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临床分析肺癌患者的放疗疗效评估与调整

临床分析肺癌患者的放疗疗效评估与调整

临床分析肺癌患者的放疗疗效评估与调整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放疗作为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在肿瘤的局部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放疗的效果评估和调整在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将对肺癌患者的放疗疗效评估与调整进行临床分析。

一、放疗疗效评估的指标

放疗疗效评估的指标主要包括病理学评估、影像学评估和临床疗效评估。

1. 病理学评估

病理学评估是通过肿瘤组织的形态学特征和分子学指标来判断放疗的疗效。在放疗前及放疗后,通过对肿瘤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包括病理类型、分级和浸润深度等指标,来评估放疗的效果。病理学评估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帮助他们判断放疗是否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2. 影像学评估

影像学评估是通过影像学技术对患者的肿瘤进行观察和分析,以评估放疗的疗效。常用的影像学评估手段包括CT(计算机断层扫描)、MRI(磁共振成像)和PET-CT(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通过这些技术,可以直观地观察到肿瘤的形态学变化,如体积的变化、肿瘤的缩小。影像学评估可以及时监测患者的疗效,并指导医生进行进一步的治疗调整。

3. 临床疗效评估

临床疗效评估是通过患者的症状和生活质量等指标来评估放疗的效果。患者在接受放疗期间,会出现一系列症状,如胸痛、咳嗽、呼吸困难等,以及身体功能的下降,如食欲不振、消瘦等。通过对患者的症状和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可以了解放疗的效果,以及对患者的影响程度。临床疗效评估是放疗疗效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临床医生来说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二、放疗疗效评估的方法

1. 直接观察法

直接观察法是指通过对患者体格检查、病理学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的观察,来评估放疗的效果。临床医生可以通过观察患者的肿瘤体积、形态学变化以及病理学指标的改变,来判断放疗的疗效。直接观察法是一种直观且常用的放疗疗效评估方法,可以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2. 间接评估法

间接评估法是指通过患者的症状、生活质量和生存期等指标,来评估放疗的效果。临床医生可以通过对患者疼痛、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的观察,或者通过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问卷调查,来评估放疗的疗效。间接评估法是一种客观且全面的放疗疗效评估方法,可以提供更加全面的信息。

三、放疗疗效评估的调整

放疗疗效评估的调整是指根据评估结果对患者的放疗方案进行调整,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1. 剂量调整

剂量调整是指根据放疗的疗效评估结果,对放疗的剂量进行调整。

如果病理学评估和影像学评估显示肿瘤的缩小效果不明显,且患者的

症状和生活质量没有明显改善,可考虑适当增加放疗的剂量。而如果

疗效评估显示肿瘤的缩小效果较好,且患者的症状和生活质量有明显

改善,可考虑减少放疗的剂量,以减轻患者的不良反应。

2. 方案调整

方案调整是指根据放疗的疗效评估结果,对放疗的方案进行调整。

如果疗效评估显示放疗的效果不佳,可考虑改变放疗的方案,如联合

化疗或靶向治疗等。而如果疗效评估显示放疗的效果较好,可继续按

照原方案进行治疗。

3. 时间调整

时间调整是指根据放疗的疗效评估结果,对放疗的时间进行调整。

如果疗效评估显示放疗的效果不佳,可考虑延长放疗的时间。而如果

疗效评估显示放疗的效果较好,可考虑缩短放疗的时间。

总之,放疗疗效评估与调整在肺癌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临床医生应结合病理学评估、影像学评估和临床疗效评估,采用

合适的评估方法,及时调整放疗的剂量、方案和时间,以提高治疗的

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肺癌放射治疗临床路径

肺癌放射治疗临床路径 背景 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放射治疗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方式 之一。通过放射线的照射,可以杀死癌细胞并控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目标 本文档旨在介绍肺癌放射治疗的临床路径,以帮助医务人员更 好地理解和实施该治疗方案。 治疗流程 1. 确认诊断:通过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检查等手段,确定患者是否患有肺癌。 2. 评估疾病分期:根据肿瘤的大小、扩散情况和淋巴结受累情 况等因素,确定肺癌的分期,以指导后续治疗方案的选择。 3. 制定治疗计划: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放射治 疗计划。考虑到肺癌的位置、大小、病理类型以及患者的一般健康 状况等因素,确定放疗的剂量和照射区域。

4. 放疗模拟:进行放疗的模拟,包括定位、标记和计算。通过CT扫描和其他影像学技术,确定放疗的具体位置和范围。 5. 放疗计划设计:根据模拟结果和治疗计划,进行放疗计划的设计。确定照射方向、角度和剂量分布等参数,以确保放疗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6. 放疗实施:根据放疗计划,开始进行放疗治疗。通过线性加速器等设备,将放射线精确照射到肺癌病灶和相应的风险区域。 7. 疗效评估:在放疗过程中,定期评估患者的疗效和副作用。通过临床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生物学标志物等手段,判断放疗的效果,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8. 随访管理:放疗结束后,进行定期的随访管理。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评估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及时处理并预防并发症和复发。 注意事项 - 放疗治疗过程中,要注意保护患者的正常组织和器官,尽量减少放射线对健康组织的伤害。 - 在放疗期间,患者需要注意饮食和生活惯的调整,以维持良好的营养状态和生活质量。

肺癌放疗方案

肺癌放疗方案 肺癌是一种严重的恶性肿瘤,在世界范围内都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病症之一。针对肺癌的治疗方案多种多样,其中放射治疗是常见的一种方法之一。本文将探讨肺癌放疗方案的不同类型和适用范围,以及放疗对肺癌患者的作用和限制。 一、放射治疗的基本原理 放射治疗利用高能射线杀死癌细胞,达到抑制肿瘤生长和扩散的目的。主要分为两种类型:外部放射治疗和内部放射治疗。外部放射治疗是通过外部放射源照射患者的肿瘤部位,而内部放射治疗则是将放射源直接放置在肿瘤组织中。 二、常见的肺癌放疗方案 1. 外部放射治疗 外部放射治疗是常见的肺癌放疗方案之一。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肿瘤特点,制定不同的放疗计划。常见的外部放射治疗技术包括三维适形放疗、强调调强放射治疗、强调调强放疗和碳离子放疗等。这些技术可以精确定位肿瘤并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 2. 内部放疗 内部放疗,也称为近距离放射治疗,是将放射源直接放置在肿瘤组织中。这种方法可以减少对正常组织的辐射损伤,并提高放射剂量的传递效果。常见的内部放疗技术包括高亮度超声造影引导术、经纤维

