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为学生的安身立命终身发展打好底色

为学生的安身立命终身发展打好底色

为学生的安身立命终身发展打好底色
为学生的安身立命终身发展打好底色

为学生的安身立命终身发展打好底色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以培养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为本,。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加学生阅读量和语文积累。课外阅读可以巩固课内所学过的读写知识,提高阅读和写作水平;课外阅读能拓宽知识面,培养自学能力;课外阅读能使学生领悟文学作品蕴藏着的灵性和思想,感受到那充满魅力、充满人性的语言美,使学生在心灵上受到震撼,在人格上得到熏陶,并内化为一个人的情感、素养和思想,为学生的安身立命终身发展打好底色。特制定此计划:

一、指导思想:

努力营造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使课外阅读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让浓浓的书香洋溢整个班级,洋溢在校园的每个角落。

二、活动计划:

1、激发读书兴趣。让学生搜集有关读书的名言召开“我爱读书”主题队会,使孩子充分体会到读书的诸多好处,调动读书的积极性,对读书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设立图书角。通过向学校图书馆借阅和学生自带,使图书角都有一定数量的书籍,再由班级里的图书管理员进行登记后供学生借阅。每周可换书一次。

3、开展荐书活动。教师每学期向学生推荐两本好书,并带领学生一起阅读。

4、保障阅读时间。每周五下午的第一节课作为阅读课。每天早到的时间是美文诵读的时间,诵读古诗、美文、同步阅读。每天中午定为自由读书读报活动时间,每天自觉看书30分钟。

5、教给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鼓励学生遇到生字时能“咬住不放”,勤查字典,不光要知道字音,还要了解字义,把识字与阅读结合起来。提倡学生在看书时养成摘录好词佳句的好习惯。每位学生准备一本读书笔记,每天摘录几个好词、好句或精彩片段,并和家长交流5分钟。

6、进行阅读评比。制作一份阅读评价表,请家长合作把学生一周来的阅读情况进行周评,于星期一早上交给老师进行批阅,并把每一位学生一周阅读情况展示在班级评价表中,以供互相学习,进取。定期开展班级读书活动,组织朗诵、故事赛,每月评出一名“阅读之星”,颁发喜报。

7、提倡亲子阅读。通过家长会,让家长明确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能积极配合教师督促学生开展课外阅读。鼓励家长与孩子共读一本书,共同探讨书本中的一个话题,让家庭生活因为有了“亲子共读”而洋溢温馨。希望通过大量阅读我班学生语文素养能整体提高,为他们全面发展和今后终身发展奠定良好扎实的基础。

树立前瞻意识,促进学生终身发展

树立前瞻意识促进学生终身发展 促进学生全面、终身发展是时代赋予教育的神圣使命。教育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当前,也要关注学生的将来。因此,如何促进学生终身发展,就责无旁贷地落在了每个教师的肩上。对于每个教师来说,一定要有良好的前瞻意识,能够自觉站在未来的角度,思考学生的主动、终身发展,对每个学生的将来肩负起教育和引领的责任。下面的几点想法,也许能给教师们带来一些启示。 一、给学生自由而真实地表达的机会 教育应该就像是一座原始森林一样,各种生物在这个天然的生态环境中自由地栖息、繁衍和生活。百灵鸟可以在天空唱歌,顽皮的猴子可以在树上跳跃,各种各样矮小的植被也都能够找到自己在森林中的立足之地并顺利地生根发芽,期待着来年的春天。这将是一幅非常美妙的教育图景。从这个图景出发,教育就是要为每个学生提供一个纯天然、生态的、没有污染的自然环境,就像是一个刚刚出生的婴儿,浑身散发出一种自然的、人性的光辉。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具特性的个体,让他们在教育面前脱去生活的、社会的伪装,让他们自由而真实地表达内心想法,这应该是教育的题中之义。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中国作家莫言在颁奖大会上的一些发言,虽然有人讥讽他讲的故事又臭又长,但从一个教育的视角来看,却对我们有着深刻的启发。他最后讲到了一个关于哭的故事,并说,这件事让我悟到一个道

理,那就是:当众人都哭时,应该允许有的人不哭。当哭成为一种表演时,更应该允许有的人不哭。的确,对教育者而言,教育不是表演也绝不能表演,不是作秀也断然不能作秀,不是违背也不能违背真实世界,教育必须具有真情实感,必须允许学生真实地、自由地表达内心想法,必须符合内心世界,触及灵魂深处,符合成长规律。如果我们的教育不尊重学生的内心,不深入他们的世界,却总是人为地灌输成人的价值和理念,机械地塑造成我们“想象中的样子”,只会激发他们内心的反感和厌恶。这样的教育,往往会适得其反。或者说,教育要做的,是疏而不是灌,是导而不是堵,是理而不是断。每个教师,一定要深刻地理会这其中包涵的要义,用自己智慧的教育,给学生一片自由想象和表达的天空,给他们一座天然而生态的教育森林。 二、让教育变得更加完整而美好 作为一个完整的生命个体,我们要追求的是一种完整的,整体的,以提高全面素质为核心的生命教育,而不是片断的、割裂的教育。那么,这种整体、完整的内涵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健康的身心,健全、独立的人格,阳光、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自我实现的自觉自信,自我发现的个体价值,感受到尊严和深度的幸福感等。其中健康的身心和健全人格是任何一个个体成长发展、实现成功的基础。武汉优秀校长、武昌实验小学校长张基广提出了一个有意思的观点,“丈母娘的眼光,可能就是素质教育的眼光”。这个观点源于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 一个准丈母娘在评价女儿对象,即一个她原来教过的学生时说了

