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黄疸就是新生期常见症状之一,尤其就是一周内得新生儿,既可以就是生理现象,又可为多种疾病得主要表现。胆红素重度升高或虽然不很高,但同时存在缺氧、酸中毒、感染等高危因素时,可引起胆红素脑病,死亡率高,幸存者多存在远期神经系统后遗症。因此,需及时正确判断黄疸得性质,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

一、生理性黄疸约50%~60%得足月儿与80%得早产儿出现暂时性得、轻度得黄疸过程,称为生理性黄疸。其特点为:足月儿生理性黄疸多于生后2~3天出现,4~5天达高峰,黄疸程度轻重不一,轻者仅限于面颈部,重者可延及躯干、四肢,粪便色黄,尿色不黄,一般无不适症状,也可有轻度嗜睡或纳差,黄疸持续7~10天消退;早产儿多于生后3~5天出现黄疸,5~7天达高峰。早产儿由于血浆白蛋白偏低,肝脏代谢功能更不成熟,黄疸程度较重,消退也较慢,可延长到2~4周。生理性黄疸存在个体差异,也因种族、地区、遗传、与喂养方式得不同而有较大得差别。如东方人比西方人高,母乳喂养儿较人工喂养儿高。临床在鉴别生理性与病理性黄疸时,除血清胆红素为重要诊断依据外,必需结合病因与临床表现。早产儿在缺氧、酸中毒、低体温、喂养过迟等情况下血清胆红素虽在正常范围内,已有发生核黄疸得危险,应视为病理性黄疸。另有部分新生儿血胆红素已达高胆红素血症,却找不出任何病因,有可能仍属生理性黄疸。因此对血胆红素>6~10mg/dl得婴儿,均应仔细认真分析查明原因,以免贻误诊断与治疗二、病理性黄疸新生儿黄疸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需考虑为病理性黄疸:①黄疸出现早:生后24小时内出现;②程度重:足月儿血清胆红素浓度>220、6µmol/L(12、9mg/dl),早产儿>256、5μmol/L(15mg/dl);③血清结合胆红素增高>26µmol/L(1、5mg/dl);④进展快:血清胆红素每天上升>85µmol/L(5mg/dl);⑤黄疸持续时间较长,超过2~4周(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或进行性加重或退而复现。

1、常见病因A、新生儿溶血病包括Rh与ABO溶血病。特点就是黄疸常于生后24小时内出现,进展较快,血清胆红素>256、5~342μmol/L(15~20mg/dl),严重者可伴有贫血、肝脾大、甚至胎儿水肿、胆红素脑病等。

B.感染重症感染(如败血症、化脑、重症肺炎等)时可导致黄疸加重。感染因素除可致溶血外,同时又可抑制肝酶活力,致使肝细胞结合胆红素能力下降,而致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一般宫内感染黄疸出现早,生后感染略晚,同时伴有感染得各种表现。新生儿肝炎综合征多数由病毒引起,常见有乙型肝炎病毒、巨细胞病毒、肠道病毒、EB病毒等,多为宫内感染。细菌感染如B族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杆菌等引起得肝炎称中毒性肝炎。

C.窒息、缺氧、酸中毒母有妊娠高血压疾病、慢性心肾病、贫血等;或有胎位、胎盘、脐带异常;或为非自然分娩(胎吸、产钳助产),产前用过镇静剂等,均可导致宫内窘迫或生后窒息,加重缺氧与酸中毒。缺氧使肝酶活力受抑制。酸中毒可影响未结合胆红素与白蛋白得结合而加重黄疸。

D.低体温、低血糖、低蛋白血症为早产儿或极低出生体重儿常易发生得并发症,体温不升、低血糖可影响肝酶活性,低蛋白血症可影响与胆红素得结合,而使黄疸加重。

E.先天性代谢缺陷病如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半乳糖血症、果糖不耐受症、酪氨酸血症、糖原累积病IV型、脂质累积病(尼曼匹克病、高雪病)。家族性暂时性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甲状腺功能低下,脑垂体功能低下,先天愚型、幽门狭窄、肠梗阻常伴有血胆红素升高或黄疸延迟消退。

F.胆管排泄胆红素障碍(1)先天性胆道闭锁:可发生在肝外(胆总管、肝胆管)或肝内胆管。(2)先天性胆总管囊肿。(3)胆汁粘稠综合征可由于新生儿溶血病,新生儿肝炎、肝内小胆管发育不全与药物等原因引起,胆汁淤积在小胆管中。(4)其她肝与胆道肿瘤、胆道周围淋巴结病等。如同时有肝细胞功能障碍,也可伴有未结合胆红素增高,而致混合性高胆红素血症。

G.母乳性黄疸分为早发型与迟发型。前者又称母乳喂养性黄疸,认为与母乳喂养量不足有关,摄入少使肠蠕动减少,胎粪排出延迟而致肠肝循环增加。后者可能与母乳中β-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高有关,使肠道内得结合胆红素水解后重吸收,增加肠肝循环。早发型母乳性黄疸于生后3~4天出现黄疸,5~7天达高峰,2~3周消退;迟发型于生后6~8天出现黄疸,2~3周达高峰,可迟至生后6~12周消退。母乳性黄疸得诊断需在排除了其她病理因素后才可作出。H.高结合胆红素血症:临床以阻塞性黄疸为特征,即皮肤、巩膜黄染,大便色变淡或灰白,尿色深黄,肝脾大与肝功能损害。

2、病理性黄疸得诊断与鉴别诊断:详细询问妊娠史、胎次、分娩史、输血史、父母血型、感染史、用药、家族史、喂养方式、尿便颜色等情况,问清黄疸发生情况有助于鉴别诊断。

A.24小时内黄疸,Rh、ABO溶血病,宫内感染。

B.2~3天黄疸,多为生理性,如黄疸重、持续时间长,考虑病理性因素。

C.4~5天出现或加深,考虑败血症、胎粪排泄延迟。

D.消退延迟、或持续加深,考虑母乳性、感染性、红细胞形态异常等。

E.黄疸消退时间母乳性黄疸多延迟,可经3~12周黄疸才能消退。

F.生理性黄疸期已过,若黄疸持续加深,应考虑母乳性黄疽、感染性疾病、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等。如尿黄,大便发白应考虑胆道闭锁或狭窄、新生儿肝炎、遗传代谢性病与由于各种原因引起溶血后阶段所发生得胆汁粘稠综合征。注意新生儿胆道闭锁与新生儿肝炎得区别。

2)体格检查一般生理性黄疸主要表现在面部与躯于部,若四肢及或手、足心均出现黄疽,常表示其血清胆红素已>255umol/L(15mg/d1),为病理性。见下表,如黄疸得颜色较鲜明有光泽呈桔黄或金黄色,偶尔伴有苍白,应考虑以未结合胆红素为主得黄疽;若黄疸夹有暗绿色,凡登白试验呈现双相,考虑有结合胆红素得增高。同时应检查小儿有无病态,就是否有贫血,

皮肤有无出血点,肝脾就是否肿大,若除黄疸外,无上述异常则见于母乳性黄疸等。若具有上述症状与体征则要考虑新生儿溶血症及重症感染性疾病。尚应注意有无神经系统症状,特别对重度黄疽患儿,如神萎或激惹,肌张力减低或增高、吸吮反射得强弱,有无凝视等。在严重Rh 溶血病得患儿,可出现全身性水肿,提示预后较差。

3)实验室及其她检查

经皮测胆红素仪为无创得检测方法,操作便捷,经皮胆红素值(TcB)与微量血胆红素值相关性良好,由于此法受测定部位皮肤厚薄与肤色得影响,可能会误导黄疸情况,可作为筛查用,一旦达到一定得界限值,需检测血清血胆红素。

⑴红细胞、血红蛋白、网织红细胞、有核红细胞在新生儿黄疸时必须常规检查,有助于新生儿溶血病得筛查。有溶血病时红细胞与血红蛋白减低,网织红细胞增多。

⑵血型包括父、母及新生儿得血型(ABO与Rh系统),特别就是可疑新生儿溶血病时,非常重要。必要时进一步作血清特异型抗体检查以助确诊。

⑶红细胞脆性试验怀疑黄疸由于溶血引起,但又排除血型不合溶血病,可做本试验。若脆性增高,考虑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自身免疫性溶血症等。若脆性降低,可见于地中海贫血等血红蛋白病。

⑷高铁血红蛋白还原率正常>75%,G-6PD缺陷者此值减低,须进一步查G-6PD活性测定,以明确诊断。甲状腺功能减低者行甲状腺功能检测。

⑸疑为感染所致黄疸,应做血、尿、脑脊液培养,血清特异性抗体,C反应蛋白及血沉检查。血常规白细胞增高或降低,有中毒颗粒及核左移。

⑹肝功能检查测血总胆红素与结合胆红素,谷丙转氨酶就是反映肝细胞损害较为敏感得方法,碱性磷酸酶在肝内胆道梗阻或有炎症时均可升高。

⑺超声腹部B超为无损伤性诊断技术,特别适用于新生儿。胆道系统疾病时,如胆管囊肿、胆管扩张、胆结石、胆道闭锁,胆囊缺如等都可显示病变情况。

⑻听、视功能电生理检查包括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可用于评价听觉传导神经通道功能状态,早期预测胆红素毒性所致脑损伤,有助于暂时性或亚临床胆红素神经性中毒症得诊断。

