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自学考试大纲:杜甫研究(2002年9月版)

自学考试大纲:杜甫研究(2002年9月版)

自学考试大纲:杜甫研究(2002年9月版)
自学考试大纲:杜甫研究(2002年9月版)

课程编号:0047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杜甫研究》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的一门选修课(4学分),课程内容主要包括杜甫思想研究、杜诗艺术研究、杜诗影响研究、杜诗版本、资料研究等。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为了使自学应考者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古代文学史》、《文学概论》等专科、本科段的必修课基础上,进一步拓宽学习领域,并能运用已经学到的基础知识、基础理论,进一步培养和提高阅读、鉴赏、分析、评价古代作家、作品的能力,以及更深入地了解杜甫这样一位中国文学史上的伟大诗人的思想特点、人格精神,了解杜诗的文化内涵与艺术特征,了解杜甫与杜诗的真正价

值、巨大影响等等。

学习本课程,对于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和文学遗产,培养高尚情操,增进爱国热情、提高文化素质、促进精神文明建设,都是十分有益的。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杜甫研究》的课程内容共分为五章,各章的具体讲授内容与考核要求如下:

第一章绪论——历代评杜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对唐以来各个时代的评杜、学杜情况,特别是那些影响较大、具有代表意义的历史人物的评杜、学杜情况进行叙述、分析、归纳,并进而概括提炼出一些带有倾向性、规律性的结论。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唐五代

1、杜甫在世时

识记:给杜诗以较高评价的人名;有代表性的评论材料,说明这些评价之所以很难代表当时普遍看法

的原因。(次重点)

理解:时人对杜甫、杜诗不够重视的历史事实。(一般)

杜甫本人对自己的诗歌创作才能、成就颇为自负的事实,并能引用一些诗文材料加以印证。(一般)

杜甫在当时的实际影响与地位,分析个中原因。(重点)

2、中唐

识记:高度评价杜甫、杜诗的中唐人的姓名以及对后世评杜产生较大影响的典籍、材料。(一般)

韩愈、白居易、元稹三人对杜甫、杜诗的基本态度、有代表性的评杜言论及其材料出处。(次重点)

简单应用:韩愈、白居易、元稹是从哪些方面肯定杜甫与杜诗的。(次重点)

综合应用:中唐时期特别是韩愈、白居易、元稹等人重杜的具体原因。(一般)

3、晚唐五代

理解:晚唐五代对杜甫与杜诗了解、重视程度又有提高的历史事实。(次重点)

杜诗地位有所提高的事实及其原因。(重点)

杜牧、李商隐对杜诗的基本态度与评价。(一般)

皮日休、杜荀鹤等一批晚唐写实主义诗人对杜诗的基本态度,说明他们的创作倾向与杜诗的内在联系。

(一般)

(二)、宋代

1、北宋前期

识记:这一时期与宋代后两个时期相比较,人们对杜诗评价偏低的事实,并能用时人的有关言论印证

这一结论。(一般)

理解:宋初诗风与这一时期人们学杜、重杜态度的联系,重点了解西昆体风靡与学杜、重杜的关系。

(次重点)

这一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如王禹偁、杨亿等对待杜甫、杜诗的基本态度,识记他们评杜的典型言论。

(一般)

2、北宋中后期

识记:宋仁宗后期以降,人们对杜甫、杜诗的评价达到空前高度的历史事实,欧阳修、王安石、苏轼、苏辙、黄庭坚、陈师道等人对待杜甫、杜诗的基本态度,了解、识记他们有代表性的评杜言论。(次重点)

理解:这一时期文化背景、文学思潮与重杜的内在联系,特别应注意诗文革新运动与重杜思潮同步的

这一文学、文化现象。(重点)

3、南宋

理解:南宋半壁河山的社会现实与这一时期人们重社,特别是高度评价其爱国主义思想之间的必然联

系。(一般)

陈与义、李纲、文天祥在爱国主义精神方面对杜诗的肯定。(次重点)

简单应用:以陈与义、杨万里、陆游等人的事例来说明江西诗派进入南宋后学杜观念方法的变化。(次

重点)

综合应用:陆游的评杜学杜情况。(重点)

宋人评杜的特点。(重点)

有宋一代高度评价杜诗的的主要原因。(重点)

(三)、元明清

识记:元明清三代有影响、有代表性的评杜者的姓名、主要倾向以及典型言论。(一般)理解:明代各个文学流派的评杜情况;清初的重杜情况,特别了解明朝遗老的评杜。(重点)简单应用:有贬杜倾向的杨慎、王士祯等人的评杜情况,分析个中原因。(次重点)

第二章杜甫的生活、创作历程及其各个时期的重要代表作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杜甫各个时期的主要生活、仕宜经历;学习、掌握重要代表诗作;理解、把握各个时期的创作特

点以及发展变化脉络。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读书漫游时期

1、生活经历

识记:杜甫的家庭传统;这一时期杜甫与李白、高适等人的交往的一般情况。(一般)

杜甫的三次较集中的漫游地域。(一般)

2、重要代表作:

识记:《望岳》、《房兵曹胡马》、《画鹰》的体裁、写作时间、地点。(次重点)

理解:以上这些作品的主要思想内容。(重点)

简单应用:这些作品的主要艺术特色。(重点)

3、这一时期创作情况概括

识记:现有诗作的数量。(一般)

理解:这一时期运用体裁的主要倾向。(一般)

综合应用:这一时期创作的主要思想、艺术特色。(次重点)

(二)、困居长安时期

1、生活、政治经历

识记:起止时间,了解这一时期唐王朝的政治状况。(一般)

理解:杜甫这一时期的主要经历与生活状况。说明杜甫困居长安的主要原因以及为实现理想所作的诸

多努力。(一般)

2、重要代表作

识记:《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兵车行》、《丽人行》、《前出塞》九首、《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后出塞》五首等作品的体裁、创作时间。(次重点)

理解:以上这些作品的主要思想内容。(重点)

简单应用:《兵车行》、《丽人行》所代表的新题乐府诗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开创性。说明《前出塞》九首、《后出塞》五首以及《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在体制、规模方面的开创性。(重点)

3、这一时期创作情况总括

识记:这一时期的创作数量。(次重点)

理解:这一时期体裁运用上的主要特点。(次重点)

综合应用:这一时期的总体艺术特色,说明生活窘况与地位对其忧国忧民思想性格的形成的重要意义。

(重点)

(三)、陷贼与为官时期

1、生活、仕宦经历

识记:这一时期的动荡经历、起止时间、仕宦情况。(一般)

理解:战乱对杜甫生活、思想的直接影响。(一般)

2、重要代表作

识记:《月夜》、《春望》、《哀江头》、《羌村》三首、《北征》、《洗兵马》、“三吏”、“三别”、《乾元中寓居同俗县作歌七首》等作品的体裁、写作时间、地点。(次重点)

理解:这些作品的创作背景、主要思想内容、主要艺术特色。(重点)

简单应用:《北征》、“三吏”、“三别”在体制、规模方面的开创性。(重点)

3、这一时期创作情况总括

综合应用:战乱现实对杜甫创作的巨大影响;这一时期创作的总体思想、艺术特色。(重点)

(四)漂泊西南时期

1、生活经历

识记:这一时期杜甫不断迁徙的生活经历、起止时间、地点。(一般)

理解:成都、梓州、夔州、荆州特别是去世前夕的经历、生活状况;这一时期杜甫的思想状况。(一

般)

2、重要代表作

识记:《蜀相》、《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戏为六绝句》、《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登楼》、《丹青引》、《旅夜书怀》、《诸将》五首、《秋兴》八首、《咏怀古迹》五首、《壮游》、《同元使君<舂陵行>》、《登高》、《江汉》、《登岳阳楼》、《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等作品

的体裁、创作时间、地点。(次重点)

理解:这些作品的创作背景、思想内容、主要艺术特色。(重点)

