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让德育成为最美丽的风景-欣赏性德育模式

让德育成为最美丽的风景-欣赏性德育模式

让德育成为最美丽的风景-欣赏性德育模式
让德育成为最美丽的风景-欣赏性德育模式

让德育成为最美丽的风景

"我们的基本假设是:道德教育的内容与形式如果可以处理成一幅美丽的画,一曲动听的歌,那么与这幅画,这首歌相遇的人就会在"欣赏"中自由地接纳这幅画,这首歌及其内涵.道德教育的价值引导与道德主体的自主建构两个方面就可以在"欣赏"过程中得以统一."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颁布以来,无论教育界还是整个社会,大家对学校道德教育的关心程度大大提高.但是如何真正提高学校德育的吸引力和实际效果的问题一直难以解决."欣赏型德育模式的建构研究"已被确定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的国家重点课题,是檀传宝教授在对我国德育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基础上,以德育美学观为理论基础的实验研究,该研究有可能为提高我国德育的成效起到一定的作用.基于此,记者就"欣赏型德育模式"的有关问题与檀教授进行了深入的交谈——

记者:檀教授,"欣赏型德育模式"这一提法令人耳目一新.我想,您是希望通过"欣赏"而不是"灌输"去实施德育.您最初是如何考虑这样一个命题的为什么要建构一种"欣赏型德育模式"

檀传宝:首先,为了提升教育质量

目前我国教育实践中诸多教育异化现象虽然不能完全归结为"趣味"的丢失,没有按照美的规律进行教育,但是我们至少会认同的是,教育中严重的功利主义取向,教育中人和人的意义的遗失等等肯定与超越性的缺乏,必要的趣味,境界等等审美要素的缺乏有关.因此教育"质量化"的应有之义之一应当是教育的审美化.欣赏型德育模式不过是这一审美化抉择在德育实践上的具体构想.如果说过去的德育相对简单,对规范,约束强调较多,那么逐步走向小康水平的社会在教育上是否到了一种不仅强调道德规范的简单授受,而且也开始追求道德教育的自由与个性境界的时候了呢欣赏型德育模式的建构实际上是学校德育更高境界的一种设计.

其次,解决实际德育问题与困惑

在一些人看来,道德规范就是人生的绝对真理,道德教育就是要将这些"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绝对真理交给年轻一代.这种关于道德和道德教育的理念使得道德教育成为一个纯粹"规训"他人的道德灌输过程.而在另一些人看来,从来就没有道德上的金科玉律,道德法则是为我所用的工具,道德教育的过程不过是特定个体在教师的关照之下自由选择价值标准的过程.这样两种决然不同的理念造就了两类基本的德育模式,我们可以大体上分别称之为德育的"传统模式"与"现代模式".德育的传统模式与现代模式孰优孰劣很难下绝对的结论.比较起来,似乎是现代德育模式更好,而且现代德育也的确"战胜"了传统德育.从文化的角度言,东方社会与东方德育迄今为止实际上仍然主要偏于"传统"模式,道德教育上的强制与灌输的痕迹十分明显.事实上在世界范围内,大家都在寻找一条"中间路线"——既传统又现代,既绝对又相对,既强调基本价值的引导又不妨害道德学习主体"主体性"的充分发挥的综合德育模式,"欣赏型德育模式"其实就是希望解决这样一个两难问题.我们的基本假设是:道德教育的内容与形式如果可以处理成一幅美丽的画,一曲动听的歌,那么与这幅画,这首歌相遇的人就会在"欣赏"中自由地接纳这幅画,这首歌及其内涵.道德教育的价值引导与道德主体的自主建构两个方面就可以在"欣赏"过程中得以统一.

"我个人认为:价值引导只是真实有效的学校德育的条件,而非德育过程发生变革的本质.德育过程的本质是道德学习主体在教育工作者创设的特定价值情境中不断主动和自主地改造自己的品德心理图式,不断实现道德人格的提升."

记者:您的解释让我们感到"欣赏型德育模式"的理论和实际意义都非常重大,那么您能解释一下您的这一教育模式的深层次的教育思考或者假设吗

檀传宝:就我个人而言,"欣赏型德育模式"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欣赏型德育模式建构的主要理论依据是:德育过程是对学习主体道德自主建构的帮助过程.德育过程从实质上说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迄今为止,德育界实际上主要信奉的是一种品德"转化"理论,即认为德育过程就是一种学生价值观念的转化过程——教师由外而内向学生灌输价值观念,培养成人社会所

需要的品德的过程."转化理论"作为一种强调"灌输"的理论从根本上否定了德育对象的主体性.长期以来,我国德育在思想上的某种强制特征之所以"挥之不去",其教育思想上的根源即在于此.教育工作者必须承认儿童具有先天的道德禀赋,德育过程实质上不是由外而内的转化过程,而是由内而外掌握或生成的过程.换言之,道德教育有外表上的"转化"问题,但本质上却是内发和生成或建构的过程.提倡道德上的"生成"或"建构"理论并不是说转化理论的内涵中没有任何合理性存在,道德学习主体的自主建构过程决不可以理解为完全放任的自生自长的过程."自主建构"和"价值引导"必须同时提出,以形成德育是"价值引导与自主建构的统一"这样一个完整的命题.我个人认为:价值引导只是真实有效的学校德育的条件,而非德育过程发生变革的本质.德育过程的本质是道德学习主体在教育工作者创设的特定价值情境中不断主动和自主地改造自己的品德心理图式,不断实现道德人格的提升.

记者:您的上述想法的确很有理论深度,也很有意思,涉及到德育过程的一些基本问题.能否阐述一下您的理论对一些基本德育问题的认识.

檀传宝:欣赏性德育模式建立在我的德育美学观上,从这一基本观点出发构建的德育模式需要对德育过程的一些基本问题进行重新解释.主要涉及师生关系,德育课程和德育过程几个方面.

(1)师生关系:教师是参谋或伙伴

在道德教育的"转化"模式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的基本特点有两个.一是"教师→学生"的单向关系;二是师生关系的居高临下特性.道德教育就是拥有价值真理的成年人在单方面向学生作道德的说教.欣赏型德育模式所希望建立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参谋或伙伴"的关系.在这一关系中,教师的智慧表现在设置情景,并隐蔽起来(或退居幕后),学生则成为价值判断和建构的主体.这一关系的特质是:第一,"参谋或伙伴"是双向或多向的关系.第二,"参谋或伙伴"的关系是平等的关系.这就意味着就像在风景区游客之间的关系一样,在道德教育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是一种共同面对道德智慧风景欣赏和交流欣赏心得的关系.当然,与纯粹的游客不同的是,教师还必须是道德风景的设置者和导游人.如同自主建构和价值引导之间存在矛盾一样,这里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也存在一种作为普通"游客"和作为"道德风景的设计者和导游人"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的解决之道就是:当教师完成了风景的设计,导游的任务之后,教师就应当退居幕后,即使再在教育情境中存在,也只能以一种道德人格的风景或普通的游客同伴的身份出现.教师的作用就主要是以自己对道德智慧的欣赏来刺激,启发和带动学生的德育"欣赏"活动.

"欣赏型德育模式所希望建立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参谋或伙伴"的关系.在这一关系中,教师的智慧表现在设置情景,并隐蔽起来(或退居幕后),学生则成为价值判断和建构的主体.教师的作用就主要是以自己对道德智慧的欣赏来刺激,启发和带动学生的德育"欣赏"活动."