3、治疗要点:

A、光照治疗:就是一种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得简单易行得方法。光疗通过转变胆红素产生异构体,使胆红素从脂溶性转变为水溶性,不经过肝脏得结合,经胆汁或尿、大便排出体外。

⑴光疗指征:见表1,表2

注:括号内数值为mg/dL, 1mg/dL=17、1umol/L

注:括号内数值为mg/dL, 1mg/dL=17、1umol/L

⑵光源:蓝光最好,也可选择白光或绿光。

⑶方法:单面光疗法、双面光疗法、毯式光纤黄疸治疗法。首选双面光疗法。

⑷时间:视病情采用连续或间歇照射,即24h连续照射或照10~12h,间歇14~12h。

⑸光疗注意事项:

①光疗期间需密切监测血清胆红素浓度,一般12~24h测定1次,对溶血病及血清胆红素浓度接近换血指征者,应每4~6h测定血清胆红素与红细胞压积。光疗结束后,连续监测2d,以观察有无反跳现象。当反跳超过光疗前水平时,需再次光疗。

②灯管连续使用2000~2500h需更换新灯管。在治疗Rh溶血病等重症高胆红素血症时,应更换新灯管。

③光疗箱需预热,箱温达28~30℃方可入箱,室温维持在24℃左右,每小时记录箱温、体温、脉搏及呼吸。

④婴儿裸体,黑眼罩保护双眼,尿布遮盖会阴部。

⑤由于光疗时不显性失水量增加,因此光疗时液体入量需增加15~20ml/kg、d。

⑹光疗副作用:目前认为光疗相当安全,副作用一般无危险。常见副作用发热、腹泻、皮疹、核黄素缺乏、青铜症及低钙血症等,停光疗后可自愈。因为光能穿透薄得阴囊皮肤,甚至到达卵巢,虽然有限深度引起生殖腺损伤得可能性极小,但光疗期间要用尿布遮盖生殖腺。由于强光线照射能够损伤视网膜,结膜充血、角膜溃疡等,故光疗时必须用眼罩保护眼睛,只要做好保护,并无影响。

B、药物治疗:

⑴一般治疗:去除引起胆红素脑病得高危因素,如缺氧、酸中毒、感染、高热、低体温、低血糖、低蛋白血症等。

⑵酶诱导剂:苯巴比妥5mg/kg、d,分2~3次;尼可刹米100mg/kg、d,分3次口服。

⑶抑制溶血过程:大剂量丙种球蛋白,用于重症溶血早期,用量1g/kg, 4~6h内静脉滴注,用3~5天。

⑷减少游离得未结合胆红素:白蛋白一般用于生后1周内得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用量1g/kg稀释成5%浓度静脉滴注;也可用血浆10ml/kg静脉滴注。在换血前1~2h应输注1次白蛋白。

三、溶血性黄疸

新生儿溶血病通常指母婴血型不合,母亲得血型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血循环导致胎儿、新生儿红细胞大量破坏。其中以ABO或Rh血型系统血型不合引起得溶血病常见,我国以ABO血型不合所致得溶血病最多见,通常母为O型,子为A型或B型。Rh溶血病较少见,以母亲为Rh阴性(即D抗原阴性),子为Rh阳性(D抗原阳性)多见;Rh阳性得母亲,偶有机会发生E、e、C、c等母子血型不合得溶血病。第一胎很少发病,多发生在第二胎以上。

1、临床特点

1)胎儿水肿:严重者出生时已有严重贫血,心力衰竭,全身水肿甚至死胎,主要见于Rh溶血病。

2)黄疸:为本病常见而重要得症状,常于生后24小时内或第2天出现,并迅速加重。

3)贫血:Rh溶血病贫血出现早且重,ABO溶血病可无明显贫血或轻中度贫血。部分Rh溶血病在生后2~6周发生明显贫血(Hb<80g/L称晚期贫血)。

4)肝脾肿大:程度不一,轻者无明显肿大,Rh血型不合并发重症胎儿水肿者肝脾明显肿大。

5)胆红素脑病:重症黄疸时可发生,表现反应差、精神萎靡、厌食。肌张力低,继而易激惹、高声尖叫、呼吸困难、惊顾或角弓反张、肌张力增高等。

6)其它:病史中母有不明原因流产、死胎、死产史,或上一胎有新生儿重症黄疸病史。

2、实验室及其她检查

1)血常规:红细胞与血红蛋白降低,网织红细胞增高,有核红细胞增高(>12/1000只白细胞)。

2)血生化检查:血清非结合胆红素增高;严重溶血者,新生儿晚期可因胆汁淤积而出现血清结合胆红素增高。

3)血型鉴定:母婴Rh或ABO血型不合。

4)血型血清学检查:

⑴ABO溶血病:改良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游离抗体阳性;或释放试验阳性,都可确诊。若仅婴儿血清中游离抗体阳性,只能表明小儿体内有抗体,并不一定致敏,故不能作为确诊依据。

⑵Rh溶血病:

①母血清检测:用母血清与子红细胞作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其中任何一项阳性说明含有不完全抗体,然后再测定D、E、C、e、c得抗体特异性。

②婴儿血样检查: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释放试验阳性,游离抗体阳性。

3、需要鉴别得疾病能引起新生儿溶血得其它疾病,如G-6PD 缺乏,地中海贫血及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等,败血症、宫内感染等引起病理性黄疸得疾病。

【处理要点】

1、Rh溶血病:

⑴胎儿期重度受累者出生时有水肿、腹水、贫血、心肺功能不全者,如不及时处理常生

后不久死亡。应保持有效通气、控制心衰,尽快换血(换入浓缩血)。

⑵出生后一旦明确诊断为Rh血型不合溶血病,可给静脉丙种球蛋白,按1g/kg、d ,开始半小时为5ml/hr,无不良反应,则以15~20ml/hr滴入, 用3~5天。

⑶出生时一般情况尚正常,但生后很快出现黄疸,应采取措施降低血清胆红素,防止胆红素脑病得发生。主要采用光疗、换血、输注白蛋白治疗,具体方法见新生儿黄疸章节。

⑷纠正贫血:早期重度贫血者可采用浓缩血液换血;晚期贫血若程度不重可观察,但当血红蛋白明显下降同时出现心率加快、气急或体重不增等症状时,可少量多次输血,输入Rh血型与母亲相同,ABO血型与新生儿相同得血。

2、ABO溶血病:治疗原则同Rh溶血病,重点就是降低血清胆红素,防止胆红素病,贫血明显者可酌情输O型洗涤红细胞,每公斤体重0、1 单位。

四、胆红素脑病

胆红素脑病得典型症状,以往将胆红素脑病分为4期:警告期、痉挛期、恢复期与后遗症期,现多将前三期称为急性胆红素脑病,第四期称为慢性胆红素脑病。

(一) 急性胆红素脑病期典型得急性胆红素脑病经历3个临床阶段。第一阶段在生后前几天,反应略低下,嗜睡,轻度肌张力减低,活动减少,吸吮弱,轻微高调哭声。此阶段胆红素水平若能迅速降低,上述表现就是可逆得。第二阶段表现易激惹、哭声高调,拒乳,呼吸暂停、呼吸不规则、呼吸困难,嗜睡与肌张力增高。肌张力增高累及伸肌群,可呈角弓反张,可伴有惊厥,或有发热。重症者可深度昏迷,甚至中枢性呼吸衰竭而死亡。此阶段出现肌张力增高者可发展为慢性胆红素脑病,如紧急换血可能逆转中枢神经系统改变。第三阶段通常在1周后,肌张力增高消失,转为肌张力减低。随即吸吮力与对外界反应渐渐恢复,继而呼吸好转,1~2周后急性期症状可全部消失。急性胆红素脑病到慢性胆红素脑病(即核黄疸)得后遗症期有一个演变过程。慢性胆红素脑病得典型表现通常在1岁前,婴儿喂养困难,进而高调哭声与肌张力减低,但深腱反射增强,持续颈强直,运动发育迟缓。一般在6~7岁之前安静时肌张力低下,直到学龄期,转为肌张力增高。

(二) 慢性胆红素脑病期典型得核黄疸后遗症由四联症组成: ①锥体外系运动障碍:表现相对持久或持续终身,主要表现为手足徐动,可早在生后18个月出现,也可晚至8~9岁。严重时手足徐动可妨碍四肢功能得发育。严重受累得儿童可有发音困难、表情怪异、流涎以及咀嚼与吞咽困难。②听力异常:听力损害就是胆红素神经毒性得一个突出表现,脑干听觉通路对胆红素得毒性作用尤其敏感。通常高频听力丧失最严重,在极低出生体重儿可引起感觉神经性听力丧失。③眼球运动障碍:表现为眼球转动困难,特别就是向上凝视受限,常呈“娃娃眼”,提示神经损害发生在动眼神经核得上一水平。④牙釉质发育异常:有绿色牙或棕褐色牙,门齿有弯月形缺陷,由于釉质发育不全。

