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工程力学Ⅰ》课程教学大纲

《工程力学Ⅰ》课程教学大纲

《工程力学Ⅰ》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25111 学分: 4 (4学时/周) 总学时:68

大纲执笔人:陈洁大纲审核人:王斌耀

一、课程性质与目的

工程力学(Ⅰ)(包括静力学、材料力学两部分)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它是各门后续课程的基础,并在许多工程技术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静力学中一般力系的简化与平衡问题的分析介绍方法;掌握材料力学中构件在拉、压、剪切、扭转和弯曲时的强度与刚度问题的分析计算方法,构件在组合变形时的强度与刚度问题的分析计算方法,以及构件在受压时稳定性问题的分析计算方法等;掌握材料的基本力学性能和基本的材料力学实验方法;初步学会应用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为学习一系列后继课程打好必要的基础。同时结合本课程的特点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课程基本要求

1、掌握力的概念、力的投影和力矩的计算;

2、掌握力系简化的方法和一般的简化结果;

3、掌握刚体静力学的平衡条件和平衡方程;

4、对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的分析方法有明确的认识。

5、具有将简单受力杆件简化为力学简图的初步能力,具有力学建模的初步概念与能力。

6、能熟练地做出杆件在基本变形下的内力图、计算其应力和位移、并进行强度和刚度计算。

7、对应力状态理论和强度理论有明确的认识,并能将其应用于组合变形下杆件的强度计算。

8、理解掌握简单超静定问题的求解方法。

9、对能量法的有关基本原理有明确认识,并熟练地掌握一种计算位移的能量方法。

10、对压杆的稳定性概念有明确的认识,能熟练计算轴向受压杆的临界载荷与临界应力,并进行稳定性校核等计算。

11、掌握质点系的质心、刚体的转动惯量、惯性积、惯性主轴和惯性积的平行移轴公式;掌握截面的静矩,形心的位置,惯性矩和惯性积及它们的平行移轴公式,转轴公式。组合截面的惯性矩、惯性积计算,截面的形心主惯性轴和形心主惯性矩的计算

11、对于常用材料在常温下的基本力学性能及其测试方法有初步认识。

12、对于电测实验应力分析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实验方案设计有初步认识。

三、课程基本内容

绪论

第一章刚体静力学基本概念与力系简化

1、力学中的矢量的概念及其表示、运算方法

2、静力学公理及其推论

3、基本力系的简化

4、平行分布力

第二章空间任意力系的简化与物体的受力分析

1、空间任意力系的简化

2、约束与约束力

3、物体系统的受力分析

第三章力系的平衡、静定与超静定的概念

1、平衡方程的解析形式

2、物体系统的平衡问题

3、静定与超静定的概念

第四章静力学应用问题

1、桁架

2、质量几何和面积几何

第五章轴向拉压

1、拉压杆横截面与斜截面上的应力圣维南原理

2、拉压杆的强度条件

3、材料在常温、静荷下的拉、压力学性能

4、拉压杆的变形胡克定律弹性模量与泊松比桁架的节点位移

5、简单拉压静不定问题。

第六章剪切

1、剪切名义应力挤压名义应力许用应力

2.剪切与挤压的实用计算

3、连接件的实用计算接头的强度计算。

第七章扭转

1、轴的动力传递圆轴扭转切应力薄壁圆筒扭转切应力扭转强度条件。

2、切应力互等定理剪切胡克定律剪切弹性模量

3、圆轴扭转变形扭转刚度条件

4、简单扭转超静定问题矩形截面杆扭转

第八章弯曲内力

1、梁的计算简图剪力、弯矩方程和剪力、弯矩图

2、剪力、弯矩与载荷集度间的微分关系及其应用刚架和曲杆的内力。

第九章弯曲应力

1、平面弯曲概念

2、梁的弯曲正应力及强度条件

3、弯曲切应力及强度条件

4、剪切中心

5、等强度梁、复合梁

6、梁的合理强度设计

第十章弯曲变形

1、梁的挠度与转角挠曲线近似微分方程

2、计算梁变形的积分法和迭加法

3、简单超静定梁梁的刚度条件与合理刚度设计。

第十一章应力、应变状态分析和强度理论

1、应力状态平面应力状态下应力、应变分析

2、应力圆主应力和主平面概念

3、三向应力状态下的最大应力广义胡克定律

4、复杂应力状态下的应变能与畸变能。

5、强度理论概念常用的四个强度理论莫尔强度理论强度理论的应用

6、平面应变状态应变测量

第十二章组合变形

1、组合变形问题的分析方法

2、斜弯曲拉(压)与弯曲的组合

3、偏心拉压截面核心

4、弯曲与扭转的组合。

5、薄壁压力容器

第十三章能量法

1、外力功与应变能的一般表达式

2、功的互等定理位移互等定理

3、单位载荷法。

4、卡氏第一、第二定理及应用

第十四章压杆稳定问题

1、压杆稳定性概念两端较支细长压杆临界载荷的欧拉公式两端非铰支细长压杆的临界载荷长度系数与柔度

2、欧拉公式的应用范围中柔度杆临界应力的经验公式临界应力总图

3、压杆稳定性计算提高压杆稳定性的措施。

四、实验或上机内容(单独设课)

1、低碳钢与铸铁的拉伸与压缩实验

2、低碳钢与铸铁的扭转实验

3、梁的弯曲正应力测定

4、弯扭组合变形实验

5、压杆稳定实验

五、前修课程要求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

六、学时分配

七、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教材:

《材料力学》(第2版)同济大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基础力学教研部编,同济大学出版社 2010.

《材料力学教学实验》同济大学基础力学教研室编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2.

《理论力学》同济大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基础力学教学研究部编,同济大学出版社出版。2005年2月

主要参考书:

1.《材料力学》(宋子康、蔡文安编),同济大学出版社出版,1998;

2.《材料力学》(第3版)(单辉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10;

3.《工程力学教程》(范钦珊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4.《理论力学》(第3版)刘延柱、朱本华、杨海兴,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5.《理论力学》(第2版)武清玺徐鉴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注:2.、3.、5.为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

《工程力学Ⅱ》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12511200 学分: 3 (3学时/周)总学时:51

大纲执笔人:温建明大纲审核人:王斌耀

一、课程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适用土木工程类专业,以及工程力学等相关专业。

《工程力学Ⅱ》是工科相关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通过教学,学生应具有《工程力学Ⅱ》的基础知识,能求解多物体运动机构的分析和多自由度系统的动力学问题;并具有从身边的力学问题中,建立初步的力学模型进行定性分析和研究的能力。同时还应为结构力学、结构动力学等课程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

二、课程基本要求

(一)静力学应用问题

1、掌握滑动摩擦的概念,会计算含有摩擦的平衡问题;

