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00537中国现代文学史大纲理解应用整理笔记

00537中国现代文学史大纲理解应用整理笔记

00537中国现代文学史大纲理解应用整理笔记
00537中国现代文学史大纲理解应用整理笔记

00537中国现代文学史大纲理解应用整理笔记

PS:本笔记正文主要针对简答题和论述题。

附录:

一、各时期主要社团、流派

A、20年代:

①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北京;周作人、郑振铎、沈雁冰、叶绍钧等;“为人生”、写实主义。

②创造社:1921年7月东京;郭沫若、郁达夫等;“为艺术而艺术”、主观抒情色彩浓厚。

③中国新诗社:1921年;朱自清、刘延陵、叶绍钧等。

④湖畔诗社:1922年春杭州;汪静之、应修人、潘漠华、冯雪峰等;以爱情诗闻名。

⑤语丝社:1924年;鲁迅、周作人、林语堂等;杂感小品为主,倡导幽默泼辣的“语丝文体”。

⑥新月诗派:1926年形成;徐志摩、闻一多等;主张理性和节制、倾向古典主义。

⑦象征诗派:以l925年李金发的诗集《微雨》为起点;李金发、后期创造社三诗人:穆木天、冯乃超、王独清等;受到法国象征主义诗人的影响。

B、30年代小说家三个主要群落:

①左翼作家群:蒋光慈、丁玲、张天翼、沙汀、艾芜、吴组缃、叶紫等。【东北作家群】。

②京派作家群:沈从文、废名(冯文炳)、芦焚(师陀)、萧乾等;侧重表现人性的丰富乃至美好,展示乡风民俗的和谐,作品大都包含深厚的文化底蕴,具有宁静幽闲的意境之美。

③“新感觉派”作家群:施蛰存、穆时英、刘呐鸥等;象征、暗示等手法,又被称为“心理分析派”。

C、30年代主要诗歌流派:

①政治抒情诗歌:

(1)后期创造社和太阳社的诗人:郭沫若、殷夫

(2)“中国诗歌会”的诗人:l932年9月成立;穆木天、杨骚、任钧、蒲风等;提倡大众化。

②唯美派诗歌:

(1)后期新月派:徐志摩、陈梦家、饶孟侃等;主张纯粹的自我表现和为艺术而艺术。

(2)现代派:戴望舒、施蛰存、何其芳等;主要以象征主义为中心,语义和内涵具有暗示性、不确定性和多义性的特点。

③乡土诗歌:艾青、臧克家、田间等。

D、40年代国统区两个重要的诗歌流派:

①七月诗派:以胡风主编的《七月》和《希望》等刊物为主要阵地的现实主义抒情诗派。坚持现实主义原则,注重感情的直接宣泄和抒发,同时也注重抒情的形象化;鲁藜、绿原、阿垅、牛汉等。

②九叶诗派:40年代中后期形成的一个追求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相结合的诗歌流派。他们企图在现实和艺术之间求得恰当的平衡,作品蕴涵着很强的现代主义诗歌因素;穆旦、辛笛、陈敬容、杜运燮、杭约赫(曹辛之)、郑敏、唐祈、唐湜、袁可嘉共九人。

E、新时期诗歌:

①“朦胧诗”:产生于70年代末;侧重表达对人的本质的现代思考和对人的自我价值、心灵自由的追求,也表现对于现实的严峻批判、怀疑及对美好境界的向往;艺术技巧上广泛吸收现代主义诗歌的表现手法,如象征、暗示、隐喻、变形、通感等,在美学特征上更加朦胧、多义;舒婷《致橡树》、北岛《回答》、顾城《远与近》、江河《纪念碑》、杨炼《诺日朗》等。

②“第三代诗人”: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涌现的年轻一代诗人,也被称为“后朦胧诗群”或“新生代诗人”。他们的艺术超越对象直接针对以北岛、舒婷为代表的“朦胧诗”,创作上力求日常化、口语化、平民化。主要有“北京诗群”(海子)、“四川诗群”(欧阳江河、翟永明、钟鸣)、“上海诗群”、“他们诗群”(于坚)、“女性主义诗群”(翟永明)等,代表性诗人主要有海子、于坚和翟永明等。

二、诸第一

①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短篇小说:1918年5月鲁迅《狂人日记》。

②中国第一部白话新诗集:1920年胡适《尝试集》。

③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短篇小说集:1921年郁达夫《沉沦》。

④中国第一个新诗社团:1921年朱自清、刘延陵、叶绍钧等;中国新诗社。

⑤以新的形式最早出现的一个专门性戏剧杂志:1921年民众戏剧社创办的《戏剧》月刊。

⑥台湾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篇小说:1922年追风的《她要往何处去》。

⑦台湾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部新诗集:1925年张我军的《乱都之恋》。

三、重要时间轴

①l930年3月,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在上海成立;1931年1月,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成立。

②1938年3月27日,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在武汉成立。

③1942年5月,在延安召开了文艺工作者座谈会。

④1956年5月,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⑤1949年7月,第一次文代会在北平召开。

⑥l979年10月,第四次全国文代会在北京召开。

四、诸创作特色/风格

①小说散文化:郁达夫、沈从文、孙犁、汪曾祺。

②诗歌散文化:戴望舒(30年代以后)、艾青。

③多线索的网状结构:老舍《四世同堂》、罗广斌、杨益言的《红岩》。

④横断面手法:曹禺《日出》、刘心武《钟鼓楼》、沙叶新《陈毅市长》。

⑤善于捕捉、表现感觉:冰心的散文、30年代的“新感觉派”小说作家群、戴望舒和顾城诗歌。

⑥风格壮阔、沉雄:郭沫若《女神》、叶紫《丰收》、刘白羽散文、张承志《北方的河》、张炜《古船》。

⑦诗的意境/境界:孙犁小说、杨朔散文、张承志《北方的河》、莫言小说中的幻象。

⑧浪漫主义色彩:沉钟社、郭沫若《女神》、田汉早期剧作(融合现实主义)、“现代罗曼司”小说、艾芜早期小说、孙犁小说、张承志《北方的河》(融合凝重的历史感)、莫言小说中的幻象、海子的抒情短诗。

