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蒙牛融资案例分析DOC

蒙牛融资案例分析DOC

蒙牛融资案例分析DOC
蒙牛融资案例分析DOC

蒙牛融资案例分析

--企业融资报告

GROUP ONE

蒙牛融资案例分析

目录

蒙牛乳业简介 (4)

(一)创建 (4)

(二)发展历程 (4)

(三)技术投入 (5)

(四)价格策略 (5)

(五)营销渠道 (6)

乳品产业分析 (7)

(一)发展道路 (7)

(二)规模 (7)

(三)发展潜力 (7)

(四)进出口情况 (7)

与国内主要竞争者比较 (8)

(一)市场占有比较 (8)

(二)竞争者竞争力对比 (12)

(三)营销创新 (13)

蒙牛乳业财务状况分析 (14)

(一)赢利能力指标分析 (14)

(二)资产周转能力分析 (15)

(三)负债和偿债能力分析 (15)

(四)资产流动性指标分析 (16)

(五)风险分解分析 (16)

(六)蒙牛乳业资产负债表结构分析 (17)

融资计划 (18)

(一)第一次融资计划 (18)

(二)第二轮融资计划 (19)

独特的激励机制 (20)

(一)蒙牛乳业控制权转移的股权激励机制设计 (20)

(二)与业绩相关的奖惩机制设计 (20)

(三)激励性股权结构设计 (20)

(四)公司权益计划设计 (21)

蒙牛股份资本运作成功启示 (21)

前景展望 (22)

(一)未来3至5年的规划 (22)

(二)未来新产品的分布图 (22)

(三)潜在的客户群体潜在的市场前景 (23)

蒙牛乳业简介

(一)创建

蒙牛集团是一家经营以乳制品为主的民营上市企业,创建于1999年8月,其前身是蒙牛乳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牛根生是集团主要创始人之一,也是伊利集团前副总裁.蒙牛集团总部设在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盛乐经济园区,前后四期工程占地面积5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员工万余人。

(二)发展历程

●“先建市场,后建工厂”

1999年蒙牛创立之时,面临的是"三无状态":一无奶源,二无工厂,三无市场。公司成立之初董事会确定了"先建市场,后建工厂"的战略。通过虚拟联合,蒙牛投入品牌、管理、技术、配方,与区内外8家乳品企业合作。

当时,比照"哑铃型企业"的说法,蒙牛把这种"两头在内,中间在外"(研发与销售在内,生产加工在外)的企业组织形式,称作"杠铃型"。1999年底,蒙牛建起了自己的工厂,自此由"虚"转"实"。

●建立“全球样板工厂”

1999年底,蒙牛总部一期工程竣工投入使用;2000年底,二期工程投入使用;2002年底,三期工程投入使用。全部工程均定位于"国内顶尖、国际领先"。其中三期工程,是目前全球放置生产线数量最多、日处理鲜奶能力最大、智能化程度最高的单体车间,被世界上最大的牛奶设备制造商瑞典利乐公司列为"全球样板工厂"。2003年底,四期工程投入使用。

与此同时,蒙牛生产基地在自治区境内以总部呼和浩特为轴心,向西延伸,进入包头、巴盟等地区;向东延伸,进入兴安盟、通辽等地区;向外省延伸,进入北京、天津、山西、山东、湖北、河南、兰州、新疆、浙江、黑龙江等地区。

目前,企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开发的产品有液态奶、冰淇淋、奶粉及奶片等系列100多个品种。

●智力整合财力,充分利用资本运作和社会资源扩大蒙牛规模

通过经济杠杆的调控,蒙牛整合了大量社会资源。目前,参与公司原料、产品等运输的1000多辆运货车、奶罐车、冷藏车,及奶站配套设施,近15万平方米的员工宿舍,合计总价值近10亿元,通过当地政府及公司的动员和组织,均由社会投资完成。

2002年,摩根士丹利、英联投资公司、鼎晖投资同时投资蒙牛,2003年,再次注资。04年6月10日,蒙牛正式于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股票代码),成为第一家在香港上市的中国大陆乳制

品企业。此次IPO取得了巨大成功,按照19倍的市盈率,以每股3.925港币的价格发行,公众超额认购达206倍。公司筹集资金额达13.74亿港币,上市当天,涨幅达24.2%,当日成交量达16.91亿港币。

蒙牛乳业集团在短短6年时间,主营业务收入在全国乳制品企业中的排名由第lll6位上升至第2位。其中,UHT牛奶销量居全球第一,液态奶销量居全国第一,冰淇淋销量居全国第一。蒙牛带动内蒙古及周边地区新增奶牛80多万头,产业链条辐射几百万农牧民。成为了乳品业收奶量最大的农业产业化的“第一龙头"。

(三)技术投入

蒙牛一直很注重对于技术研发的投入,不断提升制奶技术,为消费者提供高质量的放心奶,这一点在蒙牛整个儿发展过程中都表现得很突出。

初创阶段,蒙牛在国内第一个建起了“运奶车桑拿浴车间”。蒙牛奶罐车从奶源基地每向工厂送完一次奶,都要在高压喷淋设备下进行“三洗”:酸洗一遍,碱洗一遍,开水及蒸气洗一遍,杜绝了陈奶残留污染新奶的可能,最大限度地保持了草原牛奶的原汁、原味。

蒙牛2002年底投入的三期工程,是目前全球放置生产线数量最多、日处理鲜奶能力最大、智能化程度最高的单体车间,被世界上最大的牛奶设备制造商瑞典利乐公司列为"全球样板工厂"。

生产工艺上,蒙牛引进国际最权威的无菌包生产商瑞典利乐公司全套进口的牛奶加工设备,并覆盖了公司主要的生产线,整个生产过程均在无菌管内,采用世界上最先进的ALFAST标准化闪蒸系统及瞬间灭菌工艺

2006年3月,蒙牛完成了国家营养中心委托的OMP造骨牛奶科研课题,推出世界上第一款旨在“吸收钙,留住钙”的造骨牛奶蛋白产品——“特仑苏OMP牛奶”。这款中国企业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牛奶产品,被誉为传统产业“中国创造”的典范。

2006年10月,在第27届IDF(国际乳品联合会)世界乳业大会上,蒙牛一举夺得被誉为全球乳业“奥斯卡”的IDF世界乳业创新大奖,为中国乳业赢得首枚世界金牌。

(四)价格策略

折扣价格:蒙牛会根据产品进入终端的时间长短进行相应的折扣,如奶制品快要到达保质期的期限时,会做一定的价格折扣。

歧视定价:在不同的竞争市场,蒙牛采取不同的价格策略。如蒙牛进驻香港市场的时候就采取的高位定价的方法,适应了香港消费者的消费心理。

(五)营销渠道

直销扁平平台式渠道分销模式即公司直营+经销商配送

直销扁平网络式渠道模式即即公司直营+第三方物流商配送传统代理经销即金字塔垂直式渠道模式

乳品产业分析

(一)发展道路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乳品行业开始步入发展的快车道,呈现出产销两旺、增收增利的局面,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升,乳制品行业和相关企业也成为倍受关注的对象。也成为国内外投资的一个热门行业。

近几年,随着保健品市场由无序竞争转入平稳发展期,同时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对自身健康更加关心,乳制品特别是牛奶的消费量呈现大幅度增长的趋势。特别是1998年以后。中国奶业消费经历了一个“爆发性增长期’’。据统计。2000年我国奶产量为919万同比增长10.08%。改变了自2001年以来剩余利润总额增长超过销售收入的局面。lO年来。我国乳品消费量以年均14.6%的速度增长,10年内增长了lO倍以上,乳业运行情况良好产销量均呈增长态势。

(二)规模

2005年,我国奶类总产量达到2865万吨,名列世界第四;全国规模以上乳品企业销比增长了lO.5倍:乳制品工业总产值达891。2亿元,与1995年相比增长10.6倍,亿元.奶牛头数达1500多万头.乳制品产量达到1622万吨,同比增34.6%,;乳制品工比增长14.54%.中国乳品工业企业有16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有460多家。

2007年,我国的奶类总产量预计将达到3650万吨,将超过俄罗斯,继印度、美国之中国三大乳业公司财务状况分析与财务战略研究后位列世界第三位;奶牛存栏数将达到1500万头左右。

(三)发展潜力

中国作为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2005年全国人均奶类占有量达到10公斤,只有全球长潜力巨大。另外,随着学生饮用奶计划在全国的实施,我国奶制品的消费空间将非常巨大,如果我国2亿学生中有20%的学生每天喝奶,这个消费量是不可想象的。同时,农村消费市场也不可轻视,据统计,近几年奶粉消费量有所增长,主要是由于农村的消费量增大。这说明,在今后较长一段时期,我国对牛奶的需求量将持续增加,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四)进出口情况

2006年,我国乳品进出口全面增长,进口金额增幅较大,出口金额和数量增幅降低,出口在贸易的比重逐步增加。全年乳制品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20.7%,其中进口金额占进出口总金额的85.6%;乳品进出口总量比上年同期增长8.4%,其中进口量占进出口总量的82.3%。