支气管镜放射治疗等。这些方法适用于早期和局部晚期肺癌患者,具 有较好的肿瘤控制效果。 三、放射治疗的作用和限制 放射治疗作为一种常见的肺癌治疗方法,具有以下优点:首先,放 疗是一种非侵入性治疗方法,可以避免手术带来的创伤和并发症;其次,放射治疗可以局部控制肿瘤生长,减少症状和疼痛,提高生活质量;最后,放疗可以与其他治疗方式联合应用,如手术和化学药物治疗,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然而,放射治疗也存在一定的限制。首先,放疗对正常组织造成辐 射损伤,如肺部纤维化、肺炎等。其次,放射治疗可能引发肿瘤抗药性,导致治疗效果下降。此外,放疗的疗效与肿瘤的类型和分期有关,对晚期和转移性肺癌的治疗效果相对较差。 四、个体化放疗方案的发展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个体化放疗方案的研究与发展 成为肺癌治疗的重要方向之一。个体化放疗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组 织学特征,制定精准的放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例如,以CT、PET等多模态影像学为基础,结合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组学等技术,可 以实现对肿瘤的准确定位和评估,为个体化放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总结起来,放射治疗是一种重要的肺癌治疗方法,包括外部放疗和 内部放疗两大类。个体化放疗方案的发展为肺癌患者提供了更加精准 和有效的治疗选择。然而,放疗仍然存在一些局限性,如辐射损伤和

肺癌患者的放疗治疗实践报告

肺癌患者的放疗治疗实践报告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造成了严重影响。放射治疗是肺癌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报告旨在对肺癌患者的放疗治疗实践进行分析和总结,为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参考。 一、病例概述 患者是一名58岁的男性,因持续咳嗽、胸闷、咳痰并有血丝,于近期就诊于医院。通过CT扫描,患者被确诊为左肺上叶鳞癌,肺癌TNM分期为T3N2M0阶段。根据各项检查结果,医生决定为患者进行放疗治疗。 二、放疗计划 根据医生的建议,患者接受了近期的PET-CT检查以确定病灶范围和辐射剂量。放疗计划采用了三维适形调强放射治疗(3D-CRT),将病灶区域划定为靶区,同时保护周围正常组织的辐射剂量。辐照剂量为每次2Gy,每周5次,总计分为30次。 三、放疗过程 放疗治疗于患者接受了两个月,期间定期进行了放疗计划的评估和调整。每次治疗前,患者会进行相关的检查,确保放疗前后身体状况稳定。放疗期间,患者的症状逐渐减轻,咳嗽、胸闷情况得到明显改善。中途,患者还接受了营养支持和心理支持,以维持身体和心理的平衡。

四、放疗效果 放疗结束后两个月,患者接受了CT复查,显示肿瘤有所缩小,并且没有新的病变灶。此外,患者的病理指标也在正常范围内。结合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检查结果,可以初步评估为放疗治疗取得一定效果,患者的病情稳定。 五、放疗后的生活指导 作为放疗治疗的一部分,给予患者充足的生活指导是必要的。医生向患者详细介绍了放疗后的注意事项,包括饮食调理、锻炼、定期随访等。同时,也给予了患者积极的心理支持,帮助其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 六、讨论与反思 通过本例肺癌患者的放疗治疗实践,我们可以看到放疗在治疗肺癌中的重要性。放疗可以对肺癌病灶进行比较精确的照射,并且在保护周围正常组织的同时,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然而,放疗同样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给予患者全面的护理和关怀是必要的。 总结: 肺癌患者的放疗治疗是一项重要的治疗手段,在本次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治疗效果。通过放疗,患者的症状得到了缓解,并且肿瘤有所缩小。然而,放疗同样需要患者在治疗期间和治疗后细心护理和注意生活指导,以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我们希望通过这份报告,向

中国小细胞肺癌放射治疗临床指南(2020 版)

中国小细胞肺癌放射治疗临床指南(2020 版) 小细胞肺癌(SCLC)是严重威胁患者生命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为了充分发挥好放疗在SCLC综合治疗中的重要作用,为患者带来生存获益,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放射肿瘤治疗医师分会、中国抗癌协会放射治疗专业委员会和中国临床肿瘤学会肿瘤放疗专家委员会,组织相关专家,在SCLC现有临床研究证据的基础上,结合专家意见,制订了本指南。内容主要包括概述、诊断、不同分期SCLC的放疗和综合治疗原则、放疗技术等方面,以期为我国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针对SCLC放疗的循证医学指南,指导临床实践。 一、小细胞肺癌流行概述 肺癌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据统计,2012年全球肺癌新发病例数约180万[1]。而中国2015年肺癌新发病例数约78.7万[2]。总体而言,小细胞肺癌(smallcelllungcancer,SCLC)占所有肺癌病例的大约15%,在疾病确诊时,局限期SCLC占所有SCLC的约30%[3]。 SCLC的发生与吸烟密切相关,90%以上的SCLC患者曾经有吸烟史或正在吸烟,且其发生的风险与吸烟的时间及数量呈正相关。 二、SCLC的诊断 1.筛查: 尽管低剂量CT筛查可以发现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cancer,NSCLC),但其对于发现早期SCLC没有作用,主要原因还是与SCLC的高度侵袭性有关,SCLC可能会在

