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小儿食积大全集!(讲解、辨证、外治法)

小儿食积大全集!(讲解、辨证、外治法)

小儿食积大全集!(讲解、辨证、外治法)

一、小儿食积讲解

中医有句话叫四季脾旺不受邪,这是医圣张仲景说的。这句话就说明了脾的重要性,意思是脾是人体正气的来源,任何时候,只要脾气旺盛,那么人体就不容易受邪。

关于孩子的脾胃,有一个问题容易出现,就是小孩特别容易积食,这是小孩的特点。我们说不能给孩子吃多了,现在绝大多数孩子的脾胃太弱了,我们给他吃了好多好吃的,堆到里面了,一下就瘀住了。

小儿积食到底是什么?说白了,就是吃的过多或者过于高营养,超出了脾胃的消化吸收能力,导致很多食物不能被消化吸收,使脾胃功能受损。中医称之为积食。也叫食积。

小儿积食的中医辨证

中医对食积的治疗有很好的效果,中医一般将食积分为两种,有型积和无型积。

有型积还分两种:一种为吃多了积,我们叫胃积。

胃积:就是食物积在胃肠道上,这样的孩子一般表现在舌苔厚、黄、肚子胀、有口气、大便干结、腹部胀满。《素问·逆调论》中说:“胃不和则卧不安”。所以有:食滞于中→气滞不行→胀满、腹痛→不眠不安。另外,还会积滞化热→内扰心脾→惊啼不止。

胃积,以消食导滞为主,对于这样的积食很好处理,我们一般采取的推拿处理办法热敷肚子,顺时针揉肚子等消食导滞、通便的方法。可选消乳丸或保和丸加减。

脾积:孩子平常吃得并不多,但因为孩子的脾胃功能差,我们通过食物所吸收的水谷精微,不能通过脾传输到肺,运达到我们的五脏,包括我们的皮肤和毛发,而是全部积蓄在中焦,积滞日久,容易损伤脾胃,导致郁而化热、聚湿生痰。

脾积,以健脾助运、消食,消补兼施为主。

无型积:就是我们讲的气积,现在的孩子都是我们四个人六个人养的宝宝,关注太多,孩子小心眼,爱发脾气,容易形成气积。症见

腹痛啼叫,利如蟹渤,吐乳泻乳,其气酸臭。

还有一种情况,食物里面含蛋白类的食物和根茎类的食物多,容易导致孩子气积。

气积,治宜行气导滞,消乳化积。

积食的治疗方法

临床以不思乳食、腹胀嗳腐、大便酸臭或便秘为特征。食积还常在感冒、泄泻、疳证中合并出现。食积的预后一般较好,也有少数患儿食积日久,迁延失治,脾胃功能严重受损,导致营养和生长发育障碍,形体日渐羸瘦,可转化成疳证,也就是西医所称的营养不良。

对于食积的治疗,首先是控制饮食,特别是伴有呕吐、腹泻的患儿,可以暂时禁食8~12小时,待呕吐停止后,给予清淡的流质口服,如藕粉、蔬菜汤等。

对于刚出现的,不严重的,有形的食积,积食食疗方,我们可以用一下方法:

注意事项:一天喝三次,一般连喝两三天。这是五岁以上左右的孩子的量,五岁以下的孩子,可以自己酌情减量。比如三岁以下用一半的量等等。

说明:焦三仙是焦山楂、焦麦芽、焦神曲,这三仙,这三味药均有良好的消积化滞功能,但又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其中焦山楂是去肉食之积的,焦麦芽和神曲是清谷面之积的。炒鸡内金有化瘀消积的作用,对于促进脾胃功能很有好处。

说明:四磨汤有行气而不耗气,有邪正兼顾之妙。方中乌药行气止痛,温肾散寒,可以用于治疗腹胀腹痛。沉香温中止呕,纳气平喘。槟榔降胃气破积滞。人参大补中气。主治七情伤感,上气喘息,胸膈满闷,不思饮食。

二、小儿食积14辨

食积都有些什么症状,只要符合两三项,就要提高警惕啦。

1、掌握体温。每天小孩睡觉后要摸摸他的胸口和腹部是不是比其他地方热。如果是,就要小心了,因为食积发烧和感冒发烧不同,一

般都是胸口先热起来,这时候量量温度,通常是36度8,或者37度。估计再有两天,就会发烧了。再者就是胸口、手心、脚心温度比较高,这在中医上叫五心烦热,也是内积化热的症状。

2、看大便,每天观察小孩一天几次大便,是稀还是稠,色是不是和前一天的不同,有没有增多次数,如果正一天一次,忽然三次,那也是前兆,不采取措施,第二天估计就拉起肚子来,正常的大便是香蕉条样的,忽然发绿,或者不成形了,或者有块状的都不正常。

3、看舌苔,每天观察舌苔,如果舌苔忽然变厚,或者一块红一块白,还有黄苔,也是脾胃出问题了。

4、看鼻梁,看孩子的鼻梁上,是不是有青筋,如果平时没有,忽然出现,那离食积也很近了。

5、看下眼皮,如果下眼皮忽然肿胀,发青,那也是脾胃出问题了,食积了。

6、看食欲。正每天吃东西很香,忽然食欲不太好,或者不吃,或者挑食。

7、看眼睛。哪两天眼睛没精神,象睁不开一样,有一小部分是单眼皮忽然变成双眼皮。

8、看睫毛。正常的睫毛是一根一根微翘,哪两天睫毛几根几根的粘在一起了,就是要食积了。

9、看睡眠,如果孩子一般睡眠都很好,这两天忽然夜里翻来翻去,一会一醒,那也要注意,中医有句话叫胃不和而卧不宁。

10、呕吐症状。吃点东西就吐,这已经严重了,脾主升清,胃主

通降,以降为和,现在不降反升。

11、咳嗽。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积食过久,脾胃虚弱,日久就容易生痰,导致咳嗽不止。

12、口气。孩子这两天忽然口气很重,那也是食积了。

13、腹涨。肚子没吃什么东西,肚子也很涨,那也是食积了。

14、反复呼吸道感染、扁桃体发炎。积食的时候容易“化火”,而火的特性是向上的,所以就会上攻到扁桃体,小孩子就容易反复扁桃体发炎,呼吸道感染。

三、小儿食积的外治法

小儿食积是指小儿伤于乳食而形成的,以不思乳食、食而不化、脘腹胀满、嗳气酸腐、大便酸臭不调等为临床特征的一种儿科常见病。孩子病了,父母着急,孩子不吃药,父母又急又气,喂药一事真是愁煞了父母。那不如试试一些外治法,刮痧疗法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治疗之前,首先要辨证,小儿食积有虚实之分。

凡小儿不思乳食或拒食,脘腹胀满,或疼痛拒按,或有嗳腐恶心,呕吐酸馊乳食,烦躁哭闹,夜卧不安,低热,手足心热,肚腹热甚,小便短黄如米泔,大便秽臭,舌红苔腻,脉象弦滑,指纹紫滞,为乳食内积,属实。

凡小儿神倦乏力,面色萎黄,形体消瘦,夜寐不安,不思乳食,食则饱胀,腹满喜按,呕吐酸馊乳食,大便溏薄,夹有乳凝块或食物残渣,舌淡苔白腻,脉沉细而滑,指纹淡滞,为脾胃虚弱,属虚。

