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水质分析化验中的质量控制

水质分析化验中的质量控制

水质分析化验中的质量控制
水质分析化验中的质量控制

水质分析化验中的质量控制

摘要:质量控制措施在水质分析化验工作开展过程中发挥着较为重要的作用。现阶段水质检验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会让水质分析化验结果的误差有所增加。水质分析化验质量控制工作的强化, 可以在降低一些不可避免的误差的基础上, 促进水质分析化验结果的科学性与可靠性的提升。本文主要对质量控制在水质分析化验中的影响因素;水质分析化验的质量控制方法 ;水质分析工作的现状及水质分析化验的质量控制措施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水质分析;质量控制;分析化验

质量控制是人们借助各种控制方法, 对质量产生过程进行监测, 并对化验阶段出现的不利因素及不合理设置进行处理的措施。实验领域的质量控制措施可以在为实验活动的技术要求提供保障的基础上, 促进实验结果精确性的提升。水质分析化验是人们了解水质情况的重要工具。质量控制在水质分析化验中的应用等研究工作的开展, 可以为污水治理及环保立法等工作的开展提供帮助。

1 质量控制在水质分析化验中的影响因素

1.1 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对水质分析化验工作的影响主要指的是水质分析人员自身素质对水质分析化验工作的影响[1]。根据水质分析化验工作的需要, 相关人员不仅仅需要熟练掌握专业技能和踏实肯干的工作作风, 也需要在思想方面重视水质监测工作。

1.2 实验设备因素

实验设备的正确运用, 可以避免水质监测工作中出现的水质污染问题。例如烧杯等玻璃器皿是水质分析化验工作中常用的实验设备, 存在于实验设备内部的一些杂物会给水质测量工作带来一定的误导。实验器械的清洁度和器皿质量是人们在水质分析化验工作开展过程中所不可忽视的内容。

1.3 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对水质分析化验的影响, 与环境因素对水质清洁程度的影响之间有着一定的联系。水质周围环境不理想的问题的出现, 会让水质分析化验的试验误差有所增加, 如可吸入颗粒物、带电污染物和雾霾等小颗粒会严重干扰水质分析化验的精确度。温度过高问题所引发的电子设备小型故障也会在破坏仪器原有实验性能的基础上, 给水质化验结果的精确性带来不利的影响。

2 水质分析化验的质量控制方法

水质分析化验的质量控制方法涉及到了水质化验分析构成中的样品采集、实验室内外部控制等多项内容。质量控制工作的开展, 让精密仪器的核准级标准溶液的控制等措施成为了分析数据质量与效果的重要因素。以下内容为水质分析化验工作中常用的质量控制方法。

2.1 复样检验法

复样检验法在水质分析化验工作开展过程中的应用, 要求人们在水质分析化验工作开展过程中, 保留水样标本复样, 并指定复检人员对水样标本复样进行再次检验, 以便对两次检验的检验结果进行分析[2]。在对水质分析化验与复样检验的检验结果进行分析以后, 我们可以发现, 如果复样检验与水质化验结果之间存在有角度差异, 相关人员需要在对检验结果进行充分分析的基础上,

确定这一问题的产生原因。复样的保存环境及样品与复样之间的差异性是人们所不可忽视的内容。

2.2 平行样品测定法

平行样品测定法是适用于样品数量较少情况下的检验方法。通过对水质分析化验工作的特点进行分析, 我们可以发现, 样品在检验阶段的检验比例需要控制在10%~20%之间。试验人员在平行样品数量确定过程中, 需要遵循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的原则。

2.3 比对实验法

实验内比对法与实验室间比对法是比对试验法的两大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情况下, 实验内比对法是对不同实验人员所获取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比对的措施。实验室间比对法是对不同实验室在同一项实验中所获取的检验数据进行分析的分析方式。

3 水质分析化验工作的现状

3.1 水质监测能力问题

水源监控是水质分析化验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根据水质分析化验工作的实际情况, 周边水源水质监控措施可以在控制水源水质的基础上, 发挥出促进污染治疗的科学性的提升作用。一般情况下, 水质监测工作需要与取水环节、用水环节和排水环节等多个环节相结合, 但是现阶段我国水质监测工作并没有对水资源使用情况进行全面监控。

3.2 水质监测的技术科学性

现阶段我国水质监测工作仍然存在着难以满足水质监测需求的问题, 水质监测技术所表现出来的水质检验效果低、缺乏质量控制的问题已经给水质监测工作的实效性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3.3 工作人员自身的专业能力

水质分析化验工作对水质检验人员的职业素养和工作能力有着较为严格的要求。根据我国水质监测单位的实际情况, 工作人员在技术能力与职业素养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差异性已经给水质分析工作的工作质量带来了一些不利的影响。

4 水质分析化验的质量控制措施

4.1 提升水质检验工作人员的职业能力

水质分析化验工作具有着技术性强的特点, 工作人员自身的工作态度与工作技巧是水质分析化验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3]。针对水质检验工作人员自身技术能力因素所导致的水质分析化验质量下降的问题, 相关单位需要对水质分析化验检验人员的技术培训力度进行强化。如针对一些刚刚参与水质分析化验工作的技术人员, 相关单位需要借助职业技能培训工作, 帮助此类技术人员了解仪器使用方法和设备操作技巧等内容, 并要让他们对本单位的考核机制进行充分了解。培训工作的考核机制可以侧重于设备操作技术、清洁技术和维修技术。在对化验人员的实验操作情况进行充分记录的基础上, 相关部门可以将其看作是对工作人员进行考核的重要依据。培训机制与绩效考核机制之间的有机结合, 是提升水质检验人员职业能力的有效措施。

4.2 注重设备与试剂的质量控制

水质分析检验设备的维护工作也是水质分析化验质量的保障因素。根据前文论述, 仪器误差也可以被看作是水质化验工作质量的影响因素。故而在水质分析检测工作开展过程中, 相关人员需要做好实验仪器的维护工作与检修工作。在水质分析检验环节注重仪器设备的维护, 也可以为仪器设备的安全性与可靠性提

供保障。针对实验仪器、器皿污染问题给水质分析结果带来的误差, 水质分析检验人员也需要定期对实验所需的试剂和器皿进行清洁。现代技术手段在水质分析工作中的应用, 也可以发挥出促进水质检验化验精确性提升的作用。

4.3 加强周边环境的控制与管理

根据水质分析检验工作的需要, 周边环境的控制工作主要涉及到了以下内容:一是实验环境的湿度控制;二是实验环境的温度控制。在水质检验实验室环境控制工作开展过程中, 人们可以利用空调、加湿器和空气净化器等设备, 对环境差异对设备仪器的影响进行控制, 进而促进水质分析化验结果准确度的提升。