如何关注学生发展

如何关注学生发展 课堂教学是由学生和师生共同创造的。教师必须时刻关注学生的听课状态:是专心致志,全力投入;作为教师不仅授课,还要关注四周,切莫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根据学生的课堂状况,适时调整情感运行,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视、听、思、说、议、写,使学生能愉快地投入,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舞台。在授课时教师要始终想到学生这一主体,在学习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解决知识难点,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参与交流中培养创新和实践能力。 教师往往站在比学生高的角度,居高临下,扮演着不可挑战的知识权威的角色。这种情况的存在,造成了不民主的教学氛围,让学生产生了压力。即使教师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往往起到的只是事半功倍的效果。因而,和谐的课堂气氛呼唤教学民主;要做到教学民主,就必须关注学生。 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总习惯于设计许多问题让学生解答,学生即使不愿意回答,但师命难违;问题是属于教师的,学生是为回答教师设计的问题而存在的;教学中成了以问为主,轻视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所有这些,反映出我们的课堂教学还缺乏民主。 作为教师,应尽量给学生创造机会,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使他们在学习中敢于想象,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学生的创新意识也会在不知

不觉中被唤起。任何教学活动不可能完全按照某个人的想法进行。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经常会有各种情况产生.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才会有利于他们的发展。 关注学生,关注他们的喜怒哀乐,关注他们的言行举止,关注他们的情感态度,像他们关注老师一样关注他们,只有这样,才能使老师不再是孤独的演奏者,才能使课堂响起动听的交响乐。

关注学生终身的发展

关注学生终身的发展 教育作为赋予学生生命以意义,提升生命质量的事业,它要求我们的每一次活动,每一堂课都应当是在为一项伟大的“生命成长工程”奠基或添砖加瓦。对于一个教师来说,他今天所从事的一切,更多的将在明天表现出来,并对明天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许多教师讲“我们教学生六年,却要想着学生六十年,”“我们为学生四十岁以后而教。”如果我们今天的教学不能为学生打好终身受用的扎实的知识与技能基础,不能培养起在新情境中解决问题的智慧与能力,无法让他们习得获取新知的策略与方法,没有燃起他们渴求学习的热情和对创造的执著追求,却匆匆忙忙地抛给他们一堆可能产即派上用场的“考试符号”,我们辛辛苦苦工作的真正价值又在哪里呢? 一位教育专家曾经提醒我们:“教学要放逐短期行为。” 以上是本人的一段学习摘录,它给予我深深的启迪,并指引我今后教学工作的方向。我想我可能无法达到其最高境界,但我一定会力求关注学生终身的发展,从平时工作的点点滴滴做起,尽我所能,为这“生命成长工程”添砖加瓦。以下是本学期我从关注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教学工作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注意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学习数学知识,促进学生发展。 本学期为了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教材安排了“长度单位”的教学内容。教材在引出长度单位时,注意呈现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

通过让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去测量物体的长度,发现两种情况:一是虽然测量的是同一长度,但由于所用的标准不同,量得的数量不同;二是虽然测量的是不同的长度,但由于所用的标准不同,量得的数量可能相同。由此引起认知冲突,使学生感受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很多教师认为这一活动,对于我们七八十人的大班,很难组织,而且没有必要,学生只要知道长度单位,会用尺子子量,知道单位间的进率就可以了,与其安排这些活动,还不如多做几道习题。而我认为通过这些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得丰富的空间的感性经验,使学生亲身经历并感受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因而促进学生发展。因此我安排了这一活动。活动中,很多学生就地取材,用自己的橡皮、小刀、钢笔、粉笔、文具盒等等作工具测量书本、课桌、椅子等物体的长度。学生人数多,七嘴八舌,操作活动闹哄哄,但他们缺乏思考,我适时引发学生认知冲突,使“统一长度单位”水到渠成。这样做,从短期来说,好像浪费时间,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也不见得有什么立竿见影的作用。但,“新课标”认为,对于学生来说,良好的空间观念,不仅是他们理解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认识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也是他们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小学数学中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主要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形成和发展良好的空间观念。这是一长期的过程。我想教学有时也需要耐得寂寞,也许你播种了,但短期的考试中不见得有收获,这又有什么关系呢? 二、通过开放式的教学实践活动,对数学内容进行探究,促进学生发展。在长度单位教学中,米和厘米是两个最基本的长度单位,如

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任何事物都没有一成不变的,我们要更好的认识事物,学习事物,就要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古人说“识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曾经沧海难为水”等,都说明了事物是发展的观点。 身为教师,都深刻的认识到了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全面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学生从刚踏入校门,到走向社会,是一个从一字不识,到能独当一面,完成社会角色使命的人才发展过程。学生的每天都不一样。 有这样一个例子:为了提高成绩,督促学生写作业,我专门成立学习小组,每天都是在组长的家里写作业,写完了才能走,每天小组长向我汇报做作业情况。有个学生,每天都不去写作业,到处乱跑,小组长管不了。可是不知道有天怎么回事,小组长说他作业写完了。我就感觉很惊讶,我刻意的安排了一次作业突击检查。趁机我重重的表扬了他,他从此以后就一直坚持写作业,学习成绩也上去了。 这就是一个简单的学生在发展变化的例子,从这个例子中可以得到以下几点: 1、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做好准备 把学生分成学习小组就是为了培养学的学习能力,在小组内进行充分的合作学习。以一个组长为首,可以开展多样的学习计划,

