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新型分离技术复习重点

新型分离技术复习重点

新型分离技术复习重点
新型分离技术复习重点

学渣根据老师讲的重点整理出来的,希望对大家有用

考试题型

填空20分共10题

简答20分共4题

设计20题共2题(其中一题双极膜3室制备酸碱,图、原理,另外一题净水器5级结构百度上有)

计算40分共3题

第一章

1.分离技术的定义

分离技术是指利用物理、化学或物理化学等基本原理与方法将某种混合物分成两个或多个组成彼此不同的产物的一种手段。

2.分离技术的作用于意义

(1)分离技术在过程工程中的意义:分离工程通常贯穿在整个生产工艺过程中,包括从原料、产物和副产物中脱除杂质;循环物料的分离;从废物中脱除污染物,是获得最终产品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化学家和化学工程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

(2)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饮用水、自来水大多都通过对来自江河湖海的水处理后获得的;每天食用的果汁、生啤、白糖、食言等分别通过蒸发、膜虑、结晶、电渗析等方法制得;每天开车所用的汽油、

煤油等都是通过对原油加氢反应除去硫磺并经分馏制得的。

(3)在环境中的保护作用:家庭生活污水所含成分十分复杂,直接排放将会严重污染环境,需通过富集、吸收、降解或转化等方式将有毒、有害污染物除去。

(4)在人类健康与保健中的作用:分离技术在医疗上做出杰出的贡献,人工肾、人工肺人工肝具有的功能都是利用膜的筛分作用通过透析、滤过方法净化血液、供氧和去除CO2使血液氧合,或通过置换等,达到调节人体平衡、维持生活、延长寿命的目的。

(5)在能源再生与新能源利用方面的作用。

3.分离剂的概念

加到分离系统中使过程得以实现的能量或物质。

4.三大类新型分离技术

第一类——对传统技术或方法加以改良的分离技术:超临界

流体萃取、液膜萃取、双水相萃取以及色谱分离等;

第二类——基于材料科学发展形成的分离技术:反渗透、超

滤、气体渗透、渗透汽化等膜分离技术;

第三类——膜与传统分离相结合形成的分离技术:膜吸收、

膜萃取、亲和超滤、膜反应器等。

第二章

计算题都在这一章

1.第一种类型:混合熵(作业有做过)

?S mix=-R n i lnx i

摩尔混合熵的计算:

?S0mix =S mix /n(n为体系的总摩尔数)

=-R x i lnx

i

(这只是PPT里的例题)

分离理想气体或溶液的最小功(W min )W min = T S?mix

? 摩尔最小功

W o min =T?S o mix -=RT∑x i ln x i

2.第二种类型题:渗透压

π=C R T (非电解质溶液) π是渗透压单位KPa C单位是mol/L(一定要换成mol/L)

π=RT∑ C i(电解质溶液) C i为水中离子的浓度注意离子的下标当溶液的浓度增大时,溶液偏离理想程度增加,对电解质

水溶液常需引入渗透压系数来校正偏离程度。

πi=φ i C i RT

溶液的浓度较低时,绝大部分电解质的渗透压系数接近于1,随着溶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大。

对NaCl, KCl等一类液,其系数基本上不随浓度而变;而Na 2SO 4, K2 SO 4等一类溶液则随溶液浓度的降低而增大。

3.第三种类型:唐南平衡(课本第20页)

假定一种分子或离子大得不能通过膜,而溶剂小分子和普通离子能自由通过,这时若系统中有这类分子电解质存在并达到平衡时,膜两侧电解质浓度并不相等,这种现象即为唐南平衡。

4.第四种类型:火用(详细请见2.2PPT第67页开始,课本例2-1)

5.范德华力

色散力:非极性分子之间

诱导力: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之间

取向力:极性分子之间

在非极性分子之间只有色散力,在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之间有诱导力和色散力,在极性分子之间则有取向力、诱导力和色散力的作用。

6.

第三章1.常用的膜材料

2.膜的分类

按膜的材料分类:纤维素酯类、非纤维素酯类

按膜的分离原理及使用范围分类:微孔膜、超过滤膜、反渗透膜、纳滤膜、渗析膜、电渗析膜、渗透蒸发膜等

按膜的形态分类:平板膜、管式膜、中空纤维膜

按膜的结构分类:对称膜、非对称膜、复合膜

3.膜的制备工艺

(1)相转变法:L-S型制模法

(2)复合制膜工艺

4.反渗透满足的两个条件:

(1)存在选择性透过膜

(2)工作压力大于渗透压

5.渗透满足的两个条件:

(1)存在选择性透过膜

(2)存在浓度差

6.有孔学说与无孔学说

7.反渗透的应用领域

(1)海水、苦咸水的淡化制取生活用水,硬水软化制备锅炉用水,高纯水的制备。

(2)在医药、食品工业中用以浓缩药液、果汁、咖啡浸液等。与常用的冷冻干燥和蒸发脱水浓缩等工艺比较,反渗透法脱水浓缩成本较低,而且产品的疗效、风味和营养等均不受影响。

(3)印染、食品、造纸等工业中用于处理污水,回收利用废业中有用的物质等。

8.反渗透膜的组件

有四种:板框式、管式、螺旋卷式、中空纤维式。

9.级与段的概念

段:前段膜组件的浓水流经下一膜组件进行再处理,流经几组膜组

件即称为几段。

级:膜组件的产品水再经下一膜组件进行处理,产品水流经几次膜组件处理即称为几级。

10.膜的浓差极化概念、影响、减缓的措施

概念:在膜分离操作中,所有溶质均被透过液传送到膜表面上,不能完全透过膜的溶质受到膜的截留作用,在膜表面附近浓度升高。这种在膜表面附近浓度高于主体浓度的现象称为浓度极化或浓差极化。影响:

1.使膜表面溶质浓度增高,引起渗透压的增大,从而减小传质驱动力;

2.当膜表面溶质浓度达到其饱和浓度时,便会在膜表面形成沉或凝胶层,增加透过阻力;

3.膜表面沉积层或凝胶层的形成会改变膜的分离特性;

4.当有机溶质在膜表面达到一定浓度有可能对膜发生溶胀或恶化膜的性能;

5.严重的浓差极化导致结晶析出,阻塞流道,运行恶化。概括地说,就是分离效果降低,截留率改变,通量下降。

措施:

①选择合适的膜组件结构;

②加入紊流器;

③料液横切流向设计;

④料液脉冲流动;

⑤螺旋流;

⑥提高流速;

⑦适当提高进料液温度以降低粘度,增大传质系数。

11.膜的污染定义、影响、措施,与浓差极化的区别

定义:是指处理物料中的微粒,胶体或溶质大分子与膜存在物理化学作用或机械作用而引起的在膜表面或膜孔内吸附,沉积造成膜孔径变小或堵塞,使膜产生透过流量与分离特性的不可逆变化现象。

措施:1.水通量逐步下降(膜通量下降);

2.通过膜的压力和膜两侧的压差逐渐增大(进料压力和△P逐渐增大);

3.膜对溶解于水中物质的透过性逐渐增大。

措施:

1.料液预处理(热处理、pH调节、离子交换、预过滤、加入稳定剂)

2.膜材料的选择(考虑膜的亲疏水性、荷电性。亲水性膜及膜材料电荷与溶质电荷相同的膜较耐污染;对膜表面进行改性)

3.膜孔径或截留分子量的选择(通过实验选择最佳孔径的膜)

4.膜结构选择(不对称结构膜较耐污染)

5.组件结构选择

6.溶液pH控制(分离、浓缩蛋白质、酶时,一般把pH调至远离其等电点,使其溶解度增加,并带电荷)

7.溶液中盐浓度的控制(以改变溶液的离子强度)

8.溶液温度的控制

9.溶质浓度,料液流速与压力的控制

与浓差极化的区别

膜污染与浓差极化有内在联系,尽管很难区别,但是概念上截然不同。浓差极化加重了污染,但浓差极化是可逆的,即变更操作条件可使之

消除,而污染是不可逆的,必须通过清洗的办法,才能消除。

12.超滤、纳滤、反渗透、微滤的区别(作业有做过,也可以看PPT3.4第99页)