⑨史诗式追求:老舍《四世同堂》、路翎《财主底儿女们》、李季长篇诗歌《王贵与李香香》、梁斌《红旗谱》。

①夸张手法:郭沫若《女神》、钱钟书《围城》、林斤澜小说。

②灵魂搏斗/洗礼:路翎《财主底儿女们》、张贤亮《灵与肉》等、张炜《古船》。

③以小见大/平凡琐事见真知:夏衍剧作、董桥散文、汪曾祺小说、林斤澜小说、于坚诗歌、龙应台散文。

④富有/融合哲理性:鲁迅《野草》、老舍小说、钱钟书《围城》、穆旦诗歌、路翎《财主底儿女们》、柳青《创业史》、郭小川诗歌、杨朔散文、秦牧散文、刘白羽散文、董桥散文、张贤亮《灵与肉》等、汪曾祺小说、张承志《北方的河》、贾平凹小说、张炜《古船》、王安忆后期小说、余秋雨散文、高行健《野人》。

⑤对风俗的描写/展现风俗画:鲁迅《朝花夕拾》、巴金《家》、沈从文湘西小说、张恨水小说、梁斌《红旗谱》、张贤亮小说、汪曾祺小说、韩少功《爸爸爸》。

⑥控诉文革/“左”倾路线造成的苦难:巴金《随感录》、张贤亮、高晓声、林斤澜小说。

①借鉴中国古典小说以人物行为、对话塑造人物性格:鲁迅和赵树理的小说、梁斌《红旗谱》。

②融汇新旧/袭旧创新:鲁迅《故事新编》、张爱玲小说、张恨水小说、赵树理小说、李季和阮章竞的长篇叙事诗、梁斌《红旗谱》、郭小川诗歌、贾平凹小说。

③中西合璧/中西结合/借鉴西方(多指现代主义手法或心理描写手法):鲁迅、矛盾、巴金的小说;梁斌《红旗谱》;郭小川诗歌;王蒙后期小说;高晓声、林斤澜小说;贾平凹《废都》;莫言《红高粱》;张炜《古船》;“朦胧诗派”;高行健剧作。

五、重量级作家

①茅盾小说:【重大题材、剖析社会、现实主义、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心理描写】。

《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短篇小说集《野蔷薇》;长篇小说《虹》、《子夜》;“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中篇小说《林家铺子》;长篇日记体小说《腐蚀》等。

②巴金:【反封建专制、细腻的心理描写、偏重于情感抒发】

中篇小说《灭亡》;《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火》;《憩园》;《寒夜》等。散文集《随感录》。

③老舍:【“市民世界”的文化反思、“京味”、幽默小说家、文学语言大师】

《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小坡的生日》;《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惶惑》《偷生》《饥荒》}、《鼓书艺人》等。戏剧《龙须沟》《茶馆》等。

④曹禺:【强烈的戏剧性;结构严谨,戏剧冲突扣人心弦;人物性格鲜明独特;重视锤炼戏剧语言,人物的台词个性化,并随着剧情、性格的发展而变化】

《雷雨》《日出》《原野》;《蜕变》《北京人》《家》;《明朗的天》《胆剑篇》《王昭君》等。

第一章文学革命与“五四”新文学(1917-1927)

A“五四”文学革命的主要内容:反对文言,提倡白话;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

B“五四”文学革命的历史意义:批判、否定封建制度及其思想文化体系;文学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文学语言获得了解放,文体革新,创作方法多样化探索;建立了与世界文学的密切关系。第二节、鲁迅【中国现代文学的开创者;反封建、批判国民性、引起疗救的注意】

A小说集《呐喊》、《彷徨》:反封建;强烈的反抗、变革精神┇细节的真实、典型环境中塑造典型人物;精炼白描、人物语言简洁传神;中西结合、心理刻画见长、画灵魂的高手。

B《故事新编》:依据古籍,容纳现代;将古人写活;“油滑”手段为“借古讽今”服务。

C散文诗集《野草》:清醒的现实主义态度、批评黑暗现实;自我解剖、内心的矛盾和苦闷彷徨┇诗与散文结合,内容含蓄、凝练;哲理性、象征性和形象性相结合,象征、隐喻手法;语言上词约而旨远,回味无穷;是中国现代散文诗走向成熟的第一个里程碑。

D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个人遭遇抒写时代风云、回忆往事与批判现实融合┇叙事和议论、抒情有机结合;清新恬淡与讽刺幽默的统一。

E鲁迅杂文成就:善于抓取类型、议论和形象相结合;语言生动、幽默、精炼泼辣、切实锋利、简练隽永。

第三节、小说创作

A叶绍钧小说:在个人命运的展示中寓含着丰富的社会历史内容┇总体风格厚重朴实;作品冷峻含蓄、蕴藉深沉;篇章结构严密细致;语言精炼准确、纯正规范,对现代汉语规范有积极意义。B郁达夫的“自叙小说”、《沉沦》:着重表达个人内心对于客观世界的感受,表现出浓烈的抒情和个人自剖色彩,叙述视角多是第一人称。

C郁达夫小说艺术特点:敢于剖析、披露和展示自己隐秘的内心世界;真挚强烈的情感引起共鸣;结构的散文化;文字清隽幽婉,感情色彩浓烈。

第四节、诗歌创作

A郭沫若《女神》:体现了“五四”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爱国热忱、民主理想、崇尚自我、礼赞自然、大胆破坏、创新┇奇异的壮阔感和动态的诗美;丰富的想象、神奇的夸张、语言华美瑰丽、格调雄浑豪放、浓郁的浪漫主义美学特征;形式自由,情感自然流泻。

B《女神》贡献:体现了“五四”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奇特雄伟的想象扩大了新诗的表现领域,创造了全新的现代诗歌抒情主人公的自我形象;诗的抒情性与个性化的本质得到了充分重视与加强;证明了新诗能超过旧诗词。