3、这一时期创作情况总括

识记:这一时期的创作数量及其在全部杜诗中的比例。(次重点)

综合应用:这一时期创作的总体思想、艺术特色;以《旅夜书怀》、《江汉》、《登岳阳楼》为代表的杜甫五律的风格、特色;分析以《蜀相》、《秋兴》八首、《登高》为代表的杜甫七律的风格、特色。

(重点)

第三章杜甫与儒家文化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杜甫接受了儒家文化中的哪些具体内容;儒家文化对杜甫思想性格特别是杜诗主要思想、艺术特征的

形成所发生的重要影响。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杜甫之于儒家的人生价值观

识记:杜甫接受儒家的人生价值观念,而执着地崇尚和选择了一种积极入世有为的人生态度的事实。

(次重点)

理解:孔孟等人在人生价值观、为官行道等方面的重要论述。(一般)

简单应用:杜甫接受儒家人生价值观的具体思想、行为表现,识记杜甫这方面的典型言论。(次重点)综合应用:说明杜甫主要是以“穷者”忧世、入世的特点。(重点)

分析杜甫接受儒家人生价值观念对其诗歌创作的实际影响。(重点)

(二)、杜甫之于儒家的仁政、民本思想

识记:对杜甫的政治思想发生主要作用的乃是儒家的仁政、民本思想。(次重点)

孔孟有关仁政、民本思想的重要论述。简单概括儒家仁政、民本思想的要点。(次重点)简单应用:杜甫接受儒家仁政、民本理论的具体行为、思想表现。(重点)

说明杜甫的仁政、民本思想主要是在对现实社会的批判中表现出来的。说明杜甫有关“轻刑”、“节俭”、“尊贤”、“薄敛”、“息兵”等体现仁政、民本思想的具体主张。(重点)

综合应用:分析儒家的仁政、民本思想对杜甫诗歌创作的深刻影响。(重点)

(三)、杜甫之于人道主义

识记:人道主义的精神实质,认知不同学派都有提倡,但儒家的提倡最理性、最系统的事实。(次重

点)

孔孟在这方面的典型言论;杜甫那些表现对待朋友、亲人一往情深的重要代表作品。(次重点)

简单应用:杜甫同情百姓、特别是弱者的基本事实,识记杜甫这方面的典型诗句。(一般)

综合应用:分析杜甫的人道主义精神表现。分析人道主义对杜诗的深层次影响。(重点)

(四)、杜甫的人格精神及其影响

理解:杜甫的人格精神。(重点)

所谓杜甫的人格精神与儒家文化之密切联系。(重点)

后人重杜很大程度上是重视杜甫人格精神的事实。(次重点)

简单应用:分析王安石、苏轼、陆游等诗人,李纲、文天祥等民族英雄从杜甫人格精神中获取精神激

励的事实。(次重点)来源:考试大-自考

第四章杜甫的写实理论与方法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杜甫的写实理论的主要内容;杜甫的写实理论与其创作实践的一致性;杜甫的写实理论与方法在中国

文学史、文学批评史上的地位、影响。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杜甫对诗歌功能的理解与要求

理解:杜甫既强调美刺更重视抒情的诗歌功能论的主要内容。(重点)

通过杜甫对陈子昂、张九龄、元结等人的评论来分析杜甫强调诗歌应在现实生活中发挥积极作用的理

论主张。(次重点)

简单应用:杜甫对诗歌的抒情性质的理解、了解他把诗歌做为抒情工具的创作实践。(重点)

综合应用:杜甫的诗歌功能论的特点与贡献。(重点)

(二)、杜甫对真实的理解与要求

理解:杜甫对“事真”的理解与要求,杜甫对“情真”的理解与要求。(次重点)

简单应用:说明“事真”的要求在其创作实践中的体现;杜甫对“情真”的理解与要求,说明“情真”的要

求在其创作实践中的表现。(次重点)

说明主张“事真”与“情真”的紧密结合与高度统一才是杜甫的完整理论要求与基本创作方法。(重点)综合应用:杜甫这一主张的实践价值与理论贡献。(重点)

(三)、杜甫对“形似”与“神似”的理解与要求

识记:“形”、“神”、“形似”、“神似”等概念的原始出处及其一般语义。(一般)理解:杜甫是从传统绘画理论中借鉴以上这些概念来论画进而论诗的事实。(次重点)

杜甫用以论画、论诗的一些重要作品。(次重点)

简单应用:杜甫对“情”与“神似”之间必然联系的揭示,以及这一揭示的理论贡献。(重点)综合应用:杜甫笔下的“形”、“神”、“形似”、“神似”等理论范畴的内涵。(重点)

杜甫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的完整理论要求。(重点)

第五章杜集的流传、整理与注释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杜集的流传、整理的主要线索与事实;了解各个时期的重要典籍与特点;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唐五代

识记:历史资料记载中的《杜甫集》(六十卷)和樊晃的《杜工部小集》六卷的大致情况,了解现知

其他可能流传过的杜集。(一般)

理解:从杜甫在世到五代末杜集与杜诗流传的大致情况。(一般)

(二)、宋代

识记:二王本《杜工部集》、黄伯思《校定杜工部集》等对杜诗的搜集、编次有较大贡献和影响的几

种整理本的卷帙、体例、数量等情况。(重点)

理解:宋代其他重要整理本的作者、名称、卷帙情况。(一般)

宋代如鲁訔《注子美诗》、蔡梦弼《杜工部草堂诗笺》等有较大影响的杜诗注本的大致情况。(次重

点)

简单应用:概括有宋一代整理、注释杜诗的总体情况,说明宋人对杜诗研究的主要贡献与影响。(重

点)

(三)、元明清

识记:元明清三代中流传较广、影响较大的杜诗注本的作者、卷帙情况。(一般)

简单应用:其中影响更大的注本的主要特点、价值、使用方法,如胡震亨《杜诗通》、钱谦益《杜工部集笺注》、仇兆鳌《杜诗详注》、浦起龙《读杜心解》、杨伦《杜诗镜铨》等。(重点)

综合应用:元明清三代在整理、注释、解说杜诗方面的不同特点与影响。(一般)

第三部分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一、考核目标的能力层次表述

在大纲中提出了“识记”、“理解”、“应用”三个能力层次要求,它们之间是递进等级的关系,后者必须

建立在前者基础上。它们的含义是:

“识记”——能知道有关的名词、概念、知识的含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达。

“理解”——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知识的丰富内涵(条件、作用、影响因素等),以及与

相关知识间的区别和联系。

“应用”——分为“简单应用”和“综合应用”两个层次。“简单应用”指用学过的某一两个知识点,来分析和解决直接对应的问题;“综合应用”指用学过的多个知识点综合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社会问题。

二、教材

1、指定教材:《杜甫研究》(修订本)萧涤非著齐鲁书社1980年出版

《杜甫诗选注》萧涤非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出版

2、参考教材:《杜甫论稿》吴新生著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年出版

三、自学方法指导

1. 认真阅读大纲。

本大纲阐明了课程的性质和设置目的,规定了学习内容和考核目标,考生应认真阅读、深入理解,并

以大纲为学习和应考的基本准则。

2.认真学习和钻研教材。

本大纲所指定的教材,是考试内容和命题的依据,考生必须认真研读,要防止任何形式的偏离教材倾向。参考书目可以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拓展学习范围与深度,也应尽力深入阅读,但不要用它

们取代教材内容。

3.正确处理知识积累与能力培养的关系。

教材征引了大量的史料,也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基本概念、典籍等知识,许多内容也在大纲规定的考核范围之内,自学考生理应重视。但同时也应看到,这些基础知识乃是进行深入分析、作出判断、得出结论的依据,而学习本课程的最终目的还在于培养考生分析、评价杜甫并进而评价其他古代作家的基本能力,因而,应尽量把死知识学活,而应特别注意把它们运用到具体理论问题的分析之中,以提高自己使用材料

