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2023年部编版高中语文词类活用汇总(必修上下册)

2023年部编版高中语文词类活用汇总(必修上下册)

词类活用汇总

《登泰山记》

1、汶水西流(西:名词作状语,向西)

2、济水东流(东:名词作状语,向东)

3、崖限当道者(限:名词作状语,像门槛一样)

4、道少半(道:名词作动词,走,走路)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1、端章甫:端,名作动,穿礼服;章甫,名作动,戴礼帽

2、风乎舞雩:风,名作动,吹风

3、三子者出,曾晳后:后,名作动,走在后面

4、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小、大,形作名,小事、大事

5、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勇,形容词作名词,勇气

6、异乎三子者之撰:撰,这里指上文子路等三人所陈述的志向。

7、可使足民:足,使…富足。

《齐桓晋文之事》

1、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闻,使动,使……听到

2、无以,则王乎(本文有多处):王,名词作动词,行王道,成就王业,取得天下

3、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异,意动,对......感到奇怪

4、是以君子远庖厨也:远,形容词作动词,远离

5、明足以察秋毫之末:明,形容词作名词,视力

6、老①吾老②,以及人之老②:老①,形容词作动词,尊敬,爱护;老②,形容词作名词,老人

7、幼①吾幼②,以及人之幼②:幼①,形容词作动词,爱护;幼②,形容词作名词,幼儿,孩童

8、刑于寡妻:刑(通“型”),名词作动词,作榜样

9、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肥甘,形容词作名词,肥美的食物

10、轻暖不足于体与:轻暖,形容词作名词,轻暖的衣服

11、危士臣:危:使动,使……受到危害

12、朝秦楚:朝,使动,使……来朝见

13、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小,形容词作名词,小的国家;大,形容词作名词大的国家

14、寡固不可以敌众:寡,形容词作名词,人口稀少的国家;众,形容词作名词,人口众多的国家

15、弱固不可以敌强:弱,形容词作名词,弱小的国家;强,形容词作名词,强大的国家

16、然后从而刑之:刑,名词作动词,处罚

17、是罔民也:罔(通“网”),名词作动词,张开罗网捕捉,引申为陷害

18、树之以桑:树,名词作动词,种

19、谨庠序之教:形容词作动词,谨慎从事,重视

20、不识有诸:诸,兼词,相当于“之乎”

21、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诸,介词,相当于“于”

《庖丁解牛》

以无厚入有间(厚,形容词名用,厚度)

良庖岁更刀(岁,名词作状语,每年)

族庖月更刀(月,名词作状语,每月)

《烛之武退秦师》

(一)名词活用

1、名词作状语

①夜缒而出(夜:表时间,在晚上)

②朝济而夕设版焉(朝:表时间,在早上)

③既东封郑(东:表处所,在东边)

④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西:在西方)

2、名词作动词

①晋军函陵/ 秦军氾南(军:名词用作动词,驻扎)

②与郑人盟(名词作动词,结盟、订立同盟)

3、名词的使动与意动

①既东封郑(封:疆界。名作使动,使……成为疆界)

②阙秦以利晋(利:利益、好处。名词作使动,使……得利)

③越国以鄙远(鄙:边邑。名词作意动,把……当作边邑)

(二)动词的活用

1、动词作名词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赐,动词作名词,恩惠)

2、动词的使动

①若不阙秦(阙:使动用法,使……削减)

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亡:使动,使……灭亡)

③烛之武退秦师(退:使动,使……退却(撤兵))

(三)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①越国以鄙远(远:远地)

②臣之壮也(壮:壮年人)

③今老矣(老:老年人)

④共其乏困(乏困:缺少的东西)

2、形容词作动词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敝:形容词作动词,损害)

邻之厚,君之薄也(厚,变雄厚;薄,变薄弱)

(四)数词活用

且贰于楚也(数词“贰”活用为动词,从属二主)

《鸿门宴》

(一)名词用作动词

⑴沛公军霸上(驻军)

⑵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说)

⑶不可不语(告诉)

⑷籍吏民(造户籍册或登记)

⑸吾得兄事之(侍奉)

⑹范增数目项王(示意,使眼色)

⑺刑人如恐不胜(惩罚)

⑻道芷阳间行(取道)

⑼沛公欲王关中(称王)

⑽若入前为寿(走上前)

⑾沛公奉卮酒为寿(祝(项伯)身体健康)

(二)名词用作状语

⑴项伯乃夜驰之(在夜晚)

⑵于是项伯复夜去(连夜)

⑶吾得兄事之(像对待兄长那样)

⑷日夜望将军至(每日每夜)

⑸常以身翼蔽沛公(像鸟张开翅膀那样)

⑹头发上指(向上)

⑺四人持剑盾步走(徒步)

⑻道芷阳间行(从小路)

(三)动词使动用法

⑴项伯杀人,臣活之(使……活下来)

⑵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止:使……停步内:使……进入)

⑶拔剑撞而破之(使……破)

⑷樊哙侧其盾以撞(使……侧过来)

⑸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使……为王)

⑹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使……跟从)

(四)形容词用作动词

⑴素善留侯张良(与……交好)

⑵秋毫不敢有所近(靠近)

(五)形容词用作名词

⑴此其志不在小(小的方面)

⑵君安与项伯有故(旧交情)

⑶沛公今事有急(急,危急的事)

(六)动词用作名词

⑴此亡秦之续耳(后继者)

《窦娥冤》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奇,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奇。

《谏逐客书》

①至今治强:古今异义,这里是形容词,指安定,今译是动词,治理。

②西取由余于戎:名作状语,在西边,在西面

③西.并巴蜀:名作状,向西

④使之西面事秦:名作状,向西

⑤使之西面事秦:名词作动词,侍奉

⑥蚕食诸侯:名作状,像蚕一样

⑦娱心意、说耳目者:使动,使……娱

《与妻书》

1、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尊敬)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爱护)

巾短情长,所未尽者,尚有万千(写尽)

当尽吾意为幸(领会尽,领会透;)

2、名词活用为动词

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追求)

3、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老人)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小孩)

当尽吾意为幸(幸事)

4、动词作状语

吾之逃家复归也,汝泣告我(小声哭着)

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动词用作状语,用哭声。)5、名词作状语

意洞手书(用手,亲手。)

瓜分之日可以死(像切瓜一样)

天下人之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用数字)

6、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称心快意使……愉快

卒不忍独善其身使……完善、好。

7、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以……为乐

8、动词的使动用法

瓜分之日可以死(死其后省略宾语“之”),使……死

《促织》

1、名词活用作状语

(1)岁征民间(每年)

