无复流现象、缺血-再灌注损伤。 6、休克早期微循环改变特点:1)全身小血管持续痉挛收缩,(前紧后松):总闸门+++;分闸门++++;后闸门++;2)大量真毛细血管网关闭,血流仅限于直捷通路;3)微血管运动增强;4)动-静脉吻合枝大量开放。 7、休克早期微循环改变后果:1)毛细血管前、后阻力增加(前阻力增加为著);2)微循环血流量减少(少灌少流,灌少于流);3)微循环血流速度显著减慢;4)组织处于缺血缺氧状态。 8、休克早期微循环障碍发生机制 1.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强烈兴奋, Ca s↑↑; 2.不同器官、血管对交感神经和CA的反应性不同 3.其他血管活性物质的作用:AngⅡ、ADH、TXA2、ET、MDF、PAF、LTs 9、休克早期微循环改变的代偿作用 1. 快速“自身输血”----第一道防线; 2. 缓慢“自身输液”----第二道防线; 3. 血液重新分布(移缓济急)。 “三个增加,两个维持”:回心血量增加;心收缩力、外周阻力增加;有效循环血量增加。有利于血压的维持、维持心脑血液供应。 10、休克早期临床表现:脉搏细速、脉压减少;尿量减少、肛温降低;脸色苍白、四肢冰冷;出汗、烦躁不安 11、休克进展期微循环改变特点:1)微血管自律运动消失,指微A、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有自发性节律性收缩、舒张的现象;2)终末血管床对CAs.反应性进行性下降: (前松后紧) 总闸门+、分闸门-、后闸门+++;3)真毛细血管网大量开放4)微静脉端血液流变学发生改变。 12、休克进展期微循环改变后果:1)毛细血管前阻力<后阻力; 2)微静脉端血流缓慢,RBC 聚集、PLT粘附、WBC贴壁嵌塞,血液粘滞度增加;3)微循环血液淤滞(灌而少流,灌大于流);4)组织处于淤血性缺氧状态。 13、休克进展期微循环障碍发生机制:1.酸中毒致平滑肌对CA.反应性降低;2.局部血管扩张物质增多:组胺、腺苷、激肽等;3.内毒素的作用;4.血液流变学的改变 14、休克进展期机体失代偿改变:1)“自身输血”、“自身输液”两道防线崩溃;2)Cap.通透↑和Cap.流体静压↑→组织液生成↑→→血液被浓缩;3)血管床容量↑→血液被淤积、分隔。这三个一起导致有效循环血量↓血压↓,恶性循环形成! 15、休克进展期临床表现:少尿、无尿;BP↓↓;神志淡漠昏迷;皮肤紫绀,出现花纹 16、休克晚期微循环变化:1.微血管扩张,其平滑肌麻痹、衰竭;2.部分病人微血管内有广泛微血栓形成;3.毛细血管发生“无复流现象”,血压可回升但微循环仍缺血缺氧;4.微循环麻痹(血流停止,不灌不流) 17、休克晚期易于发生DIC机制:1.内皮细胞损伤(感染、内毒素、缺氧、酸中毒等);2.组织因子入血(创伤、烧伤等);3.血液呈高凝状态(血流缓慢,血液粘度升高);5.内毒素的作用。 18、毛细血管 分期真cap.网前阻力后阻微循环灌流状态 休克早期痉挛收缩↑↑↑↑↑少灌少流灌少于流 休克期大量开放↑↑↑↑↑灌而少流灌大于流 休克晚期微血栓形成??血流停止不灌不流

第11章 休克(MODS部分)