此外,随着关税下调,国外乳品企业也大量进入中国市场。从1995年至今,目前世界排名前20位的乳业品牌全都进入中国市场,目前在我国的45家外商投资乳品企业则几乎涵盖了所有国际知名跨国公司。据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2004年三资乳业的产值已占到中国乳业产值的三分之

一左右,利税总额占40%以上。据了解,为了抢占中国乳品市场,澳大利亚、新西兰已将奶粉价格从去年每吨2800元,降至现在的1500元。

与国内主要竞争者比较

(一)市场占有比较

上海市场主要品牌的市场份额

从以上图表可以看出,就全国市场而言,蒙牛、伊利和光明占有了市场的主要份额,三元的市场份额较低。在北京市场,蒙牛和伊利的市场份额较大,伊利和三元的市场份额相对小一点,但也均在10%以上。在上海市场,光明的市场份额最大,超过30%。蒙牛和伊利相对小一点,而三元的市场份额几乎为0。可见,在奶制品市场也是具有区域性的。

综合来看,全国性品牌只有蒙牛和伊利,光明只在华东市场和华南市场有影响力。在优势市场上,蒙牛占据华东、东北和华北;而伊利则占据华南和西南。

在忠诚度方面,消费者对蒙牛和伊利两品牌有趋同性,但在伊利占优的西南市场,消费者对蒙牛忠诚度上升,而伊利呈下降态势。在鲜奶领域,目前蒙牛市场竞争力占优,伊利其次。

(二)竞争者竞争力对比

蒙牛VS伊利

奶源地之战。先是伊利发难,使“长富乳业”抛弃蒙牛,转投伊利,从而占有了长富乳业在华南乃至全国最大的奶源基地。蒙牛也积极展开对当地奶源的收购工作,并马鞍山投巨资建奶源基地。随后,蒙牛也主动出击,建立了蒙牛澳亚国际牧场

技术之争。为避免低层次的价格战,伊利和蒙牛都在酸奶领域进行了大量的技术投入,以提高其营养保健功能,进行差异化竞争。2005年伊利成立了酸奶事业部加强对市场的开发,还与世界乳业巨头芬兰维利奥合作,享有了LGG益生菌在中国市场连续5年的独家使用权,并于2006年初推出了自己的LGG益生菌酸奶,提高了产品的技术含量,向中高端市场发力。蒙牛也先后推出过LABS益生菌酸奶、冠益乳酸奶等产品,并在2006年末与达能合作成立酸奶公司,利用达能先进的制造工艺与研发技术,提升其酸奶的市场竞争力。

产品创新。UHT奶、乳饮料、酸奶等三个主阵地展开猛烈的争夺。

UTH奶:功能型伊利“早餐奶”和蒙牛“晚上好奶”,高端型蒙牛“特仑苏”和伊利“金典”,逐对比拼。在经过长期价格大战后,伊利在2005年首先推出了功能型的伊利“早餐奶”,向大众灌输营养早餐的理念,取得了很好的市场反响。蒙牛紧随其后,推出蒙牛“晚上好奶”,向消费者者传递,牛奶的营养与安睡作用,并相继推出蒙牛“早餐奶”、“未来星成长奶”等系列功能奶。2006年蒙牛推出高端奶“特仑苏”,蒙语即金牌牛奶,向消费者宣扬其源于纯正奶源,高科技、高营养,得到了轰动性的市场效果,该产品”还在2006年度的IDF大会上获得“新产品开发大奖”。伊利也推出高端新品“金典”,宣传其奶牛MIP概念,同时不忘奶源地、高科技和高营养概念,并开展“关爱精英健康计划”市场推广活动为“金典”销售助力。

冷饮产品

截至11月,伊利2006年度共推出新品65款,平均不到一周就会推出一个新品,产品线从低价格到10元包办。值得称道的是,伊利“巧乐滋”这一老品牌在2003年创造了2亿元惊人业绩之后,继续在2006年创造了四亿元的销售额。蒙牛也推出一系列的产品,其中的“随变”、“绿色心情”也有不俗表现。

另外,由于2005、2006连续两个暖冬,冷饮市场总量增速加快,伊利和蒙牛的冷饮收入也快速增长。伊利因为在产品创新、市场推广等方面的持续投入取得了很好的战绩,在2006年上半年,伊利冷饮就实现了44.66%的增度,销售收入达到13.36亿元,全年预计收入将达30亿,将坐稳冷饮市场的头把交椅。

奶粉市场

伊利在2005年推出婴幼儿配方奶粉,取得了三位数的增长,估计2006年伊利奶粉市场的收入将会突破20亿,已经领军中国奶粉行业的。蒙牛在这一领域的表现无法与伊

利相提并论,为提高其奶粉领域的竞争力,2006年8月蒙牛与世界乳业巨头丹麦的阿拉福兹公司共同投资5.4亿元,利用阿拉福兹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生产奶粉,并开发其他乳制品,真正开始进军奶粉市场。

(三)营销创新

●伊利:“政府”营销

伊利深吟“政府”营销之道,在方面长期投入巨大,无论是对地方政府还是中央政府,伊利都做得比较出色。2005年末伊利投巨资3000万元支持地方基础设施建设,鼎立支每年一度的“昭君”文化节;还与团中央发起“中国青少年发展伊利梦想基金”,与全国妇联等部门长期主办对哺乳期婴幼儿父母折科学哺育知识的普及教育。另外,伊利在中央党校等单位联合举办的以“新农村·新发展·新机遇”为主题的“建设社会

主义新农村论坛”活动中,由于伊利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中做出了杰出贡献,带领500万农牧民发家致富,荣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行业龙头企业”称号。另外,伊利的高利税是其政府营销最有力、最简单、也是最直接的方式,其纳税总额已近50亿元,其中2005年纳税9亿元,是蒙牛的两倍还多,在2006年度纳税数额将超10亿元。

●蒙牛:“公益”营销

蒙牛绝对是顶尖的营销高手,他们的“送奶工程”,极大的增强了消费者对蒙牛的忠诚度。但最为经典的显示蒙牛公益营销真功夫的篇章,莫过于蒙牛在获得产品创新大奖时总裁杨文俊的演讲。他说:“非常荣幸能够代表中国乳业、代表中国千万奶农,来领取这个世界乳业的至高无上的荣誉。这份荣誉,是属于整个中国乳业的、是属于13亿中国人的。特仑苏是蒙语‘金牌牛奶’的意思,我坚信,在民族乳业同仁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够早日实现‘让所有的中国人,首先是孩子,每天都能喝上一斤奶的梦想!’一定能让所有的中国牛奶,都成为全世界的‘特仑苏’!”

蒙牛乳业财务状况分析

(一)赢利能力指标分析

由表2-1数据可知,蒙牛乳业集团的营业毛利率在04年比03年下降了2.87%后,变化不大,涨幅最大是05年-06年,上涨了0.62%;销售利润率从02年到03年增长了1.04%后,在04年又下降了1.23%,此后几年波动不大;投入资本报酬率很高,几年内都是上升趋势,说明蒙牛乳业公司的竞争力很强并且成长很快;净资产收益率在03年有大幅度的提高,上涨幅度为8.15%,但在04年有大幅的下降,下降幅度为14.6%,之后从2005年起又开始呈上升趋势,虽然净资产收益率很高,但整体上呈波浪式波动,略有不稳定;总资产收益率在04年较03年有3.43%的下降后,从2004年开始呈稳步上升趋势,分别增长了O.81%,1.85%。

总体来说,蒙牛乳业的赢利能力还是不错的,营业毛利率除2002年和2003年较高外,04年-06年都是维持在22%以上的;销售利润率除了03年较高外都是维持在4.5%左右的比率;净资产收益率是四个指标里最不稳定的,时高时低,但从实际情况而言,表现还是较好的;最体现赢利能力的总资产收益率,近三年来是呈上升趋势的,所以总体而言,蒙牛乳业是三大乳业中赢利能力最强的。

(二)资产周转能力分析

由表2-4可知,蒙牛乳业的总资产周转率都是在1.5以上,这说明该企业的资产利用效率较高;固定资产周转率基本在3左右,只有2002年在4以上,在03年有较大的下降,可能是由于公司固定资产的增加所导致;应收账款周转次数都在50以上,尤其是2005年和2006年达到了61.98和86.89,说明企业的贷款可以及时收回;存货周转率,除04年有少许下降,整体上都是稳步上升的,说明企业的存货开始增加,不过增长幅度并不大。

整体而言,蒙牛乳业的资产周转能力不错。

(三)负债和偿债能力分析

如表2.7所示,蒙牛乳业的资产负债率较高,5年都在50%以上,可能是由于企业为扩大生产经营而借入大量的银行借款所致,除2003年外,其余年度没有超过60%,还是处于相对安全的资本结构,且适当负债对企业也有一定的好处;负债权益比除了2003年明显高于各年,其余均稳定在120%左右,比较稳定;权益乘数除2003年接近3以外,其余各年都维持在2以上,说明l元的股东权益拥有2元以上的总资产;就利息保障倍数和本息保障倍数而言,蒙牛乳业公司的指标值在三家公司里是最低的,说明该公司支付利息费用的能力并不是很强。

