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详细教案-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详细教案-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详细教案-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详细教案-

【中学数学教案】

立体几何教案

一, 空间直线与直线的关系

a ,相交

b ,平行

c ,异面 a , 相交直线

b, 平行公理:空间中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c, 异面直线:

1,求异面直线所成角问题

注:利用平行公理找角,利用余弦定理计算,结果要锐角或直角

异面直线所成角的范围

(]9000

,

㈠ 平移法利用平行公理把异面直线所成的角转化为相交直线所成的角 例:正方体D C B A ABCD 1

1

1

1

-

中,E ,F 分别是C 1

1

C 和B B 中点,则直线AE 和

BF 所成角的余弦值

㈡ 补形法

补形:底面是直角三角形的直三棱柱可以补成一个长方体 例:在直三棱柱

ABC C B A -111中,90

=∠BCA ,点

F

D 1

1

,分别是

C A B A 1

1

1

1

,中点,BC=CA=C C 1

,则F 1

1

A 与D

B 所成角的余弦值

A 、

1030 B 、2

1

C 、1530

D 、1015

2,求异面直线之间的距离问题

和两条异面直线垂直相交的直线叫做异面直线的公垂线,

公垂线夹在两条异面直线之间的长度叫做异面直线的距离。

二, 空间直线和平面关系

a , 直线与平面平行

b , 直线与平面垂直

c , 直线与平面斜交——射影定理和三垂线定理

a, 线面平行

1, 判定定理: 若平面外一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这条直线和这个

平面平行。

2, 性质定理:若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则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和这个已知平面的交

线必和这条直线平行。

b, 线面垂直

1, 判定定理: I, 若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则这条直线和这

个平面垂直。

II, 若两条平行直线中的一条垂直于一个平面,则另一条也垂直于这个

平面。

2, 性质定理: I ,若两条直线同垂直于一个平面,则这两条直线平行。

II,过一点能且仅能做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垂直。

c, 射影定理

1,射影相等的两条斜线段相等,射影较长的斜线段也较长。

2,相等的斜线段的射影相等,较长的斜线段的射影也较长。

3,垂线段比任何一条斜线段都短。

d, 三垂线定理

1,平面内的一条直线,若和斜线在平面内的射影垂直,则这条直线和斜线垂直。

2,平面内的一条直线,若和平面的斜线垂直,则这条直线和斜线在平面内的射影垂直。

三,空间平面和平面的关系

a, 面面平行 b, 面面垂直 c, 面面斜交

a , 面面平行

1,判定定理:I,如果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平行于另一个平面,那么这两个

平面平行。

II,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

III 如果一个平面上的两条相交直线分别和另一个平面上的两条直线平

行,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

2,性质定理: I,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分别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两条交线平

行。

II,夹在两个平行平面间的平行线段的长相等。

III,如果两个平行平面中,有一个平面和一条直线垂直,那么另一个平

面也和这条直线垂直。

b, 面面垂直

1,定义:两个平面相交,如果所成的二面角是直二面角,则称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2,判定定理: 如果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那么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3,性质定理:I , 如果两个平面互相垂直,那么在一个平面内垂直于它们交线的直线

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II , 如果两个平面互相垂直,那么经过第一个平面内的一点垂直于第二

个平面的直线,在第一个平面内。

III ,如果两个相交平面都垂直于第三个平面,那么它们的交线也垂直于

第三个平面。

c, 二面角

定义:一个平面内的一条直线,把这个平面分成两部分,其中的每一部分都叫做半平

面,

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 这条直线叫做二面角的棱。

二面角的平面角:以二面角的棱上任意一点为端点,在两个半平面内分别作垂直于棱的

两条射线,两条线所成的角叫做二面角的平面角。

空间直线,平面的做题方法。

一、 空间平行关系转化图及相关定理

I ,线面平行的判定方法

①平行关系转画图???行利用面面平行证线面平行利用线线平行证线面平

②向量法(后面讲)

③线面平行定义:直线与平面没有公共点

线线平行??→←公理平行

线线平行????←???→?性质定理线面平行判定定理线面平行线面平行????←???→?基本性质

面面平行判定定理面面平行

面面平行 面面平行判定定理推论 面面平行性质定理

II ,线线平行关系的判定

常见的线线平行的判断方法有

①平行关系转画图从面面平行到线面平行从线面平行到线线平行平行公理??

?

??

②三角形,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正方形)梯形中位线性质

在找三角形中位线是常常利用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正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 ③利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推论找平行线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截其它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④向量法(后面讲)

⑤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

例 如图所示:已知E ,F ,G ,M 分别是四面体的棱AD ,CD ,BD ,BC 的中点,求证: AM||面EFG

A

B

C

D

E

DE ∥BC

BC

DE

AB EA AC DA =

= 注:反之任取一组比例式可推知 DE ∥BC

A B C D

E

DE ∥BC ⑴EC

AE DB AD = ⑵BC

DE AC AE AB AD == 注:反之任取一组比例式可推得DE ∥BC

N

G

E

N

A

C

M

B

设计说明:可以通过面面平行证线面平行 例 已知正方体ABCD-D C B A 1

1

1

1

,棱长为a,E,F 分别在B A 1

,BD 上,且BF E B =1

求证:EF||平面B C BC 1

1

法一:

法二:

III 面面平行关系的判定

面面平行判定方法

①平行关系转画图???行利用线线平行证面面平行利用线面平行证面面平

②向量法(后面讲)

③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

④面面平行的定义:两个平面没有公共点

例 三棱柱ABC-C B A 1

1

1

,D 是BC 上一点,且B A 1

||平面D A C 1,D

1

C B 1

1

点, 求证:平面

D A B 1

1

||平面D A C 1

A

D 1

B 1

C 1

A 1

E

C

D

B

M

F

本题证明从线线平行到线面平行。在找线线平行时应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推论

H

E

F

G

C

D

B

D 1

C 1

B 1

A 1

A

法二也是从线线平行到线面平行,做平行线构造平行四边形证线线平行

例1如图所示正方体ABCD-

D

C B A 1

1

1

1

的棱长都是a,M,N 分别是下底面棱

C B B A 1

1

1

1

,

的中点,P 是上底面棱AD 上一点,AP=3

a

,过P ,M ,N 的平面交上底面于P ,Q ,Q 在CD 上,则PQ=

答案:

a 3

2

2 二 ,空间垂直关系转化图及相关定理

典型例题

I , 线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线面垂直与面面垂直是今后我们要研究的主要问题。问题的关键是线线垂直。 线线垂直的判定方法

①空间线面垂直证线线垂直 ②利用三垂线定理 ③向量法

④利用勾股定理算垂直 线面垂直的判定方法 ①空间垂直关系转化图?

??直利用面面垂直证线面垂直利用线线垂直证线面垂

②向量法

例1如图所示,AB 圆O 的直径,C 为圆O 上一点,ABC 面⊥AP ,B P A E ⊥于E ,

D

C

B

A D 1

C 1

B 1

A 1

P

N

M

Q

线线垂直?????←??????→?线面垂直定义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线面垂直??????←??????→?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面面垂直

CP AF ⊥于F ,

求证:AEF BP 平面⊥

练习:如图已知PA 垂直于矩形ABCD 所在的平面,M ,N 分别是AB ,PC 的中点,若

45=∠PDA

求证:PCD 面⊥MN

例2、直三棱柱ABC C B A -1

1

1

中,M 为AC 中点

求证:

BMC 1

1

平面⊥C A

C

F

E

O

B

A

P

本题通过线线垂直证明线面垂直,在找线面垂直条件时采用了三垂线定理和圆的直径对直角的性质

D

C

Q

N

M B

A P

提示:取PD 中点Q ,证AQ 与面PCD 垂直,从而利用“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证MN 与面PCD 垂

设计说明:

①牢牢把握直(正)棱柱,正棱锥的结构特征对于研究空间几何问题(空间平行关系的判定与性质及空间垂直关系的判定与性质)有很大帮助。

②在三视图的环境下证明线面,面面关系是几何证明的一个重点 练习:⑴如图所示,直三棱柱ABC-C B A 1

1

1

中,C A C B 1

1

1

1

=,B A A C 1

1

⊥,M ,

N 是

B A 1

1

,AB 的中点,

⑴求证:

B A

C AB M 1

1

1

面⊥

⑵求证:

AM B A ⊥1

⑶求证:平面C N B 11

面⊥C

AM

练习:如图,在直三棱柱ABC-C B A 1

1

1

中,AB=BC=B B 1

,D 为AC 的中点

⑴求证:BD ||C A 1

1

面B

⑵若B D A

A C 1

1

面⊥求证:A B C B 1

1

1

1

AB 面⊥

⑶在⑵的条件下,设AB=1,求三棱锥B-

D C A 1

1

的体积

II ,面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2

2

2

C

B A

C 1

B 1

A 1

N

M

C

B

A

C 1

B 1

A 1

面面垂直的判定方法

①空间垂直关系转化图:利用线面垂直证面面垂直 ②向量法

例1如图,ABC ?为正三角形,ABC 平面⊥EC ,BD||CE ,且CE=CA=2BD ,M 是EA 的中点,

求证:⑴DE=DA ⑵平面BDM ⊥平面ECA ⑶平面DEA ⊥面ECA

例2已知BCD ?中,90

=∠BCD ,BC=CD=1,BCD 面⊥AB ,60ADB

=

∠,E ,F

分别是AC ,AD 上动点,且

()10AD

BF

AC AE <<==λλ 求证:⑴不论λ为何值时,总有平面BEF ⊥面ABC ⑵当λ为何值时,平面BEF ⊥面ACD

第二问是存在性问题 当BEF ⊥面ACD 时

由一问可知ABC 面⊥EF 又∵AB C B E ?∴B E EF ⊥∵BEF ⊥面ACD ,BEF BE ?

EF ACD BEF =?面面∴ACD BE 面⊥∵ACD AC ?∴AC BE ⊥

C

E

A

B

D

M

取AC 中点N,证明DN||BN 再证BN ⊥面ECA ,利用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知DM ⊥面ECA

最后利用线面垂直证面面垂直

C

B

F

E

A

D

利用射影定理求AE 从而求λ 设计说明:

①本题是存在性问题,解决存在性问题可以把结论当已知探索使得已知成立的充分性条件 ②解决与空间几何有关的存在性问题最好用向量法

练习:1、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2BC ,P ,Q 分别为线段AB ,CD 的中点,EP ⊥面ABCD ⑴求证:DP ⊥面EPC

⑵问在EP 上是否存在F ,使平面AFD ⊥面BFC

2、如图所示在四棱锥P-ABCD 中,底面ABCD 是60

=∠DAB ,且边长为a 的菱形,侧面

PAD 为正三角形,其所在的平面垂直于底面ABCD ⑴若G 为AD 的中点,求证:PAD 面⊥BG ⑵求证:PB A D ⊥

⑶若E 为BC 中点,能否在棱PC 上找到一点F ,使平面ABCD 面⊥DEF ,并证明你的结论

分析:问题⑶是存在性问题,可以把结论当已知找条件,寻找的过程可省略。但本题要求证明即把条件当已知证结论 1、 如图所示,在四棱柱ABCD-D C B A 1

1

1

1

中,已知

DC=D

D

1

=2AD=2AB ,AD ⊥DC ,

AB||DC ⑴求证:

C D A C 1

1

⑵设E 是DC 上一点,试确定E 的位置,使

BD ||A 1

1

面E D ,并说明理由

Q

C

D

P B A E

问题⑴利用线线垂直证线面垂直,在寻找线线垂直条件AC DP ⊥时采用“算垂直”的方法

一、折叠问题

例如图,四边形ABCD 中,AC||BC ,AD=AB ,45

=

∠BCD ,90

=

∠BAD ,将ABD

?沿对角线BD 折起,记折起后点的位置为P ,且使平面PBD ⊥面BCD

⑴求证:平面PDC 面⊥PBC

⑵在折叠前的正方形ABCD 中,做AE B D ⊥于E ,过E 作B C EF ⊥于F ,求在折起后的图形中PFE ∠的正切值

设计说明:对于折叠问题,关键是抓住图形折叠前后的不变量及重要的折叠条件

空间直角坐标系及空间向量法

一, 空间直角坐标系

1、右手系:伸出右手,弯曲四指使得四指与掌面垂直,大拇指向上垂直翘起,四指的方向为x 轴,手掌向里的方向为y 轴,大拇指的方向为z 轴,三轴的公共点为z 轴

2、卦限:数轴上原点把数轴分成正负半轴。在坐标平面上,x 轴,y 轴把平面分成四个象限,

在空间三个坐标平面把空间分成八个卦限

D 1

C 1

B

1

A

1

C

B

A D

C

D

B

F

E

P

E

D

C

B

A

注:建系时最好建成右手系,并且尽量把图形放在第一卦限,在坐标轴或坐标平面上的点越多越好,关于坐标平面对称的点越多越好 一、空间直角坐标系上点的坐标:

求一个点的坐标就是找该点在x 轴,y 轴,z 轴上的坐标分量 已知正方体

ABCD D C B A -1

1

1

1

棱长为2,如图所示以正方体的中心O 为原点建立空

间直角坐标系

1、 在轴上点的坐标:

轴x P ∈P (x,0,0) 轴y P ∈P (0,y,0) 轴z ∈P p (0,0,z )

2、 在坐标平面上点的坐标

平面上xoy P ∈,P (x,y,0) 平面上yoz P ∈,P (0,y,z ) 平面上xoz P ∈,P (x,0,z )

3、已知()z y x A

1

1

1

,,,()

z y x B 2

2

2

,,则AB 中点???

? ?

?+++z

z y y x x P 2

1

2

1

21,

2

,2 Ⅷ Ⅵ Ⅴ

Ⅳ Ⅲ Ⅱ Ⅶ Ⅰ

y

z x

P N M L K

J I O

H G F

E

D

C

B

A

D

1 C 1

B 1

A

1 y

z x

4、与P (x,y,z )关于定点A (a,b,c )对称点的()z a y a x a P ---2,2,21

5、关于坐标平面对称点的坐标

与P (x,y,z )关于xoy 平面对称点的坐标()z y x P -,,1

与P (x,y,z )关于xoz 平面对称点的坐标

()z y x P ,,1

-

6、若P 点在xoy 面的射影为L 点,则P 点与A 点的x,y 轴分量相同,P 点z 轴分量为P 点到面xoy 的距离

二、空间向量的坐标运算

注:空间向量的加法,减法,数乘的几何意义;两个向量的共线条件;向量的内积运算公式与平面向量完全相同 空间向量的坐标运算公式

若()()z y x z y x B A

2

2

2

1

1

1

,,,,,则()z z y y x x AB 1

21

21

2,,---=→

若已知()z y x a 11

1

,,→,()z y x b 2

2

2

,,→

加减法:()z z y y x x b a 2

12

12

1,,+±±=±→

→ 数乘:()z y x a 1

1

1

,,λλλλ=→

内积:

z z y y x x b a 2

1

2

1

2

1

?++=?→

2

12

1

2

1

2

z y

x

a a

++

=??

? ??=→→

其它一些常用公式

b a b

a

b a →

→→→→→?±+=??

? ??±22

2

2

2

2

b a

b a b a →→→→→→-=

??

?

??-??? ??+

02

1

2

12

1

=?+?+??⊥→

z

z y y x x b a

设直线a 的方向向量为

a →

,直线b 的方向向量为b →

b a b a ||?=→

λ

三、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

注: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都不取零向量

1、 直线的方向向量:在直线上或与直线平行的向量叫做直线的方向向量

2、 平面的法向量:和平面上两条不共线向量都垂直的向量叫做平面的法向量 下面介绍平面法向量的求法 例:已知:已知()()1,1,0,0,1,1==→→b a ,求n b a →

→→的法向量与

()z y x n ,,→

0→

→→→→=??⊥a n a n 0→

=??⊥b n b n

∴?

?