第十一章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一、多选题A型题 2.引起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感染性病因中,主要的感染部位是A.肺部 B.胸腔 C.腹腔D.肾脏E.心包腔 [答案] C [题解] 腹腔内感染是引起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的主要原因。 3.老年人发生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以下列哪种感染作为最常见的原发病因? A.腹腔内感染D.肺部感染 B.泌尿系感染 E.皮肤感染 C.脑膜炎 [答案] D [题解] 老年人中,以肺部感染作为MODS的原发病因者最多。 4.下列哪种是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病因? A.输液过多D.吸氧浓度过高 B.机体抵抗力明显低下 E.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明显低下C.大手术创伤 [答案] C [题解] 大手术、严重创伤与休克是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非感染性病因,而输液过多、吸氧浓度过高、机体抵抗力明显低下,以及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明显低下是诱因。 5.下列哪项不是多系统器官衰竭时肺的大体急性病理变化? A.肺水肿D.肺纤维化 B.肺出血E.肺透明膜形成 C.肺不张 [答案] D [题解] MSOF时,肺的损伤为急性,其大体病理改变有肺水肿、肺出血、肺不张和肺透明膜形成,从而导致呼吸衰竭,而纤维化属慢性过程。 7.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或多系统器官衰竭时,肾功能障碍的最初表现为A.肾小球滤过率下降D.尿钠排出减少 B.蛋白尿E.肾小管细胞管型 C.尿量减少 [答案] A [题解] 与MODS、MSOF相关的肾功能障碍最初表现为肾小球滤过率下降,随后出现蛋白尿和肾小管细胞管型尿及尿钠排泄可增多。 9.有关多系统器官衰竭时免疫系统的变化,下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血浆补体水平降低D.外周血淋巴细胞数减少 B.血浆纤维连接蛋白减少E.B细胞分泌抗体的能力减弱 C.中性粒细胞的吞噬和杀菌功能低下 [答案] A [题解] MSOF的病人补体改变不是都降低的,C4a和C3a升高,而C5a降低,整个免疫系统处于全面抑制状态。

休克题病理生理学习题

第十一章休克 一、单择题1.休克是() A ?以血压下降为主要特征的病理过程B?以急性微循环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病理过程C .心输出量降低引起的循环衰竭 D?外周血管紧张性降低引起的周围循环衰竭 E.机体应激反应能力降低引起的病理过程 2 ?低血容量性休克的典型表现不包括() A?中心静脉压降低 B. 心输出量降低 C?动脉血压降低 D .肺动脉楔压增高 E?总外周阻力增高 3?下列哪项不属于高排低阻型休克的特点() A?总外周阻力降低 B. 心输出量增高 C?脉压增大 D ?皮肤温度增高 E.动-静脉吻合支关闭 4?下列哪项不是休克I期微循环的变化() A ?微动脉、后微动脉收缩 B ?动-静脉吻合支收缩 C ?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收缩 D. 真毛细血管关闭 E. 少灌少流,灌少于流 5?休克I期自身输血”主要是指() A ?动-静脉吻合支开放,回心血量增加 B ?醛固酮增多,钠水重吸收增加 C .抗利尿激素增多,重吸收水增加 D .容量血管收缩,回心血量增加 E.缺血缺氧使红细胞生成增多 6?休克I期自身输液”主要是指() A .容量血管收缩,回心血量增加 B?毛细血管内压降低,组织液回流增多 C. 醛固酮增多,钠水重吸收增加 D .抗利尿激素增多,重吸收水增加 E.动-静脉吻合支开放,回心血量增加 7 ?下列哪项因素与休克H期血管扩张无关() A .酸中毒 B ?组胺