胆红素毒性得这些后遗症也可发生在新生儿期从未出现过急性胆红素脑病得婴儿。另外,早期流行病学研究提示有些新生儿可有亚临床型胆红素脑病得后遗症,如仅表现轻度运动功能障碍与(或)认知功能异常。

五、预防预防严重高胆红素血症得重要环节就是生后对黄疸得监测与出院后有效得随访,对于在医院分娩出生得婴儿,大多数医院能够做到对黄疸得常规监测。目前发现严重高胆红素血症得病例常为出院后未进行适时、有效得随访,在目前大多数父母对新生儿黄疸得认识与知识较缺乏得情况下,各级医疗机构应进行新生儿黄疸知识宣教,普及黄疸相关常识,例如如何辨别皮肤黄疸得轻重,达到什么程度需要到医院随访等等。如果对黄疸监测与随访工作能够做好,严重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以及其引起得核黄疸与神经系后遗症绝大数就是可预防得。

病人多于进食中突然发生呛咳、剧烈得阵咳及梗气、可出现气喘、声嘶、紫绀与呼吸困难、若为小而光滑得活动性异物,如瓜子、玉米粒等,可在病人咳嗽时,听到异物向上撞击声门得拍击音,手放在喉气管前可有振动感。异物若较大、阻塞气管或靠近气管分支得隆凸处,可使两侧主支气管得通气受到严重障碍,因此发生严重呼吸困难,甚至窒息、死亡。气管异物

2、安静期:若异物较小,刺激性不大,或异物经气管进入支气管内,则可在一段时间内,表现为咳嗽与憋气得症状很轻微,甚至消失。而出现或长或短得无症状期,故使诊断易于疏忽。

3、刺激或炎症期:植物类气管异物,因含游离酸,故对气管粘膜有明显得刺激作用。豆类气管异物,吸水后膨胀,因此容易发生气道阻塞。异物在气道内存留越久,反应也就越重,初起为刺激性咳嗽,继而因气管内分泌物增多,气管粘膜肿胀,而出现持续性咳嗽、肺不张或肺气肿得症状。

4、并发症期:异物可嵌顿在一侧支气管内,久之,被肉芽或纤维组织包裹,造成支气管阻塞、易引起继发感染。长时间得气管异物,有类似化脓性气管炎得临床表现“咳痰带血、肺不张或肺气肿。引起呼吸困难与缺氧

让患儿俯卧在两腿间,头低脚高,然后用手掌适当用力在患儿得两肩胛骨间拍击4次。拍背不见效,可让患儿背贴于救护者得腿上,然后救护者用两手食指与中指用力向后、向上挤压患儿中上腹部,压后即放松,可重复几次。或使用催吐法,用手指伸进口腔,刺激舌根催吐,此法适用于较靠近喉部得气管异物。

若上述方法未能奏效,则应立即将患者送医院急救,在喉镜或气管镜下取出异物,切不可拖延。呼吸停止得即给予口对口人工呼吸,以期为抢救争取时间。有些较小得异物呛入气管后,患者一阵呛咳后,并没有咳出任何异物,却很快平静下来。说明异物已进入支气管内,支气管异物可能没有任何明显得呼吸障碍。但绝不可麻痹大意、心存侥幸,认为异物迟早总会咳出,因为异物一旦进入支气管,被咳出得机会就是极少得。异物在肺内存留时间过长,不仅不易取出,还可引起支气管肺炎、肺不张、肺脓肿等严重疾病,影响肺功能。

所以,凡就是明知有异物呛入气管,在没有窒息得情况下,即使没有任何呼吸障碍表现,也应尽早去医院行胸部CT等检查,以便在气管镜下取出异物。

新生儿黄疸

一、概述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血清胆红素浓度增高而引起皮肤,巩膜及粘膜黄染的症状。新生儿黄疽是新生儿早期最常见的症状,也是新生儿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部分病理性黄疸可致中枢神经系统受损,产生胆红素脑病,故应加强对新生儿黄疸的临床观察,尽快找出原因,及时治疗。 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 1、胆红素生成较多新生儿每日生成胆红素约8.8mg/kg,而成人仅为3.8mg/kg。其原因是:胎儿处于氧分压偏低的环境,故生成的红细胞数较多,出生后环境氧分压提高,红细胞相对过多、破坏亦多;胎儿血红蛋白半衰期短,新生儿红细胞寿命比成人短20~40天,形成胆红素的周期缩短;其他来源的胆红素生成较多,如来自肝脏等器官的血红素蛋白(过氧化氢酶、细胞色素P450等)和骨髓中无效造血(红细胞成熟过程中有少量被破坏)的胆红素前体较多。 2、运转胆红素的能力不足刚娩出的新生儿常有不同程度的酸中毒,影响血中胆红素与白蛋白的联结,早产儿白蛋白的数量较足月儿为低,均使运送胆红素的能力不足。 3、肝功能发育未完善①初生儿肝细胞内摄取胆红素必需的Y、Z蛋白含量低,5~10天后才达成人水平;②形成结合胆红素的功能差,即肝细胞内脲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UDPGT)的含量低且活力不足(仅为正常的0~30%),不能有效的将脂溶性未结合胆红素(间接胆红素)与葡萄糖醛酸结合成水溶性结合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此酶活性在一周后逐渐正常;③排泄结合胆红素的能力差,易致胆汁郁积。 4、肠肝循环的特性初生婴儿的肠道内细菌量少,不能将肠道内的胆红素还原成粪、尿胆原;且肠腔内葡萄糖醛酸酶活性较高,能将结合胆红素水解成葡萄糖醛酸及未结合胆红素,后者又被肠吸收经门脉而达肝脏。 由于上述特点,新生儿摄取、结合、排泄胆红素的能力仅为成人的1%~2%,因此极易出现黄疸,尤其当新生儿处于饥饿、缺氧、胎粪排出延迟、脱水、酸中毒、头颅血肿或颅内出血等状态时黄疸加重。 二、新生儿黄疸的分类 1、生理性黄疸由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约50%~60%的足月儿和>80%的早产儿于生后2~3天内出现黄疸,4~5天达高峰;一般情况良好,足月儿在2周内消退,早产儿可延到3~4周。目前对民既往沿

新生儿黄疸的健康教育

新生儿黄疸的健康教育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新生儿黄疸的健康教育 (定义) 新生儿黄疸是由于新生儿时期血清胆红素增高,而引起皮肤、粘膜、巩膜发黄的临床现象。 (临床表现) 1.生理性黄疸——约60%的足月儿和80%以上的早产儿会出现生理性黄疸。 足月儿于出生后2—3天开始,4—5天达到高峰,10—14天自然消退。早产儿生理性黄疸出现较晚、程度重,可延至3—4周消退。 2.病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特点为:1)黄疸出现早(出生后24小时内); 2)程度重,血清胆红素超过1早产儿超过1或病情发展快,胆红素每日上升超过85umol/1;3)黄疸消退延迟,足月儿超过2周,早产儿超过4周,或黄疸退而复现;4)血清结合胆红素超过26umol/1 (介绍治疗) 1.病因治疗,针对不同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 2.注意保暖,提早喂养,公鸡足够热量,保持大便通畅。 3.降低血清胆红素,防止胆红素脑病发生,可采取蓝光疗法,使用酶诱导剂,血浆或白蛋白等方法。必要时考虑换血疗法。 (住院期间的教育) 1.帮助家长了解新生儿黄疸发生的原因和患儿病情,取得合作。告知其光之疗 法是通过荧光照射使新生儿体内未结合胆红素转变成水溶性异构体,易于从胆汁和尿液中排除。 2.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湿度适宜,定时通风,一般每日两次,避免对流风。减 少人员探视,预防交叉感染。 3.注意保暖:包被穿衣适中,防低温或过热。 4.合理按需喂养,提倡母乳喂养,保持大便通畅。 5.若“母乳性黄疸”需暂停母乳喂养72小时;期间予以人工喂养,注意奶具消 毒。 6.注意观察小儿皮肤黄染程度,黄染过重者需中药利胆退黄,光疗治疗。光疗 时注意保护好眼及会阴部,鼓励其多喂水,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 7.注意观察小儿反应、哭声、吃奶及大便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护人员。 特别是臀部护理,勤换尿布。