(四)资产流动性指标分析

通过下表可以有如下的分析结果:第一,从流动比率来看:蒙牛乳业的流动比率一直维持在1左右,波动不大;第二,从速动比率来看:蒙牛乳业的速动比率整体上比较低,都没有达到l。

根据国际上的经验,一般公认流动比率为2比较适宜,但蒙牛集团这5年间的流动比率都只在1附近上下浮动,使得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稍差。

关于速动比率,一般应保持在100%以上。可是蒙牛这几年间的速动比率都没有超过1,暴露了蒙牛的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比较弱。

(五)风险分解分析

蒙牛乳业公司的经营杠杆是逐年递减的,说明其经营风险在下降,三年降幅为0.23,财务杠杆在2004年有较小幅度的上升后又在2005年有所下降,总体而言比较稳定,由于经营杠杆逐年下降,而总杠杆又等于经营杠杆与财务杠杆二者乘积,因而其总杠杆也是逐年下降的。

(六)蒙牛乳业资产负债表结构分析

由上表可以分析,2003-2006年这几年里,蒙牛乳业的总资产增长率是非常高,相应的其负债率也很高.所占比例都在50%以上,其中采用流动负债占据了大部分;此外蒙牛乳业的非流动资产比例是逐年上升的,尤其在2006年,达到60%以上,这与其固定资产的比例增加是相对应的,说明其添置了新的设备,使得固定资产所占比例逐年上升;通过负债比率的提高以及固定资产的投入,蒙牛乳业公司迅速扩大了经营规模,实现了销售的快速增长,占领了市场份额,赶超伊利乳业。

在流动负债中占据比例最大的项目是短期借款、应付账款,所以可以得知蒙牛乳业的短期借款数目很大,而短期借款属于临时性负债,可以借新还旧,所以说它的临时性负债不仅融通临时性流动资产的资金需要,还满足部分永久性资产的需要。由于临时性负债的资本成本低,该政策下临时性负债的比重大,与其资产负债率较高是相一致的,所以通过分析,蒙牛乳业是激进型的营运资本融资政策

融资计划

(一)第一次融资计划

蒙牛私募融资相关公司及其之间的关系

融资设计:

私募投资者设计了控制权和所有权分离的解决方案,即将股份分为两种,分为1股10股投票权的A类股和1股1票投票权的B类股。从而使所有权(收益权)与投票权(控制权)之间的分离。

附带条件:若蒙牛管理层股东能够达成有关表现目标,就有权将其所持A类股份转化为B类股份,实现控制权与收益权的一致;若不能,外资系将以极大的股权比例获得收益权

第一次融资新投资者:“英联”、鼎辉、摩根士坦利

新增资金总额及来源:2002年,“英联”、鼎辉、摩根士坦利三家私募投资者以530美元/股的价格,分别投资17332705美元,5500000美元、3141007美元,认购了32685股、10372股、5923股的B类股票,合计持有B类股票48980股。三家投资者总共为开曼公司提供现金约2.16亿元。

新增资金用途:流动资金,新产品开发、市场开拓

持续利润:由于是私募投资,一般获取利润方式就是企业IPO,第一轮融资暂时没有回报。

第一次私募融资股权分布图:

(二)第二轮融资计划

背景

●2003年,蒙牛股份的财务数据显示:销售收入为40.715亿元,增长了144%,税

后利润增至2.3亿元,增长了194%。

●牛根生坚决不放32%的最高外资投资底线,于是新的投资只能以认购可换股证券

这个新金融品种实现。

“英联”、鼎辉、摩根士坦利三家投资机构斥资3523.3827美元,购买未来转股价0.096美元/股的债权,在蒙牛上市后可转为3.68亿股蒙牛股份,转股价相当于0.74港元/股。约定IPO半年后可转30%,1年后可全部转股。

这种可转换债权的优点:

●暂时不摊薄管理层的持股比例,保证管理层对蒙牛股份控制权的稳定。

●不摊薄每股股利,保证公司每股经营业绩稳定增长,做好上市前的财务准备。

●换股价格远低于未来IPO的股价,锁定了三家战略投资者的投资成本,保证了一旦

蒙牛业绩出现下滑时的投资风险

新增资金总额及来源:2003年9月18日,毛里求斯公司以每股2.1775元的价格购得蒙牛的80010000股股份;10月20日,再次以3.038元的价格购买了96000000股蒙牛股份,对蒙牛股份的持股比例上升至81.8%。

投资者回报:2004年6月10日,蒙牛乳业在香港挂牌上市,公开发售3.5亿股(包括1亿旧股),发行价位3.925港元,共募集资金13.74亿元港元。成为中国第一家境外上市民企红筹股。

第一次退出:IPO时,共出售了1亿股蒙牛的股票,套现3.92亿港元,其中:摩根士坦利、鼎辉和英联分别卖出了35034738股、11116755股及6348507股,分别相当于蒙牛已发行股本约2.6%、0.8%及0.4%。

第二次退出:2004年12月,私募投资者行使第一轮可转换债券转换权,增持股份1.105亿股,增持后,立即以6.06港元的价格抛售了1.68亿股,套现10.2亿港元

第三轮退出:2005年6月15日,三家私募行使全部剩余可转债,共计换得股份2.58亿股,三家投资者将共持有蒙牛乳业的11.04%股份,共计1.104亿股几乎全部抛出。

投资者两次投资的回报:共投入资金折合港币约4.77亿元,通过蒙牛上市获得现金29.74亿元,两年获利5倍!总共获利:24.97亿元。

独特的激励机制

(一)蒙牛乳业控制权转移的股权激励机制设计

首轮融资时,蒙牛乳业股票种类分为A类股票、B类股票,蒙牛股份管理层合计持有的A类股票只占有蒙牛乳业股份的4%,拥有投票权51%,而三家海外投资商持有的B 类股票占蒙牛乳业股份的90.6%,拥有投票权49%,蒙牛股份的管理者要想获得与投票权相同的控股权,必须满足经营业绩要求。否则,蒙牛乳业控制权转移给三家海外投资商。

次轮融资时,三家海外投资商与蒙牛乳业签署了可转换债券投资协议,这个协议同样隐含了控制权转移机制。当蒙牛股份经营业绩不理想时,三家海外投资商将低价行使债转股权利,甚至可以行使超额换股权,借此三家海外投资商可以控股蒙牛乳业。

控制权转移机制具有极强的激励作用,在美国风险投资中运用极为普遍。对于不希望失去企业控制权的创业者而言,面对控制权转移机制,唯一可做的就是努力工作。

(二)与业绩相关的奖惩机制设计

在二次融资过程中,三家海外投资商都为蒙牛股份的管理层设计了与公司经营业绩相关联的奖惩机制,如首轮融资合约规定金牛和银牛股东在股份转化为普通股的同时可以获得以面值认购新的普通股的权利,最终奖励数量达到当时蒙牛乳业总股本数的

14.9%。为换取牛根生承诺“至少五年内不跳槽到别的竞争对手公司或者开设同类乳业公司,除非外资系减持上市公司股份到25%以下”三家海外投资商又无偿转让8716股蒙牛乳业股份,占当时蒙牛乳业总股本数的6.1%。

(三)激励性股权结构设计

最终在香港上市的蒙牛乳业股东由金牛公司、银牛公司以及三家海外投资商组成,而银牛公司和金牛公司的股东全部为蒙牛股份的管理层、原始投资者以及相关利益者。因此,蒙牛乳业的股本结构设计实际已讲蒙牛股份的内部人全部变成了公司股东,将蒙牛

蒙牛风险投资案例分析

蒙牛风险投资案例分析

蒙牛风险投资案例分析 小组成员:许倩倩 何佳飞 田琳琳 王萍萍 翟利娟 胡娟 孙飞

这时,风险注资还未开始,壳公司架构搭建已经完成,壳公司的结构和预计注资完成后的股权结构如下图。 这样设置壳公司结构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避税,一方面是为蒙牛将来上市做准备 ②风险投资的进入 2002年9月24日,在完成了壳公司结构搭建后,风险投资正式开始。 第一步,股本结构准备:中国乳业开曼公司扩大股本1亿倍,即从原来的1美元扩大到1亿美元,共计1亿股,并将股本分为A类股5200股和B类股99999994800股。其中,A类股每股拥有十票投票权,B类股每股拥有一票投票权,另外规定了AB类股票的分红权,中国乳业同时规定,金牛公司和银牛公司原先持有的1000股为A类股。这些关于投票权和分红权的规定为双方之后的对赌协议提供了条件。 第二步,注资过程开始:摩根士丹利、鼎辉和英联三家风险投资机构以530美元/股的价格,分别投资17332705美元、5500000美元、3141007美元,认购了中国乳业公司32685股、10372股、5923股的B类股票,合并持有B类股票48980股。三家金融机构总计为中国乳业开曼公司注入资金2597.3712万美元。 第三步,注入蒙牛公司资产:中国乳业将得到的全部资金以增资的方式,转移给毛里求斯公司,毛里求斯公司使用这笔资金(2597.3712万美元)购入内蒙古蒙牛66.7%的股份。中国乳业是毛里求斯公司的母公司,因此,中国乳业间接成为了蒙牛乳业最大的股东 第四步,股权分配,金牛公司与银牛公司以1美元/股的价格,分别投资1134美元、2968美元认购了1134股和2968股的A类股票,加上以前各自持有的500股旧股,“金牛”与“银牛”合计持有A类股票5102股。第一轮注资后,蒙牛股份的股权结构如下

