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观察力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观察力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观察力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观察力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观察能力

四川省古蔺县石宝镇万胜小学刘茂

摘要:对于小学生的习作而言,拥有丰富的观察积累,其作用无疑是不言而喻的,要使学生的作文不造假,有真话可说,有真情可抒,要使学生的作文充满生气,灵动起来,都离不开观察。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观察要让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态度;

二、观察要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共同体参与;三、观察要启迪学生用心灵去真切感触。

关键词:小学生观察力培养

观察是掌握客观事物或现象的第一手资料,从而实现认识客观事物和现象的重要手段。《语文课程标准》对于写作目标,有这样的描述:“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的丰富自己的见闻”,“多角度的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对于小学生的习作而言,拥有丰富的观察积累,其作用无疑是不言而喻的:它会建立起资源积累的“库”,保证学生随时提取习作的“材”,从而使自然的或社会的活材料源源在断的汇聚到学生笔下,使学生的作文不造假,有真话可说,有真情可抒;使学生的作文充满生气,灵动起来。

要想让学生学会真正意义上的观察,就必须切实培养学生的观察力。那么,要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呢?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观察要让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态度

当学生对观察萌生了积极的情感态度,视观察为加强自己学习、

提高认识的需要时,就会慢慢形成观察的潜意识,从而投入,有效地进行观察。

要发展学生情绪,使其乐于进行观察活动。情感态度的形成与情绪的发展是分不开的。要激发学生的情绪冲动,教师就得在如何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上下功夫。在指导学生观察时,可以创设具有生活性的情景,现实的东西就让学生去经历,去徜徉。让学生经历活动之时进行观察,经历成功之时发展情绪,发展情绪之时影响情感态度的形成。这样学生就会对观察产生原动力,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对观察活动乐此不疲。

要有观察的意识,善于做生活上的有心人。意识是一种潜在的心理行为,它可以通过习惯的养成来培养。可以这样说:兴趣催生习惯,习惯生成意识。有了观察的意识,学生就会处处留心,做生活上的有心人,眼中的世界就会变得更加宽广,生活中有意义的小题材,也就不会逃过学生的一双慧眼了。(在指导学生积累素材时,就应多让学生收集身边的事物,密切联系学生认识和生活实际。)在培养学生观察习惯时,可以让学生写观察日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随时利用自己的笔触记录下多彩的世界;还可以开展“地方新闻”、“校园之声新闻报导”等活动。这样激起学生对观察的强烈需要与依赖,自主地去观察,从而促进习惯的养成。

要有良好的心态,观察时做到认真与仔细。观察时若是“一日看尽长安花”,哪样则会忽略很多有价值的信息。要教育学生观察时做到认认真真、仔仔细细。

二、观察要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共同体参与

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告诉我们:人体接受外来信息和接受知识主要是通过人体的各个感觉器官实现的。按其比例,视觉占83﹪,听觉占11﹪,嗅觉占3.5﹪,触觉占1.5﹪,味觉占1﹪。观察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看”,它往往需要多种器官的共同协调参与。在指导学生观察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眼睛看一看,更多了解物象;用自己的耳朵听一听,更多了解声响;用自己的鼻子嗅一嗅,更多了解气息;用自己的舌头尝一尝,更多了解滋味;用自己的手摸一摸,更多了解质地。这样对事物的观察就更加全面、细腻、深入,更能较好地把握事物的特点。学生习作时,就会表象清晰,胸有成竹,做到言之有物,使习作具体起来。

三、观察要启迪学生用心灵去真切感触

要通过观察来了解信息,认识事物,那么,在观察的过程中,就得融入自己的心灵,这样,则自己的认识观点、价值取向、审美思想就得到了体现。

首先,观察要让学生有所思。可以说:思考是观察的种子,不经思考的观察是肤浅的,表面化的。在指导学生观察时,一定要学生进行思考。当然思考就得有问题,这就要求学生在观察时能捕捉问题,提出问题。学生有了疑问,就会通过观察、思考、寻问、交流等方式去释疑,把观察的过程变成主动探究的过程。如有学生在观察石灰岩质的溶洞中的石钟乳时,就有了问题:这千姿百态的石钟乳是怎样形成的?然后带着问题去细致观察、查找资料、请教老师等来解决问题。

一言以蔽之,学生在观察时有所疑,有所思,有所解,习作时便使认识深刻起来。

其次,观察要让学生有所想。这里的想,指想象和联想。有了想象和联想,会使学生的习作充满生命活力,生动起来。当学生想象力得到锻炼,生命体验便得到拓展,创意的萌芽便破土而出,表达的立意便别拘一格。想象力的培养需要学生有丰富的情感,还需要学生有丰富的记忆表象储藏,而这种储藏的记忆表象则来源于平时不懈的观察。观察时,要让学生展想象之翼,融浪漫之情,表生动之言。如:把垂柳想象成美丽的少女在梳理长发,把彩虹想象成多彩的理想桥,把善变的六月天气想象成孩童之脸……

联想是观察到事物时,思维产生了迁移,由一物想到另一物,由一事想到另一事。观察时要让学生学会联想,则会大大拓宽观察的外延。如:有学生看到老师办公桌上放的眼镜,就联想到老师戴着眼镜为他们批改作业和编写教案时的情景,于是自然激起学生对老师的崇敬之情。

再次,观察要让学生有所感。感受是一种心灵情感的认知、理解,是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从而认识事物的心理过程。可以说,感受是观察的高层面,观察的升华,观察的归宿。杜甫的诗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即是一种观察的感受。在观察时,要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认知经验说说自己的感悟、看法。如观察人物时,对其性格特点有什么见解,观察景物时对其特点有什么感受,观察一件事情时,对其有什么评价,观察一种现象时,对其有什么认识,总

结……在此基础上,再对搜集到的客观事物表象信息进行整理,加工,则会使学生的习作表达充满真情实感,变得有感情起来。

总之,我认为,观察是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认知客观世界,进行习作表达的必要方法。我们老师得努力锻炼并提高学生的观察力,让学生顺利地铸炼好这把学习的金钥匙,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好基。