01

实证

治法:化积消滞,健运脾胃。取督脉、任脉、足阳明经为主,以泻刮为主。

处方与操作:泻刮督脉大椎穴至腰阳关穴的循行线、足太阳膀贼

经第1侧线大杼穴至大肠俞穴的循行线,不必强求出痧;泻刮任脉上脘穴至下脘穴的循行线、足阳明胃经梁门穴至天枢穴的循行线,皮肤微红为度;角揉中脘、天枢穴;泻刮足阳明胃经足三里穴至下巨虚穴的循行线,皮肤微红为度;角揉足三里穴。

食欲不振者,加点法点按四缝穴,角揉脾俞、胃俞穴;脘腹胀痛者,加角揉气海穴;呕吐乳食者,加角揉内关穴;发热较重者,加角揉大椎、曲池穴;烦躁不安者,加神门、三阴交穴。

方义:泻刮督脉大椎至腰阳关段、膀胱经大杼至大肠俞段、任脉上脘至下脘段、胃经梁门至天枢段,可调理脏腑,健脾和胃,化积消滞;角揉中院、天枢,可和胃消积,调肠降浊;泻刮胃经足三里至下巨虚段、角揉足三里,可健脾和胃,助脾胃纳运。配四缝、脾俞、胃俞健脾和胃,消积导滞;配气海消积除胀;配内关宽胸和胃止呕;配大椎、曲池泄热通胞;配神门、三阴交宁心安神定志。

02

虚证

治法:健脾和胃,化积消滞。取足太阳经、任脉、足阳明经、足太阴经为主,以补刮为主。

处方与操作:补刮足太阳膀胱经第1侧线大杼穴至大肠俞穴的循行线,不必强求出痧;补刮任脉上脘穴至关元穴的循行线,注意避开肚脐,皮肤微红为度;补刮足阳明胃经梁门穴至天枢穴的循行线,皮肤微红为度;角揉中脘穴;补刮足太阴脾经阴陵泉穴至三阴交穴的循行线、足阳明胃经足三里穴至下巨虚穴的循行线,均以皮肤微红为度;角揉足三里。

食欲不振者,加点法点按四缝穴,角揉脾俞、胃俞穴;呕吐乳食者,加角揉内关穴;大便溏薄者,加角揉天枢、关元穴。

方义:补刮膀胱经第1侧线大杼至大肠俞段、任脉上脘至关元段,可调理脏腑,补益脾胃;角揉中脘,可和胃消积;补刮脾经阴陵泉至三阴交段、胃经足三里至下巨虚段、角揉足三里,可健脾和胃,助脾胃纳运。配四缝、脾俞、胃俞健脾和胃,以消积滞;配内关宽胸和胃止呕;配天枢、关元健脾温中止泻。

注:相关操作手法

(1)刮法

刮法是以刮痧板的薄边或厚边在人体皮肤上进行直行或横行的单向刮拭的方法。

补刮法是指刮拭按压力小,作用表浅,速度慢,刺激时间短的操作方法。本法要求动作轻柔,刮拭范围较小,出痧少。泻刮法是指刮拭按压力大,作用深透,速度快,刺激时间长的操作方法。本法要求动作重快,刮拭范围大,出痧多。

(2)角揉法

角揉法是应用刮痧板厚边棱角在施治部位的皮肤上进行回旋揉动的方法。

(3)点法

点法是应用刮痧板厚边或薄边的棱角,着力于腧穴皮肤,用力点按深层组织的手法。

推荐相关书籍:

小儿食积大全集!(讲解、辨证、外治法)

小儿食积大全集!(讲解、辨证、外治法) 一、小儿食积讲解 中医有句话叫四季脾旺不受邪,这是医圣张仲景说的。这句话就说明了脾的重要性,意思是脾是人体正气的来源,任何时候,只要脾气旺盛,那么人体就不容易受邪。 关于孩子的脾胃,有一个问题容易出现,就是小孩特别容易积食,这是小孩的特点。我们说不能给孩子吃多了,现在绝大多数孩子的脾胃太弱了,我们给他吃了好多好吃的,堆到里面了,一下就瘀住了。 小儿积食到底是什么?说白了,就是吃的过多或者过于高营养,超出了脾胃的消化吸收能力,导致很多食物不能被消化吸收,使脾胃功能受损。中医称之为积食。也叫食积。 小儿积食的中医辨证 中医对食积的治疗有很好的效果,中医一般将食积分为两种,有型积和无型积。 有型积还分两种:一种为吃多了积,我们叫胃积。 胃积:就是食物积在胃肠道上,这样的孩子一般表现在舌苔厚、黄、肚子胀、有口气、大便干结、腹部胀满。《素问·逆调论》中说:“胃不和则卧不安”。所以有:食滞于中→气滞不行→胀满、腹痛→不眠不安。另外,还会积滞化热→内扰心脾→惊啼不止。 胃积,以消食导滞为主,对于这样的积食很好处理,我们一般采取的推拿处理办法热敷肚子,顺时针揉肚子等消食导滞、通便的方法。可选消乳丸或保和丸加减。 脾积:孩子平常吃得并不多,但因为孩子的脾胃功能差,我们通过食物所吸收的水谷精微,不能通过脾传输到肺,运达到我们的五脏,包括我们的皮肤和毛发,而是全部积蓄在中焦,积滞日久,容易损伤脾胃,导致郁而化热、聚湿生痰。 脾积,以健脾助运、消食,消补兼施为主。 无型积:就是我们讲的气积,现在的孩子都是我们四个人六个人养的宝宝,关注太多,孩子小心眼,爱发脾气,容易形成气积。症见

小儿食积的中医治疗

食积 一食积的概念 食积是因小儿喂养不当,内伤乳食,停积胃肠,脾运失司所引起的一种小儿常见的脾胃病证。临床以不思乳食,腹胀嗳腐,大便酸臭或便秘为特征。食积又称积滞。 二病因病机 本病的病因主要是乳食内积,损伤脾胃。病机为乳食不化,停积胃肠,脾运失常,气滞不行。食积可分为伤乳和伤食。三临床诊断 一)、诊断要点1.乳食不思或少思,脘腹胀痛,呕吐酸馊,大便溏泻,臭如败卵或便秘为特征。2.可伴有烦躁不安,夜间哭闹,或有发热等症。3.有伤乳、伤食史。4.大便检查,有不消化食物残渣或脂肪球。 二)辨证分型 1.食滞脾胃2.脾虚夹积 四治疗 一)分证治疗1.食滞脾胃:治法:消乳消食,化积导滞。方药:消乳丸或保和丸加减。: 香附3 g 神曲9 g 麦芽g 9 陈皮3 g 砂仁3 g 炙甘草3 g 2. 脾虚夹积:治法:健脾助运,消补兼施。方药:健脾丸加减。常用药:党参9 g、白术9 g山楂3 g、神曲3 g、麦芽3 g枳实6 g、陈皮3 g 二)适宜技术 1、中成药剂1).王氏保赤丸每服1/3-1支,1日2-3次。用于乳食内积证。2).枳实导滞丸每服2-3g,1日2-3次。用于食积重且化热便秘者。3).小儿香橘丹每服2-3g,1日2-3次。用于脾虚夹积证。4).小儿健脾丸每服2-3g,1日2—3次。用于脾虚夹积证。 2单方验方1).炙鸡内金30g,研细末。每次1g,每日2-3次,开水冲服。用于乳食内积证。2).炒黑白丑、炙鸡内金各等份,共研细末。每次0.5—1s,每日2次,开水冲服。用于乳食内积便秘者。3、药物外治 4、针灸治疗针刺足三里、中脘、大肠俞、气海、脾俞、胃俞用于脾虚夹积。针刺四缝穴用于食滞脾胃。 5、推拿疗法推揉板门100次,清大肠100次,揉按中脘100次,分推腹阴阳50次,摩腹2分钟,揉按足三里100次,推七节骨100次,推脊10次,捏脊3—5次。乳食内积者,加掐四缝10次,拿肚角3-5次,或配合刺四缝。脾虚夹积者,加补脾土100次,运水人土100次。