促进学生能够按时完成的作业的同时也帮助后进生能够快速的提高。 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发展人,成就人。而人的成长不能够没有学习这一重要的环节。在学校可以依靠老师来讲解,去叫他们如何做;在家里可以由家长叫他们如何做。可是在自己独立了之后呢? 是不是自己就不要学习了?这肯定是不行的。要让学生自己做到学习,懂得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句话说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要想使学生发展的好,发展的长远必须做长远的打算。 2、在学生的发展中老师要做好引导工作 作业完成是一个好的习惯,作业相当是自己的学习任务,需要按时保量的完成,老师要引导学生形成这种习惯,促进学生学会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就像工人造好机器,科学家搞科研一样。 教育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在目前的情况看来,这个口号很响亮,可是做的远远还是不够的。学生有话要说可是没有机会,只能等问着再说。什么时候才能问着呢?这样的教育是滞后的,不能准时的了解学生的发展情况,接受程度。学生个体是有差异的,不能一概而论,要因材施教。因材施教首相就要区分学生是什么材,这样才能对症下药,使学生的潜力得到更好的发挥。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促进学生整体发展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促进学生整体发展 教学效果的优劣是由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程度来决定的,而在我们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应更多重视有效参与。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是知识内化的必要条件,参与的程度是衡量课堂教学效率高低的重要标准。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前提,也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学校的一切工作都应着眼于提高学生的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努力缩小教育差距,使教育事业在加快发展中求均衡,在均衡发展中求公平。一、平等看待每一个学生,真诚接纳每一个学生,为每一个学生都提供均等的教育机会。这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前提。 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在这里,“人”是指每一个人,是指每一个人的需要。学校的大门应该向每一个受教育者敞开,不应该因身份、身体和贫富的差别而有所区别;同时也不应因个人发展差异而有所不同。学校不应该举办所谓的重点班、特长班或快慢班,学生入学应当均衡分班,合理配备教师资源,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阳光普照下的平等教育。 教师应当树立平等的学生观。教师应当平等地看待每一个学生,接纳每一个学生,尤其要关爱单亲家庭子女、学困生、特困生和农民工子女等特殊学生群体。学生大都来自不同的家庭,其成长环境千差万别,个人发展情况各不相同,作为教育工作者不能歧视任何一个受教育者。没有不好的学生,只要不好的教育。在老师的眼中,任何一个学生都应该是一个鲜活的生命。在教育中老师要了解每一个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和基础的不同,进行分层次分类别指导教育,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体味成功的愉悦,使学生从成功走向成功。

二、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条件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关键。 学校应该配备各种各样满足教育教学需要的设施和设备。政府应该在教育投入稳定增长机制的基础上,健全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加大对困难学校的扶持力度,帮助困难学校完善教学设备、器材的配备。这是实现教育公平的硬件要求。 三、教育不仅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还要关注个体差异。这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内在要求。 我国教育法明确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但长期以来,由于各种原因,我国的教育却存在着以分数至上来评价学生,忽视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身心发育水平;以学业和升学压力来束缚学生,以暂时的学业成绩成败论英雄,偏爱偏信少数学业优秀的学生。这有悖于素质教育的育人宗旨,更妨碍了学生的和谐发展。对于学生的正常发展而言也是一种不公平。在新时期必须改变这种教育状况,要全面育人,育全面发展的人。要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和可持续的发展,要使学生既要又好又快地完成学业,又要拥有健康的身心和完善的人格。 新课程下教师怎样关注学生差异呢? 一、从教学设计上关注学生差异 教师在备课中不仅要备教材、备教法,更重要的是要备学生。也就是说既要注意学生的“共同点”,又要十分关注、研究学生的“特殊性”,根据学生的这一差异确定学习目标,选择教学方法,以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完成课

重视学生能力培养,放眼学生终身发展

重视学生能力培养,放眼学生终身发展 郑州二中闫广建 (第二张幻灯片)我校一直以来都注重学生的素质培养,艺术教育是素质培养中的重要环节,近年来我校为培养学生艺术素养,开设多门艺术类校本课程,为校园营造了艺术氛围。现就我校学生艺术素养培养的校本化实践汇报如下:(第三张幻灯片) 一、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创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 (第四张幻灯片)国家课程校本化是以学生的终身发展、和提高学生自身素质为目的的,尤其是艺术学科,艺术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完善人格,是为了让学生能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而学技能,知道了能通过多种教育方法去解决技能学习中的问题。我校抓住这个契机,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创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 以培养能力为主,着眼学生的终身发展,教师更注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倡导学生自主性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教学中,我们重视培养学生收集收集图片资料及其它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尝试收集和分析资料的科学探究方法。 (第五张幻灯片)鼓励学生自己观察、思考、提问,并在作出假设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方案的设计和实施,并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在探究中发展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赏识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的理解和表达,鼓励学生勇于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学习通过多种途径探索解决问题,再从不同角度总结问题,培养寻求不同途径获取知识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意识,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积极引导学生从事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不断探索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 (第六张幻灯片)1、“百家讲坛”课型。主要应用于高中艺术鉴赏模块。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艺术鉴赏方法以后,鉴赏内容学生完全可以通过网络资源自我学习。于是教师就创建了“百家讲坛”这个课型,学生按照一定人数自行结为小组,自己选择课题和研究方向。教师提供课堂让学生展示成果。为学生创设出一种开放的环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仅是提高了整合信息的能力,也提高了团队合作的意识以及展示自我的胆量。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仅仅充当一个“主持人”的角色。这样的课型“原汁原味”地保证了学生的自主选择与自主探究,受到学生和家长的一致好评。

