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六年级下册数学开学第一课 数学改变生活

六年级下册数学开学第一课 数学改变生活

设计意图

六年级下学期,孩子们即将告别小学的生活。六年的数学学习他们有了多少学习方法,能感受到多少数学的价值呢?数学就像是思维的体操,锻炼孩子们的思维能力,训练孩子们数学的思维方式…,但这些更多都是潜移默化的、隐形的。学生们可能更直接的感受就是数学于我们实际生活的作用。在六年级比例的学习结束之后,安排的这样一实践活动课——自行车里的数学,主题是反比例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实际上并非是单一的内容,而是在这样一个主题内容的牵引下,孩子们能在实践活动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综合运用的过程,以及解决问题时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作为人类的一种活动,它的主要特征是数学化。所谓数学化的过程,就是从现实问题抽象出数学问题,再经过数学内部的推演构建数学模型,并将数学模型回到生活中加以解释应用的过程。本节课就是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化”,感受到数学应用于生活并改变生活的一个良好素材,并为他们继续努力学好数学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简约教学中提到,我们的数学教学不但要“有意义”,还要有“意思”,孩子们喜欢这样的实践活动课,在有意思的活动中感受数学的意义。简约教学还要求我们要对所教学的内容进行复杂性思考,并进行简单化呈现,让学生学得简单,这就需要我们在课下做足功夫。充分把握教学内容的难点,找准知识的生长点。为学

生更好的理解知识搭好台阶。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自行车“蹬一圈走多远”的计算方法,探索变速自行车的速度与其内在结构的关系。

2、引领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建立数学模型——解释并应用”基本过程,获得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考方法。

3、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增强学生学好

数学、用好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在问题研究中,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考方法,加深对所学知识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解。构建解决问题的数学模型。

教学难点

自行车的前后齿轮的齿数与所转圈数的反比例关系。

教学准备

1. 教师:自行车、记录单、课件、齿轮模型。

2. 学生:卷尺、计算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室外活动网络调查

课前准备

分好4—5人一个学习小组。每组一张记录单,一盒卷尺一辆自行车(其

中有两组的自行车型号相同)。

实践活动

活动一:先一起观察自行车的主要结构,再请每组同学每个人骑一骑自行车,一个人骑,其他同学观察自行车的运行过程。准备第二节课汇报。

活动二:想知道自行车蹬一圈能走多远,你怎么准备解决这个问题?

生:最直接的方法就是量一量。

师:利用你们手中的工具,量一量,并记录数据。

不同的组之间交流一下测量的感受和数据。

活动三:利用手中的工具根据老师的要求测量搜集数据

前齿轮的齿数后齿轮的齿数车轮的半径

活动四:1、上网调查自行车向前运动的原理。2、变速自行车是如何变速的。

设计意图

实践活动课就是要让孩子们充分的活动起来,在活动中调动已有的数学研究方式方法,让学生在小组合作,测量,收集数据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比如活动二测量方法上的弊端,不好操作,每次测量结果不同,误差太大,从而激发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同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实践与网络上的理论相结合,可能有些困惑就迎刃而解了,也让孩子们明确,要研究一个问题,是要建立在充分了解相关知识的基础之上。需要多种研究方法的配合。

第二课时课堂研究

激趣导入

播放新型自行车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师:同学们,普通自行车我们司空见惯,这样的见过吗?这些自行车既有科研人士的研究的新品,也有民间人士自己改装而成的,有兴趣吗?

生:有

师:老子云:“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普通自行车,还没有研究清楚,研究高端的更无从下手。今天这节课我们先要对普通的自行车进行深入的研究。打好基础,再去考虑高端的,好吗?(板书:自行车里的数学)

设计意图

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热情,明白人们从未停止对自行车的研究,要想研究更深入的内容,要先从基础的做起。

新课学习

(1)自行车里的数学元素

师:你能从自行车里找到哪些数学元素?

生:三角形的稳定性,车轮是圆形的。

生:车轴必须装在圆心位置,因为圆的半径都相等,装在圆心位置,自行车行驶起来才会平稳。

师:圆的周长怎样计算还记得吗?

生:圆的周长=圆周率成乘直径或圆周率乘半径乘2。

师:还有吗?

生:车把左右是对称的,有对称的知识。

师:原来自行车里有这么多的数学知识的运用,我们再一边研究一边寻找,看看还有没有其他的数学元素。

(2)自行车的结构及运行原理

师:上节课,同学们都骑了自行车,也认真观察了,自行车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什么?请同学们看图说一说。

生:车把,车架,车座,前车轮,后车轮,前齿轮,后齿轮,链条,脚踏板,刹车系统等。

师:那自行车到底是怎样运行起来的呢?

生:是脚施力给脚踏板,脚踏板带动前齿轮,前齿轮通过链条带动后齿轮,后齿轮带动后车轮,后车轮推动前车轮,再掌握好方向,就可以前行了.

师:那脚踏板和谁是一体的?

生:前齿轮.

师:那么脚踏板转一圈,前齿轮呢?

生:也转一圈.

师:后齿轮又和谁是一体的?

生:后车轮.

师:那后齿轮转几圈,后车轮呢?

生:后齿轮转几圈,后车轮就转几圈.

师:同学们都说的很好,我们发现脚踏板与自行车前车轮没有连接,自行车向前运动,是后车轮推着前车轮走的。

设计意图

通过上节课的观察和本节课的师生问答,就基本搞清楚了自行车的结构和运行过程,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明确这样三个关系:1、脚踏板和前齿轮是一体的,脚踏板蹬几圈,前齿轮就转几圈。2、后齿轮和后车轮是一体的,后齿轮转几圈,后车轮就转几圈3、后车轮转几圈就推动前车轮转几圈。让学生们明确,要想深入研究一个问题,首先要把它的基本结构搞清楚,才能为研究的顺利进行扫清障碍。

(3)自行车蹬一圈能走多远?

上节课,我们每组都用最直接的方法测量了自行车蹬一圈能走多远,谁来给大家汇报一下数据,并说一说,你们测量的感受。

生:汇报自己的测量数据。

师:两辆相同的自行车,为什么测量的数据不同呢?

生:这种测量是有误差的,自行车不是很好控制,有惯性,我们只是测量出了大概的数据,没有那么准确。

生:我们也在想有没有准确的测量方法,能不能得到准确的数据。

师:你们的想法就是我们研究的动力和方向。我们一起来找一找,有没有更好,更准确的方法来知道自行车蹬一圈能走多远。

师:像普通自行车这种把动力给了后车轮,后车轮推动前车轮的的动力系统叫后轮驱动。见过前轮驱动的吗?

生:汽车有前轮驱动。

师:自行车有吗?(孩子们有点儿茫然)

师:(展示图片)像这种蹬一圈车轮转一圈,它对速度的要求是(慢一些),如果求这辆小三轮蹬一圈走多远,只要求什么就行了?