儿科脾胃疾病治疗

儿科脾胃系统疾病的中医内治和外治法总结 小儿常见脾胃疾病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小儿厌食 【病因病机】脾主运化,胃司受纳。脾胃调和,则口能知无味。各种原因致脾胃不和,运化失职,则会厌食。 【诊断】 1.长期不思进食,厌恶摄食,食量显著少于同龄正常儿童。2.可有嗳气、泛恶、脘痞,大便不调等症状。但精神尚好,活动如常。3.排除其他引起食欲不振的疾病。 二、疳症 【病因病机】 1.喂养不当,常因乳食太过或不及所伤。2.疾病影响,小儿长期患病,致脾胃虚弱,津液不足,气血俱虚,久而成疳。3禀赋不足,脾胃功能薄弱,运化不健,水谷精微摄取不足,形成疳。 【诊断】(一)诊断要点 1.饮食异常,大便干稀不调,或脘腹膨胀。 2.形体消瘦,体重低于正常平均值的15%~40%,面色不华,毛发稀疏枯黄。 3.有喂养不当或病后饮食失调史。 4.实验室检查,大便镜检可见蛔虫卵;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减少;血清总蛋白低于45g/L。 (二)鉴别诊断 1.厌食长期食欲不振,厌恶进食为特征,无明显消瘦,精神状态尚好,病在脾胃,不涉及他脏。 2.五迟五软五硬发育迟缓,行为、动作、智力低于同龄小儿为特征。可有不思乳食,食而不化等症状。

三、便秘 【病因病机】本病病位在大肠,脾虚致大肠传导功能失常,而成虚秘;胃热致大肠热盛,燥屎内结而成实秘;肝气郁滞,腑气不通而成气秘;肾司二便,肾阴不足或肾阳不足,使大肠失与温煦而传送无力,成肾虚便秘。 【诊断】(一)诊断要点 1.大便次数减少,每周排便次数少于两次。 2.大便粪质干燥、坚硬、排除困难,或欲大便而艰涩不畅。 3.常伴有腹胀、腹痛、口臭、纳差等症状。 (二)鉴别诊断肠扭转和肠套叠:为急腹症,为机械性肠道梗阻所致。表现为腹痛拒按,大便完全不通,且无矢气和肠鸣音。 四、泄泻 【病因病机】感受风寒、暑湿致泻;内伤饮食损伤脾胃致泄泻;先天不足,后天失养致脾胃虚弱而泻。 【诊断】(一)诊断要点 1.大便次数增多,每日3~5次,多达10次以上;呈淡黄色,如蛋花样;或色褐而臭,可有少量粘液;或伴有恶心,呕吐,腹痛,发热,口渴等证。 2.有乳食不节或饮食不洁或感受时邪的病史。 3.大便镜检可有脂肪球,少量红白细胞。 4.大便病原体检查可有大肠杆菌生长,或分离出轮状病毒。 (二)鉴别诊断细菌性痢疾:急性起病,便次频多,大便稀,有黏冻或脓血,腹痛明显,里急后重。便常规检查有红细胞、脓细胞均多;大便培养有痢疾杆菌生长。 五、呕吐 【病因病机】外邪、饮食、痰饮、气郁或气虚阳虚、阴虚等都可使胃失和降,胃

治小儿营养不良(又名疳积)一百二十四法

治小儿营养不良(又名疳积)一百二十四法 【症状诊断】 小儿营养不良是一种慢性营养缺乏症,是由身体长期得不到足够的营养 或不能充分吸收利用,使身体长期得不到足够的营养而消耗自身的组织,出现消瘦、发育不良以及全身各系统的功能紊乱。多发生于三岁以下的婴幼儿。中医统称为“疳”。 小儿营养不良常因先天发育不良、摄食不足、挑食偏食或其他慢性疾病 所引起。具体病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母乳量不足,单纯以粥、米糊或奶糕等碳水化合物喂养,使食物中蛋 白质、热量不足,影响小儿生长发育。 2.婴儿断奶前未加辅食,突然断奶或断奶后喂养不当,使营养吸收不足。 3.小儿偏食、挑食,多吃香甜零食,降低了食欲,不愿吃饭菜等主食, 影响了正常进食量。 4.早产儿摄食量不足。因为早产儿生长发育比一般小儿更快,更容易发 生营养不良。 5.小儿患慢性腹泻,使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减少,或患结核病等慢性 消耗性疾病,长期摄入不足而消耗增加,易发生营养不良。 6.小儿患有肠道寄生虫病如蛔虫病等,身体的营养物质为寄生虫所吸 收,亦可导致营养不良。 由于上述各种原因,身体长期得不到足够的营养物质,而正常的代谢仍 要进行,只得消耗体内的脂肪、肌肉等组织,以至逐渐消瘦。 初期患儿只是体重不增,以后体重减轻,皮下脂肪逐渐消失,首先是腹 部,其次为躯干、四肢,臀部、大腿的脂肪早已消失。与同龄的小孩相比,体重轻百分之十五以上。肌肉松驰无力,皮肤干燥、苍白、弹性差。伴烦躁不安、睡眠欠佳等。重症患孩则极度消瘦,全身皮下脂肪几乎消失,额部起皱纹,颧骨突出,外貌像小老头,身高低于正常,伴精神萎靡、表情淡漠等。 营养不良的患孩可伴有营养性贫血、营养不良性水肿、各种维生素缺乏 症等。由于免疫力低下,易得并发症,如上呼吸道感染,腹泻等。 中医称小儿营养不良为“疳证”,认为疳证是由于乳食不节、喂养不当 或其他疾病导致气液消耗过度,脾胃虚损而致。临床上,常分为积滞伤脾、脾虚气弱、气血两虚等类型进行辨证施治。 【简易疗法】 1.叶下珠煮猪肝 用料:鲜叶下珠三十克,猪肝一百克。 制法:叶下珠洗净,猪肝洗净,切片,二味加水煎汤。用法:饮汤。功 效:消积理脾。

食积证的常用处方

食积证的常用处方 生活中经常会出现积食的现象,这种积食在中医上称为食积证,本文我们就来看看食积证的处方用药。 一、概述 1.食积证及其常见证型食积一证,又称伤食,多因饮食过度,或暴饮暴食,寒温不调,或恣啖酒肉油腻等引起。临床上常分为食积内停证和脾虚食积虚实夹杂证两种。 2.食积证的常用治法根据食积证的临床分型,食积证的治法可分为消食化滞与消补兼施两类。消食剂是指用消食药为主组成,具有消食、化积、导滞、健脾等作用,主治各种食积证的方剂。分为消食化滞剂与消补兼施剂两类。 消食化滞剂适用于食积内停证,症见胸脘痞闷,嗳腐吞酸,恶心呕吐,腹痛泄泻,苔腻,脉滑等实证者;消食剂多以消食药物为主组成,诸如山楂、神曲、麦芽、莱菔子、鸡内金、谷芽等。由于食积为有形实邪,极易阻遏气机,以致痞闷胀满,因此常配伍行气的枳实、厚朴、陈皮、木香、槟榔之类,既消胀除满,又有助于消积。又食积易生湿化热,故有时须配渗湿、清热之品,如泽泻、茯苓、连翘、黄芩、黄连等。对于食积重证,则应以泻下药大黄,或行气导滞之木香、槟榔为主组方。若为虫食积滞,宜伍杀虫的使君子等。