(2)课程:德育情境的审美化

欣赏型德育所希望建构的德育课程模式的特点是情境性与审美化.所谓"情境性",不是要完全否定道德判断,推理与理论思维等等在道德教育中存在的必要."情境性"所要求的是道德教育的内容首先应当实现"生活化".因为只有在生活化了的德育内容中我们才可能发现道德智慧的生动性,才能真正地激发学生进行自主,自由的道德判断和推理等等,建立真正的道德理性.此外,情境性的课程也为道德教育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沟通提供了可能,学生很容易将显性课程的学习推进到所有的生活领域,这就在实际上为学生在更广大的时空中进行道德学习创造了有利条件.所谓"审美化",主要的要求也是两点.第一,道德教育应当发掘教育内容上的审美因素,即应当精选道德智慧的成果,充分展示人类道德文明的智慧之光.第二,在道德教育内容的呈现形式上应当努力作到形象,生动,审美化.比如,在教材形式上,可以尝试小学教材故事(寓言)化,中学杂志化的形式.又比如,可以适当引进艺术手段作为道德教育的活动形式,等等.

(3)过程:在"欣赏"中完成价值选择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

"转化理论"的一个特点是认为道德教育主要是由外而内的过程,因此,教师居高临下的"教导"

就无论如何也是最根本的东西.而在欣赏型德育理念之中,教师的智慧表现主要在设置情景,并隐蔽起来(或退居幕后),学生则成为"欣赏"的主体.所以欣赏型德育的过程观的第一要求和最根本的要求就是:道德教育应当在"欣赏"中完成价值选择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为此,教师的工作主要是:设置审美化的道德教育情境;鼓励和引导学生对于道德智慧的欣赏;最后,应当努力让学生形成自己对自己的欣赏——形成欣赏性的评价体系.总之,欣赏型德育的全过程都应当是学生自主"欣赏"的过程,一个尊重并发挥教育对象主体性的过程.

"在教育教学中德育工作者应当努力发掘教育内容上的审美因素,将人类道德文明的智慧之光充分展示出来,让学生在道德价值,道德规范的学习中看到人类自身的伟大与尊严,体会到人类驾驭人际关系的"本质力量"."

记者:有许多教育方面的理论都很好,但是这些理论太抽象,缺乏可操作性.您的上述想法的确很有理论深度,为了便于大家学习,能否提供欣赏性德育模式的具体操作步骤.

檀传宝:我们现在的初步想法是,"道德学习在欣赏中完成"从时间的角度可以分解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建立与发现欣赏的视角

一块石头从一个侧面看非常一般,但换一个侧面则可能是一种审美的存在.同样,道德规则可以以纯粹理性或命令的形式呈现给我们的学生,也可以选择一种特别的角度让学生认识到这些规则正是一种人类生活的智慧,一种"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的形式.建立道德规范正是给予其"合目的性"的自由活动所必须的翅膀.这样,道德教育内容的"顽强的疏远性"就会在"欣赏"过程中得到消解.所以"欣赏"的关键是教师必须与学生一起建立与发现欣赏道德智慧风景的视角.在道德教育的准备阶段,教师的教育智慧主要体现在这一视角的寻找与建立上.

第二阶段:展现道德智慧与积极人生的美丽

在德育实施过程之中,教师的任务是:一方面,在道德教育内容的呈现形式上应当发挥创造性,作到形象,生动,审美化.在教育教学中德育工作者应当努力发掘教育内容上的审美因素,将人类道德文明的智慧之光充分展示出来,让学生在道德价值,道德规范的学习中看到人类自身的伟大与尊严,体会到人类驾驭人际关系的"本质力量".另一方面,应当探索多种形式,延续,强化和巩固审美体验,促使道德审美的结果影响品德结构,改进行为模式.因此,如何创设"展现道德智慧与积极人生的美丽"的教育形式或可欣赏性道德情境是欣赏型德育实施的关键.

第三阶段:践行审美化的人生法则

审美的任务是"立美",道德教育的最终目标只能是道德的行动.所以欣赏型德育模式所追求的最终目标也就只能是鼓励学生践行审美化的人生法则.一种是审美化的"角色扮演",一种是审美化的真实的道德实践训练.

檀传宝,男,1962生,安徽怀宁人,教育学博士,博士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副院长.主要研究方向:德育原理,教育基本理论,教师伦理学.主要著述有个人专著《德育美学观》(山西教育出版社,1996),《信仰教育与道德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美善相谐的教育》(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9),《学校道德教育原理》(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及相关学术论文百余篇. 《中国教育报》

最美的风景优秀作文8篇

最美的风景优秀作文8篇 每个人心目中都有一道最美的风景,你讲过最美的风景是什么呢?下面给大家分享最美的风景优秀作文,一起来看看吧! 最美的风景作文1 江南水乡,令多少人魂牵梦萦。“江南好,风景旧曾谙”的赞叹,“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美丽,“谁不忆江南”的怀恋……江南,永远是我心中最美的风景。 冬季的阴霾刚刚散去,就迎来了明媚的春光。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柳树吐出嫩绿的新芽,远方的草地蒙上了一层鲜绿的轻纱,微风轻轻拂过,燕子在屋檐下呢喃……此刻的江南是温柔的。 波光粼粼的湖面倒映出天上的朵朵白云,阳光明媚却不刺眼,洒在身上,暖暖的,好像回到了母亲的怀抱。忽然有几滴雨下落,然后逐渐连成线,斜斜地交织成一张巨大的网,似乎要把整个江南笼罩在它的庇护之下……此刻的江南是委婉的。 秋冬两季的风总是柔和的,不似朔风那般凛冽刺骨,它驱走了困倦与疲惫,丰收的喜悦充盈了整个秋季。江南的天气似乎也受到了熏染,清凉宜人。薄薄的小雪铺在地上,在冬阳的照耀下泛出温柔的淡粉色。天气逐渐转凉,人们开始穿上毛衫,五颜六色,点缀着寂静而又柔和的江南。没有北国的“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没有刺骨的严寒和凛冽的风霜,有的只是浅淡的颜色和抑制不住的希望。此刻的江南充盈着蠢蠢欲动的生机与活力。

青瓦墙,石子路,乌篷船,油纸伞,似乎是镌刻在人们脑海中的江南形象。烟雨朦胧,正是离别之际。一名江南女子,一袭碎花长裙,清新秀丽,撑一把油纸伞,走在布满青苔的小巷,步履匆匆,恨不得一步赶到桥旁。江岸边,站立着送行的亲友,船缓缓开动,渐渐远去,最后浓缩成一个黑点,女子的背影在暮色中显得愈加凄美。离去的或许是她的父亲,她的丈夫,或是再也难得一见的好友。此刻的江南笼上了一丝惹人怜爱的忧伤。 那是最美的江南,那是我心中最美的风景。温柔而不懦弱,委婉而不羞涩,忧伤而不悲哀,尽显生机,尽显活力,充盈着满满的希望。 江南,你永远是那最美的风景! 最美的风景作文2 阳光温暖,毫不吝啬地将每一寸光辉洒向世间万物。阳光下,一位老人行走在这广袤的大地上,带着希望与期盼将种子播向大地,旁边,一个小女孩满怀欣喜的奔走在大地上,这已成为我生命中最美的风景。 小时候,我总会随在祖父的后面去田野,每当祖父在那里耕种时,我总去在一旁玩的不亦乐乎,撷几把茼蒿,掬几捧清泉,这时,祖父总会说“慢点,不要摔倒。”脸上露出会意的微笑。 祖父是一个为这片土地而生的人,他的一生都在为这片土地而奔走忙碌,他热爱这片土地,即便汗水涔涔也依旧笑语盈盈;即便夕阳西下,心心念念的也全是稻谷的长势。 祖父也是为这片土地而固执一生的人。曾有多少次,父亲每次要求祖父不再种地,随着我们一起生活,但是你始终做不到那样,每次,