生:车轮的周长

师:那我们后轮驱动的普通自行车蹬一圈能走多远呢?

生:只要知道蹬一圈车轮转几圈就可以了。

师:非常好,我们知道后齿轮转几圈,后车轮就转几圈,那么问题就聚焦到,前齿轮转一圈,后齿轮也是转一圈吗?

生:不是

师:前齿轮转一圈,后齿轮到底转几圈呢?

设计意图

通过前轮驱动的小三轮和普通自行车的对比,让学生准确感受到了前齿轮转一圈,后齿轮并非转一圈的事实,在不同事物的对比中就凸显了要研究问题的本质。有了这样的铺垫,使学生更快的走入了要研究问题的核心。找到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学生先讨论,然后真正去看看自行车,研究蹬一圈前齿轮,后齿轮转几圈汇报:学生有的自己真正去数,但还是不准确,有的说两圈多,有的说三圈多。

师:用卷尺量,不准确;你们这样数出来的,还是不准确,我们能不能找一种精确计算的方法。

生:前齿轮转一圈的周长等于后齿轮走过的长度。我们用前齿轮的周长除以后齿轮的周长,就能知道后齿轮转几圈。(猜想)

师:是这样吗?(大部分同学还是有些迷茫)

师:我们先来看看两个互相咬合的齿轮,大齿轮有20个齿,小齿轮有10个齿,大齿轮走一个齿,小齿轮走几个齿?

生:2个。

师:大齿轮转一圈,小齿轮会转几圈呢?

生:2圈。

看动画,你们的猜想对吗?

生:大齿轮走一个齿,小齿轮也走一个齿,它们是互相咬合的。大齿轮转一圈,小齿轮转两圈,因为小齿轮只有10个齿,大齿轮转一圈,小齿轮就得转两圈。

师:那前齿轮有30个齿,后齿轮有10个齿呢?前齿轮有44个齿后齿轮有11个齿呢?

同学们很快能够计算出结果。

想一想:大小齿轮的齿数不同,转的圈数也不同,但什么是一定的呢?

生:每个齿轮走过的总齿数是一定的。

师:其实也就是同学们猜想的前齿轮的周长是一定的,根据齿轮的特点,为了研究方便,我们数的齿数。

设计意图

互相咬合的齿轮是为了解决孩子们理解上的困惑和难点,在前期的准备过程中,发现孩子们的根本问题是不知道前齿轮走一个齿,后齿轮也走一个齿,而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这个小动画的演示,不用过多的语言,让学生看清了事实,从而突破难点,这也是信息技术带给我们教学上的便利。

师:互相咬合的齿轮是这样,那么用链条链接的自行车的前后齿轮也符合这个规律吗?为什么?(请同学们分小组,玩一玩齿轮模型,发现链条的孔和齿轮的齿是一一对应,前齿轮走过一个齿,后齿轮也走过一个齿,前后齿轮走过的总齿数是一定的。)

所以:前齿轮的齿数×转的圈数=后齿轮的齿数×转的圈数

齿数和圈数的乘积,即总齿数一定,齿数和圈数成反比例关系,齿数少的齿轮转的圈数就多,齿数多的齿轮转的圈数就少。

师:蹬一圈,前齿轮转的圈数为1,谁能推导出后齿轮转的圈数呢?

生:后齿轮转的圈数=前齿轮的齿数÷后齿轮的齿数

师:那么,问题解决了吗?现在再求自行车蹬一圈能走多远的话该怎么求呢?

生:用前齿轮的齿数除以后齿轮的齿数,再乘车轮的周长就可以了。

设计意图

齿轮模型的出现,让孩子们由“知”到“信”,互相咬合的齿轮齿数和圈数存在着那样的关系,用链条连接的齿轮也存在那样的关系吗?让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找到它们之间的联系,对前面发现的齿数与圈数的关系也是一个再次夯实的过程。这也是简约教学中提到的教学方法的“博喻”,从现实生活中寻找知识的类它性的原型,从不同角度让孩子理解知识,孩子们在玩儿的过程中问题就迎刃而解了。齿轮模型的出现,助推了学习模型的建立。

(4)利用模型解决问题。

请每组同学汇报自己在前一节课的测量的数据,根据我们总结的计算方法来计算自行车蹬一圈所走的距离。

(5)课堂小结:

同学们,在自行车的发展历史上,人们为了使自行车更方便人们的生活,蹬一圈能走的远一些,想了很多的办法,最初就是让自行车的车轮大一些,再大一些,使车轮的周长变长来达到这个要求,但是这样的自行车太危险了,上下都很不容易,一不小心摔下来还有生命的危险。正是反比例知识的运用,才使自行车的高度降了下来,速度提了上去。见识到数学知识的力量了吗?要想真正对反比例知识有所了解,还要认真学习我们本册书中正反比例的内容,相信大家会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6)变速自行车

师:普通自行车大家有了一定的了解,我们可以上升一个档次,有的自行车可不只一种速度?知道是什么吗?

生:变速自行车。

师:谁先给大家介绍一下,变速自行车是如何变速的?(通过前后齿轮的不同搭配)

看老师这里这辆变速自行车有两个前齿轮,6个后齿轮,能变化搭配出多少种

速度来呢?

请同学根据数据填表并化简。

思考:蹬同样的圈数,哪一种组合使自行车走得最远。

生:蹬同样的圈数,前后齿轮的齿数比值越大,自行车走的越远。

师:我们又用到了什么知识?

生:搭配

师:既然前齿轮齿数越多,后齿轮齿数越少自行车蹬一圈就能走的越远,那多能无限的多吗?少又能无限的少吗?

生:不能,虽然前后齿轮齿数比值越大,蹬一圈走的最远,但是也是最费力的。而且齿数若是低于3个齿,就会出现滑轮的现象。

师:看来这位同学对齿轮还是很有研究,这里面还有力学的知识。其实赛车运用动员对此更加了解,什么时候用比值最大的,什么时候用比值最小的,他们都有研究。比如在上坡的路段,就不能用比值最大的那个组合。你知道原因吗?看来这里面的学问还真不少。课后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继续一起讨论研究,并查阅相关的知

识。

全课总结

回顾我们今天这节课的内容,你有什么收获或感想吗。我们都采用了哪些研究的方式方法?(同学总结研究问题的方式方法,及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时至今日,人们依然没有停止对自行车的研究,不断的新型自行车的涌现,都是建立在人们对于自行车的充分了解及相关知识掌握的基础之上,我们要想搞研究也要把知识基础打牢,希望我们这次的研究,只是一个小小的起点,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继续下