★A闻一多诗歌:歌颂祖国、思恋祖国;反帝反种族歧视;批评黑暗现实,期盼祖国的新生┇音乐的美,音节和韵脚的和谐;绘画的美,辞藻美丽、富有色彩;建筑的美,形式整饬。

★B徐志摩诗歌:(前期)真挚地独抒心灵、追求个性解放┇构思精巧,意象新颖;韵律和谐,富于音乐美;章法整饬,灵活多样;辞藻华美,风格明丽。

第五节、散文创作

A周作人散文:批判死鬼的精神;抨击国民性的弱点;宣扬一种隐逸的、逸乐的士大夫情趣┇旁征博引;舒展自如,娓娓而谈;平和冲淡,恬适淡远;语言简练而意蕴丰厚;机智幽默,情趣似盎然而实苦涩。

B冰心散文:善于捕捉、表现刹那间涌现的感触、思绪,细腻地传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具有浓郁的抒情性,结构布局不拘一格,空灵飘逸;语言清丽典雅。

C朱自清散文:【纯正朴实的新鲜作风】善于细腻地描写景物;语言华美,修辞繁复,常常于平淡中见神奇。

第六节、戏剧创作

A丁西林的喜剧《一只马蜂》《压迫》:人物高雅、幽默;作品透出关怀和温暖、富有意蕴和美感。

B田汉(前期创作):追求从内心出发,具有感伤情调;主要塑造了艺术家形象系列和漂泊者形象系列;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熔于一炉、交互辉映;结构巧,戏味浓;语言凝练简洁,且十分个性化。

第二章 30年代文学(1928-1937)

A、30年代较为重大的文学论争:1关于“文学基于普遍人性”的论争(左翼作家VS粱实秋);2关于“文艺自由”的论争(胡秋原、苏汶VS左翼作家);3关于“大众语”的论争。

B、30年代文学发展的基本面貌和文学创作的鲜明特点:左翼文学运动和民主主义作家的文学活动,是推动30年代文学发展的主要力量┇现实主义成为主流,同时又包容浪漫主义、现代主义的方法技巧。

第二节、茅盾小说【现实主义、重大题材、剖析社会、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擅长心理描写】A《蚀》三部曲:表现现代青年在革命浪潮中所经过的各个时期:幻灭、动摇、追求;也真实地反映了作者内心的困惑与矛盾┇客观描写与主观感情的投射相统一;人物心理描写、象征手法的运用。

B短篇小说集《野蔷薇》:以恋爱为题材,写现代青年知识分子的生活经历和心灵历程;主题同《蚀》┇借鉴现代西方文学,细腻真切的心理描写、运用环境氛围对人物心理的渲染烘托。

C《子夜》:20世纪30年代中国的全景式生活图画;展示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衰败过程┇纷繁复杂的人物世界、宏大宽阔的社会场景、气势宏伟的艺术构架;对于生活场景的准确、生动描写;细致的人物心理描写;通篇运用了象征手法。

D小说贡献:富于时代色彩,侧重对社会作全景式摹画;结构恢弘阔大,对社会冷峻深刻的解剖力;现实主义手法,客观地描写和再现现实生活;在其影响下产生了“社会剖析派小说”。

第三节、巴金小说【反封建专制、细腻的心理描写、偏重于情感抒发】

A《激流三部曲·家》:喊出了青年一代的呼声;批判旧封建家庭制度进而批判整个旧社会制度┇高觉慧是一个“大胆”而“幼稚”的“叛徒”;高觉新是性格两重性的“多余人”┇高度典型化;运用抒情化方式塑造人物形象,注重发掘人物的内心世界;结构完整,以事件为主线索,以场面串联故事;在风俗画的描写中寄寓作家强烈的道德评判。

B该小说的贡献: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集中描写封建大家庭的兴衰史并集中抨击封建专制主义制度的重要作品、是一座丰碑;是反映“五四”精神的一部重要的长篇小说;巴金借鉴西方手法形成了以偏重于情感抒发为明显持点的艺术风格,为我国现代中长篇小说走向成熟作出了贡献。C《憩园》:揭示了腐朽的封建制度对其自身成员人性的扭曲与毒害,拓展了《家》的反封建主题┇凄美的、抒情的调子;文字舒缓、婉约;构思别具一格,两个互不相关的家庭互相映衬;故事的总叙述者“我”,一方面冷静地、客观地叙述,另一方面评说着笔下的人事沧桑,从而起到了一种较好的间离效果,给予读者以别样的阅读感受。

D《寒夜》:揭示了旧中国正直善良的知识分子的悲惨命运,暴露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黑暗现实┇细腻入微地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冷峻的笔调,肃杀的气氛,如标题般冬夜的寒气。

E散文《随想录》的思想价值:“说真话”、严格的自审、民族反思、控诉“文革”。

第四节、老舍小说【“市民世界”的文化反思、“京味”、幽默小说家、文学语言大师】

A《骆驼祥子》:写城市贫民悲剧命运的代表作,控诉了罪恶的病态社会┇“拴桩法”、既有核心又有辐射;丰富、细腻的手法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变化;北京地域文化特点、鲜明突出的“京味儿”;使用纯熟的北京方言,文字俗白、简练而富有表现力。

B《四世同堂》:小说真实反映了北平人在外族侵略者的统治下灵魂遭受凌迟的痛史,剖示了他们封闭自守、苟且敷衍、惶惑偷生的思想精神负累,并进而对民族精神素质和心理状态进行了清醒透剔的反省;是民族奋起的启示录;塑造了承载着传统文化的北平市民群像┇祁瑞宣从矛盾、苦闷中得到解脱,走上反侵略的新生之路,寄托了老舍对苦难民族在战争的血与火中自救新生的希望┇长河奔流的结构方式,史诗式的追求;以小羊圈胡同中的祁家四代人的生活为中心,呈辐射型、网络状展开,结构谨严得体,具有古典的匀调之美。