C . 5-羟色胺 D ?腺苷

E.激肽 8.下列哪型休克易发生DIC ( ) A.感染性休克 B .心源性休克 C .过敏性休克 D. 失血性休克 E. 神经源性休克 9. 休克时细胞最早受损的部位是( ) A .微粒体 B .线粒体 C ?溶酶体 D?高尔基体 E.细胞膜 10. 休克时细胞最早发生的代谢变化是( ) A ?脂肪和蛋白分解增加 B .糖原合成增加 C. Na+-K+-ATP 酶活性降低 D ?从优先利用脂肪酸供能转向优先利用葡萄糖供能E.血中酮体增多 11. 下列哪种体液因子未参与休克的发生( ) A ?内皮素 B ?血管紧张素H C ?心房利钠肽 D .激肽 E.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12. 下列哪种体液因子不具有收缩血管的作用( ) A .儿茶酚胺 B .5- 羟色胺 C ?内皮素 D?心房利钠肽 E.血管紧张素H 13.下列哪项不属于SIRS 的表现( ) A .心率>90次/min B .呼吸〉20次/min C. PaC02v 40mmHg D .白细胞计数〉12X109/L E.白细胞计数V 4.0 X09/L 14.SIRS 的主要病理生理变化不包括( ) A.细胞大量凋亡 B .全身高代谢状态 C .全身耗氧量增高 D .心输出量增加 E.多种炎症介质释放 15.MODS 最常见的病因是( )

休克

第十一章休克 一、单项选择题 1、休克的本质是 A.中心静脉压降低 B.动脉血压降低 C.组织微循环障碍 D.心输出量降低 E.外周阻力升高 2、休克早期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处于 A.强烈兴奋 B.强烈抑制 C.变化不明显 D.先兴奋后抑制 E.先抑制后兴奋 3、休克早期动脉血压的变化是 A.进行性下降 B.先降后升 C.无明显降低 D.降低 E.升高 4、休克早期微循环灌流的特点是 A.少灌少流,灌少于流 B.多灌少流,灌多于流 C.不灌不流,发生DIC D.少灌多流,灌多于流 E.多灌多流,灌多于流 5、休克早期血流量基本保正的器官是 A.心脏 B.肝 C.肾 D.肺 E.脾 6、休克期微循环灌流的特点是 A.灌而少流 B.不灌不流 C.少灌少流 D.少灌多流 E.多灌多流 7、休克患者易出现 A.呼吸性碱中毒 B.乳酸堆积

C.酮体堆积 D.高碳酸血症 E.代谢性碱中毒 8、休克早期最易受损伤的器官是 A.肺 B.肝 C.脾 D.心脏 E.肾 9、休克时下列哪项不是引起心力衰竭的机制 A.冠脉血流量减少 B.心肌耗氧量增加 C.前负荷增加 D.酸中毒、高血钾抑制心肌 E.心肌抑制因子 10、ARDS的主要发病环节是 A.肺内DIC形成 B.肺微循环障碍合并急性弥漫性肺泡-毛细血管膜损伤 C.急性肺不张 D.肺毛细血管内微血栓形成 E.急性肺水肿 11、休克时细胞膜变化中下列哪项不会发生 A.膜电位降低 B.膜泵功能降低 C.膜通透性增加 D.脂质过氧化 E.钙内流减少 12、休克早期患者的临床表现不包括: A.面色苍白 B.四肢湿冷 C.血压明显降低 D.尿量减少 E.心率加快 13、休克时易发生的酸碱平衡紊乱类型是 A.混合性酸中毒 B.呼吸性酸中毒 正常性代谢性酸中毒增大性代谢性酸中毒 E.呼吸性碱中毒 14、自身输液主要是指 A.容量血管收缩,回心血量增加 B.抗利尿激素增多,水重吸收增加