小学科学(心得)之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察能力

小学科学论文之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察能力 要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察能力,我想应有这样的共识:观察能力和其他能力一样,必须在训练中培养,在实践中提高。关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的实践载体,因为我们是科学课,那一定是我们的科学教学,我们所用的科学教材。这些我就不展开讲。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重点训练什么,我想除了按照科学课程标准、教材内容训练外,应重点关注如何让学生的观察更有目的性、更有计划、更持久。下面我将以案例的形式与大家交流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应重点训练的三个方面。 1 、科学课中观察的目的。科学教学中观察目的性的训练是核心。在科学课中,观察的目的主要有两个:其一是通过观察发现探究的问题;其二是通过观察解决问题。就是我们经常讲的“从观察中来,到观察中去”。 2 、如何训练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探究的问题。我用具体的例子说明这个问题。在以往我听过的教学中,“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这个问题都是由教师提出,学生进行猜想,然后进行观察实验,最终探究出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串联电池的节数、线圈的匝数等因素有关。当然,这样教学也能产生很好的教学效果,而且教学时间会相对宽裕。但是从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角度,特别是发现探究问题的角度考虑,就有了明显的差距。那么教师怎样进行设计呢?在本课教学之前,学生应该已经学会了制作简易电磁铁,因此,在本课中,教师先组织制作电磁铁的活动,并要求学生尝试用电磁铁吸引大头针,比一比看哪组制作的电磁铁吸引的大头针的数量多。学生活动完,教师列表记录各组数量。教师给学生准备的材料应按照对比试验的要求准备,各组铁钉相同、大头针相同,电池都是新的。材料不同的有:电池的节数不同、导线的长短不同。由于准备的材料不同,教师又让学生进行比赛,再加上学生在上节课制作研究电磁铁获得的经验,学生制作的电磁铁所吸引的大头针的数量一定会有较大的差异。当各组活动及汇报完成后,真正有目的的观察活动开始了。教师用这样的问题引发学生的观察“我们用的都是电磁铁,为什么各组吸引的大头针的个数差距这样明显呢?”注意这句话是教师在课堂中讲的,更是我们教师期望学生遇到此类情景大脑应该思考的,这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论文摘要】 本文结合近二年来我校开展小学科学教学及科学探究活动中的经验,从不同角度,不同方法去了解学生,协助学生,给学生选择适合的探究主题,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及其评价,提出了让学生走上一条正确科学探究性活动之路。【关键词】 选择探究主题小组合作学习探究能力评价 小学科学课程是将自然科学作为一个整体为中小学生设计的国家课程。为更好地了解小学科学课,走进小学科学教学课,区分好自然教学与小学科学教学,借此机会跟各位同行谈谈小学科学课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的一点看法,以此来给大家一点参考的信息,以便日后在小学科学课的教学过程中能注意到有关培养科学探究能力问题。 列夫托尔斯泰说过“如果学生在学校里的结果是使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他一生将永远是摹仿的抄袭”。面对二十一世纪的人才,我们必须培养创造型人才的基础教育,要从培养科学探究品质、科学探究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科学探究动机等基本素质开始的教育,也是培养未来发明者、科学家的启蒙教育。世界的发展与进步离不开科学探究和发明,我们不应该把人才视着为现代化技术的附属品,而应该看成为主宰。 作为一名小学科学教师在学校要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并非是轻而易举的事,当前最主要的是冲破“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专轨,培养学生创新的良好素质。以下从我们现有的科学教材来谈一点看法: 一、鼓励学生学生自主选择探究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当我们学完了教材的一些课之后,要做好学生新的科学探究工作,每一学期要给每一个学生至少一个探究主题,这个主题要适合及选择的范围。对小学生而言,题目若与日常生活有密切关系,必会提高其参与的兴趣,如洗头水的试验及调查、食物的脂肪含量、冷藏食物知多少、电蕊寿命、面粉的拉力、头发的盛重力、不同洗衣粉的清洁能力、厕纸的吸水能力。其实以上例子包括不少有趣的题目,大部分的内容既和日常生活有关,亦可进行科学探究,而过程和所需器材也不复杂。例如:电蕊寿命——学生可利用电动玩具来测试不同牌子电蕊的寿命;头发的盛重力——学生可向家人或朋友搜集数根头发,然后绑上砝码或适当又已知重量的对象如硬币,测试过程中,增加重量直至头发被扯断为止,若可行的话,可尝试找出年龄或性别与头发盛重力之间的关系。近两年来我校在申报“绿色学校”过程中,为了更好的让学生参与进来,我们从“绿色学校”中的有关环保问题出发,提出大量有关适合这方面的探究主题。例如:校园植物的调查、学校绿化率、学校周边环境、废旧电池的回收……,这一些都是很好的活动主题,而且也很适合小学生的思维。 二、引导学生去探索,鼓励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寻找答案。 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头脑去想、用自己的双手去做、用自己的嘴巴去说……十分珍惜孩子的好奇心,引导他们注意观察周围事物,鼓励孩子提出问题,。问题提出来后,教师不是直接给出答案,而是设计好实验和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操作和相互讨论。在教师引导和建议下,孩子们自己动手做实验、搜索证据、观察、提问、设想和验证。孩子们要用自己的语言记录下实验过程中的想法、活动情况,与正确答案相比较。 通过几年的小学科学教学,我们在教学中都能感受到儿童喜欢提问题的天性:“天为什么是蓝色的?”、“恐龙是怎么灭绝的?”……,除此,还能感受到儿童回答问题的逻辑:“打雷是因为云彩没长眼睛!”、“太阳把地上的水吸走了!”……。这些可贵的“天性”应变为更为成熟的科学思维习惯和能力,这不仅是科学家需要的,也是21世纪普通公民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假设是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对问题所做的可能性回答。例如,对“物体遇冷会收缩吗”这个问题,学生可根据自己生活经验提出各种假设:“物体遇冷会收缩—人冷了就会缩起来”,