1次/年的筛查间歇期快速发展为有症状的晚期病变,因此限制了筛查对于降低死亡率的作用[4-5]。 2.SCLC的临床表现: 可由原发病灶引起如咳嗽、气促、咯血、胸痛、声嘶、饮水呛咳、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等。SCLC易转移到脑、肝、骨、肾上腺等器官,可引起相应症状,如头痛、腹胀,转移部位的持续性疼痛等。肿瘤伴发综合征中抗利尿激素异常分泌综合征可见于约15.0%~22.5%患者,主要表现为虚弱无力、淡漠、嗜睡、味觉障碍等[6-7]。 3.病理诊断: 显微镜下表现:①细胞较小,缺少胞浆,细胞核呈细小颗粒状,核仁常不明显;②细胞可呈圆形、卵圆形或者纺锤形,细胞边界不明显;③免疫组化染色CK-7、CD-56、Syn、CgA以及质膜及核内的TTF-1可呈强阳性,仅有不到10%的SCLC对上述神经内分泌标志物均染色阴性。细胞角蛋白有利于与淋巴瘤或其他小圆细胞肿瘤相鉴别。Ki-67可用于鉴别SCLC和类癌。需注意的是,约10%的NSCLC中也可表达这些神经内分泌标记中的一项或多项[8-9]。相对于其他实体肿瘤,在SCLC免疫微环境中,肿瘤浸润的淋巴细胞较少,PD-L1的表达水平低,但肿瘤突变负荷较高[10]。 4.影像学检查: 目的是为了准确分期,从而给予针对性治疗。①胸部正侧位片:属于影像学基本检查,但不能提供肿瘤侵犯范围及淋巴结肿大情况等细节,常作为普通体检;②胸腹部CT:可准确的判断

肺癌的临床医学诊断和治疗

肺癌的临床医学诊断和治疗 (一)临床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检查,符合下列之一者可作为临床诊断:1.胸部X线检查发现肺部孤立性结节或肿物,有分叶或毛刺。 2.肺癌高危人群,有咳嗽或痰血,胸部X线检查发现局限性病变,经积极抗炎或抗结核治疗(2~4周)无效或病变增大者。 3.节段性肺炎在2~3月内发展成为肺叶不张,或肺叶不张短期内发展成为全肺不张。 4.短期内出现无其他原因的一侧增长性血性胸水,或一侧多量血性胸水同时伴肺不张者或胸膜结节状改变者。 5.明显咳嗽、气促,胸片显示双肺粟粒样或弥漫性病变,可排除粟粒型肺结核、肺转移瘤、肺霉菌病者。 6.胸片发现肺部肿物,伴有肺门或纵隔淋巴结肿大,并出现上腔静脉阻塞、喉返神经麻痹等症状,或伴有远处转移表现者。 临床诊断肺癌病例不宜做放化疗,也不提倡进行试验性放化疗。 (二)确诊。 经细胞学或组织病理学检查可确诊为肺癌。 1.肺部病变可疑为肺癌,经过痰细胞学检查,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胸水细胞学检查,胸腔镜、纵隔镜活检或开胸活检明确诊断者。痰细胞学检查阳性者建议除外鼻腔、口腔、鼻咽、喉、食管等处的恶性肿瘤。 2.肺部病变可疑为肺癌,肺外病变经活检或细胞学检查明确诊断者。

八、鉴别诊断 (一)良性肿瘤。 常见的有肺错构瘤、支气管肺囊肿、巨大淋巴结增生、炎性肌母细胞瘤、硬化性血管瘤、动静脉瘘和肺隔离症等。这些良性肿瘤的病变在影像检查上,均各有其特点,若与恶性肿瘤不易区别时,应考虑手术。 (二)结核性病变。 肺部疾病中较常见也是最容易与肺癌相混淆的病变。临床上容易误诊误治或延误治疗。对于临床上难于鉴别的病变,应反复做痰液检查、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及其他辅助检查,直至开胸探查。在明确病理或细胞学诊断前禁忌行放化疗,但可进行诊断性抗结核治疗及密切随访。 (三)肺炎。 大约有1/4的肺癌早期以肺炎的形式出现。对起病缓慢,症状轻微,抗炎治疗效果不佳或反复发生在同一部位的肺炎应高度警惕有肺癌可能。 (四)其他。 包括发生在肺部的一些少见和罕见的良恶性肿瘤,术前往往难以鉴别。 九、治疗 (一)治疗原则。 临床上应采取综合治疗的原则。即根据病人的机体状况,肿瘤的细胞学、病理学类型,侵犯范围(病期)和发展趋向,有计划地、合理地应用现有的治疗手段,以期最大幅度地根治、控制肿瘤,提高治愈率,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对拟行放、化疗的病人,应做Karnofsky或ECOG评分(见附录A)。

肺癌患者临床分析报告

肺癌患者临床分析报告 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临床表现和患者病情的分析是诊断 和治疗的重要依据。本文将对肺癌患者的临床表现、检查结果以及治 疗方案进行分析和说明。 一、患者基本情况 患者为男性,年龄65岁,平时体健,无重大疾病史。近期出现乏力、咳嗽、咳痰、胸闷等症状,并逐渐加重。症状出现一个月后前往 医院就诊。 二、临床观察与检查 1. 体格检查:患者一般情况较差,体温正常,呼吸急促,心率加快。胸部听诊可闻及湿啰音。 2. 血液检查:白细胞计数偏高,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水平正常, 血小板计数偏低。肿瘤标志物检测显示CEA和NSE水平升高。 3. 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拍片显示左肺上叶有一直径约5cm的肿块,边缘模糊。CT扫描进一步显示该肿块具有浸润性生长特点,并侵 犯了周围淋巴结。 4. 病理学检查:经胸部穿刺活检,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肺腺癌。 三、诊断与分期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检查结果,初步诊断为左肺上叶浸润性生长 的肺腺癌,具体分期结果还需进一步的检查确认。

四、治疗方案 针对肺癌患者的不同分期和病情,治疗方案有所不同。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检查结果,制定如下治疗方案: 1. 手术治疗:如果患者体力状况良好且肿瘤可切除,可考虑进行手术治疗。根据术前评估结果,决定是否行肺叶切除术、肺段切除术或楔形切除术。 2. 化疗:对于无法手术的患者或已有远处转移的患者,可选用化疗药物进行系统化疗。常用的化疗方案包括顺铂联合紫杉醇、卡铂联合依托泊苷等。 3. 放疗:放疗通常用于术后辅助治疗、放射治疗前后结合化疗等情况。 五、预后评估 患者的预后与多个因素相关,包括肿瘤分期、治疗反应、患者的基本情况等。经过综合评估,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检查结果,对患者的预后进行评估和说明。同时,为了更好地指导患者的治疗和生活,需要对患者进行相关的教育和指导。 六、结论 肺癌患者的临床分析是诊断和治疗的基础。通过患者的临床表现、检查结果和治疗方案的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和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同时,对患者的预后评估和相关的教育指导,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提高治疗效果。