(2)得佳者笼养之(用笼子)

(3)早出暮归(在早上、在晚上)

(4)取儿藁葬(用草席(裹))

(5)日与子弟角(每天)

(6)力叮不释(用力)

(7)民日贴妇卖儿(每天)

(8)时村中来一驼背巫(这时)

(9)大喜,笼归(用笼子装)(名词用在动词前,作状语) 2、名词活用作动词

(1)试使斗而才(有才能)

(2)旬余,杖至百(用杖打)

(3)上于盆而养之(装、放置)

(4)儿涕而去(流着泪)

(5)自名“蟹壳青” (命名)

(6)细疏其能(陈述)

(7)故天子一跬步(走半步、一步)

(8)裘马过世家焉(穿着皮衣,骑着马)

(9)独是成氏子以蠹贫以促织富(受穷,变富)

(10)仙及鸡犬(成仙)

(11)诏赐抚臣名马衣缎(皇帝传达命令)

3、使动用法

(1)昂其直(使…高,抬高)

(2)辄倾数家之产(使…倾尽/竭尽)

(3)而高其直(使…高,抬高)

(4)不如拼搏一笑(使…拼搏)

4、意动用法

(1)成然之(认为…是对的)

(2)成以其小,劣之(认为…劣/差)

(3)益奇之(认为…奇特)

5、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1)薄产累尽(赔尽)

(2)近抚之(靠近)

(3)有华阴令欲媚上官(献媚,巴结)

6、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1)蟹白栗黄(白肉黄粉)

(2)成述其异(奇特的本领)

7、动词作状语

(1)啼告母(哭着)

8、同义复词(同义连用)

(1)里胥猾黠(狡猾)

(2)死何裨益(益处)

(3)填塞门户(充满,门口)

(4)唇吻翕辟(嘴唇)

(5)急逐趁之(追赶)

(6)虫跃掷径出(跳跃)

(7)不复聊赖(依赖、寄托)

(8)自增惭怍(惭愧)

(9)急解令休止/更无休止(停止)

(10)僵卧长愁(向后倒下,躺)

(11)百计营谋不得脱(谋求)

《谏太宗十思疏》

①名词用作状语

貌恭而不心服貌:表面上。心:在内心。

②名词作动词

江海下百川下:居于……之下。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君:做君主,统治。

③形容词用作名词

人君当神器之重重:重任、重权。

居域中之大大:重位。

惧谗邪邪:邪恶的小人。

择善而从之善:好的意见。

则思正身以黜恶恶:奸恶的小人。

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能:有才能的人。善:好的意见。居安思危安:安全的环境。危:危险的可能。

④形容词用作动词

智者尽其谋尽:用尽。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远:远长。

塞源而欲流长者长:远长。

能克终者盖寡终:坚持到底。

⑤形容词使动用法

必固其根本固:使……牢固。

知止以安人安:使……安宁。

正身以黜恶正:使……端正。

思虚心以纳下虚:使……谦虚。

弘兹九德弘:使……光大。

何必劳神苦思劳:使……劳累。

⑥动词用作名词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可欲:指看见想要的东西

⑦形容词意动用法

乐盘游,则三思以为度乐:以……为乐,喜欢。

忧懈怠,则慎思而敬终忧:以……为忧,担心。

《答司马谏议书》

名词作动词

1、以膏泽斯民

膏泽:名词作动词,施加恩惠

2、如日今日当一切不事事

事:做

《六国论》

(1) 名词作状语。

日削月割(日:一天天地;月:一月月地)至于颠覆,理固宜然(理:按理来说)

并力西向(西,向西。)

(2) 名词作动词。

义不赂秦(义:坚持正义)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礼:礼待)

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下:吞下)

以地事秦(事:侍奉)

(3) 形容词作动词。

不能独完(完:保全)

惜其用武而不终也(终:坚持到最终)

始速祸焉(速:招致)

(4)动词的使动用法:

李牧连却之(却:使…退却,译为打退)

2023年部编版高中语文词类活用汇总(必修上下册)

词类活用汇总 《登泰山记》 1、汶水西流(西:名词作状语,向西) 2、济水东流(东:名词作状语,向东) 3、崖限当道者(限:名词作状语,像门槛一样) 4、道少半(道:名词作动词,走,走路)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1、端章甫:端,名作动,穿礼服;章甫,名作动,戴礼帽 2、风乎舞雩:风,名作动,吹风 3、三子者出,曾晳后:后,名作动,走在后面 4、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小、大,形作名,小事、大事 5、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勇,形容词作名词,勇气 6、异乎三子者之撰:撰,这里指上文子路等三人所陈述的志向。 7、可使足民:足,使…富足。 《齐桓晋文之事》 1、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闻,使动,使……听到 2、无以,则王乎(本文有多处):王,名词作动词,行王道,成就王业,取得天下 3、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异,意动,对......感到奇怪 4、是以君子远庖厨也:远,形容词作动词,远离 5、明足以察秋毫之末:明,形容词作名词,视力 6、老①吾老②,以及人之老②:老①,形容词作动词,尊敬,爱护;老②,形容词作名词,老人 7、幼①吾幼②,以及人之幼②:幼①,形容词作动词,爱护;幼②,形容词作名词,幼儿,孩童 8、刑于寡妻:刑(通“型”),名词作动词,作榜样 9、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肥甘,形容词作名词,肥美的食物 10、轻暖不足于体与:轻暖,形容词作名词,轻暖的衣服 11、危士臣:危:使动,使……受到危害 12、朝秦楚:朝,使动,使……来朝见 13、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小,形容词作名词,小的国家;大,形容词作名词大的国家 14、寡固不可以敌众:寡,形容词作名词,人口稀少的国家;众,形容词作名词,人口众多的国家 15、弱固不可以敌强:弱,形容词作名词,弱小的国家;强,形容词作名词,强大的国家 16、然后从而刑之:刑,名词作动词,处罚 17、是罔民也:罔(通“网”),名词作动词,张开罗网捕捉,引申为陷害 18、树之以桑:树,名词作动词,种 19、谨庠序之教:形容词作动词,谨慎从事,重视 20、不识有诸:诸,兼词,相当于“之乎” 21、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诸,介词,相当于“于”

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文言文知识点总结(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