2、了解滚动摩阻的概念。

(二)运动学

1、掌握从各种坐标系直接描述点的运动;

2、掌握刚体的基本运动中的移动(平动)和定轴转动的运动描述,以及体上一点的运动描述;

3、掌握平面运动刚体的运动描述,以及体上一点的运动描述;

4、熟悉自由度、广义坐标的概念,掌握广义坐标的取法。

(三)动力学

1、掌握动力学基本定理的微分形式和积分形式,以及动力学中的已知运动求力和已知力求运动的问题求解方法;

2、掌握惯性力系的简化方法和结果,以及将动力学问题从形式上转变成静力学问题的表达方法;

3、熟悉虚位移的概念,掌握用虚位移方法求解静定系统的平衡问题;

4、掌握动力学普遍方程的两种表达形式,掌握第一类拉格朗日方程、哈密顿原理

5、理解动载荷中的动荷系数和交变应力中的疲劳破坏、持久极限等基本概念,会计算杆件承受冲击载荷时的应力和变形。

三、课程基本内容

(一)静力学应用问题(摩擦)

(1)静滑动摩擦和动滑动摩擦,库仑定律,计算含有摩擦的平衡问题;

(2)了解滚动摩阻的概念。

(二)运动学

1. 序言

(1)了解从不同的坐标来描述运动的方法;

(2)理解运动的相对性。

2. 点的运动学

(1)掌握在各种坐标坐标系中列写点的运动方程的方法;

(2)掌握运动方程与速度、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3)了解极坐标、柱坐标和球坐标研究点的运动的方法。

3. 刚体的基本运动

(1)掌握移动刚体的特征;

(2)掌握移动刚体上各点的速度之间的关系、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3)掌握定轴转动刚体的运动方程、角速度方程和角加速度的方程;

(4)掌握定轴转动刚体上一点的速度和加速度的计算;

(5)了解定轴转动刚体上一点的速度和加速度的矢量表示。

4. 刚体的平面运动

(1)掌握平面运动刚体的运动方程;

(2)掌握平面运动刚体上二点之间的速度关系、二点之间的加速度的关系;

(3)掌握求解速度的三种方法;

(4)掌握求解加速度的基点法。

5. 熟悉自由度、广义坐标的概念,掌握广义坐标的取法。

(三)动力学

1. 序言

(1)掌握惯性参照系的概念;

(2)理解古典力学适用的范围。

2. 动量定理

(1)掌握质点动量的微分形式,能列写质点运动的微分方程;

(2)掌握质心运动定理(质点系运动微分方程);

(3)理解稳定流情况的动约束力公式。

3. 动量矩定理

(1)掌握质点系对固定点动量矩定理的微分形式;

(2)了解对任意动点的动量矩定理的微分形式,掌握质点系对质心点动量矩定理的微分形式;

(3)掌握刚体平面运动微分方程。

4. 动能定理

(1)掌握变力的元功和变力功的定义式;

(2)熟悉几种常见力的功的表达式;

(3)掌握质点系动能的表达形式——柯尼希定理,熟悉移动刚体、定轴转动刚体和平面运动刚体的动能表达形式;

(4)掌握质点系动能定理的积分形式,了解质点系动能定理的微分形式;

(5)理解有势力的势能与功的关系,掌握几种常见有势力的势能的列写;

(6)掌握动力学基本定理的综合应用。

5. 达朗贝尔原理

(1)掌握质点的达朗贝尔原理和质点系的达朗贝尔原理;

(2)掌握质点系的惯性力系的简化,能列写移动刚体、定轴转动刚体和平面运动刚体的惯性力系的表达式;

(3)能用达朗贝尔原理求解被约束物体的运动和力。

6. 虚位移原理

(1)理解虚位移的定义,会计算虚位移;

(2)熟悉虚位移原理的两种表达形式和其适用性;

(3)能用虚位移原理求静力学的平衡问题。

7. 第一类拉格朗日方程、哈密顿原理

(1)熟悉动力学普遍方程的表达形式;

(2)掌握第一类格朗日方程;

(3)掌握哈密顿原理。

8. 动载荷

(1)掌握构件作等加速运动或等速转动时的动应力计算

(2)熟悉构件受冲击时的应力和变形计算动荷系数

(3)了解提高构件抗冲击能力的措施

四、实验或上机内容

综合实验:转动惯量的测定,根据实验装置推导转动惯量的计算公式,测试公式中所需要的参数,撰写实验报告。

五、能力培养与人格养成教育

通过本课程阶段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建立和掌握一定的力学知识,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建立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中力学问题的能力;

六、前修课程要求

高等数学、微分方程、线性代数、工程力学Ⅰ

七、评价与考核

根据所掌握本课程的专业知识通过课程期中、期末考试、平时作业成绩、实验报告、课程论文和多种实践成果等进行综合评价。

八、学时分配

九、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1. 《理论力学》同济大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基础力学教学研究部编,同济大学出版社,2005.

2. 《理论力学》(第3版)刘延柱杨海兴朱本华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 《理论力学》(第2版)武清玺徐鉴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4. 《理论力学导学篇》冯奇王斌耀编,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2003.

5. 《理论力学》贾书惠李万琼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6. 《材料力学》同济大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基础力学教学研究部编,同济大学出版社,2008.

7. 《工程力学教程》范钦珊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8. 《材料力学》宋子康、蔡文安编,同济大学出版社出版,1998.

9. 《材料力学》(第3版)(单辉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10;

注:2.、3.、9.为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

《工程力学Ⅰ》课程教学大纲

《工程力学Ⅰ》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25111 学分: 4 (4学时/周) 总学时:68 大纲执笔人:陈洁大纲审核人:王斌耀 一、课程性质与目的 工程力学(Ⅰ)(包括静力学、材料力学两部分)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它是各门后续课程的基础,并在许多工程技术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静力学中一般力系的简化与平衡问题的分析介绍方法;掌握材料力学中构件在拉、压、剪切、扭转和弯曲时的强度与刚度问题的分析计算方法,构件在组合变形时的强度与刚度问题的分析计算方法,以及构件在受压时稳定性问题的分析计算方法等;掌握材料的基本力学性能和基本的材料力学实验方法;初步学会应用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为学习一系列后继课程打好必要的基础。同时结合本课程的特点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课程基本要求 1、掌握力的概念、力的投影和力矩的计算; 2、掌握力系简化的方法和一般的简化结果; 3、掌握刚体静力学的平衡条件和平衡方程; 4、对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的分析方法有明确的认识。 5、具有将简单受力杆件简化为力学简图的初步能力,具有力学建模的初步概念与能力。 6、能熟练地做出杆件在基本变形下的内力图、计算其应力和位移、并进行强度和刚度计算。 7、对应力状态理论和强度理论有明确的认识,并能将其应用于组合变形下杆件的强度计算。 8、理解掌握简单超静定问题的求解方法。 9、对能量法的有关基本原理有明确认识,并熟练地掌握一种计算位移的能量方法。 10、对压杆的稳定性概念有明确的认识,能熟练计算轴向受压杆的临界载荷与临界应力,并进行稳定性校核等计算。 11、掌握质点系的质心、刚体的转动惯量、惯性积、惯性主轴和惯性积的平行移轴公式;掌握截面的静矩,形心的位置,惯性矩和惯性积及它们的平行移轴公式,转轴公式。组合截面的惯性矩、惯性积计算,截面的形心主惯性轴和形心主惯性矩的计算 11、对于常用材料在常温下的基本力学性能及其测试方法有初步认识。 12、对于电测实验应力分析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实验方案设计有初步认识。 三、课程基本内容 绪论 第一章刚体静力学基本概念与力系简化 1、力学中的矢量的概念及其表示、运算方法 2、静力学公理及其推论