如果食积寒化,则应当配伍干姜、吴茱萸之类温里散寒药。 消补兼施剂则适用于脾虚食积证,症见食少难消,脘腹痞闷,大便溏薄,体倦乏力,舌淡苔白,脉弱等虚实夹杂者。此型往往配伍健脾益气药,如人参、白术、党参、甘草等以消补兼施。针对酒食积,则宜选解酒专药葛花为主组方,适当配伍渗利之品以分消酒湿。 3.消食剂的使用注意事项消食剂功效较缓,但还是属于攻伐之剂,故不宜长期服用,对纯虚无实者宜慎用。 二、常用处方 1.保和丸(《丹溪心法》) 【组成】山楂180g,神曲60g,半夏、茯苓各90g,陈皮、连翘、莱菔子各30g(水泛丸,每次服用6~9g;亦可做汤剂,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功用】消食和胃。 【主治】食积证。胸脘痞满,腹胀时痛,嗳气吞酸,厌食呕恶,或大便泄泻,舌苔厚腻微黄,脉滑。 【方析】食积多因饮食过度,或暴饮暴食,寒温不调,或恣啖酒肉油腻等引起。由于饮食过量,故脾运化无力,则停滞而为食积。食停中脘,阻遏气机,则胸痞脘闷腹胀,甚则腹痛;饮食所伤,致脾胃纳运不调,升降失司,则嗳腐吞酸,厌食吐泻,故治法应消食化滞,理气和胃。方中重用山楂为君,能消各种饮食积滞,对肉食油腻之积,尤为适宜。

教你任何治疗小儿便秘

教你如何治疗小儿便秘 随着食品越来越精细化,儿童便秘日益常见。儿童便秘的原因很多,了解便秘原因就可以预防和改善儿童便秘状况。儿童便秘,除了器质性便秘,功能性便秘大都可以采用食疗方法来解决。 便秘常由于排便规律改变所致,是指大便干燥、坚硬,秘结不通,排便时间间隔较久(>2天),或虽有便意而排不出大便。 如果小儿超过2天不解大便,大便干硬,有的成颗粒状,有的解大便带血,这要引起家长的重视,要知晓小儿解不下大便的痛苦,下面介绍几种简便有效的方法: 1.把肥皂削成条状塞入肛门。方法简便,效果好。 2.用涂油的肛门表插入肛门,轻轻摆动亦可引起通便作用。 3.应用小儿开塞路的1/3支注入肛门,可刺激直肠壁反射引起排便。 儿童便秘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儿童肠胃功能弱,肠道功能失常生活不规律和不按时大便,未形成排便的条件反射导致便秘很常见。另外学龄儿童常因无清晨大便的习惯,而上课时间不能随时排便,憋住大便也是导致便秘的常见原因。需要用内外结合的方法,并通过耐心的治疗才能根除儿童便秘。 (一)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

1、小儿偏食,许多小儿喜食肉类,少吃或不吃蔬菜,食物中纤维素太少,易发生便秘。碳水化合物中米粉、面粉类食品较谷类食品,也易于便秘若,长期这样下去,小儿腹肌和肠肌张力低下,推动粪便的力量减弱,不能对胃肠道构成有效的刺激,使胃肠蠕动减慢而产生便秘。会导致顽固性便秘。一是鼓励小儿多吃富有膳食纤维的新鲜蔬菜:如菠菜、青菜、芹菜、油菜、空心菜、白菜、油菜、土豆、苦瓜、丝瓜等、二是:水果::如香蕉、梨、苹果、荸荠、三是五谷杂粮制成的食品:如普通面粉、玉米、大麦等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多吃些菜汁、蜂蜜水、菜粥。适当的增加果汁。如鲜榨橙汁、苹果泥、香蕉泥等。对于不吃蔬菜的儿童可将蔬菜切碎,和蓖麻油一起放入米粥内同煮,做成各种美味的菜粥给宝宝吃。可加较粗的谷类食物如玉米粉、小米、麦片、红薯等制成菜粥。有条件者可加琼脂果冻。 2、注意小儿食冰淇淋、奶酪、精米、香蕉、胡萝卜等不要进食过量,因这些食物可以加重出现的小孩便秘。牛奶喂养的婴儿更易发生便秘,这多半是因牛奶中酪蛋白含量过多,因而使大便干燥坚硬。 3、对于内火重的儿童每天早上可以用金银花泡水加适量蜂蜜,每天100~200ml加以辅助食疗。平时用红枣熬汤,以汁喂食。香油拌菠菜,每次三两。 4、注意每天给小孩补充足量的水。

小儿感冒中药方剂

小儿感冒中药方剂 小儿感冒中药方剂 中药处方(一) 【辨证】外感风热,内挟食积。 【治法】疏风解表,清热消食。 【方名】祛风寒。 【组成】金银花6克,钩藤6克,薄荷6克,连翘6克,蝉蜕3克,炒莱菔子5克,甘草2克。 【用法】此为1岁以下小儿剂量,不足1月减半,2岁以上小儿剂量加倍。加水120毫升,煎至60毫升,分3次服,每日1剂,亦可研细末,每服 3-6克,白开水冲服。 【出处】周济安方。 中药处方(二) 【辨证】外感温热,饮食积滞。 【治法】清宣导滞。 【方名】清宣导滞汤。 【组成】生石膏15-60克,花粉9-15克,青蒿9-18克,白薇31克,桑叶9-12克,赤芍6-9克,柴胡6-9克,荆芥9克,黄连3-6克,山楂9-15克,建曲9-15克,槟榔6-9克,板蓝根15-31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文火煮沸5-10分钟,去渣取汁,视患儿年龄,适量频服。年龄较大的患儿可作茶饮,不计时服。药后勿外出,宜休息,取微汗。 【出处】王静安方。 中药处方(三) 【辨证】邪在卫分或卫气同病。 【治法】清热泻火,除烦止渴。 【方名】石膏知母青蒿汤。 【组成】生石膏10-25克(先煎),知母6-10克,青蒿10-15克,甘草3-5

克。 【用法】水煎汤频频口服,每日1剂。 【出处】陈进方。 中药处方(四) 【辨证】风邪挟湿,阻中发热。 【治法】解表化湿,清热和中。 【方名】新加正气汤。 【组成】苏叶10克,藿香10克,连翘15克,薄荷5克,白芷10克,川连10克,黄芩10克,甘草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水煎为150毫升,1岁以内1次服20毫升,2岁以内30毫升,3岁以内40毫升,隔2小时服1次,日服4次,3岁以上150毫升,分3次口服。 1.芥末面外涂治疗小儿感冒 [配方] 芥末面(即普通食用之芥末面)不拘量。 [制用法] 用开水冲调,摊在布上,贴于喉部、胸上部及背部,用棉花盖好,20分钟后取去,以棉花十层盖上皮肤,再用热毛巾拧干盖在棉花上。轻症1次,重者2次。 [功效] 用于小儿感冒、发烧。 2.醋调白矾贴脚心治疗小儿感冒咳嗽 [配方] 生明矾30克,米醋适量。 [制用法] 研细末,用米醋调成糊,贴足心。 [功效] 治疗小儿感冒、咳嗽多痰。 3.荞面姜汁饼贴囟门治疗小儿感冒 [配,方] 荞麦面、生姜各适量。 [制用法] 先将生姜捣碎取汁,用姜汁和荞麦面成薄饼片贴囟门上。 [功效] 可治疗小儿感冒、鼻塞。 4.南星雄黄饼敷脚心治小儿感冒发烧 [配方] 生南星、雄黄各12克。