PS:《四世同堂》中老舍对中国礼教文化、北京市民中的民族劣根性等进行了反思,显示了改造与重塑“国民性”的努力。

C小说贡献:是北京市民文化的表现者和批判者;独特的幽默、讽刺风格,语言的机智与哲学的观照熔为一炉;使用纯熟的北京方言,文字俗白、简练而富有表现力。

D戏剧《茶馆》:匠心独运的艺术构思,截取三个时代的片断借以展示历史变迁;塑造了以王利

发为代表的诸多性格鲜明的艺术典型;戏剧语言带有浓厚的地方文化意味,朴素流畅而又韵味十足;注重人物对白的性格化和个性化呈现。

第五节、沈从文小说【京派作家代表】

A《边城》:作者的理想是为湘西民族和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注入美德和新的活力┇反映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富有牧歌情调;在表现优美、健康、自然的人性中传达出作者独特的生命感受;熔写实、记梦、象征于一炉,大大丰富了小说的抒情容量;体式丰富多样,语言细腻舒缓,具有散文化的特色。

B《八骏图》:是对于知识者的一个解剖,同时也是对于民族之病的一个诊察。在讽刺的背后,透露出作家理想的人生观,即与都市里扭曲的人性对比的乡下人人性的自然舒展┇复杂的叙事手法,调动多种叙述声音;达士先生的书信构成一个多功能的独立的叙事声音。

C小说总艺术特色/贡献:善用微笑来表现人类痛苦,以清淡的散文笔调去抒写自然风物;具有散文化的特征;熔写实、记梦、象征于一炉,大大丰富了小说的抒情容量;体式丰富多样,语言古朴简峭。

第六节、曹禺戏剧【现代话剧艺术的成熟、既是命运悲剧,也是社会悲剧;诗意特征】

A《雷雨》:家庭悲剧;批判了封建专制与虚伪道德,鞭挞了黑暗社会┇独特的结构艺术。“回溯法”使结构凝练、情节紧凑、矛盾集中。周朴园是全剧的中心,他与繁漪的冲突是剧情发展的中心线索,其他线索围绕这条中心线索而展开;具有丰富潜台词和充分个性化的戏剧语言。且讲究语言的动作性;追求戏剧的诗意。

B《日出》:社会悲剧;展示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损不足以奉有余”的都市生活的图景,表达出作者对旧制度势不两立的彻底批判态度,也表达出对“日出”的憧憬┇矛盾冲突的生活化。采用横断面的描写方法从多个侧面来表现社会生活;用诸多生活的片断来表达“损不足以奉有余”的批判性主题;采用暗场处理的方法,对戏剧结构起辅助作用(如未出场的操纵者金八)。

C《北京人》:对封建社会必然衰亡的揭示和对新生命新生活的向往┇平淡的人生的铺叙;于悲悯之外,又有了几分嘲讽,戏剧则由悲剧转向喜剧。

D戏剧贡献:曹禺是现代中国最杰出的剧作家。《雷雨》、《日出》、《原野》等优秀剧作标志了中国现代话剧艺术的成熟;剧作写出了人物性格的丰富性与复杂性,超越了当时剧坛流行的简单化、概念化的模式;剧作具有强烈的戏剧性,戏剧冲突扣人心弦,内在情感跌宕起伏;重视锤炼戏剧语言,人物的台词个性化,并随着剧情、性格的发展而变化。

第七节、小说创作

A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讴歌了中国农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所取得的巨大历史进步┇真实地反映了土改斗争中农村生活的复杂性;成功的人物形象塑造、直率地描绘了中国农民的性格弱点与局限性;深入细致地刻画人物心理。

B张天翼小说:展现世态;漫画式的夸张手法;内涵深远、批判锐利、讽刺冷峭、节奏明快、语言捷劲、文体圆熟。

C叶紫《丰收》:表现了30年代中国农村“丰收成灾”的畸形现象,深刻揭示出农民苦难的社会原因;父、子两代人的觉醒、斗争┇洋溢着理想的光辉,充满昂扬的斗志,尖锐激烈的矛盾冲突和残酷的斗争生活使得小说产生了悲壮沉雄的美学风格;结构明晰、阵线分明、笔触阔大、蕴涵着激越的时代风雨。

D吴组缃《樊家铺》:农民只有破除线子母亲身上所表现出来的那种奴才主义和市侩主义,才能真正觉醒并使革命的潜能变成真正的革命现实。作品在更深刻的层次上反映了已经开始的农村变局及其趋向┇善于表现尖锐的性格冲突并在这种冲突中进一步刻画人物的思想性格;以心理剖析的方法来刻画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结构的精巧安排;细致的景物描写及精警有力的对话和叙事语言。第八节、诗歌创作

A戴望舒诗歌/《我底记忆》:长于书写细腻的感受;善于将主观情感外化为意象,把抽象的情绪感觉化;借鉴并运用象征主义的象征、隐喻、通感、移情和奇特的观念联络等表现手法;形式自由灵动,30年代以后,更趋向于散文化。

B臧克家诗歌:【“农民诗人”、“乡土诗人”】主要内容是描写农村的生活面貌及农民的苦难命运;“坚忍主义”的人生态度,即能够直面人生的困境与苦况并以自己的“坚忍”和“倔强”去迎接更加坚实的而不是缥缈的“希望”┇诗作凝练集中却容量极大;讲求意境,深沉含蓄,在冷静、客

观的描述当中蕴涵着强烈的情感;语言准确、生动、精炼,不逊古典诗词。

第九节、散文创作概况

A、30年代散文发展的主要成就:30年代散文成就最为突出的是议论性散文,尤其是以鲁迅为代表的杂文;报告文学兴起;其他如抒情、叙事、哲理、游记散文等亦有佳作。

第三章40年代文学(1937—1949)

A《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提出了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明确以政治标准为第一,艺术标准为第二┇客观上统一了解放区的文学思想,积聚了解放区所有的文学力量为抗战服务;但有局限性,尤其是脱离了战争环境后,更为明显。

第二节、国统区文学创作

A沙汀《在其香居茶馆里》:批判国民党政府的腐败与黑暗┇杰出的讽刺艺术;独特的场景安排,层次分明的立体感;精湛的结构艺术,采用了双线结构。

B艾芜短篇小说集《南行记》:以一个漂泊知识者的眼光观察并叙述边陲异域特殊的下层民众生活,刻画出各式各样的下层流民形象,表现了人物强烈的生存意识与朦胧的反抗精神;批判了黑暗的虎狼世界,寄托了作者对底层民众的同情、理解与赞颂┇将故事放在饶有诗意的自然风光中加以描绘,情景交融,气氛动人,而这些绮丽、神秘风光与强悍、美好的人物结合在一起,构成了作品独特的艺术境界。即异域情调、传奇、浪漫色彩。