去,希望更加实用,新型的自行车,能够诞生在我们的手中。

板书设计

素材链接

1.想知道自行车的发展历史吗?快来读一读。你也可以点击文后链接《7分钟了解自行车发展史》。

自行车是人类发明的最成功的一种人力机械之一,是由许多简单机械组成的复杂机械。1790年,有个法国人名叫西夫拉克,他特别爱动脑筋。有一天,他行走在巴黎的一条街道上,因为前一天下过雨,路上积了许多雨水,很不好走。突然,一辆四轮马车从身后滚滚而来,那条街比较狭窄,马车又很宽,西夫拉克躲来躲去幸而没有被车撞倒,还是被溅了一身泥巴和雨水。别人看见了,替他难过,还气得直骂,想喊那辆马车停下,讲理交涉。西夫拉克却喃喃地说:“别喊了,别喊了,让他们去吧。”马车走远了,他还呆呆地站在路边,他在想:路这么窄,行人又那么多,为什么不可以把马车的构造改一改呢?应当把马车顺着切掉一半,四个车轮变成前后两个车轮……他这样一想,回家就动手进行设计。经过反复试验,1791年第一架代步的“木马轮”小车造出来了。这辆最早的自行车是木制的,它的结构比较简单,既没有驱动装置,也没有转向装置,骑车人靠双脚用力蹬地前行,改变方向时也只能下车搬动车子。即使这样,当西夫拉克骑着这辆自行车到公园兜风时,在场的人也都颇为惊异和赞叹。

1816年,在德国有个看林人名叫德莱自行车构造家,他每天从村东的这一片树林,走到村西的另一片树林,年年如此。他想:如果人坐在车子上,走走停停,随心所欲,不是很潇洒吗?德莱斯开始制作木轮车,样子跟西夫拉克造的差不多。

不过,在前轮上加了一个控制方向的车把子,以改变前进的方向。但是骑车时依然要用两只脚,一下一下地蹬踩地面,才能推动车子向前滚动。当德莱斯骑车出门试验的时候,一路上遭到不少人的嘲笑。尽管如此,他还是十分喜欢自己创作的这架“可爱的小马崽”。一次德莱斯在骑车闲逛时开过来一辆马车,车夫嘲笑他说他的车慢,于是他就和车夫说:“你信不信我的车比你的马车还快”于是他们两个打了个赌。路程是从村东到村西的一个来回,结果德莱斯比车夫整整快了1个多小时。1840年,英格兰的铁匠麦克米伦,弄到了一辆破旧的“可爱的小马崽”。他在后轮的车轴上装上曲柄,再用连杆把曲柄和前面的脚蹬连接起来,并且前后轮都用铁制的,前轮大,后轮小。当骑车人踩动脚蹬,车子就会自行运动起来,向前跑去。因此而被警察抓住,并处以罚款。其罪名是“野蛮骑车”。1861年,法国的米肖父子,原本职业是马车修理匠,他们在前轮上安装了能转动的脚蹬板;车子的鞍座架在前轮上面,这样除非骑车的技术特别高超,否则就抓不稳车把,会从车子上掉下来。他们把这辆两轮车冠以“自行车”的雅名,并于1867年在巴黎博览会上展出,让观众大开眼界。1869年,英国的雷诺看了法国的自行车之后,觉得车子太笨重了,开始琢磨如何把自行车做得轻巧一些。他采用钢丝辐条来拉紧车圈作为车轮;同时,利用细钢棒来制成车架,车子的前轮较大,后轮较小。从而使自行车自身的重量减小一些。从西夫拉克开始,一直到雷诺,他们制作的5种型式的自行车都与现代自行车的差别较大。

真正具有现代形式的自行车是在1874年诞生的。英国人罗松在这一年里,别出心裁地在自行车上装上了链条和链轮,用后轮的转动来推动车子前进。但仍然是前轮大,后轮小,看起来不够协调,不稳定。

1886年,英国的约翰.k.斯塔利,是一位机械工程师,从机械学,运动学的角度设计出了新的自行车样式,为自行车装上了前叉和车闸,前后轮的大小相同,以保持平衡,并用钢管制成了菱形车架,还首次使用了橡胶的车轮。斯塔利不仅改进了自行车的结构,还改制了许多生产自行车部件用的机床,为自行车的大量生产利推广应用开辟了宽阔的前景,因此他被后人称为“自行车之父”。斯塔利所设计的自行车车型与今天自行车的样子基本一致了。

1888年,爱尔兰的兽医邓洛普,从医治牛胃气膨胀中得到启示,他把家中花园里用来浇水的橡胶管粘成圆形,打足了气,装在自行车轮子上,前往参加

骑自行车比赛,居然名列前茅,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充气轮胎是自行车发展史上一个划时代的创举,它增加了自行车的弹性,不会因路面不平而震动;同时大大地提高了行车速度,增大了车轮与路面的摩擦力。这样,就根本上改变了自行车的骑行性能,完善了自行车的使用功能。

同样是1888年,英国考文垂市的约翰.k.斯塔利生产出了第一辆现代自行车———“安全”自行车。其主要特点是采用菱形车架,使得车身有更高的刚度和强度,后轮用链条驱动,并通过前叉直接把握方向。

六年级数学开学第一课

六年级数学开学第一课 教学目标: 1.通过对五年半数学学习认识的回顾,唤醒心中对数学的了解; 2.通过介绍数学的丰富内涵,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本质,拓展对数学的认识,更进一步了解数学,喜欢上数学; 3.帮助学生对新教材新授内容作个初步梳理,并确定学习目标,树立学习的信心,明确学习的方法。 活动准备: 1.新学期,你在数学学科上有何新的打算?写一份新学期计划。 2.在以前的数学学习中,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最害怕的是什么? 3.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材有七个新授单元,看看目录,你最感兴趣的是哪几个单元?为什么?最不感兴趣或最害怕的是哪几个单元?为什么? 教学过程: 通过五年半的数学学习,相信大家对数学肯定了深刻的理解。但是正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每个人对数学的认识和感觉是不尽相同的。今天我们就上一节“我和数学有个约会”的数学活动课。 活动一:回顾上学期点滴 1.回顾自己上学期的数学成绩,说说有哪些成绩和不足。 2.表扬一些学习习惯好、学习进步大的孩子,鼓励大家向他们学习。 (陆红菱上课时专心倾听,陈怡锦的作业本很整洁,黄春迪发言很积极,沈天龙很喜欢提问题,钱益渠计算正确率提高了……) 3.列举班级中一些不足情况: (1)个别孩子作业拖拉(2)不及时订正,学习不自觉(3)写字马虎,不注意书写单位等等 活动二:我的新学期 请用一句话、一段话说说你在新学期数学学习方面有何新的打算? 活动三:畅谈打算