浅谈幼儿观察力的培养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sj.com/doc/5417934512.html, 浅谈幼儿观察力的培养 作者:宁尚印张美 来源:《新课程·上旬》2017年第06期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华丰镇中心幼儿园) 摘要:“观察”是人类认识世界和生活的重要手段,也是幼儿活动、学习与发展的重要手段,幼儿观察力的培养非常重要,关系到幼儿的终身发展。教师必须认识到培养幼儿观察力的重要性,采取正确的方法,认真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关键词:幼儿;观察;培养 观察是人们认识世界万物的手段,是获得知识的方法,是人类文化积累的一个重要途径,古人曾指出:“观察是最好的老师。”培根也曾说:“书并不以用处告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足以说明观察的重要性。 人类历史上,尤其是科学发展史上的成功人物都具备优秀的观察品质。通过不断的观察,发现其中的奥秘,再通过分析、想象、判断,把不清楚的问题弄清楚,把不明白的问题弄明白。然后,才有了发明,才有了创造。牛顿通过观察苹果落地发明了万有引力定律。瓦特从观察开水顶起壶盖,发明了蒸汽机。所以,我们要在幼儿敏感时期最大限度地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使其得到长足的发展。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良好的行为倾向是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须的宝贵品质。”乐于观察、善于观察作为幼儿的一种学习品质,在幼儿活动过程中,就显得非常重要。 观察是人类生活和学习的重要手段。观察要用到眼、耳、口、鼻等各种器官,幼儿五大领域的活动与学习都离不开观察。在健康领域中,较高质量的观察可促进幼儿平衡力的发展,提高幼儿动作的协调能力,提高幼儿动作的灵敏度。在艺术领域,幼儿通过观察,可以发现美,创造美,可以正确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在语言领域中,幼儿通过看绘本、听故事、和别人交流,可以提高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的能力,培养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在社会领域中,幼儿的社会性主要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通过观察和模仿潜移默化地发展起来的。在科学领域中,更是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的方法,提高幼儿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总之,观察是幼儿生活、游戏和学习的重要手段。所以,幼儿观察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既然观察的重要性如此之大,就需要我们认真探讨怎样培养观察力的问题。 什么是观察力?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小学生观察力辅导措施

小学生的观察力不是自然而然提高的,需要教师根据小学生观察力发展的特点,通过一定的活动,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辅导,逐渐地加以提高。为此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使小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激发观察的兴趣 只有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才能使儿童的注意力转向应该注意的方面,使其知觉指向应该知觉的东西。 培养小学生观察的目的性,要循序渐进。对于低年级小学生,教师要提出比较明确的观察目的和任务,便于其进行观察。对于中高年级小学生,教师要逐步放手,引导小学生自己确定观察的目的和任务,培养其观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教师在使小学生明确观察目的和任务的同时,应尽量注意培养其观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使他们的观察更积极主动。 二、做好有关知识的准备 有无有关知识的准备,对于观察极为重要。知识经验能使人的知觉具有理解性。没有相应的知识准备,即使有了明确的观察目的,也不知如何着手去观察,尤其是对陌生的事物,它既不会引起学生的强烈兴趣,也不会引起稳定的注意和积极的思维。因此,无论是课堂上还是课外观察,在观察前都要有充分的知识准备。 三、教给学生具体的观察方法 1. 加强观察方向的引导 小学生由于认识水平的限制,在观察中难以分清主次,常会受次要东西的影响,而忽视主要的东西。因此,教师要善于用言语引导学生分清主次。对于高年级小学生,要引导他们开动脑筋来分析事物的主次。同时,要教给小学生具体的观察方法,掌握适当的观察顺序。对于一个观察对象,观察时应先了解整体轮廓,有个大致印象,再仔细观察各个部分,分析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在此基础上再回到整体,对整体有更为精确细致的认识,也就是遵循“整体—部分—整体”的顺序。对有些对象也可以遵循“部分—整体—部分”的顺序,也可选择“近—远”“远—近”“上—下”“下—上”或“表—里”的顺序等。这样,学生就会逐渐学会全面、精确、完整地观察事物。 2.教会小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参与观察 观察的目的在于从实践中获得感性经验。要使感性经验丰富、全面,就要动员各种感官全面获取信息。例如,教师在教一年级小学生学拼音时,既要让他们听教师的发音,又要让他们看教师的口形,还要让他们用手画出字母的形状,听觉、视觉、运动觉共同参与学习过程。3.在观察时要多思考 良好的观察品质是善于发现细小的但却是很有价值的事实,能透过个别现象发现事物的本质以及事物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要求学生在观察过程中开动脑筋,积极思维。实际上许多科学发现都同观察时的积极思考有关。如鲁班通过丝茅草割破手指,对丝茅草进行观察并经过一定的思考发明了锯;瓦特看到水蒸气将壶盖冲开的现象进行思考,发明了蒸汽机;等等。因此,教师要鼓励、引导小学生在观察时积极思考,提出问题,并试着解答问题。 四、要重视观察结果的处理和运用 在观察过程结束后,应做好观察结果的处理和运用。对所有的观察结果处理和运用的要求应在观察前就提出,这样既有利于提高学生观察的目的性,激发观察的积极性,同时也有利于巩固观察的结果。一般对直观教具演示的观察结果,应为弄懂教材服务;对于专门组织的观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空间观念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空间观念 黔西县铁石小学:王霞 空间主要研究客观世界中的物体的几何属性与变换,而空间观念则是人们在空间知觉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大脑表象,它包括对物体的方向、距离、大小和形状的知觉等,空间观念是创新精神的基本要素,它对于人们进一步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呢?通过在教学实践中的摸索与探究,我认为注重以下几点,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和空间能力的培养。 一、重视基本图形的识别和再现,这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关键。 1、在识图中建立空间观念 学生只有掌握了图形的基本特征,才能正确分辨各种图形的本质区别,在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中,进行变式训练是深化学生表象的重要途径,同时也只有通过训练才能使学生更好地区分图形的各种因素,确定哪些是主要的,本质的,哪些是次要的,非本质的,从而使他们形成的表象更加清晰。如“在教学等腰三角形时”,当学生初步建立了等腰三角形的概念,了解等腰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后,我及时变换等腰三角形的形状、大小和位置,供学生观察判断,有效巩固了学生对等腰三角形的理解与掌握。 另外,在培养学生识图能力中,还可以改变其本质属性,使学生正确地区别图形,形成相应的知识体系。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时,平行四边形的本质属性是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如果把其中本质属性进行不同的变式,就会出现不同的几何图形。如果使其中一组对边不平行,就变成了“梯形”;如果使平行四边形的一个角的成直角就变成了长方形;如果使平行四边形的一个角变成直角,同时四条边相等,就变成了“正方形”。这样,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各图之间相互联系,就可使学生建立相应的知识结构体系,有助于学生对空间观念的丰富和逻辑综合。 2、在画图中形成空间表象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他们对几何图形的认识主要先依赖于观察、实验和必要的动手操作,再通过心理活动的内化去获得表象,然后掌握几何图形的特征,形成空间观念。因此,教学学生学习几