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文言文知识点总结(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 《沁园春长沙》 1.粪土当年万户侯 粪土:意动用法,视……如粪土,表示鄙视。 《短歌行》 1.契阔谈讌 “讌”同“宴”。 《梦游天姥吟留别》 (一)通假字 列缺霹雳:“列”通“裂”。 (二)古今异义 1.烟涛微茫信难求 信,古义指实在,副词,今义是书信,名词。 2.云霞明灭或可睹 灭:暗,今义是熄灭。 3.势拔五岳掩赤城 拔,古义超出,今义抽出。 (三)词类活用 1.虎鼓瑟兮鸾回车 名词“鼓”用作动词,弹奏; 2.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名词“事”作动词,侍奉; 3.栗深林兮惊层巅 栗、惊,均为使动用法,意思是“使……战栗”、“使……惊骇”。 4.云青青兮欲雨 雨,名词作动词,下雨。 (四)名词用作状语 1.对此欲倒东南倾

方位名词“东南”用作“倾”的状语,表示动作的方向,向东南; 2.訇然中开 “中”用作“开”的状语,在中间; 3.古来万事东流水 方位名词“东”用作“流”的状语,表示动作的方向,向东。 (五)句式: 省略句 1.海客谈瀛洲,(大海)烟涛微茫(瀛洲)信难求; 2.对此欲倒(于)东南倾; 3.一夜飞渡(于)镜湖月; 4.(我)脚著谢公屐; 5.(我)且放白鹿青崖间。 《琵琶行》 (一)句式 1.互文 主人下马客在船 互文(也可以叫“异义对应”)(译:主人和客人一起下了马,来到船上)3.省略 (1)初为《霓裳》后《六幺》 “平行语省略”(王力《汉语诗律学》提法)省掉“为” 与之相同的还有:“今年欢笑复明年(欢笑)”、“春江花朝秋(江)月夜”(2)本长安倡女 省略谓语,“本(是)长安倡女” (3)使快弹数曲 省略“之”,琵琶女,“使(之)快弹数曲” (4)送客湓浦口 省略“于”,在,“送客(于)湓浦口” (5)感斯人言 省略“于”,被,“感斯(于)人言” (6)沉吟放拨插弦中

第三单元文言基础知识总结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三单元文言基础知识总结(统编版) 一、字形字音识记 《陈情表》 臣以险衅(xìn) 门衰祚(zuò)薄茕(qióng)茕孑立床蓐(rù) 猥(wěi)以微贱生当陨(yǔn)首责臣逋(bū)慢犹蒙矜(jīn)育过蒙拨擢(zhuó) 宠命优渥(wò) 期(jī)功强(qiǎng)近 终鲜(xiǎn)兄弟除臣洗(xiǎn)马刘病日笃(dǔ) 盘桓(huán) 四十有(yòu)四 不胜(shēng)犬马怖惧之情 《项脊轩志》 渗漉(shèn lù) 垣(yuán) 妪(yù)婢(bì) 妣(bǐ) 姊(zǐ) 呱(gū)呱阖(hé) 笏(hù) 《兰亭集序》 癸(guǐ)丑会稽(kuài jī) 修禊(xì)流觞(shāng) 嗟(jiē)悼骋(chěng)怀《归去来兮辞并序》 飏(yáng) 觞(shāng) 眄(miàn) 憩(qì)岫(xiù)翳(yì)棹(zhào)曷(hé)皋(gāo) 《种树郭橐驼传》 橐(tuó) 伺(sì) 孳(zī) 莳(shì)勖(xù) 缫(sāo) 豚(tún) 饗(yōng) 《石钟山记》 函胡(hán hu) 磬(qìng) 桴(fú) 铿(kēng)碎(kōng) 鹘(hú) 碟(zhé) 噌(chēng)哒(hóng) (xià)篆(ku ǎn)镗(tāng) 鞳(tà) 射(yì) 二、重要文言现象梳理 《陈情表》 1.古今异义 (1)九岁不行古义:不会走路今义:不能够 (2)至于成立古义:成人自立今义:某组织、机构筹备成功 (3)告诉不许古义:申诉(苦衷) 今义:说给别人听 (4)臣之辛苦古义:辛酸悲苦今义:身心劳苦 2.词类活用 (1)臣少仕伪朝(名词作动词,做官) (2)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形容词作动词,离开) (3)夙遭闵凶(形容词作名词,忧患凶丧之事) (4)猥以微贱(形容词作名词,卑微低贱的身份 (5)愿陛下矜愍愚诚(形容词作名词,诚意) (6)凡在故老(形容词用作名词,年老之人) (7)沐浴清化(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明的教化) (8)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名词作状语,在外) (9)内无应门五尺之僮(名词作状语,在内) (10)则刘病日笃(名词作状语,一天天) (11)躬亲抚养(名词作状语,亲自) (12)无以终余年(使动,使⋯⋯终了) (13)臣具以表闻(使动,使⋯⋯听闻) (14)谨拜表以闻(使动,使⋯⋯知道) (15)保卒余年(使······保全) 3.一词多义

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下册第16课《六国论》预习指导(挖空训练+知识点整理)

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六国论》预习指导 一、挖空训练

二、知识点整理 一、通假字 1.暴霜露(“暴”通“曝”,暴露) 2.暴秦之欲无厌(“厌”通“餍”,满足) 二、古今异义 1.其实百倍 [古]它实际上; [今]实际上。 2.思厥先祖父 [古]泛指祖辈、父辈; [今]爷爷。 3.然后得一夕安寝 [古]这样以后; [今]表示接着某种动作或情况之后。 4.至于颠覆 [古]以致、终于; [今]提起另外一事。 5.至于颠覆 [古]灭亡; [今]颠倒。 6.可谓智力孤危 [古]智慧和力量; [今]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 7.刺客不行 [古]不去; [今]不可以。 8.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古]咽下咽喉; [今]咽下。 9.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古]旧事; [今]在现实认知观的基础上,对其描写成非常态性现象。 三、词类活用 1.名作状 ①理固宜然(名作状,按照道理讲) ②并力西向(名作状,向西) ③日削月割(名作状,每天) ④日削月割(名作状,每月) 2.名作动 ①以地事秦(名作动,侍奉) ②义不赂秦(名作动,坚持正义) ③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名作动,礼遇) ④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名作动,咽下) ⑤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名作动,降低身份) 3.形作名 ①小则获邑(形作名,小的方面)