让德育成为最美丽的风景-欣赏性德育模式

让德育成为最美丽的风景 "我们的基本假设是:道德教育的内容与形式如果可以处理成一幅美丽的画,一曲动听的歌,那么与这幅画,这首歌相遇的人就会在"欣赏"中自由地接纳这幅画,这首歌及其内涵.道德教育的价值引导与道德主体的自主建构两个方面就可以在"欣赏"过程中得以统一."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颁布以来,无论教育界还是整个社会,大家对学校道德教育的关心程度大大提高.但是如何真正提高学校德育的吸引力和实际效果的问题一直难以解决."欣赏型德育模式的建构研究"已被确定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的国家重点课题,是檀传宝教授在对我国德育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基础上,以德育美学观为理论基础的实验研究,该研究有可能为提高我国德育的成效起到一定的作用.基于此,记者就"欣赏型德育模式"的有关问题与檀教授进行了深入的交谈—— 记者:檀教授,"欣赏型德育模式"这一提法令人耳目一新.我想,您是希望通过"欣赏"而不是"灌输"去实施德育.您最初是如何考虑这样一个命题的为什么要建构一种"欣赏型德育模式" 檀传宝:首先,为了提升教育质量 目前我国教育实践中诸多教育异化现象虽然不能完全归结为"趣味"的丢失,没有按照美的规律进行教育,但是我们至少会认同的是,教育中严重的功利主义取向,教育中人和人的意义的遗失等等肯定与超越性的缺乏,必要的趣味,境界等等审美要素的缺乏有关.因此教育"质量化"的应有之义之一应当是教育的审美化.欣赏型德育模式不过是这一审美化抉择在德育实践上的具体构想.如果说过去的德育相对简单,对规范,约束强调较多,那么逐步走向小康水平的社会在教育上是否到了一种不仅强调道德规范的简单授受,而且也开始追求道德教育的自由与个性境界的时候了呢欣赏型德育模式的建构实际上是学校德育更高境界的一种设计. 其次,解决实际德育问题与困惑 在一些人看来,道德规范就是人生的绝对真理,道德教育就是要将这些"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绝对真理交给年轻一代.这种关于道德和道德教育的理念使得道德教育成为一个纯粹"规训"他人的道德灌输过程.而在另一些人看来,从来就没有道德上的金科玉律,道德法则是为我所用的工具,道德教育的过程不过是特定个体在教师的关照之下自由选择价值标准的过程.这样两种决然不同的理念造就了两类基本的德育模式,我们可以大体上分别称之为德育的"传统模式"与"现代模式".德育的传统模式与现代模式孰优孰劣很难下绝对的结论.比较起来,似乎是现代德育模式更好,而且现代德育也的确"战胜"了传统德育.从文化的角度言,东方社会与东方德育迄今为止实际上仍然主要偏于"传统"模式,道德教育上的强制与灌输的痕迹十分明显.事实上在世界范围内,大家都在寻找一条"中间路线"——既传统又现代,既绝对又相对,既强调基本价值的引导又不妨害道德学习主体"主体性"的充分发挥的综合德育模式,"欣赏型德育模式"其实就是希望解决这样一个两难问题.我们的基本假设是:道德教育的内容与形式如果可以处理成一幅美丽的画,一曲动听的歌,那么与这幅画,这首歌相遇的人就会在"欣赏"中自由地接纳这幅画,这首歌及其内涵.道德教育的价值引导与道德主体的自主建构两个方面就可以在"欣赏"过程中得以统一. "我个人认为:价值引导只是真实有效的学校德育的条件,而非德育过程发生变革的本质.德育过程的本质是道德学习主体在教育工作者创设的特定价值情境中不断主动和自主地改造自己的品德心理图式,不断实现道德人格的提升." 记者:您的解释让我们感到"欣赏型德育模式"的理论和实际意义都非常重大,那么您能解释一下您的这一教育模式的深层次的教育思考或者假设吗 檀传宝:就我个人而言,"欣赏型德育模式"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欣赏型德育模式建构的主要理论依据是:德育过程是对学习主体道德自主建构的帮助过程.德育过程从实质上说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迄今为止,德育界实际上主要信奉的是一种品德"转化"理论,即认为德育过程就是一种学生价值观念的转化过程——教师由外而内向学生灌输价值观念,培养成人社会所

中国风景名胜赏析

中国风景名胜的赏析 《中国旅游地理》课本包含了中国各省份、各地区的重要旅游景点,内容全面,丰富多彩。不仅介绍了各地区的自然景观,还讲述了各地区的历史文化古迹、名人、名诗,让一个本来就喜爱旅游的我深深着迷。因为这门课的特殊性,时间有限,老师只给我们详细地介绍了旅游资源地理——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旅游资源、江南山水园林旅游区和中原古迹名山旅游区这几大板块,但是老师上课内容丰富,生动风趣,就像导游带我们一起去旅游一般,通过PPT图片解说,给我们补充了许多课本所没有的知识。以下是我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总结。 旅游资源地理——自然景观资源一章的地质地貌旅游资源中,老师要介绍我国地质地貌旅游资源的主要类型和主要分布地区。地貌按照内外力作用的程度不同,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5种基本地貌类型。我国的地质地貌旅游资源的主要类型有构造地貌景观、岩溶地貌与峡谷地貌景观、海岸地貌景观和荒漠地貌与冰川景观。其各自的类型、主要分布地区和代表性景观如下表:

还有,我国名山中四大佛教名山分别是浙江普陀山、安徽九华山、山西五台山、四川峨眉山。四大道教名山分别是江西龙虎山、四川青城山、湖北武当山、安徽齐云山。我国的四大河流是长江、黄河、珠江、黑龙江。 人文景观旅游资源中,我国著名的楼阁建筑有黄鹤楼、岳阳楼、大观楼、烟雨楼。皇家园林的主要代表有颐和园、北海公园、避暑山庄、圆明园。私家园林最为著名的是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和留园,统称“苏州四大名园”。我国著名的古陵墓有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陵、明十三陵等。重要的水利工程有都江堰、灵渠、京杭大运河、坎儿井。 我国共划分为八个旅游大区,主要为中原、江南、岭南、华中、西南、青藏、西北和东北,时间问题,老师主要给我们介绍了江南和中原两个大区。 江南山水园林旅游区 上海 豫园是一座江南古典园林,是在明嘉靖38年潘允端交张南阳设

中小学绿色生态德育模式的构建

中小学绿色生态德育模式的构建 《教学与管理》2010年2月2O日 中堡龟查宣堡 ◎四川宜宾学院任红亮 一 ,绿色生态德育的基本内涵 "绿色生态德育"是现在中小学德育内容创新和 改革的主流和新理念,是经过多年的实践而提炼出来 的一种现代德育观."绿色生态德育"是融合绿色所 象征的自然,和谐,人文,民主等思想的一种现代的德 育观念,它倡导和谐,人文,相互尊重,相互关爱的社 会精神,倡导人和自然,人和动物,人和植物及一切生 命体之间的共存共荣.为了提高德育工作的时代性, 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同时也体现德育工作的人 文思想,近年来国内外很多学者和中小学德育工作者 都在极积探索多层次,多渠道的绿色德育模式,努力 营造教书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的绿色环境氛围, 努力构建绿色学校,绿色家庭,绿色社会一体化的生 态型德育格局. 二,在中小学校开展绿色德育的重要意义 面对生态环境问题,资源能源问题,人口问题,粮 食问题等一系列的全球性问题的严重威胁和危害,人 类正在深刻而严肃地反思.构建和谐社会,走可持续 发展的道路,已成为当今全球人类的共识.中小学校 作为传承文明,联系社会,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面对 全球问题的客观要求,如何主动作出回应,培养出具 有生态理念和绿色思维的新型优秀人才,更好地推动