进行分析、评价、判断的能力。

四、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1.应熟知考试大纲对课程提出的总的要求和各章的学习目的和要求。

2.应掌握各知识点要求达到的不同能力层次,据此组织教学内容。

3.辅导时应以考试大纲为依据,指定的教材为基础,不要随意扩大或缩小范围,以免与大纲脱节。不

过可适当参考其他书籍、资料,补充、丰富大纲中所要求的相关内容,以加深学生的理解。

4.辅导时,避免照本宣科的机械讲授,应结合教材中的各种实验设计组织课堂演示,增强教学的形象

性、直观性和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注意结合现实生活事例、分析现实生活现象来讲授相关知识,促使学生活学活用,并能以课程所涉

及的基本理论、方法,尝试应用到对其他古代作家的评论实践之中。

6.辅导时,应注意对考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自学能力的培养,提倡“自学为主、帮助为辅”的方法。

7.助学学时:本课程为4学分选修课,辅导课时应不低于72节。助学课时分配如下:

章次内容学时一绪论——历代评杜12二杜甫的生活、创作历程及其各个时期的重要代表作24三杜甫与儒家文化12四杜甫的写实理论与方法12五杜集的流传、整理与注释12总计72

五、关于命题考试和考试的若干规定

(包括能力层次比例、难易比例、内容程度比例、题型、考试方法和考试时间等)

1. 本大纲各章所提到的内容和考核目标都是考试内容。试题覆盖到章,适当突出重点。

2. 试卷中对不同能力层次的试题比例大致是:“识记”为15%,“理解”为30%,“应用”为55% .

3. 试题难易程度应合理:易、较易、较难、难比例为2:3:3:2 .

4. 每份试卷中,各类考核点所占比例约为:重点占65%,次重点占25%,一般占10% .

5. 试题类型一般分为:填空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作品解题、简答题、论述题。

6. 考试采用闭卷考试,考试时间150分钟,采用百分制评分,60分及格。

六、题型举例

(一)填空题:

在杜甫生活和创作的四个时期中,创作量最大的是_______时期。

(二)单项选择:

自诩“寓编年于分体之中”并以简明为特点的杜集注本是()

(1)胡震亨《杜诗通》(2)浦起龙《读杜心解》(3)金圣叹《杜诗解》(4)钱谦益《杜工部集

笺注》

(三)多项选择题:

下列作品中写在夔州的是()()()()()

(1)《秋兴》八首(2)《登高》(3)《月夜》(4)《诸将》五首(5)《江汉》

(四)作品解题:

《兵车行》

(五)简答题:

简述杜甫写实理论的主要内容。

(六)论述题:

分析杜甫陷贼为官时期的诗歌创作特点。

《杜甫研究》主观题

《杜甫研究》 一、名词解释 1.三吏三别: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2.社会良知三要素:即忧患意识、批判意识、重建意识。 3.民胞物与:"民胞物与”出自宋张载《西铭》:"民,吾同胞;物,吾与也。”意即人民(所有的人)都是我的同胞;(有生命的或无生命的)万物都是我的朋友。 4.文章憎命达:文章憎命大:"文章憎命达”,意谓文才出众者总是命途多舛,语极悲愤。后句魑魅喜人过”,隐喻李白长流夜郎,是遭人诬陷。此二句议论中带情韵,用比中含哲理,意味深长,有极为感人的艺术力量,是传诵千古的名句。高步瀛引邵长蘅评:"一憎一喜,遂令文人无置身地。”这二句诗道出了自古以来才智之士的共同命运,是对无数历史事实的高度总结。 5.以兹吾生理,独耻事干谒。此诗句出自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意思是:因此我懂了了生活的道理,为奔走权贵之门请托而感到羞耻。悟生理:懂得了生活的道理。事干谒:指奔走权贵之门,以请托为事。 二、论述题: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评述 答:《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这篇杰作是用传统的五言古体写成的。其实仅就"咏怀” 之作而言,杜甫之前已有很多类似的文章,如阮籍的《咏怀》、左思的《咏史》、庾信的《咏怀》、陈子昂的《感遇》、张九龄的《感遇》等著名组诗。这些诗歌或多或少都反映了当时历史现实,或者借诗歌讽喻了当代社会。但是这些诗无论从体制还是从章法来看,都是无法与《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这首诗相提并论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这首诗在反映现实的深广和艺术力量的惊心动魄等许多方面,都开辟了新天地。"……少陵出而沉郁顿挫,每多大篇,遂为诗道中另辟一门径。”说得一点都不错。 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是这样的。天宝五载(746),杜甫怀抱"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崇高理想来到长安,渴望"立登要路津”。但事与愿违,屡受挫折,连生活也难于维持,"朝叩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亲身体验、并广泛接触了下层人民的苦难,洞察了"朱门务倾夺,赤族迭罹殃”的社会矛盾,诗歌创作出现了空前飞跃。天宝十四载(755)十一月赴奉先县看望寄居在那里的妻子,写出这篇划时代的杰作。 全诗可分三大段。从开头到"放歌破愁绝”,紧扣题中的"京”字,"咏”赴奉先县之前,多年来"许身稷契”、"致君尧舜”的壮"怀”。从"岁暮百草零”到"惆怅难再述”,叙"赴奉先县”的经历,"咏”旅途中的感"怀”。从"北辕就泾渭”至结尾,写到家以后的感受,"咏”对国家前途、人民命运的忧"怀”。"窃比稷与契”,"穷年忧黎元”是贯串全篇的主线,也是杜甫的主导思想。 开头至"放歌破愁绝”这一段紧扣题中的"京”字,"咏”赴奉先县之前,多年来"许身稷契”、"致君尧舜”的壮"怀”。这一段千回百折,层层如剥蕉心,出语的自然圆转。 诗的开头以自嘲的口吻表达自己矢志而不得实现的远大**抱负。诗人自幼嫉恶如仇,想凭借自己的才学求取功名,匡世济民,报效祖国。然而,昏暗的现实使他的志向不但不得施展,反而到处碰壁,以至生计窘迫。这就是诗中"意转拙”、"一何愚”感慨的由来,诗人称自己"窃比稷与契”的志向为"拙”"愚”,从这痛心的自嘲中,不难看出诗人难以抑制的激愤! 然而诗人并没有为此放弃自己的志向,相反对自己的抱负非常执着,"居然成濩落,白首甘契阔。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正是这种执着决心的表达:" 独耻事干谒”,一个"独”字,刻划出了诗人不从时俗浊流,不卑躬屈节的傲岸精神,他对那些象蝼蚁一样的只经营自己的巢穴,逢迎媚上的龌龊之辈,极端鄙视,他敬仰的是那种遨游苍海的大鲸,并从这两种生物的品格中悟出人生的道理,从而更加坚定自己的理想。毅然要沿着自己所选择的道路走下去。"忍为尘埃没”是写甘愿忍饥受困也要坚定不移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实现自己的抱负。最后两句"沉饮聊自适,放歌破愁绝”是诗人的感愤之言,也是爱国、忧民、忠君愿望不得实现的无可奈何的举动。 第二段从"岁暮百草零”至"惆怅难再述”。这一段,记叙描写议论并用。描述经过骊山时所见所感,揭露和抨击了阶级对立的现实和统治阶级的奢侈生活。 作者在描写经过骊山时的情景时,可以用痛心疾首来形容。诗人到达骊山已是"凌晨”,当时的骊山正是"蚩尤塞寒空”的弥天大雾。一个"塞”字,不仅表现出了雾气之大——仿佛整个天空都被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杜甫研究答案

1、“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句出自杜甫诗(《》) .登楼 .登高 .登兖州城楼 .同诸公登慈恩寺塔 2、“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句出自杜甫诗(《》) .赠韦左丞丈济 .奉赠王中允维 .客至 .夏日李公见访 3、杜甫大历二年创作《登高》时,杜甫的所在地是() .梓州 .秦州 .夔州 .阆州 4、在杜甫生活和创作的四个时期中,创作量最大的是()时期。 .漂泊荆湘 .漂泊西南 .困居长安 .漫游齐赵 5、下列人物中,杜甫《咏怀古迹》五首没有咏到的古人有()

