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母乳性黄疸

母乳性黄疸

母乳性黄疸
母乳性黄疸

母乳性黄疸

什么是母乳性黄疸

一般新生儿黄疸2-3周便会消退,但以母乳为主的宝宝,则会持续1-2个月。这是因为宝宝喝下母乳后,会分解母乳中的脂肪,而产生脂肪酸。脂肪酸会抑止分解胆红素的酸素,造成黄疸的持续,这个现象就叫做母乳性黄疸。约有10-15%以喝母乳为主的宝宝,会有母乳性黄疸。爸妈可以放心的是,母乳性黄疸对宝宝的发育和成长不会有任何影响,可以按照以前一样,继续给宝宝喂养母乳。

母乳性黄疸的原因

其发生的原因目前认为主要是因为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肠-肝循环增加有关,由于母乳本身造成,推测主要原因有:

1、母乳中含有孕3α-20β二醇。

母乳性黄疸患儿妈妈母乳中含有孕3α-20β二醇抑制了肝脏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活性。

2、母乳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

母乳性黄疸患儿妈妈母乳中不饱和游离脂肪酸的含量增高,对肝脏葡萄糖醛酸转移酶产生抑制。

3、母乳中β-葡萄糖醛酸苷酶的活性高。

母乳中β-葡萄糖醛酸苷酶的活性大大高于牛奶及配方奶,使已结合的胆红素再分解,小肠重吸收增加,至肠-肝循环增加。β-葡萄糖醛酸苷酶在其中起主要作用。

母乳性黄疸症状

1、黄疸不消退。在生理性黄疸期间,即出生后2天-2周发生,但不随生理性黄疸的消失而消失。

2、黄疸程度。以轻、中度为主,重度少见,以未结合胆红素升高多见。

3、一般情况好。婴儿除黄疸外完全健康,吃奶好、大小便正常、体重增长满意、肝脾不大、肝功能正常、HBsAg阴性。

4、停母乳后黄疸迅速消退。停母乳48-72h后黄疸明显减轻,胆红素迅速下降为原水平的50%左右,重新哺乳,血清胆红素将在1-2天内回升,然后持续一段时间后缓慢下降。不停母乳胆红素也会自行降至正常。

5、营养发育良好,体重增加,大小便正常,大便颜色正常。

6、肝、脾不大。

7、肝功能正常,无贫血。

8、黄疸一般在出生后4-5天出现,逐渐加重,升高的胆红素可持续10天左右,然后黄疸渐渐减轻,3-12周恢复正常水平。

如何判断母乳性黄疸

1、母乳所导致的黄疸一般在生后4-5天出现皮肤、粘膜黄染,无其他异常,黄疸逐渐加重,生后10-15天中未结合胆红素可达171-513μmol/l(10-30mg/dl)。如果继续哺乳,升高的胆红素可持续4-10天,然后缓慢下降,3-12周恢复正常水平,黄疸完全消退。如果停止哺乳,在48小时内血清胆红素可明显下降。

2、新生儿在生理性黄疸后持续不退或减退后又加重,停止母乳喂养后48小时,胆红素下降50%,则可确定诊断。

3、如再恢复母乳喂养,胆红素又升高17-51umol/l(1-3mg/dl),但不会达到原来的高水平。

4、在肝功能正常条件下需要与溶血、感染引起的黄疸相鉴别。

目前尚缺乏特殊实验室检测手段来确诊母乳性黄疸,只能先将各种引起新生儿黄疸的病因如母婴ABO血型不合、败血症、窒息、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半乳糖血症及遗传性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缺乏症等少见病进行逐一排除后,才能作出母乳性黄疸的临床诊断。

母乳性黄疸怎么办

母乳性黄疸,是新生儿黄疸持续至1-2个月的状况。与新生儿黄疸的症状相同,就是皮肤和眼白会泛黄。

如果黄疸现象持续2-3周还没消退的话,要到医院接受检查,确认宝宝是否为母乳性黄疸。爸妈可以暂停母乳喂养3天,改为人工喂养,以测量宝宝血液中胆红素的量。注意,奶量以150ml/kg.d计算。暂停母乳期间,妈妈应该用吸奶器将母乳吸出,以保持乳汁充分分泌,提供黄疸消退后继续母乳喂养。

如果胆红素有减少,那表示引起黄疸的原因可能是母乳,这个时候宝宝可以不需要做任何的治疗,爸妈可以喝平常一样为是,不要因为怕黄疸而停止哺喂母乳。黄疸症状较严重的宝宝可以给以保肝、酶诱导剂等药物治疗。

母乳性黄疸预后良好,停喂母乳后黄疸即消退,至今尚未有因其导致胆红素脑病的报道。为了减少本病的发生,应鼓励乳母早开奶,多次少量喂奶,增加大便次数,减少肠道对胆红素的吸收,可降低黄疸发生率。另外,要给予患儿以保暖、增加热量、预防感染等支持疗法,防止加重黄疸。

母乳性黄疸如何预防

增加新生儿早早期乳汁摄入量,可使新生儿体内热量增多,降低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

能促进肠蠕动,使胎粪尽早排净。减少胆红素肠肝循环,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从而降低了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患病率。并可使新生儿及时获得营养丰富的初乳。对健康新生儿的母乳黄疸要严密监测和加强随访尤对生后2-3天即出院回家的母乳黄疸新生儿需建立必要的随访,以便早干预防止脑损害。

1、妈妈在怀孕期间注意饮食卫生,忌酒和辛热之品,不可滥用药物。

2、宝宝出生后,宜密切观察皮肤黄疸情况,以便及时诊断和治疗。

3、增加新生宝宝早期乳汁摄入量,可使新生儿体内热量增多,降低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能促进肠蠕动,使胎粪尽早排净。减少胆红素肠肝循环,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从而降低了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患病率。

母乳性黄疸吃什么好

增加新生儿早期乳汁摄入量,能让新生儿体内热量增多,降低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能促进肠蠕动,使胎粪尽早排净。减少胆红素肠肝循环,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从而降低了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患病率。并可使新生儿及时获得营养丰富的初乳。

