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当代中医师灵验奇方真传——大承气汤加减治痉病

当代中医师灵验奇方真传——大承气汤加减治痉病

当代中医师灵验奇方真传——大承气汤加减治痉病

石国文,主治医师(天津市津南区小站镇第一卫生院邮编300353)。

湿邪化热迫犯阳明所引起的痉病

处方

川军30克,川朴15克,枳壳12克,芒硝12克,甘草10克。

上药煎20~40分钟取汁,约200毫升。一次服下。

笔者临床多年,运用经方下法屡起大症。张xx,男,40岁,1985年7月10日初诊。患者10日前浴后以电扇直吹,以凉为快,当风而眠,翌日发热恶寒,头身疼。经本厂职工医院治疗,数日不效,后又经他医或清、或汗,病益进。临床诊见

项背强直,甚或角弓反张,口噤,头摇,四肢僵直,身热口渴,大便旬日未解,小溲短。但神识清醒。按其脉沉细,舌黄燥,秽气袭人。参以脉症,“属刚痉”,而阳明燥热症已具。《金匮》痉病篇曰“痉为病,胸满口噤,卧不着席,必龄齿,可与大承气汤”。患者服药后泄下燥屎数枚及大量臭秽溏便,翌日痊愈大半,按原方缩小其剂,递进一剂病遂痊愈。

此症汗液水湿为电扇所迫,与寒邪束表无异。《千金》曰“太阳中风,重感寒湿,变痉”。《活人书》曰痉病发热恶寒,与伤寒相似,但其脉沉迟弦细,项背反张为异尔。究实脉沉细弦迟,因厥深热郁,遏阻经脉所致。暑月伤寒中风少见,痉病尤少,故人多轻忽之,本症本是葛根汤证,几经延误,表邪未解,阴津复耗,湿邪化热,迫犯阳明。《灵枢·经脉》

阳明之筋,起于足,结于跗,其直者上结于髀,而阳明之脉入齿

中,挟口环唇,其支者循环喉咙,入缺盆。该患者项背强急,口噤,角弓反张等····热极类风诸症,皆阳明燥热累经脉所致。笔者多年临床,治痉病10数例,遇有邪迫阳明症象,遑论经症腹症,必先投以苦寒直折,如承气类,或佐以辛寒之白虎汤,每收捷效。

温馨提示:以上仅供医界同道参考,临床还需谨慎使用。本文部分文字和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

中医方剂学方歌、趣味记忆、非常全

中医方剂学方歌 1、解表剂: 辛温解表 麻黄汤: 干妈姓桂。(麻黄,桂枝,炙甘草,杏仁) 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 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服之宜。 功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 三拗汤 三拗汤用麻杏草,宣肺平喘效不低。 华盖散 华盖麻杏紫苏子,茯苓陈草桑白皮; 风寒束肺痰不爽,急宜煎服莫迟疑。 麻黄加术汤 麻黄汤中加白术,湿困身疼总能医。 麻杏苡甘汤 还有麻杏苡甘剂,风湿发热亦可祛。 大青龙汤 大青龙用桂麻黄,杏草石膏姜枣藏; 太阳无汗兼烦躁,解表清热此为良。 桂枝汤: 大嫂炒姜汁。(大枣,芍药,炙甘草,桂枝) 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 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自汗正宜用 功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 桂枝加葛根汤 加入葛根治项强,又兼汗出与恶风。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桂枝汤加厚朴杏,降逆平喘有殊功。 九味羌活汤: 秦皇尝百草,细心防枪刺穿胸。(黄芩,生地黄,苍术,白芷,甘草,细辛,防风,羌活,川芎)

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 黄苓生地加甘草,发汗祛风力量雄。 功用:发汗祛湿,兼清里热 主治: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证。 大羌活汤 九味羌活去白芷,再加独活防己知; 还把黄连白术入,大羌活汤散热湿。 加味香苏散 加味香苏陈皮草,荆防艽蔓川芎姜, 恶风身热头项痛,胸脘满闷服之松。 香苏散 香苏散内草陈皮,外感风寒气滞宜; 寒热头痛胸脘闷,解表又能疏气机。 小青龙汤: 麻子将要甘心下跪。(麻黄,五味子,干姜,芍药,炙甘草,细辛,半夏,桂枝) 小青龙汤桂芍麻,干姜辛夏草味加, 外束风寒内停饮,散寒蠲饮效堪夸。 功用: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主治:外寒内饮证 小青龙加石膏汤 小青龙把石膏配,咳喘而烦效更佳。 射干麻黄汤 射干麻黄亦治水,不在发表在宣肺; 姜枣细辛款冬花,紫菀半夏加五味。 二、辛凉解表剂 辛凉解表 银翘散: 猪吃金,牛喝银,草根更俏。(竹叶,淡豆豉,荆芥穗,牛蒡子,薄荷,银花,甘草,芦根,桔梗,连翘) 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 甘桔芦根凉解法,发热咽痛服之瘥。 功用: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主治:温病初起 桑菊饮: 荷叶杏花,草根更俏。(薄荷,桑叶,杏仁,菊花,甘草,芦根,桔梗,连翘)