4.形作动 ①不能独完(形作动,保全) ②薪不尽(形作动,烧尽) ③始速祸焉(形作动,招致) ④惜其用武而不终也(形作动,坚持到底) 5.使动用法 ①李牧连却之(使……退却) 四、一词多义 1.兵 ①非兵不利(兵器) ②而秦兵又至矣(军队) ③斯用兵之效也(武力) 2.或 ①或曰(有人) ②或未易量(或许) 3.得 ①大则得城(得到) ②此言得之(适宜,得当) 4.与 ①与战胜而得者(和,跟) ②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亲附、亲近) 5.亡 ①诸侯之所亡(丧失) ②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灭亡) 6.视 ①子孙视之不甚惜(对待) ②起视四境(看) 7.暴 ①暴霜露(通“曝”) ②暴秦之欲无厌(暴虐强大) 8.事 ①以地事秦(名作动,侍奉) ②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事件) 9.犹 ①犹抱薪救火(好像) ②良将犹在(还) 10.终 ①终继五国迁灭(最后) 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形作动,坚持到底) 11.始 ①始有远略(起初) ②始速祸焉(才) 12.为 ①至丹以荆卿为计(作为) ②邯郸为郡(成为) ③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被) 13.向

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 词类活用类试题 专项练习(含答案解析)

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词类活用类试题专项练习 1、下列各项中加粗字的活用方式不同的一项是( ) A.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函梁君臣之首 B.朝歌夜弦,为秦宫人常以身翼蔽沛公 C.后人哀之而不鉴之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D.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2、下列选项中对加粗字词活用类型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栗深林兮惊层巅②孔子师郯子③顺流而东也④舞幽壑之潜蛟 ⑤非能水也⑥古来万事东流水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⑧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A.①②④/③⑥/⑤/⑦⑧ B.①④/②③/⑤⑥/⑦/⑧ C.①②/③⑥/④⑤/⑦⑧ D.①④/②/③⑤/⑥⑦/⑧ 3、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我树之成而实五石②是以圣人欲不欲 ③吴王使之将④不贵难得之货 ⑤夫子固拙于用大矣⑥其坚不能自举也 A.①③/②④/⑤⑥ B.①③/②/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⑥/⑤ D.①/②③/④/⑤⑥ 4、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①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 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③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④内立法度,务耕织 ⑤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⑥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 ⑦吞二周而亡诸侯 A.①⑥⑦ B.②④⑦ C.①④⑥ D.③⑤⑥ 5、下列各句中加粗词的活用情况,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①顺流而东也②扣舷而歌之 ③侣鱼虾而友麋鹿④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A.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B.①③相同,②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①④不同,②③相同

6、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活用现象不同的一项是( ) A.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 B.目吴会于云间 C.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D.不过数仞而下 7、下列文言句子中,加线词的活用类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岸土赤而壁立(《过小孤山大孤山》) B.或命巾车,或棹孤舟(《归去来兮辞》) C.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伶官传序》) D.假舟辑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湖(《滕王阁序》) 8、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活用类型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②而耻学于师 ③小学而大遗 ④始指异之 ⑤箕踞而遨 ⑥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⑦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⑧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⑨自远而至 ⑩用心一也 A.①⑦/②④/③⑨/⑤⑥/⑧/⑩ B.①⑦/②/③⑨/④/⑤⑥/⑧⑩ C.①⑩/②④/③⑨/⑤⑥/⑦/⑧ D.①⑩/②④/③⑨/⑤⑧/⑥⑦ 9、下列各项加粗词词类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沛公军霸上②良庖岁更刀 ③邻之厚,君之薄也④老吾老,以及人之老⑤项伯杀人,臣活之⑥曾皙后 ⑦貌恭而不心服⑧烛之武退秦师 A.①⑦/③⑥/②⑤/④⑧ B.①⑥/②⑦/③④/⑤⑧ C.①⑥/②⑦/③⑧/④⑤ D.①⑦/②⑤/③④/⑥⑧ 10、从词类活用看,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 B.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 C.日将暮,取儿藁葬 D.成以其小,劣之 11、下面句子中加粗词语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舍相如广成传②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③乃使其从者衣褐④毕礼而归之

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文言文翻译练习(虚词+词类活用+通假字)(附参考答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练习 班级考号姓名总分 一、虚词翻译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虚词) 1.(2021·全国甲卷) 冬十月,遣曹利用诣契丹军。十二月庚辰,契丹使韩杞持书与曹利用俱来,请盟。利用言契丹欲得关南地。帝曰:“所言归地事极无名,若必邀求,朕当决战!若欲货财,汉以玉帛赐单于,有故事,宜许之。”契丹犹觊关南,遣其监门卫大将军姚东之持书复议,帝不许而去。(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契丹盟好》) 2.(2021·湖南5月考前押题最后一卷) 自晏球击败秃馁,又走惕隐,其余众奔溃投村落,村落之人以锄耰白梃所在击杀之,无复遗类。惕隐与数十骑走至幽州西,为赵德钧擒送京师。(节选自《新五代史·王晏球传》) 3.(2020·全国I卷) (苏)轼师父洵为文,既而得之于天。尝自谓:“作文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虽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4.(2020·全国Ⅱ卷) 徽宗尝宴睿谟殿,命安中赋诗百韵以纪其事。诗成,赏叹不已,令大书于殿屏,凡侍臣皆以副本赐之。其见重如此。(节选自《宋史·王安中传》) 5.(2020·全国Ⅲ卷) 及孝武帝即位,太皇太后令以帝冲幼,令(桓)温依周公居摄故事。事已施行,彪之曰:“此异常大事,大司马必当固让,使万机停滞,稽废山陵,未敢奉令。谨具封还内,请停。”事遂不行。(节选自《晋书·王彪之传》) 6.(2019·全国Ⅲ卷) 吴起者,卫人也,事鲁君。齐人攻鲁,将而攻齐,大破之。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节选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7.(2019·浙江卷) (宗)子相于文笔尤奇,第其力足以破冗腐,成一家言,夺今之耳观者,而大趣乃在北地李先生。以子相之诗,足无憾于法,乃往往屈法而伸其才。其文足尽于才,乃往往屈才而就法,而又不假年以没。悲夫!然具是不朽矣。(节选自《弇州山人四部稿》)

2023年新编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一.一词多义 “之” ①公从之(代佚之狐旳提议)②许之(人称代词,郑文公) ③将焉取之(增长旳土地,代词)④子犯请击之(秦国,代词) ⑤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⑥邻之厚,君之薄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⑦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以”“而” ①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之,是寡人之过也(连词,表承接) ②敢以烦执事(介词,拿)③越国以鄙远(连词,表承接) ④因人之力而敝之(连词,表转折)⑤以乱易整,不武(介词,拿、用) “焉” ①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②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副词,何) ③朝济而夕设版焉(兼词,“于之”,在那里) ④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 “其” ①以其无礼于晋(代词,郑国)②君知其难也(代词,这件事) ③吾其还也(表商议或但愿语气) 注:思索练习三中“若、说、辞、鄙、微”自己整顿到积累本上。 二.通假字