第四章

1.气体分离的定义和工作机理

气体膜分离过程是一种以压力差为驱动力的分离过程。在膜两侧混合气体各组分分压差的驱动下,气体分子透过膜的现象。

目前常见的气体通过膜的分离机理有两种:其一,气体通过多孔膜的微孔扩散机理;其二,气体通过非多孔膜的溶解/扩散机理。

2.传统的气体分离方法

深冷分离法

吸附分离法

吸收分离法

3.气体分离膜的应用

(1)从合成氨中的尾气回收氢气

(2)富氧气的制造

(3)水果保鲜

(4)天然气脱水

4.分子流与粘性流

膜孔直径(dp )远小于气体分子平均自由程(λ)时,气体分子与孔壁之间的碰撞几率远大于分子之间的碰撞几率,此时气体通过微孔的传递过程属努森扩散,又称自由分子流。

孔径大于操作条件气体分子的平均运动自由程,孔内分子流动受分子之间碰撞作用支配,分子与孔壁之间的碰撞可以忽略,称为粘性流。气体处于粘性流状态是没有分离性能的。

5.渗透汽化(PV)、蒸气渗透(VP)的定义与区别

渗透汽化(或渗透蒸发)是指液体混合物在膜的一侧与膜接触时,其中易透过组分较多地溶解在膜上,并扩散通过膜,在膜的另一侧气化而被抽出,从而达到分离的膜过程。

蒸发渗透(vapor permeation),与渗透汽化过程不同之处在于其进料为气相,相变过程发生在进装置前或在膜上游蒸发汽化,在过程中蒸

汽相渗透通过膜。

两者相同点

1)推动力均是组分在膜两侧的蒸气压差;

2)分离相同体系使用同种膜;

3)膜后侧的情况完全相同,均为真空,采用相同的方法移去渗透物;

4)膜内的状态以及渗透物扩散通过膜的规律基本相同。

两者的不同点

1) VP的加料为蒸气,气体在膜组件中的流动状况较液体好,分布均匀,物质在汽相中的扩散系数大,浓差极化的影响小;

2) PV过程中渗透物有相变,过程中料液的温度不断下降,从而导致渗透通量的下降,通常采用级间加热的方式来维持料液的温度;而VP过程无相变,过程中加料温度基本不变,VP的平均渗透通量比PV 大,所以完成相同的分离任务,VP所需要的膜面积小。

3) VP的操作温度通常比PV高,温度高渗透通量大,所需膜面积小;

4) VP的蒸气加料比PV的液体加料,杂质含量小,由于VP的渗透通量大,因此在VP法比PV法节省设备投资费用,因而总成本比较低。

6.渗透汽化的操作方式

冷凝法抽真空法冷凝与抽真空结合法载气吹扫法

溶剂吸收法

7.渗透汽化膜的种类和应用

渗透汽化膜可分为:优先透水膜、优先透有机物膜和有机物分离膜。(无水乙醇)

应用:1.有机溶剂脱水 2.水中脱除有机物 3.有机混合物的分离

8.膜基吸收的原理

膜基吸收(membrane-based absorption)是以疏水或亲水微孔膜作为气、液两相间的介质,并利用膜的多孔性实现气、液两相接触的一种新型分离技术。

原理

一般采用双膜理论来研究膜基吸收的传质过程,传质过程的推动力为组分在膜两侧流体中的活度差(浓度差)。

其传质过程主要经历四个过程:

(1)气相中的物质在气相边界层中的扩散过程;

(2)膜孔中物质的传递过程;

(3)气液两相界面的物质溶解一吸收过程;

(4)液相界面的物质向液相主体扩散过程。

第五章

1.血液透析能取代肾脏的哪些功能

排出对肌体有害的代谢产物

维持水代谢平衡

维持人体内环境酸碱度的平衡

协助维持血压

维持人体内环境电解质的平衡

2.血液透析、血液滤过、血液洗滤的定义、联系、区别(作业有做过)

3.腹膜透析

参与透析的是腹膜中的毛细血管和淋巴

4电渗析的基本条件

离子选择性透过膜

直流电场

5.电渗析的工作原理

在阴极与阳极之间,放置着若干交替排列的阳膜与阴膜,让水通过两膜及两膜与两极之间所形成的隔室,在两端电极接通直通电源后,水中阴、阳离子分别向阳极、阴极方向迁移,由于阳膜、阴膜的选择透过性,就形成了交替排列的离子浓度减少的淡室和离子浓度增加的浓室。

6.阳膜的定义

凡是在高分子链上连接的是酸性活性基团(例如一SO3H)的膜,称为阳

膜。只允许阳离子通过。

7. 电渗析过程

反离子迁移

同名离子迁移

电解质渗析

水的渗透

水的电渗析

水的电离

压差渗漏

在上述几种传递现象中,只有反离子迁移才具有脱盐或浓缩的作用,其他过程均会影响电渗析的除盐或浓缩效率,增加电耗。设计中,应选择理想的离子交换膜和最佳的操作条件,设法消除或改善这些不利影响。

8.电渗析的浓差极化的定义,影响,措施

定义:在离子耗竭层中,溶液的电阻会变得相当大,当恒定电流通过离子耗竭溶液层时,会引起非常大的电位降,并迫使其溶液中的水分子离解,产生大量的H+和OH-来弥补及传递电流,这种现象称为离子交换膜的极化现象。

影响:

(1) 耗电增加;

①部分电能消耗于水的离解和与脱盐无关的H+和OH-迁移上;

②极化沉淀使得液-膜界面的电阻增大,导致电耗上升。

(2) 膜的使用寿命缩短;

极化后膜的一侧受碱的腐蚀,另一侧受酸的腐蚀。此外,沉淀结垢(Ca(OH)2、 Mg(OH)2等)的侵蚀,会改变膜的物理结构使膜的性能下降。

(3) 膜的有效面积减少

沉淀结垢堵塞水流道,减少离子渗透膜面积。

措施:

(1) 最有效的方法是改善操作条件,使电渗析在极限电流以下运行。通常取极限电流的70~90%作为操作电流。实际操作中,主要通过调节工作电压来控制操作电流。

(2) 采取有效的方法强化传质过程,提高装置的极限电流。

(3) 定期酸洗,加入阻垢剂和倒换电极操作等过程来消除极化沉淀。

9.离子选择性透过膜如何选择性透过

凡是在高分子链上连接的是酸性活性基团(例如一SO3H)的膜,称为阳膜;凡是在高分子链上连接的是碱性活性基团[例如-N(CH3)3OH]的膜,称为阴膜。它们在水溶液中进行如下解离:

R-SO3H→R-SO3-+H+

R-N(CH3)3OH一→R-N+(CH3)3+OH-

产生的反离子(如H+、OH-)进入水溶液,从而使阳膜上留下带负电荷

的固定基团,构成强烈的负电场,阴膜上留下带有正电荷的固定基团,构成强烈的正电场。

10.电渗析级与段的概念

级:电渗析器中一对电极之间所包含的膜堆称为级,一台电渗析器的电极对数就是这台电渗析器的级数

段:电渗析器中淡水水流方向相同的膜堆称为一段,水流方向每改变一次,段数就增加一段

11.电渗析的特点和不足之处

1.能耗低:在除盐过程中,只是用电能来迁移水中的盐分,而大量的水不发生相的变化。尤其适用于苦咸水淡化;

2.药剂耗量少,环境污染小:仅在酸洗是时消耗少量酸;

3.对原水含盐量变化适应性强:可按需要进行调节,根据一台ED器中的段数、级数或多台ED器的串联、并联或不同除盐方式(直流式、循环式或部分循环式)来适应;

4.操作简单,易于实现机械化、自动化;

5.设备紧凑耐用,预处理简单:预处理一般经砂滤即可;

6.水的利用率高:ED器运行时,浓水和极水可循环使用,水的利用度可达70%~80%,国外可高达90%左右

不足之处:只能除去水的盐分,而不能除去其中的有机物,某些高价离子和有机物还会污染膜;易发生浓差极化而产生结垢(用EDR可以

避免);与RO相比,脱盐率较低,装置比较庞大且组装要求高,因此它的发展不如RO快。

12.双极膜三室制备酸碱(设计题)

第六章

1.恒沸精馏的定义

在两组分恒沸液中加入第三组分(称为挟带剂),该组分能与原料液中的一个或两个组分形成新的恒沸液,从而使原料液能用普通精馏方法予以分离。利用恒沸现象改变组分的相对挥发度,这种方法称为恒沸精馏。