一般情况下, 水质分析化验的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工作涉及到了以下几方面因素:一是水质分析化验的化验方法;二是水质分析化验的相对标准差值;三是数据的合理性检验;四是质量控制方面的要求。针对水质分析化验的分析要求、研究目的及实验室设备等因素的影响, 化验人员需要根据水质化验工作的实际情况, 确定水质化验方法, 如“标准分析法”可以被看作是一种较为常用的分析方法。

相对标准差值与相对标准曲线检验工作之间具有一定的联系。在水质分析化验工作中, 校准曲线是待测物质浓度值与测量仪器响应值之间的定量关系的反映。它也是水质分析结果的重要影响因素。在对周边环境控制工作进行强化的基础上, 提升监测数据的精密性, 有助于监测数据准确性的提升。

5 结束语

质量控制是水质分析化验机制的实效性与水质化验结果精确性的影响因素。规范化控制流程的统一制定, 是对水质分析化验各个环节进行规范的重要措施。水质分析化验工作具有着技术性强的特点, 工作人员自身的工作态度与工作技巧是水质分析化验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培训机制与绩效考核机制之间的有机结合, 是提升水质检验人员职业能力的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胡清连. 水质分析化验中的质量控制[J]. 化工设计通讯, 2018(4).

[2]文泽东. 质量控制在水质分析化验中的应用分析[J].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8(13).

[3]范晓娟. 水质化验分析中的质量控制探讨[J]. 技术与市场, 2018(1):96-96.

医学检验分析目标质量控制

分析目标质量控制 现代质量管理大体经历了3个阶段:质量检验阶段,统计质量管理阶段和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一)质量检验阶段20世纪前,产品质量基本依靠操作者的技艺和经验来保证,可称为“操作者的质量管理”。 (二)统计质量管理阶段由于“事后把关”的检验难以预防不合格的发生,而且“事后把关”对于大批量生产和破坏性检验也难以适用,所以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一些国家(如英国、美国、德国、前苏联等)相继制定并发布了公差标准,以保证批量产品的互换性和质量的一致性。统计质量管理把以前质量管理中的“事后把关”变成事先控制、预防为主、防检结合,并开创了把数理方法应用于质量管理的新局面。 (三)全面质量管理阶段20世纪60年代初费根堡姆和朱兰提出了全面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管理途径,它的特点就是在最经济的水平上,考虑到充分满足客户要求的条件下进行市场研究、设计、生产和服务,将企业内各部门的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的活动连成一个有效地体系。 如何实现实验室的全面质量管理的前提就是能充分理解“医学实验室的客户要求”。

第一节 统计质量控制存在的局限 目前绝大多数实验室已经引进了独立质控软件或检测仪器/LIS附带的质控软件对分析过程进行质量监控,其原理主要是基于统计学的概率分析,通过使用单个或组合的统计学过程控制(SPC)规则再加上一些控制图表对分析过程进行监控。 但让实验人员感到苦恼的是,当他们希望通过选用更多或更严格的质控规则以提高统计学误差检测能力时,假失控的误报率以及对分析批的误拒绝率也随之升高,如何在提高误差检出能力和降低假失控误报率之间进行取舍成为困扰很多实验人员的难题。正确和有效应用SPC规则,要求实验室人能确实理解如下问题: 每一个质控规则的含义? 每一个单规则或组合规则可检测的误差类型? 在特定环境下,哪个单规则或组合规则最有效? 若实验人员对以上问题缺乏理解,只是简单拼凑质控规则,其结果可能是所用规则之间不能协调或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如果假失控警报过于频繁,就会让实验人员对警报信号不再敏感,往往只是简单地重复检测控制品或患者样本,直至质控结果回到预期的范围内。此种情况下,他们采取的所谓“改正措施”只是在“无的放矢”,其典型的表现有如下几种: 使用当前批号的校准品重新校准仪器,然后重新检测控制品。 使用新批号校准品重新校准仪器,然后重新检测控制品。 仪器进行计划外的(往往是不必要的)维护甚至维修,然后重新校准仪器和检测控制品。 启用一瓶新的当前批号的试剂,然后重新校准仪器和检测控制品。 启用一瓶新批号试剂,然后重新校准仪器和检测控制品。 面对这些处理动作我们必须注意到,上述动作均含有“重新校准”。实验人员势必需要谨慎对待重新校准,因为每一次的校准或重新校准,均可能引进新的或额外的系统误差。过于频繁的重新校准本身就可能预示存在如下问题: 实验室制定的SPC方案(质控规则、均值及控制范围)过于保守 仪器存在故障 试剂质量不理想 未严格遵循厂家的使用说明书或仪器保养计划 针对上述问题,分析目标质量控制可能是帮助实验室更好的实现全面质量管理的工具之一,它是由如下控制工具构成的分析目标质量控制工具,可帮助实验室从多个角度对质控结果进行全面、彻底的分析: 当前技术水平(State of the Art):根据当前可以达到的检测不精密度,将测试不精密度控制在目标范围内。 医学相关性(Medical Relevance):根据临床标准制定分析过程的总允许误差(Total Allowable Error)。 不精密度-生物学变异(Imprecision-BV):根据生物学变异数据制定实验室自己的性能目标。

检验科检验全过程质量控制要求

检验科检验全过程质量控制要求 一项检验从医生提出申请到检验报告单发出,有分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后三个阶段的一系列程序,而且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要得到良好的检验结果,应实行全面的质量控制程序,即全过程质量控制,包括影响分析结果可靠性的各方面因素或各个环节,以及检验的全过程。 一、主要步骤 完成上述全过程的监测和控制,至少有10 个基本步骤。 1.有专人负责全面质控工作。 2.对工作人员进行医德医风教育和业务培训,普及质控知识。 3.科学的管理和严格的规章制度是质控方案得以实施的保证。 4.有标准化的操作规程。 5.有分析前和分析后的质量控制程序。 6.仪器量器的定期鉴定、校正和正确使用。 7.实验用水、试剂、质控品及校准品的质量符合要求。 8.所采用的各种测定方法的准确度、精密度等技术性能良好。 9.选择合适的室内质量控制方法,常规开展室内质控,对失控结果及时采取相应 的处理措施。 10.参加实验室间的质量评价活动或能力比对检验,认真分析回报结果,对失控的 项目要及时检查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改正措施。 二、分析前质量控制 检验结果受到许多非病理因素的影响,如由于饮食、性别、年龄、活动、昼夜节律等引起的生物学变异;药物可能对分析物组成或分析本身的干扰;标本采集、处理不当,而发生溶血、水分蒸发或使标本被污染等;申请单填写不清楚、不完整,标本编号错误等。这些分析前因素可能引起比分析误差更大的问题,必须严格控制。所有的标本采集者(包括实验室检验人员、护士、医生)都必须接受分析前质量控制的培训。 三、分析后质量控制 通过严格的分析前和分析中质量控制产生的检验结果,仍然可能由于结果的传递和解释而产生误差。良好的实验室信息系统管理可极大地减少结果传递的误差,但并不能完全消除误差。由经过培训的检验师对检验结果进行适当的解释,并考虑以下问题:该结果正常吗?是否与前次结果明显不同?是否与临床信息吻合?可能的原因是什么?进一步的实验检查