C钱锺书《围城》:【病态文明的病态产儿】在社会批判层面,作品批判了战时上层知识分子的丑陋行径;在文化批判层面,批判了人物的崇洋症,同时也揭示出他们骨子里还是传统文化起主导作用;在哲学反思层面,揭示了现代文明的危机和现代人的生存困境┇杰出的讽刺艺术;丰富的想象和联想与哲理化、知识性的有机结合;比喻、夸张等多样化的表现手法;精湛的语言艺术。D路翎的《财主底儿女们》:【灵魂的搏斗;夹叙夹议的叙述艺术】史诗般地展现广阔的社会图景,深入表现抗战期间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以史诗的笔触,描写人的灵魂的搏斗;突破传统,兼容政治、哲理、抒情等多种艺术要素的夹叙夹议的叙述艺术,开创了一种新的小说样式。(七月派)★A张爱玲小说:【创新与袭旧】努力寻求一种普遍的永恒的东西;描述了新旧交替时期中国都市男女苍凉的经历,并暴露了人物身上的邪恶性;刻画了现代都市中传统的生活、道德观念与资本主义文化的尖锐矛盾;表现了女性在现代社会的生存处境与复杂的内心世界┇将浓厚的中国古典小说智慧与深刻的现代生存体验结合起来,成为现代文学史上融汇新旧、雅俗共赏的典范文本;语言既纤细、精致,又潇洒、空灵。

★B张恨水小说:以俗为雅,雅中藏俗;注重传承,勇于创新(新旧交融,既有传统章回小说的形式,又将现代的叙事内容融入传统的小说形式中。形式上也非常的现代化,他在着重景物描写与心理描写的同时,也注重风俗描写和传统姻缘的描写);大量使用第三人称叙事模式。

A★艾青诗歌:【忧郁的诗魂】写出了民族的悲哀、人民的苦难;注重挖掘在苦难中顽强挣扎、坚韧奋斗的民族精神;表达了对祖国和人民的深沉的爱;表现了对光明、理想、美好生活的追求┇“艾青式的忧郁”表现出一种对生活的认真、执著和信念┇注重诗歌意象的选取和诗歌形象的创造;注重感觉印象与所宣泄的主观感情的有机融合;散文化语言和自由体形式的追求。

B★穆旦诗歌:持久深入地探索和表现了“自我”,表现了强烈的反思和批评精神┇“自我”形象分析:在“我”的形象系谱中显示出深厚的社会历史内容;运用现代主义手法,展示内心的分裂、残缺、矛盾和痛苦以及对理想的不懈追求;交织着诗人对人类命运、历史沉浮和民族忧患的沉思。A夏衍戏剧:(在抗日战争时期创作的戏剧)描写各阶层人民,主要是知识分子怀抱爱国热情不畏艰险、努力奋进的历程┇取材现实;语言朴素自然、含蓄深沉;细致入微的剖析。

B陈白尘《升官图》:以荒诞离奇的梦境揭示现实;情节的离奇建构和人物描写的高度漫画化相结合,使剧作充满喜剧性;用喜剧手法将政治批判与道德批判结合在一起,写出群丑多行不义的必然下场;语言生动幽默、讽刺性强。

第三节、解放区文学创作

A赵树理小说:新鲜朴素的民族形式,生动活泼的群众语言,清新浓郁的乡土气息。

B赵树理对中国现代小说民族化的贡献:【创造了一种新的评书体小说形式】借鉴了中国传统的评书或章回体小说中注重故事连贯和完整的写法,加以革新,在较大程度上适应了中国农民的欣赏习惯;注重将人物放到具体的情境中去加以表现,用人物自己的语言、行为动态地展现人物的性格;形象体系和情节结构往往有明显的对称性,使人物性格相互映照、鲜明突出;语言既质朴

通俗、简洁有力,又生动活泼、幽默有趣。PS:在赵树理的影响下最终形成了“山药蛋派”。

C孙犁小说:侧重于从人的心灵、情感和生活诗意的层面上表现人物性格的丰富与优美;擅长以散文的手法来写小说,将写景叙事、抒情和写人融于一体,从中发掘出生活的诗意和人情美的光华;描写、叙述语言清新自然、优美动人,人物语言高度的个性化和口语化……总之,孙犁的小说具有散文的韵味,充溢着既深沉又明丽的诗的情调。(荷花淀派)

★A李季长篇叙事诗《王贵与李香香》:继承了信天游民歌的形式,大量运用比兴手法,叙事和抒情达到完美的统一;为信天游增添了新的主题,比如将爱情和革命艺术地结合在一起,表现新的时代主题;给信天游增添了一些新的词汇,如“红旗”“革命”等。

★B阮章竞长篇叙事诗《漳河水》:漳河边三位性格各异的年轻女子翻身前后的不同命运及各自的斗争历程,歌颂了党领导下人民革命的胜利┇采用了民歌的形式,但又有自己的鲜明色彩。诗歌着力于开掘这三个女子的内心生活,侧重于感情的抒发;对比手法;向古典诗词和民歌学习。

第四章 50至70年代文学(1949—1977)

A“十七年”和“文革”十年文学的历史教训:“左”倾思潮愈演愈烈;文艺与政治毕竟分属两个不同的范畴;社会主义文艺事业需充分发扬民主,并取得法律的保障,才能健康发展。

第二节、“十七年”的小说

A吴强《红日》:以孟良崮战役为重点,形象地概括了华东野战军粉碎敌人重点进攻,变战略防御为战略进攻的历程┇将历史纪实与艺术创造相结合,表现广阔的战争画面和生活图景;丰富多彩的生活内容拓宽了军事文学的视野;生活化、个性化地表现人物的复杂性格。

B罗广斌、杨益言《红岩》:反映黎明前光明与黑暗最后决战的长篇小说。充分暴露了敌人凶残暴戾的阶级本性,热情歌颂了共产党人忠贞不渝的革命信念和威武不屈的英雄气概┇通过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和惊心动魄的斗争场面刻画人物形象;采用了多线索的网状结构方式。