.司马迁 .宋玉 .庾信 .诸葛亮 6、《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的体裁是() .五古 .五排 .七排 .七古 7、《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的体裁是() .五古 .五律 .五绝 .五排 8、“三吏”、“三别”作于() .陷贼长安时 .任左拾遗时 .任华州司功参军时 .寓居同谷县时 9、《兵车行》作于()

.读书漫游艺机时期 .困守长安时期 .陷贼为官时期 .漂泊西南时期 10、高帝子孙皆隆准,_______。《哀王孙》 .始知神龙别有种 .龙种自与常人殊 .密奉贤旨恩宜殊 .王孙善保千金躯 11、杜甫的忧患意识,突出地表现为政治忧患(忧世)和____(忧生)。 .命运忧患 .生命忧患 .社会忧患 .时光忧患 12、大道之行也,____。 .天下大同 .天下为公 .天下为私 .天下公私分明 13、忧患意识是人类对自然灾害社会危机和人生命运的焦心忧虑的思想意识。在国家和民族面临危机时,这种

.历史使命感 .社会危机感 .社会忧患意识 .民族忧患意识 14、杜甫属于谏诤而不任怨----谏过匡邪而扬善不隐恶的“__” .良臣 .忠臣 .贰臣 .佞臣 15、_____,斯人独憔悴。《梦李白二首》 .黄冠归故乡 .冠盖日云积 .冠盖满京华 .冠冕通南极 16、关于《哀江头》的主旨有两种意见。一是____,一是词婉而雅。 .风雅说 .讽鉴说 .比兴说 .讽刺说 17、百余年间未灾变,_______。……(《忆昔》)

自学考试大纲:杜甫研究(2002年9月版)

课程编号:0047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杜甫研究》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的一门选修课(4学分),课程内容主要包括杜甫思想研究、杜诗艺术研究、杜诗影响研究、杜诗版本、资料研究等。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为了使自学应考者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古代文学史》、《文学概论》等专科、本科段的必修课基础上,进一步拓宽学习领域,并能运用已经学到的基础知识、基础理论,进一步培养和提高阅读、鉴赏、分析、评价古代作家、作品的能力,以及更深入地了解杜甫这样一位中国文学史上的伟大诗人的思想特点、人格精神,了解杜诗的文化内涵与艺术特征,了解杜甫与杜诗的真正价 值、巨大影响等等。 学习本课程,对于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和文学遗产,培养高尚情操,增进爱国热情、提高文化素质、促进精神文明建设,都是十分有益的。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杜甫研究》的课程内容共分为五章,各章的具体讲授内容与考核要求如下: 第一章绪论——历代评杜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对唐以来各个时代的评杜、学杜情况,特别是那些影响较大、具有代表意义的历史人物的评杜、学杜情况进行叙述、分析、归纳,并进而概括提炼出一些带有倾向性、规律性的结论。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唐五代 1、杜甫在世时 识记:给杜诗以较高评价的人名;有代表性的评论材料,说明这些评价之所以很难代表当时普遍看法 的原因。(次重点) 理解:时人对杜甫、杜诗不够重视的历史事实。(一般) 杜甫本人对自己的诗歌创作才能、成就颇为自负的事实,并能引用一些诗文材料加以印证。(一般) 杜甫在当时的实际影响与地位,分析个中原因。(重点) 2、中唐 识记:高度评价杜甫、杜诗的中唐人的姓名以及对后世评杜产生较大影响的典籍、材料。(一般)

西南大学《杜甫研究》网上作业及参考答案

=================================================================================================== 1:[单选题]气?屈贾垒,目短__墙。(《壮游》) A:阮嵇 B:徐庾 C:曹刘 D:陶谢 参考答案:C 2:[单选题]即防远客虽多事,_______。(《又呈吴郎》) A:便与先生成永诀 B:便插疏篱却甚真 C:对君疑是泛虚舟 D:便教莺语太丁宁 参考答案:B 3:[单选题]会当临绝顶,_____。(《望岳》) A:一览群山小 B:野客茅茨小 C:一览众山小 D:塞上传光小 参考答案:C 4:[单选题]_______,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A:朱衣只在殿中间 B:安得广厦千万间 C:岂可久在王侯间 D:诗卷长流天地间

=================================================================================================== 参考答案:B 5:[单选题]_______,独立苍茫自咏诗。(《乐游园歌》) A:报答春光知有处 B:此身饮罢无归处 C:九江日落醒何处 D:床头屋漏无干处 参考答案:B 6:[单选题]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__________》 A: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B:赠特进汝阳王二十韵 C:奉赠鲜于京兆二十韵 D:赠韦左丞丈济 参考答案:A 7:[单选题]后来鞍马何巡逡,当轩下马入锦茵。(《___》) A:醉歌行 B:兵车行 C:今夕行 D:丽人行 参考答案:D 8:[单选题]百年歌自苦,_____。(《南征》) A:未遇犹视今 B:未见有知音 C:君听空外音 D:百丈有哀音

《杜甫研究》自学考试大纲

课程名称:杜甫研究(2010年修订版)课程代码:0047 天津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 课程名称:杜甫研究课程编号:0047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杜甫研究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本)专业的一门选修课,课程内容主要包括杜甫思想研究、杜诗艺术研究、杜诗影响研究、杜诗版本、资料研究等。 学习本课程,对于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和文学遗产,培养高尚情操,增进爱国热情、提高文化素质、促进精神文明建设,都是十分有益的。 二、课程目标与学习要求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为了使考生进一步拓宽学习领域。能够运用已经学到的基础知识、基础理论,进一步培养和提高阅读、鉴赏、分析、评价古代作家、作品的能力,以及更深入地了解杜甫这样一位中国文学史上的伟大诗人的思想特点、人格精神,了解杜诗的文化内涵与艺术特征,了解杜甫与杜诗的真正价值、巨大影响等等。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学生的一门选修课程。是在本专业专科、本科段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古代文学史”、“文学概论”等必修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的一门课程。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孕育“诗圣”的条件:时代、家庭及禀赋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对杜甫“集大成”、“诗圣”等称号的来历有清晰了解;对杜甫家族文化及其创作的关系有深刻的认识。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杜甫的诗史地位(重点) 识记:给杜诗以较高评价的人名;有代表性的评论材料,说明这些评价之所以很难代表当时普遍看法的原因。 高度评价杜甫、杜诗的中唐人的姓名以及对后世评杜产生较大影响的典籍、材料。 韩愈、白居易、元稹三人对杜甫、杜诗的基本态度、有代表性的评杜言论及其材 料出处。 理解:时人对杜甫、杜诗不够重视的历史事实。 杜甫本人对自己的诗歌创作才能、成就颇为自负的事实,并能引用一些诗文材料 加以印证。 杜甫在当时的实际影响与地位,分析个中原因。 “诗史”、“集大成”、“诗圣”等称誉的来源及产生原因 杜诗地位在晚唐有所提高的事实及其原因。 应用:韩愈、白居易、元稹是从哪些方面肯定杜甫与杜诗的。 中唐时期特别是韩愈、白居易、元稹等人重杜的具体原因。 (二)杜甫的家庭传统之一(一般) 识记:杜甫的几位重要祖先:杜预、杜审言;杜甫的出生时地。