中医药类方剂学期末考试考点

【选择或填空】【P3】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方书:《五十二病方》。 【P4】两汉时期:根据《黄帝内经》后人总结出了‘君臣佐使’的组方理论。 《伤寒杂病论》被称为方书之祖。 【P7】宋元时期:《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由政府组织编制的成药典。 明清时期:我国现存载方最多的方书《普济方》,第一部方论专著吴昆的《医方考》。 【P11】方剂与治法的关系:以法统方---方从法出,法随证立。 【P14】七方:大、小、缓、急、奇、偶、复七种制方理论。 十剂:宣、通、补、泄、轻、重、滑、涩、燥、湿十种对方剂以治法分类。 【p17】(多选)方剂药物配伍的作用:1,、增强药力,2、产生协同作用,3、控制多功用单味中药的发挥方向,4、扩大治疗范围,适应复杂病情,5、控制药物的毒副作用。 【p20】(多选)方剂的运用变化:1、药味增减,2、药量增减,3、剂型更换。 【p30】麻黄汤:外感风寒表实证; 【p32】桂枝汤:外感风寒表虚证;恶风发热,汗出头痛,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桂芍,姜枣合用调和营卫;‘为仲景方群方之冠,乃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汗之总方也。’ 【p35】九味羌活汤:体现‘分经论治’思想代表方。 【p38】小青龙汤:功用解表散寒,温肺化饮。主治外寒里饮证。 【p46】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麻黄:甘草=1:2 【p51】败毒散:散寒祛湿,益气解表。 【p58】大承气汤:主治1、阳明腑实证,2、热结旁流证,3、里热实证之热厥、痉病或发狂。 【p61】大黄牡丹汤:主治肠痈初起,湿热瘀滞证。 【p67】麻子仁丸:主治胃肠燥热,脾约便秘症。(大便干结,小便频数) 【p70】十枣汤:功用:攻逐水饮。 【p75】小柴胡汤:功用:和解少阳。主治:1、伤寒少阳证,2、热入血室证,3、疟疾、黄疸以及内伤杂病而见少阳者。 【p77】大柴胡汤:主治:少阳阳明合病。 【p82】四逆散:功用:透邪解郁,疏肝理脾;主治:1、阳郁厥逆证,2、肝脾气郁证。 【p84】逍遥散:功用:疏肝解郁,养血健脾。(肝脾同治,气血并调)主治:肝郁血虚脾弱证。 【p94】清营汤:功用:清营解毒,透热养阴,主治:热入血分证。 【p96】犀角地黄汤:主治:热入血分证。1.热扰心神,身热谵语,舌绛起刺,脉细数。2.热伤血络,斑色紫黑、吐血、衄血、便血、尿血等,舌红绛,脉数。3.蓄血瘀热,喜忘如狂,漱水不欲咽,大便色黑易解等。 【p98】黄连解毒汤:苦寒直折,清热解毒的基础方。 【p101】普济消毒饮:主治:大头瘟。 【p102】仙方活命饮:疮疡之圣药,外科之首方。 【p104】导赤散:主治:心经火热证。 【p106】龙胆泻肝汤:功用:清泻肝胆实火,清利肝经湿热。主治:1、肝胆实火上炎证;2、肝经湿热下注证。 【p108】左金丸:黄连:吴茱萸=6:1 【p118】青蒿鳖甲汤:养阴透热。主治:温病后期,邪热内伏证,表现为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舌红少苔,脉细数。 【p121】当归六黄汤:主治:阴虚火旺盗汗。 【p125】香薷散:主治阴暑证代表方。 【p127】六一散:滑石:甘草=6:1 【p133】理中丸:主治:1、脾胃虚寒证;2、阳虚失血证;3、脾胃虚寒所致的胸痹。 【p135】小建中汤:主治:中焦虚寒,肝脾不和证。 【p141】当归四逆汤:功用:温经散寒,养血通脉。主治:血虚寒厥证。 【p143】阳和汤:主治:阴疽。 【p147】四君子汤:组成:人参(去芦9克)白术(9克)茯苓(去皮)(9克)炙甘草(6克)。功用:益气健脾。主治:脾胃气虚症。面色萎白,语声低微,气短乏力,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虚弱。 【p149】参苓白术散:功用:益气健脾,渗湿止泻。主治:脾虚湿盛证。

中医康复科常用方剂

中医康复科常用方剂 1麻黄汤 【组成】麻黄(9克)桂枝(6克)杏仁(12克)炙甘草(3克) 【功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主治】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头痛身疼,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本方常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急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属风寒表实证者。) 方歌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 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服之宜。 2大青龙汤 【组成】麻黄去节六两(12克),桂枝二两(6克) ,甘草炙二两(6克) ,杏仁去皮、尖四十粒(6克) 生姜切三两(9克),大枣擘二十枚(10枚) ,石膏如鸡子大,碎(20克) 【功用】发汗解表,清热除烦。 【主治】外感风寒,兼有里热,恶寒发热,身疼痛,无汗烦躁,脉浮紧3亦治溢饮,见上述症状而兼喘咳面浮者。 方歌大青龙汤桂麻黄。杏草石膏姜枣藏, 太阳无汗兼烦燥,风寒两解此为良 3小青龙汤【组成】麻黄(去节,10-15克)芍药(10-15克)细辛(3-6克)干姜(10-15克)甘草炙(10-15克)桂枝(去皮,10-15克)五味子(3-6克)半夏(洗,10-15克)【功用】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主治】外寒里饮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喘咳,痰涎清稀而量多,胸痞,或干呕,或痰饮喘咳,不得平卧,或身体疼重,头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脉浮。(本方常用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炎、百日咳、肺心病、过敏性鼻炎、卡他性眼炎、卡他性中耳炎等属于外寒里饮证者。)[亦可作为处方药减轻花粉症病状] 方歌小青龙汤桂芍麻,干姜辛夏草味加; 外束风寒内停饮,散寒蠲饮效堪夸。 4参苓白术散 【组成】莲子肉(500克)薏苡仁(500克)砂仁(500克)桔梗(500克)白扁豆(750克)白茯苓(1000克)人参(1000克)炙甘草(1000克)白术(1000克)山药(1000克) 【功用】益气健脾、渗湿止泻 【主治】主治脾气虚弱,湿邪内生,症见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大便溏泻,四肢乏力,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舌苔白腻,脉象细缓者。亦治小儿脾疳,面色萎黄,形容憔悴,毛发枯槁,精神萎靡,不思饮食,睡卧不宁,或脾虚水肿,或脾虚带脉不固,白带过多,绵绵不断,如涕如唾者。 方歌参苓白术扁豆陈,山药甘莲砂薏仁; 桔梗上浮兼保肺,枣汤调服益脾神。 5三仁汤 【组成】杏仁五钱飞滑石六钱白通草二钱白蔻仁二钱竹叶二钱厚朴二钱生薏仁六钱半夏五钱 功效:清利湿热,宣畅气机 主治:湿温初起,头痛恶寒,面色淡黄,身重疼痛,午后身热,胸闷不饥等症。 方歌三仁杏蔻薏苡仁,朴夏白通滑竹伦, 水用甘澜扬百遍,湿温初起法堪遵。

中医常用汤头歌诀

中医常用汤头歌诀 解表剂 1麻黄汤: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 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服之宜。 2桂枝汤: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 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有汗此为功。 3九味羌活汤:发汗祛湿,兼清里热主治:外感风寒湿邪,兼有里热 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芩生地同甘草,分经论治宜变通。

4香薷散:祛暑解表,化湿和中主治:yīn 暑 三物香薷豆朴先,散寒化湿功效兼,若益银翘豆易花,新加香薷祛暑煎。 5小青龙汤:解表散寒,温肺化饮主治:外寒内饮证 小青龙汤最有功,风寒束表饮停胸,辛夏甘草和五味,姜桂麻黄芍药同。 6止嗽散:宣利肺气,疏风止咳主治:风邪犯肺证 止嗽散内用桔梗,紫菀荆芥百部陈,白前甘草共为末,姜汤调服止嗽频。 7银翘散:辛凉透表,清热解毒主治:温病初起