一种治疗小儿积滞证的外贴膏及制备方法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CN101036718A (43)申请公布日 2007.09.19(21)申请号CN200710090224.6 (22)申请日2007.04.16 (71)申请人左耀武 地址044103 山西省临猗县耽子镇柳家卓村第二队东巷92号 (72)发明人左耀武 (74)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51)Int.CI A61K36/752; A61K36/8994; A61K36/9064; A61K36/758; A61K9/70; A61P1/14; 权利要求说明书说明书幅图 (54)发明名称 一种治疗小儿积滞证的外贴膏及制备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小儿积滞证的外贴 膏及其制备方法,针对小儿生理病理特点和小儿

积滞证病因病机,含枳壳、苍术、柴胡等9种中 药,经煎煮,浓缩,粉碎,调合等步骤制成贴 膏。按照本发明制备方法所制成的外贴膏,具有 健脾开胃,消食化积,调气导滞,通调大便。主 治:小儿因乳食积滞引起的不思乳食,脘腹胀 满,腹痛,呕吐,便秘,烦躁哭闹,舌红,苔厚 腻或伴发热,咳喘、痰鸣等证。使用安全方便, 效果显著,解决了小儿畏针拒药的问题,而且还 便于控制质量,有利于大规模工业化连续生产。 法律状态 法律状态公告日法律状态信息法律状态 2007-09-19公开公开 2010-04-28实质审查的生效实质审查的生效 2011-04-27授权授权 2011-10-05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2014-06-25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2016-06-01专利权的终止专利权的终止

小儿腹痛辨治六法

小儿腹痛辨治六法 腹痛是儿科临床最为常见的症状,主要见于脾胃疾病,也可以是全身疾病的一部分。临床诊断涉及内、外科很多疾病的鉴别,如急性胃炎、肠炎、胰腺炎、阑尾炎、便秘、寄生虫、肠梗阻、肠套叠、肠系膜淋巴结炎、疝气、过敏性紫癜、再发性腹痛等。 排除全身性疾病、器质性疾病以后的所谓“小儿功能性腹痛”是中医药治疗的优势病种。 陈宝义教授将小儿功能性腹痛的原因,主要归结为腑气通降受阻。凡感受寒凉、乳食停滞、胃肠积热及虫积于中都可能成为致病因素。其中,寒性腹痛儿童最为常见。根据感寒程度和素体盛衰的差异可有寒气、寒积、虚寒之分。 秦伯未在《谦斋医学讲稿》中谈到腹痛时说“人身背为阳,腹为阴,二阳脏位于膈上,三阴脏均在腹内,故腹痛证多偏于寒”,《景岳全书》也指出“盖三焦痛证,因寒者常居八九,因热者十惟一二”,都说明了寒证腹痛在临床中所占比例之大。 小儿外感风寒之邪或过食生冷均可引发不同程度的腹痛,治疗应分外注重辨其寒热虚实及伴随的全身情况,随证治之。 一、病因病机 感受寒邪或过食生冷,寒气客于肠间,生冷停积胃腑,寒凝气滞,阳郁不伸,则发生腹胀腹痛,肠鸣腹泻。 乳食过量或贪食不易消化之食物,胃纳而脾运无力,壅积肠胃之间,阻滞中焦气机之升降,有碍胃肠盈虚之传导,而出现腹胀、腹痛、腹泻或便秘,且食积腹痛者,往往易蕴生湿热及产生量多酸腐秽臭之气体。 虫积肠间可诱发腹痛,因虫之动,痛势或急或缓,多呈阵发或绕脐作痛,蛔虫惊扰,或扭转成团,或窜入胆道,则会突然发生剧痛。 外感热病,传入阳明,邪热壅结肠胃,腑燥阴伤,大便不通,也可发生腹痛胀满,按之疼痛等症。 探究腹痛之病机,虽有寒热虚实的不同,但其核心仍为腑气不通。

小儿病积滞辨证全法!(20种)

小儿病积滞辨证全法!(20种) 小儿积滞中医辨症法!所有症型大全! 积食是中医的一个病症,主要是指小儿乳食过量,损伤脾胃,使乳食停滞于中焦所形成的胃肠疾患。积食一症多发生于婴幼儿,主要表现为腹部胀满、大便干燥或酸臭、矢气臭秽、嗳气酸腐、肚腹胀热。食积日久,会造成小儿营养不良,影响生长发育。 俗话说:“要想小儿安,三分饥和寒”,意思是说要想小儿不生病,就不要给孩子吃的太饱、穿的太多。仔细琢磨一下这些话满有道理的,无论是哪一种食物再有营养也不能吃的太多,否则不但不能使孩子健康,反而会造成孩子“积食”,给小儿的身体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害。 积食的孩子往往会出现食欲不振、厌食、口臭、肚子胀、胃部不适、睡眠不安和手脚心发热等症状,甚至引起孩子发烧。 ·宝宝在睡眠中身子不停翻动,有时还会咬咬牙。所谓食不好,睡不安。 ·宝宝大开的胃口又缩小了,食欲明显不振。 ·宝宝经常不明原因的哭闹。 ·宝宝常说自己说肚子涨,肚子疼。 ·可以发现宝宝鼻梁两侧发青。舌苔白且厚。还能闻到呼出的口气中有酸腐味。 如果你的宝宝有上述症状,那就是积食的表现了。积食会引起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厌食、腹胀、腹痛、口臭、手足发烧、皮色发黄、精神萎靡等症状。 小儿疾病有很多种,积滞也是较常见的一种,尤其在婴幼儿时期多发,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季节更为多见。孩子是父母掌心的宝,小孩儿生病,父母焦急,怎么治疗才能让孩子早日恢复健康?今天的文章全面解读各种证型的小儿积滞治疗法,且看切收藏哟积滞是指小儿内伤乳食,停聚中焦,积而不化,气滞不行所形成的一种脾胃病证,临床以不思乳食、食而不化、脘腹胀满或痛、嗳气

酸腐、大便酸臭溏薄或秘结为特征。 儿童各年龄组均可发病,尤以婴幼儿最为多见,禀赋不足、脾胃素虚、人工喂养及病后失调者更易罹患。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以夏秋季节发病率较高。本病既可单独出现,也可夹杂于其他疾病中。一般预后良好,但若积滞日久,迁延失治,脾胃严重受损,气液耗伤,而导致形体干枯羸瘦、面黄发枯之疳证,故古有“积为疳之母,无积不成疳”之说,应积极防治。 现代医学之消化功能紊乱、功能性消化不良等可参考本证进行辨治。 1.乳积 症见不思乳食,呕吐乳片酸馊,脘腹胀满,或疼痛拒按,大便酸臭,烦躁啼哭,夜眠不安,手足心热,舌质红,苔白厚或黄厚腻,指纹紫滞。 治宜消乳化积,导滞和中。消乳丸加减,药用香附、炙甘草、陈皮、砂仁、神曲、麦芽。 腹胀明显,加厚朴、枳实;腹痛便秘,加槟榔、芍药;恶心呕吐,加竹茹、生姜;大便稀溏,加苍术、薏苡仁;舌红苔黄,口渴,加火炭母、石斛。 2.食积 症见不思乳食,呕吐食物,嗳腐酸馊,腹胀腹痛拒按,烦躁哭闹,夜寐不安,大便酸臭如败卵,舌质红,苔厚腻,脉弦滑,指纹紫滞。 治宜消食导滞。保和丸加减,药用神曲、山楂、连翘、莱菔子、茯苓、清半夏、陈皮。 腹痛明显,加木香、芍药;腹胀,加厚朴、枳壳、大腹皮;便秘,加大黄;便稀,加苍术;发热,加石膏、栀子。 3.宿食停滞 症见腹胀腹痛,呕吐酸腐,不思乳食,舌苔厚腻。治宜消食化滞。快膈消食丸加减,药用三棱、莪术、砂仁、橘皮、神曲、麦芽、香附。 4.食积不化,湿热中阻 症见肚热腹痛,胸胁苦闷,面黄恶食,手足心热,午后发热,或