《工程力学(A)Ⅰ》课程教学大纲

《工程力学(A)Ⅰ》课程教学大纲 执笔人:蒋永莉编写日期:2012年11月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编号:30L656Q 2.课程体系/类别:专业类/专业基础必修课/专业主干课 3.学时/学分:80学时/5学分 4.先修课程:物理Ⅰ 5.适用专业:土木工程 二、课程教学目标及学生应达到的能力 《工程力学(A)Ⅰ》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专业主干课,包括静力学及材料力学。本课程揭示受力分析,力系的简化、合成,力系平衡规律,构件在外力作用下变形的基本规律和基本理论,为构件提供强度、刚度、稳定性的设计理论和计算方法,是后续专业课及今后工程设计的理论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的分析、计算、思考、判断、自学及理论联系实际等各方面的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初步具备综合应用所学力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后续力学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力学基础,并在学习中培养和提高逻辑推理能力、抽象思维能力、表达能力、计算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力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

四、课程教学安排 (一)课堂教学及要求

课堂讲授是本课程的主要教学手段,因此要求主讲教师应认真备课,不断提高书写教案基本功,教案内容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体现教书育人的目标,教学步骤要符合大学生的认知心理,教学内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讲求科学性、教育性和探索性。讲授中应尽量做到:(1)脱稿讲授;(2)注重启发性,讲求逻辑性;(3) 教学用语清晰生动,有吸引力,教态自然、大方;(4)板书布局合理,能体现教学内容重点及逻辑联系,字体工整、美观。 要求:基本概念讲的透彻,内容前后融会贯通。 注意:结合典型工程实例,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可利用多媒体及训练型CAI课件、工程录相片(如构件承载能力,力学发展史)等辅助教学。通过课堂讲授、作业、实验等教学环节,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自学可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提高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任课教师可跟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学生的水平,灵活选择、安排适当的学生自学内容。注意加强对自学部分教学内容的总结和检查。 (二)作业 独立解题是掌握本课程理论和方法的必要实践,通过解题可使学生理解基本原理和掌握主要概念,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外作业题数量应完成100题左右,其中有一定数量的基本运算题和概念题,少量的综合分析题,个别较难的题。对课内作业要求按时完成。强调概念清楚,条理分明,计算准确,布局美观,图形、字迹工整。习题内容和题量要求如下:习题内容和题量要求如下: 静力学 (1)受力图:8-10题 (2)汇交力系:3-5题 (3)力对点之矩、力偶系4-6题 (4)力系的简化2-3题 (5)力系的平衡:8-10题 (6)摩擦3-4题 材料力学 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50—60题 强度理论及组合变形12题左右 能量方法6题左右 (三)研究性学习内容及要求: 研究性学习能够锻炼培养学生的多方面素质,可以归纳为如下几点: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获得亲自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学会分享与合作;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 本课程建议的研究性学习内容和要求如下: 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各位任课老师根据各自课堂上学生的具体情况,引导学生就四个基本变形的强度、刚度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通过学生提交小论文或课堂讨论的形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强度理论及组合变形:建议安排学生在自学四个常用强度理论时重点关注各个强度理论的失效原因、失效准则、强度条件、适用条件等。 综合应用:各任课老师根据各自的科研特色,安排适用本课程的研究性教学内容。 五、课程的考核

《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工程力学是机电一体化、机械制造与自动化、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等专业的一门理论性较强的重要技术基础课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任务。按照专业需要,本课程主要讲授静力学、杆件的变形与强度计算、动载荷、构件的疲劳强度等内容。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处理简单工程实际力学问题。本课程总计48学时,3学分。课程的前修课程为高等数学和物理学。 教学大纲 绪论:工程力学的重要地位、研究内容与分析模型、分析方法。 第一部分静力学 1.静力学基础 刚体、力、力系的概念。静力学基本原理。约束和约束力基本概念,约束的基本类型。力矩的概念,合力矩定理,受力图。 2.力系的等效与简化 力系等效与简化的概念。力偶的概念及其性质。力向一点平移定理。平面汇交力系合成的方法。固定端约束的约束力分析。 3.力系的平衡条件与平衡方程 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条件和平衡方程。刚体系统的平衡问题,考虑摩擦时的平衡问题,摩擦角和自锁概念。空间任意力系的简化与平衡条件。 第二部分材料力学 4.材料力学的基本概论 材料力学的任务及研究对象。关于材料的基本假设。基本概念:内力、外力、正应力、切应力、正应变、切应变。 5.杆件的内力分析与内力图 基本概念与基本方法。轴力图与扭矩图。剪力图与弯矩图。 6.杆件拉伸与压缩时的应力、变形分析与强度设计 拉(压)杆的应力与应变分析。强度设计:强度校核、尺寸设计、许可载荷。材料的力学性能基本知识。集中载荷附近应力分布,应力集中概念。 7. 扭转 扭转的概念和实例。功率与扭力偶矩的计算。剪切虎克定律。剪应力互等定理。剪切弹性模量。圆轴扭转时的应力和变形。圆截面的极惯性矩。抗扭刚度。扭转截面系数。圆轴扭转时的强度条件和刚度条件。 8. 弯曲强度问题 平面弯曲的概念和实例。惯性矩概念。移轴及转轴定理。弯曲时梁的正应力分析。提高粱弯曲强度的措施。