新生儿生理黄疸

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儿出生24小时后血清胆红素由出生时的17~51μmol/L(1~3mg/dl)逐步上升到86μmol/L(5mg/dl)或以上临床上出现黄疸而无其它症状,1~2周内消退。生理性黄疸的血清胆红素足月儿不超过204μmol/L(12mg/dl)早产儿不超过255μm ol/L(15mg/dl)。但个别早产儿血清胆红素不到204μmol/L(12mg/dl)也可发生胆红素脑病,对生理性黄疸应有警惕以防对病理性黄疸的误诊或漏诊。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 (1)黄疸出现得早,生后24小时内即出黄疸; (2)黄疸程度重,呈金黄色或黄疸遍及全身,手心、足底亦有较明显的黄疸或血清胆红素大于12~15毫克/公升; (3)黄疸持久,出生2—3周后黄疸仍持续不退甚至加深,或减轻后又加深; (4)伴有贫血或大便颜色变淡者; (5)有体温不正常、食欲不佳、呕吐等表现者。 有病理性黄疸时应引起重视,因为它常是疾病的一种表现,应寻找病因。此外未结合胆红素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会通过血脑屏障损害脑细胞(常称核黄疸),引起死亡或有脑性瘫痪、智能障碍等后遗症。所以一旦怀疑小儿有病理性黄疸,应立即就诊。 [编辑本段] 常见的几种新生儿病理性黄疸 《新生儿黄疸的分类及鉴别诊断》 (1)溶血性黄疸:溶血性黄疸最常见原因是ABO溶血,它是因为母亲与胎儿的血型不合引起的,以母亲血型为0、胎儿血型为A或B最多见,且造成的黄疸较重;其他如母亲血型为A、胎儿血型为B或AB;母亲血型为B、胎儿血型为A或AB较少见,且造成的黄疸较轻。这样一来,一些父母会十分紧张,担心孩子会发生ABO溶血,其实要说明的一点是:不是所有ABO系统血型不合的新生儿都会发生溶血。据报道新生儿ABO血型不合溶血的发病率为11.9%。新生儿溶血性黄疸的特点是生后24 小时内出现黄疸,且逐渐加重。

新生儿黄疸试卷及答案图文稿

新生儿黄疸试卷及答案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新生儿黄疸 姓名:成绩: 一、选择题(每空5分) 1、约60%足月儿和80%以上的早产儿可于生后() A、生后1~2天出现黄疸 B、生后2~3天出现黄疸 C、生后2~4天出现黄疸 D、生后2~5天出现黄疸 E、生后2~6天出现黄疸 2、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 B、血清胆红素>205μmol/L (12mg/dl) C、足月儿黄疸持续>2周,早产儿黄疸持续>4周 D、黄疸退而复现 E、血清结合胆红素>17.1μmol.L(1mg.dl) 3、新生儿生理性黄疸,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生后2~5天出现黄疸 B、一般情况良好 C、足月儿14天内消退 D、早产儿4周内消退 E、血清胆红素<257μmol/L(15mg/dl) 4、母乳性黄疸出现黄疸的时间() A、多于生后1天 B、多于生后2~3天 C、多于生后4~7天 D、多于生后8~9天 E、多于生后10天 5、母乳性黄疸的特点,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多于生后4~7天出现黄疸

B、血清胆红素可>342μmol/L(20mg/dl)但尚无核黄疸报告 C、胆红素在停止哺乳24~72小时后即下降 D、胃纳差,体重不增 E、继续哺乳1~4月胆红素亦降至正常 6、新生儿出生3天后出现黄疸者,下列哪项不可能() A、败血症 B、新生儿肺炎 C、胆道闭锁 D、母乳性黄疸 E、新生儿溶血病 7、足月儿出生7天后出现黄疸,下列哪项诊断是不可能的() A、败血症 B、ABO溶血病 C、新生儿肺炎 D、胆道闭锁 E、母乳性黄疸 8、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者,应首先考虑() A、新生儿肝炎 B、胆道闭索 C、新生儿溶血病 D、败血症 E、母乳性黄疸 9、新生儿生后2~3天出现黄疸者最常见的是() A、败血症 B、母乳性黄疸 C、新生儿肺炎 D、生理性黄疸 E、胆道闭索 10、患儿出生一天,足月顺产,24小时内出现黄疸,嗜睡,吸吮无力,肝脾肿大较轻。该患儿拟采用光照疗法光照需多长时间可使血清胆红素下降() A、6~8小时 B、8~12小时 C、12~24小时 D、16~28小时 E、18~30小时 11、可使新生儿黄疸加重的因素下列哪项不正确()

新生儿黄疸

一、概述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血清胆红素浓度增高而引起皮肤,巩膜及粘膜黄染的症状。新生儿黄疽是新生儿早期最常见的症状,也是新生儿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部分病理性黄疸可致中枢神经系统受损,产生胆红素脑病,故应加强对新生儿黄疸的临床观察,尽快找出原因,及时治疗。 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 1、胆红素生成较多新生儿每日生成胆红素约8.8mg/kg,而成人仅为3.8mg/kg。其原因是:胎儿处于氧分压偏低的环境,故生成的红细胞数较多,出生后环境氧分压提高,红细胞相对过多、破坏亦多;胎儿血红蛋白半衰期短,新生儿红细胞寿命比成人短20~40天,形成胆红素的周期缩短;其他来源的胆红素生成较多,如来自肝脏等器官的血红素蛋白(过氧化氢酶、细胞色素P450等)和骨髓中无效造血(红细胞成熟过程中有少量被破坏)的胆红素前体较多。 2、运转胆红素的能力不足刚娩出的新生儿常有不同程度的酸中毒,影响血中胆红素与白蛋白的联结,早产儿白蛋白的数量较足月儿为低,均使运送胆红素的能力不足。 3、肝功能发育未完善①初生儿肝细胞内摄取胆红素必需的Y、Z蛋白含量低,5~10天后才达成人水平;②形成结合胆红素的功能差,即肝细胞内脲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UDPGT)的含量低且活力不足(仅为正常的0~30%),不能有效的将脂溶性未结合胆红素(间接胆红素)与葡萄糖醛酸结合成水溶性结合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此酶活性在一周后逐渐正常;③排泄结合胆红素的能力差,易致胆汁郁积。 4、肠肝循环的特性初生婴儿的肠道内细菌量少,不能将肠道内的胆红素还原成粪、尿胆原;且肠腔内葡萄糖醛酸酶活性较高,能将结合胆红素水解成葡萄糖醛酸及未结合胆红素,后者又被肠吸收经门脉而达肝脏。 由于上述特点,新生儿摄取、结合、排泄胆红素的能力仅为成人的1%~2%,因此极易出现黄疸,尤其当新生儿处于饥饿、缺氧、胎粪排出延迟、脱水、酸中毒、头颅血肿或颅内出血等状态时黄疸加重。 二、新生儿黄疸的分类 1、生理性黄疸由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约50%~60%的足月儿和>80%的早产儿于生后2~3天内出现黄疸,4~5天达高峰;一般情况良好,足月儿在2周内消退,早产儿可延到3~4周。目前对民既往沿