(完整word版)蒙牛企业案例分析

蒙牛企业案例分析 ●组长:金凡楣 0607060122 (企业组织文化分析及案例、 组织文化、环境、战略部分文档制作) ●小组成员:王利 0607060120 李雪瑞 0607060135 (案 例描述) 张泽英 0607060130 (企业环境分析) 温哲 0607060121(企业战略管理分析) 万嘉阳 0607060118 (企业社会责任观分析) 张丹 0607060129 (企业职能分析) 案例描述: “天苍苍,野芒芒,风吹草低见牛羊”,就在内蒙这快天然优质且人均拥

有奶量和牛奶增长进展居全国第一的牧场上,牛根生以1000万元注册资本于1999年1月成立了这个中国民营企业巨头——蒙牛乳业有限公司,简称“蒙牛乳业”。 成立之初,企业面临着无工厂、无奶源、无市场,以及“伊利”的重重压力。牛根生进行大胆的作法,以注册资本300万元打广告,雇佣工人,为合作方出人才,出标准,出管理,出技术,出品牌,进军了牛奶市场。为避开与当时乳业老大“伊利”的冲突,他们做出了:凡是伊利等大企业有奶站的地方蒙牛不建立奶站;凡是非奶站的牛奶蒙牛不收;凡是跟伊利收购价格标准不一致的蒙牛不收。并且于2000年提出“创内蒙古乳业第二品牌”,把标杆定为伊利,随后又在呼和浩特市的红色路牌上打上“蒙牛乳业,创内蒙古第二品牌”和“向伊利学习,为民族争气”。有的广告牌还写着“千里草原腾起伊力、兴发、蒙牛乳业”。借这两个内蒙无人不知的大企业的“势”出自己的“名”,使伊利降低“敌意”。2000年9月~2001年12月,他们推出《为内蒙古喝彩,中国乳都》的公益广告,在3000多幅灯箱广告中,推出“我们共同的品牌——中国乳都,呼和浩特”。在成长的过程中,蒙牛从未错过每一次商机。2005年的“超级女生”,更让蒙牛走进大家视野,并使蒙牛酸酸乳销售额比同年增长了2.7倍。神五升天,蒙牛打出“航天员专用奶”,在中央电视台争做广告。蒙牛1999年4400万的销售额排名1116,而到2002年,就进入乳业排名第四,销售额直迈21亿。这些成就取决于他们得天独厚的资源与管理。在成员之间8大元老均来自伊利,90%的中层干部也来自伊利。干部们在乳业平均工作年限都在五年以上。2003年,以牛根生任院长成立企业商学院。要求每位新员工接受一周全封闭入职培训,灌输企

蒙牛融资案例分析

第一次作业:蒙牛融资案例分析 小组成员:杨帆1201212159,汪乙戈1201212088,孔团有1201211927, 陈磊1201211831,谭清1201212077,陈天鹏1201211835 1、创业的初始资金来源何处?为什么? 牛根生和他的创业伙伴跑遍全国,费劲艰辛筹措到了900万元。这些钱来自至爱亲朋、承载着亲情和信任,所以说这也相当于自己的钱。 创业期,创业者依托的更多是创意、技术专利和人脉,而这些创业者认为宝贵的东西,其价值很难像固定资产一样度量。企业实力小,没有固定资产,就很难从银行等传统资金渠道获得融资。凭借一纸创业计划书,创业者的领导力、管理能力、市场前景等都不明确,投资风险极高,所以创业者基本都是靠亲朋好友筹得创业资金的。 2、蒙牛引入风险投资时的估值大约是多少?可能的估值方法是什么? 公司估值有一些定量的方法,但操作过程中要考虑到一些定性的因素,传统的财务分析只提供估值参考和确定公司估值的可能范围。根据市场及公司情况,被广泛应用的有以下几种估值方法: (1)可比公司法:首先要挑选与非上市公司同行业可比或可参照的上市公司,以同类公司的股价与财务数据为依据,计算出主要财务比率,然后用这些比率作为市场价格乘数来推断目标公司的价值,比如P/E(市盈率,价格/利润)、P/S法(价格/销售额)。目前在国内的风险投资(VC)市场,P/E法是比较常见的估值方法。 (2)可比交易法:挑选与初创公司同行业、在估值前一段合适时期被投资、并购的公司,基于融资或并购交易的定价依据作为参考,从中获取有用的财务或非财务数据,求出一些相应的融资价格乘数,据此评估目标公司。 (3)现金流折现:这是一种较为成熟的估值方法,通过预测公司未来自由现金流、资本成本,对公司未来自由现金流进行贴现,公司价值即为未来现金流的现值。 (4)资产法:资产法是假设一个谨慎的投资者不会支付超过与目标公司同样效用的资产的收购成本。比如中海油竞购尤尼科,根据其石油储量对公司进行估值。 蒙牛2001年税后净利润3344万元,2002年为7786万元。3家投资机构投入资金约合人民币2.1亿元,间接获得大陆蒙牛60.4%的股权,对蒙牛的估值为3.5亿元。其测算方法

蒙牛私募股权投资上案例分析

蒙牛私募股权投资上市案例分析 2004年6月10日,蒙牛乳业登陆香港股市,公开发售3.5亿股,在香港获得206倍的超额认购率,一次性冻结资金283亿港元,共募集资金13.74亿港元,全面摊薄市盈率达19倍。尽管如此,蒙牛携手境外资本的发展路径也仍是毁誉参半。 一、案例简述 (一)蒙牛为何选择PE融资 据蒙牛介绍,他们在创立企业之初就想建立一家股份制公司,然后上市。除了早期通过原始投资者投资一些资金之外,蒙牛在私募之前基本上没有大规模的融资,如果要抓住乳业的快速发展机会,在全国铺建生产和销售网络,蒙牛对资金有极大的需求。 他们也尝试过民间融资。不过国内一家知名公司来考察后,对蒙牛团队说他们一定要求51%的控股权,对此蒙牛不答应;另一家大企业本来准备要投,但被蒙牛的竞争对手给劝住了;还有一家上市公司对蒙牛本来有投资意向,结果又因为它的第一把手突然被调走而把这事搁下了。 2002年初,蒙牛的股东会、董事会均同意在法国巴黎百富勤的辅导下上香港二板。为什么不能上主板?因为当时蒙牛发展历史较短、规模小,不符合上主板的条件。这时,摩根士丹利与鼎晖(私募基金)找到蒙牛,要求与蒙牛团队见面。见了面之后,摩根等提出来,劝其不要去香港二板上市。众所周知,香港二板除了极少数公司以外,流通性不好,机构投资者一般都不感兴趣,企业再融资非常困难。摩根与鼎晖劝牛根生团队应该引入私募投资者,资金到位,帮助企业成长与规范化,大到一定程度了就直接上香港主板。

(二)外资进入蒙牛进程 2002年6月5日,摩根士丹利在开曼注册了两家壳公司:China Dairy Holdings和其全,第一家作为未来回收自己对蒙牛投资资金的帐户公司,第二MS Dairy Holdings资子公司. 家作为对蒙牛进行投资的股东公司。 2002年9月23日,蒙牛在英属维京群岛(BVI)注册了两家新公司:Jinniu Milk Industry Ltd.(金牛公司)和Yinniu Milk Industry Ltd.(银牛公司),两家公司注册股本5万股,注册资金5万美元,每股面值1美元。 2002年9月24日,China Dairy Holdings扩大法定股本1亿倍,并开始对外发售股份,股份从1000股扩大为1000亿股,分为一股十票投票权的A类股5200股和一股一票投票权的B类股,并规定原来的1000股旧股算作A类股份,包含于5200股A类股份之内。 2002年10月17日,“金牛”与“银牛”以1美元/股的价格,分别投资1134美元、2968美元认购了1134股和2968股的A类股票,加上以前各自持有的500股旧股,“金牛”与“银牛”合计持有A类股票5102股。紧随其后,三家金融机构以530美元/股的价格,分别投资17332705美元、5500000美元、3141007美元,认购了32685股、10372股、5923股的B类股票,合并持有B类股票48980股,三家金融机构总计为China Dairy Holdings提供了现金2597.3712万美元(注:2002年税后利润7786万元乘以8倍市盈率得出当时“蒙牛股份”的总价值应该是6.5亿元,6.5亿乘以1/3得2.16亿元即2597.3712万美元)。China Dairy Holdings其余A类股票和B类股则未发行。

蒙牛案例分析(1)