《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210305 课程名称:工程力学/Engineering Mechanics 学时/学分:96 / 6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线数》 适用专业:机械设备及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汽车应用技术、金属材料工程 开课院系:基础教学学院工程力学教学部 开课院系:基础教学学院工程力学教学部 教材:《工程力学教程》西南交大应用力学与工程系编 2004 年 7 月 参考教材:《理论力学》第六版哈尔滨工业大学理力教研室高教社 2002 年 8 月教材: 主要参考书:《材料力学》单辉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年 4 月第二版 《材料力学》刘鸿文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年第四版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工程力学》包括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这两门课的主要部分内容,是机电、材料、汽车等工科大学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它的任务是使学生在学习高等数学、工程制图等课程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对简单工程对象正确建立力学模型的能力,对这些力学模型进行静力学,运动学,动力学(包括瞬时与过程)分析和计算的能力;同时对构件的强度、刚度以及稳定性等问题有明确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计算能力。能利用工程力学的基本概念判断分析结果正确与否的能力。并为后续课程学习、以及从事工程技术工作打下坚实的力学基础。 二、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理论力学内容部分和基本要求: (一)静力学: 力的概念;约束及约束力;物体的受力分析;各种力系的简化与平衡;摩擦和物体的重心。(二)运动学: 描述点的运动方程、在其基础上求点速度和加速度;刚体的平动与定轴转动方程的建立、如何求其速度和加速度;重点讲授点的复合运动和刚体的平面运动。 (三)动力学: 质点运动微分方程,动力学普遍定理应用,惯性力的概念及达朗伯原理。 学完理论力学后,应完整地理解基本内容,掌握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达到下列要求: 1、具有从简单实际问题中提出理论力学问题的初步能力。 2、能选取分离体并正确画出受力图。 3、平面力系和空间力系的简化;能熟练运用平面力系的平衡方程求解简单物系的平衡问题 (包括考虑有摩擦力的情况)。 4、能正确地运用分解和合成的方法分析点的运动。能熟练运用点的速度合成定理。熟练地计 算刚体作平面运动时角速度和刚体上点的速度。 5、能正确运用动力学普遍定理求解简单的动力学问题。 6、能熟练地运用达朗伯原理求解简单的动反力问题。

《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建筑工程技术、水利水电建筑工程、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等专业) 一、教学目的 工程力学课程是土建、水利、交通等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研究结构受力及构件承载能力的课程,是土建大类各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必备的知识。它包括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三部分内容。根据土建大类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具有对一般工程结构作受力分析的能力,对构件作强度,刚度计算和稳定性校核的能力,了解材料的主要力学性能并具有测试强度指标的初步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力学基础知识,具有解决与力学有关的工程技术问题的分析能力、计算能力和实验技能。学习本课程为今后应用于施工实践和学习《建筑结构》、《建筑施工》等后续课程奠定必要的力学基础。 二、教学任务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分为三大类:1.理论课教学任务。此任务主要指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2.教学练做课任务。此任务是由教师带领学生结合理论课教学内容,引入具体的工程实例,边讲边练,将学生讨论,教师答疑,课堂总结融入到课堂当中。3.实验实践课任务。此任务包括三个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力学实验,一周的课程综合实训及两天的企业实训,将课堂知识转化为直接生产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内容结构 本课程的教学教学内容根据专业需要划分为十个教学模块,下设共计30个教学单元。具体见下表

四、教学模块目标与任务 模块一静力学基础 1.教学任务与要求 (1)初步了解工程力学的学习目的、内容和任务 (2)理解平衡、刚体和力的概念。掌握静力学四个公理。(3)掌握物体的受力分析,画物体受力图。

(4)掌握平面汇交力系的合成,能运用平衡条件求解平面汇交力系的平衡问题。(5)掌握力矩的计算,理解力偶性质,理解力偶系的合成,学会应用力偶系平衡条件求解支座反力。 (6)理解平面一般力系的简化及简化结果,能较熟练应用平衡方程求解单个物体和物系的约束反力。 2.能力培养目标 (1)掌握平衡、刚体、力、约束的概念。会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和画受力图。(2)会计算力在平面直角坐标轴上的投影,会应用平面汇交力系平衡条件解约束反力。 (3)理解力矩、合力矩定理、力偶及其性质。会用平面力偶系的平衡条件计算约束反力。 (4)会利用平面一般力系平衡方程的三种形式分析物体和物体系的平衡问题。 模块二轴向拉压杆件强度计算 1.教学任务与要求 (1)了解轴向拉抻与压缩变形的受力特点和变形特点。 (2)理解内力的概念,掌握求内力的截面法及轴力图绘制方法。 (3)理解应力概念,掌握轴向拉抻与压缩杆件横截面上正应力的分布规律及强度条件。 (4)虎克定律及轴向拉压杆的变形计算方法。 (5)低碳钢、铸铁材料的应力—应变图及其主要特征。了解塑性材料和脆性材料在机械性能上的主要差异;掌握极限应力,许用应力和安全系数的概念。2.能力培养目标 (1)掌握轴向拉伸与压缩杆件轴力计算、轴力图的绘制及应力计算,具备应用强度条件进行三方面强度计算的能力。 (2)掌握轴向拉抻与压缩杆件的变形计算,具备应用拉压杆变形公式进行变形计算的能力。 模块三连接件的强度计算及扭转的强度刚度计算 1.教学任务与要求 (1)了解剪切变形、挤压变形的受力特点和变形特点。 (2)掌握剪切面、挤压面的特征及其计算方法。

《工程力学》教学大纲

《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内容 工程力学课程是一门机械类的技术基础课。该课程是机电专业的必修课。考虑高职学习的特点和要求,该课程计划课时为90学时,主要讲授理论力学的静力学部分和材料力学基本变形部分。了解质点和刚体的运动和分析,及动力学基本知识。 二、教学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掌握工程力学的基本概念、掌握物体受力分析的方法,物体平衡的基本原理;掌握杆件的基本变形形式,并对其进行强度和刚度计算;从而为机电专业的学习和形成专业能力打下必要的基础。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绪论 第一章质点、刚体的基本概念和受力分析 教学要求: 1、明确力、质点、刚体和平衡的概念; 2、掌握力的基本规律; 3、掌握力在坐标轴上投影的计算方法及合力投影定理。 4、掌握力对点及轴的矩的概念,掌握力矩计算方法 5、了解常见约束的类型、及约束反力方向。 6、熟练掌握物体受力分析方法。 教学内容: 力的定义、力的基本性质、力系、刚体和平衡的概念;力的基本规律;力对点及轴的矩的定义及平面问题中力对点的矩的解析表达式;常见约束的类型、及约束反力方向;物体受力分析和受力图。 第二章力系的简化和平衡方程 教学要求: 1、了解平面汇交力系合成的几何法及平衡的几何条件。 2、掌握平面汇交力系合成的解析法及平衡的解析条件。 3、明确力偶的概念及等效。掌握的平面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条件。 4、掌握力的平移定理 5、熟练掌握平面一般力系平衡条件。 6、了解空间一般力系。 7、了解物体重心的概念及确定物体重心的几种常用方法。 教学内容: 平面汇交力系的合成与平衡、力偶的概念、力矩的平衡、平面力偶系的合成和平衡条件、力的平移定理及其应用、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条件。了解空间一般力系、了解物体重心的概念。 第三章平衡方程的应用 教学要求:

工程力学教学大纲

《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工程力学是一门工科类专业基础课,主要内容为传统的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两门课程,少量介绍部分结构力学知识。根据各专业的不同需要,对上述内容有所增减,如运动学与动力学的内容由于大学物理中已经学习,一般只作简单介绍。该课程既是后续专业课程的基础,又独成体系,可以独立的解决一些工程问题,且在理论推导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夹杂有大量的思维方式训练,所以学习该课程的目的就不仅仅是打好基础、解决工程问题,还有对学生的思维方式的训练。 学生在学习完大学物理、高等数学、工程制图等课程后学习,并为后续的岩石力学等课程提供基础。 二.基本要求 使学生具备基本的受力分析能力,能够在实际工程中建立力学模型并求解出约束反力。使学生具备基本的材料强度分析能力,能根据强度条件设计截面尺寸并对结果进行校核。三.课程教学内容、学时分配和教学基本要求 第一章:静力学基础学时数:4学时 教学内容:静力学基本概念,基本公理,约束类型与约束反力,物体的手里分析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工程力学课程的内容、性质和学习的重要性; 使学生理解静力学的研究对象刚体的理想性,静力学公理的意义等; 使学生掌握各种约束的性质和其约束反力的画法; 使学生熟练掌握物体受力分析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物体受力分析(特别注意系统受力分析时的一致性与协调性) 思维方式训练重点:抓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简化问题 教学方式:讲授 第二章:平面汇交力系课时数:2课时 教学内容:平面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的几何法与解析法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力系的分类方法和各种力系的特点; 使学生理解矢量合成与分解的几何法; 使学生掌握平面汇交力系的合成与平衡的解析法;

《工程力学》教学大纲

《工程力学》教学大纲 制定依据:本大纲根据2014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制定 课程编号:D0401033 学时数:72 学分数:4.5 适用专业:土木工程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工程图学、土木工程概论 考核方式:考试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工程力学》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必修的专业技术基础课,是该专业的主干课程。在学习了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工程图学、土木工程概论等课程的基础上,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和掌握力系的简化、力系的平衡、杆件拉压内力和变形、弯曲内力和变形、圆轴扭转内力及变形、应力状态、强度理论以及压杆稳定等工程力学知识,了解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力学分析与计算能力,同时为后续课程如结构力学、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钢结构设计原理、砌体结构设计等课程奠定必要的力学基础。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 理论教学(64学时) 1、静力学的基本概念与物体受力分析(6学时) (1)力、刚体、平衡和约束的概念以及力的基本性质 (2)静力学基本公理 (3)对物体系统进行受力分析 基本要求:了解力的基本性质;熟悉力、刚体、平衡和约束等重要概念;理解基本约束的特征和对物体系统进行受力分析;掌握静力学基本公理的应用。 2、平面汇交力系和平面力偶系(4学时) (1)平面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的几何法和解析法 (2)平面内力对某点之矩 (3)力偶的概念、性质以及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 基本要求:了解力在直角坐标轴上的投影;熟悉力矩和力偶的概念和性质;理解合力投影定理和合力矩定理;掌握平面汇交力系的合成与平衡、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 3、平面任意力系(6学时) (1)力线平移定理 (2)平面力系向一点的简化 (3)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和物体系统的平衡

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201402修订) 课程名称:工程力学 课程性质:必修课适用层次:专升本(函授或者业余) 学时:业余48 (函授40)学分:4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等适用专业:机械制造、机电一体化、机械及自动化(数控、模具方向)、汽车服务工程等 一、课程的目的和任务 工程力学是机械类专业必修的一门技术基础课。本课程的目的是通过工程力学基本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工程实践中简单机构的运动分析和动力分析,以及简单工程构件的强度、刚度、稳定性的计算校核方法。并为后续课程如机械设计基础打下良好基础。 二、课程内容简介 工程力学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理论力学:主要内容为静力学、运动学。动力学,研究的是力的性质、力系的平衡与合成、简化的方法;质点以及刚体的运动分析,力与运动之间的关系等三个部分。另外一个部分为材料力学,在静力学的基础之上,研究简单杆系的小弹性变形,主要变形形式为:拉伸、压缩、剪切、挤压、扭转、弯曲以及组合变形的应力、应变、强度与刚度的计算与校核。稳定性。材料破坏的强度理论等几部分内容。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一)理论教学 1、第一章理论力学部分:静力学 (1)基本内容及知识点:工程力学的两个组成部分: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的研究目的、工程力学的学科特点、工程力学基本内容、工程力学的研究方法。 (2)重点及难点:固体:力与刚体的运动及力与弹性体变形的关系;工程力学的研究对象;工程力学与其他基础课与技术课程的联系;工程力学的学习目的、意义和方法。力系的概念,力系的分类。力矩及力偶矩。 2、第二章平面力系 ⑴基本内容及知识点:平面力系的合成与平衡;平面汇交力系与平行力系的简化与合成。平 面任意力系的简化与平衡。 ⑵重点及难点:平面任意力系向一点简化,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条件与平衡方程式。摩擦的 概念与摩擦锥。 2、第三章空间力系 (1)基本内容及知识点:空间力系分类。任意力系的平衡与简化。 (2)重点及难点:空间汇交力系与力偶系。

《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工程力学Ⅰ》教学大纲 Engineering Mechanics 一、课程基本信息 学时:32 学分:2 考核方式:闭卷考试,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 中文简介:工程力学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它是各门力学的基础,并在许多工程技术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质点,质点系、刚体机械运动(包括平衡)和杆件的拉伸、剪切、弯曲的基本律和研究方法,为学习有关的后继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并为将来学习和掌握新的科学技术创造条件;使学生初步学会应用理论力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一些简单的工程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工程力学在普通物理力学课程基础上首次运用高等数学工具,全面地、系统地阐述宏观机械运动的普遍规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习者对经典力学的理论体系、基本内容、基本方法及其在物理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有较好的理解,能掌握处理力学问题的一般物理方法。与注重由实验现象出发给出一般规律的普通物理力学相比,它在理论上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上都有较大提高。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受到理论物理处理问题、研究方法的初步训练,特别培养学习者熟悉物理模型、建立物理模型,严密逻辑推理的能力、抽象思维的能力、从一般到特殊的分析方法及运用高等数学方法解决力学问题的能力,并较好理解数学与物理的密切关系。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1、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每堂课开始时向学生讲清楚本次课的学习目标,下课之前留出5分钟做