杜甫研究三十年_以_杜甫研究学刊_为中心的讨论

杜甫研究学刊二★一★年第三期 总第105期 杜甫研究三十年 ———以《杜甫研究学刊》为中心的讨论 吴中胜 〔摘 要〕 伴随着改革的春风, 1981年《草堂》(《杜甫研究学刊》)创刊号出世 了。三十年来,和中国社会方方面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样,杜甫研究也取得了一系列成就,而作为杜甫研究的专业性期刊,《杜甫研究学刊》为此起到了推助器的重要 作用,成为学者们从事研究工作的精神家园,是杜甫研究者交流信息、展示研究成果的重要平台。我们以本刊为中心,从版本文献、生平交游考辨、思想研究、艺术形式研究、文体研究、地域研究、批评史接受史研究、学术队伍培养、跟进学术信息等方面讨论三十年来杜甫研究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杜甫研究学刊》所起的推助作用。 〔关键词〕 杜甫研究 三十年 杜甫研究学刊作者:吴中胜, 赣南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后,341000。 《杜甫研究学刊》(原名《草堂》)1981年元月创刊,这时正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春风开始吹拂中国古老大地的时候,“风乍起,吹刍一池春水”,春风浩荡,万物更新。可以说,《杜甫研究学刊》的办刊史,从一个侧面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三十年来,在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中,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社会科学的发展也步入繁荣昌盛的新阶段,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也取得长足进展,而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一块重要领地,杜甫研究也同样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草堂》一开始为半年刊,1988年起改为季刊,并 由“草堂”更名为“杜甫研究学刊”,更加明确了刊物的专业性质和所具有的学术性,每期约十余万字,如今已出第100期,也就是说,三十年来, 《杜甫研究学 刊》发表了杜甫研究的文章1000多万字。我们从《杜甫研究学刊》这一个窗口,就可以见出这三十年来的杜甫研究状况。作为学术研究,新时期的杜甫研究始于对郭沫若《李白与杜甫》一书的批评。《杜甫研究学刊》从一开始就呼吸到学术春天的气息,走在了学术研究的前列。1980年12月3日冯至访问杜甫草堂,他说:“建国以来,对杜甫及其诗歌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仅仅用现实主义 46

2012年西南大学杜甫研究作业答案

<杜甫研究> 1:[单选题]气?屈贾垒,目短__墙。(《壮游》)C:曹刘 2:[单选题]即防远客虽多事,_______。(《又呈吴郎》)B:便插疏篱却甚真 3:[单选题]会当临绝顶,_____。(《望岳》) C:一览众山小 4:[单选题]_______,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B:安得广厦千万间 5:[单选题]_______,独立苍茫自咏诗。(《乐游园歌》) B:此身饮罢无归处 6:[单选题]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__________》 A: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7:[单选题]后来鞍马何巡逡,当轩下马入锦茵。(《___》) D:丽人行 8:[单选题]百年歌自苦,_____。(《南征》) B:未见有知音 9:[单选题]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____》) C:秋兴八首 10:[单选题]______,寂寞身后事!(《梦李白二首》) A:千秋万岁名 1:[单选题]从杜甫的作品中可以感到,他认为远古和当代有可供当代和后世统治者效法的德治典范。一个是以__为代表的三代之治,一个是本朝的贞观之治及开元之治。C:尧舜 2:[单选题]杜甫作为“社会良知”,其思想渊源无疑是儒家的“__”。 A:仁学 3:[单选题]“古今诗人众矣,而杜子美为首,岂非以其流落饥寒,终身不用,而______也欤?”这是苏轼在《王定国诗集叙》中说的。 A:一饭未尝忘君 识源自对社会人生的真诚。 A:忧患 5:[单选题]“古今诗人众矣,而杜子美为首,岂非以其流落饥寒,终身不用,而______也欤?”这是苏轼在《王定国诗集叙》中说的。 A:一饭未尝忘君 6:[单选题]以兹悟生理,_____。(《咏怀五百字》) B:独耻事干谒 7:[单选题]风林纤月落,_______。(《夜宴左氏庄》) D:衣露净琴张 8:[单选题]为人性僻耽佳句,_______。(《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B:语不惊人死不休 9:[单选题]自非旷士怀,_____。(《同诸公登慈恩寺塔》) D:登兹翻百忧 10:[单选题]忆昔开元全盛日,_______。(《忆昔》) B:小邑犹藏万家室 11:[单选题]万里伤心严谴日,_A:百年垂死中兴时______。(《送郑十八虔贬台州司户伤其临老陷贼之故阙为面别情见于诗》)

自考汉语言文学专业—杜甫研究

第一章绪论(历代评论) 第一节唐五代 一、举例说明中唐韩愈、元稹、白居易等人是从哪些方面肯定杜诗的? 1.韩愈诗肯定杜诗艺术的全美性质和集大成特点。韩愈诗《题杜工部坟》说“独有工部称全美,当日诗人无拟论”;元稹《叙诗寄乐天书》说“杜诗浩荡津涯,处处臻到”,又《杜工部墓系铭并序》中说“余读诗至杜子美,而知小大之有所总萃焉”“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矣”;白居易也说杜诗是“贯穿今古,缕格律,尽工尽善”(《与元九书》)他们认为杜诗境界是前无古人,亦为李白、陈子昂所不及。 2.肯定杜诗的独创性。元、白都特别指出:杜诗《三吏》、《三别》、《兵车行》等作品的“即事名篇,无复依傍”(元稹《乐府古题序》)写作新题乐府诗的开创作用,他们倡导新乐府运动,正是受到杜甫的启迪并以之为典范的。元稹明确指出“余少时与友人乐天、李公重辈,谓是以当,遂不复拟赋古题”(同上)。 3.肯定杜诗的有感而发和“寄兴”讽谕。韩愈提倡“不平则鸣”说,认为杜甫是“有不得已者而后言”,是“郁于中而泄于外者”(《送孟东野序》);白居易也肯定杜诗乃“情发于中,文形于外”的愤忧怨伤之作(《序洛诗序》)。元白明确指出在这一点上杜诗是继承了《诗经》、汉乐府精神的典范,他们论诗尤重社会功能,而杜甫诗恰恰有“讽兴当时之事”的特点(《乐府古题序》)。所谓“兴发于此,而意归于彼”(白居易《与元九书》),所以才能发挥“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社会作用(同上)。 二、唐人评杜甫情况综述(有唐一代,人们对杜诗的评价认识)。 1.唐人评杜诗经历了一个从诗人在世时的很少受到肯定到中唐以后评价逐步提高的循序渐进的过程。 2.整个唐代能够给杜诗以极高评价的主要是韩愈、元稹、白居易等少数有识之士,远没有达到宋代人那严重评杜诗的程度,虽说是少数,但对后世发生了严重影响。如元稹的《杜甫墓系铭》 3.唐人肯定杜诗,主要还是从诗歌艺术本身出发,他们看到的是杜诗艺术的包笼全面和集大成性质,或者是从有所寄兴、讽喻的角度给予肯定;他们主要是从抽象理论上评价杜甫,尚缺乏全面、深入、具体的分析。 4.对于杜甫其人,唐人更多的是同情他的潦倒失意,特别是身后冷落,对他在诗歌创作上表达出的锲而不舍的执着和始终面对现实、面对社会、面对百姓、面对人生的伟大诗人精神则认识肯定得比较浮泛。 第二节宋代(宋人普遍重视唐诗) 三、陆游学杜诗概况。 1.陆游的一生以恢复中原为理想为已任,幼年就充份体会了颠沛流离之苦,所以对杜诗的爱国主义精神的体验把握比一般人深刻,而且陆在蜀七年中有更多的接触杜甫足遗迹,这也使他对杜甫的认识比一般人深刻。 2.在前代所有诗人中,陆游首推杜甫,有诗《宋都曹屡寄诗且督和答,作此诗示之》为证。陆游不仅主张学杜诗,更主张学杜甫其人,反对只把杜甫当成单纯诗人看待。其中有两首诗为证: “文章垂世自一事,忠义凛凛令人思”(《游锦屏山谒少陵祠堂》) “后人但作诗人看,使我抚几空嗟咨”(《读杜诗》)。 由此陆游对江西诗派学杜有所反醒,对江西诗派评价杜甫的“无一字无来处”说法颇有不满,他指出象杜甫《登岳阳楼》这样的忧国忧民之作,“纵使字字寻得出处,去少陵之意盖远矣”(《老学庵笔记》)。陆游主张学“少陵之意”,特别是杜诗中的爱国忧民精神,由此,他