①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 ②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通“供”,供应) ③秦伯说(同“悦”)④失其所与,不知(同“智”,明智)三.词类活用 ①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 ②既东封郑(封,疆界。这里用作动词,使……成为疆界) ③若不阙秦(使动使用方法,使……削减) ④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 ⑤越国以鄙远(名词旳意动使用方法,把……当作边邑) ⑥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动使用方法,使……灭亡) ⑦烛之武退秦师(使动使用方法,使……撤兵) 四.古今异义 ①夫人(古义为“那个人”,今义为“妻子”旳尊称) ②行李(古义为“出使旳人”,今义为“出门时所带包裹”)五.特殊句式 (1)状语后置(介词构造后置) A.以其无礼于晋 B.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C.佚之狐言于郑伯 (2)省略句 A.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 (省略介词“于”) B.(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省略主语) C.敢以(之)烦执事(省略介词宾语,以之) (3)宾语前置

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下册15课《答司马谏议书》预习指导(挖空训练+知识整理)

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答司马谏议书》预习指导

[古]指书信往返; [今]多次重复。 3.为天下理财 [古]治理整顿财政; [今]管理钱财。 三、词类活用 1.名作动 ①以膏泽斯民(名作动,施加恩惠) ②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名作动,做) 2.形作名 ①以兴利除弊(形作动,利事) ②以兴利除弊(形作动,弊端) ③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形作名,美德) 四、一词多义 1.见 ①终必不蒙见察(被) ②冀君实或见恕也(我) ③今君实所以见教者(我) ④是而不见可悔故也(见到) 2.度 ①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法律) ②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计划) ③度义而后动(考虑) 五、句式 1.判断句 ①所操之术多异故也 2.被动句 ①终必不蒙见察 3.状语后置 ①以谓受命于人主 ②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 ③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 4.宾语前置 ①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 三、知识补充 (一)题目解读 本篇选自《临川先生文集》卷七十三 (《王安石全集》第6册,复旦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司马谏议,指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属山西)人,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当时司马光任翰林学士,写信给王安石反对变法,本文是王安石回给司马谏议大夫的信。 “书”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就是书信的意思。古人写信,多有题目,说明是写给谁的。信题多为“报……书”、“与……书”、“上……书”、“答……书”等等,如:《报任安书》(司马迁)、《与朱元思书》(吴均)、《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 (二)写作背景 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身为参政知事(相当于宰相)的王安石开始推行新法。第二年,当时任翰林学士、右谏大夫的司马光给王安石写了一封三千六百多字的长信,列举新法的种种弊端,要王安石放弃新法,恢复旧制。本文就是王安石的复信。 (三)走近作者

部编高中语文必修上语言点(字词)积累

部编高中语文必修上字词积累(全册) 第一课《沁园春•长沙》 一、读准字音 (一)单音字 沁.园春(qìn) 怅.寥廓. (chàn ɡ)(kuò) 浪遏.飞舟(è) 橘. 子洲(jú) 方遒.(qiú) 百舸. 争流(ɡě) 峥嵘..(zhēnɡ)(rónɡ) 百侣. (lǚ) (二)多音字 1.组词辨析法 (1)当⎩⎪⎨⎪⎧当.面(dānɡ)当.铺(dàn ɡ) (2)曾⎩⎪⎨⎪⎧曾.经(cén ɡ)曾. 祖(zēnɡ) (3)中⎩⎪⎨⎪⎧中.流(zhōng )中.伤(zhòng ) (4)空⎩⎪⎨⎪⎧天空.(kōng )空. 白(kòng ) 2.语境辨析法 (5)当.(dānɡ)“钱荒”来袭时,游离于金融监管系统之外的典当.(dàn ɡ)行却“火”了一把。 (6)你还曾.(cén ɡ)记得曾. (zēnɡ)祖父的嘱咐吗?你完成了多少? (7)金融地产能否.(fǒu)咸鱼翻身,股指走势会不会否. (pǐ)极泰来,人们拭目以待。 二、写对字形 ⎩⎪⎨⎪⎧jìng (竞)自由究jìng (竟)⎩⎪⎨⎪⎧岁月chóu (稠)chóu (惆)怅⎩⎪⎨⎪⎧cāng (苍)茫cāng (沧)海

⎩⎪⎨⎪⎧xié(携)来juān (镌)刻 ⎩⎪⎨⎪⎧màn (漫)江碧透轻màn (慢) ⎩⎪⎨⎪⎧万户hóu (侯)hò u (候)鸟 三、积累词语 1.理解辨析 (1)寥廓·辽阔 都有“广阔”“空旷”的意思。 “寥廓”侧重于指立体的范围。常用来形容天空等。 “辽阔”侧重于指平面的范围。常用来形容大地、海洋等。 (2)苍茫·苍莽 都表示“空阔辽远、无边无际”。 “苍茫”强调边际遥远朦胧,看不清楚,常用于形容大地、暮色。 “苍莽”侧重于阔大,适用于带草的旷野或是茂密的林地。 第二课《峨日朵雪峰之侧》 一、认读字音 (一)单音字 (1)蜡炬.(jù) (2)淋漓.(lí) (3)婉.转(wǎn) (4)闺. 阁(guī) (5)铆.钉(mǎo) (6)揳.入(xiē) (7)罅隙.. (xià)(xì) (8)晨曦. (xī) (9)炽.热(chì) (10)摈. 弃(bìn) (二)多音字 (1)藉⎩⎪⎨⎪⎧慰藉.(jiè)狼藉.(jí) (2)似⎩⎪⎨⎪⎧似.的(shì)相似. (sì) (3)薄⎩⎪⎨⎪⎧薄.壁(báo )薄.荷(bò) (4)露⎩⎪⎨⎪⎧凝露.(lù)露. 怯(lòu )