小结,指出这部分内容在整个体系中的地位, 应掌握程度的最高要求与最低要求。部分学生反映课堂上是听懂了,但由于理解不到位等原因回家作业做不出来,还有的学生课后没有复习看书,也不去做作业。 2、做到让学生对该门课程整体思路要清楚,有一个明确的知识线条。教师要多剖析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在一个学期内完成原本需两个学期才能完成的教学任务,按照先讲授理论力学,再讲授材料力学的顺序进行,显然没有注意到两门课之间的内在联系。最好的方法是教师对课程体系结构上进行调整。首先,突破原来简单地将理论力学与材料力学两部分内容合并在一起的框架体系,将教材的整体框架按静力学、构件承载能力分析和运动力学的次序重组,即将材料力学部分精编为一篇并置于静力学后;将外力分析与内力、应力、强度分析有机结合起来;将运动学与动力学有机地融为一体,改称为运动力学。这样可做到静中有动,动中有力,有力就有变形,使运动与力,外力与内力、应力紧密结合,从而加强知识的联系性。 3、积极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让抽象的内容具体化,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和理解工程实际。展示工程实例,解决教学难点,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工程力学课程有很强的工程背景。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将一些工程实例通过屏幕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解决建立力学模型的问题。多媒体技术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以跨越时空的非凡表现力,大大增强学生对抽象事物与过程的理解与感受,从而将课堂教学引入全新的境界。用动画将抽象难懂的内容形象地表达出来,以达到化解教学难点、缩短学生的认知过程之目的。 四、教学内容及目标

《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工程力学 英文名称:Engineering Mechanics 课程编码:x4041351 学时数:32 其中实践学时数:0课外学时数:0 学分数:2.0 适用专业:环境工程 一、课程简介 工程力学既是各门后续力学课程的理论基础,又是一门具有完整体系并继续发展着的独立学科,而且在工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其教学内容分为两部分:静力学和材料力学。静力学研究物体在力系作用下的平衡条件,主要包括物体的受力分析、力系的等效替换(或简化)、各种力系的平衡条件及其应用;材料力学研究杆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问题,主要包括应力、应变、变形等基本概念,杆件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校核所必要的基础知识和计算方法等。 二、课程的性质和教学目标 工程力学是环境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该课程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掌握工程力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以及处理工程力学问题的基本方法,同时可以有效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三、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关系表 四、课程教学内容、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

静力学部分: (一)静力学的基本概念、受力图 了解力和刚体的概念,掌握静力学公理;熟练进行物体的受力分析,画受力图。 重点:物体的受力分析;难点:画受力图。 (二)平面汇交力系 了解工程中的平面汇交力系,掌握平面汇交力系平衡方程,平面汇交力系合成。 重点和难点:列平面汇交力系平衡方程。 (三)力矩平面力偶系 理解力对点之矩、力偶对力偶矩,平面力偶的合成与平衡问题;掌握力偶的等效。 重点:平面力偶的合成与平衡问题;难点:列平衡方程。 (四)平面一般力系 了解工程中的一般力系问题;理解力线平移定理,平面一般力系向一点简化,主矢和主矩,掌握利用平衡方程进行计算的方法。 重点:列平衡方程;难点:物体系平衡问题。 (五)空间力系 了解工程中的空间力系问题;理解力在空间坐标轴上的投影,力对轴之矩;掌握列空间力系的平衡方程求解未知的约束反力方法。 重点:空间力系的平衡方程;难点:针对空间问题,利用平衡方程进行计算,求解未知的约束反力。材料力学部分: (六)轴向拉伸和压缩 了解工程中的轴向拉伸和压缩问题;理解轴向拉伸和压缩时力学性能;掌握内力、应力和变形的计算方法。 重点:内力、应力和变形的计算方法;难点:变形计算。 (七)扭转 了解工程中的扭转问题;理解扭转时内力,薄壁圆筒的扭转;掌握圆轴扭转时应力和变形的计算,掌握圆轴扭转时强度和刚度校核。 重点:圆轴扭转时应力、强度计算;难点:圆轴扭转时变形、刚度计算。 (八)弯曲内力 了解工程中的弯曲问题;掌握弯矩和剪力概念和求法,掌握梁的弯矩图和剪力图的画法。 重点:列出梁的弯矩和剪力计算;难点:画梁的弯矩图和剪力图。 (九)弯曲应力 了解梁的弯曲正应力概念概念;掌握梁的弯曲正应力计算公式,弯曲强度校核。 重点:梁的弯曲正应力计算公式;难点:弯曲强度校核。 (十)压杆的稳定 了解压杆稳定概念,提高压杆稳定性措施;掌握细长杆临界力、临界应力和柔度的计算,掌握压杆的稳定性校核。

《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EngineeringMechanicsA) 一、课程概况 课程代码:0107025 学分:4 学时:64(讲授学时64)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 适用专业: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 建议教材:工程力学I.王晓军.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9 课程归口:航空与机械工程学院/飞行学院 课程的性质与任务:工程力学是机械类各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程,也是一门理论性较强、与工程技术联系极为密切的技术基础学科。工程力学在诸多工程技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是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重要基础。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掌握将工程实际构件抽象为力学模型,对静平衡问题分析求解的方法;掌握研究杆件在外力作用下的内力、应力、变形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研究杆件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基本理论和计算方法;理解常见工程材料的力学性能及其测试方法,培养学生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的工匠精神。 二、课程目标 目标1.掌握将工程实际构件抽象为力学模型,对静平衡问题分析求解的方法。 目标2.掌握研究杆件在外力作用下的内力、应力、变形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理解常见工程材料的力学性能及其测试方法。 目标3.掌握研究杆件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基本理论和计算方法,具备一定的工程分析能力,能体现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时代精神和服务社会的意识。 本课程支撑专业培养计划中毕业要求1-2、毕业要求2-1和毕业要求4-1,对应关系如表所示。

三、课程内容及要求 静力学 1.1掌握工程对象中力、力矩、力偶等基本概念及其性质。能熟练地计算力的投影、力对点的矩和力对轴的矩,以及力偶矩及其投影。掌握约束的概念和各种常见约束力的性质。能熟练地画出单个刚体及刚体系的受力图。 思政元素:通过力学发展史的介绍,引导学生的用于探究的科学探索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并将其转化为努力学习和用于创新的能动力。 1.2掌握各种类型力系的简化方法和简化结果,包括分布力系简化的概念及其位置计算的方法。掌握力系的主矢和主矩的基本概念及其性质。能熟练地计算各类力系的主矢和主矩。 1.3掌握各种类型力系的平衡条件。能熟练地利用平衡方程求解单个刚体和刚体系的平衡问题。了解结构的静定与静不定概念。掌握滑动摩擦、摩擦力和摩擦角的概念。能求解考虑滑动摩擦时简单刚体系的平衡问题。 思政元素:介绍力学基本原理在工程中的巨大应用,引发学生对基础知识的重视,培养他们用理论指导实践能力。 材料力学 2.1理解材料力学的任务、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和基本变形的特征;掌握正应力和切应力、正应变和切应变的概念。 2.2轴向拉伸与压缩 2.2.1掌握截面法,熟练地绘制轴力图。掌握直杆在轴向拉伸与压缩时横截面、斜截面上的应力计算;了解安全因数及许用应力的确定,能熟练地进行强度校核、截面设计和许用载荷的计算。 2.2.2掌握胡克定律,了解泊松比,掌握直杆在轴向拉伸与压缩时的变形和应变计算。 2.2.3了解应力集中概念和圣维南原理。 2.3剪切与挤压 掌握剪切和挤压(工程)实用计算。