学生观察力的发展与培养

1学生观察力的发展与培养 2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3学生情绪、情感的教育 4学生的需要与教育、学生的兴趣 5知识直观的类型 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 促进知识保持的方法 6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 7如何提高问题 8加里培林心智技能形成的理论 9教师威信的形成与发展 1学生观察力的发展与培养 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过程。它是知觉的高级形式。观察力的发展是建立在感知觉的综合发展的基础之上的,和注意力、思维能力等密切联系。观察力的培养对于学生的一生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观察力是科学研究、创造发明的基础。 古今中外许多伟大的科学家、研究者都十分重视观察,并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如长期从事科学研究的著名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在实验室中写着“观察、观察、再观察”的座右铭;著名的进化论创始人达尔文(C?Darwin)在谈到自己的成就时曾说过:“既没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是在观察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其进行精细观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他人之上。”因此说观察力是科学研究、创造发明不可缺少的重要品质。 第二,观察力是教师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 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要求对教育对象的实际水平、需要、活动中的多种情况等进行及时、全面、细致的了解,并作出正确判断,才能及时、高效地引导和帮助学生,使学生增长知识和学会做人。

第三,观察力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条件。 观察是学习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小学生系统地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过程中,无论学习哪一门功课,都需要一定的观察力。如语文课中字形的分辨和作文中故事情节的记述、情境的介绍、景物的描写,自然课中的对物体形态、结构及其发展变化的认识等,都需要有精细的观察力。 第四,观察力也是小学生智力发展的基础。 观察力是智力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没有观察,就不能积累感性材料,也不能具有丰富的表象,因而不能进行丰富的想象,也不能进行抽象、概括和创造性的思维活动,从而影响智力的发展。 小学生对于图画的观察,很大程度上受图画内容的影响,图画内容接近儿童的生活经验,能为他们所理解,便表现出较高的观察水平;反之,观察水平很差,即使能描述,也很容易出现错误。另外,儿童观察也受教师或成人的言语指导,如果教师问有什么,他便倾向于列举;要问是什么,他就倾向于说明;要问做什么,他就倾向于解释。 二、小学生观察力的培养

小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之我见(一)

小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之我见(一) 培养小学生的观察力,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共同关心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培养小学生的观察力是一项既重要又艰巨的工作。观察力是人们认识事物、辨别事物的一种能力。通过观察认识了解事物,才可能反映事物。而要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就要具有正确细致的观察力,所以,培养小学生的观察力,不仅是小学生认识事物、增长知识的的重要途径,也是发展他们智力的基础。没有观察力也不可能有丰富的想象和创造性的思维。小学生的口语、文字表达能力较差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学生缺乏观察事物和善于观察事物的能力,而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我们忽视了培养观察力这项工作。 当然,学生年级有高低,年龄有大小,智力有差异,性别有不同,爱好不一致。要针对这些情况,去培养小学生的观察力,并使他们逐步得到发展和提高,是存在着一定困难的。如果不在教学中做大量细致、艰巨的工作,如果不能抓住小学生的特点,按照规律办事,那是无法达到目的的。 培养小学生的观察力,必须针对他们的特点,注意积极引导。 唯物辨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这告诉我们学生观察能力的提高,不可忽视"培养"二字。这里所说的"培养"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实际上就是善于积极引导学生去观察周围的事物。

小学生喜新奇,但观察事物时往往笼统、不精细、不注意事物的特点,不善于区别事物之间的差别。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注意积极引导,逐步培养他们观察事物的兴趣,提高其观察的能力。 我曾在三年级学生进行实验,组织他们参加课外活动小组。结果参加学吹笛子的人数比参加观察小动物生活习性的要多。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孩子对一支小小竹笛能吹出动听的曲调感到新奇,而猫呀,狗呀,小蜻蛙,小蝌蚪什么的,对生长在农村的孩子来说常看见,已习以为常,熟视无睹了。后来我们就针对学生的这一认识,提出一些思考的问题。如,公鸡每天叫几次,是否天天是定时的?猫吃不吃豆子和豆制品?小蝌蚪长大了,尾巴哪儿去了?这些问题孩子们感到很平常,但又回答不上来,这样逐步把小学生的观察积极引导到有目的有意识的具体细致观察的轨道上。通过重新细致观察,学生发现了许多新东西,学到了许多新知识。对猫呀,狗呀,鸡呀,鸭呀又有了新的认识,观察兴趣与日俱增,观察得也具体细致了。 小学生对客观事物的观察"无意注意"起看重要作用。要培养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就必须把"无意注意"引导到"有意注意"上来。 有一次,自习课上我发现大部分男同学放下作业不做,却围在李阳同学的桌前,争着看一只用彩色纸粘糊起来的小灯笼。当时虽处于寒假前的紧张复习阶段,但我们看到这正是引导学生具体观察的好机会,于是就和大家一起观察起来。为了把学生的"无意注意"引导到"有意注意"上来,我就布置孩子们在第二天下午带来剪刀、糊精、色纸等,教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黔江区水田乡中心小学校黄义文[摘要]《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学生“在阅读和鉴赏活动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因此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呢?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从选好读物,激发兴趣;明确目的,计划读书;学会方法,提高效率;内外结合,拓展空间四个方面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关键词]培养良好阅读习惯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学生“在阅读和鉴赏活动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因此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呢?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点建议: 一、选好读物,激发兴趣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的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

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才会将教师的“要我读”转化为“我要读”。 因此培养小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是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关键。要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和愿望,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认知水平,首先就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帮学生选好读物,引导学生读好优秀的课外作品。 一般地,低年级的学生的思维主要是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应选取图文并茂的课外读物;中部和高部的学生的思维已由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因此,可以适当地选择一些逻辑性、说理性较强的读物给学生阅读。我们在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时,选择的内容应较广泛,可涉及儿童生活、历史故事、科学常识等;体裁应多样,可以是诗歌、散文,也可以是小说、童话、寓言,不拘一格,只要是思想内容健康,有教育性,对儿童的思想、品德、智力、情感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影响的文学作品,都可以推荐给学生阅读,这样学生才能博览群书 二、明确目的,计划读书; 美国著名学者诺.波特指出:“谈到读书,首先应该明确目的。对读书的目的认识得越清楚,读书的信心就越坚定持久。”所以让孩子明确读书的目的实在是阅读的第一要事。许多孩子读书时根本就不清楚自己为什么要读这样的书?读了这本书对自己会有哪些帮助?这样无目的,漫无边际地胡乱阅读,终其一生也很难有建树。恩格斯曾一针见血地指出:“无计划地读书简直就是荒唐。”因此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要让孩子明白:我为什么要读这本书?