新生儿黄疸分辨

(一)生理性黄疸 (1)在生后2~3天起出现并逐渐加深,在第4~6天为高峰,第2周开始黄疸逐渐减轻。(2)黄疸有一定限度,其颜色不会呈金黄色。黄疸主要分布在面部及躯干部,而小腿、前臂、手及足心常无明显的黄疸。若抽血测定胆红素,足月儿在黄疸高峰期不超过12毫克/分升,早产儿不超过15毫克/分升。(3)足月儿的生理性黄疸在第2周末基本上消退,早产儿黄疸一般在第3周内消退。(4)小儿体温正常,食欲好,体重渐增,大便及尿色正常。 (二)病理性黄疸 有下列表现之一时常揭示黄疸为病理性:(1)黄疸出现得早,生后24小时内即出黄疸;(2)黄疸程度重,呈金黄色或黄疸遍及全身,手心、足底亦有较明显的黄疸或血清胆红素大于12~15毫克/分升;(3)黄疸持久,出生2—3周后黄疸仍持续不退甚至加深,或减轻后又加深;(4)伴有贫血或大便颜色变淡者;(5)有体温不正常、食欲不佳、呕吐等表现者。 新生儿黄疸,由于凝血酶不足,葡萄糖全酸转化酶也不足,所以胆红代谢受影响。一旦孩子生下来后,足月儿50%有黄疸,早产儿80%有黄疸。 黄疸分生理性,病理性。 生理性黄疸是孩子出生后2-3天有点黄,4-5天后更黄,7-10天慢慢消失。早产儿黄的比较重一些,消失的晚一些,大概要3-4周。 高胆红血症:足月儿12毫克/分升,早产儿超过15毫克/分升,这样就要进行一些处理了。 如果胆红素超过20毫克/分升,就很高了,必须要进行治疗。孩子有可能精神不好,嗜睡,容易有后遗症。 病理性黄疸:和溶血有关系。如:RH血型不合,ABO血型不合。这个可以用静丙球蛋白治疗。 败血症:同时有感染的症状,发烧、腹泻,这需要尽快地治疗。 胆汁淤积:这种黄是比较暗淡的黄,这时候可以用利胆药。 胆道闭锁:孩子一般是持续的黄疸加重,肝功硬,这就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检查。 新生儿肝炎:和病毒感染有关系。 母乳性黄疸:生理性黄疸退了,又有黄色了。孩子吃奶很好,没有情况。这时后,要停母乳2-3天,黄疸就会消失了。之后可以继续吃母乳。 新生儿生理黄疸护理方法 新生儿有个特殊的生理现象,出生后会出现黄疸,称为生理性黄疸。如果年长儿及成人发生黄疸就不正常了。足月新生儿一般生后2~3天出现,这时皮肤呈浅黄色,巩膜(白眼珠)以蓝为主微带黄色,尿稍黄但不染尿布,孩子没有什么不适,一般生后2~4天黄疸最明显,1周左右就消退了。 观察黄疸一定要在自然光线下进行.如果屋子里光线暗或在灯光下则看不清,父母应及时观察这一现象。生理性黄疸血胆红素在2~12毫克/分升。 早产儿,低体重儿(小于2500克)生理性黄疸出现较晚,一般生后3~5天出现,6~8天达到高峰,黄疸的程度也比足月儿重,血胆红素可达15毫克/分升,而且黄疸消退的时间也比较晚,7~9天开始消退,2~3周才退净。 为什么会发生生理性黄疸呢?胎儿为了适应胎内缺氧的环境,他的红细胞体积大、数量多,以便携带更多的氧气和营养,供给胎儿的需要。出生后新生儿开始用肺呼吸,多余的红细胞被破坏而产生过多的胆红素,肝脏转化排泄胆红素的能力差,使胆红素在血中堆积所造成的。 新生儿在头1~2天的红细胞总数可高达每立方毫米500~700万,1个月末逐渐下降至450~460万。另外,正常情况下,胆红素在肠道内由于细菌的作用,才能变成尿胆元及粪胆元排出体外,而使大便色黄。刚刚出生的新生儿,肠道内细菌少,不能将肝脏所转化的全部胆红素处理掉,这些胆红素也是造成生理性黄疽的另一个原因。另外,新生儿的肝脏本身发育不够完善,肝酶活力差,不能有效地处理大量的胆红素。所以容易发生新生儿黄疸。家庭护理要点 1.生理性黄疸是一种生理现象,孩子没有什么不舒服,因此发现黄疸不要着急,此期间可用些葡萄糖冲水喝,糖水的利尿作用可使胆红素加速排出。吃奶不好及饥饿可能使生理性黄疽加重延长。 2.各种急慢性疾病也可使生理性黄疸加重或延长,应积极治疗这些疾病。 3.应注意与迅速出现的严重的病理性黄疸相鉴别,观察黄疸进展情况,出生后黄疸发生的时间、部位、程度变化,有无肌张力低下、嗜睡、吸吮反射减弱、发烧、岖吐等情况。若出现上述表现,切莫延误病情,失去治疗时机。 怎样分辨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 约60%的足月儿和80%的早产儿在出生2-3天后,皮肤、黏膜会发生黄疸现象,并且逐渐加深,到5-7天时最明显,一般在10天左右逐渐消退。在黄疸期间,宝宝的吃、睡和哭声都正常,没有什么变化,这种黄疸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称为“生理性黄疸”。 当发现宝宝有黄疸时,要仔细观察。首先要注意黄疸出现的时间。如果在生后2天内就有黄疸出现,或15天后黄疸仍不消退,或黄疸消退后又出现黄疸,这就不是生理性黄疸了,而是其他疾病如溶血性黄疸、胆道阻塞、新生儿肝炎等引起的病理性黄疸;如果在出现黄疸时颜色很深,同时伴有精神差、吃奶不好、发热、大便颜色不是黄色而是灰白色,小便深黄色,甚至有高热、抽筋等表现,这可不是生理性黄疸了,是严重疾病的表现,如肠道闭锁、败血症、脑膜炎等,应该迅速去医院检查,即时治疗。 因此观察宝宝是否有黄疸时最重要的。看宝宝是否有黄疸,最好看脸部和眼睛,让宝宝在自然光线下观察,就会很清楚。轻的黄疸可以用食指轻轻按压宝宝的鼻尖和额部,然后很快松开,观察鼻尖或额部皮肤的色泽是否黄染就一目了然了。 怀疑为母乳性黄疸时,可以暂时停止母乳喂养2-3天,改喂牛乳。如果该喂牛乳后黄疸很快消退,可以确定为母乳性黄疸,无需特殊治疗,母乳可以继续喂,自然等待黄疸消退。 新生儿黄疸原因 保定肝病专家介绍,“黄疸”又叫做“高胆红素血症”,就是血液中的胆红素偏高,而使得皮肤看起来黄黄的。“胆红素”主要是血红素进行分解、代谢而产生的,红血球中

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黄疸是什么 医学上把未满月(出生28天内)宝宝 出现的黄疸,称之为新生儿黄疸,主要症状 为皮肤、黏膜、巩膜发黄,宝宝食欲不振、 不安躁动,体温可能也会有所上升。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中一种很常见的 疾病,临床上约有85%的足月儿及绝大多数 早产儿在出生后一周内出现黄疸。 新生儿黄疸主要是因为新生儿的肝脏功能发育不完善,胆红素代谢异常,血中的胆红素浓度升高引起的一种疾病,具体又可以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有下列特征: 1、黄疸一般在生后2-3天开始出现。 2、黄疸逐渐加深,在第4-6天达高峰, 以后逐渐减轻。 3、足月出生的新生儿,黄疸一般在生 后2周消退,早产儿一般在生后3周消退。 4、黄疸程度一般不深,皮肤颜色呈淡 黄色,黄疸常只限于面部和上半身,黄疸 时孩子的一般情况良好,体温正常,食欲 正常,大小便的颜色正常,生长发育正常。 5、化验血清胆红素超过正常2mg/dl, 但小于12mg/d1。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有下列特征: 1、黄疸出现时间过早,于生后24小时内出现。 2、黄疸消退时间过晚,持续时间过长,超过正常 的消退时间,或黄疸已经消退而又出现,或黄疸在高 峰时间后渐退而又进行性加重。 3、黄疸程度过重,常波及全身,且皮肤黏膜明显 发黄。 4、检查血清胆红素时,胆红素超过12mg/dl,或 上升过快,每日上升超过5mg/dl。 5、除黄疸外,伴有其他异常情况,如精神疲累, 少哭,少动,少吃或体温不稳定等。 怎么判断新生儿黄疸的程度 通常在自然光线下,观察新生儿皮肤黄染程度, 主要分为: 1、轻度:仅仅是面部黄染。 2、中度:躯干部皮肤黄染。躯干部用手指将皮肤 按压后抬起,观察皮肤黄染的情况。 重度:四肢和手足心都出现黄染。此时应该及时到医院检查和治疗。

新生儿黄疸的观察

新生儿黄疸的观察 一、病因 1、感染性①新生儿肝炎;②新生儿败血症、尿路感染等 2、非感染性①新生儿溶血;②胆道闭锁;③胎粪延迟排出;④母乳性黄疸; ⑤遗传性疾病;⑥药物性黄疸;⑦其他:如低血糖、酸中毒、 缺氧、体内出血和失水等 二、实验室检查血清胆红素主要是未结合胆红素增高,其增高的生理范围随日龄 而异。 24h 48h内 72h内及以后(mg/dl) 足月儿 <6 <9 <12.9 早产儿 <8 <12 <15 红细胞、血红蛋白、网织红细胞都在正常范围。尿中无胆红素或过多的尿胆原,肝功能正常。但个别早产儿血清胆红素不到204μmol/L(12mg/dl)也可发生胆红素脑病,对生理性黄疸应有警惕以防对病理性黄疸的误诊或漏诊。 三、新生儿黄疸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要考虑为病理性黄疸: 1、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TCB>6mg/dl; 2、足月儿TCB>12.9mg/dl,早产儿>15mg/dl; 3、血清结合胆红素>1.5mg/dl; 4、TCB每天上升>5mg/dl,有体温不正常、食欲不佳、呕吐等表现者。 5、黄疸持续时间较长,超过2-4周,或进行性加重 胆红素脑病:当血清胆红素〉342μmol/L (20mg/dl),可引起胆红素脑病(核黄疸)。患儿出现精神反应差,食欲不振,拒乳,以后出现尖叫、凝视、角弓反张甚至抽搐等症状。