?=+=+00

z y y x

由于x 每给一个值,就各有一个与之对应的y 值和z 值,由此说明一个平面的法向量有无穷多个,这和常识也是相符的,我们只需取其中一个法向量即可 令x=1,y=-1,z=1 ∴()1,1,1-→

n

一、向量法分析空间线线,线面,面面的位置关系

l →

,m →

分别为直线l,m 的方向向量;n n 2,1→

→分别为平面βα,的法向量

㈠线线平行:

1、 文字语言:两直线的方向向量平行则线线平行

2、 图形语言:

3、符号语言:

()R m l m l m l ∈??=→

λλ||||

㈡线面平行:

1、 文字语言:如果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垂直,则线面平行

2、 图形语言:

m

l

m →

l →

在这里强调

()R m l m l ∈?=→

→→→

λλ|| 但反之不对,当00,→

→→

≠=l m 时,这是不可以的

这样写正确:

m

l m m l

→→→

=??

?

? ??≠λλ满足存在唯一的实数0||

3、 符号语言:α||101l n l n l ?⊥?=?

㈢面面平行:

1、 文字语言:如果两个平面的法向量共线则面面平行

2、 图形语言:

3、 符号语言:

βαλ||2||121??=→

n n n n

㈣线线垂直:

1、 文字语言:两直线的方向向量垂直则线线垂直

2、 图形语言:

3、 符号语言:m l m l n l ⊥?⊥?=?

㈤线面垂直:

1、 文字语言:如果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内的两条不共线向量垂直则线面垂直

2、 图形语言:

β

α

n 2→

n 1→

α

l

l →

n 1→

m

l

m →

l →

3、 符号语言:

αα⊥?=?=??→

→l l b l a b a b a 0,0,不共线,与且

㈥面面垂直:

1、 文字语言:如果两个平面的法向量垂直则面面垂直

2、 图形语言:

3、 符号语言:

βα⊥?⊥?=?→

n n n n 21011

二、空间角

㈠空间角的范围

1、线线角的范围

[]900,

2、异面直线所成角的范围(]9000

,

3、线面角的范围[]9000

,

4、斜线与平面所成的角范围(]9000

,

5、二面角的范围[]18000

,

6、向量夹角范围[]18000

,

7、直线的倾斜角范围[)1800,

㈡空间角的定义:

1、 异面直线所成角的定义:略

2、 斜线与平面所成角的定义:斜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等于斜线与它在这个平面上的射影所

成的角

α

b →

a →

l

l →

β

α

n 2→

n 1→

注:在用定义法求线面角时常会用到空间垂直关系相关定理(特别是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线面垂直定义,面面垂直性质定理),三垂线定理及推论,直(正)棱柱的结构特征,正棱锥的结构特征,正棱锥的判定方法 例:已知正三棱柱ABC C B A 1

1

1

的侧棱长与底面边长相等,则B

A 1

与侧面A

C AC

1

1

所成角的正弦值 答案:

4

6 练习:⑴在长方体ABCD-

D

C B A 1

1

1

1

中,AB=BC=211

=A A

,则C B 1与平面

D B D B 11所成角的正弦值

答案:

5

10 ⑵正四棱锥的侧棱长与底面边长都是1,则侧棱与底面所成角为 答案:

45

3、 二面角的定义:在二个平面内各引一条与交线垂直的直线,这两条垂线所成的角就是

这两个平面所成的二面角的平面角

二面角的求法:

α

n

m

l

如图l 为平面α的垂线,m 为平面α的斜线,n 为斜线m 在平面α上的射影

n m m ,,=α

注:求线面角关键找与斜线有交点的平面的垂线

n

m

β

α

l

n

m l

n m l n m ,,,,,,=⊥=???βαβαβα

ⅰ)定义法:在用定义法求二面角时常会用到空间平行及垂直关系相关定理,三垂线定理及推论,直(正)棱柱的结构特征,正棱锥的结构特征,正棱锥的判定方法 利用定义计算二面角常常使用余弦定理。

例1已知已知正四棱锥的体积是12,底面对角线长62,则侧面与底面所成的二面角等于 答案:

3

π ⅱ)平移交线法,截面法与截面法 例2已知正三棱柱ABC-C B A 1

1

1

的底面边长是2,高为1,过顶点A 做一平面α,与侧

面B

C BC

1

1

交于EF ,且EF||BC ,若平面α与底面ABC 所成二面角大小为

x ??

?

?

?≤

<60πx ,四边形BCEF 的面积为y,则函数y=f (x )的图象大致是:答案:C

法一:平移交线法如图1

∵EF||BC ,ABC BC ABC 面,面??EF ∴EF||面ABC

设l =?ABC AEF 面面 又∵AEF 面?EF

6

π 6

π 6

π 6

π A

B

C

D

C

B

A G

F

E

M A

1

B 1

C 1

C 1

B

1 A

1 A C B N M F

E 图1 图2

∴EF||l

取EF 中点M ,BC 中点N 则AN ⊥EF ,AN ⊥EF

则MAN ∠就是面AEF 与面ABC 所成的二面角的平面角

注:在本题中很难找到面AEF 与面ABC 的交线,故在图形中找一条与交线平行的直线EF ,在这两个平面内引EF 的垂线,从而找到二面角的平面角

注:求空间角时,空间角大多是特殊角,对于非特殊角题目一般要求求空间角的某个三角函数值。若题目特别强调用反三角函数表式,利用下面公式 公式一:若[]?

??

? ??-∈???

???-

∈=,11,2,2sin m m ππαα 则m arcsin =α

公式二:若[][](),11,,0cos -∈∈=m m παα 则m arccos =α

公式三:若?

??

? ?????

??-

∈=为常实数m m ,2,2tan ππαα 则m arctan =α 例:①απαα求,2,0,31sin ??

?

???∈=

②απαα求,2,0,31cos ???

???∈=

③απαα求,2,0,31tan ??

?

???∈=

通过本题引出下面公式

常用公式:

x

x x x x x arctan tan arccos arccos arcsin arcsin -=--=--=-π 练习:①αππαα求??

?

?

??∈-=,2,3

1cos ②απαα求??

?

??-

∈-=0,2,3

1tan 三、向量法求空间角

㈠向量法求线线角:空间两条直线所成的角与它们方向向量所成的角相等或互补

高中数学空间几何专题练习(供参考)

一、选择题 1、下图(1)所示的圆锥的俯视图为 ( ) 2 3 + 为 ( ) C 、120; 。 3、边长为a 正四面体的表面积是 ( ) A 、34; B 、312a ; C 、24 a ; D 2。 4、对于直线:360l x y -+=的截距,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在y 轴上的截距是6; B 、在x 轴上的截距是6; C 、在x 轴上的截距是3; D 、在y 轴上的截距是3-。 5、已知,a b αα?//,则直线a 与直线b 的位置关系是 ( ) A 、平行; B 、相交或异面; C 、异面; D 、平行或异面。 6、已知两条直线12:210,:40l x ay l x y +-=-=,且12l l //,则满足条件a 的值为A 、12-; B 、12 ; C 、2-; D 、2。 7、在空间四边形ABCD 中,,,,E F G H 分别是,,,AB BC CD DA 的中点。 若AC BD a ==,且AC 与BD 所成的角为60,则四边形EFGH 的面积为 ( ) A 2; B 2a ; C 2; D 2。 8、在右图的正方体中,M 、N 分别为棱BC 和棱CC 1的中点, 则异面直线AC 和MN 所成的角为( ) A .30° B .45° C .90° D . 60° 9、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 、若P αβ∈且l αβ=,则P l ∈; B 、三点,,A B C 确定一个平面; C 、若直线a b A =,则直线a 与b 能够确定一个平面; 图(1) 1 A

D 、若,A l B l ∈∈且,A B αα∈∈,则l α?。 10、两条不平行的直线,其平行投影不可能是 ( ) A 、两条平行直线; B 、一点和一条直线; C 、两条相交直线; D 、两个点。 11、长方体的一个顶点上的三条棱长分别为3、4、5,且它的8个顶点都在同一个球面上,则这个球的表面积是 ( ) A 、25π; B 、50π; C 、125π; D 、都不对。 12、给出下列命题 ①过平面外一点有且仅有一个平面与已知平面垂直 ②过直线外一点有且仅有一个平面与已知直线平行 ③过直线外一点有且仅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④过平面外一点有且仅有一条直线与已知平面垂直 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为( ) A .0个 B .1个 C .2个 D .3个 二、填空题 13、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边长分别为2,a a 的矩形,则圆柱的体积为 ; 14.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的底面直径.. 和它们的高都与某一个球的直径相等,这时圆柱、圆锥、球的体积之比为 . 15、过点(1 16、已知,a b (1) a b αβ////,,则a b //; (2) ,a b γγ⊥⊥,则a b //; (3) ,a b b α?//,则a α//; (4) ,a b a α⊥⊥,则b α//; M