实验室检测的质量控制

实验室检测的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分为: ?数据处理 ?实验室内质量控制 ?实验室外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的作用: ?了解分析工作中所发生的变化和这些变化的发展趋势; ?及时发现异常,查出产生误差的原因; ?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判断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误差分为: ?系统误差 ?偶然(随机)误差 ?过失误差 系统误差特点: ?系统误差的产生有一定的原因,至少在原则上是可知的,它们的值在相同的测定过程中是稳定的,或 者是遵循一定的规律而变化 系统误差产生的原因: ?方法误差----由于分析方法的不够完善而引起的误差; ?仪器误差----由于仪器读数不够准确所引起的误差; ?试剂误差----由于试剂不纯引起的误差; ?操作误差----由于个人操作不够准确引起的误差。 避免或消除系统误差的方法: ?选择比较完善的分析方法,用标准方法或不同类型的方法进行对照试验; ?利用标准加入法消除干扰; ?所用仪器经过校正; ?采用空白实验减少误差; ?制定和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实验。 偶然(随机)误差的特点: ?大小相等的正负误差出现的机率相等; ?偶然误差出现的机率与大小有关;小误差出现的机会多,大误差出现的机率少。 避免或消除偶然(随机)误差的方法: ?增加分析测定的次数。 过失误差: ?空气的沾污 ?容器的沾污和吸附 ?试剂和蒸馏水的不纯的影响 ?试样存储中的损失

避免和消除过失误差的方法: ?在洁净的环境中进行检验和分析; ?容器的预处理按照要求进行; ?加入适当的试剂克服吸附; ?选用高级别的试剂和纯净的蒸馏水; ?按照要求保存样品。 一、职业卫生检测数据处理: ?数理统计方法; ?检验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 ?检验方法的灵敏度、检出限和测定下限。 (一)检测有关的数理统计方法: ?平均数 ?标准差和相对标准差 ?有效数字 ?数据的取舍 1.平均数 ?算术均数----直接计算法和加权法 ?几何均数 1.1算术均数 (1)直接计算法:当观察值的个数不多时,例如,空气检测及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的资料,可以直接将各 观察值相加,除以观察值的个数,算出均数。 c1+c2+c3+……+c n∑c C =――――――――――=――― n n 式中:C为均数, c为观察值, n为观察值的个数, ∑c为各观察值的总和。 (2)加权法 工作场所空气中毒物的浓度常随职业活动的不同时间而不同。在评价劳动者在一个工作班中接触的浓度时,常用时间加权平均浓度(TWA),在这里时间起了“权数”的作用,它权衡了各浓度值由于接触时间不同对均数的影响。 ?例:在某采样点,测定记录为8~9点,测得苯浓度为10 mg/m3,9~12点为50 mg/m3,12~14点为 30 mg/m3,14~16点为20 mg/m3。 10×1+50×3 +30×2 +20×2 260 C =—————————————————=——=32.5 1 + 3 + 2 + 2 8

检验科分析前质量控制

检验科分析前质量控制 -陆晓柒 1、申请项目的选择。医生对申请检验项目的选择与结果的阳性预测 值与诊断特异性有关,合理的项目选择是现代循怔医学的要求,由 于临床医生对检验项目的选择习惯不同,不同病人要求检验的项目 不同,因此应在规范的基础上又有选择的灵活性。我们在设计申请 单时根据不同诊断价值进行分类,分成不同的诊断系列又进行高、中、低不同项目的组合,医生在选择项目时既直观又灵活。 2、患者的知情同意。各种检查的目的、标本的采集方法、可能的误差、收费等信息是患者应该知道的权利,有些项目涉及患者个人隐私,有些项目需要签署知情同意书,甚至医疗合同。医护人员往往 由于各种因素对此不够重视,有时甚至导致医患纠纷。对于住院患 者我们采用书面表格形式供患者了解并签字确认;门诊患者在申请 单上注明免责声明,采血窗口张贴收费标准、注意事项、有疑问时 当天提出免费复查及免责声明;某些检验项目在报告单上注明阳性 或阴性结果的临床意义、提示的价值,以免医生或患者做出错误的 判断。 3、标本采集前患者的准备。是实验室前质控的重要环节,包括生活 习惯与条件如饮食、饮酒、饮料、用药、劳动与运动、工作条件、 精神情绪、抽血时间、生理病理状况等。有资料显示一顿标准餐后 对生化指标造成的影响为5%-50%;大量饮酒后GGT升高一倍以上,TCHO、TG升高40%;长期坚持锻炼者血清中CK、AST、LDH升高;大 部分生化项目的日间变化在5%-10%,ALT在一天的生理变化达5%-30%,酸性磷酸酶日间变异达50%-100%。许多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因素患者不知道,甚至临床医生也不了解,因此抽血前的告知非常 重要。对此我们印制了包含标本采集前患者注意事项的宣传单,对 于住院患者作为住院须知发给患者,门诊病人在导医台,采血窗口,体液室窗口等张贴和发放,在检验申请单上标示注明,采血后再发 给一份。另外标本采集的时间相对固定,住院患者早晨7-8点,门 诊患者7-9点,尽量减少生理时差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4、标本采集时的姿势。人体在不同的姿势时水,电解质在血管和组 织的分布不同,对血液中的成分影响很大,如直立位时,水,电解 质从血管渗入组织,血液浓缩,血清蛋白,酶,血细胞压积,激素 等平均升高5%-8%,从直立位转入坐位需要15分钟的平衡。当 人体位置从坐位转入仰卧位,水,电解质重回血管,血液稀释,血

水质分析与质量控制

水质分析与质量保证

前言 一、水样采集 二、水样的运输与保存 三、现场工作质量保证 四、检验中注意事项 五、分析的质量控制

前言 良好的水质分析质量主要涉及到水样采集、保存与测定等三个方面,缺一不可。如果只是采用精密的分析设备和良好的检测技术而忽略了在水样采集、运输和保存过程中的质量控制问题,所获得的检测结果就不能反映水质的真实情况。

关于水样采集与保存的标准 国际标准: 《水质采样技术指导》(ISO 56672︰1982) 《水质采样样品保存和管理技术指导》(ISO 56673︰1985)… 国内标准: 《水质采样方案设计技术规定》(GB 12997-1991) 《水质采样技术指导》(GB 12998-1991) 《水质采样样品的保存和管理技术规定》(GB 12999-1991)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5750-2006) 水样采集和保存的主要原则 必须具有足够的代表性 水样中各种组分的含量必须能反映采样水体的真实情况 监测数据能真实代表某种组分在该水体中的存在状态和水质状况 为了得到具有真实代表性的水样,就必须在具有代表性的时间、地点,并按照规定的采样方法采集有效样品。 不能受到任何意外的污染。 水样采集 水样采集类型 采样准备 采样点的选择 水样采集地点和采样方式的选择