2.萃取精馏的定义

混合溶液中加入挥发度很小的添加剂以增大两组分间的α。第三组分萃取剂(溶剂)一般沸点较高、不与原溶液中任一组分形成恒沸物,仅改变原组分的α从而实现精馏分离,这种方法称为萃取精馏。

3.分子精馏定义、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

分子蒸馏(又叫短程蒸馏)它是依据不同物质分子运动平均自由程的

生物大分子分离技术综述

生物大分子分离技术综述 摘要:生物大分子包括核酸DNA和RNA、多糖、酶、蛋白质以及多肽等。生物大分子分离技术是生物研究中的核心技术之一,当前医学,药学及生命科学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为大分子分离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契机。本文对以沉淀、透析、超滤和溶剂萃取为代表的传统分离技术, 以及色谱, 电泳等现代分离技术的发展概况、方法、特点及应用进行了综述。 关键字:分离技术生物大分子 1前言 生命科学的发展给生物大分子的分离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各种生化、分子研究要求提取分离高纯度,结构完整和具有生物活性的活性的生物大分子样品,这就使得分离技术在各项研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生物大分子分离技术的研究也就随之产生。同时,随着各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纳米材料、计算机自动化等技术的发展也为生物大分子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空间。 生物大分子的制备具有如下特点:生物样品的组成极其复杂,许多生物大分子在生物样品中的含量极微,分离纯化的步骤繁多,耗时长;许多生物大分子在分离过程中就非常容易失活,因此分离过程中如何保证生物大分子的活性,也是提取制备的困难之处;生物大分子的制备几乎都是在溶液中进行的,温度、PH值、离子强度等各种参数对溶液中各种组成的综合影响,很难准确估计和判断。这些都要求生物大分子的分离技术以此为依据,突破这些难点,优化分离程序以获得符合要求的生物大分子试剂。 2传统分离技术 被广泛应用传统的生物大分子分离方法有透析、溶剂萃取、沉淀和超滤等,它们都是一些较早就建立起来比较完善的的分离方法。 2.1透析法 1861年Thomas Graham发明透析方法,已成为生物化学实验中最简易常用的分离纯化技术之一。在生物大分子的分离过程中,除盐、少量有机溶剂、生物小分子杂质和浓缩样品等都需用到透析。现在,除半透膜的材料更加多样化,透析方式也更加多样。透析法主要是利用小分子物质在溶液中可通过半透膜,而大分子物质不能通过半透膜的性质,达到分离的方法。例如分离和纯化DNA、蛋白质、多肽、多糖等物质时,可用透析法以除去无机盐、单糖、双糖等杂质。反之也可将大分子的杂质留在半透膜内,而将小分子的物质通过半透膜进入膜外溶液中,而加以分离精制:透析是否成功与透析膜的规格关系极大。透析膜的膜孔有大有小,要根据欲分离成分的具体情况而选择。透析膜有动物性膜、火棉胶膜、羊皮纸膜、蛋白质胶膜、玻璃纸膜等。分离时,加入欲透析的样品溶液,悬挂在纯化水容器中,经常更换水加大膜内外溶液浓度压,必要时适当加热,并加以搅拌,以利透析更快。最后,透析是否完全,须对透析膜内溶液进行检测。

化工分离工程复习题及答案..

化工分离过程试题库(复习重点) 第一部分填空题 1、分离作用是由于加入(分离剂)而引起的,因为分离过程是(混合过程)的逆过程。 2、分离因子是根据(气液相平衡)来计算的。它与实际分离因子的差别用(板效率)来表示。 3、汽液相平衡是处理(汽液传质分离)过程的基础。相平衡的条件是(所有相中温度压力相等,每一组分的化学位相等)。 4、精馏塔计算中每块板由于(组成)改变而引起的温度变化,可用(泡露点方程)确定。 5、多组分精馏根据指定设计变量不同可分为(设计)型计算和(操作)型计算。 6、在塔顶和塔釜同时出现的组分为(分配组分)。 7、吸收有(轻)关键组分,这是因为(单向传质)的缘故。 8、对多组分吸收,当吸收气体中关键组分为重组分时,可采用(吸收蒸出塔)的流程。 9、对宽沸程的精馏过程,其各板的温度变化由(进料热焓)决定,故可由(热量衡算)计算各板的温度。 10、对窄沸程的精馏过程,其各板的温度变化由(组成的改变)决定,故可由(相平衡方程)计算各板的温度。 11、为表示塔传质效率的大小,可用(级效率)表示。 12、对多组分物系的分离,应将(分离要求高)或(最困难)的组分最后分离。 13、泡沫分离技术是根据(表面吸附)原理来实现的,而膜分离是根据(膜的选择渗透作用)原理来实现的。 14、新型的节能分离过程有(膜分离)、(吸附分离)。 15、传质分离过程分为(平衡分离过程)和(速率分离过程)两大类。 16、分离剂可以是(能量)和(物质)。 17、Lewis 提出了等价于化学位的物理量(逸度)。 18、设计变量与独立量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式来表示( Ni=Nv-Nc即设计变量数=独立变量数-约束关系 ) 19、设计变量分为(固定设计变量)与(可调设计变量)。 20、温度越高对吸收越(不利) 21、萃取精馏塔在萃取剂加入口以上需设(萃取剂回收段)。 22、用于吸收过程的相平衡关系可表示为(V = SL)。 23、精馏有(两个)个关键组分,这是由于(双向传质)的缘故。 24、精馏过程的不可逆性表现在三个方面,即(通过一定压力梯度的动量传递),(通过一定温度梯度的热量传递或不同温度物流的直接混合)和(通过一定浓度梯度的质量传递或者不同化学位物流的直接混合)。 25、通过精馏多级平衡过程的计算,可以决定完成一定分离任务所需的(理论板数),为表示塔实际传质效率的大小,则用(级效率)加以考虑。 27、常用吸附剂有(硅胶),(活性氧化铝),(活性炭)。 28、恒沸剂与组分形成最低温度的恒沸物时,恒沸剂从塔(顶)出来。

10级分离技术复习及思考题期末考试.doc

分离技术复习及思考题 1、角种分离技术的原理、应用(沉淀分高、溶剂莘取、离子交换、薄层层析、蒸偏、过 滤、离心、电泳、泡沫浮选、电解、固相莘取、超临界流体萃取膜分离、毛细管电泳、微波萃取) 2、什么情况下要进行样品预处理分离? 3、采样的基本原则是什么?简述土壤样品前处理的主要步骤。 有代表性均匀多次重复取样。 4、同体试样消解方式有哪些? 5、有机沉淀分离较无机沉淀分离的优点有哪些?何谓共沉淀分离,举例说明。 6、共沉淀与后沉淀对分析结果的影响的处理 7、晶型沉淀与无定型沉淀的沉淀条件选择 8、何谓均相沉淀,获得均相沉淀的方式有哪儿种? 均相沉淀是在均相溶液中,借助于适当的化学反应,有控制地产生为沉淀作用所需的离子,使在整个溶液中缓慢地析出密实而较至的无定形沉淀或大颗粒的品态沉淀的过程。控制溶液pH的均相沉淀酉旨类或其他化合物水解络合物分解以释出待沉淀离子氧化还原反应产生所需的沉淀离子合成螯合沉淀剂法酶化学反应 9、金属离了溶剂萃取分离的原理是什么?分配系数、分配比、分离系数、萃取率的概念及 相关计算 液-■萃取是指两个完全不互溶或部分互溶的液相接触后,一个液相中的溶质经过物理或化学作用另…个液相,或在两相中重新分配的过程. 指一定温度下,处于平衡状态时,--种溶质分肥在互不相溶的两种溶剂中的浓度比值. 有机相中被萃取物的总浓度与水相中被萃取物的总浓度之比 分离系数(separation coefficient)又称分离因「(separation factor)。表示某单元分囱操作或某分离流程将两种物质分离的程度。通常有两种定义:单级分离系数,表示物料中两种物质在某一单元分离操作(单级分离操作)前后相对含景的比值,流程分离系数,表示物料中两种物质在经过某一分离流程前后相对含量的比值。 100D E(%)=57* 式中,Vw——水相体积V—TT机相体积 萃取效率就等于A在有机相中的总含量比A在两相中的总含量的百分比 10、溶剂萃取体系中两种组分一次萃取完全分离的分配比成满足的条件是什么? 11、何谓逆流萃取?对萃取率比较低的萃取体系,应采取怎样的萃取方式? 其原理为利用螺旋柱在行星运动时产生的多维离心力场,使7[不相溶的两相不断混合,同时保留其中的-相(固定相),利用恒流亲连续输入另-相(流动相),随流动相进入螺旋柱的溶质在两相之间反夏分配,按分配系数的次序,被依次萃取分离出。在流动相中分配比例大的先被洗脱,反之,在固定相中分配比例大的后被洗脱,从而实现分离。 (@)①利用协同萃取: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苹取剂组成的混合萃取剂革取某一金属高了或化合... %1反萃取:反萃取是用反萃取剂使被萃取物从负载有机相返叵I水相的过程。... %1改变元素价态和种类:金属高子的种类和价态对萃取过程也有较大影响。... %1选择合适掩蔽剂:出两种或多种金属离了与螯合剂均形成可萃取的螯合物时,W加入掩蔽剂使其中的一种或多种金属离子形成易溶于水的配合物而相互分离。这是提高溶剂萃取选择性的重要途径之一。 12、连续萃取的优越性有哪些?憧得连续萃取的萃取装置的使用。 萃取效率高——相平衡建立快,易于实现单级或多级串联逆流或错流洗涤和萃取,传质效率高,级效率接近100%,停车后不破坏所建立的各级浓度分布,可在各级随时取样,便