休克

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1.休克 2.低动力型休克 3.休克肺 4.微循环 5.高动力型休克 6.血液流变学 7.“自身输血”作用 8.“自身输液”作用 9 MDF 10.MODS 11 MSOF 12 SIRS 二、填空: 1.?根据微循环变化的特点将休克分为三期,其相应的名称分别是①_____?,②_____,③______。 2.休克发生的起始环节是①_____?,②_____,③______。中心环节是①_________。 3.休克过程中发生的缺氧属①_______性缺氧。 4. 休克初期外周①__________升高,主要原因是②__________系统兴奋和③__________的作用. 5.休克各期组织灌流量都出现①_________休克早期灌②__________于流,休克期则灌③__________于流. 6.休克期微循环的特点为①__________与②__________对儿茶酚胺的反应性降低,痉挛减轻,而③__________仍高,因此血流④__________。 7.休克时细胞受损的基本原因有:持续①__________和②__________直接作用。8.中心静脉压主要反映①__________抗回心血量,②__________主要反映左心功能和回心血量。当失血性休克病人发生心衰时二者可由①__________转化为_②_________。 9.引起MODS的原因很多,一般分为①__________与②__________两大类。10.从发病形式上,MODS可分为_①_________型与②__________型。11.MODS患者免疫防御功能衰竭的主要表现为①__________或②__________。 三、是非题: 1.休克患者均表现有血压下降。 ( ) ? 2.休克病人,一定会发生酸中毒,但不会发生碱中毒。 ( ) 3.休克过程中,器官功能障碍只发生在休克晚期。 ( ) 4.对失血性休克而言,补液治疗属病因治疗。 ( )

2020年MODS诊疗常规(课件)

2020年MODS诊疗常规(课件) 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 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是指机体遭受严重急性损伤后,由于失控的 全身炎症反应使机体在短时间内相继出现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系统器官功能障碍或衰竭,以致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必须依靠临床干预才能维持的综合征。MODS病死率可高达60%以上,四个以上器官受损死亡率几乎达到100%。 诊断要点 完整的MODS诊断标准是:器官功能障碍+全身炎症反应。MODS是在SIRS基础上发生的,虽然机制复杂,临床表现亦多 种多样,但仍是一个统一的、动态的病理过程。 1。心血管功能障碍诊断标准 a.收缩压〈90mmHg(1mmHg=0.133kPa) b.平均动脉压(MAP)<70mmHg c。发生休克、室性心动过速(室速)或心室纤颤(室颤)等严重心律失常、心肌梗死 具备a、b、c 3项之一,即可诊断 2.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诊断标准 氧合指数(PaO2/FiO2)<300mmHg具备即可诊断 3.中枢神经功能障碍诊断标准 a.意识出现淡漠或躁动、嗜睡、浅昏迷、深昏迷 b.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14分 具备a、b 2项之一,即可诊断 4.凝血系统功能障碍诊断标准 a.血小板计数(PLT)<100@109/L b.凝血时间(C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或缩短; 3P试验阳性

具备a、b 2项之一,即可诊断 5。肝脏系统功能障碍诊断标准 a.总胆红素(TBil)>20.5Lmol/L b.血白蛋白(ALB)<28g/L 具备a、b 2项之一,即可诊断 6。肾脏系统功能障碍诊断标准 a。血肌酐(SCr)>123。76umol/L b。尿量〈500ml/24h 具备a、b 2项之一,即可诊断 7.胃肠系统功能障碍诊断标准 a。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b.胃引流液、便潜血阳性或出现黑便、呕血 c。腹内压(膀胱内压)\11cmH2O(1cmH2O=0. 098kPa) 具备a、b、c 3项之一,即可诊断 治疗 尽管MODS的病因复杂、涉及的器官和系统多、治疗中往往面临许多矛盾,但MODS的治疗应遵循以下原则. (1)积极控制原发病控制原发疾病是MODS的治疗的关键,应重视原发疾病的处理。对于存在严重感染的患者,必须积极引流感染灶和应用有效抗生素。若为创伤患者,则应积极清创,并预防感染的发生。当重症患者出现腹胀、不能进食或无石性胆囊炎时,应采用积极的措施,如导泻、灌肠等,以保持肠道通畅,恢复肠道屏障功能,避免肠源性感染。对于休克患者,则应尽快复苏,尽可能缩短休克时间,避免引起进一步器官功能损害。......感谢聆听 (2)改善氧代谢,纠正组织缺O2主要手段包括增加全身氧输送、降低全身氧需、改善组织细胞利用氧的能力等.提高氧输送是目前改善组织缺氧最可行的手段。氧输送是单位时间内心脏泵出的血液所携带的氧量,由心脏泵功能、动脉氧分压/血氧饱和度和血红蛋白浓度决定,因此提高氧输送也就是通过心