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牛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 8桑菊饮:疏风清热,宣肺止咳主治:温病初起,但咳 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9麻杏甘石汤:辛凉宣肺,清热平喘主治:表邪未解,肺热咳喘证 伤寒麻杏甘石汤,汗出而喘法度良,辛凉宣泄能清肺,定喘除热效力彰。 10败毒散:散寒祛湿,益气解表主治:气虚外感证 人参败毒茯苓草,枳桔柴前羌独芎,薄荷少许姜三片,时行感冒有奇功。 11参苏饮:益气解表,理气化痰主治:虚

人外感风寒,内有痰饮 参苏饮内用陈皮,枳壳前胡半夏齐,干葛木香甘桔茯,气虚外感最相宜。 泻下剂 12大承气汤:峻下热结 主治:1、阳明腑实证;2、热结旁流;3、里热实证之热厥、痉病或发狂 大承气汤用硝黄,配伍枳朴泻力强,痞满燥实四症见,峻下热结宜此方; 去硝方曰小承气,便鞭痞满泻热良,调胃承气硝黄草,便秘口渴急煎尝。 13大黄牡丹汤:泻热破瘀,散结消肿主治:肠痈初起 金匮大黄牡丹汤,桃仁瓜子芒硝襄,肠痈

方剂功用与主治

第一章解表剂 第一节辛温解表 1.麻黄汤——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外感风寒表实证 附方:①三拗汤(去桂枝,主宣肺气),②华盖散(痰多) 2.桂枝汤——肌发表,调和营卫——外感风寒表虚证 3.九味羌活汤:发汗祛湿,兼清里热主治:外感风寒湿邪,兼有里热证 4.小青龙汤:解表散寒,温肺化饮主治:外寒内饮证 附方:①射干麻黄汤(主痰饮郁结,气逆喘咳证,治里为主) 5.止嗽散——宣利肺气,疏风止咳——风邪犯肺证 6.香苏散——疏散风寒,理气和中——外感风寒,气郁不舒证 第二节辛凉解表 1.银翘散:“治上焦如羽,非轻莫举”,辛凉平剂——辛凉透表,清热解毒——温病初起 2.桑菊饮:辛凉轻剂 功用: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主治:风温初起证 3.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石膏倍于大黄,使本方不失为辛凉之剂) 功用:辛凉宣泄,清肺平喘 主治:外感风热,肺热咳喘证

附方:①越婢汤(去杏仁加生姜大枣,主风水夹热证),②越婢加术汤(越婢汤加白术,治风水相搏之阳水) 第三节扶正解表 1.败毒散: 功用:益气解表,散寒祛湿 主治:气虚,外感风寒湿表证 附方:①荆防败毒散(去人参加荆芥防风) 2.参苏饮: 功用:益气解表,理气化痰 主治:气虚外感风寒,内有痰湿证(气虚程度较重) 3.麻黄细辛附子汤 功用:助阳解表 主治:素体阳虚,外感风寒证;暴哑(大寒客犯肺肾) 附方:①再造散(助阳解表,益气健脾,调和营卫) 第二章泻下剂 第一节寒下 1.大承气汤: 功用:峻下热结 主治:阳明腑实证;热结旁流;胃热实证之热厥、痉病、或发狂等 2.大黄牡丹汤:

功用:泻热破瘀,散结消肿 主治:肠痈初起,湿热瘀滞证 第二节温下 1.温脾汤: 功用:攻下寒积,温补脾阳 主治:阳虚寒积证 第三节润下 1.麻子仁丸: 功用:润肠泻热,行气通便 主治:肠胃燥热之便秘证 附方:①三仁汤(桃仁、杏仁、松子仁、柏子仁、郁李仁、陈皮,主津枯肠燥证) 2.济川煎: 功用:温肾益精,润肠通便 主治:肾阳虚弱,精津不足(肾虚便秘) 第四节逐水 1.十枣汤: 功用:功逐水饮 主治:悬饮;水肿 第五节攻补兼施

中医名家内科医案1

中医名家内科医案1 吕英治疗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引致失眠医案吕英治疗心慌头晕乏力年医案吕英治疗类风湿合并肺纤维化医案王永炎教授灵活应用通腑法治疗中风病验案举隅黄振翘治疗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经验曾辅民治疗虚阳外越证经验谢海洲治疗老年性痴呆经验薛伯寿从肝论治胃病经验张德超治疗胃炎验案则升麻善治乙型肝炎升麻治疗低血压攻补兼施治疗尿毒症王和伯治疗秋燥胜气病医案:外寒内湿案连建伟教授运用资生丸治验举隅温通心阳法在心系病辨治中的临床应用红曲治疗高脂血症验案大柴胡汤治疗胆囊炎验案王和伯治疗寒邪锢伏肺中案王和伯治疗外寒内饮案胸痹驱痛方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胡成群主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经验张秀华茵陈五苓散治疗急性乙型黄疸型肝炎娄绍昆刺血疗法临床举隅白术通便治腰痛验案大剂苦参治不寐豁痰化瘀法治冠心病右归丸( 汤) 加减治疗心血管病李鲤寓补于消法与保和丸化裁临证治验四君子汤治热病麻黄附子细辛汤治寒积头痛慢性疲劳综合征之中医治疗经验介绍滋肾养胃法治慢性萎缩性胃炎旋覆代赭汤治疗呕吐、恶阻及胃痞仙鹤草治慢性咽炎汉代剂量的炙甘草汤治冠心病及病毒性心肌炎晁恩祥教授治疗疑难

杂证验案举隅芪戟菟丝汤治肾病综合征邱明义治疗盗汗案姜良铎解读射干麻黄汤胃脘胀气案 活血化瘀治口渴鱼腥草治尿路感染刘伟胜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机依赖经验从痰瘀论治下肢发热闭汗症验案引火归元治咽痛梅国强半夏治失眠 大承气汤治疗内伤便秘景天保元汤治劳累型心绞痛 失眠外治法从肝论治胃病验案从肾虚治咳吴志英治疗肾性血尿经验介绍王有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经验介绍王行宽治心悸、颈椎病医案彭胜权治反复间歇性发热验案顽固性腹泻治验卢永兵治疗失眠卢永兵治疗失眠支气管哮喘卢永兵治疗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卢永兵治疗血管性头痛胡思荣温胆汤加减甲状腺肿大苓桂术甘汤的临床应用颜乾麟中医治高脂血症颜乾麟中医治糖尿病顽固性眩晕心悸浮肿治验心得王九一治疗哮喘经验李斯文教授治疗肺癌经验中医治麻疹发热赵绍琴治疗慢性肾病的经验曹志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经验王洪图从脾胃入手治疗失眠案王洪图教授从脾胃入手治疗嗜睡案王洪图教授从脾胃入手治疗梦惊案越鞠丸证舌苔多浊腻成肇仁和法验案两则健身固表汤治气虚感冒 中风先兆证辨治四法:平肝息风法麻黄治外感验案 经方辨治痰饮眩晕温阳化气治口渴郑志道诊治痰