分离技术论文

分离技术论文 目录 一.超临界萃取技术的简介 二.超临界萃取技术的原理 三.超临界萃取技术的特点 四.超临界萃取技术的技术应用 五.超临界萃取技术的装置 六.综述 一.超临界萃取技术的简介 超临界为超临界流体,是介于气液之间的一种既非气态又非液态的物态,这种物质只能在其温度和压力超过临界点时才能存在。超临界流体的密度较大,与液体相仿,而它的粘度又较接近于气体。因此超临界流体是一种十分理想的萃取剂。 超临界流体的溶剂强度取决于萃取的温度和压力。利用这种特性,只需改变萃取剂流体的压力和温度,就可以把样品中的不同组分按在流体中溶解度的大小,先后萃取出来,在低压下弱极性的物质先萃取,随着压力的增加,极性较大和大分子量的物质与基本性质,所以在程序升压下进行超临界萃取不同萃取组分,同时还可以起到分离的作用。 温度的变化体现在影响萃取剂的密度与溶质的蒸汽压两个因素,在低温区(仍在临界温度以上),温度升高降低流体密度,而溶质蒸汽压增加不多,因此,萃取剂的溶解能力时的升温可以使溶质从流体萃取剂中析出,温度进一步升高到高温区时,虽然萃取剂的密度进一步降低,但溶质蒸汽压增加,挥发度提高,萃取率不但不会减少反而有增大的趋势。 除压力与温度外,在超临界流体中加入少量其他溶剂也可改变它对溶质的溶解能力。其作用机理至今尚未完全清楚。通常加入量不超过10%,且以极性溶剂甲醇、异丙醇等居多。加入少量的极性溶剂,可以使超临界萃取技术的适用范围进一步扩大到极性较大化合物。二.超临界萃取技术的原理 所谓超临界流体,是指物体处于其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以上时的状态。这种流体兼有液体和气体的优点,密度大,粘稠度低,表面张力小,有极高的溶解能力,能深入到提取材料的基质中,发挥非常有效的萃取功能。而且这种溶解能力随着压力的升高而急剧增大。这些特性使得超临界流体成为一种好的萃取剂。而超临界流体萃取,就是利用超临界流体的这一强溶解能力特性,从动、植物中提取各种有效成份,再通过减压将其释放出来的过程。 超临界流体萃取法是一种物理分离和纯化方法,它是以CO2为萃取剂,在超临界状态下,加压后使其溶解度增大。将物质溶解出来,然后通过减压又将其释放出来。该过程中CO2循环使用。在压力为8--40MPa时的超临界CO2足以溶解任何非极性、中极性化合物,在加入改性剂后则可溶解极化物。该技术除可替代传统溶剂分离法外,还可以解决生物大分子、热敏性和化学不稳定性物质的分离,因而在食品、医药、香料、化工等领域受到广泛重视。超临界流体的萃取流程 三.超临界萃取技术的特点 (1)、超临界萃取可以在接近室温(35~40℃)及CO2气体笼罩下进行提取,有效地防止了热敏性物质的氧化和逸散。因此,在萃取物中保持着药用植物的有效成分,而且能把高沸点、低挥发性、易热解的物质在远低于其沸点温度下萃取出来; (2)、使用SFE是最干净的提取方法,由于全过程不用有机溶剂,因此萃取物绝无残留的溶剂物质,从而防止了提取过程中对人体有害物的存在和对环境的污染,保证了100%的纯天

生化分离技术试题及答案word版本

生化分离技术试题及 答案

浙江理工成教院期终考试 《生化分离技术》试卷A试卷 教学站年级班级学号姓名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1分)。 1、生化分离是从生物材料、微生物的发酵液或动植物细胞的培养液中分离并纯化有关生化产品的过程,一般采用如下工艺流程:发酵液→()→细胞分离→(细胞破碎→细胞碎片分离)→()→()→成品加工。 2、提取的产物在细胞内,选用细胞破碎法;在细胞膜附近则可用细胞破碎法;提取的产物与细胞壁或膜相结合时,可选用机械法和化学法相结合的细胞破碎法。 3、发酵液的预处理目的主要包括改变和。 4、典型的工业过滤设备有和。 5、反萃取是将目标产物从转入的过程。 6、超临界流体萃取的溶剂可分为非极性和极性溶剂两种,常用的极性溶剂有和 、非极性有。 7、按膜的孔径的大小分类,可将膜分为、、 和等。 8、冻干操作过程包括:、和。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5分)

1、盐析是指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某些浓的中性盐后,使蛋白质凝聚而从溶液中析出,以达到分离、提纯生物大分子的目的。() 2、常用的盐析剂有葡聚糖、琼脂糖、聚丙烯酰胺、明胶等。() 3、萃取是利用化合物在两种互不相容的溶剂中溶解度或分配系数的不同,使化合物从一种溶剂内转移到另一种溶剂中,经过反复多次的萃取,将绝大部分化合物提取出来的方法。 () 4、双水相萃取的体系的两相是不含有水分的。( ) 5、膜分离操作中,所有溶质均被透过液传送到膜表面上,不能完全透过膜的溶质受到膜的截留作用,在膜表面附近浓度升高,这种现象叫做浓差极化。 () 6、凝胶色谱是利用不同生物分子的电离能力不同而达到物质分离目的的。() 7、离子交换色谱是利用不同分子的大小不同而达到物质分离目的的。 () 8、亲和色谱是利用生物分子之间的亲和力的不同而达到物质分离目的的。() 9、要增加目的物的溶解度,往往要在目的物的等电点附近进行提取。 () 10、蛋白质类的生物大分子在盐析过程中,最好在高温下进行,因为温度高会增加其溶解度。 ()

化工分离工程Ⅰ期末复习试试题库及答案

分离工程复习题库 第一部分填空题 1、分离作用是由于加入(分离剂)而引起的,因为分离过程是(混合过程)的逆过程。 2、分离因子是根据(气液相平衡)来计算的。它与实际分离因子的差别用(板效率)来表示。 3、汽液相平衡是处理(汽液传质分离)过程的基础。相平衡的条件是(所有相中温度压力相等,每一组分的化学位相等)。 4、精馏塔计算中每块板由于(组成)改变而引起的温度变化,可用(泡露点方程)确定。 5、多组分精馏根据指定设计变量不同可分为(设计)型计算和(操作)型计算。 6、在塔顶和塔釜同时出现的组分为(分配组分)。 7、吸收有(轻)关键组分,这是因为(单向传质)的缘故。 8、对多组分吸收,当吸收气体中关键组分为重组分时,可采用(吸收蒸出塔)的流程。 9、对宽沸程的精馏过程,其各板的温度变化由(进料热焓)决定,故可由(热量衡算)计算各板的温度。 10、对窄沸程的精馏过程,其各板的温度变化由(组成的改变)决定,故可由(相平衡方程)计算各板的温度。 11、为表示塔传质效率的大小,可用(级效率)表示。 12、对多组分物系的分离,应将(分离要求高)或(最困难)的组分最后分离。 13、泡沫分离技术是根据(表面吸附)原理来实现的,而膜分离是根据(膜的选择渗透作用)原理来实现的。 14、新型的节能分离过程有(膜分离)、(吸附分离)。