财务战略分析 ——蒙牛案例分析一、公司简介 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主要生产奶类产品系列,现已在全国15 个省市区建立生产基地20 多个,拥有液态奶、酸奶、冰淇淋、奶品、奶酪五大系列200 多个品项,产品以其优良的品质覆盖国内市场,并出口到美国、加拿大、蒙古、东南亚及港澳等国家和地区。 二、蒙牛发展路线 ?1999年:蒙牛公司成立,注册资本100万元,埋下基石 ?1999年8月:股份制改造,增资到1398万元,10个发起人,进入快速成长期 ?2001年:从内蒙古走向全国 ?2002年:进军香港市场 ?2003年:借力航天,行业领跑 ?2004年:踏上世界牛“寻梦”之路 ?2005年:勇于追求,实现“乳都”梦想 ?2006年:获得国际乳业大奖,开启中国牛奶爱心行动 ?2007年:多元合作,200亿领军乳业 ?2008年:牛奶安全,取信于民 ?2009年:跻身世界乳业20强 成立仅仅8年多的蒙牛,销售收入就从1999年的119位上升到了2007年的第2位,其中,超高温瞬间灭菌牛奶、液态奶、冰淇淋销量均居全国第一,并成为中国牛奶出口量最大的企业。

三、蒙牛集团财务战略简介 (一)蒙牛的融资 1.蒙牛第一次融资 面世不到半年,资金成为蒙牛发展的巨大瓶颈。与此同时,蒙牛开始了向民间资本融资,并经历了一场有惊无险的“非法集资”风波。1999年8月18日,内蒙古蒙牛乳业股份有限公司在内蒙古工商局注册成立,注册资本1398万元,法定代表人牛根生,发起人共10位。 2002年蒙牛将绣球抛向风险资本。2002年10和2003年10月,摩根、英联、鼎辉分两次向其注入了约5亿元资金。 2002年摩根、英联、鼎辉三家国际投资机构联手向蒙牛的境外母公司(开曼群岛公司)注入2597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约2.1亿),同时取得49%的股权。 2003年10月三家投资机构再次向蒙牛的海外母公司注入3523万美元,折合人民币2.9亿元。 2.蒙牛第二次融资 到2003年,蒙牛上市已经水到渠成,丰硕的果实等待着收获。2004年6月蒙牛股票在香港持牌上市了。本次共发售3.5亿股,股价3.925元。获得206倍的超额认购率,冻结资金280亿港元。这笔资金将通过增资大陆蒙牛的方式注入。 不断地筹资使蒙牛的资金流超越了“环绕速度”,从而成功使企业避免了面临困境、险境、绝境乃至死境的局面。 (二)蒙牛的投资 1.虚拟联合 1999年蒙牛创立之时,面临的是“一无工厂,二无奶源,三无市场”的窘境。在这种情况下,蒙牛搞“虚拟联合”,与中科院联合,开发产品,塑造品牌;与中间商联合,开辟全国大市场。 后来蒙牛将“虚拟联合”渗透到企业运营的各个方面。通过虚拟联合,蒙牛把传统的“体内循环”变作“体外循环”,把传统的“企业办社会”变作“社会办企业”,整合了大量的社会资源。

公司企业融资失败案例范文

公司企业融资失败案例范文 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会遇到短期资金需求大幅增加的情况。此时,您会选择什么方式进行短期融资,以期为资金周转赢得时间;下面是有公司企业融资失败案例,欢迎参阅。 公司企业融资失败案例范文1 蒙牛,牛根生 牛根生万言书表明的困境 股价暴跌,导致蒙牛股份在价值上大为缩水,老牛基金会抵押给摩根的股票也面临被出售的危险。这引得境外一些资本大鳄蠢蠢欲动,一方面编织谎言,一面张口以待 能不能及时筹足资金,撤换回被质押在外国机构里的股份,关系到企业话语权的存亡。作为民族乳制品企业的蒙牛,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蒙牛股权脉络 1999年1月,牛根生创立了蒙牛乳业有限公司,公司注册资本100万元。后更名为内蒙古蒙牛乳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蒙牛乳业)。2001年底摩根士丹利等机构与其接触的时候,蒙牛乳业公司成立尚不足三年,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创业型企业。 2002年6月,摩根士丹利等机构投资者在开曼群岛注册了开曼公司。2002年9月,蒙牛乳业的发起人在英属维尔京群岛注册成立了金牛公司。同日,蒙牛乳业的投资人、业务联系人和雇员注册成立了银牛公司。金牛和银牛各以1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开曼群岛公司50%

的股权,其后设立了开曼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毛里求斯公司。同年10月,摩根士丹利等三家国际投资机构以认股方式向开曼公司注入约2597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2。1亿元),取得该公司90。6%的股权和49%的投票权,所投资金经毛里求斯最终换取了大陆蒙牛乳业66。7%的股权,蒙牛乳业也变更为合资企业。 2003年,摩根士丹利等投资机构与蒙牛乳业签署了类似于国内证券市场可转债的可换股文据,未来换股价格仅为0。74港元/股。通过可换股文据向蒙牛乳业注资3523万美元,折合人民币2。9亿元。可换股文据实际上是股票的看涨期权。不过,这种期权价值的高低最终取决于蒙牛乳业未来的业绩。如果蒙牛乳业未来业绩好,可换股文据的高期权价值就可以兑现;反之,则成为废纸一张。 为了使预期增值的目标能够兑现,摩根士丹利等投资者与蒙牛管理层签署了基于业绩增长的对赌协议。双方约定,从2003年~2006年,蒙牛乳业的复合年增长率不低于50%。若达不到,公司管理层将输给摩根士丹利约6000万~7000万股的上市公司股份;如果业绩增长达到目标,摩根士丹利等机构就要拿出自己的相应股份奖励给蒙牛管理层。 2004年6月,蒙牛业绩增长达到预期目标。摩根士丹利等机构可换股文据的期权价值得以兑现,换股时蒙牛乳业股票价格达到6港元以上;给予蒙牛乳业管理层的股份奖励也都得以兑现。摩根士丹利等机构投资者投资于蒙牛乳业的业绩对赌,让各方都成为赢家。 牛根生困境源头

正式稿 蒙牛风险投资案例分析

蒙牛风险投资案例分析 叶长燮 2010-12-9 一、 宏观背景、乳业的状况 图1城镇居民基本情况 ■从图1可知,城镇居民的收入和食品支出在不断增加,并且消费结构不断由低档商品向中高档发展。2003年我国人均GDP 一举突破1000美元大关,2006年则越过了2000美元的关口,2008年,我国人均GDP 突破了3000美元,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均GDP 超过3000美元的时候,其城镇化、工业化的进程将出现加速发展,而产业结构、消费类型也将发生重大转变。 图2牛奶人均消费量对比 图3奶类人均年消费量 ■从图2可知,2000年我国人均年消费量仅7.2公斤,仍处于很低的水平。不但低于欧美发达国家,而且远远低于亚洲的一些国家和地区,是发展中国家的20%。然而,滞后中蕴藏着发展的潜力。当前我国乳制品业发展正处于历史上最难得的机遇之中。从图3可知,世界人均年消费奶类93公斤,而我国只有7.2公斤,我国的人均消费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4,在180个国家的排名中排在100位之后。从图2、图3对比可知,就固态、液态奶而言,液态牛奶更具有市场潜力。(事实是,蒙牛起来后,占据了液态奶市场第一,20.8%,而固态奶类制品由伊利长期占据第一。) 20 40 60 80 100 世界人均亚洲人均中 国人均

图4奶牛的生产和消费 图5蒙牛成立初的乳业企业状况 ■从图4可知,乳品生产仍然满足不了消费市场的需求,市场未来发展潜力非常大。从图5也可以看出,乳业企业的生产经营存在着很大的风险(从图5中看出,1999年蒙牛成立之初,有接近1/3的乳业企业亏损)。 二、蒙牛简介 1999年,在中国乳业老大伊利当了10年生产经营副总裁的牛根生被开除了。他东拼西筹了900万,成立蒙牛,蒙牛最初的启动资金来自至爱亲朋,承载着亲情、友情和信任。创立之时,面临的是"三无状态":一无奶源,二无工厂,三无市场。但是包括牛根生在内的10位创业者有5位是来自伊利,可谓经验丰富、往绩彪炳。牛根生团队对乳品行业的运营规律有着的深刻认识和把握,他们拥有广泛的人脉关系和可资利用的市场渠道。蒙牛在第一个年头剩下的3个半月就实现了3730万元的销售收入。2000年是2.467亿元,2001年升至 7.24亿元、2002年再升至16.687亿元,2003年跃过40亿元! 仅仅5年,蒙牛在全国乳制品企业中的排名由第1116位上升至第一位。截至2009年拥有总资产300多亿元,仍以28%的年增长率在不断成长。 三、蒙牛融资背景 2002年已驶入快车道的蒙牛对资金十分渴求,要开拓市场、建立自己的产业链条,在