★A梁斌《红旗谱》:【“中国农民革命运动的史诗”】一部具有民族风格的农民革命斗争的史诗。艺术地表明了亿万农民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体力量。农民的反抗斗争必须汇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无产阶级革命洪流,才能成功┇借鉴了中国古典小说的布局技巧,各部分之间环环相扣,引人入胜;通过人物的对话刻画人物形象,以粗线条勾勒人物的性格。同时又适当吸收外国小说的表现手法,工笔细描,发掘人物的内心世界;语言的个性化、口语化、生活化;注意描写中国北方农村的风俗画与风景画,富有民族气息。

★B杨沫《青春之歌》:揭示了青年人只有投身社会解放事业,才能真正实现人生追求与个性解放;有启迪意义┇浓郁的抒情笔调、情景交融。

★C柳青《创业史》:将宏大的结构与精细的描写、深刻的心理刻画与哲理性的议论相结合┇梁三老汉的性格具有二重性,是一位动摇于集体致富与个人发家两条道路中间的人物。

A★王蒙《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大胆“干预生活”┇林震既有性格上的意义,同时也有结构上的作用,作品正是通过他的眼光,塑造了一个颇有深度的官僚主义者刘世吾的形象;多个人物之间的对比;结构严谨;成功的细节运用和心理描写。

B★茹志鹃《百合花》:从侧面来表现战争;善于通过细节的描写,来表现主题和刻画人物形象;人物心理描写细腻准确,富于层次感;艺术风格清新、俊逸。

第三节、“十七年”的诗歌

A闻捷爱情诗:构思新颖,语言优美,韵律和谐,格调清丽,且叙事、绘景、抒情融为一体,充满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PS:但有时过于绝对化、简单化。

B郭小川诗歌:【“新辞赋体”】时代激情与人生哲理的有机结合;对形式技巧的刻意求新,多方探索,中西融合;多托物言志之作;创造出独树一帜的“新辞赋体”。这种诗体句式偏长、气度恢宏,情、理、景、物常融为一体,且节奏自由,文采斐然。

C贺敬之诗歌:集“颂歌”之大成的政治抒情诗《放声歌唱》,不仅艺术地勾画出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丰功伟绩,而且从不同的角度成功地塑造了党的光辉形象。

D、50年代“颂歌”:给诗坛带来了明朗的色调和昂扬的诗风┇缺失:作品艺术风格的趋同,诗人艺术个性的萎缩等。

第四节、“十七年”的散文

★A杨朔散文:带有强烈的时代特点,能“迅速反映出这个时代的侧影”┇精于诗意的艺术构思,

擅长托物言志;缜密精巧的艺术结构,讲究剪裁布局,行文峰回路转,卒章显其志;局限是主题较为单一,存在粉饰现实的倾向,谋篇布局雷同,有斧凿痕迹。

★B秦牧散文:注重知识性、趣味性与思想性的结合。描写古今中外的风土人情、轶闻趣谈┇纵横联想,能放善收;文笔生动,声情并茂;风格特征多姿多彩,富有情趣、引人入胜。PS:不足之处是其哲理思考过多地与现实政治连在一起。

★C刘白羽散文:政治色彩鲜明,时代气息浓郁┇善于运用剪辑手法将历史和现实交织成形象的艺术画面,表达新颖深刻的主题;营造情景交融的壮阔气象,显示出雄浑、豪放的风格特征。

D董桥散文:董桥以博学著称,中西“骨董”都是他的写作题材。作品由物及人,由人及史,有情趣、有“古”意,寄托了对中国文化的乡愁;以普通人的日常人生,写人性的温暖和世事的无常;以淡笔写浓情,文字典雅而又意兴飞扬;周作人的博(知识性)和淡(无烟火气),钱钟书的深(世事洞明)和理(用情而不滥情),董桥的散文都有了。

第六节、“文革”文学

A浩然《金光大道》:把文学作为阶级斗争的工具;集中代表了“文革”文学的构思模式;按照“根本任务论”,塑造高大完美的英雄形象。

第五章新时期文学(1978—2000)

A新时期文学呈现的主要发展态势:从现实主义的回归到现实主义的深化与超越;现代主义的“登陆”与繁荣;20世纪90年代文学多元化格局。

第二节、新时期小说

A新时期小说创作的整体特点和主要成就:阵容强大且不断补充新的血液的作家队伍;题材领域不断开拓和突破;创作流派纷呈,气象万千;艺术表现方式丰富多样┇对于振奋民族精神、批判民族“痼疾”、重铸民族灵魂以及人道主义的复归,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历史作用。

A王蒙贡献:对西方现代派“意识流”手法在小说创作中的借鉴和运用;结构随意化,语言幽默、抒情、调侃,立意富有寓意。

B张贤亮知识分子题材小说如《灵与肉》等:用唯物主义的观点诠释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展现知识分子在与体力劳动者的接触中,以及在他自身的体力劳动过程中所引起的心灵变化,理性色彩浓;通过马缨花等女性形象,讴歌了劳动创造人、劳动人民塑造知识分子品格和灵魂的哲理;描写知识分子在磨难中所承受的灵魂洗礼,表现了他们对自我价值和自由意识的寻求,对“左”倾路线给人的残害进行了深刻大胆的揭露和抨击┇在描写中糅进了风俗画的描写,使之与环境、人物心理形成一个诗意化的境界,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与可读性;人物心理世界的剖示具有多层次的立体效果(这主要是作者采用了多种艺术手法所致:如旁白、自白、对白,以及深入人的潜意识和性意识层面进行艺术表现)。