不仅是要关注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 新的课程标准颁布已有几年了,几年中经过广大老师的共同努力,在数学教学中出现了各种新的教学思潮,大大推动了数学教学的发展,拓宽了数学教学的途径,然而有一种现象却值得关注,那就是很多老师在翻新教学花样的同时,仍旧过多的看重教学的结果,而忽略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与反思,满足于学生提供的现成答案,短期效益明显,但学生的数学能力却没有实际提高,长远来看并无大的发展,现结合本人的教学实际,就这个问题,来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不仅要关注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评价体系的多元化,即学生在问题解过程中所呈现出的数学思考与情感体现等,并将学好数学的信心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在这个问题中,结果只是一系列思考后的呈现方式,倘若我们只重视结果,而忽视学生的学习过程,那么学生生动而富有个性的内心过程,教师就无法知晓,不能说是巨大的损失,与此带来的是学生将失去更多的参与、经历、体验的机会。作为教者,也就不会准确了解学生,无法及时准确地促进不同学生的思维发展,因此,要关注学生在问题解决中的各个环节,关心他们的变化与发展。鼓励、激励、帮助他们,提供一个有利于他们蓬勃发展的机会与氛围,要俯下身来,听一听他们在想些什么,成为他们前进中的引导者、合作者。 二、重视数学活动的交流

数学活动的交流是数学教育的基本部分,是新时代的需要,是进一步发展学生素质的需要,数学活动的交流,包括书面交流与口头交流两种情况,在通常的教学中,学生喜欢用书面形式进行交流,在其落笔的过程中,会把一些零星的、杂乱的素材再一次进行整理,使之落笔有据,言之有理,学生通过这种方式,使原有的分析得以加深,原来模糊不清的想法逐渐清楚明朗,学生活泼而富有个性的思维过程在这里得以充分的体现。另外,如果将书面语言再作一次口头交流,可帮助学生思考他人的想法与策略,从而扩展自己的数学知识,如有学生提出不同的建议还可以促进其他的同学,包括老师在内的共同反思。学生则通过这种合作与交流,从不同的侧面了解他人的思路,丰富发展自己从多角度思考同一问题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努力学会理解探究他人的想法,学会批判地回顾自己的观点,从而完善解题策略。所以说,强调数学活动的交流,对于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是很有好处的,它为学生严谨的思维与智力的发展提供了可能。同时,在思维的整理过程中,新的东西往往一次又一次会在脑海里闪动,思维在此时显得异常活跃,智慧的火花随时都有可能迸发出来,交流是创造思维能力的催化剂,它刺激原认知水平的发展,如:提出这样的叙述是否有道理?怎样才能把问题讲好,讲透,讲得简洁一些?从某种意义上说,数学活动的过程有时又是一次数学交流的过程。 三、注重学生数学猜想的获得及对猜想的验证,提倡对验证过程的 反思数学的猜想是在一系列的实验、观察、归纳、类比的基础上获

关注学生思维发展的五个“关键点”

关注学生思维发展的五个“关键点” 【内容摘要】 科学学科承担着理性思维的发展。笔者认为,教师要关注那些对推动科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具有“关节”作用的细节进行分析研究,有效地转化为可操作的课堂教学行为,引领学生思维的进一步发展。一是把握“观察点”,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帮助学生分清证据和结论。二是关注“误差点”,在关注误差中培养学生规范实验操作和严谨的科学思维。三是谨防“干扰点”,深入到儿童的内在心理,用严谨的科学态度得出结论。四是找准“解释点”,对不同的资料有不同的分析和解释办法,有效的科学学习是一种在教师引领与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活动。五是凸现“交锋点”,学生对问题理解的差异本身就是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在这样的不断的生成过程中学生思维得以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思维发展观察误差干扰 【正文】 “活动有余,思维不足”是小学科学课堂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我们经常发现小学生由于受年龄特征的影响,面对杂乱众多的客观信息,只注重其表现而忽视其内在联系,热闹之余、活动之余,却往往得不到实质性的科学结论和思维发展。笔者认为,关注学生不应只关注学生外显学习活动的兴奋度、热闹度,更要关注学生内在思维的发生、发展和达成历程。教师要关注那些对推动科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具有“关节”作用的细节进行分析研究,有效地转化为可操作的课堂教学行为,从而引领学生思维的进一步发展。 一、把握“观察点”。 “评判一项科学研究是否科学,首先不在于你的理论有多高深,而在于你的观察资料有多真实。”简单地说,观察就是为了寻找证据。但是在科学课堂中,我们经常发现小学生在观察中往往只停留在注重表现,忽视其内在联系……那么如何让学生正确把握观察点,培养学生学会把注意力放在那些有意义、有价值的信息上,筛选掉那些无用及无关的信息呢?我们可以用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如“有什么根据?”“证据呢”,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训练学生进行有意识、有目的的观察。让学生明白学习是由目标指引,是积极搜寻信息和问题空间的过程。同时要培养学生边观察边记录的习惯,记录是适合小学生观察和与人分享信息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是孩子们科学探究的信息超市。为了真实地记录,学生会倾注更多的精力在细节上,这样可以提高每个学生的观察能力。 其次要帮助学生分清证据和结论。指导学生观察时,必须是发现那些能够帮助自己研究问题的信息,也就是寻找验证自己假说的证据。老师要让学生明确,自己收集的信息是为证实猜想和假设的证据,而不是回答问题的结论。所以教师要做必要的引导,如《矿物的观察、描述》一课,针对学生的经验基础,教师进行了充分、必要、具体的引导。(1)怎样观察矿物的光泽:用手电筒照射矿物表面,观察矿物反射光、透过光的能力;(2)怎样描述观察结果:教师让学生观察金属、玻璃、蜡