畅谈自己新学期在数学教育教学方面的打算 重温数学课堂常规要求和作业要求。 1.预习和准备习惯的要求。 (1)每人准备好一本《自主学习本》以及其他学具。(2)每天根据老师提出的要认真的进行预习。 (3)每堂课之前做好课前准备(书、本子、学具等的摆放)。 2.听课习惯的要求。 (1)坐姿:身体端正、眼睛正视老师或黑板(2)发言:先思考再举手、声音响亮(让教室里每个小朋友都能听得见)。(3)倾听:别人发言时不要插嘴,认真倾听后及时评价和补充。 3.看书习惯的要求。 (1)老师讲解或其他同学发言时,不得随便翻书。(2)翻书声音要轻,看完及时放回指定位置。 4.作业习惯的要求。 (1)听清作业内容和要求。(2)仔细读题、审题后再动笔。书写端正,用好橡皮和直尺。 (3)养成检验的好习惯。(4)作业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包括订正,每人准备好一本错题集。 5.合作学习的要求(重组合作小组,选好组长) (1)、围绕主题人人参与小组讨论,主动有序地发表个人意见,认真听取他人发言,待同学讲完后再补充自己的意见与看法。(2)、在班里发表小组意见时,用上“我们认为、我们觉得”等说话形式,尊重合作学习的劳动成果。 活动四:了解新教材 1.梳理新教材内容 本册教材有七个新授内容。咱们一起来分析一下都有哪些。(分类梳理) 请选出自己最感兴趣的单元和不感兴趣的单元。 五、小结 老师相信:在新的学期里,同学们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更优异的成绩! 整理学习方法(分课上、作业、考试三部分),宣布并讨论本学期成绩考核评定方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模板锦集七篇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1 教学内容: 教科书P23-26的内容,P24做一做,完成练习四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认识圆锥,圆锥的高和侧面,掌握圆锥的特征,会看圆锥的平面图,会正确测量圆锥的高,能根据实验材料正确制作圆锥。 2、过动手制作圆锥和测量圆锥的高,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 3、养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教学重点: 掌握圆锥的特征。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圆锥的组成。 教具准备: 每人一个圆锥,师准备一个大的圆锥模型。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2、圆柱的特征是什么? 二、新课 1、圆锥的认识(直观感受观察讨论汇报)

(1)让学生拿着圆锥模型观察和摆弄后,指定几名学生说出自己观察的结果,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圆锥有一个曲面,一个顶点和一个面是圆的,等等。 (2)圆锥有一个顶点,它的底面是一个圆、(在图上标出顶点,底面及其圆心O) (3)圆锥有一个曲面,圆锥的这个曲面叫做侧面。(在图上标出侧面) (4)让学生看着教具,指出: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叫做高。(沿着曲面上的线都不是圆锥的高,由于圆锥只有一个顶点,所以圆锥只有一条高) 2、小结 圆锥的特征(可以启发学生总结),强调底面和高的特点,使学生弄清圆锥的特征是:底面是圆,侧面是一个曲面,有一个顶点和一条高. 3、测量圆锥的高(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测量) 由于圆锥的高在它的内部,我们不能直接量出它的长度,这就需要借助一块平板来测量。 (1)先把圆锥的底面放平; (2)用一块平板水平地放在圆锥的顶点上面; (3)竖直地量出平板和底面之间的距离。 4、教学圆锥侧面的展开图 (1)学生猜想圆锥的侧面展开后会是什么图形呢? (2)实验来得出圆锥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扇形。 三、课堂练习 1、做第24页做一做的题目。 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模型纸样,先做成圆锥,然后让学生试着独立量出它的底面直径.教师行间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及时辅导。 2、练习四的第1题。 (1)让学生自由地观察,只要是接近于圆柱、圆锥的都可以指出。 (2)让学生说说自己周围还有哪些物体是由圆柱、圆锥组成的。

数学开学第一课教案反思(通用6篇)

数学开学第一课教案反思(通用6篇) 数学开学第一课教案反思篇1 教学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掌握正负数表达方法。 2、能用正负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如温度、收支、海拔高度等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3、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在现实情景中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 教学难点:用正负数描述生活中的现象。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记录数量,了解负数的价值; ⑴要求:听清信息,独立思考;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把信息准确简洁的表示出来。 ⑵师叙述,生记录。 师:客车到达A站,有8人上车,有6人下车。 我校本学期转进学生68人,转出5人。 老师8月5日在上个月的基础上续存2000元,8月24日取出1500元。

⑶反馈交流。 展示学生的记录情况:文字、+ 师:哪种方法能让人很容易看明白其中的数据变化?统一到+、 师: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可以将+称为正号,将称为负号。 ⑷介绍你知道吗? 说明:数学是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发展起来的一门科学,其实大家的这种记录思想,早在2000多年前就有了记载。 投影出示,教材第9页的一段话。 ⑸点明意义。 师:其实,在客车到达A站时,有人上车,有人下车,其间数量的变化是相反的,出仓粮食的数量和入仓的数量的变化也是相反的,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与此相关的数学知识认识负数。 二、联系生活,理解负数的意义。 1.教学例1 ⑴每天7:30,中央电视一台都有天气预报。在-元月的某一天,南京市的气温是零下3度到5度。 师:这一天的最高温度是多少度?最低温度呢? 出示教具(一个自制的温度计),提问:怎样在这个温度计上表示出这天的最高温度是5度? 请学生操作,追问:你是从哪儿数到哪儿表示出5度的?零下3度,在温度计上怎样表示呢?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优秀10篇)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优秀10篇)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一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比例尺》。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掌握求比例尺的方法,并能用以解决简单的求比例尺的实际问题。 2、通过小组合作研讨,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的习惯。 三、教学重点: 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四、教学难点: 掌握求比例尺的方法,并能熟练解答比例尺的有关问题。 五、教法要素: 1、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1﹚比的意义 ﹙2﹚化简比 2、原型: ﹙1﹚分别画出5厘米和10米长的线段。 ﹙2﹚插图内容:中国地图、机器零件图。 ﹙3﹚例1将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 3、探究的问题: ﹙1﹚为什么要确定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什么叫比例尺? ﹙2﹚线段比例尺怎样改写成数值比例尺? ﹙3﹚怎样求一幅图的比例尺? 六、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脑筋急转弯 北京到上海的距离是1200千米,可是一只蚂蚁从北京到上海只用5秒钟,这是为什么? 生:它是在地图上爬的 出示一幅中国地图引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2、让学生画一条长5厘米的线段。﹙学生很快画完﹚ 3、再画一条长10米的线段。﹙学生迟疑﹚ 师:你有什么疑问吗? 生:本子没有那么长,画不出来。 师:那该怎么办呢? 小组讨论,然后在练习本上画一画 组织汇报交流,让学生说说自己画的线段是多少厘米,它是把10米长的线段进行怎样变化得到的。 师:由于你们的标准不一样,因此大家画的`线段长度不一样,所以画图时应该有个统一的标准,这个标准就叫比例尺,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比例尺的内容,板书:比例尺二)探究与解决 1、探究比例尺的意义 (1)阅读课本53页上面的内容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篇(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人教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篇(六年级下册数 学教案人教版) 下面是整理的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篇(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人教版),供大家阅读。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 教学内容: 成数(课本第9页例2)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物,经历认识成数,解答有关成数的实际问题的过程。。 2、对成数问题有好奇心,获得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 理解成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解决解答有关成数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填空