四、新生儿黄疸的观察 1、皮肤黄染是本病早期的唯一症状,新生儿是一特殊的群体,不能自我表达,完全 依赖我们细致的观察。黄疸患儿注意观察黄疸出现的时间、皮肤颜色、范围以及大小便颜色,最重要是注意观察有无神经系统反应,如原始反射、吸吮吞咽及肌张力情况。 2、精神状态:新生儿一般精神状态良好,若出现嗜睡、反应差、拥抱反应减弱 等,要注意防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严重可致婴儿死亡。 3、皮肤颜色:新生儿黄疸的颜色、部位变化,可判断黄疸的严重程度。若新生 儿黄疸从巩膜、头面部,逐渐扩散到四肢、手足心,且颜色加深,说明黄疸 逐渐加重,应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 4、吃奶情况:生理性黄疸和母乳性黄疸不影响婴儿的饮食,这一点也是婴儿家长不重视的原因,认为小儿吃奶正常,身体没有病,其实是家长缺乏黄疸的相关知识,应引起广大婴儿家长注意。新生儿在生理性黄疸高峰期有时吃奶差,但随着黄疸的消退,很快恢复正常。若发现婴儿反应差、吃奶差,应及时查找原因,排除新生儿败血症的可能。若婴儿出现拒乳、喂养困难、吮吸无力等,应予以重视,及时治疗,防止核黄疸发生。 5、粪便、尿液:新生儿溶血病引起的黄疸,尿液呈酱油色;粪便由浅黄转为白色, 应考虑胆道闭锁引起的黄疸。所以,粪便、尿液观察有助于查找病因及时诊断和治疗。 6、生命体征:观察体温、脉搏、呼吸等变化,判断有无感染以及有无核黄疸的发 生。 7、了解母儿情况: 了解母亲有无糖尿病等合并症, 有无早产、宫内窘迫、感染以 及父母是否ABO血型等易诱发新生儿黄疸、甚至溶血的高危因素。对于存在上述因素的新生儿早期加强观察

新生儿黄疸要点

新生儿黄疸分类 新生儿黄疸 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儿出生24小时后血清胆红素由出生时的17~ 51μmol/L(1~3mg/dl)逐步上升到86μmol/L(5mg/dl)或以上临床上出现黄疸而无其它症状,1~2周内消退。生理性黄疸的血清胆红素足月儿不超过204μmol/L(12mg/dl)早产儿不超过255μmol/L(15mg/dl)。但个别早产儿血清胆红素不到204μmol/L(12mg/dl)也可发生胆红素脑病,对生理性黄疸应有警惕以防对病理性黄疸的误诊或漏诊。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 (1)黄疸出现得早,生后24小时内即出黄疸; (2)黄疸程度重,呈金黄色或黄疸遍及全身,手心、足底亦有较明显的黄疸或血清胆红素大于12~15毫克/公升; (3)黄疸持久,出生2—3周后黄疸仍持续不退甚至加深,或减轻后又加深; (4)伴有贫血或大便颜色变淡者; (5)有体温不正常、食欲不佳、呕吐等表现者。 有病理性黄疸时应引起重视,因为它常是疾病的一种表现,应寻找病因。此外未结合胆红素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会通过血脑屏障损害脑细胞(常称核黄疸),引起死亡或有脑性瘫痪、智能障碍等后遗症。所以一旦怀疑小儿有病理性黄疸,应立即就诊。 编辑本段新生儿黄疸正常值 医学上把未满月(出生28天内)宝宝出现的黄疸,称之为新生儿黄疸,主要症状为皮肤、黏膜、巩膜发黄,孩子食欲不振、不安躁动,体温可能也会有所上升。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中一种很常见的疾病,临床上有60%的足月产宝宝在出生后一周内会出现黄疸,80%的早产儿会在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 新生儿黄疸主要是因为新生儿的肝脏功能发育不完善,胆红素代谢异常,血中的胆红素浓度升高引起的一种疾病,具体又可以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那么,怎么区分是生理性黄疸还是病理性黄疸呢?新生儿黄疸正常值是多少? 新生儿黄疸的正常值是以血清胆红素为参考指标的,只要足月儿不超过204μmol/L(12mg/dl),早产儿不超过255μmol/L(15mg/dl)即为正常。

新生儿黄疸-科普

宝宝得了黄疸怎么办 在产科查房时我们经常会遇到家长焦虑的问“大夫,您快看看我家孩子是不是变黄了?”介于这种普遍现象,那么下面我们来给各位宝妈们普及黄疸是怎么回事,宝宝得了黄疸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 1.什么是新生儿黄疸? 它是新生儿易发的一种疾病,可见于50% 以上足月儿和80%以上早产儿。主要是由于新生儿期(出生到生后28天)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异常增高(经皮测值超过5~7mL/dL)从而导致皮肤、黏膜、巩膜及全身其他组织不同程度黄染的现象,其中根据血里面胆红素的水平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 2.怎么区别宝宝是哪类黄疸呢? 一般来讲生理性黄疸的宝宝生后2天后慢慢出现皮肤发黄,血中胆红素值正常范围,且一般状态良好,黄疸持续7-10天可自行消退。 如果宝宝有以下一些情况,那么我们需要注意病理性黄疸的可能。 ①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②皮测及血中胆红素值超过正常范围;③黄疸持续时间长,超过2-4周;④还有一些疾病的因素,例如:感染、窒息、缺氧、低血糖、颅内出血、大便排泄异常、溶血(多见于母亲

为O型血,宝宝不是O型)等。如果宝宝有这些情况宝妈们就要引起重视啦! 3.黄疸有什么危害? 胆红素具有神经毒性,高浓的胆红素能透过宝宝的血脑屏障,渗入脑细胞,从而引起胆红素脑病( 核黄疸) ,导致神经损害和功能残疾甚至危及生命。 4.黄疸常规治疗方法有哪些? 这里有众所周知“光照疗法”,耸人听闻的“换血疗法”,专业性很强的“药物疗法”及近年来国家大力发展的“中医药疗法”。 4.所有的黄疸都要积极干预吗? 其实不然,黄疸需要达到病理性的诊断标准才需要积极干预。对新生儿黄疸干预过于积极,可能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亦可能对患儿造成不确定的伤害。 5.如何预防宝宝的黄疸发展成为病理性的呢? 那么这里我们就要说到中医治未病这个思想啦。中医研究认为,新生儿黄疸属于中医学“胎黄”范畴。宋?钱乙《小儿药证直诀·黄相似》称:“自生而身黄者,胎疸也。” 小儿推拿作为中医传统疗法,治疗新

最新新生儿黄疸的护理查房(精品收藏)

儿科12月份护理查房 时间2014 —12地点儿科护 理站 主持 人 张淑玲 参加 人员 儿科全体护士 内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护理查房 护士长:各位姐妹妹大家下午好,今天下午我们聚集一起来共同学习一下新生儿黄疸。 下面由李艳苗介绍一下病例。? 李艳苗:患儿王佳伟,男,15天,主因发现全身皮肤黄染10余天,经皮测黄疸指数为23而入院,入院时生命体征正常,测总胆红素为297umol/l,间接胆红素为284umol/l。 患儿口唇红润,四肢温暖,各原始反射尚可,全身皮肤黄染,前囟张力不高,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存在,四肢张力正常,双肺呼吸音轻,心律齐,吃奶好,二便正常。 入院诊断: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护士长:下面由张佳靓介绍一下护理诊断及目标。 张佳靓:护理诊断: 1.潜在并发症:胆红素脑病 2.患儿喂养困难:与患儿吸允能力差,摄入不足有关 3.知识缺乏:家长本身缺乏本病的相关知识 护理目标: 1.能及时发现并发症并积极配合处理 2.患病期间患儿能获取所需的营养和水分

3.家长能说出本病的相关知识,以减轻焦虑和恐惧 护士长:下面由王钰垒说一下护理计划与实施过程。王钰垒:护理计划与实施过程 1.预防胆红素脑病 (1)评估患儿黄疸程度、范围、进展及伴随症状。 (2)密切观察有无胆红素脑病的早期表现:黄疸迅速加重、拒食、吸吮力弱、嗜睡、肌张力减 退、拥抱反射减弱或消失、呼吸暂停、心动 过缓。出现立即通知医生采取抢救措施。 (3)合理喂养:通过刺激肠蠕动促进胎粪的排出,可建立肠道的新鲜菌群,减少胆红素的 肝肠循环。 (4)注意保暖:维持体温在36.0-37。0℃,以避免低体温时游离脂酸过高与胆红素竞争 和白蛋白的结合。 (5)进行蓝光疗法治疗:蓝光能促进未结合胆红素转化为水溶性异构体,经胆汁及尿液排出, 对血清胆红素在221-256umol/L以上者, 可采用420-470um波长的蓝光照射。 (6)光疗的护理 ①检查双面蓝光灯管,保证每根灯管蓝光亮度, 擦净灯管污迹及灰尘。 ②将箱内温度调至32℃,水箱内注满灭菌用 水,注水量以水箱刻度为准,使湿度维持在5 0%—60%。 ③向家长说明皮肤暴露面积增大,可增加光疗