新生儿黄疸分辨

(一)生理性黄疸 (1)在生后2~3天起出现并逐渐加深,在第4~6天为高峰,第2周开始黄疸逐渐减轻。(2)黄疸有一定限度,其颜色不会呈金黄色。黄疸主要分布在面部及躯干部,而小腿、前臂、手及足心常无明显的黄疸。若抽血测定胆红素,足月儿在黄疸高峰期不超过12毫克/分升,早产儿不超过15毫克/分升。(3)足月儿的生理性黄疸在第2周末基本上消退,早产儿黄疸一般在第3周内消退。(4)小儿体温正常,食欲好,体重渐增,大便及尿色正常。 (二)病理性黄疸 有下列表现之一时常揭示黄疸为病理性:(1)黄疸出现得早,生后24小时内即出黄疸;(2)黄疸程度重,呈金黄色或黄疸遍及全身,手心、足底亦有较明显的黄疸或血清胆红素大于12~15毫克/分升;(3)黄疸持久,出生2—3周后黄疸仍持续不退甚至加深,或减轻后又加深;(4)伴有贫血或大便颜色变淡者;(5)有体温不正常、食欲不佳、呕吐等表现者。 新生儿黄疸,由于凝血酶不足,葡萄糖全酸转化酶也不足,所以胆红代谢受影响。一旦孩子生下来后,足月儿50%有黄疸,早产儿80%有黄疸。 黄疸分生理性,病理性。 生理性黄疸是孩子出生后2-3天有点黄,4-5天后更黄,7-10天慢慢消失。早产儿黄的比较重一些,消失的晚一些,大概要3-4周。 高胆红血症:足月儿12毫克/分升,早产儿超过15毫克/分升,这样就要进行一些处理了。 如果胆红素超过20毫克/分升,就很高了,必须要进行治疗。孩子有可能精神不好,嗜睡,容易有后遗症。 病理性黄疸:和溶血有关系。如:RH血型不合,ABO血型不合。这个可以用静丙球蛋白治疗。 败血症:同时有感染的症状,发烧、腹泻,这需要尽快地治疗。 胆汁淤积:这种黄是比较暗淡的黄,这时候可以用利胆药。 胆道闭锁:孩子一般是持续的黄疸加重,肝功硬,这就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检查。 新生儿肝炎:和病毒感染有关系。 母乳性黄疸:生理性黄疸退了,又有黄色了。孩子吃奶很好,没有情况。这时后,要停母乳2-3天,黄疸就会消失了。之后可以继续吃母乳。 新生儿生理黄疸护理方法 新生儿有个特殊的生理现象,出生后会出现黄疸,称为生理性黄疸。如果年长儿及成人发生黄疸就不正常了。足月新生儿一般生后2~3天出现,这时皮肤呈浅黄色,巩膜(白眼珠)以蓝为主微带黄色,尿稍黄但不染尿布,孩子没有什么不适,一般生后2~4天黄疸最明显,1周左右就消退了。 观察黄疸一定要在自然光线下进行.如果屋子里光线暗或在灯光下则看不清,父母应及时观察这一现象。生理性黄疸血胆红素在2~12毫克/分升。 早产儿,低体重儿(小于2500克)生理性黄疸出现较晚,一般生后3~5天出现,6~8天达到高峰,黄疸的程度也比足月儿重,血胆红素可达15毫克/分升,而且黄疸消退的时间也比较晚,7~9天开始消退,2~3周才退净。 为什么会发生生理性黄疸呢?胎儿为了适应胎内缺氧的环境,他的红细胞体积大、数量多,以便携带更多的氧气和营养,供给胎儿的需要。出生后新生儿开始用肺呼吸,多余的红细胞被破坏而产生过多的胆红素,肝脏转化排泄胆红素的能力差,使胆红素在血中堆积所造成的。 新生儿在头1~2天的红细胞总数可高达每立方毫米500~700万,1个月末逐渐下降至450~460万。另外,正常情况下,胆红素在肠道内由于细菌的作用,才能变成尿胆元及粪胆元排出体外,而使大便色黄。刚刚出生的新生儿,肠道内细菌少,不能将肝脏所转化的全部胆红素处理掉,这些胆红素也是造成生理性黄疽的另一个原因。另外,新生儿的肝脏本身发育不够完善,肝酶活力差,不能有效地处理大量的胆红素。所以容易发生新生儿黄疸。家庭护理要点 1.生理性黄疸是一种生理现象,孩子没有什么不舒服,因此发现黄疸不要着急,此期间可用些葡萄糖冲水喝,糖水的利尿作用可使胆红素加速排出。吃奶不好及饥饿可能使生理性黄疽加重延长。 2.各种急慢性疾病也可使生理性黄疸加重或延长,应积极治疗这些疾病。 3.应注意与迅速出现的严重的病理性黄疸相鉴别,观察黄疸进展情况,出生后黄疸发生的时间、部位、程度变化,有无肌张力低下、嗜睡、吸吮反射减弱、发烧、岖吐等情况。若出现上述表现,切莫延误病情,失去治疗时机。 怎样分辨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 约60%的足月儿和80%的早产儿在出生2-3天后,皮肤、黏膜会发生黄疸现象,并且逐渐加深,到5-7天时最明显,一般在10天左右逐渐消退。在黄疸期间,宝宝的吃、睡和哭声都正常,没有什么变化,这种黄疸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称为“生理性黄疸”。 当发现宝宝有黄疸时,要仔细观察。首先要注意黄疸出现的时间。如果在生后2天内就有黄疸出现,或15天后黄疸仍不消退,或黄疸消退后又出现黄疸,这就不是生理性黄疸了,而是其他疾病如溶血性黄疸、胆道阻塞、新生儿肝炎等引起的病理性黄疸;如果在出现黄疸时颜色很深,同时伴有精神差、吃奶不好、发热、大便颜色不是黄色而是灰白色,小便深黄色,甚至有高热、抽筋等表现,这可不是生理性黄疸了,是严重疾病的表现,如肠道闭锁、败血症、脑膜炎等,应该迅速去医院检查,即时治疗。 因此观察宝宝是否有黄疸时最重要的。看宝宝是否有黄疸,最好看脸部和眼睛,让宝宝在自然光线下观察,就会很清楚。轻的黄疸可以用食指轻轻按压宝宝的鼻尖和额部,然后很快松开,观察鼻尖或额部皮肤的色泽是否黄染就一目了然了。 怀疑为母乳性黄疸时,可以暂时停止母乳喂养2-3天,改喂牛乳。如果该喂牛乳后黄疸很快消退,可以确定为母乳性黄疸,无需特殊治疗,母乳可以继续喂,自然等待黄疸消退。 新生儿黄疸原因 保定肝病专家介绍,“黄疸”又叫做“高胆红素血症”,就是血液中的胆红素偏高,而使得皮肤看起来黄黄的。“胆红素”主要是血红素进行分解、代谢而产生的,红血球中