新颁布的课程标准关注学生的兴趣与经验精选学生终身学习

新颁布的课程标准关注学生的兴趣与经验,精选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努力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的现状,密切教科书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打破单纯地强调学科自身的系统性、逻辑性的局限,尽可能体现义务教育阶段各学科课程应首先服务于学生发展的功能。例如: ·加大语文阅读量和口语交际环节,重视培养语感,降低对语法、修辞、逻辑的要求。(《语文课程标准》) ·通过主题的方式,让学生具体地感受历史,把握历史发展脉络,而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繁杂的历史知识。(《历史课程标准》) ·增加对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图形与空间、统计与概率等现实问题的探究,降低对运算速度、证明技巧的训练。(《数学课程标准》) ·加强地理基础知识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密切联系。(《地理课程标准》) ·反映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削弱传统生物学按群详细介绍生物体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的知识。(《生物课程标准》) ·加强化学与社会技术生活相联系的内容,降低化学计算(化学方程式配平、浓度计算等)的要求。(《化学课程标准》) 3.改善学习方式 各学科课程标准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加强过程性、体验性目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从而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改变单一的记忆、接受、模仿的被动学习方式,发展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例如: ·组织学生拟定调查提纲,对经历过"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的长辈进行访谈,并在课堂上交流、讨论,认识这段历史的原因及危害。(《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组织学生观看《林则徐》《鸦片战争》《甲午风云》等影片,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斗争精神,并运用所学历史知识说明影片的历史背景,讲述历史故事。(《历史课程标准》)·组织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调查、收集生物围的相关资料,模拟召开"国际生物圈"研讨会,结合本地实际讨论如何保护生物圈。(《生物课程标准》) ·分组调查一个民族不同地区的艺术,并将艺术形式与该地区的建筑、服饰、方言等联系起来,全班分享调查结果。(《艺术课程标准》) 4.体现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功能,评价建议有更强的操作性 各学科课程标准力图结合本学科的特点提出有效的策略和具体的评价手段,引导学校的

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联建小学2013年德育重点项目工作总结阅读:72 2014-05-08 11:11:56 范范 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联建小学2013年德育重点项目工作总结 联建小学以“学生乐学,教师善教,师生共同享受成长快乐。”的教育愿景,作为学校内涵发展的切入口和增长点,将原有的心理健康教育、生命教育品牌与学科教育有机结合,以“新活动文化”课程建设研究为突破口,以构筑“快乐活动日”,改变教师教育教学行为,改变学生学习生活行为为抓手,着力营造民主、温馨和谐的课程领导力和课程执行力的教育境界,促进师生健康人格的发展,学 生学习生活品质的提升。 2013年学校在落实区教育工作会议和区教育局提出的重点工作及其要求的同时,总结、规划学校新一轮的发展,学校德育工作以“适合教育”为导向,在“让每一个孩子的童年生活有意义”的工作目标引领下,构建以“实践-体验-感悟-内化-践行”的养成教育模式。 我们主要实施项目:结合实施国家课程,区域性的德育课程校本化要求,加强学校德育品牌建设—心理健康、生命教育。下面以“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推进工作作一汇报总结。 重点项目:心理健康教育 主题词:创设安全、健康和支持的学习环境 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一|、年度目标: *制定新一轮的“联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三年发展计划; *修改制定分年级教学目标与内容要求; *在全国生命教育示范校基础上,成为上海市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星级校”。年度目标完成情况: *制定完成新一轮的“联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三年发展计划;