肺癌的放射治疗讲解

肺癌的放射治疗 因临床症状就诊的患者中,当被确诊为肺癌时,多数已失去手术治疗的可能。根据相关资料表明,1/3肺癌患者的肿瘤属早中期,有手术探查的可能性;1/3患者的肿瘤尚局限于胸腔,但是局部肿瘤较广泛,已不能切除;余下1/3患者已到IV期,发生了远处转移。除了部分I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可考虑单纯手术治疗外,目前国际上对肺癌的治疗策略,无论是NSCLC还是小细胞肺癌(SCLC),都强调多学科综合治疗。放疗是肺癌综合治疗中的一个主要手段,在国际上已被广泛研究和应用。 1 不能手术切除NSCLC的放射治疗 1.1 伴有内科疾病不宜手术或患者不愿接受外科处理的NSCLC 外放疗对不宜手术或不愿接受外科处理的NSCLC患者较合适,但生存情况不及外科切除,有可能是选择患者的差异。因为从外科转到放疗科的患者,有一部分患者一般情况较差,特别是肺功能不好,易并发放射性肺炎;而且外科手术后分期与术前有差异,术前为Ⅰ期的肺癌患者,有25%~50%患者分期上升。 对Ⅰ、Ⅱ期NSCLC患者的放疗,主要问题是放疗剂量应给多少,也就是放疗量与肿瘤的大小、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之间的关系。小于3㎝的肺内原发灶,根治性放疗剂量一般需要65 Gy;对较大的肿瘤,采用这样的剂量就很难达到完全缓解,因此肺癌的放疗量应根据肿瘤的大小、分期而定。 大多数学者不主张早期肺癌进行纵隔淋巴结放射,特别是周围型肺癌。这是因为放射范围越大,对肺损伤越厉害,因此,如纵隔淋巴结没有转移,仅放疗原发灶即可。有报道不照射纵隔淋巴结的肺癌患者,仅有10%的早期肺癌会出现纵隔淋巴结转移,从而导致治疗失败;有报道即使对纵隔淋巴结预防放疗40 Gy,仍有10%患者放疗后出现纵隔淋巴结转移,这说明对纵隔淋巴结放疗40 Gy是不够的。 1.2 局部晚期肺癌的放疗 对不能手术切除的局部晚期肺癌,放射治疗是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但单纯放疗生存率低,配合化疗或放疗缩小后再行手术是最佳的治疗方法。 1.2.1 单纯放疗: 美国放疗治疗协作组(RTOG)在30年前就研究376例,接受不同放射剂量的局部晚期肺癌患者,用40、50、60 Gy的放疗剂量,中位生长期9个月,5年生存率5%,短期生存率以60 Gy为佳,局部复发率40 Gy组为53%~58%,60Gy 组为35%。 1.2.2 序贯放化疗与单纯放疗比较: 由于局部晚期NSCLC患者放疗后,常出现远处转移导致治疗失败,因此放化疗序贯结合有相互弥补的优点。先前的一些临床试验采用序贯放化疗未得出阳性结果,究其原因是未用铂类的化疗药物及患者的一般情况差。以后选择含有铂类(DDP 100 mg/㎡×2,长春花碱5 mg/㎡)结合60 Gy的局部放疗,患者卡式评分大于80,体重下降不超过5%和血红蛋白压积〉30%,治疗结果是放化疗序贯组(n=78)中位生存期14个月,而单纯放疗组(n=77)10个月(P=0.006),三年生存率分别为23%与11%。 1.2.3 同步放化疗与单纯放疗比较: EORTC报道每日用DDP 6 mg/㎡结合55 Gy的放疗较每周用30 mg/m2DDP结合放疗或单纯放疗的疗效好,其3年生存率分别为16%、13%与2%。

肺癌的放射治疗副作用和效果评估

肺癌的放射治疗副作用和效果评估肺癌是一种严重的健康问题,它在世界范围内造成了大量的疾病和死亡。为了对抗这一威胁,医学界采用了多种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化疗和放射治疗。本文将讨论肺癌的放射治疗,着重探讨其副作用以及如何评估治疗的效果。 ## 放射治疗概述 放射治疗是一种常用于肺癌治疗的方法,它利用高能X射线或其他射线来杀死肿瘤细胞或阻止它们的生长。这种治疗通常是通过外部束线放射治疗机器或内部放射源实施的。它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手术和化疗结合使用,具体方案将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生的建议而定。 ## 放射治疗的副作用 尽管放射治疗对于肺癌的治疗非常有效,但它也可能导致一些不良副作用。这些副作用包括: ### 1. 皮肤反应 放射治疗可能引起肺癌患者皮肤反应,如红肿、脱屑和瘙痒。这些症状通常在治疗过程中逐渐出现,但通常在治疗结束后会逐渐减轻。医生通常会建议患者如何缓解这些不适。 ### 2. 疲劳

放射治疗可能导致患者感到疲劳,这种疲劳可能持续数周或数月。这可能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但在治疗结束后通常会逐渐减轻。适量的休息和运动可以有助于减轻这种疲劳感。 ### 3. 呼吸困难 在接受肺癌放射治疗时,一些患者可能会经历呼吸困难。这可能是由于治疗引起的肺部炎症或其他因素引起的。如果出现呼吸困难,患者应及时告知医生,以便采取适当的措施。 ### 4. 气道炎症 放射治疗可能引起气道炎症,导致咳嗽和痰液增多。这可能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但通常会在治疗结束后减轻。医生可以开具药物以减轻这些症状。 ## 放射治疗的效果评估 除了了解放射治疗的副作用,评估治疗的效果同样重要。以下是一些评估肺癌放射治疗效果的方法: ### 1. 影像学检查 医生通常会利用X射线、CT扫描或PET扫描等影像学检查来监测肿瘤的大小和位置。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确定治疗是否有效,肿瘤是否在缩小或消失。 ### 2. 临床症状