七版教材教学大纲(72学时)(供五年制中医专业使用)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金匮要略》教学大纲 (供五年制中医专业使用) 72学时 前言 《金匮要略》属于中医经典著作之一,是我国现存最早诊治杂病的专著,本课程为中医学后期的专业综合提高课,故为五年制中医药类专业的必修课程。 通过本门课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金匮要略》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技能;掌握杂病辨证论治的规律,强化中医辨证思维,拓宽临床思路,提高对常见病、多发病以及疑难奇杂病的综合分析与处理以及学生阅读古典医籍的能力,为提高临床各科诊治疾病的能力和水平打好基础。 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亦可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多媒体教学。根据本门课程的教学目的以及学生已具备一定的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知识的特点,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应注意如下几个环节: 1.加强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的教学。对于本书中一些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应作为重点内容组织教学,做到概念明确,原理清楚。 2.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重点要求学生掌握《金匮要略》辨治杂病的要领与思路。 3.注意打好阅读《金匮要略》原文的基本功,诸如使学生掌握本门课程在杂病脉因证治表述方面的写作特点,学会用前后联系与对比归纳的思维方法加深理解等。 4.按照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组织教学活动,当学生在学习原文有一定能力时,可根据课程内容,适当采用课堂讨论或学生自主授课的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5.理论联系实际,有目的选取适合的病例,组织课堂示教或讨论,培养学生临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6.突出重点,主次分明,适当布置作业,辅以答疑。对具体教学内容分为三级要求: ①掌握:对理法方药比较完整的条文和体现了辨证论治的规律性、有重要指导意义的原则条文,要求在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全面掌握,并熟记原文。 ②熟悉:对于论述疾病的病因、病机的条文,论述脉症治法的条文,要求熟悉其主要内容。对理法方药不够完整的条文,要熟悉其精神。 ③了解:对于每篇中所论述的病证特点,相互关系,以及对后世的影响,要有一般性的认识和了解。 使用说明: 1.本大纲主要供五年制中医专业使用。 2.教学时数包括多媒体教学的课时。 教学目的要求和内容 绪论 【目的要求】 1.了解《金匮要略》的作者、沿革、编写体例、研究概况、学习目的与方法。2.熟悉《金匮要略》的基本内容。 3.掌握《金匮要略》的性质、主要学术成就及其基本论点。 【教学内容】 1.《金匮要略》的性质:是最早诊治杂病的专书,属对临床有直接指导作用的临床基础学科。 2.《金匮要略》的沿革:汉代张仲景撰写《伤寒杂病论》,西晋王叔和加以编次,北宋王洙发现《金匮玉函要略方》,林亿校订成书。 3.《金匮要略》的基本内容:全书共二十五篇,依次为总纲、内科、外科、妇科及杂疗方和食物禁忌;前二十二篇论述疾病四十多种,载方205首。 4.《金匮要略》的编写体例:以病列篇,脉因证治合为一体,条文言简意赅。5.《金匮要略》的主要学术成就及其基本论点:(1)首创以病为纲、病证结合、辨证论治的杂病诊疗体系:①重视整体;②据脉论理;③辨证论治疗;④治未病; ⑤治病求本;⑥因势利导。(2)创制了应用广泛、配伍严谨、疗效显著的杂病治疗经方:①方剂数多,应用广泛;②组方严谨精练,灵活化裁;③重视药物专用

当代中医师灵验奇方真传——大承气汤加减治痉病

当代中医师灵验奇方真传——大承气汤加减治痉病 石国文,主治医师(天津市津南区小站镇第一卫生院邮编300353)。 湿邪化热迫犯阳明所引起的痉病 处方 川军30克,川朴15克,枳壳12克,芒硝12克,甘草10克。 上药煎20~40分钟取汁,约200毫升。一次服下。 笔者临床多年,运用经方下法屡起大症。张xx,男,40岁,1985年7月10日初诊。患者10日前浴后以电扇直吹,以凉为快,当风而眠,翌日发热恶寒,头身疼。经本厂职工医院治疗,数日不效,后又经他医或清、或汗,病益进。临床诊见 项背强直,甚或角弓反张,口噤,头摇,四肢僵直,身热口渴,大便旬日未解,小溲短。但神识清醒。按其脉沉细,舌黄燥,秽气袭人。参以脉症,“属刚痉”,而阳明燥热症已具。《金匮》痉病篇曰“痉为病,胸满口噤,卧不着席,必龄齿,可与大承气汤”。患者服药后泄下燥屎数枚及大量臭秽溏便,翌日痊愈大半,按原方缩小其剂,递进一剂病遂痊愈。 此症汗液水湿为电扇所迫,与寒邪束表无异。《千金》曰“太阳中风,重感寒湿,变痉”。《活人书》曰痉病发热恶寒,与伤寒相似,但其脉沉迟弦细,项背反张为异尔。究实脉沉细弦迟,因厥深热郁,遏阻经脉所致。暑月伤寒中风少见,痉病尤少,故人多轻忽之,本症本是葛根汤证,几经延误,表邪未解,阴津复耗,湿邪化热,迫犯阳明。《灵枢·经脉》 阳明之筋,起于足,结于跗,其直者上结于髀,而阳明之脉入齿

中,挟口环唇,其支者循环喉咙,入缺盆。该患者项背强急,口噤,角弓反张等····热极类风诸症,皆阳明燥热累经脉所致。笔者多年临床,治痉病10数例,遇有邪迫阳明症象,遑论经症腹症,必先投以苦寒直折,如承气类,或佐以辛寒之白虎汤,每收捷效。 温馨提示:以上仅供医界同道参考,临床还需谨慎使用。本文部分文字和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

绝世神方佛门秘方

绝世神方【佛门秘方】 1、治一切骨科疾病 此方通治:风湿、类风湿、坐骨神经痛、肩周炎、颈椎病、骨质增生、四肢麻木、肌肉萎缩、股骨头坏死、椎间盘突出、腰腿痛等一切骨科疾病。药方贡献人:洪真大居士。洪真居士是佛门高德之士,出自中医世家,现任某医院院长一职。曾得多位佛、道两教高人真传,穷其一生研究……成果好多。根治一切骨科疾病,临床应用效验如神,故此贡献于世。广利有情,救济世人,乃洪真居士之愿!也是我佛之愿!天下病苦众生之愿!配方:麻黄10克、艾叶10克、乌梢蛇15克、蕲蛇15克、乳香10克、白芷10克、威灵仙50克、千年健10克、钻地风10克、伸筋草30克、鸡血藤30克、羌活15克、独活15克、牛夕15克、当归12克、防风12克、桂枝15克、木瓜12克、葛根15克、穿山甲15克、蚂蚁50克、黄芪20克、白术15克、一口钟80克、金樱子15克、甘草15克。药店加工成粉。服法:每天服3次,按各人病情轻重每次5到10克(一小汤勺或两小汤勺)三餐前半小时服用。一到三副药可以根治。 2、治慢性支气管炎验方 桔梗12克、瓜蒌12克、川贝10克、白前9克、旋复花12克、白芥子10克、制半夏9克、白茯苓15克、甘草10克、当归10克、陈皮9克、北五味6克、桑白皮15克。水煎服,日一剂。注:(1) 轻者制半夏6克。(2)如无川贝可用淅贝15克代替。(3)最好自煎,先将上药浸泡2小时再用武火烧开后,用文火煎15—20分钟。