浅谈观察能力的培养(梁素红)

浅谈观察能力的培养 ——以作文公开课《学会观察》为例 神湾中心小学梁素红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文的素材来源于我们的生活,那么,我们如何从这唯一的源泉中获得素材?关键是要对生活进行观察,从中索取作文材料,表情达意便可“言之有物”。舍去观察,作文也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观察是认识事物的开始,是获得感性材料的手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能够为学生的语言表达奠定扎实的基础,为学生的作文创造有利条件,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语言点”,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用恰当的词句准确地描绘自己的所见所闻,尽情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一、创设观察情境,搭建观察平台 观察的目的是正确认识事物,而抓住事物的特点,是正确观察事物的关键。观察时要注意搭建观察的平台,引导学生发现“观察点”,训练其用准确的语言去描绘所观察事物的主要特征,进而围绕“观察点”展开更为丰富的语言表达。 为学生搭建观察的平台,可创设宽松、和谐的情境,譬如开展一些生动、活泼、喜闻乐见的活动(赛一赛、文娱活动、智力活动等),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的有趣,从而让其身心愉悦,毫无负担地进入观察情境。在《学会观察》课上,我引导学生观察人物表情时,就采取了“猜一猜”的活动形式:先让一部分学生在事先设置的“表情多多箱”里抽取表示人物表情的词语纸签,然后让其他学生猜猜抽到签的这部分同学会怎样表演,接着由抽到签的学生表演,其它学生进行观察。紧接着再让学生评议表演,最后让学生将这一过程用片段写作的方式记录下来。在这一活动过程中,课堂欢笑不断,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对表演者的表演观察得自觉、细致入微,写出的作文也活灵活现。如此创设观察情境,能为学生搭建轻松快乐的观察平台。 二、进行针对性的观察指导 当学生进入观察过程后,教师要进行针对性的观察指导。小学生的自主观察能力还很差,因此在指导学生观察时,方法应灵活多样,观察内容要贴近学生生

心理学教程:小学儿童观察力的培养

观察力的发展不是先天安排好的,而是在实践活动中,教师通过有目的、有意识的培养中发展起来的。要提高小学生的观察能力,宜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要使儿童明确观察的目的任务 低年级儿童,他们还不善于自己主动提出观察的目的任务。因此,教师在组织儿童观察事物时,必须向儿童提出观察任务,而且所提的任务要具体、明确。诸如“好好看”“认真 看”“仔细看”之类笼统的要求对发展儿童的观察力收效甚微。对于中高年级儿童,教师要善于启发他们自己独立地观察,即由教师提出总的要求,让学生自己考虑观察的具体步骤等,最后再用观察的总的要求来检验观察的结果以增强儿童观察的目的性。 (二)要使儿童具有相应的知识准备 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好地感知,没有相应的知识准备,即使有了明确的观察目的,也不知如何着手去观察。尤其是一个完全陌生的事物既不会引起学生的强烈的兴趣,也不会引起稳定的注意和积极的思维。例如,教师带学生到八达岭参观长城,事前应向学生介绍有关长城的历史知识,参观过程中应进行讲解,使学生有充分的知识准备。否则,学生就会走马看花,收不到良好的观察效果。 (三)指导儿童观察的方法,培养观察的技能 1.加强观察方向的引导 在观察活动中,教师要用语言引导儿童观察的方向,使他们掌握观察的顺序。如,引导儿童先看整体再看部分,先看大致轮廓再看细节,先看近的再看远的,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整体着手,经各方面的分析,再回到整体。久而久之,儿童就学会了全面完整地观察事物的顺序。2.充分利用感官,勤于思考 观察的目的在于从实践中获得感性经验。要使感性经验丰富、全面,就要动用各种感官全面获取信息。例如观察春天,不仅要让学生去看春天:看吐新芽的柳枝,看解冻的冰河,碧波荡漾,看田野的一片新景象,还要让学生去听春天、听微风、听鸟语、听流水声、听拖拉机声,嗅泥土、嗅花香……通过这样观察春天,儿童对春天就会有丰富的感性知识。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根据观察的目的任务,思考看不见、摸不着但能表明事物本质的东西。如,根据观察到的春天的感性知识分析季节的更替以及春天与生命活动的关系等规律性的东西,从而挖掘知识的深度,达到认识自然的目的。 3.观察时要细致耐心,学会运用比较 在自然课中,有关植物和动物的生长过程、日月星辰和物种之间的区别等的观察,往往不是一次观察就能完成的,需要持之以恒。要学会运用相互间的比较,在相似的对象中找它们的相异点,在貌似无关的东西中发现它们间的相似点或相互联系。如,当学生学习“植物的茎”时,很多学生容易把马铃薯看成是植物的根。因为它和甘薯一样,生长在地下。这时,教师就要将马铃薯和甘薯做比较,根据茎的特点(提取原有的知识),发现马铃薯和甘薯不一样,前者表面有许多凹坑,里面有芽,从而认识到它不是根而是地下茎;而甘薯的表面有许多细小的侧根。这样不仅正确认识了马铃薯是植物的茎,而且对甘薯是植物的根的认识也加强了。 (四)要重视观察结果的处理和运用 要使观察所获的知识长期保存下来,成为有效的经验。在观察过程结束后,应做好观察结果的处理和运用。所有的观察结果处理和运用的要求应在观察前就提出,这样不仅起到巩固观察成果的作用,还有利于提高学生观察的目的性,促进学生观察的积极性。一般用直观教具演示获得的观察结果,应立即为理解教材内容服务。对于专门组织的观察活动,应要求学生做观察记录和报告,或写作文、绘画等;对于较长时间的观察活动,应要求学生写观察日记等,用这些措施来巩固观察的成果。同时,要鼓励学生提出在观察中发现的新问题,为学生今后进一步的探索活动做准备。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空间观念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空间观念 摘要:《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作为核心任务之一,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理念下探索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策略是十分有必要的。本文将结合实例从空间观念的培养前提、如何培养、怎样发展、如何积累、进而培养空间想象力等方面来进行论述,采用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借助实物,多媒体运用等手段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空间观念。 关键词:空间观念感知想象 前言: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一门科学。空间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是小学数学的重要教学内容,小学数学内容包括“数”和“形”两个部分,其中“形”就是指几何初步知识,它是小学数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的初步空间观念1作为教学的核心任务之一,然而这部分知识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最薄弱的环节,也成为老师教学中最头痛的问题。 小学生的空间意识往往是在他们学习几何初步知识的过程中形成的,因此只有把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落到实处,才能真正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下面依据小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结合“空间与图形”中的部分教学内容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想法。 1空间观念:是在空间知觉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物体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关系的表象,它是在对同一类事物的多次感知以后进行综合的基础上形成的。

