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探析克里姆特绘画作品中的装饰元素

探析克里姆特绘画作品中的装饰元素

探析克里姆特绘画作品中的装饰元素

作者:伍莉莉

来源:《收藏与投资》2021年第09期

摘要:克里姆特(Gustave Klimt,1862—1918年)是对当代绘画影响深远的著名艺术家。克里姆特将古典油画的严谨逻辑与艺术设计的装饰性色彩、线条及综合材料结合起来,在绘画领域内开辟了一片新的天空。本文主要依据其作品的绘画形式,从色彩、线条和材料方面进行分析,揭示装饰元素在克里姆特绘画作品中独特的审美功效。

关键词:克里姆特;绘画作品;装饰元素

早期克里姆特虽深受巴洛克艺术和新古典主义艺术的影响,但基于他曾经就读于工艺学校的经历,此后他一直能创新地运用装饰语言进行绘画创作便不让人感到意外。进一步梳理其作品可以发现,克里姆特绘画艺术中的装饰元素值得人们细细研究。

一、色彩的运用方面

色彩具有强烈的表现力,克里姆特的绘画作品充分利用了色彩的独特审美功效,他借鉴了东方浮世绘中明快的色彩对比方法,在绘画时加强了色彩纯度和明度的对比,与当时传统的绘画作品比较起来,画面显得更加鲜亮,凸显装饰意味。他常常以主观色彩入画,在采用强烈色彩对比的同时减弱形象素描意义上的明暗关系,使画面色彩有明确的平面倾向。另外,克里姆特喜欢使用金色和银色,有时也把油画颜料与金粉或金箔混合使用,在《吻》(图1)、《音乐》等作品中均有金色和银色的大量使用,这些金黄色的画面基调呈现出华丽高贵的视觉效果,其间纯度较高的花卉衬托着漂亮的人物衣着,装饰意味浓厚,透露出画家独特的审美趣味。这些作品主要运用平涂的技法进行色彩铺设,但在人物和某些主体物上则运用了一些古典油画的罩染技法,例如《生与死》(图2)、《希望》等作品中对于人物色彩的表达,其中《生与死》近乎以平面构成,人物的形象除头、手外,其余部分都由小色块的平面图案组成,实际上这种装饰手法并没有弱化主题,反而增强了画面的神秘感与神圣感。

二、线的运用方面

线条在绘画语言中是最基本的元素之一。线条不仅具有概括事物形象和强化事物特征的功能,同时也能展现画家的思想和情感。克里姆特绘画作品中丰富多变的线条体现出画家与众不同的风格。形的塑造依赖于线的表现,克里姆特的绘画作品更是将线条的艺术形式发挥到了新的高度,在他的作品中,线的表现形式变化多样,复杂丰富,冲击力强,很多地方看似造型简约,细品却内涵深邃。克里姆特绘画作品中线的运用总体上比较内敛、含蓄,画面清秀、雅致,可见于其作品《生命之树》(图3)。学生时代扎实的素描学习使他在绘画创作中能够自由地运用线条。他创造性地将东方绘画中的线描勾勒与拜占庭镶嵌画的镶嵌技法加以结合并应用于创作,大大强化了画面装饰的秩序之美。

三、对材料的实验与尝试

克里姆特的特殊材料装饰风格起于贝多芬墙角装饰带壁画,当时他开始尝试用酪蛋白在涂有灰泥的金属网上作画,再融入金银首饰的工艺。在作品《阿黛尔·布洛赫·鲍尔肖像一号》

(图4)中,他把油画颜料、蛋彩画颜料和银粉、石片、炭笔、金箔组织成一种看似抽象的、由点和线构成的音乐韵律装饰化构图,这在当时的美术界是不折不扣的视觉革命。

克里姆特在傳统绘画的基础上不断升华其精神内涵,全力进行形式语言的探索,他对不同材料在绘画中的衔接探索为后来新时代艺术家的绘画语言拓展树立了榜样。克里姆特对材料的运用已经超出了传统绘画的基本范畴,多种材料的巧妙运用极大地彰显了其作品深刻的象征寓意和装饰特质。在一些作品中,他掺入了大量非传统绘画材料,如珊瑚、金、银、铜等名贵材料,更试图将石材嵌入色层,如作品《拥抱》(图5)。同时他还将传统工艺画的诸多趣味引入绘画中,常常利用孔雀羽毛、蜗牛壳等漂亮的实物与传统绘画相融合,使观众体验到视觉感官与心灵深处的强烈共振。