2023版新教材高中语文第1单元1-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课时作业部编版必修下册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基础积累练 一、基础清单化预练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曾皙.( ) 论.语( ) 摄.乎( ) 比.及( ) 小相.( ) 铿.尔( ) 冠.者( ) 毋.吾以也( ) 夫子哂.之( ) 以俟.君子( ) 风乎舞雩.( ) 喟.然叹曰( ) 三子者之撰.( ) 2.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 ) (2)莫春者( ) 3.写出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1)以吾一日 ..长乎尔 古义: 今义:一天。 (2)冠者五六人,童子 ..六七人 古义: 今义:儿童。 4.写出下列词类活用的用法和意义。 (1)如会同,端章甫 ...( ) (2)浴乎沂,风.乎舞雩( ) (3)鼓.瑟希( ) (4)冠.者五六人( ) (5)可使有勇.( ) (6)赤也为之小.( ) (7)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 (8)可使足.民( ) 5.指出下列文言句式的类型并翻译句子。 (1)不吾知也!( ) 译文: (2)则何以哉?( ) 译文: (3)异乎三子者之撰。( ) 译文:

(4)浴乎沂,风乎舞雩。( ) 译文: (5)可使有勇。( ) 译文: 6.判断下列文化常识的正误。 (1)千乘,周制,国家有事,诸侯出车千乘,故以“千乘”为诸侯国或诸侯的代称。春秋后期,千乘之国是中等国家;战国时期,诸侯国小者称“千乘”,大者称“万乘”。( ) (2)饥馑,泛指饥荒。饥,指蔬菜歉收。馑,指谷物不熟。( ) (3)宗庙,是祖先崇拜的产物,是人们为亡灵建造的寄居之所。除天子设七庙,诸侯五庙,大夫、士、庶人皆可设庙,以祭先祖。( ) (4)冠者,成年人。古时,女子和男子在二十岁时行加冠礼,表示成年。( ) 二、语基习题化细练 7.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唯求则非邦也与 B.莫春者,春服既成 C.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 D.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一致的一项是( ) A.以吾一日 ..长乎尔 B.因之以饥馑 .. C.宗庙之事,如会同 .. D.冠者五六人,童子 ..六七人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类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如会同,端章甫 .. B.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C.风.乎舞雩 D.鼓.瑟希 10.下列各句中,从句式角度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居则曰:“不吾知也!” B.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C.异乎三子者之撰 D.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摄.(夹处)乎大国之间比.(比较)及三年 B.异乎三子者之撰.(才能) 何伤.(妨害)乎 C.吾与.(赞成)点也咏.(唱歌)而归 D.其言不让.(谦让) 孰.(谁)能为之大 12.下面各句中加点的“以”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以.吾一日长乎尔 B.为国以.礼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讲义 短歌行 归园田居(其一)

7 短歌行 归园田居(其一) 《短歌行》 一、读准字音 呦.呦(y ōu) 子衿.(j īn) 鼓瑟. (s è) 吹笙.(sh ēng) 越陌.(m ò) 度阡. (qi ān) 吐哺.(b ǔ) 譬.如(p ì) 谈讌. (y àn) 掇.(du ō) 匝. (z ā) 二、辨识通假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讌”同“宴”,欢饮) 三、一词多义 (1)当⎩⎨⎧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对)慨当. 以慷,忧思难忘(应当)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出师表》)(处于某个地方或时候) (2)归⎩⎨⎧ 天下归.心(使……归顺)之子于归.(《诗经·桃夭》)(女子出嫁)返璞归.真(成语)(返回)盖以诸侯,归. 殷者三千焉(《封建论》)(归属) (3)去⎩⎨⎧譬如朝露,去 .日苦多(过去的)为汉家除残去.秽(《赤壁之战》)(除掉)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两小儿辩日》)(距离) (4)存⎩⎪⎨⎪⎧枉用相存.(问候,探望)虽我之死,有子存.焉(《愚公移山》)(活着)求大同,存. 小异(成语)(保留)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存有)

四、词类活用 (1)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名词作状语,向南方) (2)鼓.瑟吹笙(名词作动词,弹奏) (3)去日苦.多(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苦) (4)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归顺) 五、古今异义 (1)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但为君故,沉吟 ..至今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明明 ..如月,何时可掇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古义:多少。今义:几何学的简称。(2)古义:沉思,深思,对贤才的思念和倾慕。今义:低声吟咏;(遇到复杂或疑难的事)迟疑不决,低声自语。(3)古义:明亮的样子。今义:副词,表示显然如此。 六、文言句式 何以解忧?(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宾语前置句,“何”是介词“以”的宾语,应为“以何解忧”用什么排解忧愁? 七、文白对译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 一边喝着酒,一边唱着歌,人生的日子能有多少?就像那早晨的 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 露水一样短暂,苦于过去的日子太多了。宴会上的歌声激昂慷慨, 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搜揽人才完成统一大业的忧思难以忘怀。用什么排解忧愁?唯有杜康。只能借助美酒。

全国通用2023高中语文必修上第三单元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

全国通用2023高中语文必修上第三单元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 选择题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念奴娇”是词牌名,“赤壁怀古”是本首词的题目。本首词共分上下两阕。 B.在首句中,作者由眼前浩荡的长江联想到历史长河,淘洗着千古的英雄豪杰。 C.“人道是”说明作者知晓此地并非三国古战场,但要借赤壁地名抒发内心情感。 D.“羽扇纶巾”句写出了赤壁之战中周瑜衣着儒雅,仪态从容,指挥大破曹军。 答案:C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C.“说明作者知晓此地并非三国古战场”错误。“人道是”三字用得极有分寸。赤壁之战的故地,争议很大。一说在 今湖北蒲圻县境内,已改为赤壁市。但今湖北省内有四处地名同称赤壁者,另三处在黄冈、武昌、汉阳附近。 苏轼所游是黄冈赤壁,他似乎也不敢肯定,所以用“人道是”三字引出以下议论。选项表述绝对。 故选C。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①然而 .. ..丧死无憾④似诉平生不得志 ..③使民养生 ..不王者②今漂沦憔悴 ⑤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嫁作商人妇 ..⑥暮去朝来颜色 ..故⑦老大 ⑧吾从而 ..鞍马稀⑩整顿 ..衣裳起敛容 ..师之⑨门前冷落 A.①⑤⑧B.⑦⑨⑩C.③④⑥D.②④⑨ 答案:D 本题考查考生对古今异义现象掌握的能力。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有很大的差异,这是时代因素造成的。因此, 当我们学习古代汉语时,我们会遇到大量的古今同义词。虽然汉字的形状自古以来没有太大变化。然而,它们 的含义却大相径庭。现代汉语以双音节词汇为主,而古代汉语以单音节词汇为主,这在意义理解上有很大差异。如果我们不能理解古今同义词的区别,就会造成翻译错误,无法真正理解文章的意义。掌握古今异义词语的方法:第一种方法是注意发音上的差异。第二种方法是注意语句的停顿。第三种方法,注意文章的上下文。第四 种方法是注意文言文中的双音节词。 ①然而:古义,这样却;今义,一个词,表转折。