采样要求 水样采集类型-普通水样采集类型 1 瞬时水样: 在某一定的时间和地点从水体中随机采集的分散水样。如果监测水体的水质比较稳定,瞬时采集的水样已具有很好的代表性。 2 混合水样: 在某一时段内,在同一采样点上,以流量、时间、体积或是以流量为基础,按照已知比例(间歇的或连续的)分别采集多个单独水样经混合均匀后得到混合水样。 3 等比例混合水样: 在某一时段内,在同一采样点所采集水样量随时间或流量成比例变化,经混合均匀后得到等比例混合水样。 4 综合水样: 在不同采样点,同时(或时间应尽可能接近)采集的各个瞬时水样,经混合后所得到的水样。这种水样适用于在河流主流、多个支流或水源保护区的多个取水点处同时采样,以综合水样得到的水质参数,作为水处理工艺设计的依据。 5 深度综合样: 从水体的特定地点,在同一垂直线上,从表层到沉积层之间或其他规定深度之间,连续或不连续地采集两个或更多的水样,经混合后所得的样品。

8检验分析前中后的质量控制及流程

检验分析前、中、后的质量控制及流程 1分析前的质量控制 该阶段是从体检科开出检验单、患者准备、原始标本的采集、储存、运输直至检验科验收、检验等全过程。 1.1准确打印检验申请单:各科工作人员要根据受检者所选择的检验项目,打印检验条形码,字迹要清晰可读,内容包括写明患者姓名、年龄、性别、所检项目、条形码号及条形码。如果这些内容一旦被漏填、忽视、错填或者填写不清,都会使检验人员在检验操作过程不能全面获取受检者信息,以至于不能对结果做出正确的判断,出现错报、漏报、误诊等情况。 1.2受检者准备:此项工作可以确保送检的标本质量,避免一些生理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例如当受检者处于兴奋、激动、恐惧状态时,可导致白细胞、血红蛋白增高。受检者运动时,可以导致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肌酸激酶等一时增高,而且还可以引起血中钠、钾、钙以及清蛋白、血糖等指标的变化;高蛋白饮食可引起尿素、三酰甘油、尿酸、血糖等增高;另外服用药物以及疲劳、熬夜、饮酒等都会影响测定结果的准性和可靠性。所以当采集受检者标本时应尽可能的规避上述情况。如果确要检验,而又存在上述情况应该在检验申请单上注明,从而方便检验人员客观地解释检验结果。 1.3标本采集注意事项:正常情况下,对受检者进行采集标本,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核对检验申请单所填写与标签是否一致

②采血最好以坐位或卧位,从而确保安全。③止血带压迫时间不宜过紧、过长,也不要用力拍打穿刺部,采血人员应在穿刺入血管后立即放松止血带。④采集标本的器材一定要符合实验要求。 ⑤避免血标本的溶血和标本的污染。 2分析中的质量控制 该阶段是从接受标本开始,主要包括维护仪器、准备试剂以及分析过程中质量控制等,直至检测结果出来。 2.1维护仪器:良好仪器是确保检验结果的关键。所以,必须加强仪器的维护。检验仪器维护要按规定做好日保养、周保养、月保养以及季保养,使仪器终始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检验仪器在更换部件时一定要做好书面保养记,从而有利用仪器发生故障时方便查询。 2.2准备试剂:检测项目的试剂一定要按流程操作,要按试剂说明书来配制。暂时不用的试剂必须迅速放回冰,以防止试剂挥发,对平时不经常使用的试要观察其稳定性,对不符合检验要求的试剂要及时更换。 2.3分析过程中质量控制:临床检验作为一项以实验为基础的工作,一定要建立和完善客观全面的质量管理体,从而使检验分析的全过程中都处于规范受控的状态,这样才能使检验结果客观、准确、及时。 一是要确保仪器应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做好室内、室间质控,一旦出现失控情况必须要有失控的调查记录及改正措施。

实验室检测结果的质量控制方法

实验室检测结果的质量控制方法 质量控制是指为达到质量要求所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活动。目的在于监视过程并排除导致不合格、不满意的原因以取得准确可靠的数据和结果。 采取合理有效的质量控制手段可监控检测/校准工作过程, 预见到可能出现问题的征兆或及时发现问题的存在,使实验室可有针对性地采取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避免或减少不符合工作的发生。因此,如何在日常的检测工作中对检测结果进行有效的监控成为很多实 验室急需解决的课题。实验室检测结果的质量监控可分为外部监控和内部监控。 一是借助外部力量实施实验室间比对验证活动,实验室间的能力验证是一种检测质量的全面的审核工作,它不但包括了对检测人员、设备、环境等的比对,也包括对检测报告、数据处理的验证等,是实验室能力确认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实验室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它有助于实验室检测能力的提高。 二是内部质量监控。利用内部手段如对盲样检测、留样检测、人员比对、方法比对等验证检测工作的可靠性,具体方法有以下几种:1.对保留样品再检验 对无标准物质的检测参数如蛋白质、脂肪、灰分等指标并易保存的样品采取留样再检测的方法对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进行控制,这

样不但使检验人员认真对待每一次检验工作,从而提高自身素质和技术水平,也有助于发现检测中存在的问题并得到及时有效地纠正。 2.定期使用标准物质 (1)按计划定期对有证标准物质进行检测,将检测结果与标准值进行比较,如果检测结果异常应查明原因排除异常因素,使检测体系恢复正常。 (2)通过对标准物质的检测来完成仪器的期间核查,判断仪器是否处于正常状态的校准状态,对经分析发现仪器设备已经出现较大偏离导致检测结果不可靠时,应按相关规定处理,直到经验正的结果满意时方可投入使用。 (3)利用对标准物质的检测对检验人员进行考核,以查明检验人员是否熟练掌握检验技术,是否能够检出符合要求的准确数据及结果,这也是对检测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 3.利用质量控制图 质量控制图是把检验的性能数据与所计算出来的预期的“控制限”进行比较的图,此方法通过统计技术,将指控样用于检测中,对每次的检测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得出较为科学的波动范围,通过检测查出异常原因所导致的波动,制定相应措施进而消除异常原因。 4.使用不同方法进行重复检测