肺癌晚期淋巴结转移放疗效果分析

肺癌晚期淋巴结转移放疗效果分析摘要 肺癌是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而晚期 肺癌往往伴随着淋巴结转移,给治疗带来巨大挑战。本文主要讨论晚 期肺癌淋巴结转移的放疗效果,包括放疗的原理、适应症、疗效评估、并发症等方面,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该治疗手段的相关内容。 引言 肺癌的晚期主要是指肿瘤进展到Ⅲb期和Ⅳ期,其中许多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是肺癌扩散的主要途径之一,且 与预后密切相关。放疗作为肺癌晚期淋巴结转移的重要治疗方式,其 放射原理和疗效备受关注。 放疗原理 放疗是利用高能射线破坏癌细胞的DNA结构,导致细胞死亡。对 于晚期肺癌淋巴结转移的放疗,主要有以下几种原理和方式: 1. 局 部控制:放疗通过破坏淋巴结转移处的癌细胞,抑制其进一步的生长 和扩散,达到控制肿瘤局部进展的目的。 2. 缓解症状:放疗还可以 减轻肿瘤对周围组织的侵犯,改善患者的症状,如呼吸困难、咳嗽等。 3. 提高全身治疗效果:放疗不仅可以治疗肿瘤局部病变,还可以在一 定程度上提高全身化疗、靶向治疗等其他治疗方式的效果。

适应症 放疗适用于部分晚期肺癌淋巴结转移患者,但因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异。以下情况可能适合考虑放疗治疗: 1. 进展较慢的晚期肺癌:对于肿瘤生长较缓慢、且淋巴结转移较少的病例,放疗可以有效地控制局部病变,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2. 局部病变较明显:如果淋巴结转移处的肿瘤呈现较明显的局部病变,如增大、侵犯周围器官等,放疗可以通过减轻肿瘤对周围结构的侵袭,缓解患者的症状。 3. 全身情况较好的患者:放疗对于全身情况较好、身体状况较稳定的患者来说,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疗效评估 针对晚期肺癌淋巴结转移的放疗,疗效评估是非常重要的。常见的评估指标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局部控制:通过临床检查、影像学评估等方式,观察淋巴结转移处肿瘤的大小、形态等情况,以评估放疗对局部肿瘤的控制效果。 2. 症状缓解:观察患者的症状是否有明显改善,如呼吸困难、咳嗽等,以评估放疗对症状的缓解效果。 3. 生存率:通过随访观察患者的生存情况,以评估放疗对患者生存率的影响。 4. 生活质量:除了生存率外,还应考虑患者的生活质量是否有所改善。 并发症 放疗作为一种有创治疗手段,也存在一定的并发症风险。晚期肺癌淋巴结转移患者放疗的常见并发症包括: 1. 放射性肺炎:由于放疗对肺部组织有一定的损伤,可能导致放射性肺炎的出现,表现为咳

放疗疗效评估

放疗疗效评估 放疗疗效评估是指通过观察和测量患者接受放疗后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结果和生物学指标等多种指标,评估放疗治疗的效果。这项评估是放疗治疗过程的重要环节,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治疗反应、调整治疗方案,并预测患者的远期治疗效果。 首先,疗效评估需要对患者进行详细的临床观察。包括评估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体重变化、疼痛减轻程度等。临床观察能够及时反映患者的治疗效果,帮助医生了解到底放疗是否起了作用。 其次,影像学结果对疗效评估也起着重要作用。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有CT、MRI和PET-CT等。通过对比患者接受放疗 前后的影像学结果,可以判断肿瘤的缩小情况、边界的清晰度、血供的改变等。这些结果能够反映出放疗对肿瘤的直接杀伤能力。 此外,生物学指标也是评估放疗疗效的重要手段。常见的生物学指标有肿瘤标志物、免疫指标等。通过监测这些指标的变化,可以了解患者的免疫状况、肿瘤的恶变程度以及患者对放疗的耐受能力。 对于放疗疗效评估的结果,可以根据肿瘤的缩小程度和病灶的变化程度将其分为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稳定和进展几个阶段。完全缓解意味着放疗治疗有效,肿瘤消失或无法检测。部分缓解表示肿瘤明显缩小,但仍可见于影像学。稳定意味着肿瘤大小和形态未发生明显变化。进展表示放疗治疗无效,肿瘤继续

增大或扩散。 对于不同的疾病,放疗疗效评估的标准也不相同。有些疾病的治疗效果可能比较明显,如早期肺癌、宫颈癌等,而有些疾病的放疗效果可能较差,如晚期肝癌、胰腺癌等。因此,在评估放疗疗效时,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评估标准。 总之,放疗疗效评估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结合临床观察、影像学结果和生物学指标等多种方法来进行评估。通过评估放疗的疗效,可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治疗的效果,为患者的康复做出更好的预测。

靶向治疗联合放化疗同步治疗在肺癌脑转移患者中的临床效果研究

靶向治疗联合放化疗同步治疗在肺癌脑转移患者中的临床效果研 究 肺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癌症之一,也是最常见的致命癌症之一。肺癌脑转移是肺癌晚 期常见的并发症,它极大地影响了肺癌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放疗和化疗,但这些治疗方法对肺癌脑转移患者的效果并不十分理想。近年来,靶向治疗 联合放化疗同步治疗成为了肺癌脑转移患者的治疗新方向。本文旨在探讨靶向治疗联合放 化疗同步治疗在肺癌脑转移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并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1. 肺癌脑转移的治疗挑战 肺癌脑转移是肺癌患者生存期较短的原因之一。传统的治疗手段包括手术切除、放疗 和化疗,但这些治疗方法并不能满足所有患者的需求。手术治疗存在创伤大、复发率高的 问题,对于脑转移较多或较大的患者效果不佳。放疗和化疗对于一些肺癌脑转移患者也并 非最佳选择,因为它们存在一定的毒副作用,且对于脑转移灶的治疗效果有限。寻求一种 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势在必行。 2. 靶向治疗的理论基础 靶向治疗是通过干扰恶性细胞特异性的生长信号、抑制血管生成或提高肿瘤对抗性的 方法来治疗癌症。靶向治疗具有针对性强、疗效明显以及毒副作用小的特点,因此备受关注。在肺癌脑转移的治疗中,靶向治疗通过干扰恶性肿瘤细胞的生长信号,减少瘤细胞在 脑内的生长和扩散,从而达到减少脑转移病灶的目的。 3. 靶向治疗联合放化疗同步治疗的优势 靶向治疗联合放化疗同步治疗是近年来的一个治疗趋势。相比于传统的治疗手段,靶 向治疗联合放化疗同步治疗具有以下优势:靶向治疗具有针对性强的特点,能够精准地干 扰肿瘤细胞的生长信号,减少对健康组织的损害。放化疗通过杀死肿瘤细胞来达到治疗的 目的,而靶向治疗则是通过干扰肿瘤细胞增殖的信号传导通路来达到的。这两种治疗方式 具有互补性,可以提高治疗的效果。靶向治疗联合放化疗同步治疗的毒副作用相对较小, 能够减轻患者的痛苦。 4. 靶向治疗联合放化疗同步治疗在肺癌脑转移患者中的临床研究 有很多临床研究证实了靶向治疗联合放化疗同步治疗在肺癌脑转移患者中的有效性。 一项来自美国的研究发现,采用靶向治疗联合放化疗同步治疗的肺癌脑转移患者,其生存 期明显延长,且不良反应较少。在中国,也有多个临床研究表明,靶向治疗联合放化疗同 步治疗在肺癌脑转移患者中表现出了良好的临床效果,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5. 靶向治疗联合放化疗同步治疗的局限性和展望