四、结语

克里姆特绘画作品中的装饰元素丰富多变,这些装饰元素与传统绘画技法的汇聚创造出令人耳目一新的视觉形态。克里姆特的绘画作品是独一无二的,同时这种视觉审美功效也属于全世界,他在绘画艺术上的探索与贡献为人类艺术点亮了一盏璀璨的明灯。克里姆特绘画艺术中装饰元素的审美研究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并在实践运用中给予艺术家最直接有效的参照。

作者简介

伍莉莉,1982年11月生,女,汉族,四川成都人,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讲师,四川大学美术学专业硕士,研究方向为美术学,艺术设计。

参考文献

[1]李向伟.装饰艺术风格的共性与个性刍议[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5(2):57-60.

[2]人民美术出版社.外国名家作品选粹:克里姆特[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

[3]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探析克里姆特绘画作品中的装饰元素

探析克里姆特绘画作品中的装饰元素 作者:伍莉莉 来源:《收藏与投资》2021年第09期 摘要:克里姆特(Gustave Klimt,1862—1918年)是对当代绘画影响深远的著名艺术家。克里姆特将古典油画的严谨逻辑与艺术设计的装饰性色彩、线条及综合材料结合起来,在绘画领域内开辟了一片新的天空。本文主要依据其作品的绘画形式,从色彩、线条和材料方面进行分析,揭示装饰元素在克里姆特绘画作品中独特的审美功效。 关键词:克里姆特;绘画作品;装饰元素 早期克里姆特虽深受巴洛克艺术和新古典主义艺术的影响,但基于他曾经就读于工艺学校的经历,此后他一直能创新地运用装饰语言进行绘画创作便不让人感到意外。进一步梳理其作品可以发现,克里姆特绘画艺术中的装饰元素值得人们细细研究。 一、色彩的运用方面 色彩具有强烈的表现力,克里姆特的绘画作品充分利用了色彩的独特审美功效,他借鉴了东方浮世绘中明快的色彩对比方法,在绘画时加强了色彩纯度和明度的对比,与当时传统的绘画作品比较起来,画面显得更加鲜亮,凸显装饰意味。他常常以主观色彩入画,在采用强烈色彩对比的同时减弱形象素描意义上的明暗关系,使画面色彩有明确的平面倾向。另外,克里姆特喜欢使用金色和银色,有时也把油画颜料与金粉或金箔混合使用,在《吻》(图1)、《音乐》等作品中均有金色和银色的大量使用,这些金黄色的画面基调呈现出华丽高贵的视觉效果,其间纯度较高的花卉衬托着漂亮的人物衣着,装饰意味浓厚,透露出画家独特的审美趣味。这些作品主要运用平涂的技法进行色彩铺设,但在人物和某些主体物上则运用了一些古典油画的罩染技法,例如《生与死》(图2)、《希望》等作品中对于人物色彩的表达,其中《生与死》近乎以平面构成,人物的形象除头、手外,其余部分都由小色块的平面图案组成,实际上这种装饰手法并没有弱化主题,反而增强了画面的神秘感与神圣感。