综合护理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治愈率的影响评价

综合护理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治愈率的影响评价 发表时间:2018-01-19T14:58:19.987Z 来源:《健康世界》2017年23期作者:李富梅 [导读] 综合护理对病理性黄疸患儿症状改善和治疗效果具有积极影响,值得今后临床广泛推广。 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五医院 163714 摘要:目的:研究综合护理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治愈率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2例病理性黄疸患儿作为研究对象(2014年7月至2017年7月期间收治),随机分对照组、实验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综合护理。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护理后比较,其黄疸指数显著更低,两者相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综合护理对病理性黄疸患儿症状改善和治疗效果具有积极影响,值得今后临床广泛推广。 关键词:综合护理;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治愈率 黄疸在新生儿中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疾病,是指未满月的新生儿出现黄疸,临床症状表现为患儿皮肤、黏膜、巩膜发黄等[1]。如果黄疸患儿不及时接受医治,会严重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导致其运动功能、智力出现障碍,不利于他们的身心成长。为探讨综合护理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治愈率的应用效果,将本院收治的82例病理性黄疸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详细内容如下文所示。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线资料 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14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82例病理性黄疸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占41例。 在对照组中,女性患儿:男性患儿=18:23;年龄在(3-31)d,平均年龄为(16.47±0.39)d。在实验组中,女性患儿:男性患儿=15:26;年龄在(2-32)d,平均年龄为(16.66±0.50)d。 两组患儿在性别分布、年龄等临床资料无差异,具有研究价值。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 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综合护理。具体护理内容如下所示。 (1)实施监测病情。实时观察患儿的各项生命体征,并密切观察他们出现黄疸的时间、伴随症状、分布情况和治疗后好转程度;如果发现患儿嗜睡、精神萎靡、吸吮困难等医护人员应立即采取相应解决措施。 (2)抚触护理。对患儿进行抚触干预,抚触干预由专业医护人员实施,对患儿的头面部、胸部、腹痛、下肢和上肢进行抚触,每个部位需按摩2-3遍。抚触时间为患儿游泳、沐浴后,15min/次,3次/d。 (3)蓝光照射护理。患儿接受间歇蓝光照射治疗,照射时间持续3至6h,随后停止3h。 (4)健康宣教。医护人员应及时为患儿家属介绍新生儿的生理特点,并指导家属学会正确护理患儿的方法。鼓励家属参与到护理工作,让他们知道新生儿出现病理性黄疸的临床症状、原因,并叮嘱他们密切观察患儿是否精神不振、吃奶异常等。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儿在接受两种护理方案进行临床效果比较,通过比较黄疸指数测试分析不同护理模式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治愈率的应用效果。 1.4 统计学处理 本文数据均经SPSS20.0版处理,用均数加减标准差的形式说明两组病理性黄疸患儿的黄疸指数,使用t检验。若存在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情况 护理后,实验组第1、2、3、4、5d黄疸指数较对照组明显更低,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见下表1。 3 讨论 黄疸是新生儿时期最常见的疾病,可分为生理性、病理性两种类型。生理性黄疸不会影响智力发育,足月儿通常在一周左右症状会自行消失。病理性黄疸是指新生儿受溶血、病毒或细菌感染、胆道阻塞等因素影响,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患儿一旦患上病理性黄疸,易引发核黄疸等疾病,严重损害中枢神经系统,病情严重者甚至会直接死亡[1]。对患儿家属来说,一旦发现孩子有相关症状出现,应尽早送至医院治疗。 综合护理属于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相较于常规护理,不再只关注患者的身体恢复状况,而是注重患者身心和护理相结合。从患者具体病情出发,制定出适合患者的护理方案,从各个方面考虑患者的需求,消除患者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2]。本研究在从患儿入院时,医护人员便实时注意患儿的生命体征,给他们制定出一份详细的病情评估表和护理疗程安排,在护理中加强对蓝光治疗、抚触护理等干预,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护理期间,健康教育宣传是持续不断的,它能够纠正家属对黄疸的知识误区,改善患儿及其家属不良情绪,提高他们对治疗工作的配合度。 据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护理后进行对比,其第1、2、3、4、5d的黄疸指数均显著减少,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黄疸患儿应用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儿黄疸症状,可在今后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实施。参考文献: [1]卢艳芳.综合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效果观察[J].河南医学研究,2017,26(13):2494-2495. [2]张晓芳.综合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治疗效果及黄疸指数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5,21(21):26-27.

新生儿黄疸要点

新生儿黄疸分类 新生儿黄疸 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儿出生24小时后血清胆红素由出生时的17~ 51μmol/L(1~3mg/dl)逐步上升到86μmol/L(5mg/dl)或以上临床上出现黄疸而无其它症状,1~2周内消退。生理性黄疸的血清胆红素足月儿不超过204μmol/L(12mg/dl)早产儿不超过255μmol/L(15mg/dl)。但个别早产儿血清胆红素不到204μmol/L(12mg/dl)也可发生胆红素脑病,对生理性黄疸应有警惕以防对病理性黄疸的误诊或漏诊。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 (1)黄疸出现得早,生后24小时内即出黄疸; (2)黄疸程度重,呈金黄色或黄疸遍及全身,手心、足底亦有较明显的黄疸或血清胆红素大于12~15毫克/公升; (3)黄疸持久,出生2—3周后黄疸仍持续不退甚至加深,或减轻后又加深; (4)伴有贫血或大便颜色变淡者; (5)有体温不正常、食欲不佳、呕吐等表现者。 有病理性黄疸时应引起重视,因为它常是疾病的一种表现,应寻找病因。此外未结合胆红素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会通过血脑屏障损害脑细胞(常称核黄疸),引起死亡或有脑性瘫痪、智能障碍等后遗症。所以一旦怀疑小儿有病理性黄疸,应立即就诊。 编辑本段新生儿黄疸正常值 医学上把未满月(出生28天内)宝宝出现的黄疸,称之为新生儿黄疸,主要症状为皮肤、黏膜、巩膜发黄,孩子食欲不振、不安躁动,体温可能也会有所上升。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中一种很常见的疾病,临床上有60%的足月产宝宝在出生后一周内会出现黄疸,80%的早产儿会在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 新生儿黄疸主要是因为新生儿的肝脏功能发育不完善,胆红素代谢异常,血中的胆红素浓度升高引起的一种疾病,具体又可以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那么,怎么区分是生理性黄疸还是病理性黄疸呢?新生儿黄疸正常值是多少? 新生儿黄疸的正常值是以血清胆红素为参考指标的,只要足月儿不超过204μmol/L(12mg/dl),早产儿不超过255μmol/L(15mg/dl)即为正常。