生态型的社会文明建设,是我国广大的中小学义不容辞的使命和责任. 工业文明时代的社会人,由于以自然界的"征服 者"自居,和谐的绿色思维习惯和行为不可能成为社 会的主流.而在生态文明时代,培养理性生态人,开展绿色思维与绿色习惯教育,是对生态与人类关系认识的理性升华,也是中小学德育的新课题,该内容深入 到中小学德育课堂,将为中小学德育内容注入新的活力.这是因为,一方面,传统中小学德育重点是围绕如何处理人与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国家的关系来展 开的,较少涉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使人类的思维 习惯中缺乏环保的理念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另一方面,在传统的中小学德育中,养成教育中的"自然,和谐"思想是一个薄弱环节,绿色德育更几乎为零.生 态文明时代的发展是在可持续发展战略指导下的和l谐发展,是以生态良性循环为前提的发展.然而,一个f国家要实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其前提条l件是社会人必须具备科学的生态环保理念和习惯,必- 须具备"一切生命平等"的理念.今天的中小学生就 I是明天社会的决策者,管理者和建设者,是经济建设l的中坚力量,是生态环境的保护者,建设者和创造者. }他们是否具有绿色的,理性的生态理念与习惯,将直l接影响着生态环境状况,影响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贯l彻实施,并影响着我们民族的未来和世界的繁荣.因l此,重视中小学生的绿色生态德育是生态文明时代的:客观要求. J三,绿色生态型德育的实践探索 l近几年,我国很多中小学都在积极地,尝试性开

欣赏大自然的风景

欣赏大自然的风景 to appreciate the scenery of nature 欣赏古典文学 to appreciate the classical literature 开拓视野 to broaden the horizon 开拓心胸 to broaden the mind 扩大知识面 expand one’s scope of knowledge grasp good communication skills 掌握良好的交流技能 启迪心灵 to enlighten the mind 陶冶品德 to cultivate the character 培养公德心 to cultivate the public mindedness cultivate a strong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培养了强烈的责任感 undertake the due obligations 承担责任 promote social skills and comp etence 提高了社会能力和竞争力 维护健康 to maintain health

松散身心 to relax oneself 调剂生活 to make life pleasant 提升生活质量 to promote the qualities of life 提升生活的水平 to raise the standard of living (比较少) 增加生活的情趣 to increase the pleasures of life 解除紧张和焦虑 to relieve the tension and anxiety both from the society and the schoolwork lighten the burden of 减轻了…的负担 financial burden psychological burden 经济/心理负担 较好地驾驭生活 be a better pilot of one’s life 关心社会 to be concerned about the society 贡献国家 to contribute oneself to the country adapt oneself to the development of 使自己适应…的发展 面临困难 to be confronted with the difficulty 克服困难 to overcome the difficulty

关于欣赏美景精选作文

关于欣赏美景精选作文 导读:大千世界,五光十色,而世界也是由各种各样的山川河流组成。从小到大,妈妈带我走过许多旅游胜地。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欣赏美景精选作文,欢迎阅读! 【篇一:欣赏美景】清晨,我漫步在公园里。早晨的阳光暖暖的,充满朝气,洒在地上,惬意十分。 这日是周末,我闲来无事,便想去家附近的公园走走,我大早起床,洗漱完毕,带上几片面包和一袋牛奶,正想去公园里吃早饭。 公园里人甚少,冷清中平添几分幽静,四周静谧,只听得春风吹叶沙沙声,还有几只早起的鸟儿立在枝丫上唱着歌。走在一条大理石路上,春日温暖,为我照出一条路来,照在四周,给大地添上了花花绿绿的外衣。朝四处看去,但见遍地姹紫嫣红,百花争艳含苞怒放。有桂花的芳香馥郁,有迎春花的精致迷人,又有白玉兰的高贵素雅,亦有牡丹的鲜艳妩媚。迎风招展,摇曳生姿。当真使出浑身解数,为了只是让这个小小公园增添几分色彩。就连平凡且不起眼的绿草,也被春天装饰得满身绿色,绿毡铺地。两旁伫立地葱葱郁树,春天给它们带来了新生命。娇嫩的绿芽儿立在枝头,好似一个刚学会走路的孩子,摇摇欲坠,却还努力地站立起来,迎着风,挺着胸。或许它们正带着希望成长着,期盼着支叶硕茂,绿叶成荫。殊不知,待到秋风一落,便会化为枯树残叶,落入永久的尘埃。 春风仍然迷人,拂过面颊,却像慈母的手,带着温暖和怜爱。她缓缓走过,吹得地上的千红万紫穿上了衣裙,翩翩起舞,摇曳生姿。

吹得树上的枝叶添上了一副好嗓子,引吭高歌。吹得鸟儿也不禁轻吟起来,奏着愉快的曲子。映入眼帘,飘然入耳的是一部春的交响曲,悠扬动听,轻盈悦耳。 走了许久,遍地美景,却让我忘了手上的早饭。步入林间,找了个椅子坐下,吃起饭来,在这幽邃静谧的地方吃饭,却是意境非凡啊。四周人渐渐多起来,有大人带着孩子嬉戏打闹,有老人成群结队打着太极,也有学生在这儿看书学习。他们仿佛是慕名而来一样,聚在一起。 殊不知这小小的公园世界遍地皆是,它们仿佛有所计划得分布在世界各地,特意告诉我们:大自然是美丽不可方物的,但同时却是毁坏性极大的,若触怒了她,那会带来于眼前美景有天囊之别的灾害。 而这儿就是大自然派下来的使者之一,让我们欣赏她的美景同时,却又是在告诉我们珍惜眼前的事物,否则会追悔莫及。 【篇二:欣赏美景】这是一个美丽而引人欣赏的地方。 五月的天是明朗的,清新的大自然景色真美呀!小河清澈见底。草地是那么的青绿。 这里有紫色的薰衣草,黄红色的郁金香。四周的高大的树木正好帮我们挡大阳。 有的男同学拿着鱼捞网跑到小河边捞捕小小鱼儿。虽然小鱼儿多么机灵,还是逃脱不了被我们捞走的命运,还有几个男同学举着相机在树底下,照下四周的美景。 女孩子在溪边摘美丽而鲜艳的花朵。男孩子在树林间追逐玩耍。