《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工程力学 Engineering Mechanics 一、课程基本信息 学时:56 学分:3.5 考核方式:考试(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 中文简介:工程力学是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它包括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它是各门力学课程的基础,并在许多工程技术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理论力学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质点、质点系和刚体机械运动(包括平衡)的基本规律和研究方法。使学生初步学会应用理论力学的理论和分析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工程实际问题:通过材料力学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构件的强度、刚度及稳定性的计算方法,掌握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及理论,为学生学习相关后继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通过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及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一)教学目的 工程力学课程是一门用以培养学生在工程设计中有关力学方面设计计算能力的学科基础必修课。 本课程主要研究工程结构中构件的受力分析、承载能力问题。通过工程力学的学习,能够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并进行力系的简化与平衡和对构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问题具有明确的基本概念,必要的基础知识,比较熟练的计算能力,一定的分析能力和初步的实践能力。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

1.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好经济与安全的矛盾,具备创新精神; 2.全面系统地了解构件的受力、变形和破坏的规律; 3.掌握有关构件设计计算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4.能将一般构件抽象成力学简图,进行外力分析、内力分析、应力分析、应变分析; 5.掌握材料的力学性能的原理和方法,具有进行实验研究的初步能力; 6.在满足强度、刚度、稳定性的前提下,以最经济的代价,为构件选择合适的形状,设计; 合理的截面形状和尺寸,为设计提供计算依据; 7.了解工程力学的新理论,新方法及发展趋向; (二)教学要求 1.对工程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有明确的认识。 2.能对工程结构进行受力分析并熟练应用平衡方程求解约束反力。 3.能熟练地做出杆件在基本变形下的内力图,进行应力和位移、强度和刚度计算。 4.掌握应力状态理论,掌握组合变形下杆件的强度计算。 5.了解简单静不定问题的求解方法。 6.了解压杆的稳定性概念,会计算轴向受压杆的临界力与临界应力。 7.了解低碳钢和灰口铁的基本力学性能及其测试方法。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工程力学教学大纲-水利与能源动力工程学院-扬州大学

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301403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适用专业:水利水电工程;学历层次:专升本;学习形式:函授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 后续课程:结构力学 教学时数:105,其中自学:70,面授:30,实践:5 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是重要的学科基础课,主要包括静力学、运动学和材料力学三部分,它是学习工程流体力学、结构力学等课程的基础。静力学部分的任务是使学生熟练掌握受力分析的基本方法,掌握力系的分类、简化和平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材料力学部分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构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基本概念,以及必备的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 课程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程是工科类专业重要的学科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提高学生理论分析计算及试验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研究各种结构提供力学分析的基础。

第1章静力学基础与受力分析 (1)教学内容:静力学基本概念,公理,约束和约束反力,受力分析及受力图。 (2)本章重点:静力学公理,熟悉各种常见约束的性质,掌握约束反力的画法,并能熟练地选取分离体,正确地画出受力图。掌握静力学的研究对象。平衡,刚体和力的概念。等效力系和平衡力系。静力学公理。自由体和非自由体,约束和约束的基本类型。约束反力,分离体与受力图。约束、受力图。 (3)本章难点:准确理解静力学公理,明确和掌握约束的基本特征及约束反力的画法,常见约束的特点及正确画出约束反力即画出受力图。 (4)教学要求:理解力的概念,刚体的概念;掌握静力学公理;掌握各种常见的约束的性质;对简单的物体系统能熟练地取出分离体并画出受力图。 第2章汇交力系 (1)教学内容:合成的几何法;平衡的几何条件;力在坐标轴上的投影;合成的解析法;平衡方程。 (2)本章重点:力在坐标轴上的投影;投影与分力的比较;合成的解析法;平衡方程。 (3)本章难点:力在坐标轴上的投影;合成的解析法;平衡方程。 (4)教学要求:理解力在轴上投影的概念;熟练掌握平衡方程及其应用。 第3章平面一般力系 (1)教学内容:平面汇交力系的合成与平衡,力对点之矩,平面力偶,力线平移定理,平面任意力系向一点简化,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条件和平衡方程,静定与静不定问题,物体系统的平衡,考虑摩擦时的平衡问题。 (2)本章重点:熟悉力、力矩和力偶等概念,掌握平面汇交力系和平面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条件及其应用。掌握平面任意力系向一点简化的理论和方法,能熟练地计算主矢与主矩,应用各种形式的平衡方程求解物体和简单物系的平衡问题。掌握求简单桁架内力的节点法和截面法。理解滑动摩擦的概念和摩擦力的特征,能求解考虑滑动摩擦时简单物体系统的平衡问题。 (3)本章难点:平面汇交力系合成的几何法求解未知量。利用平面汇交力系的解析法求解未知量;利用力偶理论解析法求解未知量。利用特殊力系的特点画出某些约束反力,选择恰当的平衡方程求解未知量。物体系平衡问题中正确选取研究对象及平衡方程。应用平衡条件和平衡方程求解单个物体和简单物体系统的平衡问题。 (4)教学要求:理解力和力偶的基本概念及性质;能熟练地计算在直角坐标上的投影和平面问题中力对点的矩;掌握单个物体和简单物体系统的平衡问题;理解滑动摩擦的概念和摩擦力的特征;摩擦角和自锁的概念;能求解考虑滑动摩擦时单个物体的平衡问题。 第4章空间一般力系 (1)教学内容:空间约束及约束反力,力在空间坐标轴上的投影,空间汇力系的合成与平衡,力对点之矩用矢量表示,力偶矩用矢量表示,空间力偶的等效,空间力偶系的合成

《工程力学Ⅰ》 课程教学大纲

《工程力学Ⅰ》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英文名称:Engineering Mechanics Ⅰ 课程编号:1000150 学分: 2.0 学时:32 一、课程教学对象 本课程教学对象为机电学院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机电一体化、轨道交通专业的本科学生。 二、课程性质及教学目的 工程力学是五邑大学机电学院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机电一体化、轨道交通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工程结构中构件及简单结构设计的计算要求,为学习有关专业课程打下基础。本课程的任务是:正确理解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具有对工程实际问题的简化能力;掌握物体的受力分析、平衡条件以及平衡方程的应用;使学生掌握刚体运动学和动力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运动学分析能力和动力学计算能力。 三、对先修知识的要求 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应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 四、课程的主要内容、基本要求和学时分配建议(总学时数: 32)