0066《杜甫研究》西南大学2019年秋季作业答案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 课程代码:0066 学年学季:20192 单项选择题 1、“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句出自杜甫诗(《》).登楼 .登高 .登兖州城楼 .同诸公登慈恩寺塔 2、“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句出自杜甫诗(《》).戏简郑广文兼呈苏司业 .戏作寄上汉中王二首 .戏为六绝句 .戏赠阌乡秦少公短歌 3、“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句出自杜甫诗(《》).赠韦左丞丈济 .奉赠王中允维 .客至 .夏日李公见访 4、杜甫大历二年创作《登高》时,杜甫的所在地是() .梓州 .秦州 .夔州

.阆州 5、在杜甫生活和创作的四个时期中,创作量最大的是()时期。.漂泊荆湘 .漂泊西南 .困居长安 .漫游齐赵 6、下列人物中,杜甫《咏怀古迹》五首没有咏到的古人有() .司马迁 .宋玉 .庾信 .诸葛亮 7、《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的体裁是().五古 .五排 .七排 .七古 8、《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的体裁是() .五古 .五律 .五绝 .五排 9、“三吏”、“三别”作于()

.陷贼长安时 .任左拾遗时 .任华州司功参军时 .寓居同谷县时 10、《兵车行》作于() .读书漫游艺机时期 .困守长安时期 .陷贼为官时期 .漂泊西南时期 11、高帝子孙皆隆准,_______。《哀王孙》 .始知神龙别有种 .龙种自与常人殊 .密奉贤旨恩宜殊 .王孙善保千金躯 12、杜甫的忧患意识,突出地表现为政治忧患(忧世)和____(忧生)。.命运忧患 .生命忧患 .社会忧患 .时光忧患 13、大道之行也,____。 .天下大同 .天下为公

西南大学网络教育《杜甫研究》作业答案(全)校验全对

西南大学网络教育《杜甫研究》作业答案(全) 经校验全对 第一批次BBCCB ADBAB 第一批次作业(具体选择): 1、_______,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B A:朱衣只在殿中间 B:安得广厦千万间 C:岂可久在王侯间 D:诗卷长流天地间 2、_______,**苍茫自咏诗。(《乐游园歌》)B A:报答春光知有处 B:此身饮罢无归处 C:九江日落醒何处 D:床头屋漏无干处 3、会当临绝顶,_____。(《望岳》)C A:一览群山小 B:野客茅茨小 C:一览众山小 D:塞上传光小 4、气?屈贾垒,目短__墙。(《壮游》)C A:阮嵇 B:徐庾 C:曹刘 D:陶谢 5、即防远客虽多事,_______。(《又呈吴郎》)B A:便与先生成永诀 B:便插疏篱却甚真 C:对君疑是泛虚舟 D:便教莺语太丁宁 6、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__________》A A: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B:赠特进汝阳王二十韵 C:奉赠鲜于京兆二十韵 D:赠韦左丞丈济 7、后来鞍马何巡逡,当轩下马入锦茵。(《___》) D

A:醉歌行 B:兵车行 C:今夕行 D:丽人行 8、百年歌自苦,_____。(《南征》)B A:未遇犹视今 B:未见有知音 C:君听空外音 D:百丈有哀音 9、______,寂寞身后事!(《梦李白二首》)A A:千秋万岁名 B:哀丝千古心 C:千官列雁行 D:千载得鲍叔 10、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____》)C A:题张氏隐居二首 B:秋雨叹三首 C:秋兴八首 D:羌村三首 第二批次BDBAA DACAB A 第二批次作业: 1、为人性僻耽佳句,_______。(《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B A:轻薄为文哂未休B:语不惊人死不休C:名位岂肯悲微休D:拔剑欲斩且复休 2、风林纤月落,_______。(《夜宴左氏庄》)D A:天骨森开张B:雨露之所濡C:草露亦多湿D:衣露净琴张 3、以兹悟生理,_____。(《咏怀五百字》)B A:生涯独转蓬B:独耻事干谒C:独步才超古D:**万端忧 4、“古今诗人众矣,而杜子美为首,岂非以其流落饥寒,终身不用,而______也欤?”这是苏轼在《王定国诗集叙》中说的。A

西南大学网络教育2020年春0066]《杜甫研究》作业标准答案

单项选择题 1、谁家且养愿终惠,______。(《瘦马行》) . B. 万草千花动凝碧 .更试明年春草长 .春来花鸟莫深愁 .开筵上日思芳草 2、______,生长漫婆娑。(《恶树》) . C. 自从失词伯 .方知不材者 .尔祖未显时 .轻帆好去便 3、城中十万户,_______。《水槛遣心》 . A. 仲夏苦夜短 . D. 此地两三家 .无村眺望赊 .何得尚浮名 4、“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句出自杜甫诗(《》).登楼 .登高 .登兖州城楼 .同诸公登慈恩寺塔 5、“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句出自杜甫诗(《》).戏简郑广文兼呈苏司业 .戏作寄上汉中王二首 .戏为六绝句 .戏赠阌乡秦少公短歌 6、“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句出自杜甫诗(《》).赠韦左丞丈济 .奉赠王中允维 .客至 .夏日李公见访 7、杜甫大历二年创作《登高》时,杜甫的所在地是() .梓州 .秦州 .夔州 .阆州

8、在杜甫生活和创作的四个时期中,创作量最大的是()时期。 .漂泊荆湘 .漂泊西南 .困居长安 .漫游齐赵 9、下列人物中,杜甫《咏怀古迹》五首没有咏到的古人有() .司马迁 .宋玉 .庾信 .诸葛亮 10、《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的体裁是() .五古 .五排 .七排 .七古 11、《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的体裁是() .五古 .五律 .五绝 .五排 12、“三吏”、“三别”作于() .陷贼长安时 .任左拾遗时 .任华州司功参军时 .寓居同谷县时 13、《兵车行》作于() .读书漫游艺机时期 .困守长安时期 .陷贼为官时期 .漂泊西南时期 14、高帝子孙皆隆准,_______。《哀王孙》 .始知神龙别有种 .龙种自与常人殊 .密奉贤旨恩宜殊 .王孙善保千金躯 15、杜甫的忧患意识,突出地表现为政治忧患(忧世)和____(忧生)。

杜甫研究

杜甫研究 论杜甫诗歌现实主义风格的形成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汉族,祖籍襄阳,生于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诗歌创作的现实主义风格形成,大概可以分以下几个时期: 家庭出身牢固树立其理想抱负。 杜甫出生在一个世代“奉儒守官”的具有悠久传统的官僚世家,家庭给予杜甫正统的儒家文化教养和务必要在仕途上有所作为的雄心。所以杜甫称做官是他们家族的“素业”——世代相袭的职业,他的各种文化教养以及以后的种种行为都是在为追求仕途事业和为官行道相联系。如他在《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写道“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治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这就是一种企望入仕,在仕途大业中实现自己“治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抱负,即渴望在社会实际工作中建功立业,兼济苍生。 三十五岁以前,是杜甫的读书和壮游时期。正当开元盛世,杜甫的经济状况也较好,这是他一生中最快意的时期。从二十岁起,他结束了书斋生活,开始了为时十年以上的“壮游”。在这长期的壮游中,杜甫接触到我们祖国无比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壮丽河山,不仅充实了他的生活,也扩大了他的视野和心胸,为他早期诗歌带来相当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望岳》诗可为代表。“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正流露了诗人对一切事业(包括创作在内)的雄心壮志。但由于这种生活方式,不可能接近人民,深入现实,因此,作为一个伟大的现实主