①四折是十分之(),改写成百分数是()。 ②六折是十分之(),改写成百分数是()。 ③七五折是十分之(),改写成百分数是()。 2、商店里花了56元钱买了一条牛仔裤,因为那儿的牛仔裤正在打七折销售,这条牛仔裤原价多少元?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有听农民们说:今年我家的稻谷比去年增产二成,我家的桂皮晒干后只有五成等吗?他们说的是什么意思呢?原来商业上与百分数有关的术语是折扣,而农业上与百分数有关的术语就是成数。渗透环保教育 三、探究体验 (一)成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十分之几,通称几成。例如一成就是十分之一,改写成百分数就是10%。 1、让学生尝试把二成及三成五改写成百分数。 2、让学生说说除了农业上使用成数,还有哪些行业是使用了成数的知识。 3、练习:将下列成数改写成百分数。 二成=()%;四成五=()%;七成二=()%。 (二)教学例2 1、出示例题,某工厂去年用电350万千瓦时,今年比去年节电二成五,今年用电多少万千瓦时? 2、让学生读题,分析题意,今年比去年节电二成五怎么理解?

是以哪个量为单位1? 3、学生尝试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巡堂了解情况,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4、理解节电二成五就是比去年节省了百分之二十五的意思。从而根据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解法列出算式和解答。 350(1-25%)=262.5(万千瓦时) 或者引导学生列出 350-35025%=262.5(万千瓦时) 四、巩固练习 1、三成=()%;五成六=()%;八成三=()%; 2、第9页做一做 3、解决问题 (1)某乡去年的水稻产量是1500吨,今年因为受到天气灾害的影响水稻产量只有去年的八成五,今年的水稻产量是多少吨? (2)鼎湖山20xx年累计旅游人次是18万人次,20xx年累计旅游人次比20xx年增加一成五,20xx年累计旅游人次是多少?(出外玩要做好垃圾分类) (3)我校20xx年的在校生人数有820人,比20xx年在校生人数减少了二成,我校20xx年的在校生人数是多少? (4)某鞋厂20xx年的年产量为30万双,20xx年年产量比20xx年增加了一成六,20xx年年产量又比20xx年增加一成,这个鞋厂20xx年的年产量是多少万双?

六年级下册数学开学第一课 数学改变生活

设计意图 六年级下学期,孩子们即将告别小学的生活。六年的数学学习他们有了多少学习方法,能感受到多少数学的价值呢?数学就像是思维的体操,锻炼孩子们的思维能力,训练孩子们数学的思维方式…,但这些更多都是潜移默化的、隐形的。学生们可能更直接的感受就是数学于我们实际生活的作用。在六年级比例的学习结束之后,安排的这样一实践活动课——自行车里的数学,主题是反比例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实际上并非是单一的内容,而是在这样一个主题内容的牵引下,孩子们能在实践活动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综合运用的过程,以及解决问题时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作为人类的一种活动,它的主要特征是数学化。所谓数学化的过程,就是从现实问题抽象出数学问题,再经过数学内部的推演构建数学模型,并将数学模型回到生活中加以解释应用的过程。本节课就是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化”,感受到数学应用于生活并改变生活的一个良好素材,并为他们继续努力学好数学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简约教学中提到,我们的数学教学不但要“有意义”,还要有“意思”,孩子们喜欢这样的实践活动课,在有意思的活动中感受数学的意义。简约教学还要求我们要对所教学的内容进行复杂性思考,并进行简单化呈现,让学生学得简单,这就需要我们在课下做足功夫。充分把握教学内容的难点,找准知识的生长点。为学 生更好的理解知识搭好台阶。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自行车“蹬一圈走多远”的计算方法,探索变速自行车的速度与其内在结构的关系。 2、引领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建立数学模型——解释并应用”基本过程,获得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考方法。 3、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增强学生学好 数学、用好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在问题研究中,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考方法,加深对所学知识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解。构建解决问题的数学模型。 教学难点

六年级下册数学书人教版内容

六年级下册数学书人教版内容 一、教学内容 册教材包括下面内容:负数、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数学广角、整理和温习等。 教学:百分数的利用、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正比例和反比例、扇形统计图、转变的解题策略总温习的四个板 块的系列内容。 教学难点: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推导、成正比例和反比例量的判定、用方向和 间隔位置、众数和中位数均匀数、解题策略的灵活应用。 二、教学要求 1.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平常生活中的题目。 2.认知比例的意义和性质,可以求解比例,认知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认定两种 量成正比例或反比例,可以用比例科学知识化解直观的题目;能够得出的存有正比例关系 的数据在存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并能量的值估算另量的值。 3.会看比例尺,能方格纸等按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4.熟识圆柱、圆锥的特点,可以排序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 5.能从统计图表提取统计信息,解释统计结果,并能的判定或简单的猜测;体会数据 产生误导。 6.经历从生活中题目、题目、化解题目的进程,体会数学在平时生活中的促进作用, 综合应用领域数学知识化解题目的能力。 7.经历对抽屉原理的探究进程,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题目,发展分析、推理的能力。 8.系统的整理和温习,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的认知和,的、有效率的计算能力,发展思惟能力和空间观念,综合应用领域所学数学知识化解题目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学习数学的爱好,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培养作业、书写干净的习惯。 三、教材分析

在数与代数,册教材精心安排了负数和比例两个单元。生活实例并使学生熟识负数, 负数在生活中的利用。比例的教学,并使学生认知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可以求 解比例和用比例科学知识化解题目。 在空间与图形,册教材安排了圆柱与圆锥的教学,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使学 生对圆柱、圆锥特点和知识的与学习,圆柱表面积,圆柱、圆锥体积计算的方法,空间观 念的发展。 在统计数据,本册教材精心安排了数据产生误导的内容。直观事例,并使学生熟识至 统计图表虽易于认定或猜测,但如不分析也存有不的信息错误认定或猜测,对统计数据、 客观、的分析的性。 在用数学解决题目,教材一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等知识的学习,教学用所学的知 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题目;另外一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学生观察、猜想、实验、 推理等活动,经历探究抽屉原理的进程,体会如何对简单的题目模型化,从而学习用抽屉 原理解决,感受数学的魅力,发展学生解决题目的能力。 本册教材学生所自学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精心安排了多个数学综合利用的课堂教 学活动,使学生合作的探究活动或存有现实背景的活动,应用领域所学科学知识化解题目,体会的快感和数学的利用,体会用数学的惬意,培育学生的数学利意图辨和课堂教学能力。 整理和温习单元是在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以后,学生对所学内容一次系统的、的回顾 与整理,这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环节。整理和温习,使原来分散学习的知识得以梳理,由数 学的知识点串成知识线,由知识线构成知识网,从而帮助学生头脑中的数学认知结构,为 初中的数学学习打下的基础;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题目和解决题目的能力。 四、学情份析 本班共有学生29人,大学生对数学有上进心;有些学生的学习还需端正;有学生自觉性,上课留意力不;作业等;还有学生(胡志强、裴玉琴、陈建宏)基础知识,学习数学有。 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习的,应培养的学习数学的能力,的学习,使学生在中人人,各抒己见,相互启发, 找出解决题目的方法,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五、教学方法: 1、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起学生学习的爱好。提倡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 人体验。 2、在集体复习基础上,还应当同年级老师互换听讲,思考,真正领会教学设计意图,冲锋陷阵课堂的能力。教师应转变观念,使用鼓励性、自主性、性教学策略,以题目为线索,恰当应用领域教材、媒体、现实材料、难点,变小多谈多练习,为通识科细密,真正 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从而调动学生自学,教与学的效益。