关于“以美养德,以美育人”中小学德育方式的研究

关于“以美养德,以美育人”中小学德育方式的研究 禅城区东方村尾学校校长王树贵 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们在中小学强调思想道德教育,但德育的实效性并不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认为传统的德育方式忽视德育与美育的内在联系,德育过程缺乏美育的参与,是德育低效的主要原因之一。马克思说“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美育是人的全面发展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有不容忽视、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我以为,德是美的内核,美是德的表象,道德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完全可以经过审美化改造,使之成为“一幅美丽的画”、“一首动听的歌”,即是说德育能够变成一个具有审美情趣的东西,如果常规德育实现审美化,那么德育的效果将是一道美丽的风景。 我校试图通过多年的努力和实践,探索“以美养德,以美育人”的中小学德育方式,求索德育过程美育化的途径,以切实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培养学生从小知美、懂美、爱美,做美的人,做有道德的人。 一、为什么进行这项研究? (一)大批德才兼备、综合素质高人才培养的需要。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政治、文化转型的关键时期。至2020年,我国将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至2050年,将挺进中等发达的国家。从现在算起未来50年,我国需要大批适应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人才,教育肩负的历史责任光荣而艰巨。究竟怎样培养德才兼备、综合素质高的人才?借鉴无数仁人志士的理论和实践,我们认为“以美养德,以美育人”的中小学育人方式,应该是不错的选择。 (二)进城打工人子女也需要“美”: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接受美好东西的滋润。我校地处佛山市禅城区的城乡结合部工业开发区,经济、文化、教育发展相对城区比较落后,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较多,审美教育欠缺,学生仪容仪表、行为习惯、精神风貌等方面不“美”的地方较多。我们提出“以美养德,以美育人”,旨在利用一切美的因素来引导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在一系列的美育学习和实际活动中培养美的人。 (三)今天研究和实施美育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宏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补救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人文精神缺失的严重问题。因为社会现实是:诚信缺失、浮躁功利、环境污染、精神疾患、艺术低俗、文化枯萎,等等。 微观:把自己的学校搞好,把自己的小环境搞好,为美的社会建设尽一点点绵薄之力。 为了说明今天研究和实施美育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有必要提一下鲍姆嘉通和席勒这两个人。 鲍姆嘉通(1714-1762)德国人,20岁就发表博士论文《诗的哲学默想录》,也称作《关于诗的哲学沉思》,最早创立美学教育的理论家。他警告人们忽视或弱化审美教养的可怕后果:导致人的贪婪、伪善、狂暴、放荡,最后会败坏一切美的东西。 席勒(1759-1805),德国人,资产阶级启蒙运动时期伟大的文学家和美学家,其美育代表作是《美育书简》。席勒从美育的独特视角开了对资本主义现代性进行审美批判的先河,在当代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他尖锐地批判了所谓现代性所导致的人性分裂和艺术低俗的弊端。他说:“在现时代,欲求占了统治地位,把堕落了的人性置于它的专治之下。利益成了时代的伟大偶像,一切力量都要服侍它,一切天才都要拜倒在它的脚下”。席勒的这种批判是非常深刻和具有普适性的,即便在今天仍不失其价值。 二、关于这项研究的现状、依据、概念的界定和意义、特点 (一)现状趋势 古今中外教育家对教育美学研究的共同特点是,都把教育视为一种艺术,而且大多是教师的言语艺术。 目前教育界对教育美学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出现了一些比较系统的理论方面的专著。如青年学者叶学良在1989年撰写了一部我国先期的教育美学专著——《教育美学》;江西师范大学的何齐宗在其专著《教育美学》中对教学美学的中心问题——“教育美”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探讨;还有《教育美学导论》(钟以俊、焦凤君、1991)、《教育美学》(崔光审、林逢祺、2000)等和一些分学科的美学专著,如《课堂美学初探》(周继尧、1989)等等。但是来自鲜活实践的行为研究比较欠缺。本课题试图紧密结合民办中小学的特点,侧重“以美养德,以美育人”的行为实践研究。 (二)理论依据

充分发挥艺术教育的德育功能

观点丨充分发挥艺术教育的德育功能 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立德树人,美育在立德树人、“提升人的审美素养”、“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情感、趣味、气质、胸襟,激励人的精神,温润人的心灵”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作为美育实施的重要途径和内容,艺术教育在人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过程中,“对于立德树人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能够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深厚的民族情感,激发想象力和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都对立德树人、改进美育教学作出重要部署,国务院对加强学校美育提出了明确要求,阐明了促进艺术—德育一体化之于实现立德树人战略任务的重要价值,进一步落实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实现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的目标,学校艺术教育承担着重要的使命和责任,必须充分发挥自身应有的作用和功能。”本文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揭示当前我国中小学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造成这些问题的深层原因,并围绕“强化美育育人功能”,提出一系列建议。 学校艺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载体,艺术教育在人的培养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当前,“美育仍是整个教育事业中的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一些地方和学校对美育育人功能认识不到位,重应试轻素养、重少数轻全体、重比赛轻普及,应付、挤占、停上美育课的现象仍然存在;资源配置不达标,师资队伍仍然缺额较大,缺乏统筹整合的协同推进机制”。具体而言,艺术教育依然是学校教育的薄弱环节,艺术教育的德育功能更没有得到有效挖掘。理论上,艺术教育在审美性和道德性之间徘徊;实践中,艺术教育具有功利化和技艺化倾向,艺术教育(尤其是农村艺术教育)课程开课不足、师资短缺,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艺术教育育人功能的充分发挥。 (一)艺术教育价值取向的纠结: 审美价值与道德价值的背离 历史上,唯美主义宣扬艺术与道德无涉、“为艺术而艺术”、“艺术至上”的观点,认为德育的目的、精密的思考、深刻的思想跟艺术作品毫不相干,艺术的目的是追求审美价值,美与内容无涉,艺术是自足的本体,不应受道德或其他事物的约束。正如王尔德说:“艺术除了表现自身外,不表现任何别的东西,艺术有独立的生命,正如思想有独立的生命一样,而且完全按照自己的路线向前发展。在任何一个时代,艺术只表现它自己。在现实教育过程中,这种唯美主义倾向依然存在,导致艺术教育的审美价值与道德价值相背离,而艺术的审美性与道德性的对立,势必将伦理道德从艺术视域中驱离,从而使艺术失去美的内涵与灵魂。一件艺术作品即使审美价值再高,如果有悖于社会的伦理价值规范,也称不上是一件真正的艺术品。艺术教育如果完全流变为追求纯形式美、装饰美的话,将无法满足人的内在审美需要。人既是生物人,更是社会人,宽泛、朦胧的纯粹美与形式美无法展示人们渴望了解的相关时代、生活、生命及人生的丰富意义。作为一种综合性的心理体验,审美需要借助认知、联想等心理活动,这就不可能不涉及道德领域。将艺术的审美性与道德性对立起来的观点是对艺术与德育关系的曲解。 因此,艺术的道德性并不抹杀艺术的审美性,艺术教育中的审美活动与道德活动并不是非此即彼、互相矛盾的关系,真正的艺术是审美性与道德性相统一的。 (二)艺术教育育人功能的异化: 功利化和技艺化 受应试教育影响,学校艺术教育越来越陷入功利化、技艺化倾向。艺术教育功利化是指忽视美育的育人价值,仅着眼于名利,或为艺术领域培养、输送专门人才。技艺化即指美术、音乐等艺术学科教育中存在的单纯专业主义、轻视或忽视育人功能现象。 从整体上看,当前中小学艺术教育并没有显示出美育的特点,而是一味地模仿专业艺术教育,知识与技能化取向十分明显,有的甚至把艺术教学等同于艺术知识技能教学,艺术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成了艺术教育的主要目标,艺术审美体验几乎被枯燥的知识学习与技能训练完全取代。大中小学艺术教育实践存在着艺术教育非艺术化、艺术教育专业化、艺术教育成人化、艺术教育时装化、艺术教育尖子化、艺术教育庸