15、传质分离过程分为(平衡分离过程)和(速率分离过程)两大类。 16、分离剂可以是(能量)和(物质)。 17、Lewis提出了等价于化学位的物理量(逸度)。 18设计变量与独立量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式来表示(Ni-Nv-Nc 即设计变量数-独立变 量数-约束关系) 19、设计变量分为(固定设计变量)与(可调设计变量)。 20、温度越咼对吸收越(不利) 21、萃取精馏塔在萃取剂加入口以上需设(萃取剂回收段)。 22、用于吸收过程的相平衡关系可表示为(V - SL )。 23、精馏有(两个)个关键组分,这是由于(双向传质)的缘故。 24、精馏过程的不可逆性表现在三个方面,即(通过一定压力梯度的动量传递), (通过一定温度梯度的热量传递或不同温度物流的直接混合)和(通过一定浓度梯度 的质量传递或者不同化学位物流的直接混合) 25、通过精馏多级平衡过程的计算,可以决定完成一定分离任务所需的(理论板数), 为表示塔实际传质效率的大小,则用(级效率)加以考虑。 27、常用吸附剂有(硅胶),(活性氧化铝),(活性炭)。 28、恒沸剂与组分形成最低温度的恒沸物时,恒沸剂从塔(顶)出来。 29、分离要求越高,精馏过程所需的最少理论板数(越多)。 30、回流比是(可调)设计变量。 第二部分选择题 1下列哪一个是速率分离过程() a. 蒸馏 b.吸收 c.膜分离 d.离心分离

现代分离技术试题

填空部分: 1我们测定气相色谱仪灵敏度时,如果用102-白色担体,邻苯二甲酸二壬酯固定液, 此时按两相所处的状态属于(气一液)色谱;按固定相性质属于(填充柱)色谱; 按展示方式属于(冲洗)色谱;按分离过程所依据的物理化学原理属于(分配)色谱。 2、液相色谱分析中常用以低压汞灯为光源,波长固定式的紫外(UV )检测器,它是以低压 汞灯的最强发射线(253.8)nm做为测定波长。 3、根据分离原理的不同,液相色谱可分为(液一液):(液一固):(离子交换):(凝胶)色谱法。 4、固定相分为(液体)和(固体)固定相两大类。固体固定相可分为(吸附齐U _____ , (高分子多孔小球),(化学键合)固定相三类。 5、保留值大小反映了(组分)与(固定相)之间作用力的大小,这些作用力包括 (定向力),(诱导力),(色散力),(氢键作用力)等。 6、柱温选择主要取决于 样品性质。分析永久性气体,柱温一般控制在(50 C以上): 沸点在300C以下的物质,柱温往往控制在(150C以下):沸点300C以上的物质, 柱温最好能控制在(200C以下):高分子物质大多分析其裂解产物。若分析多组分 宽沸程样品,则可采用(程序升温):检测器可采用(FID )。 7、在气相色谱分析中,载气钢瓶内贮存气体都有明显的标记,如氮气,瓶外漆(黑色) _____ , 用黄色标写“氮”:氢气漆(深绿色),红色标写“氢”。 8、固定液按相对极性可粗分为(五)类,异三十烷是(非极性)固定液,属(0)级; 3,3,—氧二丙腈是(强极性)固定液,属(5)级。 9、采用TCD检测器时,要注意先(诵载气)后(加桥电流)并且(桥电流)不可过大, 否则易烧 损铼钨丝。 10、色谱基本参数测量与计算的关键是(控制色谱操作条件的稳定)。 11、气相色谱中,对硫、磷化合物有高选择性和高灵敏度的检测器是火焰光度检测器

分离工程期末A卷试题答案

2007 —2008 学年第1、2学期分离工程课程期末考试试卷(A 卷)答案及评分标准 二、选择题(本大题20分,每小题2分) 1、由1-2两组分组成的混合物,在一定T 、P 下达到汽液平衡,液相和汽相组成分别为 11,y x ,若体系加入10 mol 的组分(1),在相同T 、P 下使体系重新达到汽液平衡,此时汽、液相的组成分别为 ' 1'1,y x ,则 ( C ) (A )1'1x x >和 1'1y y > (B )1'1x x <和1'1y y < (C )1'1x x =和1'1y y = (D )不确定 2、对于绝热闪蒸过程,当进料的流量组成及热状态给定之后,经自由度分析,只剩下一个自由度由闪蒸罐确定,则还应该确定的一个条件是 ( D ) (A )闪蒸罐的温度 (B )闪蒸罐的压力 (C )气化率 (D )任意选定其中之一 3、某二元混合物,其中A 为易挥发组分,液相组成5.0=A x 时泡点为1t ,与之相平衡的气相组成75.0=A y 时,相应的露点为2t ,则 ( A ) (A )21t t = (B )21t t > (C )21t t < (D )不能确定 4、用郭氏法分析可知理论板和部分冷凝可调设计变量数分别为 ( A ) (A )1,1 (B )1,0 (C )0,1 (D )0,0 5、如果二元物系有最高压力恒沸物存在,则此二元物系所形成的溶液一定是 ( A ) (A )正偏差溶液 (B )理想溶液 (C )负偏差溶液 (D )不一定 6、用纯溶剂吸收混合气中的溶质,逆流操作,平衡关系满足亨利定律。当入塔气体浓度y 1上升,而其它入塔条件不变,则气体出塔浓度y 2和吸收率的变化为 ( C ) (A )y 2上升,下降 (B )y 2下降,上升 (C )y 2上升,不变 (D )y 2上升,变化不确定 7、逆流填料吸收塔,当吸收因数A 1且填料为无穷高时,气液两相将在哪个部位达到平衡 ( B ) (A) 塔顶 (B)塔底 (C)塔中部 (D)塔外部 8、平衡常数较小的组分是 ( D ) (A )难吸收的组分 (B )较轻组份 (C )挥发能力大的组分 (D )吸收剂中的溶解度大 9、吸附等温线是指不同温度下哪一个参数与吸附质分压或浓度的关系曲线。 ( A ) (A) 平衡吸附量 (B) 吸附量 (C) 满吸附量 (D)最大吸附量 10、液相双分子吸附中,U 型吸附是指在吸附过程中吸附剂 ( A ) (A) 始终优先吸附一个组分的曲线 (B) 溶质和溶剂吸附量相当的情况 (C) 溶质先吸附,溶剂后吸附 (D) 溶剂先吸附,溶质后吸附