义诗人,这只是他的创作的一个准备时期。 杜甫走向现实主义,是从第二期(三十五到四十四岁)十载长安的困守开始的。这是安史之乱的酝酿时期,当权的是奸相李林甫和杨国忠,杜甫不仅不能实现他的“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抱负,而且开始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的屈辱生活,以至经常挨饿受冻:“饥饿动即向一旬,敝衣何啻悬百结。”在饥寒的煎熬下,杜甫也曾经想到退隐,作一个“潇洒送日月”的巢父、许由,杜甫没有回避艰苦,还是坚决走上积极入世的道路。生活折磨了杜甫,也成全了杜甫,使他逐渐深入人民生活,看到人民的痛苦,也看到统治阶级的罪恶,从而写出了《兵车行》、《丽人行》、《赴奉先咏怀》等现实主义杰作。杜甫也曾有这样的诗句“男儿生世间,及壮当封侯”;“丈夫誓许国,愤惋复何有?功名图麒麟,战骨当速朽。”又如“丈夫四方志,安可辞固穷”等,这些诗句无一不反映出杜甫身上那种渴望济世扬名,渴望建功立业的雄怀大志,但是杜甫的这种理想和抱负建立在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忧患意识之上的。十年困守的结果,使杜甫变成了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这才确定了杜甫此后生活道路和创作道路的方向。 从四十五岁到四十八岁,是杜甫生活的第三期,陷贼与为官时期。这是安史之乱最剧烈的时期,国家岌岌可危,人民灾难惨重,诗人也历尽艰险。安史之乱是带有民族矛盾性质的,当时进行的战争乃是有关国家存亡的自卫战争。因此杜甫对待战争的态度也就和以前不同,不是反对,而是积极号召。他哀悼那为国牺牲的“四万义军”,他告诫

杜甫研究一百年

杜甫研究一百年 内容提要:杜甫研究作为古代文学研究中的个案,因其杜甫的特殊地位,决定了它的全局意义和引领作用。通过对杜甫研究百余年的回顾与梳理,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世纪杜甫研究的状况与特点,亦有助于我们认识百年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轨迹与特点。关键词:杜甫研究/状况特点/梳理讨论作者简介:彭燕,副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博士后,《杜甫研究学刊》编辑近现代的杜甫研究,应该从辛亥革命1911年以后算起,迄今已百年有余。百年杜甫研究,可谓风风雨雨,坎坷不平。2012年,全国各地都在举办纪念杜甫诞生1300周年的系列活动。2014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又推出了皇皇12巨册的《杜甫全集校注》。此书问世,可谓杜诗学史上的百年盛事,令人振奋。今年又恰逢四川省杜甫学会、《杜甫研究学刊》成立与创刊35周年,因此,笔者深感有必要对百年以来的杜甫研究做一个梳理和总结。这种梳理与总结,既是对杜甫的一种尊崇,也是对长期默默支持《杜甫研究学刊》同仁们诚挚敬意的一种表达。行文之前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对新世纪杜甫研究做过系统梳理和讨论的文章主要有焦裕银、郑庆笃、张忠纲和冯建国的《杜甫研究论文综述(1911-1949;1950-1976;1977-1985)》(《文史哲》三期连载)、祁和晖和濮禾章的《建

国以来杜甫研究情况述略》(《杜甫研究学刊》)、段海蓉的《建国以来杜甫研究的回顾、反思与展望》、林继中的《百年杜甫研究回眸》(《河北大学学报(哲社版)》)、王辉斌和王丽娟的《杜甫研究五十年》(《贵阳金筑大学学报》)、吴中胜的《杜甫研究三十年——以〈杜甫研究学刊〉为例》(《杜甫研究学刊》)、张忠纲和赵睿才的《20世纪杜甫研究述评》(《文史哲》)、杜晓勤的《二十世纪杜甫研究概述》(节选自《二十世纪隋唐五代文学研究综述》)、刘明华的《现代学术视野下的杜甫研究——杜甫研究百年回顾与前瞻》(《文学评论》)等,上述诸文,或观点,或分期,大致相同,对本文的写作有着重要的借鉴和参考意义。尤其是在数据统计和书目援引时,本文主要以郑庆笃等编的《杜集书目提要》、周采泉的《杜集书录》以及张忠纲等编的《杜集叙录》《杜甫大辞典》等诸书为据。笔者在此特予以说明,并向诸位先生致以深深的谢意!另外,本文的杜甫研究主要是指中国大陆地区,而不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三地。不管是什么文学,什么研究,它都必然植根于现实社会当中,杜甫研究亦是如此。百年杜甫研究与中国政治形势和时代环境密切相关,以时间为序,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民国时期的杜甫研究,为本文的第一部分;第二阶段为建国三十年的杜甫研究,为本文的第二部分;第三阶段为八十年代以后的杜甫研究,为本文的第三部分。一、民国时期的杜甫研究

杜甫研究论文

论漂泊生涯与客寓意识对杜甫后期 乡思诗“诗性”与“史性”整合的影响 内容摘要: 杜甫一生创作了大量诗歌,今存一千四百余首。仅漂泊西南十一年间所创作的诗篇即占其作品总数的百分之七十以上。其西南诗不仅数量多, 而且所表现出的深邃思想内涵和炉火纯青的艺术技巧,为我们展现了一位 老而弥坚、不断追求的“诗圣”形象。杜甫以沉郁的客寓意识,飘零落拓 之感,寄托了乡国君民之思,体现了其思乡诗“史性思维”与“诗性思维” 的融合统一,实现了对传统思乡诗的超越。 在杜甫研究的领域内,本文第一次较为全面、深入地探讨了漂泊生涯与客寓意识对杜甫后期乡思诗的影响,论证了这种影响的性质——强化了 诗性与史性的整合,提升其忧国忧民的儒家人文精神。 关键词:漂泊生涯、客寓意识、乡思、“诗性”“史性”整合 “客寓意识”一词出自日本学者松浦友久所著的《李白的客寓意识及其诗思——李白评传》一书。松浦友久指出:“纵观李白诗歌及生涯,我们深感他本质上是‘旅人’亦即行旅之人,他的诗本质上是旅人之诗,亦即行旅之诗。这并不是说,他只是像杜甫那样生涯大半在行旅中度过,而是以一言蔽之:他总为行旅之人,总有行旅之感,也即所谓客寓意识,这是他诗思(或诗质)的中心内核。”(1)“李白本质上是‘旅人’——行旅之人,永远的行旅者,不存在可以回归的实际上的故乡。不仅只有行旅,才是他生活的常态,诗歌创作的常态,而且,也许在他的观念上,他似乎也处于

这种永远的行旅(客)之中。他在临死之际希望埋葬之地不是蜀,也不是长安,而是晚年旅行途中所经之地宣城(安徽省宣城)。”(2)同处羁旅之中,杜甫的意识却与之适成对照。李白出川之后,终生不肯定居于一地。他以天地为逆旅,以漂泊为人生之常,有意在变动不居的生涯中求奇探胜。而杜甫壮游归来,则定居于洛阳与长安,并以之为故乡,漂泊西南时的客寓意识也是因此而发。李白终生游览名山大川,求仙访道,有如走马观花,故民间有水中捉月而终的传说。而杜甫为战乱与生计所迫履践的漂泊生涯,年深月久,历尽沧桑,直至最终沉凝于一叶孤舟之上。因之而生的客寓意识也有着相应沉重的内涵:飘零、落拓之感投映乡国君民之思,结晶而成的诗思,自然是沉郁顿挫而悲壮,迥然有别于李白的飘逸与清雄。如此沧桑的漂泊生涯也不能不对诗圣的灵魂起着某种锻铸的作用,不能不使他的思维情感结构有所改变,从而对他这一时期诗歌创作的倾向与内容产生相应的影响。通观杜甫漂泊西南时期的全部作品,不难发现,其中关涉乡国与君民的作品更明显地受到他漂泊生涯与客寓意识的影响。本文拟对这种影响的性质做一些探讨。 “中国古代山阻海隔的地理状况,以小农经济为主的生产方式,决定了思乡情愫作为农业社会、大陆文化的必然产物及其广阔的民俗背景。”(3)“古代中国的基本生产方式是农耕,长期以来一直是以农为本,重农抑商为基本国策,土地作为基本生产资料自然被特加看重,祖先崇拜与叶落归根的丧葬意识,也使人不愿久离故土,因而对故土的亲和感顽强地延续。”(4)安