[让德育成为美丽风景] 让社会德育转起来

[让德育成为美丽风景] 让社会德育转起来 让德育成为美丽的风景------沙坨子小学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本学期我校德育工作以“全面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养和促进班主任专业发展”为主要目标,以“个性化班级文化建设研究”为侧重点,以:“读书活动”为载体。本着“读书、明理、做人、成才”这一理念来开展德育工作和个性化班级文化建设课题实验的。我校根据“个性化班级文化建设研究”这一课题实施意见和天义镇总校学生读书活动实施方案,并结合学生实际,确立了“搭建宽松的阅读平台,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一专题,进行实践研究。如何让将德育与读书活动有机结合起来,这里结合上述专题确立主题非常关键,几经修订,我校最终确立“阅读文学经典,做书香少年”这一主题,在这一主题的引领下,我们开展了读书育人活动。一、创设读书育人气氛,促进阅读文学经典。自从开学以来我校坚持升降国旗制度,每周一及重要节日,纪念日都举行了庄严、隆重的升旗仪式,并围绕“阅读文学经典,做书香少年”这一主题,进行国旗下讲话,同时,还利用校园广播,板报等阵地向大家推荐了文学经典名著,激发学生“我要做书香少年”这一内心的需求。二、阅读与德育相结合,达到育人功能。坚持

学用结合,以学促用。三月份,根据学生的阅读目录,我校组织开展了“读雷锋故事,做合格少年”读书汇报会。这一活动激活了学生读书的热情,他们一边读书,一边讲雷锋故事,一边践行雷锋精神。一时间,活雷锋再现整个校园,真正达到了“读书、明理、做人”这一目标。四月份,以清明节为契机,我校又开展了“诵红色经典,歌中华英烈”演讲比赛,孩子们从书中汲取知识和力量,他们张张笑脸洋溢着民族自豪感,铿锵有力的演讲声,传递着忠爱祖国感恩母亲的信念。五月份,我校又开展了“感恩父母、感恩学校、感恩社会”的系列主题活动,各班级召开了感恩主题班会,组织学生开展读感恩励志书籍、观看感恩影片、节目并撰写感恩征文等活动,净化心灵,明确目标,增强前进的动力。伴随着读书育人活动的有效开展,个性化班级文化建设这一课题研究也得以彰显。现在,一、二年级已初步养成进教室就读书的好习惯。他们个个端庄读书的架势,足以证明老师已给他们营造了良好的阅读气氛。 三、四年级分别充实了他们的读书角,学生个个手捧文学经典,营造了一个书香充盈,健康向上的读书气氛。五、六年级学生自主阅读,从书中汲取知识和力量。一本本读书笔记足以见证他们已形成了读书风尚。三、巧抓育人契机,展示阅读文学经典效果。1.这学期我校重新拾起丢弃的课前三分钟演讲,巧用这三分钟,借机展示学生平时积累的经典诗文,格

世界最美风景图片

世界最美风景图片 篇一:世界上最美的景色及简要评价 ? 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州菲瑟涅国家公园的酒杯湾(海神波塞冬的战斧) 印度的奇托尔加赫城堡(历史、自然与人工景物的结晶) 希腊扎金索斯岛的蓝洞(饮水的群象石雕) 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温哥华的卡普兰奴吊桥(通往天堂的神桥) 中国九寨沟的五花海(湖里内外解释景色,仿佛一面魔镜) 篇二:2015世界十大最美海岛旅游地排行榜 近几年,海岛旅游俨然已经成为相当受欢迎的出行选择,不管是距离较远的奢华海岛游,还是附近东南亚国家的经济海岛游,都是热门的旅游目的地选择。如果你还只知道马尔代夫、巴厘岛,那就真的out了!赶紧来看看我趣旅行小编整理的全球十大海岛旅游目的地排行榜吧,涨姿势的机会别错过,还附上了详细的签证、交通和住宿攻略哦~ 1. 大溪地:南太平洋超级度假天堂 大溪地浑然天成的自然美景,是摄影师最爱捕捉的画面!在大溪地可以体验别处没有的绝妙行程,搭乘独木船探访世界上最美丽的蓝色泻湖、体验鲨鱼喂食,还可特别要求拜访远古的伟大的遗迹「复

活岛」,1000多尊巨大无比的巨人石像,像是在欢迎游人的到来。据说外国狗仔跟拍超级明星,只要前往大溪地,通常都不会扑空,可见这些大明星们有多爱这里。天堂般的波拉波拉海岛生活,已被时尚人士列为梦想之一,蓝的会发光的海面、特殊的水上屋、古铜色肌肤的大溪地美女,连呼吸都有奢华感觉。 签证大溪地属于南太平洋群岛之一,是法国领地,正式名称为法属波利尼西亚,前往大溪地需前往法国大使馆办理法属外岛签证。 交通从国内可以经东京、奥克兰转机前往大溪地。 住宿大溪地的酒店主要集中在靠近帕比提和普纳奥亚的西部海岸,从豪华高档的度假酒店,到经济型酒店都可供选择,各小岛如Bora和Moorea有很多豪华酒店,海上屋和一岛一酒店是蜜月旅行绝佳去处。 特色旅行: ①来一次浪漫的沙滩烛光晚宴,享用法国大餐,大溪地的米其林餐厅推荐指数5颗星哦。 ②乘一艘帆船环岛游,看传说中的面包树,张小娴的树中记载这种书的果实烤起来吃,就如同烤面包一样,一定要试一试哦! ③到海底喂食鲨鱼,和鲨鱼来一次亲密结束吧! 2. 塞舌尔:最纯净的奢华海岛 若非威廉王子凯特王妃在一场举世瞩目的“童话婚礼”后到塞舌尔10天蜜月之旅,恐怕这个拥有115个小岛的热带群岛国家,还仍然不为众人所知,其实在此之前,贝克汉姆夫妇也选择了塞舌尔做

2020江西教师考试备考:教育学知识之德育模式

2020江西教师考试备考:教育学知识之德育模式 1.欣赏型德育模式 欣赏型德育模式:是指一种希望内在地借鉴美学精神对德育活动的形式、过程、内容等进行全方位的改造,以实现“唤醒教育对象”和“提升教育对象”双重教育使命的德育实践模式。对话德育是一种立足于学生思想实际,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教育模式。具体指教育者在对话理念的指导下.通过创设自由、平等、尊重、合作、互惠、真诚、和谐的教育环境,借助对话这一方式,发挥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和主动性,使他们在自我生活经验和道德水平的基础上.自主建构和提升自身道德认知和道德品质的活动。 欣赏型德育模式的核心追求是使道德教育的价值引导与道德主体的自主建构这两个往往相互对立的方面能够在自由的“欣赏”过程中得以统一和完成。因此,这一模式的核心理念是在德育过程中提倡自由德育,反对灌输,力求在德育过程中实现教育对象真正意义上的“解放”。在道德教育中存在着教师的价值引导与道德学习主自主建构之间、道德“相对主义”与“绝对主义”之间的矛盾。“欣赏型德育模式”基本假设是:道德教育的内容与形式如果可以处理成一幅美丽的画,一曲动听的歌,那么与这幅画、这首歌相遇的人就会在“欣赏”中自由地接纳这幅画、这首歌,以及蕴藏其中的内涵价值。 2.对话德育模式 从理论上说,对话道德教育模式的提出是基于对当代社会生存理念的关注,比如交往实践的观点、主体性的观点等。对话性道德教育模式旨在凸显人的主体性、价值性,强调个体的理性自觉,强调个体德性的自主生成,该模式强调的基本原则包括平等原则、差异原则、个体原则及开放原则。应该说,对话性德育模式渗透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渗透在整体教育情景之中。在对话性德育模式的践行中,有一些基本策略:第一,营造自由的交往情景;第二,鼓励学生的自我表达;第三,培养学生的质询意识;第四,建构开放的话语模式。 3.励志教育模式 三大步励志教育,是德育创新,是励志教育的一种模式。三大步励志教育,主要是学生励志每日三大步,一天内实现德育的三个层面,即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动,采用的