克里姆特的《达娜厄》构图分析

唯美主义和象征主义的极致 ——克里姆特的《达娜厄》构图分析 100多年前,在有着悠久艺术传统的奥地利首都维,未来的“维也纳分离派”的第一任主席克里姆特组织发起了一场旨在反对泥古不化的学院派美术保守势力的运动,至此“维也纳分离派”正式走向历史舞台。而作为欧洲新艺术运动的代表人物的克里姆特,他的绘画更是为欧洲艺术史从传统走向现代增添了绚烂瑰奇的一笔。 克里姆特于1907年创作的《阿黛尔?布洛赫-鲍尔I》,被美国化妆品大王劳德以1.35亿美元的天价收藏,成为有史以来最贵的画作。那么,是什么原因让克里姆特的作品得到了主流收藏家们的青睐,他的作品到底有什么魔力呢?在这里我想以这位和毕加索处于同等地位的绘画大师的名作《达娜厄》为例。 达娜厄是希腊神话中海耳戈斯王——阿克里西俄斯的女儿。这个题材曾被包括提香和伦勃朗在内的大师们表现过。每位画家所创造的达娜厄的形象都不同,但克里姆特所塑造的达娜厄尤为特别。在这幅画中,美丽冷艳的达娜厄蜷缩在方形的画面里并被周围各式各样的图案和纹样所包围。克里姆特以写实的手法,从现代人的审美观念出发,描绘了一位体态丰润充满诱惑力的少女形象,形象的表现出深藏达娜厄潜意识里的压抑和欲望。 在形式构成要素方面,《达娜厄》主要由曲线、几何图形和金色的圆点组成。画中流畅、优雅、波浪起伏的线条表现出达娜厄公主圆转飘逸的身形。这种借鉴了东方传统绘画表现方式的线条用它们的虚实、穿插,叠加等表现方式同时也突出了人物问的前后空间关系,使欣赏者获得心理上的空间感。 在这幅画中克里姆特用写实方式表现人物的脸部和躯体局部,但画面中人物肢体结构比例并不严谨,他将更多的笔墨用背景装饰上。在这幅画中,达娜厄被极富动感和韵律的黑色带花纹的纱巾和金色的圆点所包围,这些由生动的线条和点组成的面分割了画面,其间抽象而富有秩序感的图案丰富多彩却又非常和谐统一,营造出超强的视觉效果,显示出唯美的氛围。 在构图形式方面来说,这幅仿若天马行空的画真的是美到不可思议的地步。精心设置的近乎于圆形的构图使画面有一种饱满、柔和的感觉,突出了达娜厄的形象,表现出她在睡梦中对冲破束缚的向往,同时这种富有生命力的回环在一黄色为基调的画面中更是表现出了一种蓬勃而出的生命力。 这幅画构图原理和形式上的美感主要体现在金碧辉煌变化多样但非常统一色彩,极富韵律感的线条,错落有致的主体与背景,极具诱惑神秘气质但不媚俗的人物以及通过黑色的纱巾相互联系的画面上。

浅谈克里姆特作品的艺术装饰性

浅谈克里姆特作品的艺术装饰性 【摘要】克里姆特是奥地利著名的装饰画家,他的作品以优美的线条、严谨的结构、简约的装饰、为其独特的表现风格,深受人们喜爱,并且作品中融入了大量东方装饰元素,其装饰意味独具魅力。本文通过分析其作品的图案、构成、色彩鉴赏其作品的唯美画面效果、华丽的装饰手法探究出其装饰绘画的趣味性和内涵的哲理性。 关键词:克里姆特,装饰图案,画面构成,装饰效果 1.克里姆特装饰绘画艺术作品中的东方图案元素。 有学者认为《雅德勒。布萝奇。波尔肖像1》作品中的精巧装饰十分耐人寻味,画中的图案繁复而不凌乱,画中的每一部分均可以阅读出所描绘的现实,画中女人的衣服是主人身份与品味的象征,画面中被广泛使用的螺纹,椭圆以及马赛克式的装饰图案,大量的金色和银色的运用,甚至用浮雕的形式表现出复杂的装饰。人物的头和手依然采用自然主义表现手 法,与复杂的装饰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互增魅力,这他高度个人化时期的作品。克里姆特这种金碧辉煌的装饰效果中充满了一种神秘气息,而造成这种神秘感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作品中的东方艺元素。如端坐在亭台楼榭中的贵族、手执兵器的兵将、三三两两的平民百姓,没有故事情节,与画中模特儿也无关联。由此看来,他对中国文化十分感兴趣。但他的这种方式产生一种神秘感,画面也非常和谐。在克里姆特晚年的肖像画作品中,中国绘画中的形象及传统色彩成为新的装饰语言,带来全新的视觉感受。中国绘画与西方绘画在表现形式化最大的区别就是平面性。年画和瓷器上的形象取代克里姆特作品中的几何形装饰符号,与人物立体的面部和肢体结合,中国画中抽象造型因素与变形的人物产生和谐统一的画面。这不仅归功于形象的平面装饰性,与画面的颜色处理也有很大的关系。中国绘画中单纯的!红、黄、蓝、绿,配上油画中层次丰富的灰色既有异域情调,具有装饰趣味。但是克里姆特晚年的肖像作品,直接将中国的木版年画、瓷器上的人物形象、年画中的戏曲人物放在画面背景上,正面的文化冲撞和视觉交融,成为作品的一大亮点。竟童梅特晚年肖像画中作品《吻》之中。跪在花园中的热烈相拥的男女,身影在微光中被金色的光芒缠绕着,而这周围用金箔打造的光芒又与中国画中的留白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画面中的花坛乍一看很像中国古代壁画中的豪华艳丽、带有拜占廷风格的镶嵌花纹中,仔细观察我们就会发现这些衣饰风格,人物造型与中国敦煌莫高窟唐代壁画出奇地相似。这幅作品的发表标志着他的创作达到顶点,这幅作品中大量应用金箔技法作画,而敦煌莫高窟的一些壁画中也出现大量应用金箔装饰画的菩萨像。融入东方文化之美作品右下角的两个正方形,上面刻着他的签名和日期,这又似中国绘画中的印章。作品《朋友》中背景的花鸟是以东方的手法描绘的,如用类似于中国画中的荷花、凤凰等图案来装饰背景。又如作品《雅得勒.波尔肖像画Ⅱ》中人物的造型设计具有形式感,在红绿大色块的对比中,画中女子站立在一块充满图案的地毯上,背景上是红色的挂毯,仔细看来,背景中有中国画中的房屋、正襟危坐的居士、山石,还有类似于唐朝的马匹、人物等,显示了主人公充满自信而高傲的精神气质。 2克里姆特装饰性绘画中点、线、面的构成。 在克里姆特的绘画中,“点”充分体现为形式语言结构的存在价值和审美意义;“线”充分体现为鞭索式曲线和螺旋形线,表现出艺术情感性和艺术生命力。线条的轻重刚柔、抑扬顿挫、长短粗细、浓淡干湿、转折变化、虚实收放的合乎美的目的和美的规律构成了线条的装饰美,产生富有韵律的节奏感;“面”主要作为绘画中重构元素,主要体现为深度感、厚重感,达到空间和质量统一与协调。这主要在作品《吻》得以体现和反映。论克里姆特绘画的装饰性构成。画面上几乎看不到纯碎的面和线,而只有点的深浅层次,色彩对比,大小形状及排列疏密、方向不同所生成的“面”和“线”的视觉印象,这时的点既尊重了表现对象,又不被