肺癌的化疗药物剂量与疗效评估

肺癌的化疗药物剂量与疗效评估肺癌是目前全球范围内造成死亡人数最多的癌症之一,化疗是肺癌 主要的治疗方式之一。在进行化疗治疗时,合理的药物剂量是确保疗 效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将探讨肺癌化疗药物剂量与疗效评估的相关 内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肺癌治疗。 1. 肺癌的化疗药物剂量 化疗药物剂量的选择与个体差异、疾病特点以及治疗阶段相关。对 于大多数肺癌患者而言,化疗常以多药联合疗法使用,同时考虑副作 用和效果。剂量的选择需要基于患者的身体状况、耐受性和毒性反应。 2. 化疗药物剂量调整的相关因素 在进行化疗过程中,可能需要对剂量进行调整以提高治疗效果或减 少副作用。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影响剂量调整的因素: 2.1 患者的身体状况 患者的身体状况是调整化疗药物剂量的首要考虑因素。例如,肝功能、肾功能、骨髓功能等都会对药物代谢和排除产生影响,进而影响 药物剂量的选择。 2.2 治疗阶段 肺癌治疗通常包括手术、化疗和放疗等多个阶段。不同阶段所需的 化疗药物剂量也会有所差异。在术前、术后或手术中辅助化疗时,药 物剂量的选择要兼顾保留手术条件和提高疗效。

2.3 毒性反应 化疗药物常伴随一定的毒性反应,如恶心、呕吐、骨髓抑制等。当患者出现严重的毒性反应时,需要对药物剂量进行调整,以减轻患者的不适和损伤。 3. 肺癌化疗药物疗效评估 评估肺癌化疗药物的疗效是了解治疗效果以及调整治疗策略的重要手段。以下为常见的疗效评估方法: 3.1 影像学评估 通过CT扫描、MRI等影像学方法观察肿瘤的体积变化以及肿瘤的血供情况,可初步判断药物治疗的疗效。 3.2 肿瘤标志物检测 部分肺癌患者具有特定的肿瘤标志物,如CEA、NSE等。通过检测这些标志物的变化,可以初步评估药物治疗的效果。 3.3 细胞学评估 通过肺癌组织活检或细胞学检查,观察肿瘤细胞的形态学特征以及增殖活性等指标,可以更全面地评估药物治疗的疗效。 4. 药物剂量与疗效评估之间的关系 药物剂量的选择是影响疗效评估的一个重要因素。剂量是否合理、是否适应患者的身体状况和治疗阶段,直接影响药物的疗效。

CT灌注成像对肺癌的治疗疗效评价价值

CT灌注成像对肺癌的治疗疗效评价价值 目的:分析CT灌注成像对肺癌放疗治疗疗效的评价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7例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患者化疗前、后进行CT灌注成像扫描,比较分析治疗后有效与无效患者的血容量(BV)、血流量(BF)、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表明通透性(PS)以及强化峰(PH)等参数结果。结果:27例患者化疗后19例患者有效,有效率为70.37%,无效8例,无效率为29.63%。灌注参数中有效组治疗前后比较BV、BF、PS和PH显著降低(P<0.01),MTT 值显著(P<0.01)升高。而无效组患者治疗前后上述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灌注成像扫描能准备反应肿瘤血流情况,对治疗效果有确切的评价意义,对治疗优化方案也有重要意义。 标签:肺癌;CT灌注成像;化疗; 肺癌在我国的发生率逐年上升,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对延长患者生命意义重大。肿瘤内血管极为丰富,血管的过分生长则使其血管形态,血液动力学发生改变。而CT灌注成像恰可以反映肿瘤组织中微血管形态学与动力学等的变化。因此其在诊断肿瘤发展以及治疗疗效评价方面具有极大的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我院进行治疗的27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分析对象,对这27例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和随访记录结果进行整理分析。其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6例,患者的平均年龄(41.56±9.37)岁。所有患者入院后经检查确诊为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分期为Ⅲb-Ⅳ期,KSP评分大于60分,心、肝、肾功能基本正常,无其他特殊严重的疾病史,经分析评价所有患者的预计生存至少3个月。 1.2方法 对每位患者进行编号并记录。治疗前进行CT灌注成像,记录各参数数据。再进行相同方案的化疗计划,采用TP方案(顺铂+紫杉醇)或者NP方案(顺铂+长春瑞滨),完成化疗疗程后对每位患者相关标准[5]进行治疗疗效的评价,并按编号记录患者的治疗疗效结果。随后分为有效组与无效组两组,分别进行CT灌注成像,随后统计分析灌注参数结果。 所采用的CT为Philips Brilliance64层螺旋CT,CT参数:120Kv,50mA,层厚0.5mm,0.5s/周。采用优维显300对比剂,300mg/ml,灌注成像扫描对比剂剂量为50ml,以5ml/s速度注射,10-30s后开始扫描,间隔时间为2s。排除患者等其他一切影响扫描质量的因素。