小儿厌食症的辨证分型论治

小儿厌食症的辨证分型论治 【摘要】将小儿厌食症分为湿食里滞、脾胃气虚、胃阴不足、营卫不和、肝胃不和5型辨证施治,并加用针刺四缝穴,疗效显著。并附案例说明论证。 【关键词】厌食症;小儿;辨证论治;四缝穴 1 湿食里滞型症见:厌恶进食、脘腹胀满、口臭、汗多、烦躁不宁、大便臭秽或干结便秘,舌苔厚腻或黄腻、脉沉带滑,或指纹紫红。针刺四缝穴粘液多而稠。多由喂养不妥,饮食内伤,水谷无从化生精微,致使湿食积滞于内,以致脾失健运,胃难纳谷。治拟消导化滞,运脾燥湿。方选董氏开胃散加减:胡黄连、五谷虫、川厚朴、青皮、陈皮、茯苓、莱菔子、连翘、枳壳、炙鸡内金、谷芽、麦芽等。暑湿困阻那么加藿香、佩兰、六一散、砂仁;假设腹满微硬、大便秘结者,那么加槟榔、木香、枳实、小青皮等。案例1 史某,男,10岁,2003年6月28日初诊。厌食1年余,恶心口臭,进食量少(150 g/d),挑食偏食,面黄少华,形体偏瘦,轻度鸡胸,肋骨外翻,两便尚调,舌质红苔黄腻,两脉濡带小滑。针刺四缝穴4指有粘液。证属湿食里滞,脾失健运。先拟芳香化湿、消滞健脾之法:藿香10 g、川厚朴6 g、胡黄连3 g、炒五谷虫10 g、炒神曲10 g、炙鸡内金9 g、炒枳壳6 g、姜竹茹9 g、炒莱菔子10 g、连翘10 g、生谷芽15 g、生麦芽15 g,7剂。7月5日二诊:药后胃和,呕恶未作,纳谷渐增(250 g/d),舌

红苔微腻,脉细软。针刺四缝穴仅1指有粘液。湿食渐化,脾运尚弱,上方去竹茹,加佛手6 g,7剂。7月12日三诊:胃开纳馨,眠安便调,舌苔根部微腻,两脉细和。针刺四缝穴无液。食欲已振,脾气尚虚,予藿香10 g、太子参9 g、白术10 g、茯苓10 g、砂仁3 g、白豆蔻3 g、白扁豆10 g、炙鸡内金9 g、炒枳壳6 g、木香6 g、炒莱菔子10 g、连翘10 g,7剂,益气健脾助运以善其后。按:患儿厌食已久,恶心苔腻,针四缝穴液体粘稠,已显湿食里滞,日久化热,阻于脾胃,纳运失司,形体消瘦,将成疳证。急选胡黄连、五谷虫、神曲、鸡内金、莱菔子、连翘清热消食化滞;藿香、川厚朴芳香化湿。湿热食滞俱化,那么脾运复健,胃能纳谷也。经统计该型患儿约占就医厌食儿的80 %左右。大体方乃从董廷瑶教授治疳三验方之甲方衍化而成,针对湿食里滞型患儿有显著疗效。 2 脾胃气虚型症见:不思进食、面色少华、精神萎靡、少气懒言、食少便多或大便夹不消化物,舌淡胖嫩、苔薄白润、脉濡细软,或指纹淡红,未过风关,山根常现青筋。素体脾胃气虚,运化无权,不能及时腐熟水谷。治拟益气健脾、助运醒胃,但又不可壅补。患儿运化力薄弱,过补那么更呆胃,宜补运兼施。异功散加味:党参、白术、茯苓、陈皮、甘草、砂仁、神曲、山楂、鸡内金、谷芽等。夏令兼感暑热加藿香、佩兰、黄连;腹痛泄泻加煨木香、炒扁豆、炮姜;苔腻便烂加苍术、炒薏苡仁等。案例2 黄某,女,10岁, 2003年5月24日初诊。厌食已9年,食欲不振,进食缓慢(100 g/d)。形体羸瘦偏

小儿厌食的外治法研究进展

小儿厌食的外治法研究进展 摘要:小儿厌食症[1](infantile anorexia)是指较长期的食欲减或消失,以食量 减少为主要症状,尤以1~6岁小儿多见。外治法即用手法或配合一定的器械、 药物等施于体表或从体外进行治疗的方法。常用的治疗小儿厌食的外治法包括: 推拿疗法、针灸疗法、耳穴疗法、敷贴疗法、艾灸疗法等。随着治疗方法的不断 改进,临床上逐渐从单一外治法演变成的外治法联合治疗小儿厌食症。本文将外 治法与联合疗法逐一列举,阐述联合治疗的意义,提出外治法联合疗法治疗小儿 厌食的发展思路。 关键词:中医外治法;小儿厌食;综述 小儿厌食症[1](infantile anorexia)是指较长期的食欲减退或消失,以食量减少为主要症状,尤以1~6岁小儿多见。中医外治法,泛指口服药物以外,用手法或配合一定的器械、 药物等施于体表或从体外进行治疗的方法。表现为食欲不振,以见食不贪、食量减少为特征。患儿除食欲不振、食量减少外,一般无其他明显不适,预后良好。现代医学对厌食的治疗主 要是通过口服助消化、补充微量元素和肠道微生态制剂等方法达到增加食欲的效果。脾失健运、脾胃气虚、脾胃阴虚三种不同证型。中医治疗厌食基本法则是“以和为贵,以运为健”, 脾失健运者治以运脾和胃:脾胃气虚者,治以健脾益气;脾胃阴虚者,治以养胃育阴[2]。但 婴幼儿中药内服困难不易被儿童接受。“良医不废外治”,外治法相对口服方法而言,具有作 用迅速、使用方便的优点,成为治疗小儿厌食的最佳选择之一。常见的厌食外治方法有:推拿、针灸疗法、敷贴疗法等,在临床应用中,选一种治疗、或相互联合共同作用,均能发挥 疗效。 1 外治方法分述 1.1 推拿疗法 通过推拿治疗小儿厌食,可通过手法的刺激,促进脾胃、大肠、肝脏等脏器的经气巡行,达到疏通经络,通畅气机,增加胃肠蠕动的作用。彭锦桓[3]对65名厌食儿童进行对照研究,治疗组采用补脾、补胃、运内八卦、揉板门、推四横纹、捏脊的推拿手法,对照组药物疗法(口服健胃消食口服液二疗程)治疗小儿厌食,结果无论使用积分比较还是中医症状疗效、 有效率比较,均可得出治疗组食量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运用推拿手法治疗小儿厌食应当辨 证论治。陈美娟[4]采用随机对照法,将164例门诊厌食儿童分为对照组传统推拿疗法与治疗 组辨证选穴推拿疗法,传统推拿疗法为揉板门、推大肠、推三关、捏脊,治疗组将小儿厌食 辨证分为四种类型并分别予以不同的对症推拿手法:脾胃不和型选取补脾、揉板门、运内八卦、摩腹、揉足三里;脾胃气虚型选取补脾、揉足三里、摩腹、运内八卦、揉脾俞;脾虚肝 旺型选取捣小天心、清天河水、揉足三里、摩腹、补脾;脾胃阴虚型选取揉中脘、补胃经、 揉二马、运内八卦、揉足三里,辨证选穴推拿疗法在改善中医症候疗效方面优于传统推拿疗法。戴丽红[5]创立“通督强脊手法”,将60例厌食儿童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药物组为四君 子汤合平胃散加减,推拿组运用刘开运教授的“刘氏小儿推拿术”中开窍、关窍的手法,首先 运用推攒竹、头部分阴阳、侧推太阳,按总筋、手部分阴阳手法用于“开窍”,对督脉、双侧 华佗夹脊、双侧膀胱经侧线背部7条经络线路使用推、捏捻和提法用于理脊点穴,梳理肝脾 肾三经清、按揉足三里2分钟,配合顺运内八卦、运土入水或运水入土,推三关,退六腑, 结束拿肩井以“关窍”。每日一次,6次一疗程,得出结论用次方法推拿的治疗组疗效远高于 口服中药组。 1.2 针刺四缝穴 针刺四缝穴能显著改善患儿食欲、食量等主要症状,使体内瘦素的水平发生变化,使其 接近正常儿童血清瘦素水平[6]。针刺四缝穴能有效促进粗人生长激素腺释放肽(Ghrelin)、 饥饿信号神经肽Y(NPY)的分泌[7],从而控制食欲与能量消耗,达到改善饮食的作用。其 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针刺四缝穴调节脾厌食,尤其是胃气虚型厌食症患儿血清瘦素含量,使 其达到某一阈值,这个阈值可能通过对中枢神经产生影响,使食欲的控制及能量的消耗回复 平稳状态,改善厌食症状[8]。四缝穴是经外奇穴,位置在双手除拇指外的四指中节,针刺四