人教版高中数学教案立体几何04

课题:9. 2空间的平行直线与异面直线(一) 教学目的: 1. 会判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2. 理解公理四,并能运用公理四证明线线平行? 3. 掌握等角定理,并能运用它解决有关问题? 4. 了解平移的概念,初步了解平几中成立的结论哪些在立几中成立+ 5. 掌握空间两直线的位置关系,掌握异面直线的概念,会用反证法和异面直线的判定定理证明两直线异面; 6. 掌握异面直线所成角的概念及异面直线垂直的概念,能求出一些较特殊的 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教学重点:公理4及等角定理的运用.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教学难点:公理4及等角定理的运用.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授课类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 内容分析: 本节共有两个知识点,平行直线、异面直线■以平行公理和平面基本性质为 基础进一步学习平行直线的性质,把平行公理和平行线的传递性推广到空间并引出平移概念,了解了平移的初步性质.在这一节还由直线平行的性质学习异面 直线及其夹角的概念? 要求学生正确掌握空间平行直线性质和异面直线及其夹角的概念,这样就为学生学习向量和空间图形的性质打下了基础+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把一张纸对折几次,为什么它们的折痕平行? (答:把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两次,打开后得4个全等 的矩形,每个矩形的竖边是互相平行的,再应用平行公理,可得知它 们的折痕是互相平行的J 你还能举出生活中的相关应用的例子吗? 二、讲解新课: 1 +空间两直线的位置关系 (1)相交一一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 (2)平行——在同一平面内,没有公共点; (3)异面——不在任何一个平面内,没有公共点; 2 -平行直线 (1)公理4 :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 推理模式:a//b,b//c= a//c .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整章教案)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一、知识网络: 二.考纲要求: (1)空间向量及其运算 ① 经历向量及其运算由平面向空间推广的过程; ② 了解空间向量的概念,了解空间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其意义,掌握空间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其坐标表示; ③ 掌握空间向量的线性运算及其坐标表示; ④ 掌握空间向量的数量积及其坐标表示,能运用向量的数量积判断向量的共线与垂直。 (2)空间向量的应用 ① 理解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 ② 能用向量语言表述线线、线面、面面的垂直、平行关系; ③ 能用向量方法证明有关线、面位置关系的一些定理(包括三垂线定理); ④ 能用向量方法解决线线、线面、面面的夹角的计算问题,体会向量方法在研究几何问题中的作用。 三、命题走向 本章内容主要涉及空间向量的坐标及运算、空间向量的应用。本章是立体几何的核心内容,高考对本章的考查形式为:以客观题形式考查空间向量的概念和运算,结合主观题借助空间向量求夹角和距离。 预测10年高考对本章内容的考查将侧重于向量的应用,尤其是求夹角、求距离,教

材上淡化了利用空间关系找角、找距离这方面的讲解,加大了向量的应用,因此作为立体几何解答题,用向量法处理角和距离将是主要方法,在复习时应加大这方面的训练力度。 第一课时 空间向量及其运算 一、复习目标:1.理解空间向量的概念;掌握空间向量的加法、减法和数乘; 2.了解空间向量的基本定理; 3.掌握空间向量的数量积的定义及其性质;理解空间向量的夹角的概念;掌握空间向量的数量积的概念、性质和运算律;了解空间向量的数量积的几何意义;能用向量的数量积判断向量的共线与垂直。 二、重难点:理解空间向量的概念;掌握空间向量的运算方法 三、教学方法:探析类比归纳,讲练结合 四、教学过程 (一)、谈最新考纲要求及新课标高考命题考查情况,促使积极参与。 学生阅读复资P128页,教师点评,增强目标和参与意识。 (二)、知识梳理,方法定位。(学生完成复资P128页填空题,教师准对问题讲评)。 1.空间向量的概念 向量:在空间,我们把具有大小和方向的量叫做向量。如位移、速度、力等。 相等向量:长度相等且方向相同的向量叫做相等向量。 表示方法:用有向线段表示,并且同向且等长的有向线段表示同一向量或相等的向量。 说明:①由相等向量的概念可知,一个向量在空间平移到任何位置,仍与原来的向量相等,用同向且等长的有向线段表示;②平面向量仅限于研究同一平面内的平移,而空间向量研究的是空间的平移。 ②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在空间仍成立。 3.平行向量(共线向量):如果表示空间向量的有向线段所在的直线互相平行或重合, 则这些向量叫做共线向量或平行向量。a 平行于b 记作a ∥b 。 注意:当我们说a 、b 共线时,对应的有向线段所在直线可能是同一直线,也可能是平 行直线;当我们说a 、b 平行时,也具有同样的意义。 共线向量定理:对空间任意两个向量a (a ≠)、b ,a ∥b 的充要条件是存在实数λ使b =λa (1)对于确定的λ和a ,b =λa 表示空间与a 平行或共线,长度为 |λa |,当λ>0时与

最新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2空间立体几何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 空间几何体知识点归纳 1、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空间几何体分为多面体和旋转体和简单组合体 ⑴常见的多面体有:棱柱、棱锥、棱台;常见的旋转体有:圆柱、圆锥、圆台、球。简单组合体的构成形式: 一种是由简单几何体拼接而成,一种是由简单几何体截去或挖去一部分而成。 ⑵棱柱: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并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由这些面所 围成的多面体叫做棱柱。 ⑶棱台:用一个平行于棱锥底面的平面去截棱锥,底面与截面之间的部分,这样的多面体叫做棱台。 1、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 投影:中心投影 平行投影 (1)定义:几何体的正视图、侧视图和俯视图统称为几何体的三视图。 (2)三视图中反应的长、宽、高的特点:“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 2、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表示空间图形的平面图). 观察者站在某一点观察几何体,画出的图形. 3、斜二测画法的基本步骤: ①建立适当直角坐标系xOy (尽可能使更多的点在坐标轴上) ②建立斜坐标系'''x O y ∠,使''' x O y ∠=450(或1350 ),注意它们确定的平面表示水平平面; ③画对应图形,在已知图形平行于X 轴的线段,在直观图中画成平行于X ‘ 轴,且长度保持不变;在已知图形平行于Y 轴的线段,在直观图中画成平行于Y ‘ 轴,且长度变为原来的一半; ⑴圆柱侧面积;l r S ??=π2侧面⑵圆锥侧面积:l r S ??=π侧面 ⑶圆台侧面积:()S r R l π=+侧面 ⑷体积公式: h S V ?=柱体;h S V ?=31锥体; ()1 3 V h S S =下 台体上 ⑸球的表面积和体积: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教学研究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教学研究 一 . “立体几何”的知识能力结构 高中的立体几何是按照从局部到整体的方式呈现的,在必修2中,先从对空间几何体的整体认识入手,主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获得空间几何体的性质,此后,在空间几何体的点、直线和平面的学习中,充分利用对模型的观察,发现几何体的几何性质并通过简单的“推理”得到一些直线和平面平行、垂直的几何性质,从微观上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空间几何体做了必要的准备.在选修2-1中,首先引入空间向量,在必修2的基础上完善了几何论证的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对空间几何体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首先安排的是对空间几何体的整体认识,要求发展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几何直观能力,而没有对演绎推理做出要求. 在“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的研究中,以长方体为模型,通过说理(归纳出判定定理,不证明)或简单推理进行论证(归纳并论证明性质定理), 在“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的学习中,又以几何直观、逻辑推理与向量运算相结合,完善了空间几何推理论证的理论基础,并对空间几何中较难的问题进行证明. 可见在立体几何这三部分中,把空间想像能力,逻辑推理能力,适当分开,有所侧重地、分阶段地进行培养,这一编排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几何直观能力,同时降低学习立体几何的门槛,同时体现了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课标理念. 二. “立体几何”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 1.重点: 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的概括; 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与直观图: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的画法;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了解柱、锥、台、球的表面积与体积的计算公式; 空间点、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空间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 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的归纳;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的归纳. 2.难点: 空间几何体结构特征的概括: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的概括; 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与直观图:识别三视图所表示的几何体; 空间点、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三种语言的转化; 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性质定理的证明;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性质定理的证明.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全部教案