*修改制定完成分年级教学目标与内容要求; *完成上海市心理健康教育“达标校”的申报验收工作。 二、实施依据: 切实贯彻国家和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精神,落实《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心理教育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的通知》的要求,认真落实《上海市中小学和中等职业学校心理辅导室装备指导意见(试行)》,认真参照《上海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评估指标》;深入推进《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和《上海市学生健康促进工程实施方案(2011—2015)》的实施。 1、基础分析: 学校是上海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先进集体,上海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2006年学校评为上海市生命教育试点校,2011年学校评为全国生命教育实验校,授予“生命致慧”奖,2012年学校评为全国生命教育示范校。 学校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市区心理专家、教研员的带领下,开展多元渗透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与研究,把心理健康教育与生命教育相结合,并自然渗透到师资队伍建设、少先队活动、校园环境建设和课堂教学中。学校进一步完善学校心理辅导室建设,积极选送专兼职心理教师参加岗位培训,确保心理教师持证上岗。(目前学校已有两位教师取得国家中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 2、实施目标: 学校按照“以人为本,促进发展,立足教育,重在预防”的工作理念,不断完善工作组织和制度,使心理健康教育趋于常态化,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扎扎实实推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通过多种渠道、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三、具体实施推进: 1、目标规划明确,形成发展框架 在学校的发展规划中,明确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发展路线方针以及施行策略,为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长远发展奠定了有序发展。为了保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制度化和常态化的发展,我校心理健康领导小组定期组织开展学年度(学期)工作计划研讨与制定会议,由学校领导小组、外聘专家以及心理辅导教师(包括班主任)共同研究制定新学年(学期)的工作计划并确定相关实施方案 附: 联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规划框架

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办好人民满意的学校,为社会提供优质教育"为目标,以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为重点,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高教育质量,为贫困山区孩子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会做人--要求学生求知先学做人,先成人后成才,以德为先,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高尚的品德与顾全大局的思想,有热爱劳动的意识与本领,自律、自强、自尊、自爱,成为能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 学会生活--要求学生珍惜时间、珍惜生命,学会生活自理,与人相处要宽容大度,要自觉锻炼身体,有强健的体魄,更要有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心态,不怕挫折的坚强意志,有良好的社会适应性。 学会学习--要求教师不仅教学生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学习知识的本领,教会学生树立远大的目标,增强自信心,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要求学生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主动的探求知识,培养主动学习的能力,不断提高自我。 二十世纪即将过去二十一世纪已在眼前,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飞速发展的世界,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主要表现在为科学技术的竞争、人才的竞争。知识经济已经悄悄到来,我们必须迎接新世纪的挑战。在教育方面,我们应该做什么呢?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提出了教育要三个面向,朱镕基总理提出要科技兴国,李岚清副总理明确指出:我们基础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因此,实施素质教育是时代的要求,势在必行,是教育战线的当务之急。97年国家教委提出,素质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需要,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要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和学会审美,为培养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奠定基础。柳斌同志指出,素质教育有三个要义,即一是全体学生,二是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三是让学生主动发展。根据素质教育的涵义,本文仅就学生素质全面发展来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可能性和必要性问题 就人体的结构和生理功能而言,人类发展到现在,人的智能、体能已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但是,其发展的潜能还是很大的,特别是大脑的功能还远远没有完全发挥,相当大数量的脑神经远作用没有发挥,肺泡的作用、肌细腻的功能等也是如此。只要训练得法,教育得法,环境良好,人体的潜能还很大。一句话,人体具有全面发展的能力,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许许多多优秀人才就是全面发展的个体。但是,人体潜能的发挥,素质的发展具有阶段性,最佳阶段在幼儿至青少年,如果错过了这一阶段某些素质的发展就成为不可能。例如狼孩,由于大幼年期错过了语言学习和行走训练,当他回到人类社会时,难于获得人类语言的能力和行走能力。这更表现出基础教育的必要性。 随着当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发展,一是需要各种类型的人才,并且是高质量的人才,例如科学家、企业家、社会活动家、管理人才、熟练工人、服务人员、信息工作人员等等,社会分工越细,专门人才就越多,二是需要全面发展具有综合知识和能力的人才,就是一个普通工作者,就应有健康的身体,有与人沟通合作的交际能力、有语言表达能力(甚至还应懂某种外语)、信息处理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判断能力等。培养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一个素质能力片面发展的人,从某种意义上讲他不是一个健全的人。例

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上新庄中心小学特色学校建设课题交流材料 上新庄中心小学始建于1934年,学校占地9733平方米。自2008年合班并校后,学校招生范围扩展到半径8公里以内的14个行政村。现有13个教学班,学生666名。教师26名,县级学科带头人3名,县级骨干12名。 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学校以“抓好细节管理、用心做好每件事”为宗旨,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为学校办学理念,以“合格+特长”为办学目标。围绕学校办学目标,将管理落实到学校工作的每一个方面,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岗位,做到人人尽职,事事到位。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以高度的责任性,落实办学目标和办学理念,不断将管理引向深入、规范、实效,现将具体做法总结如下: 一、以制度为保障,促进学校精细化管理 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无规矩不成方圆”,为此,学校在校委成员的组织下制定了较为全面、完整且具有可操作性的规章制度。(上新庄中心小学各种规章制度) 学校规章制度是师生日常行为的基本规范,是学校实行民主管理、人文管理的基础,对形成个人的自律习惯,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提高学校管理效率有着重要的作用。 学校规章制度的建立是学校管理规范化、科学化、民主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学校规章制度是学校办学宗旨、办学理念、学校精神的体现,是学校开展各项工作的依据,也是广大师生员工进行自我规范的依据,是学校持续发展和创办一流学校的制度保障。规章制度不是学校的管理摆设,重