蒙牛风险投资案例分析

蒙牛风险投资案例分析 小组成员:许倩倩 何佳飞 田琳琳 王萍萍 翟利娟 胡娟 孙飞

一﹑蒙牛简介 牛根生,生于1954年。从1992年开始,担任内蒙古伊利集团生产经营副总裁,到1998年底被内蒙古伊利集团免去生产经营副总裁一职,随后,自立门户,创办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并担任董事长兼总裁职务。蒙牛集团在3年内销售额增长50倍、在全国乳制品企业中的排名由第1116位上升至第4位。在2001年,蒙牛股份有限公司刚起步,还未进行过大规模融资。作为零售行业,蒙牛急需提升其生产能力、铺开其物流链来占领市场,对资金有大量需求,而这些资金主要通过融资市场来取得。蒙牛选择了引入风险投资者,计划在企业取得一定的成长后,再到主板上市。对蒙牛进行风险投资的公司有三家,为摩根士丹利(美国),英联(英国),鼎晖投资(中国)。 二﹑投资背景 国际风投公司在退出了互联网等高科技领域后,把目光逐渐转向了风险较低的行业,其中餐饮食品企业由于发展前景好、风险较低而被看好。1999年成立之初,蒙牛的营业额只有3700万元。在国际的大背景下,摩根等投行进入了蒙牛使其近10年快速发展,仅2008年上半年蒙牛的营业额即达到137亿元,其中仅2002年蒙牛的销售额就增长了20倍。截至2005年底,主营业务收入由0.37亿元增加到108亿元,年均递增158%;年度纳税额由100万元增加到4.87亿元,年均递增180%;净利润由53万元增加到4.56亿元,年均递增208%;主要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达到30%以上。 三、风险投资实施过程 1.第一轮投资计划实施 2002年12月,摩根士丹利公司、北京鼎晖创业投资中心和英联投资有限公司,以风险投资的方式注资蒙牛260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2.16亿元),获得了蒙牛乳业49%的股权。这个注资的过程,可分为壳公司结构的搭建、风险投资的进入和对赌协议的签订三个过程。 ①壳公司结构的搭建 2002年6月5日,在摩根斯坦利等三家跨国公司的帮助下,蒙牛在境外注册了几家壳公司:中国乳业控股公司作为将来上市的主体壳公司,MS Dairy 、CDH、CIC3家壳公司分别作为3家风险投资方持股的代表公司,这四家公司均位于开曼。另注册有金牛乳业、银牛乳业,分别作为蒙牛管理层和蒙牛相关人士(供应商等)持股的代表公司。金牛、银牛均注册在英属维京群岛。另外还注册了毛里求斯公司,作为连接中国乳业控股(上市主体)和蒙牛乳业(实质资产)的壳公司。三家风险投资机构将分别通过MS Dairy 、CDH、CIC3家壳公司间接持有中国乳业控股的股份,而蒙牛则将通过持有金牛乳业和银牛乳业的股份来间接拥有中国乳业的控股权。 这几家壳公司的初步股权结构和注册资本如下: 中国乳业控股公司注册股本1000股,注资1美元,每股面值0.001美元。 金牛乳业公司和银牛乳业两家公司注册股本5万股,注册资金5万美元,每股面值1美元,此时,金牛乳业和银牛乳业分别以分别以0.5美元购得中国乳业控股公司50%的股份,即合计100%控股。毛里求斯公司100%的股权都由中国乳业控股开曼公司持有。

蒙牛案例分析

蒙牛案例分析 一、公司简介 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主要生产奶类产品系列,现已在全国15 个省市区建立生产基地20 多个,拥有液态奶、酸奶、冰淇淋、奶品、奶酪五大系列200 多个品项,产品以其优良的品质覆盖国内市场,并出口到美国、加拿大、蒙古、东南亚及港澳等国家和地区。 二、蒙牛发展路线 ?1999年:蒙牛公司成立,注册资本100万元,埋下基石 ?1999年8月:股份制改造,增资到1398万元,10个发起人,进入快速成长期 ?2001年:从内蒙古走向全国 ?2002年:进军香港市场 ?2003年:借力航天,行业领跑 ?2004年:踏上世界牛“寻梦”之路 ?2005年:勇于追求,实现“乳都”梦想 ?2006年:获得国际乳业大奖,开启中国牛奶爱心行动 ?2007年:多元合作,200亿领军乳业 ?2008年:牛奶安全,取信于民 ?2009年:跻身世界乳业20强 成立仅仅10年多的蒙牛,销售收入就从1999年的119位上升到了2007年的第2位,其中,超高温瞬间灭菌牛奶、液态奶、冰淇淋销量均居全国第一,并成为中国牛奶出口量最大的企业。 蒙牛集团销售收入(单位:亿元) 三、蒙牛集团财务战略简介

(一)蒙牛的融资 1.蒙牛第一次融资 面世不到半年,资金成为蒙牛发展的巨大瓶颈。与此同时,蒙牛开始了向民间资本融资,并经历了一场有惊无险的“非法集资”风波。1999年8月18日,内蒙古蒙牛乳业股份有限公司在内蒙古工商局注册成立,注册资本1398万元,法定代表人牛根生,发起人共10位。 2002年蒙牛将绣球抛向风险资本。2002年10和2003年10月,摩根、英联、鼎辉分两次向其注入了约5亿元资金。 2002年摩根、英联、鼎辉三家国际投资机构联手向蒙牛的境外母公司(开曼群岛公司)注入2597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约2.1亿),同时取得49%的股权。 2003年10月三家投资机构再次向蒙牛的海外母公司注入3523万美元,折合人民币2.9亿元。 2.蒙牛第二次融资 到2003年,蒙牛上市已经水到渠成,丰硕的果实等待着收获。2004年6月蒙牛股票在香港持牌上市了。本次共发售3.5亿股,股价3.925元。获得206倍的超额认购率,冻结资金280亿港元。这笔资金将通过增资大陆蒙牛的方式注入。 不断地筹资使蒙牛的资金流超越了“环绕速度”,从而成功使企业避免了面临困境、险境、绝境乃至死境的局面。 (二)蒙牛的投资 1.虚拟联合 1999年蒙牛创立之时,面临的是“一无工厂,二无奶源,三无市场”的窘境。在这种情况下,蒙牛搞“虚拟联合”,与中科院联合,开发产品,塑造品牌;与中间商联合,开辟全国大市场。 后来蒙牛将“虚拟联合”渗透到企业运营的各个方面。通过虚拟联合,蒙牛把传统的“体内循环”变作“体外循环”,把传统的“企业办社会”变作“社会办企业”,整合了大量的社会资源。 2.财务资源向营销及产品质量倾斜 四、蒙牛集团财务战略的评价与分析

蒙牛融资案例分析

蒙牛融资案例分析 蒙牛融资 案例分析 --企业融资报告 GROUP ONE 蒙牛融资案例分析 目录 蒙牛乳业简介...................................................................... ............................................ 4 (一) 创 建 ..................................................................... ............................................. 4 (二) 发展历 程 ..................................................................... ...................................... 4 (三) 技术投 入 ..................................................................... ...................................... 5 (四) 价格策 略 ..................................................................... ...................................... 5 (五) 营销渠 道 ..................................................................... ...................................... 6 乳品产业分析...................................................................... ............................................ 7 (一) 发展道 路 .....................................................................

蒙牛风险投资案例分析

蒙牛风险投资案例分析 一﹑蒙牛简介 牛根生,生于1954年。从1992年开始,担任内蒙古伊利集团生产经营副总裁,到1998年底被内蒙古伊利集团免去生产经营副总裁一职,随后,自立门户,创办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并担任董事长兼总裁职务。蒙牛集团在3年内销售额增长50倍、在全国乳制品企业中的排名由第1116位上升至第4位。在2001年,蒙牛股份有限公司刚起步,还未进行过大规模融资。作为零售行业,蒙牛急需提升其生产能力、铺开其物流链来占领市场,对资金有大量需求,而这些资金主要通过融资市场来取得。蒙牛选择了引入风险投资者,计划在企业取得一定的成长后,再到主板上市。对蒙牛进行风险投资的公司有三家,为摩根士丹利(美国),英联(英国),鼎晖投资(中国)。 二﹑投资背景 国际风投公司在退出了互联网等高科技领域后,把目光逐渐转向了风险较低的行业,其中餐饮食品企业由于发展前景好、风险较低而被看好。1999年成立之初,蒙牛的营业额只有3700万元。在国际的大背景下,摩根等投行进入了蒙牛使其近10年快速发展,仅2008年上半年蒙牛的营业额即达到137亿元,其中仅2002年蒙牛的销售额就增长了20倍。截至2005年底,主营业务收入由0.37

亿元增加到108亿元,年均递增158%;年度纳税额由100万元增加到4.87亿元,年均递增180%;净利润由53万元增加到4.56 亿元,年均递增208%;主要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达到30%以上。 三、风险投资实施过程 1.第一轮投资计划实施 2002年12月,摩根士丹利公司、北京鼎晖创业投资中心和英联投资有限公司,以风险投资的方式注资蒙牛260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2.16亿元),获得了蒙牛乳业49%的股权。这个注资的过程,可分为壳公司结构的搭建、风险投资的进入和对赌协议的签订三个过程。①壳公司结构的搭建 2002年6月5日,在摩根斯坦利等三家跨国公司的帮助下,蒙牛在境外注册了几家壳公司:中国乳业控股公司作为将来上市的主体壳公司,MS Dairy 、CDH、 CIC3家壳公司分别作为3家风险投资方持股的代表公司,这四家公司均位于开曼。另注册有金牛乳业、银牛乳业,分别作为蒙牛管理层和蒙牛相关人士(供应商等)持股的代表公司。金牛、银牛均注册在英属维京群岛。另外还注册了毛里求斯公司,作为连接中国乳业控股(上市主体)和蒙牛乳业(实质资产)的壳公司。三家风险投资机构将分别通过MS Dairy 、CDH、 CIC3家壳公司间接持有中国乳业控股的股份,而蒙牛则将