第一章:空间几何体 1.1.1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物操作,增强学生的直观感知。 (2)能根据几何结构特征对空间物体进行分类。 (3)会用语言概述棱柱、棱锥、圆柱、圆锥、棱台、圆台、球的结构特征。 (4)会表示有关于几何体以及柱、锥、台的分类。 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通过直观感受空间物体,从实物中概括出柱、锥、台、球的几何结构特征。(2)让学生观察、讨论、归纳、概括所学的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感受空间几何体存在于现实生活周围,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括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感受大量空间实物及模型、概括出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难点: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的概括。 三、教学用具 (1)学法:观察、思考、交流、讨论、概括。 (2)实物模型、投影仪 四、教学思路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教师提出问题:在我们生活周围中有不少有特色的建筑物,你能举出一些例子吗?这些建筑的几何结构特征如何?引导学生回忆,举例和相互交流。教师对学生的活动及时给予评价。 2.所举的建筑物基本上都是由这些几何体组合而成的,(展示具有柱、锥、台、球结构特征的空间物体),你能通过观察。根据某种标准对这些空间物体进行分类吗?这是我们所要学习的内容。 (二)、研探新知 1.引导学生观察物体、思考、交流、讨论,对物体进行分类,分辩棱柱、圆柱、棱锥。 2.观察棱柱的几何物件以及投影出棱柱的图片,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3.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每小组选出一名同学发表本组讨论结果。在此基础上得出棱柱的主要结构特征。(1)有两个面互相平行;(2)其余各面都是平行四边形;(3)每相邻两上四边形的公共边互相平行。概括出棱柱的概念。 4.教师与学生结合图形共同得出棱柱相关概念以及棱柱的表示。 5.提出问题:各种这样的棱柱,主要有什么不同?可不可以根据不同对棱柱分类? 请列举身边具有已学过的几何结构特征的物体,并说出组成这些物体的几何结构特征?它们由哪些基本几何体组成的? 6.以类似的方法,让学生思考、讨论、概括出棱锥、棱台的结构特征,并得出相关的概念,分类以及表示。 7.让学生观察圆柱,并实物模型演示,如何得到圆柱,从而概括出圆标的概念以及相关的概念及圆柱的表示。 8.引导学生以类似的方法思考圆锥、圆台、球的结构特征,以及相关概念和表示,借助实物模型演示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概括。 9.教师指出圆柱和棱柱统称为柱体,棱台与圆台统称为台体,圆锥与棱锥统称为锥体。 10.现实世界中,我们看到的物体大多由具有柱、锥、台、球等几何结构特征的物体组合而成。请列举身边具有已学过的几何结构特征的物体,并说出组成这些物体的几何结构特征?它们由哪些基本几何体组成的? (三)质疑答辩,排难解惑,发展思维,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 1.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后面都是平行四边形的几何体是不是棱柱(举反例说明,如图) 2.棱柱的何两个平面都可以作为棱柱的底面吗? 3.课本P8,习题1.1 A组第1题。 4.圆柱可以由矩形旋转得到,圆锥可以由直角三角形旋转得到,圆台可以由什么图形旋转得到?如何旋转? 5.棱台与棱柱、棱锥有什么关系?圆台与圆柱、圆锥呢? 四、巩固深化 练习:课本P7 练习1、2(1)(2) 课本P8 习题1.1 第2、3、4题 五、归纳整理 由学生整理学习了哪些内容 六、布置作业 课本P8 练习题1.1 B组第1题 课外练习课本P8 习题1.1 B组第2题

高中数学必修2立体几何专题资料

专题一浅析中心投影与平行投影 中心投影与平行投影是画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的基础,弄清楚中心投影与平行投影能使我们更好地掌握三视图和直观图,平行投影下,与投影面平行的平面图形留下的影子,与这个平面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而中心投影则不同.下表简单归纳了中心投影与平行投影,结合实例让我们进一步了解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 例1如何才能使如图所示的两棵树在同一时刻的影长分别与它们的原长相等? 解析:方法一:可在同一方向上画出与原长相等的影长,分别连结它们影子顶点与树的顶点,此时为平行投影. 方法二:可在两树外侧不同方向上画出与原长相等的影子,连结影子顶点与树的顶点相交于P,此时为中心投影,P为光源位置. 点评:这是一道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相结合的题目,答案不唯一.连结物体顶点与其影子顶点,如果得到的是平行线,即为平行投影;如果得到的是相交线,则为中心投影,这是判断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的方法,也是确定中心投影光源位置的基本作法,还应注意,若中心投影光源在两树同侧时,图中的两棵树的影子不可能与原长相等. 例2 如图所示,点O为正方体ABCD-A′B′C′D′的中心,点E为面B′BCC′的中心,点F为B′C′的中点,则空间四边形D′OEF在该正方体的面上的正投影可能是________(填出所有可能的序号).

解析:在下底面ABCD上的投影为③,在右侧面B′BCC′上的投影为②,在后侧面D′DCC′上的投影为①. 答案:①②③ 点评:画出一个图形在一个平面上的投影的关键是确定该图形的关键点,如顶点、端点等,方法是先画出这些关键点的投影,再依次连接各投影点即可得此图形在该平面上的投影. 专题二不规则几何体体积的求法 当所给几何体形状不规则时,无法直接利用体积公式求解,可尝试用以下几种常用的方法求出原几何体的体积,下面逐一介绍,供同学们参考. 一、等积转换法 当所给几何体的体积不能直接套用公式或套用公式时某一量(底面积或高)不易求出时, 可以转换一下几何体中有关元素的相对位置进行计算求解,该方法尤其适用于求三棱锥的体积. 例1在边长为a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M,N,P 分别是棱A1B1,A1D1,A1A上的点,且满足A1M = 1 2A1B1, A1N=2ND1,A1P= 3 4A1A(如图1),试求三棱锥A1—MNP的体 积. 分析:若用公式V= 1 3Sh直接计算三棱锥A1—MNP的体积, 则需要求出△MNP的面积和该三棱锥的高,这两者显然都不易求出, 但若将三棱锥A1—MNP的顶点和底面转换一下,变为求三棱锥P—A1MN的体积,便能很容易的求出其高和底面△A1MN的面积,从而代入公式求解. 解:V A 1-MNP =V A1—MNP = 1 3·S△A1MN ·h = 1 3× 1 2·A1M1·A1N·A1P= 1 3× 1 2× 1 2a· 2 3a· 3 4a= 1 24a 3.

高中数学空间立体几何讲义

第1讲 空间几何体 高考《考试大纲》的要求: ① 认识柱、锥、台、球及其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并能运用这些特征描述现实生活中简单物体的结构. ② 能画出简单空间图形(长方体、球、圆柱、圆锥、棱柱等的简易组合)的三视图,能识别上述的三视图所表示的立体模型,会用斜二测法画出它们的直观图. ③ 会用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两种方法,画出简单空间图形的三视图与直观图,了解空间图形的不同表示形式. ④ 会画某些建筑物的视图与直观图(在不影响图形特征的基础上,尺寸、线条等不作严格要求). ⑤ 了解球、棱柱、棱锥、台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不要求记忆公式). (一)例题选讲: 例1.四面体ABCD 的外接球球心在CD 上,且CD =2,AB =3,在外接球面上两点A 、B 间的球面距离是( ) A . 6π B .3 π C .32π D .65π 例2.如果圆台的母线与底面成60°角,那么这个圆台的侧面积与轴截面面积的比为( ) A .π2 B .π2 3 C .π332 D .π2 1 例3.在正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侧棱长为2,底面三角形的边长为1,则BC 1与侧面ACC 1A 1所成的角 是 . 例4.如图所示,等腰△ABC 的底边AB =66,高CD =3,点B 是线段BD 上异于点B 、D 的动点.点F 在BC 边上,且EF ⊥AB .现沿EF 将△BEF 折起到△PEF 的位置,使PE ⊥AE .记BE =x ,V (x )表示四棱锥P-ACFE 的体积. (1)求V (x )的表达式; (2)当x 为何值时,V (x )取得最大值? (3)当V (x )取得最大值时,求异面直线AC 与PF 所成角的余弦值。 (二)基础训练: 1.下列几何体各自的三视图中,有且仅有两个视图相同的是( )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④ 2.设地球半径为R ,若甲地位于北纬045东经0120,乙地位于南纬度0 75东经0120,则甲、乙两地球面距离为( ) (A )3R (B) 6 R π (C) 56 R π (D) 23R π ①正方形 ②圆锥 ③三棱台 ④正四棱锥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初步”教学研究