病理生理学第十一章休克

病理生理学第十一章休克 09年级病理生理 第十一章休克 一、单项选择题 1、休克的本质是 A.中心静脉压降低 B.动脉血压降低 C.组织微循环障碍 D.心输出量降低 E.外周阻力升高 2、休克早期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处于 A.强烈兴奋 B.强烈抑制 C.变化不明显 D.先兴奋后抑制 E.先抑制后兴奋 3、休克早期动脉血压的变化是 A.进行性下降 B.先降后升 C.无明显降低 D.降低 E.升高 4、休克早期微循环灌流的特点是 A.少灌少流,灌少于流 B.多灌少流,灌多于流 C.不灌不流,发生DIC D.少灌多流,灌多于流 E.多灌多流,灌多于流 5、休克早期血流量基本保正的器官是

A.心脏 B.肝 C.肾 D.肺 E.脾 6、休克期微循环灌流的特点是 A.灌而少流 B.不灌不流 C.少灌少流 D.少灌多流 E.多灌多流 7、休克患者易出现 A.呼吸性碱中毒 B.乳酸堆积 C.酮体堆积 D.高碳酸血症 E.代谢性碱中毒 8、休克早期最易受损伤的器官是 A.脑 B.肝 C.脾 D.心脏 E.肾 9、休克时下列哪项不是引起心力衰竭的机制 A.冠脉血流量减少 B.心肌耗氧量增加 C.前负荷增加 D.酸中毒、高血钾抑制心肌 E.心肌抑制因子 10、ARDS的主要发病环节是

A.肺内DIC形成 B.肺微循环障碍合并急性弥漫性肺泡-毛细血管膜损伤 C.急性肺不张 D.肺毛细血管内微血栓形成 E.急性肺水肿 11、休克时细胞膜变化中下列哪项不会发生? A.膜电位降低 B.膜泵功能降低 C.膜通透性增加 D.脂质过氧化 E.钙内流减少 12、休克早期患者的临床表现不包括: A.面色苍白 B.四肢湿冷 C.血压明显降低 D.尿量减少 E.心率加快 13、休克时易发生的酸碱平衡紊乱类型是 A.混合性酸中毒 B.呼吸性酸中毒 C.AG正常性代谢性酸中毒 D.AG增大性代谢性酸中毒 E.呼吸性碱中毒 14、自身输液主要是指 A.容量血管收缩,回心血量增加 B.抗利尿激素增多,水重吸收增加 C.醛固酮增多,钠水重吸收增加 D.组织液回流多于生成 E.动-静脉吻合支开放,回心血量增加 15、休克早期微循环开放的血管可有 A.微动脉 B.微静脉 C.毛细血管前括约肌D.动-静脉吻合支E.后微动脉16、患者女性,28岁,产后大出血,经初步抗休克处理后,出现进行性呼吸困

MODS(外科重点笔记)

MODS(外科重点笔记) MODS 定义:在严重感染、创伤和休克等急性危重病情况下,导致两个或两个以上器官或系统同时或先后发生功能障碍或衰竭。如肠道屏障功能障碍、心功能障碍、ARDS、急性肾衰竭ARF、急性肝衰竭AHF 等。是危重病病人的严重并发症和重要死亡原因。MOF(多器官功能衰竭)是MODS的终末阶段。强调MODS是一个动态发展的全过程,在发病机制上突出强调MODS 属于全身性病理连锁反应。肝肾综合征、肺心病等虽然也是某一器官发生病变后引起的一种器官功能障碍,但不属于MODS。MODS也不包括器官的机械性损伤和临终病人的器官功能衰竭。 发病机制 1.发病基础:创伤、烧伤或大手术等致组织严重损伤或失血、失液;严重感染;各种原因引起的休克;心跳呼吸骤停复苏后;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绞窄性肠梗阻、全身冻伤复温后;输血、输液、用药或呼吸机应用失误;原有某种疾病,如冠心病、肝硬化、慢性肾病等;糖尿病、营养不良、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而致免疫力低下者易发生MODS。2.发病机制: 1)过度炎症反应: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可能是形成MODS最主要的原因。往往是 多次重复打击所造成的,即二次打击学说。初次打击可能并不严重,但可使全身免 疫系统处于应激状态,当收受到再次打击时,全身严重反应将成倍扩增,形成炎症 介质“瀑布”反应。若合并组织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则更容易造成MODS。 2)促炎反应与抗炎反应失衡 3)肠道动力学说 3. 临床表现和诊断