3、治喘息型支气管炎方 半夏、桔梗、五味子、桂枝各9克、生麻黄、细辛各3克、生石膏30克,水煎服,日一剂。治疗86例,服药一剂痊愈者31例,服药2剂痊愈者38例,其余均服3—5剂痊愈。 ——摘自《常用中药现代研究与临床》一书 4、石榴皮治痢疾一用就灵 我今年67岁,过去常患痢疾,粪便里有黏液,有时微有红色不鲜。在卫生所吃些药不显效。后来我想起了母亲生前说过石榴皮治痢疾,我弄了二个石榴的皮熬了一碗汤,一次服下去,大约是下午四点服的,第二天上午大便时随粪便下来三条蛔虫都是死的,痢疾也好了。荐方人:河南鲁山县马楼乡郝建文 5、火烧鸡蛋蘸白矾治痢疾疗效确切 配方及用法:鸡蛋一个,用纸包上埋在火里烧熟,然后去皮,把白矾碾成粉末,蘸白矾吃。一次即愈。如果痢疾比较重,再吃一个。每次用白矾不超过2克。此方经献方人多次试用,疗效确切,无任何副作用。荐方人:内蒙古开鲁县幸福乡幸福村王海英 6、龟粉苦荞麦治肺结核37例均痊俞 龟粉与陈年苦荞麦食品同服,能根治肺痨病(肺结核)和某些胃、肝病,是鲜为人知的秘方。我的祖上曾用糯稻草层层裹住活龟,草团外面用新挖来的黄泥涂成泥团子,然后放到柴火中焙烧,直烧到龟的全身脆而不焦且能碾成粉末为止。晚期肺痨或某些胃、肝病患者,每日服用20~30克龟粉与200~300克陈年苦荞麦烹制的食品(糍粑、团子等),无需外加什么药物,多则一年,少则三个月便会康

中医医院外科常用中药方剂大全

中医医院外科常用中药方剂目录 1.一贯煎(《柳洲医话》) 〘处方〙北沙参10克麦冬10克当归10克生地黄30克杞子12克川楝子5克 〘功能主治〙滋养肝肾,疏肝理气。治肝肾阴虚,肝气不舒。胸脘胁痛,嗳气吞酸,咽干口燥,舌红少津,脉弦细弱。现用于胃溃疡、胃炎、慢性肝炎、肋间神经痛、高血压、神经官能症等属肝肾阴虚者。 〘用法用量〙水煎,去渣温服。 口苦干燥者,加黄连。 〘注意〙有停痰积饮的息者忌服。 〘备注〙方中重用生地滋阴养血以补肝肾为君;沙参、麦冬、当归、枸杞子配合君药滋阴养血生津以柔肝为臣;更用少量川楝子疏泄肝气为佐、使。共奏滋阴疏肝之功。 2.二陈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半夏汤洗七次、橘红各五钱(各15g)、白茯苓三钱(9g)、甘草炙,一钱半(4.5g)、生姜七片、乌梅一个。 用法:上药呚咀,每服四钱(12g),用水一盏,生姜七片,乌梅一个,同煎六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现代用法:加生姜7片,乌梅1个,水煎温服). 功效: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主治:湿痰证.咳嗽痰多,色白易咯,恶心呕吐,胸膈痞闷,肢体困重,或头眩心悸,舌苔白滑或腻,脉滑。 3.二妙丸(《丹溪心法》) 组成:苍术(炒)500g 黄柏(炒)500g 用法:以上二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用水泛丸,干燥,即得。 功效主治:燥湿清热。用于湿热下注,足膝红肿热痛,下肢丹毒,白带,阴囊湿痒。 用量:口服,一次6~9g,一日2次。 4.二至丸(《证治准绳》) 〘处方〙女贞子(蒸)500g,墨旱莲500g。 〘功效〙补益肝肾,滋阴止血。用于肝肾阴虚,眩晕耳鸣,咽干鼻燥,腰膝酸痛,月经过多。 〘用法〙浓缩丸。口服,1次20粒,1日1~2次。 〘主治〙肝肾阴虚,眩晕耳鸣,咽干鼻燥,腰膝酸痛,月经量多。5. 二仙汤(经验方) 〘组成〙仙茅9克、仙灵脾9克、巴戟天9克、当归9克、黄柏6克、知母6克。

(四)调胃承气汤——二便不通,久利,痔疮,痉病

(四)调胃承气汤——二便不通,久利,痔疮,痉病 展开全文 20二便不通——张子和医案 张氏儿,年十四,病约一年半矣。得之麦秋,发则小肠大痛,至握其阴跳跃旋转,号呼不已,小溲数日不能下,下则成沙石,大便秘涩,肛门脱出一二寸,诸医莫能治。张曰:今日治今日效,时日在辰已间矣。以调胃承气,仅一两,加牵牛末三钱,汲河水煎之,令作三五度咽之。又服苦末丸如芥子许六十粒,日加晡,上涌下泻,一时齐出,有脓有血。既定,令饮新汲水一大盏,小溲已利一二次矣。是夜凡饮新水二三十遍,病去九分,止哭一次。明日困卧如醉,自晨至暮,猛然起走索食,歌笑自得,顿失所苦。继与太白散、八正散等,调一日,大瘥。 此下焦约也,不吐不下,则下焦何以开?不令饮水,则小溲何以利?大抵源清则流清者是也。出处:《续名医类案?淋浊》卷二十。《经方一剂起沉疴》