新生儿黄疸试卷及答案

新生儿黄疸 姓名:成绩: 一、选择题(每空5分) 1、约60%足月儿和80%以上的早产儿可于生后() A、生后1~2天出现黄疸 B、生后2~3天出现黄疸 C、生后2~4天出现黄疸 D、生后2~5天出现黄疸 E、生后2~6天出现黄疸 2、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 B、血清胆红素>205μmol/L(12mg/dl) C、足月儿黄疸持续>2周,早产儿黄疸持续>4周 D、黄疸退而复现 E、血清结合胆红素>17.1μmol.L(1mg.dl) 3、新生儿生理性黄疸,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生后2~5天出现黄疸 B、一般情况良好 C、足月儿14天内消退 D、早产儿4周内消退 E、血清胆红素<257μmol/L(15mg/dl) 4、母乳性黄疸出现黄疸的时间() A、多于生后1天 B、多于生后2~3天 C、多于生后4~7天 D、多于生后8~9天 E、多于生后10天 5、母乳性黄疸的特点,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多于生后4~7天出现黄疸 B、血清胆红素可>342μmol/L(20mg/dl)但尚无核黄疸报告 C、胆红素在停止哺乳24~72小时后即下降 D、胃纳差,体重不增 E、继续哺乳1~4月胆红素亦降至正常 6、新生儿出生3天后出现黄疸者,下列哪项不可能() A、败血症 B、新生儿肺炎 C、胆道闭锁 D、母乳性黄疸 E、新生儿溶血病 7、足月儿出生7天后出现黄疸,下列哪项诊断是不可能的() A、败血症 B、ABO溶血病 C、新生儿肺炎 D、胆道闭锁 E、母乳性黄疸 8、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者,应首先考虑() A、新生儿肝炎 B、胆道闭索 C、新生儿溶血病 D、败血症 E、母乳性黄疸 9、新生儿生后2~3天出现黄疸者最常见的是() A、败血症 B、母乳性黄疸 C、新生儿肺炎 D、生理性黄疸 E、胆道闭索 10、患儿出生一天,足月顺产,24小时内出现黄疸,嗜睡,吸吮无力,肝脾肿大较轻。该患儿拟采用光照疗法光照需多长时间可使血清胆红素下降() A、6~8小时 B、8~12小时 C、12~24小时 D、16~28小时 E、18~30小时 11、可使新生儿黄疸加重的因素下列哪项不正确() A、饥饿 B、缺氧 C、便秘 D、失水 E、低热

儿科护理知识:新生儿黄疸的观察与护理

儿科护理知识:新生儿黄疸的观察与护理 1临床资料 20名新生儿黄疸,男婴15名,女婴5名,生理性黄疸 13名,病理性黄疸7名。20名新生儿均在第1周家庭访视中,发现婴儿有黄疸,其家人均未发现,并向其家人讲解黄疸的相关知识,注意观察婴儿的精神状态,吃奶情况以及婴儿黄疸颜色、部位等变化。2周后家庭访视,13名新生儿黄疸自行消退,确定为生理性黄疸,7名新生儿仍有黄疸,颜色加深,婴儿一般情况良好,查血清胆红素均超过 12 mg/dl,通过询问病史、家族遗传史以及观察婴儿一般情况,考虑黄疸与母乳喂养有关,向其家人建议停止母乳喂养 1周,改为人工喂养,3天后6名新生儿黄疸下降,3周后黄疸消退,确定为母乳性黄疸,1名新生儿仍然较重,再次与其家长沟通,发现家长未给予重视,没有停止母乳喂养,认为小儿吃奶正常,没有生病,同时害怕小儿营养不良,再三向其家长耐心地解释,打消顾虑,取得配合,停止母乳喂养,改为人工喂养,并来我院检测黄疸的指数仍然很高,开始配合光照疗法及药物退黄治疗,8周后婴儿黄疸消退,影响婴儿正常预防接种。 2新生儿黄疸的原因分析 2.1新生儿生理特点 2.1.1胆红素生成较多由于新生儿红细胞数目较多,且其寿命短,短期内破坏多且快,每日生成胆红素约为成人2倍以上。 2.1.2肝脏功能不完善肝脏细胞对胆红素摄取能力差,肝细胞内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量及活力不足,形成结合胆红素的功能不足。 2.1.3肠肝循环特殊性初生婴儿的肠道内细菌量少,不能将进入肠道的胆红素还原成粪、尿胆原,加之新生儿肠道内β—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较高,能将结合胆红素水解成葡萄糖醛酸及未结合胆红素,后者经肠壁吸收经门静脉到达肝脏,加重肝脏负担。 2.2多种致病因素引起的病理性黄疸 2.2.1感染性因素主要有新生儿肝炎、新生儿败血症等感染性疾病,引起肝细胞受损伤,使肝脏结合胆红素的能力下降,导致黄疸加重。 2.2.2非感染性因素主要有新生儿溶血病,胆道闭锁、母乳性黄疸、遗传性疾病、药物性黄疸等。母乳喂养的婴儿可发生母乳性黄疸,而且发生率较多,达到1%左右。其特点是非溶血性未结合胆红素增高,常与生理性黄疸重叠且持续不退,婴儿一般状态良好,黄疸于4~12周后下降,停止母乳喂养后3天,如黄疸下降即可确定母乳性黄疸。 3观察与护理 3.1精神状态观察新生儿一般精神状态良好,若出现嗜睡、反应差、拥抱反应减弱等,要注意防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严重可致婴儿死亡。

王琳新生儿黄疸教案

安徽医科大学儿科学教案 授课老师王琳 课程名称儿科护理学 授课内容新生儿黄疸 选用教材《儿科护理学》第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参考教材《儿科护理学》(双语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儿科学》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实用新生儿学》第4版,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华儿科杂志》2001,39:184-187

儿科护理学教案 目的与要求 掌握1、掌握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 2、掌握新生儿黄疸的分类及护理 熟悉3、熟悉新生儿黄疸的治疗要点 了解4、了解新生儿黄疸的护理新进展 教学方法 1、案例教学、PBL、抛锚式(建构式)教学。 2、课堂讲授、自学及互动式讨论。 3、临床病例教学视频联系临床和进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多媒体课件、黑板板书和视频资料相结合,以图、文、声等多角度介绍相关知识。 教学过程及时间分配 本次内容教学时间约40分钟。具体内容时间分配如下 1.引入新课展示教学图片提出问题请2个学生回顾胆红素代谢相关知识,进入本次课,介绍本次课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习方法2分钟2.详细讲解介绍新生儿黄疸的概述、分类及治疗护理要点,共计40分钟,其中: ●教学展示临床病例、提出问题3分钟●教师讲授+图片展示+启发讨论疾病概要20分钟●师生共同讨论病案中病史要点、质疑释疑、共同建构5分钟3.小结复述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新生儿黄疸的分类及护理要点5分钟 重点、难点与临床应用 重点1.生理性和病理性黄疸的区别 2.黄疸患儿的护理措施 难点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

临床应用 光疗方法的临床护理应用。 主要外语词汇 neonatal jaundice 新生儿黄疸 enterohepatic circulation 肠肝循环 physiological jaundice 生理性黄疸 pathologic jaundice 病理性黄疸 phototherapy 光照疗法 复习与总结 1.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 2.新生儿黄疸的分类及护理要点 课后思考题 见临床病例分析。 备注 1.突出重点内容的教学方法,讲稿中采用“☆”标示。 2.突破难点内容的教学方法,讲稿中采用“△”标示。 3.基础知识的讲授方法,讲稿中采用“*”标示。 课后记 1.总体教学效果:效果良好 2.学生学习情绪:好奇心强、善于模仿、主动性强,有一定的自学能力 3.教学内容:图文并茂,比较生动 4.教学方法:案例法+对比法+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 5.教学时间分配:比较合理

2016年最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及治疗标准流程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2016年版) 一、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新生高胆红素血症(ICD-10: P59.90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内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实用新生儿学(第四版)》(邵肖梅,叶鸿瑁,丘小汕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血清总胆红素水平超过Bhutani新生儿小时胆红素列线图的95百分位。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内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实用新生儿学(第四版)》(邵肖梅,叶鸿瑁,丘小汕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1.降低胆红素:根据高胆红素血症的程度决定光疗、换血等措施。 2.预防高胆红素脑病:必要时使用白蛋白。 3.减轻溶血:必要时给予静注丙种球蛋白。 4.纠正贫血:必要时输血。