克里姆特与东方艺术

克里姆特与东方艺术 埃戈恩·克里姆特(Egon Schiele)是20世纪初期奥地利最重要的艺术家之一,他是维也纳分离派的核心成员之一。然而,与其激进的绘画风格不同,克里姆特的艺术中也深深地融入了东方艺术的影响。 克里姆特被认为是一位前卫艺术家和象征主义画家,在他的艺术中,强调了内心的体验和情感的表达。他的模特主要都是中产阶级的女性,受到了日本浮世绘和东方绘画的启发。他使用了大量的扭曲和变形的线条,以及挑战传统审美的人物形象和姿势。 在克里姆特的艺术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中国水墨画的深刻影响。他的线条和笔画带有强烈的节奏感和动感,这些都是受到中国水墨画中的熟练笔法的启发。他的画面中经常会出现传统的东方元素,如蓝色和红色的装饰、花卉和草的图案,以及中式家具和服装。这些元素加强了克里姆特的线条构成和姿势,帮助他创造了一个异乎寻常的视觉效果。 除了在画作中融入东方艺术,克里姆特的绘画风格也受到了东方文化的启发。他感受到了中国和日本的文化中对性的开放和理解,这也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了表现。他的模特几乎总是裸露的,但是不带性感。相反,他让观众感受到了人体的柔透和身体的无限可能。他探索了人体在空间和形态上的各种状态,这些已经超越了传统的欧洲画派的表现形式。 克里姆特对东方艺术的研究是对传统绘画的挑战和探索。通过汲取东方艺术的精髓,他为自己的作品创造了一种独特的语言,将自己拔高在当代艺术的领袖地位。他的作品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将西方和东方文化相互融合在绘画中。 总之,克里姆特是一位前卫的艺术家,他的作品中富有东方文化的影响。他用中国和日本的艺术技巧赋予了自己的作品独特的美学魅力,创造出了一种极具表现力的语言。他通过自己的作品,将奥地利的艺术家带向一个更开放和自由的方向,将西方和东方文化的精华相互融合,创造出了创新和变革的空间。