在实施、落实。 规章制度的执行要公平、公正,公开。“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不管是学校领导或教师,必须严格按制度办事,谁违背了规章制度,谁就应该受到制度的处罚。保持一团和气或放低处罚标准,根本起不到应有的激励和约束作用,甚至会起到消极的负面作用。同时提出在实施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要注意一下几点: 1、在关注精细化目标实现的时候,应注重精细化管理的过程,更应关注广大师生的自身发展。 2、要处理好调动师生积极性与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关系。如果因为实施精细化管理而打击了教师的教的积极性,学生学的积极性,那宁愿不要实施精细化管理。精细化管理也应是一种人本管理。 3、教育教学工作是一种有着内在规律的活动,是面对一个个有个性的师生,因而在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同时,更应主张每个教师个人特点的发挥,要注重教师个性的张扬,从而为培养有个性的学生打下基础。 二、精诚团结,发挥学校领导的核心作用 我们在抓班子能力建设上,非常注重班子成员中的个体素质建设,以个体素质提升整体合力,提高协作共事的能力。 一是明确分工,落实责任。首先,我们对常规工作实行个人分工管制。按照“发挥专长,熟悉多项,分散管理,集中定夺”的原则,合理分工,明确职责;其次,对专项工作实行分项负责制。对涉及重大工作、重要部署和重点工作,实行项目负责制,一个专项工作由一名班子成员负责,涉及超分管范围的,进行工作协调,其它班子成员予以大力支持和配合;第三,对主体工作实行分头负责制。对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涉及面广

我国学生发展的六大核心素养是什么

中国学生发展的六大核心素养是什么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六大核心素养敲定,看看到底是哪些? 【总体框架】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 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根据这一总体框架,可针对学生年龄特点进一步提出各学段学生的具体表现要求。 【基本内涵】 核心素养课题组历时三年集中攻关,并经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审议,最终形成研究成果,确立了以下六大学生核心素养。 (一)文化基础 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文化基础,重在强调能习得人文、科学等各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和运用人类优秀智慧成果,涵养内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发展成为有宽厚文化基础、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

1.人文底蕴。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具体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等基本要点。 2.科学精神。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具体包括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基本要点。 (二)自主发展 自主性是人作为主体的根本属性。自主发展,重在强调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认识和发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成就出彩人生,发展成为有明确人生方向、有生活品质的人。 3.学会学习。主要是学生在学习意识形成、学习方式方法选择、学习进程评估调控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具体包括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等基本要点。 4.健康生活。主要是学生在认识自我、发展身心、规划人生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具体包括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等基本要点。 (三)社会参与 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社会参与,重在强调能处理好自我与社会的关系,养成现代公民所必须遵守和履行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个人价值实现,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发展成为有理想信念、敢于担当的人。 5.责任担当。主要是学生在处理与社会、国家、国际等关系方面所形成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具体包括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等基本要点。 6.实践创新。主要是学生在日常活动、问题解决、适应挑战等方面所形成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行为表现。具体包括劳动意识、问题解决、技术应用等基本要点。 【主要表现】 那么,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核心素养具体包括哪些要点呢?小编也很好奇。仔细一看,原来六大素养还具体细化为人文积淀、国家认同、批判质疑等18个要点,各要点也确定了重点关

立足学生长远发展

立足学生长远发展,切实有效抓好常识教学 高密市东关小学 一、学校条件优势 近几年来,我校教师以更新常识学科教育观念为前提,以优化常识课堂教学为重点,以提高常识师资整体素质为核心,以发展学生科学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归宿,以务实、创新的工作作风,切实解决常识教学中的新问题,努力开创我校常识教育工作新局面,我校以围绕科研工作的总体要求和新课程改革工作计划,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认真学习教学理论,以学习新课程标准为着力点,使每个教师树立全新的教育教学观念,提高教师的全面素质,改变旧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探索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的全新的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自主活动和探索的天地。 二、课堂与课程特色及其成效 1、加强对新实行的《课程标准》的学习和领会,把新课程改革与科研工作结合起来。认真学习和领会新《课程标准》,明确这次修改课标的意图,知道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课堂教学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因此,自己要认真学习新课程改革方面的资料和报刊,把科研和课改结合起来。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随着新课改的全面推进,对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对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也提出了新要求。因此,在本学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大胆质疑,敢为人先,不再照抄照搬,而要做到这些,教师就必须更新观念,不断提升自己,大胆探索和研究。 3、运用“自主、合作、探究”方式,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在课堂教学中,要深入探索“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给学生安排时间,适当提出自学指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教师要恰当地安排和设计合作学习,简单问题可由学生之间合作,或组成合作小组,责任明确、分工合理,较难的问题可采取师生之间的合作、探究,直到掌握和理解为止。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使课堂教学结构达到最优化。 4、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为进一步提高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更好的适应教育改革和教学需要,本学期将开展多种教学活动。(如实验操作比赛、科技论文评选等活动。)采用教研课等形式,本组教师将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同时听取其它学科老师的课,吸取经验、好方法,不断的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我们要与新课程共同成长,不断学习,成为新课程的实践者、研究者和开发者。这就要求我们必