30例局限期小细胞肺癌同步放化疗与序贯化放疗的疗效比较

30例局限期小细胞肺癌同步放化疗与序贯化放疗的疗效比较聂俊丰;王翠英 【摘要】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therapeutic effectiveness and toxicity of concurrent chemoradiotherapy and sequential chemoradiotherapy in SCLC patients. Method: Of 30 cases of limited - stage SCLC patient, 15 cases were treated with concurrent chemoradiotherapy( PTX+DDP+VP-16 ): the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PPE chemotherapy in the first three cycles, and then the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concurrent chemoradiotherapy in the fourth cycle. 2-4 cycles of consolidation chemotherapy were implemented when chemoradiotherapy was finished. Another 15 cases of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sequential chemoradiotherapy : the radiotherapy was applied after three cycles of PPE chemotherapy were used, and 4 cycles of consolidation chemotherapy were implemented after radiotherapy was finished. Result: Compared with sequential chemoradiotherapy,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concurrent chemoradiotherapy was significantly enhanced ( 89. 4% vs. 76. 1% , P<0.05 ), 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survival rate between concurrent chemoradiotherapy and sequential chemoradiotherapy ( P>0. 05 ). Conclusion: Compared with sequential chemoradiotherapy, concurrent chemoradiotherapy could increase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SCLC patients.%目的:比较分析小细胞肺癌同步放化疗与序贯放化疗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30例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的15例接受放疗同步联合化疗(PTX+DDP+VP-16)方案化疗:患者于前3个周期给予PPE方案化疗,从第4周期开始实施同步放化疗,放化疗结束后再巩固2-4个周期.另15例患者

多西他赛与顺铂联合放疗治疗晚期肺癌的临床疗效比较分析

多西他赛与顺铂联合放疗治疗晚期肺癌的临床疗效比较分析 摘要目的探究顺铂和多西他赛联合放疗用于晚期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50例接受放疗治疗的晚期肺癌患者,按照联合使用的药物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5例。研究组患者联合使用顺铂和多西他赛进行治疗,对照组联合使用顺铂和丝裂霉素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68.00%(17/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36.00%(9/2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3,P=0.020.05)。结论相较于丝裂霉素,多西他赛和顺铂联用更适合用于晚期肺癌的放疗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顺铂;丝裂霉素;多西他赛;晚期肺癌;放疗;不良反应 不断扩大的工业生产为全球带来了污染,肺癌因此而成为全世界范围内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究其病理学分型,可细分为小细胞肺癌与非小细胞肺癌两种,其中又以非小细胞肺癌发病比例最高,占到所有肺癌患者的80%左右。临床一般以化疗或放疗进行治疗。近年来,医学界又将一些药物用于辅助放化疗,以此来缩小病灶,降低分期,延长患者生存期。本文就放疗联合药物的不同方案进行疗效对比。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择取2013年1月~2015年2月本院接受放疗治疗的晚期肺癌患者共50例,经病理学诊断均为非小细胞肺癌,其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最小50岁,最大75岁,平均年龄(63.15±10.28)岁;分型:鳞癌21例,腺癌22例,腺鳞癌7例。治疗前行主要器官功能检查与血常规检测,一切均正常。按照联合使用的药物不同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5例。 1. 2 方法对照组使用顺铂和丝裂霉素进行放疗辅助治疗,即每天为患者靜脉滴注2 mg的丝裂霉素与20 mg的顺铂;研究组则使用顺铂和多西他赛进行放疗辅助治疗,即静脉滴注多西他赛,40 mg/m2,1次/周;静脉滴注顺铂,14 mg/m2,1次/d。需要注意:应在使用多西他赛前提前1 d为患者服用2次地塞米松,单次剂量为8 mg,连续使用2 d,预防药物过敏、体液潴留等不良反应。 1. 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临床疗效判定标准:根据WHO针对实体瘤制定的疗效判定标准[1],将本研究疗效分为如下四个等级: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SD)、进展(PD)。总有效率=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不良反应包括:①血小板、白细胞减少; ②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③肝、肾功能损伤。 1. 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同步放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近期临床效果初评

同步放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近期临床效果初评 摘要】目的分析比较同步放化疗加巩固化疗和新辅组化疗合并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近期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0月~2013年7月收治的EP方案3个周期诱导化疗后有效的70例确诊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划分同步放化疗组和手术组.同步放化疗组接着间隔3周同步放化疗2个周期,每周放疗5次,化疗方案为TC方案,放疗为三位适形放疗DT53~75Gy/26~36f(中位DT63Gy),放疗后延续先前TC方案2周期.手术组诱导化疗3周期后行根治性肺癌切除术+纵隔淋巴结清扫.结果同步放化疗组完全缓解率为14.29%,总有效率为77.14%,手术组完全缓解率为34.29%,总有效率为82.86%,无统计学差异;同步放化疗组部分缓解率为62.86%,手术组部分缓解率为28.57%,有统计学差异.同步放化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8.57%,手术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4.29%有统计学差异.同步放化疗组一年生存率为42.86%,手术组一年生存率为34.29%,同步放化疗组稍高于手术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同步放化疗加巩固化疗和新辅组化疗合并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近期临床效果相当,但前者能够避免手术带来的二次伤害及应激,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治疗可靠有效,值得临床上大力推行.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同步放化疗;临床效果【中图分类号】R734.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1274-01 随着大气污染加重、吸烟人群增加等因素,肺癌的发病率逐年升高.肺癌患者中约85%为非小细胞肺癌,其中1/4进展为局部晚期[1].目前对于无法手术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主要治疗方法包括同步放化疗和化疗[2].已有研究表明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方面同步放化疗优于单纯化疗及序贯放化疗, 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比较同步放化疗组和手术组近期的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一年生存率,探讨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合适的治疗方法,系统分析其安全性及有效性,以便为广大临床工作者提供借鉴和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0年2月~2013年7月收治的EP方案3个周期诱导化疗有效的70例确诊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均为Ⅲ期,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同步放化疗组和手术组,每组35例,两组治疗前均常规行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检查及CT确定影像学分期,病理活检确定肿瘤类型,治疗后监测可能并发症,常规行相应检查.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理类型、KPS评分等一般资料方面的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EP方案诱导化疗:第1~3d,以100mg/m2依托泊苷,25mg/m2顺铂,ivgtt,间隔3周,共三个周期. 1.2同步放化疗组诱导化疗后同步放化疗组间隔3周同步放化疗2个周期,化疗方案为TC方案:第1d,135mg/m2紫杉醇,ivgtt;第2d,卡铂AUC=5,ivgtt.同时每周放疗5次,放疗为三维适形放疗,放疗后延续先前TC方案2周期. 放疗:三维适形放疗,总的剂量为DT53~75Gy/26~36f(中位DT63Gy),加速器为6MV西门子直线加速器,病人平躺,先行体膜固定,再扫描增强CT,接下来由相应放射科、肿瘤科及呼吸科医师勾画靶区.CT肿瘤区包括1原发病灶; 2)纵隔1cm以上的淋巴结及有病理支持的淋巴结;3)靶区则在肿瘤区外放6~8mm;4)通常心脏受量V40小于等于30%,脊髓的受量小于等于40Gy,食管受量V50小于等于50%,双肺受量V20小于等于30%. 1.3手术组诱导化疗EP方