C刘心武:都是揭露社会问题的力作、反思精神┇如《钟鼓楼》是普通的京华市民社会生态景观的缩影。小说在总体上采用截取生活横断面的方式,作者自称为“橘瓣式”,貌似各自分离,却又能吻合成一┇追求中和之美,在新与旧、现代与传统间多取其中点;富有理想主义的象征韵味。A高晓声《陈奂生上城》等:真实地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民的生活历程,深刻揭示了造成他们辛酸命运的政治、经济、历史及民族性格和民族心理等深层根源,形象地显示了极“左”路线给人民造成的苦难;深入探讨了“左”倾错误和封建残余得以蔓延的温床(即民族的“劣根性”);从鲁迅、赵树理而至高晓声,他们所塑造的农民形象,恰好构成了中国农民从民主革命到80年代的命运变迁和灵魂的演进史┇采用“中西合璧”式的艺术手法,成功借用西方表现人物心理活动的方法,细致入微地绘写人物的精神世界和心路历程,且把它们与人物的活动、故事情节紧密结合;小说情节有时也采用类似于“意识流”的时空跳跃与切入;善于运用多种手段刻画人物,使人物形象丰满而生动。如个性化的细节、个性化的人物语言、细致生动的心理描写、人物之间以及人物自身的前后对比等;小说语言富于幽默感(这主要是通过大词小用等方法来实现的),且极富乡土气息。

B汪曾祺小说:具有散文化特征,情节淡化,寓人生哲理于凡人小事的叙述之中,寓真善美于平常琐碎的事件描写之中;具有一种清新隽永、淡泊高雅的风俗画效果;语言具有诗化特征,简洁明快,流畅自然,生动传神。

C林斤澜:深刻揭示十年浩劫对人性的残害,以冷峻的笔触鞭挞了“四人帮”统治的黑暗时代,揭露人的灵魂中美与丑、善与恶、真与假的巨大反差;通过对人性“疯狂”的批判,达到歌颂健康

人性的目的,如《十年十癔》┇艺术上以传统技巧为本,吸收和借鉴西方现代派艺术经验。奇特夸张的人物形象,平淡而富有变化的情节,客观、冷静、非严格写实的方法,浓缩精炼的结构,简洁冷隽的白描语言,以及某些细节的不真实和非逻辑性,构成了他的小说短小而精深、平淡而诡奇、冷峻而深刻的风格。(此外,林斤澜的小说往往以小见大,以少总多。且具有强烈诗性特征。)

D韩少功《爸爸爸》:塑造了丙崽这一艺术形象,展示了人性中的愚昧、蛮荒、冥顽不化的“集体无意识”,其目的是想引起疗救的注意┇通过象征等手法,营造出神秘诡异的艺术氛围,启发读者去思考更深层的意蕴(小说对山地风俗、自然景观的描写,以及糅进的神话描写,增添了赏心悦目的色彩效果)。

★A张承志《北方的河》:【诗化特征】以几条北方的河作为抒情描写的客体来抒发一代人青春奔放流逝的悲壮过程,渗透着凝重的历史感和浪漫主义精神┇注重内心体验的表达;使用象征、隐喻的艺术技巧,作品具有强烈的节奏感;以诗的表达方式和诗的精神结构小说,达到了诗的境界;哲理升华到诗性的高度,风格雄浑壮观、激越奔放。

★B贾平凹:【写出历史的脉动与文化的蜕变】展示历史的道德外力与人的生命本真内力之间的冲突┇风格是缠绵悱恻中透露出阳刚之气,悲恸抒情中力透着哲理性的思考,变化多端;在描写动荡的心理世界时,往往把人文背景的氛围作为重要的描述对象;深得中国古典文学描写的神韵,将其有机地融入自己的作品之中(如《废都》既吸收了现代主义的象征表现手法,又吸收了我国古代小说的叙事技巧,注意情节和细节的描写);语言精练而清新、深沉而绚丽、明快而含蓄。C★莫言《红高粱》等:【民间性、叙事的“狂欢化”】受到哥伦比亚魔幻现实主义和美国意识流的影响,成为新时期军事文学的又一个里程碑;作品中充满着幻象,这种幻象充满着浪漫色彩和诗的意境。这种美学效果的产生,有赖于作家运用童话、寓言的手法,把幻象与现实糅合在一起,精确地表现出人物内心世界以及作者的主观世界奇特的心理过程,这也构成了莫言小说“忧郁的主调”之下深沉而又激昂的独特叙事风格┇《红高粱》:以敢生敢死、敢爱敢恨的生命意识作为基调,对农民真实的文化心理进行原生状态的描述;交织着悲剧与反讽的复合美感;在现实主义精神中容纳大量的现代派表现技巧,造成小说创作的新格局。

D★张炜《古船》:全景式地、笔墨凝重和惊心动魄地书写了中国农村的社会历史变迁和中国农民的精神与生存┇在坚持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同时,又广泛汲取了现代主义的象征、魔幻和隐喻等艺术手法;艺术风格和艺术结构气势恢弘,深沉凝重,既有强烈的理性色彩,又有相当动人的情感力量┇开创性体现在:忠于历史、忠于自已的心理真实的艺术立场;悄悄地进行忏悔和自我搏斗达十年之久的隋抱朴。

★A马原先锋小说的艺术特色:小说中频频出现“马原”的形象,以此消除真实与虚构之间的界限,作品呈现出既非虚构亦非写实的状态;故事往往是缺乏逻辑联系的互不相关的片断,这些片断通过叙述强制性地拼合在小说中;将小说的叙述过程与叙述方法视为创作的最高目的,故事因此失去了传统小说故事所具有的意义。

★B苏童小说的风格:【凄艳】,忧伤而美丽的;后期走向简洁、平实。(有《米》《妻妾成群》等)★C余华小说的先锋性:【“冷漠叙述”】,近乎偏执地迷恋于对暴力、灾难尤其是死亡的叙述;对旧有的文类实行颠覆性戏仿,其目的是价值观的颠覆。PS:《许三观卖血记》:关于民族生存的巨大寓言,苦难的现实背景下,回荡着原始、宽厚而伟大的“父性”旋律。

A王安忆:1984年以后,王安忆往往站在中西文化冲突的高度来思考民族文化的历史命运及其制约下的民间生存┇如她的《小鲍庄》是“寻根文学”中的优秀作品。作品深刻地指出,“仁义”在中华民族集体无意识里已经等同于某种“原罪”意识,同时,作品也揭示了“仁义”文化走向衰落的历史命运;《小鲍庄》的艺术特色主要在于它所采用的块状的神话结构与多头交叉的叙述视角┇90年代发表的《长恨歌》通过对王琦瑶的命运书写,为一种已经远逝了的旧文化形态(上海文化精神)唱了一曲无尽的挽歌;作品在人物的性格命运中发掘独具特色的文化精神,并在历史变迁中提示二者共存亡的血肉关系。作品的叙述语言精练老到、从容不迫,议论精辟有力、富有智慧,体现出作者对世事的参透与颖悟。