新生儿黄疸的观察

新生儿黄疸的观察 一、病因 1、感染性①新生儿肝炎;②新生儿败血症、尿路感染等 2、非感染性①新生儿溶血;②胆道闭锁;③胎粪延迟排出;④母乳性黄疸; ⑤遗传性疾病;⑥药物性黄疸;⑦其他:如低血糖、酸中毒、 缺氧、体内出血和失水等 二、实验室检查血清胆红素主要是未结合胆红素增高,其增高的生理范围随日龄 而异。 24h 48h内 72h内及以后(mg/dl) 足月儿 <6 <9 <12.9 早产儿 <8 <12 <15 红细胞、血红蛋白、网织红细胞都在正常范围。尿中无胆红素或过多的尿胆原,肝功能正常。但个别早产儿血清胆红素不到204μmol/L(12mg/dl)也可发生胆红素脑病,对生理性黄疸应有警惕以防对病理性黄疸的误诊或漏诊。 三、新生儿黄疸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要考虑为病理性黄疸: 1、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TCB>6mg/dl; 2、足月儿TCB>12.9mg/dl,早产儿>15mg/dl; 3、血清结合胆红素>1.5mg/dl; 4、TCB每天上升>5mg/dl,有体温不正常、食欲不佳、呕吐等表现者。 5、黄疸持续时间较长,超过2-4周,或进行性加重 胆红素脑病:当血清胆红素〉342μmol/L (20mg/dl),可引起胆红素脑病(核黄疸)。患儿出现精神反应差,食欲不振,拒乳,以后出现尖叫、凝视、角弓反张甚至抽搐等症状。

四、新生儿黄疸的观察 1、皮肤黄染是本病早期的唯一症状,新生儿是一特殊的群体,不能自我表达,完全 依赖我们细致的观察。黄疸患儿注意观察黄疸出现的时间、皮肤颜色、范围以及大小便颜色,最重要是注意观察有无神经系统反应,如原始反射、吸吮吞咽及肌张力情况。 2、精神状态:新生儿一般精神状态良好,若出现嗜睡、反应差、拥抱反应减弱 等,要注意防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严重可致婴儿死亡。 3、皮肤颜色:新生儿黄疸的颜色、部位变化,可判断黄疸的严重程度。若新生 儿黄疸从巩膜、头面部,逐渐扩散到四肢、手足心,且颜色加深,说明黄疸 逐渐加重,应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 4、吃奶情况:生理性黄疸和母乳性黄疸不影响婴儿的饮食,这一点也是婴儿家长不重视的原因,认为小儿吃奶正常,身体没有病,其实是家长缺乏黄疸的相关知识,应引起广大婴儿家长注意。新生儿在生理性黄疸高峰期有时吃奶差,但随着黄疸的消退,很快恢复正常。若发现婴儿反应差、吃奶差,应及时查找原因,排除新生儿败血症的可能。若婴儿出现拒乳、喂养困难、吮吸无力等,应予以重视,及时治疗,防止核黄疸发生。 5、粪便、尿液:新生儿溶血病引起的黄疸,尿液呈酱油色;粪便由浅黄转为白色, 应考虑胆道闭锁引起的黄疸。所以,粪便、尿液观察有助于查找病因及时诊断和治疗。 6、生命体征:观察体温、脉搏、呼吸等变化,判断有无感染以及有无核黄疸的发 生。 7、了解母儿情况: 了解母亲有无糖尿病等合并症, 有无早产、宫内窘迫、感染以 及父母是否ABO血型等易诱发新生儿黄疸、甚至溶血的高危因素。对于存在上述因素的新生儿早期加强观察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查房00教学文案

新生儿黄疸查房记录 疾病介绍 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通常新生儿在出生2天后,肉眼就可以看出皮肤有点黄,在3-5天到达高峰,7-10天多半就会消失,这时黄疸指数(血清胆红素值)一般不超过256umol/L属正常范围,此黄疸即为生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可以有以下情况:1.黄疸出现得早,生后24小时内即出现黄疸;2.黄疸程度重,呈金黄色或黄疸遍及全身,手心、足底亦有较明显的黄疸或血清胆红素>205-256umol/L;3.黄疸持久,出生2-3周后黄疸仍持续不退甚至加深,或减轻后又加深;4.伴有贫血或大便颜色变淡者;5有体温不正常、食欲不佳、呕吐等表现者。有病理性黄疸时应引起重视,因为它常是疾病的一种表现,应寻找病因。黄疸是由于体内胆红素浓度升高而引起的。因为新生儿不需要那么多的红细胞。红细胞被破坏的代谢产物就是胆红素,如果胆红素太高,即“高胆红素症”,会引起黄疸。一般胆红素分为直接型与间接型,直接型胆红素主要是肝脏胆道的问题所致;间接型的黄疸是由于红细胞破坏过多,使胆红素太高,胆红素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会通过血脑屏障损害脑细胞(常称胆红素脑病),引起死亡或出现脑性瘫痪、智能障碍等后遗症。所以一旦怀疑小儿有病理性黄疸,应立即就诊。病人基本情况介绍 XXX,男,6天,因发现皮肤黄染3天,化验单提示:总胆红素为292.13umol/L,间接胆红素284.10umol/L而入院。 入院时情况:T37.0℃P145次/分R46次/分wt3450g 患儿口唇红润,四肢温暖,各原始反射可,全身皮肤重度黄染,手掌及足掌见黄染,前囟张力不高,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存在,四肢肌张力正常,双肺呼吸音轻,心律齐,肝肋下1.5cm,剑突下2cm可扪及,脾未触及,吃奶好,无吐奶、呛奶,二便正常。 入院护理评估 患儿于2011-11-24入院,2011-11-24采集病史,患儿父亲陈述病史。 入院诊断: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主治医生:XXX 责任护士:XXX 患儿胎龄足月,剖宫产出生,出生体重3450g,出生时Apgar评分不详,出生后配方奶喂养,无吐奶、呛奶,已排大、小便。患儿第一胎第一产,父母体健,否认孕期感染史,服药史,否认传染史及其他家族遗传史。 辅助检查:白细胞增高,红细胞降低,总胆红素增高,以间接胆红素增高为主。 主要诊治过程 完善相关辅助检查,给予蓝光照射疗法,茵栀黄、香丹、水溶维生素对症治疗。 护理诊断与护理目标 根据患儿的入院护理评估,制定如下护理诊断和护理目标。 护理诊断: 1.潜在并发症胆红素脑病 2.婴儿喂养困难与患儿吸吮能力差、摄入不足有关 3.知识缺乏家长缺乏本病的并发症及护理知识。 护理目标:

新生儿黄疸试卷及答案

新生儿黄疸 姓名: 成绩: 一、选择题(每空5分) 1、约60%足月儿与80%以上的早产儿可于生后( ) A、生后1~2天出现黄疸 B、生后2~3天出现黄疸 C、生后2~4天出现黄疸 D、生后2~5天出现黄疸 E、生后2~6天出现黄疸 2、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下列哪项就是错误的( ) A、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 B、血清胆红素>205μmol/L(12mg/dl) C、足月儿黄疸持续>2周,早产儿黄疸持续>4周 D、黄疸退而复现 E、血清结合胆红素>17、1μmol、L(1mg、dl) 3、新生儿生理性黄疸,下列哪项就是错误的( ) A、生后2~5天出现黄疸 B、一般情况良好 C、足月儿14天内消退 D、早产儿4周内消退 E、血清胆红素<257μmol/L(15mg/dl) 4、母乳性黄疸出现黄疸的时间( ) A、多于生后1天 B、多于生后2~3天 C、多于生后4~7天 D、多于生后8~9天 E、多于生后10天 5、母乳性黄疸的特点,下列哪项就是错误的( ) A、多于生后4~7天出现黄疸 B、血清胆红素可>342μmol/L(20mg/dl)但尚无核黄疸报告 C、胆红素在停止哺乳24~72小时后即下降 D、胃纳差,体重不增 E、继续哺乳1~4月胆红素亦降至正常 6、新生儿出生3天后出现黄疸者,下列哪项不可能( ) A、败血症 B、新生儿肺炎 C、胆道闭锁 D、母乳性黄疸 E、新生儿溶血病 7、足月儿出生7天后出现黄疸,下列哪项诊断就是不可能的( ) A、败血症 B、ABO溶血病 C、新生儿肺炎 D、胆道闭锁 E、母乳性黄疸 8、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者,应首先考虑( ) A、新生儿肝炎 B、胆道闭索 C、新生儿溶血病 D、败血症 E、母乳性黄疸 9、新生儿生后2~3天出现黄疸者最常见的就是( ) A、败血症 B、母乳性黄疸 C、新生儿肺炎 D、生理性黄疸 E、胆道闭索 10、患儿出生一天,足月顺产,24小时内出现黄疸,嗜睡,吸吮无力,肝脾肿大较轻。该患儿拟采用光照疗法光照需多长时间可使血清胆红素下降( ) A、6~8小时 B、8~12小时 C、12~24小时 D、16~28小时 E、18~30小时 11、可使新生儿黄疸加重的因素下列哪项不正确( ) A、饥饿 B、缺氧 C、便秘 D、失水 E、低热 12、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主要原因就是( ) A、皮肤发亮,水肿毳毛多 B、皮肤色红润,皮下脂肪丰满,毳毛少 C、肝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活性低 D、呼吸常不规则,甚至呼吸暂停 13、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原因与以下哪项无关:( ) A、红细胞量多,寿命短 B、肝脏Y、Z蛋白含量少 C、肝脏葡萄糖醛酸转移酶活性低下 D、肠道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增高

母乳性黄疸的病因有哪些

母乳性黄疸的病因有哪些 随着母乳喂养率的提高,保健人员发现有相当一部分新生儿黄疸时间延长了,不但满月时黄疸不退,甚者可达数月。可以庆幸的是,这种因母乳喂养引起的黄疸一般仅为轻、中度,很少引发核黄疸。母乳性黄疸,顾名思义,是因为婴儿喂养母乳而出现的黄疸。过去认为母乳喂养的婴儿大约只有1%~2%可出现母乳性黄疸,但近年来由于此病逐渐被重视,其实际发病率可能远高于此值。文献报道母乳性黄疸在病因学上可占新生儿黄疸的82.7%。为什么喂母乳会造成黄疸呢?现代医学认为有两种原因: 一、肠-肝循环增加 其发生的原因目前认为主要是因为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肠-肝循环增加有关,由母乳本身造成,推测主要原因有: 1.母乳中含有孕3α-20β二醇,母乳性黄疸患儿母亲母乳中含有孕3α-20β二醇,抑制了肝脏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活性。 2.母乳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母乳性黄疸患儿母亲母乳中不饱和游离脂肪酸的含量增高,对肝脏葡萄糖醛酸转移酶产生抑制。 3.母乳中β-葡萄糖醛酸苷酶的活性高,母乳中β-葡萄糖醛酸苷酶的活性大大高于牛奶及配方奶,使已结合的胆红素再分解,小肠重吸收增加,至肠-肝循环增加,β-葡萄糖醛酸苷酶在其中起主要作用。 二、肠道菌群 最近几年研究认为,母乳性黄疸是在多种因素作用下,由胆红素肠-肝循环增加所致,这种学说较为成熟,并得到验证,β-葡萄糖醛酸苷酶(β- GD)在发病机制中起主要作用。 1.新生儿肠道内β-GD丰富,肠道内β-GD主要来源为母乳(新生儿自身也可产生,正常肠道菌群建立后也可产生,但产生较少),β- GD分解结合胆红素,还原为未结合胆红素,经小肠再吸收进入肠-肝循环,使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增多,引起黄疸。 2.肠内β-GD活性高,新生儿小肠中β-GD活性高,为成人的10倍。 3.胆红素排泄少,新生儿摄入不足,肠内蠕动减少或开奶延迟,肠道菌群建立晚,缺乏转化胆红素的菌群,可使结合胆红素排泄减少。 4.胆红素重吸收多,有人发现母乳中有特殊的脂肪酸,胆固醇,促进了未结合胆红素的重吸收。 母乳性黄疸的孩子一般情况好,肝功能正常,不影响生长发育,不用停喂母乳。要知道

新生儿黄疸试卷及答案

新生儿黄疸 姓名:成绩: 一、选择题(每空5分) 1、约60%足月儿和80%以上的早产儿可于生后() A、生后1~2天出现黄疸 B、生后2~3天出现黄疸 C、生后2~4天出现黄疸 D、生后2~5天出现黄疸 E、生后2~6天出现黄疸 2、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 B、血清胆红素>205μmol/L(12mg/dl) C、足月儿黄疸持续>2周,早产儿黄疸持续>4周 D、黄疸退而复现 E、血清结合胆红素>17.1μmol.L(1mg.dl) 3、新生儿生理性黄疸,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生后2~5天出现黄疸 B、一般情况良好 C、足月儿14天内消退 D、早产儿4周内消退 E、血清胆红素<257μmol/L(15mg/dl) 4、母乳性黄疸出现黄疸的时间() A、多于生后1天 B、多于生后2~3天 C、多于生后4~7天 D、多于生后8~9天 E、多于生后10天 5、母乳性黄疸的特点,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多于生后4~7天出现黄疸 B、血清胆红素可>342μmol/L(20mg/dl)但尚无核黄疸报告 C、胆红素在停止哺乳24~72小时后即下降 D、胃纳差,体重不增 E、继续哺乳1~4月胆红素亦降至正常 6、新生儿出生3天后出现黄疸者,下列哪项不可能() A、败血症 B、新生儿肺炎 C、胆道闭锁 D、母乳性黄疸 E、新生儿溶血病 7、足月儿出生7天后出现黄疸,下列哪项诊断是不可能的() A、败血症 B、ABO溶血病 C、新生儿肺炎 D、胆道闭锁 E、母乳性黄疸 8、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者,应首先考虑() A、新生儿肝炎 B、胆道闭索 C、新生儿溶血病 D、败血症 E、母乳性黄疸 9、新生儿生后2~3天出现黄疸者最常见的是() A、败血症 B、母乳性黄疸 C、新生儿肺炎 D、生理性黄疸 E、胆道闭索 10、患儿出生一天,足月顺产,24小时内出现黄疸,嗜睡,吸吮无力,肝脾肿大较轻。该患儿拟采用光照疗法光照需多长时间可使血清胆红素下降() A、6~8小时 B、8~12小时 C、12~24小时 D、16~28小时 E、18~30小时 11、可使新生儿黄疸加重的因素下列哪项不正确() A、饥饿 B、缺氧 C、便秘 D、失水 E、低热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护理分析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护理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护理方法及疗效。方法60例病理性黄疸新生儿,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护理治疗,研究组给予规范性护理治疗。分析对比两组的最终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16例显效、6例有效、8例无效,总有效率为73.33%;研究组21例显效,7例有效,2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3.33%,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范性护理在治愈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上具有显著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临床护理 DOI:10.14163/https://www.docsj.com/doc/ba12229441.html,ki.11-5547/r.2015.12.144 新生儿黄疸又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此病是新生儿常见的一种疾病,控制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发生,尽可能在血清胆红素迅速增加之前进行控制,这样可减少对新生儿的伤害。在黄疸疾病的治疗当中,给予良好的护理,可提高治愈率。本研究对本院收治的60例病理性黄疸新生儿护理情况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随机选择2012年1月~2013年2月本院