水质分析中的质量控制措施

水质分析中的质量控制措施 水资源的质量控制是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为了进行有效的水质分析,需要对水质分析进行全面的质量控制。水质分析是一项技术要求非常高的工作,需要化验人员具备较高的技术水平和能力。水质分析的质量控制过程应该包括:样品的采集、实验室内部的控制、实验室外部的控制以及数据的处理等方面。分析从样品的采集到实验室的分析进行质量控制方法的简要探讨。即从样品的准备、实验室方法的选择、标准曲线、控制图的运用和数据检验等方面对水质分析质量的控制。 1、样品的准备 样品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现场样品的采集、保存和运输。样品的采集是水质分析过程的第一步,同时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决定了样品是否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等。因此,样品的采集过程是水质分析质量保证工作中的重要环节,而所采集的样品质量是否在允许范围之内,是关系到分析结果准确与否的一个先决条件。 (1)样品的采集。采样之前应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包括采样方法,步骤,应急措施等,最好要细化到每一个指标的具体的采样方法步骤。一般采样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可以参考《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中的具体针某一种指标的采样方法。而对于特定的指标和具体的条件的采样,可以自行设计方法,但必要时应该检验采样方法是否对分析结果有明显影响。如用F检验可判断采样方法或其他因素所引起的误差是否对样品分析结果有无明显影响,若影响不显著,说明采样误差引起的结果变化明显小于监测区域内所测物质含量的真实变化,则这批数据是可靠的。 (2)水样的保存和运输。水样的保存方法:1.冷藏或冷冻,可以抑制微生物的活动,减缓物理挥发和化学反应速度。2.加入化学保存剂,不同分析指标所加保存剂不一样,但是注意:样品保存剂如酸碱

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

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 发表时间:2011-08-05T11:00:43.123Z 来源:《中国健康月刊(学术版)》2011年第6期供稿作者:徐启芹余慧林房立君[导读] 检验科要按照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的需求创立和改善检验管理质量确保机制。 徐启芹余慧林房立君 【摘要】检验科重要工作是使用熟练的检验技术和先进的仪器装备,对多种标本施行正确的分析,为临床诊断和医治供应精确的试验数据。为达到此目的,一定要对分析前、中、后经过施行全面质量控制。检验质量管理是医院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构成部分,又是医院内涵建设的基本内容,其重要性愈来愈受到医院管理层的器重。本文就我院在检验质量管理方面的做法做一点探讨。【关键词】临床检验;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R42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6-0321-01 1提升整体检验结果的精确性 1.1检验科要按照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的需求创立和改善检验管理质量确保机制。条件允许的要建设试验室信息系统(LIS),严格试验室标准化操作程序,编写SOP文件,为试验室的规范化化管理和质量确保机制的创立供应文件依据,使检验经过标准化、程序化。科室质量管理小组要按照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的需求和检验质量管理的需求对科室的工作执行全经过的质量监控,重点监控室内质控记录和室间质评成绩,对发觉的缺陷和事故隐患及时提出改进意见,及时改进,防备医疗缺陷。 1.2增强对机制落实状况的管理和考核科室管理职员按照医院和检验科质量考核方案对管理机制的落实状况施行考核,考核时要非常器重终末质量的控制,又要注重阶段质量。 1.3增强和临床的联系,如虎添翼工作,互相提升、互相推动检验科的重要工作任务是为临床一线决定诊断、判定疗效、查明病因、施行临床医学钻研供应科学的数据。因此,临床科室的意见就成为检验科改进工作办法、提升服务质量的依据。要通常积极和临床科室的联系,编写检验信息通讯,畅通讯息沟通渠道,传递最新信息,在每一月召开质量分析会时要邀请临床医师代表参加,积极听取临床医师对检验工作的意见和需求,及时对临床医师提出的建议施行可行性钻研,提升检验工作质量。 2增强阶段质量控制是确保医疗服务质量提升的核心 2.1要做好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工作裁减多种干扰要素对检测结果的影响,重点对标本的采集和处理施行监控。 2.2要认真掌握分析中的质量控制工作常规查看项目要开展室内质控,同一时间一定参加本省及卫生部临床检验核心机关的室间质评行为。工作前要对运用的仪器施行查看和日维护,把试验中的仪器误差降到最低。 2.3要做好分析后的质量控制,把好出口关认真执行检验结果的查看核对机制,查看考核职员要对检验结果的考核签字后方可发出报告。如果出现检测值异常,及时复检,并和临床医师联系,认真分析缘故,决定无误后方可发出报告。 2.4检验人员与临床医师之间缺乏勾通,而互相产生矛盾,检验人员总指望临床医师能及时跟上检验科推出新试验的步伐并体会试验技术中一点高度专业化的难点,不能合调,导致这样不良场面的根源是缺乏互相的合作及勾通。 3提升临床检验质量控控制对策 3.1完成资本同享,提升工作功效:检验仪器自动化、网络化的试验室运用,使传统的手工检验分析试验办法变成想让历史,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使检验质量显著提升,产品化试剂盒的规范化运用和检验工笔者系统化、通常化的业务知识培训,使检验工作的规范化化、标准化、系统化、同一化日益改善。现代化的全自动分析仪器可同一时间施行数十项乃至上百项的常规和非常检验分析任务,因此要更新观点,调整传统的管理模式。要资本同享,以开放和运用现代化仪器的功能用途为基本,调整相应专业学组,规范化各临床科室的小试验室,尽快完成检验报告一单通。将仪器装备集合管理可充分施展已有仪器装备的工作功效,有效地下降宗合分析本钱,使患者的标本周转及检验分析时间显著缩短,为患者的及时医治和康复和提升医院床位周转率供应有效保障。 3.2增强质量控制,提升检验质量:严格认真做好室内、室间质控,确保测定结果的精确度和精浓度,裁减试验操作经过中批间和日间标本检测结果差别。对试验全经过施行全方位的陆续监测管理,如出现失控要认真分析失控缘故,提出整改措施方案,填写失控报告,观测整改成效,改进工作办法,提升检验质量。 3.3增强仪器运用管理,保障仪器正常坚定:检验科自动化地步的提升,要运用经国内有关行政部门认证注册并检测及格的医疗仪器。要创立、健全检验仪器管理运用案卷,对仪器登记注册、责任到人。按照操作指导书规范化运用,做好仪器日、周、月、年内运用保养记录,定期维护,以确保检验仪器的正常坚定运行。 3.4增强三基训练,提升专业地步:检验科要认真开展“三基”、“三严”的学习,并定期考核。应结合检验工作的本色,增强急救医学、急救技术知识的训练学习。提升工作职员应对突发公同事件的应急能力和地步,尤其要围绕新知识、新测定办法、新仪器的操作原理和步骤施行学习,不断增强基本医学知识的学习。检验科要增强和临床科室的联系,熟悉不相同疾病的试验室查看本色和疾病的诊断标准,理解临床常见病和高发病的医学知识,不断学习和积累临床知识和临床工作经验,提升专业业务地步。 4结语 临床检验工作正处于技术改革的转轨期间,诸多临床医学的进展都是在试验室技术创新的基本上发展起来的。计算机管理功能灵活、储存信息量大、内容便于更新,运用于临床检验工作中充分施展了资本同享优越,更大提升了工作功效,改善了卫生保健服务的质量。但仍具有诸多不足之处,如管理软件研发不足、检验职员的机算机知识及操作技能乱七八糟、网上保密工作难以确保等等。参考文献 [1]陈军政.加强检验科的质量管理和与临床科室的联系.现代检验医学杂志[J].2005,20:68 [2]丛玉隆.临床实验室分析前质量管理及对策[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4,27(8):483 487 作者单位:225800扬州市宝应县妇幼保健院