B陈染:多以第一人称的女性叙事人的方式,把那些极端的女性经验作为叙事的核心,不断地说着“自己的故事”。她的主体人物都是具有类似外形和气质特点的女性(肖蒙、黛二、水水),这些女性形象往往有强烈的主体意识、反叛乃至不轨的个性特征。

第三节、新时期诗歌

A新时期诗歌创作的整体特点:诗人队伍的不断壮大;诗歌的美学形态走向多元(80年代中期,“第三代诗人”丰富、驳杂的艺术实践,打破了此前诗坛现实主义诗歌和“朦胧诗”二元对峙的文学局面);诗歌艺术的多向探索。

★A“朦胧诗”:产生于70年代末(主要创作群体是“今天派”),代表诗人有舒婷《致橡树》、北岛《回答》、顾城《远与近》、江河《纪念碑》、杨炼《诺日朗》等;侧重表达对人的本质的现代思考和对人的自我价值、心灵自由的追求,也表现对于现实的严峻批判、怀疑及对美好境界的向往;艺术技巧上广泛吸收现代主义诗歌的表现手法,如象征、暗示、隐喻、变形、通感等,在美学特征上更加朦胧、多义。

★B北岛诗歌: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现实批判精神;表现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的执著追求┇善于用鲜明、独特和坚实的意象,并且通过意象之间的拼接、跳跃和组合营造出复杂的富有张力的意象结构,表达作者丰富的思想情感。

★C舒婷诗歌:表现了从“文革”中起步的一代青年从狂热、迷茫到觉醒、奋起与追求的心灵历程,也表现了青年人深厚的友情、爱情的美丽、忧伤以及对于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不少诗歌散发着理想主义的光辉┇具有较为深厚的人性和社会内涵;善于从具体的事物出发,运用想象、联想和意象的拼接组合,表达多层次的丰富意蕴;诗歌典雅、端丽,怨而不怒、哀而不伤,别具一格。

★D顾城诗歌:【“童话诗人”】早期诗作具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到了后期,鄙弃世俗、并以其诗歌中所创造的纯净优美的童话世界和与此相对的创作方法(主要是象征手法)得到了强化;作品多数是篇幅短小的抒情诗歌;多象征手法;善于捕捉和表现感觉。

A第三代诗人: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涌现的年轻一代诗人,也被称为“后朦胧诗群”或“新生代诗人”。他们的艺术超越对象直接针对以北岛、舒婷为代表的“朦胧诗”,创作上力求日常化、口语化、平民化;主要有“北京诗群”(海子)、“四川诗群”(欧阳江河、翟永明、钟鸣)、“上海诗群”、“他们诗群”(于坚)、“女性主义诗群”(翟永明)等;代表性诗人主要有海子、于坚和翟永明等。

B海子诗歌:抒情短诗有着鲜明的浪漫主义风格,表达了诗人古朴、纯真地对于人类精神家园的渴望,诗歌语言素朴、纯净,熠熠生辉;长篇“史诗”,特别是他的《太阳·七部书》,充分体现了诗人将叙事与抒情、激情与理性、个人的精神体验和人类文化精神进行融合的追求与努力。

C于坚诗歌:注重描写平凡以至平庸琐碎的日常生活,以平易、浅俗的日常口语在不动声色的宣叙之中来表现历史或生活的温馨、无奈或荒诞。

D翟永明诗歌:以幽深、诡奇甚至是带有女性特点的、神经质般的语言及其直逼女性灵魂的笔致,揭示了女性隐秘的精神痛楚和生命体验,也揭示了女性心理深处的勇锐抗争。翟永明的诗歌标志着“女性主义诗歌”的进一步成熟。

第四节、新时期散文

A张中行“三话”:以“过来者”、“当事人”的身份讲述了许多不见正史的“野史”、轶事,既写现代史上的怪儒奇士,也写古今才女的爱情生活;作者貌似平淡、枯涩的叙述背后隐藏着一种没有具体所指却又相当沉郁、令读者不知所措的感情,富有艺术感染力;运笔随意,语言自然,不拘格套,形成了富有特色的“闲话”风格。

B余秋雨散文特色:在古今文明的对比中,体现深沉的文化忧患意识;从人文山水出发,表现厚重的历史感;充满哲理思辨和独特体验的现代理性精神;行云流水、华丽雍容的散文语言。

第五节、新时期戏剧

A沙叶新【寄深情于现实】《陈毅市长》:以“冰糖葫芦式”的戏剧形式(十个生活横断面)将这位革命家的形象塑造得鲜明生动、真实丰满;同时,作者避免了神圣化和某种人为的拔高倾向,而是把陈毅的世俗意味用生活细节作出了传达(平易近人、风趣幽默、胸怀坦荡)。这种生活化的表现非但不会抹杀陈毅的个性,相反,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人物因此跃然纸上。

B高行健戏剧:【变化和变化中的创造】《绝对信号》打破了传统戏剧的线性结构,将原来那种情节上的封闭进程改为一个交叉重叠、多维并举的演进过程;其次,演出过程中使用“小剧场”的演出方式,大大缩短了演员与观众的距离┇《车站》的情节更为淡化,呈现出一种散文化的状态;人物性格刻画不再是话剧表现的主要任务,不过是某个具体身份、职业和声音的符号┇《野人》是多声部哲理剧的一个典范;《野人》即是作者从不同侧面出发,对现实和历史作出的一次多角

度多方向的思考(落脚于对文明与自然和谐、平衡关系的呼唤);《野人》的结构庞杂而开放,舞台表现技巧大胆新颖,其中融入了歌舞、音乐、民谣、哑剧、说唱等多种手段,这一切使这部剧作更富有艺术张力,也更具有艺术感染力。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