欣赏作文之欣赏沿途的风景作文

欣赏沿途的风景作文 【篇一:作文:沿途的风景】 有这样一则广告语:“人生就像一段路程,重要的不是目的地,而 是沿途的风景。”有的人直奔目的地,忽略了沿途的风景;有的人流 连沿途的风景,忘记了目的地;有的人赶路途中,偶尔驻足,美丽 的风景让他忘却疲劳更好地奔向目的地。 请以“沿途的风景”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定文体。 一、审题指导 (一)审标题: 1. 关键词一:风景 “风景”的本义:自然风景。词典上的定义是,一定地域内,以山水 景物,以及某些自然现象(如雨、雪)和人文现象所构成的足以引 起人们审美与欣赏的景象。 “风景”的寓意:人文风景。指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美好的、有价值的、有意义的、足以令人感动的、值得珍惜的、让人留恋的、使心灵受 到教化的??总之,是一切有积极意义的人、事物、场景和生活细节。审题时可以取“风景”的比喻意义或者象征意义。 2.关键词二:沿途 沿途的本义:沿路,一路上。在到达目的地或终点的路上(或途中)。 沿途的寓意:在材料中,“沿途”与“目的地”对举,很明显“沿途”的 寓意就是“过程”,或“行进中的身边的??” “沿途的”强调的是过程中的,“行进中的”,“正经历着的”。可以写“过程”“经历”“经过”。但不能把“沿途”误解成“立足于某一点上”,如:“他便躺在竹椅上,倒上一杯茶,观赏着沿途的风景。”也不能 误解成“走过人生某一段后,站在某个固定点回望之前走过的人生之 路(所得到的感悟、经验、体会)”。应该是一边走一边看到的景象,是参与过程中的一切美好事物和场景。 3.题目“沿途的风景” 含义:在到达目的地(终点)的一路上(途中)的一切有积极意义 的人、事物、生活画面、生活场景、生活细节??。 可以是一种人文景观,如:落日余辉中老两口相互搀扶、蹒跚

《让德育成为美丽的风景》《心灵之航》读后感

《让德育成为美丽的风景》《心灵之航》读后感 韩愈的《师说》关于教师有一句精辟的阐述:“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教师的作用除了教会学生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做人,因此人们也把教师称作是人类灵魂工程师。教育确实是教书育人,因此学校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是德育。德育无所不在,学科教学中也包蕴着丰富的德育内容。而长期以来学校的德育工作面临着不小的逆境,摆脱不了灌输模式,专门是现在的学生不愿同意“逆耳之忠言,苦口之良药”,导致德育实效性差,传统的灌输模式已难以收到令人中意的成效。改变德育的传统观念差不多迫在眉睫。那么什么样的德育才是启发小孩心灵的德育?世界各国都在探究在尝试。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了一套“观赏型德育模式建构研究”系列丛书,它包含了下列图书:《漂亮的德育在课堂——中学时期观赏形德育教学模式研究》、《心灵之航——观赏形德育的活动模式研究》、《风中的承诺——观赏形德育的师生关系模式研究》、《在观赏和漂亮中成长——观赏形德育的艺术手段模式研究》、《漂亮的德育在课堂——小学时期观赏形德育教学模式研究》、《让德育成为漂亮的风景——观赏形德育模式的理念与操作》。这套丛书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主编是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檀传宝。仅阅读了其中两本,就使我眼前一亮,给了我专门多启发,让一度迷茫的心灵透入了一道耀眼的光线。 事实上,教师不确实是小孩们心灵的导航者吗?!关键在于如何去导航,如何引导小孩成为一个身心健康的人。本套丛书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阐述了关于构建“观赏型德育模式”的问题。小荷作文网https://www.docsj.com/doc/087442735.html, 丛书将“观赏型德育模式”所追求的核心理想或理念感性地表达为“漂亮的德育”——让德育成为一个最人道的事业,成为一道最漂亮的风景。观赏型德育的核心是观赏,观赏自己、观赏他人、观赏一切道德美!小荷作文网https://www.docsj.com/doc/087442735.html, 《让德育成为漂亮的风景》提出了一个崭新的观点:给学生“自由”的德育,给学生自由的“德育”。再详细地解读确实是:解放学习者的思想,使之能更自主、更愉悦地进行价值选择、批判和人格建设;提供充分证据,有教育价值、能够自由观赏、批判的道德文化与聪慧作为教育内容,即它是能鼓舞学生在开放、自由的心态下进行德育选择、品德建构的教育。总之它是一种展现道德文化的聪慧、道德人格的光辉、道德人一辈子的美好,让教育对象自由和愉快地同意价值与规范教育的德育。观赏型德育模式所追求的理想事实上确实是我们每一位平常的德育工作者都曾遭遇过的漂亮。回忆我们的教育经历,相信专门多教师都会遇到过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所面临的逆境,都发出过如此的感叹:“现在的学生真是越来越难教了!”学生对说教性、灌输型德育的抵触成为德育工作的最大障碍。现在的学生接触的外部世界千奇百怪,外界对学生心灵的诱惑和阻碍也多,假如仍旧用主观生硬的说服教育,即便学生能够一时在教师的威严下临时“屈服”,但其内心并没有发生质的认识的变化,并没有起到教育的成效,仅仅是学生的行为受到了约束,完全是被动的结果,达不到育人的目的。如何样在德育工作者和德育对象的心灵之间搭建一座桥梁,使道德教育的“价值引导”与道德学习主体的“自主建构”这两个往往相互对立的方面能够得以统一和完成呢?这确实是“观赏型德育模式”的核心追求。她是一种期望内在地借鉴审美精神,以实现“解放教育对象”和“提升教育对象”双重使命相统一目标的德育实践模式。通俗地明白得确实是:在学校的一切德育活动中,将道德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通过审美化展现,使学生在“美”的活动中认识德美、感悟德美、追求德美、创立德美的一种实践模式,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 试想,假如德育的内容与形式能够通过审美化改造,成为“一幅漂亮的画”、“一首动听的歌”,那么与这幅画、这首歌相遇的人就会在“观赏”中自由地接纳这幅画、这首歌所表