克里姆特与东方艺术

克里姆特与东方艺术 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艺术界掀起了一股东方风潮,东方艺术元素成为了不少画 家的创作灵感和题材之一。格斯塔夫·克里姆特(Gustav Klimt)作为奥地利画家和象征 主义艺术运动的杰出代表,深受东方艺术的影响,在他的作品中,可以明显地看到东方艺 术元素的痕迹。本文将围绕克里姆特与东方艺术展开探讨,分析东方艺术对克里姆特作品 的影响以及其在当时艺术界的意义。 克里姆特是维也纳分離派领袖之一,他的艺术风格独树一帜,融合了象征主义、艺术 新派和东方艺术的元素。他的作品充满了神秘、诗意和优美的色彩,常常将女性形象和裸 体作为创作题材,展现出对性与生命的探讨。在他的许多作品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东 方艺术的影响,比如装饰艺术和日本浮世绘等。 克里姆特受日本浮世绘的影响在其作品中表现得最为突出。日本浮世绘是一种源自日 本的木版画艺术,其在19世纪中叶被引入欧洲并风靡一时,对当时欧洲艺术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克里姆特深受浮世绘艺术的启发,他善于运用装饰性的图案和线条,创造出富有 动感和节奏感的作品。在他的画作中,我们可以看到清晰的线条勾勒,色彩斑斓,以及充 满东方情调的装饰图案,这些都是受浮世绘的影响而产生的表现形式。 克里姆特的作品中也常常出现东方装饰艺术的元素。他善于运用金箔和装饰性图案来 丰富自己的作品,这与东方装饰艺术的特点十分契合。东方装饰艺术包括了波斯、印度、 中国等地的装饰艺术风格,克里姆特在自己的作品中不时出现的金色和华丽的图案,正是 这些东方装饰艺术的影响。这种装饰性的表现形式,使得克里姆特的作品更加富有层次和 光彩,也更加贴近东方的审美理念。 值得一提的是,克里姆特与东方艺术的融合并非简单的模仿与吸收,而是在其独特的 艺术语言中进行了创造性的转化和诠释。他不仅仅是将东方元素简单地加以运用在自己的 作品中,更是将其融入到自己的艺术理念和创作风格中。克里姆特将东方艺术元素与象征 主义的艺术理念相结合,创造出了独具个性的维也纳分离派风格,为当时的艺术界带来了 一种新的审美体验。 克里姆特与东方艺术的结合,不仅在当时引起了轰动,更为后世的艺术发展留下了许 多宝贵的启示。东方艺术对他的作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得他的画作更加充满异域情调,也更加具有诗意和神秘感。克里姆特的作品也为东方艺术在西方的传播和发展起到了重要 的推动作用,使得东方艺术的影响力得以扩大和深化。 克里姆特与东方艺术的结合是当时艺术界的一次重要事件,它不仅开拓了艺术的新领域,也为后世的艺术发展留下了宝贵的遗产。他的作品充分展现了东方艺术在西方艺术中 的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为东方艺术在西方的传播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创造力。相信

油画中马赛克艺术应用

油画中马赛克艺术应用 一、马赛克艺术的发展 马赛克艺术最早是一种装饰性镶嵌艺术,多使用色彩丰富的石头、玻璃、瓷砖等有特色的嵌片,在墙壁或者地板上镶嵌图案。苏美尔人是最早被发现将马赛克用作装饰材料的,据考证最早的马赛克拼画就是苏美尔人的太阳狗的镶嵌图案。据考古发现将马赛克用于装饰房子最多的是古希腊时期,古希腊人将马赛克镶嵌成各种各样的图案,并将其镶嵌到房子上。但那时马赛克还是少数统治者和富人的艺术。后来经过马赛克艺术家和工匠们的努力探索,丰富了马赛克装饰材料,使其运用到更广泛的艺术领域中。马赛克在古罗马时期也主要用于装饰教堂。艺术匠人将一些宗教的神话故事、传说绘制成马赛克拼图画,将其嵌在教堂等建筑物的墙壁上。宗教用马赛克艺术传播宗教文化,所以马赛克艺术也被赋予了一定的宗教性,也为后人留下了研究宗教的宝贵资料。因为马赛克材料颜色较为丰富,运用到装饰上能使建筑物显得更加富丽堂皇,所以古罗马时期的贵族为炫耀财富而大量使用马赛克装饰自己的房子,间接地促进了马赛克艺术的发展,也使得马赛克艺术进入了黄金发展时期,同时也是最经典的时期。到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们开始在平面绘画中注重空间结构,表现物体的立体感。这时期的马赛克镶嵌材料本身不适合立体表现,但为了能将一些名画保存下来,艺术家们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创造性地加入了一些适于立体表现的镶嵌材料。为了在画面中更好地表现立体感,艺术家们将一些具有天然颜色的材料,进行精细的打磨,切割成细小的粒子,再挑选优秀的画作,根据原画等比例地铺贴在墙上。而这些画之所以变成马赛克画,是因为马赛克材料不易损坏且便于保存。因此,在文艺复兴时期,马赛克艺术在平面绘画中有了突破性发展。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