食品理化检验中的质量控制分析

食品理化检验中的质量控制分析 食品理化检验过程中,存在众多的干扰因素,比如试剂干扰、人员操作干扰、环境干扰、仪器干扰、方法选择等等,这些因素都将对食品检验的结果产生影响,导致检验数据不准确。在实际的理化检验过程中,应当对整个检验过程进行严格的控制,排除干扰因素影响,才能保证各种元素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在本文当中,笔者将对食品理化检验质量控制进行分析,提出检验前和检验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措施,进一步提高理化检验的准确度,保障食品安全。 食品理化检验概述 食品理化检验的理论基础主要是物理理论和化学理论,其具体方法是通过各种仪器对食品进行物理性质测定和化学性质测定,这一过程中,既有物理实验,也有大量的化学实验,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明确食品当中是否存在对人体有害的元素以及相应的含量、食品的营养成分和营养价值等等。食品理化检验主要包括下述几个步骤:首先,采集检验样品,并对样品进行处理,以方便检验使用;使用提取法、浓缩法、化学方法、色谱分析以及化学蒸馏等各种方法将样品处理成为能够供试验直接使用的状态;第三步是采用各种

仪器或者化学测定方法对食品中的有害物质和营养物质、添加剂等各种成分及其含量进行测定;第四则对测定后的数据进行记录整理,并实施分析,检测数据结果是否合理;最后,将检测结果制作成最终的食品理化检验报告。 食品理化检验前的质量控制措施 样品抽取与制备质量控制。抽取样本是食品理化检验的第一个步骤,也是十分关键的一个步骤,如果样品抽取不合理,不具代表性,或者样品性质遭到破坏,都会直接影响到理化检验的最终结果,所以,在抽取过程中,务必要保证样品具有随机性和代表性,不能够主观控制和影响样品的抽取过程中。在抽取样品的过程中,应当做到以下几点要求:(1)对抽取工具进行消毒清洁,务必要保证抽取工具不向样品输送干扰因素,保持样品原有的生物结构,抽取时还应注意控制抽取力度,不对样品的物理组织等造成损耗。(2)在合适的时间下和合理的环境下抽取样品,同时控制样品抽取的数量。食品都具有一定的保质期限,越是接近保持期限,食品的性质就会越加偏离其原有的状态,所以,应当在选择未变质的食品作为抽取对象,而样品抽取过少,则会使得检验结果具有偶然性和片面性,而不能够代表整个批次食品的安全性。(3)抽取时,应当保证样品质地均匀,比如对于各种饮料、食醋、酱油等液体类食品,应当充分搅拌,保证质地均匀之后,再进行抽取,对于含可溶性无盐固形物的液体,在

浅谈环境实验室水质分析的质量保证及其措施

浅谈环境实验室水质分析的质量保证及其措施 发表时间:2018-12-28T15:05:00.063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29期作者:赵甜甜 [导读]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完善的水质监测质量保证措施,是一种确保分析数据准确可靠的方法,也是科学管理实验室的有效措施。 丰县环境保护监测站 221700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完善的水质监测质量保证措施,是一种确保分析数据准确可靠的方法,也是科学管理实验室的有效措施。它可以有效地提高水质监测的质量,为建立和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做保障。现今,我国水质监测质量控制主要从采样点位置、实验样品的采集和运输、样品存储、实验室分析及分析结果的报告等全过程进行质量控制,确保每一个可能影响分析结果的环节都得到有效控制,从而确保水质样品分析结果的准确可靠。 关键词:实验室;样品;采集控制;运输;控制;分析 1 样品的采集控制 首先,采样人员应持证上岗,样品采集人员必须持有经上级业务主管部门考核合格的合格证才能进行现场水质样品的采集。其次,现场采样人员不能少于两人。第三,针对不同的水体,必须严格按照国家制定的采样技术规范要求进行样品的采集。比如对于日常生活中自来水、配备抽水设备的井水进行样品采集时,应先打开水龙头或抽水设备数分钟,使积留于管道中的水完全流出后再采集样品。 而对于河流、湖泊及水库,则要根据不同的河宽、湖宽,确定采样断面的个数及位置,根据水深来进行采样垂线的设置,并根据规范要求确定是采集混合样品还是单个样品,以及水样采集后是否进行现场沉降 30 分钟等。对于工业废水样品的采集,要在认真了解生产工艺过程及生产周期的基础上,按照采样规范进行采样点的布设及采样频次的确定。第四,要求现场测定的项目如:p H、水温、电导率、溶解氧、透明度、盐度等一定要在现场完成测定。第五,对于要求单独采集的样品,要按照要求选用合适的采样容器进行采集并确定是否进行容器的冲洗。如测定地表水中石油类时,就要求选用 1000ml 的玻璃瓶并且不能对样品瓶进行冲洗,采样前先破坏可能存在的油膜,在水面至 300mm 采集柱状水样,由于油样容易粘附在样品容器上,所以水样的计量不能再一次转移或分离,所有的样品都必须用于测试,否则会导致错误。 如测定地表水中粪大肠菌群时,应优先采集,使用已灭菌并且封包好的样品瓶,采样前,不对样品瓶进行冲洗,采样量一般为采样瓶容量的 80%左右,采样完毕,迅速扎上无菌包装纸。其它要求单独采集的样品也要按要求进行采集等等。第六,在采样现场不论采集哪种样品,水样采集后应根据规范的要求添加保存剂。第七,按实验室的质控要求,采集全程序空白样品及不少于 10%的密码平行样。第八,工作人员在采样时要及时仔细做好现场采样记录,并贴好标签。 2 样品的运输与保存要求 在水样采集后,应尽快送回实验室分析。样品长时间存放,会使样品因温度、空气中的氧、细菌等因素的影响发生物理作用、化学作用及生物作用,对一些测定项目会产生影响。水样运输前应盖紧容器的盖子,需要冷藏的样品必须进行冷藏处理。运输人员应在运输过程中防止水样被损坏或污染。经实验室样品管理人员抽样后,送进实验室的水样必须完成样品的转移登记工作,以免产生泄漏、不合格的样品。如何保存水样是确保测试结果后抽样的准确可靠关键环节之一,这需要抽样后的抽样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抽样技术规范的相关技术要求。水样存放点要尽量远离热源,避免阳光的直接照射。 3 分析人员及仪器设备运行质量控制要求 所有分析人员均应持证上岗,分析人员必须持有经上级业务主管部门考核合格的合格证才能从事水质样品的分析工作,且每个分析项目的持证人员不能少于两人。为确保水质监测数据的真实可靠,遵守国家计量法是进行水质监测工作的前提。 因此分析所用的仪器设备必须经有资质的计量部门计量检定和校准合格后才能使用,在使用过程中,员工需要建立设备参数,制定一系列仪器校准计划和维护计划等,定期确保仪器的校准和维护,并在测试的有效期内使用。仪器、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应进行日常维护和维修,以及高频仪器的使用期间的验证,如分光光度计波长精度、灵敏度和色板对齐,总酸度计误差值,以及监管的工具错误,查阅相关的计量检定程序定期验证。 4 分析过程的质量控制 实验室水质样品分析质量控制可采取以下四种质控措施: 4.1 空白值分析 为了消除某些因素对样品测量的综合影响,同时应同时进行空白实验。空白值影响测定方法的检测极限和下限确定,也影响结果的再现性,一般而言,空白样本的测定结果应小于检测方法的检测极限。 4.2 平行样分析 对平行双份样品的总水样中不少于 10%的随机样品抽样,同样的样品在相同的条件下分析同步,这样做可以反映出测试的精度,当平行双样测定的相对偏差大于实验室质量控制指标(不同项目不同含量的相对偏差要求不同)规定要求时,就说明平行样分析不合格,应重新作平行双样分析,直到偏差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 4.3 有证标准物质测定分析 标准物质是实施质量控制的物质基础,其目的是在于达到量值传递与溯源,具有量值传递的作用。作为质量控制样品时,由质量管理人员交付监测分析人员进行测定,因此标准物质应与样品同步分析,假如质量控制样品的测定结果,出现在给定的不确定度范围内,可知该批次样品测定结果是受控的,反之,该批次样品测定结果作废,需要查找原因纠正后重新测定。 4.4 加标回收率测定 在同一水样的子样中加入一定量的标准物质,把其测定的结果减去水样的测定结果,两者之差除以加入的标准物质的量,得到加标回收率,通过加标回收率来反映水样测试结果的准确度。