专题讲座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初步”教学研究 袁京生北京市朝阳区教育研究中心 一、“立体几何初步”教学内容的整体把握 (一)“立体几何初步”内容的背景分析 1.从立体几何发展的历程看立体几何课程 (1)不同学段几何学习的特点 一个学生从小学的数学课中就接触到了空间图形,由于知识和年龄的限制,他们对空间图形的认识方法主要是大量的观察、操作,对空间图形形成一定的感性认识. 在初中,课程安排了简单几何体的概念及体积公式,三视图的基本知识,正方体的截面、展开问题,建立了长方体模型概念,已初步具有平面几何基础知识及推理论证能力, 总体上看,初中学生对空间图形的认识主要是直观感知,操作确认,但平面几何的学习又呈现出思辨论证等理性的特征. 总之,高中以前的学生对空间图形的认识主要是对图形的整体形象的直观感知,操作确认,这种基于直观和操作的认知的优点是简便、直观,不需要更多的知识作基础,但不足也是很明显的,即不能对空间图形及其内部的元素关系进行深入的分析,不能产生对空间图形本质的认识. 当学生进入高中以后,教材对空间图形的有了专门的介绍:立体几何.从历次的立体几何教材看,无论教材怎样变化,高中立体几何的最终目标都是要从学生可接受的理论高度来认识空间图形.除了传统的综合几何外,近几年的高中《大纲》或《课程标准》还引入了空间向量,空间向量进入几何,使几何有了更多代数的味道,因此现行的高中几何不完全是欧式几何. 当我们回顾大学的几何学习时,容易发现,大学的几何学习正是沿着几何代数化的方向展开,无论《空间解析几何》、《高等几何》、《微分几何》等无不是通过代数的手段对几何进行研究,通过代数的形式呈现几何结论. (2)几何研究方法的发展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专题

高中课程复习专题——数学立体几何 一空间几何体 ㈠空间几何体的类型 1 多面体:由若干个平面多边形围成的几何体。围成多面体的各个多边形叫做多面体的面,相邻两个面的公共边叫做多面体的棱,棱与棱的公共点叫做多面体的顶点。 2 旋转体:把一个平面图形绕它所在的平面内的一条定直线旋转形成了封闭几何体。其中,这条直线称为旋转体的轴。 ㈡几种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 1 棱柱的结构特征 棱柱的定义: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 并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由这些面所 围成的几何体叫做棱柱。 % 棱柱的分类 棱柱的性质 , ⑴侧棱都相等,侧面是平行四边形; ⑵两个底面与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是全等的多边形; ⑶过不相邻的两条侧棱的截面是平行四边形; ⑷直棱柱的侧棱长与高相等,侧面的对角面是矩形。 长方体的性质 ⑴长方体的一条对角线的长的平方等于一个顶点上三 条棱的平方和:AC12 = AB2 + AC2 + AA12 ⑵长方体的一条对角线AC1与过定点A的三条棱所成 ` 的角分别是α、β、γ,那么: cos2α + cos2β + co s2γ = 1 sin2α + sin2β + sin2γ = 2 ⑶长方体的一条对角线AC1与过定点A的相邻三个面所组成的角分别为α、β、γ,则: cos2α + cos2β + cos2γ = 2 sin2α + sin2β + sin2γ = 1 图1-1 棱柱 图1-2 长方体 图1-1 棱柱

棱柱的侧面展开图:正n 棱柱的侧面展开图是由n 个全等矩形组成的以底面周长和侧棱为邻边的矩形。 棱柱的面积和体积公式 S 直棱柱侧面 = c ·h (c 为底面周长,h 为棱柱的高) S 直棱柱全 = c ·h+ 2S 底 【 V 棱柱 = S 底 ·h 2 圆柱的结构特征 2-1 圆柱的定义:以矩形的一边所在的直线为旋转轴,其余各边旋转而形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圆柱。 2-2 圆柱的性质 ⑴ 上、下底及平行于底面的截面都是等圆; ⑵ 过轴的截面(轴截面)是全等的矩形。 2-3 圆柱的侧面展开图: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以底面周长和母线长为邻边的矩形。 - 2-4 圆柱的面积和体积公式 S 圆柱侧面 = 2π·r ·h (r 为底面半径,h 为圆柱的高) S 圆柱全 = 2π r h + 2π r 2 V 圆柱 = S 底h = πr 2h 3 棱锥的结构特征 3-1 棱锥的定义 ⑴ 棱锥: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做棱锥。 ⑵ 正棱锥:如果有一个棱锥的底面是正多边形,并且顶点在底面的投影是底面的中心, 这样的棱锥叫做正棱锥。 3-2 正棱锥的结构特征 ⑴ 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是与底面相似的正多边形,相似比等于顶点到截面的距离与顶点到底面的距离之比; ⑵ 正棱锥的各侧棱相等,各侧面是全等的等腰三角形; ⑶ 正棱锥中的六个元素,即侧棱(SB)、高(SO)、斜高(SH)、侧棱在底面上的射影(OB)、斜高在底面上的射影(OH)、底面边长的一半(BH),构成四个直角三角形(三角形SOB 、SOH 、SBH 、OBH 均为直角三角形)。 3-3 正棱锥的侧面展开图:正n 棱锥的侧面展开图是由n 个全等的等腰三角形组成。 3-4 正棱锥的面积和体积公式 图1-3 圆柱 )

高中数学必修2空间立体几何大题

必修2空间立体几何大题 一.解答题(共18小题) 1.如图,在三棱锥V﹣ABC中,平面V AB⊥平面ABC,△V AB为等边三角形,AC⊥BC且AC=BC=,O,M分别为AB,V A的中点. (1)求证:VB∥平面MOC;(2)求证:平面MOC⊥平面V AB(3)求三棱锥V﹣ABC的体积. 2.如图,三棱锥P﹣ABC中,PA⊥平面ABC,PA=1,AB=1,AC=2,∠BAC=60°. (1)求三棱锥P﹣ABC的体积; (2)证明:在线段PC上存在点M,使得AC⊥BM,并求的值. 3.如图,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B=16,BC=10,AA1=8,点E,F分别在A1B1,D1C1上,A1E=D1F=4.过E,F的平面α与此长方体的面相交,交线围成一个正方形 (Ⅰ)在图中画出这个正方形(不必说出画法和理由) (Ⅱ)求平面α把该长方体分成的两部分体积的比值. 4.如图,直三棱柱ABC﹣A1B1C1的底面是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E,F分别是BC,CC1的中点, (Ⅰ)证明:平面AEF⊥平面B1BCC1; (Ⅱ)若直线A1C与平面A1ABB1所成的角为45°,求三棱锥F﹣AEC的体积.

5.如图,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已知AC⊥BC,BC=CC1,设AB1的中点为D,B1C∩BC1=E. 求证: (1)DE∥平面AA1C1C;(2)BC1⊥AB1. 6.如题图,三棱锥P﹣ABC中,平面PAC⊥平面ABC,∠ABC=,点D、E在线段AC上,且AD=DE=EC=2,PD=PC=4, 点F在线段AB上,且EF∥BC. (Ⅰ)证明:AB⊥平面PFE.(Ⅱ)若四棱锥P﹣DFBC的体积为7,求线段BC的长. 7.如图,AB是圆O的直径,点C是圆O上异于A,B的点,PO垂直于圆O所在的平面,且PO=OB=1, (Ⅰ)若D为线段AC的中点,求证;AC⊥平面PDO; (Ⅱ)求三棱锥P﹣ABC体积的最大值; 8.如图,四边形ABCD为菱形,G为AC与BD的交点,BE⊥平面ABCD. (Ⅰ)证明:平面AEC⊥平面BED; (Ⅱ)若∠ABC=120°,AE⊥EC,三棱锥E﹣ACD的体积为,求该三棱锥的侧面积.