一、利用生活经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一)突破单纯认识建立初步空间意识 小学生从幼儿开始就处于对外界事物充满好奇的欲望中,从小就通过接触各种图形来认识事物,从而逐步对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有了初步的感知,并在他们的头脑中形成这些图形粗浅的表象2,这些表象的形成就是空间观念的萌芽。 生活中的任何一件事物都是进行小学教育的宝贵资源,从最初的看图识物到接触实物都是进行几何知识学习的基础。如水杯、电视、门窗、书本、纸盒、房屋、街道等让他们认识了线、面、体、角等相关的初步知识;“太阳从东方升起”认识方向;汽车的行驶,升降旗等现象认识平移;从风车、摩天轮、螺旋桨的转动等观察到旋转现象等等。教师应该针对这时期学生的思维特点进行教学,将教学与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利用丰富的现实原型形成他们最初的空间知识。从简单有趣的开始,抓住特点,让小学生形成一个由浅到深的认识过程。 空间意识的初步形成,有助于他们对事物的理解,通过引导,突破单纯的认识,能够具有粗浅的抽象理解能力,还培养了他们对生活的感知能力,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二)将实物抽象成平面图形,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教学研究表明: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是处在直观形象思维阶段,思维特点主要是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和表象进行思维活动的。” [1]通过知识经验的积累,小学生的思维慢慢地由直观形象向抽象逻辑2表象:当事物不在面前时,在个体头脑中出现的关于该事物的形象。

小学科学(心得)之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科学观察能力

小学科学论文之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科学观察能力 要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察能力,我想应有这样的共识:观察能力和其他能力一样,必须在训练中培养,在实践中提高。 关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的实践载体,因为我们是科学课,那一定是我们的科学教学,我们所用的科学教材。这些我就不展开讲。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重点训练什么,我想除了按照科学课程标准、教材内容训练外,应重点关注如何让学生的观察更有目的性、更有计划、更持久。下面我将以案例的形式与大家交流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应重点训练的三个方面。 (一)科学教学中观察目的性的训练1 、科学课中观察的目的。 科学教学中观察目的性的训练是核心。在科学课中,观察的目的主要有两个:其一是通过观察发现探究的问题;其二是通过观察解决问题。就是我们经常讲的“从观察中来,到观察中去”。 2 、如何训练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探究的问题。 我用具体的例子说明这个问题。在以往我听过的教学中,“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这个问题都是由教师提出,学生进行猜想,然后进行观察实验,最终探究出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串联电池的节数、线圈的匝数等因素有关。当然,这样教学也能产生很好的教学效果,而且教学时间会相对宽裕。但是从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角度,特别是发现探究问题的角度考虑,就有了明显的差距。那么教师怎样进行设计呢?在本课教学之前,学生应该已经学会了制作简易电磁铁,因此,在本课中,教师先组织制作电磁铁的活动,并要求学生尝试用电磁铁吸引大头针,比一比看哪组制作的电磁铁吸引的大头针的数量多。学生活动完,教师列表记录各组数量。教师给学生准备的材料应按照对比试验的要求准备,各组铁钉相同、大头针相同,电池都是新的。材料不同的有:电池的节数不同、导线的长短不同。由于准备的材料不同,教师又让学生进行比赛,再加上学生在上节课制作研究电磁铁获得的经验,学生制作的电磁铁所吸引的大头针的数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水南小学林盛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着眼于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可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已是新课改的重要目标之一了。因为,未来的文盲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作为语文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到语文基础知识掌握语文基本技能,更重要是要教会学生怎样学习,掌握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能够自己去获取知识,从积极意义来说,课堂“教学”正是为了课外“自学”,“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叶圣陶语)。在平常教学工作中,必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一、引起阅读兴趣,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学生的兴趣是阅读学习的关键。实践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自主学习的原动力。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为学生创设一种情趣盎然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励,从而主动学习。在课堂上教师应大胆地让学生进行讨论、交流,特别是对学生的一些独特看法,更应该赞扬,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学习是快乐的。这样自主学习的劲头就更足了,阅读就会成为令人愉快的活动,那么,

如何引起学生阅读兴趣?我认为,最好办法就是老师和学生一起读。因为老师在学生心目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学生往往想了解老师的学习经历,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我一有时间就呆在教室里,把自己最喜爱的书推荐给学生,我和我的学生们聊莎士比亚的“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聊冰心的“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聊那些读了一辈子也忘不了的著作文章;聊所有我知道的和学生感兴趣的书籍。就这样影响了大批学生行动起来。在我的带动下,抽时间读书成了班里很自然的事情,同时我也和学生们有了许多共同的话题。我班里就有一些孩子,一到课间就往书架跟前涌,一到外面玩儿就盘腿打坐读起书来,一到讨论问题时就说那本书里怎么讲,甚是可喜。读书成了他们最感兴趣的课余活动。其次,培养学生读书兴趣时老师要因势利导。学生情趣不一,对课外读物的选择也不一,教师要善于因势利导,根据学生不同的志趣与爱好区别对待,诱发其阅读兴趣,逐渐培养其阅读探求的主攻方向。 只要对读书产生了兴趣,就会使学生忘掉疲劳,驱散懒散,使学生奋发。从而把读书看作是最快乐的事情,这样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很大的帮助。 二、教会学生预习方法,为自主学习提供条件 南宋朱熹说过:“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有一条鲜明的教学理论:以学定教,教学过程是从学生的自学开始的,教师则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施教,有学有教,不学则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人们常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给学生自学方法,等于交给学生一把打开知识宝库之门的钥匙,学生有了这把钥匙,就有了获取知识的自由和能力。当前,我们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就是强调教学活动中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中的主人,在语文教学中就要鼓励学生发挥“个性化”学习,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实践。教师就应该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习目标,知识规律,以课文为例子教给学生学习各类知识的学习方法,以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一、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呢?首先我们要从三方面入手 1、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 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意识到:教师是外因,要通过学生这个内因才能起作用。教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学,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而仅仅教师有“学生是主体”的认识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加强教育,让学生真正意识到“自己是主体”。儿童刚入学,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明白:学生是自己的事。应该怎样听课、复习和作业,怎样思考、发言和讨论,逐步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自主性。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大,教师可以以各种不同的方式