(完整word版)道德教育文献综述

道德教育文献综述 中国有句名言“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句话表明教师不仅仅要对学生的智力发展和身体发展负责,还要对学生心理道德发展负责。而单词“education”来源于拉丁语中的动词“educare”,意为“鼓励,激励,是表现出色”。换句话说,教师应该尝试去激发学生作为一个人的全部潜能,这样他们的生活才更有意义,更充实,更富有责任感。(《英语教学法教程》)在社会朝着多元化、信息化发展的今天,人们的思想发生了很大的转变,而中学生作为未成年人的主体,他们的思想上不成熟,容易受社会、学校和家庭等因素的影响,他们自身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价值评价标准,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学校和教师共同努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价值观。 一、回顾历史发展 我国是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更有“礼仪之邦”的美称。在古代传统文化中,道德教育占据着首要地位,古人善于根据年龄阶段及身心发展特点分年龄层次教学。朱熹按年龄把学生分为三个阶段,十五岁之前接受“小学”教育,十五岁后接受“大学”教育。“小学”教育要求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统一,家训和蒙学结合,同时“小学”的“理”要尽量浅显,要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知行合一;同时也要符合心理特点,寓教于乐,教师要做到以身作则。”大学“阶段重视社会道德教化和个体的道德修养。(《我国古代不同年龄层次的德育方法及其启示》) 20世纪5、60年代以后的长时间里,世界上流行的是重视认知发展的道德教育模式。虽然和传统道德教育模式相比它具有相当的历史合理性,但对于发展人的道德教育而言它还不够完整,因而就需要扩展到重视人的情感和态度。过去有一种观点认为,成人比孩子、老师比学生掌握更多的道德真理,因此道德教育只能是单向度的灌输,直到20世纪末随着各种新兴文化的兴起,这种看似天经地义的观念终于发生了动摇。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孙云晓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其实在各个年龄阶段的孩子中间都有一些较成人更为可贵的道德品质,于是就提出了一个崭新的道德教育理念:向孩子学习--两代人共同成长。2000年4月,团中央提出在全国少年儿童中推行体验教育模式,把组织少年儿童到生活实践中去进行体验式的学习作为少先队开展道德教育的基本方法。2000年4月,团中央提出在全国少年儿童中推行体验教育模式,把组织少年儿童到生活实践中去进行体验式的学习作为少先队开展道德教育的基本方法。 二、现状分析研究 国内研究:

观赏诗句-欣赏美景的诗句

观赏诗句-欣赏美景的诗句 有关观赏春景的诗句? 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这是北宋诗人秦观的《春日》。这首诗写雨后春景。瞧,雨后庭院,晨雾薄笼,碧瓦晶莹,春光明媚;芍药带雨含泪,脉脉含情,蔷薇静卧枝蔓,娇艳妩媚。这里有近景有远景,有动有静,有情有姿,随意点染,参差错落。全诗运思绵密,描摹传神,自具一种清新、婉丽的韵味,十分惹人喜爱。朝来庭树有鸣禽,红绿扶春上远林。忽有好诗生眼底,安排句法已难寻。这是宋代诗人陈与义的《春日》。这首诗写春天早晨之景。耳盈鸟语,目满青枝,绿红相扶,异馥诱人。诗人寥寥几笔,一幅春意欲滴的画面便展现在读者面前,然后,诗人索性止笔,不再描写春景,转而抒情。春意浓郁,灵感忽生,但诡谲的诗人却用已难寻的遁词来诱使读者自己去感受春意,这种虚实相生的方法,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远目随天去,斜阳着树明。犬知何处吠?人在半山行。这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春日》。这首诗写春天傍晚之景。斜阳披丛树,绿地与天接,犬欢叫,人晚归。这首诗自然贴切,常中见巧,平中见奇,将读者带进全景式的春之氛围,这里有春之境的美妙,有春之色的绚烂,有春之味的浓烈,有春之声的和悦,置身其间,人们会敞开胸襟,尽情欢

歌。春水初生乳燕飞,黄蜂小尾扑花归。窗含远色通书幌,鱼拥香钩近石矶。这是唐代诗人李贺的《南园》。南园的春天,生机勃勃,富有意趣。春水初生,乳燕始飞,蜂儿采花酿蜜,鱼儿拥钩觅食,这些都是极具春天特征的景物,而远景透过窗户直入书房,使人舒心惬意,欢欣不已。这首诗生动传神,清新流转,读来令人神清气逸。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这是南宋和尚僧志南的《绝句》。这是一首描写春游的绝句。春光明媚,勾起了出家人的游兴,于是走出庙宇,观赏春光。驾着小篷船出游,将船停泊在古树下,拄着藜杖桥东漫步。虽是平铺直叙,但古木阴中停泊着小船,这个画面很雅,很古朴,颇如一帧中国古代的文人画。后两句准确精练地表现了春天杏花盛开,小雨纷纷,杨柳飘舞,东风和暖的美丽而宜人的景象,是传诵千古的名句。这首诗情与景汇,物与心谐,诗人抓住春风春雨的特点,略加渲染,便透露出内心的喜悦和对大自然的热爱。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这是清代诗人高鼎的《村居》。 一、二句具体生动地描写了春天里的大自然,写出了春日农村特有的明媚、迷人的景色,二月里,春光明丽,草长莺飞,杨柳以长长的枝条轻拂堤岸,好像被美好的春色陶醉了。三、四句描述了一群活泼的儿童在大好的春光里放风筝的生动情景,他们的欢声笑语,使春天更加富有朝气。这首诗落笔明朗,用词洗练。全诗洋溢着欢快的情绪,给读者以美好的情绪感染。阴阴溪曲绿交加,小雨翻萍上浅沙。鹅鸭不知春去尽,争随流水趁桃花。这是宋代诗人晁冲之的《春日》。

小学德育工作经验交流总结汇报材料

让德育成为美丽的风景 ____北环路小学德育活动汇报材料 紧张往往与充实相连,繁忙总让人感到时间的飞逝,转眼间2011年过去了。回顾一年来,我校德育工作在上级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全体师生励精图治,奋发图强,通过不懈努力,摸索出一条具有时代特色又符合我校实际的学校德育路子,并逐渐形成特色。现将我校近年来德育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今天我向大家汇报的题目是:让德育成为美丽的风景 我从以下几点来汇报:1、管理育人;2、服务育人;3、环境育人;4、活动育人。 一、管理育人 1 、成立了德育工作领导小组。校长对学校德育工作负总责,由辅导员带头,形成了少先队、班主任为基本框架的德育工作机制,确保学校德育工作得以正常开展。我校首先从强化依法从教和教书育人的责任意识做起,带领教师认真学习了《新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保法》等教育法规,倡导教师拥有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的良好教风,同时将教师职业道德要求与岗位职责结合起来,并将其纳入教师工作考核评价之中。 2 、抓好班主任的管理,发挥指导作用。学校主要以班主任工作这条主线,通过班队会等形式开展德育教育。如利用每月一次班主任例会,结合班级谈感想,积极开展“班主任工作艺术”的学习与研讨,提倡教师间进行德育经验的交流。

二、服务育人 1、全体教师牢固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时时处处关心呵护学生的健康成长。对于差生、违纪学生老师不能急风暴雨式的一味训斥,而是和风细雨式谈心说教。要善于从他们身上捕捉并发现其闪光点,并给予积极引导,点拨。对待每一个学生要有耐心,爱心,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进取观,树立远大理想。 2、学生利益无小事,要关心学生每天在校的学习生活,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如学生的饮食卫生,学生有病有事都要求老师迅速到场,及时帮助解决。情暖人心,爱洒校园,使学生感受到学校的温暖。 3、课堂教学是德育教育工作的主渠道,我校一直强调学校教师人人都要成为德育工作者,每位教师都要结合教学工作,渗透德育教育。 4、学校德育走入家庭。我校要求教师要充分利用空余时间和节假日进行家访或电话访谈活动,使学校教育让学生家长有所了解,才能让家长积极配合学校做好各项工作。参与到对学生的督促和管理工作之中。 三、环境育人 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走进校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墙上中的“你的文明,滋润我的心灵”“高高兴兴上学,平平安安回家”等等提示语,我们目的就是要在学生的心田里播下文明的种子,让文明的种子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结出满园的文明之果。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