数学开学第一课创意教案(精选6篇)

数学开学第一课创意教案(精选6篇) 数学开学第一课创意教案篇1 一、教学内容分析 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是学生认识了长方形特征、知道了面积单位、学会用面积单位直接量面积的基础上教学的,是学生第一次学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学会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不仅是今后学习其它图形面积的重要基础,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空间观念。 二、学生情况分析 四年级在属小学中年级学段,学生开始对“有用”的数学更感兴趣,本课学习内容安排与呈现都能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人的智力是多元的,学生在发展上也是存在差异的,有的学生善于形象思维,有的善于逻辑推理,有的善于动手操作,分组活动、分工合作的学习方式更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容易使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上获得成功的体验。学生总爱把自己当成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所以本课以实验探究的形式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符合四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长方形面积与长和宽之间的密切关系,理解面积公式的由来,掌握面积的计算方法。通过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践,与人合作协调,及迁移、类推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2、过程与方法:在分组实验这一探究发现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和动脑,获得了认识。并经过启发、讨论和独立思考、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获得了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学生认识水平、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从中得到了培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实验、实际操作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并通过实际应用的练习,将课内外的知识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并掌握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教学难点:在操作中探究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五、课前准备:长6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纸板,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若干,实验记录表,实物投影。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面积的知识,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生: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师:学习面积单位有什么用? 生:测量面积 出示长方形纸板 师:要测量它的面积,你认为用哪个面积单位比较合适?如何测量它的面积呢? 学生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测量长方形的面积。 师:用面积单位直接去量,可以看到这个长方形的面积,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如测量操场的面积,教室的面积;草地的面积;等等,也用面积单位一个一个去量,那可就麻烦了,所以我们要寻找一种更好、更简便的方法来计算面积。

六年级数学第二学期开学第一课教案

六年级数学第二学期开学第一课教案 学习目标:让学生体会数学的神奇,不再认为数学就是枯燥乏味的,体会枫叶的课堂教育模式。 学习重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习难点:数学的兴趣培养 学习过程: 活动一、对数学的理解 1.讨论学生对于数学的认识? 2.讨论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活动二、数学成语 数学中的成语 请分别用“一”至“十”10个数字开头写出是个成语 活动三、数学谜语 7(猜一成语) (1) 8 (2)0.30元(猜一图形) (3)七天七夜(猜一图形长度) (4)29999 (猜一成语) 活动四、综合训练 从实际问题来探讨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数学联系生活。 活动五、课堂规矩以及其她注意事项数学学科行为训导内容1、专心听讲的习惯。 2、勤思好问的习惯。 3、预习习惯。

4、主动探究的习惯。 5、自觉作笔记的习惯。 6、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激励措施 1、定期检查每位同学的“记帐本”(错题收集本),瞧谁找的问题准。 2、每天作业及时清理、每周作业进行评比。 六年级上期需要作哪些知识方面的准备: 1、熟练进行带分数加减法、得数就是分数的整数除法计算,如:6 1118537--,20-80÷9等。 2、记忆常用的分数与小数的互化,如:1/2=0.5、1/4=0.25、3/4=0.75 3、记忆1到15各数的完全平方数,如:112=,422=、121112=、144122=、169132=等 3、记忆从1到10各数的立方数: 113=、 823=、2733=、6443=、12553=、21663=、34373=、51283=、72993=。 注:并不就是要大家死记硬背,如果您开动脑筋,会发现其中就是有规律可循的。 八、课堂小结 1、让学生谈谈这节课的感受 2、让学生再次谈谈对数学的理解 九、课后反思十、作业布置 完成下节课的预习卷

开学第一课心得体会500字6篇

开学第一课心得体会500字6篇 开学第一课心得体会500字篇1 每年的开学第一课我都和妈妈都看,到现在已经一期不落地看了5年了,这个公益节目,每一年都带给我不同的收获及感动。 今年的开学第一课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珠心算界大咖国际珠心算冠军王桐晶。因为我的妈妈也是从事珠心算教育工作的。自从我开始接触数字以来,妈妈带我去观摩了各种珠心算比赛的现场,虽然我没有学成珠心算,但是从妈妈身上我了解到了珠心算的神奇之处。在开学第一课,王桐晶讲述了自己坚持珠心算学习和练习的艰辛,她说,6岁开始接触珠心算,9岁进入国家珠心算培训中心,一直练到18岁。刚开始她是成绩最差的,6年后她成为最优秀的;18岁她取得世界比赛冠军,为国家立下一等功!这样的成绩是日复一日的坚持的结果,是坚持,才成就了她超乎年龄的沉稳淡定和惊人的速度。 在开学第一课演播厅,王桐晶展示了六位数和七位数闪电心算,在不到一秒的时间内,记住屏幕上闪现数字,并迅速计算所有15个出现的数字总和,令现场所有的老师和同学们叹为观止! 看完王桐晶的表演,我也在想自己是否能坚持一件事情做完再去做其他的事情。在四年级的结业考试中,我成绩不太好,妈妈开完家长会回来并没有责怪我,而是跟我说,今年的暑假你可能哪里也去不了,你得在家好好学习,补补课了。我当时听了,就知道妈妈一定很不开心我考的这个成绩,但是我暑假坚持的一件事情就是每天完成英语老师布置的作业,每天练习一篇生字,做数学口算卡3篇,坚持一个月下来,我似乎也养成了这样的习惯,就是按照这个顺序来完成每一科作业。“成功是99%的汗水加上1%的天才”,坚持不是说你认定一件事,义无反顾地走下去,而是当你有过放弃,也有过犹豫时,还是没有退缩,你坚定地走了下来,这就是我认为的坚持。