广东省部分中学2023高中语文必修上第三单元考点大全笔记

广东省部分中学2023高中语文必修上第三单元考点大全笔记 选择题 1、下列的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白居易是唐代中期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他提倡“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 导者。 B.《梦游天姥吟留别》《琵琶行》《李凭箜篌引》中的“吟”“行”“引”都是古文体名。 C.词是盛行于宋代的诗体,又叫“长短句”。词牌是词的曲调名,如“永遇乐”等;题目要依照词的内容而定,如《赤壁怀古》等。 D.词基本分婉约和豪放两派,温庭筠、李煜、柳永、秦观、李清照、姜夔、周邦彦等是著名的婉约词人,苏轼、辛弃疾等为豪放派的代表。 答案:A 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 A项,“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错,白居易应为唐代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是韩愈,他最先 提出了古文的概念。 故选A。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座。公叔座知其贤,未及进。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 境公叔既死,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将修缪公 ..之业,东复侵地,乃遂西入秦,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公与语,数日不厌。景监曰:“子何以中吾君?吾君之欢甚也。”鞅曰:“吾以强国之术说君,君大说之耳。” 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卫换曰:“疑行无名,疑事无功。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

利民,不循其礼。”孝公曰:“善。”“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 ..不循古而王,夏般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 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 ..之令。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于是以鞅为大良造。居五年,秦人富强。孝公使卫鞅将而伐魏。卫鞅伏甲士而袭虏魏公子印,因攻其军,尽破之以归秦。魏惠王兵数破于齐秦,国内空,日以削,恐,乃使使割河西之地,献于秦以和。而魏随去安邑,徙都大梁,惠王日:“寡人恨不用公叔痤之言也。”卫鞅既破魏还,秦封之於、商十五邑,号为商君。 (节选自《史记·商君列传》)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缪公即秦穆公,春秋时秦国国君,在位期间任用贤臣,使国力趋强,称霸西戎。 B.汤武即商汤与孙武的并称,他们二人均以善于用人用计,战功赫赫,留名于青史。 C.变法是指对国家的法令制度作出重大变革,商鞅变法为秦国富强奠定了基础。 D.黥是古代的一种刑罚,在犯人脸上刺上记号或文字并涂上墨,在刑罚之中较轻。 答案:B 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理解识记能力。文化常识的积累有助于解读文言文,文化常识一般包括官职、宗教礼仪、服饰、年龄称谓、有特殊意义的专有名词等,学习过程中注意准确积累。B项,“汤武即商汤与孙武的并称”解说错误,“汤武”指的是商汤与周武王的并称。故选B。 参考译文:商君是卫国公室的庶出公子,名鞅,姓公孙,他的祖先原本姓姬。商鞅年少时喜好刑名之学,事奉魏国相国公叔座。公叔座知道他有才干,还没有来得及向魏王进荐。适遇公叔座病重,魏惠王亲自前往探望病情,说:“您的病倘若有三长两短,国家将怎么办?”公叔座说:“我的中庶子公孙鞅,年纪虽轻,却身怀奇才,希望大王把全部国政交付给他。大王如果不起用公孙鞅,就一定要杀掉他,别让他出国境。”公叔座已死,公孙鞅听说秦孝公在国中下令寻求贤才,准备重建秦缪公的霸业,东方要收复被魏国侵占的土地,于是就西行进入秦

广东省部分中学2023高中语文必修上第七单元知识汇总笔记

广东省部分中学2023高中语文必修上第七单元知识汇总笔记选择题 1、下列各句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A.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B.渺渺兮予怀 C.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D.而今安在哉 答案:C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例句,结合“也”分析,表判断,为判断句。 A.“于”表被动,为被动句。 B.正常语序为“予怀渺渺兮”,主谓倒装。 C.结合“也”分析,表判断,为判断句。 D.正常语序为“而今在安哉”,“安”为宾语,宾语前置。 故选C。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清凉既使悠闲紧邻而居 B.凝碧空隙稀疏生气勃勃 C.姿态挖掘螺旋谜谜糊糊 D.泥泞蜘蛛拜仿兴致勃勃 答案:B

本题主要考查字形辨析的能力。辨析字形,需要考生课下多注意易错字,识记归纳;做题时,当然要从字音和 字义上下功夫。形近字虽然字形相近,但却有细微的区别,这细微处就是辨析的关键。有些形近但读音不同的字,可以通过读音的不同加以辨析。 A项,既使,应为“即使”; C项,谜谜糊糊,应为“迷迷糊糊”; D项,拜仿,应为“拜访”; 故选B。 3、下列诗句描写的季节,不是秋天的一项是() A.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B.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C.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D.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答案:C 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能力。 A项,意思是,近处篱笆边都种上了菊花,秋天到了却尚未见它开放。可见是写秋景。 B项,意思是,远处一片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互相夹杂,好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啊。可见是写秋景。C项,意思是,在寂静没有人声的环境里,桂花自开自落,好像可以感觉到桂花落地的声息。夜静更深的时候,景色繁多的春山,也好似空无所有。桂花,在诗句中指木樨,有春花、秋花等不同品种,根据“春山”,可知是春天开花的一种。故描写的是春景。 D项,意思是,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枫林晚景,那经霜的枫叶竟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火红。根据“枫林”“霜叶” 可知是写秋景。 故选C。 4、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下题。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词类活用分类整理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词类活用分类整理 一、名词活用作一般动词(55句) 1.晋军函陵,秦军氾南。(《烛之武退秦师》)“军”名词作动词,驻军,驻扎 2.与郑人盟(《烛之武退秦师》)“盟”名词作动词,结盟 3.樊於期乃前曰(《荆轲刺秦王》)“前”方位名词作动词,走上前 4.又前而为歌曰(《荆轲刺秦王》)“前”方位名词作动词,走上前 5.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荆轲刺秦王》)“前”名词作动词,走上前 6.皆白衣冠以送之(《荆轲刺秦王》)“白衣冠”名词作动词,穿白色的衣服,戴白色的帽子 7.(秦王)乃朝服(《荆轲刺秦王》)“朝服”名词作动词,穿上上朝的礼服 8.非有诏不得上(《荆轲刺秦王》)“上”方位名词作动词,上前9.左右既前(《荆轲刺秦王》)“前”方位名词作动词,走上前10.范增数目项王(《鸿门宴》)“目”名词作动词,使眼色 11.刑人如恐不胜(《鸿门宴》)“刑”名词作动词,以刀割刺,指施加肉刑 12.籍吏民,封府库。(《鸿门宴》)“籍”名词作动词,登记 13.若入前为寿(《鸿门宴》)“前”名词作动词,上前