生物分离技术复习题培训资料

生物分离技术复习题

选择题: 1.HPLC是哪种色谱的简称()。 A.离子交换色谱 B.气相色谱 C.高效液相色谱 D.凝胶色谱 2.针对配基的生物学特异性的蛋白质分离方法是()。 A.凝胶过滤 B.离子交换层析 C.亲和层析 D.纸层析 3.盐析法沉淀蛋白质的原理是() A.降低蛋白质溶液的介电常数 B.中和电荷,破坏水膜 C.与蛋白质结合成不溶性蛋白 D.调节蛋白质溶液pH到等电点 4.从组织中提取酶时,最理想的结果是() A.蛋白产量最高 B.酶活力单位数值很大 C.比活力最高 D.Km最小 5.适合于亲脂性物质的分离的吸附剂是()。 A.活性炭 B.氧化铝 C.硅胶 D.磷酸钙 6.下列哪项酶的特性对利用酶作为亲和层析固定相的分析工具是必需的?() A.该酶的活力高 B.对底物有高度特异亲合性 C.酶能被抑制剂抑制 D.最适温度高 E.酶具有多个亚基 7.用于蛋白质分离过程中的脱盐和更换缓冲液的色谱是() A.离子交换色谱 B.亲和色谱 C.凝胶过滤色谱 D.反相色谱 8.适合小量细胞破碎的方法是() 高压匀浆法 B.超声破碎法 C.高速珠磨法 D.高压挤压法 9.盐析法沉淀蛋白质的原理是() A.降低蛋白质溶液的介电常数 B.中和电荷,破坏水膜 C.与蛋白质结合成不溶性蛋白 D.调节蛋白质溶液pH 到等电点 10.蛋白质分子量的测定可采用()方法。 A.离子交换层析 B.亲和层析 C.凝胶层析 D.聚酰胺层析 11.基因工程药物分离纯化过程中,细胞收集常采用的方法() A.盐析 B.超声波 C.膜过滤 D.层析 12.离子交换剂不适用于提取()物质。 A.抗生素 B.氨基酸 C.有机酸 D.蛋白质 13.人血清清蛋白的等电点为4.64,在PH为7的溶液中将血清蛋白质溶液通电,清蛋白质分子向() A :正极移动;B:负极移动;C:不移动;D:不确定。 14.蛋白质具有两性性质主要原因是() A:蛋白质分子有一个羧基和一个氨基;B:蛋白质分子有多个羧基和氨基;C:蛋白质分子有苯环和羟基;D:以上都对 15.使蛋白质盐析可加入试剂() A.氯化钠; B.硫酸; C.硝酸汞; D.硫酸铵 16.凝胶色谱分离的依据是()。 A、固定相对各物质的吸附力不同 B、各物质分子大小不同 C、各物质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中的分配系数不同 D、各物质与专一分子的亲和力不同 17.非对称膜的支撑层()。 A、与分离层材料不同 B、影响膜的分离性能 C、只起支撑作用 D、与分离层孔径相同 18.下列哪一项是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的活性交换基团() A 磺酸基团(-SO3 H) B 羧基-COOH C 酚羟基C6H5OH D 氧乙酸基-OCH2COOH 19.依离子价或水化半径不同,离子交换树脂对不同离子亲和能力不同。树脂对下列离子亲和力排列顺序正确的有()。 A、Fe3+﹥Ca2+﹥Na+ B、Na+﹥Ca2+﹥Fe3+ C、Na+﹥Rb+﹥Cs+ D、Rb+﹥Cs+﹥Na+ 20.乳化液膜的制备中强烈搅拌()。

三种新型分离技术的综述

1引言 国内外对分离技术的发展十分重视,但由于应用领域十分广泛,原料、产品和对分离操作的要求多种多样,决定了分离技术的多样性。按机理划分,可大致分为五类:生成新相以进行分离(如蒸馏、结晶);加入新相进行分离(如萃取、吸收);用隔离物进行分离(如膜分离);用固体试剂进行分离(如吸附、离子交换)和用外力场或梯度进行分离(如离心萃取分离、电泳)等。现在运用较多且有很大发展前景的新型分离技术有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分子蒸馏技术和膜分离技术。 2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及其应用 超临界流体萃取是_种以超临界流体代替常规有机溶剂对目标组分进行萃取和分离的新型技术。其原理是利用流体(溶剂)在临界点附近区域(超临界区)内与待分离混合物中的溶质具有异常相平衡行为和传递性能,且对溶质的溶解能力随压力和温度的改变而在相当宽的范围内变动来实现分离的。由于二氧化碳具有无毒、不易燃易爆、廉价、临界压力低、易于安全地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所以是最常用的超临界流体。相对于传统提取分离方法(煎煮、醇沉、蒸发浓缩等)具 作者简介:周芙蓉,女,中北大学化工与环境学院研究生有以下优点:萃取效率高、传递速度快、选择性高、提取物较干净、省时、减少有机溶剂及环境污染、适合于挥发油等脂溶性成分的提取分离。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特点 ⑴由于在临界点附近,流体温度或压力的微小变化会引起溶解能力的极大变化,使萃取后溶剂与溶质容易分离。 ⑵由于超临界流体具有与液体接近的溶解能力,同时又保持了气体所具有的传递性,有利于高效分离的实现。 (3)利用超临界流体可在较低温度下溶解或选择性地提取出相应难挥发的物质,更好地保护热敏性物质。 (4)萃取效率高,萃取时间短。可以省却清除溶剂的程序,彻底解决了工艺繁杂、纯度不够且易残留有害物质等问题。 (5)萃取剂只需再经压缩便可循环使用,可大大降低成本。 (6)超临界流体萃取能耗低,集萃取、蒸馏、分离于_体,工艺简单,操作方便。 (7)超临界流体萃取能与多种分析技术,包括气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质谱等联用,省去了传统方法中蒸馏、浓缩溶剂的步骤。避免样品的损失、降解或污染,因而可以实现自动化。

生物分离与纯化技术模拟试卷三答案培训讲学

生物分离与纯化技术模拟试卷三答案

精品资料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生物分离与纯化技术模拟试卷三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CM-Sephadex C-50:羧甲基纤维素、弱酸性阳离子交换剂,吸水量为每克干胶吸水五克。 2.絮凝:指在某些高分子絮凝剂存在下,在悬浮粒子之间发生架桥作用而使胶粒形成粗大的絮凝团的过程 3.离心过滤:使悬浮液在离心力场作用下产生的离心力压力,作用在过滤介质上,使液体通过过滤介质成为滤液,而固体颗粒被截留在过滤介质表面,从而实现固液分离,是离心与过滤单元操作的集成,分离效率更高 4.膜分离:利用膜的选择性(孔径大小),以膜的两侧存在的能量差作为推动力,由于溶液中各组分透过膜的迁移率不同而实现分离的一种技术。 5.层析分离:是一种物理的分离方法,利用多组分混合物中各组分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别,使各组分以不同的程度分布在两个相中。 二、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适合于亲脂性物质的分离的吸附剂是( B )。 A.活性炭 B.氧化铝 C.硅胶 D.磷酸钙 2.下列哪项酶的特性对利用酶作为亲和层析固定相的分析工具是必需的?( B ) A.该酶的活力高 B.对底物有高度特异亲合性 C.酶能被抑制剂抑制 D.最适温度高 E.酶具有多个亚基 3.盐析法沉淀蛋白质的原理是( B ) A.降低蛋白质溶液的介电常数 B.中和电荷,破坏水膜 C.与蛋白质结合成不溶性蛋白 D.调节蛋白质溶液pH到等电点 4.凝胶色谱分离的依据是(B)。 A、固定相对各物质的吸附力不同 B、各物质分子大小不同 C、各物质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中的分配系数不同 D、各物质与专一分子的亲和力不同 5.如果要将复杂原料中分子量大于5000的物质与5000分子量以下的物质分开选用(D)。 A、Sephadex G-200 B、Sephadex G-150 C、Sephadex G-100 D、Sephadex G-50 6.工业上强酸型和强碱型离子交换树脂在使用时为了减少酸碱用量且避免设备腐蚀,一般先将其转变为(B)。 A、钠型和磺酸型 B、钠型和氯型 C、铵型和磺酸型 D、铵型和氯型 7.下面哪一种是根据酶分子专一性结合的纯化方法( A )。 A. 亲和层析 B. 凝胶层析 C. 离子交换层析 D. 盐析 8.以下哪项不是在重力场中,颗粒在静止的流体中降落时受到的力( B ) A.重力 B. 压力 C.浮力 D. 阻力 9.关于用氢键形成来判断各类溶剂互溶规律,下列(A)项是正确的叙述。 A、氢键形成是能量释放的过程,若两种溶剂混合后形成的氢键增加或强度更大,则有利于互溶。 B、氢键形成是能量吸收的过程,若两种溶剂混合后形成的氢键增加或强度更大,则有利于互溶。 C、氢键形成是能量释放的过程,若两种溶剂混合后形成的氢键增加或强度更大,则不利于互溶。 D、氢键形成是能量吸收的过程,若两种溶剂混合后形成的氢键增加或强度更大,则不利于互溶。 10.关于萃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 酸性物质在酸性条件下萃取 B碱性物质在碱性条件下萃取 C. 两性电解质在等电点时进行提取 D. 两性电解质偏离等电点时进行提取 11.下列关于固相析出说法正确的是(B) A.沉淀和晶体会同时生成 B析出速度慢产生的是结晶 C.和析出速度无关 D.析出速度慢产生的是沉淀 12.那一种膜孔径最小(C) A.微滤 B超滤 C.反渗透 D. 纳米过滤 13.酚型离子交换树脂则应在(B )的溶液中才能进行反应 A. pH>7 B pH>9 C. pH﹤9 D. pH﹤7 14.一般来说,可使用正相色谱分离(B) A. 酚 B带电离子 C. 醇 D. 有机酸 15.离子交换层析的上样时,上样量一般为柱床体积的(C)为宜。 A. 2%-5% B1%-2% C. 1%-5% D. 3%-7%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珠磨法中适当地增加研磨剂的装量可提高细胞破碎率。(×) 2.进料的温度和pH会影响膜的寿命。(√) 3.应用有机溶剂提取生化成分时,一般在较高温度下进行。(×) 4.溶剂的极性从小到大为丙醇>乙醇>水>乙酸。(√) 5.蛋白质为两性电解质,改变pH可改变其荷电性质,pH﹤pI蛋白质带正电。(√) 6.进行水的超净化处理、汽油超净、电子工业超净、注射液的无菌检查、饮用水的细菌检查使用孔径为0.2μm的膜。(×) 7.只有树脂对被交换离子比原结合在树脂上的离子具有更高的选择性时,静态离子交换操作才有可能获得较好的效果。(√) 8.制备型HPLC对仪器的要求不像分析型HPLC那样苛刻。(√) 9.Sephadex LH-20的分离原理主要是分子筛和正相分配色谱。(√) 10.水蒸气蒸馏法是提取挥发油最常用的方法。(√) 四、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常用的蛋白质沉析方法有(等电点沉淀),(盐析)和(有机溶剂沉淀)。 2.蛋白质分离常用的色谱法有(凝胶色谱法),(多糖基离子交换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和(亲和色谱法)。 3.离子交换树脂由(载体),(活性基团)和(可交换离子)组成。 4.膜分离过程中所使用的膜,依据其膜特性(孔径)不同可分为(微滤膜),(超滤膜),(纳滤膜)和(反渗透膜)。 五、简答题(每小题7分,共35分) 1.在色谱操作过程中为什么要进行平衡? 答:1、流速平衡:流速是柱层析操作当中的主要影响因素,流速的快慢直接影响着分离的效果,流速过快,混合物得不到完全的分离,流速过慢,整体分离的时间要延长,因此在分离前首先要确定留宿。