1)一期速发型:原发急症发病24小时后出现,如ARDS+ARF,DIC+ARDS+ARF。由于 原发急症甚为严重,24小时内病人即可因器官衰竭而死亡,一般归于复苏失效。 2)二期迟发型:一个重要器官或系统先发生功能障碍,常为肾、肺或心血管的功能障 碍,经过一段近似稳定的持续时间,继而发生更多的器官或系统功能障碍,多因继 发感染所致。 4. 诊断 5. 预防和治疗: 积极治疗原发病、更重要的是预防MODS的发生,是提高危重病病人的最重要措施。 1)重视病人循环获悉,及早纠正低血容量、组织低灌注和缺氧。MODS最早、最常见 的是ARDS,管理好呼吸,纠正低氧血症,必要时给予机械通气。 2)防治感染。 3)及早处理最先发生功能障碍的器官,阻断病理的连锁反应,以免形成MODS。临床 经验证实,治疗单一器官功能障碍的效果胜过治疗MODS。 4)尽可能改善全身状况,如体液、酸碱度、电解质平衡等。 5)为维护肠粘膜屏障功能,防止细菌、内毒素移位,在创伤、休克早期应快速、有效 的输液治疗和应用血管活性药物,以防止或减轻黏膜缺血。加强全身支持治疗,尽 可能采用肠内营养。 6)免疫调理治疗。 胃肠功能障碍 1.定义 急性胃肠功能障碍AGD是继发于创伤、烧伤、休克等其他全身性

外科学总论MODS

MODS概述 1.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 ,MODS) 指在严重创伤、休克、感染等急性疾病过程中同时或序贯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系统/器官功能障碍或衰竭的临床综合征。过去称多器官衰竭 (multiple organ failure, MOF)/ 多系统器官衰竭 (multiple system organ failure ,MSOF) MODS概述 2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是MODS的发病基础 (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 SIRS)感染、创伤、休克等均可引起SIRS; (符合以下4条中2条或2条以上即可诊断SIRS) (1)体温>38℃或<36℃; (2)心率>90次/ min; (3)呼吸频率>20次/min或PaCO <32mmHg 2 (4)血液白细胞计数>12×109/L或 <4×109/L或杆状核比例>10% MODS病因 ⏹各种感染引起的脓毒症 ⏹严重创伤、烧伤、大手术后 ⏹各种原因休克、心跳呼吸骤停心肺脑复苏后 ⏹各种原因致肢体、组织或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 ⏹合并脏器坏死或感染的急腹症 ⏹输血、输液、药物、机械通气 ⏹其他 创伤和感染为最常见病因 发病机制 1.炎症反应学说 2.二次打击学说 3.肠道屏障学说 4.氧自由基学说 ⏹肠道屏障功能受损细菌或毒素易位 ⏹细菌或毒素内皮细胞活化炎症介质、细胞因子释放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SIR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MODS) 病理特点 ⏹病理改变单一和临床表现多样 MODS唯一病理改变是受累器官急性炎症变化。如肿胀,炎症细胞浸润和湿重增加,一旦恢复,临床上可不留后遗症。 临床特征 ⏹原发病表现:创伤、休克、感染等 ⏹持续高代谢和异常的耗能途径 ⏹高动力性循环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SIRS)表现 ⏹多器官\系统功能障碍(MODS)表现