(四)标准住院日为5-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新生高胆红素血症(ICD-10: P59.901)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只要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血型、外周血网织红细胞计数、尿常规、大便常规。 (2)CRP。 (3)监测胆红素。 (4)血生化全套。 (5)血气分析 2.根据患者病情进行的检查项目 (1)甲状腺功能减低症和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的筛查。 (2)血TORCH。 (3)腹部B超。 (4)红细胞形态。 (5)听力检查。

新生儿黄疸的危害及注意事项

新生儿黄疸的危害及注意事项 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 一、生理性黄疸 新生儿出生后2-3天,一些新生儿的皮肤会出现发黄的现象,到出生第七天时,发黄最明显,这叫新生儿生理性黄疸。 为什么新生儿会有黄疸现象呢?这是因为在胎儿期,胎儿靠胎盘供应血和氧气,但是体内为低氧环境,必须有更多的红细胞携带氧气供给胎儿,才能满足胎儿的需要。出生后,新生儿必须用自己的肺呼吸直接获得氧气,体内的低氧环境得到改变,红细胞的需求量减少,于是大量的红血球被破坏,分解产生胆红质。这时新生儿的肝功能不完善,酶系统发育不成熟,不能把过多的胆红质处理后排出体外,只能堆积在血液中。这种胆红质象黄色的染料一样,随着血液的流动,把新生儿的皮肤和巩膜染成黄色,出现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黄疸一般很轻微,如果宝宝的精神很好,吃奶也正常,那么这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不需要治疗,一般8-10天会自行消退。 二、病理性黄疸 如果新生儿的黄疸出现的时间早,在生理性黄疸减退后又重新出现而且颜色加深,同时伴有其它症状,就可能是病理性黄疸。它的症状为皮肤发黄,白眼球、泪水和尿液有时也呈黄色,如果新生儿精神倦怠、哭声无力、不吃奶时,应尽快去医院检查。 在新生儿时期,任何原因导致血清间接胆红素增高达20%以上时,间接胆红素可进入脑组织,而使脑组织受损,发生核黄疸。 所以,有严重黄疸的新生儿应警惕核黄疸的发生,特别是未成熟儿,月龄越小发病率越高,一般可于重黄疸发生后12-48小时之内出现精神萎靡、嗜睡、吮奶无力、肌张力减低、呕吐、不吃奶等症状,此时如及时治疗,可以完全恢复。 如果黄疸持续加重,可出现发热、高声尖叫、抽搐甚至角弓反张,呼吸衰竭而死亡。经治疗存活者,多遗留有严重的智力低下、手足不自主乱动,或伴有眼球活动障碍、听力减退、牙釉质发育不全等后遗症。 因此一旦发现宝宝黄疸加重或持续不退,应及时请医生诊治,以免贻误病情。 注意事项 首先看黄疸的出现和消退时间,如果是生理性黄疸,在孩子两三天以后才开始出现;母乳性黄疸出生之后一周才开始出现。 一般七天开始消退,两周左右大部分黄疸消退干净。有一些母乳性黄疸消退的时间稍微晚一些,一个月左右也有可能。

王琳新生儿黄疸教案

. . . . 医科大学儿科学教案 授课老师王琳 课程名称儿科护理学 授课容新生儿黄疸 选用教材《儿科护理学》第5版,人民卫生 参考教材《儿科护理学》(双语教材),人民卫生《儿科学》第7版,人民卫生 《实用新生儿学》第4版,人民卫生《中华儿科杂志》2001,39:184-187

儿科护理学教案 目的与要求 掌握1、掌握新生儿胆红素代特点 2、掌握新生儿黄疸的分类及护理 熟悉3、熟悉新生儿黄疸的治疗要点 了解4、了解新生儿黄疸的护理新进展 教学方法 1、案例教学、PBL、抛锚式(建构式)教学。 2、课堂讲授、自学及互动式讨论。 3、临床病例教学视频联系临床和进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多媒体课件、黑板板书和视频资料相结合,以图、文、声等多角度介绍相关知识。 教学过程及时间分配 本次容教学时间约40分钟。具体容时间分配如下 1.引入新课展示教学图片提出问题请2个学生回顾胆红素代相关知识,进入本次课,介绍本次课教学容、教学目标、学习方法2分钟2.详细讲解介绍新生儿黄疸的概述、分类及治疗护理要点,共计40分钟,其中: ●教学展示临床病例、提出问题3分钟●教师讲授+图片展示+启发讨论疾病概要20分钟●师生共同讨论病案中病史要点、质疑释疑、共同建构5分钟3.小结复述新生儿胆红素代特点、新生儿黄疸的分类及护理要点5分钟 重点、难点与临床应用 重点1.生理性和病理性黄疸的区别 2.黄疸患儿的护理措施 难点新生儿胆红素代特点

临床应用 光疗方法的临床护理应用。 主要外语词汇 neonatal jaundice 新生儿黄疸 enterohepatic circulation 肠肝循环 physiological jaundice 生理性黄疸 pathologic jaundice 病理性黄疸 phototherapy 光照疗法 复习与总结 1.新生儿胆红素代特点 2.新生儿黄疸的分类及护理要点 课后思考题 见临床病例分析。 备注 1.突出重点容的教学方法,讲稿中采用“☆”标示。 2.突破难点容的教学方法,讲稿中采用“△”标示。 3.基础知识的讲授方法,讲稿中采用“*”标示。 课后记 1.总体教学效果:效果良好 2.学生学习情绪:好奇心强、善于模仿、主动性强,有一定的自学能力 3.教学容:图文并茂,比较生动 4.教学方法:案例法+对比法+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 5.教学时间分配:比较合理

新生儿黄疸的健康教育

新生儿黄疸的健康教育 一、 疾病简要介绍、定义 新生儿黄疸是指由于新生儿体内胆红素的聚积引起皮肤或其他器官黄染的现象,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 二、 主要诱发因素 1. 胆红素生成过多 2. 肝脏摄取和(或)结合胆红素功能低下 3. 胆汁排泄障碍 4. 肠肝循环增加 三、 主要临床表现 除皮肤不同程度的黄染外,还因发病原因不同而伴有相应的临床表现 四、 各种检查 (一)检查项目 血清胆红素浓度测定;经皮测胆红素仪为无创的检测。 (二)检查目的 做出对患者黄疸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三)检查前准备及注意事项 准备静脉采血及末梢血用物和经皮测胆红素仪,注意三查八对,用物准确、齐全。 (四)检查时配合及注意事项 1. 注意三查八对,固定好患者,采集足够血量,24小时内光疗过的患者不采用经皮测胆。 2. 标本及时送检,待结果汇报后及时通知医生 五、 用药指导 (一)用药目的 促进游离胆红素转化为结合胆红素,减少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二)用药方法 1. 白蛋白:1g/kg 或血浆每次 10-20ml/kg

2.碱化血液:5%碳酸氢钠提高血液pH值 3.肝酶诱导剂:苯巴比妥5mg/kg/d,分2-3次口服,共4-5日或尼可刹米 100mg/kg/d,分2-3次口服,共4-5日 4. 静脉用免疫球蛋白:1g/kg,6-8小时内静滴 5. 核黄素:光疗时每日3次,5mg/次;光疗后每日1次,连服3日 (三)用药注意事项 1.合理安排补液计划,及时纠正酸中毒。 2.根据不同补液内容调节相应的速度,切忌过快输入高渗性药物,以免血 脑屏障暂时开放,使已与白蛋白联结的胆红素也可进入脑组织。 3.白蛋白心衰者禁用,贫血者慎用;苯巴比妥不适用于急重症患者,对确 诊及高度怀疑溶血者应尽早使用免疫球蛋白。 (四)用药不良反应 出现寒颤、发热、颜面潮红、皮疹、恶心呕吐等症状,快速输注可引起血管超负荷导致肺水肿,偶有过敏反应 六、专科指导 1.密切观察病情,预防胆红素脑病 2.减轻心脑负担,防止心力衰竭 3.健康教育,向患儿家长讲解病情、治疗效果及预后,以取得家长的配合 七、饮食指导 4.按需调整喂养方式,少量多餐,耐心喂养,保证热量摄入。 5.提倡母乳喂养,向家长讲解母乳喂养的好处,及正确的喂养方法,光疗的 患者失水较多,注意补充足够的水分。 6.若为母乳性黄疸,嘱可继续母乳喂养,如吃母乳后仍出现黄疸,可改为隔 日母乳喂养逐步过度到正常母乳喂养,若黄疸严重,患者一般情况差,可考虑暂停母乳喂养,病情恢复后再恢复母乳喂养。 八、出院指导 1.对患者的疾病情况进行相应的讲解,使家长了解病情,取得家长的配合。 2.指导家长对黄疸的观察,以便早期发现问题,早就诊。若发生胆红素脑 病者,注意后遗症的出现,给予康复和护理。向家长宣传育儿保健常识,