收治的60例病理性黄疸新生儿,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研究组足月儿20例,早产儿10例,发病日龄1.0~3.0 d,平均发病日龄(1.25±0.52)d。对照组足月儿21例,早产儿9例,发病日龄1.0~3.5 d,平均发病日龄(1.28±0.54)d。所有病理性黄疸新生儿均符合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诊断标准。两组患儿在发病日龄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两组患儿均匀给予皮肤护理、光疗护理与健康知识教育,由于患儿进行光疗,对皮肤具有很大的刺激,在光疗的过程中,要时刻保持皮肤干燥与清洁,可采用湿巾清洁皮肤。患儿若是小便要及时更换尿片,当出汗时要立马擦拭,擦拭力度尽量小一些,避免造成皮肤破损。另外,光疗还会致使患儿排便次数增加、便希等症状,如此臀部与会阴部位皮肤必然会受到刺激,使用湿巾擦拭,或者是使用西瓜霜喷剂喷、鞣酸软膏涂抹在患者的会阴部位与臀部,避免出现感染。光疗护理:病理性黄疸病新生儿需要采用蓝光照射的方式进行治疗,在治疗的过程中给予光疗护理,即将患儿让如保温箱中进行蓝光照射,每隔2小时帮助患儿翻身1次,做到照射均匀,严密观察患儿是否出现不良反应,一旦出现立马采用相应措施解决[1]。为了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家长要掌握关于新生儿黄疸方面的知识,协助护理人员开展护理工作。向家长讲述病理性黄

新生儿黄疸试卷及答案精编版

新生儿黄疸试卷及答案 GE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GEIHUA16H-GEIHUA GEIHUA8Q8-

新生儿黄疸 姓名:成绩: 一、选择题(每空5分) 1、约60%足月儿和80%以上的早产儿可于生后() A、生后1~2天出现黄疸 B、生后2~3天出现黄疸 C、生后2~4天出现黄疸 D、生后2~5天出现黄疸 E、生后2~6天出现黄疸 2、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 B、血清胆红素>205μmol/L(12mg/dl) C、足月儿黄疸持续>2周,早产儿黄疸持续>4周 D、黄疸退而复现 E、血清结合胆红素>17.1μmol.L(1mg.dl) 3、新生儿生理性黄疸,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生后2~5天出现黄疸 B、一般情况良好 C、足月儿14天内消退 D、早产儿4周内消退 E、血清胆红素<257μmol/L(15mg/dl) 4、母乳性黄疸出现黄疸的时间() A、多于生后1天 B、多于生后2~3天

C、多于生后4~7天 D、多于生后8~9天 E、多于生后10天 5、母乳性黄疸的特点,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多于生后4~7天出现黄疸 B、血清胆红素可>342μmol/L(20mg/dl)但尚无核黄疸报告 C、胆红素在停止哺乳24~72小时后即下降 D、胃纳差,体重不增 E、继续哺乳1~4月胆红素亦降至正常 6、新生儿出生3天后出现黄疸者,下列哪项不可能() A、败血症 B、新生儿肺炎 C、胆道闭锁 D、母乳性黄疸 E、新生儿溶血病 7、足月儿出生7天后出现黄疸,下列哪项诊断是不可能的() A、败血症 B、ABO溶血病 C、新生儿肺炎 D、胆道闭锁 E、母乳性黄疸 8、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者,应首先考虑() A、新生儿肝炎 B、胆道闭索 C、新生儿溶血病 D、败血症 E、母乳性黄疸 9、新生儿生后2~3天出现黄疸者最常见的是() A、败血症 B、母乳性黄疸 C、新生儿肺炎 D、生理性黄疸 E、胆道闭索 10、患儿出生一天,足月顺产,24小时内出现黄疸,嗜睡,吸吮无力,肝脾肿大较轻。该患儿拟采用光照疗法光照需多长时间可使血清胆红素下降() A、6~8小时 B、8~12小时 C、12~24小时 D、16~28小时 E、18~30小时

新生儿黄疸试卷及答案

新生儿黄疸试卷及答 案 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新生儿黄疸 姓名:成绩: 一、选择题(每空5分) 1、约60%足月儿和80%以上的早产儿可于生后() A、生后1~2天出现黄疸 B、生后2~3天出现黄疸 C、生后2~4天出现黄疸 D、生后2~5天出现黄疸 E、生后2~6天出现黄疸 2、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 B、血清胆红素>205μmol/L(12mg/dl) C、足月儿黄疸持续>2周,早产儿黄疸持续>4周 D、黄疸退而复现 E、血清结合胆红素>μ() 3、新生儿生理性黄疸,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生后2~5天出现黄疸 B、一般情况良好 C、足月儿14天内消退 D、早产儿4周内消退 E、血清胆红素<257μmol/L(15mg/dl) 4、母乳性黄疸出现黄疸的时间() A、多于生后1天 B、多于生后2~3天 C、多于生后4~7天 D、多于生后8~9天 E、多于生后10天 5、母乳性黄疸的特点,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多于生后4~7天出现黄疸 B、血清胆红素可>342μmol/L(20mg/dl)但尚无核黄疸报告 C、胆红素在停止哺乳24~72小时后即下降

D、胃纳差,体重不增 E、继续哺乳1~4月胆红素亦降至正常 6、新生儿出生3天后出现黄疸者,下列哪项不可能() A、败血症 B、新生儿肺炎 C、胆道闭锁 D、母乳性黄疸 E、新生儿溶血病 7、足月儿出生7天后出现黄疸,下列哪项诊断是不可能的() A、败血症 B、ABO溶血病 C、新生儿肺炎 D、胆道闭锁 E、母乳性黄疸 8、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者,应首先考虑() A、新生儿肝炎 B、胆道闭索 C、新生儿溶血病 D、败血症 E、母乳性黄疸 9、新生儿生后2~3天出现黄疸者最常见的是() A、败血症 B、母乳性黄疸 C、新生儿肺炎 D、生理性黄疸 E、胆道闭索 10、患儿出生一天,足月顺产,24小时内出现黄疸,嗜睡,吸吮无力,肝脾肿大较轻。该患儿拟采用光照疗法光照需多长时间可使血清胆红素下降() A、6~8小时 B、8~12小时 C、12~24小时 D、16~28小时 E、18~30小时 11、可使新生儿黄疸加重的因素下列哪项不正确() A、饥饿 B、缺氧 C、便秘 D、失水 E、低热 12、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主要原因是()