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一课讲解

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一课讲解 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是一个人发展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基础。数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然现象,并通过数学的抽象、逻辑和推理去探索未知的事物。 本文将着重介绍数学第一课的内容数的概念与基本操作。 首先我们需要弄懂数字到底是什么?数学家通过对它的研究,总结出了5大元概念:数的定义、数的计数、数的比较、数的个数以及数的定量。 数的定义,是指数字是用来表示客观物体总量,可以用符号来表示数量,例如:苹果三个,表示为3;苹果五个,表示为5;苹果十个,表示为10。 数的计数,是指将物品按照规定的顺序,一个个的标上数字,这样就可以确定物品的个数了。 数的比较,是指用符号来表示不同物品的多少,有大于(>)、小于(、大于等于(≥)、小于等于(≤),还有等于(=)。 数的个数,是指用数字来表示物品的总量,以0、1、2、3等数字来表示,其中,0表示没有,1表示有一个,2表示有两个,3表示有三个,以此类推。 数的定量,是指对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的物体,用数字来表示它们的多少,比如一瓶牛奶重2斤,一袋苹果重3斤,以此类推。 经过上述介绍,学生们应该已经掌握了数字及其用途,接下来我们就要开始学习具体的数学知识各种基本操作。

首先介绍数的加减法,通过数的加减法,我们可以计算出两个数的和或者差。加法要求两个数的和等于一定的数,比如: 2+3=5;减法要求两个数的差等于一定的数,比如:5-3=2 。 其次介绍数的乘法,乘法要求两个数的乘积等于一定的数,比如:2x3=6 。 再次介绍数的除法,除法要求两个数的商等于一定的数,比如:12/3=4 。 最后介绍数的幂运算,是指将某个数的多次乘积写成幂形式,比如:24=2^3 。 以上就是数学第一课的内容,通过本课,学生们了解了数的概念与基本操作,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通过学习,建立良好的数学思维,使我们能够清楚地把握客观世界的普遍规律。在深入研究其他学科之前,我们必须先扎实掌握及运用数学知识,以更好地把握世界的秩序。

《鸽巢问题》优秀的教学设计

《鸽巢问题》优秀的教学设计 《鸽巢问题》优秀的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审定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数学广角鸽巢问题》,也就是原实验教材《抽屉原理》。 设计理念 《鸽巢问题》既鸽巢原理又称抽屉原理,它是组合数学的一个基本原理,最先是由德国数学家狄利克雷明确提出来的,因此,也称为狄利克雷原理。 首先,用具体的操作,将抽象变为直观。“总有一个筒至少放进2支笔”这句话对于学生而言,不仅说起来生涩拗口,而且抽象难以理解。怎样让学生理解这句话呢?我觉得要让学生充分的操作,一在具体操作中理解“总有”和“至少”;二在操作中理解“平均分”是保证“至少”的最好方法。通过操作,最直观地呈现“总有一个筒至少放进2支笔”这种现象,让学生理解这句话。 其次,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让学生在证明结论的过程中探究方法,总结规律。学生是学习的主动者,特别是这种原理的初

步认识,不应该是教师牵着学生去认识,而是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所以我认为应该提出问题,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中来证明他们的结论是否正确,让学生初步经历“数学证明”的过程,逐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再者,适当把握教学要求。我们的教学不同奥数,因此在教学中不需要求学生说理的严密性,也不需要学生确定过于抽象的“鸽巢”和“物体”。 教材分析 《鸽巢问题》这是一类与“存在性”有关的问题,如任意13名学生,一定存在两名学生,他们在同一个月过生日。在这类问题中,只需要确定某个物体(或某个人)的存在就可以了,并不需要指出是哪个物体(或哪个人),也不需要说明通过什么方式把这个存在的物体(或人)找出来。这类问题依据的理论,我们称之为“鸽巢问题”。 通过第一个例题教学,介绍了较简单的“鸽巢问题”:只要物体数比鸽巢数多,总有一个鸽巢至少放进2个物体。它意图让学生发现这样的一种存在现象:不管怎样放,总有一个筒至少放进2支笔。呈现两种思维方法:一是枚举法,罗列了摆放的所有情况。二是假设法,用平均分的方法直接考虑“至少”的情况。通过前一个例题的两个层次的探究,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方

2023年六年级开学第一课观后感(11篇)

2023年六年级开学第一课观后感(11篇)六年级开学第一课观后感1 今天,我在电视上看了“开学第一课”的节目。节目的主题是“幸福’. 节目中的许多故事让我很感动。有个女孩5岁就开始照顾她的养母。每天上学前就要把饭做好。由于她个子不够高,做饭时必须站在椅子上。她不知在椅子上摔了多少跤,身上的伤口也不计其数,但她从不叫苦仍然坚持做着。晚上放学回来还要做很多事。忙完家务开始写作业的时候,已经9点钟。后来,他考上大学,学校离家很远。于是她就在学校旁边租了房子,照顾她的养母。就这样,一晃过去12年。虽然他们生活过得很艰苦。但是她们觉得很幸福。还有一个10岁的盲孩子,在自己不懈努力下获得了一次钢琴比赛第三名。他让我明白了只要坚持不懈,就会创造一切。记得美国戈尔斯密说过:“不论在哪里,自己的幸福都要靠自己去创造、去寻觅。” 看了这个节目。我明白了在成长的过程中要学会分享、沟通努力自信、感恩和赞美。分享是生日蛋糕,吃的人越多,幸福就越多。沟通就是把自己的心事说出来做别人的开心果。努力就是付出的汗水越多,得到幸福就越多······。 通过这个节目,使我懂得了任何人只要付出就会得到回报。做任何事要努力拼搏,千万别对自己说“不”。相信自己,要有自信。只要有自信你一定可以做到。 六年级开学第一课观后感2 昨天我和妈妈一起观看了《开学第一课》这次的《开学第一课》的主题是:“父母教会我。” 这个节目主要分为四个环节:孝、爱、礼、强。首先节目中讲到了孝这个环节,我对它的理解是孝顺,我从中明白了,小时候父母抚养我们,而以后父母老了,行动不便,很多事就需要我们的帮助,这时,我们应该站出来,好好的照顾他们,首先考虑他们,把自己最好的东西拿给他们,以报答他们。

六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5篇

六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5篇 六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篇1 课题一:利息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页及“做一做”中的题目,练习一的第1、2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有关利息的初步知识,知道“本金”、“利息”、“利率” 的含意,会利用利息的计算公式进行一些有关利息的简单计算。 教具准备:将例题写在小黑板上,活期储蓄、定期储蓄的存款凭条和取款凭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提问: “如果你家中有一些暂时不用的钱,将怎么办?”让几个学生说一说,当有学生说要把 暂时不用的钱存入银行时,接着提问: “为什么要把钱存入银行呢?”多让几个学生发表意见。 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再指出:把暂时不用的钱存入银行有两个好处:一是国家可 以把这些钱集中起来,用在建设上,所以说储蓄可以支援国家建设;二是参加储蓄的人 用钱更加安全和有计划,还可以得到利息,所以说储蓄对个人也有好处。 “你们知道利息是怎样计算的吗?” 教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些有关利息的知识。 板书课题:“利息” 二、新课 出示例题:小丽1998年1月1日把100元钱存入银行,存定期一年。到1999年1月1日,小丽不仅可以取回存入的100元,还可以得到银行多付给的5.67元,共105.67元。 先请学生读题,然后教师再说明:题目中有“存定期一年”表示什么呢?一般来讲。储蓄主要分定期存款、活期存款、大额存款等方式。所谓活期存款是指储户可以随时提