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黄疸就是新生期常见症状之一,尤其就是一周内得新生儿,既可以就是生理现象,又可为多种疾病得主要表现。胆红素重度升高或虽然不很高,但同时存在缺氧、酸中毒、感染等高危因素时,可引起胆红素脑病,死亡率高,幸存者多存在远期神经系统后遗症。因此,需及时正确判断黄疸得性质,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 一、生理性黄疸约50%~60%得足月儿与80%得早产儿出现暂时性得、轻度得黄疸过程,称为生理性黄疸。其特点为:足月儿生理性黄疸多于生后2~3天出现,4~5天达高峰,黄疸程度轻重不一,轻者仅限于面颈部,重者可延及躯干、四肢,粪便色黄,尿色不黄,一般无不适症状,也可有轻度嗜睡或纳差,黄疸持续7~10天消退;早产儿多于生后3~5天出现黄疸,5~7天达高峰。早产儿由于血浆白蛋白偏低,肝脏代谢功能更不成熟,黄疸程度较重,消退也较慢,可延长到2~4周。生理性黄疸存在个体差异,也因种族、地区、遗传、与喂养方式得不同而有较大得差别。如东方人比西方人高,母乳喂养儿较人工喂养儿高。临床在鉴别生理性与病理性黄疸时,除血清胆红素为重要诊断依据外,必需结合病因与临床表现。早产儿在缺氧、酸中毒、低体温、喂养过迟等情况下血清胆红素虽在正常范围内,已有发生核黄疸得危险,应视为病理性黄疸。另有部分新生儿血胆红素已达高胆红素血症,却找不出任何病因,有可能仍属生理性黄疸。因此对血胆红素>6~10mg/dl得婴儿,均应仔细认真分析查明原因,以免贻误诊断与治疗二、病理性黄疸新生儿黄疸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需考虑为病理性黄疸:①黄疸出现早:生后24小时内出现;②程度重:足月儿血清胆红素浓度>220、6µmol/L(12、9mg/dl),早产儿>256、5μmol/L(15mg/dl);③血清结合胆红素增高>26µmol/L(1、5mg/dl);④进展快:血清胆红素每天上升>85µmol/L(5mg/dl);⑤黄疸持续时间较长,超过2~4周(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或进行性加重或退而复现。

新生儿黄疸

模块八 任务6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 【复习提问】 1.足月儿颅内出血的原因?产伤 2.新生儿颅内出血的临床表现?先兴奋后抑制 【案例】 小儿20 天,足月顺产,2周末黄疸加深,粪便色变浅,拒食。体格检查:皮肤巩膜黄染,心肺无异常,肝右肋下3.5cm,质中,脾左肋下1cm;血白细胞10 X 109/ L ,血清总胆红素265 μmol / L。 临床诊断为:病理性黄疸 思考: 1.发生病理性黄疸时血清总胆红素水平至少达到多少? 2.引发该患儿黄疸的可能疾病是什么? 【职业综合能力培养目标】 1.专业职业能力:具备正确使用蓝光疗法降低患儿胆红素水平的能力;具备为感染性病因引起新生黄疸的患儿处理感染病灶的能力。 2.专业理论知识:掌握病理性黄疸的病因、典型临床表现、胆红素脑病的诊断标准并掌握常见护理诊断及主要护理措施。 3.职业核心能力:具备对病理性黄疸患儿病情评估的能力;具备指导患儿家长正确喂养患儿的能力;培养学生沟通表达及合作的能力;具备为患儿制定健康指导方案的能力。 【新课讲解】 一、定义(图片)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在体内积聚,而引起巩膜、皮肤、黏膜、体液和其他组织被染成黄色的现象,可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两种。引起黄疸的原因多而复杂,病情轻重不一,重者可导致胆红素脑病(核黄疸),常引起严重后遗症。(视频)

二、病因 (1)感染性:①新生儿肝炎:大多数病毒可通过胎盘传给胎儿或出生时通过产道被感染,以巨细胞病毒、乙型肝炎病毒为常见;②新生儿败血症、尿路感染:由于细菌的毒素作用于红细胞,加速红细胞破坏、损伤肝脏细胞,使肝脏结合胆红素的能力下降,导致黄疽加重。 (2)非感染性:①新生儿溶血:ABO系统和Rh系统血型不合最为常见;②胆道闭锁:肝肠循环受阻,胆红素排泄不畅,血清含量增高;③胎粪延迟排出;④母乳性黄疽:发生率0.5%~2%;⑤遗传性疾病:如红细胞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缺陷等;⑥药物性黄疸:如维生 素K 3、K 4 、樟脑丸等;⑦其他:如低血糖、酸中毒、缺氧、体内出血和失水等原因可加重黄 疸。 三、临床表现 1. 新生儿肝炎一般黄疸于生后2~3周出现,并逐渐加重伴拒食、体重不增、大便色浅,尿色深黄,肝(脾)肿大。以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伴肝功能异常。 2. 新生儿败血症及其他感染由于细菌毒素作用,加快红细胞破坏、损坏肝细胞所致。黄疸于一周内出现,或黄疸退而复出并进行性加重,并伴全身中毒症状,有感染病灶,以脐 炎、皮肤脓疱疮引起最多见。早期以未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或两者均高;晚期则以结合胆

(完整版)儿科医生:细说新生儿黄疸

很多的爸爸妈妈看到出生不久的宝宝皮肤和眼睛巩膜发黄感到很紧张,其实大可不必。皮肤和巩膜出现黄染就是医学上称为的“黄疸”,黄疸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 胎儿在宫内的低氧环境中,为了满足胎儿对氧的需要,大量的红细胞产生,出生后宝宝建立了肺呼吸,血氧浓度迅速升高,因此过多的红细胞被破坏;另外新生儿红细胞的寿命短、大约为70~90天而成人为120天。再加上新生儿的肝脏功能发育不成熟,不能及时处理和排泄由于大量红细胞破坏而生成的胆红素,所以血液中胆红素浓度增高,新生宝宝就出现了黄疸。 大多数新生宝宝的黄疸都是生理性黄疸,这是新生儿正常发育过程中发生的一过性血胆红素增高现象,对于新生儿没有什么危害,也不需要治疗。但是也有少部分的新生儿因为某些疾病出现了病理性黄疸,严重者可以危害宝宝的大脑(核黄疸),受累终身,甚至死亡。因此关键是需要分辨生理性和病理性黄疸,以免贻误或扩大诊断和治疗,预防核黄疸的发生,避免对新生儿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生理性黄疸:新生宝宝在出生后2~3天出现皮肤黄染,4~5天达到高峰,轻者可见颜面部和颈部出现黄疸,重者躯干、四肢出现黄疸,大便色黄,尿不黄,一般没有什么症状,偶尔可有轻度嗜睡和食欲差,正常新生儿7~10天黄疸消退,早产儿可以延迟2~4周。 病理性黄疸:但是如果宝宝出生后24小时内就出现黄疸,而且每天黄疸进行性加重,全身皮肤重度黄染,呈桔皮色,或者皮肤黄色晦暗,大便色泽变浅呈灰白色,尿色深黄,或者黄疸持续时间延长超过2~4周都可能是病理性黄疸。 几种常见的病理性黄疸 1、红血球破坏过多 溶血性黄疸:主要是因为母婴血型不合,母亲的血型抗体通过胎盘引起胎儿和新生儿红细胞破坏。这类疾病仅发生在胎儿与早期新生儿。最常见的是ABO溶血性黄疸、极少数Rh 因子不合溶血性黄疸。ABO溶血性黄疸主要发生在孕妇O型血,胎儿是A型或B型。第一胎即可发病。Rh因子不合溶血性黄疸主要胎儿红细胞的Rh血型与母亲不合,而胎儿红细胞所具有的抗原恰为母体所缺少,若胎儿红细胞通过胎盘进入母体循环,因抗原性不同使母体产生相应的血型抗体,此抗体又经胎盘到胎儿循环作用于胎儿红细胞并导致溶血发生黄疸。多数为第二胎发病。一般通过产前检查医生会做出相应的处理。 近来因为我国婚姻登记取消了婚前检查,地中海贫血的患儿逐渐增加,这些患儿在新生儿期出现溶血,发生黄疸。地中海贫血是一种因基因变异而导致造血机能缺失的一种遗传疾病。如果父母双方是基因携带者,其后代发生疾病的几率为25%。婚前检查是最好的预防办法。 我国华南地区多见的G-6-PD缺陷病是一种红细胞酶缺陷的遗传病,可以引起新生儿出生后溶血引发黄疸。感染、缺氧、大量出血和使用一些药物都可以诱发溶血而致黄疸。 2、肝脏功能低下 新生儿感染、缺氧、窒息、低血糖、低体温、低蛋白血症以及一些药物,如:磺胺、消炎痛、水杨酸、维生素K3都会抑制肝酶的活性,肝细胞摄取和结合胆红素的能力降低,造成血中胆红素升高,引起黄疸。 3、胆红素排泄异常 肝细胞排泄功能障碍或胆管受阻,可发生胆汁淤积性黄疸。如:比较多见的由病毒感染引起的新生儿肝炎综合症、先天性胆道闭锁、胆汁粘稠综合症。 另外,先天性肠道闭锁、巨结肠、胎粪性肠梗阻、饥饿、喂养延迟、药物所致肠麻痹造成胎便排出延迟,增加了胆红素的回吸收,也是造成血中胆红素升高引发黄疸的原因之一。

相关文档