让学生不断明白:自己还要做什么,还有什么也是自己的事。这样学生就能不断增强自己的独立能力。 2、创设最佳的学习氛围。 学习氛围,对学生的学习来说,是很重要的。学生的心理是在外界环境影响下建立起来的。教师要注意在课堂上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重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教师的语言、动作和神态要让学生感到可亲、可信,要能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能激励学生不断克服学习中的困难,让学生产生兴奋和愉快感。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要多鼓励:对学生回答的问题不要简单地否定或肯定,要鼓励学生多问“为什么”,并让学生说说是从何想起、怎么想的,鼓励学生不懂就问,并通过学生自己来解答疑问。这样学生学习的兴趣就浓了,也可多让学生思考、提问,多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 3、精心设计学习过程。 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培养出来的。因此,精心设计学习过程尤为重要。教师要从“学什么、为什么要学、怎样学”的角度,依据“学是教主导下的主体,教是以学为主体的主导”的原则,按儿童学习数学的认识规律设计好教学过程。做到该扶则扶,该放当放。 如今,知识的更新日益迅速,知识海洋浩瀚无垠。然而,学校不可能把学生一辈子需要的知识教给他。学校教育,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而学生在离开学校走向社会,走上

《培养孩子观察力的50种方法》扫描版[PDF]

《培养孩子观察力的50种方法》扫描版[PDF] 132次收藏 ?状态:精华资源 ?摘要: 图书分类: 健康/两性 出版社: 北京工业大学 发行时间: 2007年6月1日 语言: 简体中文 ?时间: 3月12日发布 | 前天更新 ?分类:图书生活 wang8676377 精华资源: 4800 全部资源: 4851 相关: 详细内容 ?相关资源 ?补充资源

用户评论 电驴资源 下面是用户共享的文件列表,安装电驴后,您可以点击这些文件名进行下载 [培养孩子观察力的50种方法].吴建光.扫描版.pdf 详情 3.2MB 全选 3.2MB 中文名: 培养孩子观察力的50种方法 作者: 吴建光 图书分类: 健康/两性 资源格式: PDF 版本: 扫描版 出版社: 北京工业大学 书号: 9787563917839 发行时间: 2007年6月1日 地区: 大陆 语言: 简体中文 简介:

内容简介: 《培养孩子观察力的50种方法》分析了孩子观察力的特点,提供了50种在家庭生活中培养孩子观察力的方法,并提供了一些有关观察力的亲子故事和亲子活动,简单、实用、有效地帮助孩子提高观察力。看什么都是心不在焉,问他什么都是一无所知;明明刚刚看过一样东西,却想不起它长什么样;看过一件新鲜的事物,总是留不下深刻的印象;外出游玩总是走马观花,不会仔细观察身边的事物……为什么你的孩子观察力这么差?怎样才能提高孩子的观察力?观察力不是凭空得来的,它需要后天的引导和实践。要培养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关键在于方法,即使你没有过人的智商,没有突出的理解力,只要你细心观察善于捕捉,你依然可能在他人之上! 内容截图:

简述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1简述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观察力指人速度敏锐地发现事物细节和特征等方面的知觉能力.观察力是智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活动中不可缺少的能力学生观察力的提高表现为观察类型特征的改变与优良观察品德养成. 1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与任务,是良好观察的重要条件.已有的知识经验 会直接影响观察的效果,无论是课外还是实验观察引导学生复习或预习有关的知识是必要的 2充分的准备周密的计划提出观察的具体方法是引导学生完成观察的重要条件.否则缺乏计划性实际观察中会手忙脚乱顾此失彼遗漏重点 3实际观察中应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在观察活动中每个学生的知识经验个性特点心理品质不同观察的效果也不一样,因此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4引导学生学会记录整理观察结果,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写出观察报告日记或作文 5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交流并汇报观察成果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良好的观察品质 此外教师还应努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与优良的性格特征如学习的坚韧性 独立性等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还应教会他们养成自觉观察的习惯 2如何提高记忆的效果 1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有无记忆目的或记忆目的是否明确会影响记忆效果目的不同,学习者在记忆材料的组织会有所不同这样就会影响 记忆的效果,首先要有长远的记忆目标和意图,学习记忆应有计划,其次记忆的时间意图应准确与明确以便提高记忆效果,再次要培养学生直接和间接 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2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机械记忆的特点是基本上不去理解材料的意义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只是按照材料呈现的时空顺序进行逐字逐句的记忆.如果将机械记忆的内容人为地赋予其意义就可以大幅度地提高记忆效果在学习中要以意义记忆为主机械记忆为辅发挥两种记忆各自的长处从而提高整个记忆的效果 3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人们即可对学习材料作表面加工也可以作精细加工理解材料的意义.研究表明理解越深保持就越好为了理解 记忆的材料应该先对材料进行分析把它的观点论据以及逻辑标示出来然后把它们概括二确切的叙述出来这样就比较容易记忆和保持 4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对材料的组块化实际上就是把若干的组块组合成数量更少的体积更大的组块的心智操作,它能使输入信息有 效地储入长时记忆.对记忆材料可以用多种方式组织加工常见的组织方式 是类别群集,即把一系列项目按一定的类别来记忆

浅析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荣辱观

浅析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荣辱观 儿童是祖国明天的希望,是父母长辈的寄托。他们是否能够健康成长,是否能够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直接关系到祖国明天的辉煌。而如今学生在基本行为方面存在着误区,这些误区的存在给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提出了新的问题。之所以有这样的行为方式的出现,很明显说明了学生心中没有正确的荣辱观。歪曲的荣辱观导致了歪曲的行为。所以,如何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价值观念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义不容辞的首要任务,是学生良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体现。它对与小学生的成长、平衡发展意义深远,是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基础,直接指引着小学生的行为。 那么如何在教育活动中渗透荣辱观教育的内容呢?我想,应该针对小学生的特点,通过一下面的渠道对小学生进行深入浅出的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一、班会活动,创设氛围 班级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单位,是青少年活动的极其重要的场所,是班主任根据学校工作要求,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班集体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开展工作的有效形式。班级生活质量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也就决定着小学生的思想道德价值观念的正确与否。 每周一次的班会可以以荣辱观为主题开展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体验,潜移默化。主题班会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合作性、主动性。班主任有计划地举行一些由班委会或其他学生组织的主题班会,加以引导,既可以达到认识荣辱、感悟荣辱、践行荣辱的目的,又可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民主意识,锻炼自理自治能力,协调、组织和合作能力,从而达到树立自我荣辱观,重塑自我,建立良好班风的目的。 开展的荣辱观教育主题班会系列活动,先后以“关心集体,乐于助人,争做新时代的好雷锋”、“我向x x学习x x”等为主题,师生共同排练,共同出谋划策,共同参与,共同表演,共同享受成果,共同反思,共同小结,共 二、榜样作用,深化心灵 莎士比亚说过:“榜样如同水面上的水花一样,从一个小圆圈变成大圆圈,不停地扩大,直到无可再大,归于消灭。”