高中数学空间几何体的结构教案

空间几何体的结构 一、观察思考 问题1:观察下面的图片,这些图片中的物体具有怎样的形状?日常生活中,我们把这些物体的形状叫做什么?我们如何描述它们的形状? 问题2 观察下图,说说它们的结构特征。 二、自学小结(根据你的理解,用自己的话描述下列形状的结构特征) 1、棱柱 2、棱锥 3、棱台 4、圆柱 5、圆锥 6、圆台 7、球 给出定义: (一)空间几何体的结构 1. 多面体与旋转体:多面体棱顶点.;旋转体轴. 多面体定义:由若干个平面多边形围成的几何体叫做多面体;图形特征简单的说是有棱角; 相关概念:面:围成多面体的各个多边形叫做多面体的面. 棱:相邻两个面的公共边叫做多面体的棱. 顶点:棱与棱的公共点叫做多面体的顶点. 结论:<2>1、3、4、6、8、10、11、12是旋转体; 旋转体定义:我们把由一个平面图形绕它所在平面内的一条直线旋转所形成的封闭几何体叫做旋转体;图形特征:简单的说是棱角被磨圆; 相关概念:轴:形成旋转体所围绕的定直线. 2. 棱柱:底面侧面侧棱顶点

直棱柱 斜棱柱 正棱柱 棱柱的定义: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并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由 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做棱柱. 棱柱' '''''F E D C B A ABCDEF —. 棱柱的性质:①两底面是对应边平行的全等多边形; ②侧面、对角面都是平行四边形; ③侧棱平行且相等; ④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是与底面全等的多边形。 棱锥的定义;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做棱 锥。 记作棱锥ABCD S — (1)棱锥的性质:①侧面、对角面都是三角形;②平行于底面的截面与底面相似,其相似比等于顶点到 截面距离与高的比的平方. (2)正棱锥的性质:①正棱锥各侧棱都相等,各侧面都是全等的等腰三角形。②正棱锥的高,斜高和斜 高在底面上的射影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正棱锥的高,侧棱,侧棱在底面内的射影也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③正棱锥的侧棱与底面所成的角都相等。④正棱锥的侧面与底面所成的二面角都相等。 棱台的定义:用一个平行于棱锥底面的平面去截棱锥,底面与截面之间的部分叫做棱台. 棱台''''D C B A ABCD — 棱台的性质:两底面所在平面互相平行;两底面是对应边互相平行的相似多边形;侧面是梯形;侧棱的延长线相交于一点. 4. 圆柱与圆锥,圆台:轴 底面 侧面 侧面的母线

高中数学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经典题型与答案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经典题型与答案 1 已知四棱锥P ABCD -的底面为直角梯形,//AB DC ,⊥=∠PA DAB ,90ο 底面ABCD ,且 1 2 PA AD DC === ,1AB =,M 是PB 的中点 (Ⅰ)证明:面PAD ⊥面PCD ; (Ⅱ)求AC 与PB 所成的角; (Ⅲ)求面AMC 与面BMC 所成二面角的大小 证明:以A 为坐标原点AD 长为单位长度,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各点坐标为 1 (0,0,0),(0,2,0),(1,1,0),(1,0,0),(0,0,1),(0,1,)2 A B C D P M (Ⅰ)证明:因.,0),0,1,0(),1,0,0(DC AP DC AP DC AP ⊥=?==所以故 由题设知AD DC ⊥,且AP 与AD 是平面PAD 内的两条相交直线,由此得DC ⊥面PAD 又DC 在面 PCD 上,故面PAD ⊥面PCD (Ⅱ)解:因),1,2,0(),0,1,1(-==PB AC . 510 | |||,cos ,2,5||,2||=??>=<=?==PB AC PB AC PB AC PB AC PB AC 所以故 (Ⅲ)解:在MC 上取一点(,,)N x y z ,则存在,R ∈λ使,MC NC λ= ..2 1 ,1,1),21,0,1(),,1,1(λλ==-=∴-=---=z y x MC z y x NC 要使14 ,00,.25 AN MC AN MC x z λ⊥=-==u u u r u u u u r g 只需即解得 ),5 2 ,1,51(),52,1,51(,. 0),5 2 ,1,51(,54=?-===?=MC BN BN AN MC AN N 有此时能使点坐标为时可知当λ ANB MC BN MC AN MC BN MC AN ∠⊥⊥=?=?所以得由.,0,0为 所求二面角的平面角 30304||,||,. 555 2 cos(,).3||||2 arccos(). 3 AN BN AN BN AN BN AN BN AN BN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Q g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g u u u r u u u r 故所求的二面角为

高中数学必修立体几何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高中数学必修2立体几何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立体几何内容的设计: 1.定位:定位于培养和发展学生把握图形的能力,空间想象与几何直观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等。强调几何直观,合情推理与逻辑推理并重,适当渗透公理化思想。 2.内容处理与呈现:按照从整体到局部的方式展开:柱、锥、台、球→ 点、线、面→ 侧面积、表面积与体积的计算(如图1),而原教材是点、线、面→ 柱、锥、台、球,即从局部到整体(如图2),突出直观感知、操作确认,并结合简单的推理发现、论证一些几何性质. 3.内容设计:螺旋上升,分层递进,逐步到位.在必修课程中,主要是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获得几何图形的性质,并通过简单的推理发现、论证一些几何性质.进一步的论证与度量则放在选修2中用向量处理.教材在内容的设计上不是以论证几何为主线展开几何内容,而是先使学生在特殊情境下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对空间的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归纳出有关空间图形位置关系的一些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并对性质定理加以逻辑证明,不是不要证明,而是完善过程,既要发展演绎推理能力,也要发展合情推理能力。 4.教学内容增减: 删除(或在选修课内体现的): (1)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计算。(2)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3)多面体及欧拉公式.(4)原教材中有4个公理,4个推论,14个定理(都需证明)(不包含以例题出现的定理).新教材中有4个公理,9个定理(4个需证明). 增加:(7)简单空间图形的三视图.专设“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这一节,重点在于培养空间想像能力.(8)台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等内容.立体几何内容采用上述处理方式,主要是为了增进学生对几何本质的理解,培养学生对几何内容的兴趣,克服以往几何学习中易造成的学生两极分化的弊端. 立体几何初步是初等几何教育重要内容之一,它是在初中平面几何学习的基础上开设 的,以空间图形的性质、画法、计算以及它们的应用为研究对象,以演绎法为研究方法.通 过对三维空间的几何对象进行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思辨论证,使学生的认识水平从平面图 形延拓至空间图形,完成由二维空间向三维空间的转化,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考纲要求: (1)空间几何体 ①认识柱、锥、台、球及其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并能运用这些特征描述现实生活中简单物体的结构. ② 能画出简单空间图形(长方体、球、圆柱、圆锥、棱柱等的简易组合)的三视图,能识别上述的三视图所表示的立体模型,会用斜二测法画出它们的直观图. ③ 会用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两种方法,画出简单空间图形的三视图与直观图,了解空间图形的不同表示形式. ④会画某些建筑物的视图与直观图(在不影响图形特征的基础上,尺寸、线条等不作严格要求). ⑤ 了解球、棱柱、棱锥、台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不要求记忆公式). (2)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①理解空间直线、平面位置关系的定义,并了解如下可以作为推理依据的公理和定理. ◆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上所有的点在此平面内. ◆公理2: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公理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专题