五、建议使用教材及参考书 1.教材: 张秉荣. 工程力学(第四版).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2.主要参考文献 [1] 重庆大学. 建筑力学第一分册,理论力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6 [2] 干光瑜等. 建筑力学第二分册,材料力学(第4版)[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6 [3] 哈尔滨工业大学. 理论力学(第六版)[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8 [4]西北工业大学理论力学教研室,《理论力学》(第7版)[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5] 孙训方等. 材料力学(第四版)[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8 六、课程考核方式 以闭卷考试为主,结合平时及作业综合评定成绩。

《工程力学》教学大纲

《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工程力学课程代码:IMEE1051 英文名称: Engineering Mechanics 课程性质:工程基础类学分/学时:2.5学分/45学时 考核方式:测试+作业+考试开课学期:第2学期 适用专业:智能制造专业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普通物理 后续课程:毕业设计 选用教材:兰向军、朱晓东、冯志华编著,工力学(第 2 版),苏州大学出版社2016年 1 月,ISBN 978-7-5672-1558-0 一、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 课程性质:工程力学基础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技术基础课,其任务是为工程结构的计算提供适当的方法。人们通过对实际现象简化并理想化的过程,建立力学模型,并应用数学工具进行演绎,推出结论。然后依靠实验或试验与实际系统进行比较。本课程包括刚体静力学以及材料力学,研究物体受力分析、平衡条件、杆件的基本变形以及简单构件的强度和刚度计算。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掌握常见工程材料的力学基本性质,以及在载荷下的平衡与变形规律,熟练应用有关公式进行平衡、强度和刚度的计算。 教学目标 2:掌握刚体静力学的基本理论,摩擦理论,固体力学的三个基本假设以及材料力学的平面假设,胡克定律,强度条件,扭转和弯曲理论,深刻理解力学模型在解决工程问题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 3:掌握工程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能理论联系实际。正确理解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学会对简单工程问题的提炼与表述, 恰当利用文献检索以及测量数据,寻找合理的技术解决方案。

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含课程教学、自学、作业、讨论等内容和要求,指明重点内容和难点内容。重点内容:★;难点内容:∆) 第一章静力学公理与物体受力分析(3学时)(支撑教学目标1、2) 1、教学内容静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公理,并能对物体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并画出受力 图。 2、教学要点 ➢ 刚体和力的概念:力、刚体、力系、平衡,静力学研究的两个基本问题 ➢ 静力学公理: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二力平衡公理、加减平衡力系 公理、推论(力的可传性、三力平衡汇交定理)★/∆ ➢ 约束与约束反力 ➢ 物体受力分析及受力图:受力分析、画受力图的步骤与方法★/∆ 第二章平面汇交力系和平面力偶系(3学时)(支撑教学目标1、2) 1、教学内容

《工程力学》教学大纲

《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目标(四号黑体) (一)总体目标:(小四号黑体) 工程力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技术基础课,其任务是为工程结构的计算提供适当的方法。通过对实际现象简化并理想化的过程,建立力学模型,并应用数学工具进行演绎,推出结论。然后依靠实验或试验与实际系统进行比较。课程内容包括刚体静力学以及变形体静力学,研究物体受力分析、平衡条件、杆件的基本变形以及简单构件的强度和刚度计算。 (二)课程目标:(小四号黑体) (课程目标规定某一阶段的学生通过课程学习以后,在发展德、智、体、美、劳等方面期望实现的程度,它是确定课程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的基础。)(五号宋体) 课程目标1: 通过力学概念和基础知识的学习,培养正确的表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为解决工程问题打下一定基础。 课程目标2: 研究构件在外力作用下的基本变形、受力与破坏或失效的规律,为合理设计构件提供有关强度、刚度与稳定性分析的理论依据与计算公式。 课程目标3: 介绍工程力学的研究方法,即从物理原理出发,提出科学假设,应用演绎法建立工程问题的数学模型,并结合约束条件加以求解。 课程目标4: 从当代社会对工程师知识结构的要求出发,通过学期论文撰写,提高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培养同学具备在社会语境下清晰表达工程力学解决问题的语言能力,具有将严谨的工程规范和工艺审美相结合的人文素质。

(三)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课程内容的对应关系(小四号黑体)表1: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表(五号宋体) 三、教学内容(四号黑体) 第一章静力学公理与物体受力分析(小四号黑体) 1.教学目标(五号宋体) 掌握静力学公理和约束的概念,了解物体受力分析的基本方法。 2.教学重难点 约束的概念,物体受力图画法。 3.教学内容 1.1 刚体和力的概念 1.2 静力学公理 1.3 约束与约束反力 1.4 物体受力分析及受力图 4.教学方法 讲授,习题课。 5.教学评价

《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工程力学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教学学时: 72 课程学分: 4学分 开课专业: 工程管理 开课学期: 第2学期 参考教材: 1. 《工程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1月(主编:单辉祖,谢传锋) 2. 《工程力学》,黄河水利出版社,2009年7月(主编:孟凡深) 一、课程性质 《工程力学》课程是工程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本课程是一门理论性、系统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必修课,是后续其它各门力学课程和相关专业课程的基础,同时在许多工程技术领域中有着广泛的直接应用。 二、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使学生具备工程力学的基础知识,掌握正确的受力分析和力系的破坏平衡条件。对工程结构中杆件的强度问题具有明确的概念和一定的计算能力。初步掌握杆件体系的分析方法,初步了解常用结构形式的受力性能。掌握各种结构在荷载作用下维持平衡的条件以及承载能力的计算方法。 (二)职业技能目标 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具有本专业相关领域工作的岗位能力和专业技能,适应建筑工程生产一线的技术、管理等职业岗位群要求的技术及管理人才。 (三)素质养成目标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端应用型人才。

工程力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第二章静力学基本知识 第一节基本概念和公理教学学时数:2 一、教学目的及要求 理解静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公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力、刚体、力系、平衡;静力学公理。 (二)教学难点:静力学公理 三、主要教学内容 (一)主要内容:力、刚体、力系、平衡。 (二)主要内容:静力学研究的两个基本问题;静力学公理。四、考核点 刚体、力系、平衡的概念。静力学公理。 第二节物体的受力分析和受力图教学学时数:2 一、教学目的及要求 能对物体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并画出受力图。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约束与约束反力;物体的受力分析和受力图。(二)教学难点:物体的受力分析和受力图。 三、主要教学内容 (一)主要内容:约束与约束反力。 (二)主要内容:受力分析;画受力图的步骤与方法。 四、考核点 物体的受力分析和受力图。 第三章平面汇交力系 第一节平面汇交力系教学学时数:3 一、教学目的及要求 掌握平面汇交力系合成的几何法和解析法。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