治疗宝宝积食的小秘方

治疗宝宝积食的小秘方 食积多由于饮食、内伤乳食、喂养不当、停积胃肠、脾运失司所引起的一种小儿常见 的脾胃病症。临床以不思乳食、腹胀嗳腐、大便酸臭或便秘为特征。 食积还常在感冒、泄泻、疳证中合并出现。食积的预后一般较好,也有少数患儿食积 日久,迁延失治,脾胃功能严重受损,导致营养和生长发育障碍,形体日渐羸瘦,可转化 成疳证,也就是西医所称的营养不良。 对于食积的治疗,首先是控制饮食,特别是伴有呕吐、腹泻的患儿,可以暂时禁食 8~12小时,待呕吐停止后,给予清淡的流质口服,如藕粉、蔬菜汤等。轻症食积患儿经 过控制饮食,很快可以痊愈,重症食积的患儿须去医院治疗。 中医对食积的治疗有很好的效果,中医一般将食积分为虚实两大类辨证施治。凡病程 比较短,腹胀且拒绝抚按,或者伴有低热、哭闹不安,多属实证,而病程较长,虽然腹胀,但喜欢抚按,精神疲惫,形体消瘦,多属虚中夹实证。 虚中夹实证治以健脾消食,消补兼施。健脾丸加减。 常用药:枳实、党参、山楂、麦芽、白术、神曲、陈皮。如果孩子舌苔腻、不想吃饭,可加藿香、砂仁;舌质淡、腹胀、大便不成形,可加炮姜、厚朴、苍术。 食积的实证治以消食导滞为主,可选消乳丸或保和丸加减。 常用山楂、神曲、莱菔子、麦芽、陈皮、香附、砂仁、茯苓、半夏、连翘等中药。伴 有腹胀疼痛者加厚朴、枳实;大便秘结者加木香、槟榔消积导滞,重者暂加大黄通腑;呕吐 甚者,加姜、竹茹清胃降逆止呕;如果孩子有低热、舌红、苔腻微黄,可加胡黄连消积清热。 许多中成药对食积的治疗也有很好的疗效,如可给孩子服王氏保赤丸,每次1/3~1支,1天2~3次。还可以服化积口服液,每次5~10毫升,1天2~3次。 如果孩子食积较重,而且伴低热,大便秘结,可以用枳实导滞丸,每次服2~3克,1 天2~3次。 孩子食积时间已经很长,腹胀喜按,面色萎黄,精神不振,选用小儿香橘丹则比较合适,每次服2~3克,1天2~3次。这些中成药药店里都有出售。 民间流传的一些单方验方,不妨试一试,如: 将鸡内金30克烤黄,研细末。每次1克,每天2~3次,开水冲服。 或者用小青藤香6g,煎水服,1日2次。此方用于消化不良、腹痛腹泻。

小儿食积发热中医疗法探析-东方医学论文-医学论文

小儿食积发热中医疗法探析-东方医学论文-医学论文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摘要]食积发热作为儿科常见疾病,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发病率迅猛增加,其不仅易改变儿童体质成为其它疾病的“培养基”,而且表现形式多样,在临床易被忽视,严重影响当代儿童生长发育。西医对此的认识模糊,临床控制更是难以满意,然中医药防治食积发热的历史悠久,无论是推拿、放血等外治法还是中药方剂等内治法临床研究,均强有力地证明了中医药治疗食积发热效果显著。故试图针对中医药防治食积发热相关研究、应用优势、发展趋势和不足给予总结与评述,力求对疾病治疗的进步作出贡献。 [[关键词]食积发热;中医;中医外治法;综述 1病因病机

吴鞠通在《温病条辨解儿难》中提出小儿是“稚阴稚阳”的生理特点,由于“小儿稚阳未充,稚阴未长也”,故易阴伤阳尤变热证,故易食积热化,日久热透肠腹外达,形成食积发热。钱乙谈:“小儿易虚实,脾虚而不受寒温也,服寒则生冷,服温则生热,当识此勿误也。”王肯堂:“小儿之病,唯热居多。”朱丹溪更认定:“小儿有病皆热。”以吴鞠通之理,加之众家所说的小儿热证居多,可以解释儿科临床食积发热的高发率,但由于患儿体质不同,发热形式亦不相同,除了临床易发现的“壮热”,古人总结描述患儿体温升高有“身热不扬”、“手足心热”、“午后潮热”等。随着医学发展,现代对治疗小儿食积提出了新观点。李莉等[5]根据李燕宁教授治疗小儿食积发热的经验,总结单纯食积发热型虽有日久成积之说,但病机关键在于新进之积滞,突致脾胃运化不及,阻滞中焦气机,脾阳猝发不展,内郁化热,故发热急骤、热势高;脾主四肢,故手足心热甚;午后阳明经旺盛,故午后易突发高热,或热势渐升。其机理根本在于脾阳不展,郁而化热。对于兼证食积发热型,则认为肺虚不固,脾虚不运,胃津失濡,肾虚失温,皆可导致脾胃虚弱,食积、湿热内蕴,故本型病机关键在于脾胃虚弱。另对兼有表证者,因其既有表阳郁遏,又兼脾阳郁结中焦,尚有积滞腐蒸之热,三阳相兼合而发于肌表,故其起病急骤,热势高。

2020年执业药师《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第九章 中医儿科五官科常见病的辨证论治