21便秘——闫云科医案 徐某,王府村一老妪。便秘四月,艰涩难下,努挣多时,始遗一二枚,其硬如石。日日如此,常畏便节食。然自度阴寒所致,坐卧热炕,厚衣取暖,不意致病益重,肛周胀痛,肛热如烙。口苦口渴。舌尖红,苔薄黄。脉沉而细数。腹诊:腹皮薄弱,左少腹硬痛,结粪一似儿臂。 细脉为血少,脉数示火旺。盖年老津血不足,难以滋润大肠。大肠者,传道之官也。传道失职则大便艰涩难下。加之厚衣火炕,更灼津液,便益艰难。证情若此,何以为治?若泻热不滋阴,标去仅是暂时,死灰犹能复燃;滋阴而不泻热,火盛灼津,阴液终难以复。宜泻热生津并施,二法不可或缺。如是则热可去,津可复。拟调胃承气汤加味:川军10g 芒硝10g 甘草10g 当归30g元参30g 肉苁蓉30g一剂 二诊:泻下硬粪甚多,肛周烙痛随失。其后之治,专以养血滋阴,虽为不急之务,然须持之以恒。拟归芍地黄汤:当归15g白芍15g生地24s山药128山萸肉128丹皮10g茯10g连进十余荆,大便始如往滑。 按:先贤余听鸿谓:大便不通,如河道之舟不行。须借风之吹力,水之浮力,通壅阻,破冰冻,方能运行。理气行风,增液浮舟,攻积

金匮病案18个-讨论

金匮病案18个-讨论

1.李聪甫医案痉病 陶某某,女,7岁。发热数日,忽然昏迷不醒,目闭不开,两手拘急厥冷,牙关紧闭,角弓反张,二便秘涩。诊视脉伏不应指,口噤,舌不易察,面色晦滞,手压其腹则反张更甚,其腹必痛。《金匮》云:“痉为病,胸满口噤,卧不着席,脚挛急,必齘齿,可与大承气汤。”此为厥深热深的反映,议用急下存阴法。炒枳实5g,制厚朴5g,锦纹黄(泡)10g,玄明粉(泡)10g。复诊:抉齿连续灌服,服药后1时许,扰动不安,呻吟一声,泻下黏溏夹血的粪便极多,痉止厥回,更进1剂,热退神清。但口渴甚,腹部阵痛拒按,显然“胃家实”也。杭白芍10g,炒山栀5g,淡黄芩5g,川黄连3g,炒枳实5g,牡丹皮5g,天花粉7g,锦纹黄(泡)7g,飞滑石10g,粉甘草3g。复诊方服至3剂,渴止,小便畅利而痊。按:小儿口噤肢冷,目合面晦,脉不应指,似为阴寒所袭。通过手触其腹,反张更甚,二便秘涩,断定为“热盛于中”的证征。断然用承气急下,泻热存阴,釜底抽薪,因而获救。[李聪甫.李聪甫医案.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79:176] 2.张谷才医案湿病 何某,女,36岁。江苏如皋人,患慢性风湿性关节炎10多年,经常发作,久治不愈。近来关节酸重疼痛,恶风,稍动则汗出,头眩心悸,食少便溏,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濡缓。证属风湿在表,脾虚失运。治拟防己黄芪汤加味,以外除风湿,内健脾胃。药用:防己10g,黄芪15g,甘草4g,白术10g,桂枝10g,威灵仙20g,生姜3片,大枣2枚。服药10剂,关节酸痛、多汗、恶风等症均减,大便转实,饮食增进。原方加减,续服10余剂,诸症渐次消失。[王兴华.张谷才从脾胃论治验案.湖北中医杂志,1986,﹙4﹚:10] 3.陈克正医案百合病 江某某,男,45岁,农民。l969年12月4日初诊。家属代诉:患者向来身体尚好,一月多前因吵架后出现夜游症,夜间入睡后,突然起床在屋外行走,良久又回床而卧。起初家人不介意,不数日又夜游,问其为何夜出?病者称未有夜出。于是引起家人与邻里注意。开始三五日一发,近或隔夜一次,或每夜

古中医十大名方临床新用

古中医十大名方临床新用 王圣尉中医 古代的中医十大名方,一般是指:小青龙汤《伤寒论》、大承气汤《伤寒论》、小柴胡汤《伤寒论》、五苓散《伤寒论》、逍遥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补中益气汤《脾胃论》、归脾汤《济生方》、六味地黄丸《小儿药证直诀》、温胆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小青龙汤 【概述】本方是治疗外感风寒,寒饮内停喘咳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恶寒发热,无汗,喘咳,痰多而稀,舌苔白滑,脉浮为辨证要点。因本方辛散温化之力较强,应以确属水寒相搏于肺者,方宜使用,且视病人体质强弱酌定剂量。 【组成】麻黄(去节,10-15g)、芍药(10-15g)、细辛(3-6g)、干姜(10-15g)、甘草炙(10-15g)、桂枝(去皮,10-15g)、五味子(3-6g)、半夏(洗,10-15g)。 【出处】《伤寒论》: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 【功用】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主治】外寒里饮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喘咳,痰涎清稀而量多,胸痞,或干呕,或痰饮喘咳,不得平卧,或身体疼重,头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脉浮。本方常用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炎、百日咳、肺心病、过敏性鼻炎、卡他性眼炎、卡他性中耳炎等属于外寒里饮证者。 大承气汤 【出处】《伤寒论》 【分类】泻下剂-寒下 【组成】大黄12g、厚朴15g、枳实12g、芒硝9g。

【主治】 1、阳明腑实证。大便不通,频转矢气,脘腹痞满,腹痛拒按,按之硬,甚或潮热谵语,手足濈然汗出。舌苔黄燥起刺,或焦黑燥裂,脉沉实。 2、热结旁流。下利清水,色纯青,其气臭秽,脐腹疼痛,按之坚鞕有块,口舌干燥,脉滑数。 3、里热实证之热厥、痉病或发狂等。 小柴胡汤 【来源】《伤寒论》 【组成】柴胡30g、黄芩18g、人参18g、半夏清18g、甘草(炙)18g、生姜(切)18g、大枣(擘)12枚。 【主治】 1、少阳病证。邪在半表半里,症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者。 2、妇人伤寒,热入血室。经水适断,寒热发作有时;或疟疾,黄疸等内伤杂病而见以上少阳病证者。 【加减】 1、呕逆加生姜、陈皮。 2、烦而不呕,去半夏、人参,加栝蒌。 3、渴者去半夏,加花粉。 4、若不渴,外有微热,去人参,加桂枝,覆取微汗。 5、咳嗽去参、枣、生姜,加五味子、干姜。 6、虚烦加竹叶、粳米。 7、齿燥无津加石膏。 8、痰多加栝蒌、贝母。 9、腹痛去黄芩,加芍药。 10、心下痞,去大枣、加牡蛎。 11、心下痛,加青皮、芍药。 12、心下悸,小便不利,去黄芩,加茯苓。 13、本经头痛加川芎。