高中课程复习专题 ——数学立体几何 一空间几何体 ㈠空间几何体的类型 1多面体:由若干个平面多边形围成的几何体。 围成多面体的各个 多边形叫做多面体的面, 相邻两个面的公共边叫做多面体的棱,棱与棱的公共点叫做多面体的顶点。 2旋转体:把一个平面图形绕它所在的平面内的一条定直线旋转形成了封闭 几何体。 其中, 这条直线称为旋转体的轴。 ㈡几种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 1棱柱的结构特征 1.1棱柱的定义:有两个面互相平行, 其余各面都是四边 形,并且每相邻 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由这些 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做棱柱。 1.2棱柱的分类 瓦他棱柱… ②四检杆 底血为甲行四边遊 T-trAfij 休 侧检旺亢丁底向 A-'K'tf'AlkJtt 囱向为和序 ------------------ ? ------------- - ----------------- ■ ------------------ A 长方体I 屁血为止方册.1』四棱相 傭棱打底血边怅*||簞 止方体 1.3棱柱的性质 ⑴侧棱都相等,侧面是平行四边形; ⑵ 两个底面与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是全等的多边形; ⑶过不相邻的两条侧棱的截面是平行四边形; ⑷直棱柱的侧棱长与高相等,侧面的对角面是矩形。 1.4长方体的性质 ⑴长方体的一条对角线的长的平方等于一个顶点上三 条棱的平方和:AC 12 = AB 2 + AC 2 + AA 12 ⑵长方体的一条对角线 AC 1与过定点A 的三条棱所成 的角分别是a 伙Y 那么: 2 2 2 cos a + cos 3 + COS 丫= 1 sin 2 a + sin 3 + siny =2 ⑶ 长方体的一条对角线 AC 1与过定点A 的相邻三个面所组成的角分别为 a 3 Y 则: .咬llLI 昭|1.呂出 *正棱柱 够一 ;I ;从 图1-2长方体 2 COs a 2 2 + cos 3 + COSY = 2 sin 2 a 2 2 + sin 3 + sinY =1 E' A 图图1棱柱棱柱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专:空间距离的各种计算(含答案)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 空间距离 1.两条异面直线间的距离 和两条异面直线分别垂直相交的直线,叫做这两条异面直线的公垂线;两条异面直线的公垂线在这两条异 面直线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两条异面直线的距离. 2.点到平面的距离 从平面外一点引一个平面的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距离叫做这个点到这个平面的距离. 3.直线与平面的距离 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那么直线上各点到这平面的距离相等,且这条直线上任意一点到平面的距离叫做这条直线和平面的距离. 4.两平行平面间的距离 和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垂直的直线,叫做这两平行平面的公垂线,它夹在两个平行平面间的公垂线段的长叫做这两个平行平面的距离. 题型一:两条异面直线间的距离 【例1】 如图,在空间四边形ABCD 中,AB =BC =CD =DA =AC =BD =a ,E 、F 分别是AB 、CD 的中点. (1)求证:EF 是AB 和CD 的公垂线; (2)求AB 和CD 间的距离; 【规解答】 (1)证明:连结AF ,BF ,由已知可得AF =BF . 又因为AE =BE ,所以FE ⊥AB 交AB 于E . 同理EF ⊥DC 交DC 于点F . 所以EF 是AB 和CD 的公垂线. (2)在Rt △BEF 中,BF = a 23 ,BE =a 21, 所以EF 2=BF 2-BE 2=a 2 12,即EF =a 22 . 由(1)知EF 是AB 、CD 的公垂线段,所以AB 和CD 间的距离为 a 2 2 . 【例2】 如图,正四面体ABCD 的棱长为1,求异面直线AB 、CD 之间的距离. 设AB 中点为E ,连CE 、ED . ∵AC =BC ,AE =EB .∴CD ⊥AB .同理DE ⊥AB . ∴AB ⊥平面CED .设CD 的中点为F ,连EF ,则AB ⊥EF . 同理可证CD ⊥EF .∴EF 是异面直线AB 、CD 的距离. ∵CE =23,∴CF =FD =21,∠EFC =90°,EF =2221232 2 =??? ??-??? ? ??. ∴AB 、CD 的距离是 2 2 . 【解后归纳】 求两条异面直线之间的距离的基本方法: (1)利用图形性质找出两条异面直线的公垂线,求出公垂线段的长度. (2)如果两条异面直线中的一条直线与过另一条直线的平面平行,可以转化为求直线与平面的距离. (3)如果两条异面直线分别在两个互相平行的平面,可以转化为求两平行平面的距离. 题型二:两条异面直线间的距离 【例3】 如图(1),正四面体ABCD 的棱长为1,求:A 到平面BCD 的距离; 过A 作AO ⊥平面BCD 于O ,连BO 并延长与CD 相交于E ,连AE . ∵AB =AC =AD ,∴OB =OC =OD .∴O 是△BCD 的外心.又BD =BC =CD , ∴O 是△BCD 的中心,∴BO = 3 2BE =332332= ?. 例1题图 例2题图 例3题图

人教版数学高一-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1课时) 精品教案

1.2.2 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斜二测画法画水平设置的平面图形的直观图。 (2)采用对比的方法了解在平行投影下画空间图形与在中心投影下画空间图形两种方法的各自特点。 2.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观察和类比,利用斜二测画法画出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提高空间想象力与直观感受。 (2)体会对比在学习中的作用。 (3)感受几何作图在生产活动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用斜二测画法画空间几何值的直观图。 三、学法与教学用具 1.学法:学生通过作图感受图形直观感,并自然采用斜二测画法画空间几何体的过程。 2.教学用具:三角板、圆规 四、教学思路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我们都学过画画,这节课我们画一物体:圆柱 把实物圆柱放在讲台上让学生画。 2.学生画完后展示自己的结果并与同学交流,比较谁画的效果更好,思考怎样才能画好物体的直观图呢?这是我们这节主要学习的内容。 (二)研探新知 1.例1,用斜二测画法画水平放置的正六边形的直观图,由学生阅读理解,并思考斜二测画法的关键步骤,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及时给予点评。 画水平放置的多边形的直观图的关键是确定多边形顶点的位置,因为多边形顶点的位置一旦确定,依次连结这些顶点就可画出多边形来,因此平面多边形水平放置时,直观图的画法可以归结为确定点的位置的画法。强调斜二测画法的步骤。 练习反馈 根据斜二测画法,画出水平放置的正五边形的直观图,让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检查。 2.例2,用斜二测画法画水平放置的圆的直观图 教师引导学生与例1进行比较,与画水平放置的多边形的直观图一样,画水平放置的圆的直观图,也是要先画出一些有代表性的点,由于不能像多边那样直接以顶点为代表点,因

2018年北师大版高中数学选修2-1第二章《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教案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选修2-1第二章《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第一课时平面向量知识复习 一、教学目标:复习平面向量的基础知识,为学习空间向量作准备 二、教学重点:平面向量的基础知识。教学难点:运用向量知识解决具体问题 三、教学方法:探究归纳,讲练结合 四、教学过程 (一)、基本概念 向量、向量的模、零向量、单位向量、平行向量、相等向量、共线向量、相反向量、向量的加法、向量的减法、实数与向量的积、向量的坐标表示、向量的夹角、向量的数量积。(二)、基本运算 1、向量的运算及其性质

2、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如果21,e e 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那么对于这一平面内的任一向量a ,有且 只有一对实数21,λλ,使a = ; 注意)(2 1 OB OA OP += ,OA OA OP )1(λλ-+=的几何意义 3、两个向量平行的充要条件: ⑴ //a b 的充要条件是: ;(向量表示) ⑵ 若),(),,(2211y x b y x a == ,则//a b 的充要条件是: ;(坐标表示) 4、两个非零向量垂直的充要条件: ⑴ a b ⊥ 的充要条件是: ;(向量表示) ⑵ 若),(),,(2211y x b y x a == ,则a b ⊥ 的充要条件是: ;(坐标表示) (三)、课堂练习 1.O 为平面上的定点,A 、B 、C 是平面上不共线的三点,若( -)·(+-2)=0,则?ABC 是( ) A .以A B 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B .以B C 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 C .以AB 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 D .以BC 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 2.P 是△ABC 所在平面上一点,若?=?=?,则P 是△ABC 的( ) A .外心B .内心 C .重心D .垂心 3.在四边形ABCD 中,?→ ?AB =?→?DC ,且?→?AC ·?→ ?BD =0,则四边形ABCD 是( ) A . 矩形 B . 菱形 C .直角梯形 D .等腰梯形 4.已知||p = ||3q = ,p 、q 的夹角为45?,则以52a p q =+ ,3b p q =- 为邻边的 平行四边形的一条对角线长为( )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