XX医院检验科质量控制方案及流程

检验科质量控制方案及流程 一、质控内容:从临床医生申请实验开始至实验室完成检测,以及登记和发出报告的全过程中一系列保证实验质量的方法和措施,包括分析前质量控制、分析中质量控制和分析后质量控制。卫生部临检中心组织的室间质评。 二、质控方案: (一)血细胞分析的质量控制 1、分析前质量控制 (1)上岗前应清楚工作程序,仔细阅读仪器说明书并通晓仪器操作规程及仪器维护。 (2)仪器的校准:首先,lH750长期使用原装配套试剂和标准液,每年对仪器校准一次。同时,测新鲜血样,并用此血样结果校准其他血球仪并作记录。 (3)仪器的质控:每日先用lH750的配套质控品测WBC.RBC.Hb.PLT四项作日间质控,用多规则(1 2SD警告、2 2SD失控、1 3SD失控、10X失控)判定,如在控,正常进行标本测量工作,如失控需分析原因纠正后再进行标本测量工作,并作记录和绘制质控图。同时,每日测新鲜血样一个,用此血样对比其他血细胞分析仪结果, 结果差率小于总误差。参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表1-2-17。 (4)比对:WBC.RBC.Hb.PLT四项按检验项目检测系统间的比对程序每季度比对一次。要求结果偏差不超过1/2PT,参照(CLIA'88)见《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P80表1-2-18 (5)室间质评——参与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组织的室间质评活动并及时分析结果。 (6)标本的采集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保证标本质量。 2、分析中质量控制 检测前标本要充分混匀,严格按操作规程上机检测。 3、分析后质量控制 发报告前认真核对每项结果,不明原因异常结果与临床沟通并作记录。凡WBC<3.5×109/L 或>20.0×109/L、RBC<3.0×1012/L、HGB<100g/L、PLT<100×109/L或>400×109/L的结果无明显诱因者,复查并涂片镜检,组长审核。 附血涂片及分类的质量控制:a推制薄厚适宜、分布均匀有头体尾无空泡的血涂片并迅速干燥 b 尽快染色并根据温度控制染液浓度 c 分类时选择体尾交界处并遵循一定方向连续进行如“城垛式”,不遗漏和重复视野并全部记录白细胞 d 计数100个细胞。 (二)尿液分析及显微镜检查的质量控制 1、分析前质量控制 (1)上岗前应仔细阅读仪器说明书,熟悉仪器操作规程及仪器维护。 (2)标本的采集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宜新鲜随机中段尿,避免污染,不加防腐剂保正标本质量。 (3)尿液分析质控程序(标准条每日一次,质控物同批号每周一次) 1.用质控物进行质控 超出质控范围在质控范围内 进行第2步开始进行标本测定 检查质控物是否失效、是否正确储存、是否污染 是这些问题没有明确说明

检验科质量控制流程

检验分析前、中、后的质量控制及流程 1.分析前的质量控制 该阶段是从临床医生开出检验单、患者准备、原始标本的采集、储存、运输直至检验室验收、检验等全过程。 1.1.准确填写检验申请单:医生要准确无误地填写申请单,字迹要清晰可读,写明患者姓名、年龄、性别、住院号、病案号、诊断以及标本来源,有时还要附有简单的病历,特殊情况说明等临床资料。如果这些内容一旦被漏填、忽视、错填或者填写不清,都会使检验人员在检验操作过程不能全面获取患者信息,以至于不能根据患者生理变化对检验结果做出正确的判断,出现错报、漏报、误诊等情况。 1.2.患者准备:此项工作可以确保送检的标本质量,避免一些生理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例如,当患者处于兴奋、激动、恐惧状态时,可导致白细胞、血红蛋白增高;患者运动时,可以导致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肌酸激酶等一时增高;而且还可以引起血中钠、钾、钙以及清蛋白、血糖等指标的变化;高蛋白饮食可引起尿素、三酰甘油、尿酸、血糖等增高;另外服用药物以及疲劳、熬夜、饮酒等都会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所以,当采集患者标本时应尽可能的规避上述情况。如果确要检验,而又存在上述情况,应该在检验申请单上注明,从而方便检验人员客观地解释检验结果。 1.3.标本采集注意事项:正常情况下,对患者进行采集标本,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核对检验申请单所填写与标签是否一致;②采血最好以坐位或卧位,从而确保安全;