取的一种储蓄方式,定期存款是有一定期限的一种存款方式。现在银行的定期存款有三 个月、六个月、一年、二年、三年、五年、八年的等等。小丽存的是“定期—年”,即 小丽在银行存的100元在一般情况下要在银行存一年;如果有特殊情况也可以提前提取。 教师:在银行储蓄要弄清三个概念:本金、利息和利率。小丽在银行存入100元, 也就是说她的本金是100元。板书:“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 存款到期时,小丽到银行取回105.67元,银行多付给小丽5.67元,这是100元定期一 年的存款所得到的利息。板书:“取款时银行多付的钱叫做利息” 这5.67元的利息是根据什么给小丽的呢?是银行的工作人员根据利率计算出来的。板书:“利率就是利息与本金的比值”这是由银行规定的。利率有按年计算的,也有按月计算的。小丽存的是定期一年的存款,年利率是5.67%,也就是说如果存100元,在银行存 一年可得100元的5.67%的利息,即5.67元的利息,再加上本金100元共105.67元。 根据国家经济的发展变化,银行存款的利率有时会有所调整。1997年10月中国工 商银行公布的定期整存整取一年期的年利率是5.67%,二年期的年利率是5.94%.三年期 的年利率是6.21%。五年期的年利率是6.66%。 按照上面的利率,如果小丽存300元钱定期存款二年,到期时她应得利息多少元?提问: “二年期的定期整存整取的年利率是5.94%是什么意思?”(到期取款时每100元可得 5.94元的利息。)“小丽的本金是300元,到期时她每一年应得利息多少元?”(300元 的5.94%。)学生口述,教师板书:300×5.94%。 “二年应得利息多少元?”学生口述,教师接着板书:×2 小丽的存款到期时可以得到的利息是35.64元。 “想一想,存款的利息应该怎样计算呢?”先让学生说一说,教师再板书:利息=本 金×利率×时间“小丽的存款到期时,她可以取出本金和利息一共多少元?”(335.64元。)如果有条件可以让学生看一看活期储蓄、定期储蓄的存款和取款的凭条。 三、巩固练习 做第2页“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一的第2题。先让学生独立做,然后再共同订正。

最新人教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最新人教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意识,发展数学思维。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人教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大家喜欢,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教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 教学目标 1.1 知识与技能: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1.2过程与方法: 经历负数的认识过程,体验比较、归纳总结的方法。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思结合的良好学习习惯,体会数学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逻辑之美。 教学重难点 2.1 教学重点 能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两种相反意义的量。 2.2 教学难点 用负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玩个游戏轻松一下,游戏叫“我正你反”。游戏规则:老师说一句话,请你说出与它意思相反的话。 1、向上看(向下看)

2、向前走200米(向后走200米) 3、电梯上升15层(电梯下降15层) 4、零上10摄氏度(零下10摄氏度) 很好,接下来,老师换一个游戏规则。老师给大家看一幅图片(课件出示第2页例1的几幅图)。 二、初步感知 师:同学们以前有没有见过类似于第2页例1的几幅图的情景呢? 生:有,看天气预报的时候。 师:我国面积非常大,在同一个时间,不同的地区气温相差非常大。仔细观察这幅图,你看,这六个城市,你能读出这六个城市的天气怎样的吗? 出示例1情境图. 学生读一读。 三、认识负数 1、认识温度计,理解用正负数来表示零上和零下的温度。 师:(课件出示温度计)同学们,认识它吗? 生:温度计。 师:你知道它们表示什么?(课件出示℃、℉) 生:℃表示摄氏温度,读作“摄氏度”。 生:℉表示…… 师:℉表示华氏温度,读作“华氏度”。那我国用什么来计量温度呢? 生:我国用摄氏度来计量温度。 师:一大格表示多少摄氏度?一小格表示多少摄氏度? 通过课件展示让学生对温度计做进一步的认识,让学生知道一大格表示10摄氏度,一小格表示2摄氏度。 师:0摄氏度怎样规定的?你知道吗? 生:水结冰的温度定为0℃。 师:是的,科学家把水结冰的温度定为0℃。读作:0摄氏度。比0℃ 低的温度叫零下温度,通常在数字前加“—”(负号)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班共有学生50人,其中男生25人,女生25人,从上学期考试成绩分析,学生的基础的知识、概念、定义掌握比较牢固,口算、笔算验算及脱式计算较好。但粗心大意的还比较多,灵活性不够,应用能力不够强。但总的来说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比较感兴趣,接受能力较强,学习态度较端正;也有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等,对于学习数学有一定困难。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习数学的能力,以提高成绩。 2、学困生情况分析 本班级学困生有张海福,候红昌,阿伟,岩罕扁等学生。这些同学自觉性不够,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总想偷懒,不做作业或者抄别人的作业。今后首先还是加强学习习惯培养,如学前的自习、课后的复习等。在书写上还要继续提高要求,只有让学生在认真书写的基础上才有可能认真思考。 二、指导思想及教学理念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学工作计划:严格遵循党的教育方针,爱岗敬业,正确传授学生知识,并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思想教育,培养其成为新时期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和建设者。认真培养其数感,提高其计算能力,培养其空间观念,并能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中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三、教材内容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负数、百分数(二)、圆柱与圆锥、比例、数学广角、整理和复习、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等。 百分数(二)、圆柱与圆锥、比例、整理和复习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负数、百分数(二)和比例三个单元。教材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广泛,学会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是加强问题解决教学的重要方面之一。比例的教学,使学生理解比例、正比例、反比例、比例尺的概念,会解比例和用比例(尺)知识解决问题,会把一个图形在方格纸上放大或缩小。 在图形与几何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圆柱与圆锥的教学,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使学生通过对圆柱、圆锥特征和有关知识的探索与学习,掌握有关圆柱、圆锥表面积、体积计算的基本方法,并能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促进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结合百分数(二)、圆柱与圆锥、比例等知识的学习,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数学思想方法方面,教材除了结合负数、百分数(二)、圆柱与圆锥、比例、整理和复习等知识,让学生体会、理解和掌握归纳法、类比法、符号思想、分类思想、演绎推理思想、转化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函数思想等思想方法外,还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活动,理解和掌握模型思想、归纳法、演绎推理思想,体会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优越性,发展学生的四能。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六个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整理和复习单元是在完成小学数学的全部教学内容之后,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一次系统的、全面的回顾与整理,这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原来分散学习的知识得以梳理,由数学的知识点串成知识线,由知识线构成知识网,并在数学思想方法方面进行概括和提炼,从而帮助学生完善头脑中的数学认知结构,为初中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能够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3.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能够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4.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