研究肺癌放疗后复发患者用三维适形调强放疗再治疗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

研究肺癌放疗后复发患者用三维适形调强放疗再治疗的可行性及临 床疗效 摘要目的探究肺癌放疗后复发患者用三维适形调强放疗进行再治疗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62例放疗后复发的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放疗,观察组采用三维适形调强放疗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及1年后的生存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及1年后的生存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适形调强放疗在肺癌放疗后复发患者的治疗中提高了治疗的有效率和疾病的控制率,改善了患者远期的生存情况,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肺癌;复发;三维适形调强放疗 我国肺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在恶性肿瘤中居于首位,该病患者放疗后复发率较高,且复发后手术治疗的风险较大[1]。三维适形调强放疗是一种新型技术,为了探究肺癌放疗后复发患者用三维适形调强放疗进行再治疗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本院选取62例放疗后复发的肺癌患者进行了本次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将2012年6月~2014年5月本院收治的放疗后复发的肺癌患者62例,均经组织学病理检查和(或)细胞学病理检查确诊。根据随机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1例。对照组男18例,女13例;平均年龄(54.27±6.83)岁;放疗后复发时间(1.31±0.86)年。观察组男17例,女14例;平均年龄(54.39±6.64)岁;放疗后复发时间(1.43±0.75)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复发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组患者的一般情况较好,且均自愿接受化疗,在签署知情同意书之后实施化疗。 1. 2 治疗方法 1. 2. 1 对照组常规放疗:通过胸部CT平扫加增强确定肿瘤的区域,将肿瘤区域向外扩大2 cm后进行总剂量为60 Gy的照射治疗。 1. 2. 2 观察组三维适形调强放疗:给予患者适当的体位后采用真空体模进行固定,将肿瘤位置用激光灯进行标记,之后采用CT对肿瘤部位进行连续扫描以获得三维重建图像,并将图像输入计划系统。将肿瘤区域向外扩大1.5 cm 后进行总剂量为60 Gy的照射治疗,取4~6个适形照视野和95%等剂量面覆盖照射。 方案的选择由主治医生根据患者的癌症分期、肿瘤耐药性等多个方面进行考

肺癌放射治疗

肺癌放射治疗 肺癌放射治疗 以下的肺癌放射治疗论文范文,欢迎阅读借鉴。 肺癌放射治疗【1】 【摘要】目的:探讨肺癌患者放射治疗方法效果。 方法:对60例肺癌患者放射治疗的方法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经治疗显著改善46例,部分改善13例,无改善1例,改善率98.3%。 结论:肿瘤局部控制率高、放射反应小等优点。 【关键词】放射治疗;肺癌 原发于支气管黏膜和肺泡的恶性肿瘤称原发性支气管肿瘤简称肺癌。 不包括气管癌及转移性肺癌。 治疗前积极治疗患者的并发症,放疗期间应加强支持治疗措施,积极处理放射反应,以帮助患者顺利完成放疗[1]。 我院2012~2013年对肺癌病放射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组收治的肺癌病60例,男46例、女12例,年龄40~76岁,平均年龄65岁。 经临床影像和组织细胞学检查确诊为肺癌。 病理分类:鳞癌26例,腺癌13例,小细胞未分化癌14例,大细胞未分化癌7例。 1.2 方法 1.2.1治疗前准备治疗前应有完整的诊断、分期、患者一般状况的资料,并及时处理相应的合并症,如糖尿病、肺炎、肝肾功能异常、高血压等。 1.2.2放射剂量非小细胞肺癌,根治剂量通常为:鳞癌55~65 Gy/6~7周;腺癌60~70 Gy/6~8周、术前放疗或亚临床处治疗剂量可控制在35~45 Gy/3~4周。

肺野内实质性肿瘤实际受照剂量比软组织中的肿瘤照射剂量大10%~20%(因射线经过的肺组织厚度不同而变),临床上应特别注意。 近年来也有采用48 Gy/4次/4天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报道。 小细胞肺癌,以往认为小细胞肺癌的合适剂量为45~50 Gy,超分割放疗或高剂量常规分割放疗,1.5 Gy,每天2次的超分割放疗同步化疗的5年生存率为26%。 CALGB 8837的研究发现常规分割70 Gy合并化疗的6年生存率高于30%。 1.2.3射线选择适合的射线选择应根据肿瘤的大小及其在肺内的位置而定,对巨大且贴近胸壁的肿瘤,用相对斜野照射时,15 MV以下X射线,因其70%剂量区可大于野间距的1/2,故剂量分布明显优于10 MV以下的X射线。 对位于肺内位置深、体积小的肿瘤,射线能量则不宜选择太高,以免在肿瘤表面形成二次剂量建成区会影响肿瘤的受照剂量。 1.2.4三维适形和调强放射治疗定位CT的扫描范围上界为环甲膜,下界为肝下缘。 GTV应在肺窗勾画,包括肺癌原发灶、短径大于1.0厘米的淋巴结。 鳞癌CTV为GTV外放6毫米,腺癌需外放8毫米。 并发肺不张患者应事先进行葡萄糖代谢显像,以准确确定GTV的范围、减少正常肺体积的受照射剂量。 2 结果 显著改善46例,部分改善13例,无改善1例,改善率98.3%。 3 讨论 肺癌的早期症状不明显,无特异性,早期诊断率低,各种不同病理类型肺癌的生物学行为相差颇大,近年来的疗效有所提高。 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原则接受50~60 Gy/5~10次/1~2周立体定向放疗,其中18例在立体定向放疗之前接受常规放疗40~60 Gy/20~23次/4~6周的常规放疗。 术前化疗能够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