如何理解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如何理解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关注人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它意味着: 第一,关注每一位学生。每一位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人、发展的人、有尊严的人,在教师的课堂教学理念中,包括每一位学生在内的全班所有的学生都是自己应该关注的对象,关注的实质是尊重、关心、牵挂,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 第二,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孔子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在课堂上是兴高采烈还是冷漠呆滞,是其乐融融还是愁眉苦脸?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学生对学科学习的态度是越来越积极还是越来越消极?学生对学科学习的信心是越来越强还是越来越弱?这一切必须为我们教师所关注,这种关注同时还要求我们教师必须用“心”施教,不能做学科体系的传声筒。用“心”施教体现着教师对本职的热爱,对学生的关切,体现着教师热切的情感。

第三,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传递的殿堂,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课堂教学潜藏着丰富的道德因素,“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这是教学活动的一条基本规律。教师不仅要充分挖掘和展示教学中的各种道德因素,还要积极关注和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各种道德表现和道德发展,从而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这样,学科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也就成为人格的健全与发展过程,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学生变得越来越有爱心,越来越有同情心,越来越有责任感,越来越有教养。当然,这也要求教师一定要加强自身修养,不断完善自己。 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教育观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率的作用,一切先进的教学改革都是从新的教育观中生发出来的;一切教学改革的困难都来自旧的教育观念的束缚;一切教学改革的尝试都是新旧教育观念斗争的结果。确立新的教育观念,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教育观念不转变,教学改革无从谈起;教育观念一转变许多困难迎刃而解。

教育应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

教育应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 兰州交通大学东方中学刘胜波 【摘要】教育应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教育是在培养优秀的未来公民,教育是在帮助每 个人实现最好的自我,因此教育应努力使培养的学生具备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必备的品 格和关键能力。教育帮助学生由自然人成长为社会人离不开合作交流的平台,沟通能力是获 取幸福生活必备的能力。教育还应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以及学生的抗挫能力的培养等。学生 的自我是可以通过中心小组等合作交流平台在真诚的合作交流中不断完善的。学生成长需要 中心小组这样的合作交流平台,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关键词】中心小组;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科学素养;核心素养;幸福感;抗挫能力;终 身发展 教育应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而不应只是眼前的会考、高考,换句话说。会考、高考等 考试的举行的目的之一也是为了督促教育去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因为教育是在培养优秀的 未来公民,教育是在帮助每个人实现最好的自我,因此教育应努力使培养的学生具备适应终 身发展和社会发展必备的品格和关键能力,教育应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应更加注重对学生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还应关注学生的身心健 康以及学生的抗挫能力的培养等。尤其是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关注应加强,应关注学生的幸福感。因为每个人一直走在追求幸福的路上,生活得更幸福是每个人都期待的事情,学生同样 期待每天的学习生活很幸福,但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每个人都得到了幸福,因为幸福的生活是 需要创造的,而创造幸福的生活需要智慧,因此在教育中我们应合理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式与 心态、关注对学生获得幸福能力的培养等。尤其是近年来,社会上某些媒体报道在某些高校,不止一次地发生过年轻学子在大好年华结束自己生命的不幸事件,令人伤感的同时更应反思 教育要加强关注学生的幸福指数、培养学生的抗挫能力等。因为每个人的心理健康状况虽然 会受到个人所处的社会环境的影响,但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往往是其自身。学生的心理承受能 力在学生时代应得到提升。古人早就说过“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在关注追求十之一二的 成功的同时,这十之八九的挫折仍需要抗挫能力来乐观面对,而这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职责。在我们的教育体系中,应关注如何让学生尊严体面的面对暂时的挫折。有必要思考通过 转变高中生学习方式来关注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等,教育应重视培养学生的人格,人格即 是自我,每个人的人格主要由他的认知、价值观及性格三部分构成,而性格主要是指每个人 的思维模式与心理特质。学生的自我是可以通过中心小组等合作交流平台在真诚的合作交流 中不断完善的。因为在合作交流中学生的性格可以不断完善、学生的认识是可以不断的丰富 和修正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修正和完善会越来越难、越来越慢,学生时代往往是塑 造自我获取幸福感的关键时期。学生成长需要中心小组这样的合作交流平台,从而逐步培养 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让学生与社会的关系更和谐,同时学生公正的世界信念对其学业成就 往往有积极影响,教育应关注学生对社会的认同状况,也是学生个体自我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人均是社会的一份子,社会的和谐靠每一个人,每个人也会受益于此。 中心小组主要是在生本小组捆绑式合作学习的基础上,对各学科学习习惯较好、学习效率较高、成绩较出色的学生分别组成各学科独特的的合作学习小组。中心小组的每个成员可以自 己选择班级的任何一个生本小组进行捆绑式合作式的学习交流,包括在课上和课下。从而真 正为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同性格、不同家庭背景、不同心理状态的学生搭建一个长期平等合 作交流、互助的学习平台。让班级的每一位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合作的快乐、成长 的快乐,提高学生的抗挫能力、挺高学生的幸福指数,让快乐学习成为一种终身的习惯! 目前尽管二胎政策已经出台,但不可否认的是仍有一部分学生是独生子女,孩子的成长不应 离开同龄人的陪伴与交流,同龄人不只是亲人,还可以是同学、朋友等,从而学会与人交往、培养合作能力、抗挫能力等,那么在教学中如果也能够为学生提供学生之间不同类型的合作 平台,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提升、心灵成长、对于学生的幸福指数的提升、核心素养的形 成等会起到良好的效果。而中心小组的合作学习方式就是在生本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上的另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