20年6月西南大学[0066]《杜甫研究》大作业(参考答案)

二、杜甫忧患意识的预见性的具体表现。(50分) 答:杜甫的忧患意识和家国情怀,不仅贯穿于他的诗歌创作中,而且贯穿于他的一生。对后人形成关注国家命运的爱国主义情感有着深远的意义。 杜甫的一生经历了巨大的历史动荡和人间苦难,阅尽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不公正社会的黑暗和罪恶,与最底层人民一起颠沛流离,休戚与共。他的忧患意识和家国情怀,不仅贯穿于他的诗歌创作中,而且贯穿于他的一生。对后人形成关注国家命运的爱国主义情感有着深远的意义。时至今日,仍然滋养着华夏儿女的精神世界。 杜甫生长在“奉儒守官、未坠素业”并有文学传统的家庭,祖父杜审言是武后时的著名诗人,官膳部员外郎;父亲杜闲,曾任兖州司马、奉天县令。儒家“入世”、“有为”的进取精神从小便对他产生影响,并终其一生。“忠君”、“爱民”的爱国思想也深入骨髓,成为其诗歌中体现的忧患意识的内在动因,也成为诗人漂泊艰辛的一生坚持不辍的创作主题。 这时唐王朝还算强盛,仓廪相当充实,可是玄宗开始好大喜功,开拓边疆,消耗大量人力物力,社会上已经隐伏着不安定的危机。年轻的杜甫对此有所预感,但并未正视。他过着登山涉水、高歌游猎、“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的浪漫生活,但也追求“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和抱负。其时诗作虽有象“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样不同凡响的作品,但总的说来,没有超越杜审言那一时期名诗人的水平。 天宝五载(746),杜甫到长安,想求得一官半职,有所建树。次年,玄宗诏征文学艺术有一技之长的人到京都就选,杜甫参加了这次考试,但由于中书令李林甫阴谋破坏,应试者没有一人被选。天宝十载,玄宗举行三个盛典,祭祀“玄元皇帝”老子、太庙和天地。杜甫写成三篇“大礼赋”进献,得到玄宗的赞赏,命宰相考试他的文章,等待分配,又没有下文。他不断写诗投赠权贵,希望得到他们的推荐,也都毫无结果。被迫“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过着“残杯与冷炙,处处潜悲辛”的穷愁潦倒生活。最后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职务也未能改变“尝困于衣食”的处境。为了维持生计,不得不出入贵族府邸,充当“宾客”,陪伴他们诗酒寓游,取得少许资助。同时,也结交与他同样贫困的朋友,广泛地接触劳动人民。天宝十一载以后,他写出《兵车行》、《丽人行》、《前出塞》、《后出塞》等不朽的名篇。由《兵车行》开始形成贯穿一生的忧患意识:“车鳞磷,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字字句句都是对统治阶级穷兵默武的谴责,对广大劳动人民悲惨生活的同情。“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己!”批判的锋芒直指最高

《杜甫研究》第一至六次全部 答案

《杜甫研究》全部答案 第二次的答案 1.题目:万里伤心严谴日,_______。(《送郑十八虔贬台州司户伤其临老陷贼之故阙为面别情见于诗》) A:百年垂死中兴时 正确答案:A 2.题目:忆昔开元全盛日,_______。(《忆昔》) B:小邑犹藏万家室 正确答案:B 3.题目:自非旷士怀,_____。(《同诸公登慈恩寺塔》) D:登兹翻百忧 正确答案:D 4.题目:为人性僻耽佳句,_______。(《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B:语不惊人死不休 正确答案:B 5.题目:风林纤月落,_______。(《夜宴左氏庄》) D:衣露净琴张 正确答案:D 6.题目:以兹悟生理,_____。(《咏怀五百字》) B:独耻事干谒 正确答案:B 7.题目:“古今诗人众矣,而杜子美为首,岂非以其流落饥寒,终身不用,而______也欤?”这是苏轼在《王定国诗集叙》中说的。 A:一饭未尝忘君 正确答案:A 8.题目:__意识源自对社会人生的真诚。 A:忧患 正确答案:A 9.题目:杜甫作为“社会良知”,其思想渊源无疑是儒家的“__”。 A:仁学

正确答案:A 10.题目:从杜甫的作品中可以感到,他认为远古和当代有可供当代和后世统治者效法的德治典范。一个是以__为代表的三代之治,一个是本朝的贞观之治及开元之治。 C:尧舜 正确答案:C 第三次作业讨论 1、尔曹身与名俱灭,_______。《戏为六绝句》 A:天生江水向东流B:不废江河万古流C:名垂万古知何用D:诗卷长流天地间 正确答案:B 2、边庭流血成海水,_______。《兵车行》 A:三城守边皆可图B:兵戈阻绝**边C:武皇开边意未已D:归来头白还戍边 正确答案:C 3、不作河西尉,_____。《官定后戏赠》 A:凄凉馀部曲B:凄凉汉苑春C:凄凉为折腰D:今我独凄凉

西南大学《杜甫研究》网上作业题及答案

[0066]《杜甫研究》 第一次作业 [单选题]气?屈贾垒,目短__墙。(《壮游》) A:阮嵇 B:徐庾 C:曹刘 D:陶谢 参考答案:C [单选题]即防远客虽多事,_______。(《又呈吴郎》) A:便与先生成永诀 B:便插疏篱却甚真 C:对君疑是泛虚舟 D:便教莺语太丁宁 参考答案:B [单选题]会当临绝顶,_____。(《望岳》) A:一览群山小 B:野客茅茨小 C:一览众山小 D:塞上传光小 参考答案:C [单选题]_______,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A:朱衣只在殿中间 B:安得广厦千万间 C:岂可久在王侯间 D:诗卷长流天地间 参考答案:B

[单选题]_______,独立苍茫自咏诗。(《乐游园歌》)A:报答春光知有处 B:此身饮罢无归处 C:九江日落醒何处 D:床头屋漏无干处 参考答案:B [单选题]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__________》A: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B:赠特进汝阳王二十韵 C:奉赠鲜于京兆二十韵 D:赠韦左丞丈济 参考答案:A [单选题]后来鞍马何巡逡,当轩下马入锦茵。(《___》) A:醉歌行 B:兵车行 C:今夕行 D:丽人行 参考答案:D [单选题]百年歌自苦,_____。(《南征》) A:未遇犹视今 B:未见有知音 C:君听空外音 D:百丈有哀音 参考答案:B [单选题]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____》) A:题张氏隐居二首 B:秋雨叹三首

C:秋兴八首 D:羌村三首 参考答案:C [单选题]______,寂寞身后事!(《梦李白二首》) A:千秋万岁名 B:哀丝千古心 C:千官列雁行 D:千载得鲍叔 参考答案:A 第二次作业 [单选题]从杜甫的作品中可以感到,他认为远古和当代有可供当代和后世统治者效法的德治典范。一个是以__为代表的三代之治,一个是本朝的贞观之治及开元之治。 A:唐尧 B:虞舜 C:尧舜 D:帝舜 参考答案:C [单选题]杜甫作为"社会良知”,其思想渊源无疑是儒家的"__”。 A:仁学 B:儒学 C:仁义 D:礼义 参考答案:A [单选题]__意识源自对社会人生的真诚。 A:忧患 B:批判 C:重建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