蒙牛案例分析

蒙牛案例分析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蒙牛私募股权配置案例分析 ----蒙牛及摩根的收获和经验 姓名:学号: 姓名:学号本文结合蒙牛股权配置重组的过程,站在投资方和企业方的各自立场作简要分析如下:一、蒙牛的经验收获 一)、蒙牛PE融资成功的经验 2004年6月10日,“蒙牛乳业”(02319.HK)在香港挂牌上市,并创造出又一个奇迹:公开发售亿股(其中1亿股为外持有的旧股),公众超额认购达206倍,全面摊薄市盈率高达19倍,IPO共募集资金亿港元。开盘后,蒙牛股价一路飙升,当天股价即上涨了%。后来居上的“蒙牛乳业”,由此在资本运作方面赶上了同行业第一梯队的所有对手,这是蒙牛成功PE融资的最有利说明。其经验总结如下: 1、蒙牛拥有良好的自身条件 1999-2002年,蒙牛不到3年就过了年销售额10亿元的大关,加人中国乳品行业第一集团。其良好的发展潜力与专业化的从业水准是吸引国际专业投资机构的重点。蒙牛自创立之始,就解决了股权结构不清晰这一许多中国企业先天不足的问题,是一家完全100%由自然人持股的企业。作为一个纯民营的股份制企业,蒙牛在体制上具有先天的优越性。 2、蒙牛适时地选择了有力的合作伙伴 首先,探索其他融资渠道失败给蒙牛提供了引入外资的机会,蒙牛对摩根提出的引入私募投资者的建议进行了分析论证,并多方请教当时香港以及内地的业界人士,最终开始与摩根接触进行谈判。其次,在融资谈判时,蒙牛也极力寻求其他优秀投资机构以

引入多家投资机构。鼎晖和英联投资的加入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蒙牛在谈判中的地位。事实上,2002年蒙牛接触英联投资后,“英联”的加入把投资出价抬高了20%。 3、私募投资机构的丰富管理经验和专业投资水平 三家投资机构在为蒙牛提供自身发展所急需的资金以外,还带来了先进的管理方法,优化了公司治理。另外帮助蒙牛重组了企业法律结构与财务结构,让蒙牛在财务、管理、决策过程等方面实现规范化。不可否认的是,摩根的加入提升了蒙牛的信誉以及影响力。这些都有利于蒙牛成功利用外资崛起。 4、私募投资机构选择合适的进入方式和退出机制 摩根对中国经济法律环境的深入认识为蒙牛私募融资提供了可行的外资进入方式,即以红筹股的形式海外上市。红筹股是指在中国境外注册、在香港上市但主要业务在中国内地或大部分股东权益来自中国内地的股票。这使得民营企业蒙牛避开法律障碍而募集到海外资金。 二)、蒙牛PE融资的收获 1、蒙牛原股的溢价投资收益 实施“权益计划”后,金、银牛公司发行的股份分别乘以各自的换股价,可以得出这些已发行的股份的总价值正好是亿港元,约合5倍于“蒙牛股份”引入外资前的注册股本。以未来上市公司共发行10亿股计算,“金牛”和“银牛”将合计持有未来上市公司发行后%的股权,持有上市公司股票将扩大为亿股,如果发行价格在港元/股,这些股份的市值是亿港元,金、银牛老股东们的股份有8倍的升值空间。 这样一来,未来任何一份“权益计划”,以约定的价格转换成“金牛”或者“银牛”的股份,都等同于以和以前的发起人与溢价投资者同样的成本价格购买了上市公司的股份,只要上市公司维持盈利,渡过禁售期后,这些股份有同样巨大的升值空间,那么“金牛”

私募股权投资经典案例解析

私募股权投资经典案例解析 对赌协议的典型案例。 “对赌协议”也为本土投资机构所使用。2007年11月,东方富海等机构投资8000万元于无锡某太阳能公司,其中5000万元以增资方式进入公司股本,另外3000万元以委托银行贷款的方式借给企业,增资的资金直接换取企业股权,委托银行贷款的资金作为“业绩对赌”的筹码。协议约定,如果该企业完成2007、2008年预期目标,则3000万元的委托银行贷款无须归还投资人,且投资人在该企业中股权比例不变,从而令企业的估值得到提升。2007年,该公司超过预计业绩目标将近20%,并于2008年10月提前完成年度业绩目标,对赌实现双赢。 经典案例之一: 融资方:蒙牛乳业 投资方:摩根士丹利等三家国际投资机构 签订时间:2003 主要内容:2003至2006年,如果蒙牛业绩的复合增长率低于50%,以牛根生为首的蒙牛管理层要向外资方赔偿7800万股蒙牛股票,或以等值现金代价支付;反之,外方将对蒙牛股票赠予以牛根生为首的蒙牛管理团队

目前状况:已完成,蒙牛高管获得了价值数十亿元股票 1999年1月,牛根生创立了“蒙牛乳业有限公司”,公司注册资本100万元。后更名为“内蒙古蒙牛乳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蒙牛乳业”)。2001年底摩根士丹利等机构与其接触的时候,蒙牛乳业公司成立尚不足三年,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创业型企业。 2002年6月,摩根士丹利等机构投资者在开曼群岛注册了开曼公司。2002年9月,蒙牛乳业的发起人在英属维尔京群岛注册成立了金牛公司。同日,蒙牛乳业的投资人、业务联系人和雇员注册成立了银牛公司。金牛和银牛各以1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开曼群岛公司50%的股权,其后设立了开曼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毛里求斯公司。同年10月,摩根士丹利等三家国际投资机构以认股方式向开曼公司注入约2597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2.1亿元),取得该公司90.6%的股权和49%的投票权,所投资金经毛里求斯最终换取了大陆蒙牛乳业66.7%的股权,蒙牛乳业也变更为合资企业。 2003年,摩根士丹利等投资机构与蒙牛乳业签署了类似于国内证券市场可转债的“可换股文据”,未来换股价格仅为0.74港元/股。通过“可换股文据”向蒙牛乳业注资3523万美元,折合人民币2.9亿元。“可换股文据”实际上是股票的看涨期权。不过,这种期权价值的高低最终取决于蒙牛乳业未来的业绩。如果蒙牛乳业未来业绩好,“可换股文据”的高期权价值就可以兑现;反之,则成为废纸一张。 为了使预期增值的目标能够兑现,摩根士丹利等投资者与蒙牛管理层签署了基于业绩增长的对赌协议。双方约定,从2003年~2006年,蒙牛乳业的复合年增长率不低于50%。若达不到,公司管理层将输给摩根士丹利约6000万~7000万股的上市公司股份;

蒙牛集团融资案例分析

蒙牛集团融资案例分析目录: 背景 一、董事长简介: 二、蒙牛中小企业融资历程: 三、蒙牛中小企业融资策略: 四、蒙牛中小企业融资意义: 五、案例分析点评

背景:蒙牛集团是中国知名的乳制品企业,拥有液态奶、冰淇淋、奶品等产品。蒙牛集团成立于1999年1月,集团总部位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1999年-2002年间,总资产从1000多万增长到近10亿元,在全国乳制品企业排名中排名第四位。截至2007年底,蒙牛总资产76亿元,员工规模达3万人,市值超过250亿港币。 一、董事长简介 牛根生,蒙牛集团创始人、董事长,中共党员,生于1954年1月。牛根生从事乳业近30年,曾担任伊利副总裁,1999年被迫离开伊利后创立蒙牛。牛根生带领蒙牛在“一无工厂,二无奶源,三无市场”的困境下,开拓进取,并成功借力资本市场,创造了中国企业成长第一速度--“蒙牛速度”。 二、蒙牛中小企业融资历程 2001年,蒙牛集团销售收入约7.3亿元。为了寻求更快发展,蒙牛集团需要更多资金,牛根生开始与国内外投资者接触,欲借力资本市场解决资金短缺问题。 2002年初股东会董事会同意在法国巴黎百富勤的辅导下到香港二板上市。然而由于流动性比较差,机构投资者不敢兴趣,造成融资困难。 2004年6月蒙牛集团上市前,牛根生先后引入两轮投资。 三、蒙牛中小企业融资策略 3.1 投资者选择 企业中小企业融资,既可以选择战略投资者,也可以选择财务投资者。二者的不同点在于,战略投资者往往是相关产业内的知名公司,其对目标企业的投资出发点,更多在于自身产业的战略布局而非单纯的金融利益,比如法国达能对杭州娃哈哈的投资即属于战略投资。而财务投资者更多考虑的是资金投资回报率,所以它们一般不会参与企业的具体经营决策。 基于经营决策权掌控方面的考虑,牛根生决定引入财务投资者而不是战略投资者。