14.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鸿门宴》)“义”名词作动词,恪守信义 15.沛公军霸上(《鸿门宴》)“军”名词作动词,驻扎 16.沛公欲王关中(《鸿门宴》)“王”名词作动词,称王 17.道芷阳间行(《鸿门宴》)“道”名词作动词,取道 18.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雨”名词作动词,下,降下 19.头上玳瑁光(《孔雀东南飞》)“光”名词作动词,发光 20.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孔雀东南飞》)“马”“车”名词作动词,骑马,乘车 21.鸷鸟之不群兮(《离骚》)“群”名词作动词,合群 22.一觞一咏(《兰亭集序》)“觞”名词作动词,喝酒 23.歌窈窕之章(《赤壁赋》)“歌”名词用作动词,唱歌 24.下江陵(《赤壁赋》)“下”名词作动词,攻占 25.顺流而东(《赤壁赋》)“东”名词作动词,向东进军 26.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游褒禅山记》)“舍”名词作动词,筑舍定居 27.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游褒禅山记》)“名”名词作动词,命名,称呼 28.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游褒禅山记》)“名”名词作动词,说明白 29.填然鼓之(《寡人之于国也》)“鼓”名词作动词,敲鼓

部编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知识梳理

部编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知识梳理 第一单元 1.(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 * 齐桓晋文之事庖丁解牛) 1.1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 一、识记字音 曾皙(xī) 哂之( shěn) 铿尔( kēng) 舞雩(yú) 喟然( kuì) 二、通假字 1.鼓瑟希(希,同“稀”) 2.莫春者(莫,同“暮”) 3.唯求则非邦也与(与,同“欤”) 三、古今异义 1.加之以师旅(古义:泛指军队今义:军队编制单位之一) 2.且知方也(古义:是非准则今义:方向、对方、方法等) 3.如五六十(古义:或者今义:如果,像) 4.如其礼乐(古义:至于今义:如果,像) 5.异乎三子者之撰(古义:才能今义:写作) 四、一词多义 (1)以: •以吾一日长乎尔(因为,介词) •毋吾以也(认为,动词) •则何以哉(做、为,动词) •加之以师旅(用、那,介词) •以俟君子(而,连词) (2)尔:

•以吾一日长乎尔(你、你们,代词) •子路率尔而对曰(……相当于然,词尾) (3)言: •亦各言其志也(说、谈,动词) •夫三子者之言何如(话,名词) 五、词类活用 1.端章甫(名词作动词穿着礼服、戴着礼帽) 2.风乎舞雩(名词作动词吹风、乘凉) 3.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形容词作名词小相、大相) 4.比及三年,可使有勇(形容词作名词勇气) 5.曾皙后(方位名词作动词落在后面) 六、特殊句式 1.不吾知也(宾语前置) 2.则何以哉(宾语前置) 3.尔何如?(宾语前置) 4.何伤乎?(宾语前置) 5.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谨(状语后置) 6.为国以礼(状语后置) 7.则何以哉(宾语前置) 8.异乎三子者之撰(状语后置) 9.以吾一日长乎尔(状语后置) 10.毋吾以也(宾语前置) 11.浴乎沂(状语后置) 12.风乎舞雩(状语后置) 13.夫三子者之言何如(状语后置) 14. 1.2*齐桓晋文之事 一、识记字音 胡龁(hé)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八单元》单元知识梳理及单元检测试卷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八单元》单元知识梳理 一、单元学习目标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古往今来,众多仁人志士自觉承担匡世济民的责任,积极建言献策,勇于变法图强。他们忧国忧民,心怀天下,坚守道义,敢于担当,令后人敬仰不已。本单元课文文体多样,有直言进谏、警示君主的奏疏,有据理辩争、剖白心迹的书信,有立足现实、评说盛衰的辞赋,有借古讽今、以史为鉴的史论。这些课文均为议论性文章,都关注现实,善于思辨,体现出思维的缜密和表达技巧的高超。本单元学习,围绕“倾听理性的声音”这一核心任务展开。要注意领会作者观点及其现实针对性,把握其解决现实问题的理性思维方式,鉴赏文章的说理艺术,学会在辩证分析与合理推理的基础上进行理性判断,养成大胆质疑、缜密推断的批判性思维习惯。 二、单元学习任务 1.魏征有感于守成之难,敢于犯颜直谏;王安石不避众议汹汹,坚持变法除弊;杜牧总结秦朝覆教训,意在针砭时弊;苏洵探究六国破火缘由,旨在警示当朝,他们心系天下,勇于担当,字里行间可见其拳拳之心。认真阅读本单元课文,感受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围绕“责任与担当”的话题,小组选定一个议题(如“古代士人的担当”“以天下为配任”等),各自准备发言提纲、召开一次专题讨论会。 2.国家兴盛之时,居安思危,大胆谏言,防微杜渐;国事艰难之际,多方运筹,乞求济世安民之道。本单元课文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古人面对国家社会问题时的理性思号。阅读本单元课文,完成以下任务。 1)王安石与司马光同殿为臣,素有私谊,但在变法问题上却有着不同的石法,很多方面甚至针锋相对。试着根据《答司马谏议书》,推断司马光来信的基本观点,再阅读可马光《与王介甫书》,看看其内容与你的推断是否相合。你觉得他们二人谁的观点谁更有道理?全班同学分为两个小组进行辩论。注意深入阅读课文,参考相关资料,把握二人思考问题的基本立场和乘持的主要观点。 2)战国时的六国,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却亡于秦国,吸了众多论者的目光。苏洵认为弊在赂秦;而杜牧则认为是由于六国之君不能“各爱其人”。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必背篇目整理+全册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必背篇目整理+全 册知识点梳理 第一部分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必背篇目梳理 第一单元 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论语》 2 烛之武退秦师/《左传》 第五单元 11 谏逐客书/李斯 第八单元 15谏太宗十思书/魏征 * 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 16 阿房宫赋/杜牧 * 六国论/苏洵 古诗词诵读 登岳阳楼/杜甫 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 念奴娇.过洞庭/张孝祥 游园(【皂罗袍】)/汤显祖

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论语》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晳后。曾晳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唯赤则非邦也与?”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2 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11 谏逐客书 李斯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缪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缪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