化工分离工程试题答卷及参考答案

MESH方程。 一、填空(每空2分,共20分) 1. 如果设计中给定数值的物理量的数目等于 设计变量,设计才有结果。 2. 在最小回流比条件下,若只有重组分是非分 配组分,轻组分为分配组分,存在着两个 恒浓区,出现在精镏段和进料板 位置。 3. 在萃取精镏中,当原溶液非理想性不大时, 加入溶剂后,溶剂与组分1形成具有较强正 偏差的非理想溶液,与组分2形成 负偏差或理想溶液,可提高组分1对2的 相对挥发度。 4. 化学吸收中用增强因子表示化学反应对传质 速率的增强程度,增强因子E的定义是化学吸 收的液相分传质系数(k L)/无化学吸收的液相 分传质系数(k0L)。 5. 对普通的N级逆流装置进行变量分析,若组 分数为C个,建立的MESH方程在全塔有 NC+NC+2N+N=N(2C+3) 个。 η; 6. 热力学效率定义为= 实际的分离过程是不可逆的,所以热力学效 率必定于1。 7. 反渗透是利用反渗透膜选择性的只透过 溶剂的性质,对溶液施加压力,克服溶 剂的渗透压,是一种用来浓缩溶液的膜 分离过程。 二、推导(20分) 1. 由物料衡算,相平衡关系式推导图1单 级分离基本关系式。 ——相平衡常数; 式中: K i ψ——气相分 率(气体量/进料量)。 2. 精馏塔第j级进出物料如图1,建立

三、简答(每题5分,共25分) 1.什么叫相平衡相平衡常数的定义是什么 由混合物或溶液形成若干相,这些相保持物理平衡而共存状态。热力学上看物系的自由焓最小;动力学上看相间表观传递速率为零。 K i =y i /x i 。 2.关键组分的定义是什么;在精馏操作中, 一般关键组分与非关键组分在顶、釜的 分配情况如何 由设计者指定浓度或提出回收率的组分。 LK绝大多数在塔顶出现,在釜中量严格控制; HK绝大多数在塔釜出现,在顶中量严格控制; LNK全部或接近全部在塔顶出现; HNK全部或接近全部在塔釜出现。 3.在吸收过程中,塔中每级汽、液流量为 什么不能视为恒摩尔流 吸收为单相传质过程,吸收剂吸收了气体中的溶质而流量在下降过程中不断增加,气体的流量相应的减少,因此气液相流量在塔内都不能视为恒定。 4.在精馏塔中设中间换热器为什么会提高 热力学效率 在中间再沸器所加入的热量其温度低于塔 底加入热量的温度,在中间冷凝器所引出的 热量其温度高于塔顶引出热量的温度,相对 于无中间换热器的精馏塔传热温差小,热力 学效率高。 5.反应精馏的主要优点有那些 (1)产物一旦生成立即移出反应区;(2)反应区反应物浓度高,生产能力大;(3)反应热可由精馏过程利用;(4)节省设备投资费用;(5)对于难分离物系通过反应分离成较纯产品。 四、计算(1、2题10分,3题15分,共35分) 1. 将含苯(mol分数)的苯(1)—甲苯(2)混合物在下绝热闪蒸,若闪蒸温度为94℃,用计算结果说明该温度能否满足闪蒸要求 已知:94℃时P 1 0= P 2 0= 2. 已知甲醇(1)和醋酸甲酯(2)在常压、54℃ 下形成共沸物,共沸组成X 2 =(mol分率), 在此条件下:kPa P kPa p98 . 65 , 24 . 9002 1 = =求 该系统的活度系数。 3. 气体混合物含乙烷、丙烷、丁烷(均为摩尔分数),用不挥发的烃类进行吸收,已知吸收后丙烷的吸收率为81%,取丙烷在全塔的平均吸收因子A=,求所需理论板数;若其它条件不变,提高平均液汽比到原来的2倍,此时丙烷的吸 收率可达到多少。

生化分离技术 考试复习题库(含详细答案)

《生化分离》考试复习题库 一、选择题 1.下列不是超临界萃取工艺的方法是()。 A 等温法 B 等压法 C 吸附法 D 交换法 2.影响絮凝效果的因素有很多,但不包括()。 A 絮凝剂的浓度 B 溶液pH值 C 溶液含氧量 D 搅拌速度和时间 3.葡聚糖凝胶色谱属于排阻色谱,在化合物分离中,先被洗脱下来的为()。 A 杂质 B 小分子化合物 C 大分子化合物 D 两者同时下来 4.当向蛋白质纯溶液中加入中性盐时,蛋白质溶解度()。 A 增大 B 减小 C 先增大,后减小

D 先减小,后增大 5.下列不能提高发酵液过滤效率的措施是()。 A 增大滤过面积 B 降低料液温度 C 加压或减压 D 加入助滤剂 6.下列方法中,哪项不属于改善发酵液过滤特性的方法 A 调节等电点 B 降低温度 C 添加表面活性物质 D 添加助滤剂 7.助滤剂应具有以下性质() A 颗粒均匀、柔软、可压缩 B 颗粒均匀、坚硬、不可压缩 C 粒度分布广、坚硬、不可压缩 D 颗粒均匀、可压缩、易变形 8.在发酵液中除去杂蛋白质的方法,不包括() A 沉淀法 B 变性法 C 吸附法 D 萃取法 9.下列关于速率区带离心法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样品可被分离成一系列的样品组分区带 B 离心前需于离心管内先装入正密度梯度介质 C 离心时间越长越好 D 一般应用在物质大小相异而密度相同的情况 10.助滤剂是一种不可压缩的多孔微粒,它能使滤饼疏松,滤速增大。以下不属于助滤剂的是() A 氯化钙 B 纤维素 C 炭粒 D 硅藻土 11.细胞破碎的方法可分为机械法和非机械法两大类,下列不属于机械法的是() A 加入金属螯合剂 B 高压匀浆法 C 超声破碎法 D 珠磨法 12.萃取操作是利用原料液中各组分()的差异实现分离的操作。 A 溶剂中的溶解度 B 沸点 C 挥发度 D 密度 13.两相溶剂萃取法的原理为:

结晶分离技术

结晶分离技术 摘要:概述了结晶分离技术的原理, 综述了冷却剂直接触冷却结晶、反应结晶、蒸馏结晶耦合、氧化还原结晶液膜、萃取结晶、磁处理结晶等结晶分离方法。并且介绍了结晶分离新技术在一些领域的应用。 关键词:结晶;分离;应用; 溶液结晶在物质分离纯化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工业的发展, 高效低耗的结晶分离技术在石油、化工、生物技术及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工业结晶技术及其相关理论的研究亦被推向新的阶段, 国内外新型结晶技术及新型结晶器的开发设计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 结晶理论的发展 结晶分离过程为一同时进行的多相非均相传热与传质的复杂过程。多年来,众多研究者在结晶热力学、结晶成核、晶体生长动力学、结晶习性、晶体形态及杂质对结晶过程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大量基础性研究并提出了描述结晶过程的理论[1 ] ,例如,粒数衡算理论及其相关理论、评价熔融结晶过程以及熔化过程的一些关系式的提出等; Kirwan 和Pigford 基于活化状态模型发展了熔融液中晶体生长的界面动力学绝对速度理论[2 ] ;将计算流体力学的方法与粒数衡算理论相结合,通过模拟的方法揭示沉析动力学和流体力学之间的相互作用等。结晶是一个重要的化工过程,溶质从溶液中结晶出来要经历两个步骤:晶核生成和晶体生长。晶核生成是在过饱和溶液中生成一定数量的晶核;而在晶核的基础上成长为晶体,则为晶体生长。影响整个结晶过程的因素很多,如溶液的过饱和度、杂质的存在、搅拌速度以及各种物理场等。例如声场对结晶动力学的影响,张喜梅等[3 ]就系统地研究了声场对溶液成核、溶液稳定性及晶体生长的影响,并深入探讨了其影响机理,为创造一种靠外力场强化工业结晶过程新单元操作提供了理论依据,将促进溶液结晶理论的发展。在过饱和溶液中附加声场,会产生空化气泡,气泡的非线性振动以及气泡破灭时产生的压力,使体系各点的能量发生变化。体系的能量起伏很大,使分子间作用力减弱,溶液粘度下降,增加了溶质分子间的碰撞机会而易于成核,且气泡破灭时除产生的压力外,会产生云雾状气泡,这有助于降低界面能,使具有新生表面的晶核质点变得较为稳定,得以继续长大为晶核。这些都丰富了结晶理论,为结晶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新领域。结晶过程所形成的组织结构主要由结晶过程固液界面的形态、晶体生长特征所决定。近年来,国际上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认识到,开展对结晶过程晶体形貌结构特征的研究,对控制晶体的微观结构并获得所期望的材料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1.结晶分离技术的研究进展 结晶分离技术近年来发展很快,传统结晶法进一步得到发展与完善,新型结晶技术也正在工业上得到应用或推广。随着国际化工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要求化工产品的质量不断提高而成本则不断降低,因此,人们在研究开发新的结晶技术过程中更加重视结晶方法的选择、新型结晶器的开发及结晶工艺的设计。 2.结晶分离技术的分类 结晶分离技术近年来发展很快, 传统结晶法进一步得到发展与完善, 新型结晶技术也正在工业上得到应用或推广。随着国际化工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 要求化工产品的质量不断提高而成本则不断降低, 因此, 人们在研究开发新的结晶技术过程中更加重视结晶方法的选择、

分离工程期末A卷试题答案

二、选择题(本大题20分,每小题2分) 1、由1-2两组分组成的混合物,在一定T 、P 下达到汽液平衡,液相和汽相组成分别为 11,y x ,若体系加入10 mol 的组分(1),在相同T 、P 下使体系重新达到汽液平衡,此时汽、液相的组成分别为 '1'1,y x ,则 ( C ) (A )1'1x x >和 1'1y y > (B )1'1x x <和1'1y y < (C )1'1x x =和1'1y y = (D )不确定 2、对于绝热闪蒸过程,当进料的流量组成及热状态给定之后,经自由度分析,只剩下一个自由度由闪蒸罐确定,则还应该确定的一个条件是 ( D ) (A )闪蒸罐的温度 (B )闪蒸罐的压力 (C )气化率 (D )任意选定其中之一 3、某二元混合物,其中A 为易挥发组分,液相组成5.0=A x 时泡点为1t ,与之相平衡的气相组成75.0=A y 时,相 应的露点为2t ,则 ( A ) (A )21t t = (B )21t t > (C )21t t < (D )不能确定 4、用郭氏法分析可知理论板和部分冷凝可调设计变量数分别为 ( A ) (A )1,1 (B )1,0 (C )0,1 (D )0,0 5、如果二元物系有最高压力恒沸物存在,则此二元物系所形成的溶液一定是 ( A ) (A )正偏差溶液 (B )理想溶液 (C )负偏差溶液 (D )不一定 6、用纯溶剂吸收混合气中的溶质,逆流操作,平衡关系满足亨利定律。当入塔气体浓度y 1上升,而其它入塔条件不变,则气体出塔浓度y 2和吸收率的变化为 ( C ) (A )y 2上升,下降 (B )y 2下降,上升 (C )y 2上升,不变 (D )y 2上升,变化不确定 7、逆流填料吸收塔,当吸收因数A 1且填料为无穷高时,气液两相将在哪个部位达到平衡 ( B ) (A) 塔顶 (B)塔底 (C)塔中部 (D)塔外部 8、平衡常数较小的组分是 ( D ) (A )难吸收的组分 (B )较轻组份 (C )挥发能力大的组分 (D )吸收剂中的溶解度大 9、吸附等温线是指不同温度下哪一个参数与吸附质分压或浓度的关系曲线。 ( A ) (A) 平衡吸附量 (B) 吸附量 (C) 满吸附量 (D)最大吸附量

膜分离技术综述

膜分离技术应用综述 摘要:膜分离工程技术是一项新兴的高效分离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化工、电子、轻工、纺织、石油、食品、医药等工业,被认为是20世纪末到21世纪中期最有发展前途的高技术之一。由于膜分离的优势,越来越多的中药研究者正致力于开发膜技术在中药工业中的应用。膜分离技术 (微滤、超滤、纳滤、反渗透膜技术)在中药领域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应用于中药提取液的纯化、浸膏制剂的制备、口服液的生产、注射剂的制备以及热原的去除等。膜分离技术将在中药现代化进程中发挥重大作用,并对中药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生产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由于历史的原因,生物技术发展初期,绝大多数的投资是在上游过程的开发,而下游处理过程的研究投入要比上游过程少得多,因而使得下游处理过程的研究明显落后,已成为生物技术整体优化的瓶颈,严重地制约了生物技术工业的发展,因此,当务之急是要充实和强化下游处理过程的研究,以期有更多的积累和突破,使下游处理过程尽快达到和适应上游过程的技术水平和要求。 关键词:生物分离下游工程膜分离 正文: 1、常用的膜分离过程 1.1微滤 鉴于微孔滤膜的分离特征,微孔滤膜的应用范围主要是从气相和液相中截留微粒、细菌以及其他污染物,以达到净化、分离、浓缩的目的。 具体涉及领域主要有:医药工业、食品工业(明胶、葡萄酒、白酒、果汁、牛奶等)、高纯水、城市污水、工业废水、饮用水、生物技术、生物发酵等。 1.2超滤 早期的工业超滤应用于废水和污水处理。三十多年来,随着超滤技术的发展,如今超滤技术已经涉及食品加工、饮料工业、医药工业、生物制剂、中药制剂、临床医学、印染废水、食品工业废水处理、资源回收、环境工程等众多领域。1.3纳滤 纳滤的主要应用领域涉及:食品工业、植物深加工、饮料工业、农产品深加工、生物医药、生物发酵、精细化工、环保净水和污水处理及其资源化工业。1.4反渗透 由于反渗透分离技术的先进、高效和节能的特点,在国民经济各个部门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主要应用于水处理和热敏感性物质的浓缩,主要应用领域包括以下:食品工业、牛奶工业、饮料工业、植物(农产品)深加工、生物医药、生物发酵、制备饮用水、纯水、超纯水、海水、苦咸水淡化、电力、电子、半导体工业用水、医药行业工艺用水、制剂用水、注射用水、无菌无热源纯水、食品饮料工业、化工及其它工业的工艺用水、锅炉用水、洗涤用水及冷却用水。 1.5其他常用膜分离过程 除了以上四种常用的膜分离过程,另外还有渗析、控制释放、膜传感器、膜法气体分离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