蒙牛并购雅士利案例分析

蒙牛并购雅士利案例分析 班级:2015级财务管理2班 小组组号: 小组成员:美娟、赛、高贵枝、雅婷、倩楠、天元

蒙牛并购雅士利案例分析 班级:2015级财务管理2班 小组组号: 小组成员:美娟、赛、高贵枝、雅婷、倩楠、天元 一、案例背景 (一)案例简介 2013年6月18日,中国蒙牛乳业(O2319.HK)(简称“蒙牛乳业”)与雅士利国际控股(O123O.HK)(简称“雅士利”)联合宣布,蒙牛乳业向雅士利所有股东发出收购要约,并获得控股股东氏国际投资(简称“氏国际”)和第二大股东凯雷 亚洲基金全资子公司CA Dairy Holdings(简称“ CA Dairy”)接受要约的不可撤销承诺,承诺出售合计约75.3%的股权。 本次交易金额为124亿港元(约合人民币98亿元),汇丰银行和渣打银行为该交易提供全部融资。蒙牛此前刚宣布以25亿元收购现代牧业26.92%股权, 成为其最大单一股东。雅士利的股东将可就每股股票获得以下两种选择:(1)每 股3.50港币的现金;⑵每股2.82港币的现金加上0.68股蒙牛国际的股票。氏国际承诺接受“现金加蒙牛国际股票”的方案。 这是迄今为止,中国乳业最大规模的一次并购,也是蒙牛乳业在奶粉领域发力的重要信号。两大乳业巨头联手后,将通过资源整合与互补,利用双方在产品、品牌、渠道等方面的优势,加快高端奶粉行业整体升级的速度。 (二)并购双方介绍 并购方一-牛乳业:蒙牛乳业始建于1999年8月,创始人牛根生,企业声誉在三聚氰胺事件中遭受重挫,2009年中粮入主,创业元老相继退出。 被并购方一-士利:创办于1983年,中国婴幼儿配方奶粉产品领导企业,旗下完达山和施恩两大品牌广受消费者认同。 (三)并购信息对比

蒙牛融资案例

蒙牛公司香港上市资本运作研究[1] 摘 要 2004年的蒙牛乳业香港上市是近年来中国民营企业和西方风险投资机构合作与博弈的经典之作,除了红筹上市的必要步骤之外,整个过程中还使用了西方资本市场中常用的运作方式,不但当时为人津津乐道,它的余波至今仍是许多人追踪的方向和研究的内容。本文以蒙牛乳业选择在香港上市前后的资本运作行为为主线,从税收结构筹划、员工持股信托和对赌协议等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这三种资本方式为蒙牛公司带来的经济效益。在避税地注册已经成为很多中国企业海外上市时首先需要考虑的重要议题,员工持股信托在国内虽然不多见,但是在美国已经成为逐渐代替员工持股的一种新型激励方式,最后的对赌协议为蒙牛上市的整个过程添上了一抹传奇的色彩,事实上这种外部激励方式早已在国外的私人股权投资基金运作中已经被频繁的使用了。本文评价了这些运作方式在中国资本市场中的可行性,旨在探寻蒙牛公司上市资本运作的经济意义,希望能够为国内企业海外上市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资本运作,税收结构筹划,员工持股信托,对赌协议 引言 中国的融资体系长期存在着结构性矛盾,直接融资偏低,资本市场发育不足,政策环节速度缓慢,往往不能满足伴随经济增长日益扩大的企业融资需要。为了谋求长远的发展,海外上市逐渐成为一些企业谋求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战略决策。 1992年底中国证监会的成立开启了中国企业海外上市的序幕,从最早的青岛啤酒在香港挂牌上市距今已有15年的历史。国内企业主要在香港、新加坡和美国三地上市,上市的方式主要有直接IPO,买壳上市,造壳上市,可转换证券上市模式和存托凭证上市模式五种,以食品/能源/农业、制造业与通讯/IT,金融/房地产等大型公司为主。 与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到海外上市几乎在同一时间是海外私人股权投资基金逐鹿中国市场。第一个进入中国市场的国际风险投资基金由IDG(国际数据集团)于1993年创立,之后随着中国金融市场政策的一步步放松,不少国际知名的私墓基金都陆续涌入,它们参与投资并最终在海外成功上市的中国企业的总市值超过千亿美元。“海外曲线IPO”,首先是境内企业在海外设立离岸公司或购买壳公司,接着将境内资产或权益注入壳公司,最后再以壳公司名义在海外证券市场上市筹资。由于大陆在西方被称为“红色中国”,所以海外投资者便习惯将上述过程称为红筹上市。 海外曲线IPO还有很多好处。首先,它可以绕开国内严格的资本与外汇管制;其次,通过收购、注资、换股,境内企业股权为海外公司所控制,成为法律意义上的外商投资企业,可享受相应优惠待遇;第三,也是对于私人股权投资基金来说最有意义的一点——通过海外上市公司可实现所持股份的全流通,并可在离岸注册地简便地办理有关股权转让退出等资本运作,使得股权运作更为方便。同时,境外公司累积盈余可以无限制地保留。盛大、蒙牛、百度、携程网、分众传媒、新东方等一大批民营企业正是看中了红筹上市的诸多好处,纷纷选择了这条上市之路。 蒙牛公司具体的上市过程和结构变化 [1] 本案例选自<公司财务案例>一书

基于蒙牛的案例分析

企业战略,资本运营和资产经营——基于蒙牛的案例分析 蒙牛集团是时任伊利集团生产经营副总裁的牛根生1999年出走后建立起来的一家小企业,经过很短的时间就高速成长为国内乳业巨头,产品覆盖除台湾省外的所有地区,值得称道的是打开了对内地奶有偏见的香港市场,与可口可乐等名列超市十大品牌之一。 蒙牛的发展战略 蒙牛集团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快速的成功,自有其不寻常之处。牛根生与其他几名决策者当年都是伊利的骨干,在市场开拓和企业管理上有优势,而当时许多奶企经营陷入窘境,正是在这样的条件下,牛根生提出了“先做市场,再做工厂”一方面可以利用其他奶企的产能,另一方面将更多的资金和精力用于市场开拓。回想改革开放后引进外资,大量的代工厂在为外企挣得更多利润的同时,也发展了自己并拉动了就业,实现了大增长下的小增长,使中国广大地区经济得到蓬勃发展。蒙牛也创造了这种双赢的局面。当年蒙牛一无奶源,二无工厂,三无市场。又面临伊利的打压,在这样困难的环境下靠自己薄弱胡资金解决“三无”难以想象,当然随后蒙牛发展势头迅猛,靠这样的分散生产难以保证产品质量和安全,但在当时的情况下却是明智之举。 蒙牛采用独家经销模式,避免经销商之间恶性竞争,既保护了经销商的利益又维护了自己的品牌价值。经销商有了利益,蒙牛对其的控制也更加有效,例如在“非典”期间,牛奶销售火爆,蒙牛就做出了不许经销商趁势涨价,在维护消费者利益的同时也得到了品牌价值的提升。 蒙牛的营销战略 蒙牛在营销战略上也有突出特色,“中国乳都”、“争创内蒙古第二品牌”、“非典”时期的公益营销、“航天员专用牛奶”、香港上市、“超级女生”还有最近网上反响强烈的《乐动青春》音乐剧。这里面不仅有一般的广告造势,也有借助公益的事件营销,有娱乐节目的赞助,也有自制微电影里面无所不在的对品牌内涵的挖掘。对比许多国外广告,蒙牛并不刻意追求标新立异,让人不知所云,而是脚踏实地,既把握当下受众的特点,又捕捉未来发展的趋势。不仅关注知名度更突出其核心优势优质奶源,你会发现蒙牛的成功来自于敢于花钱而不浪费,勇于开拓但不掉以轻心。抢占一线城市,保持主流地位,从而带动二、三线城市的销售。狭路相逢勇者胜,蒙牛不缺乏勇气,也因此有机会成为胜者。 蒙牛的竞争战略 从伊利出来独立设厂后,蒙牛为了能更好的发展自己打消对手的戒心,极力避免与伊利等大厂家在奶源、市场等方面的利益冲突。打出争创内蒙古第二,向伊利学习等口号。但丝毫没有放慢前进的脚步。直到后来香港上市和引进机构投资者使自己立足更稳之后,就不再甘居其后,而开足马力开拓市场。试想当时蒙牛若不自量力,极力想抢占一切机会,在强大对手的打压下,一定会举步维艰。 蒙牛的品牌战略 蒙牛注重品牌建设。从刚起步时借伊利、中国乳都提升知名度,到引进机构投资者和香港上市提升国际影响力;从广告语的策划和多类型产品的设计,做专业牛奶,为每款蒙牛牛奶注入其独特的内涵,蒙牛未来星,酸酸乳,新养道其贴近目标群顾客的品牌造势和宣传,都赢得了市场业绩的回报。蒙牛特仑苏牛奶在高端消费者市场有很高的市场份额,也是蒙牛利润的有力保证,再加上蒙牛现代牧业的优质奶源正不断建设,需要高端牛奶来承受其较高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