第11章 休克(MODS部分)

第11章休克(MODS部分) 第11章休克(mods部分) 第一一章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一、多选题a型题 2.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感染病因学中,主要感染部位为C a.肺部d.肾脏 b、胸腔E.心包腔C.腹腔[answer]C [题解]腹腔内感染是引起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organdysfunctionsyndrome,mods)的主要原因。 3.以下哪种感染是老年人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最常见的主要原因?D a.腹腔内感染d.肺部感染b.泌尿系感染e.皮肤感染c.脑膜炎[答案]d 在老年人中,肺部感染是MODS最常见的主要原因。4.以下哪项是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原因?C a.输液过多d.吸氧浓度过高 b、身体的抵抗力明显较低。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功能明显较低。重大外科创伤[应答]C [题解]大手术、严重创伤与休克是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非感染性病因,而输液过多、吸氧浓度过高、机体抵抗力明显低下,以及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明显低下是诱因。 5.以下哪项不是多系统器官衰竭时肺部的严重急性病变?爸爸。肺水肿D.肺纤维化 b.肺出血e.肺透明膜形成c.肺不张[答案]d 【肺的病理变化包括急性肺纤维化、肺水肿和肺纤维化,导致肺纤维化的形成。 7.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或多系统器官衰竭时,肾功能障碍的最初表现为aa.肾小球滤过率下降d.尿钠排出减少b.蛋白尿e.肾小管细胞管型c.尿量减少[答案]a [解决方案]与MODS和MSOF相关的肾功能不全最初表现为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其次是蛋白尿、肾小管细胞的肾小管尿和尿钠排泄增加。 9.有关多系统器官衰竭时免疫系统的变化,下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a.血浆补体水平降低d.外周血淋巴细胞数减少

MODS诊疗常规

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 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是指机体遭受严重急性损伤后,由于失控的全身炎症反应使机体在短时间内相继出现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系统器官功能障碍或衰竭,以致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必须依靠临床干预才能维持的综合征.MODS 病死率可高达60%以上,四个以上器官受损死亡率几乎达到100%. 诊断要点 完整的MODS诊断标准是:器官功能障碍+全身炎症反应。MODS 是在SIRS基础上发生的,虽然机制复杂,临床表现亦多种多样,但仍是一个统一的、动态的病理过程。 1。心血管功能障碍诊断标准 a。收缩压<90mmHg(1mmHg=0。 133kPa) b.平均动脉压(MAP)〈70mmHg c.发生休克、室性心动过速(室速)或心室纤颤(室颤)等严重心律失常、心肌梗死 具备a、b、c 3项之一,即可诊断 2.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诊断标准 氧合指数(PaO2/FiO2)〈300mmHg具备即可诊断 3。中枢神经功能障碍诊断标准 a.意识出现淡漠或躁动、嗜睡、浅昏迷、深昏迷 b。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14分 具备a、b 2项之一,即可诊断 4.凝血系统功能障碍诊断标准 a。血小板计数(PLT)〈100@109/L b。凝血时间(C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或缩短; 3P试验阳性 具备a、b 2项之一,即可诊断 5。肝脏系统功能障碍诊断标准 a。总胆红素(TBil)>20. 5Lmol/L b。血白蛋白(ALB)〈28g/L