中级卫生专业资格中医全科学主治医师中级模拟题2021年(290)_真题-无答案

中级卫生专业资格中医全科学主治医师(中级)模拟题2021 年(290) (总分98.XX99,考试时间120分钟) A1/A2题型 1. 温脾汤的功用是 A. 温中健脾,行气除满 B. 攻下寒积,温补脾阳 C. 温阳健脾,行气利水 D. 温脾散寒,消食止泻 E. 温脾暖胃,化湿和中 2. 大承气汤用治热结旁流,体现的治法是 A. 通因通用 B. 寒因寒用 C. 热因热用 D. 塞因塞用 E. 以泻代清 3. 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中共有的药物是 A. 芒硝 B. 大黄 C. 枳实 D. 厚朴 E. 甘草 4. 下列何方中的大黄与他药配伍苦寒之性被'制,而泻下之功犹存 A. 大承气汤 B. 麻子仁丸 C. 大黄牡丹汤 D. 凉膈散 E. 温脾汤 5. 大黄牡丹汤中的君药为 A. 大黄、丹皮 B. 牡丹皮、桃仁 C. 芒硝、瓜子 D. 瓜子仁、大黄 E. 芒硝、牡丹皮 6. 黄龙汤的功用是 A. 泻热通便,滋阴益气 B. 攻下通便,补气养血

C. 润肠泻热,行气通便 D. 温肾益精,润肠通便 E. 清热泻火,凉血解毒 7. 功用为“攻下热结,益气养血”的方剂是 A. 温脾汤 B. 黄龙汤 C. 济川煎 D. 十枣汤 E. 麻子仁丸 8. 大承气汤用治热厥,体现的治法是 A. 通因通用 B. 寒因寒用 C. 热因热用 D. 塞因塞用 E. 以泻代清 9. 下列何方的配伍体现了各有专功,合而用之,攻逐水饮之功甚著 A. 十枣汤 B. 五苓散 C. 苓桂术甘汤 D. 真武汤 E. 八正散 10. 麻子仁丸的药物组成为 A. 小承气汤加麻仁、杏仁、白芍、白蜜 B. 小承气汤加麻仁、桃仁、白芍、白蜜 C. 小承气汤加麻仁、柏子仁、白芍、白蜜 D. 调胃承气汤加麻仁、桃仁、白芍、白蜜 E. 小承气汤加胡麻仁、柏子仁、白芍、白蜜 11. 黄龙汤主治证的病因病机是 A. 阳明腑实,气阴不足 B. 阳明腑实,气血不足 C. 阳明腑实,津液不足 D. 热结里实,气阴不足 E. 热结里实,津液不足 12. 黄龙汤煎时“加桔梗一撮”的主要用意是 A. 宣肺化痰止咳 B. 宣肺祛痰利咽 C. 宣肺利气排脓 D. 升提以防正脱 E. 宣肺以助通畅 13. 十枣汤主治证的病机要点是 A. 寒饮内停 B. 水热互结 C. 水气内停 D. 水饮壅盛

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考试大纲之金匮要略要点解析

金匮要略 一、治未病的含义及理论指导意义 从广义上阐发了中医“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思想,故列"上工治未病”于首条,是有深刻意义的。要预防疾病,就要内养真气,外避邪气;一旦发病,就要早期治疗,并根据各种疾病的发展规律及五脏间生克乘侮的关系,治其未病之脏腑,以防止疾病的传变。举肝为例,指出“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以说明。 二、内伤杂病的病因与治则 从邪正两方面阐述了疾病发生的病因病机,认为人与自然息息相关,不正常的气候,常为影响人体发病的外在条件,但是否发病,关键还在于正气的强弱,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病则无山入其月奏理。而邪入经络,深入脏腑的疾病,内因是发病的关键。本章还提出了“千般疚难,不越三条”的病因学说,为后世病因学说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影响深远。 关于疾病的治疗,强调虚实必须异治,表里当分缓急,新久宜有先后,攻邪当随其所得等,通过举例提出了原则性的指示,对病人的饮食居处等护理方面也提出了要求。 三、痉病的证治 痉病是指以项强急,卒口噤,背反张为主证的一种疾病。本章认为痉病的原因除了外感风寒湿邪之外,机体津血的不足,筋脉失于濡养亦可致痉。痉病主脉为弦脉。外感痉病有刚柔之分,风寒表虚兼有内热伤津的柔痉,用枯篓桂枝汤滋养津液,解肌祛邪。 风寒表实气逆于上的欲作刚痉,用葛根汤解肌发汗,滋养津液。邪入阳阴、热伤津液的里实热痉病,用大承气汤泄热存阴。总之,痉病的治疗在发表里的同时,必须兼顾

津液,这是治疗痉病的一项重要原则。 四、湿病的治则与证治 湿病有外湿、内湿之分。本章所论,重在外湿。治疗外湿的基本法则是发汗,但发汗的原则是“微微发汗”,使风湿俱去。若兼有内湿而见小便不利,大便反快的,应当利小便。湿性濡滞,非阳不化,故发汗、利小便的同时应顾护阳气,同时可妄用大汗、火攻和下法。湿病的具体治疗应根据其风湿的孰轻孰重以及体内阳气虚弱的程度而治疗方法。寒湿在表无汗而身烦痛,属表实的,用麻黃加术汤解表散寒化风湿有化热倾向,症见一身尽痛,发热日晡所剧者,用麻黄杏仁慧议甘草汤解表祛湿清化;风湿表虚,症见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用防己黃茂汤益气固表化湿。阳气已虚,风湿恋滞,宜助阳化湿。其中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脉浮虚而涩,或大便坚,小便利者为风湿兼表阳虚,可根据其风与湿的偏胜,分别选用桂枝附子汤或白术附子汤。若见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兼有汗出短气、恶风、身微肿、小便不利等症,为风湿并重,表里阳气俱虚,可用甘草附子汤振奋表里之阳气,祛除风湿,这些都可看出本章治疗湿病辨表里虚实、明寒热阴阳,别夹风夹寒之多寡,祛邪扶正,据证论治,自成体系,湿病中对头中寒湿采用“内药鼻中”的治法,反映了“病浅不必深求”和根据病证选用合适治疗手段的论治原则。防己黄茂汤后的药物加减法体现了仲景用药规律。汤药温服,加被温覆的护理方法,旨在振奋苗阳气、温令微汗,这些在临床上均有实用价值。 五、白合病、狐惑病、阴阳毒病的证治 白合病多见于热病后期,余热未尽和悄志不遂,郁火伤阴引起心肺阴虚内热,其症状在精神恍惚不定基础上以口苦,小便赤,脉微数为其特征。J主要病机为心肺阴虚有热,“白脉一宗,悉致其病”。以养阴清热,润养心肺为治疗原则,以白合地黃汤为代表方。对口合病的变证以及误治后的证候,原文都分别提出了救治的方剂。提示临床上要根据病情的变化随证施治。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方剂