③止血带压迫时间不宜过紧、过长,也不要用力拍打穿刺部位,检验人员应在穿刺入血管后立即放松止血带;④采集标本的器材一定要符合实验要求;⑤避免血标本的溶血和标本的污染。 2.分析中的质量控制 该阶段是从接受标本开始,主要包括维护仪器、准备试剂以及分析过程中质量控制等,直至检测结果出来。 2.1.维护仪器:良好仪器是确保检验结果的关键,所以,必须加强仪器的维护。检验仪器维护要按规定做好日保养、周保养、月保养以及季保养,使仪器终始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检验仪器在更换部件时一定要做好书面保养记录,从而有利用仪器发生故障时方便查询。 2.2.准备试剂:检测项目的试剂一定要按流程操作,要按试剂说明书来配制。暂时不用的试剂必须迅速放回冰箱中,以防止试剂挥发;对平时不经常使用的试剂,要观察其稳定性;对不符合检验要求的试剂,要及时更换。 2.3.分析过程中质量控制:临床检验作为一项以实验为基础的工作,一定要建立和完善客观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从而使检验分析的全过程中都处于规范受控的状态,这样才能使检验结果客观、准确、及时。一是要确保仪器应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做好室内、室间质控,一旦出现失控情况,必须要有失控的调查记录及改正措施。二是规范保存原始记录,要重视原始数据的法律效力,各项检验结果原始记录是检验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检验结果的记载,也是最直接反映检测过程的数据资料。三是所有检验项目都应具有标准操作程序,此操作程序应该具备可操作性以及规范性、有效性。

尿液分析和临床显微镜检查的质量控制流程图

尿液分析检查的质量控制流程 尿液分析(Urinalysis)是尿液(Urina)和分析(Analysis)二词的组合。中华检验医学大辞典对尿液分析明确定义:“用目测、理学、化学(应强调定性,定量)、显微镜及其他仪器(各种尿分析仪,渗透压计等)对尿液标本进行分析”。 1.尿液分析的准确程度将直接影响到临床诊断,提高尿液分析检查的质量是关系到临床检查的重要环节。 2.质量控制的目的是实验室确保为临床医生提供客观,可靠信息去诊疗病人。 3.质量控制是质量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是致力于使质量特征符合质量要求所采取的一切措施,以确保生产出来的产品满足要求的过程。要保证尿液分析检查质量,一定要建立一套完整的,适合于尿液分析管理措施,实行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全程的质量控制。 一、分析前的质量控制 (一)标本的采集与处理 尿液标本的采集:尿液标本的采集要求新鲜。住院病人尿常规检测最好留取清晨第一次中段尿;门诊或急诊病人可随时留取,但在标本容器上必须注明留取时间。 1.尿液标本的收集:尿液标本的收集容器要清洁。使用清洁一次性有盖尿标本的容器,改变目前敞开无盖的尿杯。容器上应贴有病人、验联号(或条码)及注明标本留取时间的标签。 2.尿液标本的送检:尿液标本留取后应及时送检。一般尿液标本留取

至少为30ml,应在2h检查完毕,以免细菌繁殖及有形成分破坏,据文献报到,尿液标本留取置25℃,2h后会出现如下改变: ●外观出现尿色变深,透明度变混或尿气味带有氨味; ●化学成分出现葡萄糖,胆红素、尿胆原、维生素C 下降,亚硝 酸盐升高,pH与蛋白质升高或下降; ●镜检出现RBC、WBC管型下降,结晶或细菌升高。 3.尿液标本的保存:尿液标本如不能及时送检或分析,必须冷藏或防腐保存。冷藏可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维持尿液pH恒定,使尿中有形成分基本不变,但4℃条件下冷藏不得超过8h,有时冷藏会导致盐类析出产生沉淀,影响沉渣检查。化学防腐①甲苯:通常用于化学成分的保存;②甲醛:用于尿沉渣检验标本的保存。 4.尿液标本接收:实验室应建立严格的标本接收制度,工作人员在接收标本时,必须检查: ?标本容器是否符合要求 ?标记容与医生所填写化验单是否一致 留尿到接收标本时间是否过长 标本是否被污染 近期是否给服用对尿液分析有影响的药物和其它物质 ?尿量不少于30ml:特殊病例不能达到此要求时(如小儿、烧伤,肾衰无尿期等)应在报告单上注明收到尿量及检查方法。 尿液标本的接收要求:凡留尿超过2h(未采取相应的保存措施),未注明留尿时间或尿量不够的标本应拒收。检验科收到合格的标本后应

水质分析化验中的质量控制

水质分析化验中的质量控制 摘要:质量控制措施在水质分析化验工作开展过程中发挥着较为重要的作用。现阶段水质检验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会让水质分析化验结果的误差有所增加。水质分析化验质量控制工作的强化, 可以在降低一些不可避免的误差的基础上, 促进水质分析化验结果的科学性与可靠性的提升。本文主要对质量控制在水质分析化验中的影响因素;水质分析化验的质量控制方法 ;水质分析工作的现状及水质分析化验的质量控制措施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水质分析;质量控制;分析化验 质量控制是人们借助各种控制方法, 对质量产生过程进行监测, 并对化验阶段出现的不利因素及不合理设置进行处理的措施。实验领域的质量控制措施可以在为实验活动的技术要求提供保障的基础上, 促进实验结果精确性的提升。水质分析化验是人们了解水质情况的重要工具。质量控制在水质分析化验中的应用等研究工作的开展, 可以为污水治理及环保立法等工作的开展提供帮助。 1 质量控制在水质分析化验中的影响因素 1.1 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对水质分析化验工作的影响主要指的是水质分析人员自身素质对水质分析化验工作的影响[1]。根据水质分析化验工作的需要, 相关人员不仅仅需要熟练掌握专业技能和踏实肯干的工作作风, 也需要在思想方面重视水质监测工作。 1.2 实验设备因素 实验设备的正确运用, 可以避免水质监测工作中出现的水质污染问题。例如烧杯等玻璃器皿是水质分析化验工作中常用的实验设备, 存在于实验设备内部的一些杂物会给水质测量工作带来一定的误导。实验器械的清洁度和器皿质量是人们在水质分析化验工作开展过程中所不可忽视的内容。 1.3 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对水质分析化验的影响, 与环境因素对水质清洁程度的影响之间有着一定的联系。水质周围环境不理想的问题的出现, 会让水质分析化验的试验误差有所增加, 如可吸入颗粒物、带电污染物和雾霾等小颗粒会严重干扰水质分析化验的精确度。温度过高问题所引发的电子设备小型故障也会在破坏仪器原有实验性能的基础上, 给水质化验结果的精确性带来不利的影响。 2 水质分析化验的质量控制方法 水质分析化验的质量控制方法涉及到了水质化验分析构成中的样品采集、实验室内外部控制等多项内容。质量控制工作的开展, 让精密仪器的核准级标准溶液的控制等措施成为了分析数据质量与效果的重要因素。以下内容为水质分析化验工作中常用的质量控制方法。 2.1 复样检验法 复样检验法在水质分析化验工作开展过程中的应用, 要求人们在水质分析化验工作开展过程中, 保留水样标本复样, 并指定复检人员对水样标本复样进行再次检验, 以便对两次检验的检验结果进行分析[2]。在对水质分析化验与复样检验的检验结果进行分析以后, 我们可以发现, 如果复样检验与水质化验结果之间存在有角度差异, 相关人员需要在对检验结果进行充分分析的基础上,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