第一节积滞 积滞,是指小儿内伤乳食,停聚中焦,积而不化,气滞不行所致的疾病,以脘腹胀满、嗳气酸腐、不思乳食、食而不化、大便溏薄或秘结酸臭为临床特征。西医学的小儿消化不良表现为上述症状者,可参考此内容辨证论治。 一、证候类型与治则治法 积滞为小儿常见病。母乳喂养或牛奶喂养的婴儿发病,为伤乳,呕吐物或大便中可见较多的乳凝块;幼儿发病者,为伤食,多有较明显饮食不节病史,呕吐物或大便中可见较多的食物残渣,且多有酸腐味。证候以辨虚实为主,病程较短,脘腹胀痛拒按,或伴低热,哭闹不安,多属实证;病程较长,脘腹胀满喜按,神疲形痩,多属虚中夹实证;纯属虚证则少见。 临床治疗,乳食内积之实证以消食导滞为主;脾虚夹积之虚中夹实证以健脾消食、消补兼施为法,积重而脾虚轻者,宜消中兼补;积轻而脾虚甚者,则补中兼消。 第二节厌食 厌食,是指脾胃受纳运化功能失常所致的疾病,以较长时间厌恶进食,食量减少为临床特征。西医学的厌食症可参考此内容辨证论治。 一、证候类型与治则治法 厌食的辨证重在区别以脾的运化功能改变为主,还是以脾胃气阴不足之为主。脾失健运证除厌食外,其他症状不多,无明显虚象;脾胃气虚证伴面色少华、形体偏瘦等气虚征象;脾胃阴虚证伴口舌干燥、食少饮多等阴虚征象。若因症状不多而辨证困难时,可重点从舌象分析证候。 临床治疗,采用运脾、健脾、养胃之法,分别论治。对于小儿,需注意宜以轻清之剂解脾气之困,拨清灵脏气以恢复转运之机,使脾胃调和,脾运复健,则胃纳自开。消导不宜过峻,燥湿不宜过寒,补益不宜呆滞,养阴不宜滋腻,以免损脾碍胃,影响纳运。

健儿消食口服液含有黄芪,能益卫固表,含有黄芩、麦冬,有一定的清热作用,可用于兼有手足心热、自汗者。复方消食茶含有薏苡仁、小槐花等,偏于健脾利湿,可用于兼有便溏者。 第三节鼻渊 鼻渊,是以鼻流浊涕,量多不止为主要特征的鼻病。西医学的急、慢性鼻窦炎、鼻息肉、腺样体肥大等疾病有上述表现者,均可参考此内容辨证论治。 一、证候类型与治则治法 鼻渊的辨证主要辨新久、分虚实。新病,起病急,病程短,以实证多见,多由外邪侵袭,导致肺、脾胃、肝胆的病变而发病,可见肺经风热证、胆腑郁热证、脾胃湿热证等。邪盛迁延,伤及正气,可致实中夹虚,易患感冒,反复发作。久病,病程长,缠绵难愈,多属虚证,或虚中夹实,多因邪毒久蕴,凝聚鼻窍,伤及肺脾而致,可见肺气虚寒和脾气虚弱。 新病治疗以通窍、清热、祛湿为主,辨别病位所在,重在调和肺、脾胃、肝胆等脏腑。久病慢性改变,又应注意益气或温补。

(3)小儿疳积中草药的治疗方法

(3)小儿疳积中草药的治疗方法 小儿疳积,也就是小儿消化不良。按现代的话来说是小儿身体营养不良的范畴。倒置营养不良的原因有多种,如大人喂养不当,寒热没即时处理好,病后伏邪内潜所至,某些寄生虫所至,现代化学药物滥用过多如抗生素一类药物的使用,等多种致病因。皆会引起小儿消化不良,出现厌食,免疫力下降,抗病力低,给小孩的生长,发育,智力带来了不良的影响。在当现代医学高度发达的时代。小儿疳积这毛病,也就是小儿消化不良或营养不良的问题却突显严重。这种关系到小孩,大人,家庭,社会的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思考与重视。 疳积的名词解释; 疳;从字解释,其造字结构,字首病之头,即“疒”。此代表疾病也。其疒下是甘,甘者五行属土,土脾与胃,主纳谷腐熟而化之,分清浊出营卫之气,升清降浊,生化气血丰长肌体。其受肾阳之蒸温,土和而不寒,得心火之生而运作传化,故脾之用,既济于心肾之阳,统领一生气血,为后天之本。故疳者;脾胃之病也。积又何说;积者病之复也;是有集,聚,存之意,为留下,为潜伏,或为余邪没净留伏脏腑经络。故疳积病者,皆由饮食不当不化,寒温失调,某些化学药物存于体内所引起的小儿一系列的毛病,影响了小儿身体的正常生理代谢功能。 先听一下百姓的说法,民间对疳积的认识与说法其有特点,这虽然悠久的说法在当今听来还是很有道理。在我很小的时候,听大人说某小孩有疳病,长不大。疳的斜音就是‘干’的意思。‘干’之意就是瘦弱,生长缓慢。积就是吃下东西难化,腹有胀鼓。疳积;这是身体瘦弱,腹胀鼓(或叫青蛙肚,土话叫虾蟆肚)消化不好之意。 用中医的话来解释疳积;引【医宗金鉴】五十二卷疳证总括说;“大人为劳小儿为疳,乳食伤脾是病源,甘肥失节生积热,气血津液被熬煎。初患尿泔午潮热,日久青筋肚大坚,面色青黄肌肉瘦,皮毛憔悴眼睛。可分,脾疳,疳泻,疳肿胀,疳痢,肝疳,心疳,疳渴,肺疳,肾疳,疳热,脑疳,眼疳,鼻疳,牙疳,脊疳,蛔疳,无辜疳,

一篇学懂———中医外治法!

一篇学懂———中医外治法! 中医外治是民间疗法中的精华,是中医治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很多的优点,故长期以来在民间广泛流传和使用,深受群众欢迎。其优点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简便易行本书所选的中医外治疗法不需要特殊的设备,不受条件限制,仅凭术者或家人或自己的双手(有时借助一定的钝性器具),运用不同手法进行操作,是一种听得懂、看得见、学得会、用得上的实用而有效的外治疗法。同时,为便于推广应用,不仅医疗部门可用,而且城乡家庭也可作互疗或自疗之用。 2.适用范围广内、外、妇、儿、骨伤、皮肤和五官科等各科的许多疾病,以及正常人的保健、健美,都可运用到。方法多样,施术部位比较广泛。 3.见效快,疗效高凡临床各科适应病症,若能按法施治,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其治疗和保健效果是不可低估的,这早已被民间广泛使用和强身健体的实践所证明。 4.方便及时由于本疗法简便易行,疗效显著,不仅很多医疗部门使用,而且可作为家庭互疗或自疗之用。既可节省治病时间,又可及早把病治好,正符合中医“贵在早治”的医疗观点。 5.经济价廉本疗法的最大特点就是不花钱或少花钱就能治好病,所以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而且节省了药材资源。利国利民,一举两得。 6.适合家庭按摩本疗法不仅可用于治疗疾病,而且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自然外治疗法。在家按摩治疗,手法更为灵活,体位更为随意,深受家庭欢迎。 7.稳妥安全,无毒副作用由于本疗法是在人体体表上施治,通过神经传导和反射而产生治疗作用的,故无毒副作用。即使初学者因手法不熟练,除疼痛或影响疗效外,绝不会有任何不安全的事故发生。 尽管外治疗法具有许多优点,但绝不是说什么病都可以用外治疗法。认为外治疗法为万能,拒绝采用其他疗法是片面的,也是错误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