解表剂 一、辛温解表剂 麻黄汤 功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 特点:无汗而喘 麻黄(3):桂枝(2) 麻黄+桂枝—增强发汗解表作用 麻黄+杏仁—增强宣肺平喘之功 桂枝汤 功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 特点:汗出恶风,鼻鸣干呕 桂枝(1):芍药(1)—调和营卫 桂枝+甘草—辛甘化阳 芍药+甘草—酸甘化阴 小青龙汤 功用: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主治:外寒里饮证 特点:里饮—痰多而稀 干姜、细辛、五味子—温肺化饮的药对 五味子+芍药—收敛,防止发散太过伤精耗气 大青龙汤 功用:发汗解表,兼清里热 主治:外感风寒,兼有郁热证 特点:倍麻黄+石膏 里热—烦躁、口渴 九味羌活汤 功用:发汗祛湿,兼清里热 主治: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证 特点:外感风寒湿—肢体酸楚疼痛 内热—口苦微渴 分经论证—太阳羌活阳明芷,细辛少阴芎肝胆 兼清里热—生地、黄芩 止嗽散 功用:宣肺利气,疏风止咳 主治:风邪犯肺之咳嗽证 特点:白前+桔梗—一宣一降 二、辛凉解表剂 银翘散 功用: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主治:温病初起 特点:毒—咽痛 荆芥穗、淡豆豉—去性存用 辛凉平剂;治上焦如羽,非轻莫举

桑菊饮 功用: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主治:风温初起 特点:但咳 辛凉轻剂 柴葛解肌汤 功用:解肌清热 主治:外感风寒,郁而化热证 特点:恶寒渐轻,身热增盛(动态过程) 麻杏石甘汤 功用:辛凉疏表,清肺平喘 主治:外感风邪,邪热蕴肺证 特点:治疗肺热 麻黄(1)+石膏(2)—一宣一清 麻黄+杏仁—一宣一降 三、扶正解表剂 败毒散 功用:散寒祛湿,益气解表 主治:气虚外感风寒湿证 特点:气虚+外感风寒湿 君—羌活+独活 人参+甘草—扶正以助祛邪 参苏饮 功用:益气解表,理气化痰 主治:气虚外感风寒,内有痰湿证 特点:气虚+外感风寒+内生痰湿 泻下剂 一、寒下剂 大承气汤 功用:峻下热结 主治:(1)阳明腑实证(痞,满,燥,实) (2)热结旁流证(下利清水,色纯青,其气臭秽) (3)热厥、痉病、发狂等由里热实证所致者 特点:痞满燥实+实热证 釜底抽薪、急下存阴、通因通用、寒因寒用 大陷胸汤 功用:泻热逐水 主治:水热互结之结胸证(大结胸证) 特点:心下痛,拒按,按之石硬 泻热逐水之峻剂

中医综合方剂学方歌功效主治

一解表剂(17) (一)辛温解表 1 麻黄汤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外感风寒表实证】 麻黄汤中臣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汗解表宣肺气,伤寒表实无汗益。 2 桂枝汤 【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外感风寒表虚证】 桂枝芍药等量伍,姜枣甘草微火煮,解肌发表调营卫,中风表虚自汗出。 3 小青龙汤 【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外寒里饮证】 小青龙汤桂芍麻,干姜辛夏草味加,外束风寒内停饮,散寒蠲饮效堪夸。 4 九味羌活汤 【发汗祛湿,兼清里热】 【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证】 九味羌活防风苍,辛芷芎草芩地黄,发汗祛湿兼清热,分经论证变通良。 5 香苏散 【疏散风寒,理气和中】 【外感风寒,气郁不舒】 香苏散内草陈皮,疏散风寒又理气,外感风寒兼气滞,寒热无汗胸脘痞。 (二)辛凉解表 1 银翘散【清凉透表,清热解毒】 【温病初起】 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柑桔芦根凉解法,温病初起此方宜。 2 桑菊饮 【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风温初起,表热轻证】 桑菊饮中桔梗翘,杏仁甘草薄荷饶,芦根为引轻清剂,疏风清热肺咳消。 3 麻杏石甘汤 【辛凉疏表,清肺平喘】 【外感风邪,邪热壅肺证】 仲景麻杏石甘汤,辛凉宣肺清热良,邪热壅肺咳喘急,有汗无汗均可尝。 4 升麻葛根汤 【解肌透疹】 【麻疹初起】 阎氏升麻葛根汤,芍药甘草合成方,麻疹初起出不透,解肌透疹此方良。 5 柴葛解肌汤陶 【解肌清热,外感风寒】 【郁而化热证】 陶氏柴葛解肌汤,邪在三阳热势张,芩芍桔草姜枣芷,羌膏解表清热良。柴葛解肌汤程 【解肌清热,外感风寒】 【里热亦盛证】 程氏柴葛解肌汤,丹贝知地草芍黄,不寒而渴风热证,清里之热较陶良。

中医方剂学方歌

中医方剂学方歌 1、解表剂: 辛温解表 麻黄汤: 麻黄汤《伤寒论》: 麻子炒杏仁。(麻黄,桂枝,炙甘草,杏仁) 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服之宜。 功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 桂枝汤: 桂枝汤《伤寒论》: 大嫂炒姜汁。(大枣,芍药,炙甘草,桂枝) 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自汗正宜用 功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 九味羌活汤: 九味羌活汤(《此事难知》引张元素方): 秦皇尝百草,细心防枪刺穿胸。(黄芩, 生地黄,苍术,白芷,甘草,细辛,防风,羌活,川芎) 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苓生地加甘草,发汗祛风力量雄。 功用:发汗祛湿,兼清里热 主治: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证。 加味香苏散 加味香苏陈皮草,荆防艽蔓川芎姜,恶风身热头项痛,胸脘满闷服之松。 小青龙汤:

小青龙汤《伤寒论》: 麻子将要甘心下跪。(麻黄,五味子,干姜,芍药,炙甘 草,细辛,半夏,桂枝) 小青龙汤桂芍麻,干姜辛夏味加,外束风寒内停饮,散寒蠲饮效堪夸。 功用: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主治:外寒内饮证 二、辛凉解表剂 辛凉解表 银翘散: 银翘散《温病条辨》: 猪吃金,牛喝银,草根更俏。(竹叶,淡豆豉,荆芥穗, 牛蒡子,薄荷,银花,甘草,芦根,桔梗,连翘) 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发热咽痛服之瘥。 功用: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主治:温病初起 桑菊饮: 桑菊饮《温病条辨》: 荷叶杏花,草根更俏。(薄荷,桑叶,杏仁,菊花,甘草, 芦根,桔梗,连翘) 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绕,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伤寒论》: 干嘛姓石。(炙甘草,麻黄,杏仁,石膏) 麻杏甘草石膏汤,四药组合有专长,肺热壅盛气喘急,辛凉疏泄止法良。 功用:辛凉宣肺,清热平喘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