具备a、b 2项之一,即可诊断 6.肾脏系统功能障碍诊断标准 a.血肌酐(SCr)〉123.76umol/L b。尿量<500ml/24h 具备a、b 2项之一,即可诊断 7.胃肠系统功能障碍诊断标准 a。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b.胃引流液、便潜血阳性或出现黑便、呕血 c.腹内压(膀胱内压)\11cmH2O(1cmH2O=0。 098kPa) 具备a、b、c 3项之一,即可诊断 治疗 尽管MODS的病因复杂、涉及的器官和系统多、治疗中往往面临许多矛盾,但MODS的治疗应遵循以下原则。 (1)积极控制原发病控制原发疾病是MODS的治疗的关键,应重视原发疾病的处理。对于存在严重感染的患者,必须积极引流感染灶和应用有效抗生素。若为创伤患者,则应积极清创,并预防感染的发生。当重症患者出现腹胀、不能进食或无石性胆囊炎时,应采用积极的措施,如导泻、灌肠等,以保持肠道通畅,恢复肠道屏障功能,避免肠源性感染。对于休克患者,则应尽快复苏,尽可能缩短休克时间,避免引起进一步器官功能损害。 (2)改善氧代谢,纠正组织缺O2 主要手段包括增加全身氧输送、降低全身氧需、改善组织细胞利用氧的能力等。提高氧输送是目前改善组织缺氧最可行的手段。氧输送是单位时间内心脏泵出的血液所携带的氧量,由心脏泵功能、动脉氧分压/血氧饱和度和血红蛋白浓度决定,因此提高氧输送也就是通过心脏、血液和肺交换功能三个方面来实现。降低氧需在MODS治疗中常被忽视。镇静、降低体温、机械通气等均是降低氧需的重要手段。 MODS和休克可导致全身血流分布异常,肠道和肾脏等内脏器官常常处于缺血状态,持续的缺血缺氧,将导致急性肾衰竭和肠功能衰竭,加重MODS。因此,改善内脏灌注是MODS治疗的重要方向。心源性休

外科休克和MODS知识点分享

外科休克 细目一:概述 有效循环血量减少——组织灌流不足——细胞代谢紊乱和功能受损——综合征 (共同特点)(本质)(主要病理生理变化) (各类休克的共同病理生理基础) 要点一:病因病理 微循环的改变—— 早期(休克代偿期),通过①血管舒缩中枢加压反射;②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释放大量儿茶酚胺。致使微循环血量再分配——“只出不进”,保证心、脑等重要器官的有效灌注; 后期(休克失代偿期),组织处于无氧代谢,乳酸和舒血管介质释放,微循环处于“只进不出”,血液滞留,血浆外渗,代谢性酸中毒,血压下降。 要点二:临床表现 休克程度的判断 休克的监测 (一)一般监测指标 1 精神状态 2 皮温皮色 3 血压 4 脉率 5 尿量 (二)特殊监测指标 1 中心静脉压(CVP)[右心房] 比血压灵敏,正常5~10厘米水柱 <5 血容量不足 >15 心功能不全、血管床收缩、肺循环阻力增加

>20 充血性心力衰竭 2 肺毛细血管揳压(PCWP)[左心房、左心室]正常6~15毫米汞柱 3 血气分析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 4 动脉血乳酸盐含量测定(估计休克预后) 2000 A3/A4型题 男,16岁,发热4天伴纳差2天急诊。检查:血压114/70mmHg,左脚拇趾甲沟部红肿破溃,血白细胞计数为20×109/L,中性粒细胞为89%。 149.经处理3天后病人体温升高,血压和血小板计数下降,此时病人可能合并有 A.败血症 B.DIC C.感染性休克(C) D.多器官衰竭 E.菌血症 150.经血培养证实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根据经验首选抗生素是 A.丁胺卡那霉素 B.环丙沙星 C.红霉素 D.万古霉素(D) E.甲硝唑 [解] A:G阴性杆菌B:肠杆菌C:抗菌谱与青霉素相近,但金黄色葡萄球菌易耐药E:厌氧菌 2003 A1型题 109.迅速出血后出现休克症状,表明至少己丢失全身总血量的 A.10% B.15% C.20%(C) D.25% E.30% [解] 急性出血量达总量的20%(1000ml)时,即可出现休克。此时除输入液体(晶体与胶体)外,还应输入浓缩红细胞(CRBC) 2003 A2型题 130.男性,因交通事故致脾破裂,入院时血压80/60mmHg,脉搏120次/分,神志尚清,口渴,肤色苍白,尿少,估计失血量 A.100~300ml B.400~600ml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