新生儿黄疸

模块八 任务6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 【复习提问】 1.足月儿颅内出血的原因?产伤 2.新生儿颅内出血的临床表现?先兴奋后抑制 【案例】 小儿20 天,足月顺产,2周末黄疸加深,粪便色变浅,拒食。体格检查:皮肤巩膜黄染,心肺无异常,肝右肋下3.5cm,质中,脾左肋下1cm;血白细胞10 X 109/ L ,血清总胆红素265 μmol / L。 临床诊断为:病理性黄疸 思考: 1.发生病理性黄疸时血清总胆红素水平至少达到多少? 2.引发该患儿黄疸的可能疾病是什么? 【职业综合能力培养目标】 1.专业职业能力:具备正确使用蓝光疗法降低患儿胆红素水平的能力;具备为感染性病因引起新生黄疸的患儿处理感染病灶的能力。 2.专业理论知识:掌握病理性黄疸的病因、典型临床表现、胆红素脑病的诊断标准并掌握常见护理诊断及主要护理措施。 3.职业核心能力:具备对病理性黄疸患儿病情评估的能力;具备指导患儿家长正确喂养患儿的能力;培养学生沟通表达及合作的能力;具备为患儿制定健康指导方案的能力。 【新课讲解】 一、定义(图片)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在体内积聚,而引起巩膜、皮肤、黏膜、体液和其他组织被染成黄色的现象,可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两种。引起黄疸的原因多而复杂,病情轻重不一,重者可导致胆红素脑病(核黄疸),常引起严重后遗症。(视频)

二、病因 (1)感染性:①新生儿肝炎:大多数病毒可通过胎盘传给胎儿或出生时通过产道被感染,以巨细胞病毒、乙型肝炎病毒为常见;②新生儿败血症、尿路感染:由于细菌的毒素作用于红细胞,加速红细胞破坏、损伤肝脏细胞,使肝脏结合胆红素的能力下降,导致黄疽加重。 (2)非感染性:①新生儿溶血:ABO 系统和Rh 系统血型不合最为常见;②胆道闭锁:肝肠循环受阻,胆红素排泄不畅,血清含量增高;③胎粪延迟排出;④母乳性黄疽:发生率0.5%~2%;⑤遗传性疾病:如红细胞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缺陷等;⑥药物性黄疸:如维生素K 3、K 4、樟脑丸等;⑦其他:如低血糖、酸中毒、缺氧、体内出血和失水等原因可加重黄 疸。 三、临床表现 1. 新生儿肝炎 一般黄疸于生后2~3周出现,并逐渐加重伴拒食、体重不增、大便色浅,尿色深黄,肝(脾)肿大。以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伴肝功能异常。 2. 新生儿败血症及其他感染 由于细菌毒素作用,加快红细胞破坏、损坏肝细胞所致。黄疸于一周内出现,或黄疸退而复出并进行性加重,并伴全身中毒症状,有感染病灶,以脐炎、皮肤脓疱疮引起最多见。早期以未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或两者均高;晚期则以结合胆2.结合运送胆红素能力弱:新生儿出生后的短暂阶段有轻重不等的酸中毒,影响胆红素与白蛋白的结合。 3.肝脏对胆红素摄取能力差:新生儿肝细胞内Y 、Z 蛋白含量低,出生后5~10天才可达到成人水平。早产儿血中自蛋白数量少,胆红素的联结运送延缓。 4.肝脏酶系统功能不完善:肝细胞内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基转移酶的量少,且酶的活力不足,不能将未结合胆红素有效转变为结合胆红素,以至于未结合胆红素潴留在血液中。 5.肠肝循环的增加:出生后,由于新生儿肠道内正常菌群尚未建立,不能将进入肠道的胆红素还原成尿胆原、粪胆原排出体外,加之新生儿肠道内β-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较高,将结合的胆红素水解成葡萄糖醛酸及未结合胆红素,再经肠壁吸收经门静脉到达肝脏,加重肝脏负担。 由于上述特点,新生儿摄取、结合、排泄胆红素的能力较低,仅为成人的1%~2%,所以极易出现黄疸。当饥饿、缺氧、脱水、酸中毒、头颅血肿或颅内出血时,更易出现黄疸或使原有黄疽加重。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护理常规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护理常规 按新生儿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评估患儿的病史,了解是否有母婴血型不合等诱因。 2.评估患儿的临床表现,检查皮肤及脐带有无感染,了解肝脏的大小及硬度。根据患儿皮肤黄染的部位、范围及血清胆红素浓度,评估患儿黄疸的程度;了解患儿的精神状态,食奶情况、肌张力、大便颜色等。 3.了解实验室检查如肝功能、血常规等结果。 4.评估患儿家长的心理及社会支持状况。 【护理措施】 1.护理人员应按需调整喂养方式,少量多餐,耐心喂养,保证热量摄入。 2.光照疗法的护理按光照疗法护理常规。 3.严密观察病情 (1)观察体温、脉搏、呼吸及有无出血倾向。尤其在光疗时,加强监测,及时发现体温及呼吸异常并及时处理。 (2)观察患儿精神反应、哭声、吸吮力、肌张力、有无惊厥等,从而判断有无核黄疸发生。(3)观察大便颜色、性质、量。如胎粪排出延迟,应予灌肠处理,促进胆红素及大便的排除。 4.遵医嘱给予肝酶诱导剂和清蛋白以加速未结合胆红素的转化排出。并减少其通过血-脑脊液屏障的机会,从而降低核黄疸的发生。 5.必要时做好换血治疗的准备。 6.做好患儿家长的心理护理,向家长解释疾病知识及预后,减轻患儿家长的焦虑,担忧。 7.做好患儿安全护理。 8.与患儿家属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做好心理疏导工作。 【健康指导】 1.向家长介绍黄疸的有关知识,使家长了解病情,指导家长对黄疸的观察,以便早期发现问题,早就诊。及时给予康复治疗及出院后的康复指导。 2.若患儿为红细胞G-6PD缺乏者,患儿母亲哺乳期间,需忌食蚕豆及其制品,衣物保管时切勿放樟脑丸,并注意药物选用,以免诱发溶血。 3.若为母乳性黄疸,可继续喂养,严重者暂停母乳喂养,待黄疸消退后再恢复母乳喂养。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