浅谈小学生数学观察力的培养 朱国兴

浅谈小学生数学观察力的培养朱国兴 发表时间:2017-08-16T15:25:51.087Z 来源:《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7年第5期(上)作者:朱国兴[导读] 数学观察力,是新课标中提出学生应必备的一种重要数学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应该从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开始。 (宜宾市翠屏区赵场镇中心小学校宜宾 644000)数学观察力,是新课标中提出学生应必备的一种重要数学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应该从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开始。要使这一阶段的培养达到较好的效果,不但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思维方法的训练,同时更重要的是要把握好时机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即必须做到观察内容的指导,观察顺序的引导和观察方法的训练。 一、观察内容的指导 1.观察物体数量的多与少 小学低年级数学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观察内容,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主要依赖两种经验前提,一是已有的观察方法;二是旧有知识基础。学生观察物体数量的多与少,首先从观察单一物体数量的多少入手,然后逐步发展为不同类物体分类数量的多少,最后还要训练学生能从不同角度将物体分类数数。例如,西师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第35页,这幅图把9个圆片分成两部分,有几种分法?首先我和学生一起进行观察,然后让学生摆出9个圆片分成两堆,这时我们就可以边观察,边摆,边讨论。9的分与合有几组情况,教师按照一定的规律把9的几种分法摆出来(如图:略),让学生观察,这样做,还可以从上到下数出各部分的数量是多少。又如西师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材第10页例3比大小,我们可以把比较的两组数,先分别在计数器上拨出,再板书出来,竖着排列,数位对齐后,让学生观察,学生就会发现三位数大于两位数;两位数与两位数比较大小要先比较十位上的数,十位上数大的则这个数就大;如果十位上的数相同就看个位上的数,个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 2.观察数量间的相互关系 数量间的相互关系,如部分数与总数,大小数与相差数,每份数、份数与总数,一倍数、倍数与几倍数,相等数量关系等的四则运算关系。开始时,学生一般只会从一个角度去观察数量间的一种运算关系,以后就要逐步培养学生会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同幅图中的数量,从而发现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例如西师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36页课堂活动第3题,它渗透了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及总数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因为7+2=9,所以9-2=7,9-7=2。又如西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73页例1的分苹果直观图,可清楚地看出每份数、份数与总数之间有如下的关系:每份数乘份数等于总数6×4=24(个)。那么现在知道篮子里有24个苹果,1盘装6个,可以装几盘?总数÷每份数=份数246=4(盘);知道篮子里有24个苹果,平均放入4盘里,每盘放几个?总数÷份数=每份数24÷4=6(个),进而理解倍的概念。 二、观察顺序的引导 小学低年级数学要求学生掌握的观察顺序,可以有以下三种。 1.横着看,从左往右看,或者从右往左看,例如西师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31页第9题,它是从左往右观察,然后找到三角形和圆形的规律后涂色完成。 2.竖着看。从上往下看,或者从下往上看。例如西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7页,2的乘法口诀,先从左往右填表格,再从上往下,借助直观图,让学生从感性认识逐渐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使学生掌握2的乘法口决的规律。 3.从中心向周围扩展。例如西师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49页第12题加减混合。它是用汽车停车场车辆进出的情景来说明的。原来有6辆汽车,先开出3辆,再开进2辆,现在停车场里有几辆车?算式是6-3 +2,这样就比较形象,让学生观察,再列式计算。 在乘法口诀的教学中,反复加强有序观察的训练,通过观察发现规律,发展学生的思维。 三、观察方法的训练 观察的方法,就低年级而言,用最简单的一句话说,就是看一看,比一比,想一想。具体地说,主要应进行以下三方面的训练。 1.应用旧知,指导观察 例如,教师让学生观察一幅画,图内有大小不同的7只五角星,要求学生按图意编出一道求一共有几个五角星的加法应用题,学生必须先思考两个问题: (1)要求图内的这些五角星,可以分成几部分? (2)这些五角星可以按什么(大小)标准分成两部分?回忆这些知识,就能进行有目的的观察,从而说出图内大五角星几个?图内小五角星几个?编出题来就是:图内有4个大五角星,3个小五角星,一共有几个五角星? 2.对比观察,找出异同点 例如,出示5的乘法口诀(西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20页第1题),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对比观察,找出其中的规律,帮助记忆。 (1)观察比较它们的积,发现下一句口诀的积都比上一句多5,上一句口诀的积都比下一句少5。 (2)观察比较它们积的个位上的数是5或0,5与1,3,5相乘时,个位上的数是5;5与2,4相乘时,个位上的数是0。 同样,9的乘法口诀也可以通过观察找规律来帮助孩子们记得牢。观察比较发现从上往下,积依次多9;从下往上,积依次少9。观察比较它们积的个位数与十位数,发现积的个位数与十位数的和都是9。观察比较它们积的十位数与乘数,发现积的十位数都比与9相乘的数少1。积的个位数就是10减去与9相乘的数的差。 这样训练能使学生学会以前者为参照物,逐一观察,逐一对比,有次序地找出前后观察对象之间的异同点,进而发现其中的规律。 3.培养对比,设问,寻根究底的习惯 观察对比能为学生思维的启动打开广阔的天地,但要做到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观察能力的深刻性,还必须要求学生在找出规律的同时,多向自己问几个“为什么”,让学生在观察时能逐步养成“寻根问底”的习惯。例如西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71页有余数的除法和没余数的除法,要引导学生作对比。 (1)拿出18个小圆片分一分,每人分6个,可以分给几人?18÷6=3(人) 答:可以分给3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